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教学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播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策略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策略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策略随着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的影响力越来越重要,汉语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关注,汉语学习人群不断扩大。
如今在国内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对外汉语教学课程,在国外,有孔子学院。
总之,对外汉语教学,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时期,吸引了众多学习者。
对外汉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帮助汉语学习者掌握汉语的交流方法,能够读懂中国字,说清中国话。
语言本身作为文化的一种载体,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除了要教授基本的汉语知识之外,还需要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
通过采用有效的传播策略,让更多的汉语学习者,了解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一、常用的传播策略方法(一)课堂渗透法对外汉语作为一门课程,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有限的课堂时间,合理的运用策略,巧妙地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其中。
在课堂上,教师要适当的见缝插针地导入中国传统文化。
例如,授课中出现的你好日常问候语句时,教师可以对其进行深入的阐述讲解:与同龄人、平辈份的人打招呼、问候是用你好即可,但是,在遇到老年人、长辈等,打招呼问候时,就要用您好这一词语。
在这其中,教师可以接着向学生们讲述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长幼尊卑,以及敬老爱老的儒家思想。
又如,讲授帽子这一词汇时,教师可以对学生们说明,中国人不喜欢戴绿颜色的帽子,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绿帽子是一种非常不好的代称,可以告诉学生们关于绿帽子背后的故事。
这种方式,既能够让学生们学习到地道的汉语知识,也能了解中国的文化,同时,还可以活跃课程氛围。
再如,教师在运用PPT授课,展示婚礼中的祝福语、红包等,汉语知识时,学生们会说出自己对新人的结婚祝福贺词,祝你们幸福!。
在展示的中国式婚礼中,新娘都用盖头盖着,这种情况,会引起学生们好奇心,所以,教师可以掺入一些关于中国婚礼的传统文化习俗,例如,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结婚之前新郎新娘不见面等,虽然是一种旧式的文化,在今天已经不流行了,但是,其中一些合理的成分,还是可以和学生们讲述一下的。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传播探析
文化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 又能使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 中 的内容 , 同时也锻炼了他们 的口语 和听力 , 一举多得。
“ 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语 通常情况下 , 很多语言材料
识, 还要 了解文化差异 , 分清场合 , 注意情景。 要做到这一点 , 教 师在语言教学 的同时 , 必须应进行文化的传播 。
2 文 化 传 播 的策 略 .
21 结 合教 材 传 授 文 化 英语语言 。中国学生由于缺乏
英语 的语言环境 , 对语言 的社会涵义和文化信息只能通过课堂 获得 。如果课堂学 习中只注重词汇 、 语法等知识 , 而不透过文
《 i r l M r hs a} , AMs a e e y rt s时 教师可以请学生们先在课前 e b , rC i m
查阅相关资料 , 了解圣诞 知识 , 上课时先让 他们尽 可能地用英
语 口述对圣诞节的了解 , 再根据学生提供的内容适 当地加以补
充和总结 , 将圣诞节 的由来 、 风俗 , 相关 的历史、 宗教知识 , 以及 其在西方文化中的重要性等讲述 出来。 这既能增进学生们对这
重庆维普
A N o M
A R K E T
大 学英 语教 学 中的文 化传 播 探 析
何 峻
四 川音 乐学 院 成都 6 0 2 10 1
摘 要 : 言 教 学 与文 化 教 学 密 不可 分 。 大 学英 语 教 学 中的 文化 传 播 是 非 常 必要 的 。教 师应 尽 可 能 地 结合 教 材 。 用 语 运
字 去理 解 更 多 的 文 化信 息 , 生 们 就 难 以 真正 地 理 解 语 言 的含 学
文化背景 的传播可以立足于教材本身。 教师可把握语言教
探究高校英语教育中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探究高校英语教育中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摘要:高校英语教学最为主要的目标就是将学生的英语语言文化能力培养重视起来。
具体来说,大学英语教学不仅是英语的教学,还包括语言文化的教学,但是由于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语言与文化相互结合的教学理念也并未深入到大学英语的教学实践过程中。
本文主要分析了在高校英语教育中,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传播策略。
关键词:高校英语教育;传统文化;传承;传播引言语言教学是与文化教学紧密联系到一起的,并且也逐渐得到各界学者的认可,通过观察当今社会学生英语能力的需求可以发现,其实用能力也已经逐渐发展到了首要位置,有关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逐渐融合也已经开始成为我国新世纪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的必然趋势条件。
高校英语教学需要逐渐的引导学生学习专业地道的英语,引导学生逐渐从知识型朝着能力型的方向发展,拥有使用英语来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能力。
一、传统文化在高校英语的传承与传播现状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不仅是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文化的一种十分真实的写照,在进行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对语言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一)英语教材存在缺陷在我国,英语这一语种是第二语言,在我国的教育领域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一种地位,但是英语毕竟是西方国家的母语,以此其主体上所强调的仍旧是西方国家的文化,因此也会重视对西方国家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材主要是以西方国家的文化作为主要背景进行编排的,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学生熟练地掌握西方国家的文化,但是这会导致学生忽视对本国传统文化的了解,这也是英语教育中有关教材编排不合理之处,忽视对我国本土传统文化的教育以及普及,并未实现英语教育与我国传统文化之间的相互融合,便于学生进行语言交流。
(二)英语教学忽视文化教育当前时期,我国的英语教育对学生的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培养都十分看重,并且也逐渐将其分之为独立的板块开展练习活动,因此导致学生在进行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极大地忽视了对于整体性思维的考量,对学生完成的英语表达体系方面也会产生极大地消极影响。
沟通是教育之根 语言是沟通之魂
沟通是教育之根语言是沟通之魂沟通是人类社会交往的重要方式,而语言作为沟通的主要工具,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关键。
在教育领域,沟通和语言更是不可分割的,因为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有效的沟通和语言传递知识、培养能力、塑造品格。
本文将深入探讨沟通是教育之根,语言是沟通之魂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关的观点和建议。
沟通是教育之根。
教育是一种传播知识、启发思想、培养能力的过程,而这一切都需要通过沟通来实现。
教师需要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才能让知识得到传递和理解。
学生之间也需要进行沟通,分享学习心得和交流思想。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也是至关重要的。
父母通过与子女的沟通,可以传授知识、引导行为、树立榜样,这些都是教育的核心内容。
语言是沟通之魂。
语言是人类思想和情感的表达工具,也是人类进行沟通的基础。
没有语言,人类就无法进行有效的交流,更无法进行系统的教育活动。
语言在教育中的地位至关重要。
一个人是否能够表达清晰、表达准确,与其在学习和工作中的表现密切相关。
语言也是文化传承的工具,通过语言,人们传承着文化、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
我们语言不仅是沟通之魂,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
在当今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样化。
语言的表达形式也越来越多样,传统的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交流需求。
网络语言、视听语言等新兴的语言形式不断涌现,给人们的沟通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面对这些挑战,我们更应该重视语言的地位,加强语言教育,培养人们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让语言成为共同的文明之桥,而不是隔阂的墙壁。
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在语言的地位依然举足轻重。
我们需要从系统的角度来考虑语言教育的问题。
我们应该重视基础教育阶段的语言教育。
基础教育是人的一生当中最为重要的阶段,语言能力的培养也需要从这个阶段开始。
我们也应该重视教师的语言教育培训,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与学生进行沟通。
我们还应该注重对成人的语言教育,促进成年人的语言能力提高,提高社会整体的语言素养水平。
小班语言教学中的文化交流
小班语言教学中的文化交流在小班语言教学中,文化交流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
通过文化交流,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并且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小班语言教学中的文化交流,并从不同角度提供相关例子。
首先,小班语言教学中的教师应该积极地引入文化元素。
教师可以通过介绍当地的节日、风俗习惯、传统美食等内容,帮助学生了解和感受不同文化的独特之处。
比如,在教授英语时,教师可以讲解西方国家的圣诞节,向学生介绍圣诞树、圣诞老人等传统元素。
这样不仅能丰富课堂内容,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对学习语言的动力。
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小组活动来促进学生之间的文化交流。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不同国家的音乐、电影、运动等方面的差异。
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对这些文化的了解,并学习其他同学的观点。
通过这种互动,学生可以更全面地认识世界各地的文化,并且培养尊重和包容的态度。
此外,在小班语言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与文化相关的项目或任务。
例如,学生可以以小组形式制作海报,介绍自己所感兴趣的国家或文化。
他们可以通过收集图片、文字等材料,展示这个国家的特色。
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让他们深入了解和体验不同文化。
除了教师的引导,家长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他们可以与教师合作,为孩子提供更多关于自己文化的信息和机会。
例如,家长可以邀请教师到家里,为孩子们展示一些传统的食物或技艺。
这样的活动不仅加强了家校合作,还能够让孩子们深入了解自己文化的根源。
最后,小班语言教学中的文化交流应该是双向的。
除了让学生了解外国文化,应该也培养学生展示自己文化的能力。
例如,在小班英语课堂上,可以请学生们自己准备一场关于自己国家的介绍。
他们可以带来一些特色食物、服装等展示给其他同学。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文化,增强自信心,并且促进跨文化的交流与理解。
综上所述,小班语言教学中的文化交流对学生的语言学习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浅析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文化传播
浅析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文化传播摘要: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对于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这样一个世界经济逐渐趋于一体化的今天,将汉语推广出去,让越来越多的人学习汉语,了解汉文化,将对国家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基于此,文章将对汉语国际教学中文化传播的意义进行分析,并提出促进其教学过程中文化传播的策略,以期对汉语言及汉文化的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汉语;文化;意义;策略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到来,世界各国之间逐渐变为一个共同体。
各国之间为了能够深入的发展与合作,通晓合作者的语言是必要的方式。
对于中国来讲,汉语不单纯的是一门语言,它更是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载体。
在当今世界各国已然形成了“汉语热”的潮流,以此为契机通过汉语国际教育事业来传播中国文化,有利于世界各国对中国的深入认识。
与此同时,文化传播的策略更值得我们深思。
一、汉语国际教学中文化传播的意义1、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传播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人们利用语言积累知识形成文化。
想真正的掌握一门语言就要对其隐含的文化进行解读。
中国是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国度,文化的延续从未中断过。
“汉语热”潮流形成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各国的学生从某一个途径了解到中国,才来学习汉语。
例如,外国人经常谈到功夫,他们认为中国的功夫很厉害,为此有些人特地来中国学习,汉语也就成了其重要的交际工具。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适当的进行文化知识的讲解。
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也能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热情。
另一方面,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让世界通过中国的文化更加深入的了解中国,改变对中国的认识。
通过中国文化的传播,也有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有利于深入学习汉语在中国早期的英语教学中,因经验的缺乏,将教学的重心全部放在语言规律的学习上,而忽略了目的语中的文化内涵及其思维方式。
使得即使理论扎实再扎实的人也不能真正的掌握语言。
因此,作为对外汉语教师,重视语言中的文化内涵是具有必要性的。
[讲解]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讲解]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写照,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每一种语言都承载着特定的文化内涵。
培养语言交际能力,最终体现为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在英语语言教学界达成共识。
因此在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基础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对高职人才的需求。
英语教学不仅要给学生传授语言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从这个意义出发,把英语教学看作是跨文化教育更加适合。
英汉两个民族在语言的具体表达方式方面存在着许多的差异,例如在汉语中“嫉妒”一词的通俗说法是“眼红”,但英语中的表达是“green-eyed”而不是“red-eyed”。
由此可见,如果不注意这种具体表达方式的差异就会导致语言上的交流障碍。
因而高职学校的英语教学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正确把握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原则语言作为特定文化内涵的载体在源远流长的历史中以独特的表达方式反映着人民日益多元化的思维方式。
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原则。
以科学的态度向学生传授英语语言文化方面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对不同社会背景下的语言文化问题的理解能力,学会用正确的眼光看待不同民族的文化问题。
例如:英汉文化对狗的理解不同,在汉语中,“狗”经常作为卑鄙丑恶的代名词,如“狗仗人势”、“狗眼看人低”等;而在英语中,dog作为“人类可信赖的朋友”的同义词,因此英语含有dog一词的习语并不含贬义,如“help a lame dog over a stile”(助人于危难之中,雪中送炭)、“work like adog”(苦干、拼命工作)、“Every dog has it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等。
2.兴趣性原则。
适当地引导激活学生潜在对新奇事物的好奇心理,使学生对异土风情产生浓厚的兴趣。
例如:英美人彼此交流时意思的表达比较直截了当,对对方所做的事情满意时会加以称赞,被称赞的人总是乐于接受并表示感激;而中国人受到赞扬时的表现是谦逊。
汉语国际教育中文化教学与传播
汉语国际教育中文化教学与传播一、文化教学与传播的重要性1. 增进学生对中国的了解汉语国际教育的学生通常来自不同国家或地区,他们对中国的认知程度各不相同。
通过文化教学与传播,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与现代、文化与社会、历史与现实,从而增进对中国的了解,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对话。
2. 提高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教学与传播是提高学生汉语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
通过学习中国的传统节日、礼仪习俗、文学艺术等,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提高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
3. 塑造国际学生的中国情结通过文化教学与传播,可以帮助国际学生建立对中国的情感纽带,增加对中国的好奇心和兴趣,激发他们学习汉语的动力,促进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中国文化。
二、文化教学与传播的实践方法和策略1.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中国的传统文化、现代社会和风土人情。
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国的美丽山川、丰富历史和多元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
2. 体验式学习组织学生参观中国的历史古迹、名胜景区、博物馆等,亲身感受中国的文化魅力。
通过参与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品尝中国美食、学习中国传统手工艺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中国文化,深化对中国的认知与情感。
3. 文化沙龙开展文化沙龙活动,邀请中国文化专家、学者和艺术家给学生讲解中国文化的历史渊源、精髓内涵和当代表现,组织学生就中国文化话题展开讨论与交流,增进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共鸣。
4. 语言与文化融合在语言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元素,通过讲解成语典故、古诗词名句、中国哲学思想等,拓展学生对汉语的视野,激发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与好奇心,增加学生对汉语的亲和力和情感投入度。
5. 文化衔接课程设置专门的文化课程,按照学生汉语水平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开设中国文化导论、中国历史概览、中国民俗艺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等课程,深入系统地传授中国文化知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中国文化交流与传播。
浅谈大学英语教育与中国文化的传承和传播
浅谈大学英语教育与中国文化的传承和传播作者:张忠友来源:《卷宗》2018年第34期摘要:当前大学英语教育十分重视英语技能的传授,却忽视对学生开展文化教育,对西方文化高度推崇,忽视中国传统文化。
为了改善上述问题,要在大学英语教育中加强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传播,使学生能够以辩证的方式看待中西方文化差异。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育;中国文化;传承;传播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不能忽视文化教育。
支持语言的主要力量就是文化,英语也不例外,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英语教学相结合,既体现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还能够促进英语学习。
目前,大学英语教育中的文化内容比较单一,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少之又少,以西方文化居多。
学生虽然可以了解更多西方文化,却不了解我国文化,这种英语学习无疑存在很大的缺失。
因此,大学英语教学肩负着重要的传统文化传承与传播使命。
1 高校英语教育中传统文化传承与传播现状受到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英语教育重视语言技能训练,对文化的传授则十分忽视。
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中国与各个国家加强了跨文化交流,文化因素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需加强文化内容。
学生对英语背后的文化十分了解,这样就可以提高其英语交际能力,不过,在英语教学中,关于中国的文化少之又少。
在我国大学英语教育中,依然侧重对学生开展语言技能训练和外来文化的灌输,对本土文化的渗透十分稀少。
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文化却在现代逐渐被人遗忘。
大学英语教学是一个十分有利的文化传播途径,但现阶段的英语教育中外国文化居多,一些学生更加热爱外国的文化,逐渐忽视本国的文化。
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正在逐渐西化,却对中国传统文化日益淡漠,这种发展趋势自然不利于学生成长,更说明现阶段教育十分尴尬。
因此,要加强对本国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毫无疑问,大学英语教育需肩负这一重要任务。
大学英语教学融合中国传统文化,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又能弥补现阶段教育的不足,从而实现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
如何通过对外汉语教学传播中 国文化
如何通过对外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如何通过对外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跨文化交流方式,不仅要教授汉语语言知识,更要承担起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使命。
那么,如何通过对外汉语教学来传播中国文化呢?一、深入了解中国文化作为对外汉语教师,首先自己要对中国文化有深入、全面的了解。
这包括中国的历史、哲学、宗教、艺术、文学、民俗等各个方面。
只有教师自身具备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选取合适的内容,进行生动有趣的讲解。
例如,在讲解汉字时,可以引入汉字的演变历史,让学生了解汉字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像“福”字,在中国文化中代表着幸福、福气,春节时人们会在家中贴上“福”字,而且有时还会倒着贴,寓意“福到了”。
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不仅能记住汉字的写法,还能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优化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注重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结合。
可以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如传统节日、饮食文化、中医、武术等,融入到汉语教学中。
以传统节日为例,在春节期间,可以向学生介绍春节的由来、习俗,如贴春联、放鞭炮、吃年夜饭、拜年等。
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春节所承载的家庭团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文化内涵。
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与节日相关的活动,如写春联、制作传统美食等,增强他们的亲身体验。
在饮食文化方面,可以介绍中国的八大菜系,讲解不同菜系的特点和代表菜品。
还可以让学生品尝一些中国特色美食,如饺子、汤圆、粽子等,让他们在品尝美食的过程中感受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情景教学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教师可以创设各种文化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汉语,感受文化。
比如,设置一个在中国餐厅点菜的场景,让学生扮演顾客和服务员,用汉语进行交流。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传播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传播研究一、本文概述《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传播研究》这篇文章旨在探讨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文化传播的重要性、策略与实践。
文章首先概述了对外汉语教学的现状与挑战,指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地传播中国文化,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任务。
随后,文章从理论层面分析了文化传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探讨了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的关系,以及如何在语言教学中融入文化元素。
接下来,文章通过实证研究方法,调查了当前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传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的不足。
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改进策略和建议,旨在提高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传播的效果和质量。
文章总结了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传播研究的重要性和意义,强调了跨文化交际能力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以及对外汉语教师在文化传播中的关键作用。
文章也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展望,希望能为对外汉语教学和文化传播领域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文化传播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关系文化传播与对外汉语教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文化传播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外汉语教学则是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
文化传播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不仅是教授学生汉语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语言教学,传播中国的文化、历史、价值观等。
通过教授汉语,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从而增进对中国的认知和理解。
因此,文化传播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外汉语教学也是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
通过对外汉语教学,我们可以将中国文化、历史、价值观等传递给国际社会,增强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同时,通过语言教学,我们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中国文化,从而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和互鉴。
因此,对外汉语教学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对于推广中国文化、增强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教案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认识语言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2. 掌握语言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塑造的关系。
3. 培养学生对不同语言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二、教学重点1. 了解语言对文化的影响。
2. 了解文化对语言的塑造。
三、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语言和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2. 培养学生对不同语言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
2. 相关文化知识资料。
3. 活动准备:小组讨论题目、文化体验活动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通过一个图片或视频的展示,引发学生对语言和文化的疑问,激发学生对本课主题的兴趣。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 让学生了解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塑造的。
2. 以各国语言、文化的例子,解释语言对文化的影响以及文化对语言的塑造。
三、案例分析(15分钟)给学生提供几个案例,让他们分析其中的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并进行小组讨论。
例如,西方国家的问候礼节、中国的传统节日等。
提示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习俗?四、小组活动(1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取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语言和文化进行研究。
要求学生通过上网、阅读相关资料等方式,了解该国家或地区的语言特点、文化传统、民俗习惯等,并准备一份小组报告。
五、展示和分享(20分钟)要求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报告展示。
学生可以通过PPT、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六、文化体验活动(20分钟)根据学生选取的国家或地区,组织相应的文化体验活动。
可以是语言交流活动,也可以是传统手工艺制作、风味小吃品尝等。
通过实际体验,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不同语言和文化的魅力。
七、小结与反思(10分钟)总结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强调不同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引导学生反思对其他语言和文化的尊重和包容。
八、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撰写一篇观后感,描述他们在本节课中学到的关于语言和文化的新知和感受。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传播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传播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对外汉语教学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然而,长期以来,文化传播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教师在汉语教学课堂上往往局限于语音、词汇、语法、文字等基础理论教学,忽视了文化的渗透和传播。
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文化的传播指的是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将涉及文学、历史、哲学、地理、民俗等一切与文化有关的因素贯彻到教学过程之中,在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知识性,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增加文化传播力度。
全面树立文化教学理念,坚持语言和文化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借语言文化的渗透,潜移默化地使学生了解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
一文化传播在对外汉语教育教学中的必要性1文化教学是语言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语言交际能力一部分的社会语言能力、话语能力和策略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文化教学。
文化教学要紧密结合语言教学,着重解释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因素,介绍目的与国家的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为语言教学服务。
2要想学好汉语,必须同时学习中华文化语言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核。
马林诺夫斯基指出:“语言是文化整体中的一部分,但是它并不是一个工具的体系,而是一套发音的风俗及精神文化的一部分。
”千百年来,汉语的学习和传播始终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汉语教学中,学生要真正理解中华文化,必须掌握作为该文化载体的汉语;学好汉语,必须同时学习汉语所负载的中华文化。
越是深刻细致地了解中国的文学、历史、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至生活细节,就越能准确地理解和使用汉语。
3当前对外汉语教学与文化教学出现脱节,因此必须强调结合进行外国人学习汉语的根本目的往往不只是掌握一种语言而已,而是在掌握汉语的基础上,去深刻地理解和领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以及相应的其他自然和社会科学。
对文化的了解和掌握,亦即文化适应能力是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长期以来,文化教学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汉语教学变成了仅限于传授学生字词句、说话、写作等基本应用知识的技能课,文化内涵的缺失导致了学生对汉语之美认识的严重不足,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不断下降。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传播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传播随着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对外汉语教学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传播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
通过对外汉语教学,可以向外国学生传播中国的语言、思想、艺术以及传统文化,增进国际人士对中国的了解,并加强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本文将探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地传播中国文化。
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是一种国家文化的载体,通过语言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更多关于中国文化的知识。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语言课程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如中国的节日、习俗、风土人情等,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也能了解中国的文化,增进对中国的兴趣。
在语言教学中融入中国的历史典故、传统故事等,可以使学生更加自然地接触到中国文化的精髓。
通过语言的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增进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与认同。
二、文化体验活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组织一些文化体验活动也是很有必要的。
这些活动可以包括中国茶艺、书法、绘画、剪纸、中国歌舞等,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使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不仅仅是通过书本上的知识来了解中国文化,更能够在实践中体验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中国的博物馆、美术馆、历史古迹等,让学生亲身感受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增进对中国文化的体验和感悟。
三、文化交流和合作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到中国文化的交流和合作中。
组织学生参加中国文化的演出、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语言能力,同时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
与此也可以组织中国学生和外国学生的交流活动,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增强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到中国社区服务、慈善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中国人的价值观、行为准则、社会风尚等,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文化,并能够更好地融入中国社会。
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既要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又要注重中国文化的创新。
论语言教学中的跨文化传播问题
论语言教学中的跨文化传播问题语言教学一直是世界各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跨文化交流的增多,语言教学的跨文化传播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语言教学中的跨文化传播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
一、语言的文化背景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
因此,在语言教学中不能忽略语言背后的文化含义。
例如,在英语教学中,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学、社会制度等方面的知识都是必须掌握的,否则学生很难真正掌握这门语言。
然而,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文化差异也会带来一些问题。
比如,在以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的国际学校中,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可能会感觉自己的文化被忽视或被较少关注,这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因此,在语言教学中,需要注意平衡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的教学内容和关注点,避免出现文化歧视或偏见。
二、语言的语境差异语言的语境也对语言教学有很大的影响。
在不同的语境中,同一句话可能会有不同的意义。
例如,在英语中,“How do you do?”是一种社交礼仪用语,意思是问候对方,并不需要对方实际回答,而在汉语中,“你好吗?”则是一个实际的问候,需要对方回答。
在跨文化交流中,由于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学生可能会产生理解偏差。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针对不同语境和文化背景进行解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意义和用法。
同时,也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和提问,避免出现误解或歧义。
三、语言的人际关系语言也有着重要的人际关系方面的含义。
在英语中,一些词语的使用需要考虑到与对方的关系,比如“you”和“thou”的使用。
在汉语中,“您”和“你”也有类似的用法。
在不同文化中,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和处理方式也有所不同。
例如,在一些东亚国家,人际关系相对重要,需要遵循一定的礼仪和规范,而在一些西方国家,则注重个人独立和自由。
在语言教学中,需要教师注重学生的社会认知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中的人际关系和交往方式。
语言学习与跨文化交流演讲稿
语言学习与跨文化交流演讲稿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在这里和大家分享关于语言学习与跨文化交流的话题。
语言学习和跨文化交流是我们在当今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是我们学习和了解其他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增进友谊和促进世界和平的桥梁。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语言学习。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它不仅仅是一种沟通的方式,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
通过学习不同的语言,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历史和传统。
同时,语言学习也能够拓宽我们的视野,增加我们的知识储备,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
正如俄罗斯作家托尔斯泰所说,“语言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只有通过学习其他国家的语言,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其次,让我们来谈谈跨文化交流。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跨文化交流变得越来越重要。
通过跨文化交流,我们可以打破文化隔阂,增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友谊和合作。
在跨文化交流中,语言是我们交流的桥梁,只有通过学习其他国家的语言,我们才能更好地融入他们的社会,更好地了解他们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同时,跨文化交流也能够促进世界和平,减少误解和冲突,促进各国之间的合作和共同发展。
在语言学习和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尊重和包容不同的文化和语言。
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知识,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同时,我们也需要不断地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民交流,增进友谊,促进合作。
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我们才能更好地实现语言学习和跨文化交流的目标,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让我们共同努力,学习更多的语言,走出自己的舒适区,与世界各地的人民交流,促进跨文化交流,增进友谊,共同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谢谢大家!。
幼儿园教师的语言文化与多样性教育
幼儿园教师的语言文化与多样性教育幼儿园是孩子们走入学校教育的第一步,是他们接触社会的第一环节。
作为幼儿园教师,除了传授孩子们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外,还承担着培养他们的语言文化意识和多样性教育的重任。
本文将就幼儿园教师的语言文化和多样性教育展开论述。
一、语言文化的重要性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之一,它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方式。
在幼儿园阶段,语言的学习和培养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幼儿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能力,并将语言与文化相结合,使孩子们在语言学习的同时了解和尊重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人。
二、语言文化与多样性教育的有机融合多样性教育是指尊重和欣赏各种不同的文化、信仰、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并通过教育培养孩子们的多元思维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幼儿园教师作为多样性教育的实施者,应该注重将语言文化与多样性教育相结合,以培养孩子们的文化包容性和交流能力。
1. 借助语言故事丰富多样性教育幼儿园教师可以选择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语言故事来讲述给孩子们听,让他们了解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
举个例子,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中国神话故事、西方童话故事等来引发孩子们对不同文化的兴趣,并鼓励他们尊重和欣赏其他文化。
2. 创设多元文化环境幼儿园是孩子们的第二个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多元文化的环境来培养孩子们的多样性意识。
比如,在教室里摆放各国的儿歌、乐器、绘画作品等,让孩子们可以在自由玩耍的同时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
3. 引导孩子尊重多样性幼儿园教师在日常教育中,可以通过引导孩子们尊重身边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和老师,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例如,引导孩子们共同制定班规,明确不歧视他人的原则,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平等和尊重。
三、培养幼儿园教师的语言文化与多样性教育能力幼儿园教师在进行语言文化与多样性教育时,也需要具备一定的能力和素养。
以下是几方面的能力培养建议:1. 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幼儿园教师可以参加一些跨文化交流的培训,提高自身的文化敏感性和多元沟通的技巧,以更好地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孩子和家长进行交流。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传播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传播英语教学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听、说、读、写等基本语言技能的培养,且还要适量进行文化教学,这样才能使学习者真正掌握这种语言,才能进行有效地交流。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文化包含于语言中,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传播者。
因此,作为一种语言教学,就要关注语言和文化的关系,重视文化知识的传播,提高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才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英语。
1 语言和文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表现形式,同时语言也受到文化的制约。
从某种意义上说,英语的教学过程是一种英语语言文化的诊释过程。
不了解一门语言所传载的文化就无法真正掌握该语言。
所以,语言教学应与文化学习紧密联系。
通过对文化的了解来掌握语言,通过对语言的学习来了解文化。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中西方文化间存在着许多差异。
只有清楚地了解两种文化的共性和个性,才能进行有效的语言交际。
所以,为了使学生通过英语的学习更好地了解英语语言文化,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教师应该在加强语言基础,重视能力培养的同时,加强文化知识的输入。
各民族在语言中表现的文化首先是相通的,这主要由于不同的民族在与大自然做斗争的过程中都有许多相同或相似的生活体验和经历。
这种相似性反映到语言中,就提供了语言交流的可能性。
在英语和汉语中便存在许多相同或相似的表达。
例如,汉语中有“一箭双雕”、“一寸光阴一寸金”、“狂吠之犬不咬人”和“趁热打铁”,英语中恰恰也有相应的“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arrow]”、“Time is money”、“Barking dogs don't bite you” 和“Strike while it is hot”等等。
另外,各个国家、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地理环境,有着的不同的历史,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风俗,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等,从而对语言也形成了不同的编码和使用方式。
例如,英汉两个民族对“龙”(dragon)赋予不同的意义。
语言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只有具备…
语言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只有具备了较高的文化素养,学习者才能深层去理解和掌握语言,从而有效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
因此,教师在传授英语语言技能的同时,应该重视和传播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语言常常被称为文化的载体,是反映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它深深烙着民族、、文化、习俗的印痕。
学习外语,不光要掌握其语言,还要深刻理解掌握与语言使用密切相关社会文化因素。
英语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以下是我的一些浅显的看法。
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要学好一门外语,就必须了解其文化和习俗著名的文体学专家王佐良教授曾这样说:“不了解语言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掌握语言”。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与文化水乳交融。
“真正掌握好一门外语就必须理解语言的深层基础——文化,要弄清英语国家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包括其社会制度、历史沿革、人的信仰、民族心理、风俗习惯、技术等。
”只有把握了文化背景,才能得体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
因此,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获得交际的语言能力,外语教学应与文化教学相结合,以理解语言的真正含义。
”二、语言教学必须融入语言的文化背景而不能脱离文化单纯教授语言技巧文化是理解和掌握语言的基础。
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了解文化就要了解对象语言国家的风土人情、社交习俗、政治宗教、生活经验等知识。
否则交际中就会产生解甚至闹出笑话。
只有具备了较高的文化素养,学习者才能深层去理解和掌握语言,从而有效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
因此,教师在传授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应该重视语言使用与文化因素的相互作用,帮助学生提高深层次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提高中学教学文化渗透力的方法和途径在世界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国际交流日益频繁,不同文化互相渗透越来越多的形势下,打破传统的应试教育教学方法,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使用语言的能力,是英语教学的一项迫切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教学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播
————————————————————————————————作者:————————————————————————————————日期:
语言教学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播-英语论文
语言教学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播
虞华
(苏州市草桥实验中学,江苏苏州215004)
摘要:根据英语课本中的语言材料,归纳出英语国家与我国的有关文化背景和文化差异的内容,是进行文化教育的必备条件。
本文着重谈谈英语国家与我国的文化差异的几个方面。
关键词:语言教学;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351(2012)-07-0057-01 一、称谓语
称谓语看似简单,但文化上的差异却十分明显。
汉语中的亲属称谓名目繁多,区分严格。
而英语则显得简单、粗疏。
如汉语称谓中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英语可以用“grandparent”一词统称。
汉语中的伯父、叔父、姑父、舅父、姨夫等,英语只用uncle一词代表;与之相应的伯母、婶母、姑母、舅母、姨母等,英语也只用aunt一词指称。
汉语称谓中,对同辈兄弟姐妹的性别、长幼分得一清二楚,但在英语里,兄和弟甚至加上排行,也只有一个brother;甚至有的还不分男女,如cousin,既可指堂兄弟、表兄弟,也可指堂姐妹、表姐妹。
可见英语国家的人们不像中国人这么重视血缘关系。
汉语称谓语的模式是“名+称谓语”。
英美文化中的基本称谓模式是“称谓词+姓”,如:“Mr/Mrs Green”。
在英语国家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常用Sir 和Madam。
而汉语中的亲属称谓有广泛用于社交中的倾向,对不是亲属关系的人也以哥、姐、叔、姨、大伯、大娘等称呼。
了解了两种文化的不同,就有利于更好地掌握称谓语的用法。
二、招呼语
中国人见面时常常使用“你到哪儿去了?”“你出去了?”这样的招呼语,实际上并不是真的在提问,仅是打个招呼而已。
但英美人很尊重个人隐私权,他们对此类提问和招呼会很不理解,甚至表现出不满:我去哪儿关你什么事?中国人见面打招呼的另一种方式是问“你吃过了吗?”这也让外国人不理解。
如果用“Have you eaten yet?”与一位外宾打招呼,那么他会认为是你要请他吃饭。
英美人见面招呼对方常用的是“Hello”,“Hi”,“How are you ?”,“good morning”等,比较简单化。
三、见面话题
汉民族见面常以年龄、职业、收入、婚恋、家庭、健康状况、宗教信仰等个人私事作为话题,可以向任何人询问:你几岁了?以表示关心和亲切。
而这些话题在西方人看来是侵犯了个人隐私权(Privacy)。
因此,切忌向西方人士询问诸如:年龄(特别是女士或老人的年龄)、收入、体重、婚姻等他们认为“个人隐私”的问题。
西方人士不允许任何人干涉其私生活,即使父母对子女也是如此。
他们见面谈论的话题往往是天气、健康状况、交通、体育或兴趣爱好之类。
这跟英语民族的思维习惯有关,还与他们不愿涉及对方隐私的文化心理有关。
四、客套话
西方人不爱客套,不懂客套话。
例如一起进餐时,当别人问“是否要吃点或喝点什么?”汉族人通常习惯于客气一番,回答“不用了”“别麻烦了”等。
那样,西方人会把你的客套当作事实。
按照英美国家的习惯,你若想要,就不必推辞,说声“Yes,please.”若不想要,只要说“No,thanks.”就行了。
这也充分体现了
中国人的含蓄礼让和英语国家人的坦荡直率的不同风格。
中国自古以来的言语交际,几乎涉及对方的都用敬辞,如“足下”、“令郎”、“贵姓”、“大作”、“高见”等,形成了一套完备的敬辞体系。
而在英语中却很少有专用的敬辞。
五、致谢语
中国人有很强的家庭概念,家庭成员之间彼此奉献、尊老爱幼,但在日常生活中却很少说“谢谢”。
英语国家的人士不管别人帮你什麽忙都要道一声“Thank you”,不分尊卑贵贱,不论长幼上下,小到帮他递一件东西这一琐事,thank you 之声不绝于耳,即使父母与子女之间也一样。
六、对待赞美、挫折等的态度
中国人将谦虚看作是一种传统美德,常用自我否定来表示谦虚,当受到别人赞美和夸奖时总是客气地说“我不行”“我还差得很远”之类的话。
这种谦虚,会让英语人士产生误解,认为你不讲礼貌,直言否决了他的判断;同时也可能令他由此而怀疑自己是不是判断错了。
西方人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他们会欣然接受对方的鼓励和称赞,并用“Thnak you.”来回答。
遇到失败时他们不会怨天尤人或太过自责,a good loser(一个好的失败者),说句Bad luck或I’ll succeed next time(下次我会成功),以显示出他的大将风度。
他们认为,每个人需要自己勇敢地面对挫折和失败,所以不会希冀别人很多的同情和帮助。
此外,英语国家还有很多独特的行为准则、价值覌念、国民公约,最典型的如:Lady first(女士优先)是西方社会一项不成文的国民公约,要求男士要有风度,发扬骑士精神;具体表现在:主动为女士开门、让座;有困难、危险时要挺身而出;而在有利益的事上则要谦让。
再如西方人士认为一个人应该当面、毫无保留
地说出自己的见解,包括不满和批评,对事不对人,而不要在别人背后说三道四,否则他们也许会气势汹汹地责问为什么有话不讲在当面。
随着我国的不断开放,西方文化中的一部分行为习惯在我国也已被广泛接受。
七、节日
中国和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显殊地表现在节日方面,除共同的节日外,各自还有独特的节日,如英语国家有情人节、复活节、愚人节、感恩节、圣诞节等。
中西方在过节日的风俗习惯上更是不同。
这些在教材所选课文中都有一定体现。
在节日里,对于别人送来的礼物,中国和英语国家的人们也表现出不同的态度。
中国人往往要推辞一番后再接受,而且不会当面打开礼物。
而英语国家的人对别人送的礼品一般都要当面打开称赞一番,并且欣然道谢。
八、动物的象征义
拿狗来说,西方人视狗为宠物,他们从爱狗的心理出发,创造了许多含有褒义的语词,如jolly dog(快乐的人),lucky dog(幸运儿),old dog(老手),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
而在中国人眼中,狗至多是条忠实的看家狗而已,绝对不受宠爱,与狗相关的语词都不好听,比如“狗东西”、“走狗”、“狗头军师”、“狐朋狗友”、“狼心狗肺”、“狗仗人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