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说课稿3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山水画的意境》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4课的一篇课文。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了解山水画的意境,以及如何通过文字来描绘山水画的意境。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充满了艺术感和想象力,既能让学生感受到山水画的美丽,又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绘画和文学基础,对山水画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山水画的意境可能还不太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山水画的意境,并通过文字来表达出来。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山水画的意境,并能够通过文字来描绘山水画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山水画的热爱,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山水画的意境,并能够通过文字来描绘山水画的意境。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山水画的意境,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讲解、示范、讨论、写作等,引导学生理解山水画的意境,并通过文字来表达出来。
同时,我还会利用多媒体展示山水画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山水画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对山水画产生兴趣,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讲解: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山水画的意境,并解释一些生僻的字词。
3.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山水画意境的理解,并互相交流。
4.写作: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一幅山水画的意境,并互相展示和评价。
5.总结:对学生的写作进行点评,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课文标题《山水画的意境》和课文主要内容,如山水画的定义、意境的含义等。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说课稿_文档
《中国山水画》说课稿——刘文龙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分析:本课属于“欣赏、评述”课。
课文中选择了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六幅中国山水画作品。
配以一段精美的说明文字,引导学生从认识山水画所表现的意境美入手,感受山水画独特的艺术美感,同时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在思考、讨论与创作中体会怎样通过笔墨的运用,构图的安排,虚实的处理来实现对意境的营造。
本课内容既是对从前中国画欣赏的升华与小结,又是学生继续学习中国绘画的准备和铺垫,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感受历代画家是如何借山川之景抒画家之情的,是如何在丰富多彩的自然美中表达中国人的自然观和审美观的。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分析、理解能力,概括的表达出所细化的山水画的意镜。
情感目标:了解山水画的成就及有关画家,感受自然与艺术的丰富多彩,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绘画的艺术情感。
3、教学的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对中国山水画的天人合一情景交融的意境,还有构图、留白、墨色的分析,使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是怎样表现意境的。
难点: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在思想、技巧和形式上的不同点是什么。
二、学生分析学生在这学期教材中都初步接触过一些国画知识,对于我国的传统绘画艺术并不陌生,但对中国山水画的了解却甚少。
中国绘画作为我国文化象征的一个方面,而中国画对意境的追求作为中国绘画的灵魂,学生很有必要了解。
在上这类课时,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相对来说是比较好的。
“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这儿还是体现的不错。
所以让学生参与其中,发挥学生主动性尤为重要。
三、说教法与学法教法:利用多媒体、通过教师讲解、提问,引导学生体会作品。
充分发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学法: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比较、思考讨论,理解作品并根据要求创作作品,开展对作业的自评与互评,达到学习目标。
教具:多媒体、课件、山水画作品四、说教学过程我的教学过程主要包括以下4个环节:1.导入1.请大家静下心来欣赏几张山水画图片,中国的自然山水十分美好,大河山川这些都我国山水画家的主要绘画题材。
初中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山水画的意境》语文说课稿
初中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山水画的意境》语文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山水画的意境》是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介绍山水画的历史、艺术特点和创作方法,使学生了解和欣赏山水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和审美观念,对山水画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欣赏和分析山水画时,可能还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和深入的审美体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引导学生从理论入手,深入欣赏和分析山水画,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山水画的历史、艺术特点和创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分析和实践,培养学生对山水画的审美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水画艺术,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山水画的历史、艺术特点和创作方法。
2.难点:欣赏和分析山水画,提高审美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欣赏、分析、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山水画的意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展示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山水画的美。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幅优美的山水画作品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欣赏:展示多幅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体会山水画的意境。
3.分析:讲解山水画的历史、艺术特点和创作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山水画。
4.实践:分组进行山水画创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山水画的魅力。
5.总结:对学生的创作进行评价,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山水画的意境历史艺术特点创作方法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方式包括:学生课堂参与度、学生作品欣赏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
通过对学生的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九. 说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参与和实践,引导学生从理论入手,深入欣赏和分析山水画。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说课稿〉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教材分析:中国山水画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相当重要的位置,无论是历朝各代绘制的宏篇巨幅的山水画,还是充满了文人气息的隽秀小品——山水册页、手卷、扇面等。
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充满了诗情画意,显现出或空灵、隽永、含蓄、蕴藉,或迷远飘渺、奇妙幻境,或雄浑幽深、气势如宏的意境之美。
中国山水画具有如下特征:首先,山水画奇崛神秀,气象万千,纳自然造化于尺幅之中。
其次,山水画情景交融,气韵生动,寓画家情怀于纸墨之间。
再者,山水画虚实相生,有无相应,显传统哲学于画面之上。
本课的设置,旨在引导学生从认识山水画所表现的意境的美入手,感受山水画独特的艺术美感。
了解画家是怎样通过笔墨的运用、构图的安排、虚实的处理来实现对意境的营造的。
对于山水画的学习,力求改变过于注重技巧、过于强调技法而无暇顾及在画中表现意境的现象。
让学生对中国画的精神与特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从品味意境、享受意境,到用笔墨大胆、自由地表现意境。
教学目标: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感受历代画家是如何借山川之景抒画家之情的,初步理解对意境的营造是山水画的灵魂。
尝试选用(或创作)一首小诗或散文,概括地表达出所喜欢的山水画的意境。
注重培养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分析、理解,了解山水画的成就及有关画家,使学生热爱中国传统绘画,感受自然与艺术的丰富多彩,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通过对山水画构图、空白、墨色的分析,使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是怎样表现意境的。
教学难点: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在思想、技巧和形式上的不同点是什么。
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课件展示祖国各地风光,从名山大川的雄伟到小桥流水的秀美,从滚滚江水的磅礴到江平如镜的娴静,从枫叶如火的热情到枝叶凋零的萧条。
大自然的丰富多彩给画家无穷的创作灵感。
2、讨论分析课件展示多种以风景为题材的绘画作品,(速写、中国画、水彩、水粉、油画、摄影等)。
教师抓住时机展示西方的风景画、中国的山水画,并提出问题:中国的山水画与西方的风景画在思想、技巧和形式上的不同点是什么?西方的风景画成熟阶段,以英国的康斯太勃尔为杰出代表。
人教版(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教案
人教版(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教案一. 教材分析《山水画的意境》是人教版(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的第14课,本课主要介绍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让学生了解山水画的起源、发展以及特点,进而领会山水画的意境之美。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对中国山水画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和审美能力,他们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山水画的意境理解较浅。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山水画的意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特点及其意境之美。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分析、实践,培养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领悟山水画的意境,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特点及其意境之美。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山水画的意境,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介绍山水画的起源、发展、特点及其意境之美。
2.欣赏法:欣赏经典山水画作品,分析其意境。
3.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绘制山水画,体验意境之美。
4.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山水画意境的理解和感悟。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读教材,了解教学内容;收集相关的山水画作品和资料;准备画具和材料。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基本知识;准备画具和材料。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山水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特点及其意境之美,让学生对山水画有初步的认识。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山水画意境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指导。
4. 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几位学生上台,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第8课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教学设计)人教版(2012)美术六年级上册
第8课中国山水画的意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掌握山水画的意境表现手法,学会运用水墨画技法创作一幅具有意境的山水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分析、实践,培养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山水画的历史背景:介绍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及代表人物。
2. 山水画的意境:分析山水画中意境的表现手法,如虚实相生、留白、意境营造等。
3. 水墨画技法:讲解水墨画的材料、工具、基本技法,如勾、皴、点、染等。
4. 山水画创作:指导学生运用所学技法创作一幅具有意境的山水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山水画的意境表现手法,学会运用水墨画技法创作。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山水画的意境,并在创作中表现出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中国山水画作品、多媒体课件、示范画稿等。
2. 学具:宣纸、毛笔、墨汁、颜料、调色盘、画毡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介绍中国山水画的历史背景、意境表现手法、水墨画技法。
3. 示范讲解:教师现场示范山水画创作过程,讲解技法要领。
4. 学生练习:学生根据所学技法,进行山水画创作练习。
5. 展评: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师评,总结优点与不足。
6.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山水画意境表现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第8课中国山水画的意境2. 内容:中国山水画的历史背景、意境表现手法、水墨画技法、创作步骤。
七、作业设计1. 课堂作业:运用水墨画技法,创作一幅具有意境的山水画。
2. 课后作业:收集自己喜欢的中国山水画作品,分析其意境表现手法。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分析、实践,使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历史背景、意境表现手法、水墨画技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山水画的意境》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4课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通过分析山水画的起源、发展以及艺术特点,使学生能够理解山水画的意境,并培养他们对传统艺术的鉴赏能力。
课文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具体的画作分析,旨在让学生在感受山水画美的同时,也能够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和审美能力,他们对山水画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山水画意境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引导为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山水画的意境,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及其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绘画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艺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及其艺术特点。
2.难点:分析山水画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画作图片等,直观展示山水画的特点和意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一幅中国山水画作为导入,引导学生关注山水画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及其艺术特点。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案例,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理解山水画的意境。
4.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讲解,深入剖析山水画的意境美。
5.实践环节: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幅山水画,体会山水画的意境。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山水画的意境美及其价值。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说课稿4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山水画的意境》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的第14课,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山水画的意境以及如何欣赏山水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山水画的基本概念、艺术特点和欣赏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和审美能力,对山水画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欣赏山水画时,往往只停留在表面的美感,对山水画的意境和内涵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更深层次去欣赏和理解山水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山水画的基本概念、艺术特点和欣赏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分析、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山水画的基本概念、艺术特点和欣赏方法。
2.原因:学生在欣赏山水画时,往往只关注表面的美感,对山水画的意境和内涵理解不深。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欣赏、分析、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山水画作品、相关资料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基本概念:介绍山水画的基本概念,如山、水、人物、景色等。
3.艺术特点:分析山水画的艺术特点,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4.欣赏方法:教授欣赏山水画的方法,如何看、如何品、如何悟。
5.实例分析:欣赏、分析经典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山水画的意境。
6.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山水画的欣赏心得和感悟。
7.总结提升: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山水画的意境和欣赏方法。
8.课堂练习:学生动手绘制一幅山水画,加深对山水画的理解和感悟。
9.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七. 说板书设计1.板书内容:山水画的基本概念、艺术特点、欣赏方法等。
2.设计原则:简洁明了,突出重点,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第8课中国山水画的意境(教案)
4.情感与审美表达:引导学生通过山水画创作,表达个人情感和审美观点,提升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审美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中国山水画的基本特点:包括构图、笔墨、设色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理解并掌握;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构图、笔墨和意境表达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构图技巧和笔墨运用,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中国山水画意境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山水画创作实践。这个操作将演示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表达自己的意境。
4.进行山水画创作实践,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表现自己的意境。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美术鉴赏能力:通过分析中国山水画名作,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对中国山水画艺术特点的理解;
2.艺术创新能力:在学习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基础上,鼓励学生发挥个性,勇于创新,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山水画创作;
-构图:如“三远法”(平远、高远、深远)的运用;
-笔墨:运用不同的笔触、墨色表现山石的质感;
-设色:了解山水画的色彩运用规律,如“浅绛山水”、“青绿山水”等。
(2)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表达:通过名作分析,使学生了解如何运用画面布局、景物描绘和色彩运用来表达情感;
-画面布局:如“留白”技巧的运用,使画面具有层次感和空间感;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中国山水画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构图、笔墨等基本技法掌握得还不错,但在意境表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将自己的情感融入画作中。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教学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教学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山水画的意境》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4课的一篇文章,作者从画理画法的角度,论述了山水画的起源、发展、特点和意境的创造。
本文语言优美,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山水画卷,让学生感受到山水画的美丽和魅力。
同时,本文还引导学生认识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了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初三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语文基础,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鉴赏能力。
但是,对于山水画的起源、发展、特点和意境的创造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山水画的基本知识,让学生能够理解并欣赏山水画的美丽。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山水画的起源、发展、特点和意境的创造,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对山水画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山水画的起源、发展、特点和意境的创造。
2.教学难点:理解并欣赏山水画的美丽,体会作者对山水画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讲授法等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资料等教学手段,直观展示山水画的美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上课之初,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山水画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山水画的美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教师可以简要介绍山水画的起源、发展,为学生学习本文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教师给出学习任务,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山水画的特点和意境的创造。
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结合课下注释,查阅相关资料,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3.合作探讨教师学生进行合作探讨,让学生分享自己在自主学习中的收获,互相解答疑难问题。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对山水画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山水画的意境》教案 部编版
14 山水画的意境1.把握文章核心概念,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理解作者观点。
2.理清文章的论述思路,分析论证方法,体会本文说理语言的艺术。
3.能够体会“意境”的本质,提升传统审美情趣,学习鉴赏文学作品和山水画作。
2课时布置学生完成第14课课前预习卡第1课时1.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基本知识。
2.把握文章核心概念,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理解作者观点。
3.梳理文章的论述思路,学习议论文写作的基本结构。
一、图画导入师:课件中是我国北宋的名画《千里江山图》的局部。
“江山千里望无垠,元气淋漓运以神。
”这是乾隆皇帝在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上题的诗句。
《千里江山图》是中国古代青绿山水画的巅峰之作,长卷景物繁多,气象万千,意境雄浑壮阔,气势恢宏,充分表现了自然山水的秀丽壮美。
我们常说“诗情画意”,那么山水画的意境如何表现呢?中国山水画的意境和古典诗词中的意境又有什么关联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李可染的《山水画的意境》一文吧。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从文题出发,展示著名的山水画,使学生对本文的写作对象——中国山水画先有一个直观的感受。
将本文探讨的抽象的内容,先具体地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参见《》本课“字词清单”栏目)2.边读边思考下面的问题。
(1)本文的核心观点是什么?预设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2)什么是意境?为什么山水画要讲究意境?预设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
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重要的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见景生情,景情结合。
如果片面追求自然科学的一面,风景也缺乏情趣,没有画意,自然感动不了人。
诗画有了意境,就有了灵魂。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自主掌握字音、字形,再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圈点勾画,找出答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1.了解议论文的结构。
议论文的结构一般体现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过程,或者称为“引论”“本论”“结论”三大部分。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说课稿教师版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说课稿教师版一. 教材分析《山水画的意境》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的第14课,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画家、美术理论家吴冠中先生所写。
文章从山水画的历史入手,分析了山水画的意境创造,以及如何欣赏山水画。
教材选择了这篇文章,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山水画的历史和意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绘画和审美基础,对山水画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山水画的历史和发展,以及意境的创造和欣赏,可能还有一定的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山水画的历史,理解意境的创造,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山水画的历史,理解山水画的意境创造,学会欣赏山水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我国山水画的历史,理解山水画的意境创造,学会欣赏山水画。
2.教学难点:意境的创造和欣赏,以及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欣赏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讲授法、提问法等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画作等教学辅助材料。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一些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学生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山水画的历史,掌握意境创造的原理。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画作,分析意境的创造和欣赏。
4.讲授法: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
5.提问法: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6.实践环节: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山水画,或者欣赏一幅山水画,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7.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山水画的历史发展2.意境的创造原理3.欣赏山水画的方法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进行。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说课稿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说课稿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说课稿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中国山水画的意境》,我将围绕教什么,怎么教和为什么这样教,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七个方面来说明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初中美术第八册第2课,依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我明确了本课的课型属于“造型表现”领域。
追求意境的表现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画的重要特征之一,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对意境的创造是山水画家毕生追求的艺术境界。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从认识山水画所表现的意境的美入手,感受山水画独特的艺术美感。
了解画家是怎样通过笔墨的运用、构图的安排、虚实的处理来实现对意境的营造的,让学生对中国画的精神与特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从品味意境、享受意境,到用笔墨大胆、自由地表现意境。
二、学情分析依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制定本课教学方法。
初中生两级分化已形成,个体差异明显,形象思维往抽象思维转化,但形象思维仍然占主体地位,因而直观的范画欣赏以及教师的现场笔墨示范,这种直观性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
三、教学目标必须从学生角度出发,同时结合教材人文与科技的特色,我把教学目标分成三个维度来进行阐述。
1、知识与技能目标:欣赏中国画山水作品,感受历代画家是如何借山川之景抒画家之情的,是如何在丰富多彩的自然美中表达中国人地自然观和审美观的。
初步理解对意境的营造是画家追求的艺术意境,是山水的灵魂。
2、过程与方法目标:山水画的构图、笔墨的分析与尝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分析、理解,了解山水画的成就及有关画家,使学生热爱中国传统绘画,感受自然与艺术的丰富多彩,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山水画的意境》说课教学课件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第一节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中国古 典诗词,也屡次提到了“意境”一词,今 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一课,关注的不是诗词 的“意境”,而是山水画中的意境,让我 们跟随李可染的笔触,去找寻他隐藏在山 水画中的意境!
14 山水画的意境
议 论 文
中国山水画主要以描绘自然山川及人文景观为表现对象,但绝 不是像西方油画那样对景物的逼真、写实的光、影、形的再现,而 是强调艺术家对大自然的想象活动,进行“致情”和“意境”的创 造,形成情景交融、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在这种情景交融的画面 中,表现出一种十分鲜明的、可给人以启示和想象的自然景观,同 时又包含着一种耐人寻味的意境。那么什么是意境呢?
10.引用杜甫的两句话有什么作用?
【答案】引用杜甫的两句话,充当道理论据,点明 诗人创作不但要有意境还要有意匠,诗文创作构思 布局要苦心研究,“语不惊人死不休”,使文章更 具说服力。
11.作者是如何论述意境与意匠的关系的?
【答案】意境是深入了解对象,要有真挚、强烈的感情; 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首先点明“意境和 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然后引用杜甫的诗句强调 进行诗文创作,要苦心研究,并点明“诗人、画家为了 把自己的感受传达给别人,一定要苦心经营意匠,才能 找到打动人心的艺术语言”的观点。
【答案】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 解,它包括自然地理的准确性,但更重要的还是 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悟,见景生情,景与情要 结合。
3. 列举李白的诗有什么作用?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2
• • •
教学教
要
学情材 过、分 程教析
内 容
设法
计、
学 法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2、教学目标 3、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 本课选自人美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 科书八年级十六册的第二课.追求意境的表 现是中国传统教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中国画的重要特征之一。
• 本课的设置,旨在引导学生从认识山水画所 表现的意境的美入手,感受山水画独特的 艺术美感。了解画家是怎样通过笔墨的运 用、构图的安排、虚实的处理来实现对意 境的营造的。
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
教师:
将讲解引导启发结合起来,符合学生的认知 规律,循序渐进,突出学生主体,有利于培养学 生能力。具体操作如下: (1)立足课本 整体感知(2)跳出课本 拓展延伸 (3)品评鉴赏 培养能力(4)举一反三迁移应用
学生:
参与教学活动、独立思考、分小组讨论充分 发挥自己的主动性。
板书设计 意境
吴 冠 中 《 山 村 》
活动四、其他艺术作品欣赏
• 教师在课件中展示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山 水画作品。
•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主分析不同时期山水 画是如何体现意境的。
• 在学生自学、讨论过程中,教师参与并对 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进行总结。针对问题, 及时解决。
山水画的发展
中国的山水画距今以有一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了,最早的山 水画大多是人物画的背景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画科。 这一时期山水画的主要特点是:笔法精研,着意刻画,格 调古雅,似工而拙,似细而粗。
• 能力目标:通过对艺术观点的探讨,能够理解和尊重他人 的审美取向,发展自己的审美个性、欣赏与探索的热情。
教学重点及难点
• 通过对山水画构图、空白、墨色的分析, 以及对画家审美修养、审美理想的理解, 使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是怎样表现意境的。
九年级语文下册《山水画的意境》教案范文3篇
九年级语文下册《山水画的意境》教案范文3篇老师,是美的耕耘者,美的播种者。
是您用美的阳光普照,用美的雨露滋润,我们的心田才绿草如茵,繁花似锦。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九年级语文下册《山水画的意境》教案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九年级语文下册《山水画的意境》教案范文一一、教材分析《山水画的意境》节选自当代著名画家李可染先生的《漫谈山水画》一文。
文章探讨了山水画的历史、山水画创作中的意境和意匠问题,课文节选的是作者集中探讨意境的部分。
本文处于统编教材9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所选课文是一篇较为标准的文艺论文,从语文素养的培育上看,这篇文章有四个方面的学习价值:其一,把握“意境”的内涵。
学以致用。
其二,学习、借鉴作者的论述思路。
其三,构建文艺论文的阅读策略。
其四,拓展阅读,质疑反思,形成自己的见解。
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既要引导学生圈点勾画出关键词句,引导帮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结合的方式,用图表形式梳理出文章的论述思路,还要引导学生分析体会作者论述观点所用的材料与观点之间的契合性,以及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并从中借鉴学习作者分析实例的方式。
另外还要引导学生适当拓展阅读,提升对意境的认识,形成自己具有批判性的看法。
二、学情分析初中生首次接触文艺论文,文章内容涉及一定的专业知识,学生阅读时有较大难度,尤其对于基础较差及艺术审美能力不足的学生会觉得晦涩难懂,甚至难以产生兴趣进行深入阅读。
因此教学应该把理解性阅读放在首位,教师要将之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三、教学目标1、识记并积累生字、生词,了解作者的相关知识。
2、把握文章的核心概念,了解概念间的关系,理解作者的观点。
3、梳理文章的论述思路,分析作者所举实例,体会实例与作者观点的关系。
4、借鉴文中的理论方法,学习鉴赏文学作品和山水画作。
5、拓展阅读,质疑反思,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四、教学重点1、把握文章的核心概念,了解概念间的关系,理解作者的观点。
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第3课《中国山水画的意境》教案
课题
授课时间
第3、4周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感受历代画家是如何借山川之景抒画家之情的,是如何在丰富多彩的自然美中表达中国人的自然观和审美观的。初步理解对意境的营造是画家追求的艺术境界,是山水画的灵魂。
能力目标:尝试创作一首小诗或散文,概括的表达出所喜欢的山水画的意境。通过查找、收集有关山水画家及作品的资料,使自己对我国古今著名的山水画家及艺术风格有所了解。
教学
用具
教学课件
板
书
设
计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
一、《平沙落雁》
二、《江山如此多娇》
三、《万山红遍》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导 入
艺术是文化的产物,故,艺术要与文化相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浩如烟海,而中国画的形式和一般的绘画形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梦溪笔谈》中说到这样一个故事:相传唐代诗人、画家王维得到客人送的《按乐图》很兴奋,王维说这是画的《霓裳羽衣曲》第三遍的第一段,客人不信,请来乐工演奏那段舞曲,这才信服。因此说,图画只能画出一瞬间的演奏活动即“止(只)能画一声”而不是一段舞曲的演奏过程。唐代诗人徐凝在题画诗中这样写道“一水寂寥青霭合,两崖崔萃白云残;画人心到啼猿破,欲作三声出树难”诗的前两句是写画中景,后两句是诗人发出的感叹:画家挖空心思,终究画不出“三声”连续的猿啼,因为他止(只)能画一声,而凄楚动人的猿三声,是画面上表达不出的,此绘画之弊也……。然诗歌(词、赋)却能做到表现时间 、空间、环境、音乐、舞蹈等,人世间的喜 、怒 、哀、乐及万事万物的刻画等──包罗万象 ;也正好弥补绘画之不足。但诗是含蓄的,不及画的直观通俗易懂 。历来有诗 、书 、画同源之说,三者的最高境界是“诗情画意”;都是写心 、写思想 、抒发感情的。因此,从根本上说,三者是相通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水画的意境》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号参赛选手。
今天,我所说的课题是《山水画的意境》,是人美版教材16册第 2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美术课程标准》指出:
感受自然美,了解美术作品的题材、主题、形式、风格与流派,知道重要的美术家和美术作品,以及美术与生活、历史、文化的关系,初步形成审美判断能力。
2、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逐步提高视觉感受、理解与评述能力,初步掌握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能够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3、提高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的兴趣,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崇尚文明,珍视优秀的民族、民间美术与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养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本课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山水画中的笔墨情趣、构图经营和诗书画印来了解山水画情思俊永、耐人寻味、情景交融的意境。
并通过完成一幅山水小品画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㈠知识目标:感悟山水画的意境之美,初步掌握山水画的创作方法。
㈡能力目标:提高对山水画的欣赏能力、构思创作能力。
㈢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国画的浓厚兴趣 , 以及对传统艺术的珍视和热爱。
围绕教学目标,我所确立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㈠教学重点:感悟山水画的意境美,学习山水画创作的基本方法。
㈡教学难点:如何灵活运用学过的笔墨技法创作一幅有意境的山水小品画。
初中生对于中国画的知识了解不多,更不知道中国画有很多的表现方法,以及中国山水画所表达的意境,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通过采用传统教学与现代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手段。
这里既有课堂讲授和演示,又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声音、文字、图像集于一体,使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都充分地调动起来。
将讲述式、提问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相结合,促进学生自主观察、自主探究来理解山水画意境的含义。
使学生在欣赏、交流、实践等一系列体验中,感悟山水画的意境美。
具体的教学方法还有欣赏、讨论、讲授、示范、实践等。
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有观察法、探究法。
对于本课的教学我以导入新课-欣赏作品-演示讲授-实践创作-对比探究-拓展延伸六个环节来完成。
导入新课:
1、我采用情境导入,利用多媒体循环展示中国山水画,播放《高山流水》,播放精选的中国画图片并为图片配以诗朗诵,从而引导学生进入一个优雅、宁静
的国画课堂意境。
今天,我就和同学们一起感悟、探讨山水画的意境美。
大屏幕出示课题——中国山水画的意境板书
讲授新课:
1、意境的含义。
提问:什么是意境?
意境就是主观感情和客观事物的高度统一,即心与物、情与景的融合。
简言之:意境是有情感的画境。
2、品味山水感悟意境,小游戏:听音乐,联想画面,看看《西陵峡》《万山红遍》《平沙落雁》这三幅画分别对应哪首乐曲?说明理由。
3、意境的由来,提问:意境由何而来?
1)师法自然——艺术创作的灵感源于自然(出示对比图片);
2)经营位置(出示图片)常见的构图形式有“c”型、“y”型、“s”型。
举例:马远《寒江独钓》,
让学生说说它的画面意境。
空旷、辽远。
这又是如何体现得呢。
主要通
过经营位置。
马远人称马一角,此图通过山之一涯、水之一角、孤舟独
钓的刻画,使画面空旷辽远。
给人带爱了无限的遐想。
那画面中白色的
空间非常重要—是天?是水?是雾?是云?任凭我们的想象自由的驰
骋。
充分体现了经营位置的魅力所在。
3)笔墨情趣(出示张大千泼彩画、齐白石山水小品图片)
让学生欣赏他们的妙处所在。
这两幅图虽不像《寒江独钓》一样让人遐思,但是其笔墨在画家手中犹如魔术一般,千变万化,一会是云蒸霞蔚、层峦叠嶂,一会是平淡天真、小桥流水……笔墨勾画出大自然的万千情态,同时也寄托了画家的无限情思。
4)诗情画意(出示马远《踏歌图》图片);诗是能言画,画是无言诗。
诗画结合进一
步增添了山水画的情趣、意蕴和感染力。
5)融情入景(出示齐白石《桃园》图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
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
4、小游戏:看画猜诗(出示图片和诗)
实践创作:欣赏吴冠中作品《大漠》,写一首小诗或几行散文,概括地表现一幅你喜欢的山水画的意境。
任选一首小诗创作一幅山水画小品。
对比探究: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在思想、技巧和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5、通过以上学习,我们对中国画的意境美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我想问一下同学们,有没有哪一幅画,可以起万千美景于一身呢?
对,中国画。
展示傅抱石的山水画《江山如此多娇》
并提问:1、作品中有什么景物?一副图如何能看到这麽多的景物?画家采用了身摸样的透视技巧?小组讨论,自学释疑。
学生回答。
引出散点透视。
且行且观,搜尽奇峰打草稿的浪漫主义手法。
区别于以往学习的焦点透视法。
1、西方绘画采用固定一点的焦点透视法;中国画采用远近观察均可的散点透视法。
2、西方绘画遵循自然真实,讲究光色变化;中国画投入自然追求笔墨情趣,画面中大面积空白,代表水波,有含蓄的韵味。
崇尚气韵生动。
3、西方绘画物我两分忠实再现;中国画投入自然,情感与自然融为一体。
通过欣赏,同学们不难感受到这幅画给我们呈现出壮美辽阔的意境,表现出画家满怀激情和喜悦,对祖国河山的讴歌和赞美。
充分体现了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任选以下诗句创作一幅有意境的山水画。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白云深处有人家。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作业展评:
给学生发挥的余地。
让学生自评互评,师点评。
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感悟品味了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中国山水画是我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博大精深的意蕴。
希望大家通过这节课更加热爱它、珍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