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差处理培训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偏差等级 GMP对偏差等级划分层次不做规定,可以是Ⅰ类、Ⅱ类、Ⅲ类,可以是重要、中等、微小;也可以 是重要、次要。
注意:偏差分类标准漏洞, 例如:一些企业将偏差分为重要偏差和次要偏差,并做简单定义: 重要偏差:与产品质量相关的偏差,对产品质量有影响; 次要偏差:与产品质量无关的偏差,对产品质量没有应影响。 但现实中经常会出现可能对质量有影响但无法证实的情况,这些企业为了回避调查,将这些偏差统统列 为次要偏差。
我公司偏差划分——文件《偏差处理程序》(编号:KWS02ZL0916) 关键偏差:违反法规或公司质量政策;危及产品安全及产品形象;导致或可能导致产品质量受到 某种程度的影响,以至产品整批报废或产品收回等后果。 中等偏差:导致或可能导致产品质量受到某种程度的影响,造成返工、重新加工等后果;严重违 反SOP事件。 微小偏差:不会对产品的质量、安全、有效性产生影响的事件。
培训——所有与生产、质量相关的人员都应当接受偏差管理的培训; 经验——对生产环节的熟悉程度和对生产工艺的熟悉程度。
“如何理解”,例如: a.质量保证部在进行51-140401批辅酶Q10产品放行时,发现两个浸膏(一)记录中的收率分别为77%和82%, 而该批记录中没有任何关于偏差的记录。 由此可以判定现场员工和车间管理人员不知道:物料平衡超标属于偏差。
解释:关键偏差必须调查,所有其他的偏差需要记录和解释。所以不符合要求就必须记录和解释。如果这个不符 合要求的物料是中间产品、原料药那么当然需要调查。
2010版GMP: 二百五十条 任何偏离生产工艺、物料平衡限度、质量标准、检验方法、操作规程等的情况均应当 有记录,并立即报告主管人员及质量管理部门,应当有清楚的说明,重大偏差应当由质量管理部 门会同其他部门进行彻底调查,并有调查报告。偏差调查报告应当由质量管理部门的指定人员审 核并签字。
4.如果企业在程序中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同正常情况及其预先确定的操作方法进行了描 述,则此种情况的出现就应视为正常操作的一部分,即不属于偏差。 例: a.我公司DHA和ARA毛油在水花碱炼完成后,进行水洗时有时会出现乳化,需要用盐破乳; b.辅酶Q10碱洗水洗过程分层时发生少部分乳化或中间层偏多等; c.发酵过程中起泡现象。 5.有效识别、调查偏差的前提
了解GMP对偏差的要求; 增加基层管理人员对偏差的认识; 建立基层管理人员识别偏差的意识和能力; 增强基层管理人员对偏差所采取整改的能力; 根据培训知识,在日常生产中开展偏差处理。
2010版GMP关于偏差的要求 第一百九十五条 应当尽可能避免出现任何偏离工艺规程或操作规程的偏差。一旦出现偏差,应 当按照偏差处理操作规程执行 第二百四十七条 各部门负责人应当确保所有人员正确执行生产工艺、质量标准、检验方法和操 作规程,防止偏差的产生。 第二百四十八条 企业应当建立偏差处理的操作规程,规定偏差的报告、记录、调查、处理以 及所采取的纠正措施,并有相应的记录。 第二百四十九条 任何偏差都应当评估其对产品质量的潜在影响。企业可以根据偏差的性质、范 围、对产品质量潜在影响的程度将偏差分类(如重大、次要偏差),对重大偏差的评估还应当考 虑是否需要对产品进行额外的检验以及对产品有效期的影响,必要时,应当对涉及重大偏差的产 品进行稳定性考察。——我公司对返工的产品做稳定性考察的必要性。 第二百五十条 任何偏离生产工艺、物料平衡限度、质量标准、检验方法、操作规程等的情况均 应当有记录,并立即报告主管人员及质量管理部门,应当有清楚的说明,重大偏差应当由质量管 理部门会同其他部门进行彻底调查,并有调查报告。偏差调查报告应当由质量管理部门的指定人 员审核并签字。 企业还应当采取预防措施有效防止类似偏差的再次发生。 第二百五十一条 质量管理部门应当负责偏差的分类,保存偏差调查、处理的文件和记录。
相关法规要求: FDA(21 CFR Part211 Section 160&192): 任何未解释的偏离或是批失败或是其中某项不能符合质量标准需彻底调查。不管此批是否被放行, 调查需延伸到产品的其它批次或是其它可能有关的产品。 EU(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chapter 1.3 vi;5.15,5.56): 任何显著的偏离都应完整记录及进行调查; ICH(Q7A chapter 2.16 and 2.50): 任何源于建立规程有关的偏差都必须进行解释,还应回顾包含所有关键偏差及相关调查。
10.偏差案例 案例1(关键偏差) 2013年08月美泰科技公司投诉我公司61-130601批DHA产品中有4瓶内包装所贴标签为ARA,其它 外标签和内标签都为DHA藻油; 调查描述: 经查61-130601批DHA藻油生产记录确定该批DHA藻油于2013年6月9日包装,当天内包装人员为 张娟芳、托娅;外包装人员为:魏晓娟、张海君。 经与相关人员查询确定:H车间包装人员根据61-130601批的包装总重量去质量保证部领取了DHA 成品外售用的印刷标签(内标签和外标签),并根据即将包装的DHA信息打印了相应批号和生产日期 以及重量,打印完毕后便将标签交给质量保证部齐学良进行复核,复核后交给洁净区包装人员使用张 贴,张贴流程:内包装标签由内包装操作人员张贴,外包装标签由外包装人员张贴,内包装结束后, 经传递窗传出,再由外包转人员装箱、封箱,之后便入库、发货。 分析: 1.人员: a.质量保证部齐学良发放DHA印刷标签时根本没有检查标签内容,特别是最基本的产品名称都没有 核对;只是按照包装重量和规格计算了将要发放标签的数量,发放标签时只数了一下数量; b.包装人员领用标签时也只核对了领用数量,没有检查标签内容,且往标签上盖生产日期、重量、 批号等内容时也未查看标签内容;
评估
•识别出根本原因后,对偏差影响进行评估,评估一般从两个方面:1.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包括 但不限于:对当批产品影响和对其他批产品影响,甚至已销售批次影响等;b.对质量管理体系 影响,包括但不限于:对验证状态的影响;对上市文件/注册文件影响;对客户质量协议影响。
提出纠正 预防
• 原因调查清楚后,偏差发生部门应提出纠正行动和预防措施。如到时限未查明原 因,应形成一份中期的报告或小结。
7.其他辅助分类 除了根据偏差对产品质量影响程度进行分类外,还可以建立其他的辅助分类系统,便于 员工对偏差的识别,如:
分类号 01 02 03 04
偏差分类 产品污染和交叉污染 中间控制缺陷 人员偏差 设备/仪器故障 例如产品中引入了外来杂质 中控项目检查超出标准要求
示
例
例如调换岗位时未经培训考核即上岗、人员操作不规范等。 例如生产中设备故障停机;例如仪表超出校准有效期
示
例
例如漏贴标签或贴错标签或标签实用数与领用数发生差额 例如标准溶液超出有效期 例如基础数据设置错误 例如错误的放行动作 例如生产过程中物料追溯有所缺失 例如违背了某个管理程序 例如更换直接接触产品的垫片材质未走变更程序 例如事后修改工艺参数或时间的。 —
•偏差产生时,首先要识别是否为偏差。确定为偏差后,现场发现偏差人员立即填写偏差 调查记录,并将真实情况报告部门管理人员和质量管理部门。“立即”——GMP没有明确 偏差发现 规定,企业结合生产来确定,我公司规定要从发现偏差起一天之内。
偏差报告
• 直接说明四个描述:1.事故是什么;2.调查实施了什么并确定或可能有关的原因 是什么;3.结论是什么;4.纠正和预防措施是什么。
跟踪归档
• 质量部门人员跟踪问题的处理情况和纠正预防措施的执行情况,直至完成,记录 存档于质量部门(有些偏差是直接存放于生产部门,不需要进行调查的)。偏差 调查记录保存期限——不低于产品有效期,具体偏差调查处理记录保存时限与相 关批记录保存时限相当,我公司:有效期后一年。
05
06
物料偏差
生产工艺偏差
例如使用原辅料、包装材料时发现异常情况
例如工艺参数超出预定范围
分类号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偏差分类 生产环境偏差 物料标识偏差 检验室偏差 计算机化系统偏差 质量状态管理偏差 追溯性偏差 未遵循与质量相关文件规定 变更控制偏差 记录填写Leabharlann Baidu差 以上没有提及的其它偏差 例如洁净区压差超出范围
记录—记录的准确程度直接影响偏差调查的准确性。 报告—任何偏离操作规程的情况需要报告和记录。报告对象:主管部门/人员和质量管理部门。 上报—可能对产品有潜在影响需要上报,潜在影响对象:1.主要指产品质量、疗效和安全性方面;2. 确认/验证状态;3.注册批件有关的。 每个员工都可以报告偏差,QA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偏差调查; 需要上报的偏差: a.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纯度或活性(GMP相关); b.可能影响注册文件(注册相关); c.可能影响验证/确认装填; d.违反GMP,如交叉污染、混批、违反SOP; e.可能影响制剂产品放行销售; f.可能有代表性的违反现行GMP; g.可能影响已放行批次,如放行决定不合理或失效; h.可能对生产工艺有持续性影响,如设备故障/异常。 可能的引起原因: 不符合确定或批准的工艺; 不符合确定的质量标准; 不符合公司SOP或现行GMP; 不希望或非预期的事件发生等。
注:程序和标准一般都应相结合出现,可以说没有标准就谈不上偏差,这里是广义的标准。 例:在下面两个条件下判定偏差: a.程序规定每5天清洁一次,清洁时要用干燥的洁净抹布等;这里的“5天”和“干燥”就是标 准(广义概念); b.程序规定定期清洁,清洁时用抹布等; 问题:QA上周一检查时某设备内表面有物料残留/水迹,本周一检查该设备内表面又发现有物料 残留/水迹,经询问调查发现从上周一至本周一期间根本没有做清洁或使用湿抹布进行擦拭。
“偏差”定义: 2010版GMP没有给出明确定义,但对偏差有描述: 第二百五十条 任何偏离生产工艺、物料平衡限度、质量标准、检验方法、操作规程等的情况均 应当有记录,并立即报告主管人员及质量管理部门,应当有清楚的说明,重大偏差应当由质量管 理部门会同其他部门进行彻底调查,并有调查报告。偏差调查报告应当由质量管理部门的指定人 员审核并签字。 企业还应当采取预防措施有效防止类似偏差的再次发生。 在ICH Q7A中有明确定义: “偏差——偏离已批准的程序(指导文件)或标准的任何情况。” 1.“标准”:指各类质量标准、检测标准方法;在我公司,因标签采用批准的模板印刷,所以如印 刷标签/打印标签与批准模板不一致时(客户指定除外,属于非标类标签),也属于偏离标准的偏 差,这里的标准是狭义的概念。 2.“程序”:指生产类活动文件(即生产操作SOP)和非生产类活动文件(如仓储管理、标识管理 等与质量管理有关SOP); 3.“偏离”:并未对偏离的程度大小做明确规定,因为只要偏离标准和程序就是偏差,偏离程度的 大小与是否为关键偏差没有任何关系。
•偏差发现人员发现偏差时采取紧急处理,时间允许的话须将应急措施报偏差发生部门负责人和 质量管理人员,经同意后采取应急措施,处理人和质量管理人员需在现场记录进行签字确认, 紧急控制 同时质量管理管理人员需判定偏差分类。“时间允许的话”——针对突发性的偏差。
原因分析
•出现偏差部门应对偏差的根本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必要时组织相关部门人员进行调查,调查过 程应有质量部门的监督,填写偏差处理调查记录,并经部门负责人签字后交质量保证部评估。
例如: 关键偏差——投错误的料、已完成包装的标签内容与产品不一致等; 中等偏差——投料量错误(未导致不合格或不是导致产品发生不合格的根本原因)、物料不平衡、中间检 验数据丢失导致记录无法填写、中间产品不合格、产品标签描述内容不全、收率等; 微小偏差——样品标识丢失、使用前发现仓库送了错误的物料、生产现场不够清洁、定点定置(本区域不 该出现的出现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