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标准修订前后的比较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了帮助广大教师更准确、全面地了解新修订课程标准的变化,深入领会课程标准的主旨和精神,准确把握和理解课标内容的变化和要求,深化地理课程改革,在对比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标准修订前后的内容变化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就显得很有必要。

一、指导思想与基本理念、总体框架的对比分析

修订后的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标准,从形式来看,保持了原来课程标准的基本设计、框架结构和各部分的内部结构,只在个别文字和前后顺序、具体内容上发生了些许变化,内涵也随之发生了突出的变化。总体框架由"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原来为"内容标准")"实施建议"4大部分组成,课程内容的体系仍然由"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4大块组成;"课程内容"以表格和条目为主的呈现方式以及以行为动词(以学生为主体)的表述方式也没有改变。修订后的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标准更好地落实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的精神和课程改革的理念,新课程改革在课标中体现的指导思想、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和内容选择等得到了秉承和进一步完善。

1.地理课程学科价值和功能更加凸显

从修订内容来看,第一部分"前言"的导言文字有较大调整和修改。修订稿导言部分阐述地理课程改革背景的文字量明显精简,删去了"学科中心""知识本位"等容易引起一线教师混乱的一些提法,更加开宗明义,先阐述社会和地理科学的发展对基础教育地理课程改革的影响,然后阐述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对学生的教育价值。这与原来"素质教育对基础教育地理课程改革的要求"内容不同,特别突出了地理课程的功能,尤其引用了《地理教育国际宪章》中的一些提法,如"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从而提升生活品位和精神体验层次,增进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力和适应能力""利于为国家乃至全球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培养活跃的、有责任感的公民"。这样的表述体现了国际视野,更突出了地理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更富有时代性和先进性,更好地落实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的精神和课程改革的理念。

2.课程性质更加突出与明确

"前言"中"课程性质"这部分的文字表述改动、调整后的内容更加简练,层次清晰,要点突出。原来的内容在第一段阐述地理(科)学的综合性和地域性特点,文字量较多。修订后的内容一开始就阐明"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突出地理学作为义务教育的一门课程,其区域性、综合性、思想性、生活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不仅使课程性质更加突出和明确,而且从性质引出的特点也比较明朗。

3.课程基本理念内涵更加清晰

"前言"中的"基本理念",除了标题修订为"课程基本理念"以外,在内容和结构上也进行了精炼和调整,对"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两条理念的表述比之前更为具体、明晰,点明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内涵和要义是"选择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等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理解其形成的地理背景,提升学生的生活品位,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内涵和要义是"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视角思考问题,关注自然与社会,使学生逐步形成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为培养具有地理素养的公民打下基础"。原有的"改变地理学习方式"融入了"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中,删掉了"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和"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这2条理念,将原来一些阐述的文字移至后面"实施建议"部分的"评价建议"之中。

4.课程设计思路更加完善

"前言"中的第三个标题"设计思路"改为"课程设计思路",也由原来的5条减为4条,并删去了两段"例如......"的文字,这样的阐述更为紧凑、明确。其中,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认识区域"部分,将原来"不再规定必须学习哪些区域"的说法改为"除本标准规定的少量

区域外,其他区域均由教材编写者和教师选择。本标准只列出区域的基本地理要素和学习区域地理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以及必选区域的数量"。"乡土地理"在"也可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前加了"可作为独立学习的内容"的说明。在"课程设计思路"部分增加了"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内容的基本结构图"(如图1),此图原来置于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移至这里后,在画面设计和文字阐述上作了一定的修改,更加明晰了"概况"与"认识区域"所涵盖的内容。

二、"课程目标"部分的对比分析

修订后的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提出了原来没有的课程总目标,并增添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表述,这三个方面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强调总目标是一个宏观的、综合的目标,不能机械、教条地加以肢解。

在"知识与技能"目标中,内容顺序有所变化,删去了第二条中认识区域差异的"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和趋势"和第三条中的"初步学会根据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地理信息,归纳其地理特征"的内容,降低了学习要求。更加明确了"掌握获取地理信息并利用文字、图像等形式表达地理信息的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文字上有所变化,如将"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改为"分析、归纳"等并突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的目标要求。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将"增强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改为"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加了"初步形成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这一内容,体现了对"人地协调"观念和"因地制宜"原则的重视,更好地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渗透与培养。

三、"课程内容"的对比分析

作为地理课程标准的主体,"课程内容"是编写地理教材、地理教学和评价的基本依据。相对第一、第二和第四部分,这部分内容除了增加编排体例的说明外,总体结构没有大的变动,只在文字表述和行为动词的选用上有了一定变化,更加准确、明确,如把"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的行为条件和动词改为"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用实例说明"等,"在地图上指出"的行为条件和动词改为"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这样的行为动词要求更加具体、明确,突出了对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在"气候"单元中,将"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这条标准修订为"举例说明",将"说出世界气温降水的分布规律"改为"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内容标准有一些删减和改动,适当降低了难度并明确意图。作为4大块之一的"地球与地图","地球"部分将原来的"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改为"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更加突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人类探索地球历程的科学史教育;增加了一条标准为"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而删去

活动建议大大精简,内容更加具体可测。

"地理差异"这一单元,标题改为"地域差异"。含义更加明确,且与世界地理部分的"地域发展差异"呼应。将"说出各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修改为"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单元表格后面的"说明"文字也做了补充修改。

在"认识区域"单元,"位置与分布""联系与差异""环境与发展"这三部分标题的学科特色更加鲜明,是体现学科特点上位的核心知识,相对前面内容,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知识的螺旋式上升和学生认知水平发展的规律。"位置与分布"中删掉了"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范围""说出区域的气温、降水分布概况""以区域某一地理事物的分布为例,绘制略图,并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