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

合集下载

一例混合性抑郁焦虑障碍个案分析范文

一例混合性抑郁焦虑障碍个案分析范文

一例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的个案分析某某个体诊所摘要:本文是一例因为婚姻问题引发的混合性抑郁焦虑障碍个案,咨询师运用认知疗法与求助者进行一系列对质,使求助者认识到以前自己总是靠自我感觉来判断事物,而非依据客观事实,从而导致错误认知,引发自己不愉快情绪的错误认知模式,并建立了合理、正确的认知模式的过程。

一、一般资料:张宏(化名)男 33岁公司职员大专文化无精神病家庭史,无遗传病及其他重大躯体疾病史。

父亲早年经商,现无工作,平时不爱讲话,脾气暴躁,性格倔强,喜欢替孩子做主。

母亲是家庭主妇,善良有耐心。

有三个姐姐和一个哥哥。

求助者现与妻子、女儿及父母同住,妻子工作在离家较远的基层,每天早出晚归,家务和孩子的学习主要由母亲与他照料,家里的经济也由他主管。

早年常与父亲一起外出做生意,赚了些钱,被朋友骗了。

初中末期曾与一些爱打架闹事品行不端的人交往,但自身不参与他们的行为活动,学习曾一度下滑,被老师和同学们瞧不起,后在母亲的劝说下发奋学习考上一所大学。

二、主诉结婚五年多,夫妻间平时也有矛盾,但自从一年以前关系逐渐僵化,自己开始觉得生活没意思,迷恋上足球博彩。

半年前发现妻子有外遇,多次劝阻无效,非常气愤要找第三者警告,又找到妻子单位(第三者与妻子是同一个单位),曾闹离婚,后经家人劝说后打消念头,妻子也答应与第三者断绝来往。

但因为他们两人在同一单位,求助者对妻子的言行总起疑心,不让妻子外出,想报复第三者。

近半年多,睡眠不好、食欲下降、头痛、头晕、情绪郁闷、烦躁、不愿外出也不愿与别人来往,工作也受到影响。

最近一个月加重,觉得自己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能集中,所以干脆请假在家休息。

三、咨询师观察求助者穿着整齐,情绪低落,无离奇表情及动作,语言表达清楚,反应稍慢。

四、评估与诊断根据郭念锋提出的病与非病三原则和求助者无精神病家族史及求助者自知力完整可以排除重性精神病;根据神经症的诊断标准:①求助者有情绪低落、焦虑、思维迟缓等症状;②病程超过半年属于中度;③严重程度已经影响求助者的工作、生活及人际交往,属于重度。

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简介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affective disorder),是心境(情感)障碍的一种类型,也称双相心境(情感)障碍,一般指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它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及社会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双相障碍发病以后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

躁狂发作需持续一周以上,抑郁发作需持续两周以上,躁狂和抑郁交替或循环出现,也可以混合方式同时出现。

一般呈发作性病程,每次发作后进入精神状态正常的间歇缓解期,大多数病人有反复发作倾向,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病人出现两次或多次的情感和活动水平明显紊乱的发作,其中至少有1次表现为心境高涨、精力和活动增加,另1次表现为情感低落、精力减低和活动减少。

见:抑郁症;轻躁狂;躁狂。

双相情感障碍- 分类一年中的变化特点《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中关于双相障碍,根据发作时所处的状态分类如下:双相障碍目前为轻躁狂;双相障碍目前为无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双相障碍目前为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双相障碍目前为轻抑郁;双相障碍目前为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双相障碍目前为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双相障碍目前为混合发作;其它待分类的双相障碍;双相障碍目前为快速循环发作。

环性心境障碍。

另外,根据躁狂抑郁发作的轻重进行分类,是目前临床经常使用的分类。

双相障碍分为:双相Ⅰ型:躁狂发作明显且严重,又有重性抑郁发作;双相Ⅱ型:躁狂发作一般较轻,其抑郁发作明显而严重;双相其它型:躁狂或抑郁发作均不严重;环性情绪人格:具有躁狂抑郁双相情绪波动人格特征,其情绪波动幅度轻。

[1]双相情感障碍- 症状情绪高涨、易激惹或情绪低落,或呈双相性。

情绪低落者,从轻度悲观到强烈自罪感。

思考困难,缺少决断,缺乏兴趣。

头痛,睡眠障碍,精力不足。

焦虑,病情严重者可有运动迟滞、激动不安、疑病或被害妄想、厌食、失眠。

双相情感障碍- 发病因素生物学因素神经生化,精神药理学研究和神经递质代谢研究证实,患者存在中枢神经递质代谢异常和相应受体功能改变,大脑神经突触间隙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含量异常;5-羟色胺(5-HT)功能活动缺乏可能是双相障碍的基础,是易患双相障碍的素质标志;去甲肾上腺素(NE)功能活动降低可能与抑郁发作有关,去甲肾上腺素功能活动增强可能与躁狂发作有关;多巴胺(DA) 功能活动降低可能与抑郁发作有关;γ-氨基丁酸(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性神经递质,有研究发现双相障碍患者在血浆和脑脊液中水平降低;第二信使平衡失调,第二信使是细胞外信息与细胞内效应之间不可缺少的中介物;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主要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和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功能失调。

焦虑障碍

焦虑障碍
焦虑障碍
陈珏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 临床心理科 Email:chenjue2088@
概 述
疾病分类系统和焦虑障碍 CCMDCCMD-3 焦虑性神经症
惊恐障碍 广泛性焦虑
ICD-10 ICD恐怖性焦虑障碍
广场恐怖 特定恐怖 社交恐怖 其它恐怖
DSM-Ⅳ DSM焦虑障碍
的危险或威胁时,都会产生的情感反应。如应激反应。 的危险或威胁时,都会产生的情感反应。如应激反应。
病理焦虑:是指不适当的焦虑表现,指没有明确的 病理焦虑:是指不适当的焦虑表现,
致焦虑环境因素,或者是环境因素和反应不相称, 致焦虑环境因素,或者是环境因素和反应不相称,严重的 或持续的焦虑反应。 或持续的焦虑反应。
气短、胸闷、尿频、腹泻、性功能障碍等。 气短、胸闷、尿频、腹泻、性功能障碍等。
运动症状:震颤、小动作增多、静坐不能、激越等。 运动症状:震颤、小动作增多、静坐不能、激越等。
焦虑障碍/焦虑性疾病:如前所述, 焦虑障碍/焦虑性疾病:如前所述,焦虑障碍包
括许多疾病,每种疾病有它固有的临床表现、病程、转归等特 括许多疾病,每种疾病有它固有的临床表现、病程、 各分类诊断系统均规定了具体的诊断标准。 点,各分类诊断系统均规定了具体的诊断标准。
焦虑症状:符合以下之一的焦虑,便可列为具有临 焦虑症状:符合以下之一的焦虑,
床意义的焦虑症状。(1 因该症状而就诊或求助,( ,(2 床意义的焦虑症状。(1)因该症状而就诊或求助,(2) 。( 采用服药等方法试图减轻症状,( ,(3 采用服药等方法试图减轻症状,(3)因该症状而影响社 会功能或产生明显苦恼。 会功能或产生明显苦恼。
治疗学进展
BDZ:长期以来为治疗焦虑症的主要药物;但其 BDZ:长期以来为治疗焦虑症的主要药物;

焦虑抑郁共病的危害及药物治疗

焦虑抑郁共病的危害及药物治疗

Am J Psychiatry, 2008, 165: 342-351
诊断抑郁症需要考虑焦虑障碍的鉴别诊断
抑郁障碍
焦虑障碍
核心症状 情感低落
害怕、恐惧、担忧、着急
共同症状 躯体不安、注意力集中困难、睡眠紊乱和疲劳等
临床特点
以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症状 以患者自我感觉不佳,觉得痛苦、厌倦、疲劳 躯体化状比较重的患者也可伴有疑病症状
25
Post hoc比较
总体比较
组别
FtF-CBT
T-CBT
治疗组x焦虑
20
组间变量
无焦虑和焦虑 无焦虑和焦虑
15
对比
对比
HAM-D评分
10
HAM-D
P=0.4
P≤0.001
P=0.001
PHQ-9 5
GAD-7 0
基线
治疗中期 治疗结束 随访6个月 随访12个月
FtF-CBT焦虑
FtF-CBT无焦虑
患者被诊断为焦虑共病抑郁的标准是基线是HAMD的焦虑/躯体化因子分≥7,进入第一阶段的抑郁患者中53.2%共病焦虑
Am J Psychiatry, 2008, 165: 342-351
共病显著影响抑郁患者的社会功能
社会网络规模
社会活动频次
社会支持数量
孤独感
归属感
社会功能缺失感
收集NESDA研究中从2004年9月至2007年2月共2981例患者,对照组为未有精神疾病的个体,试验组为诊断或复发的焦虑、抑郁患者,以 及共病患者,评估患者的社会功能。其中,社会功能由行为指标和情感指标反映。行为指标包括社会网络规模,社会活动频次以及得到的社 会支持频次。情感指标包括孤独感,归属感以及社会功能缺失感,反映个体内在情感和社会-情绪的功能。

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 年版)-品行与情绪混合性障碍

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 年版)-品行与情绪混合性障碍

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 年版)-品行与情绪混合性障碍一、概述品行与情绪混合性障碍是一类以持久的攻击性、社交紊乱或违抗行为与明确的抑郁、焦虑或其他不良情绪共存的状态。

该诊断是将混合的临床相认为是一种障碍,而不是多种障碍同时发生在一个人身上的共病现象。

符合该诊断的患者要比单纯行为障碍与情绪障碍共病的患者更为宽泛。

目前没有充分证据确认该障碍独立于品行障碍。

提出这样的诊断类别是基于该类障碍的高患病率、发病机制的研究以及治疗的复杂性。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儿童、青少年社区中对立违抗障碍和品行障碍的患病率为 1.8%~14.7%,其中2.2%~45.9%的患儿同时存在抑郁障碍;抑郁障碍的患病率为 0.3%~18.0%,4.5%~83.3%的患儿同时存在对立违抗障碍或品行障碍。

在临床样本中,抑郁障碍患儿中 30% 同时存在品行问题;品行障碍的患儿中 50%存在抑郁障碍。

二、病理、病因及发病机制在对品行与情绪混合性障碍的病因机制假设中,包括“首先发生品行障碍,随后出现情绪问题”和“首先存在抑郁问题,通过行为方式进行发泄,产生行为问题”的两大类主要观点。

但大多数研究者更倾向于前者,即患有品行障碍的儿童青少年在经历了更多的负性体验、技能习得失败之后,逐渐出现了抑郁等不良情绪。

三、临床特征与评估与单纯品行障碍相比,品行与情绪混合性障碍患者表现出更频繁的发怒和焦虑感,有更严重的躯体主诉,更容易纵火、破坏财产和物质滥用;但较少使用武器、偷窃、打架、欺凌他人和暴力攻击。

与单纯抑郁障碍比较,本障碍患者表现为更高的焦虑症状,易激惹,更频繁的躯体主诉;但较少出现睡眠、胃纳问题。

相比于单纯的抑郁障碍或品行障碍,本障碍患者总体上存在更高的自杀想法和自杀意图,功能损害更严重。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从诊断系统来看,ICD-9 以“混合的品行与情绪紊乱”为诊断条目,描述为品行障碍的患儿同时存在“相当数量的焦虑、痛苦和强迫症状”。

直到 ICD-10 才明确将其列为独立诊断条目,但 ICD-11 对诊断再次进行了变更。

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课件

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课件
Blot Paychlatry 2002Jul 15;52(2):73-85
抑郁/焦虑合病的假设(3)心理社会因素
童年经历:性虐待、忽视、暴力->焦虑或抑郁 成年经历:配偶/子女死亡、性虐待、暴力、离异->自我评价低->抑郁 童年+成年经历->合病 (Brown, 1996)
抑郁/焦虑合病的假设(4)生活事件
抑郁焦虑共病的症状覆盖与鉴别
焦虑症伴发抑郁一般在焦虑反复发生后产生 抑郁伴发焦虑多在疾病开始即关丰 焦虑症合并抑郁存在的认知曲解较轻 抑郁症病人生活事件应激评分较高
J Chin Paychol Med ,2000, 10(6),366-367
抑郁症与其他障碍的共病
抑郁与其他障碍共病的流行病学
终身MDD 年MDD % OR % OR 物质滥用 酒依赖 23.5 2.0 13.0 2.0 药物依赖 13.3 2.0 7.5 3.1 酒滥用(无依赖) 4.1 0.9 1.4 1.1 药物滥用(无依赖) 6.5 1.6 1.1 1.4 任何 38.6 1.8 18.5 1.9 其他障碍 心境恶劣 6.7 2.8 4.0 5.2 行为障碍 16.2 1.3 - -
抑郁症和 恶劣心境
社交焦虑症
惊恐障碍
广场恐怖
广泛性焦虑症
强迫症
单纯恐怖
创伤后应激障碍
MADD:诊断与分类学地位
有争议的诊断分类学地位 1、两组症状的复合:d+a 2、两组疾病的复合:D+A 3、一种疾病加一组症状:D+a or A+d) 4、独立的疾病单元:MADD 独特障碍?抑或谱系障碍?
DD的合病率 42%(终生) 70%(终生) 35-70% 66%(终生) 31.7%(时点)

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

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

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Mixed Anxiety and Depressive Disorder)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其特征为焦虑症状和抑郁症状同时存在,且相互交织。

本文将重点介绍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的症状、诊断标准、病因及治疗方法,帮助读者对该疾病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症状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的症状表现为焦虑和抑郁症状的混合,例如焦虑、紧张、疲劳感、低落情绪、自卑感、睡眠障碍等。

患者常常感到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思绪混乱,容易发生自责和自我怀疑,对生活失去兴趣,且情绪波动较为明显。

二、诊断标准根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如下:A. 满足以下1、2、3、4或5条症状的标准:1. 持续的低落情绪,至少持续2周;2. 持续的焦虑或紧张感,至少持续2周;3. 持续的无力感或疲劳,至少持续2周;4. 持续的自卑感或无价值感,至少持续2周;5. 持续的减少注意力或注意力困难,至少持续2周。

B. 这些症状至少在大部分时间上都存在,而不仅仅是在某个特定的情绪周期中。

C. 症状的确诊不能归因于药物或其他物质使用,或其他已知的医学疾病。

D. 症状引起了患者明显的痛苦或社交、职业等重要领域的功能受损。

E. 这些症状不能仅仅是由其他精神障碍该有的症状所解释。

三、病因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研究表明遗传因素、生物学因素、心理社会因素等都可能与该疾病的发生相关。

遗传因素方面,一些研究发现,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在家族中具有聚集性,具有该疾病的家族成员患病的风险更高。

生物学因素包括神经递质的异常水平和神经系统的功能异常。

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的患者往往伴随着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的异常,这可能与他们的情绪调节和认知功能有关。

心理社会因素包括生活压力、创伤经历、人际关系问题等。

这些因素都可能对情绪和心理状态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增加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的风险。

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

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

SAD OCD
(1988) Stein (1980) ECA (1986)
MADD:诊断步骤
诊断步骤 1、是否兼有抑郁症状、焦虑症状
2、持续时间是否达到或超过一个月
3、是否达到严重程度标准
4、除外躯体原因所致
5、除外其他应优先诊断的精神障碍
MADD:症状谱
抑郁症状群 焦虑症状群
抑郁症
MADD
焦虑障碍
* ECA 资料
终生患病率 24.9 3.5 5.3 11.3 13.3 8.0 5.1 (2.2)
现患率 17.2 2.3 2.8 8.8 7.9 N.A. 3.1 (1.3)
抑郁障碍的患病率(%)
NCS, 1994 终生患病率 现患率
各类抑郁障碍 重性抑郁(单相) 双相障碍 心境恶劣
19.3
11.3
1.1 (2.5% 依据 DSM-III-R)
7.9 16.8 2.1 6.5
10.4
当前患病率 (%) 0.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社区医疗机构抑郁障碍和其他精神障碍的共患率
(Ormel et al. 1994)
诊断名称
未明确诊断的抑郁症
躯体化障碍 酒依赖 广泛性焦虑 疑病症 神经衰弱 广场恐惧症 惊恐障碍 抑郁发作 其他 ICD-10 诊断 0.0 20.0
1Rasmussen,
2Van
抑郁症和 恶劣心境 广泛性焦虑症
惊恐障碍
社交焦虑症
MADD:诊断与分类学地位
有争议的诊断分类学地位 1、两组症状的复合:d+a
2、两组疾病的复合:D+A
3、一种疾病加一组症状:D+a or A+d)

国际卫生组织关于焦虑症的诊断标准

国际卫生组织关于焦虑症的诊断标准

国际卫生组织关于焦虑症的诊断标准(ICD-10)根据ICD-10[1],广泛性焦虑障碍和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的特征分别如下:广泛性焦虑障碍(GAD):基本特征为泛化且持续的焦虑,不局限于甚至不是主要见于任何特定的外部环境(即“自由浮动”)。

如同其它焦虑障碍,占优势的症状高度变异,但以下主诉常见:总感到神经紧张、发抖、肌肉紧张、出汗、头重脚轻、心悸、头晕、上腹不适。

病人常诉及自己或亲人很快会有疾病或灾祸临头。

这一障碍在女性更为多见,并常与应激有关。

病程不定,但趋于波动并成为慢性。

诊断要点 :一次发作中,患者必须在至少数周(通常为数月)内的大多数时间存在焦虑的原发症状,这些症状通常应包含以下要素:(a)恐慌(为将来的不幸烦恼,感到“忐忑不安”,难以集中注意力等);(b)运动性紧张(坐卧不宁、紧张性头痛、颤抖、无法放松);(c)植物神经活动亢进(头重脚轻、出汗、心动过速或呼吸急促、上腹不适、头晕、口干等)。

儿童突出的表现可能是经常需要抚慰和一再出现躯体主诉。

出现短暂的(一次几天)其它症状,特别是抑郁,并不排斥广泛性焦虑作为主要诊断,但患者不得完全符合抑郁障碍(F32.-)、恐怖性焦虑障碍(F40.-)、惊恐障碍(F41.0)、强迫障碍(F42.-)的标准。

包含:焦虑神经症焦虑反应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MADD):如果同时存在焦虑和抑郁障碍,但两组症状分别考虑时均不足以符合相应的诊断,此时应采用这一混合性类别。

若是严重的焦虑伴以程度较轻的抑郁,则应采用焦虑或恐怖障碍的其它类别。

若抑郁和焦虑综合征均存在,且各自足以符合相应的诊断,不应采用这一类别,而应记录两个障碍的诊断。

从实用的原因出发,若只能作一个诊断,抑郁则应予优先考虑。

若只是存在烦恼或过度担心,而没有植物神经症状,不应用本类别。

必须存在一些植物神经症状(颤抖、心悸、口干、胃部搅动感),哪怕间歇存在也可。

如果符合本障碍标准症状的出现与明显的生活改变和应激性生活事件密切相关,则应采用F43.2适应障碍的类别。

常见精神行为障碍和人格障碍

常见精神行为障碍和人格障碍
所 好转。 3个月后,闻丈夫又有外遇,症状逐渐加重,表现腹胀 、腹痛、觉腹部有异常包块在游动,并出现食欲不振,胸闷, 心悸,腰背不适,四肢麻木,入睡困难等症状,即入住某医科
大学附属医院,行多种检查,未发现异常,给予一些辅助药
物治疗好转出院。
以后病情波动,先后7次住消化科,心血管内科,中医科 做了大量各种检查,花费医药费7万余元,疗效不佳而转 入心理康复病房。 经氟西汀治疗5周后,症状基本消失,维持治疗,一年随访病 情稳定。
一、 双相情感障碍
临床特点是反复(至少两次)出现心境和活 动水平明显紊乱,有时表现为心境高涨、精力充沛 和活动增加,有时表现为心境低落、精力减退和 活动减少。
躁狂时主要症状: 心境高涨或易激惹、失去控制;精力和活动增
加,言语加快,自高自大;注意力易转移;睡眠减 少。 抑郁时主要症状:
心境低落或悲伤;兴趣或快感缺失。还可伴有: 睡眠紊乱、注意力集中困难、自罪或自我贬低、食 欲紊乱、疲乏或精力减退、自杀观念或行为。
间,中国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必将把美国远远地甩在后面。 ---<美国见闻录>
30年过去了,美国病入膏肓的教育制度共培养 了几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一百多位知识型的 亿万富豪,而中国还没有哪一所学校培养出一 名这样的人才。
思考:预言为什么错了? 如何看待没有“品行障碍”的“好孩子”? “好孩子综合症”是谁的错?
——疑神疑鬼(多疑,对挫折、遭遇过于敏感) ——怀才不遇(过分自负和自我中心倾向); ——固执己见(对个人权利执意追求); ——容易记恨(对侮辱伤害不能宽容); ——人际关系不佳(好斗) 男性多于女性。
(2)分裂样人格障碍
以观念、行为和外貌装饰的奇特、情感冷漠、人际 关系明显缺陷为特点。 ——性格明显内向,过分内省,活在一个人的世界 ——表情冷漠、情感冷淡,对赞扬和批评无动于

混合性焦虑与抑郁障碍的治疗

混合性焦虑与抑郁障碍的治疗

混合性焦虑与抑郁障碍的治疗患有混合性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

这两种病症通常同时存在,相互影响,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困扰。

因此,如何有效地治疗混合性焦虑与抑郁障碍成为了重要的课题。

一、认知行为疗法:1. 理解和认识负面思维:混合性焦虑与抑郁障碍的患者常常有过度担忧、自责和消极情绪等负面思维。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识别和理解这些负面思维,并教导他们转变为积极健康的思考方式,可以逐渐减轻其对情绪状态的影响。

2. 建立良好行为习惯:混合性焦虑与抑郁障碍患者往往存在睡眠不足、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等不良行为习惯。

通过设定恰当的作息时间表,饮食结构调整和科学锻炼等方法,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习惯,提高卫生健康水平。

3. 学会应对技巧:混合性焦虑与抑郁障碍患者常常面临各种挑战和困境,学会积极应对这些压力是非常关键的。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的培训,患者可以掌握有效的应对策略,如正向思考、情绪调节和问题解决等技巧,从而提升其心理素养,并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状。

二、药物治疗:1. 抗抑郁药物:选择适当的抗抑郁药物可以帮助减轻混合性焦虑与抑郁障碍引起的情绪波动。

常见的抗抑郁药物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以及三环类抗抑郁药等。

使用时需要医生进行详细评估,并注意监测患者反应和副作用。

2. 抗焦虑药物:对于焦虑症状明显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抗焦虑药物进行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苯二氮䓬类药物(如阿普唑仑、劳拉西泮等)以及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等。

使用时需要遵循医生的嘱托,并定期复查。

三、心理治疗:1. 支持性心理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是一种基于倾听和理解的方法,旨在提供支持和安慰,帮助患者释放情绪,减轻压力,并得到内心的满足感。

这种治疗方式可以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提高患者对自身问题的认识,并增强其应对能力。

2. 认知重建:通过帮助患者重新评估和重建其对外界事物和自我认知的观念,改变他们对事物的解读方式,从而减轻混合性焦虑与抑郁障碍所带来的困扰。

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F41.2

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F41.2

是否有具体的自杀计划?他 她在过去是否有过危险的自 是否有具体的自杀计划 他 /她在过去是否有过危险的自 杀未遂?患者有无把握不按照自杀观念行事 可能需要家 杀未遂 患者有无把握不按照自杀观念行事?可能需要家 患者有无把握不按照自杀观念行事 人进行严密看护或送入院。 人进行严密看护或送入院。
Page 9
药物治疗
• 对于病情轻微的患者: 对于病情轻微的患者: • 药物是二线的治疗手段。但如果存在更为 药物是二线的治疗手段。
严重的抑郁症状,可能需要使用抗抑郁剂 严重的抑郁症状, 治疗。有关使用抗抑郁剂的指导, 治疗。有关使用抗抑郁剂的指导,参见抑 郁症—F32#。 。 郁症
Page 10
专家会诊
• 如果存在严重的自杀危险, 请专家会诊 如果存在严重的自杀危险 ,
鉴别诊断
• 如果存在更多严重的抑郁或焦虑症状 , 参见抑郁症 如果存在更多严重的抑郁或焦虑症状, 参见抑郁症—
F32#和广泛性焦虑障碍—F41.1的治疗指南。 32#和广泛性焦虑障碍 F41. 的治疗指南。
• 如果躯体症状占有优势 , 参见难以解释的躯体症状 如果躯体症状占有优势, 参见难以解释的躯体症状—
精神和行为障碍
ICD—第V章 第 章 初级保健医生用简明版
Page 1
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F41.2 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
Page 2
主诉
• 患者表现出各种各样的焦虑和抑郁症状 。 患者表现出各种各样的焦虑和抑郁症状。 • 起初可能主诉一种 , 疲乏 , 疼痛 ) 。 进一步询问会 发现抑郁心境和域焦虑。 发现抑郁心境和域焦虑。
快的或能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快的或能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重复在过去 曾经有帮助的活动。 曾经有帮助的活动。

混合性焦虑和抑郁障碍的健康宣教

混合性焦虑和抑郁障碍的健康宣教
药物副作用: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如头晕、头痛、 恶心、呕吐等,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
药物依从性: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按时按量 服药,以保持药物在体内的有效浓度。
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认识和
A
改变错误的认知模式,减轻焦虑
和抑郁情绪
心理动力疗法:通过探索患者的
B
潜意识,帮助患者理解自己的情
关系
尊重他人,理解 他人的感受和需

学会倾听,理解 他人的观点和想

保持积极的心态, 避免消极情绪影
响人际关系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1 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食物 2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3 适量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4 学会减压:学会放松,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5 保持社交:与家人、朋友保持良好的社交关系,分享心情和感受 6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
学会放松和减压, 避免过度焦虑和抑 郁
混合性焦虑和抑 郁障碍的预防措 施
增强心理素质
01
保持积极心态:积极面对生活,保持乐观态度
02
学会放松:学会放松身心,减轻压力
03
增强社交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社交能力
Hale Waihona Puke 04培养兴趣爱好:培养兴趣爱好,丰富生活内容,提高生活质量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积极与他人交流, 建立良好的沟通
落、兴趣减退等
2
持续时间:症状持续至少2周 以上
3
严重程度:症状严重影响日常 生活和工作
4
排除其他疾病:排除其他可能 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如甲状
腺功能亢进、药物滥用等
混合性焦虑和抑 郁障碍的治疗方 法

混合性抑郁的研究进展

混合性抑郁的研究进展
[I]Benazzi F.Defining mixed depression [J].Prog Neuropsychophanmacol Psychiatry,2008.32(4):932-939.
Biol
bipolarity:
criteria
epidemiology
and propo㈣t
minor
3混合性抑郁的临床特征 早在1899年,Kraepelin及其学生系 统描述了两类混合性抑郁.即兴奋或激 动性抑郁症和意念飘忽性抑郁。最近的 研究发现DMX中最常见的躁狂/轻躁狂 症状有易激惹、精神活动过度(思维奔 逸、思维云集、创造性思维)和行为活动 过度(精神运动激越、言语增多),而意志 活动增强、情感高涨、自我评价高和夸大 则较少见.它们在BP.I比BP.Ⅱ和MDD 中更严重…。Benazzi[8-91发现,DMX伴随 的轻躁狂症状在BP.II及MDD中也有一 定的差别,激越情绪、话语增多及注意障 碍在BP.11中更为常见,BP.Ⅱ所伴随的 轻躁狂数目更多,DMX明显与BP.Ⅱ、起 病年龄早、发作次数多、非典型特征、双 相障碍家族史及精神运动性激越相关。 DMX是抑郁发作的严重形式。并非 两个相反时相症状的简单重叠。情绪不 稳定,波动性大是DMX的核心症状。长 期情绪不稳定使其I晦床表现甚为复杂。 常出现与心境不相协调的精神病性症状 及冲动激越行为,因此DMX患者病情较 重。常需住院治疗[m】。现有研究mJ证明, DMX较之非混合型抑郁单次发作持续 时间长。常呈慢性状态,更易出现激越、 偏执症状.认知功能受损严重,而精神运 动性迟滞、躯体症状及性功能障碍较少
C锄
万方数据
实用医学杂志2010年蔓!鱼鲞箜鱼塑
难度。
者在使用有效心境稳定剂的基础上,混 合存在的躁狂或轻躁狂症状已缓解,抑 郁症状依然较明显或抑郁症状明显重于 躁狂心境.并且无药源性心境不稳病史, 可在充分使用心境稳定剂的基础上联用 抗抑郁药物。 DMX对抗抑郁药物单药治疗反应 差,对心境稳定剂治疗反应好。Goldberg 等,21认为抗抽搐药物丙戊酸盐的疗效优 于碳酸锂.对DMX有较好的治疗与预防 作用。现阶段父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治疗心境障碍的临床试验常把DMX排 除在外。Khazaal E”]及Houstonf211的研究发 现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垒硫平及奥氮乎。 能改善DMX的抑郁及躁狂症状.并nr预 防转相,可用于DMX的治疗,但证据尚 不足。电休克治疗町缓解或部分缓解 DMX的抑郁及躁狂或轻躁狂症状.可用 于DMX的急性期治疗㈦。 混合性抑郁对单药治疗反应差。一 般需要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联合治 疗.如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与心境稳定 剂的联合。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心境稳 定剂联合电休克治疗等。 总之.I)MX是抑郁发作的严重形式。 临床表现复杂,共病率高。自杀风险大, 单一抗抑郁药物治疗常使临床症状加 剧。病情恶化。我们应适当放宽DMX的 诊断标准.提高对抑郁混合状态的识别 能力,以便做出正确的诊断、采取有效的 治疗措施.为患者尽早回归社会提供有 力的保障。 8参考文献

国际卫生组织焦虑症的诊断标准

国际卫生组织焦虑症的诊断标准

国际卫生组织关于焦虑症的诊断标准(ICD-10)根据ICD-10[1],广泛性焦虑障碍和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的特征分别如下:广泛性焦虑障碍(GAD):基本特征为泛化且持续的焦虑,不局限于甚至不是主要见于任何特定的外部环境(即“自由浮动”)。

如同其它焦虑障碍,占优势的症状高度变异,但以下主诉常见:总感到神经紧张、发抖、肌肉紧张、出汗、头重脚轻、心悸、头晕、上腹不适。

病人常诉及自己或亲人很快会有疾病或灾祸临头。

这一障碍在女性更为多见,并常与应激有关。

病程不定,但趋于波动并成为慢性。

诊断要点 :一次发作中,患者必须在至少数周(通常为数月)内的大多数时间存在焦虑的原发症状,这些症状通常应包含以下要素:(a)恐慌(为将来的不幸烦恼,感到“忐忑不安”,难以集中注意力等);(b)运动性紧张(坐卧不宁、紧张性头痛、颤抖、无法放松);(c)植物神经活动亢进(头重脚轻、出汗、心动过速或呼吸急促、上腹不适、头晕、口干等)。

儿童突出的表现可能是经常需要抚慰和一再出现躯体主诉。

出现短暂的(一次几天)其它症状,特别是抑郁,并不排斥广泛性焦虑作为主要诊断,但患者不得完全符合抑郁障碍()、恐怖性焦虑障碍()、惊恐障碍()、强迫障碍()的标准。

包含:焦虑神经症焦虑反应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MADD):如果同时存在焦虑和抑郁障碍,但两组症状分别考虑时均不足以符合相应的诊断,此时应采用这一混合性类别。

若是严重的焦虑伴以程度较轻的抑郁,则应采用焦虑或恐怖障碍的其它类别。

若抑郁和焦虑综合征均存在,且各自足以符合相应的诊断,不应采用这一类别,而应记录两个障碍的诊断。

从实用的原因出发,若只能作一个诊断,抑郁则应予优先考虑。

若只是存在烦恼或过度担心,而没有植物神经症状,不应用本类别。

必须存在一些植物神经症状(颤抖、心悸、口干、胃部搅动感),哪怕间歇存在也可。

如果符合本障碍标准症状的出现与明显的生活改变和应激性生活事件密切相关,则应采用适应障碍的类别。

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简介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affective disorder),是心境(情感)障碍的一种类型,也称双相心境(情感)障碍,一般指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它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及社会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双相障碍发病以后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

躁狂发作需持续一周以上,抑郁发作需持续两周以上,躁狂和抑郁交替或循环出现,也可以混合方式同时出现。

一般呈发作性病程,每次发作后进入精神状态正常的间歇缓解期,大多数病人有反复发作倾向,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病人出现两次或多次的情感和活动水平明显紊乱的发作,其中至少有1次表现为心境高涨、精力和活动增加,另1次表现为情感低落、精力减低和活动减少。

见:抑郁症;轻躁狂;躁狂。

双相情感障碍- 分类一年中的变化特点《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中关于双相障碍,根据发作时所处的状态分类如下:双相障碍目前为轻躁狂;双相障碍目前为无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双相障碍目前为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双相障碍目前为轻抑郁;双相障碍目前为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双相障碍目前为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双相障碍目前为混合发作;其它待分类的双相障碍;双相障碍目前为快速循环发作。

环性心境障碍。

另外,根据躁狂抑郁发作的轻重进行分类,是目前临床经常使用的分类。

双相障碍分为:双相Ⅰ型:躁狂发作明显且严重,又有重性抑郁发作;双相Ⅱ型:躁狂发作一般较轻,其抑郁发作明显而严重;双相其它型:躁狂或抑郁发作均不严重;环性情绪人格:具有躁狂抑郁双相情绪波动人格特征,其情绪波动幅度轻。

[1]双相情感障碍- 症状情绪高涨、易激惹或情绪低落,或呈双相性。

情绪低落者,从轻度悲观到强烈自罪感。

思考困难,缺少决断,缺乏兴趣。

头痛,睡眠障碍,精力不足。

焦虑,病情严重者可有运动迟滞、激动不安、疑病或被害妄想、厌食、失眠。

生物学因素神经生化,精神药理学研究和神经递质代谢研究证实,患者存在中枢神经递质代谢异常和相应受体功能改变,大脑神经突触间隙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含量异常;5-羟色胺(5-HT)功能活动缺乏可能是双相障碍的基础,是易患双相障碍的素质标志;去甲肾上腺素(NE)功能活动降低可能与抑郁发作有关,去甲肾上腺素功能活动增强可能与躁狂发作有关;多巴胺(DA) 功能活动降低可能与抑郁发作有关;γ-氨基丁酸(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性神经递质,有研究发现双相障碍患者在血浆和脑脊液中水平降低;第二信使平衡失调,第二信使是细胞外信息与细胞内效应之间不可缺少的中介物;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主要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和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功能失调。

双相情感障碍防治指南

双相情感障碍防治指南
研究表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大脑中的多巴胺、血清素等神经递质存在失衡现象 。
荷尔蒙变化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荷尔蒙水平可能会发生变化,如甲状腺激素、肾上腺激素等 。
03
双相情感障碍的筛查与诊 断
筛查工具与步骤
工具
常用的筛查工具包括患者自评量表和医生面谈。患者自评量表可以帮助患者自我评估情绪状态,而医 生面谈则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状况。
基因变异
多个基因的变异可能导致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生,这些基因涉及到神经递质代 谢、神经调节、细胞通讯等。
环境因素
心理社会压力
生活中的重大变故,如失业、亲人死亡等,可能导致情绪波 动和双相情感障碍的发作。
人际关系问题
不良的人际关系,如家庭冲突、社交孤立等,可能加重双相 情感障碍的症状。
生物化学因素
神经递质失衡
双相情感障碍的类型
01
双相情感障碍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双 相Ⅰ型和双相Ⅱ型。
02
双相Ⅰ型是指患者至少有过一次躁狂 发作,发作时具有明显的情绪高涨、 活动增多、思维奔逸、睡眠需求减少 等特征。同时,患者还可能出现幻觉 、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03
双相Ⅱ型则是指患者至少有过一次轻 躁狂发作和一次抑郁发作。轻躁狂发 作时,患者可出现情绪稍高涨、活动 稍增多、思维活跃、睡眠需求减少等 特征,但与躁狂发作相比,程度较轻 。抑郁发作时,则表现为情绪低落、 活动减少、思维迟缓、睡眠需求增加 等症状。
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会对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应积极 寻求压力的释放和缓解。
避免药物滥用
滥用药物如咖啡因、尼古丁等会干扰情绪波动,增加双相情感 障碍的发病风险。
避免不规律作息
保持规律的作息有助于维持情绪稳定,应尽量避免熬夜、暴饮 暴食等不良生活习惯。

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

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

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在ICD-10和DSM-IV中的定义Rasmus Fog摘要:在临床上,常常可见许多患者抑郁症和焦虑症的症状共存。

相比那些只患有焦虑症或抑郁症的患者,这些病人一般都有较大的慢性化倾向及较大的社会功能与工作上的损害。

而且,他们的自杀率较高、预后较差。

在许多诊断系统如ICD-10和DSM-IV中,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MADD)被界定为与自主神经症状相关的焦虑和抑郁症状的混合性障碍。

目前,我们已在生物学方面对焦虑症和抑郁症有了较深的认识。

这两种疾病在三种主要的神经递质(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发生了改变。

这就意味着采用一种低剂量精神抑制药(如氟哌噻吨)和一种低剂量三环类抗抑郁药(如美利曲辛)的联合用药治疗将会有效,且副作用很低。

黛力新正是这样一种合剂,在几项研究中显示,对MADD的疗效非常显著。

对于一些患者,这些症状可能有慢性化倾向,意味着他们将需要长期治疗。

因此这些患者的治疗用药将非常强调其副作用低的重要性。

关键词: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抑郁障碍、抑郁、焦虑前言在临床上,常常可见许多患者抑郁症和焦虑症的症状共存。

相比那些只患有焦虑症或抑郁症的患者,这些病人一般都有较多的慢性病史及较大的社会功能与工作上的损害。

而且,他们的自杀率较高、预后较差。

在许多诊断系统如ICD-10和DSM-IV中,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MADD)被界定为与自主神经症状相关的焦虑和抑郁症状的混合性障碍。

这种疾病在世界各地给许多病人带来沉重的包袱。

在临床上,许多患者抑郁症和焦虑症的症状常常共存。

这在几项调查研究中已被证明,下面将提及几个例子。

共病性研究在美国,1991年发表的国家精神卫生流行病学聚集地区研究[1]发现,一生中某个时间有过抑郁发作的人群中有70%也有其它精神障碍病史。

这项研究也表明抑郁发作常常与其他精神障碍合并发生。

最近发表的从1996年开始进行的美国全国共病性调查[2]也发现很高的共病发生率:生命中有过抑郁发作的人群中有58%也患有焦虑障碍,74%有一种或更多共病性障碍,32%有3种或更多共病性障碍。

丹栀逍遥散治疗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的临床研究

丹栀逍遥散治疗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的临床研究

丹栀逍遥散治疗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的临床研究摘要】丹栀逍遥散治疗以焦虑为主的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疗效好,对精神性焦虑有显著疗效。

【关键词】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丹栀逍遥散辨证论治笔者近年来采用丹栀逍遥散治疗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取效满意,并设西药对照组对比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64例患者均来自我院门诊病人,入选病例均符合“混合性焦虑和抑郁障碍”(MAD)的诊断标准[1],排除典型的焦虑症、抑郁症、躯体疾病所致的焦虑抑郁障碍、妊娠哺乳期妇女及药物过敏者。

按诊疗次序交替分组,即单号为中药组,双号为西药组。

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为7-22分;抑郁量表(HAMD)评分为8-24分。

64例中男26例,女38例;年龄17-62岁,平均32. 8岁;病程3月-12年,平均6.8年。

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西药组根据临床具体症状选择用药。

如以焦虑为主选用阿普唑仑0.4-0.8mg,Bid,或舒乐安定1-2mg,Bid,口服;如临床表现以抑郁为主选用阿米替林25-50mg,Bid,或氯丙咪嗪12.5-50mg,Bid,口服。

28天为1个疗程。

中药组采用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

方药组成:牡丹皮12g,栀子12g,柴胡15g,当归15g,白芍15g,白术15g,茯苓15g,煨生姜6g,薄荷3g,甘草9g。

加减:若口苦、便结加大黄10g,龙胆草15g;心悸、少寐加夜交藤10g,钩藤10g;多汗、嗳气加浮小麦30g,百合10g;胸闷、胁胀加香附8g,延胡索8g。

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饭后服。

28天为1疗程。

3 疗效标准及结果3.1 两组治疗前、后HAMA均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HAMA均分比较组别 n 疗前疗后中药组 32 14.82 4.68西药组 32 14.68 7.42从表1可见,两组治疗前、后均分均有显著性差异,其中中药组治疗前、后的差异更为显著(P<0.0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ge 9
药物治疗
• 对于病情轻微的患者: • 药物是二线的治疗手段。但如果存在更为
严重的抑郁症状,可能需要使用抗抑郁剂 治疗。有关使用抗抑郁剂的指导,参见抑 郁症—F32#。
Page 10
专家会诊
• 如果存在严重的自杀危险,请专家会诊 和域住院。
• 如果采用上述治疗后仍持续存在显著症 状,请参照抑郁症—F32#,和广泛性焦 虑障碍—F41.1中给出的治疗建议。根据 相应的建议考虑会诊。
精神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行为障碍
ICD—第V章 初级保健医生用简明版
Page 1
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F41.2
Page 2
主诉
• 患者表现出各种各样的焦虑和抑郁症状。 • 起初可能主诉一种或更多的躯体症状
(例如,疲乏,疼痛)。进一步询问会 发现抑郁心境和域焦虑。
Page 3
诊断要点
• 心境低落或悲伤
• 食欲紊乱
Page 8
治疗指南
• 确定患者在以后几周中可以来取的某些特殊措施,诸如: • 咨询护士、医生或保健工作者有关哮喘的病程和治疗 • 与其他哮喘患儿的父母探讨如何照料 • 为治疗哮喘发作制定书面计划 • 询问自杀的危险性。患者是否经常想到死亡或去死?患者
是否有具体的自杀计划?他/她在过去是否有过危险的自 杀未遂?患者有无把握不按照自杀观念行事?可能需要家 人进行严密看护或送入院。
• 如果躯体症状占有优势,参见难以解释的躯体症状— F45。
• 如果患者有躁狂发作史(兴奋,心境高涨,言语加快), 参见双相情感障碍—F31。
• 如果存在严重的酒精或药物使用,参见酒精使用障碍—
F10和药物使用障碍—F11#。
Page 5
治疗指南
• 患者和家属须知 • 应激和担忧会产生诸多躯体和精神方面的
以解释的躯体主诉—F45)。如果与紧张有关的症状占有优势,推 荐使用放松疗法来缓解躯体症状。 • 定式的问题解决方法有助于患者应对当前的生活问题或导致焦虑症 状的各种应激情况。 • 确定引发过份担忧的事件(例如:一位年轻女士出现担忧、紧张、 恶心及失眠。这些症状开始于她的儿子被诊断为哮喘之后。其儿子 每次哮喘发作她的焦虑就会加重)。 • 商讨患者该如何处理这种场景。确认并强化奏效的做法。
影响。 • 这些问题并非归于意志薄弱或懒散;患者
在试图应对。
Page 6
治疗指南
• 患者和家属的咨询 • 鼓励患者采用放松疗法以减轻紧张性躯体
症状。 • 制定短期活动计划,这些活动应是轻松愉
快的或能帮助患者树立信心。重复在过去 曾经有帮助的活动。
Page 7
治疗指南
• 商讨挑战消极想法或被夸大的担忧的方式。 • 如果存在躯体症状,探讨躯体症状和精神应激之间的联系(参见难
Page 11
• 兴趣或快感缺失 • 显著的焦虑或担心
• 口干 • 紧张和不安 • 震颤
• 下列相关症状经常存在:• 心悸
• 睡眠紊乱
• 头晕
• 疲劳或精力减少 • 注意力集中困难
• 自杀观念或行为 • 性欲减退
Page 4
鉴别诊断
• 如果存在更多严重的抑郁或焦虑症状,参见抑郁症— F32#和广泛性焦虑障碍—F41.1的治疗指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