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F41.2
综合医院抑郁详解演示文稿
抑郁症的治疗目标
➢临床治愈的临床药理学常用标准
抑郁症状(包括“躯体症状”)减少到最低限度或 者无症状(要求达到不再满足诊断标准)或者 HAM-D17≤7
➢临床治愈的精神科专业标准
症状消失,自知力恢复,社会功能恢复到病前水平 ,至少8周
第22页,共36页。
抑郁治疗的原则
➢ 明确诊断,早诊断,早治疗
➢ 概念
这是一种不典型的抑郁症,它以躯体症状和植物神经功能紊 乱的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从而掩盖了抑郁症状,由于躯体 和功能症状突出,抑郁症状不明显,所以早期病人常寻求非 精神科医生,成了综合医院里常见而难以识别的抑郁症
第6页,共36页。
历史回顾
1924,Stekel:指出有些躯体症状可能严重到掩盖了抑 郁症状的地步
质 50
量 40
分 数 30
20
10
0
P=0.01 *
82.9
75.0
P=0.45
P=0.71
61.8 58.3
31.9 29.8
(75.0 VS 82.9, P=0.01) (30.0 VS. 35.6, P=0.04) (41.8 VS 54.4, P=0.00)
(32.6 VS. 45.1 P=0.00)
P=0.00 *
P=0.04 *
54.4
41.8
35.6 30.0
P=0.13
27.8
27.8 19.3
抑郁症 抑郁症合并焦虑症状
P=0.00 *
45.1
P=0.40
32.6 27.9
25.2
生理
生理 身体
活力
功能
职能
疼痛
社会
一例混合性抑郁焦虑障碍个案分析范文
一例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的个案分析某某个体诊所摘要:本文是一例因为婚姻问题引发的混合性抑郁焦虑障碍个案,咨询师运用认知疗法与求助者进行一系列对质,使求助者认识到以前自己总是靠自我感觉来判断事物,而非依据客观事实,从而导致错误认知,引发自己不愉快情绪的错误认知模式,并建立了合理、正确的认知模式的过程。
一、一般资料:张宏(化名)男 33岁公司职员大专文化无精神病家庭史,无遗传病及其他重大躯体疾病史。
父亲早年经商,现无工作,平时不爱讲话,脾气暴躁,性格倔强,喜欢替孩子做主。
母亲是家庭主妇,善良有耐心。
有三个姐姐和一个哥哥。
求助者现与妻子、女儿及父母同住,妻子工作在离家较远的基层,每天早出晚归,家务和孩子的学习主要由母亲与他照料,家里的经济也由他主管。
早年常与父亲一起外出做生意,赚了些钱,被朋友骗了。
初中末期曾与一些爱打架闹事品行不端的人交往,但自身不参与他们的行为活动,学习曾一度下滑,被老师和同学们瞧不起,后在母亲的劝说下发奋学习考上一所大学。
二、主诉结婚五年多,夫妻间平时也有矛盾,但自从一年以前关系逐渐僵化,自己开始觉得生活没意思,迷恋上足球博彩。
半年前发现妻子有外遇,多次劝阻无效,非常气愤要找第三者警告,又找到妻子单位(第三者与妻子是同一个单位),曾闹离婚,后经家人劝说后打消念头,妻子也答应与第三者断绝来往。
但因为他们两人在同一单位,求助者对妻子的言行总起疑心,不让妻子外出,想报复第三者。
近半年多,睡眠不好、食欲下降、头痛、头晕、情绪郁闷、烦躁、不愿外出也不愿与别人来往,工作也受到影响。
最近一个月加重,觉得自己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能集中,所以干脆请假在家休息。
三、咨询师观察求助者穿着整齐,情绪低落,无离奇表情及动作,语言表达清楚,反应稍慢。
四、评估与诊断根据郭念锋提出的病与非病三原则和求助者无精神病家族史及求助者自知力完整可以排除重性精神病;根据神经症的诊断标准:①求助者有情绪低落、焦虑、思维迟缓等症状;②病程超过半年属于中度;③严重程度已经影响求助者的工作、生活及人际交往,属于重度。
ICD-10神精障碍
ICD—10F00-F09器质性,包括症状性,精神障碍F00 阿尔采末氏病性痴呆F00.0早发性阿尔采末氏病性痴呆F00.1晚发性阿尔采末氏病性痴呆F00.2阿尔采末氏病性痴呆,非典型或混合型F00.9阿尔采末氏病性痴呆,未特定F01 血管性痴呆F01.0急性发作的血管性痴呆F01.1多发脑梗塞性痴呆F01.2皮层下血管性痴呆F01.3混合型皮层和皮层下血管性痴呆F01.8其它血管性痴呆F01.9血管性痴呆,未特定F02 见于在它处归类的其它疾病的痴呆F02.0匹克氏病性痴呆F02.1克-雅式病性痴呆F02.2亨廷顿氏病性痴呆F02.3帕金森氏病性痴呆F02.4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性痴呆F02.8见于在它处归类的其它特定疾病的痴呆F03 未特定的痴呆可采用第五位编码对F00—F03中的痴呆做如下描述:.X0不伴其它症状.X1伴其它症状,以妄想为主.X2伴其它症状,以幻觉为主.X3伴其它症状,以抑郁为主.X4伴其它混合性症状F04 器质性遗忘综合征,非酒和其它精神活性物质所致F05 谵妄,非酒和其它精神活性物质所致F05.0谵妄,非附加于痴呆,被医生如此描述的F05.1谵妄,附加于痴呆F05.8其它谵妄F05.9谵妄,未特定F06 脑损害和功能紊乱以及躯体疾病所致的其它精神障碍F06.0器质性幻觉症F06.1器质性紧张性障碍F06.2器质性妄想性(精神分裂症样)障碍F06.3器质性心境(情感)障碍.30器质性躁狂障碍.31器质性双相障碍.32器质性抑郁障碍.33器质性混合型情感障碍F06.4器质性焦虑障碍F06.5器质性分离性障碍F06.6器质性情绪不稳定(衰弱)障碍F06.7轻度认知障碍F06.8脑损害和功能紊乱以及躯体疾病所致的其它特定的精神障碍F06.9脑损害和功能紊乱以及躯体疾病所致的未特定的精神障碍F07 脑疾病、损害和功能紊乱所致的人格和行为障碍F07.0器质性人格障碍F07.1脑炎后综合征F07.2脑震荡后综合征F07.8脑疾病、损害和功能紊乱所致的其它器质性人格和行为障碍F07.9脑疾病、损害和功能紊乱所致的未特定的器质性人格和行为障碍F09 未特定的器质性或症状性精神障碍F10-F19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F10.-使用酒精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F11.-使用鸦片类物质的精神和行为障碍F12.-使用大麻类物质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F13.-使用镇静催眠剂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F14.-使用可卡因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F15.-使用其它兴奋剂包括咖啡因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F16.-使用致幻剂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F17.-使用烟草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F18.-使用挥发性溶剂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F19.-使用多种药物及其它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可采用下列第四位和第五位编码指明临床状况F1 X.0急性中毒.00无并发症.01伴有外伤或其它躯体损害.02伴有其它内科合并症.03伴有谵妄.04伴有知觉歪曲.05伴有昏迷.06伴有抽搐.07病理性中毒F1 X.1有害性使用F1 X.2依赖综合征.20目前禁用.21目前禁用,但处于被保护的环境下.22在临床监督下维持或替代性使用(控制性依赖).23目前禁用,但接受厌恶性或阻断性药物治疗.24目前正使用活性物质(活性物质依赖).25连续性使用.26发作性使用(发作性酒狂)F1 X.3戒断状态.30无并发症.31伴有抽搐F1 X.4伴有谵妄的戒断状态.40不伴抽搐.41伴有抽搐F1 X.5精神病性障碍.50精神分裂症样.51以妄想为主.52以幻觉为主.53以多形性为主.54以抑郁性症状为主.55以躁狂性症状为主.56混合性F1 X.6遗忘综合征F1 X.7残留性或迟发性精神病性障碍.70闪回.71人格或行为障碍.72残留性情感障碍.73痴呆.74其它持久的认知损害.75迟发的精神病性障碍F1 X.8其它精神和行为障碍F1 X.9未特定的精神和行为障碍F20-F29精神分裂症、分裂型障碍和妄想性障碍F20 精神分裂症F20.0偏执型精神分裂症F20.1青春型精神分裂症F20.2紧张型精神分裂症F20.3未分化型精神分裂症F20.4精神分裂症后抑郁F20.5残留型精神分裂症F20.6单纯型精神分裂症F20.8其它精神分裂症F20.9精神分裂症,未特定可采用第五位编码指明病程F20. X 0持续性F20. X 1发作性,伴有进行性损害F20. X 2发作性,伴有稳定性损害F20. X 3弛张发作性F20. X 4不完全性缓解F20. X 5完全性缓解F20. X 8其它F20. X 9观察期尚不足一年F21 分裂型障碍F22 持久的妄想性障碍F22.0妄想性障碍F22.8其它持久的妄想性障碍F22.9持久的妄想性障碍,未特定F23 急性而短暂的精神病性障碍F23.0不伴精神分裂症症状的急性多形性精神病性障碍F23.1伴精神分裂症症状的急性多形性精神病性障碍F23.2急性精神分裂症样精神病性障碍F23.3其它以妄想为主的急性精神病性障碍F23.8其它急性而短暂的精神病性障碍F23.9急性而短暂的精神病性障碍,未特定可采用第五位编码指明是否伴有急性应激反应:F23. X 0不伴急性应激反应F23. X 1伴有急性应激反应F24 感应性妄想性障碍F25 分裂情感性障碍F25.0分裂情感性障碍,躁狂型F25.1分裂情感性障碍,抑郁型F25.2分裂情感性障碍,混合型F25.8其它分裂情感性障碍F25.9分裂情感性障碍,未特定F28 其它非器质性精神病性障碍F29 未特定的非器质性精神病F30-F39心境(情感)障碍F30 躁狂发作F30.0轻躁狂F30.1躁狂,不伴精神病性症状F30.2躁狂,伴精神病性症状F30.8其它躁狂发作F30.9躁狂发作,未特定F31 双相情感障碍F31.0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轻躁狂F31.1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F31.2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F31.3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轻度或中度抑郁.30不伴躯体症状.31伴躯体症状F31.4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发作F31.5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伴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发作F31.6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混合状态F31.7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缓解状态F31.8其它双相情感障碍F31.9双相情感障碍,未特定F32 抑郁发作F32.0轻度抑郁发作.00不伴躯体症状.01伴躯体症状F32.1中度抑郁发作.00不伴躯体症状.01伴躯体症状F32.2重度抑郁发作,不伴精神病性症状F32.3重度抑郁发作,伴精神病性症状F32.8其它抑郁发作F32.9抑郁发作,未特定F33 复发型抑郁障碍F33.0复发型抑郁障碍,目前为轻度发作.00不伴躯体症状.01伴躯体症状F33.1复发型抑郁障碍,目前为中度发作.10不伴躯体症状.11伴躯体症状F33.2复发性抑郁障碍,目前为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发作F33.3复发性抑郁障碍,目前为伴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发作F33.4复发性抑郁障碍,目前为缓解状态F33.8其它复发性抑郁障碍F33.9复发性抑郁障碍,未特定F34 持续性心境(情感)障碍F34.0环性心境F34.1恶劣心境F34.8其它持续性心境(情感)障碍F34.9持续性心境(情感)障碍,未特定F38 其它心境(情感)障碍F38.0其它单次发作的心境(情感)障碍.00混合性情感发作F38.1其它复发性心境(情感)障碍.10复发性短暂抑郁障碍F38.8其它特定的心境(情感)障碍F39未特定的心境(情感)障碍F40-F48神经症性、应激相关的及躯体形式障碍F40 恐怖性焦虑障碍F40.0广场恐怖.00不伴惊恐发作.01伴惊恐发作F40.1社交恐怖F40.2特定的(孤立的)恐怖F40.8其它恐怖性焦虑障碍F40.9恐怖性焦虑障碍,未特定F41 其它焦虑障碍F41.0惊恐障碍(间歇发作性焦虑)F41.1广泛性焦虑障碍F41.2混合性焦虑和抑郁障碍F41.3其它混合性焦虑障碍F41.8其它特定的焦虑障碍F41.9焦虑障碍,未特定F42 强迫性障碍F42.0以强迫思维或穷思竭虑为主F42.1以强迫动作(强迫仪式)为主F42.2混合性强迫思维和行为F42.8其它强迫障碍F42.9强迫障碍,未特定F43 严重应激反应,即适应障碍F43.0急性应激反应F43.1创伤后应激障碍F43.2适应障碍.20短暂抑郁性反应.21长期的抑郁性反应.22混合性焦虑和抑郁性反应.23以其它情绪紊乱为主.24以品行障碍为主.25混合性情绪和品行障碍.28以其它特定症状为主F43.8其它严重应激反应F43.9严重应激反应,未特定F44 分离(转换)性障碍F44.0分离性遗忘F44.1分离性漫游F44.2分离性木僵F44.3出神与附体障碍F44.4分离性运动障碍F44.5分离性抽搐F44.6分离性感觉麻木和感觉丧失F44.7混合性分离(转换)性障碍F44.8其它分离(转换)性障碍.80Ganser氏综合征.81多重人格障碍.82见于童年和青少年的短暂的分离(转换)性障碍.88其它特定的分离(转换)性障碍F44.9分离(转换)性障碍,未特定F45 躯体形式障碍F45.0躯体化障碍F45.1未分化的躯体形式障碍F45.2疑病障碍F45.3躯体形式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30心血管系统.31高位胃肠道.32低位胃肠道.33呼吸系统.34泌尿生殖系统.38其它器官或系统F45.4持续的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F45.8其它躯体形式障碍F45.9躯体形式障碍,未特定F48 其它神经症性障碍F48.0神经衰弱F48.1人格解体-现实解体综合征F48.8其它特定的神经症性障碍F48.9神经症性障碍,未特定F50-F59伴有生理紊乱及躯体因素的行为综合征F50 进食障碍F50.0神经性厌食F50.1非典型神经性厌食F50.2神经性贪食F50.3非典型神经性贪食F50.4伴有其它心理紊乱的暴食F50.5伴有其它心理紊乱的呕吐F50.8其它进食障碍F50.9进食障碍,未特定F51 非器质性睡眠障碍F51.0非器质性失眠症F51.1非器质性嗜睡症F51.2非器质性睡眠-觉醒节律障碍F51.3睡行症(夜游症)F51.4睡惊症(夜惊)F51.5梦魇F51.8其它非器质性睡眠障碍F51.9非器质性睡眠障碍,未特定F52 非器质性障碍或疾病引起的性功能障碍F52.0性欲减退或缺失F52.1性厌恶及性乐缺乏.10性厌恶.11性乐缺乏F52.2生殖器反应丧失F52.3性高潮功能障碍F52.4早泄F52.5非器质性阴道痉挛F52.6非器质性性交疼痛F52.7性欲亢进F52.8其它性功能障碍,非器质性障碍或疾病所致F52.9未特定的性功能障碍,非器质性障碍或疾病所致F53 产褥期伴发的精神及行为障碍,无法在它处归类F53.0轻度的产褥期伴发的精神及行为障碍,无法在它处归类F53.1重度的产褥期伴发的精神及行为障碍,无法在它处归类F53.8其它产褥期伴发的精神及行为障碍,无法在它处归类F53.9产褥期精神障碍,未特定F54 在它处分类的障碍及疾病伴有的心理及行为因素F55 非依赖性物质滥用F55.0抗抑郁剂F55.1缓泻药F55.2镇痛剂F55.3解酸药F55.4维生素F55.5类固醇或激素F55.6特殊的草药或民间验方F55.8不产生依赖的其它物质F55.9未特定的F59 伴有生理紊乱及躯体因素的未特定的行为综合征F60-F69成人人格与行为障碍F60 特异性人格障碍F60.0偏执型人格障碍F60.1分裂样人格障碍F60.2社交紊乱型人格障碍F60.3情绪不稳定型人格障碍.30冲动型.31边缘型F60.4表演型人格障碍F60.5强迫型人格障碍F60.6焦虑(回避)型人格障碍F60.7依赖型人格障碍F60.8其它特异人格障碍F60.9人格障碍,未特定F61 混合型及其它人格障碍F61.0混合型人格障碍F61.1烦扰型人格改变F62持久的人格改变,不是由于脑损害及疾病所致F62.0灾难性经历后的持久的人格改变F62.1精神科疾患后的持久的人格改变F62.8其它持久的人格改变F62.9持久的人格改变,未特定F63 习惯与冲动障碍F63.0病理性赌博F63.1病理性纵火(纵火狂)F63.2病理性偷窃(偷窃狂)F63.3拔发狂F63.8其它习惯与冲动障碍F63.9习惯与冲动障碍,未特定F64 性身份障碍F64.0性别改变症F64.1双重异装症F64.2童年性身份障碍F64.8其它性身份障碍F64.9性身份障碍,未特定F65 性偏好障碍F65.0恋物症F65.1恋物性异装症F65.2露阴症F65.3窥阴症F65.4恋童症F65.5施虐受虐症F65.6性偏好多相障碍F65.8其它性偏好障碍F65.9性偏好障碍,未特定F66 与性发育和性取向有关的心理及行为障碍F66.0性成熟障碍F66.1自我不和谐的性取向F66.2性关系障碍F66.8其它性心理发育障碍F66.9性心理发育障碍,未特定第5位编码来指明下列伴随情况. X 0异性恋. X 1同性恋. X 2双性恋. X 8其它,包括青春前F68 成人人格与行为的其它障碍F68.0出于心理原因渲染躯体症状F68.1有意制造或伪装躯体或心理症状或残疾(做作性障碍F68.8其它特定的成人人格与行为障碍F69 未特定的成人人格与行为障碍F70-F79精神发育迟滞F70 轻度精神发育迟滞F71 中度精神发育迟滞F72 重度精神发育迟滞F73 极重度精神发育迟滞F78 其它精神发育迟滞F79 未特定的精神发育迟滞第四位编码用来标明所涉及的行为缺陷的程度F7 X.0无,或轻微的行为缺陷F7 X.1显著的行为缺陷,需要加以关注或治疗F7 X.8其它行为缺陷F7 X.9未提及行为缺陷F80-F89心理发育障碍F80 特定性言语和语言发育障碍F80.0特定性言语构音障碍F80.1表达性语言障碍F80.2感受性语言障碍F80.3伴发癫痫的获得性失语F80.8其它言语和语言发育障碍F80.9言语和语言发育障碍,未特定F81特定性学校技能发育障碍F81.0特定性阅读障碍F81.1 特定性拼写障碍F81.2特定性计算技能障碍F81.3混合性学校技能障碍F81.8其它学校技能发育障碍F81.9学校技能发育障碍,未特定F82 特定性运动功能发育障碍F83 混合性特定发育障碍F84 弥漫性发育障碍F84.0童年孤独症F84.1不典型孤独症F84.2Rett氏综合征F84.3其它童年瓦解性障碍F84.4多动障碍伴发精神迟滞与刻板动作F84.5Asperger氏综合征F84.8其它弥漫性发育障碍F84.9弥漫性发育障碍F88 其它心理发育障碍F89 未特定性心理发育障碍F90-F98通常起病于童年与少年期的行为与情绪障碍F90 多动性障碍F90.0活动与注意失调F90.1多动性品行障碍F90.8其它多动性障碍F90.9多动性障碍,未特定F91 品行障碍F91.0 局限于家庭的品行障碍F91.1未社会化的品行障碍F91.2社会化的品行障碍F91.3对立违抗性障碍F91.8其它品行障碍F91.9品行障碍,未特定F92 品行与情绪混合性障碍F92.0抑郁性品行障碍F92.8其它品行与情绪混合性障碍F92.9品行与情绪混合性障碍F93 特发于童年的情绪障碍F93.0童年离别焦虑障碍F93.1童年恐怖性焦虑障碍F93.2童年社交性焦虑障碍F93.3同胞竞争障碍F93.8其它童年情绪障碍F93.9童年情绪障碍,未特定F94 特发于童年与少年期的社会功能障碍F94.0选择性缄默症F94.1童年反应性依恋障碍F94.2童年脱抑制性依恋障碍F94.8童年其它社会功能障碍F94.9童年社会功能障碍,未特定F95 抽动障碍F95.0一过性抽动障碍F95.1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F95.2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F95.8其它抽动障碍F95.9抽动障碍,未特定F98 通常起病于童年和少年期的其它行为与情绪障碍F98.0非器质性遗尿症F98.1非器质性遗粪症F98.2婴幼儿和童年喂养障碍F98.3婴幼儿和童年异食癖F98.4刻板性运动障碍F98.5口吃(结巴)F98.6言语急促杂乱F98.8通常起病于童年和少年期的其它特定性行为与情绪障碍F98.9通常起病于童年和少年期的未特定性行为与情绪障碍F99未特定的精神障碍F99 精神障碍,未在它处标明。
精神和行为障碍诊断标准ICD(FF
I C D-10"精神和行为障碍诊断标准"使用说明ICD-10 "精神和行为障碍"这一章有几种不同用途的版本。
此版本《临床描述与诊断要点》适用于一般临床、教学和服务事业。
学习总引言,并仔细阅读某些类别开头的附加介绍和解释,对使用者是十分重要的。
这样做对于F23.-(急性和短暂精神病性障碍)以及F30-F39节(心境{情感性}障碍)尤其重要。
鉴于长期以来关于这些障碍的描述和分类存在一些着名的难题,我们对本分类的编制过程做了特别详细的解释。
本分类对每一障碍的主要临床特征,以及任何重要的、但持异性较差的有关特征均进行了描述。
随后,为大多数障碍提供了"诊断要点",指明确立诊断所需症状的数量和比重。
诊断要点的措词使临床工作中做出诊断决定时有一定程度的变通,尤其在临床表现不充分或资料不完整的情况下,医生不得不做出临时性诊断时。
为避免重复,除那些仅与单一障碍有关的临床描述和诊断要点外,本文还为若干组障碍提供了临床描述和一般性诊断要点。
如疾病完全符合诊断要点的各项要求,诊断即可"确立"。
如仅为部分符合,那么在多数情况下记录一种诊断也是有益的。
诊断者和其他使用者应决定在这些情况下是否做出某种不甚确定的诊断(例如,当有可能获得更多的资料时,诊断是"临时性"的;或当无法获得更多的资料时,则是"试验性"的)。
同样,关于症状持续时间的说明也应视为一般性要点,而非严格的标准;当某些特殊症状的持续时间较指定时间略长或略短时,临床医生应根据自己的判断选择适当的诊断。
诊断要点还应有助于促进临床教学,因为它们提示了临床实践的关键所在,而诊断的完整形式可见于大部分精神病学教科书。
在研究的诊断标准并不需要更精确(因此也更严格)的情况下,诊断要点也适用于某些类型的科研项目。
这些描述和要点不具有理论意义,也不充当有关这些障碍目前的认识水平的综合说明。
分类诊断标准
ICD-10特点(多个诊断)
总原则:概括临床表现时需要多少诊断就记录 多少诊断;
当记录一个以上诊断时,最好将一个诊断放在 其他诊断之前,表明其为主要诊断;
辅助和附加诊断与诊断目的关系最密切者优先
诊断标准
▪ USA:《Diagnostic and Stetistical Manual of
踏实肯干,努力奋斗。2020年10月31 日上午1 1时12 分20.10. 3120.1 0.31
追求至善凭技术开拓市场,凭管理增 创效益 ,凭服 务树立 形象。2020年10月31日星期 六上午11时12分45秒11:12:4520.10.31
严格把控质量关,让生产更加有保障 。2020年10月 上午11时12分20.10.3111:12October 31, 2020
CCMD-3特点
在保持CCMD-2R分类和编码基础上,根据ICD-10作 必要修改;
大类与小类保持内容的主从逻辑关系;
某些精神障碍或亚型在国内有继续保留或增添的必要, 如神经症、复发性躁狂症、同性恋等;
癔症从神经症中解离出来
CCMD-3特点
第9类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包括所有前面编 号未含的精神障碍与心理卫生情况;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0.10.3111:12:4511:12O ct-203 量。11: 12:4511:12:4511:12Saturday, October 31, 2020
安全在于心细,事故出在麻痹。20.10.3120.10.3111: 12:4511:12:45October 31, 2020
作业标准记得牢,驾轻就熟除烦恼。2020年10月31日星期 六11时12分45秒11:12:4531 October 2020
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
SAD OCD
(1988) Stein (1980) ECA (1986)
MADD:诊断步骤
诊断步骤 1、是否兼有抑郁症状、焦虑症状
2、持续时间是否达到或超过一个月
3、是否达到严重程度标准
4、除外躯体原因所致
5、除外其他应优先诊断的精神障碍
MADD:症状谱
抑郁症状群 焦虑症状群
抑郁症
MADD
焦虑障碍
* ECA 资料
终生患病率 24.9 3.5 5.3 11.3 13.3 8.0 5.1 (2.2)
现患率 17.2 2.3 2.8 8.8 7.9 N.A. 3.1 (1.3)
抑郁障碍的患病率(%)
NCS, 1994 终生患病率 现患率
各类抑郁障碍 重性抑郁(单相) 双相障碍 心境恶劣
19.3
11.3
1.1 (2.5% 依据 DSM-III-R)
7.9 16.8 2.1 6.5
10.4
当前患病率 (%) 0.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社区医疗机构抑郁障碍和其他精神障碍的共患率
(Ormel et al. 1994)
诊断名称
未明确诊断的抑郁症
躯体化障碍 酒依赖 广泛性焦虑 疑病症 神经衰弱 广场恐惧症 惊恐障碍 抑郁发作 其他 ICD-10 诊断 0.0 20.0
1Rasmussen,
2Van
抑郁症和 恶劣心境 广泛性焦虑症
惊恐障碍
社交焦虑症
MADD:诊断与分类学地位
有争议的诊断分类学地位 1、两组症状的复合:d+a
2、两组疾病的复合:D+A
3、一种疾病加一组症状:D+a or A+d)
ICD-10孤独症和多动症部分
F30-F39心境(情感)障碍F30 躁狂发作F30.0轻躁狂F30.1躁狂,不伴精神病性症状F30.2躁狂,伴精神病性症状F30.8其它躁狂发作F30.9躁狂发作,未特定F31 双相情感障碍F31.0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轻躁狂F31.1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F31.2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F31.3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轻度或中度抑郁.30不伴躯体症状.31伴躯体症状F31.4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发作F31.5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发作F31.6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混合状态F31.7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缓解状态F31.8其它双相情感障碍F31.9双相情感障碍,未特定F32 抑郁发作F32.0轻度抑郁发作.00不伴躯体症状.01伴躯体症状F32.1中度抑郁发作.00不伴躯体症状.01伴躯体症状F32.2重度抑郁发作,不伴精神病性症状F32.3重度抑郁发作,伴精神病性症状F32,8其它抑郁发作F32.9抑郁发作,未特定F33 复发性抑郁障碍F33.0复发性抑郁障碍,目前为轻度发作.00不伴躯体症状.01伴躯体症状F33.1复发性抑郁障碍,目前为中度发作.10不伴躯体症状.11伴躯体症状F33.2复发性抑郁障碍,目前为不伴精神病性的重度发作F33.3复发性抑郁障碍,目前为伴精神病性的重度发作F33.4复发性抑郁障碍,目前为缓解状态F33.8其它复发性抑郁障碍F33.9复发性抑郁障碍,目前为未特定F34 持续性心境(情感)障碍F34.环性心境F34.1恶劣心境F34.8其它持续性心境(情感)障碍F34.9持续性心境(情感)障碍,未特定F38 其它心境(情感)障碍F38.0其它单次发作的心境(情感)障碍.00混合性情感发作F38.1其它复发性心境(情感)障碍.10复发性短暂抑郁障碍F38.8其它特定的心境(情感)障碍F39 未特定的心境(情感)障碍F40-48神经症性、应激相关的及躯体形式障碍F40 恐怖性焦虑障碍F40.0广场恐怖.00不伴惊恐发作.01伴惊恐发作F40.1社交恐怖F40.2特定的(孤立的)恐怖F40.8其它恐怖性焦虑障碍F40.9恐怖性焦虑障碍,未特定F41 其它焦虑障碍F41.0惊恐障碍(间歇发作性焦虑)F41.1广泛性焦虑障碍F41.2混合性焦虑和抑郁障碍F41.3其它混合性焦虑障碍F41.8其它特定的焦虑障碍F41.9焦虑障碍,未特定F42 强迫性障碍F42.0以强迫思维或穷思竭虑为主F42.1以强迫动作(强迫仪式)为主F42.2混合性强迫思维和行为F42.8其它强迫障碍F42.9强迫障碍,未特定F43 严重应激反应,及适应障碍F43.0急性应激反应F43.1创伤后应激障碍F43.2适应障碍.20短暂抑郁性反应.21长期的抑郁性反应.22以其它情绪紊乱为主.23以品行障碍为主.24混合性情绪和品行障碍.25以其它特定症状为主.28以其它特定症状为主F43.8其它严重应激反应F43.9严重应激反应,未特定F44 分离(转换)性障碍F44.0分离性遗忘F44.1分离性漫游F44.2分离性木僵F44.3出神与附体障碍F44.4分离性运动障碍F44.5分离性抽搐F44.6分离性感觉麻木和感觉丧失F44.7混合性分离(转换)性障碍F44.8其它分离(转换)性障碍.80Ganser氏综合征.81多重人格障碍.82见于童年和青少年的短暂的分离(转换)性障碍.88其它特定的分离(转换)性障碍F44.9分离(转换)性障碍,未特定F45 躯体形式障碍F45.0躯体化障碍F45.1未分化的躯体形式障碍F45.2疑病障碍F45.3躯体形式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30心血管系统.31高位胃肠道.32低位胃肠道.33呼吸系统.34泌尿生殖系统.38其它器官或系统F45.4持续的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F45.8其它躯体形式障碍F45.9躯体形式障碍,未特定F48 其它神经症性障碍F48.0神经衰弱F48.1人格解体-现实解体综合征F48.8其它特定的神经症性障碍F48.9神经症性障碍,未特定F90-98通常起病于童年与少年期的行为与情绪障碍F90 多动性障碍F90.0活动与注意失调F90.1多动性品行障碍F90.8其它多动性障碍F90.9多动性障碍,未特定F91 品行障碍F91.0局限于家庭的品行障碍F91.1未社会化的品行障碍F91.2社会化的品行障碍F91.3对立违抗性障碍F91.8其它品行障碍F91.9品行障碍,未特定F92 品行与情绪混合性障碍F92.0抑郁性品行障碍F92.8其它品行与情绪混合性障碍F92.9品行与情绪混合性障碍,未特定F93 特发于童年的情绪障碍F93.0童年离别焦虑障碍F93.1童年恐怖性焦虑障碍F93.2童年社交性焦虑障碍F93.3同胞竞争障碍F93.8其它童年情绪障碍F93.9童年情绪障碍,未特定F94 特发于童年与少年期的社会功能障碍F94.0选择性缄默症F94.1童年反应性依恋障碍F94.2童年脱抑制性依恋障碍F94.8童年其它社会功能障碍F94.9童年社会功能障碍,未特定F95 抽动障碍F95.0一过性抽动障碍F95.1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F95.2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de la Tourette氏综合征)F95.8其它抽动障碍F95.9抽动障碍,未特定F98 通常起病于童年和少年期的其它行为与情绪障碍F98.0非器质性遗尿症F98.1非器质性遗粪症F98.2婴幼儿和童年喂食障碍F98.3婴幼儿和童年异食癖F98.4刻板性运动障碍F98.5口吃(结巴)F98.6言语急促杂乱F98.8通常起病于童年和少年期的其他特定性行为与情绪障碍F98.9通常起病于童年和少年期的未特定性行为与情绪障碍F84 弥漫性发育障碍本组障碍的特点是社会人际交往和沟通模式的性质异常,兴趣与活动内容局限、刻板和重复。
第一章心理诊断技能
第一单元神经症与精神病的鉴别诊断
不同类型的神经症
神经衰弱
焦虑性神经症 恐怖性神经症 强迫性神经症 躯体形式的疑病性神经症
不典型的神经症
•抑郁神经症 •人格解体神经症
第一单元神经症与精神病的鉴别诊断
(二)区分不同类型的神经症 1.神经衰弱 症状可分三组: (1)与精神易兴奋相联系的精神易疲劳 (2)情绪症状主要有三个方面:烦恼、易激惹、心情紧张 并且必须具备以下三个特点: ①病人感到痛苦,并常常向别人倾诉,寻求帮助或治疗; ②感到控制不了或摆脱不了; ③情绪的强烈程度和持续时间之久与生活事件和处境不相称 (3)常见的心理生理障碍:①睡眠障碍;②头部不适感; ③个别内脏功能轻度或中度障碍。
第二单元 识别重性精神病
鉴别诊断 许多躯体的疾病可能引起类似于惊恐发作的症状(心 律失常,脑缺血,冠心病,甲状腺毒肿)。这些诊断 大都可以从病史及躯体检查加以排除。 如果发作仅仅发生于某些特定的恐惧场所,参见恐怖 障碍——F40 如果同时存心境低落或悲伤,参见抑郁症——F32#
第二单元 识别重性精神病
第一单元神经症与精神病的鉴别诊断
2.神经症与器质性病的鉴别 诊断神经症不能单纯依靠排除。内科病症与神经症的共病 时,如果神经症症状典型而持久,神经症诊断仍然可以成 立。 3.神经症与人格障碍 据P.Tyrer(1983),神经症病人的40%有人格障碍, A.Sims(1975),一组神经症病人追踪12年发现70%有人 格障碍,而对照组外科病人有人格障碍者只占25%。 弄清楚神经症病人的人格是重要的。 神经症病人后来出现非器质性精神病状态的,几乎都有人 格障碍。
第二单元 识别重性精神病
患者可能因为恐惧而不能离开家或不能独处。 鉴别诊断 如果焦虑发作突出,参见惊恐障碍——F41.0 如果心境低落或悲伤突出,参见抑郁症——F32 治疗指南中的许多原则也可以反过来帮助对特定的恐怖(如 恐水、恐高)进行鉴别
混合性焦虑与抑郁障碍的治疗
混合性焦虑与抑郁障碍的治疗患有混合性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
这两种病症通常同时存在,相互影响,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困扰。
因此,如何有效地治疗混合性焦虑与抑郁障碍成为了重要的课题。
一、认知行为疗法:1. 理解和认识负面思维:混合性焦虑与抑郁障碍的患者常常有过度担忧、自责和消极情绪等负面思维。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识别和理解这些负面思维,并教导他们转变为积极健康的思考方式,可以逐渐减轻其对情绪状态的影响。
2. 建立良好行为习惯:混合性焦虑与抑郁障碍患者往往存在睡眠不足、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等不良行为习惯。
通过设定恰当的作息时间表,饮食结构调整和科学锻炼等方法,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习惯,提高卫生健康水平。
3. 学会应对技巧:混合性焦虑与抑郁障碍患者常常面临各种挑战和困境,学会积极应对这些压力是非常关键的。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的培训,患者可以掌握有效的应对策略,如正向思考、情绪调节和问题解决等技巧,从而提升其心理素养,并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状。
二、药物治疗:1. 抗抑郁药物:选择适当的抗抑郁药物可以帮助减轻混合性焦虑与抑郁障碍引起的情绪波动。
常见的抗抑郁药物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以及三环类抗抑郁药等。
使用时需要医生进行详细评估,并注意监测患者反应和副作用。
2. 抗焦虑药物:对于焦虑症状明显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抗焦虑药物进行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苯二氮䓬类药物(如阿普唑仑、劳拉西泮等)以及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等。
使用时需要遵循医生的嘱托,并定期复查。
三、心理治疗:1. 支持性心理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是一种基于倾听和理解的方法,旨在提供支持和安慰,帮助患者释放情绪,减轻压力,并得到内心的满足感。
这种治疗方式可以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提高患者对自身问题的认识,并增强其应对能力。
2. 认知重建:通过帮助患者重新评估和重建其对外界事物和自我认知的观念,改变他们对事物的解读方式,从而减轻混合性焦虑与抑郁障碍所带来的困扰。
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F41.2
是否有具体的自杀计划?他 她在过去是否有过危险的自 是否有具体的自杀计划 他 /她在过去是否有过危险的自 杀未遂?患者有无把握不按照自杀观念行事 可能需要家 杀未遂 患者有无把握不按照自杀观念行事?可能需要家 患者有无把握不按照自杀观念行事 人进行严密看护或送入院。 人进行严密看护或送入院。
Page 9
药物治疗
• 对于病情轻微的患者: 对于病情轻微的患者: • 药物是二线的治疗手段。但如果存在更为 药物是二线的治疗手段。
严重的抑郁症状,可能需要使用抗抑郁剂 严重的抑郁症状, 治疗。有关使用抗抑郁剂的指导, 治疗。有关使用抗抑郁剂的指导,参见抑 郁症—F32#。 。 郁症
Page 10
专家会诊
• 如果存在严重的自杀危险, 请专家会诊 如果存在严重的自杀危险 ,
鉴别诊断
• 如果存在更多严重的抑郁或焦虑症状 , 参见抑郁症 如果存在更多严重的抑郁或焦虑症状, 参见抑郁症—
F32#和广泛性焦虑障碍—F41.1的治疗指南。 32#和广泛性焦虑障碍 F41. 的治疗指南。
• 如果躯体症状占有优势 , 参见难以解释的躯体症状 如果躯体症状占有优势, 参见难以解释的躯体症状—
精神和行为障碍
ICD—第V章 第 章 初级保健医生用简明版
Page 1
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F41.2 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
Page 2
主诉
• 患者表现出各种各样的焦虑和抑郁症状 。 患者表现出各种各样的焦虑和抑郁症状。 • 起初可能主诉一种 , 疲乏 , 疼痛 ) 。 进一步询问会 发现抑郁心境和域焦虑。 发现抑郁心境和域焦虑。
快的或能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快的或能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重复在过去 曾经有帮助的活动。 曾经有帮助的活动。
成人焦虑与抑郁共病: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诊断(2024)
成人焦虑与抑郁共病: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诊断(2024)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都是很普遍的疾病,经常共存。
与仅有其中一种障碍的患者相比,同时有焦虑和抑郁障碍的患者通常功能受损更为严重、生活质量下降更多且治疗结局更差。
关于这类疾病的临床表现、病程、评估和诊断,现有研究主要针对抑郁共病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 r, G AD)。
这类疾病的诊断比较复杂,因为存在混合性焦虑与心境状态,并且这两种障碍的躯体和清绪症状存在大量重叠。
美国精神医学学会的DSM-5将焦虑痛苦归为重性抑郁的亚型。
本专题将介绍焦虑与抑郁共病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病程与诊断。
流行病学人群样本焦虑与抑郁障碍在人群样本中具有较高的共病率。
据报道,美国成年人中焦虑障碍与重性抑郁的终生患病率分别是28.8%与16.6%。
3项国际研究发现,抑郁与每一种焦虑障碍都显著相关,其中与GAD患者的相关性最高,与广场恐淇症及特定恐怖症的相关性最低。
一般人群中焦虑与抑郁共病的终生患病率非常高。
例如一项纳入1783例个体的研究发现,抑郁患者的焦虑障碍终生发生率为75%焦虑障碍患者的重性抑郁终生发生率为79%。
一项研究纳入了来自24个国家的74,045例成人,发现DSM-IV/复合性国际诊断访谈表重性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MDD)的平均终生患病率为11.2%;其中45.7%的个体—生中还有—种或多种焦虑障碍。
—项研究纳入20,013例单相MDD美国成年患者,发现社交焦虑障碍(social anxiety disorder, SAD)的终生患病率为0.77%,除SAD 外其他焦虑障碍的终生患病率为3.71%。
荷兰的一项研究发现,心境障碍与焦虑障碍共病的12个月患病率(3.5%)比单纯心境障碍的患病率(即,不合并焦虑障碍、进食障碍或精神分裂症的心境障碍,3.1%)更高,但低千单纯焦虑障碍(7.7%)。
国际卫生组织焦虑症的诊断标准
国际卫生组织关于焦虑症的诊断标准(ICD-10)根据ICD-10[1],广泛性焦虑障碍和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的特征分别如下:广泛性焦虑障碍(GAD):基本特征为泛化且持续的焦虑,不局限于甚至不是主要见于任何特定的外部环境(即“自由浮动”)。
如同其它焦虑障碍,占优势的症状高度变异,但以下主诉常见:总感到神经紧张、发抖、肌肉紧张、出汗、头重脚轻、心悸、头晕、上腹不适。
病人常诉及自己或亲人很快会有疾病或灾祸临头。
这一障碍在女性更为多见,并常与应激有关。
病程不定,但趋于波动并成为慢性。
诊断要点 :一次发作中,患者必须在至少数周(通常为数月)内的大多数时间存在焦虑的原发症状,这些症状通常应包含以下要素:(a)恐慌(为将来的不幸烦恼,感到“忐忑不安”,难以集中注意力等);(b)运动性紧张(坐卧不宁、紧张性头痛、颤抖、无法放松);(c)植物神经活动亢进(头重脚轻、出汗、心动过速或呼吸急促、上腹不适、头晕、口干等)。
儿童突出的表现可能是经常需要抚慰和一再出现躯体主诉。
出现短暂的(一次几天)其它症状,特别是抑郁,并不排斥广泛性焦虑作为主要诊断,但患者不得完全符合抑郁障碍()、恐怖性焦虑障碍()、惊恐障碍()、强迫障碍()的标准。
包含:焦虑神经症焦虑反应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MADD):如果同时存在焦虑和抑郁障碍,但两组症状分别考虑时均不足以符合相应的诊断,此时应采用这一混合性类别。
若是严重的焦虑伴以程度较轻的抑郁,则应采用焦虑或恐怖障碍的其它类别。
若抑郁和焦虑综合征均存在,且各自足以符合相应的诊断,不应采用这一类别,而应记录两个障碍的诊断。
从实用的原因出发,若只能作一个诊断,抑郁则应予优先考虑。
若只是存在烦恼或过度担心,而没有植物神经症状,不应用本类别。
必须存在一些植物神经症状(颤抖、心悸、口干、胃部搅动感),哪怕间歇存在也可。
如果符合本障碍标准症状的出现与明显的生活改变和应激性生活事件密切相关,则应采用适应障碍的类别。
二级识别重性精神病标准解读
识别重性精神病(二级书P18)心境障碍(一)概念:心境障碍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情感高涨或低落,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的改变,可有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
大多数病人有反复发作的倾向,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变为慢性。
根据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心境障碍包括双相障碍、躁狂症和抑郁症等几个类型。
双相障碍具有躁狂和抑郁交替发作的临床特征,既往称躁狂抑郁性精神病。
躁狂症或抑郁症是指仅有躁狂或抑郁发作,习惯上称为单项躁狂或单项抑郁。
临床上单项躁狂较少见。
(二)临床表现:(1)躁狂发作:躁狂发作以心境高涨为主,与其处境不相称,可以从愉快到欣喜若狂,某些病例仅以易激惹为主。
病情轻者社会功能无损害或就有轻度损害,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症状标准】以情绪高涨或易激惹为主,并至少有下例3项(若仅为易激惹,至少需四项)①注意力不集中或随境转移;②语言增多③思维奔逸(语速增快、言语迫促等)④自我评价过高或夸大⑤精力充沛、不感疲乏、活动增多、难以安静,或不断改变计划或活动⑥鲁莽行为(如挥霍、不负责任,或不计后果的行为等)⑦睡眠需要减少⑧性欲亢进【严重标准】严重损害社会功能,给别人造成危险或不良后果【病程标准】①符合症状标准或严重标准至少已经持续一周②可有某些分裂症状,但不符合分裂症的诊断标准。
若同时符合分裂症的症状标准,在分裂症缓解后,满足躁狂发作标准至少一周。
【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躁狂。
【说明】本躁狂发作标准仅适用于单次发作的诊断。
★1双相情感障碍(F31):见二级书P18它的临床特点是反复(至少出现两次)出现心境和活动水平明显紊乱的发作,有时表现为心境高涨、精力充沛和活动增加(躁狂或轻躁狂),有时表现为心境低落、精力减退和活动减少(抑郁)。
发作期间通常以完全缓解为特征。
与其他心境障碍,本病男女性中的发病率较轻较为接近。
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
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在ICD-10和DSM-IV中的定义Rasmus Fog摘要:在临床上,常常可见许多患者抑郁症和焦虑症的症状共存。
相比那些只患有焦虑症或抑郁症的患者,这些病人一般都有较大的慢性化倾向及较大的社会功能与工作上的损害。
而且,他们的自杀率较高、预后较差。
在许多诊断系统如ICD-10和DSM-IV中,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MADD)被界定为与自主神经症状相关的焦虑和抑郁症状的混合性障碍。
目前,我们已在生物学方面对焦虑症和抑郁症有了较深的认识。
这两种疾病在三种主要的神经递质(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发生了改变。
这就意味着采用一种低剂量精神抑制药(如氟哌噻吨)和一种低剂量三环类抗抑郁药(如美利曲辛)的联合用药治疗将会有效,且副作用很低。
黛力新正是这样一种合剂,在几项研究中显示,对MADD的疗效非常显著。
对于一些患者,这些症状可能有慢性化倾向,意味着他们将需要长期治疗。
因此这些患者的治疗用药将非常强调其副作用低的重要性。
关键词: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抑郁障碍、抑郁、焦虑前言在临床上,常常可见许多患者抑郁症和焦虑症的症状共存。
相比那些只患有焦虑症或抑郁症的患者,这些病人一般都有较多的慢性病史及较大的社会功能与工作上的损害。
而且,他们的自杀率较高、预后较差。
在许多诊断系统如ICD-10和DSM-IV中,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MADD)被界定为与自主神经症状相关的焦虑和抑郁症状的混合性障碍。
这种疾病在世界各地给许多病人带来沉重的包袱。
在临床上,许多患者抑郁症和焦虑症的症状常常共存。
这在几项调查研究中已被证明,下面将提及几个例子。
共病性研究在美国,1991年发表的国家精神卫生流行病学聚集地区研究[1]发现,一生中某个时间有过抑郁发作的人群中有70%也有其它精神障碍病史。
这项研究也表明抑郁发作常常与其他精神障碍合并发生。
最近发表的从1996年开始进行的美国全国共病性调查[2]也发现很高的共病发生率:生命中有过抑郁发作的人群中有58%也患有焦虑障碍,74%有一种或更多共病性障碍,32%有3种或更多共病性障碍。
ICD-10孤独症和多动症部分
F30-F39心境(情感)障碍F30 躁狂发作F30.0轻躁狂F30.1躁狂,不伴精神病性症状F30.2躁狂,伴精神病性症状F30.8其它躁狂发作F30.9躁狂发作,未特定F31 双相情感障碍F31.0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轻躁狂F31.1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F31.2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F31.3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轻度或中度抑郁.30不伴躯体症状.31伴躯体症状F31.4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发作F31.5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发作F31.6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混合状态F31.7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缓解状态F31.8其它双相情感障碍F31.9双相情感障碍,未特定F32 抑郁发作F32.0轻度抑郁发作.00不伴躯体症状.01伴躯体症状F32.1中度抑郁发作.00不伴躯体症状.01伴躯体症状F32.2重度抑郁发作,不伴精神病性症状F32.3重度抑郁发作,伴精神病性症状F32,8其它抑郁发作F32.9抑郁发作,未特定F33 复发性抑郁障碍F33.0复发性抑郁障碍,目前为轻度发作.00不伴躯体症状.01伴躯体症状F33.1复发性抑郁障碍,目前为中度发作.10不伴躯体症状.11伴躯体症状F33.2复发性抑郁障碍,目前为不伴精神病性的重度发作F33.3复发性抑郁障碍,目前为伴精神病性的重度发作F33.4复发性抑郁障碍,目前为缓解状态F33.8其它复发性抑郁障碍F33.9复发性抑郁障碍,目前为未特定F34 持续性心境(情感)障碍F34.环性心境F34.1恶劣心境F34.8其它持续性心境(情感)障碍F34.9持续性心境(情感)障碍,未特定F38 其它心境(情感)障碍F38.0其它单次发作的心境(情感)障碍.00混合性情感发作F38.1其它复发性心境(情感)障碍.10复发性短暂抑郁障碍F38.8其它特定的心境(情感)障碍F39 未特定的心境(情感)障碍F40-48神经症性、应激相关的及躯体形式障碍F40 恐怖性焦虑障碍F40.0广场恐怖.00不伴惊恐发作.01伴惊恐发作F40.1社交恐怖F40.2特定的(孤立的)恐怖F40.8其它恐怖性焦虑障碍F40.9恐怖性焦虑障碍,未特定F41 其它焦虑障碍F41.0惊恐障碍(间歇发作性焦虑)F41.1广泛性焦虑障碍F41.2混合性焦虑和抑郁障碍F41.3其它混合性焦虑障碍F41.8其它特定的焦虑障碍F41.9焦虑障碍,未特定F42 强迫性障碍F42.0以强迫思维或穷思竭虑为主F42.1以强迫动作(强迫仪式)为主F42.2混合性强迫思维和行为F42.8其它强迫障碍F42.9强迫障碍,未特定F43 严重应激反应,及适应障碍F43.0急性应激反应F43.1创伤后应激障碍F43.2适应障碍.20短暂抑郁性反应.21长期的抑郁性反应.22以其它情绪紊乱为主.23以品行障碍为主.24混合性情绪和品行障碍.25以其它特定症状为主.28以其它特定症状为主F43.8其它严重应激反应F43.9严重应激反应,未特定F44 分离(转换)性障碍F44.0分离性遗忘F44.1分离性漫游F44.2分离性木僵F44.3出神与附体障碍F44.4分离性运动障碍F44.5分离性抽搐F44.6分离性感觉麻木和感觉丧失F44.7混合性分离(转换)性障碍F44.8其它分离(转换)性障碍.80Ganser氏综合征.81多重人格障碍.82见于童年和青少年的短暂的分离(转换)性障碍.88其它特定的分离(转换)性障碍F44.9分离(转换)性障碍,未特定F45 躯体形式障碍F45.0躯体化障碍F45.1未分化的躯体形式障碍F45.2疑病障碍F45.3躯体形式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30心血管系统.31高位胃肠道.32低位胃肠道.33呼吸系统.34泌尿生殖系统.38其它器官或系统F45.4持续的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F45.8其它躯体形式障碍F45.9躯体形式障碍,未特定F48 其它神经症性障碍F48.0神经衰弱F48.1人格解体-现实解体综合征F48.8其它特定的神经症性障碍F48.9神经症性障碍,未特定F90-98通常起病于童年与少年期的行为与情绪障碍F90 多动性障碍F90.0活动与注意失调F90.1多动性品行障碍F90.8其它多动性障碍F90.9多动性障碍,未特定F91 品行障碍F91.0局限于家庭的品行障碍F91.1未社会化的品行障碍F91.2社会化的品行障碍F91.3对立违抗性障碍F91.8其它品行障碍F91.9品行障碍,未特定F92 品行与情绪混合性障碍F92.0抑郁性品行障碍F92.8其它品行与情绪混合性障碍F92.9品行与情绪混合性障碍,未特定F93 特发于童年的情绪障碍F93.0童年离别焦虑障碍F93.1童年恐怖性焦虑障碍F93.2童年社交性焦虑障碍F93.3同胞竞争障碍F93.8其它童年情绪障碍F93.9童年情绪障碍,未特定F94 特发于童年与少年期的社会功能障碍F94.0选择性缄默症F94.1童年反应性依恋障碍F94.2童年脱抑制性依恋障碍F94.8童年其它社会功能障碍F94.9童年社会功能障碍,未特定F95 抽动障碍F95.0一过性抽动障碍F95.1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F95.2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de la Tourette氏综合征)F95.8其它抽动障碍F95.9抽动障碍,未特定F98 通常起病于童年和少年期的其它行为与情绪障碍F98.0非器质性遗尿症F98.1非器质性遗粪症F98.2婴幼儿和童年喂食障碍F98.3婴幼儿和童年异食癖F98.4刻板性运动障碍F98.5口吃(结巴)F98.6言语急促杂乱F98.8通常起病于童年和少年期的其他特定性行为与情绪障碍F98.9通常起病于童年和少年期的未特定性行为与情绪障碍F84 弥漫性发育障碍本组障碍的特点是社会人际交往和沟通模式的性质异常,兴趣与活动内容局限、刻板和重复。
混合性焦虑和抑郁障碍的健康宣教
药物依从性: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按时按量 服药,以保持药物在体内的有效浓度。
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认识和
A
改变错误的认知模式,减轻焦虑
和抑郁情绪
心理动力疗法:通过探索患者的
B
潜意识,帮助患者理解自己的情
关系
尊重他人,理解 他人的感受和需
求
学会倾听,理解 他人的观点和想
法
保持积极的心态, 避免消极情绪影
响人际关系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1 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食物 2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3 适量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4 学会减压:学会放松,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5 保持社交:与家人、朋友保持良好的社交关系,分享心情和感受 6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
学会放松和减压, 避免过度焦虑和抑 郁
混合性焦虑和抑 郁障碍的预防措 施
增强心理素质
01
保持积极心态:积极面对生活,保持乐观态度
02
学会放松:学会放松身心,减轻压力
03
增强社交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社交能力
Hale Waihona Puke 04培养兴趣爱好:培养兴趣爱好,丰富生活内容,提高生活质量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积极与他人交流, 建立良好的沟通
落、兴趣减退等
2
持续时间:症状持续至少2周 以上
3
严重程度:症状严重影响日常 生活和工作
4
排除其他疾病:排除其他可能 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如甲状
腺功能亢进、药物滥用等
混合性焦虑和抑 郁障碍的治疗方 法
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
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Mixed Anxiety and Depressive Disorder)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其特征为焦虑症状和抑郁症状同时存在,且相互交织。
本文将重点介绍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的症状、诊断标准、病因及治疗方法,帮助读者对该疾病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症状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的症状表现为焦虑和抑郁症状的混合,例如焦虑、紧张、疲劳感、低落情绪、自卑感、睡眠障碍等。
患者常常感到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思绪混乱,容易发生自责和自我怀疑,对生活失去兴趣,且情绪波动较为明显。
二、诊断标准根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如下:A. 满足以下1、2、3、4或5条症状的标准:1. 持续的低落情绪,至少持续2周;2. 持续的焦虑或紧张感,至少持续2周;3. 持续的无力感或疲劳,至少持续2周;4. 持续的自卑感或无价值感,至少持续2周;5. 持续的减少注意力或注意力困难,至少持续2周。
B. 这些症状至少在大部分时间上都存在,而不仅仅是在某个特定的情绪周期中。
C. 症状的确诊不能归因于药物或其他物质使用,或其他已知的医学疾病。
D. 症状引起了患者明显的痛苦或社交、职业等重要领域的功能受损。
E. 这些症状不能仅仅是由其他精神障碍该有的症状所解释。
三、病因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研究表明遗传因素、生物学因素、心理社会因素等都可能与该疾病的发生相关。
遗传因素方面,一些研究发现,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在家族中具有聚集性,具有该疾病的家族成员患病的风险更高。
生物学因素包括神经递质的异常水平和神经系统的功能异常。
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的患者往往伴随着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的异常,这可能与他们的情绪调节和认知功能有关。
心理社会因素包括生活压力、创伤经历、人际关系问题等。
这些因素都可能对情绪和心理状态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增加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的风险。
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F41.2
鉴别诊断
• 如果存在更多严重的抑郁或焦虑症状 , 参见抑郁症 如果存在更多严重的抑郁或焦虑症状, 参见抑郁症—
F32#和广泛性焦虑障碍—F41.1的治疗指南。 32#和广泛性焦虑障碍 F41. 的治疗指南。
• 如果躯体症状占有优势 , 参见难以解释的躯体症状 如果躯体症状占有优势, 参见难以解释的躯体症状—
Page 5
治疗指南
• 患者和家属须知 • 应激和担忧会产生诸多躯体和精神方面的
影响。 影响。
• 这些问题并非归于意志薄弱或懒散 ; 患者 这些问题并非归于意志薄弱或懒散;
在试图应对。 在试图应对。
Page 6
治疗指南
• 患者和家属的咨询 • 鼓励患者采用放松疗法以减轻紧张性躯体
症状。 症状。
• 制定短期活动计划 , 这些活动应是轻松愉 制定短期活动计划,
精神和行为障碍
ICD—第V章 第 章 初级保健医生用简明版
Page 1
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F41.2 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
Page 2
主诉
• 患者表现出各种各样的焦虑和抑郁症状 。 患者表现出各种各样的焦虑和抑郁症状。 • 起初可能主诉一种或更多的躯体症状
例如, 疲乏, 疼痛) ( 例如 , 疲乏 , 疼痛 ) 。 进一步询问会 发现抑郁心境和域焦虑。 发现抑郁心境和域焦虑。
F45。 45。
• 如果患者有躁狂发作史(兴奋,心境高涨,言语加快), 如果患者有躁狂发作史(兴奋,心境高涨,言语加快)
参见双相情感障碍—F31。 参见双相情感障碍 F31。
• 如果存在严重的酒精或药物使用,参见酒精使用障碍 如果存在严重的酒精或药物使用,参见酒精使用障碍—
F10和药物使用障碍 F11#。 10和药物使用障碍—F11# 和药物使用障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治疗
• 对于病情轻微的患者:
• 药物是二线的治疗手段。但如果存在更为
严重的抑郁症状,可能需要使用抗抑郁剂
治பைடு நூலகம்。有关使用抗抑郁剂的指导,参见抑
郁症—F32#。
Page 9
专家会诊
• 如果存在严重的自杀危险,请专家会诊
和域住院。
• 如果采用上述治疗后仍持续存在显著症
状,请参照抑郁症 — F32# ,和广泛性焦
•
定式的问题解决方法有助于患者应对当前的生活问题或导致焦虑症 状的各种应激情况。 确定引发过份担忧的事件(例如:一位年轻女士出现担忧、紧张、 恶心及失眠。这些症状开始于她的儿子被诊断为哮喘之后。其儿子 每次哮喘发作她的焦虑就会加重)。 商讨患者该如何处理这种场景。确认并强化奏效的做法。
Page 7
•
F45。
• 如果患者有躁狂发作史(兴奋,心境高涨,言语加快),
参见双相情感障碍—F31。
• 如果存在严重的酒精或药物使用,参见酒精使用障碍—
F10和药物使用障碍—F11#。
Page 4
治疗指南
• 患者和家属须知 • 应激和担忧会产生诸多躯体和精神方面的
影响。
• 这些问题并非归于意志薄弱或懒散;患者
• 震颤
• 头晕 • 自杀观念或行为 • 性欲减退
• 下列相关症状经常存在:• 心悸 • 睡眠紊乱 • 疲劳或精力减少 • 注意力集中困难
Page 3
鉴别诊断
• 如果存在更多严重的抑郁或焦虑症状,参见抑郁症 —
F32#和广泛性焦虑障碍—F41.1的治疗指南。
• 如果躯体症状占有优势,参见难以解释的躯体症状 —
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F41.2
Page 1
主诉
• 患者表现出各种各样的焦虑和抑郁症状。
• 起初可能主诉一种或更多的躯体症状
(例如,疲乏,疼痛)。进一步询问会
发现抑郁心境和域焦虑。
Page 2
诊断要点
• 心境低落或悲伤 • 兴趣或快感缺失 • 显著的焦虑或担心 • 食欲紊乱 • 口干 • 紧张和不安
•
治疗指南
• 确定患者在以后几周中可以来取的某些特殊措施,诸如: • 咨询护士、医生或保健工作者有关哮喘的病程和治疗 • 与其他哮喘患儿的父母探讨如何照料
• 为治疗哮喘发作制定书面计划
• 询问自杀的危险性。患者是否经常想到死亡或去死?患者
是否有具体的自杀计划 ? 他 / 她在过去是否有过危险的自 杀未遂 ?患者有无把握不按照自杀观念行事 ? 可能需要家 人进行严密看护或送入院。
在试图应对。
Page 5
治疗指南
• 患者和家属的咨询 • 鼓励患者采用放松疗法以减轻紧张性躯体
症状。
• 制定短期活动计划,这些活动应是轻松愉
快的或能帮助患者树立信心。重复在过去
曾经有帮助的活动。
Page 6
治疗指南
• •
商讨挑战消极想法或被夸大的担忧的方式。 如果存在躯体症状,探讨躯体症状和精神应激之间的联系(参见难 以解释的躯体主诉 —F45)。如果与紧张有关的症状占有优势,推 荐使用放松疗法来缓解躯体症状。
虑障碍—F41.1中给出的治疗建议。根据
相应的建议考虑会诊。
Page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