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论部分资料
物理教学论知识点总结
物理教学论知识点总结一、导言物理教学是培养学生对物理世界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物理知识点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总结,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
本文将就物理教学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和阐述。
二、牛顿力学牛顿的三大定律是牛顿力学的基础,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定律之一。
牛顿第一定律是惯性定律,它告诉我们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将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二定律是力的定义定律,它告诉我们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加速度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三定律是作用与反作用定律,它告诉我们任何作用力都有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掌握牛顿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定律对学生理解物理世界中的力的作用和运动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三、能量和功能量是物体具有的使其产生运动、改变形状或者产生变化的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我们需要让学生了解到能量的种类和转换规律。
例如,机械能是指物体由于位置或者速度而具有的能量,而动能则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此外,我们还需要让学生了解到功的概念,即力对物体做功所消耗的能量。
了解能量和功的概念有利于学生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规律。
四、热学热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了热量与能量之间的关系,以及物体在不同温度下的热力学性质。
在物理教学中,我们需要让学生了解到热的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传热方式,以及热力学定律和热量的传递规律。
此外,我们还需要让学生了解热量与能量之间的关系,以及热力学系统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了解热学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热的作用和能量转换规律。
五、光学光学研究了光的发射、传播和反射等性质,以及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规律。
在物理教学中,我们需要让学生了解光的产生和传播规律,以及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
此外,我们还需要让学生了解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以及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规律。
光学知识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光的性质和作用,以及光学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物理教学论
中学物理课程的总目的: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科学素养:(1)科学知识(2)科学方法(3)科学思想(4)科学精神中学物理课程的具体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试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中学物理教学的特殊性在于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是教育的认识。
首先,教学是个体认识,不同于人类历史总认识,认识的对象对于学生而言是未知的,但对于人类而言是已知的。
因此,学生可以依靠他人、前人的实践而不只是个人实践,可以依靠语言及其他信息工具来获取和接受知识,占有前人、他人的经验,这样就无需事事去亲身经验了,也无需简单重复人类历史总认识的积累经验过程了。
其次,学生这个个体认识,又不同于其他个体认识,不同于教学以外的认识。
学生是受教育者,是身心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个体,学生的个体认识纳入教育过程,受到教育目的、课程、教师和学校的制约。
因此这种认识具有三个基本特点,即直接性与间接性的统一、自主性与指导性的统一、认识性与发展性的统一。
中学物理教学四要素及其关系:学生、教师、物理世界、媒体。
学生是认识的主体,物理世界是被认识的客体,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对客体的认识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媒体是帮助学生认识物理世界的重要工具。
中学物理教学原则:(1)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2)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的原则;(3)创设物理环境,突出观察、实验、探究的原则;(4)启发思考、教给方法的原则;(5)联系生活、技术、社会实际的原则。
常用教学模式:(1)启发——引导模式;(2)自学——讨论模式;(3)探究模式;(4)课题研究模式;(5)合作学习模式常用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主要用语言,辅以演义,向学生传授知识、启发思维、发展能力的方法);(2)讨论法;(3)谈话法;(4)实验法;(5)阅读法。
物理教学论
教育竞争!
● 教学=(科学﹢艺术); ● 教师=(编剧﹢导演﹢演员);
四.如何学习物理教学论
● 继承——实践——创新!
推荐文献:
[1]
[2] [3]
阎金铎,郭玉英.中学物理教学概论(第3版)[M].北 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陈刚.物理教学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李新乡,张德启,张军朋.物理教学论[M].北京:科学 出版社,2005.
● 能力的衡量量 ?!
知识,方法 智力
实践
能力;
知识=
本体
载体;
● 能力——顺利完成某活动的相对稳定生理、心理特征,以行
为而体现;
● 能力基本特性:①综合性,②实践性,③渐进性。 ● 技能——掌握并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表现为活动方式或动作
方式;
● 实验技能 ≤
实验能力;
2)分类
观察、实验能力
● ●
培养科学兴趣(物理学习兴趣、科学探究兴趣); 形成科学情感(乐于科学探究、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科
学意志);
●
培养科学态度(实事求是、按科学办事、 … )和科学精神 形成科学价值观(认识价值观、技术价值观、社会价值观)。
(追求真理、创新精神、合作精神、…);
●
▲ 培养兴趣(科学探究兴趣、物理学习兴趣); ▲ 形成科学情感(乐于科学探究、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 ▲ 培养科学态度(实事求是、按科学办事、…)和科学精神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 中学物理课程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即辩证统一。
三.中学物理教学目标
中学物理课程目标
物理教学论第三章
1、物理教学过程
2、物理教学原则 3、物理教学方法
一、中学物理教学过程的特点
由物理学的特点、物理教学目的和学生物理 学习特点共同决定 (1)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
感性认识的主要来源。 感性认识→理性认识 有助于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 激发兴趣、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
(2)以形成概念、掌握规律为中心
概念、规律是物理学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培养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3)以数学方法为重要手段
数学是物理的工具 严密性、逻辑性和可操作性
万物皆数。
——毕达哥拉斯,公元前6世纪
伟大的造物主看来是一位数学家。
——金斯,英国数学家,物理学 家和天文学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美] 阿特· 霍布森 物理学:基本概念及其与方方面面的联系
(3)对待教学的态度要科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绝不要信口 开河。
实验教学中,不可用“仪器不行”或 “误差”来搪塞学生,更不可编造数据。
(4)寓教育性于物理教学过程中
注意:
强调教学的科学性,并不是指在进行任何 一个物理问题的教学时,要求一次就把它讲全、 讲深、讲透。而是要求无论在内容和方法上不 应发生科学性错误。
“带电体周围的空间存在电场” 语言要科学、规范
(2)运用的教学方法要科学 一是总结物理规律要有充分的事实依据;二 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不能只根据一个实验现象就简单地总结 出物理规律,这是片面的且有失科学性。 认知规律中最关键又最被人们忽视的是: 循序渐进。 简单→复杂,易→难,感性→理性 不懂→懂→熟练掌握,学会→会学
([美] R· 费曼 P· 物理定律的本性 P54)
P9)
01《物理教学论》第一章(10级-修改) 13.3.8.
课程性质 课程基本理念 课程设计思路
第一部分
前 言
课程总目标 课程具体目标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内容标准 实施建议
教学建议 评价建议 教科书编写建议 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建议 科学探究及物理实验 共同必修模块 选修模块
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
2001年开始新世纪基础教育十年改革是新 中国建国以来的第八次课程改革,其力度和速 度均大于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的两次较大改革。 为了进一步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的要求,各学科的《九年义务教育新 课程标准(实验稿)》及其教材在专家、教研 人员和一线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于2001年上半年 出台,并于2001年秋季在全国38个九年义务教 育新课程实验区进行实验,厦门市是其中之一。 按教育部的要求,至2005年秋季全国所有的初 中、小学都准时进入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
物理教学论
第一篇 中学物理教学法概论
(基本理论)P8—219 第一章 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
(物理教学的目的论)(P8)
物信学院物理专业2010级本科班☆ 2013年春季
第一章 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 (物理教学目的论)(P8)
• §1.1 中学物理教学的指导思想 (P8) • §1.2 物理学的特点 (P13) • §1.3 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 (P16)
•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 指导思想,提出“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 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 • 根据《教育规划纲要》,我国将开展人才培 养体制、考试招生制度、办学体制、管理体 制等方面的改革,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扩大 教育开放。 • 在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方面,《教育规划纲要》 要求: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 式,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
物理教学论 知识点总结
物理教学论知识点总结一、运动的描述1. 运动的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可由位置、速度、加速来描述物体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为速度图像图像判断物体运动状态2. 运动的定量描述运动的定量描述为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量描述变加速直线运动的定量描述运动的描述、比较3. 相互作用的描述作用力的研究是描述物体相互作用的基础拉伸力、压缩力、弹性力二、力的研究1. 力的研究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作用力的概念内力与外力2. 平衡与平衡条件物体受到的几种力力的平衡条件平衡标准3. 力的合成与分解推导静止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应用应用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分析物体运动三、动能、功和机械能1. 能量的研究能量、功的概念机械能、动能的概念机械能守恒定律2. 动能、功和动能变化规律动能与速度的函数关系动能定理力的功与动能的变化关系3. 势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势能的概念和分类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机械能守恒利用分析四、转动运动1. 转动的描述刚体转动的角度、角速度、角加速度角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为角速度图像图像判断物体转动状态2. 转动的定量描述转动的定量描述为推导转动定律匀角速转动运动的定量描述变加速转动运动的定量描述转动的描述、比较3. 力矩力矩、力偶的概念力矩的计算公式平衡条件的应用五、力与压强1. 压力的概念压力的概念和计算压力的应用2. 浮力和离心力浮力定律离心力的产生与应用流体尤其是液体压强和压力条件六、动态学和静电学1. 动态学的基本概念电流的概念电路中的基本单位和基本规律电阻的概念电功、电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式2. 静电学的基本概念静电荷守恒定律库伦定律3. 电场的研究电场的概念和性质电场强度电势的概念和性质七、动态学和静电学1. 动态学的基本概念同步电动机发动机变压器电源和电路2. 静电学的基本概念电荷守恒定律库伦定律3. 电场的研究电场的定义、电场强度的计算电势的概念和公式电场的应用以上就是高中物理教学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实验设计、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让学生不断动手实验,思考问题,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物理教学论第四章
2、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 、经历科学探究过程,
(1)经历科学探究过程 ) 观察方法、 (2)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如:观察方法、 实验方法、理想 ) 如 观察方法 实验方法、
化方法、 化方法、 假说方法 、 数学方法 )
3、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内容 )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方式 )
第四章 中学物理教学过程 与教学原则
第一节 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所谓“教学目的” 所谓“教学目的”,是指通过教学过程想要达到的 终极性主观意图,它与一个个具体的“教学任务” 终极性主观意图,它与一个个具体的“教学任务”涵 义不同。但当教学过程正在实施之中时,终极性“ 义不同。但当教学过程正在实施之中时,终极性“教 学目的”即可转化为(或者说,必须转化为) 学目的”即可转化为(或者说,必须转化为)一个个 具体的“教学任务”去完成。 具体的“教学任务”去完成。教学目的与任务有着不 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一、影响确定中学物理教学目的和任务的因素
1.党的教育方针 . 2.中学教育的性质和任务 . 3.物理学科的特点及其在中 . 学教育中的作用 4.中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 .
二、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任务
1、学习终身发展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与技能。 、学习终身发展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与技能。
(1)物理现象(2)物理概念 )物理现象( ) (3)物理规律(4)物理实验 )物理规律( )
一、中学物理教学过程
从认识论的观点分析, 从认识论的观点分析,中学物理教学过程是一个认 识过程。一方面,在这个过程中, 识过程。一方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经历一个对 物理学从未知到已知的认识活动。另一方面, 物理学从未知到已知的认识活动。另一方面,学生的 认识过程是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进行的, 认识过程是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进行的,这就决定 了该认识过程具有特殊性,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 了该认识过程具有特殊性,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认识对象的特殊性(2)认识目的的特殊性 认识目的的特殊性(3)认识方式的 认识对象的特殊性 认识目的的特殊性 认识方式的 特殊性
《物理教学论》主要考点总结
《物理教学论》主要考点总结一、物理教学的基本任务和目标:1.物理教学的基本任务:培养学生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创新和实践的能力。
2.物理教学的基本目标:科学素养、科学思维、实验能力和科学态度的培养。
二、物理教学的原则和方法:1.归纳法和演绎法:通过归纳物理现象和规律,培养学生形成科学概念的能力;通过演绎推理,培养学生掌握科学原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探究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3.提问和讨论法:通过提问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的兴趣,通过讨论促进学生的思维交流和合作学习。
4.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图像、声音和视频等形式,提高教学效果和吸引学生的兴趣。
三、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1.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情特点,确定适合的教学目标。
2.教学内容的选择: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科发展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3.教学方法的运用: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如讲述、示范、实验等。
4.教学环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如课堂布置、教学资源等。
5.教学评价的形式:根据教学目标和评价要求,选择适当的评价方式,如作业、实验报告、小组讨论等。
四、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1.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通过提问、讨论和课前预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符合学生的差异化需求。
3.提供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等。
4.互动交流的教学方式: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和思维碰撞。
5.多媒体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利用多媒体和信息技术,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价的原则和方法:1.综合评价:通过对学生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的综合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物理教学论》第三章(10级)
将物理教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注重学生主体地位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合作 交流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 体作用。
物理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与技能目标
01
明确学生应掌握的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物理概念、
规律、实验技能等。
过程与方法目标
02
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掌握的科学方法和思维方式,包括观
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命题方式,提高试卷的质量和区分 度。
考试形式与内容创新
尝试引入新的考试形式,如开卷考试、口试、论文等,以 更好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成绩构成比例调整
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合理调整平时成绩、期末成绩 等各部分的比例。
公平性保障措施
严格考试纪律
加强考场管理,严肃处理作弊行为,确保考试的公平性和 公正性。
课堂氛围营造技巧
创设情境
利用多媒体、实物等教学手段创 设生动、形象的物理情境,激发
学生兴趣。
鼓励参与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问、 回答、讨论等,营造活跃的课堂氛 围。
及时反馈
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正面的反 馈,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激发学生兴趣和动力
联系生活
将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相联系, 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的实用性和趣
制定个人学习计划
教师应根据个人发展需求和实际 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个人学习 计划,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
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教师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 定期阅读专业书籍、撰写教学反 思、参加网络学习等,不断提高 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
交流合作平台搭建
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
教师应积极参与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与同行进行交流合作,分享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共同提 高教学水平。
物理教学论
1.物理教学论的五大部分:(1)中学物理教学的目标和内容(2)物理教学过程的规律和原则(3)中学物理教学常用的模式、方法和策略(4)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5)物理教学的设计、实施与评价。
2.物理教学论的内容框架:(1)中学物理教学目标(2)中学物理教学内容、过程和原则(3)中学物理教学模式、方法与策略(4)中学物理教学资源的开发(5)中学物理教学设计(6)物理实验教学(7)物理概念教学(8)物理规律教学(9)物理练习教学(10)中学物理复习教学(11)中学物理实践活动(12)物理教学评价3.现行物理教学大纲的五大特点:(1)开始出现了两类物理,具有选择性思想。
(2)既强调基础性,又关注时代性;在适当降低部分内容的深度和难度的同时,适当拓宽知识的广度。
(3)增强了实践环节。
(4)关注学生的发展。
(5)教学评价应促进学生的发展。
4.物理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综合性和时间性都很强的交叉学科,它以中学物理课程与教学中的诸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综合应用教育学、物理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方法,紧密联系中学物理教学实践,系统地探索物理课程与教学的规律。
5.物理学:是探究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基础学科。
6.中学物理课程的总目的: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7.科学素质:指一个人对于科学的基本认识、态度以及应用科学处理日常和社会问题的能力。
8.科学素养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等方面的内容。
9.中学生的科学素养包括:(1)科学知识与技能(2)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3)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4)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认识。
10.中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中规定的每门学科的目的、任务而编写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学各学科教学均以教学大纲为依据。
11.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学目标:(1)学习最基础的物理知识并了解其应用,掌握初步的实验技能,初步认识物理学及其与技术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物理教学论》主要知识点总结
《物理教学论》主要知识点总结《物理教学论》是对物理教学研究进行系统整理和总结的一本教育学著作。
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物理教学的目标和任务、物理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教师在物理教学中的角色等。
通过学习《物理教学论》,可以深入了解物理教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一、物理教学的目标和任务《物理教学论》首先明确了物理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物理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使学生了解物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物理教学的任务是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物理现象和法则,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物理学思维和科学态度。
二、物理教学的内容《物理教学论》对物理教学的内容进行了分类和组织。
物理教学的内容包括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物理学的基本法则和物理学的实验应用。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物理现象、物理量、物理单位和物理模型等。
物理学的基本法则包括牛顿力学、电磁学、光学等基本原理和定律。
物理学的实验应用包括物理实验、物理技术和物理仪器。
三、物理教学的方法《物理教学论》介绍了一系列有效的物理教学方法。
物理教学的方法包括讲授法、实验法、示范法、讨论法、研究法等。
讲授法是物理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方法,通过讲解、示意图等形式向学生传授物理知识。
实验法是物理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验或观察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和观察能力。
示范法是物理教学中辅助性的教学方法,通过展示和演示物理现象和实验,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讨论法是物理教学中互动性较强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和思想的碰撞。
研究法是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自主分组和独立研究,提升学生的创新和探究能力。
四、教师的角色《物理教学论》强调了教师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角色。
教师是物理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对于学生来说,教师是物理学习的榜样和引导者。
物理教学论第五章
二、中学物理传统教学法
1.讲授法 .
讲授法有以下基本要求:( )科学性。( 。(2) 讲授法有以下基本要求:(1)科学性。( )逻辑 :( 。(3)启发性。( 。(4)突出重点。( 。(5)简明生动。 性。( )启发性。( )突出重点。( )简明生动。 (6)讲解要适当。 讲解要适当。 讲解要适当
优化组合
4. 优化选择学方法的一般程序
(1) 综合分析。 综合分析。 (2) 比较筛选。 比较筛选。 (3) 优化组合。 优化组合。 比较筛选
综合分析
• 语言是最基本、历史最悠久、也是应用最普遍的一 语言是最基本、历史最悠久、 是最基本 种传统教学手段。它具有如下优点 其一,简便。 优点: 种传统教学手段。它具有如下优点:其一,简便。 其二,丰富。其三,快捷并同时获得反馈。 其二,丰富。其三,快捷并同时获得反馈。 言语传播也有很大的局限性 声音信号既不能远传, 局限性: 言语传播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声音信号既不能远传, 又不能保留。 又不能保留。 • 文字教材有以下特点:其一,长久贮存。其二,广 文字教材有以下特点:其一,长久贮存。其二, 有以下特点 泛传播。其三,便于自学。其四,形象性差。 泛传播。其三,便于自学。其四,形象性差。
3.讨论法 讨论法
运用讨论法要做到以下几点: 运用讨论法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选择好讨论题。 )要选择好讨论题。 (2)要创造一个良好的讨论环境。 (3)做好讨论的小 )要创造一个良好的讨论环境。 ) 结。
4.物理实验法方法 5.自学方法 物理实验法方法 自学方法 7.演示方法 8.问题方法 演示方法 问题方法
2.谈话法 .
运用谈话法的应做到以下几点: 所提的问题必须 运用谈话法的应做到以下几点:(1)所提的问题必须 题意清楚,要求明确。( 。(2) 题意清楚,要求明确。( )谈话法的问题应从教材 内容、重点和学生的实际出发,问题要分层, 内容、重点和学生的实际出发,问题要分层,要有连 贯性,要编写成详细的谈话纲要。( 。(3) 贯性,要编写成详细的谈话纲要。( )问题要向全 班提出,让全体学生思考后,再指定学生回答。( 。(4) 班提出,让全体学生思考后,再指定学生回答。( ) 谈话法的问题一定要有思考价值 。
物理教学论部分资料
物理教学论部分资料第一篇:物理教学论部分资料一、教学目标你如何理解科学素养? 物理课程目标分为哪几类? 1.科学素养(1)认识科学的本质、目的和局限性(如:掌握科学方法,运用理性思维,概括、综合和推断能力,理解理论和观察的作用);(2)认识技术的本质、目的和局限性,以及它们与科学的区别;(3)了解科学和技术的实际运作方式,包括研究经费、科学实践的常规模式、科学研究与发展的关系;(4)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包括作为专家的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在社会中的作用,以及相关的决策过程;(5)对于科学语言及一些重要科学内容的基本训练;(6)解释数据的基本能力,特别是解释与概率性和统计相关的数据的能力;(7)领悟和使用技术信息、技术产品的能力,包括与高科技产品相关的“使用能力”;(8)获取科技信息的能力,对于从哪里、哪些人处可以得到与科学技术相关的信息和建有一定的理解。
2.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草案)规定的目标了解物理学的基本规律与思考方法及其主要应用,为有关各专门科学之学习建立基础;用实验方法考核物理现象间质与量的关系,使理论与实际一致;通过物理学对自然的认识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观点;通过课外作业与活动,以增进学生的工作技能,并启发其创造力。
(1)知识与技能学习物理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实验基本技能发展对物理学自身及其与其他学科和经济、社会关系的认识(2)过程与方法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参加实践活动培养科学探究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深化认识和探索自然的积极情感体验形成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二、课程资源1.谈谈你对物理教学资源的重要性和丰富性的认识。
文本资源、网络教学资源、实验室及多媒体类教学资源、生活与社会教学资源 2.开发和利用物理教学资源应遵循哪些原则?1.开放性原则2.优先性原则3.经济性原则4.针对性原则5.个性原则3.生活与社会中的物理教学资源有哪些特点,如何开发与利用? 1.广泛性2.生活性 3.趣味性4.体验性5.便捷性了解环境资源可利用状况、根据教学主题确定实验内容、根据实验内容选择生活资源、实验方案与器具设计三、中学物理教学模式、方法与技能 1.模式启发-引导模式激发动机—引导观察—启发思维—练习运用—巩固深化自学-讨论模式提出问题或明确主题—指导自学—讨论交流—成果总结探究模式创设问题情境—发现和表述问题—猜想与假设—证据、论证、结论—评估与应用课题研究模式发现和提出问题—制定研究方案—实施研究—总结交流合作学习模式异质分组—明确任务—组内合作学习—全班讨论交流—总结评价2.方法1、谈话法-问答2、讲授法3、实验法4、讨论法5、探索发现法6、电脑辅助法7、自学指导法3.技能(1)课题导入技能1、问题导入2、故事导入3、复习导入4、实验导入5、猜想导入(2)讲解技能1、叙述技能2、解释技能3、推导公式的技能(3)提问技能从形式分:1、随机提问2、典型提问3、相互提问4、分组竞赛提问从内容分:1、确定性提问—唯一答案2、选答性提问3、开放性提问——多种答案(4)强化技能1、肯定。
物理教学论第二章
(二)培养学生观察的品质
1、观察的目的性 明确观察的对象、条件、要求以及观察的 计划、步骤等。 2、观察的敏锐性 3、观察的准确性 4、观察的持久性 5、观察的全面性 6、观察的创造性
——四种主要原因
控制点(即内外性)、稳定性、可控性
——三个维度
(二)中学生物理学习动机的特点
中学生的学习动机逐渐从外部动机向内部动 机转化,学习的自主性不断提高。 中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断与社会要求相联系, 社会性的学习动机不断丰富发展,远景性动机 逐渐占优势。
(三)中学生物理学习动机的激发 1、内部学习动机的激发 2、外部学习动机的激发
韩永昌 《心理学》修订第三版,P221。
对事物本身的直接需要
(二)中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特点 直觉兴趣 兴趣
初二学生
操作兴趣 大多数初中学生和少数高中生 因果认识兴趣 概括认识兴趣
多数高中生 极少数高中生
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主要是直接兴趣, 其特点是:新奇、具体、操作、实践。 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由物理现象的认识转向对它们内部规律的认识。
第2章 物理教学的心理学基础
1、影响物理学习的主要心理因素 2、物理学习中的观察与记忆
3、物理学习中的思维
4、物理学习中的兴趣与动机 5、物理学习中的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 (一)兴趣的涵义
兴趣是力求探索某些事物的带有情 绪色彩的意识倾向。 兴趣是在需要基础上通过实践活动 而形成发展起来的。 直接兴趣 兴趣 间接兴趣 对事物未来结果有间接需要
三、物理学习中观察能力的培养
观察是一种心理活动,它是有目的、有 组织、主动的认知活动。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思维参加的 比较持久的知觉。 观察能力是认知的基本能力,是人们获 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是物理思维的出发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学目标
你如何理解科学素养?
物理课程目标分为哪几类?
1.科学素养
(1)认识科学的本质、目的和局限性(如:掌握科学方法,运用理性思维,概括、综合和推断能力,理解理论和观察的作用);
(2)认识技术的本质、目的和局限性,以及它们与科学的区别;
(3)了解科学和技术的实际运作方式,包括研究经费、科学实践的常规模式、科学研究与发展的关系;
(4)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包括作为专家的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在社会中的作用,以及相关的决策过程;
(5)对于科学语言及一些重要科学内容的基本训练;
(6)解释数据的基本能力,特别是解释与概率性和统计相关的数据的能力;
(7)领悟和使用技术信息、技术产品的能力,包括与高科技产品相关的“使用能力”;(8)获取科技信息的能力,对于从哪里、哪些人处可以得到与科学技术相关的信息和建有一定的理解。
2.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草案)规定的目标
了解物理学的基本规律与思考方法及其主要应用,为有关各专门科学之学习建立基础;
用实验方法考核物理现象间质与量的关系,使理论与实际一致;
通过物理学对自然的认识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通过课外作业与活动,以增进学生的工作技能,并启发其创造力。
(1)知识与技能
学习物理学的基础知识
掌握实验基本技能
发展对物理学自身及其与其他学科和经济、社会关系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科学探究过程
学习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参加实践活动
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深化认识和探索自然的积极情感体验
形成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二、课程资源
1.谈谈你对物理教学资源的重要性和丰富性的认识。
文本资源、网络教学资源、实验室及多媒体类教学资源、生活与社会教学资源
2.开发和利用物理教学资源应遵循哪些原则?
1.开放性原则2.优先性原则3.经济性原则4.针对性原则5.个性原则
3.生活与社会中的物理教学资源有哪些特点,如何开发与利用?
1.广泛性2.生活性3.趣味性4.体验性5.便捷性
了解环境资源可利用状况、根据教学主题确定实验内容、根据实验内容选择生活资源、实验方案与器具设计
三、中学物理教学模式、方法与技能
1.模式
启发-引导模式激发动机—引导观察—启发思维—练习运用—巩固深化
自学-讨论模式提出问题或明确主题—指导自学—讨论交流—成果总结
探究模式创设问题情境—发现和表述问题—猜想与假设—证据、论证、结论—评估与应
用
课题研究模式发现和提出问题—制定研究方案—实施研究—总结交流
合作学习模式异质分组—明确任务—组内合作学习—全班讨论交流—总结评价
2.方法
1、谈话法-问答
2、讲授法
3、实验法
4、讨论法
5、探索发现法
6、电脑辅助法
7、自学指导法
3.技能
(1)课题导入技能
1、问题导入
2、故事导入
3、复习导入
4、实验导入
5、猜想导入
(2)讲解技能
1、叙述技能
2、解释技能
3、推导公式的技能
(3)提问技能
从形式分:
1、随机提问
2、典型提问
3、相互提问
4、分组竞赛提问
从内容分:
1、确定性提问—唯一答案
2、选答性提问
3、开放性提问——多种答案
(4)强化技能
1、肯定。
对回答和作业的赞许。
2、鼓励进步。
对差生的口头或书面鼓励。
3、发表、
展示。
在班上发表或展示学生作品。
四、教学设计
请谈谈你对教学设计原则的看法,并选择中学物理必修模块中的一节重点或难点教材进行分析,
试写一份教案。
为什么分析研究学生是备课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试举例说明。
和同学共同选择一个课题进行说课练习。
一、教学设计的原则
1.理论指导和实践操作相统一的原则
2.整体设计和要素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3.规范性和创造性兼顾的原则
4.静态设计与动态设计并重的原则
5.教师与学生交互协调的原则
二、教学设计的内容
1.制定教学目标
2.分析教学内容
3.分析学生和教学环境
4.选择教学模式、方法和策略
5.利用和开发教学资源
6.制定测评工具
7.教学反思和修改
五、物理概念教学
1.试述物理概念的特点。
物理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抽象。
是某一类物理事物、现象的本质属性在人的头脑
中的反映。
物理概念是在大量观察、实验,形成观念的基础上,再通过比较、归纳,区别出现象与本质,把
共同的、本质的特征集中起来加以抽象而建立的。
物理概念通过词语来表现,其内涵揭示物理含义,其外延限制概念的适用范围。
(1)物理概念是观察、实验、思维的产物
机械运动、动量、熵
蕴涵着科学方法
(2)物理概念具有特定的内涵和外延
(3)物理概念具有量的含义,可用数学和测量联系起来
(4)物理概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2.物理概念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学习物理概念的情境
在物理概念的教学中,必须首先给学生创造一个适应教学要求、借以引导启发学生发掘
问题、思考问题、探索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概念学习情境。
总之要:设疑激疑定向
创设情境的方法:运用实验、利用学生积累的生活经验、抓新旧知识的逻辑展开、利用多媒体
二、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建立物理概念
建立物理概念分为三个环节
(1)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与特征
感性材料——本质属性
(2)给概念下定义
用文字或数学形式将概念加以表述,得出概念的意义。
物理概念的定义方法:
①直接定义法。
力,质量
②比值定义法。
密度,速度,电阻
③乘积定义法。
电功,电功率
④差值定义法。
位移,电势差
⑤和值定义法。
合力,总功
⑥极限思维定义法。
瞬时速度,瞬时加速度
⑦函数定义法。
正弦交流电流
(3)讨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要从质和量两个方面讨论物理概念的物理意义和适用范围。
六、物理规律教学
1.试述物理规律的特点,以及基本规律在物理学科基本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物理规律反映物质结构及物质运动中诸要素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是客观存在的;
二、物理规律是观察与实验、科学思维与想象相结合的产物;
三、物理规律具有近似性和局限性。
物理规律获得常用的方法:
(1)实验归纳法。
直接从实验结果中分析、归纳、概括而总结出来;
(2)理论分析法。
利用已有的概念和规律,通过逻辑推理或数学推导,得出新的规律。
(3)假设检验法。
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进行猜想,提出假设,再用实验或理论检验,修正假设,得出科学结论。
物理规律的教学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形成科学问题
(2)实施科学探究,促进知识建构
2.试以某一物理规律教学为例,说明建立物理规律的实验归纳法、理论分析法或“假设-检验”法。
3.通过牛顿三个定律的教学,应教给学生哪些研究问题和分析、处理、解决问题的方法?4.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讨论高中学生学习物理规律时常见的问题和心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