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经典诵读走进语文课堂
经典诵读使语文教学更精彩
经典诵读使语文教学更精彩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把课内外诵读材料融为一体,把课堂教学与诵读活动有机结合,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培养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感悟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从而提高其综合素养,使学校教育充分发挥未成年人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关键词:经典诵读;语文教学;情感价值为了使学校教育充分发挥未成年人教育的主阵地作用,我们以“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为突破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其目的主要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培养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使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充实与丰富小学语文教学,使中华传统文化独有的魅力为小学语文教学增光添彩,同时也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植于学生心中,从而提高其综合素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通过我们的语文课堂代代传承下去。
一、以经典诵读辅助语文教学中华传统文化中适合于小学生诵读的优秀的经典材料很多,例如,《弟子规》《三字经》《笠翁对韵》《论语》《大学》《中庸》、历史故事等,都很好。
诵读教学要在语文教学中贯彻与渗透,利用专门的诵读课集中学习诵读材料,还应在每天固定的5~10分钟时间诵读复习。
诵读教学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一)根据小学生生理与心理特点、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在不同的年级段采用不同的诵读方法低年级以读为主,老师教读、学生领读、师生对读、生生对读、拍手读、唱歌读等,帮助学生克服诵读障碍,提高诵读兴趣;中年级学生学习能力增强,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兼用写、画、演、讲故事等多种方法辅助诵读,诵读与理解、运用更多地结合;高年级学生自学能力增强,以自学、合作为主,增加讲、用的力度,把学生互助学习、展示交流引向深入。
(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贯彻与渗透诵读教学的主要方式1.以语文课本上的经典材料为基准点,向学生可以理解的其他经典材料辐射,扩大学习范围,既巩固课本材料的学习,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在与学生的课堂交流中,经常引用学过的经典诗文。
让诵读经典诗文走进语文课堂教学
让诵读经典诗文走进语文课堂教学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
在中国语文教学中,经典诗文一直都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
随着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发展,诵读经典诗文走进语文课堂教学也变得更加重要。
因为只有通过诵读,学生才能更好地领略诗文的美,感受诗文的魅力,提高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和认识。
本文将探讨如何将诵读经典诗文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领略中华经典诗文的魅力。
一、挖掘诗文内涵,引导学生主动诵读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讲解经典诗文的历史背景、作者生平和作品内涵等方式,激发学生对诗文的兴趣。
并通过讲解和解读诗文内涵,引导学生自主诵读和领悟诗文的意境和美感。
通过学生自主诵读,让他们感受到诗文的内涵和意境,提高他们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
在学习唐诗宋词时,老师可以通过讲解诗人的生平事迹和作品内涵,然后通过朗读或让学生自主诵读的方式,让学生领略诗文的魅力,激发对诗文的兴趣和热爱。
二、创设情境,提升诵读表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创设各种氛围的情境,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和表现。
通过音乐、绘画、戏剧等方式,来创设适合诵读的情境。
通过播放适合诵读的音乐,配合绘画和戏剧的表演,来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和表现。
在创设情境时,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个性和能力,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诵读表现,提升学生的诵读技巧和表现能力。
三、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拓展诵读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科技手段也可以成为语文诵读教学的辅助工具。
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互联网资源和移动智能设备等手段,来拓展诵读方式,让学生在诵读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和认识。
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播放诗词朗诵视频,让学生在欣赏中获得更深的领悟和体会。
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资源和移动智能设备,让学生在课堂外随时随地学习和诵读经典诗文,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进行诵读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组织诵读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通过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在诵读中展示自己的能力和风采,提高诵读技巧和表现能力。
精选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精选经典诵读活动方案精选经典诵读活动方案篇1一、指导思想为了让孩子们阅读名家名篇,诵读千古美文,这已经成为大家公认的丰富学生人文素养,拓宽语文学习天地、打下孩子终身发展基础的最佳途径,也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热点。
通过背诵经典,让语言文字在儿童心底多一些积淀,多一些感悟,激起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
二、活动目标1、以经典诵读活动为契机,引领和推动我校读书活动的开展,努力营造书香校园,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2、鼓励全校师生以书为友,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开阔眼界、拓宽知识面,提高审美情趣和人文底蕴,促进良好的个性和品质的形成。
3、培养学生读书兴趣,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让学生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主流文化的基本熏陶和修养,促进小学生健康和谐发展。
4、通过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三、组织领导及责任分工组长:陈仁武(负责国学经典诵读的全面工作)副组长:吴坤理(负责国学经典诵读的场地布置)朱道文、张慕盈(负责国学经典诵读的实施与指导、摄影)成员:三、四年级各班班主任、语文老师四、诵读内容三年级:从科组规定的内容中选五首诗。
四年级:《中华颂》精选经典诵读活动方案篇2一、比赛主题:诵读中华经典,营造书香校园二、比赛目的通过组织学生经典诵读比赛的方式,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经典的兴趣,增强广大学生文化和道德素质。
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努力营造诵读中华经典古诗文的浓厚氛围,积极推动经典诵读活动进课堂、进校园、进家庭。
三、比赛时间:20__年11月18日(第11周星期一)四、比赛地点:各班教室五、比赛对象:3—5年级全体学生六、参赛要求1、以班为单位参赛,要求全班学生参加,着装统一,整齐大方。
五年级语文经典诵读教案
五年级语文经典诵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经典诵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
2. 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3. 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经典文学作品包括《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
2. 以经典文学作品中的经典篇章为主要诵读材料。
三、教学步骤
1. 导入:介绍经典文学作品的背景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研究
兴趣。
2. 欣赏和分析:给学生播放录音或进行朗读,引导学生欣赏和
分析经典篇章的语言、结构和意义。
3. 合作朗读: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朗读练,提高学生的
朗读技巧和配合能力。
4. 个别指导:根据学生的水平和需求,给予个别指导和反馈。
5. 课堂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读成果,进行互相欣赏和交流。
四、教学评价
1. 通过学生的朗读表现,评价其语音准确性、语调表达和情感
表达能力。
2. 观察学生对经典篇章的理解和欣赏程度。
3. 通过小组合作和课堂分享的过程,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和主动参与度。
五、教学资源
1. 录音机或音频设备。
2. 经典文学作品的摘录或整本书籍。
3. 学生朗读成果的展示方式,例如PPT、短视频等。
六、教学延伸
1. 鼓励学生进一步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并进行读后感的写作。
2. 组织经典文学作品的鉴赏讲座或活动,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融入经典诵读的相关思考
-033-2019年第18期(总第166期)摘 要:为了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促进语言的灵活运用,更好地完成新课程改革的各项具体要求,因此,需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融入经典诵读,促进小学语文教育进一步发展。
文章分析了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经典诵读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促进经典诵读在语文教育中更好地运用的方法,以最大限度发挥经典诵读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经典诵读中图分类号:G623.2文章编号:2095-624X(2019)18-0033-01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融入经典诵读存在的问题1.教师对经典诵读不够重视现阶段一些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较深,教学观念没有得到彻底的转变,只重视学生的成绩,对经典诵读缺乏重视。
在教学时,这部分教师只是对经典诗词的内容机械地逐字逐句地翻译,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没有对诗词进行深入的解读分析,使学生对诗词的了解流于表面,诵读时间过少,不易形成情感共鸣,这对语文教学不利。
2.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交流教师没有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缺乏平等的对话机会,使学生对经典诵读的积极性较低,容易产生抵触心理。
小学阶段的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好奇心强,枯燥的讲课方式不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降低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融入经典诵读的策略1.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要使经典诵读更好地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教师就要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构建有利于开展经典诵读的班级环境,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在古诗文的教学中,要加强和学生的交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经典诗词的内涵,并对诗词中的情感进行具体的把握。
例如,在学习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时,教师可以和学生对家乡进行交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理解,讲解家乡的地理风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中的思乡之情。
浅谈如何将国学经典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
浅谈如何将国学经典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发表时间:2020-09-10T14:43:02.087Z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0期作者:刘春燕[导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刘春燕剑阁县剑门关小学校 628300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培育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思想感情。
语文教师应当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在课程多样化的今天,将国学经典有效的渗透、融入到小学语文课堂,让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与国学经典零距离对话,这不仅是提升语文教学的魅力,也是让语文教学实践“文”起来的一种策略。
那么,如何让国学经典有效地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呢?一、认识汉字,激发兴趣汉字是中华文化的主要标志,也是世界上唯一的方块文字。
欣赏汉字之美,是学国学的基础。
作为低年级的语文老师,特别是小学启蒙教师,更有责任和义务引领孩子们走近我们的汉字,让他们体会汉字的神奇与美丽,因为一个汉字就是一部简易的历史,在识字教学中,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
如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遨游汉字王国”中对“马”字的演变过程的认识,无论是从汉字形体的变化,还是文字的意义,都给学生一个具体形象的印象,让学生不仅感受到汉字的神奇有趣,还了解到汉字悠久的历史。
同时,进行写字教学时,我们要严格要求学生写字的笔顺、笔画、间架结构、偏旁部首等规范,让孩子从中感悟到学习汉字、书写汉字的意义和乐趣,并将这种乐趣运用到对经典和诗词的诵读中,提高自我阅读能力。
二、利用课前几分钟,吟诵经典。
小学生诵读国学经典已经越来越普及,也被更多的教育者所认同。
它不仅能够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还能增强孩子的识字能力、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而课本中学到的不过是沧海一粟。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可以借助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搜集、整理、积累。
小学语文课堂经典诵读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经典诵读教学策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学语文课堂经典诵读教学一直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经典诵读既是传承文化的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语感、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普遍存在对经典诵读教学策略的认识不足和应用不当的问题。
由此,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小学语文课堂经典诵读教学策略,提出有效方法,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
现行教育体制下,小学语文教学过分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文学赏析和情感体验的培养。
而经典诵读正是能够弥补这一不足的教学方法之一。
通过朗读经典诗文,学生能够感受文学之美,启发情感,激发学习兴趣,提升语文素养和情感智慧。
如何有效引导学生进行经典诵读,如何培养他们的语感,如何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将从经典诵读的重要性、教学策略分析、提升学生诵读效果的方法、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性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希望通过研究,能够为小学语文课堂经典诵读教学提供有效的指导,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
1.2 研究意义小学语文课堂经典诵读作为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情感体验、审美情趣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通过深入研究小学语文课堂经典诵读教学策略,可以更好地发挥经典文学作品在学生阅读中的作用,引导他们深入理解文字内涵,提高自身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研究小学语文课堂经典诵读教学策略还有助于探讨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对小学语文课堂经典诵读教学策略的研究,可以为教师提供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升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
同时也可以为语文教育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促进小学语文教育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深入研究小学语文课堂经典诵读教学策略的意义重大,对于推动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2. 正文2.1 小学语文课堂经典诵读的重要性小学语文课堂经典诵读是小学语文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情感体验能力、文学鉴赏能力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的整合研究课题实验设计方案-一
经典朗诵与语文授课的整合研究课题实验方案——姚家店镇中心小学语文课题组一、问题提出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便聪颖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阅读是语文授课的重心。
而经典更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所载为常理常道,其价值长远而弥新,任何一个文化系统皆有其永远不朽之经典作为源泉活水。
自从2001年语文新课程推行以来,授课大纲变为课程标准,教科书变了,授课方式变了,谈论方式变了……语文授课必定创新发展,与时俱进,这是不必思疑的。
但是,由于两极性震荡思想定势的影响,一提到“新”课程改革,忧如就是越新越好,与过去的语文授课越不一样样越好。
实质授课中,不但对于我国古代传统语文授课积累的难得经验(如集中识字,侧重积累,熟读精思等)缺少认真的学习、借鉴,而且对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出现的被实践证明是的确有效的好的做法(侧重“双基”,读写结合,对于语文能力训练系统的研究等)也没有进行理性、客观的审查、研究,从而以致语文教师思想迷惑,语文授课实践凌乱,教了多年的语文教师竟然不知该怎样上语文课了。
同时,由于素来以来语文课程内容的部分缺失,语文教科书实质上充当着其实不称职的“课程内容”“授课内容”的角色,以致语文授课中出现教师对于授课内容弃取有很大的随意性,经常是教同一篇课文,不一样教师授课差异很大;而且由于教材的编写从内容和形式上的更新都跟不上社会和教育发展的步伐,旧教材中对学生语文能力训练内容不明确,加之绝大多数语文教师授课水平的限制,长此过去使整个语文授课的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涵养发展远景堪忧。
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也造成社会信奉诱惑、道德滑坡、文化低俗、追求享福、自擅自利等等社会问题,而表现在小学生身上就是个人至上、冷漠自私、缺少友好、盲目攀比,他们吃的是麦当劳、肯德基,穿的的耐克、阿迪达斯,看的是日本的卡通漫画、美国的好莱坞大片……造成这一问题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传承的断层,人们渐渐疏离、忘掉了经典。
经典诵读在语文教学中作用论文
浅谈经典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内容摘要】:经典名著是中华民族的语言精品,蕴涵着深厚的民族文化,是我们民族的血脉和精神底蕴。
语文教学如果充分利用经典含蓄蕴藉、内容丰富、短小精悍、易抄易记等特点,采用多侧面联系、多渠道贯通,使其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就可以更好地发挥经典在教学中的作用。
与经典为伍,与经典同行,一生一世,代代相传,得到的必将是新课改下“无心插柳柳成荫”之葱葱郁郁的喜人景象。
【关键词】:经典诵读语文教学文化熏陶语文素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不是一时之举,更不可急功近利,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作长期的基础性工作来实现,其中之一就是长期的文化熏陶。
经典名著是中华民族的语言精品,蕴涵着深厚的民族文化,是我们民族的血脉和精神底蕴。
因此,经典诵读对于学生情感的熏陶、精神的提升、习惯的养成、人格的塑造将起到无可估量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小学生,其意义更是非凡。
语文教学如果充分利用经典含蓄蕴藉、内容丰富、短小精悍、易抄易记等特点,采用多侧面联系、多渠道贯通,使其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就可以更好地发挥经典在教学中的作用。
那么,经典如何同语文教学结合,又怎样发挥其作用呢?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课前诵读,营造气氛,激发兴趣课前5分钟是每节课开始的“序幕”。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灵活地处理好这“5分钟”,往往能够为整节语文课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我经常要求学生进行5分钟的古诗词诵读,甚至把读经作为班级集合的一种信号,这样,带领学生在轻松愉快没有压力的氛围下进行读经,不仅有利于学生积累古诗词,提升语文素养,还在书声琅琅中营造一种课堂上应有的活跃气氛,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以更好地状态投入到语文课堂中去。
同时,每天5分钟的经典诵读,会潜移默化的让学生受到熏陶感染,从而更好地培养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例如,学习《只拣儿童多处行》,抄录《村居》一诗,指导朗诵,领会意境,引起学习欲望。
国学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
国学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作者:何芳来源:《学习周报·教与学》2020年第01期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是具备文学内涵的科目,我国语言文化精深,语文内容也应当丰富多彩。
学生时期是一个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启蒙时期,国学启蒙教育讲授传统美德,在此阶段向学生传授国学,就是教他们用传统文化做生命的底色。
中国优秀的古典经文意存高远,可以培养学生的古典文化底蕴和优雅情怀,使其能够从小汲取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营养,实现自身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教师必须要弘扬国学经典诵读。
本文就小学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融入国学经典诵读提出了几点整合实践,以期有效促使学生深化语文素养以及提高语文能力。
关键词:国学经典;小学语文;实践策略;文化传承国学经典是我国历代千百年来的结晶。
在社会发展中,人们开始注重国学的学习,不管是学校、家长还是教师中的任何一方,都希望学生在学习中可以通过深入的了解,熟悉国学经典,增加对国学经典的诵读,从而丰富学生自身的内涵,提高学生的修养。
一、诵读国学经典,培养识字能力小学一、二年级学生识字是主要的教学任务,识字也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
在这个黄金阶段接触大量的文化经典,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采用形式多样的识字方法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让学生体验吟诵经典快乐,培养学生识字能力,提高学生识字效率。
(一)细读吟诵,潜移默化小学低年级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在引入经典诗文时,要注意把握好诗文的量和诵读的度。
教师可以从朗朗上口的《三字经》《弟子规》入手,用反复诵读、烂熟于心的细读方法进行吟诵。
因为吟唱时巧妙利用了汉字的音韵和律动,前后两句地址押韵,所以,学生哪怕把这段诗文重复几十遍、上百遍也不会疲劳。
反复多遍的吟唱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语感,一方面也加深了学生对汉字的印象。
学生学起来轻松,记起来容易,一改识字枯燥乏味的弊端,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诵读中愉悦识字,同时受到传统思想教育。
(二)图文结合,出其不意小学低年级段诵读的经典诗文中的汉字,在音、形、义方面都别出心裁,另有风味,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开展经典诵读,丰富语文课堂教学
宝藏 , 不应止于课本 、 课 堂 的 局 限 。借 网络 助 课 堂 教 学 拓 展 延 伸 。把相 关诗 词 组 合 在 一 起 探 讨 ,可 达 到 整 体 优 化 的教 学 效 果 。3 . 咬文 嚼 字 , 在 研 词 磨 句 中升 华 。诗 歌 是 最 精 练 的语 言艺 术, 故而 , 学 习古 诗 切 勿 浮 光 掠 影 。 须沉下来 , 觅诗眼, 品佳句 , 感 受 诗歌 的意 趣 和含 蓄 。凡 此 种 种 。 不 胜 枚 举 。名 师们 先 进 的 古诗 词教 学理 念 、 精 湛 的古 诗 词 教 学 设 计 。 让 我 在 探 究 古 诗 词 教 学 方法 的道 路 上 犹 如 春 风 拂 面 . 真可谓 “ 柳 暗 花 明又 一 村 ” 。 三、 “ 彩虹 ” 总在“ 风雨” 后 有 了名 师 的 引路 . 有 了他 们 对 古 诗 词 教 学 的新 见 地 。 我 在 小学 语 文 古 诗 词 有 效 教 学 中有 了 以 下 策 略 。
1 . 整合 资源, 把握基 点。①把握同一主题 的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小学阶
段 的古诗词教材 中 , 不 少 古 诗 词 虽 然作 者 、 背景不 同 , 但 表 达 的情 感 、 主题却是相同或相近的。在教学时可改变传统 “ 逐 环 教学 ” 、 “ 逐 首教学” 的模式 , 整合资 源 , 凝 聚主题 , 使 学 生 在 把 握 基 点 中生 情 。整 合 同一 题 材 的作 品 , 以题 材 为 桥 梁 , 带 领 学 生 对 比体 会 , 加 深 理解 。 ② 拓 展 同 一 诗人 的作 品 。不 仅 可 提 高 学 生 对 不 同语 言 风 格 的感 受 力 。还 可 加 深 学生 对 古 诗 内 容 的 理 解 和 对 该 作 者 写 作 风 格 的 把握 。 2 . 反复吟诵 , 直 意 抒 情 。让 古 诗 词 教 学 弥 散 醉 人 的 芬 芳 , 教 学 中就 必 须 抓 住 “ 诗 眼” 和关键词句 , 细细品味文本 , 多 种 途 径地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 感悟文本的意义 , 直指 作 者 的 心 灵。 进 而 唤 醒学 生 的 心 灵 。 重视 朗 读 要 尊 重 学 生 独 特 的 体 验 , 教师要成为引领学生朗读的组织者 、 合作者和促进者 , 让 学 生 渐人佳境 . 读 出层 次 。 3 . 启发想 象, 入 境 悟 情 。诗 重 想 象 , 古 诗词 教 学 中要 唤 起 学 生 的情 感 体 验 . 产生共鸣和移情 , 引导他们 由此及彼 , 调 动 自己 的 生 活 经 验 , 再 现 作 品 中 的形 象 , 从 而 入 境 悟 情 。贯 通 生 活 与 诗 句 的 问 题 激 活 了 学 生 言 语 活 动 的创 造 性 ,使 得 整 个 学 习过程有情有 趣 , 学 生的思维 、 想象 、 情 感 通 过 文 本 语 言 得 以 体现 、 发展 。 4 . 联 系生 活 . 模 仿 创 造 。在 教 学 中 . 教 师 可 以 根 据 诗 歌 的 特点 , 以景 与 情 的 触 发 点 为 语 言 转 换 枢 纽 . 充 分 利 用 已有 的语 文知 识 和生 活 实 践 经 验 , 引导学生模仿创造 . 让 学 生 通 过 转 换 语 言完 成 对 古 诗 词 的体 验 、 感悟 、 积累和运用 , 调动情感 , 提 高 活用 语 言 的能 力 。 古 诗 词 精 妙 的语 句 、 高远的意境 、 深 刻 的 内 涵 是 我 们 取 之 不尽 、 用 之 不 竭 的 宝 藏 。古 诗 词 教 学 实 践 . 使 我 深 切 地 感 受 到 古 诗 词 的无 穷 魅 力 。 在语文教学 中, 诵 读 经 典 美 文 是 非 常 有 意 义 的 。如 何 选 择 诵 读 的文 章 是 值 得 注 意 的 问题 , 可读性 、 有 益 性、 适应 性 是 选 择 文 章 的 重 点 。 为 此 , 我 们 应 该 引 导 学 生 把 所 学所读与实际相结合 。 让 学 生 在 亲 自实 践 中学 会 阅 读 . 学 会从 中汲 取 营 养 。 今 后 , 我将一 如既往地重视古诗词教学 , 在 不 断 提 高 自己 文 学 素 养 的 同 时 . 正确把握作品的情感 . 不 断探 究科 学有效 的教学策略 , 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 产 生情感共 鸣 , 让 古 诗 词 这 一 民 族 文化 瑰 宝 金光 闪烁 , 励人 意志 . 催人奋进。 参考文献 : [ 1 ] 范巍美. 语 文 课 堂 中 的有 效 课 堂 的 创 设 [ J ] . 语 文 教 学 参考 , 2 O L O ( 3 4 ) . [ 2 ] 刘福 柯 . 阅读 经 典 美 文 , 创 建 语 文 课 堂 的精 彩 [ J ] . 云 南 教育 , 2 O l O ( 1 1 ) . [ 3 ] 周 明 浩. 精 彩 课 堂来 自教 师 的有 效 理 答 [ J ] . 教学评价 ,
让经典诵读浸润我们的语文课堂
小学语文教学与经典诵读的巧妙融合林素心
小学语文教学与经典诵读的巧妙融合林素心发布时间:2023-06-28T04:30:10.278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3年8期作者:林素心[导读] 经典诗文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其中涉及大量的语言知识、表达技巧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经典诵读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还有利于学生自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对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文化认同有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其审美观念。
长乐区湖南中心小学 350000摘要:经典诗文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其中涉及大量的语言知识、表达技巧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经典诵读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还有利于学生自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对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文化认同有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其审美观念。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经典诵读;融合引言随着国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学校也更加注重经典诵读教育教学工作。
一些教师对经典诵读存在认知偏差,教学中将文言文、古诗学习和经典诵读完全等同,并没有对经典诵读的内容和范围进行拓展,这也导致经典诵读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从而影响了诵读的效果。
另外,经典诵读期间主要是教师来引导学生阅读,而学生缺乏主动阅读的意识和行为,不利于经典诵读教学目标的达成。
一、经典诵读的文化价值(一)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也逐渐加强,同时也使得我们在借鉴外来优秀文化时受到了不良文化的冲击,多元化的文化背后所蕴含的不同的价值观让我国部分民众的文化认同意识逐渐变得模糊,甚至有人对本国文化产生了怀疑。
在这样的背景下,坚定文化自信十分重要,而文化自信的底气可以通过经典诵读带来。
文化自信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对文化价值的肯定,在全球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坚持文化自信是我国保持发展活力、促进文化繁荣的关键。
(二)有助于增强写作能力小学生普遍反映写作是学习中的一个难点,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平时学习中的阅读量少,积累的文学素材不多,写作时没有依据和资料;二是学生的生活经历少,没有仔细观察身边的人和物,写作时没有思路。
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实施研究
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实施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今数字化快节奏的社会中,学生对于经典文化的了解和熟悉度逐渐降低,经典诵读逐渐淡出日常生活和教学中。
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和兴趣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传统的朗诵练习在学生中的认可度和接受度下降。
经典诵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独特的教育功能和价值不容忽视。
经典诵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感和表达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实施进行研究,有助于促进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提升其语文素养,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实施方法,深入分析经典诵读对学生的影响,为教师提供具体的操作指导,以及探讨经典诵读在课外活动中的应用。
通过研究,旨在揭示经典诵读对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作用,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新的方向和视角。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总结,进一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化的理解与传承。
通过深入研究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为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持,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为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1.3 研究意义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实施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经典诵读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诵读经典文学作品,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素质。
经典诵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语文表达能力和修辞技巧,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促进他们对语文学科的学习积极性。
经典诵读还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绪调控能力,培养他们的品格和情操,促进全面人格的发展。
开展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研究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语文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教育价值。
研究论文: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119670 基础教育论文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现状与对策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可以让小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 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快速发展阶段, 在这一时期引导学生熟悉我国经典文化, 不仅可以突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 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 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更重要的是能够将中华民族经典文化传承和发扬下去,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现状(一)教师对经典诵读教学认识不足无论是“经典”还是“诵读”, 本身就是一个范围很广的概念, 对于经典, 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 因此在教学方面, 每个老师都由于自身认知不同, 对经典有一个不同的理解, 对于经典、诵读和经典诵读的教学目的也就会产生不同的理解, 这就导致认知上出现混乱局面。
例如, 笔者在调查中得知, 有些老师认为经典诵读就是古诗文诵读, 而且认为必须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背诵, 所以一直专注经典文学解读。
而且很多语文老师认为小学生认知能力比较低, 所以不宜诵读一些内容太难的经典作品, 而是选择一些内容比较简单、理解起来相对比较容易的经典作品。
实际上, 经典诵读教学就是为了利用小学生记忆力的黄金时期去背诵一些最有价值的古代经典作品。
老师选择简单的经典作品不但没有达到这一目标, 相反, 还会让学生觉得毫无挑战性而逐渐丧失学习兴趣。
这一矛盾就表明语文老师对传统语文古诗文教学和经典诵读教学之间的关系没有一个明确清晰的认识, 导致经典诵读教学无法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诵读时间无法得到保障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经典诵读在当前小学中还未受到语文老师的高度重视, 学校也没有安排单独的时间用来做经典诵读教学之用, 语文老师可以用来进行经典诵读教学的时间不仅不固定, 而且比较少, 还特别分散。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 小学中经典诵读教学时间大多是都是语文老师从其他项目教学中挤出来的, 经典诵读教学的开展缺乏持续性和连贯性。
经典诵读在七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李英华
经典诵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一方面提高学生对经典文章的理解能力和情感共鸣能力,使学生能够从经典中获得一定的文学积累和实践反思。另外一方面也能够通过经典诵读的形式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林亦军.经典诵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探讨[J].考试周刊, 2019(10).
一、将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内容相结合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推进,教材编写也越来越全面化,教学内容随之也产生了一定变化。目前使用的七年级语文教材中,涉及许多经典文化内容,例如唐诗宋词、散文、韵文、戏剧、明清小说等。这些都是国学文化中的经典内容,在教学中,就需要先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对教材中的经典进行深入的诵读与学习,分析经典中的内涵与意义,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学习能力。同时教学中也需要将经典的诵读与写作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体会经典中的写作风格和写作技巧,有效地运用于写作中,提高写作能力。
例如七年级教材中能有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歌,特别是唐诗、宋词、元曲,这些内容都具有十分丰富的韵律感和美感。在教学中,教师就需要强化学生对这些诗词的诵读。通过诵读使学生感受到汉语语言的韵律感,培养学生的语言节奏和语言语感,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另外,通过诵读也能够从语调中感受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和深刻内涵,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培养情感共鸣能力,对学生古诗词的阅读是一种经验的积累和能力锻炼,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1]。
经典诵读在七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李英华
摘要:经典诵读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并且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就经典诵读与七年级语文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应用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初中阶段的学生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传统文化认同感培养的关键时期。初中语文教学中经典诵读的应用,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感受传统文化的经典内涵,提高文化认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诵中华经典 书香满校园经典诵读总结
蒲公英学校“诵中华经典书香满校园”活动总结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名篇佳作美不胜收。
队员坚持诵读古诗词,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提高人文素养,促进全面发展,陶冶他们的情操,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大队部通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诵读活动,让广大队员在诵读中增大识字量,扩大阅读量,增加诗文诵读量,提高朗读水平,感受语言精华,奠定语文基础。
本次活动为了确保效果,并减轻队员的背诵负担,倡导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
特安排诵读经典的时间:每日一刻晨诵课、每节课前两分钟、每天放学前两分钟、把诵读带回家(家长带领孩子亲子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味)。
为了营造书香满校园的氛围,学校利用一个广播、两个宣传版面、三个条幅、各个手抄报中队角黑板报等做好前期的发动工作。
一个广播:在每周的红领巾广播中,在中午规定一个时间段进行诗文诵读,不但培养了队员节律美读的能力,而且使队员受到了美的熏陶。
两个宣传版面:在校园宣传栏里,刊出古诗词赋,并提供背景材料和诗词析义,供队员阅读、赏析、评比。
三个条幅:在校园显眼的地方,悬挂宣传条幅,激励队员,常伴诗文。
各个手抄报中队角黑板报:在中队内进行手抄报的展示和评比活动,可以配画,配字等等,训练队员,加深理解。
各中队用诗文、诗画、队员亲笔书画的名言佳句妆点中队角,黑板报的布置要求体现中队特色,做到诗画文俱美。
全校共发动,师生齐努力,让经典诵读浸润每个学科和课堂。
语文教师:经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诵读是最好的语文教育,只要队员能熟练背诵,里面的意思自会理解。
语文教师不仅要担任每周的诵经课,平时还要指导好队员的诵经活动。
音乐教师:利用音乐课对队员进行经典诵唱。
美术教师:抓住契机对队员进行中华优秀文化的艺术熏陶,把我国名书甸画作品引入教学,让队员感受我国文化艺术的魅力。
中队辅导员:负责本中队经典诵读活动的协调和检测工作。
整个活动的开展,收获和体会共存。
一、诵读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少先队的教育工作,师生的精神面貌得到较大的改观,有效地促进队员养成教育的实施。
浅谈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浅谈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经典诵读是指将优秀的书籍或文章进行朗读或背诵,并通过不断的再次诵读,逐步使孩子们掌握其中的精髓和内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诵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下面从五个方面,简要介绍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经典诵读。
一、确定经典诵读的内容经典诵读的内容应该是经典而富有感染力的文本,比如经典的诗歌、名家文章、儿童文学等。
选择经典诵读的内容时,可以考虑文学性、教育性和知识性等多个方面,同时也要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内容。
二、创设识读的环境经典诵读需要一定的诵读环境,这个环境应该是一个安静、整洁且舒适的课堂。
在创设诵读环境时,可以让学生们一起参与,诵读前可以点燃香薰或者播放音乐,营造出温馨舒适的氛围,让学生们更加专注和认真的诵读。
三、进行情感体验经典诵读不仅仅是读出内容,更重要的是要进行情感体验。
在诵读时,教师可以用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对于一些情感深刻的段落或者经典诗句进行情感的解读,让学生们更深刻地理解诗歌、故事或者文章的内涵,从而激发出学生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学生亲身参与进去,会更加感受到诵读的快乐和分享的魅力。
四、开展综合性活动经典诵读可以和其他活动相结合,比如推荐一些有趣的阅读书目,组织读书分享会,同时可以让学生们自主演讲,展现自己的诵读成果。
在实施经典诵读的同时开展这些活动,可以引导学生理解、感受,将教材变成生活一部分,使学生们更加容易接受知识,从而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五、培养诵读的习惯经典诵读不仅仅是一时的活动,更重要的是要形成长期的习惯。
在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可以要求学生每天读书、诵读,每个季度进行阅读报告、小组读书会等长期性的活动,从而让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自发地进行经典诵读,从而培养出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其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总之,经典诵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实施策略。
在教学中,我们要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能力水平的经典诵读内容,创设合适的诵读环境,进行情感体验和综合性的活动,同时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进行经典诵读教学
小学语文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进行经典诵读教学小学语文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进行经典诵读教学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积累了丰富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它是我们民族的魂、民族的根,对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心理特征,都有着深刻又广泛的影响。
然而我们优秀的文化正在消失,我们的学生很少了解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在中国传承几千年的传统文化面临断层。
如何把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承继下来并有所创造和发展,让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始终保持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文化品格,是当代中小学教育者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更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的责任。
读书对一个人的影响,不光是知识辅导,更是成长的营养。
一本书,只要对我们的成长有助益,那么我们就要学会在阅读中与它融合、与它交流,使我们获得成长,获得对生命和对生活的最深切的认知与感悟。
反之,如果缺乏人类优秀文化的滋养,缺乏健康思想的导引,人生势必在混沌与精神贫乏中度过。
我们不能漠视学生精神生活匮乏的现状,应该努力创造条件改变这种局面。
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健康的阅读。
从诵读中我们可以学习前人精心构思,谋篇布局,恰当的表达,优美的语言,独到的见解,可以积累写作的素材。
基于以上认识,我尝试以语文阅读内容的选择与方法的指导为出发点,开发学生阅读潜能,引导学生阅读经典的美文,欣赏有价值的作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真正把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教学结合起来,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因此我提出“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课堂融合的实践探究”这一课题进行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所谓“经典诵读”,即指2—13岁这一人生中记忆的黄金时代,心灵最清澈时的年龄阶段诵读、熟背经典美文、唐宋诗词,以达到文化熏陶、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
也就是从蒙养书的俗文化开始过渡到经典、诗词雅文化的诵读,并引导他们进行浅显的文学鉴赏。
因为鉴赏的审美功能同道德教范、右脑的开发,形象思维、想象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紧密相连的。
在他们幼小纯洁的心灵中播撒诗书的种子,垦荒植绿,在他们心中会产生四大效应:第一,了解了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思;第二,心中会产生一种宽容善良的人性美。
经典诵读,点亮小学语文课堂
经典诵读,点亮小学语文课堂
嘿,你们知道吗?我觉得经典诵读可好玩啦!就像一颗闪闪发光的星星,照亮了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
每次上经典诵读课的时候,我们都会大声地朗读那些好听的古诗和古文。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些诗句和句子读起来朗朗上口,就像唱歌一样。
我们一边读,一边感受着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经典诵读还能让我们学到很多道理呢。
有一次,我们读了《弟子规》里的一句话:“泛爱众,而亲仁。
”老师给我们解释了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要我们关爱每一个人,亲近有仁德的人。
我听了之后,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
从那以后,我就更加关心我的同学和朋友了,也努力做一个有仁德的人。
我们还会在课堂上表演经典诵读呢。
有的同学扮演诗人,有的同学扮演古人,大家一起把古诗和古文里的故事表演出来。
有一次,我们表演了《孟母三迁》的故事。
同学们都演得很认真,我也从中学到了很多。
我明白了环境对我们的影响很大,我们要选择好的环境来学习和成长。
嘿,你们看,经典诵读是不是很有趣呀?它让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我真的好喜欢经典诵读,你们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经典诵读走进语文课堂
在饱受战火之乱而导致千疮百孔的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大门上悬挂着一条
字幅:只有一个国家的文化和历史活着,这个国家才活着。
不知道这句话出自哪位智者之口,然而,我知道它是属于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为什么那篇捍卫母语的《最后一课》能令所有读过它的人潸然泪下?为什么余光中的《哀中文之式微》会令炎黄的后代子孙伤痛?
因为文化和历史是以语言的形象活在我们心里的。
据文字学家之言,四大文明古国的古老文字,只有我们的汉字还幸存于世,成为当今唯一还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只有我们的汉字所负载的古老的文明信息能为当今的世人读懂。
可是,时至今日,汉字的主要功能似乎也仅仅只是被当作一种寻常的书写符号而已,她那属于我们本民族所特有的灵魂内容似乎已经被遗忘了。
我们的大学毕业生不仅不读《论语》《老子》《庄子》,连唐诗宋词也没有读过几首。
我们的孩子从会说话就开始接受外语熏陶,母语只是作为日常对话的口语交际而已,似乎只要识得几个汉字字形会说日常的中国话就完成了母语习得的课业了。
现在,中高年级的英语跟母语的课时是一样多。
到了中学,外语就更加成了强势学科而高居霸主之位。
有些学校每天的早读都是以背诵英语单词为主,凡读书的时间都让位给了英语。
再加上科目日渐增多,天质稍好的孩子还被各种课后的奥数班、奥英班,母语习得空间越来越小。
小学毕业生没有背诵多少名家名篇没关系,而没有记下一两千个英文单词却不行。
因此,从保护我们的文化使命而言,经典诵读应该进入我们的课堂。
就一个人的终身发展之道乃至一个民族的发展之道来看,小学阶段如果得不到本民族语言的源泉浸润,汲取的是他民族潺潺溪流中的几朵浪花,似乎绚烂,可终难开出今后人生的活水之渠。
任何文化的特性都以语言为展示形式。
我们要认识一种文化的途径只能从语言开始,而保护语言其实就是在保护文化,可见,语言是文化不可替代的基因。
属于我们民族语言的基因无一例外都浓缩在历代的典籍里。
诸子百家的哲思,史实典律的精明,诗词歌赋的飘逸,政论的严谨,人
情的练达,世风的讽喻,那些祖辈留下的华章哪一个文字不值得我们潜心研习呢??比如《老子》才五千字左右,可是文辞优美,思接千古,理尽终极。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这些充满汉语音律美饱含哲理美的语言,后世的文字有多少能及得上呢?再比如《庄子》,不说这本书思想之渊博,单就书中的200多个寓言故事,单是作者绮丽的文风,出神入化的表现手法,俊俏幽默而精彩纷呈的语言,已足为后世惊叹。
我们后来所读到的有关人心世道的说理文章,已难以见到这样集文辞优美,丰富的想像力和瑰丽的意象于一体的范本了。
我们现在所见到的成语、典故和精辟的哲理格言,大多数出自先秦文学和唐宋诗词中。
而这些内容,当我们的人生过了青少年时代再来读,就只能欣赏,过眼即忘,很难把其中的字字珠玑变为自己的文字,化解的力道也就弱了。
近代之前的语文教育,正是因为洞悉语言习得所必遵之道,故而把这些最有价值的文字让学子们在幼小时期就开始记忆。
试看,那些杰出的文化之士,哪一个不是脱得了经典的熏习呢?试想,认为“捧着古书是完全没有用处的”(《写在“坟”的后面》,《鲁迅全集》第1卷)的鲁迅先生如果不是仰仗深厚的国学功底,没有少年时代打下的文言童子功,鲁迅能以文字立言而彪榜史册吗?
再说,单从语文教学的规律而言,其一,人人皆知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绝不是靠一个老师把课文讲透就能提高的,唯一的一条途径就是阅读;其二,语言的习得并不都是以当下的实用为目的,更多的是为未来的“调用”作储备粮,整个小学阶段的语言训练应该以积累为重,以输入为主;写作、输出应该押后到高年级以及中学段。
目的是节约大量时间实现小学阶段的阅读目标和积累目标,让孩子的内存饱满,以消弥将来的“书到用时方恨少”之蹇促状。
因此,经典诵读训练应该是人生12岁之前的重要课业;其三,并不是所有书中的文字都能成为我们精神的内核组织。
在出版业突飞猛进、各种文字漫天雪舞的今天,我们有限的人生自当要区分哪些是娱乐消遣的读物,哪些是要咀嚼消化的经典;其四,我们现在过于倚重语文课本,总认为把几篇课文穷通后就能提高读写能力。
其实,就算把十二册语文书背诵得滚瓜烂熟,对每篇课文的解读再精准,没有经典的熏陶,没有大量自主的阅读,语文素养的提升依然是微乎其微的。
就自主阅读的动力而言,只有在孩子突破一定的识字量,记忆中装下了一定的文化因子,才能激发学
生的阅读诱因。
我们现在把人生记忆最珍贵的黄金期耗在了几个外文单词上,把自己母语的精华弃之若敝履,在缺少语言环境的栅栏边鹦鹉学舌。
几十年的实践已经证明,这样的语言学习是不合乎学习之道的。
最令人扼腕的是,由于错过了诵读的蒙学期,一代代的中国人读不动自己的经典文籍了。
儿童期的濡染是人生最关键的教育过程。
这个时期接受的如果只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单词”训练,而错过了对典范篇章的记忆训练,是个极大的损失。
不由得令人想起诗人余光中的反问:当你的情人已经改名为玛利亚时,你如何叫她读懂你的《菩萨蛮》?
因此,从遵循语言习得的规律而言,经典诵读进入语文课堂十分必要,并且是宜早不宜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