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赠刘景文》课堂实录·部编人教版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 4 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优课导学案_3

新人教版(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  4 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优课导学案_3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自主学习生字,能工整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诗文。

3.借助注解,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略秋天美丽的景色。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句,感受文字美,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的意境,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

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读课文的预习任务。

2.教师准备挂图,以及表现秋天情调的乐曲磁带,便于配乐朗诵。

教学时间:1课时一、介绍引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苏轼吗?苏轼是我国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所以他又叫苏东坡。

他很欣赏一位诗人,叫刘景文,苏东坡写了一首诗送给他,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这首诗,好吗?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听师读,要求:听准字音。

2.自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5.师生交流。

三、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

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小组内讨论交流,老师相机点拔。

3.师生交流。

4.教师读,学生看图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四、发挥想象,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1.教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五、想一想,议一议。

你认为一年最好的时节是哪个季节?为什么?六、指导书写。

1.师写生看。

2.生抄写生字,师个别指导。

教学反思:中年级的古诗教学,要重视指导学生感受诗的内容,充分领悟诗人的情感,然而诗的语言是浓缩的精华,加之诗人的创作背景学生根本无法体验。

所以,不能单单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而应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进行感悟。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4古诗《赠刘景文》说课稿(部编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4古诗《赠刘景文》说课稿(部编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4古诗《赠刘景文》说课稿(部编版)一、说教材《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写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诗,写于元祐五年作者任杭州知州之时。

作者通过歌咏初冬时的景物,勉励刘景文要抓住人生的大好时光,积极向上,不断进取。

二、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会认会写本课生字,理解诗句中"擎、残"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写作这首诗的动机,要通过理解诗句,了解写作背景,将诗人在诗中描写的秋末冬初的画面转化为内在的情感,具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难点:这首诗中,秋末冬初的时节与诗题中刘景文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生较难感受,因为这高于三年级学生的情感经验和生活经验。

四、说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出示课件:这幅图上画的是哪一个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看出来的?(秋天的景色,一片片的红叶告诉我们这是秋天的景色)你从图上还看到了什么?(有一个小池塘,池塘里的荷叶已经枯萎,岸边开满了菊花)2、这幅图画就是诗人苏轼当年看到的景色,于是他写了一首诗送给他的朋友—刘景文。

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1、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⑴出示生字卡片认读:刘菊残君橙橘首枝记⑵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小组合作,交流识记方法)⑶学习书写刘、首、枝、记:①认真观察范字。

②分析字形。

③指导书写:刘:左右结构,“文”的第四笔改成“点”。

枝、记:左右结构,注意要写得“左窄右宽”。

首:下半部是“自”。

④学生描红、临写。

2、自由读古诗,在诗中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圈出来。

3、小组合作学习古诗:⑴每人读一遍古诗。

⑵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一起讨论。

三、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1、自由读诗,说说你懂了什么?读懂了那句就说那句。

学生甲:第一句的意思是说荷花已经凋谢了。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导学案(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导学案第【1】篇〗《赠刘景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识字和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四课古诗两首,板书课题,要求:学生抬起右手,跟老师一起来书写课题,师对“首”作强调,下面是“自”不是“白”。

2、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用上我们在识字一学过的成语来形容这些美丽的景色。

(生回答:层林尽染,山河壮美……)不光我们现代人喜欢秋天,赞美秋天,在我国古代有一位伟大的诗人苏轼他也写了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送给他的好朋友刘景文。

题目叫:赠刘景文(板书)齐读。

大家想读读吗?快快打开语文书。

二、初读古诗1、生借助拼音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

(生自由读。

)2、同桌互相读古诗,互相纠正。

(生互读。

)3、四人小组轮读,读完后说说自己读懂了词语或者句子?(整体感知,了解古诗的大意,交流字词理解,形成一定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识字1、出示本课10个生字,带拼音。

生自由练读,不认识的借助拼音朋友,读完以后,有哪些字比较难读,你在刚开始读的时候就读错了,需要提醒一下大家。

(生自由读,全班交流,师做重点指导,必要时领读。

)2、组词、读准字音:(借助一定的语言环境。

)刘景文菊花残枝君子橙色橘子(齐读,开火车读。

)3、去掉拼音练读词语。

4、保留生字,抽读。

5、这些生字大家都读的非常准确,相信大家也有自己能很快的记着这些生字,你把哪个字记的最牢?在小组里跟同伴说说。

(小组合作记着生字。

)然后全班交流。

6、齐读生字。

(师檫掉生字)这些生字现在跑到古诗里去了,赶快打开书,读一读吧。

四、学习古诗1、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也想读一读,听听老师哪里读的最美。

(师有感情的范读,以夸张的节奏、韵律来感染学生。

)生评价老师。

师:“大家想不想学学老师,把古诗读的有感情?”生齐读,抽读,(朗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师作评。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案(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案第【1】篇〗赠刘景文【教材分析】《赠刘景文》的作者是苏轼。

诗中描写的是秋末初冬的景色,第一句以荷败、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

接下来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初冬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

诗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调子,赞美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激励着人们乐观向上。

【教学目标】1、会认“赠、刘、残、犹、傲、君、橙、橘”8个生字,会写“赠、刘、盖、菊、残、君、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通过对诗句的朗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感悟诗理的能力。

4、激发学生面对生活要乐观向上,不泄气,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

【教学重点】通过对诗句的朗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面对生活要乐观向上,不泄气,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知诗人,解诗题古诗词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

千百年间,万口成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

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三首》中的其二,《赠刘景文》。

1、“赠”是本课的生字,仔细观察字的结构,想一想,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哪些?师范写。

学生描红、临写。

2、赠也就是送的意思,类似的赠写诗你知道哪首?《赠汪伦》李白写给汪伦的,那么我们今天学习的《赠刘景文》又是谁送给谁的呢?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刘景文是苏轼的好朋友,与苏轼诗酒往来,情谊颇深。

3、齐读课题。

读了这个诗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1、想知道答案吗,只要读懂了这首诗,你们的疑问也就迎刃而解了,请同学们自己读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诗读通读顺。

2、谁愿意给大家读读这首诗?读出节奏自读指名读提示停顿出示抑扬顿挫的“顿”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案模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案模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案模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案模板第【1】篇〗教学目标1、会认“刘、菊、残、君、橙、橘、”6个生字,会写“首、刘、枝、记”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荷枯、菊败、橙黄、橘绿中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和对朋友的敬佩。

3、学习古诗新唱,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2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刘”。

2、多元吟诵,练习背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

3教学过程 3.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赠刘景文一、导入1、出示课题:师:同学们,在前面的几篇课文里,我们感受到了秋天的多姿多彩,我们认识到了秋天的美丽。

你们知道,在古代诗人的眼中,秋天又是怎样的景色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与秋天有关的《古诗两首》。

(相机板书)2、生读课题(齐读)(指名读)。

3、书写“首”字。

二、教学《赠刘景文》(一)故事铺垫,理解课题。

1、师:同学们想听故事吗?好,竖起耳朵听哟!古时候,有一个人叫刘景文,他是一个有学问、不怕困难的人。

当时他已经50多岁了,可是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所以他整天闷闷不乐,心情很不好。

他的好朋友苏轼就邀刘景文到他家里做客,他们一边喝酒一边聊天,苏轼很想帮刘景文树立信心。

于是,便写了一首诗送给刘景文,希望刘景文能找回自信,取得成功。

这首诗的题目就叫《赠刘景文》。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书写“刘”字。

【设计意图】按照我校上学期精品研究中“随文识字”的做法去落实,使识字与学文相结合。

(二)图文结合,画中会意。

1、自由读课文师:非常好,下面请同学们把书打开,自由地把这首诗读一读。

(出示要求把字读准确。

遇到不认识的字读一读下面的拼音。

)2、师: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那你们知道这首古诗前两句写了秋天的哪些景色?(课件出示这两句诗)(指名说,板书:荷菊)3、师:同学们的回答真棒,来,我们先来欣赏几幅图。

4、“荷”字的教学。

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的基本知识,掌握诗歌的韵律和章法。

2.认识赠人诗的特点,理解赠人诗的表达方式和情感。

3.熟悉《赠刘景文》这首唐诗,了解其背景和意义。

4.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培养他们欣赏诗歌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熟悉《赠刘景文》这首唐诗的韵律和章法。

2.精读诗歌,理解赠人诗的表达方式和情感。

三、教学步骤
1. 音乐律动
播放背景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

2. 导入课程
教师介绍诗歌的韵律和章法,并阐述赠人诗的表达方式和情感,引导学生对诗歌的认识和欣赏。

3. 诗歌欣赏和解析
教师朗读《赠刘景文》,并指导学生逐句理解诗歌的内涵。

4. 诗歌鉴赏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赠刘景文》的情感表达和诗歌技巧,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5. 课堂讨论
学生就《赠刘景文》的内容展开讨论,探讨诗歌的主旨和意义。

6. 课堂作业
让学生翻译《赠刘景文》的内容,并简要阐述诗歌的主题。

四、教学资源
1.课件:《赠刘景文》诗歌解析
2.录音:教师朗读《赠刘景文》
3.赠人诗的例子及背景介绍
五、课后延伸
1.学生自选一首赠人诗,进行赏析和解析。

2.带领学生去国家图书馆或其他文化场所,让学生深入感受文化氛围,培养学生鉴赏古诗的兴趣和能力。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增刘景文》听课记录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增刘景文》听课记录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增刘景文》听课记录一、导入(1.1)教师行为:1.教师以温暖的笑容和轻快的语调开始上课,与学生进行简短的问候。

2.展示一幅描绘秋季丰收景象的图片,询问学生秋天给他们带来的感受。

3.引出课题《古诗三首:赠刘景文》,简要介绍作者苏轼和诗歌背景,强调这是一首赞美秋天和友情的诗。

学生活动:1.学生热情回应教师,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2.学生观察图片,积极分享秋天给他们带来的感受,如丰收、凉爽等。

过程点评:•导入环节通过图片和提问,有效激发了学生对秋天的联想和对诗歌的兴趣。

•教师话语亲切,营造了和谐的课堂氛围。

二、教学过程(1.2)教师行为:1.朗读指导:教师先示范朗读《赠刘景文》,注意节奏和韵律,然后让学生跟读,纠正发音和语调。

2.字词解析:解释诗中的生僻字词,如“橙黄橘绿”、“君”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3.诗意解析:引导学生逐句分析诗歌,通过讨论理解诗中描绘的秋景和作者对友情的赞美。

4.情感体会: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让学生体会诗中表达的情感,如友情、对大自然的热爱等。

5.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秋天对他们生活的意义,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学生活动:1.学生认真跟读,模仿教师的朗读技巧。

2.学生积极参与字词解析,提出疑问并解答。

3.小组讨论热烈,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4.角色扮演环节,学生投入度高,能够较准确地传达诗中的情感。

过程点评:•朗读指导到位,有助于学生正确把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字词解析和诗意解析环节设计合理,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情感体会和拓展延伸环节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三、板书设计•标题:《古诗三首:赠刘景文》•作者:苏轼•诗歌内容(逐句书写)•关键字词解析(如“橙黄橘绿”、“君”等)•诗意概括(赞美秋天和友情)四、作业布置1.背诵《赠刘景文》并默写。

2.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眼中的秋天,并表达对秋天的情感。

五、课堂小结教师行为: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诗歌中描绘的秋景和表达的情感。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优秀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优秀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优秀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对诗句的感悟。

教学难点:朗读感悟教学准备:字卡、词卡、小黑板、课件、收集其它的古诗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学习古诗《赠刘景文》教学过程:一、诵诗导入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精华,谁能背几首给大家听听?古诗为我们呈现美的意境,让我们有美的享受。

我们今天再来学习4.两首古诗中的《赠刘景文》。

(板书古诗题目)。

齐读课题。

二、学习古诗(一)释题1.读古诗题目(注意重点字音:赠)认识“首”字理字义。

首:象形字。

甲骨文作上面是头发和头皮,下面是眼睛。

本义是头。

引申为首领。

顺:首字笔画表示啥?眼目眉毛和头发;人的头部最首要,首先首领就用它。

2.师简介诗人“苏轼”(二)看图说话看图,说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三)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1.自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2.找出诗中生字,注意读音易错字:擎残橙刘3.自读,画出不理解的词语4.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四)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小组内讨论交流,师点拨。

3.自由组合,与学习伙伴体会读,读完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交流后再读。

(五)启发想象,感情朗读,背诵1.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六)想想、议议你认为一年最好的时节是哪个季节,为什么?(秋天,收获的季节)三、学习古诗中的生字1.找出古诗中要求写的生字,理解“枝记刘”的字理字义。

枝:形声字。

从木,支声。

本义指树木的枝条。

引申为长条形物品的量词。

谜:看是一支木,撑开成大树。

无它叶难长,有它树不秃。

记:形声字。

从言,己声。

本义指用“言”记录、记载。

引申为不忘、思念。

又指记载事物的书籍或文章。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学设计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激趣导入,理解诗题。

(指向目标1)1.学生背诵《山行》2.学生利用给定的句式描述秋天给自己的印象。

3.谈对苏轼的了解,记住诗人名片。

4.利用扩词法,理解题目意思。

“赠”:赠送。

赠送给刘景文的诗。

5.齐读课题。

6.书写“赠、刘”。

1.同学们,在前面的我们学习了《山行》,我们感受到了秋天枫叶的多姿多彩,我们认识到了秋天的美丽。

你们能不能把它背诵出来呢?2.你们知道,在古代诗人苏轼的眼中,秋天又是怎样的景色呢?“在我的印象中,秋天。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与秋天有关的《古诗三首》之二——《赠刘景文》。

(相机板书)3.了解作者:作者是苏轼,简介苏轼。

4.理解诗题:利用扩词法,试着理解题目意思吧。

课件出示: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

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标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5.指导书写“赠”“刘”。

背诵已学古诗《山行》。

记住诗人名片。

利用扩词法理解诗名。

正确书写“赠”,“刘”活动意图说明:背诵已学过的古诗,大概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为本节课做好铺垫,鼓励学生学以致用。

对于诗中不理解的人物让学生提前做好功课,使其在学习古诗时不至于感到迷惑。

环节二:自主阅读,读通诗句(指向目标1)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生代表朗读,生生互评。

认读词语“擎、残、犹有、橙黄橘绿”。

3.根据收集的资料区别橙和橘的:橘子通常比橙子小,而且皮薄,颜色较深,可方便剥落,内部有白色丝物,可分瓣。

而橙子通常皮厚,不易剥皮,个头较大,颜色鲜艳,果肉不易分瓣。

4.书写“盖”,横画要写得平稳,竖画要写得端正。

横平竖直,字就平稳端正。

1.出示自读小提示:2.抽生朗读古诗,相机正音,重点引导认读“擎、残、犹有、橙黄橘绿”。

出示图片区别“橙”、“橘”。

并书写“橙”、“盖”。

大声自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能评价同学的朗读。

能根据图片和自己收集的资料区别“橙”、“橘”感知事物的直观形象,在书上描红。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古诗三首2《赠刘景文》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古诗三首2《赠刘景文》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案1教学目标:1、会认“刘、菊、残、君、橙、橘、”6个生字,会写“首、刘、枝、记”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学习古诗新唱,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

2、多元吟诵,练习背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字义和诗句,感悟诗境。

教学模式:愉快教学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解诗题1、谈话导入:同学们,一年级我们学过杨万里的《小池》你们记的吗?(学生齐背)这首诗里是怎么描写了荷花的?(出示荷花图)(2)(出示第二幅荷花图)与上一幅图比较荷花有什么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盛夏时,荷花怒放,还是用杨万里的诗来形容,那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4)(看图)到了秋末冬初只剩下枯枝败叶。

今天我们学习北宋著名诗人苏轼的这首诗《赠刘景文》,就有对秋末冬初荷花的描写。

板书课题。

理解“赠”。

4、质疑课题。

5、介绍作者。

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同学们的问题真不少,读懂了这首诗,你们的疑问也就迎刃而解了,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诗读通读顺。

1、师范读。

2、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3、生齐读、同桌相互听一听,看看他读得对吗?4、反馈:(1)指名读(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评价:听了他的朗读,你有什么评价?(2)引出生字教学:菊残君橙橘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三、解字词、明诗意过渡:碰到读不好的时候,就要这样反复进行训练,俗话说“读书百遍,其意自现”,多读了自然也就理解了意思。

张老师考考大家,这首诗是写了哪个季节?既然写的是秋末冬初,我们一定可以从字里行间感受到。

1、理解“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1)尽:完,指凋谢。

(2)擎雨盖:指荷叶擎,用手做一个动作,看看这个字,下面是个手,向上托。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优秀教案(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优秀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优秀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优秀教案第【1】篇〗《赠刘景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体会诗人的写作动机,感受秋天的美丽,懂得生活总有其美好的一面,我们要积极地去面对。

二、教学重难点: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回忆导入,明确主题1、同学们,四季更迭,秋天已然悄悄地来到我们跟前。

关于“秋天”,我们以前学过不少课文,你还记得吗?(学生背诵相关片断)2、总结自己对秋天的体验。

按句式说话:“在我的印象中,秋天。

”3、在古代大诗人苏轼的心目中,秋天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赠刘景文》。

4、介绍诗人及写诗的背景:苏轼,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别人又叫他苏东坡。

一天,他和朋友们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与他很谈得来。

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就写了这首诗送给刘景文,所以题目就叫《赠刘景文》,学生再读课题。

(二)学习生字1、自由读诗,找出生字。

2、组词、读准字音:(课件出示词语)赠送姓刘擎雨盖菊花残枝犹有君子必需橙色橘子3、注音平舌音:(课件标注)赠、残(三)初读古诗,感知诗意1、配乐范读,想象画面。

2、自由读诗,读准、读通诗句。

思考讨论:诗中写出哪些景物?3、听录音,画出朗读节奏: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4、通读全诗,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四)赏析诗句,把握诗蕴1、夏日荷花是什么样子的?(当学生说不清时,可引导背诵已学课文《荷花》片断,板画“荷叶”理解“擎雨盖。

)到了秋末,荷花又变成什么样了?(出示“荷尽”图,理解“尽”。

)2、秋天的菊花在枯萎时与夏日的荷花有什么不同?(出示“菊残”图,理解“傲霜枝”)3、比较两图,读前两行诗。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学设计第1篇】《赠刘景文》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含义。

2、体会诗人的写作动机,感受秋天的美丽,懂得生活总有其美好的一面,我们要积极地去面对。

3、欣赏情意丰富的古诗,能正确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流程:一、回忆导入,明确主题1、同学们,四季更迭,秋天已然悄悄地来到我们跟前。

关于“秋天”,我们以前学过不少课文,你还记得吗?(学生背诵相关片断)2、总结自己对秋天的经验。

按句式说话:“在我的印象中,秋天_________________。

”3、在古代大诗人苏轼的心目中,秋天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赠刘景文》。

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1、配乐范读,想象画面。

2、读准、读通诗句。

思考讨论:诗中写出哪些景物?3、通读全诗,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三、赏析诗句,把握诗蕴1、夏日荷花是什么样子的?(当学生说不清时,可引导背诵已学课文《荷花》片断,板画“荷叶”理解“擎雨盖。

)到了秋末,荷花又变成什么样了?(出示“荷尽”图,理解“尽”。

)2、秋天的菊花在枯萎时与夏日的荷花有什么不同?(出示“菊残”图,理解“傲霜枝”)3、比较两图,读前两行诗。

你体会到了什么?4、“菊残犹有傲霜枝”,菊花的精神,令诗人对秋天平添了一分敬畏,而秋天的果实更以她沉甸甸的收获,令诗人对秋天偏爱有加。

(出示诗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读诗句,想想秋天除了“橙”和“橘”,还有哪些果实也成熟了?(学生说不出时,可引导背诵《秋游景山》片断“这里的果树果实累累。

……”)再读诗句,说说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四、诵读全诗,体味诗情1、学生自由吟诵,配乐朗读、背诵。

2、讨论:诗人赠给朋友刘景文的是什么?除了这首诗,还有什么?3、阅读现代文《秋天的窗口》。

4、补充句段,或写一段话。

没有春花的明艳,没有夏日的葱郁,但是秋天有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秋天是美丽的。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学设计第1篇】《赠刘景文》教案学习目标:1、会认“菊、残、君、橙、橘、径”6个生字,会写“首、刘、枝、记”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现在是什么季节?喜欢秋天吗?你能用一些词句来说说你所看到秋天的景色吗?2、从你们的话中,我感到大家都很喜欢秋天,古人也很喜欢秋天,他们常常吟诗作词来赞美秋天。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赠刘景文》(出示诗人、题目):知道这首诗是谁送给谁的吗?学习生字:赠、刘。

3、介绍诗人及写诗的背景:苏轼是我国古代的文学家,别人又叫他苏东坡。

一天,他和朋友们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与他很谈得来。

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就写了这首诗送给刘景文,所以题目就叫《赠刘景文》。

(学生接读,提醒注意后鼻音)二、初读古诗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2、同桌相互听一听,看看他读得对吗?3、反馈:(1)指名读(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评价:听了他的朗读,你有什么评价?(2)引出生字教学:菊残君橙橘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3)学生说说识记生字的方法——读生字卡片4、朗读这首诗(谁能大声地再来读读?——大家再自信地读给自己听听——齐读)三、细读品味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读诗光读还不行,还要边读边想,看看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2、反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教学)(1)荷尽出示2幅图片:为了帮助大家读得更好,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美景,老师给你看这两幅图。

让学生说说哪幅图写出了诗意,并说说理由。

(理解“尽、擎雨盖”)讨论:荷花凋谢了,荷叶枯萎了,诗人为什么还要写这里?指导朗读:那你能通过朗读把荷花池的美丽表达出来吗?(个别读——女生读——齐读,教师随机评价:真好啊!真是看了还想看。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赠刘景文导学案1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赠刘景文导学案1

《赠刘景文》第1课时导学案
课题赠刘景文课时 2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古诗。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词,读通古诗。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自主学习
一、谈话导入
1、现在是什么季节?喜欢秋天吗?你能用一些词句来说说你所看到秋天的景色吗?
2、出示图片
3、学习生字:赠、刘。

4、介绍诗人及写诗的背景:
二、初读古诗合作探究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2、同桌互读,看看他读得对吗?
3、汇报交流:
⑴指名读:
⑵学习生字:
⑶学生说说识记生字的方法──读生字卡片。

(4)临写生字。

(5)练习写生字,组词,运用,说句子。

3、朗读这首诗。

4、自由读古诗,读出韵味。

课堂检测指名读古诗默写生字词
课堂小结学生说收获教师评价学生课堂表现板书设计
赠刘景文
赠刘盖菊残
作业布置
1熟读古诗。

2了解诗人。

课后反思。

部编(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赠刘景文》课堂实录【精选】.doc

部编(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赠刘景文》课堂实录【精选】.doc

赠刘景文课堂实录师(出示挂图):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文中的插图,你看到了什么?生:枫树的叶子红了,一大片的非常漂亮。

生:我看到了那一片黄色的是菊花。

生:我觉得那一片红色的不是枫叶,应该是桃花,我看过桃花开了,就是这样一大片,红红的,很漂亮。

生:我看到了一片的荷花,开得红红的。

生:我也觉得不是枫叶,不过我觉得那是梅花,老师讲过,梅花开了也是红色的。

师:红梅开了是红色的。

看来,小朋友们对图中这一片红色的植物看法不一样。

谁能说一说你们说的枫叶也好,菊花、桃花、荷花、梅花也好,它们都是什么季节的景物?生:我知道枫叶到了秋天就变红,我们在识字1的学过。

师:真好,会用学过的知识。

生:我知道桃花是在春天开的。

生:我知道荷花是夏天开的,我们上学期学过一篇课文叫夏夜多美,里面讲的。

师:你的记忆力真好。

生:我知道梅花是冬天开的。

生:菊花是秋天开的,我学识字1时找过一个词叫春兰秋菊,我想菊花是秋天开的。

师:说得真好,能学以致用。

师:现在你们观察一个黑板上的板书,再根据你们刚才说的,这一片红色的植物是什么呢?生:我知道了,是枫叶,因为菊花是秋天开的,说明这是秋天的景物,桃花、荷花、梅花都不是秋天开的,只有枫叶在秋天的时候变红。

师:你的反应可真快!你都同意他说的吗?生齐答:同意!师:小朋友们越来越聪明了,靠自己的分析找到了答案。

师:刚才,小朋友们从图中找到了秋天,秋天不但藏在图中,而且也躲在了诗中,请你们读一读苏轼写的这一首诗《赠刘景文》,找一找诗中什么地方还能找到秋天?有疑问的地方请作上记号。

(生自读诗文)1师:谁能说说?生:荷尽是说荷花开尽了,就说明夏天已经过去了,秋天来了。

师追问:秋天来了,秋天还可分为初秋,深秋,你们再仔细看看,这首诗写的是属于哪一种?生:我知道,应该是指深秋,我从“菊残”这里知道的,菊残是指菊花快开完了,谢了,说明秋天快过去了。

师:你读得很仔细。

生:擎雨盖是什么意思?生:是不是挡雨的盖子?生:我认为应该是指挡雨的伞。

《赠刘景文》教学实录

《赠刘景文》教学实录

《赠刘景文》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会认生字“赠、刘、残”等8个生字,会写“赠、残”等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重点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一、介绍引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苏轼吗?苏轼是我国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所以他又叫苏东坡。

他很欣赏一位诗人,叫刘景文,苏东坡写了一首诗送给他,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这首诗,好吗?二、读通诗文、感知诗意。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2.同桌相互听一听,看看他读得对吗?3.反馈:(1)指名读(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2)引出生字教学:霜刘盖菊残君橙,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4、朗读这首诗(谁能大声地再来读读?——大家再自信地读给自己听听——齐读)三、反复朗读、尝试理解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所以读诗光读还不行,还要边读边想,看看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反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教学)(1)擎雨盖出示多媒体视频,引导学生想象荷花在夏季的样子和作用,指导观察搜集夏季荷花的图片,体会荷花此时的生机勃勃。

(2)荷尽出示2幅图片:为了帮助大家读得更好,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美景,老师给你看这两幅图。

让学生说说哪幅图写出了诗意,并说说理由。

(理解“尽、擎雨盖”)讨论:荷花凋谢了,荷叶枯萎了,诗人为什么还要写这里?指导朗读:那你能通过朗读把荷花池的美丽表达出来吗?(个别读——女生读——齐读,教师随机评价:真好啊!真是看了还想看。

)(3)菊残出示图片,说图意,理解“菊残、傲霜枝”。

秋风中,菊枝仍精神抖擞地挺立着,你想对它说什么?坚强坚韧不拔傲然开放不惧寒冷(4)橙黄橘绿读了这几个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秋季丰收图)出示图片2、苏轼看到的秋天就这些景物吗?发挥你的想象,帮诗人说说他看到却没有写出来的景色。

学生交流——一起观赏这些美景——学生说感受:秋天真是一个()的季节!3.引出诗句:看来秋天的美景才不止这二十八个字呢!怪不得诗人说:“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古诗两首《赠刘景文》教学目标1.学习古诗《赠刘景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2.认识本首诗中出现的生字,学写“刘、枝、首、记”四个生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下来。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古诗《赠刘景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出示图片:这幅图上画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图上画的是秋天的景色,从一片片的红叶可以看出是秋天的景色。

)你从图上还看到了什么?(有一个小池塘,池塘里的荷叶已经枯萎,岸边开满了菊花。

)2.这幅图画就是诗人苏轼当年所看到的景色,于是,他写了一首诗送给他的朋友——刘景文。

板书课文题目,齐读。

二、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1.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1)出示生字卡片。

刘菊残君橙橘(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小组合作,交流记字方法。

)(3)学习书写“刘、首、枝、记”。

①认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

②分析字形。

③指导书写。

a.首:下半部分是“自”。

b.枝、记:左右结构,注意要写得左窄右宽。

c.刘:左右结构,“文”的第四笔写成点。

④学生描红、仿写。

2.自由读古诗,在诗中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圈出来。

3.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1)每人读一遍古诗。

(2)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一起讨论。

三、再读感悟,想象画面1.自由读诗,说说你懂了什么,读懂了哪句就说哪句。

课件演示“擎雨盖”,帮助学生理解。

学生甲:第一句的意思是说荷花已经凋谢了,连擎雨的荷叶都枯萎了。

学生乙:第二句的意思是说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不怕寒冷。

学生丙:第三句的意思是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

学生丁:第四句的意思是一年中最好的景致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2.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全班一起解答。

(1)尽:没有了,在诗中指荷花凋谢了。

(2)残:是说菊花已经开败了。

(3)君须记:你一定要记住。

3.读给你的伙伴听。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4《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学备课资料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4《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学备课资料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4《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学备课资料一、《赠刘景文》教学朗读指导:荷尽/已无//擎雨/盖,读此句时要语调平直舒缓,声音稍低,表现冬景的萧瑟凄清。

“已无”要适度强调,与下句的“犹有”形成对比。

菊残/犹有//傲霜/枝。

这一句的声音稍高,注意强调“犹有”。

重读“傲霜”,表现出菊花高傲不屈的精神。

一年/好景//君须/记,语调高亢、热烈,重读“好”和“须”,表现出殷勤嘱咐、热烈期望的意思。

最是/橙黄//橘绿/时。

重读“最”和“橙黄橘绿”,读“橙黄橘绿”时速度要慢,四个字之间要保持一定的间歇,留下让人回旋想像的余地,表现对成熟丰收的冬天的赞美之情。

二、苏轼简介苏轼是中国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宋代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人。

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古文学家,世称“三苏”。

嘉祐进士,任凤翔府签判,主张改革弊政。

神宗时反对变法,但在密州、徐州任上抗洪灭蝗,赈贫救孤、颇多政绩。

后以“谤讪朝廷”贬黄州。

哲宗时任翰林学士,出知杭、颍、扬、定四州。

徽宗初遇赦召还。

诗、词和散文都代表北宋文学最高成就。

苏轼的诗大都抒写仕途坎坷的感慨,也有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现实黑暗之作。

诗风豪迈清新,尤长于比喻。

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苏轼的词题材广泛,记游、怀古、赠答、送别、说理无不入词,对严格的音律束缚也有所突破,促进了词的发展。

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苏轼散文中议论文汪洋恣肆,记叙文结构谨严,明白条畅,如《石钟山记》、《放鹤亭记》等与《赤壁赋》、《后赤壁赋》同为传诵名篇。

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

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致力提拔后进,黄庭坚、秦观等均出其门下。

苏轼还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fu2]、蔡襄并称“宋四家”。

他曾遍学晋、唐、[五代]名家,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自成一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我看到了一片的荷花,开得红红的。
生:我也觉得不是枫叶,不过我觉得那是梅花,老师讲过,梅花开了也是红色的。
师:红梅开了是红色的。看来,小朋友们对图中这一片红色的植物看法不一样。谁能说一说你们说的枫叶也好,菊花、桃花、荷花、梅花也好,它们都是什么季节的景物?
生:我知道枫叶到了秋天就变红,我们在识字1的学过。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室里让学生集中思考、各抒己见,虽有点乱,但要珍惜这样的时刻。”从上面古诗教学的课堂实录片段来看,《赠刘景文》这篇的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去思考,大胆地提出疑问。虽然花费的时间较多,但课堂上学生呈现出了良好的思考状态,这样的“乱”多宝贵呀!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现代心理学也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是探究的动力。在教学中学生能大胆地将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老师在这过程中只起到点拨的作用,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没有马上给出答案,而是运用启发讨论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使学生自己分析解决问题。通过启发讨论,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空间。这样让学生取长补短,相互启发,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促使学生全面深入地感悟,又给学生提供了展示个性的机会和场所。这样有利于师生间的交流和沟通,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氛围显得和谐、宽松。
(生自读诗文)
师:谁能说说?
生:荷尽是说荷花开尽了,就说明夏天已经过去了,秋天来了。
师追问:秋天来了,秋天还可分为初秋,深秋,你们再仔细看看,这首诗写的是属于哪一种?
生:我知道,应该是指深秋,我从“菊残”这里知道的,菊残是指菊花快开完了,谢了,说明秋天快过去了。
师:你读得很仔细。
生:擎雨盖是什么意思?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赠刘景文》课堂实录·部编人教版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赠刘景文 课堂实录
师(出示挂图):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文中的插图,你看到了什么?
生:枫树的叶子红了,一大片的非常漂亮。
生:我看到了那一片黄色的是菊花。
生:我觉得那一片红色的不是枫叶,应该是桃花,我看过桃花开了,就是这样一大片,红红的,很漂亮。
生:是不是挡雨的盖子?
生:我认为应该是指挡雨的伞。
师:准确的说是指托住雨珠的叶子,诗中比喻荷叶,盖是伞的意思。
生:傲霜枝怎么解释?
生:不怕风霜的枝叶。
师:看来小朋友们懂得可真不少!
生:橙黄橘绿是不是指橙子黄了、橘子绿了。
师:可以这么解释。
生:这也可以看出是秋天。前几天,我妈妈买了橘子给我们吃,就是绿色的。现在正好是秋天。
师:喔,你还能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
师:在诗人眼中,这是个什么样的秋天?
生:很美的秋天,因为诗中写到好景。
生:丰收的秋天,橙子橘子都熟了。
生:我也觉得应该是个很美的秋天,有黄色的,有绿色,如果有枫叶是红色,那就更漂亮了!
师:是啊,虽然花都谢了,但果子的树上,橙子黄,橘叶绿,这不是一年里最美丽的景色吗?在诗人的眼中,这是个丰收的,美丽的秋天。
……
【反思】
古诗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特殊的课文,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练、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我们的时代较久远。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在创设自由、和谐、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重新焕发古诗词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
师:真好,会用学过的知识。
生:我知道桃花是在春天开的。
生:我知道荷花是夏天开的,我们上学期学过一篇课文叫夏夜多美,里面讲的。
师你的记忆力真好。
生:我知道梅花是冬天开的。
生:菊花是秋天开的,我学识字1时找过一个词叫春兰秋菊,我想菊花是秋天开的。
师:说得真好,能学以致用。
师:现在你们观察一个黑板上的板书,再根据你们刚才说的,这一片红色的植物是什么呢?
生:我知道了,是枫叶,因为菊花是秋天开的,说明这是秋天的景物,桃花、荷花、梅花都不是秋天开的,只有枫叶在秋天的时候变红。
师:你的反应可真快!你都同意他说的吗?
生齐答:同意!
师:小朋友们越来越聪明了,靠自己的分析找到了答案。
师:刚才,小朋友们从图中找到了秋天,秋天不但藏在图中,而且也躲在了诗中,请你们读一读苏轼写的这一首诗《赠刘景文》,找一找诗中什么地方还能找到秋天?有疑问的地方请作上记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