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与肾

合集下载

心肾相交的名词解释

心肾相交的名词解释

心肾相交的名词解释心肾相交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心脏和肾脏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关系。

根据中医理论,心肾相交的概念对于人体的健康非常重要。

在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有云:“心主血脉,肾主心肌”。

这句话正是心肾相交理论的出处。

中医认为,心为阳脏,肾为阴脏,阴阳需要相互配合才能保持人体的正常功能。

心肾相交即表示了阴阳之间的交互作用。

首先,心肾相交体现在阴阳平衡上。

心为阳脏,肾为阴脏,二者之间需要保持阴阳的平衡状态。

心阳不足会导致心脏失去调控功能,出现心律失常等心脏问题;而肾阳不足则会影响到心脏的供血功能,导致心脏缺血、心绞痛等病理变化。

因此,心肾相交的理论就强调了阴阳平衡对于心脏功能的重要性。

其次,心肾相交还体现在精血的生成和调控上。

中医认为,肾藏精,心主血脉。

心肾相交将两者的功能联系起来。

肾脏负责生殖功能、生长发育以及造血功能的一部分,而心脏则通过血液的泵送作用将养分、氧气等送达全身各个器官组织。

心肾相交的理论强调了肾脏对于血液的重要调节作用,任何对肾脏的损伤都可能导致心血管系统的紊乱。

此外,心肾相交还体现在情志对心肾的影响上。

中医认为,心主情志,肾藏精。

情志过度刺激会导致心脏受损,从而影响肾脏的功能。

而肾脏的功能状态也会间接影响心脏的稳定性和功能。

因此,心肾相交的理论也提醒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的情绪波动对心肾造成不良影响。

总之,心肾相交是中医理论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指的是心脏和肾脏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关系。

它强调了阴阳平衡、精血生成和调控、情志对心肾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对于人体的健康来说,心肾相交的理论对于维持心脏健康、调节情绪、保持代谢平衡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了解和运用心肾相交的理论是保持身心健康的一个重要方面。

肾与五脏的关系

肾与五脏的关系

肾与五脏的关系肾与五脏的关系五脏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侣山堂类辩》说“五脏之气,皆相贯通”。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古人在理论上多以五行的生克乘侮来进行阐述,即生理上任何一脏与其他四脏都存在着生我、我生、克我、我克四方面的联系,病理上任何一脏与其他四脏都存在着相乘、相侮、子及母、母及子四方面的影响。

但经过历代医家的观察和研究,脏与脏之间的关系早已超越了五行生克乘侮的范围,目前主要从各脏的生理功能来阐述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并用病理上的相互影响来反证其生理上的关系。

1.心与肾心与肾在生理上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心阴心阳与肾阴肾阳之间的依存关系方面;一是在心血与肾精之间的依存关系方面。

心在五行属火,位居于上焦而属阳;肾在五行属水,位居于下焦而属于阴。

从阴阳、水火的升降理论来说,位于下者,以上升为顺;位于上者,以下降为和。

《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升已而降,降者为天;降已而升,升者为地。

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表明阴阳水火升降原理。

心有阴阳,肾亦有阴阳,各自相互对立依存,以维持动态平衡。

心之阴阳必须下降于肾,而充养肾之阴阳;肾之阴阳必须上升至心,以濡养温煦心之阴阳,只有心肾阴阳之间的上下交通,相互依存,才能保证这两脏之阴阳充足,并维持动态平衡关系,而称为心肾相交,也即是“水火既济”。

如《慎斋遗书》说“心肾相交,全凭升降……升降者水火”。

《格致余论·房中补益论》说“人之有生,心为火,居上;肾为水,居下。

水能升而火能降。

一升一降,无有穷已,故生意存焉。

”反之若心火不能下降于肾而上亢,肾水不能上济于心而下泄,肾无心火则水寒,心无肾水则火炽心肾之间的生理功能就会失去协调,而出现一系列的病理表现,即为“心肾不交”或“水火未济”,临床出现失眠、心悸、怔忡、心烦、腰膝酸软,或见男子梦遗,女子梦交等症。

心主血,肾藏精,血与精之间可以相互化生。

血化为精,如《医原》所说“谷气归心,奉君火而化赤,赤血得金气敷布,下行入肾化精”。

什么是心肾相交?

什么是心肾相交?

什么是心肾相交?
中医里经常谈到心肾相交。

这里的心肾相交,不是指的心脏和肾脏,而是指的心气和肾气,是这两种气相交。

这样说,可能很多人依然不明白。

那么可以借助天气和地气相交来说明,地下的水受热变成水蒸气,袅袅上升,一直升到天空中去,即是地气交于天气。

天空为阳,地气为阴,此为阴气交于阳气。

交会,也就是会和的意思。

下雨的时候,天上的能量又跟随着雨水降到地面上,这是阳气交于阴气。

这里的天地二气相交,天地本来的位置都没有动,是二者的气在交会。

心肾相交也是如此。

晚上睡眠,是心气下降进入小腹,和肾气相交,二者正常交会,就会有良好的睡眠。

中午的时候,是肾气上升交于心气,此时可以小憩一会,就是午睡。

为什么二者交会容易睡眠吗?心气旺,神气就足,心气交于肾气,心火藏于肾水中,神气自然困倦;肾气交于心,也能暂时让心气休息,此时也会出现困倦的情况,此时午睡一会,对下午的心神活动非常有帮助。

心气本身属于火,肾气本身属于水。

心气本身就有向上的趋势,肾水本身就有向下的趋势。

心肾相交,则心气不向上散失,肾气不向下散失,可以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

所以,睡眠对人体的健康非常重要。

如果长期睡眠不好,心肾不交,则对健康的影响很大。

甚至心神外散,出现种种幻觉,精神出现问题。

教你几个心肾相交的秘法

教你几个心肾相交的秘法

教你几个心肾相交的秘法心属火,藏神;肾属水,藏精。

两脏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

肾中真阳上升,能温养心火;心火能制肾水泛滥而助真阳;肾水又能制心火,使不致过亢而益心阴。

这种关系,也称水火相济。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用云雨的形成来论述了阴阳的交感,“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

天为阳,地为阴,天阳受地阴的交感而下潜,地阴受天阳的交感而蒸腾,两者交感而化生云雨。

同样的道理,心肾能够相交也依赖阴阳交感的维持。

心阳受肾阴的交感而下暖肾水,使肾水不寒;肾阴赖心阳的交感而上济心火,使心火不亢。

如此,则促成了“心肾相交”状态的形成。

心肾相交调呼吸法人之元神在心,人之元气在肾,欲心肾相交,须于有意无意之间,运心中元神随呼吸之气息息下降,与肾中元气汇合。

白话解:意静,当呼气时,默念肾中元气上升,心中元神下降,相互交感,吸气时,元气下降,元神上升回位。

此即明伍冲虚谓“吸升呼降,方合有意无意之奥旨。

”,《内经》四气调神论“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

”即此法之权舆。

一念在心,一念在肾,抱朴子所谓“意双则和”。

调此功法,数日可觉下元温暖,月余功效异常。

然此功法不可太过,使热力炽盛,宜休息行之(间隔之意),又需清心欲寡。

心肾相交法一:鸣天鼓心肾相交法的第一种叫做鸣天鼓。

我们的后脑勺就叫做天鼓。

鸣天鼓要用到我们的听闻穴和劳宫穴。

人体的劳宫穴是最操劳的一个穴位,它是一个火穴,像我们肚子疼了,马上就不自觉地用手去捂肚子,所以它是很操劳的。

具体鸣天鼓的做法是:先用我们的手掌心,即用劳宫穴贴住耳孔,把整个手搭在后脑勺上,将食指放在中指上,然后往下一弹,产生一个弹击的力量,就这样使劲压住听闻穴,然后弹拨后脑壳,弹几次再压紧,然后突然放松,耳朵就会有一种特别清爽的感觉。

经常这样做对耳朵的保健作用很大。

心肾相交法二:按摩听闻穴第二种叫做按摩听闻穴。

耳朵里的听闻穴要怎么做才能按摩到呢?其实还是采取的心肾相交法。

肾与其它四脏的关系

肾与其它四脏的关系

肾与其它四脏的关系五脏学说,是以心、肺、脾、肝、肾为中心的理论体系。

各脏之间,相互配合,密切合作,完成复杂的生理活动。

在病理上,各脏之间的病表又常互相影响。

下面谈谈肾与其它四脏的关系。

一、心与肾的关系:心肾相交、水火既济,上下交通。

心居上焦,属阳属火,为阳中之阳脏;肾居下焦,属阴属水,为阴中之阴脏。

心与肾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在生理方面可概括为:心肾相交,水火既济,上下交通。

阴阳水火既济理论,源于《周易》,本用来说明各种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后被引用到脏象学说,用来说明心肾之间在生理方面的有机联系。

具体说来,心肾相交,水火既济,其主要含义是:心火下交与肾,协助肾阳,以使肾水不寒,维持肾的阴阳平衡。

而肾水必须上升交于心,滋助心阴,以使心阳不亢,维持心的阴阳平衡。

正如孙思邀在《千金要方》中说:“ 夫心者,火也;肾者,水也;水火相济。

”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又说:“ 人之有生,心为之火,居上,肾为之水居下,水能升而火能降,一升一降,无有穷也。

”心属火,火性炎上;肾属水,水性润下,而心火何以能下降?肾水何以能上升?总的来说,心虽火脏,而火中有水;肾虽水脏,而水中有火。

因此,心阴、肾阳为火之主,升降之动力源泉,而心火、肾水为升降之本体。

心阴下降,心火亦随之而降,肾阳蒸腾,真阳发动,肾水则能上升滋助心阴。

故心肾相交,水火既济。

另外,心肾相交又与肝升肺降、脾升胃降有关。

肝气升发,有助于肾水上升而交于心,肺气萧降,有利于心火下降而温助肾阳。

脾胃又为气机升降之枢纽,为阴阳水火升降必经之地。

在病理时,心或肾本身的阴阳平衡失调,不但可影响到心或肾的生理活动,而且均可影响到心肾相交,水火既济的正常联系,产生心肾不交、水火未济的病变,出现以失眠、心烦、心悸、腰膝酸软、遗精等为主症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如心火虚衰或心阴亏损不能引火下行以助肾阳,可形成下寒精冷等病症。

另外,肝、肺、脾、胃等脏腑气机升降功能紊乱,也可使心肾之间的功能失其协调,产生心肾不交种种病症。

心肾相交的锻炼方法

心肾相交的锻炼方法

心肾相交的锻炼方法
心肾相交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心脏和肾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在中医看来,心脏和肾脏是人体内最重要的器官,它们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人体的整体健康水平。

为了保持心肾的健康,我们需要进行一些特殊的锻炼。

以下是几种心肾相交的锻炼方法:
1. 心肾相交的呼吸法:坐在一个安静的地方,闭上眼睛,深呼吸吸气,然后慢慢地呼气。

在呼气的时候,将注意力集中在肾脏处,感觉气息流过这个区域。

然后再将注意力集中在心脏处,感觉气息流过这个区域。

持续进行这种呼吸法,可以增强心肾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2. 肾脏的按摩:用手指轻轻地按摩肾脏的区域,从下往上按摩,然后再从上往下按摩。

每次按摩10-15分钟,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肾脏功能的恢复。

3. 快步走:快步走是一种非常好的有氧运动,可以增强心肾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每天进行30分钟的快步走,可以改善心肾功能,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4. 瑜伽:瑜伽是一种非常好的综合性锻炼,可以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和平衡力,同时还可以促进心肾之间的相互协调和作用。

每周进行2-3次瑜伽练习,可以改善心肾功能,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总之,以上这些锻炼方法都是非常好的心肾相交的锻炼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保持身体的健康和平衡。

无论是呼吸法、按摩、快步
走还是瑜伽,我们都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坚持进行下去,才能获得更好的效果。

心肾相交

心肾相交
心气代表着心脏的功 能 活动,心阴心阳都是心气的组成部分; 肾气代表着 肾脏的功能活动,由。肾阳蒸腾肾阴产 生,肾阴肾阳 都是肾气的一部分。广义的心肾相交实 际上是心肾 之气相交,它涵盖了心肾之间的所有协 调关系。
22.狭义的心肾相交 五行之中,肾属水,心属火,狭 义的水火既济、心肾相交是借用五行水 火相生相克 来比喻心火与肾水的相互关系。具体地 说即心火下 交于肾,以助肾阳温煦肾阴,使肾水不 寒;肾水上 济心火,使心火不亢,心火与肾水上下 交通,维持 二者生理功能的平衡。
君相安位
心为君火,肾存相火,君火与相火 各居其位。 才能使心肾之阳发挥温煦作用 反之,相火妄动
.
心肾相交的实现过程 1.依靠真阴真阳作用心气能够下通于肾, 肾气能够上承于心,坎上离下全凭气的升降出人运 动。心气之降,由于肾气之升;肾气之升,又因心 气之降。肾本属水,水性润下,其升是因水中有真 阳,水随肾阳而升至于心,而生心中之火;心本属 火,火性炎上,其降是因火中有真阴,火随心阴而 降至于肾,而温肾中之水。
2.依靠其他脏器的协调心肾相交需要其他 脏腑的协调配合,如肺主宣发肃降,肝主条达升散,脾 主运化主升,胃主降下,胆和大肠主降,小肠以升为主, 三焦和膀胱以降为主。其中心肾气机 的升降尤与脾胃的枢纽作用密切相关。
生理状况
心火下降,资助肾阳,温煦肾阴——肾水不寒 肾水上升,资助心阴,涵养心阳——心阳不亢
病理状况
心火不下降,心火亢于上——烦躁,失眠
心肾不交
肾水不上升,肾水凝聚于下——腰膝酸软
精血互生
含义:精血之间相互资生,相互转化,血可 以化而为精,精亦可以化而为血,
病理状态
精神互用
心以神为主,阳为用,肾以志为主,阴为用。 阳则气也、火也,阴则精也、水也。 水火既济,全在阴精上奉以安其神,阳气下 脏以定其忐。不然则神摇不安于内,阳气散 于外,志感于中,阴精走于下。

我对“心肾相交”的理解

我对“心肾相交”的理解

我对“心肾相交”的理解心火为君火,肾火为相火。

心肾相交指的是心火(心脉传送出来的温度)能下降而温暖肾,相火(肾脏播散出来的温度)能上济于心,称之为心肾相交。

这个是恒定不变的,就象白天日照当空水蒸气蒸腾向上而温煦万物,此时太阳温度与大地之地温相互交应。

夜晚月亮皎白,气温下降,凝水蒸气为露下落而滋养根系(清晨可看到玉茭高梁等的根部都有一小团湿土)。

等同与人之肾阴。

在人体内不论是心火还是相火,说白了指的就是体内脏腑温度的互相接济。

心脉内所携之温度下济于肾,而促使肾得温而行使正常职能(肾小球过滤水液为津液蒸腾向上滋养全身脏腑及皮肉腠理及经络。

就这么个简单的道理。

那么假如心肾不交会怎么样呢?一、上热下寒,这个问题引发了我特大的好奇心。

即然心肾济济是恒定不变的自然现象,为什么会有上热下寒之症呢?是什么因素导致的呢?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久,最近在听了任利老师的讲课之后恍然明白此乃肾寒(肾温低)不能蒸腾水液上济与心肺而导致的。

那么是什原因导致肾水寒了呢?这时我想到了脏腑的温度。

心火(心脉的温度)是从哪里来的呢?大家知道心脏的上部是肺,心脏的下部是胃,也就是说心脉的温度来至于脾胃的温度,脾胃的温度来至于饮食的温度。

而心与小肠相表里,也就是说我们吃进的食物所含的温度必须能传达到小肠才能上济于心。

更重要的重点是我们吃进食物所携带的温度能够传达至肾才能做到心肾相交,心肾相济这个功能的正常运行。

肾与膀胱相表里,膀胱乃储尿之腑,说白了就是膀胱尿液的温度决定了肾脏的温度,甚至膀胱尿液的温度还影响了男女生育的问题,是不是不可思议?但实际情况的确这这样的(女子子宫与男子精睾无一不傍在膀胱尿道附近)。

那么怎么样才能做到吃进的食物所携带的温度能传达至小肠,传达至肾呢?在这里有必要探讨下食物所携带的热量,也就是所卖食物盒上标注的热量多少多少大卡。

携带热量最少的自然是寒凉性食物了,如桔子,苹果等或者冰凉饮料等。

这类性食物进到胃里首先会消耗一部分胃温,使胃温下降,不但生成腐熟的有机营养物质发生改变,而且心脏的温度也会随着胃温的下降而下降,从而导致血液流速减慢,肾脏离心脏最远,当血液由心脏输送到肾脏的时候温度就更低了(吃进的寒凉食物首先消耗一部分血液温度,血液在流经到肾脏的途中又会耗散一部分温度,当血液流到肾脏的时候温度自然就更低了),达不到肾脏所需之温。

心火下降于肾肾水上交于心的解释

心火下降于肾肾水上交于心的解释

心火下降于肾肾水上交于心的解释心火下降于肾,肾水上交于心,这听起来有点神秘,不过别担心,咱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心火嘛,就是我们常说的“心中有火”,就像冬天的时候,大家都喜欢围着火炉取暖,那种温暖的感觉。

心火旺盛的时候,人就容易激情四溢,做事特别有动力,像是喝了红牛一样,整个人都飞起来了。

但是,如果心火太旺,身体就容易出问题,像是开了锅的水,哗哗地往外冒,这可就麻烦了。

然后再说说肾水,肾水就像是咱们身体里的“调和剂”,它负责滋润和调节,确保心火不会过于狂妄。

肾水的角色就像那种温柔的朋友,默默地给你支持,不让你跑得太快,也不让你跌得太惨。

想象一下,夏天的饮料,太甜了喝不下去,加点水刚刚好,肾水就是这样一个重要的角色。

心和肾,两个小家伙,一个火热,一个清凉,看似对立,其实是互相依赖,互相照顾的。

当心火过旺,肾水不足,心里的小火焰就可能变得不受控制,容易焦虑、失眠,甚至情绪爆炸。

像是水和火打架,结果一场混乱,大家都不开心。

不过,肾水的存在就像是一个智慧的调解者,帮助心火和谐相处。

你想啊,如果心里火辣辣的,肾水在旁边静静滋润,心火自然不会失控,心情也能保持平衡。

有些人会问,怎么才能让心火和肾水和谐相处呢?这里面其实有很多小技巧。

保持良好的作息,就像在调节水流一样,不能让水流得太快,也不能让它停滞。

早睡早起,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才能让心火不至于太旺。

饮食上也要讲究,少吃油腻和辛辣的东西,吃点清淡的,比如绿叶蔬菜和水果,帮助肾水保持充足。

这样,心火就不会因为缺水而躁动,反而会温柔地陪伴你,给你带来正能量。

运动也是个好法子。

通过适量的锻炼,能让心情更好,增强身体的气血循环。

想象一下,运动的时候,身体就像一个火锅,里面的食材都在翻滚,既有火辣的感觉,也有滋润的汤底,这样才能让心火和肾水达到最佳状态。

心里有火,但不燥,身体充满活力,心情也会变得特别好。

心理调节也不可忽视,别让压力把自己压垮。

学会放松,偶尔来点冥想或者深呼吸,像是给心火和肾水做个小“水疗”,让自己重新焕发活力。

心与肾的关系

心与肾的关系
心与肾的关系
LOREM IPSUM DOLOR
LOREM IPSUM DOLOR
A
B
心与肾在生理方面的联 系
心与肾在病理方面的联 系
第一、生理方面的联系
• 心居隔上,属阳,属火;肾居下焦,属阴,属水。心肾相互依 存,相互制约关系称为心肾相交,又称水火共济,坎离交济。 •
这种关系主要变现在三个方面: 1.水火既济 2.精血互生 3.精神互用
1.水火不济
• 肾阴虚于下 • 腰膝酸软,男子梦遗,女子梦交 பைடு நூலகம் 心阳亢于上 • 失眠,心悸,怔忡,心烦
2.水气凌心
• 肾阳虚 • • 心阳虚 • 心肾阳虚 心悸,口舌青紫 水饮凌心 水肿,形寒肢冷
3,精神失调
• 肾精不足,不能养神 • 心神恍惚,精神疲惫 • 心神不交,无力驭精 • 遗精,滑精
• 心藏神,神能控驭精气;肾藏精,精能化气生神。故积精可以 全神,神清可以控精,精与神相互为用。
二、病理方面的联系
• 心火不能下降于肾,肾水下凝; • 肾水不能上济于心,心火独亢。 • ------心肾阴阳协调关系破环,称为”心肾不交“或”水火失济“,可 见心悸,怔忡,心烦,舌红,腰膝酸痛,遗精等。 • 水火不济 • 水气凌心 • 精神失调
病例分析
• 男,40岁,失眠达60年,患者因精神创伤造成失眠,伴心悸, 多梦,燥急,易怒,腰膝酸软,耳鸣健忘,遗精,盗汗,食欲 不振。经长期服用镇静,滋补剂,效果欠佳。 • 诊断:失眠(心肾不交) • 治疗方法:滋阴降火,交通心肾,保持充足的睡眠
END
水火既济
• 心属火居于上为阳,心火须下降于肾,助肾阳使肾水不寒;肾 属水居于下为阴,肾水须上济于心,资心阴使心火不亢。
2 精血互生

心与肾的关系ppt课件

心与肾的关系ppt课件
例分析
• 男,40岁,失眠达60年,患者因精神创伤造成失眠,伴心悸, 多梦,燥急,易怒,腰膝酸软,耳鸣健忘,遗精,盗汗,食欲 不振。经长期服用镇静,滋补剂,效果欠佳。
• 诊断:失眠(心肾不交) • 治疗方法:滋阴降火,交通心肾,保持充足的睡眠
11
END
12
3
水火既济
• 心属火居于上为阳,心火须下降于肾,助肾阳使肾水不寒;肾 属水居于下为阴,肾水须上济于心,资心阴使心火不亢。
4
2 精血互生
• 心主血,肾藏精,精和血皆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必要物质基 础。精血相互资生,相互转化,血可化而为精,精可化而为血。 这种关系为心肾相交奠定了物质基础。
5
3. 精神互用
• 心藏神,神能控驭精气;肾藏精,精能化气生神。故积精可以 全神,神清可以控精,精与神相互为用。
6
二、病理方面的联系
• 心火不能下降于肾,肾水下凝;
• 肾水不能上济于心,心火独亢。
• ------心肾阴阳协调关系破环,称为”心肾不交“或”水火失济“,可 见心悸,怔忡,心烦,舌红,腰膝酸痛,遗精等。
心与肾的关系
LOREM IPSUM DOLOR
1
LOREM IPSUM DOLOR
A
心与肾在生理方面的联 系
B
心与肾在病理方面的联 系
2
第一、生理方面的联系
• 心居隔上,属阳,属火;肾居下焦,属阴,属水。心肾相互依 存,相互制约关系称为心肾相交,又称水火共济,坎离交济。

这种关系主要变现在三个方面: 1.水火既济 2.精血互生 3.精神互用

水火不济

水气凌心

精神失调
7
1.水火不济

心肾相交名词解释

心肾相交名词解释

心肾相交名词解释
心肾相交是中医中有关心脏和肾脏的理论。

根据中医理论,心与肾是人体五脏中最重要的两个脏器,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心肾相交主要指的是心与肾的阴阳关系。

在中医理论中,心属于火,肾属于水,心为阳,肾为阴。

阳与阴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相互依存,保持身体的平衡。

心肾的阴阳关系决定了人体的生命活动和健康状态。

心肾相交还包括心肾的功能相互关联。

心主血脉,肾主生殖,心肾相交则是指心脏的血液循环和肾脏的排泄功能之间的联系。

心肾相互关联的调节和平衡,对于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心肾相交的理论在中医临床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调理心肾的阴阳平衡,可以预防和治疗许多疾病,包括心脏病、肾脏病以及其他相关的疾病。

心与肾的关系论述

心与肾的关系论述

心与肾的关系论述
心与肾在中医理论中被认为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以下是关于心与肾关系的一些主要论述:
1. 水火既济:心属火,肾属水。

正常情况下,心火下行以温煦肾水,肾水上行以制约心火,使心火不亢,肾水不寒,从而维持心肾之间的阴阳平衡。

2. 精神互用:心主神明,肾藏精。

肾精可以化生心血,心血可以滋养肾精。

因此,心与肾在精神活动方面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3. 君相安位:心为君火,肾为相火。

君火居于上,相火居于下,君相安位,则人体阴阳平衡,生命活动正常。

4. 经络相连:心与肾之间有经络相连,如心经的别络通于肾经,肾经的别络通于心经。

经络的联系使得心与肾之间可以相互感应和影响。

在病理情况下,心与肾的关系失调会导致各种病症。

如心火亢盛,不能下行温煦肾水,会导致肾阴亏虚;肾阴不足,不能上济心火,会导致心火偏亢。

心肾阳虚、心肾阴虚等病症也与心肾关系失调有关。

心肾相交和心肾不交理论的

心肾相交和心肾不交理论的

精神疾病
根据心肾相交理论,精神疾病常 常与心肾不协调有关。临床上, 医生会采用心理疏导、气功、针 灸等方法,调整心肾功能,促进
患者康复。
失眠
心肾不交导致的失眠问题,可以 通过调整心肾功能,促进阴阳交
融,改善睡眠质量。
情志疾病
一些与情绪有关的疾病,如焦虑 症、抑郁症等,可以通过调节心 肾功能,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
心肾不交理论
02
心肾不交的概念
心肾不交是指心火不能下移,肾水不能上济,心肾之间的生理关系失调,从而出 现以失眠为主症的一系列临床表现。
心肾不交是一种中医理论,认为心与肾之间存在密切的生理关系,两者协调失衡 会导致身体出现各种不适症状。
心肾不交的生理表现
失眠
心肾不交患者会出现失眠症状,表现为难以 入睡、睡眠质量差、多梦易醒等。
心肾相交的生理表现
• 心肾相交的生理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心火与肾水相 互平衡,心火下行以温养肾水,肾水上济以滋补心阴;心主血 脉与肾主藏精相互协调,精血互生互化;心主神志与肾主藏精 相互滋生,共同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心肾相交的理论基础
• 心肾相交的理论基础主要基于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根据阴 阳五行学说,心属火、属阳,肾属水、属阴,两者之间存在 阴阳互补、水火既济的关系。在五行学说中,火与水相生相 克,心火与肾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以达到动态平衡的状 态。此外,心属南方、属夏,肾属北方、属冬,南方的火与 北方的水相互融合,也是心肾相交的理论基础之一。
心肾相交和心肾不
06
交理论的发展趋势
和展望
发展趋势
理论完善
目前心肾相交和心肾不交理论在解释生理、病理现象上还 存在一定局限性,未来随着研究深入,理论本身会不断完 善和丰富。

中医认为心肾相交,睡得好正气才能足,精神才充沛

中医认为心肾相交,睡得好正气才能足,精神才充沛

中医认为心肾相交,睡得好正气才能足,精神才充沛心属火,位居于上属阳;肾属水,位居于下属阴。

中医认为,“孤阴不长,独阳不生”,必须阴阳相济才能保证身体的健康。

人们的一切动静,如呼吸、睡眠等,无不是在调动人体的水火阴阳。

所以必须让心火下降于肾,就好像天上的太阳照耀江海这样。

肾水得到心火的蒸化,就能够化生为气,上达心肺,滋润身体,形成水火交泰的局面,当身体处于一种平衡协调的状态中时,正气就会充足,疾病难以靠近,人得安康矣!肾与心的关系心在上属火,肾在下属水,根据阴阳、水火升降理论,位于下者以上升为顺,位于上者以下降为和,所以心火必须下降于肾,使肾水不寒;而肾水必须上济于心,使心火不亢,这样心肾之间的生理功能才能协调,称为“心肾相交”或“水火相济”。

反之,如果心火不能下降于肾,肾水不能上济于心,就会出现以失眠为主症的心季、怔忡、心烦、腰膝酸软等“心肾不交”或“水火失济”的病理表现。

从经络关系上来看,心属手少阴,肾属足少阴,二者贯穿联系,“同气相通”,所以肾气亏了、心气也就变得不足了。

而现代医学也研究发现,心与肾是一对“难兄难弟”:肾病会使心脏病恶化,而心脏隐患或许会以肾病的形式表现出来。

所以,心脏病人别忘了查查肾脏。

同样的,当肾脏指标不好时,也要留意自己的心脏。

养心:子时熟睡,午时小睡中医认为,子时(23:00-1:00)为阴阳大会、水火交泰之际,称为“合阴”,是一天中阴气最盛,阳气初生之时。

《黄帝内经》中说,“阴气盛则目限”就是说阴气最盛时人要睡觉,所以我们在子时就应该进入熱睡状态。

睡得好,肾气才能充盈,第二天的精力才会变得更旺。

午时(11:00-13:00)为心经当令,正是阴生、明气忤逆阳气之时。

从子时起,阳气开始升发,到午时,阳气是最盛的时候,中医称之为“合阳”,阳气到达顶峰后,盛极必衰,也就慢慢开始衰落了,而阴气开始生发了。

动生阳,静生阴,所以午时宜静养,可以午睡30分钟或小憩片刻,既可以生发阴气,又能保心气。

一气篇:心肾相交,水火既济,阴阳升降!

一气篇:心肾相交,水火既济,阴阳升降!

一气篇:心肾相交,水火既济,阴阳升降!心肾相交,又称为心肾既济,水火既济,是对心肾两脏在生理状态下,阴阳、水火之间相互资助又相互制约关系的概括。

其具体含义是指,心阳下交于肾以资助肾阳,抑制肾阴而使肾水不寒;肾阴上济于心以资助心阴,抑制心阳而使心火不亢。

心肾相交,作为心肾之间正常关系的体现,在中医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临床上也有广泛的指导意义。

而在本科教材中对其论述却不是很多,尤其是其历史渊源、机理及辨证论治方面。

因此,本文在结合其他老师经验的基础上,对心肾相交理论进行了进一步地梳理和探讨。

心肾相交的基本概念心肾相交,又称为心肾既济、水火既济,是对心肾两脏在生理状态下,阴阳、水火之间相互资助又相互制约关系的概括。

其具体含义是指,心阳下交于肾以资助肾阳,抑制肾阴而使肾水不寒;肾阴上济于心以资助心阴,抑制心阳而使心火不亢。

如此,则心肾阴阳之间既对立又统一,共同维持人体的阴阳和平,水火既济的协调关系。

心肾相交理论,早在《内经》中就有阐述。

《素问·六微旨大论》曰“相火之下,水气承之”,“君火之下,阴精承之”。

《素问·宣明五气》也云“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苦走肾,骨病无多食苦”,皆含有心肾相交之意。

后世医家对心肾相交的生理、病理机制和辨证论治方面多有论述。

如唐代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指出“心者,火也,肾者,水也,水火相济”。

李中梓在《医宗必读·水火阴阳论》中云“火性炎上,故宜使之下,水性就下,故宜使之上。

水上火下名之曰交。

交则为既济,不交则为未济”。

周之干《慎斋遗书》中第一次提出“心肾相交”之名,并提出“心肾相交,全凭升降。

而心气之降,由于肾气之升;肾气之升,由于心气之降”。

这都是对其生理机制的论述。

在病理方面,张景岳认为“阳并于上,阴并于下,阴阳不交”,指出心肾阴阳的不相交通是产生心肾不交的根本原因。

《伤寒论》第65条:“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桂枝加桂汤主之。

”第303条:“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

心肾相通,补心要兼顾补肾

心肾相通,补心要兼顾补肾

心肾相通,补心要兼顾补肾中医认为“心与夏气相通应”,夏季最大的特点就是炎热,此时人体阳气最旺,阳气容易外浮,引起内里虚弱,人就容易出现与心脏相关的疾病。

这也是中医常说的,夏天无病自带三分虚。

夏天天气热,出汗也多,在中医眼中,汗有多重要?李时珍曾说过,汗出于心,在内为血,在外为汗。

也就是说,汗为心之液,出汗就是出心血,你又出得很猛,出得平平的话,它就是排泄代谢。

如果出的猛汗,那就是伤心血。

有一位退休教师,她退休在家的那个夏天很热,她是很爱出汗的人,那个夏天出得尤其多,结果一过夏天就觉得疲劳得不行,一走就喘,而且一走就更出汗。

她也知道自己是出汗出虚了,但怎么着都抑制不住汗,一开始是因为热,到后来都立秋了,汗还是止不住。

于是就去看中医,得到的结论很能给大家提醒,医生说她是“出汗把心气耗虚了”。

《灵枢》上也说,夺血者勿汗,夺汗者勿血。

意思就是强调,已经出血的人,如果治疗的话是忌汗的,而出汗很多的人,也不需要用放血疗法,因为无论是汗还是血都会带走身体的能量,使人处于虚弱状态,所以不能重叠地损耗。

很多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出大汗或者拉肚子到脱水时,虽然没到软瘫的地步,但人会觉得一点力气都没有。

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既伤气又伤阴,气阴两虚。

表现为神疲乏力,气短懒言,汗出,咽干口燥,烦渴欲饮,午后发热,两颧潮红,五心烦热,小便短少,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而干。

中医认为,心肾相通,所以,补心也要兼顾补肾。

有一个方子能补五脏,特别是补心肾,非常适合夏季服用,可以养阴,又可以防止元气外泄,不论男女都适合。

这个方子叫二子延寿茶,名为二子,说明它只有两味药,五味子和枸杞子。

懂得养生的人都知道五色可养五脏,譬如黑色入肾,肾不好可多吃些黑豆等;但你知道吗?其实五味也可养五脏,中医讲“酸、甘、苦、辛、咸”,五味分别归入五脏,与肝、脾、心、肺、肾相对应。

而五味子刚好对应了这五味,简直就是天生的保护五脏的法宝。

五味子,《神农本草经》把它为上品。

心肾相交与心肾不交心属火,位于上焦;肾属...

心肾相交与心肾不交心属火,位于上焦;肾属...

心肾相交与心肾不交心属火,位于上焦;肾属...
心肾相交与心肾不交
心属火,位于上焦;
肾属水,位于下焦。

心火下降于肾,使肾水不寒;
肾水上济于心,使心阳不抗,水火交通,维持着心肾阴阳的动态平衡,称为“心肾相交。


心火不能下降于肾而独亢,肾水不能上济于心而凝聚,就会出现心肾水火失济的病理表现。

称为“心肾不交。


表现症状有:心悸、怔忡、心烦、失眠、腰膝酸软、遗精早泄等。

用药提示:心肾不交引起的上述病症的常用药物
利尔眠胶囊
乌灵胶囊
孔圣枕中丸
复方海蛇胶囊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精神失调
肾精不足,不能养神 心神恍惚、精神疲惫 心神不交,无力驭精 遗精、滑精
病例分析
男,40岁,失眠达6 年之久,患者因精神创 伤造成失眠,伴心悸,多梦,燥急,易怒, 腰膝酸软,耳鸣健忘,遗精,盗汗,食欲 减退等症状。经长期服用镇静,滋补剂, 效果欠佳。 证名诊断:心肾不交(肾水不足) 治疗方法: 滋阴降火,交通心肾,保持充足 精,精和血皆乃维持人体 生命活动的必要物质。精血相互资生,相互 转化,血可化而为精,精可化而为血。这种 关系为心肾相交奠定了物质基础。
3 精神互用
心藏神,神能控精驭气;肾藏精,精能 化气生神。故积精可以全神,神清可以控精, 精与神相互为用。
二 病理方面的联系
心火不能下降于肾,肾水下凝; 肾水不能上济于心,心火独亢。
— —心肾阴阳协调关系破坏,称为“心肾不 交”或“水火失济”,可见心悸、怔肿、心烦、 舌红、腰膝酸痛、遗精等。 水火不济 水气凌心 精神失调
1水火不济
肾阴虚于下 腰膝酸软、男子梦遗、女子梦交 心阳亢于上 失眠、心悸、怔肿、心烦
2 水气凌心
肾阳虚 心阳虚 心肾阳虚 心悸、口舌青紫 水饮凌心 水肿、形寒肌冷
谢谢!
心与肾
心与肾在生理方面的联系 心与肾在病理方面的联系
一 生理方面的联系
心居膈上,属阳,属火 ;肾居下焦,属阴,属 水。心肾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称为 心肾相交,又称水火共济,坎离交济。
这种关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水火既济 精血互生 精神互用
1 水火既济
心属火居于上为阳,心火须下降于肾,助肾阳使 肾水不寒;肾属水居于下为阴,肾水须上济于心, 资心阴使心火不亢。 心火不亢 心阳 以涵养心阳 心阴 下资 上资 行助 行助 至肾 至心 肾阳 心阴 肾阳 以温肾水 肾阳 肾水不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