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的探索

合集下载

应用型本科计算机类专业“一核两翼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应用型本科计算机类专业“一核两翼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摘要]文章分析了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如教学内容相对陈旧、职业能力相对不足和软技能培养相对缺乏等,由此提出通过深化应用型本科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专业+外语”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这一模式围绕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通过专业融合、产教融合以及“双创”融合培养具备较强的职业竞争能力、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较高的综合素养、开阔的国际视野,且能适应区域经济发展以及“一带一路”建设需求的复合型计算机类专业人才。

[关键词]计算机类专业;应用型;“一核两翼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24)03-0115-04[收稿时间]2023-08-05[基金项目]2022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22JGB438);2022年广西新工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XGK2022032)。

[作者简介]钟明辉(1983—),女,广西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智能算法和信息信号处理。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各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显著变化。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

同年,国家出台了《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

2019年,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对培养模式、教学方法、实习实训等方面提供了具体指导。

鉴于国家对计算机类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地方高校急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社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

这既是地方高校对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做出的重大贡献,也是地方高校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发展的必要条件。

据此,本文对应用型本科高校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进行了探索,确立了立足广西,面向东盟,培养计算机类专业“专业+外语”特色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旨在为地方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数字化下本科经管类应用型人才产教协同培养机制创新研究

数字化下本科经管类应用型人才产教协同培养机制创新研究

2021年9期212数字化下本科经管类应用型人才产教协同培养机制创新研究胡 晓(南宁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 南宁 530001)一、引言国务院办公厅于2017年12月发布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推进产教协同育人,提高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比重,全面提升人力资源质量。

当前数字化转型正在加快推进,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经管类专业产教协同育人面临新机遇和新挑战,如何创新机制深化产教协同育人,是数字化下培养高质量经管类应用型人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于经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产教协同培养问题,有较多的文献进行了具体分析,该领域研究主要集中在产教协同育人的影响因素(柳友荣等,2015[1]、郭美斌,2020[2],等)、产教协同育人的模式(刘雪彦和赵晓兵,2016[3]、王海江和程相叶,2020[4],等)以及产教协同育人的对策(蔡泽寰,2016[5]、寇福明和秦俊丽,2020[6],陈健平,2020[7],等)。

近年来数字化不断推进以及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改变了经管领域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其对经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影响逐渐引起大家的重视,如刘旺洪(2020)[8]提出要推动财经专业信息化改造,谢易和杨杏芳(2020)[9]提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数字化转型,但对数字化下深化产教协同育人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文献还较为少见。

笔者针对经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结合自己在产教协同育人中的一些经验,对该问题展开深入分析和探讨。

二、数字化对本科经管类应用型人才产教协同培养的影响(1)数字化改变协同培养的内容。

传统的产教协同培养内容仍然离不开既有的教学内容话语体系,而在数字化下将打破这种话语体系,推动对原有的教学内容体系进行重构和改造。

数字化下经管领域在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等方面发生了重大改变,以数据为基础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成为常态,要求对课程体系结构、核心课程教学内容、实践体系等进行重构,以适应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新要求。

“一核五维,三全育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探索

“一核五维,三全育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探索

“一核五维,三全育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探索摘要:自主可控、国产替代是国家战略,已成为发展趋势。

国产网络操作系统应用生态薄弱,直接影响国家新兴战略产业发展,而Linux网络运维应用型人才培养是破解国产操作系统生态薄弱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自主可控、国家战略、网络操作系统、应用型人才Absrtact: self-control, home-made alternative is a national strategy, has become a development trend. The application ecology of domestic network operating system is weak, which directly affects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merging strategic industries, and the cultivation of Linux network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applied talents is an important link to solve the ecological weakness of domestic operating system.Keywords: autonomous and controllable ;national strategy ;network operating system ;applied talent一、探索创新的核心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抓牢教学模式、教学法、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网络学习平台五个维度,全过程、全员、全方位育人,强化“三教改革、一以贯之”,构建了“一核五维、三全育人”的Linux网络运维人才培养新模式,如图所示:二、构建“一核五维、三全育人”体系结构构建了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打造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省级精品课程、国家规划教材、省规划教材。

应用型本科生“产学研赛”四位一体创新能力个性化培养方案探索

应用型本科生“产学研赛”四位一体创新能力个性化培养方案探索

应用型本科生“产学研赛”四位一体创新能力个性化培养方案探索1. 引言1.1 研究背景应用型本科生“产学研赛”四位一体创新能力个性化培养方案的探索,是针对当前高等教育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需求日益提高的背景下,探索适合应用型本科生的个性化培养方案。

研究发现,传统的教育模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评价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

设计一套创新能力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以满足社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1.2 研究意义应用型本科生“产学研赛”四位一体创新能力个性化培养方案探索个性化培养方案是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量身定制的教育计划。

在当前高等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而针对应用型本科生的个性化创新能力培养方案,更是对高校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个性化培养方案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使他们在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更加主动和积极。

通过了解每位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风格,教育者可以制定更加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帮助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提高学习效果。

个性化培养方案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不同学生的天赋和兴趣各有不同,而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是“一刀切”的,无法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潜力。

个性化培养方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使其在实践中得到更好的成长和锻炼。

探索应用型本科生“产学研赛”四位一体创新能力个性化培养方案的意义重大,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可以丰富高校教育的内涵,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应用型本科生“产学研赛”四位一体创新能力个性化培养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希望通过这项研究,为完善应用型本科生的培养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具体目的包括:1.了解当前“产学研赛”模式在应用型本科生个性化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挑战;2.设计符合不同学生特点和需求的个性化培养方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3.探索有效的创新能力培养策略,促进学生在产学研赛活动中的成长和发展;4.提出可操作的实施方法,确保个性化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和落地;5.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分析个性化培养方案的效果和成效,为未来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产教融合培养新工科应用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产教融合培养新工科应用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Journal of 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 第40卷第4期Vol.40 No.42021年4月Apr.2021产教 融合培养新科应川型人才的 探索与实践葛金龙1,黄晓晨1,王 旭2,毛长军2(1.蚌埠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安徽蚌埠233000;2.海控三鑫(蚌埠)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安徽蚌埠233000)[摘要]新工科创新人才的培养应该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针对不断发展的新技术、 新产业、新业态,应用型高校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做到多学科交叉融合、产教融 合,多方协同育人。

本文给岀了构建产教融合共同体、多方参与人才培养、充分利用实践教学基地 资源、特色导向多学科交叉融合、打造应用型高水平师资队伍等策略和实现路径,以期为地方高校 新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产教融合;新工科;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 -7602(2021)04 -0158 -04在产业迫切需求之下推进的面向未来、具有可持续竞争力的新型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旨在深化工程教育 改革、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服务地方产业经济,代表着最新的产业或行业发展方向[1]。

地方本科院校以产业 需求为导向,与产业对接,强调多方协同育人、跨界交叉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 培养的新工科人才涉及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制造等战略新兴产业。

结合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地方本科院校要发挥与地方经济和产业联系紧密的优势,依托办学特色,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构建具有 自身鲜明特色的工程教育人才培养体系[2]。

蚌埠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主动对接区域硅基新材料产业经济,融入硅基新材料产业结构的新需 求,服务蚌埠市“创新之城,材料之都”建设。

通过转型、改造升级,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着力开展新工科人才 培养,注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构建大工程观,创新协同育人,将新工科人才培养与新材料产业链有机 结合。

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探索

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探索

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探索□王亓剑计勇【内容摘要】学校和企业之间要深化人才培养合作,必须解决企业、高校和学生之间的难题,产教融合则是解决校企合作难题的重要方法。

“产教融合”教学模式是教师根据市场人才需要,既注重学生学习的差异和独立性又把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本文以安徽新华学院为例,就“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应用型本科学校的实施进行探讨,并提出学校、教师、学生应高度重视这种模式,掌握其优点,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希望形成“产、学、研”的能力。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者简介】王亓剑(1986 ),男,安徽临泉人;安徽新华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新工科、物联网计勇,安徽新华学院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明确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列为高校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对于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

此政策的出台,立即在高校、企业和教育等方面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该政策的发布和实施将会对我国高校的今后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结合我国工科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以及“新工科”的发展,对创新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高校用近十年的时间进行改革模式的摸索与探讨,结果表明,我国应用型大学要想在未来建设成高水平的应用型大学,必须坚持开放办学的思路,结合产业升级和新兴技术以及产业的发展,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道路。

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现状。

十年前,我国中等职业院校使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模式进行人才培养,主要模式就是学校和企业之间进行合作,针对职业院校的教学特色和培养人才方案的目标,结合企业用人标准,职业院校学生在企业进行教学活动,实际就是让学生提前进行工作,熟悉工作环境、企业文化、技术要求等。

2012年之后,我国部分高校开始进行产教融合的改革,探索新的、适合本高校办学特色的产教融合模式,结合校企合作,让企业进入校园,企业高管或者专业技术人员来校针对高校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进行授课,让学生在企业进行参观实习,了解企业不同部门的职能和工作环境。

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与实践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的转型升级,高等教育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应用型本科高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平台,在校企合作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正是应用型本科高校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而进行的一种积极探索与实践,本文将重点探讨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探索与实践。

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内涵与意义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指高校与企业之间,在人才培养、科研合作、技术转移等方面进行紧密合作,实现产业需求与教育培养的有机结合。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核心在于实现产业与教育的深度融合,通过校企合作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社会需求的满足。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对接。

通过校企合作,高校能够更好地了解产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更好地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2.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创新。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有助于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市场化,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和提升竞争力。

3. 拓展学生实践机会和就业渠道。

通过校企合作,学生可以有更多的实践机会,更好地了解实际工作环境和业务流程,提升就业竞争力,拓展就业渠道,实现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提升。

4. 促进学校和企业间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和企业可以共享各自的资源和优势,实现合作共赢,提升教育和产业发展水平。

1.建立校企合作联盟。

应用型本科高校积极引导企业参与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中,建立校企合作联盟,通过联盟机制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实现产教融合。

2. 推进项目合作。

学校与企业可以通过联合开展科研项目、技术开发项目等形式,推进项目合作,实现学校教学、科研资源与企业需求的有效对接。

3. 开展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学校与企业合作建设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作经验,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

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的探索与思考

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的探索与思考

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的探索与思考一、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的概念及意义产教融合是指产业界与教育界之间建立紧密合作与互相依赖的关系,共同培养未来的人才。

在应用型本科高校中,产教融合意味着学校与企业间建立起更加深入的合作关系,通过共同合作研发项目、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人才培养计划制定等方式,使学生在校期间接触更多实际的生产和工程项目,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顺利就业和从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1.满足市场需求。

通过与企业合作,学校能够更加直接地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使毕业生更符合市场需求,提高就业竞争力。

2.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与企业合作,学校可以开展更多的实践性课程和实习实训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

3.促进产学研合作。

通过产教融合,学校、企业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将更加紧密,为产学研合作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促进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并推动产业的创新升级。

在应用型本科高校中,产教融合有多种形式和模式,但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模式:1. 项目合作模式。

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展科技研发项目或创新创业项目,共同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

2. 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模式。

学校与企业合作建设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使他们更直接地接触生产和工程项目,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 课程开发模式。

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课程,为学生提供更适合市场需求的教学内容,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5. 专家导师制度模式。

学校邀请企业专家担任学生的导师,指导学生进行科研项目或创业项目,为学生提供更专业化的指导和帮助。

在中国,越来越多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开始尝试产教融合的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下面以某高校为例进行分析:该校通过与当地多家知名企业合作,开展了一系列产教融合的实践探索:通过这些实践探索,该校不仅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还促进了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应用型本科院校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体制机制探索

应用型本科院校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体制机制探索

105应用型本科院校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体制机制探索侯庆来 钟玉涛山东理工大学 山东淄博 255049摘 要: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产教融合发展工程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实现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方法和重要途径。

基于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研究现状,以山东理工大学为例,从校企合作机制创建、课程体系架构、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改造、科研促进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持续改进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在应用型本科院校背景下,实现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若干建议和有效途径。

关键词: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应用型本科;体制机制作者简介:侯庆来,教育学硕士,讲师;钟玉涛,工学硕士,研究员。

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精神,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全面提升职业教育、高等教育质量,应用型本科院校正在积极加强职业教育科学研究,以优秀的研究成果引领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更加坚实的人才支撑。

调查发现,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开展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项目刚刚起步,产教融合项目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的三项内容之一,不仅需要高校积极地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变,专业积极向技术技能型转变,实现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融合,还需要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教融合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更需要在产教融合共同体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师职业技术水平、加快应用科研转化、提升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研究与实践。

充分调研了目前产教融合职业教育模式的现状,在综合分析应用型本科院校和职业教育院校教育利弊基础上,针对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中的核心部分,即体制机制问题展开了系统研究。

因此,基于完善机制即校企合作机制,对接四项内容:课程体系与职业标准,专业教师与技术人员,实训基地与生产车间,科研项目与企业技术[1];构建监控体系即质量保障体系,并在我校的实际工作中做出有益的探索。

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的探索与思考

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的探索与思考

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的探索与思考一、产教融合的概念及意义产教融合是指产业和教育资源的深度融合,使教育培训、科研创新和产业发展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的一种教育模式。

产教融合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更好地推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更好地促进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使学生接受更为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更为全面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而言,产教融合更是其办学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其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部分。

产教融合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满足产业对人才的需求。

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而通过产教融合,学校可以更加贴近产业需求,更加了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更好地培养出符合产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

2.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产业界与学术界是两种不同的文化和系统,通过产教融合,可以更好地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学校可以更好地将科研成果应用于产业中,从而加速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进程,也可以更好地将产业界的问题引入到科研中,更好地发现科研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3.促进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

产教融合使得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更加紧密,促进双方资源的共享和互利共赢。

学校可以更多地吸引企业资源进入校园,企业也可以更多地得到学校的人才和科研成果。

4.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产教融合使得学生接触更为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们可以通过和企业的深度合作更好地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产教融合对应用型本科高校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是推进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二、产教融合的探索与实践在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的探索与实践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

下面就几个方面进行简要介绍。

1.联合办学模式的探索在应用型本科高校中,部分学校已经尝试了与企业进行联合办学的模式。

比如一些工科院校和企业联合开设一些特色专业,让企业专家和学校教师一起授课,让学生在企业实习、毕业设计,并由企业参与学生的评定过程。

应用型本科院校产学研融合多元协同育人模式构建策略探索

应用型本科院校产学研融合多元协同育人模式构建策略探索

应用型本科院校产学研融合多元协同育人模式构建策略探索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环,肩负着培养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任务。

而产学研融合和多元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则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破解人才培养难题的关键探索方向。

产学研融合,即产业、学术、科研三方合作共赢的模式。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通过与企业、行业、社会等多个领域的合作,实现产业需求与学校培养目标的高度契合。

在合作中,学校可以通过派遣教师到企业实习、企业派遣技术骨干到学校任教、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展科研项目等方式,实现教学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锻炼技能、培养综合素质。

同时,学校还可以依托产业合作,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提升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就业和创业机会。

多元协同育人,即多方参与、多层次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鼓励多学科、多专业的交叉合作,推动学生从跨学科的角度去解决实际问题。

在学校层面,可以建立跨学科学院,设立跨学科专业,打破传统学科之间的壁垒,推动知识的整合和创新;在实践环节,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大型项目实践等,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沟通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在评价机制上,可以引入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学分互认、社会评价、职业资格认证等,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多元发展。

为了实现产学研融合和多元协同育人模式,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策略探索:首先,在机制上加强支持。

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的优势,通过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机制,激发企业与学校开展合作的积极性。

政府可以加大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投入力度,提供更多的财政支持,鼓励学校与企业开展合作,共同推进产学研融合和多元协同育人。

其次,在课程设置上强化实践导向。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减少理论课程的比重,增加实践教学的时间和内容,注重学生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学校可以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提供先进的实验设备和装置,鼓励学生参与真实的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产教融合”培养模式的探索——本科教育思想大讨论心得

“产教融合”培养模式的探索——本科教育思想大讨论心得

“产教融合”培养模式的探索——本科教育思想大讨论心得徐 阳 陈 伟广州工商学院摘要:教育思想是办学工作的立足点,科学的教育思想能带动教师工作向正确方向发展,并能促进教师教学与科研的水平快速提高。

开展教育思想的大讨论,能使我们教育工作者获得最理性的教育认知。

教育部提出“以本为本”和“四个回归”的本科教育宣言,是我们本科教育工作者的思想纲领和行动指南。

培养应用型人才涉及到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的创新。

思想创新体现在一线教师自己也必须具有应用型的职业素质;模式创新的最好选择是“产教融合”,它有助于教师提高专业水平,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服务,将培养人才与服务社会有机结合起来。

产教融合目前较好的办法,利用学校现有的实验实训条件,引入企业加盟,企业带来实际业务技术骨干,在双方共同开展的营运过程中实现人才培养。

这样既能推进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结合,也能使学生毕业后快速融入社会。

关键词:本科教育;思想观念;四个回归;产教融合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型过程中,本科教育获得了快速的发展。

但是,一些本科院校由于办学时间较短,资源积累相对薄弱,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巨大压力。

教育思想是办学工作的立足点,科学的教育思想能带动教学工作向正确方向发展,促进教师教学与科研的水平快速提高,助推学校健康发展。

教育思想是人们对教育实践的理解和认识,它有助于人们认清教育工作中的成效与不足。

教育工作者因处于不同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对教育实践的理解可能不尽一致。

开展教育思想的大讨论,学习教育名家的思想精华,相互交流教育观念,能使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思想观念不至于产生过大的偏差,并由此获得最理性的教育认知。

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三个层次(另两个层次是专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中的中间层次,在我国高等教育的结构中占主体地位。

本科教育即实施本层次的通识教育及某一专门领域的基础理论、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教育。

学生按计划学完规定的课程,经考核合格准予毕业者,发给本科毕业证书,通常还授予学士学位。

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的探索与思考

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的探索与思考

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的探索与思考1. 引言1.1 研究背景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是当前高等教育领域中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逐渐兴起,人才培养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成为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向。

产教融合的概念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起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共同开展教学、科研、实践等活动,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提升。

在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特点下,产教融合更能够有效地将学生培养成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实践中的产教融合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需要高校和企业共同努力解决。

本文将围绕产教融合的概念、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特点、产教融合在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应用、产教融合方式及实践以及影响及挑战等方面展开探讨,以期为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建议。

部分是引言的起始点,为后续内容的展开提供了必要的背景信息。

1.2 问题提出问题提出:随着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不断发展壮大,产教融合作为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发展趋势,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实践过程中,产教融合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产教融合的理念和模式尚未得到全面理解和认可,导致一些学校在推进过程中缺乏统一的思路和方向。

产教融合需要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密切合作和协调,但是一些企业在参与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疑虑和顾虑,导致合作进展缓慢。

产教融合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机制和体系来支撑,但是目前一些学校在这方面还存在欠缺和不足。

在应用型本科高校开展产教融合的过程中,如何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促进产教融合的深入发展,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2. 正文2.1 产教融合的概念产教融合是指高校与企业之间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共同合作开发项目、实践教学、人才培养等活动,促进产业和教育的深度融合。

产教融合不仅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推动产业发展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产教融合通过建立校企合作基地、实施项目式教学、开展双师型人才培养等方式,实现了教育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培养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

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与实践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逐渐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与交流,实现学校和企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合作模式。

应用型本科高校作为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专门人才的重要载体,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促进产学研深度结合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热点和趋势,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通过对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探索与实践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合作模式的创新与优化,推动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与转变。

研究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实践案例,可以为其他高校提供借鉴和参考,帮助更多高校树立正确的合作理念,提升校企合作的效果和成果。

从影响因素分析和路径选择的角度研究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有助于深入探讨高校与企业之间合作关系的机制和规律,为促进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对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与实践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2. 正文2.1 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概念解析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共同推动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发展。

产教融合的核心理念是将产业需求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双方合作共赢,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

产教融合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企业用人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培养方案,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就业。

产教融合需要建立起高效的沟通机制,确保学校和企业能够及时交流信息,共同制定合作项目和实施方案。

还需要建立起实践基地和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产教融合还需要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引入企业导师和实践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

产教融合视域下应用型本科院校育人实践探索

产教融合视域下应用型本科院校育人实践探索

产教融合视域下应用型本科院校育人实践探索作者:李永霞张建光张娟来源:《成才之路》2024年第03期摘要:“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是新时代下能够有效突出应用型本科院校优势的办学模式。

产教融合视域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育人实践工作是服务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是促进院校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推动国家创新发展的现实需要。

应用型本科院校要通过打造协同育人模式、落实多角度共育共享、成立产教融合联盟、构建多元监管机制等路径开展相关育人实践活动,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通过多方同向发力提升育人质量。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共育共享;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C961;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03-0001-04基金项目:衡水学院“十四五”教育规划专项重点课题“转型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协同育人评价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22SS W02);河北省教育厅2021年河北省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转型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新文科课程思政育人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2021GJXWK068);2022年度河北省教育厅学校体育卫生艺术国防教育专项任务项目“新时代‘以美育人’的普通高校京剧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创新研究”;2021-2022年度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时代思政教育融入师范专业实训课的教学模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21GJJG536)“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是新时代背景下能够有效突出应用型本科院校优势的办学模式。

对此,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高等教育领域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力军,如何全面深化落实“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形成院校与区域产业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同频共振的局面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关系着能否担负起培养应用型人才、传承技术技能、助力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使命。

1.产教融合从宏观层面来看,产教融合是教育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融合。

从中观层面来看,产教融合是人才培养链与产业链的对接,可将其看作产业资源与教育资源的互动、互通,在弥补各自短板的基础上进行强强联合。

产教深度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产教深度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产教深度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当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变化,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与升级,期望能够从高校毕业生中招募到适合自己公司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为了满足企业和社会对人才需求,高校需要调整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加强产教深度融合,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产教深度融合是指企业与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实现深度合作的形式,包括企业提供实践场景和导师经验,高校提供学科基础知识和科研成果等方面的交流和合作。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则是培养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所学知识,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两者相结合,就是产教深度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二、模式创新1.实习制度改革在传统教育体系中,学生在学校内获取知识,而在实习过程中能够结合现实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学习如何解决问题、发现问题与应对问题。

传统的实习模式只是简单地做记录或帮忙,不能体现实习的意义。

针对这个问题,可以将学生分组完成实习任务,并由具有多年实践经验的导师现场指导。

2.创新讲座与讨论在讲座与讨论方面,不仅仅需要在知识和技能方面进行讲解,更重要的是要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建立对问题的敏锐度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可以邀请企业人士来校开展讲座,在讲座中讲解企业中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并对这些案例提出自己的看法,号召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

3.团队实践与创新项目团队实践与创新项目有助于学生提高对问题解决的能力,也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项目可以由产学合作共同推动,由企业提供现实的项目课题和导师经验,学院提供学科基础知识和科研成果等,由学生分组完成方案设计和实施过程,并由企业专业人士进行验收,提出建议和改进建议等。

三、模式实践1.校企合作实习高校利用寒暑假时间和周末时间安排实习活动,接受企业的委托,把学生派往企业进行实习,收集信息并进行整理,基于整理的数据撰写实习报告。

此举不仅切实提高了学生们的工作能力,而且还能让学生们在实践中了解到企业实际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和困难。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发展,科技创新日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

在这一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其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课程设置过于理论化、教学方法单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探讨并实践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研究背景中提到的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得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趋向于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这一趋势。

通过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研究背景中提到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如课程设置过于理论化、教学方法单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改革来解决。

通过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优化课程设置,丰富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研究背景中提到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于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水平和声誉,为社会输送更多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从而推动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1. 研究背景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在这个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其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和挑战,如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单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也制约了我国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各级教育部门和相关高校纷纷开展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产教融合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产教融合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产教融合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1. 内容概要本研究旨在探讨产教融合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路径和方法。

通过对当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现状的分析,揭示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如课程体系不完善、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校企合作不够深入等。

从产教融合的理论基础出发,阐述产教融合对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价值。

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提出产教融合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基本原则和策略,包括构建多元化课程体系、优化实践教学环节、深化校企合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

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对部分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进行案例分析,验证所提出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1.1 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产教融合已经成为推动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重要途径。

产教融合是指产业与教育紧密结合,通过产业需求引导教育改革,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目标的一种教育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不断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方法,以适应产业发展的需求。

当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设置与实际需求脱节、教学方法单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

研究产教融合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产教融合是新时代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基地,其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对于提高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产教融合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如课程设置与实际需求脱节、教学方法单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

本研究旨在探讨产教融合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路径和方法,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产教融合已经成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方向。

产教融合是指产业与教育紧密结合,通过产业需求驱动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的一种培养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的探索
摘要: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理念是推进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改革的主要动力,由于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实践性强、渐进性突出的特点,因此,如何发挥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优势,提高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尤为重要。

本文首先阐述了产教融合对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当前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就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产教融合;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创新
1 产教融合对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社会对应用型、创新型以及复合型人才需求量的不断扩大,加大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力度至关重要。

产教融合教学模式对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
首先,实施产教融合,能够使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岗位适应能力以及实践应用能力得以提升;其次,实施产教融合,能够大大的压缩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周期,从而使学生能够快速的实现职业角色的转变;最后,实施产教融合,能够增强专业岗位人才与产业需求的匹配度,从而使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更具针对性。

总之,应用型本科高校以产教融合作为人才培养与发展的指导理念,对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 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人才培养定位与社会人才需求相脱轨
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办学定位方面存在着偏颇,首先,在传统办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存在着求全化的办学倾向;其次,在未能全面整合、利用原有先进教学经验的前提下,盲目依据地方性产业优势来进行人才培养的定位,从而致使应用型高校在人才难以有效填补社会产业化人才的缺口。

2.2人才培养模式单一,产教融合机制不健全
首先,应用型本科高校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依然沿用传统的学科-专业-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从而导致高校专业设置难以实现和企业产业链的对接,且教学内容实践性不强,因此,难以提高学生融入企业的契合度;其次,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化,“上课-考试-毕业”学习总流程固定,学生无法全面获取职业化技能需求;最后,应用型本科高校实施产教融合的形式多限于基地共建、顶岗实习以及订单式培养等,整个产教融合机制缺乏长效性。

2.3师资结构和教学技能制约着人才培养质量
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师资结构和建设方面存在着较大的不足,且师资队伍两极化严重,一方面资历较高的教师知识结构老化,对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工具的运用、对最新研究动态和成果的掌握不全面,另一方面年轻教师虽然知识结构比较新颖,但实践经验尚且不足。

此外,从企业外聘的专业型教师,实践教学经验丰富,但理论基础薄弱,因此,“双师双能型”师资人才严重匮乏。

2.4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缺少创新性实践平台的支撑
现阶段,应用型本科高校在特色专业的设置上缺少动力,而且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不匹配的现象日益突出,加之课程体系的灵活性较差,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能力不对接等状况的存在,造成了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机制纰漏不断。

此外,人才培养创新改革缺少实践平台的支撑,一方面难以在数量上满足产业园、实训基地需求,另一方面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存在差异,由此致使与实际脱轨的现象严重。

3 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发展路径
3.1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的推广和培养
第一,要设定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然后依据教学目标优化、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可以按照“高校总人才培养目标设定-专业子目标设定-人才培养规格-课程体系优化”的流程进行完善,从而为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奠定良好基础;第二,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要依据真实的企业生产和服务流程来进行模块开发和流程重塑,并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第三,在课程模块的开发上,要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工学结合、产教结合的教学模式为教学理念,从而为构建产教用一体化实践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3.2创新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平台,建立双向共赢的校企合作关系
产教融合的本质在于高校与企业的深入合作和共同发展,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在全面分析社会经济发展动态、趋势、产业技术和产业前沿动态的基础上,以企业技术革新作为高校实用型人才培养的载体,以产业、企业需要作为人才培养结课设计,从而加强校企合作,使校企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合作关系。

3.3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构建
师资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在高校师资人才的建设上要把握:第一,要以行业标准、行业要人才要求来调整师资结构,加强“双师双能型”人才队伍的引进和建设;第二,应用型人才需要同时具备专业技能和创新创业技能,因此,教师要具备教学能力与职业技能良好对接的能力。

3.4整合多方社会资源,健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模式的实施需要融合社会多方资源和力量,首先,在教学经费上,要加强财政投入渠道的拓展,从而提高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整体教学条件;其次,健全产教融合课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将学生终身发展能力、对区域产业发展支撑能力作为评价一级指标;最后,要在政府扶持政策和支持行动的基础上,促进高校与产业经济的联动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