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组织预算管理

合集下载

公共管理办法

公共管理办法

公共管理办法公共管理是一种管理方法,涉及政府和公共组织的组织、协调和控制。

它的目的是确保公共资源的合理分配,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并促进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公共管理办法是一套规章制度和操作指南,用于指导公共管理的实践。

公共管理办法的核心原则是权责清晰、公正透明和效率高效。

在一个有效的公共管理办法下,政府和公共组织应当明确各级组织的职责和权力,并确保相应的资源和授权,以便能够有效地履行这些职责。

此外,公共管理办法还应要求公共组织的决策和行为公正透明,确保公众能够获得信息和参与决策过程。

最后,公共管理办法还应提供一套系统化的流程和方法,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在公共管理办法中,有几个重要的方面需要关注。

首先是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是公共部门的核心工作,它涉及到资源的调配和利用。

一个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办法应该能够明确预算编制的原则和要求,确保预算编制过程公正透明,并能够合理控制公共支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其次是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是公共组织管理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帮助政府和公共组织确保工作目标的实现。

一个有效的绩效管理办法应该能够制定明确的绩效指标和绩效评估体系,以确保工作绩效的科学评估和激励,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此外,还有人事管理、项目管理等方面也需要在公共管理办法中加以规定和指导。

人事管理是公共组织能力和效率的重要保障,一个科学的人事管理办法应该能够确保组织中人员的合理配置和优秀人才的吸引留用。

项目管理是公共组织实施重大项目的重要手段,一个有效的项目管理办法应该能够规范项目的筹划、实施和监督,确保项目能够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在公共管理办法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应该注重参与和合作。

公共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公共组织、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因此,在公共管理办法的制定和实施中,应该充分听取各方的意见和建议,确保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增强公共管理的合法性和可行性。

最后,公共管理办法的完善和落实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

公共组织财务管理

公共组织财务管理

公共组织财务管理第二章公共组织财务管理理论(简答论述)1、公共组织财务管理的概念是什么?有何特点?概念:公共组织财务管理是公共组织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根据财务制度及财经法规,按照财务管理的原则,对公共组织有关资金的筹集、分配、及使用所引起的财务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并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综合性的经济管理工作。

特点:(一)政策性强(二)以预算管理为中心(三)涉及面广(四)类型的多样化2、公共组织财务管理有何任务?(一)加强公共组织预算管理,保证各项事业计划和工作任务的完成(二)加强收支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三)加强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四)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实现公共组织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和法制化(五)按规定及时编报决算,如实反映公共组织财务状况(六)加强财务分析与财务监督,保证公共组织各项活动的合理性与合法性3、公共组织财务管理应遵循哪些原则?(一)依法理财原则(二)勤俭节约原则(三)量入为出原则(四)效益原则(五)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原则(六)责任性原则第三章预算管理(名词解释)一、公共组织预算的概念:公共组织预算是公共组织根据公共事业发展计划和公共事务的管理任务编制的、并经过规定程序批准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包括: 政府组织的单位预算、事业单位的单位预算。

七、定员的含义:定员即定编,它是国家编制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对单位规定的人员编制和定员比例所规定的人员指标额度。

定额的含义:主要是指确定预算的经费开支定额,即经费预算定额。

它是根据各单位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对其财力和物力的消耗、补偿、配备、利用等方面所规定的经济指标额度。

第四章收入管理(名词解释、简答论述)一、公共组织收入的概念公共组织为开展业务活动以及其他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

(政府组织、事业单位)二、公共组织收入的特点第一,收入将引起公共组织资产的增加,也可表现为公共组织负债的减少,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公共组织预算管理

公共组织预算管理
包括由财政专是指行政单位从财政部门取得的财政预算资金包括财政经常性拨款和财政专项拨款包括财政经常性拨款和财政专项拨款是行政单位从国库取得的财政性资金非独立核算机构取得的各项收入以及其他服务性收入包括固定资产有偿转让收入出租出借收入报损残值变价收入利息收入非独立核算单位的刊物发行收入服务性收入等非独立核算机构取得的各项收入以及其他服务性收入包括固定资产有偿转让收入出租出借收入报损残值变价收入利息收入非独立核算单位的刊物发行收入服务性收入等其他收入支出预算经常性支出专项支出自筹基本建设支出户拨付的预算外资金收入以及经财政部门核定实行结余上缴财政专户或按规定直接留用预算外资金数户拨付的预算外资金收入以及经财政部门核定实行结余上缴财政专户或按规定直接留用预算外资金数事业单位单位预算的内容收入预算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拨入专款支出预算事业支出经营支出自筹基本建设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上缴上级支出二预算管理级次基层预算单位?向上一级预算单位申报预算且没有下级预算单位的行政单位二级预算单位?向上一级预算单位申报预算并有下级预算单位的行政单位算单位政单位一级预算单位?向同级财政部门申报预算的行政单位财政部门有下级预算单位的为主管预算单位三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办法行政单位预算管理办法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办法收支统一管理定额定项拨款超支不补结转结余按规定使用超支不补结转结余按规定使用核定收支定额或者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转结余按规定使用超支不补结转结余按规定使用一行政单位预算管理办法收支统一管理收支统一管理1
重要概念:预算外资金管理

预算外资金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 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或 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的 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 范围:预算外资金收入项目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 政府性基金收入、乡镇自筹统筹资金、国有企业 和主管部门收入和其他收入。预算外资金主要用 于基本建设支出、城市维护费支出、行政事业费 支出、乡镇自筹统筹支出、专项支出和其他支出。

公共预算的基本原则

公共预算的基本原则

公共预算的基本原则
公共预算是国家财政管理的重要工具,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更好地管理公共预算,我们需要了解公共预算的基本原则并加以贯彻。

1. 公开透明原则
公开透明是公共预算管理的基本原则之一。

政府应该及时、全面地向公众披露预算编制情况,公布预算草案、预算执行情况等相关信息。

公众可以通过媒体、政府网站等途径了解预算的使用情况,确保公共资源的合理使用。

2. 合理度量原则
合理度量原则是公共预算编制的核心原则之一。

政府应该通过科学的财政分析和预算编制方法,合理度量各项财政收支项目和支出效应,确保预算财政收支均衡、公共资源合理配置。

3. 持续性原则
持续性是公共预算管理的另一重要原则。

政府应该在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注意到预算与现实情况的匹配程度、历史预算编制的参考等等,确保预算的持续性和可持续发展,同时也确保国家财政稳定和经济发展。

4. 民主参与原则
民主参与原则也是公共预算管理的基本原则之一。

政府应该在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积极与社会团体和公众沟通,征求民意,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使预算编制和执行更符合人民利益。

5. 因需制宜原则
因需制宜原则是公共预算编制的基本原则之一。

政府应该根据不同时期的国家经济形势、社会需求和政策目标,因需制宜,适时地调整预算编制方针和预算调整措施,确保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总的来说,公共预算的实施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并合作。

坚持公开透明、合理度量、持续性、民主参与和因需制宜等基本原则,能够有效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实现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

公共组织

公共组织

公共组织(public organization)是与私人组织相对的概念,是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拥有法定的或授予的公共权力的所有组织实体。

公共组织预算(budget of public organization )是指公共组织根据公共事业发展计划和公共事务的管理任务编制的、并经过规定程序批准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

公共组织财务管理(financial management of public organization)是指公共组织管理本单位的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定员(fixed member)是国家编制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对单位规定的人员编制和定员比例定额(quota)是指确定预算的经费开支定额,及经费预算定额。

它是根据各单位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对其财力物力的消耗、补偿、配备、利用等方面所规定的经济指标额度权责发生制(事业)对于收入和费用是以其是否体现本期经营成果和生产消耗为标准来确定其归属期借贷记账法是以全部资金为记账主体,以“借”、“贷”为记账符号,记录财务核算要素增减变动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

收付实现制(政府)对于收入和费用是以其是否发生货币资金的收付标准来确定其归属期行政单位的资产是指行政单位占有或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

行政单位的负债是行政单位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偿付的债务。

它包括应缴预算款、应缴财政专户款、暂存款。

行政单位的结余是行政单位各项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

一年计算一次,是全年资金运行以后的余额行政单位的支出是指行政单位为开展业务活动所发生的各项资金耗费及损失。

包括经费支出、拨出经费和自筹基本建设支出行政单位的收入是指行政单位为开展业务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包括拨入经费,预算外资金收入和其他收入事业单位资产是指事业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

事业单位负债是指事业单位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或者劳务偿付的债务。

公共管理中的预算管理

公共管理中的预算管理

公共管理中的预算管理预算管理在公共管理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政府的行为和决策。

预算管理是指通过收支计划和管理手段,对公共资源的配置和使用进行监督、控制和管理的一种行政管理方式。

本文将探讨公共管理中的预算管理的相关知识和实践方法。

一、预算管理的意义预算管理是政府治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公共目标、提高政府绩效、增强政府透明度和民主合法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预算管理的主要目的可概括为以下几点:1. 有效配置公共资源预算管理通过收支计划和管理手段,有效配置公共资源,优化资源的使用效率,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2. 提高政府绩效预算管理可以对政府实施的各种政策进行有效地监督和评估,以达到提高政府绩效的目的。

3. 增强政府透明度和民主合法性预算管理可以提高政府的透明度,使政府的行政行为符合法律和道德要求,并增强政府的民主合法性。

二、预算管理的原则预算管理应该遵循一些原则,才能实现管理的目标,并保障公共资源的正常的配置和使用。

主要原则如下:1. 严格执行财政纪律预算管理必须遵守严格的财政纪律,制定预算财务法规、规章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和财务管理方法,确保预算管理的规范有序。

2. 保障集中统一、有序运行预算管理要求财政预算制度、财务预算制度、实物预算制度和时间预算制度应该统一协调、有序运行,确保公共资源的有效使用。

3. 责任制原则预算管理要求成立财政代表省、市县级财政局、拨款单位财务部门,明确预算和业务分工、责任和权利。

三、预算管理的实践方法在实践中,预算管理应该有基本的实践方法,以确保预算管理的的有效性。

主要实践方法包括:1. 制定预算计划通过制定预算计划,明确财务预算、实物预算和时间预算,保障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使用。

2. 审计预算执行情况审计预算执行情况,通过对当前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会计准则、法律规定、政策宏观调控的统计和分析,以及收支差额分析、利润管理分析等综合方法,评价预算管理的成效,为后续预算管理提供有效数据支撑。

第一章公共组织财务管理概述

第一章公共组织财务管理概述

第一章公共组织财务管理概述一、名词解释:1、公共组织2、政府组织3、非政府组织4、依法理财5、预算管理6、计划管理7、财务预测方法8、财务决策方法9、财务计划方法10、财务控制方法11、财务分析方法二、简答:1、何谓公共组织?公共组织有何特性?2、我国政府组织与非政府组织有何区别?3、公共组织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什么?4、公共组织财务管理有何任务?5、公共组织财务管理应遵循哪些原则?6、公共组织财务管理的内容是什么?7、什么是公共组织财务管理的法律方法、行政方法和经济方法?它们各有什么特点?三、论述:1、请阐述常用的公共组织财务分析方法有哪些?2、请阐述常用的公共组织财务预测方法有哪些?3、请阐述常用的公共组织财务决策方法有哪些?4、请阐述常用的公共组织财务计划方法有哪些?5、请阐述常用的公共组织财务控制方法有哪些?四、单项选择题:1、政府财政部门、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资金主要表现为()A、监督资金活动B预算资金活动C预算外资金活动D货币资金活动2、政府财政部门、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业务目标是()A谋求最大的经济效益B谋求最大的社会效益C谋求成本最小化D实现收支相抵,促进增收节支3、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是以()为中心的信息系统A经营管理B决策管理C预算资金管理D算账报账五、多项选择题:1、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包括()A政府财政会计B行政单位会计C事业单位会计D管理会计E财务会计2、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的主要职能包括()A核算职能B监督职能C分析职能D决策职能E管理职能第二章公共组织预算与财务核算导论一、名词解释:1、公共组织预算2、定员定额3、行政单位预算4、事业单位预算5、资产6、负债7、基金8、收入支出9、结余10、总账11、明细账12、日记账二、简答:1、试述定员定额的含义和分类。

2、试述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方式。

3、设置财务核算科目的原则有哪些?4、试述借贷记账法的要点。

5、在公共组织中,一般要采用哪些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6、在公共组织中,一般使用哪些账簿?通常采用什么样的账务处理程序?三、论述:1、试述公共组织财务核算的一般原则。

公共组织财务内部管理制度

公共组织财务内部管理制度

公共组织财务内部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公共组织财务内部管理,加强财务监督,完善财务风险管理,推动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特制订本制度。

二、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1、合法合规原则公共组织财务管理应当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坚持合法合规原则,维护国家财产安全和对外经济贸易领域所承担的国际责任。

2、谨慎经营原则公共组织财务管理应当遵循谨慎经营原则,谨慎开支,注重财务资金的安全和有效利用。

3、明源节流原则公共组织在收支、投资、融资等方面,应当实行明源节流原则,合理合法的获取财务收入,合理合法的开展财务支出,提高财务资金利用效率。

4、科学决策原则公共组织应采用科学理性的方式进行财务决策,确保财务决策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准确性。

三、财务内部管理的主要内容1、预算管理公共组织应当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合理制定年度财务预算,对实际发生的收支情况进行及时的监督和调整,提高财务预算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2、会计核算公共组织应当建立健全会计核算制度,按照国家相关的会计准则和规定,规范会计核算程序和方法,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3、财务监督公共组织应当建立健全财务监督制度,对财务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监督,加强对财务人员的监督和管理,预防财务风险的发生。

4、财务制度规范公共组织应当建立健全财务制度规范,对财务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规范,确保财务运作的合法合规。

5、财务风险管理公共组织应当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分析和评估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化解。

六、财务内部管理的实施1、财务内部管理的实施应当坚持科学决策、严格监督、依法合规、清晰规范的原则。

2、财务内部管理的实施应当严格执行,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

3、财务内部管理的实施应当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效益为核心,加强对财务活动的监督和管理。

七、财务内部管理的评估1、公共组织应当建立健全财务内部管理的评估制度,定期对财务内部管理的情况进行评估。

公共组织财务管理第三章 预算管理

公共组织财务管理第三章 预算管理
缺点: • ①工作量大,编制时间较长。 • ② 风险性高,一切取决于成本——效益分 析的结果,对各项成本——效益的正确估 计与判断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预算的结果 是否科学。
方法:“增量预算法”和“零基预 算法”
• (二)特点比较
• 1、编制基础不同。 增量预算法从原有的基础出发来考虑各费用 项目的增减变动;零基预算法则是在零的 基础上考虑各项费用支出是否合理。
方法:“增量预算法”和“零基预 算法”
• 2、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的范围不同。
增量预算法要求对新的、未进行过的经济业务活动 在列入预算时,必须首先进行成本效益分析;而 对以往有的、目前正在进行的经济业务活动则视 为当然,不再进行分析;零基预算法要求对一切 经济业务,无论是否进行过,都要根据组织目标, 重新审查每项活动对实现组织目标的意义和效果, 并在成本—效益分析的基础上,重新排出各项管 理活动的优先次序,资金和其他资源的分配是按 重新排出的优先次序的强度进行。
方法:“增量预算法”和“零基预 算法”
(三)评价 1、增量预算法 优点:简便易行,适用普遍。 缺点: • ①受原有费用项目限制,可能导致保护落后。受 原有费用项目限制,可能导致保护落后。 • ② 滋长预算中的“平均主义”和“简单化”。 • ③ 不利于组织未来的发展。
方法:“增量预算法”和“零基预 算法”
• 依据《行政单位财务规则》第九条“财政 部门对行政单位实行收支统一管理,定额、 定项拨款,超支不补,节余留用的预算管 理办法
预算管理方法
• 收支统一管理 这是完整性原则的延伸 • 定额定项拨款
定额指按现实标准确定支出水平,定项指针对某一专项或 特定工作任务来安排经费拨款额度。 注意:当单位没有专项或特殊工作任务时可不实行定项拨款。

第七章 公共事业组织财务管理

第七章     公共事业组织财务管理

第七章公共事业组织财务管理
公共事业组织财务管理的内容: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资产管理;投资管理;财务管理。

预算管理内容:公共事业单位组织预算主要是指各级各类国有事业单位以及接受国家经常性资助的非国有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中介组织等单位预算。

收入预算:1、财政补助收入2、上级补助收入3、事业收入4、经营收入5、附属单位上缴收入6、其他收入7、拨入专款收入。

支出预算:事业支出;经营支出;基本建设支出;对附属单位的补助支出;上缴上级支出。

经营收入:是指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

支出管理:
事业支出管理;经营支出管理;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和上缴上级支出管理。

财务监督:公共事业组织的财务监督是指通过公共事业组织的财务活动及财务管理制度进行评价,以促进公共事业组织纪律加强和改进财务管理活动,规范公共事业组织活动的财务活动,严格财务制度及财经纪律,预防财务腐败,不断提高财务工作效率的过程。

财务监督的种类:按监督的主体分类: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
按监督对象分类:财政财务监督;财经法纪监督;经济效益监督。

财务监督的模式:集中型财务监督机制;自律型财务监督机制;中间型财务监督机制;财务检查。

3公共预算

3公共预算

二、定额
定额主要是指确定预算的经费开支定额,即经费预算 定额。它是根据各单位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对其财力和 物力的消耗、补偿、配备、利用等方面所规定的经济指 标额度。
(一)定额的分类
1、人员经费定额和公用经费定额 人员经费定额主要指工资部分和职工福利费等个人性 的开支。公用经费部分主要指公务费、设备购置、修缮 以及业务费等公用性的开支。 2、综合定额和单项定额 3、货币定额和实物定额
第六节 事业单位预算的编制
事业单位在编制单位预算时,要按财政部规定的科目和表格认 真、详细填列,未经财政部同意,不得对其内容和形式进行擅自 改变。
一、事业单位收入预算的编制
(一)财政补助收入 (二)非财政补助收入 事业单位各项收入除经营收入外,都可直接用于事 业支出。 1、事业收入; 2、经营收入; 3、上级补助收入; 4、附属单位上缴收入; 5、其他收入。
一、定员
定员即定编,它是国家编制部门或上级主管 部门对单位规定的人员编制和定额比例所规定 的人员指标额度。
(一)政府组织的单位定员
政府组织的单位定员即行政编制,是由各级 机构编制主管部门在规定的本级行政编制控制 数额内,根据单位的机构规模和工作任务制定 的人员配置标准。
(二)事业单位的Βιβλιοθήκη 位定员事业单位的单位定员即事业编制,是由机构编制主管部门 在国家计划内,根据单位的性质、规模、特点和业务工作量 制定的人员配置标准。制定的方式有以下两种: 第一,按照事业单位的单位机构类型的大小、业务工作 的繁简和业务量的多少确定单位编制。 第二,按照比例定员,就是指按照特定的计算单位所规 定的定员比例配备人员。 定员制度是确定单位人员数额的规范,编制管理必须坚 持按编制控制人员,实行编制包干,增人不增加经费,减人 不减少费用。 编制管理的重点是坚持“先出后入”,编制管理是人员 经费控制的重点。

社会组织预算管理制度

社会组织预算管理制度

社会组织预算管理制度
社会组织预算管理制度是社会组织进行财务管理的重要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预算编制:根据社会组织的工作计划和财务状况,编制年度预算,包括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

预算编制应合理、科学,反映社会组织的工作重点和方向。

2. 预算审批:预算编制完成后,应提交给社会组织的决策机构(如理事会)审批。

只有经过审批的预算,才能执行。

3. 预算执行: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收入和支出,保证不超过预算。

对于预算外的支出,要经过特殊审批。

4. 预算调整: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如果发现预算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差异,可以进行预算调整。

预算调整也需要经过审批。

5. 预算监控和评估: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提高预算管理效果。

6. 预算报告:定期向社会组织的决策机构和相关利益方报告预算执行情况,提高预算管理的透明度。

以上是社会组织预算管理制度的一般内容,具体制度可能因社会组织的性质、规模和工作特点而有所不同。

公共财政与预算管理案例研究2024

公共财政与预算管理案例研究2024

公共财政与预算管理案例研究2024在当今社会的经济运行中,公共财政与预算管理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们不仅关系到政府的运作和公共服务的提供,也深刻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民众的生活。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领域,我们不妨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来深入探讨。

案例一:某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预算管理在某个快速发展的城市,政府计划大规模改善城市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桥梁和公共交通系统。

在预算编制阶段,相关部门进行了详细的需求评估和成本估算。

他们考虑了工程的规模、材料成本、劳动力费用以及可能的不可预见支出。

然而,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由于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原本预算中的材料费用严重不足。

同时,一些施工区域发现了地下管线的复杂情况,需要额外的工程措施和费用来解决。

这导致预算超支的风险逐渐增大。

面对这种情况,政府及时采取了措施。

一方面,与供应商重新谈判材料价格,争取更优惠的采购条件;另一方面,调整了其他项目的预算分配,以补充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资金缺口。

此外,加强了对项目的监督和管理,严格控制成本,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和开支。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在预算管理中,尽管前期的规划和估算很重要,但也要充分考虑到各种不确定因素。

同时,灵活的调整机制和有效的监督措施是确保预算执行的关键。

案例二:某地区的教育经费公共财政支持在另一个地区,政府一直致力于提高教育质量,加大了对教育经费的投入。

在公共财政的支持下,新建了一批现代化的学校,配备了先进的教学设备,招聘了更多优秀的教师。

然而,在资金分配和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例如,部分学校存在资金闲置的情况,没有充分利用好购置的设备;而一些偏远地区的学校,由于交通不便等原因,经费到位时间较晚,影响了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建立了更完善的教育经费监管机制。

要求学校定期上报资金使用情况,并组织专门的审计团队进行检查。

对于资金闲置的学校,督促其合理规划使用;对于偏远地区的学校,优化拨款流程,提高资金到位的及时性。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一、绪论预算管理是一种用来核算、控制和规划组织经济活动的管理手段。

预算管理制度是基于责任会计的一种管理方法,是在内部决策实施中,按照预算编制和执行的制度,以期望事先预测所需或所可能达到的经济效益,并根据预算给予管理层基准比较和营运成果的评估。

事业单位是政府的一种组织形式,预算管理制度对其管理运营具有重要的意义。

事业单位作为一种公共组织形式,其经济活动和财务管理具有特殊性。

因此,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需要考虑到政府监管的需要,同时也需要符合商业化运营的管理要求。

本文将针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进行探讨,以期望能够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的实施以及改进提供一些借鉴。

二、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的重要性1.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是公共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事业单位作为公共组织,其财政来源和支出均与政府财政密切相关。

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制度对于政府的决策制定具有重要的参照价值,同时对国家财政的合理调配和利用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2.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是提高财务管理效率的必要手段预算管理制度能够使得事业单位的财务预测和控制更加精准,同时也能够使得资源的分配和利用更加有效。

这对于提高事业单位的运营效率和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3.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是保证资金安全的重要保障预算管理制度能够有效保障资金的安全,通过预算审核和执行,可以避免资金的浪费和滥用,对于维护事业单位的财务秩序和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4.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是提高组织自律性的有效手段预算管理制度能够强化事业单位内部的管理自律,通过预算的制定和执行,能够使得各项经济活动更加有序,从而提高事业单位的经营效果和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对于事业单位的经济运营和财务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必须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规范。

三、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1. 预算的编制(1)事业单位预算的编制应该遵循科学合理、规范透明的原则。

第二章 公共组织预算与财务核算 《公共组织财务管理》PPT课件

第二章  公共组织预算与财务核算  《公共组织财务管理》PPT课件

(二)记账凭证
1、记账凭证的格式和填制 记账凭证是根据原始凭证填制的,用来确定 会计分录的凭证,是登记账薄的根据。
记账凭证应具备下列基本要素:(1)填制 单位的名称;(2)凭证名称;(3)填制日 期;(4)凭证编号;(5)经济业务的内容 摘要;(6)财务核算科目的名称和金额; (7)所附原始凭证的张数;(8)制单、复 核、记账等人员的签章。
二、公共组织预算编制的原则
(一)政策性原则 (二)可靠性原则 (三)完整性原则 (四)量力而行,收支平衡,不打
赤字预算的原则 (五)统一性原则
第二节 定员定额管理制度
定员定额就是指确定单位人员编制 额度和计算单位经费预算中有关费 用额度标准的合称,建立客观反映 供给单位在人员配置和资金、物资 的筹集、分配、使用等方面应达到 的额度指标,这是预算制度改革的 一项重要内容。
(二) 事业单位预算的编制
内容和方法
1、收入预算的编制。事业单位收入预算由财 政补助收入和非财政补助收入两部分组成, 内容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 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 他收入和拨入专款等。
2、支出预算的编制。事业单位支出预算由拨 出经费、事业支出、经营支出、对附属单位 补助支出、上缴上级支出和自筹基本建设支 出等项内容组成。
(三)事业单位预算报表
1、事业单位收支预算总表。 2、事业单位事业收入预算明细表。 3、事业单位事业支出预算明细表。 4、事业单位预算基本数字表。 5、事业单位预算外资金表。
第四节 公共组织财务核算的基本理论
一、公共组织财务核算的适用范围 财务核算按其适用范围和核算对象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企业财务核算;另一类是非企业财务核算, 即政府和非营利组织财务核算. 它反映和监督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分配领域、精神 生产和社会福利领域的政府财政机关、行政单位 财政资金和事业单位、其他非营利组织业务资金 的活动,适用于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其他非营 利组织的财务核算,就称为公共组织财务核算。

公共管理学5--公共预算管理

公共管理学5--公共预算管理

省人大常委会
省政府
财政厅
各部门(一级 预算单位) 各部门(一级 预算单位下属 各单位)
1,编制本单位预算、决算草案 ;2,按照国家规定上缴的财政预算收入,安排预算支 出; 3,接受国家有关部门的监督。
• 中国地方预算周期
– 中国的一个完整的预算周期包括四个阶段:预 算编制、批准、执行、审计和评估。 – 中国的预算年度为 12个月:从每年的1月1日起 至同年12月31日止。
2008/1/12008/12/31 2009/12009/7
审计厅
审计厅负责对前一年度的预算执行进行审计
公共预算的编制
指各支出部门在财政部门的指导下进行收入支出预测,编制本部门预 算的过程。
基本原则及主要依据
支出的组成及编制方法
人员支出--定员定额 公用支出--定员定额和渐进预算 项目支出--零基预算和渐进预算
公共预算有三类参与者:资源申请者、资源分配者、资源保护者
A
省级人民代表大会 省级政府
对政府的预算行使最高决定权 B
负责预算管理工作。
C
财政厅 政府各部门及其下属 单位
核心预算机构。 D 一级预算单位或下属单位,是 预算资金的使用者。
地方政府预算参与者及其职能(以省级政府为例)
参与者
省人大
主要职责
1,审查本级总预算草案及本级总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2,批准本级预算和本级预算 执行情况的报告;3,改变或撤销本级人代会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决议; 4,撤销 本级政府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决定及命令。 1,监督本级总预算的执行; 2,审查和批准本级预算的调整方案; 3,审查和批准本 级政府决算;4,撤销本级政府和下一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 定、命令和决议。 1,编制本级预算、决算草案 ;2,向本级人大会做关于预算草案的报告 ; 3,将下一 级政府报送备案的预算汇总后报本级人大常委会备案 ;4,组织本级总预算的执行 ; 5 ,决定本级预算预备费的动用; 6,编制本级预算的调整方案; 7,监督本级各部门和 下级政府的预算执行; 8,改变或者撤销本级各部门和下级政府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 当决定、命令; 9,向本级人大报告本级总预算执行情况。 1,编制本级预算、决算草案; 2,具体组织本级总预算执行; 3,提出本级预算预备 费动用方案;4,具体编制本级预算的调整方案; 5,定期向本级政府和财政部报告本 级总预算执行情况。 1,编制本部门预算、决算草案; 2,组织和监督本部门预算的执行; 3,定期向本级政 府财政部门报告预算的执行情况。

公共预算管理

公共预算管理

(1)公共预算是一个法律文件,是国家意志的体现;(2)公共预算 是财政年度内的政府收支计划;(3)公共预算的改变要通过相应的 法律程序。
公共管理学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7.1.1
公共预算的含义
公共预算具有以下特点:
(1)公共预算反映政府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的选 择,体现了公众的普遍共识:政府应该提供何种服务以及哪些人有资格享有这 些服务;(2)公共预算反映了支出上的优先权,预算过程体现了政府对不同 需求的集团和个人之间进行调节,并最终决定由谁获得;(3)公共预算反映 了服务于不同目标的各种决策的相对比例,以效率为目标的决策还是以公平为 目标的决策;预算还反映了立法者对于满足其选区选民的重视程度和倾听公众 或集团需求的意愿程度;(4)公共预算向公民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可靠性工 具,使得公民知道政府是如何进行支出的,预算将公民的偏好与政府产出联系 起来。因此,公共预算是反映政府财政活动的一面镜子,是一个重要的立法文 件,也体现了国家权力机关和全体公民对政府活动的制约与监督。
我国实行的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细化部门预算编制制度的实施,削除了旧体 制的弊端,为建立新的科学的财政资金运行模式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公共财政支 出监管留下了空间。这两项制度的实施,使预算编制部门与拨款机构分离,拨款机 构也不与使用(用款)单位直接发生关系,再加上在这个过程中必须经过审核机构 的审核,从而构成了“管钱”(预算部门)、“拨钱”(支付机构),“用钱” (用款单位)、“审钱”(审核机构)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的职能和程序相离相 控机制。
(2)财政部门的大部分预算执行的职能集中在支出上, 预算执行还包括收入征收 (3)各支出部门是具体的用款单位
20
公共管理学

公共预算管理的基本要求

公共预算管理的基本要求

二,公共预算管理的基本要求根据公共选择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现实预算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在某种程度上,都或多或少地与公共预算管理中存在相对较长的委托-代理链条有关。

而作为资金供给方的政府预算部门,处于预算管理双重委托-代理关系的纽带地位,又具有相对较多的资金配给自由裁量权,这种权力如果不能受到适当的约束,则可能导致预算资源非效率配置的结果。

为此,如何完善公共预算管理制度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根据一些理论家和实践者的研究和总结,一个高绩效的公共组织的预算制度需要把握好以下主要环节:1,绩效责任制。

米勒建议:“公共资金的适当管理工作必须严格评价运营的有效性和绩效并严格评价尽可能最高质量的成品。

”这意味着,拥有公共资金使用权的各个层次领导人,都要为所产生的结果负责,而不是一味坚持与结果只有微弱联系的程序和方法。

实施绩效责任制还需要解决一系列关键性的问题,如:责任主体是谁?责任界限如何确定?责任主体将负何种结果?有关绩效信息的可靠性如何?奥斯本强调绩效责任制并赞成严格规定:“预算是把绩效责任制引入组织的最有力的方式------现在,有一个浪费金钱的内部激励制度------(我建议)大幅度削减部门预算中的品种项目数目,并允许部门保留任何财政年度没有花费的数量的一半。

给他们一点钱,让他们负责达到结果。

”2,成本-效益分析公共预算的成本-效益分析,是指把预算资金的使用划分为若干个方案,分别就每个方案核算其效益和成本。

在此基础上,对不同方案进行比较,确定其优先采用的次序,并放弃那些社会成本超过社会效益的方案。

成本-效益分析的步骤:以一个具体事例来说明:某地因交通不便而影响了经济发展。

为此,政府打算建设一条高速公路,将该地区与周边城市连接起来。

其成本与效益如表所示。

第一步,计算各个方案的效益和成本,这里包括直接的效益和成本,以及与该项目有关的间接效益与成本,或称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

由于前者较为具体,后者则比较复杂,故在实际操作时,可详尽地计算每一个项目的直接效益与成本,并适当地计算其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

公共组织预算管理ppt课件

公共组织预算管理ppt课件

工作任务专门安排的经费拨款额度.一般情况下,对行政单 位的专项会议费,专项修缮费,专项购置费和专项业务费等 专项支出预算采取定项拨款办法.专项经费预算可依据定 额方法确定.并非所有行政单位都有定项拨款,而且定项拨 款也并非固定不变,当行政单位没有专项或特殊工作任务 时,可以不实行定项拨款.
最新编辑ppt
(五)统一性原则
最新编辑ppt
6
二、公共组织预算管理办法
(一)政府组织的单位预算管理办法
“收支统一管理,定额、定项拨款,超 支不补,结余留用”
1.收支统一管理 2.定额、定项补助 3.超支不补,结余留用
最新编辑ppt
7
• 1.收支统一管理.

就是将行政单位的全部收入和全部支出都纳入单位预
算管理体系,进行统一管理,单位可综合利用各项资金统筹
安排各项支出,解决了收支管理分离,财务与资金管理脱节
的状况,提高财政和单位财务部门的监管职能.
要求将单位取得的财政预算拨款收入,可用预算外资金收
入(即指财政部门按规定从财政专户核拨给行政单位的预
算外资金收入和经财政部门核准由单位留用的预算外资金
收入的合计数)和其他收入全部编入收入预算,并根据全部
收入情况统筹兼顾.
第二章 公共组织预算管理
主要内容: 预算管理的概念、意义和内容 预算编制原则及预算管理办法 定员定额制定方法 单位预算的编制方法 预算的审批和调整
最新编辑ppt
1
第一节 公共组织预算的概念、意义和内容
一、公共组织预算的概念 公共组织预算是公共组织根据公共事业发展
计划和公共事务的管理任务编制的、并经过规 定程序批准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包括:
政府组织的单位预算 事业单位的单位预算

公益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规范

公益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规范

公益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规范一、背景介绍公益事业单位作为社会福利和公益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挥其职能和使命的过程中,预算管理是确保资源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的重要环节。

为了规范公益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提高预算执行效率和质量,制定本规范。

二、预算管理原则1. 独立自主性原则:公益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应独立自主,不得寻求外界帮助或干预。

2. 简明规范性原则:预算管理策略应简洁明了,避免法律复杂性的涉及。

3. 可验证性原则:在预算管理过程中,不引用无法确认的内容,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三、预算管理规范内容1. 预算编制:公益事业单位应按照实际需求和目标,制定合理的预算计划。

预算编制过程中,需充分考虑单位的收入、支出和资金来源。

2. 预算执行:公益事业单位应按照预算计划进行执行,确保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效益性。

同时,要及时监测和评估预算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3. 预算监督:公益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的预算监督机制,确保预算执行的透明度和合规性。

预算监督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通过审计和评估等手段进行监督。

4. 预算报告:公益事业单位应定期向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报告预算执行情况,提高信息公开透明度。

预算报告应包括预算执行情况、资金使用效果和问题整改情况等内容。

四、预算管理的重要性1. 合理配置资源:通过预算管理,公益事业单位可以合理配置资源,确保资源的优先分配和有效利用。

2. 提高执行效率:规范的预算管理可以提高公益事业单位的执行效率,确保项目按计划进行并取得预期成果。

3. 资金管理风险控制:预算管理有助于控制资金管理风险,防范财务违规行为的发生。

4. 信息公开透明:通过预算报告和监督机制,公益事业单位可以提高信息公开透明度,增强社会信任和支持。

五、总结公益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规范对于提高预算执行效率和质量、合理配置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公益事业单位应遵守独立自主性原则,制定简明规范的预算管理策略,并建立健全的预算监督机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事业单位的单位预算管理办法 “核定收支,定额或者定项补助(或上 缴),超支不补,结余留用” 1.核定收支 2.预算缴拨款 (1)预算补助 (2)预算上缴 3.超支不补,结余留用
• 1.核定收支 核定收支. 核定收支 • 这是指全面核定事业单位的全部收支,并将其全 部纳入单位预算统筹安排. • 事业单位要将全部收入包括财政补助收入和各 项非财政补助收入与各项支出统一编列预算,报经 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核定,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根 据事业特点,事业发展计划,事业单位财务收支状况 以及国家财政政策和财力可能,核定事业单位年度 预算收支规模,其中包括财政补助具体数额. • 核定收支 核定收支健全了单位预算,有利于掌握事业规模, 加强事业单位收支管理,提高事业资金的使用效益.
• (2)预算上缴. • 少数事业单位因占有较多国家资源或国有资产,得 到国家特殊政策,以及收支归集配比不清等原因而 取得较多收入,超出其正常支出较多的,可以实行 实行收 实行 入上缴办法. • 收入上缴形式:一是定额上缴,即在核定预算时,确 定一个上缴的绝对数额.二是按比例上缴,即根据收 支情况,确定按收入的一定比例上缴. • 上缴时间:一是预算年度执行过程中实行 实行按月或按 实行 季上缴办法;二是在年终一次性上缴. • 由于各地情况差异较大,各事业单位情况不同,具体 的上缴办法授权给各级财政部门会同主管部门根 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
• 预算缴拨款 (1)预算补助 (2)预算上缴
• (1)预算补助. • 预算补助形式为定额或者定项补助 定额或者定项补助.这是国家财政对单位 定额或者定项补助 自身组织的收入不能够满足支出的事业单位采取的预算拨付 方式. • 一是定额补助.国家财政根据事业单位的性质,特点和收支 状况等因素,并按相应标准确定一个总的补助数额,如对高等 院校实行 实行生均定额补助等. 实行 • 二是定项补助.国家财政根据事业单位收支情况,确定对事 业单位的某些特定支出项目进行补助,如工资支出项目,或大 型修缮和设备购置等补助,具体项目因各事业单位情况不同 而有所区别. • 对非财政补助收入可以满足经常性支出的事业单位,定额 定额 或者定项补助可以为零,对事业单位的财政补助数额不论多 或者定项补助 大,都是补助性质,不同的事业单位存在的只是补助程度上的 差别,财政拨款和补助确定的原则是按照社会共同需要确定 财政资金的供给范围和额度. • 财政部门对事业单位的由"拨款"改为"补助",进一步明确了 国家与事业单位之间的关系,实质上是改变传统的由国家财 政统包事业,由财政来平衡单位预算的做法.
一、定员 定员即定编,一般由编制部门负责, 定员即定编,一般由编制部门负责,财政部门积极参 与。它是国家编制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对单位规定的人员 编制和定员比例。 编制和定员比例。 • 一是按机构的级别和类型规定的定员, 一是按机构的级别和类型规定的定员,即按照所属行政 区等级,考虑人口因素,分为若干个等级, 区等级,考虑人口因素,分为若干个等级,按级次规定其 人员数额。 人员数额。 • 二是按照比例定员, 二是按照比例定员,即按照特定的业务计量单位所规定 的人员比例来确定其人员编制。 的人员比例来确定其人员编制。 • • • • (一)政府组织的单位定员 一 即行政编制, 即行政编制,是由各级机构编制主管部门在规定的 本级行政编制控制数额内, 本级行政编制控制数额内,根据单位的机构规模和工作任 务制定的人员配置标准。 务制定的人员配置标准。 (二)事业单位的单位定员 即事业编制,是由机构编制主管部门在国家计划内, 即事业编制,是由机构编制主管部门在国家计划内, 根据单位的性质、规模、 根据单位的性质、规模、特点和业务工作量的繁简和业务 量的多少确定单位编制。 量的多少确定单位编制。
二、公共组织预算管理办法 (一)政府组织的单位预算管理办法 “收支统一管理,定额、定项拨款,超 支不补,结余留用” 1.收支统一管理 2.定额、定项补助 3.超支不补,结余留用
• 1.收支统一管理. • 就是将行政单位的全部收入和全部支出都纳入单位预 算管理体系,进行统一管理,单位可综合利用各项资金统筹 安排各项支出,解决了收支管理分离,财务与资金管理脱节 的状况,提高财政和单位财务部门的监管职能. 要求将单位取得的财政预算拨款收入,可用预算外资金收 入(即指财政部门按规定从财政专户核拨给行政单位的预 算外资金收入和经财政部门核准由单位留用的预算外资金 收入的合计数)和其他收入全部编入收入预算,并根据全部 收入情况统筹兼顾. 合理安排各项支出,即行政单位在编制支出预算时,要确 保国家统一规定的工资,津贴,补贴等"刚性"支出和维持机关 正常运转所需的公务费,业务费等必不可少的支出.行政单 位可用的预算外资金收入和其他收入作为经费来源的补充, 要与财政预算拨款收入统筹安排使用,主要用于安排经常 性支出和必要的专项支出.单位预算的编制要坚持量入为 出,收支平衡,不打赤字预算的原则. 实行收支统一管理,有利于统筹合理安排各项资金,全面 反映行政单位预算的收支状况,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并为财 政部门核实行政单位预算提供可靠依据.
二、公共组织预算管理的意义 (一)是公共组织履行自身职能的财力保证 (二)有利于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实现财政的收 支平衡 (三)有利于提高公共组织财务管理水平
三、政府组织单位预算的内容 财政预算拨款收入 收入预算 预算外资金收入 其他收入 预 算 经常性支出 支出预算 专项支出 自筹基本建设支出
四、事业单位的单位预算内容
• 3.确定对事业单位的财政补助或上缴 补助或上缴的原则. 补助或上缴 • (1)按社会共同需要确定补助(或上缴)范围和数额, 保证重点与兼顾一般相结合. • 对代表长远利益,符合"社会共同需要",市场调节低 效的领域或事务,财政补助数额较大,财政应按维持 其正常发展的需要核拨经费. • 对那些收入比较稳定,又具有较大公益性和福利性 的事业单位,财政可根据国家发展事业的政策和单 , 位收支状况,采取定额或定项补助的办法拨付一部 分经费. • 对可进入市场的事业单位,应与财政在经费上脱钩, 逐步推向市场,财政补助将逐渐减少直至不补助,并 鼓励社会力量兴办这类事业单位. • 这样有利于财政工作方式由被动变为主动,充分利 用财政分配的杠杆作用.
财政补助收入 上级补助收入 事业收入 经营收入 附属单位上缴收入 其他收入 事业支出 经营支出 自筹基本建设支出 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 上缴上级支出
收入预算
预算
支出预算
第二节 预算编制原则与预算管理办法 一.公共组织预算编制的原则 (一)政策性原则 (二)可靠性原则 (三)完整性原则 (四)量力而行、收支平衡、不打赤字预算原则 (五)统一性原则
第二章 公共组织预算管理
主要内容: 预算管理的概念、意义和内容 预算编制原则及预算管理办法 定员定额制定方法 单位预算的编制方法 预算的审批和调整
第一节 公共组织预算的概念、意义和内容 一、公共组织预算的概念 公共组织预算是公共组织根据公共事业发展 计划和公共事务的管理任务编制的、并经过规 定程序批准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包括: 政府组织的单位预算 事业单位的单位预算
• 2.定额,定项拨款. • 就是根据行政单位的工作任务和特点,结合财力情况 确定合理的支出定额或开支水平的一种方法,是财政部门 确定行政单位财政预算拨款和财政专户拨款额度的方法. 定额是指财政部门根据行政单位工作的性质和特点, 结合国家财政状况,对行政编制或实有人数及人均支出标 准确定的公务费,差旅费等,按车辆数和标准消耗确定的汽 车燃修费等.对行政单位经常性支出预算的测算和拨付一 般采用定额办法. 定项是指财政部门对行政单位为完成某一专项或特定 工作任务专门安排的经费拨款额度.一般情况下,对行政单 位的专项会议费,专项修缮费,专项购置费和专项业务费等 专项支出预算采取定项拨款办法.专项经费预算可依据定 额方法确定.并非所有行政单位都有定项拨款,而且定项拨 款也并非固定不变,当行政单位没有专项或特殊工作任务 时,可以不实行定项拨款.
• 2.预算缴拨款.
• 由于举办公共事业是政府的重要职能,因此,我国财政支持 事业的资金规模将随着财政收入的增加而不断扩大,并保 持必要的增长速度. • 目前,在市场机制作用下,社会力量和个人兴办某些事业如 具有较为显著经济效益的文化娱乐业,职业化体育运动项 目等现象已不断出现,形成了多渠道,多形式兴办事业的新 格局.但社会参与有社会效益无直接投资回报的事业项目 的积极性仍比较低.因此,政府在不再包办一切事业项目的 同时,对事业的资金支持方式也要做出相应改革.
• •
二、定额 • 定额主要是指确定预算的经费开支定额,即 定额主要是指确定预算的经费开支定额, 经费预算定额。 经费预算定额。 • 它是根据各单位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对其财 它是根据各单位的工作性质和特点, 物力的消耗、补偿、配备、 力、物力的消耗、补偿、配备、利用等方面 所规定的经济指标额度。 所规定的经济指标额度。
• (3)各单位编制本单位预决算草案;按照国 家规定上缴预算收入,安排预算支出,并接 受国家有关部门的监督.
第三节 定员定额管理制度 • 定员定额就是指确定单位人员编制额度和计算单 位经费预算中有关费用额度标准的合称, 位经费预算中有关费用额度标准的合称,建立客 观反映供给单位在人员配置和资金、物资的筹集、 观反映供给单位在人员配置和资金、物资的筹集、 分配、使用等方面应达到的额度指标, 分配、使用等方面应达到的额度指标,这是预算 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 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定额的分类 • (1)人员支出定额和公用支出定额。 )人员支出定额和公用支出定额。 • 人员支出定额,是指个人部分的开支定额,即根据国家规定的基本工资、补助 人员支出定额,是指个人部分的开支定额,即根据国家规定的基本工资、 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 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和助学金等各项费用开支范围和标 准确定的人均开支指标额度。例如,平均每一工作人员年(或月) 准确定的人均开支指标额度。例如,平均每一工作人员年(或月)基本工资数 平均每一学生每学期助学金数额等。 额,平均每一学生每学期助学金数额等。 • 公用支出定额,是指公用部分的开支定额,包括公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 公用支出定额,是指公用部分的开支定额,包括公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 业务费等项支出定额。例如,每一工作人员每年(或月)公务费定额, 业务费等项支出定额。例如,每一工作人员每年(或月)公务费定额,每一辆 汽车每年(或月)燃修费定额等。 汽车每年(或月)燃修费定额等。 • (2)实物定额和货币定额。 )实物定额和货币定额。 • 实物定额,是指按照实物数量确定的配备量或消耗量的定额。例如,多少人可 实物定额,是指按照实物数量确定的配备量或消耗量的定额。例如, 以配备一辆小汽车,一个运动员一天需要的营养食物量多少等。 以配备一辆小汽车,一个运动员一天需要的营养食物量多少等。 • 货币定额,是指直接以货币计算或按照实物折算成货币的定额。货币定额有的 货币定额,是指直接以货币计算或按照实物折算成货币的定额。 是直接按货币数量规定的开支额度,如每个工作人员每年公务费数额; 是直接按货币数量规定的开支额度,如每个工作人员每年公务费数额;也有一 些货币定额是按照实物定额折算的货币数量, 些货币定额是按照实物定额折算的货币数量,如按照每个运动员一天需要的营 养食物标准,计算出运动员一天需要的伙食费标准等。 养食物标准,计算出运动员一天需要的伙食费标准等。 • (3)单项定额和综合定额。 )单项定额和综合定额。 • 单项定额,是指每一单项支出项目的定额。例如,单位办公费、水电费、邮电 单项定额,是指每一单项支出项目的定额。例如,单位办公费、水电费、 差旅费等分项开支定额。 费、差旅费等分项开支定额。 • 综合定额,则是某几项单项支出定额的汇总。在制定方法上,首先制定出单项 综合定额,则是某几项单项支出定额的汇总。在制定方法上, 定额,然后据以制定综合定额。例如,公务费定额,就可以由办公费、水电费、 定额,然后据以制定综合定额。例如,公务费定额,就可以由办公费、水电费、 邮电费、差旅费等分项开支定额。 邮电费、差旅费等分项开支定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