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境界
读书三境界
![读书三境界](https://img.taocdn.com/s3/m/a92009681ed9ad51f01df220.png)
读书三境界第一境界是“知之”;第二境界是“好之”;第三境界是“乐之”。
还有的把读书三境界归纳成:为知、为己、为人三境。
有人用充满禅机语言来说明:第一境界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境界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境界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还有文人总结读书三境界如《桃花源记》中所写的“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也有把三境界引为企业家之大境界:第一境界是“大智慧”;第二境界是“大抱负”;第三境界是“大手笔”。
掩卷思之,林林总总的三境界就是要告诉人们:第一要立志,要确立人生目标;第二要为实现目标而锲而不舍的奋斗;第三是工夫不负有心人,最后一定会成功。
有人认为,人生三境界不外乎是为自己、为家庭、为社会。
也有人用一段充满禅机的语言来说明人生三境界,这便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还有人用三首诗来道明人生三境界的禅理:境界之一,觉而未悟,弃世绝俗,如(唐·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境界之二,悟而未透,返虚入明,如(唐·王维)〈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境界之三,通透圆融,已臻化境,如(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凡此种种,值得推崇的还是王国维所说的,“古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真正的教育理应使人在知识面前保持头脑的自由,在功利世界面前保持心灵的丰富,在物质力量面前保持灵魂的高贵。
英国哲学家怀特海说得好:首先应该考核的不是学生,而是学校。
要在学生心中传承高贵,必须让他们经常目睹高贵,因此一所学校必须拥有相当数量的教师,他们身上真正体现了高贵。
读书有四种境界
![读书有四种境界](https://img.taocdn.com/s3/m/29dcb23df61fb7360b4c65e1.png)
读书有四种境界-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读书有四种境界。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此乃第一境也。
读书,要静心而读,守住心灵深处的宁静和纯真,耐住寂寞,甘于孤独,要潜心铸剑,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心无旁鹜。
柳宗元诗云:“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淡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
”在明媚的春光里,小桥流水,白云悠悠,在树荫下,就是一本书,一把椅子,一杯清茶,读起来,你感到是那样的清静,那样的优雅;在寒冷的冬夜中,夜阑人静、万籁俱寂,在书房里,就是一本书,一个人,一盏孤灯,手不释卷,你又觉得是那样的幽静,那样的惬意。
这是一种“板凳甘坐十年冷”的读书境界。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此乃第二境也。
读书不仅要坐下来,还要能读进去。
书间如梦,一尊还酹明月。
书读进去了,就会沉醉其中,废寝忘食,乐而忘忧,真可谓时光现在最佳,江山如此多娇,风景这边独好。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阅遍人间春色,人与书就会融为一体。
这是一种“书人合一”的读书境界。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此乃第三境也。
古今中外多少事,一切都付书本中。
书籍犹如巍峨的高山,绵延不尽,读书到一定的程度,就会高屋建瓴,对事物的认识就会更深更透,人的心胸就会无限宽阔,显示一种博大的胸怀和宏伟的气魄。
这是一种超越自我、超越现实、超然物外的“天人合一”的至高至上的境界。
让我们的心灵在读书中升华自由之境。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此乃第四境也。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人生有限,学海无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永无止境。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读书到最后,就深感到自己的渺小和知识的博大精深,要毕生践履,求精图新,倡导一种不断攀登、永远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终身学习,把读书作为人生的内在需求,融化到血液、基因和灵魂中去,成为生命的一部分。
读书只读一流书。
我有一个看法——读书和吃饭一样,不能偏食,要有一个balanced diet(均衡饮食),精神的脾胃才能健康。
读书三境界:“仁读”,“玩读”,“圣读”
![读书三境界:“仁读”,“玩读”,“圣读”](https://img.taocdn.com/s3/m/79e11467011ca300a6c390e7.png)
读书三境界:“仁读”,“玩读”,“圣读”孔子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读书大抵也有三种境界:知读境界,好读境界,乐读境界。
知读书者,是“克己复礼”式的读书,即读书非其心之所欲,只是心知读书合乎社会要求,包括家庭、单位或社团、国家或政府的要求,故为了适应或迎合这种要求,遂自我克制其私欲私情而将就于读书之事。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故知读境界也可称为“仁读境界”。
古之被称“儒林”的学者群体,其读书境界大抵属于“仁读境界”。
好读书者,是“好玩”式的读书,即读书是因其特定生活环境中所养成的情趣所致,其读书和业余爱好下棋者之下棋相似,只是因觉得好玩而将读书当作玩耍,以致痴迷于读书,犹如后者之痴迷于下棋。
因好读境界的读书只为“好玩”,故亦可称此境界为“玩读境界”。
古之被称“隐逸之士”如庄子之类的学者群体,其读书境界盖属于“玩读境界”。
乐读书者,是“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式的读书,即读书既是其情趣所致,而又适应于社会要求,因其个人情趣与社会要求毫无冲突地圆融于读书,故而乐之——其读书既是从心所欲,则自然乐也;其读书既合乎社会要求又适合其个人情趣,则何乐而不为也!鉴于孔子有“圣高于仁”之说,故乐读境界也或可称为“圣读境界”。
而孔子虽贤,然其生前素不敢自比于圣人,其“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话,也是他到了七十岁之后才说的,以此推想,即使贤若孔子者,其读书而能致圣境者,恐怕也是如“人生七十古来稀”般的“古来稀”了。
以上三境界中,乐读境界是知读与好读达到综合的最高境界,在此境界里,因其情欲得到满足,读书也就不再是将就之事,而是变得“好玩”而醉心于此了;然而,由于个人情趣和社会要求在这里达到了完满统一,故虽是因其个人情趣而醉心于此,以至于痴迷于读书,而令其痴迷的读书正适合于社会要求,故其读书愈是痴迷,便愈能满足社会要求。
只是此境虽好而“古来稀”也。
然而,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胜过一代,“古来稀”未必“后来稀”。
读书的三重境界
![读书的三重境界](https://img.taocdn.com/s3/m/11cc75c1bd64783e08122b53.png)
读书的三重境界读书无止境,但读书要有境界。
境界是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情况,爱学习的或读书者要经过读书的“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是读书的第一重境界。
进入这重境界,就能在读书时静下心来,守着心灵的宁静,耐得住寂寞,不怕孤独,专心致志。
这是一种“板凳一坐十年冷”的读书境界。
在如今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文化多元、思想多变、环境多样,如何保持清醒头脑,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知识基础非常重要。
有的领导者,在人生的起步阶段,默默无闻、资历尚浅,常常能够耐得住寂寞、认真读书。
及至学有所成,应酬渐多,读书时间渐少,开始以工作忙、没时间等各种理由为自己开脱,想再找专门的读书时间、安静的读书地方、良好的读书氛围,使自己真正的静下来实属不易,在这种情况下,要想进入读书的第一重境界,必须把握好一个“静”字,即需要具备“三静”。
一是静地。
即找到安静的地方读书。
如关门谢客读书,或到图书馆、资料室去读书等等。
钱钟书曾经说过:读书做学问如果老想着身处闹市,什么都想去凑热闹是不可能静下心来的。
孙犁也曾经说:“文人宜散不宜聚。
山居静处,方能出成果。
”他们讲的都是潜心读书需要安静之地的道理。
二是静时。
即找到安静的时间读书。
如利用夜深人静或早晨别人未起床时读书等等。
这正是读书的大好时光:宁静闲逸、无人打扰、自由自在。
每个人的生活习惯不同,因而读书的最佳时间也有所不同。
如国画大师范增先生习惯于早晨五点钟起来读书,几十年如一日,因为每到这个时间,他的思维就习惯于进入读书的境界。
胡适先生则习惯于夜间读书。
在他看来,关起门来夜读别有一番情调,是一种美好的享受,青灯黄卷伴一杯香茗,那是何等的赏心悦目!秉烛夜读、红袖添香的雅致更是为许多文人墨客所推崇。
静夜读书让人沉静、深刻,夜间时间充裕,可以静心读长篇巨著,这是许多读书人的切身体会。
三是静心。
即要具有宁静而平和的心态。
潜心读书的四种境界
![潜心读书的四种境界](https://img.taocdn.com/s3/m/1c4cc600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cd.png)
潜心读书的四种境界
第一境:“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读书,要静心而读,守住心灵深处的宁静和纯真,耐住寂寞,甘于孤独,要潜心铸剑,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心无旁鹜。
在明媚的春光里,小桥流水,白云悠悠,在树荫下,就是一本书,一把椅子,一杯清茶,读起来,你感到是那样的清静,那样的优雅;
在寒冷的冬夜中,夜阑人静、万籁俱寂,在书房里,就是一本书,一个人,一盏孤灯,手不释卷,你又觉得是那样的幽静,那样的惬意。
这是一种“板凳甘坐十年冷”的读书境界。
第二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读书不仅要坐下来,还要能读进去。
书读进去了,就会沉醉其中,废寝忘食,乐而忘忧,真可谓时光现在最佳,江山如此多娇,风景这边独好。
阅遍人间春色,人与书就会融为一体。
这是一种“书人合一”的读书境界。
第三境:“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古今中外多少事,一切都付书本中。
书籍犹如巍峨的高山,绵延不尽,读书到一定的程度,就会高屋建瓴,对事物的认识就会更深更透,人的心胸就会无限宽阔,显示一种博大的胸怀和宏伟的气魄,让我们的心灵在读书中升华自由之境。
第四境:“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人生有限,学海无涯,学无止境。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读书到最后,就深感到自己的渺小和知识的博大精深,要毕生践履,求精图新,倡导一种不断攀登、永远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读书的四大境界
![读书的四大境界](https://img.taocdn.com/s3/m/8c7c57e3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ac.png)
读书的四大境界
摘要:
1.引言:读书是一种永恒的追求,四大境界则是衡量读书人境界的标准。
2.第一境界:积累知识,提升自我。
3.第二境界:丰富心灵,拓展视野。
4.第三境界:磨练意志,锻炼思维。
5.第四境界:成就大业,造福社会。
6.结论:读书的四大境界是每一个读书人应该追求的目标。
正文:
读书是一种永恒的追求,无论是为了满足好奇心,还是为了提升自我,读书总是能让人在其中找到乐趣和价值。
而读书的四大境界,则是每一个读书人都应该追求的目标。
第一境界,积累知识,提升自我。
这是读书最基本的境界,通过阅读,我们可以获取各种各样的知识,提升自我,丰富我们的生活。
无论是历史、科学、文学,还是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每一种知识都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第二境界,丰富心灵,拓展视野。
读书不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丰富我们的心灵,拓展我们的视野。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世界,理解不同的人生,从而让我们的心灵更加丰富,视野更加开阔。
第三境界,磨练意志,锻炼思维。
读书也是一种修行,它可以帮助我们磨练意志,锻炼思维。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学会坚持,学会思考,从而让我们的
意志更加坚定,思维更加敏捷。
第四境界,成就大业,造福社会。
读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成就大业,造福社会。
只有通过读书,我们才能获取足够的知识,才能拥有足够的能力,去实现我们的梦想,去为社会做出贡献。
总的来说,读书的四大境界是每一个读书人应该追求的目标。
读书的四大境界
![读书的四大境界](https://img.taocdn.com/s3/m/a46931b9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80.png)
读书的四大境界摘要:1.引言:读书作为一种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充盈内心的方式,有其特定的境界。
2.第一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3.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4.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5.第四境界: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6.结论:读书是有境界的,每个境界都有其独特的意义,读书人应该坚持不懈,不断提升自己的境界。
正文:读书是一种让我们不断提升自我,充实内心的行为。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体验到不同的境界,从而更好地理解知识,提升自我修养。
根据晚清大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的观点,读书的四大境界可以归纳为以下四句古诗词。
首先,第一境界是“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在这里,王国维用它来形象地描述读书的第一个境界。
这个境界告诉我们,读书人需要有远大的志向,明确自己的目标,并且有毅力去追求它。
我们要静心而读,守住心灵深处的宁静和纯真,耐住寂寞,甘于孤独,潜心铸剑,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心无旁鹜。
其次,第二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句话出自宋代词人柳永的《蝶恋花》。
在这个境界中,读书人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为了追求知识,我们甘愿消瘦,憔悴,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这个境界强调的是读书人的毅力和坚持,只有这样才能在知识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第三,第三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在这个境界中,读书人要在茫茫书海中寻找自己需要的知识,不断探索,不断追求。
当我们经历了漫长的寻找,终于找到了我们所需要的知识时,那种惊喜和成就感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
最后,第四境界是“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江雪》。
在这个境界中,读书人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孤独。
只有在宁静的环境中,我们才能更好地吸收知识,提升自我。
总的来说,读书是一个漫长而有意义的过程。
读书的四种境界
![读书的四种境界](https://img.taocdn.com/s3/m/7ffd342aa32d7375a41780fc.png)
读书的四种境界(一)古人说,凡是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此三境,是晚清大学者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三句话。
这里他引用古人词句,形象地道破了“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的三境界。
由此让人想到,读书虽无止境,然而读书作为生命的需求,作为一种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充盈内心的方式,读书是有境界的,,读书有四种境界。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此乃第一境也。
读书,要静心而读,守住心灵深处的宁静和纯真,耐住寂寞,甘于孤独,要潜心铸剑,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心无旁鹜。
柳宗元诗云:“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淡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
”在明媚的春光里,小桥流水,白云悠悠,在树荫下,就是一本书,一把椅子,一杯清茶,读起来,你感到是那样的清静,那样的优雅;在寒冷的冬夜中,夜阑人静、万籁俱寂,在书房里,就是一本书,一个人,一盏孤灯,手不释卷,你又觉得是那样的幽静,那样的惬意。
这是一种“板凳甘坐十年冷”的读书境界。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此乃第二境也。
读书不仅要坐下来,还要能读进去。
书间如梦,一尊还酹明月。
书读进去了,就会沉醉其中,废寝忘食,乐而忘忧,真可谓时光现在最佳,江山如此多娇,风景这边独好。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阅遍人间春色,人与书就会融为一体。
这是一种“书人合一”的读书境界。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此乃第三境也。
古今中外多少事,一切都付书本中。
书籍犹如巍峨的高山,绵延不尽,读书到一定的程度,就会高屋建瓴,对事物的认识就会更深更透,人的心胸就会无限宽阔,显示一种博大的胸怀和宏伟的气魄。
这是一种超越自我、超越现实、超然物外的“天人合一”的至高至上的境界。
让我们的心灵在读书中升华自由之境。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此乃第四境也。
读书三重境界
![读书三重境界](https://img.taocdn.com/s3/m/4660e9751711cc7931b71686.png)
读书三重境界●古人将读书的境界概括成三个阶段,用赏月来做比喻:第一境界指少年读之,如隙中窥月;第二境界指中年读之,如庭中望月;第三境界指老年读之,如台上玩月。
评点:以月喻书,从中不难看出古人对书的挚爱;而通过看月环境的改变和时日的推移,也不难看出古人对读书与人生的认识在逐步深入。
“窥”得一鳞半爪,喜不自禁,但终究属囫囵吞枣;“望”得书中一轮圆月,就有了整体感,知人论世可避免偏颇和偏见;台上“玩”中品味契合,物我交融,自身境界渐高,看似悠闲洒脱,而内蕴着多少超脱和感悟。
●有人用充满禅机的语言来归纳读书的三境界:第一境界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境界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境界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评点:第一种境界对事物本身有清醒的认知,第二种境界不仅看透事物本身,而且看出了事物内蕴之外的奥妙,第三种境界不是第一种境界的简单重复,而是超然物外,通观事物本质、过程和结局等方面,从而寻根究理,找到了事物的本源。
人生境界在回环往复中升华,社会发展在迂回曲折中前进。
●有人总结读书三境界如《桃花源记》中所写的:第一种境界“初极狭,才通人”;第二种境界“复行数十步”;第三种境界“豁然开朗”。
评点:《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改成“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认为行路比读书更重要。
读书犹如行路。
初读如上路,有勇气尝试才迈得开看得进;入书后如行进在半路上往往进退两难,退则全功尽弃,进则柳暗花明,此过程非一步登天,亦非捷足先登,而是需要辨明方向,鼓足勇气,在幽深昏暗的小径上前行“数十步”,此何等艰难;“豁然开朗”属于读书经历深思熟虑后的“顿悟”,心如明镜,陶醉其中,痛快之至。
●宋人笔记中有关于读书三境界之记述:第一境是“开卷有益”。
王辟之的《渑水燕谈录》云:“御览”三卷,因事有阙,暇日追补之。
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
”评点:这一境界意在功利,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有自颜如玉”是也,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也。
读书的七个境界
![读书的七个境界](https://img.taocdn.com/s3/m/8a4ed3c6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f6.png)
读书的七个境界读书是一种令人受益匪浅的活动,它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增强我们的知识和思维能力。
本文将探讨读书的七个境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读书的魅力。
1.第一境界:意义与价值读书的第一境界在于了解读书的意义和价值。
读书是一种传承人类文明和知识的行为,同时也是一种提高个人素质和拓展视野的重要途径。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获得历史、科学、文化、哲学、政治等方面的信息,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判断力、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2.第二境界:选择与方法读书的第二境界涉及到如何选择阅读内容和运用阅读方法。
我们应该选择符合自己兴趣爱好和知识水平的书籍,同时也要注重阅读的质量而非数量。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各种方法,如泛读、精读、跳读、笔记等,以更好地理解和吸收书中的内容。
3.第三境界:认识自我与世界读书的第三境界是关于读书与人生的关系。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和周围的世界。
书籍是心灵的镜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自己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阅读了解不同的人物、事件和思想,从而拓宽我们的视野,增强我们的跨文化理解。
4.第四境界:实践与成长读书的第四境界强调读书的实践意义。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获得很多知识和启示,而这些知识和启示可以指导我们的实际行动。
例如,阅读心理学书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从而改善我们的人际关系;阅读创业书籍可以启发我们的创业思路和经营策略,从而促进我们的职业发展。
5.第五境界:全球文化影响读书的第五境界探讨读书对全球文化的影响。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全球文化的交流和理解。
书籍是文化的载体,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精髓,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欣赏各种文化的多样性。
然而,读书也可能带来一定的负面作用,如刻板印象和误解的产生,因此我们在阅读时需要保持开放和批判性思维。
6.第六境界:归纳与启示在第六境界中,我们会对前面的五个境界进行总结,并得出读书的重要性。
读书的三重境界
![读书的三重境界](https://img.taocdn.com/s3/m/eb2a0e27453610661ed9f417.png)
读书三境界读书有三种境界,分为三个不同层次,表示三种阅读水平。
一种是耽于书中,沉湎于书中内容,被书中内容情节所吸引,为书中人物的前途命运而悲喜忧伤。
这是第一种境界,是阅读的最低层次,初级阅读水平。
俗话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这一境界就是阅读的“看热闹”的层次水平,属于大众阅读,也是小学生的阅读水平。
读者的情感思想受书中人物、情节的牵引,为书中内容所左右,人在书中,情感、思想也在书中,跳不出文章的圈圈儿,一般人读书多在此境界。
比如读武侠小说、言情小说之类,不作那么多考虑,只是获取休闲或心理自娱。
这一境界又可以称作娱乐境界:人在文中,跳不出文章的圈圈儿。
第二种境界是能够跳出“看热闹”的圈圈,注意了看“门道”,能够透过生动的故事情节、人物的悲欢离合,去思考文章的内容,故事的意义,透过人物的命运了解作者的思想、意图,从作者的思想意图上去看文章的内容情节发展,人物命运的发展如何,设计、构思、表达是否合理、合适,由对文章的直接感受,上升到了理性思考。
阅读中有了自己对文章的认识理解,加入了自己的思考,这是阅读的第二境界,是阅读的中级水平,也是中学教学培养的阅读水平。
这一境界,阅读进入了高一级层次,已经超出了文章内容本身,不单单是读文,也去读写文的人、读作者了,读作者的思想感情,读作者的写作水平了,不是跟着文中人物的思想起伏,悲喜忧伤,而是去触摸作者的感情脉络,跟着作者的思想去思考,去感受文章的情节发展,遣词造句的优劣,表达的效果如何,对文章进行品评欣赏了。
这一境界也可称作欣赏境界。
阅读能够超脱文章,随作者意图去思考欣赏,但情感仍为作者所左右。
比如读李杜诗会为李白、杜甫才情胁迫,为之赞叹不已;读渊明之诗,会为其田园静谧的氛围、闲适的心情熏染,体验其“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真谛;读《岳阳楼记》,感仲淹人格高大,读鲁迅作品,赞鲁迅思想深刻,读“人间喜剧”,叹巴尔扎克笔法老道等等,虽阅读水平提高,仍未脱作者窝臼,只能属于中级阅读水平。
读书的几个境界
![读书的几个境界](https://img.taocdn.com/s3/m/5935d97e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6d.png)
读书的几个境界
第一境界:比喻做学问之前,先要有思想准备,看到学海无边、知识无涯,从而激发有志青年奋斗并为之献身的精神和勇气,同时又感慨自己的学问之不足。
第二境界:比喻开始读书做学问为有所收获,要刻苦攻读,不怕艰苦,为了追求自己心中的最高目标,孜孜不倦,毫不懈怠,纵然是身心交瘁,殚精竭虑,也矢志不渝,在所不惜。
第三境界:比喻经苦读钻研,一旦你历经艰辛,九死而未悔之后,突然有所发现有所得的时候,就会体会到人生莫大的幸福和快乐,其乐融融。
读书的四大境界
![读书的四大境界](https://img.taocdn.com/s3/m/858ed17c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57.png)
读书的四大境界读书是人类获取知识、拓展思维、培养情操的重要途径。
然而,读书不仅仅是简单的翻阅书籍,它包含着更为深远的内涵。
在读书的过程中,人们可以逐渐体验到四个不同的境界,即知识境界、思考境界、情感境界和生活境界。
本文将对这四个境界进行详细探讨。
一、知识境界知识境界是读书的最基础,也是最为直观的境界。
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知识,了解到世界的广阔和复杂。
在这个境界中,我们可以学到科学知识、历史事件、文化传统等等。
知识的积累使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世界,拓宽我们的视野。
同时,它也是我们进行思考、判断和表达的基础。
二、思考境界读书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思考。
思考境界是读书的进一步延伸,它要求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深入思考,我们可以对书中的内容进行理解和消化,将其与自身的经验、观点相结合,形成独特的见解。
思考境界使我们的思维变得更加灵活和敏锐,培养了我们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情感境界除了知识和思考,读书还可以给我们带来情感上的满足和启迪。
情感境界是读书的一种高级境界,它要求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与书中的人物、故事产生共鸣。
通过翻阅经典文学作品,我们可以进入小说的世界,与人物共同经历他们的喜怒哀乐,感受他们的情感波动。
这种情感的体验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性,体察社会风情,进而提升自己的情商和人文素养。
四、生活境界最高级的境界是将读书融入到生活中去,并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
生活境界要求读者通过读书对自己进行修身养性,改善思维和行为方式,提高自身素质。
通过读书,我们可以获得启发,得到明智的指引,使我们在生活中面对困难时能够更加从容应对,懂得如何选择和取舍。
同时,读书也可以为我们的人际交往、事业发展等方面提供指导和帮助。
综上所述,读书的四大境界即知识境界、思考境界、情感境界和生活境界,在我们的读书之路中逐渐展现。
通过不断努力,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读书境界,不仅能够获得知识,思考问题,感受情感,更能将所学运用到实际中,成就更加丰富与充实的人生。
读书的四大境界
![读书的四大境界](https://img.taocdn.com/s3/m/da6c5a71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f1.png)
读书的四大境界
读书的四大境界分别是:逃避世界、营造世界、理解世界、超越世界。
1. 逃避世界:在这种境界中,读者一头扎进书堆里,书成为逃避世界的窗口。
这种阅读与沉迷游戏、刷剧并无二致,都是为了逃避现实世界中的压力和责任。
2. 营造世界:当对现实的不满让读者转而用文字去营造出一个自己的世界时,这种阅读是一种逃避世界的进阶版。
这种阅读不走入真实世界,只是一种自我欺骗,其本质是无意义的。
3. 理解世界:在这种境界中,读书既是一种出世,又是一种入世。
读书丰富了我们的个体经验,用最快的方式接受了他人的经验,为我们的人生提供了参考。
读书成为了一扇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当我们越多地了解世界,我们也就越多地理解自己。
4. 超越世界:在这种境界中,读书在某种意义上,正是站在人类总体经验的基础上来获得安身立命的伟大观念。
也就是说通过读书去审视我们的生活,找到生活的意义,度过人生中的艰难岁月,从而真正感受到作为人的尊严和价值。
以上就是读书的四大境界。
读书三境界
![读书三境界](https://img.taocdn.com/s3/m/5b104264f5335a8102d22044.png)
读书三境界读书三境界读书无止境,但读书有境界。
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道:“古今成就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这是早为广大读书人所熟悉的读书三境界。
徐宗文先生在谈到学习的目的时,把“为知、为己、为人”称为读书的三重境界,其含义是:为知,指读书是为了积累知识,增长学问、识见和智慧。
读书人应该把读书当成一种永不疲倦的事来对待。
博学从而多才,这是“为知”的需要,也是读书人最基本的要求和目的。
为己,就是古人所说的修身、正己,培养自己的人格、道德和情操。
“独善其身”,练好“内功”,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从而有益于身心,这是古今读书人共同追求的目标。
读书固然要博览,但所读之书也要尽可能有所选择。
为人,指读书要“为黎民百姓”,即周恩来少年时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此为第三境界。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深刻阐明了“为人”是读书人志存高远、胸怀天下的最高境界。
王世发先生提出的读书三种境界是:“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此为第一境。
说的是读书要静下心来,守住心灵的宁静,耐住寂寞,不怕孤独,要专心致志。
这是一种“板凳甘坐十年冷”的读书境界。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此为第二境。
即读书不仅要坐下来,还要能读进去。
读进去了,就会沉醉其中,废寝忘食,人与书就会融为一体。
这是一种“物我为一”的读书境界。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此为第三境。
书籍犹如巍峨的高山,绵延不尽,当你读到一定的程度,你就会高屋建瓴,对事物的认识就会更深更透,你的心胸就会豁达、宽阔,显示一种博大的胸怀和宏伟的气魄。
这是一种超越自我、超然物外的至上境界。
读书三境读书,亦即从语言文本中获得信息的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基本的技能技巧。
文字,有一种神奇的魅力,塑造着我们的心灵,涵养着我们的精神。
读书的三个最高境界
![读书的三个最高境界](https://img.taocdn.com/s3/m/775b2ee8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d3.png)
读书的三个最高境界
1. 眠独寂静,静心入境
这个境界是指读书时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让自己沉浸在阅读的海洋中,静下心来,专注于阅读。
面对繁琐的琐事我们必须有过硬的内心,培养调节心态的能力,才能真正领会到书中的精华。
2. 知行合一,融汇贯通
这个境界是指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应该将知识运用到行动中去,通过对知识的深入了解和理解,将其融汇贯通,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只有将读书所获得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才能真正地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
3. 追求卓越,超越自我
这个境界是指我们应该不断地追求卓越,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奋进。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不断地挑战自己,超越自我,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养,以更高的境界迎接更广阔的世界。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逐渐成为更为出色的自己。
读书的四大境界
![读书的四大境界](https://img.taocdn.com/s3/m/4e21f7af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67.png)
读书的四大境界摘要:一、引言二、读书的四大境界概述1.第一境界:基础阅读2.第二境界:深入阅读3.第三境界:主题阅读4.第四境界:批判性阅读三、总结正文:读书是一种获取知识、提升自我、拓展视野的重要方式。
然而,读书的境界有高低之分,不同境界的阅读带来的收获和影响也大不相同。
本文将为您揭示读书的四大境界,帮助您更好地理解阅读的过程,从而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读书的四大境界。
它们分别是:基础阅读、深入阅读、主题阅读和批判性阅读。
基础阅读是指我们通过阅读,了解文字所传达的表面信息。
这是阅读的初级阶段,通常在小学时期就应掌握。
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学会识别文字、理解词汇和句子的含义,以及把握文章的主旨。
基础阅读能力的高低决定了我们能否顺利地获取知识,为更深层次的阅读打下基础。
深入阅读是指在基础阅读的基础上,对文章的细节、背景、内涵等进行深入了解。
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学会从文字中挖掘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观点,分析文章的结构、语言和表达手法,并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想象力去理解和欣赏文章。
深入阅读有助于我们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题阅读是一种更高级的阅读方式,要求我们在阅读过程中,自觉地将不同书籍、文章的主题进行比较、联系和整合。
主题阅读不仅需要我们具备深入阅读的能力,还要善于发现不同作品之间的共性和联系,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此外,主题阅读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创新思维和跨学科研究能力。
批判性阅读是阅读的最高境界,它要求我们在阅读过程中,对所获取的知识进行批判、质疑和反思。
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学会从多角度、多层次去审视文章,发现其局限性、矛盾和不足之处,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批判性阅读有助于我们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更好地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挑战和问题。
总之,阅读的四大境界从基础到高级,层次分明。
要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我们需要不断练习、积累和反思,努力从基础阅读向批判性阅读迈进。
阅读的四个境界
![阅读的四个境界](https://img.taocdn.com/s3/m/d0e6df51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4e.png)
阅读的四个境界
第一重境界:“读”书都为稻粱谋。
为了某一个具体、有形、现实的目标,为了给自己的物质生活带来正价值而读书。
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这种读书就有点“为人”的味道,即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将成果展示给别人看,从而获取某种好处或利益。
第二重境界:适心“之”所好。
温达到这重境界的人多数情况下即使还未小康或者富裕,但至少也衣食无忧,有较高的学位和一定的专长,闲暇时间也较多,也不必为了各种文凭、证书而读书,当然,最重要的是拥有非常浓厚的学习兴趣,拥有一颗求知若渴的心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
第三重境界:书“无”未曾经我读。
这类人以“一物不知,君子所耻”相标榜,拼命读书。
书读得多了,有时难免会发出“书‘无’未曾经我读”的豪言壮语、慷慨浩歌。
第四重境界:从无字句处读书。
读过许多本的书,经历过许多的事,结识过许多的人,“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才会知道许多书不是写在纸上的,才会读懂子路的反诘“何必读书,然后为学?”。
关于读书的“三个境界”
![关于读书的“三个境界”](https://img.taocdn.com/s3/m/e201b486ec3a87c24028c415.png)
关于读书的“三个境界”--------------------------------------------------------------------------------学习是有趣的,不断深入的学习更会乐趣无穷。
国学大师王国维对读书的“三个境界”,有一段精辟的比喻。
他认为,第一个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层楼,望断天涯路。
”第二个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个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以前也曾看到过这段论述,真是又深刻又生动,优美的词句蕴涵了透彻的哲理。
这次重读,忽然想找出这三段词的出处。
前两首词很容易就从周笃文先生选注的《宋百家词选》上找到了。
第一首是北宋诗人晏殊的“鹊踏枝”: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层楼,望断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第二首词是北宋诗人柳永的“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首词却一直没有找到。
前几天,偶然看到俞平伯先生的《唐宋词选释》,才知道这首词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辛弃疾的“清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三首词都是抒发个人情感之作,王国维在这里巧妙地借来用于描写对学问的执著追求,恰到好处。
喜爱古诗词的朋友不妨从中感悟一番,而对于我们学习理工科的人,则更会有深刻的启发。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不畏迷去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人生六大境界2006-06-15 22:28:32第一境界:"志于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
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我们现在都处处于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各种书籍层出不穷,让我们看的眼花缭乱而不知所措。
为了我们能够更好的进步,应该多读好书,因为读好书可以让我们得心灵更加深刻。
每一本书籍都潜藏着一个世界,有的厚重有的浅薄,无疑经典的作品更能滋润人的灵魂升华
境界。
自然世界物种繁多灿若星辰,丛林法则更是适者生存,但是若论境界高低确实在难说而人却
不一样。
三人行便可以很容易的看出彼此间所产生境界的差距,在众多弥补的方法中无意读书最容易
的方法。
在我看来读书有三重境界,第一,见天地。
第二,见众生。
第三,见自己。
刚读一本书就如同看到就如同游历一个不同的天地,看什么都觉得是新鲜感十足,看到高兴
处随性拍掌,看到伤心处便不自主的落下来眼泪,一切随心所欲,只是看什么都觉得是在掌
上观纹一目了然,最后书读完了也就觉得过去了,重新进入下一个“世界”浮界,真有一种今
朝有酒今朝醉的洒脱气概着实让人羡慕。
随着年龄见长阅历渐丰,再次翻读故书重新步履"旧界"才真切地感到了个人的身不由己以及
时事的繁杂,才明白了有时候原来笑容是那么的苦涩,“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不知不觉中翻书的动作就慢了下来,看到高兴的地方已不会随性鼓掌,读到伤心处亦不会落
泪了,只是不免感叹几句岁月的无情人事的无奈,只剩下了“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离别之情,当初的洒脱气概是半点都没有了的。
因为我明白了原来我读的不是书,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光阴似水转瞬即逝。
经历的越来越多,感情宣泄的也越来越少。
重读
旧书如重逢故友,委实让人高兴。
再次品读“她”我已能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了。
翻书的动作亦不会有太多的停顿了,在心中虽然依然会有一些小小的遗憾,但是回首向来萧
瑟去,归去早已是也无风雨也无晴了。
原来读到最后这本书只是讲了一个人的故事啊!
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原来这就是一本好书的奥秘,观一叶而知秋,独一书而懂一人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