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教学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教学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播

————————————————————————————————作者:————————————————————————————————日期:

语言教学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播-英语论文

语言教学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播

虞华

(苏州市草桥实验中学,江苏苏州215004)

摘要:根据英语课本中的语言材料,归纳出英语国家与我国的有关文化背景和文化差异的内容,是进行文化教育的必备条件。本文着重谈谈英语国家与我国的文化差异的几个方面。

关键词:语言教学;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351(2012)-07-0057-01 一、称谓语

称谓语看似简单,但文化上的差异却十分明显。汉语中的亲属称谓名目繁多,区分严格。而英语则显得简单、粗疏。如汉语称谓中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英语可以用“grandparent”一词统称。汉语中的伯父、叔父、姑父、舅父、姨夫等,英语只用uncle一词代表;与之相应的伯母、婶母、姑母、舅母、姨母等,英语也只用aunt一词指称。汉语称谓中,对同辈兄弟姐妹的性别、长幼分得一清二楚,但在英语里,兄和弟甚至加上排行,也只有一个brother;甚至有的还不分男女,如cousin,既可指堂兄弟、表兄弟,也可指堂姐妹、表姐妹。可见英语国家的人们不像中国人这么重视血缘关系。

汉语称谓语的模式是“名+称谓语”。英美文化中的基本称谓模式是“称谓词+姓”,如:“Mr/Mrs Green”。在英语国家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常用Sir 和Madam。而汉语中的亲属称谓有广泛用于社交中的倾向,对不是亲属关系的人也以哥、姐、叔、姨、大伯、大娘等称呼。

了解了两种文化的不同,就有利于更好地掌握称谓语的用法。

二、招呼语

中国人见面时常常使用“你到哪儿去了?”“你出去了?”这样的招呼语,实际上并不是真的在提问,仅是打个招呼而已。但英美人很尊重个人隐私权,他们对此类提问和招呼会很不理解,甚至表现出不满:我去哪儿关你什么事?中国人见面打招呼的另一种方式是问“你吃过了吗?”这也让外国人不理解。如果用“Have you eaten yet?”与一位外宾打招呼,那么他会认为是你要请他吃饭。英美人见面招呼对方常用的是“Hello”,“Hi”,“How are you ?”,“good morning”等,比较简单化。

三、见面话题

汉民族见面常以年龄、职业、收入、婚恋、家庭、健康状况、宗教信仰等个人私事作为话题,可以向任何人询问:你几岁了?以表示关心和亲切。而这些话题在西方人看来是侵犯了个人隐私权(Privacy)。因此,切忌向西方人士询问诸如:年龄(特别是女士或老人的年龄)、收入、体重、婚姻等他们认为“个人隐私”的问题。西方人士不允许任何人干涉其私生活,即使父母对子女也是如此。他们见面谈论的话题往往是天气、健康状况、交通、体育或兴趣爱好之类。这跟英语民族的思维习惯有关,还与他们不愿涉及对方隐私的文化心理有关。

四、客套话

西方人不爱客套,不懂客套话。例如一起进餐时,当别人问“是否要吃点或喝点什么?”汉族人通常习惯于客气一番,回答“不用了”“别麻烦了”等。那样,西方人会把你的客套当作事实。按照英美国家的习惯,你若想要,就不必推辞,说声“Yes,please.”若不想要,只要说“No,thanks.”就行了。这也充分体现了

中国人的含蓄礼让和英语国家人的坦荡直率的不同风格。

中国自古以来的言语交际,几乎涉及对方的都用敬辞,如“足下”、“令郎”、“贵姓”、“大作”、“高见”等,形成了一套完备的敬辞体系。而在英语中却很少有专用的敬辞。

五、致谢语

中国人有很强的家庭概念,家庭成员之间彼此奉献、尊老爱幼,但在日常生活中却很少说“谢谢”。英语国家的人士不管别人帮你什麽忙都要道一声“Thank you”,不分尊卑贵贱,不论长幼上下,小到帮他递一件东西这一琐事,thank you 之声不绝于耳,即使父母与子女之间也一样。

六、对待赞美、挫折等的态度

中国人将谦虚看作是一种传统美德,常用自我否定来表示谦虚,当受到别人赞美和夸奖时总是客气地说“我不行”“我还差得很远”之类的话。这种谦虚,会让英语人士产生误解,认为你不讲礼貌,直言否决了他的判断;同时也可能令他由此而怀疑自己是不是判断错了。西方人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他们会欣然接受对方的鼓励和称赞,并用“Thnak you.”来回答。遇到失败时他们不会怨天尤人或太过自责,a good loser(一个好的失败者),说句Bad luck或I’ll succeed next time(下次我会成功),以显示出他的大将风度。他们认为,每个人需要自己勇敢地面对挫折和失败,所以不会希冀别人很多的同情和帮助。

此外,英语国家还有很多独特的行为准则、价值覌念、国民公约,最典型的如:Lady first(女士优先)是西方社会一项不成文的国民公约,要求男士要有风度,发扬骑士精神;具体表现在:主动为女士开门、让座;有困难、危险时要挺身而出;而在有利益的事上则要谦让。再如西方人士认为一个人应该当面、毫无保留

地说出自己的见解,包括不满和批评,对事不对人,而不要在别人背后说三道四,否则他们也许会气势汹汹地责问为什么有话不讲在当面。

随着我国的不断开放,西方文化中的一部分行为习惯在我国也已被广泛接受。

七、节日

中国和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显殊地表现在节日方面,除共同的节日外,各自还有独特的节日,如英语国家有情人节、复活节、愚人节、感恩节、圣诞节等。中西方在过节日的风俗习惯上更是不同。这些在教材所选课文中都有一定体现。

在节日里,对于别人送来的礼物,中国和英语国家的人们也表现出不同的态度。中国人往往要推辞一番后再接受,而且不会当面打开礼物。而英语国家的人对别人送的礼品一般都要当面打开称赞一番,并且欣然道谢。

八、动物的象征义

拿狗来说,西方人视狗为宠物,他们从爱狗的心理出发,创造了许多含有褒义的语词,如jolly dog(快乐的人),lucky dog(幸运儿),old dog(老手),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而在中国人眼中,狗至多是条忠实的看家狗而已,绝对不受宠爱,与狗相关的语词都不好听,比如“狗东西”、“走狗”、“狗头军师”、“狐朋狗友”、“狼心狗肺”、“狗仗人势”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