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壳素(经脱乙酰化后称为)壳聚糖
壳聚糖和壳聚糖纤维
![壳聚糖和壳聚糖纤维](https://img.taocdn.com/s3/m/af551d6058fafab069dc025c.png)
壳聚糖具有广谱抗菌性,对绿脓杆菌、金黄色葡 萄球菌、酿脓链球菌有显著的抑菌作用,对一般 人体表皮存在的皮肤细菌如表皮葡萄球菌,肠细 菌如大肠杆菌和人体真菌如白色念珠菌,也有显 著的抑菌作用。人体表皮细菌在用粉状甲壳素处 理过的琼脂培养板上培养都被杀死;表皮葡萄球 菌只要用0.1%或1%的甲壳素乙酸溶液处理就能 全部被抑制。
二、在化妆品原料中的应用
1)洗发香波、头发调理剂:甲壳素粉沫比表面积大,孔隙率 高,吸收皮脂类油脂远大于淀粉或其他活性物质,是洗发剂理 想的活性物质。 2)固发剂:壳聚糖分子中的氨基质子化带正电,能和头发的 负电荷相互作用,有很强的亲合力,在头发表面形成薄层,是 理想的固发剂原料。 3)牙膏添加剂:壳聚糖是良好的牙膏添加剂,它能够中和由 口腔链球菌产生的有机酸,减弱非溶性葡萄糖在牙齿表面的附 着能力,对抗腐蚀、洁齿起一定的作用。
甲壳素
水溶性壳聚糖
壳聚糖
甲壳素
壳聚糖概述
壳聚糖及甲壳素的结构与纤维素非常相似,如结构图,
不同的是纤维素葡萄糖单元二位碳上是羟基,壳聚糖是氨基, 甲壳素是乙酰氨基。
OH O O * * O * O *
OH
OH O
甲壳素
* HO
壳聚糖
HO NH2
纤维素
HO OH
* O
NHCOCH3
n
n
n
壳聚糖的性质 物理性质
织物整理剂 壳聚糖作为织物的整理剂,可使织物耐摩擦、耐水洗,并 具有固色作用,提高了织物的坚牢度,改善织物的外观和 手感,使织物滑爽光洁,对人体健康与环境保护有重要意 义
2、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天然材料具有人工材料所不具有的优点,甲壳素及壳聚糖 是自然界中极少存在的带正电荷的聚合多糖,含有某些有 助于细胞黏附和保持细胞分化功能的信息。它可以减少成 纤维细胞的生长,减少瘢痕形成,从而促进内皮细胞、毛 细血管、心肌细胞及神经轴突的再生。具有良好的生物相 容性 将壳聚糖植入小鼠体内,全部存活,皮毛无异常,切开皮 肤局部无充血、无水肿。
壳聚糖
![壳聚糖](https://img.taocdn.com/s3/m/24b7e463168884868762d6cc.png)
性质
主要物理性质
不能完全溶解于水和碱溶液中,但可溶于稀 酸,游离氨基质子化促进溶解。溶于稀酸呈 粘稠状,在稀酸中壳聚糖的B-1,4糖苷键会慢 慢水解,生成相对分子质量的壳聚糖。 壳聚糖在溶液中市带正电荷多聚电解质,具 有很强的吸附性。
主要化学反应
酰化反应
羧基化反应
烷基化反应度、相对分子质量、 黏度有关,脱乙酰度越高、相对分子质量越 其他化学反应(如shiff碱反应 接枝共聚反应 小,越易溶于水。 交联反应) 壳聚糖具有很好的吸附性、成膜性、通透性、 成纤性、吸湿性和保湿性。
来源
壳聚糖是甲壳素脱N-乙酰基的产物,一般而言,N-乙酰基脱去 55%以上的就可称之为壳聚糖,或者说,能在1%乙酸或1%盐 酸中溶解1%的脱乙酰甲壳素,这种脱乙酰甲壳素被称之为壳聚 糖。事实上,N-脱乙酰度为55%以上的甲壳素,就能在这种稀 酸中溶解。
自然界中的来源
甲壳素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于低等生物菌类,藻类的细胞,节支 动物虾、蟹、昆虫的外壳,软体动物(如鱿鱼、乌贼)的内壳和 软骨,高等植物的细胞壁等
应用
药物载体 缓释药物 抗菌 功能性药物
1. 提高肽类药物的吸收 2. 制取抗癌药剂
絮凝剂 废水处理
壳聚糖(CHITOSAN)
定义
壳聚糖(chitosan),又名 脱乙酰甲壳素,是自然界广泛 存在的几丁质(chitin)经过 脱乙酰作用得到的,属于高分 子直链型多糖,是自然界唯一 的碱性多糖,壳聚糖作为一种 天然、绿色的环保高分子物质, 具有可生物降解性、可食用性 及生物相容性等特点,且安全 无毒,对环境无公害。
壳聚糖——精选推荐
![壳聚糖——精选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f771bb55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c1.png)
壳聚糖壳聚糖壳聚糖(chitosan)是由⾃然界⼴泛存在的⼏丁质(chitin)经过脱⼄酰作⽤得到的,化学名称为聚葡萄糖胺(1-4)-2-氨基-B-D葡萄糖,⾃1859年,法国⼈Rouget⾸先得到壳聚糖后,这种天然⾼分⼦的⽣物官能性和相容性、⾎液相容性、安全性、微⽣物降解性等优良性能被各⾏各业⼴泛关注,在医药、⾷品、化⼯、化妆品、⽔处理、⾦属提取及回收、⽣化和⽣物医学⼯程等诸多领域的应⽤研究取得了重⼤进展。
针对患者,壳聚糖降⾎脂、降⾎糖的作⽤已有研究报告。
分⼦式:C56H103N9O39分⼦量:1526.4539简介壳聚糖是甲壳质经脱⼄酰反应后的产品,脱⼄酰基程度(D.D)决定了⼤分⼦链上胺基(NH2)含量的多少,⽽且D.D增加,由于胺基质⼦化⽽使壳聚糖在稀酸溶液中带电基团增多,聚电解质电荷密度增加,其结果必将导致其结构,性质和性能上的变化,⾄今壳聚糖稀溶液性质⽅⾯的研究都忽略了D.D值对⽅程的影响。
壳聚糖是以甲壳质为原料,再经提炼⽽成,不溶于⽔,能溶于稀酸,能被⼈体吸收。
壳聚糖是甲壳质的⼀级衍⽣物。
其化学结构为带阳离⼦的⾼分⼦碱性多糖聚合物,并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能和⽣物活化功能。
近年来国内外的报导主要集中在吸附和絮凝⽅⾯。
也有报道表明,壳聚糖是⼀种很好的污泥调理剂,将其⽤于活性污泥法废⽔处理,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活性污泥菌胶团,并能提⾼处理效率。
但研究其对活性污泥中微⽣物活性的影响以及其强化⽣物作⽤的机理,国内外均未见有报导。
在甲壳素分⼦中,因其内外氢键的相互作⽤,形成了有序的⼤分⼦结构.溶解性能很差,这限制了它在许多⽅⾯的应⽤,⽽甲壳素经脱⼄酰化处理的产物⼀壳聚糖,却由于其分⼦结构中⼤量游离氨的存在,溶解性能⼤⼤改观,具有⼀些独特的物化性质及⽣理功能,在农业、医药、⾷品、化妆品、环保诸⽅⾯具有⼴阔的应⽤前景。
物性数据1. 性状:⽩⾊⽆定形透明物质,⽆味⽆臭。
2. 密度(g/mL,25℃):未确定3. 相对蒸汽密度(g/mL,空⽓=1):未确定4. 熔点(oC):未确定5. 沸点(oC,常压):未确定6. 沸点(oC,5.2kPa):未确定7. 折射率:未确定8. 闪点(oC):未确定9. ⽐旋光度(o):未确定10. ⾃燃点或引燃温度(oC):未确定11. 蒸⽓压(kPa,20oC):未确定12. 饱和蒸⽓压(kPa,60oC):未确定13. 燃烧热(KJ/mol):未确定14. 临界温度(oC):未确定15. 临界压⼒(KPa):未确定16. 油⽔(⾟醇/⽔)分配系数的对数值:未确定17. 爆炸上限(%,V/V):未确定18. 爆炸下限(%,V/V):未确定19. 溶解性:溶于PH<6.5的稀酸,不溶于⽔和碱溶液.主要⽤途1.主要应⽤于⾷品、医药、农业种⼦、⽇⽤化⼯、⼯业废⽔处理等⾏业。
不可小觑的甲壳素!
![不可小觑的甲壳素!](https://img.taocdn.com/s3/m/f101e0f6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58.png)
不可小觑的甲壳素!甲壳素,又叫甲壳质、几丁质,不溶于碱以及其他有机溶剂,也不溶于水。
在自然界中,它广泛存在于低等植物、菌类、虾、蟹、昆虫等甲壳动物的外壳、真细菌的细胞壁等。
话说甲壳素不溶于水,又怎么能够被植物所吸收利用呢?事实上,不管是医药上应用的甲壳素还是农业上应用的甲壳素,都已经不是原来的天然甲壳素,它在生产中经过酸碱法或者生物法,将天然甲壳素进行脱乙酰基处理,就变成可溶于稀酸的可溶性甲壳素。
这种经过脱乙酰基处理的可溶性甲壳素又称为几丁聚糖或者壳聚糖,而乙酰基脱去55%即可称为壳聚糖,目前转化率最高也就在85%左右,不到90%。
现在貌似还出现了水溶性甲壳素的制备,不过已经不是原来的壳聚糖,应当称之为低聚壳聚糖,还保留着壳聚糖的基本结构特征,这里就不做过多赘述了。
所以,农业上应用的甲壳素应当是几丁质与壳聚糖的合称,在农业生产中往往利用它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来起到防病抗病,乃至防虫杀虫的目的。
先说物理特性:由于其中的几丁质存在,所以它拥有很好的吸湿性与成膜性,在施用于作物表面时,可形成透气性好、耐雨水冲刷的保护膜,不仅能够抵御病虫害,还能够抵抗干旱、霜冻等不良环境的影响。
另外就得说说它的化学特性,以及生物活性了。
其实这部分还主要是几丁聚糖,即壳聚糖的特性,它拥有非常好的生物相溶性,比较利于作物吸收,在进入植物体内以后,能够诱导植物产生几丁质酶、壳聚糖酶等,进一步分解甲壳素。
并且由于甲壳素广泛存在于真细菌,以及昆虫体内,所以经壳聚糖诱导产生的酶,同样对病菌以及含有几丁质的昆虫有效,能够分解它们体内的甲壳素,达到抑制或者杀伤目的。
所以,在一些菌丝、孢子或虫卵等在接触到施用过甲壳素的作物以后,会被酶分解掉其中的几丁质以及壳聚糖,能够使单细胞细菌死亡,也可以对虫卵及线虫造成不错的杀伤作用。
说到甲壳素的抗菌特性,还得再细细分析一下,壳聚糖除了能够诱导作物产生几丁质酶以及壳寡糖酶以外,还能够产生植物抗毒素,以及葡聚烯糖酶,其中植物抗毒素自身就拥有抗菌活性,而葡聚烯糖酶与几丁质酶则可以在体外抑制病菌,而且壳聚糖还可以诱导植物产生愈创葡聚糖,增强植物细胞壁,进一步增强抗病能力,且壳聚糖能够改变病原菌细胞膜的通透性与流动性,阻断病原菌的代谢,起到抑菌效果。
十种常见的多糖的不同命名
![十种常见的多糖的不同命名](https://img.taocdn.com/s3/m/f0b8f571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de.png)
十种常见的多糖的不同命名多糖是指由多个单糖分子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碳水化合物。
多糖在生物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是能量的储存和释放载体,还是细胞间通信和结构支持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自然界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多糖,它们具有不同的化学结构和功能。
在本篇文章中,我将介绍十种常见的多糖,并探讨它们的不同命名方法。
1. 葡萄糖聚合物(Glucan)葡萄糖聚合物是由葡萄糖分子通过α-1,4-或α-1,6-糖苷键连接而成的多糖。
根据聚合方式的不同,葡萄糖聚合物可分为淀粉与糖原。
淀粉是植物储存糖的主要形式,主要由α-淀粉和β-淀粉组成。
糖原在动物体内起到储存能量的作用,主要存在于肝脏和肌肉组织中。
2. 果胶(Pectin)果胶是一种存在于植物细胞壁中的多糖,主要由α-半乳糖醛酸和α-果糖醛酸分子通过α-1,4-或α-1,2-糖苷键连接而成。
果胶具有黏稠度高、胶凝性强的特点,广泛用于食品工业中的果冻、果酱等产品中。
3. 纤维素(Cellulose)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中含量最多的多糖,由葡萄糖分子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
与淀粉不同,人类无法消化纤维素,但它对于人体的消化道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纤维素能够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并有助于调节血糖和胆固醇水平。
4. 壳聚糖(Chitosan)壳聚糖是由葡萄糖分子通过β-1,4-或β-1,3-糖苷键连接而成的多糖。
它是由甲壳素经脱乙酰化而得到的产物,因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和生物活性而广泛应用于医药和食品工业中。
壳聚糖具有抗菌、抗氧化、保湿等功能,被用于制造保健品、化妆品和药物缓释剂等产品。
5. 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透明质酸是一种存在于人体组织中的多糖,它由葡萄糖醛酸和N-乙酰葡萄糖胺分子通过β-1,3-和β-1,4-糖苷键交替连接而成。
透明质酸在皮肤组织中起到保湿和润滑的作用,广泛应用于化妆品和医疗材料中。
6. 海藻酸(Alginate)海藻酸是从褐藻或红藻中提取的天然多糖,主要由甲基半乳糖醛酸和α-葡萄糖醛酸分子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
生物源农药壳聚糖的资源、特点及应用
![生物源农药壳聚糖的资源、特点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8caf4f69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9a.png)
农药按照来源可将其分为化学农药和生物源农药2大类,其中生物化学农药、植物源农药、微生物农药一般归属于生物源农药,也即平时称之为生物农药。
生物源农药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也是最早应用植物源农药防治病虫害的国家之一;虽然生物源农药特性是药效偏低(与化学农药相比),其发展速度显得比较缓慢,但却是发展绿色农业重要的主力军。
生物源农药壳聚糖是甲壳素脱乙酰化处理的产物,壳聚糖的分子量为十几万至几十几,是迄今发现的唯一天然碱性多糖。
由于形成有序的大分子结构中大量2-氨基葡萄糖和部分2-乙酰氨基葡萄糖的存在,前者含量一般超过80%,其特殊的分子组成和结构赋予壳聚糖多种生物活性和功能,与甲壳素相比各种性能得以大大改观。
据文献报道,生物源壳聚糖具有杀虫、杀菌、调节作物生长、生物官能性和易于成膜等特殊性能,在农业中主要可以用作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农药缓释剂、果蔬保鲜剂以及可降解地膜和种子处理等应用;而使用的壳聚糖对作物无药害,对人畜无毒害、对环境无公害, 是一种对环境友好的、性能优良的生物源农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壳聚糖已经在食品、医药、化妆品、其他工业方面使用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农业上则在近年来才得到应用。
壳聚糖是植物-病原体相互作用过程中的重要信号分子,不仅能抑制病原菌的生长,还能激活植物的多种抗病基因,诱导植物产生抗病性。
它作为植物体内的诱导物,能诱导各类植物产生抗性因子,有效地防治真菌、细菌和病毒性病害;同时又能有效地活化植物细胞,调节和促进植物生长,特别是对目前化学农药无法控制的某些农作物的特殊病害,如枯萎病、黄萎病和病毒病等,有明显而独特的效果,受到人们的关注。
1 壳聚糖的资源和制备壳聚糖(chitosan)是甲壳素的脱乙酰化处理的产物,是迄今发现的唯一天然碱性多糖。
甲壳素(Chitin)又名甲壳质或几丁质等,属于直链氨基多糖,分子式为(C8H13NO5)n,单体之间以β(1→4)甙链连接,分子量一般在106左右,理论含氨量6.9%。
【文献综述】甲壳素脱乙酰化制备壳聚糖
![【文献综述】甲壳素脱乙酰化制备壳聚糖](https://img.taocdn.com/s3/m/8000d7796c85ec3a87c2c5a3.png)
文献综述应用化学甲壳素脱乙酰化制备壳聚糖甲壳素纤维是以天然高聚物虾皮、蟹壳等为原料加工制成的一种新型动物绿色纤维。
近二十年来,随着人们绿色环保、抗菌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甲壳素纤维以其天然的抗菌功能、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丰富的原料资源和优良的纺织加工性能成为开发的热点,取得很大的成果,是一种大有发展前景的纤维品种。
甲壳素(chitin)又称甲壳质、几丁质,化学名称为聚乙酰胺基葡萄糖,广泛存在于昆虫类、水生虾、蟹甲壳类和菌类、藻类的细胞壁中,是一种蕴藏量仅次于纤维素的极其丰富的天然聚合物和可再生资源。
纯的甲壳素是一种无味无毒的白色或灰白色半透明固体,在水、稀酸、稀碱以及一般的有机溶剂中难以溶解。
由于甲壳素是天然生物高分子,具有高等动物组织中的胶原和高等植物组织中的纤维素两者的生物功能,因而甲壳素纤维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
甲壳素本身带有正电荷,其分子中的氨基阳离子与构成微生物细胞壁的唾液酸或磷脂质阴离子发生离子结合,限制了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同时,甲壳素纤维与人体皮肤汗液接触时可激活体液中的溶菌酶,防止微生物有害细菌侵入体内,具有抑菌洁肤、吸湿透湿、舒适健康的作用效果。
甲壳素大分子链上存在大量羟基(-OH)和氨基(-NH2)等亲水基因,故甲壳素织物有很好的亲水性和很高的吸湿性。
甲壳素在生物体内可以通过酶的作用而分解,它与生物体的亲和呈现于细胞之间,因而抗原性低,对血清蛋白质等血液养分吸附能大,可加快伤口愈合并有极好的螯合能力,被广泛用于医疗领域。
经浓碱处理脱去其中的乙酰基就变成可溶性的甲壳素,称为壳聚糖(chitosan)。
壳聚糖(chitosan)是白色略带有珍珠光泽的固体,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高分子化合物,它是由甲壳素(chitin)脱去乙酰基转化而成的产物,学名为(1,4)-2-氨基-2-脱氧-β-D-葡聚糖。
不溶于水和碱溶液,可溶于稀的盐酸、硝酸等无机酸和大多数有机酸。
壳聚糖是高分子多糖,经降解得到低聚糖甚至更小分子的寡糖。
甲壳素(经脱乙酰化后称为)壳聚糖
![甲壳素(经脱乙酰化后称为)壳聚糖](https://img.taocdn.com/s3/m/051449a0f121dd36a32d8255.png)
甲壳素——(经脱乙酰化后称为)壳聚糖中文名称:甲壳质英文名称:chitin其他名称:壳多糖,几丁质;几丁质、甲壳素定义1:由N-乙酰基-D-吡喃葡糖胺聚合而成的直链多糖,是虾、蟹外壳的主要有机成分。
应用学科:海洋科技(一级学科);海洋技术(二级学科);海洋生物技术(三级学科)定义2:由虾、蟹甲壳提取的含有氨基的多糖类物质。
Chitin.甲壳质是1811年由法国学者布拉克诺(Braconno)发现,1823年由欧吉尔(()dier)从甲壳动物外壳中提取,并命名为CHITIN,译名为几丁质。
外观及性质:淡米黄色至白色,溶于浓盐酸/磷酸/硫酸/乙酸,不溶于碱及其它有机溶剂,也不溶于水。
甲壳质的脱乙酰基衍生物(Chitosan derivatives)可溶于水。
甲壳素具有抗癌抑制癌、瘤细胞转移,提高人体免疫力及护肝解毒作用。
尤其适用于糖尿病、肝肾病、高血压、肥胖等症,有利于预防癌细胞病变和辅助放化疗治疗肿瘤疾病。
甲壳质(Chitin)的概念甲壳质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低等植物菌类、藻类的细胞,甲壳动物虾、蟹、昆虫的外壳,高等植物的细胞壁等,是从蟹、虾壳中应用遗传基因工程提取的动物性高分子纤维素,被科学界誉之为"第六生命要素"!因此被欧美中日政府认定为机能性免疫物质。
在灵芝、冬虫夏草等植物中也含有微量"几丁聚糖",但含量只在2%-7%之间。
甲壳素是宇宙中唯一带正电的阳性食物纤维,地球上存在的天然有机化合物中,数量最大的是纤维素,其次是甲壳素,估计自然界每年生物合成的甲壳素将近100亿吨。
甲壳素是地球上数量最大的含氮有机化合物,其次才是蛋白质仅此两点,就足以说明甲壳素的重要性。
蟹壳中含有40%的蛋白质、30%的钙、30%的几丁质。
提取甲壳质(几丁质)的工艺是:首先用稀的氢氧化钠液除去蛋白质,然后,用盐酸除去钙盐,剩下的就是几丁质。
为了从这些几丁质中除去乙酰基,用长时间的高温,使之在浓的氢氧化钠中发生反应,就可制成含有氨基的甲壳质。
壳聚糖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
![壳聚糖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https://img.taocdn.com/s3/m/fa233e3858f5f61fb63666cc.png)
科学教育研究159壳聚糖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张 潮 姜宇乘 李 冬 巩亚明 张沓文 崔琳琳摘 要:壳聚糖具有无毒,无害,化学稳定性好,生物形容性强等特点,是天然多糖中少见的带正电荷的高分子化合物。
多年来,壳聚糖及其衍生物一直是医药研发领域的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医用材料、抗菌材料、抗肿瘤、组织工程、药物载体、药物缓释等方面的应用研究。
简单介绍壳聚糖的制备方法并展望了其发展方向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壳聚糖 医学 应用壳聚糖(chitosan)是甲壳素的脱乙酰衍生物,是自然界中仅次于纤维素的天然生物高分子聚合物。
壳聚糖是自然界存在的惟一碱性多糖,它的胺基形成四级胺正离子可以和有弱碱性的阴离子交换作用,对金属离子有良好的螯合作用,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天然高分子。
壳聚糖有很好的成膜性、通透性,并富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再生性、易化学修饰性等优越的性能,还具有抗癌、降脂、抗血凝、抗酸、抑菌、抗溃疡、增强免疫等生物活性,能够被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工程、医药、化学化工、食品等各个领域。
1、壳聚糖的研究现状 壳聚糖 ( Chitosan,CTS) 是天然类多糖甲壳素的重要衍生物,其化学结构为 1,4-2-氨基-2脱氧-β-D 葡萄糖,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如虾蟹及昆虫等的外壳以及许多低等植物如菌藻类的细胞壁中,是自然界中储量仅次于纤维素的最丰富的天然高分子材料。
壳聚糖是由甲壳素经脱乙酰化处理后得到。
壳聚糖分子结构中存在大量游离氨基,是天然多糖中少见的带正电荷的高分子化合物。
壳聚糖是一种高效的阳离子型絮凝剂,能有效地沉淀溶液中的有机物,并能抑制细菌生长发育,其净水效果优于活性炭。
甲壳素和壳聚糖有重要的生物活性,特别是壳聚糖大分子链上分布着许多氨基,还有部分N-乙酰基,这些基团的存在使壳聚糖表现出许多独特的化学性质,其溶解性能提高,反应活性增强。
壳聚糖作为易于降解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已在化妆品、纺织、印染、医药、食品、生物以及环保等众多领域内均有较广泛的用途。
壳聚糖和壳聚糖纤维
![壳聚糖和壳聚糖纤维](https://img.taocdn.com/s3/m/af551d6058fafab069dc025c.png)
3、吸附和排泄重金属 壳聚糖的一个显著特性是吸附能力强,许多低分子 量的材料,比如金属离子、胆固醇、甘油三酯、胆酸 和有机汞等,都可以被壳聚糖吸附。壳聚糖不仅可以 吸附镁、钾,而且可以吸附锌、钙、汞和铀。壳聚糖 的吸附活性可以有选择地发挥作用,壳聚糖是高效的 螯合物介质。壳聚糖的吸附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其脱乙
甲壳素
水溶性壳聚糖
壳聚糖
甲壳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壳聚糖概述
壳聚糖及甲壳素的结构与纤维素非常相似,如结构图,
不同的是纤维素葡萄糖单元二位碳上是羟基,壳聚糖是氨基, 甲壳素是乙酰氨基。
OH O O * * O * O *
OH
OH O
甲壳素
* HO
壳聚糖
HO NH2
纤维素
HO OH
* O
NHCOCH3
n
n
n
壳聚糖的性质 物理性质
壳聚糖可与多种有机酸的衍生物(酸酐、酰卤)反应, 导入不同分子量的脂肪族或芳香族酰基。 壳聚糖分子链的糖残基上既有羟基,又有氨基,酰化反 应既可在羟基上成酯,也可在氨基上成酰胺。
化学性质
含氧无机酸酯化
甲壳素和壳聚糖的羟基,尤其是C6-OH,可与一些含氧 无机酸(或其酸酐)发生酯化反应,类似于纤维素的反应 在壳聚糖的氨基上也可能发生反应。
二、在化妆品原料中的应用
1)洗发香波、头发调理剂:甲壳素粉沫比表面积大,孔隙率 高,吸收皮脂类油脂远大于淀粉或其他活性物质,是洗发剂理 想的活性物质。 2)固发剂:壳聚糖分子中的氨基质子化带正电,能和头发的 负电荷相互作用,有很强的亲合力,在头发表面形成薄层,是 理想的固发剂原料。 3)牙膏添加剂:壳聚糖是良好的牙膏添加剂,它能够中和由 口腔链球菌产生的有机酸,减弱非溶性葡萄糖在牙齿表面的附 着能力,对抗腐蚀、洁齿起一定的作用。
壳聚糖国内外的研究及应用现状【文献综述】
![壳聚糖国内外的研究及应用现状【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63dff1177e21af45b207a81d.png)
文献综述食品科学与工程壳聚糖国内外的研究及应用现状[摘要] 本文从壳聚糖的定义、性质、研究进展及其应用的现状进行了综述,并指出我国应重点开发和充分利用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扩大对壳聚糖研究的范围。
[关键词]壳聚糖;研究;应用壳聚糖是一类重要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英文名为( chitosan)又名脱乙酰几丁质、聚氨基葡萄糖、可溶性甲壳素,是由甲壳素经脱乙酰化反应转化而成的生物大分子,也是一种维持和保护甲壳动物和微生物躯体的线性氨基多糖,广泛存在于海洋节肢动物(如虾、蟹等)的甲壳中,也存在于昆虫、藻类、菌类和高等植物的细胞壁中,分布极广泛,在自然界的存储量仅次于纤维素。
作为地球上一类大量存在的有机资源,可以说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再生资源宝库。
壳聚糖由于其本身独特的多糖分子结构,通过化学改性可赋予各种功能特性。
其阳离子食用纤维性,以及同生物体极好的兼容性等特点,使得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化妆品、吸水剂、药物、酶载体、细胞固化、聚合试剂、金属吸附和农用化学制剂的研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从1811年Braconnot首次描述甲壳素至今,人们对甲壳素和壳聚糖的认识与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
近几年,各国研究人员对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实验探究开始越来越多,大家公认的是:在自然界迄今为止发现中,壳聚糖是的膳食纤维中唯一带阳离子的高分子基团,并因为它特有的结构和特性在医学、化妆品、农业、食品、生物工程、化工、环境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现在,科学家们逐渐将壳聚糖看成继蛋白质、糖类、维生素、矿物质、脂肪之后人体生命活动必需的第六生命要素。
1壳聚糖的研究概述1.1壳聚糖的结构与性质1.1.1壳聚糖定义与结构壳聚糖(Chitosan)是甲壳素(Chitin)脱乙酰基后的产物,是甲壳素最基本、最重要的衍生物。
甲壳素又名甲壳质、几丁质,化学名为(1,4)—2—乙酰胺—2—脱氧—β—D—葡聚糖,主要存在于虾、蟹、蛹及昆虫等动物外壳以及菌类、藻类植物的细胞壁中。
浅谈壳聚糖的应用研究进展
![浅谈壳聚糖的应用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65f43c45dd36a32d737581b5.png)
2018年06月浅谈壳聚糖的应用研究进展白玉爽刘悦李跃程立(沈阳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辽宁沈阳110034)摘要:壳聚糖及其衍生物作为一种资源丰富、用途广泛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在很多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对壳聚糖在相关领域的应用及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壳聚糖;应用;研究进展壳聚糖(Cs)是甲壳素经脱乙酰化的产物,即脱乙酰基甲壳素,又名可溶性甲壳质、甲壳胺。
化学名称为(1,4)聚-2-氨基-2-脱氧-β-D-葡聚糖,是由单体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起来的直链状高分子化合物。
1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应用1.1在食品方面的应用壳聚糖具有良好成膜性。
果蔬经浸泡或涂抹晾干后,在其表面形成一层无色透明的薄膜,可调节果蔬采摘后的生理代谢、减少水分损失、并对微生物产生抑制作用,减少了致病菌的侵染,提高果蔬的耐驻性。
壳聚糖与酸性多糖反应可生成壳聚糖的酸性多糖络盐,酸性多糖络盐是一种组织填充材料,利用这种功能可以制成有保健效果的仿生肉。
1.2在医疗卫生方面的应用壳聚糖及其衍生物中的氨基葡萄糖或N-乙酰基葡萄糖易与巨噬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可以促进肿瘤坏死因子的产生,调节生物体的免疫功能。
现下,海绵和纤维、支架和纳米粒子、膜和片及水凝胶等创口敷料类型,均与现下壳聚糖具有一定的关系。
刘起群制备的羧甲基壳聚糖碘仿复合膜剂,其制备工艺简单、质量控制方法稳定可靠、重现性好,能满足临床治疗冠周炎的要求。
周应山等制备了一种壳聚糖水凝胶敷料,其制备的壳聚糖生物相容性好,且没有使用含有毒性的醛类交联剂,有利于创面的愈合。
同时,壳聚糖及其衍生物也具有一定的免疫功能作用。
主要是壳聚糖进入人体内后,其所富有的正电荷能与人体内的负电荷能相互吸引,从而提升患者身体的免疫能力。
1.3在轻纺业方面的应用1.3.1在纺织印染工业方面的应用壳聚糖在纺织品印染过程中,在提高上染速率、固色等方面起关键作用,还可作为天然印花原料。
壳聚糖可用于抗皱性欠好的棉类、真丝、麻类织物等的抗皱整理;对聚酯织物作抗静电整理;由于壳聚糖具有抗菌性,经壳聚糖整理的织物具有抗菌能力,所以还可进行抗菌整理。
壳聚糖简介
![壳聚糖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4d1fc42e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d5.png)
壳聚糖简介
壳聚糖是甲壳素经化学处理脱乙酰基后的产物。
甲壳素在自然界的资源非常丰富, 是许多低等动物,特别是节肢动物,如昆壳类及其它动物外壳的重要成分。
每年地球上甲壳素的自然生成量
可达10
11
t ,是年产量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天然高分子
[ 1]。
早年由于甲壳素不溶于一般溶剂,所
以食用之后的蟹、虾壳大多按废料处理,结果造成了自然资源的人为浪费和生活环境的污染。
近年
来,由于脱乙酰基后生成的壳聚糖能溶于稀酸水溶液,并且具有许多优异的特性, 故愈来愈受到重
视。
壳聚糖呈半透明状固体,颜色为白色或灰白色, 略有珍珠光泽,其结构与纤维素相似, 是D_氨
基葡萄糖经过β_1 , 4 键连接而形成的一种天然的线性阳离子生物聚合物。
它无毒、无害、可食用、
安全可靠、易于生物降解,不污染环境,具有广泛的用途。
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对壳聚糖的开发及应
用研究越来越感兴趣。
壳聚糖作为无毒天然保鲜剂用于果蔬贮藏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壳聚糖在果
蔬表面形成聚合物薄膜, 显著抑制果蔬呼吸作用、蒸腾作用、水分蒸发、物质代谢和果色转化等生理
生化过程, 推迟生理衰老,延长贮藏期,起到保鲜作用
[ 2]
;并且具有天然抑菌性, 可抑制食品表面的
多种真菌、细菌。
本文就壳聚糖保鲜膜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对存在的问题提
出了一些解决办法。
甲壳素的医学应用
![甲壳素的医学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455268dd3186bceb19e8bba6.png)
甲壳素的生物医学应用摘要甲壳素(Chitin).亦称甲壳质,是自然界中产量仅次于纤维素的天然多糖,广泛存在于昆虫,甲壳类动物外壳及真菌细胞壁中。
经脱乙酰化反应转变成甲壳胺(chitosan),即壳聚糖。
甲壳素发现于1811年,1887年用化学方法和X射线衍射测定了结构。
多年来对它的化学性能进行了广泛研究。
脱乙酰化度和平均分子量是甲壳胺的两项主要性能指标。
甲壳素一般不溶于水、碱和常规有机溶剂中。
只溶于盐酸等无机酸及甲醇、乙醇等有机酸。
高度脱乙酰化甲壳胺可溶于水。
甲壳胺分子中有许多胺基和经基,容易进行化学修饰和改性。
这类天然多糖具有明显碱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
降解产物为对人体无毒的的N一乙酰氨基葡萄糖和氨基葡萄糖。
降解过程中产生的低分了量甲壳素(胺)或其寡聚糖在体内不积累,无免疫源性。
随着研究的深入,甲壳素及其衍生物作为具有独特性能的生物材料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
在生物医学领域有广泛应用前景。
本文对其近年的应用研究作一简要介绍。
关键词甲壳素;生物材料;医学应用引言1977年意大利科学家RAA Muzzarelli 出版专著《Chitin》①,自它问世以来就备受各国科研工作者的青睐。
甲壳素应用范围广泛,包括化工、医疗、食品、农业、环保、保健品等领域。
甲壳素是一种天然生物高分子,广泛存在于虾、蝎、虾蛤等许多低等动物中,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可再生利用的自然资源之一,年产量仅次于纤维素,也是数量最多的含氮有化合物,同时也是目前自然界中唯一发现带正电荷的物质。
1甲壳素的分子结构甲壳素又名几丁质,其结构如图1-1所示,是由2一乙酰氨基一2一脱氧一β-D-葡萄糖以α-1,4-糖昔键缩合而成的多糖类生物大分子,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昆虫类、甲壳类和软体动物骨骼以及某些真菌的细胞壁中。
地球蕴藏量丰富,每年产量可达100亿吨,是产量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天然有机物,也是数量仅次于蛋白质的含氮有机物,是地球上一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天然资源②。
壳聚糖到底是什么东西?
![壳聚糖到底是什么东西?](https://img.taocdn.com/s3/m/2c0feb31964bcf84b9d57b6e.png)
壳聚糖到底是什么东西?壳聚糖(chitosan)又称脱乙酰甲壳素,是由自然界广泛存在的几丁质(chitin)经过脱乙酰作用得到的,化学名称为聚葡萄糖胺(1-4)-2-氨基-B-D葡萄糖。
自1859年,法国人Rouget首先得到壳聚糖后,这种天然高分子的生物官能性和相容性、血液相容性、安全性、微生物降解性等优良性能被各行各业广泛关注,在医药、食品、化工、化妆品、水处理、金属提取及回收、生化和生物医学工程等诸多领域的应用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
针对患者,壳聚糖降血脂、降血糖的作用已有研究报告。
同时,壳聚糖被作为增稠剂、被膜剂列入国家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接下来,就带你了解一下吧!中文名:壳聚糖外文名:chitosan别称:脱乙酰甲壳素化学名:聚葡萄糖胺(1-4)-2-氨基-B-D应用:医药、食品、化工、化妆品壳聚糖用于化妆品的起源作为壳聚糖的原料,甲壳素是一种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天然高分子聚合物,是一种可再生资源。
而壳聚糖——是从蟹、虾壳中应用遗传基因工程提取的动物性高分子纤维素,将甲壳素(又称甲壳质)脱去55%的“N一乙酰基”就称之为壳聚糖;被科学界誉之为“第六生命要素”。
壳聚糖能够在生物体中酶解成易被生物吸收、无毒副作用的小分子物质,不会残留在活体内,是一类可生物降解吸收的高分子材料。
壳聚糖骨架具有疏水性,其侧链的氨基在溶液中由于电离而带正电,是典型的阳离子聚电解质。
壳聚糖与生物大分子DNA和蛋白质通过静电作用等非共价键可以形成稳定的复合物,来作为输送和保护DNA、蛋白质以及多肽等大分子的载体。
壳聚糖在化妆品中的的作用1997年世界上最美的布列塔尼南大学生物医学部专门研究海洋生物学权威使用低温加灌惰性气体萃取技术从海虾中萃取高纯度,高活性壳聚糖提纯高达95%脱乙酰基的壳聚糖,只有含量达到95%的脱乙酰基用在医药才更具有活性,更亲肤对伤口愈合和杀菌抗病毒起到针对性作用。
因为受到日本海域辐射的影响,目前最好的药用壳聚糖70%以上都来自法国布列塔尼地区。
一种纺织用化工新产品—壳聚糖
![一种纺织用化工新产品—壳聚糖](https://img.taocdn.com/s3/m/a523cd2c0722192e4536f645.png)
溶液 中 , 如氢 氧化 钠/ 乙醇 / 体 系 , 乙酰化 反 水 脱 应得 到壳 聚糖 。其 结构 如下 :
甲壳素的结构式
H NH COCr, 6I, f "IOH '
.
H NH COCH
B —D一葡聚糖 ) 由于 甲壳 素, 聚糖 中的羟 。 壳
C OH H ̄
基、 乙酰基 、 基 的存 在 , 发 生 交 联 、 化 、 氨 可 酰 醚
化、 酯化 、 甲基 化 、 基 化 等反 应 。对 甲壳 素, 羧 烷
I I NHC CH C OH O H,
壳 聚糖 进行 改 性 可 赋予 不 同的特 性 , 加上 它 不 仅具 有很好 的生 物相容 性 , 而且 无毒 、 生物 降 易 解, 可应 用 在 医 药 、 业 、 境 、 织 、 农 环 纺 印染 、 造 纸 、 化 、 品 、 用化妆 品等领域 , 有广 泛的 催 食 1 3 具 应用 前景 , 一种 高科技 绿 色新材 料 。 是 近年 国际壳 聚糖 需求 趋 旺 , 本 和美 国 等 1 3 从 我 国大 量 购买 壳 聚糖 粗 品 . 产壳 聚糖 精 品 生 和壳 聚糖 衍生 物 以高 科技产 品返 销我 国 , 再 获 取 高额 利润 。我 国有丰 富 的虾蟹 壳 资源和 巨大 的壳 聚糖 产品 的潜在 市场 , 预计 到 20 05年 国 内 对壳 聚糖产 品 的需求 量将 达 到 40 OO吨 , 目前 而 的产 量远远 难 以满 足 国 内外 急 切 的市 场 需求 , 因此开 发利 用 的前 景 十分 广阔 。
4 1 1 甲壳 素 、 聚 糖 为 直 链 型 大 分 子 , 子 .. 壳 分 间力 由氢键 相 接 , 结 构 有 序 、 向度 高 , 其 取 可作 为一种纤 维 资源 。将 壳 聚 糖 溶 于 稀 醋 酸 后 , 成 为具有相 应 粘度 的溶液 , 后 过滤 、 心脱 泡纺 然 离
壳聚糖 结构
![壳聚糖 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e52778c6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61.png)
壳聚糖结构壳聚糖结构壳聚糖(chitosan)甲壳素N-脱乙酰基的产物,甲壳素(几丁质)、壳聚糖、纤维素三者具有相近的化学结构,纤维素在C2位上是羟基,甲壳素、壳聚糖在C2位上分别被一个乙酰氨基和氨基所代替,甲壳素和壳聚糖具有生物降解性、细胞亲和性和生物效应等许多独特的性质,尤其是含有游离氨基的壳聚糖,是天然多糖中唯一的碱性多糖。
[1]壳聚糖分子结构中的氨基基团比甲壳素分子中的乙酰氨基基团反应活性更强,使得该多糖具有优异的生物学功能并能进行化学修饰反应。
因此,壳聚糖被认为是比纤维素具有更大应用潜力的功能性生物材料。
[1]壳聚糖为天然多糖甲壳素脱除部分乙酰基的产物,具有生物降解性、生物相容性、无毒性、抑菌、抗癌、降脂、增强免疫等多种生理功能,广泛应用于食品添加剂、纺织、农业、环保、美容保健、化妆品、抗菌剂、医用纤维、医用敷料、人造组织材料、药物缓释材料、基因转导载体、生物医用领域、医用可吸收材料、组织工程载体材料、医疗以及药物开发等众多领域和其他日用化学工业。
[1] 结构特征化学名:β-(1→4)-2-氨基-2-脱氧-D-葡萄糖分子式:(C6H11NO4)n单元体的分子量为:161.2氨基葡萄糖是壳聚糖的基本组成单位,壳二糖是壳聚糖的基本结构的糖单元,采用壳聚糖酶自然降解壳聚糖得到的最终产物是壳二糖。
[1]壳聚糖呈现双螺旋结构特征,螺距为0.515 nm,6个糖残基组成一个螺旋平面。
甲壳素和壳聚糖的氨基、羟基、N-乙酰氨基形成的氢键,形成了甲壳素和壳聚糖大分子的二级结构。
壳聚糖的氨基葡萄糖残基的椅式结构中有2种分子内氢键,一种壳聚糖分子间氢键是C3-OH与相邻的另一条壳聚糖分子链上的糖苷基形成的,另一种分子间氢键是氨基葡萄糖残基的C3-OH与相邻壳聚糖呋喃环上的氧原子形成的。
甲壳素和壳聚糖的C3-OH、C2-NH2、C6-OH等官能团均可形成分子内和分子间氢键。
[1]壳聚糖分子的基本单元是带有氨基的葡萄糖,分子内同时含有氨基、乙酰氨基和羟基,故性质比较活泼,可进行修饰、活化和偶联。
绿色饲料添加剂——壳聚糖
![绿色饲料添加剂——壳聚糖](https://img.taocdn.com/s3/m/1ce14a7727284b73f24250d7.png)
类、 真菌的细胞壁 中。
1 结构 特征
壳 聚糖 外 观 为淡 黄 色粉 末 , 子 结 构 与纤 维 素 分
收 稿 1期 :0 8D -8 3 2 o 22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 P I )血 管 扩张 和 出血 诱 导 因子 ( D I ,L1 A PF , V HF) I一 产生诱 导 因 子 (LIE) 白介 素 一(L3 和 菌 落 刺 I— P , 3 I一) 激 因子 (sF ) 因子 作 用 于 淋 巴 细胞 、 细胞 、 a—s 等 肝 血 管 内皮 细胞 或关 节成 纤 维 细胞 , 产生 与免 疫 有关 的 许多 防卫 反应 ( aayJ ,90 。 Zkn 等 18 )
据 高学军 等 (99 报道 ,N 19 ) L T能显 著降低雏 鸡感
[ ]金亨燮 , 仁花 , 承宪 . 菇 多糖 的化学 结构 与药 理 4 崔 李 香 功效[ ]延边 大学农 学学报 ,0 4 2 ( ) 13—14 J. 20 ,6 2 :1 1. [ ]潘 5 冉 . 菇多糖 临床 应用 研究 进 展及 香菇 的 药用 价 香 值 [] 海峡 药学 ,0 5 1 ( ) 13—14 J. 20 ,7 4 :2 2. [ ]Km r Y,j , a T,t 1T . adl da o b— 6 i ua Ii S K t e . S1 n n nnem i ima o a e
nt ni ai mmu o h moh rp ra v n e r rc re tg s o n c e t e a y f d a c d o e ur n a — o
壳聚糖化学组成结构 化学性质
![壳聚糖化学组成结构 化学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be036544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38.png)
壳聚糖化学组成结构化学性质
组成结构:
壳聚糖是甲壳素经脱乙酰化处理后的产物,即脱乙酰基甲壳素,学名聚氨基葡萄糖,又名可溶性甲壳质,化学名称为(1,4)聚-2-氨基-2-脱氧-β-D-葡聚糖,别名甲壳胺,是由N-乙酰-D-氨基葡萄糖单体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起来的直链状高分子化合物。
化学性质:
壳聚糖含有游离氨基,能与稀酸结合生成胺盐而溶于稀酸。
由于分子中2-C位上的氨基反应活性大于-OH基,易发生化学反应,使壳聚糖可在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多种化学修饰,形成不同结构和不同性能的衍生物。
通过酰化、羟基化、氰化、醚化、烷基化、酯化、酰亚胺化、叠氮化、成盐、鳌合、水解、氧化、卤化、接枝与交联等反应,可制备壳聚糖衍生物。
壳聚糖是一种天然抗菌剂,可以抑制多种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具有毒性低、生物相容性好且无抗原性的优点,但其水溶性差,只能在酸性条件下抑菌。
壳聚糖分子链上有很多氨基、羟基等活性基团,具有很高的反应活性,能进行多种化学改性,从而获得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及生理功能。
目前,提高壳聚糖抗菌活性的途径主要集中在对壳聚糖的衍生改性等方面,包括壳聚糖的羧甲基化、硫酸酯化、季铵盐化等,但尚未开发出壳
聚糖胍盐类衍生物。
壳聚糖胍盐衍生物是具有生物活性的胍基化合物,其生物活性比壳聚糖更高,同时大大降低了甲眯磺酸的毒性,可以作为新型抗菌杀菌剂、抗菌药物等应用于医药、纺织和农业等领域。
因此,对该类化合物的研究具有实际意义。
壳 聚 糖
![壳 聚 糖](https://img.taocdn.com/s3/m/fd1c6f4f767f5acfa1c7cd09.png)
壳聚糖壳聚糖(chitosan)又称脱乙酰几丁质、聚氨基葡萄糖、可溶性甲壳素,是由甲壳素经脱乙酰化反应转化变成的分子量为12~59万的生物大分子。
壳聚糖可抑制细菌、霉菌生长,因此常加于腌制食品中或用于海产(虾)、水果(荔枝、猕猴桃)的保鲜。
由于极性基团的存在,壳聚糖对水有很高的亲和力和持水性,这对半干半潮食品的保湿有重要作用。
在保湿类化妆品中壳聚糖也已展露头脚,日本已有这类化妆品上市。
壳聚糖能溶解于弱酸中,是很方便的成膜材料,而且这种膜是可食用膜,同时又可在水和热水中保持原状,因此特别适合于固体、液体食品的包装。
香肠肠衣类的膜也是壳聚糖与其他物质复合制成的。
你身边有戴隐形眼镜的人吗?相信人数不会少。
用壳聚糖作原材料,让其溶液在聚乙烯膜上蒸发,进而在一个钢膜中加压即可形成软性接触眼睛,即隐形眼镜。
壳聚糖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降解产物一般对人体无毒副作用,在体内不积蓄,无免疫原性,因而在生物医学领域有着极广阔的前景。
已开发和潜在的应用实例包括人工皮肤(创伤敷料)、手术缝合线与骨修复材料、抗凝血剂和人工透析膜、药物制剂和药物释放剂等。
除此之外,壳聚糖曾在1991年被欧美学术界誉为继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和无机盐之后的第六生命要素。
据文献报道,壳聚糖对疾病的预防和保健作用有:强化免疫功能;降低胆固醇;降血压,降血糖,强化肝脏机能;使血管扩张,从而改善腰酸背痛症状;治疗烧伤,烫伤,加速外伤愈合;防止胃溃疡,吸附体内有害物质并排出体外等。
此外,壳聚糖还能够用作凝胶化试剂,生物传感器,合成人工器官(人工皮肤、粘膜、腱、牙、骨)及骨固定棒材,还可作减肥药使用。
壳聚糖的应用涉及许多领域,其中化妆品、保健品、食品工业等行业对壳聚糖的需求增长最快;在医药、化工、造纸、农业、环保、轻纺等领域正在得到广泛的应用。
壳聚糖以其资源丰富、价格便宜、安全无毒等众多优点,使得各国对壳聚糖的应用研究不断深化,预计未来若干年,国内外在对壳聚糖的开发和利用上会取得更多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壳素——(经脱乙酰化后称为)壳聚糖中文名称:甲壳质英文名称:chitin其他名称:壳多糖,几丁质;几丁质、甲壳素定义1 :由N-乙酰基-D-吡喃葡糖胺聚合而成的直链多糖,是虾、蟹外壳的主要有机成分。
应用学科:海洋科技(一级学科);海洋技术(二级学科);海洋生物技术(三级学科)定义2 :由虾、蟹甲壳提取的含有氨基的多糖类物质。
Chitin. 甲壳质是1811 年由法国学者布拉克诺(Braconno)发现,1823 年由欧吉尔(()dier)从甲壳动物外壳中提取,并命名为CHITIN ,译名为几丁质。
外观及性质:淡米黄色至白色,溶于浓盐酸/磷酸/硫酸/乙酸,不溶于碱及其它有机溶剂也不溶于水。
甲壳质的脱乙酰基衍生物(Chitosan derivatives)可溶于水。
甲壳素具有抗癌抑制癌、瘤细胞转移,提高人体免疫力及护肝解毒作用。
尤其适用于糖尿病、肝肾病、高血压、肥胖等症,有利于预防癌细胞病变和辅助放化疗治疗肿瘤疾病。
甲壳质(Chitin )的概念甲壳质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低等植物菌类、藻类的细胞,甲壳动物虾、蟹、昆虫的外壳,高等植物的细胞壁等,是从蟹、虾壳中应用遗传基因工程提取的动物性高分子纤维素,被科学界誉之为"第六生命要素"!因此被欧美中日政府认定为机能性免疫物质。
在灵芝、冬虫夏草等植物中也含有微量几丁聚糖",但含量只在2%-7% 之间。
甲壳素是宇宙中唯带正电的阳性食物纤维,地球上存在的天然有机化合物中,数量最大的是纤维素,其次是甲壳素,估计自然界每年生物合成的甲壳素将近100 亿吨。
甲壳素是地球上数量最大的含氮有机化合物,其次才是蛋白质仅此两点,就足以说明甲壳素的重要性。
蟹壳中含有40%的蛋白质、30%的钙、30% 的几丁质。
提取甲壳质(几丁质)的工艺是:首先用稀的氢氧化钠液除去蛋白质,然后,用盐酸除去钙盐,剩下的就是几丁质。
为了从这些几丁质中除去乙酰基,用长时间的高温,使之在浓的氢氧化钠中发生反应,就可制成含有氨基的甲壳质。
因为几丁质不溶于酸碱, 也不溶于水, 很难被人体利用所利用。
甲壳质名称概括般通称:甲壳质,甲壳素, (经脱乙酰化后称为)壳称:p - (1T 4) -2-乙酰氨基-2-脱氧-D-葡萄糖别名:壳多糖、几丁质、甲壳质、明角质、聚乙酰氨基葡糖分子式及分子量: ( C8H1 3NO5 ) n (203.19)n性状:外观为类白色无定形物质,无臭、无味。
能溶于含 8%氯化锂的二甲基乙酰胺或浓酸; 不溶于水、稀酸、碱、乙醇或其它有机溶剂。
自然界中,甲壳质广泛在于低等植物菌类、虾、蟹、昆虫等甲壳动物的外壳、高等动物的细胞壁等。
它是一种线型的高分子多糖,即天然的中性粘多糖,若经脱乙酰基成几丁聚糖后它能溶于稀酸和体液 中,可被人体聚糖 . 英文名称: Chitin.中文学名:几丁质,甲壳素 化学名经浓碱处理去掉乙酰基即得脱乙酰壳多糖。
甲壳质化学上不活泼,不与体液发生变化,对组织不起异物反应,无毒,具有抗血栓、耐高温消毒等特点。
脱乙酰壳多糖是碱性多糖,有止酸、消炎作用,可降低胆固醇、血脂。
化学结构纯甲壳素是一种无毒无味的白色或灰白色半透明的固体,在水、稀酸、稀碱以及一般的有机溶剂中难以溶解,因而限制了它的应用和发展。
后来人们在研究探索中发现,甲壳素经浓碱处理脱去其中的乙酰基就变成可溶性甲壳素,又称甲壳胺或壳聚糖,它的化学名称为(17 4)-氨基-2-脱氧-3-D-葡萄糖,或简称聚胺基葡萄糖。
这种壳聚糖由于它的大分子结构中存在大量氨基,从而大大改善了甲壳素的溶解性和化学活性,因此使它在医疗、营养和保健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甲壳素是地球上存量极为丰富的一种自然资源,也是自然界中迄今为止被发现的唯一带正电荷的动物纤维素。
由于它的分子结构中带有不饱和的阳离子基团,因而对带负电荷的各类有害物质具有强大的吸附作用。
同样它也能清除人体内的“垃圾”,达到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目的。
由于甲壳素具有这种独特功能,它被欧美科学家誉为和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矿物质同等重要的人体第六生命要素。
甲壳质的化学结构和植物纤维素非常相似。
都是六碳糖的多聚体,分子量都在100 万以上。
纤维素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它是由300〜2500个葡萄糖残基通过P 1,4糖甙链连接而成的聚合物。
几丁质的基本单位是乙酰葡萄糖胺,它是由1000 〜3000 个乙酰葡萄糖胺残基通过p1 ,4 糖甙链相互连接而成聚合物。
而几丁聚糖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胺。
1.分子量甲壳质是高分子量物质,其分子量可达100万以上。
分子量越高吸附能力越强,适合工业、环保领域应用。
低分子量容易被人体吸收。
分子量为7000 左右的几丁聚糖,大约含30 个左右的葡萄糖胺残基。
2.脱乙酰基纯度几丁质经过脱乙酰基成为几丁聚糖。
几丁质因为不溶于酸碱也不溶于水而不能被身体利用。
脱乙酰基后可增加其溶解性因此可被身体吸收。
N-乙酰基脱去55%以上的则称为壳聚糖。
原料分布1 )节肢动物主要是甲壳纲,如虾、蟹等,含甲壳素高达58%~85% ;其次是昆虫纲(如蝗、蝶、蚊、蝇、蚕等蛹壳等含甲壳素20%~60% )、多足纲(如马陆、蜈蚣等)蛛形纲(如蜘蛛、蝎、蜱、螨等,甲壳素含量达4%~22%); (2)软体动物主要包括双神经纲(如石鳖)、腹足纲(如鲍、蜗牛)、掘足纲(如角贝)、瓣鳃纲(如牡砺)、头足纲(如乌贼、鹦鹉)等,甲壳素含量达3%~26%; (3)环节动物包括原环虫纲(如角窝虫)、毛足纲(如沙蚕、蚯蚓)和蛭纲如蚂蝗)三纲,有的含甲壳素极少,而有的则高达20%~38%; (4)原生动物简称原虫,是单细胞动物,包括鞭毛虫纲(如锥体虫)、肉足虫纲(如变形虫)、孢子虫纲(如疟原虫)、纤毛虫纲(如草履虫)等,含甲壳素较少;腔肠动物包括水螅虫纲(中水螅、简螅等)、钵水母纲(如海月水母、海蛰、霞水母等)和珊瑚虫纲等,一般含甲壳素很少,但有的也能达3%~30% ; (6)海藻主要是绿藻,含少量甲壳素;(7)真菌包括子囊菌、担子菌、藻菌等,含甲壳素从微量到45% 不等,只有少数真菌如Olm ycetes和Triohamycetes 不含甲壳素;8 )其他动物的关节、蹄、足的坚硬部分,以及动物肌肉与骨接合处均有甲壳素存在。
除此之外,在植物中也发现低聚的甲壳素或壳聚糖,一种情况是植物细胞壁受到病原体侵袭时,一些细胞壁中的多糖降解为有生物活性的寡糖,其中就有甲壳六糖,典型的例子是树干受伤后,在其伤口愈合处发现了甲壳六糖;另一种情况是根瘤菌产生的脂寡糖,也是甲壳四糖、甲壳五糖和甲壳六糖。
医学性质医学名为:几丁聚糖(聚葡萄糖胺/壳聚糖)一)可被酶分解而吸收甲壳质是食物纤维素不易被消化吸收。
若甲壳质和蔬菜、植物性食品、牛奶和鸡蛋一起食用可以被吸收。
在植物和肠内细菌中含有壳糖胺酶、去乙酰酶、体内存在的溶菌酶以及牛奶、鸡蛋中含有卵磷脂等共同作用下可将甲壳质分解成低分子量的寡聚糖而被吸收。
当分解到六分子葡萄糖胺时其生理活性最强。
吸收部位主要在大肠。
二)溶于酸性溶液形成带正电的阳离子基团甲壳质分子中含有氨基(一NH2 。
),具有碱性,在胃酸的反应下可生成铵盐,可使肠内PH 值移向碱性侧,改善酸性体质。
反应中生成带正电荷的阳离子基团,这是自然界中唯一存在的带正电荷可食性食物纤维。
三)对人体细胞有很强的亲和性进入人体内甲壳质被分解成基本单位时就是人体内的成分,壳糖胺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胺,葡萄糖胺是人体内存在的;而甲壳质的基本单位是乙酰葡萄糖胺,它是体内透明质酸的基本组成单位。
因此,甲壳质对人体细胞有良好的亲和性,不会产生排斥反应。
四)溶解后的几丁聚糖呈凝胶状态,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
因甲壳质分子中含有羟基、氨基等极性基团,吸湿性很强,可用做化妆品保湿剂。
五)甲壳质是天然纤维素(动物性食物纤维),没有毒性和副作用,其安全性和砂糖近似。
(砂糖致死量为18g/kg ,而甲壳质为16g/kg )。
(六)可螯合重金属离子,作为体内重金属离子的排泄剂。
独特功效应用范围在工业上可做纺织品防霉杀菌除臭剂,可以通过后处理附着于纺织品纤维上,是纺织品提高附加价值的方法之一,用于制造内衣裤,袜子,家用特殊功能纺织品. 医用手术衣/布,伤口敷料,烧伤创面敷料或深加工为人造皮肤用于大面积烧伤的治疗. 由于壳聚糖是阳离子型天然聚合物,有良好的扼制微生物/细菌/霉菌的作用,可以应用于食品保鲜,食品内包装,无毒无污染.将壳聚糖制成溶液喷涂于经清洗或剥除外皮的水果上,壳聚糖干后形成的薄膜无色无味通气,食用时不必清除薄膜. 也可应用于染料、纸张和水处理等。
在农业上可做杀虫剂、植物抗病毒剂。
渔业上做养鱼饲料。
化妆品美容剂、毛发保护、保湿剂等。
医疗用品上可做隐形眼镜、人工皮肤、缝合线、人工透析膜和人工血管等。
特殊生物功能1、降血脂作用血脂是指血液中脂类的含量。
广义的脂类指中性脂肪(甘油和甘油三酯)和类脂质(胆固醇、胆固醇酯和磷脂)甲壳质”可通过几个途径产生驱脂作用。
1)“甲壳质”阻碍脂类的消化吸收:进入肠腔的脂类因难溶于水无法吸收,需经过胆汁酸的乳化作用,将脂肪变成很小的油滴,以此来扩大与胰脂酶的接触面积利于脂肪的消化。
肝脏生成的胆汁酸(带负电荷)经胆道排入肠腔非常容易与聚集它周围的甲壳质(带正电荷)结合,形成屏障而妨碍吸收,同时由消化道排出体外。
大量的胆汁酸被消耗,从而阻碍脂类的吸收,实现降低血脂。
2)“甲壳质”有利于胆固醇转化:人体内的胆固醇主要来自食物摄入和自身合成。
当人们一提到胆固醇往往会谈虎色变,认为胆固醇是造成心脑血管动脉硬化疾病的元凶,因而把胆固醇看成是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相对性,实际上胆固醇也是我们身体不可缺少的物质。
他是构成脑、神经、性激素、细胞膜等的重要物质,而脂肪消化吸收时不可缺少的胆汁酸,也是胆固醇转化而来的。
因此,胆固醇的值应保持在一个正常的范围之内。
少了影响胆汁酸转化引起消化不良;一旦过剩,就会聚集在血管壁上,使血液循环恶化,引发动脉硬化等疾病。
低密度脂蛋白为胆固醇的主要携带者,胆固醇于肝脏转化为胆汁酸,储存于胆囊内,排入指肠将参与脂类的消化吸收过程,其后,95% 的胆固醇被肠壁吸收入血重新回到肝脏,即所谓的胆汁酸的肝肠循环。
小肠内的胆汁酸与甲壳质结合排出体外,使进入肝肠循环的胆汁酸大为减少。
人体将肝脏以外的胆固醇运入肝脏,用来制造胆汁酸,最终促成体内胆固醇数量下降,血脂降低。
3)升高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脂类与蛋白结合成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则将胆固醇由肝脏运向周围组织,诱发组织硬化;高密度脂蛋白将周围组织的胆固醇运回肝脏。
甲壳质降血脂,使血液中胆固醇含量降,低密度脂蛋白数量也随之下降,高密度脂蛋白数量上升有助于防止动脉硬化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