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外科
血管外科专题知识讲座
血管外科专题知识讲座
第14页
下肢静脉疾病
分二类: 静脉倒流性疾病: 原发性下肢静脉瓣膜功效不全 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 动静脉瘘 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布加综合症
血管外科专题知识讲座
第15页
胫前
股深
深 胫后 腘 股浅
股总
腓
下肢静脉 浅 小隐
大隐: 腹壁浅,旋髂浅,
阴部外,股内侧,股外侧
超声多普勒血流仪、显像仪扫描
血管外科专题知识讲座
第32页
判别诊疗: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效不全: 测压,下肢静脉造影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综合征: 下肢深静脉造影
AVF:
皮温,震颤,杂音,压力,血O2, 先天性AVF时患肢长而粗
血管外科专题知识讲座
第33页
单纯下肢静脉曲张并发症: 血栓性浅静脉炎 曲张静脉破裂出血 经久不愈慢性溃疡 小腿皮肤湿疹 重复发作小腿软组织炎症
血栓性静脉炎: 抬高,热敷,弹力袜,抗生素。手术。
湿疹: 多位于足靴区。保持清洁和干燥。 1:5000高锰酸钾冲洗,换药,抗生素。 外用弹力绷带或弹力袜控制静脉高压。
慢性溃疡: 最常见。抬高,换药,抗生素,手术,植皮。
急性出血:抬高,加压止血,缝扎止血。 溃疡恶变:病理切片,切除,截肢
血管外科专题知识讲座
血管外科专题知识讲座
第24页
血管外科专题知识讲座
第25页
辅助检验:
Trendelenburg试验:了解大隐静脉及交通支内瓣膜情况 Pratt试验:交通静脉瓣膜功效试验 Perthes试验:深静脉通畅试验 超声多普勒:Duplex(彩超) 容积描记 下肢静脉压测定 静脉造影:下肢深静脉顺行、逆行造影、腘静脉穿刺插管
外科学血管解剖与血管外科手术
外科学血管解剖与血管外科手术外科学的发展与进步为人类医疗带来了许多变革,其中包括外科学血管解剖与血管外科手术的重要进展。
血管解剖研究的深入,使外科医生们能够准确地了解人体血管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从而实施更加安全有效的血管外科手术。
本文将探讨外科学血管解剖、血管外科手术的发展与应用。
一、血管解剖的意义血管解剖是外科医生在进行血管外科手术前必须了解的重要内容。
通过对血管解剖的研究,外科医生能够准确地判断血管的位置、分布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为手术的进行提供重要参考。
此外,血管解剖也为外科学病因学研究提供了基础,有助于揭示血管病变的原因及其发展机制。
二、血管解剖的研究方法1. 解剖学与组织学观察:外科医生通过对尸体的解剖学与组织学观察,全面了解血管系统的构成及其与周围组织的联系。
2. 影像学检查:借助现代医学影像学技术,如超声血管成像、CT 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成像等,医生能够在不侵入人体的情况下,直观地观察到血管系统的分布与病变情况。
三、血管外科手术的分类血管外科手术根据手术目的和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类:1. 血管重建术:针对血管闭塞、狭窄等病变,如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血管内支架植入术等,通过修复、重建血管通路,恢复正常血液循环。
2. 血管吻合术:常用于断裂、切除或破裂的血管,通过将两端血管进行缝合,使其重新连接,恢复血液流通。
3. 血管移植术:将健康的血管从供体处取出,经过配血、缝合等处理,再植入到患者的血管系统中,用以替代病变的血管。
四、血管外科手术的局限性尽管血管外科手术在许多疾病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1. 手术风险:由于血管外科手术涉及到血管系统,术中可能出现出血、血栓等并发症,增加了手术风险。
2. 术后恢复:血管外科手术对患者的术后康复要求较高,包括严格的休息、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需要患者积极配合并长期坚持。
3. 术后血管病变:一些血管病变在经过手术治疗后,仍有可能再次发生或复发,需要患者定期进行复查与随访。
血管外科课件PPT课件
05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措施
术后早期并发症识别和处理
出血
密切观察切口渗血、引流液性状及量,及时 发现并处理出血。
血栓形成
定期监测凝血功能,及时发现并处理血栓形 成。
感染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术后护理,预防感 染发生。
肢体肿胀与疼痛
评估疼痛程度,采取相应措施缓解疼痛和肿 胀。
技术手段
包括血管造影、超声检查、CT和MRI 等影像学检查,以及血液检查等。
血管外科医生需要具备丰富的手术技 巧和经验,同时还需要掌握先进的医 疗技术和设备,如血管镜、超声刀、 激光等。
治疗手段
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 等。其中手术治疗包括传统开放手术 和微创手术,介入治疗则包括血管腔 内治疗和血管外治疗等。
微生物学检查
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等,用于 指导抗感染治疗
04
治疗策略与手术操 作技巧
药物治疗方案选择
药物种类
01
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药物、降脂药物等
用药时机
02
术前、术中、术后不同阶段的药物治疗策略
副作用与禁忌
03
各类药物的副作用及禁忌症
传统开放手术操作要点
手术入路选择
根据病变部位选择合适的手术入 路
一组综合征。
02 03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一种少见的慢性复发性中、小动脉和静脉的节段性炎症性疾病,下肢多 见,表现为患肢缺血、疼痛、间歇性跛行、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和 游走性表浅静脉炎,严重者有肢端溃疡和坏死。
马凡综合征
一种遗传性结缔组织疾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患病特征为四肢、手 指、脚趾细长不匀称,身高明显超出常人,伴有心血管系统异常,特别 是合并的心脏瓣膜异常和主动脉瘤。
血管外科实习血管外科手术实践中的技巧与注意事项总结
血管外科实习血管外科手术实践中的技巧与注意事项总结血管外科是一个重要的医学领域,涉及治疗血管病变和血管手术的各种技巧和注意事项。
本文将总结血管外科实习期间在手术实践中需要掌握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1. 术前准备:在进行血管外科手术前,准备工作至关重要。
首先,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特别是与血管和心血管系统相关的疾病和手术史。
其次,进行手术部位的消毒和铺巾,并确保所有手术器械和耗材的准备完善。
此外,术前必须经过充分的团队协作和沟通,确定手术计划和应对意外情况的预案。
2. 麻醉与监测:血管外科手术通常需要行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
在进行麻醉时,麻醉师要充分了解手术的性质和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和药物。
同时,还需要进行全面的监测,包括血压、心率、麻醉深度、体温等参数的实时监测,以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麻醉效果处于稳定状态。
3. 切口技巧与操作要点:血管外科手术中,正确的切口技巧和操作要点对手术结果至关重要。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切口位置和方向,以最小侵袭的方式进入手术区域。
其次,要注意切口的大小和方向,以便于手术器械和缝线的操作。
在手术中要注意避开重要的组织结构和血管,尽量减少损伤和出血的风险。
此外,手术操作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视野和血管的暴露,以便于进行精细的解剖和缝合。
4. 缝线技巧与血管吻合:在血管外科手术中,缝线技巧是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
血管吻合是手术中常见的操作,要求缝合技巧熟练且精确。
在选择缝线时要考虑血管的大小和类型,选择合适的缝线材料和缝线针。
在缝合过程中,要保持恰当的张力和角度,以确保吻合处的血管通畅。
此外,还要注意缝线的密度和间距,以防止血栓形成和瘤区狭窄。
5. 出血控制与止血技巧:血管外科手术中,有效的出血控制和止血技巧是至关重要的。
在手术中要密切观察术区的出血情况,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止血。
常用的止血方法包括电凝止血、压迫止血、缝线止血等。
电凝止血要注意合适的功率和持续时间,以免造成组织烧伤。
《血管外科》PPT课件(2024)
抗凝药物的副作用
抗血小板药物的副 作用
扩血管药物的副作 用
降脂药物的副作用
药物相互作用问题
可能导致出血倾向增加 ,需要定期监测凝血功 能并调整药物剂量。
2024/1/28
可能导致胃肠道不适、 出血等,需注意观察患 者症状并及时处理。
可能导致头痛、心悸等 ,需根据患者病情调整 药物剂量或种类。
可能导致肝功能异常、 肌痛等,需定期监测相 关指标并及时调整治疗 方案。
机械性治疗
通过机械装置对血管病变进行挤压、扩张或切割,如血管 成形术、斑块切除术等,适用于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
37
08
总结与展望
Chapter
2024/1/28
38
当前存在问题和挑战
2024/1/28
血管疾病复杂性和多样性
血管外科涉及的疾病种类繁多,病因复杂,治疗难度大,需要不 断提高诊疗水平。
2024/1/28
静脉疾病
包括静脉曲张、静脉血栓 形成、静脉炎等。
淋巴管疾病
包括淋巴水肿、淋巴管炎 等。
5
诊疗方法及技术手段
诊断方法
包括血管造影、超声检查、CT和MRI等影像学检查,以及血液检查和心电图等 辅助检查。
治疗手段
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等。其中,介入治疗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 治疗手段,包括血管腔内成形术、支架植入术等。
患者可能出现下肢疼痛 、间歇性跛行、静息痛 等症状。
包括血管造影、超声、 CT等影像学检查。
8
药物治疗如降脂、降压 、降糖等,以及手术治 疗如动脉内膜切除术、 动脉搭桥术等。
动脉瘤
治疗策略
手术治疗如动脉瘤切除术、动脉瘤腔内修 复术等,以及介入治疗如动脉瘤栓塞术等 。
血管外科手术技术与操作要点
血管外科手术技术与操作要点血管外科手术在治疗血管疾病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要确保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康复,外科医生需要熟悉血管外科手术的技术和操作要点。
本文将讨论血管外科手术中的一些关键技术和操作要点。
一、手术准备和麻醉在进行血管外科手术之前,外科医生需要进行充分的手术准备和患者麻醉。
手术准备包括术前评估、患者禁食、手术区域清洁和消毒等。
麻醉方面,外科医生可以根据手术的类型和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全身麻醉、局部麻醉或者表面麻醉。
二、手术入路和暴露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和获得良好的手术暴露是血管外科手术的关键。
根据手术部位和病变的性质,外科医生可以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如经皮切口、股动脉切口等。
在手术过程中,外科医生需要注意保护周围组织和器官,尽可能避免损伤。
三、血流控制血管外科手术中,血流控制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外科医生可以使用多种方法来控制血流,如临时性血管阻断、部分切断或结扎,或者使用血管夹闭器等。
血流控制的目的是保持术野的清晰和安全。
四、准确的血管解剖和修复在血管外科手术过程中,外科医生需要具备准确的血管解剖知识,以便能够很好地识别和解剖有问题的血管。
在修复血管时,外科医生需要使用细丝线或者血管修复补片等材料,进行血管的缝合。
五、血管内支架和介入手术在某些情况下,血管外科手术还可以结合血管内支架或介入手术技术来治疗疾病。
血管内支架是一种通过导丝引导、经血管内途径放置的金属支架,可以用于扩张狭窄的血管或者修复血管瘤等。
介入手术则是通过导管将介入器械送入血管内进行治疗。
六、术后护理和康复血管外科手术后的术后护理和康复对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
外科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及时处理术后出血、感染等并发症。
在康复过程中,外科医生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康复训练和药物治疗。
总结:血管外科手术技术和操作要点的掌握对外科医生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从手术准备和麻醉到手术入路和暴露,再到血流控制、血管解剖和修复,以及血管内支架和介入手术技术的应用,都需要外科医生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血管外科临床指南最新版
血管外科临床指南最新版
前言
本指南旨在为血管外科医生提供最新的临床实践指导,涵盖了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管理等多个方面。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本指南将定期更新,以确保内容的时效性和权威性。
第一章下肢动脉疾病
1.1 诊断
1.1.1 临床症状
1.1.2 体征
1.1.3 影像学检查
1.2 治疗
1.2.1 药物治疗
1.2.2 介入治疗
1.2.3 手术治疗
第二章主动脉疾病
2.1 诊断
2.1.1 临床表现
2.1.2 影像学评估
2.2 治疗
2.2.1 药物治疗
2.2.2 介入治疗
2.2.3 手术治疗
第三章颈动脉疾病3.1 诊断
3.1.1 临床症状
3.1.2 影像学检查3.2 治疗
3.2.1 药物治疗
3.2.2 介入治疗
3.2.3 手术治疗
第四章下肢静脉疾病4.1 诊断
4.1.1 临床表现
4.1.2 影像学评估4.2 治疗
4.2.1 保守治疗
4.2.2 介入治疗
4.2.3 手术治疗
第五章创伤性血管损伤5.1 诊断
5.1.1 临床表现
5.1.2 影像学检查
5.2 治疗
5.2.1 止血措施
5.2.2 血管修复
第六章术后并发症管理6.1 出血并发症
6.2 感染并发症
6.3 栓塞并发症
6.4 其他并发症
附录
参考文献
相关指南链接。
血管外科诊疗常规
血管外科疾病诊断治疗常规一、颅外血管病变脑的血液供应来自双侧颈动脉,椎动脉及锁骨下动脉。
颅外血管病变可导致颅内脑的病变即颅外血管病变可致脑一过性缺血(Transielf lschecnic Attack TIAs)及脑卒中。
外科治疗颅外段血管病目的是防治脑梗塞及其导致神经功能障碍。
1、颈动脉狭窄病因:90%是由动脉硬外所致,其余也有炎性血管病、肌纤维发育不良、外伤性闭塞或狭窄、放射、动脉迂曲。
诊断:1.中老年,有动脉硬化病史或三高(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史。
2.短暂性一过脑缺血发作(TIA),持续几分钟到30’,24小时内恢复,不遗留神经功能障碍。
(1)运动障碍:对侧面瘫或单肢瘫(上肢或下肢),肢体肌无力,运动失灵。
(2)感觉障碍:受累肢体沉重感,感觉减退,或丧失。
(3)视觉障碍:一侧眼一过性黑蒙,部分视野缺损或偶有同向偏盲、复视、眩晕。
(Amamrosis Fugax)也称缺暂单眼失明发作,是同侧颈内动脉终末支眼动脉缺血的特征性症状。
3.症状可反复发作,但无神经系体征。
体格检查:(1)在胸锁乳突肌内侧及气管间扪颈总动脉,双侧比较,操作轻,以防颈窦反射致血压下降,心率慢昏厥。
(2)在颈动脉分叉处可闻及动脉收缩期杂音,高调收缩一舒张期双期杂音提示颈动脉高度狭窄,如颈A完全阻塞则无杂音多闻及。
(3) 眼底检查可见眼动脉分叉处可见到栓子和胆固醇结晶。
辅助检查:(1)彩色超声Doppler检查,可见颈动脉直径,有无狭窄,斑块性质,判断血管通畅、狭窄程度。
(2)经颅超声检查(TCD)。
(3)OPG眼球体积描记法一一有条件作。
(4)头颅CT或MRI(5)SPECT——可了解脑供血状况是一种功能检查。
(6)术前查DSA——主动脉弓及颈动脉及其分支。
这检查能明显看到颈动脉及其分支的狭窄及闭塞程度及长度能判断斑块的性质。
治疗:药物治疗适应证:1.颈动脉狭窄<50%。
2.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3.病人情况差,不允许手术或不愿手术。
血管外科常规应急预案
血管外科常规应急预案一、紧急情况描述血管外科手术是一项精细而复杂的医疗技术,但在手术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会发生紧急情况,这就需要医疗团队具备应急预案,能够快速、准确地处置。
二、备勤准备1.设立应急队伍:由多个不同专业的医疗人员组成,包括主刀医生、麻醉师、护士长、手术室护士等,确保全面配备。
2.确认应急工具:检查应急设备是否齐全,如各类手术器械、生命支持设备、监护设备、输液设备等,必要时可事先准备好备用品。
3.建立沟通渠道:保持紧急情况下的畅通沟通,保证信息传递准确、及时,可以使用无线电通讯或其他适用的通讯设备。
三、常见紧急情况与应对措施1.失血过多描述: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血管破裂或者无法止血的情况,导致失血过多,威胁患者的生命。
应对措施:a.迅速实施血管修复或结扎手术;b.开放静脉通道,输注新鲜全血或血浆;c.使用止血药物,如纤维蛋白原等。
2.心脏骤停描述:手术过程中患者心脏骤停,需要立即进行紧急抢救。
应对措施:a.立即开始胸外心脏按压和口对口呼吸,实施心肺复苏;b.使用自动体外除颤仪进行电击除颤;c.继续进行心肺复苏,直到患者的心跳恢复。
3.意识障碍描述:患者手术过程中出现严重的意识障碍,可能是由于供血不足引起。
应对措施:a.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确保氧气供给;b.及时复苏,进行药物治疗;c.如果有需要,进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维持正常的呼吸。
4.感染描述:手术中可能出现术后感染的情况,如深部组织感染、切口感染等。
应对措施:a.首先,进行积极的抗感染治疗,包括静脉抗生素等药物;b.及时处理切口引流,清除感染灶;c.加强术后伤口护理,定期更换敷料,避免二次感染。
四、术后处理1.监护与观察手术后,患者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监护与观察,以确保术后恢复顺利。
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情况、体温等,同时留意可能出现的术后并发症。
2.合理给药根据医嘱,按时给予患者必要的药物,如抗感染药物、止痛药物等,并注意患者药物的耐受情况和不良反应。
血管外科护理常规
血管外科护理一、血管外科护理常规血管外科护理常规包括:①按一般外科护理常规.②保持病室温度适宜,注意肢体保暖,预防接触冷水,严寒季节外出时,预防肢端暴露在外.③饮食宜清淡,进食低脂且富含纤维素的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以免便秘时腹压增加,影响下肢静脉回流.④鼓励患者戒烟,保持情绪稳定,因尼古丁及情绪波动均可使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血管收缩.⑤ 保护患肢免受损伤,预防搔抓和用力擦洗患肢,衣裤及鞋袜要宽松, 柔软,以免患肢受压.⑥严重供血缺乏的患肢应预防用热水洗浴或用热水袋,以免增加组织代谢,加重组织缺氧,加重病症.⑦所有肢体静脉性疾病均需抬高患肢,使肢体远端高于心脏水平20〜30cm,以促进静脉回流.⑧注意患肢的血运情况,根据患者的主诉并结合患肢肢端皮肤的颜色、温度和动脉搏动情况判断病情变化,患肢出现疼痛、肿胀潮红或紫绢时应警惕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 ⑨预防同一姿势站立过久,必须站立时,应不断伸屈患肢,以借助肌肉泵的作用促进静脉回流. 二、手术前护理〔一〕心理护理手术是治疗血管外科疾病的主要手段,但多数患者对手术存在有不同的心理障碍,即产生焦虑、畏惧及悲哀心理,这些将影响患者的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降低机体免疫水平及对手术的耐受力.为使手术取得预期的良好效果,必须重视手术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深入细致的心理护理 ,可减少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心理.护士应用护理心理学理论,运用护理手段去影响患者的心理活动,解除或减轻患者的各种消极心理因素,增强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及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做好各种术前准备工作.〔二〕完善术前各项检查,了解机体的功能状态1.心血管功能检测常规检测血压、血脂,进行心电图、心脏运动试验等各项检查,必要时可行心脏核素扫描及心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2,肝肾功能检查轻度肝、肾功能损害,一般不影响手术耐受,损害较重者,将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功与预后,因大多数血管手术后,均需应用抗凝治疗,伴肝肾功能异常者易出现威胁患者生命的大出血或肾衰竭,故术前必须了解和改善肝肾功能,包括尿常规、血BUN、Cr、同位素肾图、肾盂造影及肝脏功能检查,对选择术式、指导用药及判断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3,呼吸功能检查肺功能不全或伴有呼吸系统感染者,手术的并发症和死亡率增高.所以,对伴有肺结核、支气管炎、肺气肿及哮喘等病史者,术前需选择性地进行血气分析及肺功能检查,并积极采取举措改善肺功能.4,凝血功能测定多数血管外科患者术后需进行抗凝治疗,因此,充分测定凝血功能,有助于确定用药方案,具体工程包括;出凝血时间、纤维蛋白原定量、血浆局部凝血酶原测定等指标.5.其他检查包括血型、血常规、尿、便常规以及血糖、尿糖测定等. 〔三〕做好患者的术前准备积极改善全身营养状况,提升患者对手术的耐受力,伴有贫血或低蛋白血症等营养不良患者,术后将影响刀口愈合且易发生感染等并发症,术前应补充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低脂饮食或输血,改善其营养状况;对有心衰、糖尿病患者应调整饮食, 并给予药物治疗;对于术后卧床的患者,应指导患者进行床上排尿、排便功能锻炼,以适应术后床上生活;对于下肢缺血的患者,应指导其进行有规律的下肢功能锻炼,以改善下肢的血液循环;四肢静脉疾病患者,需指导患者掌握肌肉收缩运动的练习方法;对有吸烟习惯的患者,应鼓励教育患者戒烟,并教会患者正确有效的卧位咳嗽、咳痰方法, 以防术后出现静脉血栓形成及肺部感染.〔四〕手术前的皮肤准备血管外科的手术切口多属于清洁切口,因此术前皮肤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备皮的目的是去除手术区的毛发和污物, 备皮多采用刀片,备皮时应预防损伤皮肤.不同手术部位,皮肤准备范围不同.〔五〕手术前其他准备主要包括:①药物过敏试验,术前应做普鲁卡因、抗生素过敏试验,以备术中、术后使用.②术前6h禁食,术前30min 肌内注射鲁米那钠0. 1g,阿托品0 .5mg.③全麻患者,术前留置导尿管.二、手术后护理〔一〕体位所有肢体静脉手术、静脉动脉化及截肢〔指或趾〕术后均需抬高患肢,使肢体远端高于心脏20〜30cm,以利静脉回流;四肢动脉术后,肢体可安置在水平位;颈部血管重建术者,头部置于正中位;下肢血管移植手术患者应取平卧位或低半卧位,预防关节过度屈曲,以免挤压、扭曲血管,预防剧烈活动;移植人造血管跨过肢体的关节时, 术后关节需制动2周左右,待移植人造血管初步形成外壁及假内膜后,方可开始关节活动.〔二〕心肺功能监测严密监测患者的血压、脉搏及呼吸功能情况,并根据监测指标,随时予以处理,直至渡过危险期.〔三〕注意引流、切口情况监测各引流管的引流液的性质、颜色及量,了解患者有无活动性出血,记录每小时尿量.一般血管手术中多应用肝素抗凝,术后继续抗凝,因此,引流液多为血性.无引流者应注意有无切口渗血或出血.假设出血或引流出的血液过多时 ,应及时通知医生, 做相应的处理.〔四〕注意患肢的血运情况根据患者的主诉并结合患肢肢端皮肤的颜色、温度和动脉搏动情况来判断.凡对血管内膜有损伤的手术,如动、静脉的切开取栓术、旁路术、转流术及各种介入性治疗等,术后都有血栓形成的可能.除术后在治疗上给予适当的抗凝外,在护理上应特别注意有无血栓形成的表现.动脉手术后,观察有无肢端麻木、疼痛、皮肤苍白、皮温降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等.静脉手术后观察有无肢体肿胀、发绢和浅静脉怒张等一旦发现肢体血液循环不良,应立即报告医生做相应的检查和处理.三、术后并发症的防护〔一〕血栓形成是血管外科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动脉血栓形成〔栓塞〕及静脉血栓形成,动脉血栓形成可造成远端的血供障碍,静脉血栓形成那么造成静脉回流障碍及肢体肿胀,血栓脱落可造成肺动脉栓塞,后果严重.1.原因:血管内膜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是血栓形成的三要素.血管手术后,组织和血管损伤是必然的,组织损伤后释放凝血活素,导致血液高凝状态;再加上手术后患者卧床,导致血流缓慢.构成了血栓形成的三要素.另外,由于操作不当造成吻合口狭窄、移植血管的扭曲、远侧血管输出道狭窄、阻塞等,也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术后伤口感染、输库存血及吸烟等均可促进血栓形成.2.预防:手术前行血管造影,以了解病变血管远端通畅情况;术中操作轻柔、仔细,预防不必要的血管损伤及内膜斑块脱落;提升吻合技术, 少输或不输库存血,术后给予正确体位,合理应用抗凝药物,鼓励患者进行床上肌肉收缩活动及早期离床锻炼等.3.处理:疑心有血栓形成时,可行血管彩超或造影检查,明确诊断, 并给予溶栓或取栓治疗.〔二〕出血1.原因:出血常与手术操作有关,如术中止血不完善、结扎线切割和松脱、血管缝合不良引起的吻合口漏血,以及人造血管网孔漏血等.也可因抗凝药物应用剂量过大.少数与凝血功能不良有关 ,如肝肾功能不良、维生素K或维生素C缺乏症等,均可引起出血.2,预防:术前仔细检查凝血机制及肝功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术中严密止血,确切吻合;术后应用抗凝剂时,应严格监测凝血指标.3.处理:少量出血时,可采用局部压迫,减少抗凝药物剂量,当出血量较多时,应及时手术探查止血.〔三〕感染感染可引起血管移植失败、吻合口闭塞或破裂出血、切口不愈合、局部脓肿形成甚至败血症.预防:举措主要有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做好皮肤准备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术野彻底止血,预防创口渗血或积液;术后保持刀口敷料清洁枯燥,做好各种导管的护理,空气、物品的消毒以及预防交叉感染应用抗生素3〜5d.密切观察病情.。
《血管外科》课件
新型溶栓药物如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和单链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在急性心肌梗死 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中具有更好的疗效和更低的出血风险。
抗炎药物
新型抗炎药物如选择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和非甾体抗炎药在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 成的风险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手术治疗的新技术
微创手术
随着血管外科技术的进步,越来 越多的微创手术方法被应用于血 管疾病的治疗,如血管腔内支架 植入术、血管内球囊扩张术等, 这些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 并发症少等优点。
定期进行体检与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血管疾 病,提高治疗效果。
详细描述
根据年龄、性别、家族史等风险因素,定期 进行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的检测,以及
血管超声、CT血管成像等影像学检查,以 便早期发现血管病变,采取干预措施。
选择合适的运动与锻炼方式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与锻炼方式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维 护血管健康。
血管外科的诊疗流程
总结词
血管外科的诊疗流程是确保患者得到及时、准确和高效治疗的保障,包括诊断、 手术和术后康复等方面的知识。
详细描述
血管外科的诊疗流程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 性化的治疗方案。了解诊疗流程有助于医生更好地协调各方面的工作,确保患者 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03
手术治疗
搭桥手术
通过建立新的血流通道, 绕过阻塞或狭窄的血管段 ,恢复血液流通。
血栓取出术
通过手术取出阻塞血管的 血栓,恢复血流。
血管成形术
使用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 的方法,扩张狭窄的血管 ,恢复血流。
其他治疗方法(如介入治疗等)
01 介入治疗
血管外科急诊ppt课件
3 肺部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对于长期卧床或合并肺部疾病的患者, 术后应加强呼吸道管理,定期翻身拍背 、雾化吸入等,预防肺部感染和肺不张 等并发症的发生。如出现肺部并发症, 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进展方向
本次课程重点内容回顾
01
血管外科急诊基本概念与分类
详细介绍了血管外科急诊的定义、分类以及常见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
造影。
01
02
03
04
05
定义
动脉壁局部异常扩张形成 的瘤样病变。
症状
搏动性肿块、疼痛、压迫 症状、远端肢体缺血。
治疗
手术切除、动脉重建、腔 内隔绝术。
动脉夹层
分类
Stanford A型、 Stanford B型。
诊断
超声心动图、CT血 管成像、MRI血管 成像。
定义
动脉壁内膜撕裂导 致血液进入动脉壁 内形成夹层。
血管外科急诊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以及相 关检查结果。常用的检查手段包括超声、CT、MRI等影像学 检查,以及血液生化检查等。对于疑似血管外科急诊的患者 ,应尽快安排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02
常见血管外科急诊疾病
动脉瘤
分类
真性动脉瘤、假性动脉瘤 、夹层动脉瘤。
诊断
超声、CT血管成像、MRI 血管成像、数字减影血管
症状
疼痛、休克、血肿 、脏器缺血。
治疗
紧急手术、腔内隔 绝术、药物治疗。
动脉栓塞
分类
心源性栓塞、非心源性栓塞。
诊断
超声、CT血管成像、数字减影 血管造影。
定义
栓子脱落阻塞动脉导致远端肢 体或脏器缺血。
症状
疼痛、麻木、运动障碍、苍白 、厥冷。
心血管外科手术方法
心血管外科手术方法
心血管外科手术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主动脉疾病的外科治疗:包括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如升主动
脉置换、全主动脉弓置换+支架象鼻手术、孙氏手术、主动脉瓣置换+升主
动脉替换+冠状动脉移植术(Bentall术)、保留瓣膜的主动脉根部替换手
术(David手术)、腹主动脉瘤及髂动脉瘤的切除等。
2. 各种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包括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动脉导管未闭、先心病合并肺高压等。
3. 心脏瓣膜成形、置换术:包括联合瓣膜病、再次换瓣及瓣膜置换合并冠状动脉搭桥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瓣膜置换及赘生物。
4. 微创心脏手术:小切口心脏手术、经胸封堵微创手术、经皮封堵先心病手术、全胸腔镜下心脏微创手术、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I)。
5. 机器人外科手术:如机器人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纵隔肿瘤切除术等。
具体的心血管外科手术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建议您及时就医并咨询专业医生。
血管外科规培出科小结
血管外科规培出科小结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血管外科是一个重要的外科学科,主要从事各种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血管外科规培是医生接受专业培训的过程,通过规范的训练和考核,使医生掌握血管外科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能够独立承担血管外科的临床工作。
在经过数年的规培之后,医生需要进行出科考核,以确定是否具备独立执业的能力。
以下是对血管外科规培出科的小结。
在血管外科规培期间,医生需要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培训,掌握血管外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
这包括对血管解剖、生理学、病变的认识,以及各种血管手术的操作技巧等。
在规培期间,医生会接触到各种类型的血管病例,需要熟悉不同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以提高临床处理疾病的能力。
血管外科规培出科还需要医生具备团队协作的能力。
血管外科手术往往需要多个专业团队协作完成,包括麻醉科、影像科、护理团队等。
医生需要与这些团队密切合作,确保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
血管外科规培还需要医生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解答他们的疑问和担忧,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治疗效果。
血管外科规培出科还需要医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医生在临床实践中会遇到各种复杂的病例和问题,需要能够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医生需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善于分析和总结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临床技能和判断能力。
血管外科规培出科还需要医生具备自我管理和职业发展的意识。
医生需要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操守,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保持个人修养和专业素质。
医生还需要持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参加学术会议和培训课程,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实现个人职业发展的目标。
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血管外科医生需要不断学习和进步,保持对新知识和新技术的敏感度,积极参与临床研究和科研项目,不断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血管外科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医生需要不断更新观念,拓宽视野,跟上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以更好地适应未来医疗环境的变化和挑战。
血管外科年度个人总结(3篇)
第1篇一、工作回顾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作为一名血管外科医生,在医院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在同事们的支持和帮助下,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积极投身于血管外科的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
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一、医疗工作1. 技术水平:在医疗工作中,我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熟练掌握了血管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技术。
在疑难杂症的处理上,能够与上级医师密切合作,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2. 工作态度: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在诊疗过程中,耐心倾听患者诉求,详细解答患者疑问,力求做到让患者满意。
3. 患者满意度:通过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患者满意度逐年提升。
在年度患者满意度调查中,我所在的血管外科科室得分位居前列。
二、教学与科研工作1. 教学工作:积极参与科室教学工作,为实习生、进修生及低年资医生提供指导。
在带教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员的临床诊疗能力。
2. 科研工作:积极参与科室科研项目,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1篇,参与撰写专著章节1章。
在学术会议上,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同行的认可。
三、个人成长1. 业务能力:通过不断学习,自己的业务能力得到了提升。
在血管外科领域,对各类疾病的诊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患者提供了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2. 团队协作:在科室工作中,与同事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协作,共同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为科室发展贡献力量。
四、不足与展望1. 不足:在医疗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如对某些疾病的治疗方案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诊疗水平。
2. 展望:在新的一年里,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同时,积极参与科室教学和科研工作,为科室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过去的一年,我在血管外科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在新的一年里,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为科室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血管外科疾病ppt课件
根据病变部位和性质,血管外科 疾病可分为动脉疾病、静脉疾病 和淋巴管疾病等。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发病原因
血管外科疾病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 包括遗传、环境、生活习惯、感染等 。
危险因素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 胖、缺乏运动等都是血管外科疾病的 危险因素。
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
血管外科疾病的临床表现因病变部位和性质而异, 常见的症状包括疼痛、肿胀、发热、红斑、溃疡等 。
生物制剂种类
根据血管外科疾病的不同类型和发病机制,选择合适的生物制剂 进行治疗,如生长因子、基因工程药物等。
给药途径
生物制剂可通过静脉注射、局部注射、基因转染等多种途径给药。
注意事项
生物制剂治疗过程中需密切关注患者的免疫反应和药物副作用,及 时调整治疗方案。
05
手术体情况, 制定力量训练计划,以 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
定期随访和复查安排
定期随访
建议患者定期到医院或诊所进行随访,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和康复情况。
复查安排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建议,安排相应的复查项目和时间表,以确保康复效果和及时 发现潜在问题。
健康教育和指导
在随访和复查过程中,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和指导,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自我管理 能力。
诊断方法
血管外科疾病的诊断方法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 、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等。其中 ,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在血管外科疾病的 诊断和评估中具有重要作用。
02
常见血管外科疾病介绍
Chapter
动脉硬化闭塞症
患者可能出现下肢麻木、疼痛、 间歇性跛行等症状,严重者可导 致肢体溃疡和坏死。
并发症预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十九章动脉瘤一、教学目的1.教学使学生掌握腹主动脉瘤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
2.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的进展。
二、教学时间1学时三、基本内容1. 病因和分类2. 临床表现3. 检查和诊断4. 治疗四、重点和难点1. 腹主动脉瘤的临床特点2. 腹主动脉瘤的治疗原则五、教学进度1. 首先概述动脉瘤的一般特点,自然引入本章节的讲解——腹主动脉瘤。
2. 以Powerpoint展示腹主动脉和腹主动脉瘤及其手术的图片,给与学生直观的感受。
3. 对照动脉瘤的一般特点,讲述腹主动脉瘤的病因和分类。
4. 以一个具体的病例介绍腹主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和诊断,然后条理化归纳。
5. 以Powerpoint展示腹主动脉瘤的影像学资料。
6. 结合具体病例讲述腹主动脉瘤的治疗原则,手术方式,围手术期处理。
1. 1.以多媒体的形式,介绍腹主动脉腔内隔绝术的治疗进展。
动脉瘤(aneurysm)为动脉壁局部薄弱或损伤而形成的异常扩张,可发生于动脉系统的任何部位。
常见于股、腘动脉,锁骨下动脉、腋动脉等处,亦可发生于颈动脉、内脏动脉。
胸、腹主动脉。
分为真性动脉瘤(true aneurysm)、假性动脉瘤(false aneurysm)和夹层动脉瘤(dissecting aneurysm)病因病理:1. 1.损伤好发于四肢、颈部等暴露部位。
锐性动脉损伤,管壁破裂,血液进入周围软组织,为纤维组织包裹,形成假性动脉瘤。
2. 2.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内膜及中层退行性变,动脉壁薄弱,在动脉血压的作用下,血管全层膨大扩张,形成真性动脉瘤。
大动脉炎、梅毒、结核等疾病亦可使动脉壁发生退行性改变,形成真性动脉瘤。
3. 3.病变的内膜或中层在血液的冲击下破裂,血液进入动脉内、外膜之间,形成夹层动脉瘤。
4. 4.医源性血管介入性检查、治疗广泛开展,使医源性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率增高。
另外,植入体内的人造血管吻合口处,可因感染而发生假性动脉瘤。
动脉瘤一旦发生将不断增大,最后破裂大出血。
并且可形成瘤内血栓,血栓脱落可致脑栓塞,肢体动脉栓塞等。
因此,一经确诊,应积极手术治疗。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在动脉瘤中最为常见,多由动脉硬化引起,约80%~90%位于肾动脉水平以下的腹主动脉。
一、临床表现与诊断1. 1.老年男性多见,多有动脉硬化、高血压病史。
2. 2.腹中部搏动性肿块,上腹轻度不适感,部分患者有腰背部疼痛。
明显剧烈腹痛常是动脉瘤破裂的前兆。
3. 3.上腹、脐周可及搏动性肿块,有震颤,听诊可闻及血管杂音。
4. 4.腹部X线平片可见动脉瘤内椭园形钙化影(蛋壳征)。
5. 5.B超、CT、MRI可明确肿瘤部位、大小、瘤腔内血栓情况。
6. 6.血管造影可了解病变范围、明确肿瘤近远端情况及其与腹腔动脉,肾动脉等内脏血管的关系,为手术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二、治疗腹主动脉瘤患者不经手术治疗,约50%终将死于瘤体破裂,且破裂的发生与瘤体大小无明显关系,因此,腹主动脉瘤均应手术治疗,如出现以下情况,则应尽早手术。
1. 1.腹主动脉瘤直径>5cm。
2. 2.动态观察中,肿瘤增大明显者。
3. 3.瘤内血栓堵塞重要分支或引起下肢动脉栓塞者。
4. 4.动脉压迫邻近器官,出现临床症状者。
5. 5.动脉瘤伴疼痛,压痛者常是破裂前兆,应行急诊手术。
手术禁忌证:1. 1.有心、脑、肺、肾、肝等重要器官功能严重不良,不能耐受手术者。
2. 2.伴无法治愈的恶性疾病者。
术前准备:1.1.积极治疗心、肺、肾、肝等重要器官伴发症。
2.2.充足备血1600~2000ml。
3.3.肠道准备。
4.4.置胃管、尿管。
5.5.经上肢静脉或颈内静脉开放2条通畅静脉通道。
手术方法:1. 1.动脉瘤切除并人造血管置换为传统经典手术,死亡率已经下降到5%以下。
主要并发症为心肺肾功能衰竭、心脑血管缺血性病变加重和肺部感染。
2. 2.腹主动脉瘤带膜血管内支架腔内隔绝术为腹主动脉瘤治疗的革命性进展,手术指征大大放宽。
主要并发症为支架内漏、移位。
第五十章周围血管和淋巴管疾病急性动脉栓塞一、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动脉栓塞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二、教学时间0.5学时三、基本内容1.1.病因和病理2.2.临床表现3.3.检查和诊断4.4.治疗四、重点和难点1.1.动脉栓塞的临床特点2.2.动脉栓塞的治疗原则五、教学进度1.1.首先介绍一例具体的病例,自然引入本章节的讲解——动脉栓塞。
2.2.以Powerpoint展示动脉栓塞及其手术的图片,给与学生直观的感受。
3.3.讲述动脉栓塞的病因和病理。
4.4.讲述动脉栓塞的临床表现和诊断及鉴别诊断。
5.5.以Powerpoint展示动脉栓塞的影像学资料。
6.6.结合具体病例讲述动脉栓塞的治疗原则,手术方式,围手术期处理。
7.7.简述动脉取栓手术的历史,对照静脉取栓手术,引入下一个讲述章节——下肢深静脉血栓。
急性动脉栓塞(acute arterial thromboembolism)是因循环系统内脱落的血栓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物堵塞动脉,血流受阻,造成器官或肢体急性缺血。
本病起病突然,预后严重,如不及时处理,将致病人于终生残废甚至危及生命。
一、病因主要为栓子堵塞。
栓子来源于:1. 1.心脏病:最常见于风心伴房颤者;2. 2.血管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动脉瘤内血块脱落;3. 3.医源性:介入检查或治疗中折断的导管导丝;心脏人工瓣膜置换术后瓣膜上附着的血栓;4. 4.羊水、脂肪、癌栓等。
二、病理栓塞多位于动脉分叉处,最常见于髂股动脉及其分叉处。
早期因管腔内压力增高,神经反射使动脉壁收缩,血管痉挛,组织缺血;继而栓塞近远端内新生血栓形成。
栓塞6~12小时,可有组织细胞及器官的坏死。
坏死组织中的代谢产物进入血循环,可引起代谢紊乱,肾功能衰竭。
大动脉栓塞,影响心功能,可造成病人死亡。
三、临床表现1.肢体动脉栓塞:有曲型的“5P”⑴疼痛(pain):突发剧痛,开始位于动脉栓塞处,以后累及整个患肢。
⑵苍白(pallor):患肢皮肤由苍白逐渐转变呈花斑状。
皮温降低,皮温改变平面一般较栓塞平面低一横掌。
⑶无脉(pulseless):栓塞部位以下动脉搏动消失。
⑷感觉障碍(paresthesia):栓塞远端肢体呈袜套状感觉丧失区,其近端有感觉过敏区。
感觉减退平面低于栓塞平面。
⑸麻痹(paralysis):手足活动困难或足下垂,提示已发生坏死。
2.肠系膜动脉栓塞⑴早期:主要表现为突发剧烈绞痛、恶心、频繁呕吐、腹泻,但腹部体征不明显为其特征。
⑵进展期:继而腹胀加重,持续绞痛,压痛明显,肠鸣音消失,排血便、血性呕吐物。
四、诊断1.1.有心血管疾病,尤其是风心房颤病史。
2.2.肢体出现典型的“5P”征。
3.3.急腹症病人,有心血管及外周动脉栓塞史者。
4.4.肢体动脉栓塞可经彩超明确诊断。
5.5.血管造影可明确肠系膜动脉栓塞。
五、治疗㈠非手术治疗1.适应证:⑴病人伴发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不能耐受手术;⑵肢体已经明显坏死,不宜采取取栓手术。
2.药物治疗⑴溶栓:发病三天内,尿激酶25万单位,每天两次,外周静脉注射或者经导管溶栓。
⑵抗凝:肝素1.0~1.5mg/kg,静脉注射,6小时1次,监测PT、APTT。
⑶解痉扩管:前列腺素E1等静脉注射可扩张血管,解除动脉痉挛,促进侧枝循环建立。
⑷祛聚治疗: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常用阿斯匹林、潘生丁、低分子右旋糖酐等。
3.一般治疗:患肢减少活动,注意保暖,避免冷、热敷。
㈡手术治疗1.适应证:除濒危者外,患者-经诊断,全身条件许可,均应及早手术取栓,最好于8小时内手术。
在组织未坏死前手术可降低截肢或肠切除平面,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2.手术方式:⑴Fogarty导管取栓:根据受累动脉的粗细,选用F2~F7等不同管径的导管,取出血栓。
⑵动脉切开取栓:多用于肠系膜动脉栓塞或无Fogarty导管时。
⑶截肢术:肢体远端坏疽,界限分明,行截肢术。
3.术后处理:⑴栓子多来自心脏病,术中、术后应改善心功能,争取恢复正常心律,防止栓子再脱落。
⑵术后用小剂量肝素50mg,皮下注射,每日二次,5~7天;或用低分子肝素。
若有残留血栓,应行溶栓治疗。
⑶严密观察患肢情况,如皮温、皮肤色泽恢复正常后又出现肤色苍白,皮温降低,动脉搏动消失,应考虑又有栓塞,应再行手术取栓。
⑷取栓术后,患肢血运恢复数小时后,患肢出现肿胀、痛疼、浅静脉充盈,应考虑缺血后再灌注综合征的可能,排除动脉再栓塞的可能后,应切开小腿筋膜减压,以防患肢坏死。
下肢深静脉血栓一、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二、教学时间1学时三、基本内容1.病因和病理2.临床表现3.检查和诊断4.治疗四、重点和难点1.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特点2.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原则五、教学进度1.1.承接动脉血栓的讲解,简述取栓手术的历史,引入本章节——下肢深静脉血栓。
2.2.以Powerpoint展示下肢深静脉血栓及其手术的图片,给与学生直观的感受。
3.3.讲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病因和病理。
4.4.结合具体病例讲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5.5.以Powerpoint展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像学资料。
6.6.讲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原则,重点讲解系统的溶栓、抗凝和祛聚疗法。
7.7.总结对比动静脉血栓的临床特点。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静脉血管内血栓形成,致管腔完全或不全闭塞,引起一系列症状。
最多见于下肢静脉,常发生于长期卧床或手术后病人,部分病人无明显诱因。
一、病因1.1.血流缓慢:可能是促进静脉血栓形成的首要因素,如手术、全身麻醉、长时间制动、卧床患者。
2.2.静脉壁损伤:盆腔、骨科手术中损伤髂静脉。
3.3.血流高凝状态4.4.其它:年龄多为中年以上,老年人发病率较高,妊娠或服用避孕药、肥胖、恶性肿瘤等均可能为诱因。
二、临床表现1.1.肌肉疼痛、压痛:小腿腓肠肌血栓形成时腓肠肌疼痛,大腿内收肌群内血栓形成时,大腿内侧疼痛。
2.2.肢体肿胀:根据血管栓塞长度可出现不同范围的肿胀,局限于小腿或全肢肿胀。
3.3.股青肿:发生于髂静脉广泛栓塞,起病急骤、患肢高度肿胀,皮肤紧张发亮、紫绀,出现张力性水疱,疼痛剧烈。
动脉痉挛收缩,可致足背动脉搏动消失皮温下降。
4.4.血栓机化成为血栓形成后遗症,出现浅静脉曲张,小腿皮肤色素沉着及足靴区溃疡,下肢肿胀等。
三、并发症1.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早期,随时有血栓脱落造成肺栓塞的危险。
主干静脉脱落的栓子,可致猝死。
2.下腔静脉血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向近心端蔓延,可累及下腔静脉,造成双下肢肿胀,会阴部、下腹壁静脉曲张。
四、临床分类根据病变范围,分为中央型:病变局限于髂静脉、股静脉。
周围型:病变局限于小腿腓肠肌静脉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