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标准修订前后的比较探讨

合集下载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修订前后对比的研究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修订前后对比的研究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修订前后对比的研究本文旨在研究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修订前后的对比,分析新旧标准的差异,探讨修订后的地理学习对学生的影响,并对未来的地理教学提出建议。

一、修订前后的对比1. 教学内容的调整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的最大变化之一是教学内容的调整。

在修订前,地理课程内容主要围绕地球和人类活动展开,侧重地理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而修订后,更加注重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关注地理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实践能力。

2. 学科目标和评价体系的调整新的地理课程标准对学科目标和评价体系进行了调整,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能力评价。

修订后的地理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地理人文情怀,而不仅仅是传授地理知识。

3. 教学方法的改变修订后的地理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方法上更加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主动获取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修订后的地理学习对学生的影响1. 增强了学生的学科兴趣修订后的地理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使地理学科更具有生活性和实践性,吸引了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积极投入。

2. 提高了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修订后的地理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关注地理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形成了系统的地理思维方式。

3. 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三、未来的地理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未来的地理教学应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2.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未来的地理教学应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引导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发展自己的品格、情感、兴趣、习惯和能力,形成健全的人格。

3. 加强实践教学未来的地理教学应更加注重实践教学,通过实地考察、科学实验、实践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根据新旧地理课程标准比较

根据新旧地理课程标准比较

根据新旧地理课程标准比较本文旨在比较新旧地理课程标准之间的差异和变化。

新地理课程标准的最新版本于XX年发布,与旧地理课程标准相比,有以下一些主要变化:1. 课程框架:新地理课程标准提供了更加全面和系统的课程框架,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相比之下,旧地理课程标准的课程框架较为简略。

课程框架:新地理课程标准提供了更加全面和系统的课程框架,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相比之下,旧地理课程标准的课程框架较为简略。

2. 知识内容:新地理课程标准对知识内容进行了更新和扩充。

特别是在地理信息技术、人文地理学和环境问题等方面,新课程标准提供了更多相关知识。

与此相比,旧地理课程标准的知识内容相对较少,没有这些新的领域。

知识内容:新地理课程标准对知识内容进行了更新和扩充。

特别是在地理信息技术、人文地理学和环境问题等方面,新课程标准提供了更多相关知识。

与此相比,旧地理课程标准的知识内容相对较少,没有这些新的领域。

3. 能力培养:新地理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

它鼓励学生进行地理实地考察、数据分析和地图制作等实际操作。

相比之下,旧地理课程标准更侧重于知识的传授,较少强调实际操作的能力培养。

能力培养:新地理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

它鼓励学生进行地理实地考察、数据分析和地图制作等实际操作。

相比之下,旧地理课程标准更侧重于知识的传授,较少强调实际操作的能力培养。

4. 教学方法:新地理课程标准提倡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它鼓励学生通过提出问题、独立研究和团队合作等方式来探索地理问题。

旧地理课程标准则较少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独立思考。

教学方法:新地理课程标准提倡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它鼓励学生通过提出问题、独立研究和团队合作等方式来探索地理问题。

旧地理课程标准则较少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独立思考。

需要注意的是,本文仅对新旧地理课程标准的比较进行了简要概述,具体的差异和变化可能更加复杂和详细。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 研读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 研读

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主要变化及对策思考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较实验稿有比较大的变化,总体结构虽基本保留,但具体内容有近80%做了调整,其中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内容变化幅度较大。

如标准核心部分即内容标准由原来的106条减少到100条,未在行为动词或具体学习内容做调整的仅31条。

总的看来,2011年版着重:削枝强干,突出开放,淡化学科、强化课程;贴近生活,减轻负担。

一、2011年版较实验稿总体上的变化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总体上保持原来课程标准的基本设计:地理课程标准文本的框架结构保持不变,仍然由“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4大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内部结构也基本不变;课程内容的体系结构保持不变,仍然由“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4大块组成;“内容标准”以表格和条目为主的呈现方式不变,“内容标准”以行为动词(以学生为主体)的表述方式也不变。

修订内容的重点侧重于:“前言”和“课程目标”的时代性、先进性;“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的明确性、可行性;“实施建议”的实用性、普及性:1.对“前言”和“课程性质”中的部分内容进行了调整和修订,增加了“思想性”、“生活性”、“实践性”等表述,体现了学科性质向课程性质的转变。

2.对一些教师认为表述得不够清晰的“内容标准”加以修订,对部分“内容标准”的文字表述以及行为动词的选用作了修饰,难度总体上降低,可解读程度提高。

3.适当补充增加学生生活和终身发展必须的,以及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最新成果、国家最新发展战略的新内容。

4.活动建议的定位重新调整,不再程度内容设定功能;呈现方式也重新确立,以类活动涵盖相应活动内容,删除或调整部分让教师和学生感到操作困难或一般学校条件不允许的“活动建议”,可操作性大大增强。

5.对乡土地理部分的“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进行了梳理和重新调整,提升了乡土地理教学的地位。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修订情况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修订情况

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修订情况的简要介绍和几点体会钟作慈《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经过十年的实验之后进行了全面修订。

2011年12月,教育部颁发了修订后的《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并将于2012年秋季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笔者对2011年版地理课程标准进行了初步的学习,并对照实验稿梳理了各部分的变化,同时有几点体会,现阐述如下,供有关人士参考。

一、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从“实验稿”到“2011年版”(一)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基本性质都是规定某一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内容范围及深度、内容体系和结构,以及一般进度和教学基本要求的指导性文件(政府制定,必须执行),是教材编写、教学和考试评价的主要依据。

1.变化的两个重要前提(1)课程设置的变化中小学课程从全部是国家课程,变为国家、地方、校本(学校)三类课程(是使用不同教学方式的重要依据)。

从全部是学科类课程,变为学科类课程、综合类课程、实践性课程兼有。

初中地理课程,从全国统一计划、教材、进度的学科类课程,变为涵盖国家课程(地球与地图、中国地理、世界地理)、乡土地理和有关专题教育(国家规定,放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学校自主开发,与地理有关),学科类课程(地、中、世)、综合类课程(历史与社会)、实践性课程(乡土地理最典型)兼有。

(2)课程基本理念的变化初中地理课程更注重:对生活有用(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对终身发展有用(增强公民素养)、开放(学习空间、学习方式的改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总目标(三维)有所变化。

2.变化的三个重要体现主要比较1992年“大纲”(绿皮)和新课标。

2000年“大纲”修订后实施过一次,但一年后即实施新课标,没有影响。

(1)从“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变为内容“标准”从各部分教学内容所包含的,在相关教学阶段和课时所应达到的知识、技能、思想教育基本要求,变为学生学习本课程以后所应发生的行为方式变化。

地理新旧课标对比

地理新旧课标对比

地理新旧课标对比背景介绍地理作为一门学科,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知识的不断更新,其教学内容也需要不断调整和更新。

本文将对地理新旧课标进行对比分析,以探讨其变化和影响。

旧课标的特点及影响旧地理课标相对较为传统,侧重地理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学生主要通过课本和教师讲解的方式获得知识,比较注重地理概念和地区特点的介绍。

然而,旧课标的缺点也不可忽视。

首先,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上相对欠缺。

其次,课程内容较为固定,很难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

新课标的特点及影响新地理课标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以问题为导向,倡导学生自主研究和探索,强调地理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新课标强调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以培养更具综合素养的人才。

此外,新课标还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科学思维,通过使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和兴趣。

新旧课标对比分析对比新旧地理课标,可以发现它们在内容安排、教学方法和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的差异。

新地理课标更注重实践、创新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而旧课标更注重记忆和理解。

新课标更注重问题解决和跨学科整合,旧课标更注重地理知识的介绍和概念的理解。

新课标通过引入科技手段,提高了研究的趣味性和研究效果。

影响与展望新地理课标的引入对地理教育产生了积极影响。

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也提升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科学思维。

未来,希望地理教育能更好地融入社会实践,与其他科学领域形成更密切的联系,培养更多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地理人才。

结论地理新旧课标对比,可以看出新课标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新课标通过引入问题导向的研究和综合实践,提高了地理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未来,地理教育应不断更新,与社会需求和科技发展相结合,培养更多的地理人才,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资料1. 新课标地理2. 旧课标地理3. 地理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对比2011年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与以前课标的变化

对比2011年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与以前课标的变化

对比2011年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与以前课标的变化——内容删减有针对,增补更趋合理,用语恰当,与时俱进景东民族中学罗忠和教育部已经于2012年2月公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新课标将于今年9月开始实施。

新课标涉及19个学科课程标准,作为规定课程性质、目标和实施建议的指导性文件,新的“课程标准”属于“修订稿”,在原有“实验稿”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的调整,使之更加切合当前教育发展的要求。

对比2001年7月第1版的《义务教育地理课标(实验稿)》,新课标体系上更加合理,脉络更加清晰,语言更加简练,用词更加准确。

下面,就自己的学习体会,从内容的删减和增加这个方面来谈一谈。

一、“前言”部分1.在“课程性质”中,将原来的“地域性”修订为“区域性”,并放在了第一条的位置,变笼统为具体。

因为“区域”是一个相对小的概念,而“地域”则是一个相对大的概念,“地域”一般有区域性、人文性和系统性三个特征。

增加了“思想性、生活性和实践性”,体现地理学科要从生活中来,对生活有用的特点,并注重对学生的动手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2.在“课程基本理念”中,删除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程、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补充强调了地理课要“形成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为培养具有地理素养的公民打下基础;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这是理念的更新。

二、“内容标准”部分1.在“地图”的“标准”中,将“知道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更改为“列举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要求更具体,注重实例;在“活动建议”中,删除了“实地踏勘并绘制校园、社区等小区域的平面草图;组织一次使用地图‘寻宝’、定向行军等活动”,增加了“开展运用地图、动手制作等活动。

例如,使用地图、手持定位仪等,进行‘定向越野’”,用语更加准确,可操作性强。

2.在“海洋和陆地”的“标准”中,将“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更改为“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在“活动建议”中,删除了“填绘全球海陆轮廓略图、讲述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的故事”,降低了难度。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修订前后对比的研究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修订前后对比的研究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修订前后对比的研究近年来,我国地理教育发展迅猛,地理课程也得到了广泛关注和重视。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

本文将对“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修订前后进行对比的研究,以期了解其变化和意义。

修订后的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在知识内容上做出了一些调整。

修订前的课程标准主要侧重于对地理基础知识的传授,内容较为静态,注重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而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强调对地理知识的实际运用。

同学们不仅需要掌握地理基础知识,还要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进行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在教学方法上,修订后的初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了多种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修订前的课程标准主要以教师为中心,注重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听讲,缺乏互动和探究。

而修订后的课程标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如实地考察、小组合作、实验探究等,通过实际操作和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评价方法上,修订后的初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了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修订前的课程标准主要采用传统的考试评价方法,此方法局限性较大,容易导致学生的应试思维,忽视学生的实际能力。

而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强调综合评价,包括考试、项目、实践等多种评价方式,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和潜能。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修订前后在知识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等方面都发生了重要变化。

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积极参与性探究学习,有利于改善当前地理课程中的问题,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学习效果,也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我们要积极研究和探索如何更好地落实修订后的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进一步提高地理教育的质量。

浅谈对地理课程标准修改后的几点感悟

浅谈对地理课程标准修改后的几点感悟

浅谈对地理课程标准修改后的几点感悟学习高俊昌教授关于修改后地理课程标准的学习,我感触很深,修订后的地理课标,让我们教师感觉到课标目标要求更加明确,降低难度,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更加服务于学生生活实际,对以后的课堂教学会产生新的变化。

第一,课程标准的性质有了新的表述,从原来的两大方面区域性和综合性,增加了思想性、生活性、实践性,实际上就是指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加要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更加注重知识的应用性,课堂教学既要体现知识的理论价值又要体现其应用价值,更加关注情感态度、价值感。

修改后的地理课标更加生活化、人文化。

修改前的地理课标,分人文和自然两大方面,侧重人文,修改后的地理课标更加注重人文地理,通过对课标浅显的解读,我觉得课标中很多章节的修改是将自然地理更加趋向于人文化。

比如:人教版八年级上第四章第三节《工业的分布于发展》,修改前的课标是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地理分布,注重从位置、资源、和地形等自然的角度分析工业的分布;修改后的课标是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分布特点,是更加注重自然和人文的结合,我个人感觉更强调工业的类型、性质等多种人文和自然因素的有机结合,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的策略:以资料为切入点,通过采取对资料筛选——加工——提取的方法,再结合读图分析——交流体会相结合的教学策略,解决我国工业分布的特点。

通过修改更加关注知识实效性,突出知识为社会服务。

第二,修改后的地理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上有了很大变化,修改前的教学目标的确定是从三维目标目标入手,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必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每一堂课教师必须从三个方面将本节内容呈现出来,而修改后的课程目标将三维目标表述为一个知识的三个维度,不是教学三个方面,这三面是知识性质、观念、思路的有机整体,却淡化三维目标,而是根据本节课的目的来确定,非常具体细化,而且目的的确定又给了教师广阔的空间,是根据教师对教材的理解而定,目的可单一也可多个,但不能太多,教师可以自主确定,这样教师对的教材使用更灵活,更自主,这一点我觉得修改后的“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就能体现出来修改后的地理标准的实质,是教师针对学生学过知识的评价标准,所以在以后教学中要边教表领悟,努力把握好这把尺子。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修订前后对比的研究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修订前后对比的研究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修订前后对比的研究初中地理课程标准是指教育部颁布的用以指导初中地理课程教学的标准文件。

地理学科是探究地球表层及其上各种自然、人文现象之间空间联系和时空变化规律的综合学科。

地理学科课程标准的修订对于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增强学科的现代性、提高社会对地理教育的认可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对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修订前后对比的研究,来探讨这一变化对教学的影响。

一、知识体系的变化修订前的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板块,自然地理包括地球和地球运动、大气圈和天气气候、水圈和水资源和生物圈和生物资源四大部分;人文地理包括人口与城市和农业与工业两个部分。

而修订后的初中地理课程标准新增了地理与社会的板块,涉及到了地理与环境、地理与经济和地理与政治三个部分。

这一变化在知识体系上的调整是对地理学科的现代化发展的认可,也是对于地理学科与当下社会实际需求的契合。

地理与环境、地理与经济和地理与政治的增设,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地理知识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联系,提高了学科的实用性和现代性。

二、能力培养的强化在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修订前后对比中,可以发现在能力培养方面的变化。

修订前的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主要是以知识的传授和学科的基础为主,并没有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做出具体要求。

而修订后的初中地理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包括地理信息素养、地理思维能力、地理实践能力和地理问题解决能力。

这一变化的意义在于,加强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增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时代的要求和教育发展的趋势相契合。

三、教学方式的改变这一变化在教学方式上的调整是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革新的尝试,也是对于学生发展的需求和实际情况的反映。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率。

四、教材内容的调整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修订前后的对比中,可以看出在教材内容上也做出了一些调整。

新旧地理课程标准的对比思考

新旧地理课程标准的对比思考

新旧地理课程标准的对比思考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伴随着新的知识涌现,地理课程也在不断演变,旧的地理课程标准也会发生变化,新旧地理课程标准应该都按照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三大分类来进行对比,让我们探究新旧地理课程标准之间的差异。

首先,从教学内容上来看,新的地理课程标准比旧的地理课程标准更加科学,内容更加全面。

新的地理课程标准不仅关注地理的自然环境,还关注地理的社会、文化以及经济环境,特别是更多的关注地理的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地理,更好的应对社会发展中变化带来的挑战。

其次,从教学目标来看,新的地理课程标准比旧的课标标准更加具体,更加普遍。

新的地理课程标准把地理教育的目标从单纯的知识转变为掌握科学思维,培养实践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的全面性的能力。

新的地理课程标准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良好的判断力,让学生能够研究解决实践问题,懂得如何采取积极的措施,调整自己的观念观点,培养全面发展的能力。

最后,从教学方法来看,新的地理课程标准比旧的地理课程标准更加重视有效性,更加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新的地理课程标准不仅加强理论与实践交替教学,而且注重个性化的教学,倡导探究式的教学,重视学生的参与与激发,倡导互动性的教学,允许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整个过程中。

总之,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来看,新旧地理课程标准有着鲜明的对比,新的地理课程标准更科学,更加具体,更强调主体性,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让我们有更加实践性,科学性强的地理课程。

结束语:新旧地理课程标准之间的差异体现出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变化,以及对教育的改革,希望能够通过改革不断提高教育的品质,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有效的教育支持。

评析《 地理课程标准 》修订版的进步与缺憾

评析《 地理课程标准 》修订版的进步与缺憾

评析《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版的进步与缺憾日前教育部颁布了2011版《义务教育学科课程标准》,并决定于2012年秋季开始执行,这就意味着已运行10年的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得到了进一步的修订和完善,广大基础教育工作者全面理解、准确把握修订后课程标准的实质变化,进而与时俱进,推进课程改革的任务要求就变得非常迫切,笔者作为长期从事地理教育的工作者,谈谈一己之见。

一、回顾课程标准的发展历程1.课程标准的由来及涵义在众多义务教育一线教师的印象中,课程标准是伴随着世纪之交我国启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而出现的。

本次课程改革由上而下推动,其重要举措即教育部制定并颁布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在此基础上各地先后编写出版一系列不同版本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及教辅用书,打破了原有人教版教材通行全国的局面,从而使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和理念思路逐步影响到教育工作者的教学实践活动,可以说,课程标准的出现就是新课程改革的行动纲领。

需要提及的是,“课程标准”本身并非一个新名词,早在1912年国民政府就颁布了第一部《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学习苏联模式而改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来确定课程内容总的方向和结构。

[1] 事实上,无论曾经的课程标准抑或后来的教学大纲,都与目前使用的课程标准在内涵上是有区别的。

以《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来说,它是国家对基础教育地理课的基本规范,规定了7~9年级学段地理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并提出了实施建议,是编写地理教科书、开展地理教学及评价以及地理考试命题的基本依据。

2.《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版的形成背景2001年印发的《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首先在38个国家级实验区得以实施推行。

由于各地教育部门及基层学校对新课程改革的热情参与,到2003年秋,参加新课程改革实验的学生已接近全国同年级学生的一半,课程改革在全国推广形成燎原之势,彼时教育部就启动了对地理课程标准的第一次修订,但所形成的文本并未发布。

课程标准修订前与修订后比较

课程标准修订前与修订后比较

修订前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与修订后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就变了两个字,把修订前的说明修改为认识,对于为什么要作这样修改呢,因为我国的领土面积约960万千米同时海域辽阔、海岸线绵长,陆地海洋知识的掌握和获得对我们越来越重要性,通过修改我们从只是从简单的能说明到充分全面理解的层面,课本通过从4个方面来对我国的地理位置可从半球位置、大洲大洋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学习认识,并且落实到地图上。

这样通过简单说明过度到可以明显认识到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和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为加深学生对我国地理位置优越性的进一步学习和知识的获得,课本将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地理位置进行比较。

例如,通过与俄罗斯、巴西比较,可凸显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通过与哈萨克斯坦、日本比较,可凸显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至于我国的地理位置为什么显出“优越”,同时还从地理位置对各方面提供的有利条件来认识。

例如,地跨热带至寒温带的纬度位置,为发展多种多样的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海域辽阔、海岸线绵长、多优良港湾,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和国际贸易;领土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便于与众多的邻国发展边界贸易。

这些都是在通过认识层面而不是说明的层面来对“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的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认识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辽阔的疆域”、“众多的邻国”,“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同时这样认识也很好使同学们学习到一些我们必须要掌握的地方。

本节知识点比较多,其强调结合地图来完成相应内容的学习,强调建立和形成关于我国位置的基本空间概念,在运用地图来学习我们更注重是认识和理解上,而不仅仅能说明,在通过各种形式手段深刻的认识学习,这样不但能在地图上指出来,更能牢牢地把这些知识记住和运用现实生活上来,其学习的方法是在地图上,按照一定的方向(如顺时针或逆时针),分成几个方位,并逐个指出。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修订了什么问题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修订了什么问题

最新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修订了什么问题课程目标”部分的对比分析修订后的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提出了原来没有的课程总目标,并增添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表述,这三个方面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强调总目标是一个宏观的、综合的目标,不能机械、教条地加以肢解。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将“增强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改为“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加了“初步形成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这一内容,体现了对“人地协调”观念和“因地制宜”原则的重视。

1、内容标准有一些删减,适当降低了难度并明确意图。

作为4大块之一的“地球与地图”中,地球”部分将原来的“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改为“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更加突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人类探索地球历程的科学史教育增加了一条标准为“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而删去了相应的“活动建议”这一标准是必须进行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进行体验学习和动手实践。

2、还有个别地方内容有所增加。

如“地图”单元增加了“在地图上判读经纬度”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坡的陡缓”的内容,更加全面;又如,在第三块“中国地理”部分中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单元,新补充了“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和“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两条标准;关于长江和黄河,则明确要求“说出长江、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四)实施建议”部分的对比分析1、教学建议2、评价建议3、实施建议教学建议修改了原来的“要突出地理学科特点,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手段,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的说明,开门见山地提出强调地理课程的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指出在地理教学中,地理教师需要领悟本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了解课程设计思路,按照可能目标和内容标准设计具体的教学目标”的要求。

评价建议部分修订以前的结构是从五个方面、以五个“注重…作为标题来阐述的,修订以后“评价建议”则从“根据地理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标准确定评价标准”评价方法的选择与使用”评价的实施”评价结果的解释”等四个方面展开阐述。

新旧版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内容对比

新旧版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内容对比

新旧版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内容对比04版与11版初中地理课标对比前言与课程目标部分答题思想上沿袭了04版课标的内容,只是措辞、语句方面做了一些改变。

注:斜体为04版课标内容。

行楷字体为评注内容。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区域性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内容以区域地理为主,展现各区域的自然与人文特点,阐明不同区域的地理概况、发展差异及区际联系。

(二)综合性地理环境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和人文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成的复杂系统。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初步揭示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复杂关系,从不同角度反映地理环境的综合性。

(三)思想性地理课程突出当今社会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阐明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富含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关注全球以及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教育内容。

(四)生活性地理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突出反映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地理现象和可能遇到的地理问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能力。

(五)实践性地理课程含有丰富的实践内容,包括图表绘制、学具制作、实验、演示、野外观察、社会调查和乡土地理考察等,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它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综合性。

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

因此,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性质。

第二,地域性。

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的规律。

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

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课程是学生学习地理基础知识、认识地理环境、逐步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了帮助广大教师更准确、全面地了解新修订课程标准的变化,深入领会课程标准的主旨和精神,准确把握和理解课标内容的变化和要求,深化地理课程改革,在对比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标准修订前后的内容变化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就显得很有必要。

一、指导思想与基本理念、总体框架的对比分析修订后的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标准,从形式来看,保持了原来课程标准的基本设计、框架结构和各部分的内部结构,只在个别文字和前后顺序、具体内容上发生了些许变化,内涵也随之发生了突出的变化。

总体框架由"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原来为"内容标准")"实施建议"4大部分组成,课程内容的体系仍然由"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4大块组成;"课程内容"以表格和条目为主的呈现方式以及以行为动词(以学生为主体)的表述方式也没有改变。

修订后的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标准更好地落实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的精神和课程改革的理念,新课程改革在课标中体现的指导思想、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和内容选择等得到了秉承和进一步完善。

1.地理课程学科价值和功能更加凸显从修订内容来看,第一部分"前言"的导言文字有较大调整和修改。

修订稿导言部分阐述地理课程改革背景的文字量明显精简,删去了"学科中心""知识本位"等容易引起一线教师混乱的一些提法,更加开宗明义,先阐述社会和地理科学的发展对基础教育地理课程改革的影响,然后阐述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对学生的教育价值。

这与原来"素质教育对基础教育地理课程改革的要求"内容不同,特别突出了地理课程的功能,尤其引用了《地理教育国际宪章》中的一些提法,如"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从而提升生活品位和精神体验层次,增进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力和适应能力""利于为国家乃至全球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培养活跃的、有责任感的公民"。

这样的表述体现了国际视野,更突出了地理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更富有时代性和先进性,更好地落实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的精神和课程改革的理念。

2.课程性质更加突出与明确"前言"中"课程性质"这部分的文字表述改动、调整后的内容更加简练,层次清晰,要点突出。

原来的内容在第一段阐述地理(科)学的综合性和地域性特点,文字量较多。

修订后的内容一开始就阐明"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突出地理学作为义务教育的一门课程,其区域性、综合性、思想性、生活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不仅使课程性质更加突出和明确,而且从性质引出的特点也比较明朗。

3.课程基本理念内涵更加清晰"前言"中的"基本理念",除了标题修订为"课程基本理念"以外,在内容和结构上也进行了精炼和调整,对"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两条理念的表述比之前更为具体、明晰,点明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内涵和要义是"选择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等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理解其形成的地理背景,提升学生的生活品位,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内涵和要义是"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视角思考问题,关注自然与社会,使学生逐步形成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为培养具有地理素养的公民打下基础"。

原有的"改变地理学习方式"融入了"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中,删掉了"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和"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这2条理念,将原来一些阐述的文字移至后面"实施建议"部分的"评价建议"之中。

4.课程设计思路更加完善"前言"中的第三个标题"设计思路"改为"课程设计思路",也由原来的5条减为4条,并删去了两段"例如......"的文字,这样的阐述更为紧凑、明确。

其中,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认识区域"部分,将原来"不再规定必须学习哪些区域"的说法改为"除本标准规定的少量区域外,其他区域均由教材编写者和教师选择。

本标准只列出区域的基本地理要素和学习区域地理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以及必选区域的数量"。

"乡土地理"在"也可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前加了"可作为独立学习的内容"的说明。

在"课程设计思路"部分增加了"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内容的基本结构图"(如图1),此图原来置于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移至这里后,在画面设计和文字阐述上作了一定的修改,更加明晰了"概况"与"认识区域"所涵盖的内容。

二、"课程目标"部分的对比分析修订后的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提出了原来没有的课程总目标,并增添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表述,这三个方面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强调总目标是一个宏观的、综合的目标,不能机械、教条地加以肢解。

在"知识与技能"目标中,内容顺序有所变化,删去了第二条中认识区域差异的"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和趋势"和第三条中的"初步学会根据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地理信息,归纳其地理特征"的内容,降低了学习要求。

更加明确了"掌握获取地理信息并利用文字、图像等形式表达地理信息的基本技能"。

"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文字上有所变化,如将"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改为"分析、归纳"等并突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的目标要求。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将"增强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改为"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加了"初步形成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这一内容,体现了对"人地协调"观念和"因地制宜"原则的重视,更好地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渗透与培养。

三、"课程内容"的对比分析作为地理课程标准的主体,"课程内容"是编写地理教材、地理教学和评价的基本依据。

相对第一、第二和第四部分,这部分内容除了增加编排体例的说明外,总体结构没有大的变动,只在文字表述和行为动词的选用上有了一定变化,更加准确、明确,如把"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的行为条件和动词改为"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用实例说明"等,"在地图上指出"的行为条件和动词改为"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这样的行为动词要求更加具体、明确,突出了对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气候"单元中,将"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这条标准修订为"举例说明",将"说出世界气温降水的分布规律"改为"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内容标准有一些删减和改动,适当降低了难度并明确意图。

作为4大块之一的"地球与地图","地球"部分将原来的"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改为"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更加突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人类探索地球历程的科学史教育;增加了一条标准为"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而删去活动建议大大精简,内容更加具体可测。

"地理差异"这一单元,标题改为"地域差异"。

含义更加明确,且与世界地理部分的"地域发展差异"呼应。

将"说出各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修改为"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单元表格后面的"说明"文字也做了补充修改。

在"认识区域"单元,"位置与分布""联系与差异""环境与发展"这三部分标题的学科特色更加鲜明,是体现学科特点上位的核心知识,相对前面内容,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知识的螺旋式上升和学生认知水平发展的规律。

"位置与分布"中删掉了"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范围""说出区域的气温、降水分布概况""以区域某一地理事物的分布为例,绘制略图,并描述该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等;"联系与差异"中删掉了"举例说出影响区域农业或工业发展的地理因素""根据有关材料,说出支柱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将"举例说明祖国内地对香港、澳门经济繁荣的促进作用"修改为"举例说明祖国内地与香港、澳门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进一步降低了学习难度,内容更加确切。

中国地理部分"认识区域"单元后面的"说明"文字由原来的4条,现合并为3条,并且表述的方式也和世界地理部分趋于统一。

新增加的"北京、台湾、香港、澳门为必学区域",以及"在学习区域时,要引导学生用科学的发展观理解不同区域的差异,认识区域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强调了科学发展观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突出了社会发展对学习内容的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