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柳宗元注释翻译讲解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柳宗元注释翻译讲解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柳宗元注释翻译讲解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柳宗元|

注释|翻译|讲解

【作品简介】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由柳宗元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首抒情诗,赋中有比,象中含兴,情景交融,楚楚动人。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谦、刘禹锡都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而遭贬。后来五人都被召回,大臣中虽有人主张起用他们,终因有人梗阻,再度贬为边州刺史。这首诗就是这时写的。他们的际遇相同,休戚相关,因而诗中表现出一种真挚的友谊,虽天各一方,而相思之苦,无法自抑。诗的首联先写柳州,再总写四人分处之地都是边荒。颔联写夏日柳州景物,写景,报告当地气候。颈联写远景,写相望之勤,相思之苦,融情入景。尾联写五人遭际,天各一方,音书久滞。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诗是柳宗元全集中托物寓意的名篇。全诗八句四联,语言简洁而含意丰富,看似清泊而实则在我们面前呈现出两个特定场景:一是芙蓉惨遭险风摧残,再是薜荔惨受恶雨损毁。从字面上看,受害对象为“水”和“墙”,而就诗意观之,真正对象乃是“芙蓉”和“薜荔”。整个场景摹拟得细致真切而又生

动形象。

在这首抒情诗中,既有自身的叹喟,更有怀念与自己命运相同的几位友人的深情,流露的是对压制势力的愤懑。诗歌将壮阔的景色与沉郁的感情交织在一处,用“惊风乱飐”、“密雨斜侵”暗喻保守势力对革新派的打击迫害:

从眼前的“薜荔”、“芙蓉”(荷花)等美好事物受到侵害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在人生旅途上遭挫折所产生的痛楚和不平。又以“岭树重遮”、“江流回肠”等景象,诉说了与故友远相隔离,音书难通的愁苦和抑郁。赋中有比,象中含兴,情景交融,楚楚动人。

【原文】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作者: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纹身地,犹是音书滞一乡。

【注解】

⑴柳州:今属广西。

⑵漳州、汀洲:今属福建。

⑶封州、连州:今属广东。

⑷刺史:州的行政长官,相当于后世的知府。

⑸接:连接,一说,目接,看到

⑹大荒:旷远的广野。

⑺惊风:狂风。

⑻乱飐:吹动。

⑼芙蓉:指荷花。

⑽薜荔:一种蔓生植物,也称木莲。

⑾百越:即百粤,指当时五岭以南各少数民族地区。

⑿文身:古代南方少数民族有在身上刺花纹的风俗。

【翻译】

从城上高楼远眺空旷的荒野,如茫茫海天般的愁思涌了出来。急风胡乱地掀动水中的荷花,密雨斜打在长满薜荔的墙上。山上的树重重遮住了远望的视线,江流曲折就像九转的回肠。我们一起来到百越这个纹身的地方,虽然处于一地音书却阻滞难通。

【韵译】

柳州城上的高楼,接连着旷野荒原;我们愁绪象茫茫的海天,无限宽广。

狂风阵阵,猛烈吹乱了水上的芙蓉;暴雨倾盆,斜打着爬满薜荔的土墙。

岭上树木重重,遮住了远望的视线;柳江弯弯曲曲,象百结九转

的愁肠。

咱五人同时遭贬,到百越纹身之地;而今依然音书不通,各自滞留一方。

【写作背景】

公元八○五年,唐德宗李适死,太子李诵(顺宗)即位,改元永贞,重用王叔文、柳宗元等革新派人物,但由于保守势力的反扑,仅五个月,“永贞革新”就遭到残酷镇压。王叔文、王伾被贬斥而死,革新派的主要成员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分别谪降为远州司马。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二王八司马”事件。直到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初,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等五人才奉诏进京。但当他们赶到长安时,朝廷又改变主意,竟把他们分别贬到更荒远的柳州、漳州、汀州、封州和连州为刺史。这首七律,就是柳宗元初到柳州之时写的。

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而遭贬。后来五人都被召回,大臣中虽有人主张起用他们,终因有人梗阻,再度贬为边州刺史。他们的际遇相同,休戚相关,因而诗中表现出一种真挚的友谊,虽天各一方,而相思之苦,无法自抑。元和十年,诗人初到柳州,夏日登楼怀友,面对满目异乡风物,不禁慨叹世路艰难,人事变迁,故诗中情感多悲凉哀怨。

这首抒情诗,赋中有比,象中含兴,情景交融,楚楚动人。更多

唐诗欣赏敬请关注“”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全诗先从“登柳州城楼”写起。首句“城上高楼”,于“楼”前着一“高”字,立身愈高,所见愈远。作者长途跋涉,好容易才到柳州,却急不可耐地登上高处,为的是要遥望战友们的贬所,抒发难于明言的积愫。“接大荒”之“接”字,是说城上高楼与大荒相接,乃楼上人眼中所见。于是感物起兴,“海天愁思正茫茫”一句,即由此喷涌而出,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辽阔而荒凉的空间,望到极处,海天相连。而自己的茫茫“愁思”,也就充溢于辽阔无边的空间了。这么辽阔的境界和这么深广的情意,作者却似乎毫不费力地写入了这第一联,摄诗题之魂,并为以下的逐层抒写展开了宏大的画卷。

第二联“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写的是近处所见。惟其是近景,见得真切,故写得细致。就描绘风急雨骤的景象而言,这是“赋”笔,而赋中又兼有比兴。屈原《离骚》有云:“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又云:“擥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之纚纚。謇吾法大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在这里,芙蓉与薜荔,正象征着人格的美好与芳洁。登城楼而望近处,从所见者中特意拈出芙蓉与薜荔,显然是它们在暴风雨中的情状使诗人心灵颤悸。风而曰惊,雨而曰密,飐而曰乱,侵而曰斜,足见对客观事物又投射了诗人的感受。芙蓉出水,何碍于风,而惊风仍要乱飐;薜荔覆墙,雨本难侵,而密雨偏要斜侵。这怎能不使诗人产生联想,愁思弥漫呢!在这里,景中之情,境中之意,赋中之比兴,有如水中着盐,不见痕迹。

第三联写远景。由近景过渡到远景的契机乃是近景所触发的联想。自己目前是处于这样的情境之中,好友们的处境又是如何呢?于是心驰远方,目光也随之移向漳、汀、封、连四州。“岭树”、“江流”两句,同写遥望,却一仰一俯,视野各异。仰观则重岭密林、遮断千里之目;俯察则江流曲折,有似九回之肠。景中寓情,愁思无限。从字面上看,以“江流曲似九回肠”对“岭树重遮千里目”,铢两悉称,属于“工对”的范围。而从意义上看,上实下虚,前因后果,以骈偶之辞运单行之气,又具有“流水对”的优点。

尾联从前联生发而来,除表现关怀好友处境望而不见的惆怅之外,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望而不见,自然想到互访或互通音问;而望陆路,则山岭重叠,望水路,则江流纡曲,不要说互访不易,即互通音问,也十分困难。这就很自然地要归结到“音书滞一乡”。然而就这样结束,文情较浅,文气较直。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先用“共来百粤文身地”一垫,再用“犹自”一转,才归结到“音书滞一乡”,便收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效果。而“共来”一句,既与首句中的“大荒”照应,又统摄题中的“柳州”与“漳、汀、封、连四州”。一同被贬谪于大荒之地,已经够痛心了,还彼此隔离,连音书都无法送到!读诗至此,余韵袅袅,余味无穷,而题中的“寄”字之神,也于此曲曲传出。可见诗人用笔之妙。

【讲解】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是一首以慷慨悲健见长的

律诗为唐代七律名篇。是作者被贬后怀念友人之作,抒写了共同的政治抱负和共同的政治命运而形成的友情。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诗是柳宗元全集中托物寓意的名篇。全诗八句四联,语言简洁而含意丰富,看似清泊而实则在我们面前呈现出两个特定场景:一是芙蓉惨遭险风摧残,再是薜荔惨受恶雨损毁。从字面上看,受害对象为“水”和“墙”,而就诗意观之,真正对象乃是“芙蓉”和“薜荔”。整个场景摹拟得细致真切而又生动形象。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在这首抒情诗中,既有自身的叹喟,更有怀念与自己命运相同的几位友人的深情,流露的是对压制势力的愤懑。诗歌将壮阔的景色与沉郁的感情交织在一处,用“惊风乱飐”、“密雨斜侵”暗喻保守势力对革新派的打击迫害:

从眼前的“薜荔”、“芙蓉”(荷花)等美好事物受到侵害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在人生旅途上遭挫折所产生的痛楚和不平。又以“岭树重遮”、“江流回肠”等景象,诉说了与故友远相隔离,音书难通的愁苦和抑郁。赋中有比,象中含兴,情景交融,楚楚动人。

1、作者说“愁思茫茫”,联系全诗看,因何而“愁思茫茫”?

作者因自己被贬荒蛮之地,感慨仕途风波险恶而愁绪满怀,因友人望而不见而生牵挂思念之愁。

2、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愁思的?(本诗中用到了哪些意象,具有什么样的特征?描绘了怎样的意境?结合诗人的遭遇,体会思想感情)

借景抒情,景中见情。“高楼大荒”“海天茫茫”“惊风乱飐”“密雨斜侵”“岭树重遮”“江流曲回”“百越文身地”,对唐代的贬谪诗人来说,都是哀苦无比的景色。诗人正是通过这些景色的铺叙,远近结合,景中见情地把自己的无限哀情表达了出来。哀景写哀情。

3、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登楼远望,抒发了诗人离乡别友的悲苦和对挚友的深情怀念,流露出对时事艰危、环境险恶的忧伤和不平。

4、有人说诗的颔联赋中有比,你是如何理解的?

作者以风雨喻谗人之高张,借“芙蓉”“薜荔”在暴风雨中遭遇,暗比自己仕途风波险恶。赋中有比,不着痕迹。

5、这首诗情景交融,结合诗的第二联作具体分析。

第二联中,芙蓉与薜荔象征着人格的美好与芳洁;惊风、密雨映射敌对势力。暴风肆虐,抽打着水中的芙蓉;密雨施狂,侵袭着墙上的薜荔。是景语,更是情语,是诗人仕途险恶的写照,诗人对险恶处境的忧虑和愤慨溢于言表。

【作者介绍】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被称为唐宋八大家,。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汉族。唐代宗大历八年(773)出生于京都长安(今陕西西安)。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刘禹锡与之并称“刘柳”。王维、孟浩然、韦应物

与之并称“王孟韦柳”。因官终柳州刺史,故世称柳河东或柳柳州。贞元初年进士,官监察御史。顺宗时,王叔文执政,他任礼部员外郎,锐意推行政治改革。不久,王叔文失败,他也被贬为永州司马,迁柳州刺史。在南方凡十四年,逝于柳州,年仅47岁。唐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学家。柳宗元反对六朝以来笼罩文坛的绮靡浮艳文风,提倡质朴流畅的散文。著有《柳河东集》四十五卷,《外集》二卷。

柳宗元出身于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在此期间,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又出为柳州刺史(所以称柳柳州),政绩卓著。宪宗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初八(819年11月28日)卒于柳州任所。交往甚蕃,刘禹锡、白居易都是他的好友。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富于战斗性,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哲学著作有《天说》、《天时》、《封建论》等。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保存下来,并编成集。有《柳河东集》。

柳宗元生平事迹,参见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新、旧《唐书》本传、文安礼《柳先生年谱》(载五百家注柳集卷首,别有《粤雅堂丛书》本)。今人著作,施子瑜《柳宗元年谱》(载《武汉大学学报》

1957年第一期,有湖北人民出版社本),山西师范学院中文系《柳宗元年谱初稿》(载《山西师院》1974年第3期),可供参考。关于柳宗元的研究论著,章士钊《柳文指要》,取材详博,为论柳著作的巨帙,但其中多扬柳抑韩之论。

【英汉对照】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FROM THE CITY-TOWER OF LIUZHOU

TO MY FOUR FELLOW-OFFICIALS AT ZHANG,

DING, FENG, AND LIAN DISTRICTS

Liu Zongyuan

At this lofty tower where the town ends, wilderness begins;

And our longing has as far to go as the ocean or the sky....

Hibiscus-flowers by the moat heave in a sudden wind,

And vines along the wall are whipped with slanting rain.

Nothing to see for three hundred miles but a blur of woods and mountain --

And the river's nine loops, twisting in our bowels....

This is where they have sent us, this land of tattooed people --

And not even letters, to keep us in touch with home.

王尧臣墓志铭(欧阳修)原文

王尧臣墓志铭(欧阳修)原文 欧阳修《王尧臣墓志铭》原文及 原文: 公讳尧臣,字伯庸。天圣五年举进士第一,为将作监丞、通判湖州。召试,以著作佐郎直集贤院,知光州。岁大饥,群盗发民仓廪,吏法当死,公曰: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恤也。乃请以减死论。其后遂以著令,至今用之。郭皇后废,居瑶华宫,有疾,上颇哀怜之。方后废时,宦者阎文应有力,及后疾,文应又主监医。后且卒,议者疑文应有奸谋。公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以释天下之疑。事虽不行,然自文应用事,无敢指言者,后文应卒以恣横斥死。 元昊反,西边用兵,以公为陕西体量安抚使。公视四路川险易,还言某路宜益兵若干,某路贼所不攻,某路宜急为备,至于诸将材能长短,尽识之,荐其可用者二十余人,后皆为名将。是时,边兵新败于好水,任福等战死。今韩丞相坐主帅失律,夺招讨副使,知秦州;范文正公亦以移书元昊不先闻,夺招讨副使,知耀州。公因言此两人天下之选也,其忠义智勇,名动夷狄,不宜以小故置之,且任福由违节度以致败,尤不可深责主将。由是忤宰相意,并其他议,多格不行。明年,贼入泾原,战定川,杀大将葛怀敏,乃公指言为备处,由是始以公言为可信,而前所格议,悉见施行。 初,宦者张永和方用事,请收民房钱十之三以佐国事。下三司,

永和阴遣人以利动公,公执以为不可。 京师数为飞语,及上之左右,往往谗其短者。上一切不问,而公为之亦自若也。 公在政事,论议有所不同,必反复切劘,至于是而后止,不为独见。在上前,所陈天下利害甚多,至施行之,亦未尝自名。 公为人纯质,虽贵显不忘俭约。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有文集五十卷。将终,口授其弟纯臣遗奏,以宗庙至重、储嗣未立为忧。天子愍然,临其丧,辍视朝一日,赠左仆射,太常谥曰文安。 : 王尧臣,字伯庸。天圣五年考取了进士的第一名,被授与他将作监丞、湖州通判。皇帝面试后,改授为著作佐郎当值集贤院,出知光州。这一年光州严重饥荒,许多强盗掠取百姓的粮仓,按照法律要以死罪论处,王尧臣说:这不过是饥民求食罢了,这应是救济饥荒的法令所要体恤的。于是请求以减免死罪论处。这之后就书面地写进了规章制度,到现在还在使用这些法律。郭皇后被废后,居住在瑶华宫,生了病,皇上很是同情怜悯她。在郭皇后被废时,宦官阎文应曾经帮助过皇后,等皇后生病了,文应又主管监察医治的情况。皇后将死时,有人怀疑文应有奸谋。王尧臣请求将此事交付给御史,审问调查事情真伪,来消除了天下的怀疑。虽然最终没有这样做,但自此文应做事时,再也没有人敢说什么的了,后来文应突然因为放纵专横的罪名被处死了。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阅读答案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 史》阅读答案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阅读答案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①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②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③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注]①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柳宗元初任柳州刺史时。柳宗元与漳州刺史韩泰、汀州刺史韩晔、 封州刺史陈谏、连州刺史刘禹锡因同属革新派王叔文集 团而遭贬。 ②飐(Zh?n):吹动。③文身:身上刺的花纹。古时 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习俗。 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首联和尾联分析。(5分) 答:首联,作者登高临远,看到眼前高楼与荒野相 接的景象,触景生情,只觉愁绪如茫茫海天扑面而来。(2分)尾联,作者被贬蛮荒之地,难免有仕途失意之愁;“音书滞一乡”,音讯不通,诗人与朋友彼此隔离,难 免产生思念朋友之愁。

9、这首诗的颔联、颈联都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二者写景角度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6分) 答:都主要运用了比喻(或“象征”“双关”“借景抒情”等)。颔联表面上是在描写夏季的“惊风密雨”侵袭“芙蓉薜荔”的景象,实是暗写朝廷保守势力对革新 派的围攻、迫害,用自然景象暗喻世间人事,曲折含蓄;颈联以“曲似九回肠”的江流来比喻诗人百结的愁肠, 自然贴切。(3分)(答出手法给1分,具体分析各1分)颔联、颈联在写景角度上有动与静、近与远的不同。颔联描绘风急雨骤中的景象,是近景、动景;颈联描写 登楼远眺所见的重岭密林、九曲江流,是远景、静景。(答出一个方面并能准确分析说明即可给分)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翻译及赏析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 翻译: 登上高楼远眺,眼前一片荒凉,令人愁思无限。 狂风四起,惊动了水中荷花;暴雨骤下,抽打着墙上的薜荔。 想起同遭贬逐的朋友,怎奈崇山密林,遮住了千里的目光,让我无法远望。 柳江曲折,又似那九回的愁肠,叫我更加郁闷。在这偏僻的蛮荒之地,就是互通音讯,也是困难重重。 赏析: 这首抒情诗,赋中有比,象中含兴,情景交融,凄楚动人。 全诗先从“登柳州城楼”写起。首句“城上高楼”,于“楼”前着一“高”字,立身愈高,所见愈远。作者长途跋涉,好容易才到柳州,却急不可耐地登上高处,为的是要遥望战友们的贬所,抒发难于明言的积愫。“接大荒”之“接”字,是说城上高楼与大荒相接,乃楼上人眼中所见。于是感物起兴,“海天愁思正茫茫”一句,即由此喷涌而出,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辽阔而荒凉的空间,望到极处,海天相连。而自己的茫茫“愁思”,也就充溢于辽阔无边的空间了。这么辽阔的境界和这么深广的情意,作者却似乎毫不费力地写入了这第一联,摄诗题之魂,并为以下的逐层抒写展开了宏大的画卷。 第二联“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写的是近处所见。惟其是近景,见得真切,故写得细致。就描绘风急雨骤的景象而言,这是“赋”笔,而赋中又兼有比兴。屈原《离骚》有云:“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又云:“擥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謇吾法大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在这里,芙蓉与薜荔,正象征着人格的美好与芳洁。登城楼而望近处,从所见者中特意拈出芙蓉与薜荔,显然是它们在暴风雨中的情状使诗人心灵颤悸。风而曰惊,雨而曰密,飐而曰乱,侵而曰斜,足见对客观事物又投射了诗人的感受。芙蓉出水,何碍于风,而惊风仍要乱飐;薜荔覆墙,雨本难侵,而密雨偏要斜侵。这不禁使诗人产生联想,愁思弥漫。在这里,景中之情,境中之意,赋中之比兴,有如水中着盐,不见痕迹。 第三联写远景。由近景过渡到远景的契机乃是近景所触发的联想:自己目前是处于这样的情境之中,好友们的处境又是如何呢?于是心驰远方,目光也随之移向漳、汀、封、连四州。“岭树”、“江流”两句,同写遥望,却一仰一俯,视野各异。仰观则重岭密林、遮断千里之目;俯察则江流曲折,有似九回之肠。景中寓情,愁思无限。从字面上看,以“江流曲似九回肠”对“岭树重遮千里目”,铢两悉称,属于“工对”的范围。而从意义上看,上实下虚,前因后果,以骈偶之辞运单行之气,又具有“流水对”的优点。 尾联从前联生发而来,除表现关怀好友处境望而不见的惆怅之外,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望而不见,自然想到互访或互通音问;而望陆路,则山岭重叠,望水路,则江流纡曲,不要说互访不易,即互通音讯,也十分困难。这就很自然地要归结到“音书滞一乡”。然而就这样结束,文情较浅,文气较直。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先用“共来百粤文身地”一垫,再用“犹自”一转,才归结到“音书滞一乡”,便收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效果。而“共来”一句,既与首句中的“大荒”照应,又统摄题中的“柳州”与“漳、汀、封、连四州”。一同被贬谪于大荒之地,已经够痛心了,还彼此隔离,连音书都无法送到。余韵袅袅,余味无穷,而题中的“寄”字之神,也于此曲曲传出。可见诗人用笔之妙。

玉版居记 阅读答案附翻译

玉版居记阅读答案附翻译 玉版居记 明黄汝亨 钟陵民俭,境以内,山川城郭半萧瑟,绝少胜地可眺览。独城南山寺名福胜者,去城里许,径窅而僻,都无市喧。惟是苔衣树色相映,寺殿亦净敞可望,前令于此集父老或诸生五六辈,说约讲艺。而寺以后方丈地,有修竹几百竿,古树十数株,为松、为枥、为樟、为朴、为蜡、为柞、为枫,及巴蕉细草间之。四面墙不盈尺,野林山翠,葱茜苍霭,可攀而望。六月坐之可忘暑,清风白月,秋声夜色,摇摇堕竹树下。 间以吏事稀少,独与往还,觉山阴道不远,亦自忘其吏之为俗。借境汰情,似于其中不无小胜。因出馀锾,命工筑小屋一座,围棂窗四周。窗以外,长廊尺许,带以朱栏干。薙①草砌石,可步可倚。最后隙地亦佳,覆树似屋,据而坐,亦近乎巢树凿坯之民。而总之以竹居胜,即榜竹为径,题之以小淇园②,颜其居曰玉版。里父老诸生,未始不可与集。高客韵士与之俱,更益清远;间觅闲孤往,亦复自胜。 不佞令此地,无善状,庶几此袈裟此片居为政林下者云尔已矣。昔苏子瞻邀刘器之参玉版和尚,至则烧笋而食,器之觉笋味胜,欣然有悟,盖取诸此也。寺僧一二,每见多酒态,不知此味。子瞻亦不可多得。嗟乎!情境旷眎③,雅俗都捐,亦乌知世无子瞻玉版其人也。列一石刻《玉版居约》,戒杀,戒演戏,戒多滋味,戒毁墙壁篱落,砍伐摧败诸竹木。愿后来者共呵护之。有越三章者,不难现宰官身而说法。工竣,为壬寅秋九月。 (取材于光明书局《晚明二十家小品》1935年) [注] ①薙(t):除草。②淇园,殷纣之竹箭园。是我国第一座王家园林。③眎(sh):视。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间以吏事稀少间:间或 B.借境汰情汰:陶冶 C.盖取诸此也诸:众多 D.有越三章者越:违背 9.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山川城郭半萧瑟,绝少胜地可眺览 大江大河、城里郊外大半萧条凄凉,没有风景优美的地方可以游赏 B.去城里许,径窅而僻,都无市喧 (福胜寺)距城一里多,通往那里的小路深远僻静,全然没有街市的喧嚣 C.而寺以后方丈地,有修竹几百竿,古树十数株 这座寺庙后的一小块地方,有几百竿高高的竹子,十几棵古树 D.窗以外,长廊尺许,带以朱栏干 窗子外面,建有一尺多宽的长廊,并用朱漆栏杆连在一起 10.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钟陵县城南的福胜寺环境幽美,前任县令喜欢在此与家里的长辈、晚辈一起研究学问。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柳宗元注释翻译讲解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柳宗元| 注释|翻译|讲解 【作品简介】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由柳宗元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首抒情诗,赋中有比,象中含兴,情景交融,楚楚动人。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谦、刘禹锡都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而遭贬。后来五人都被召回,大臣中虽有人主张起用他们,终因有人梗阻,再度贬为边州刺史。这首诗就是这时写的。他们的际遇相同,休戚相关,因而诗中表现出一种真挚的友谊,虽天各一方,而相思之苦,无法自抑。诗的首联先写柳州,再总写四人分处之地都是边荒。颔联写夏日柳州景物,写景,报告当地气候。颈联写远景,写相望之勤,相思之苦,融情入景。尾联写五人遭际,天各一方,音书久滞。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诗是柳宗元全集中托物寓意的名篇。全诗八句四联,语言简洁而含意丰富,看似清泊而实则在我们面前呈现出两个特定场景:一是芙蓉惨遭险风摧残,再是薜荔惨受恶雨损毁。从字面上看,受害对象为“水”和“墙”,而就诗意观之,真正对象乃是“芙蓉”和“薜荔”。整个场景摹拟得细致真切而又生

动形象。 在这首抒情诗中,既有自身的叹喟,更有怀念与自己命运相同的几位友人的深情,流露的是对压制势力的愤懑。诗歌将壮阔的景色与沉郁的感情交织在一处,用“惊风乱飐”、“密雨斜侵”暗喻保守势力对革新派的打击迫害: 从眼前的“薜荔”、“芙蓉”(荷花)等美好事物受到侵害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在人生旅途上遭挫折所产生的痛楚和不平。又以“岭树重遮”、“江流回肠”等景象,诉说了与故友远相隔离,音书难通的愁苦和抑郁。赋中有比,象中含兴,情景交融,楚楚动人。 【原文】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作者: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纹身地,犹是音书滞一乡。 【注解】 ⑴柳州:今属广西。 ⑵漳州、汀洲:今属福建。 ⑶封州、连州:今属广东。

选自《唐才子传》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文言文阅读答案

选自《唐才子传》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 人文言文阅读答案 文言文阅读答案(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 “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 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 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 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 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 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①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 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 会昌初致仕,卒。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

酒杓不相离。尝科头②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 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 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 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 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 言皆实者也。鸡林国③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 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拔烟雾,冉冉生云。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今尚存。 (节选自《唐才子传》本文有删节) 注①勋庸: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②科头: 不戴帽子,裸露发髻。③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 4.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昌初致仕致仕:退休或辞职回家。 B.居易累以忠鲠遭摈累:屡次。 C.与胡杲……李文爽燕集燕:通“宴”,宴饮。 D.鸡林国③行贾售于其国相行贾:市场价格。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王尧臣墓志铭注释翻译

《王尧臣墓志铭》欧阳修 公讳.(古时称死去的皇帝或尊长的名字)尧臣, 字伯庸。天圣五年举.(考取)进士第一,为.(担任)将作监丞、通判湖州。(皇帝)召试 ..(皇帝召来面试,为封建时代选拔官吏的一种特殊方式),以.(凭……身份)著作佐郎直.(通“值”,当值)(于)集贤院,知.(管理)光州。岁大饥,群盗发.(打开) 民仓廪 ..(贮藏米谷的仓库),吏法 ..(官府的法令,名作状,“按法令”)当.(判定,判处)死,公曰: “此饥民求食尔,荒政 ..(古代在遇到荒年时所采取的救济措施)之所恤.(体恤)也。”乃请以.(用)减死论.(判定)。其后遂以.(把)(省略“之”,代 举措)著令 ..(书面写定的规章制度),至今用之。郭皇后废.(被废除),居(于)瑶华宫,有疾,上颇哀 怜之。方后废时,宦者阎文应有力 ..(有功劳),及后疾.(名作动,生病),文应又主监医。后且.(将)卒,议者疑文应有奸谋。公请付其事(于)御史, 考按 ..(追查,核查)虚实,以.(来)释天下之疑。

事虽不行 ..(掌权,当权),..(不实行),然自文应用事 无敢指言 ..(指摘和议论)者,后文应卒.(最终)以.(因为)恣横斥(被斥责)死。 元昊反,西边用兵,以公为陕西体量安抚使。 公视四路.(宋代行政区划)山川险易 ..(险阻与平坦),还∕言某路宜益.(增加)兵若干,某路∕贼所不攻, 某路∕宜.(应该)∕急为备 ..(做好战备),至于诸将材能长短,尽识.(分辨)之,荐其.(其中)可用者二十余人,后皆为名将。是时,边兵新败于好水, 任福等战死。今韩丞相坐.(因……获罪)主帅失律 ..(出战失利),夺.(被削除)招讨副使,知.(管理, 主持)秦州;范文正公亦以.(因为)移书 ..(送公文) 元昊不先闻.(使……知道),夺.(被削除)招讨副使,知耀州。公因.(于是)言此两人天下之选也, 其忠义智勇,名∕动(于)夷狄 ..(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东边称夷;北边称狄;南边称蛮;西边称戎),不宜以.(因为)小故置.(放弃,弃置)之,且任福 由.(因为,由于)违节度 ..(指挥,调度)以致.(招致,导致)败,尤.(更,尤其)不可深责主将。由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教学设计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人论世,理解诗歌内容;诵读诗歌,解读诗人的“愁思”。 过程与方法诵读、点拨、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诗中情景交融的手法,理解作者的孤独。 教学重点在诵读中理解、把握诗歌深入赏析本文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孤独。 教学过程 一、导读,入愁境 出示水墨画——独钓寒江雪。 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们今天的抒情主人公就藏在这幅画里。好,面对此图此景,同学们猜一猜,他是谁呢? 是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山雪。”这正是柳宗元留给中国文学史的背影。悄怆幽邃的江乡雪景图无一字言情,可是你能否感觉到作者的心情呢?这正是借景抒情的魅力。那么,十年之后,柳宗元生命中的风雪停止了吗?就让我们通过他的另一篇名作《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来继续了解他的故事,感受他的情感,欣赏他的才气。 二、意读,识愁思 1.正所谓诗要反复的读,词要低徊地诵。请自由朗读,熟悉课文。 2.齐读: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3.再读正音翻译。 惊风乱飐芙蓉水,飐,zhǎn,吹动; 密雨斜侵薜荔,薜荔,bìlì,香草的一种; 江流曲似九回肠,九回肠,代指愁思蜿蜒;意思是弯曲的江流正如心中蜿蜒不绝的愁思。 再读一次。 翻译:登上城上的高楼,远望着旷野荒原;愁绪喷薄而出,象茫茫的海天无限宽广。狂风阵阵,惊扰吹乱了水上的芙蓉花;暴雨倾盆,肆意斜打着爬满了薜荔的墙面。岭上树木重重,遮住了远望千里的视线;柳江弯弯曲曲,象百结九转的愁肠。咱们同时遭贬到百越纹身之地;而今依然音书不通,各自滞留一方。 4.这首诗歌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情感呢?知人论世,明确情感。 这是首抒情诗。赋中有比,象中含兴,展现了一幅情景交融的动人图画,而抒情主人公的神态和情怀,也依稀可见。这情怀,是特定的政治斗争环境所触发的。 公元八0五年,唐德宗李适死,太子李诵(顺宗)即位,改元永贞,重用王叔文、柳宗元等革新派人物,但由于保守势力的反扑,仅五个月,“永贞革新”就遭到残酷镇压。王叔文、王伾被贬斥而死,革新派的主要成员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分别谪降为远州司马。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二王八司马”事件。直到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初,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等五人才奉诏

古诗文阅读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①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②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③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注] ①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柳宗元初 任柳州刺史时。柳宗元与漳州刺史韩泰、汀州刺史韩晔、封州刺史陈谏、连州刺史刘禹锡因同属革新派王叔文集 团而遭贬。 ②飐 (Zh?n):吹动。③文身:身上刺的花纹。古 时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习俗。 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首联和尾联分析。(5分) 答:首联,作者登高临远,看到眼前高楼与荒野相 接的景象,触景生情,只觉愁绪如茫茫海天扑面而来。

(2分)尾联,作者被贬蛮荒之地,难免有仕途失意之愁;“音书滞一乡”,音讯不通,诗人与朋友彼此隔离,难 免产生思念朋友之愁。 9、这首诗的颔联、颈联都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二者写景角度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6分) 答:都主要运用了比喻(或“象征”“双关”“借景抒情”等)。颔联表面上是在描写夏季的“惊风密雨”侵袭“芙蓉薜荔”的景象,实是暗写朝廷保守势力对革新 派的围攻、迫害,用自然景象暗喻世间人事,曲折含蓄;颈联以“曲似九回肠”的江流来比喻诗人百结的愁肠, 自然贴切。(3分)(答出手法给1分,具体分析各1分)颔联、颈联在写景角度上有动与静、近与远的不同。颔联描绘风急雨骤中的景象,是近景、动景;颈联描写 登楼远眺所见的重岭密林、九曲江流,是远景、静景。(答出一个方面并能准确分析说明即可给分)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译文及鉴赏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译文及鉴赏 原文: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方。 注释: (1)唐元和十年(815)春,柳宗元等五司马被召回京,三月又被贬为远州刺史。刺史:州的行政长官,相当于后世的知府。除柳宗元为柳州(今属广西)刺史外。韩泰为漳州(治今福建漳浦县)刺史。韩晔为汀州(治今福建长汀县)刺史,陈谏为封州(治今广东封开市)刺史,刘禹锡为连州(治今广东连州市)刺史。这首诗是柳宗元怀念同遭贬谪的友人,寄赠给韩泰、韩晔、陈谏和刘禹锡的。 (2)接:目接,看见。大荒:广阔而荒凉的原野,也指边远荒漠之地。 (3)海天:海天相接,一望无际。海天愁思,比喻愁思像海一样深,天一样广。茫茫:漫无边际。 (4)惊风:狂风。飐(zhan展):风吹物体颤动。乱飐:吹动。芙蓉:莲(荷)的别名。这里指荷花。芙蓉水·即长满荷花的水面。 (5)密雨:大雨。薜荔(bili毕力):又名木莲,一种缘墙树牵藤的蔓生香草。这两句写夏季急风骤雨中的近景,借美好的事物受到风雨的摧残,抒发对个人和友人屡遭不平待遇的愤懑之情。 (6)重(chong虫)遮:重重叠叠地遮蔽。 (7)江:指柳江,当时亦名浔水,婉延曲折地绕城而流。九回肠:明喻柳江曲折,暗喻愁肠百结。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有"肠一日而九回"之句,梁简文帝《应全诗》也有"望郡畿兮千里旷,悲遥夜兮九回肠"句。柳宗元即取此意。这两句写远景,寓有去国离乡遥远,友人被重山远水阻隔,音书难通而产生无限愁苦之意。 (8)百越:亦称百粤。泛指古代岭南一带少数民族。文身:在身上刺花纹。古代越族人民有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赏析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赏析 (唐)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柳宗元是散文大家,并不以诗著名,在大家辈出、百花争艳的唐代诗坛上,是存诗较少的一个,但在诗作方面却多有传世之作。他在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受的基础上,借鉴前人的艺术经验,发挥自己的创作才华,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代表当时一个流派的杰出诗才。其抒情诗善于用清新峻爽的文笔,委婉深曲地抒写自己的心情。 基于其出身经历和对当时政治黑暗腐败的认识,柳宗元持儒家的“入世”态度,积极参加了当时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运动。由于触及宦官、豪族、旧官僚的利益而遭到极力反对,这次史称“永贞革新”的改革仅半年便失败了。参与者纷纷被贬,作为其重要成员,柳宗元更是被一贬再贬:先被贬为邵州(今湖南邵阳市)刺史,行未半路,又被加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十年后,即元和十年(815年)正月,柳宗元与刘禹锡等被召回京,在三月又改贬为柳州(今广西柳州市)刺史,比永州距京城更远,更为落后荒凉,这次一同被贬还有:韩泰为漳州(治今福建漳浦县)刺史,韩晔为汀州(治今福建长汀县)刺史,陈谏为封州(治今广东封开市)刺史,刘禹锡为连州(治今广东连州市)刺史。他们四人就是这首诗题目中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饱受打击,屡次遭贬,前途未卜,其心情自然是非常苦闷的,这首诗写于元和十年(815)夏天柳宗元到达柳州任刺史之后不久,登柳州城楼抒怀怀念同遭贬谪的友人,寄赠给韩泰、韩晔、陈谏和刘禹锡的,是其抒情诗中的代表作之一。 首联两句“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第一句写诗人满怀苦闷登上城楼远眺,看到是苍茫大地一片荒凉,正是其贬地景色的真实写照,当时的柳州是什么情形呢?用柳诗的话说就是“炎烟六月咽口鼻,胸鸣肩举不可逃”,“阴森野葛交蔽日,悬蛇结虺如蒲葡”。这是自然环境。治安环境是“到官数宿贼满野,缚壮杀老啼且号”。第二句写诗人的愁思正如大海一样茫茫无边,是写情。这里的情与景并不是孤立的,眼前的“大荒”正是“愁思”中所感受到的,而诗人之所以起“愁思”也是因为这眼前的“大荒”之地。

2013 高考文言文阅读汇编实词翻译-印

2013高考文言文实词翻译汇编 2013新课标卷1《明史·马文升传》 【实词】 A.登.景泰二年进士—登:升职。B.录.功进左副都御史—录:记载。C.振.巩昌、临洮饥民—振:救济。D.勒.石纪之而还—勒:铭刻。 【答案】4.A(考中) 【翻译】 ⑴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 ⑵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答案】 ⑴在朝廷官员中最是年高德劭,皇上也诚心诚意任用他,诸位大臣没有人敢望其项背。(5分) ⑵在家闲居,无事从不到州城去。说道当时政事,总是皱着眉头不回答。(5分) 2013新课标卷2《旧唐书·李揆传》 【实词】 A.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代:世世。B.少聪敏好学,善属.文—属:撰写。C.深昧.求贤之意也—昧:冒犯。D.经籍在此,请恣.寻检—恣:任意。 【答案】4.(3分)C 【翻译】 ⑴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 ⑵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 【答案】 ⑴(5分)他的哥哥当时本有声望,却停留在闲散官吏位臵上,李揆竟然不加推荐。(译出大意给2分;“时名”、“滞”、“引进”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⑵(5分)当地州郡长官稍有轻慢,就又迁居,所以他搬迁的地方,大约有十多个州。(译出大意给2分;“薄”、“迁徙”、“盖”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013全国大纲卷《宋书·杜慧度传》 【实词】 A.为宁浦太守,遂.居交趾—遂:于是。B.分遣二子断遏.水陆津要—遏:禁绝。C.与林邑累.相攻伐—累:屡次。D.以交土接寇,不宜旷.职—旷:空缺。 【答案】8.B(3分) 【翻译】 ⑴六月庚子,循晨造南津,命三军入城乃食。(5分) ⑵由是威惠沾洽,奸盗不起,乃至城门不夜闭,道不拾遗。(5分) 【答案】 ⑴六月庚子这天,卢循清晨到达南津,命令三军攻入城中才能吃饭。(5分。译出大意给2分;“造”、“入城”、“乃”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⑵从此声威恩泽及于全境,邪恶偷盗之事不再发生,以至城门夜不关闭,路不拾遗。(5分。译出大意给2分;“威惠”、“奸盗”、“乃至”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013北京卷《宋史·曹彬列传》 【注】①觌(dí):相见 【实词】 A.遂受而籍.之以归—籍:登记造册。B.太祖典.禁旅—典:主管,掌管。C.副帅潘美预.以为贺—预:参与,加入。D.仍.赐白金万两—仍:于是,又。 【答案】6.C(3分) 【翻译】 8.对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使吴越,致命讫即还——出使吴越,传达旨意完毕即刻返回 B.吾终拒之,是近名也——我若果一直拒绝收礼,就会得到好的名声 C.请煜入宫治装——请李煜进入宫殿收拾行李 D.上觉,遽诘所以——皇帝察觉了,急忙追问其中的缘故 【答案】8.B(3分)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拼音版

登d ēn ɡ柳li ǔ州zh ōu 城ch én ɡ楼l óu 寄j ì漳zh ān ɡ汀t īn ɡ封f ēn ɡ连li án 四s ì州zh ōu 【唐t án ɡ】柳li ǔ宗z ōn ɡ元yu án 城ch én ɡ上sh àn ɡ高ɡāo 楼l óu 接ji ē大d à荒hu ān ɡ,海h ǎi 天ti ān 愁ch óu 思s ī正zh èn ɡ茫m án ɡ茫m án ɡ。惊j īn ɡ风f ēn ɡ乱lu àn 飐t ài 芙f ú蓉r ón ɡ水shu ǐ,密m ì雨y ǔ斜xi é侵q īn 薜b ì荔l ì墙qi án ɡ。岭l ǐn ɡ树sh ù重zh òn ɡ遮zh ē千qi ān 里l ǐ目m ù,江ji ān ɡ流li ú曲q ǔ似s ì九ji ǔ回hu í肠ch án ɡ。共ɡòn ɡ来l ái 百 b ǎi 越yu è文w én 身sh ēn 地d ì,犹y óu 自z ì音y īn 书sh ū滞zh ì一y ì乡xi ān ɡ 。 【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注 释】 柳州:今属广西。 漳州、汀州:今属福建。

封州、连州:今属广东。 刺史:州的行政长官,相当于后世的知府。 接:连接。一说,目接,看到。 大荒:泛指荒僻的边远地区。 海天愁思:如海如天的愁思。 惊风:急风;狂风。 乱飐(zhǎn):吹动。 芙蓉:指荷花。 薜荔:一种蔓生植物,也称木莲。重遮:层层遮住。千里目:这里指远眺的视线。 江:指柳江。 九回肠:愁肠九转,形容愁绪缠结难解。 共来:指和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四人同时被贬远方。百越:即百粤,指当时五岭以南各少数民族地区。 文身:古代南方少数民族有在身上刺花纹的风俗。文:通“纹”,用作动词。 犹自:仍然是。 音书:音信。 滞:阻隔。 【白话译文】 登上高楼,极目所见的是一派荒凉冷清的茫茫沙

王尧臣墓志铭阅读答案

篇一: xx墓志铭阅读答案 公讳尧臣,字伯庸。天圣五年举进士第一,为将作监丞、通判湖州。召试,以著作佐郎直集贤院,知光州。岁大饥,群盗发民仓廪,吏法当死,公曰: “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恤也。”乃请以减死论。其后遂以著令,至今用之。郭皇后废,居瑶华宫,有疾,上颇哀怜之。方后废时,宦者阎文应有力,及后疾,文应又主监医。后且卒,议者疑文应有奸谋。公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以释天下之疑。 元昊反,西边用兵,以公为陕西体量安抚使。公视四路山川险易,还言某路宜益兵若干,某路贼所不攻,某路宜急为备,至于诸将材能长短,尽识之,荐其可用者二十余人,后皆为名将。是时,边兵新败于好水,任福等战死。今韩丞相坐主帅失律,夺招讨副使,知秦州;范文正公亦以移书元昊不先闻,夺招讨副使,知耀州。公因言此两人天下之选也,其忠义智勇,名动夷狄,不宜以小故置之,且任福由违节度以致败,尤不可深责主将。由是忤宰相意,并其他议,多格不行。 初,宦者张永和方用事,请收民房钱十之三以佐国事。 京师数为飞语,及上之左右,往往谗其短者。 公在政事,论议有所不同,必反复切劘,至于是而后止,不为独见。 公为人纯质,虽贵显不忘俭约。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有文集五十卷。将终,口授其弟纯臣遗奏,以宗庙至重、储嗣未立为忧。 (节选自xx《xx墓志铭》)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尧臣为人正直的一组是(3分)

①公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②不宜以小故置之 ③尤不可深责主将④由是始以公言为可信 ⑤公执以为不可⑥公为之亦自若也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xx军事才能杰出。 d.王尧臣一生历任多职,为国为民,临终仍挂念国事。 ⑴“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恤也。 参考 答案: (一)(19分) 4.a(3分) 5.b(3分) 6.b(3分) [1] 篇二: xx墓志铭阅读答案 篇三: xx墓志铭阅读答案 篇四: xx墓志铭阅读答案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柳宗元(带拼音、注音、精校)

《登dēnɡ 柳liǔ 州zhōu 城chén ɡ 楼lóu 寄jì 漳zhānɡ 汀tīnɡ 封fēnɡ 连lián 四sì 州zhōu 刺cì 史shǐ 》 唐tán ɡ 代dài :柳liǔ 宗zōnɡ 元yuán 城chén ɡ 上shàn ɡ 高ɡāo 楼lóu 接jiē 大dà 荒huānɡ ,海hǎi 天tiān 愁chóu 思sī 正zhèn ɡ 茫mán ɡ 茫mán ɡ 。 惊jīnɡ 风fēnɡ 乱luàn 飐zhǎn 芙fú 蓉rón ɡ 水shuǐ 。密mì 雨yǔ 斜xié 侵qīn 薜bì 荔lì 墙qián ɡ 。 岭lǐnɡ 树shù 重zhòn ɡ 遮zhē 千qiān 里lǐ 目mù ,江jiānɡ 流liú 曲qū 似sì 九jiǔ 回huí 肠chán ɡ 。 共ɡònɡ 来lái 百bǎi 越yuè 纹wén 身shēn 地dì ,犹yóu 是shì 音yīn 书shū 滞zhì 一yì 乡xiānɡ 。 【注zhù 解jiě 】: 1、大dà 荒huānɡ :旷kuàn ɡ 远yuǎn 的de 广ɡuǎnɡ 野yě 。 2、惊jīnɡ 风fēnɡ :狂kuán ɡ 风fēnɡ 。 3、飐zhǎn :吹chuī 动dòn ɡ 。 4、芙fú 蓉rón ɡ :指zhǐ 荷hé 花huā 。 5、薜bì 荔lì :一yì 种zhǒnɡ 蔓màn 生shēnɡ 植zhí 物wù ,也yě 称chēnɡ 木mù 莲lián 。 6、百bǎi 越yuè :即jí 百bǎi 粤yuè ,指zhǐ 当dānɡ 时shí 五wǔ 岭lǐnɡ 以yǐ 南nán 各ɡè 少shǎo 数shù 民mín 族zú 地dì 区qū 。 7、纹wén 身shēn :古ɡǔ 代dài 南nán 方fānɡ 少shǎo 数shù 民mín 族zú 有yǒu 在zài 身shēn 上shàn ɡ 刺cì 花huā 纹wén 的de 风fēnɡ 俗sú 。 【韵yùn 译yì 】: 柳liǔ 州zhōu 城chén ɡ 上shàn ɡ 的de 高ɡāo 楼lóu ,接jiē 连lián 着zhe 旷kuàn ɡ 野yě 荒huānɡ 原yuán ; 我wǒ 们men 愁chóu 绪xù 象xiàn ɡ 茫mán ɡ 茫mán ɡ 的de 海hǎi 天tiān ,无wú 限xiàn 宽kuān 广ɡuǎnɡ 。 狂kuán ɡ 风fēnɡ 阵zhèn 阵zhèn ,猛měnɡ 烈liè 吹chuī 乱luàn 了le 水shuǐ 上shàn ɡ 的de 芙fú 蓉rón ɡ ;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教案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诵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情感; 2.分析诗歌内容,鉴赏化虚为实的表现手法,训练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学习流程:引——读——说——析——写 学习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提问背诵:《虞美人》(2人,齐背) 2、由《虞美人》引入本课 封建时代的爱国文人雅士,痛苦莫过于政治上的孤独。今天,我们就来听听柳宗元在遭贬的孤独中发出的痛苦呻吟。(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诗文,把握情感: 1、全体学生高声自由朗读诗歌1—2遍(字音,感情)。 2、学生个别读,齐读,找出词眼。 问题:文有文眼,诗有诗眼,请大家找出本词中最能体现诗人心境的词语? 明确:“愁”。 整首诗一以贯之的就是愁思、愁绪。诗歌开篇便“愁思茫茫”,笼罩全篇。 三、再读诗文,知人论世: 1、学生默读诗文,认真思考作者为何而愁?这就需要我们要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做到知人论世。 ①学生介绍并补充;

②教师明确: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祖籍河东,后迁长安,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柳宗元少有才名,早有大志,后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公元八○五年,“永贞革新”失败了。王叔文、王伾被贬斥而死,革新派的主要成员柳宗元、刘禹锡、韩泰、陈谏、韩晔、凌准、程异及韦执谊等八人分别谪降为远州司马。直到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初,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等五人才奉诏进京。谁知宪宗怨恨未消,又由于宰相武元衡极力反对,不出一月,宪宗又改变主意,竟把他们分别贬到更荒远的柳州、漳州、汀州、封州和连州为刺史。此诗便作于柳州。有《柳河东集》等。 2、全诗具体写了什么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句内容。 ①1—2人描述诗句内容; ②明确诗文内容: 从城上高楼远眺空旷的荒野,如茫茫海天般的愁思涌了出来。急风胡乱地掀动水中的荷花,密雨斜打在长满薜荔的墙上。山上的树重重遮住了远望的视线,江流曲折就像九转的回肠。我们一起来到百越这个纹身的地方,虽然处于一地音书却音信难通。(学生齐读) 3、你觉得柳宗元诗中具体写了哪些愁?并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首联: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怀才不遇被贬荒蛮登高怀远之愁)

《欧阳修.王尧臣墓志铭》古今对照

欧阳修.王尧臣墓志铭 古文: 公讳尧臣,字伯庸。天圣五年举进士第一,为将作监丞、通判湖州。召试,以著作佐郎直集贤院,知光州。岁大饥,群盗发民仓廪,吏法当死,公曰:“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恤也。”乃请以减死论。其后遂以著令,至今用之。郭皇后废,居瑶华宫,有疾,上颇哀怜之。方后废时,宦者阎文应有力,及后疾,文应又主监医。后且卒,议者疑文应有奸谋。公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以释天下之疑。事虽不行,然自文应用事,无敢指言者,后文应卒以恣横斥死。 元昊反,西边用兵,以公为陕西体量安抚使。公视四路山川险易,还言某路宜益兵若干,某路贼所不攻,某路宜急为备,至于诸将材能长短,尽识之,荐其可用者二十余人,后皆为名将。是时,边兵新败于好水,任福等战死。今韩丞相坐主帅失律,夺招讨副使,知秦州;范文正公亦以移书元昊不先闻,夺招讨副使,知耀州。公因言此两人天下之选也,其忠义智勇,名动夷狄,不宜以小故置之,且任福由违节度以致败,尤不可深责主将。由是忤宰相意,并其他议,多格不行。明年,贼入泾原,战定川,杀大将葛怀敏,乃公指言为备处,由是始以公言为可信,而前所格议,悉见施行。 初,宦者张永和方用事,请收民房钱十之三以佐国事。下三司,永和阴遣人以利动公,公执以为不可。 京师数为飞语,及上之左右,往往谗其短者。上一切不问,而公为之亦自若也。

公在政事,论议有所不同,必反复切劘,至于是而后止,不为独见。在上前,所陈天下利害甚多,至施行之,亦未尝自名。 公为人纯质,虽贵显不忘俭约。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有文集五十卷。将终,口授其弟纯臣遗奏,以宗庙至重、储嗣未立为忧。天子愍然,临其丧,辍视朝一日,赠左仆射,太常谥曰文安。 译文: 王尧臣,字伯庸。天圣五年考取了进士的第一名,被授与他将作监丞、湖州通判。皇帝面试后,改授为著作佐郎当值集贤院,出知光州。这一年光州严重饥荒,许多强盗掠取百姓的粮仓,按照法律要以死罪论处,王尧臣说:“这不过是饥民求食罢了,这应是救济饥荒的法令所要体恤的。”于是请求以减免死罪论处。这之后就书面地写进了规章制度,到现在还在使用这些法律。郭皇后被废后,居住在瑶华宫,生了病,皇上很是同情怜悯她。在郭皇后被废时,宦官阎文应曾经帮助过皇后,等皇后生病了,文应又主管监察医治的情况。皇后将死时,有人怀疑文应有奸谋。王尧臣请求将此事交付给御史,审问调查事情真伪,来消除了天下的怀疑。虽然最终没有这样做,但自此文应做事时,再也没有人敢说什么的了,后来文应突然因为放纵专横的罪名被处死了。 元昊谋反,朝廷要对西部用兵,授与王尧臣为陕西体量安抚使。王尧臣探察四面的路的山川地势和艰险程度,回去就说哪一路应该增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教学设计完美版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教学设计 备课人:李小莲新余一中 学习目标: 1.诵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情感; 2.分析诗歌内容,鉴赏化虚为实的表现手法,训练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流程:引——读——说——析——写 学习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提问背诵:《虞美人》(2人,齐背) 2、由《虞美人》引入本课 封建时代的爱国文人雅士,痛苦莫过于政治上的孤独。今天,我们就来听听柳宗元在遭贬的孤独中发出的痛苦呻吟。(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诗文,把握情感: 1、全体学生高声自由朗读诗歌1—2遍(字音,感情)。 2、学生个别读,齐读,找出词眼。 问题:文有文眼,诗有诗眼,请大家找出本词中最能体现诗人心境的词语? 明确:“愁”。 整首诗一以贯之的就是愁思、愁绪。诗歌开篇便“愁思茫茫”,笼罩全篇。 三、再读诗文,知人论世: 1、学生默读诗文,认真思考作者为何而愁?这就需要我们要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做到知人论世。 ①学生介绍并补充; ②教师明确: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祖籍河东,后迁长安,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柳宗元少有才名,早有大志,后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公元八○五年,“永贞革新”失败了。王叔文、王伾被贬斥而死,革新派的主要成员柳宗元、刘禹锡、韩泰、陈谏、韩晔、凌准、程异及韦执谊等八人分别谪降为远州司马。直到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初,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等五人才奉诏进京。谁知宪宗怨恨未消,又由于宰相武元衡极力反对,不出一月,宪宗又改变主意,竟把他们分别贬到更荒远的柳州、漳州、汀州、封州和连州为刺史。此诗便作于柳州。有《柳河东集》等。 2、全诗具体写了什么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句内容。 ① 1—2人描述诗句内容; ②明确诗文内容: 从城上高楼远眺空旷的荒野,如茫茫海天般的愁思涌了出来。急风胡乱地掀动水中的荷花,密雨斜打在长满薜荔的墙上。山上的树重重遮住了远望的视线,江流曲折就像九转的回肠。我们一起来到百越这个纹身的地方,虽然处于一地音书却音信难通。(学生齐读) 3、你觉得柳宗元诗中具体写了哪些愁?并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首联: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怀才不遇被贬荒蛮登高怀远之愁) 明确:他登上柳州城楼,所见皆是荒芜辽远的原野,海天相接茫茫的一片,触景生情,想到朝廷的昏暗,战友的疏离,不觉愁情满怀,百感交集,也感到“愁思”无尽,就好似这海一般的广,如天一般的高。悲凉之气,笼罩全诗。

2013年高考文言文阅读

2013年高考文言文阅读题分类汇编 新课标卷1 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帝皆深纳之。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吏部尚书屠滽罢,倪岳代滽,岳卒,以文升代。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已,又上吏部职掌十事。帝悉褒纳。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连疏求去,许之。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五年卒,年八十五。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 (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 ⑵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新课标卷1 参考答案: ⑴在朝廷官员中最是年高德劭,皇上也诚心诚意任用他,诸位大臣没有人敢望其项背。(5分) ⑵在家闲居,无事从不到州城去。说道当时政事,总是皱着眉头不回答。(5分) 新课标卷2 揆在相位,决事献替,虽甚博辨,性锐于名利,深为物议所非。又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 揆自恃门望,以载地寒,意甚轻易,不纳,而谓晋卿曰:“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獐头鼠目之子乃求官。”载衔恨颇深。及载登相位,因揆当徙职,遂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既无禄俸,家复贫乏,孀孤百口,丐食取给。萍寄诸州,凡十五六年,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 (节选自《旧唐书·李揆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