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与外国企业的对比分析

合集下载

国外对华投资与中国企业境外投资的对比与分析

国外对华投资与中国企业境外投资的对比与分析

国外对华投资与中国企业境外投资的对比与分析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发展,国际资本流动成为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在这个过程中,投资是其中重要的方式之一。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国外投资有所增加,而国外对华投资亦日益增多。

本文将从对外投资的角度来比较这两种投资方式,探究其中的异同点和可行性。

一、从总体规模上看首先,我们可以从总体规模上来比较国外对华投资和中国企业境外投资。

根据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公布的数据,截至2019年底,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对外投资总额为1.2万亿美元,而国外对华投资则接近1.5万亿美元。

从整体来看,国外对华投资要比中国企业境外投资规模更大。

其次,我们可以从近年来的趋势来观察两种投资方式的变化情况。

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和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加码,中国企业境外投资规模亦持续增大。

截至2019年底,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对外投资总额同比增长4.2%。

而国外对华投资的增速则相比之下略低,同比增长率为2.6%。

但国外对华投资在规模上始终处于领先地位,这也反映了中国市场的魅力所在。

二、从投资方式上比较除了总体规模之外,投资方式也是国外对华投资和中国企业境外投资之间的重要区别。

中国企业境外投资通常采取跨国并购的方式,即通过购买外国公司的股权或业务资产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

这种方式相对来说成本较高,风险也较高,但却具有能够获得长期稳定的资源和市场的优势。

例如,中国海外的能源企业通过收购外国石油天然气公司,获得了对资源储备和市场渠道的有效控制,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实力。

相比而言,国外对华投资通常采取绿地投资和设立合资企业的方式,即通过自主投资或与中国企业合作,在中国开展生产、经营等活动,开拓中国市场。

这种方式相比并购来说具有成本较低、灵活性较高的优势,同时也有可能获得中国大陆市场高速增长所带来的红利效应。

例如,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市场已有多年的布局,逐步扩大了在华业务规模,并获得了高速增长的具体表现。

中外十大物流公司分析对比

中外十大物流公司分析对比

UPS公司UPS国内业务所占比例较大而欧洲及亚洲较少UPS运输方式主要是国内路上运输此资料来自百度百科联邦快递联邦快递在,美国业务占的比较大联邦快递运输方式空运比较大,是空运公司此资料来自百度百科莱德公司莱德公司在美国业务比重较大莱德的运输服务所占比重较大此资料来自百度百科TNT邮政公司此资料来自百度百科泛亚班拿泛亚班拿主营业务是空运和海运泛亚班拿主要市场是欧洲和非洲此资料来自百度百科英运公司英运公司配送收入所占比例较为高,说明配送是主要业务英运公司在英国和爱尔兰在净收入和营运利润搜占比例较高,说明这两个地方是它的主要市场此资料来自百度百科康洁公司康洁公司主要分布在远东地区康洁公司在空运收入中所占比例较大,说明空运是他的主营业务此资料来自百度百科中国石油天然气运输公司由图可知中国石油天然气运输公司经营收入在2000年至2012年直线上升,说明中国石油天然气运输公司的发展前景比较大此资料来自中国石油天然气运输公司2012年年报中铁现代物流科技有限公司中铁现代物流科技有限公司铁路年货物办理能力最强,说明公司主要是搞铁路公司的中铁现代物流科技有限公司主要运输方式是汽车和叉车此资料来自百度百科中外物流公司收入对比分析中远在国内物流公司中收入最高,其他公司如图依次递减,说明中远最有潜力此资料来自百度百科由上图可知中国与外国还有一定的差距,虽然中邮仓库在中国是最大的但比起泛亚班拿公司还有较大的差距此资料来自百度百科中外的人员从图上可以看出,国内远远少于国外的人员,且差距较为明显。

此资料来自百度百科GDP占有率小组工作总结通过对此次中外十大物流公司对比分析,我们小组得到一下结论:1.虽然有些国内物流企业在某些领域位居世界前列,但是从总体上来看中国国内的物流企业还是与国外的有一定差距的,国内物流企业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2.企业战略的先进行,可实施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发展方向和企业的成败,它位居于一个咽喉的重要位置,所以以后一个企业,公司要先发展,要想把企业做大做好就必须抓住企业的发展战略为主向3.国外的物流公司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要归于它严格化规模化的管理模式,这也是我们国内物流企业值得吸收和借鉴的4.员工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所以作为一个团队的管理者要有强大的管理能力,组织能力,让每一位员工最大限度的得到自己想要的利益,让企业得到他的发展必须的,充分利用员工这个可控制性的资源,充分发挥员工的潜力,使员工发挥最大利益,这才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根本5.一个公司必须有自己的主营业务和副营业务,一个企业的确需要多方面的发展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但是一个企业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营业务,如中国远洋物流有限公司,UPS等公司这也是他们发展到现在必不可少的的因素,主营业务应该从始至终贯穿整个公司,是公司发展强有力的收入来源6.通过此次对中外十大物流公司的对比分析,充分的调动了各个成员的搜集资料,团队合作,规划,协调等各个能力,体现了各个成员之间的强烈的责任心,积极的进取心强烈的团队精神,充分的体现了我们小组:团结、协助、共赢的目标。

中外企业融资结构比较分析

中外企业融资结构比较分析

结论和建议
结论和建议
本次演示通过对中外太阳能光伏产业融资的比较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整 体情况方面,中外太阳能光伏产业都得到了政府和资本市场的支持,但中国太阳 能光伏产业的发展速度更快;在不同类型企业融资情况方面,中外大型太阳能光 伏企业都依赖政府政策和银行贷款,但外国中小型太阳能光伏企业比中国同类型 企业具有更多的融资渠道;在融资难易度方面,
比较分析
1.整体情况比较
1.整体情况比较
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迅速,得益于政策支持和资本市场活跃。然而,外 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在政府政策和资本市场方面也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力。
2.不同类型企业融资情况比较
2.不同类型企业融资情况比较
中外太阳能光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中国大型太阳能光伏 企业依赖政府支持和银行贷款,而外国大型企业则更注重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 中国中小型太阳能光伏企业面临较大的融资难关,而外国中小型太阳能光伏企业 则有更多的融资渠道。
中外企业融资结构比较分析
目录
01 一、中外企业融资结 构比较
02 二、案例分析
03 三、对策建议
04 四、总结
05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在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下,企业融资结构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次演示将对比 分析中外企业的融资结构,以期为中国企业在全球化背景下优化融资结构提供借 鉴。
一、中外企业融资结构比较
2、中国房地产企业
2、中国房地产企业
该企业融资结构以银行贷款为主,资金来源较为单一。由于房地产业对资金 的占用较大,银行贷款能够帮助企业在较短时间内筹集大量资金。但是,这种融 资结构也使得企业的财务风险较高,一旦银行收紧贷款,企业的资金链可能面临 压力。同时,由于资金来源单一,企业缺乏多元化的资金来源,可能影响其长期 发展。

中日企业文化的对比分析

中日企业文化的对比分析

中日企业文化的对比分析中日企业文化的对比分析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中日企业文化进行对比,有分析?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中日企业文化的对比,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日企业文化的对比1.1 日本企业文化1.1.1“经营即教育”的企业理念就世界范围而言,日本对待教育问题是最为重视的国家之一。

在日本企业,企业领导人往往会将企业员工教育作为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重点,通过教育不断地提高员工的个人综合素质,以提高员工素质来培养和巩固企业文化,进而促使企业的发展。

鼎鼎大名的日本企业家松下幸之助被誉为“日本经营之神”,他所倡导的企业经营理念是“经营即教育”,即将员工的教育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通过教育员工,提升员工素质,进而使企业的生产经营在高素质员工队伍的共同努力下有序有效运行。

他所经营的企业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成就,关键在于重视对员工的教育和培养,而不仅仅是为了企业的经济发展而发展,而是更注重人才的培养。

1.1.2 坚持以人为中心日本向来推崇儒教文化,信奉儒教文化,日本的多数企业都巧妙地将儒教文化融入企业的生产经营中,以儒教思想来感化企业员工,让企业员工在儒教思想的熏陶下形成一种“人和”、“至善”的思想意识,使得企业员工之间,员工和领导之间的相处都极为和善,犹如在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中一般,这种思想意识形态有效地增进了企业各级人员之间的情感。

我国的企业文化比较注重的是儒教中的“仁”,将“仁”的思想理念融入到企业文化中;而日本的企业文化更注重的是“忠心”和“诚恳”,将培养企业员工忠诚的素养作为企业文化的重点内容,形成企业员工上下一心为了企业的发展而尽职尽责,将自己的精力全部倾注在企业的各项生产活动中,发挥员工的最大潜能为企业的发展进步而贡献力量。

1.1.3 具有极强的群体意识日本的企业文化理念中有着极强的群体意识,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不管是任何重大有关企业发展战略性的决策,日本企业都会在决策确定前广泛地征求员工的意见和建议,进而集百家之所长来改进和完善决策方案。

跨国公司和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比较分析——和记黄埔与中国石油企业

跨国公司和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比较分析——和记黄埔与中国石油企业

黄 正 式 撤 回 了 收 购 环球 电讯 的计 划 ,收 购 资 源 .获 得 能 源 保 障 .与 国 家 能源 战略 紧 密配合 。 以失 败 告 终 。
2 中 国 国 有石 油 企 业 跨 国并 购 简 介 公司表现 出较强劲 的跨国并购 发展势头 , 《 并购 经 验 。和 黄 的 前 身是 中 国香 2) 被 李 嘉 诚 收 购 。李 嘉诚 及其 管 理 团队 一 项 近 年 来 . 中石 油 、 中海 油 这 两 大 石油 港 特 区第 二大 英 资洋 行和 记黄 埔 .1 8 0年 9
中 跨 国公 司 ,在 跨 国 并 购 方 面 有 着 丰 富 的 经 本 文 重点 分 析 其 中 一个 成 功 的 案例 ( 石 善 于 资 本 运 作 和 跨 国并 购 , 有 着相 当丰 富 验 .能 对 我 国企 业 的 跨 国 并 购 提 供 借 鉴 和 油收 购 P K)和一 个 失败 的案例 ( 中海 油收 的经 验 。 启示 ; 由于 现 阶 段 我 国 跨 国 并 购 的 主体 是 大 型 国 有 企 业 .而 中国 国 有 石 油 企 业 的 跨 购优 尼科 ) 。 ( 支 付 方 式 。 和 黄及 世 界 上 的 大 型 3) () 1 中石油 收购 P 。P K K公司是 哈萨 克斯 跨 国 公 司 在 进 行 跨 国并 购 时 , 多采 用 现 金
完全控制的经济行为。
三 、和 黄 与 中 国 国有 石 油 企 业 跨 国并 国 家 和政 治 风 险 。第 二 .制 定 科 学 、长 远 的跨 国 并 购 战 略 .使 并 购 产 生 协 同 效 应 。 二 .和 黄与 中国国有石 油企业跨 国并 购 比 较 从 和 黄 与 中 国 国有 石 油 企 业 的跨 国并 第 三 ,详 细 研 究 国 内外 关 于 跨 国 并购 的法 购 概 述

中外企业的文化融合模式对比分析

中外企业的文化融合模式对比分析

中外企业的文化融合模式对比分析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涉足跨国经营,必然会涉及到企业文化的融合问题。

因为不同国家和地区所代表的文化背景、历史背景、价值观念和商业习惯均不同,导致企业在跨国经营中难免会遇到文化障碍。

同样的事情在国际化趋势下,国内企业文化融合也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文化融合的模式各不相同,有的企业采用“中国化”、有的企业采用“外国化”、“中外混合化”等不同的模式。

下面我们就对中外企业的文化融合模式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企业文化融合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中外企业的文化融合模式对比:1.中国化模式许多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会采用“中国化”的方式,将本土的商业文化与传统文化融入公司的运营中,例如在广告宣传方面,将以华夏文化为基础进行推广;在产品设计上,采取以中国文化为主要设计元素;在公司管理中采用中国式的“关系”、“人情”等方式。

中国化的企业对于员工的管理比较讲究,员工的生日、家庭情况、个人假期等都会被考虑到。

该种文化融合方式可以充分体现中国文化的特点,具有较高的认同度,但往往也容易陷入一个“中式”命题,缺少多元化的文化特点。

2.外国化模式对于一些已经在国际市场上经营了一段时间的企业,他们形成了独特的企业文化系统,他们在跨国经营时会采用“外国化”方式,即将各种外来文化进行消化、吸收和融合。

比如一些欧美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时,会采用本地的员工、产品或服务,但是在营销、技术等方面,却采用其在欧美本土的经验和习惯。

该种融合方式摆脱了本土企业“狭隘”、“局限”的情况,具有一定的多元化和国际化,但它却往往忽略了对本土文化的尊重和认同。

3.中外混合化模式另外还有一种文化融合的方式是中外混合化模式,这种方式可以解决中外企业在跨国经营中遇到的文化差异问题。

具体做法是将本土文化与外国文化有机结合,形成新的企业文化体系。

这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例如,在战略规划、员工培训等方面,可以融入中外文化元素。

中国制造业与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对比

中国制造业与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对比

中国制造业与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对比众所周知,“中国制造”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也已经渐渐的成为了中国的标志之一,但是到现在为止,中国的制造业还是处于较为低端的地步,制造业的生产技术特别是关键技术主要依靠国外的状况仍未从根本上改变,现在中国的制造业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一些高端技术仍然掌握在国外公司的手中,现在就让我们来谈谈中国制造业的现状同时与国外的制造业进行一下对比。

(一)中国制造业发达的原因首先是因为人力成本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非常的低廉,从而导致了制造成本的低廉,据资料显示目前中国的资本占劳动比只是国际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是美国的十分之一。

2005年大陆劳动力成本只有美国的22%,2010年,大陆工厂工人每小时的报酬是8.62美元,而美国南部是21.21美元,所以制造业的高利润在一定程度上是源于劳动力价格的低廉。

再者在某些资源方面如土地,煤炭,石油,天然汽,渔业等资源都相当丰富,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资源的利用率与开采率也在不断的提高,所以很多的外资企业看准了这一点,将加工厂设立在中国既方便获取资源,同时又能便于在中国销售,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

上述讲到的两点是属于内部的原因,同时还有外部因素的影响,以美英为首的发达国家已经进入了后工业化时代,需要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相对于高科技产业来说,制造业的利润较低,同时出于对环境保护的考虑,发达国家将一些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高污染的产业都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这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而中国拥有庞大的劳动力市场和销售市场,同时像上文中提到的那样拥有非常丰富的资源,所以许多的发达国家的海外工厂就直接选址在中国,这使得中国的制造业迅速的发展,并且在接下来的几年中越做越好,产品的种类越来越丰富,质量也越来越好,尤其是快速消费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

这使得中国一度被外界称为“世界工厂”。

所以综合以上几点使得中国制造的产品综合成本较低,能够迅速的占领市场,使得中国的制造业有了巨大的发展,一跃走在了世界的前头,有人还在美国做过一个调查,调查得出的结论,如果美国人离开中国制造的产品,那么他们的生活成本就会提高很多,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制造在世界范围中有着多么大的影响。

中外建筑企业对比报告

中外建筑企业对比报告

中外建筑企业对比报告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中外建筑企业对比报告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深,中国的建筑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也逐渐增强。

与此国际知名的建筑企业也在中国市场上扎根发展。

中外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日益紧密。

本报告将对中外建筑企业在规模、技术、管理、创新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以期更好地了解中外建筑企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一、规模对比中外建筑企业在规模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国际知名的建筑企业如美国的斯克伦、德国的霍奇斯、法国的圣戴梅、日本的大成等,均拥有庞大的建筑项目和雄厚的资金实力。

这些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拥有广泛的业务覆盖范围,项目规模巨大,具有强大的实力竞争国际大型工程项目。

与之相比,中国的建筑企业在规模上相对较小。

不过,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建筑企业开始走向国际市场,拓展业务领域,不断提升自身的规模和实力。

中国建筑企业如中国建筑、中交建、中国铁建等,在国内拥有强大的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正在逐步成为国际建筑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二、技术对比中外建筑企业在技术力量上存在一定差距。

国外建筑企业在技术创新和研发方面相对较强,拥有更为成熟和先进的建筑技术和工艺。

这些企业在建筑材料、施工工艺、设计理念等方面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能够实现高效、节能、环保的建筑目标。

而中国的建筑企业在技术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虽然中国建筑企业在建筑规模和工程质量上取得了显著进步,但在技术创新和应用方面还需加强。

随着中国政府的支持和鼓励,越来越多的中国建筑企业开始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力度,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和竞争力。

三、管理对比中外建筑企业在管理水平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国外建筑企业在管理模式和组织结构上较为成熟,拥有严格的管理体系和规范的运营流程。

这些企业在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控制等方面具有较高的管理水平,能够有效地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和质量控制。

相比之下,中国的建筑企业在管理方面还有待加强。

中国式家族企业与国外对比

中国式家族企业与国外对比

有一个企业,不去分析市场需求,也不了解受众的购买行为,凭自己爱好来组织货源,凭一腔热情来经营生意,在资金充裕的时候不问结果的去投入在资金紧张的时候……关掉,这会是一个受人尊敬的企业吗?我们至少会给出一个经营不善的评语,更难以对这个企业报以同情。

辉煌一时的百信鞋业,5年间曾在全国发展了100多家连锁百信鞋城,号称拥有30多亿资产。

如今仅存几家门店,也已经卖给了别人,但仍然难抵“巨额债务”。

据了解百信内幕的经理人介绍,“严重的家族管理”是导致百信倒闭的重要原因。

“创始人李忠文几乎把所有核心和重要部门的权力都交给了他的亲戚朋友,但相互又无制衡。

”例如,百信配货中心由几位“亲戚”负责,有人大吃回扣。

李忠文失败了,但他的许多亲戚朋友却成了百万富翁。

”百信鞋业就成了传统家族式企业灭亡的“先烈”。

家族企业的诞生是不可避免的,由于企业创建初期,为了节约成本,基本上是一家老小齐上阵。

当家族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其大部分家庭成员已经占领企业的核心部分,像是老婆是会计,儿子是经理,小姨子管人事……家族企业的演变一般经过三个阶段:企业家族化、家族企业化、企业职业化。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所以,在家族企业中,大部分家族企业家其实一直是在以一种治家或治国的心态、方法来治理企业。

以治家模式管企业的自然就成了“家天下企业”,企业领导是家长,其他人都是家人或仆从。

以治国方法管企业的自然就成了“王天下企业”,企业领导是君王,其他人都是朝臣或百姓。

中国家族企业缺少一种文化底蕴、缺少一种高层次的精神价值、缺少一种脱离草根意识的精神境界。

而正因为这一点,才导致中国家族企业的“昙花现象”,使得家族企业不断在商海中被淘汰出局。

由于信仰历史渊源文化环境的不同,外国人非常强调自由,个人主义观念强烈。

所以他们将工作和生活分的很开,工作就是工作,生活就是生活。

相对于中式家族企业的优柔寡断,外国家族能传承数百年的经验就是:不在于多子多福,而是很好地解决了人的问题与钱的问题。

中外企业经营管理比较

中外企业经营管理比较

中外企业经营管理比较一、简介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外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着许多共同点和差异。

本文将从组织结构、管理风格、市场定位、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二、组织结构1. 中企组织结构中国的企业组织结构一般较为集中化,决策权往往由上级领导层掌控。

中小型企业通常采取传统的层级制管理结构,而大型企业可能采用分权制度。

### 2. 外企组织结构相对而言,外国企业更倾向于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尤其是西方企业。

决策权更多地下放到各部门或团队,鼓励员工参与决策。

三、管理风格1. 中企管理风格中国企业的管理风格普遍偏重于命令式管理,关注执行力和纪律性。

管理者通常具有较高的权威,员工普遍遵从领导的决策。

### 2. 外企管理风格相比之下,外国企业更注重团队合作和员工的参与感。

管理者更倾向于倾听员工的建议,通过讨论达成共识。

四、市场定位1. 中企市场定位中国企业在市场定位上更倾向于本土化,许多企业会以中国特色和文化为基础,在本地市场建立优势地位。

### 2. 外企市场定位外国企业则更注重全球市场,力图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寻找商机,打造国际化品牌形象。

五、人力资源管理1. 中企人力资源管理中国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多注重员工的稳定性和忠诚度,通常采取较为传统的薪酬激励方式。

### 2. 外企人力资源管理外国企业更倾向于注重员工的发展和激励,采取更灵活的薪酬福利制度,鼓励员工自我提升。

六、结论综上所述,中外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着诸多不同之处,这些差异体现了各自的文化和价值观。

理解并尊重差异,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的竞争环境,取得更好的发展。

中西企业文化的对比分析

中西企业文化的对比分析

中西企业文化的对比分析关于中西企业文化的对比分析大家都知道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的推动,在中西企业文化的对比中,有哪些不同?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中西企业文化的对比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西企业文化的对比分析篇1一.经营理念的差异经营理念方面,中西方企业文化的最大差异,就是先要市场,还是先要利润。

我国改革开放时间不够长久,为了弥补过去的损失,国内企业总是强调以盈利为最大目的,一定要有盈利,否则没法做生意,比较急功近利,很多都是一锤子买卖。

而西方国家,市场经济培训出来的是始终把抢先占领市场放在第一位,循序渐进,宣传企业,宣传产品,抢占市场。

一旦占领较大的市场份额,就能迅速收回前期投资,并且不断发展企业自身,做大做强。

对于跨国企业先占领市场,后获取利润的经营理念,虽然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也意识到其重要性,开始纷纷效仿,但往往由于各种原因,要么是学的皮毛,难得要领,要么是后劲不足难以为继。

主要原因虽然还是我国的市场机制没有完全成熟,历史遗留的“人治”和浮躁作风还根深蒂固,很多国内公司的经营理念都是拍脑袋,抱着赌徒心理,想一口吃成个胖子。

以这样的经营理念做指导,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结果往往不是相互倾销,大打价格战,就是脱离客观规律,盲目扩张,最终导致企业的衰败。

笔者曾在十年前就职于某欧洲知名媒体集团,当时国内的传媒行业中所有的媒体都是事业单位,虽然有初步市场意识,但并不自负盈亏,主要收入靠国家拨款。

该欧洲媒体集团入住中国,也是和国内的媒体合作,从广告经营人手,但和吃皇粮的竞争媒体相比,没有丝毫的盈利优势,反而障碍重重,作为中国雇员也是满腹疑虑,觉得长久这样岂不是岌岌可危?但外方总经理甚至总部大领导都非常坚定地表示,即便是在中国,媒体行业也是有放开的时候,现在进入,不是为了盈利,还是为了培养市场,一旦市场化进程成熟,盈利发展是必然的,但是一定要先占领市场。

十几年过去了,虽然国内媒体市场尚未完全开放,但也能看出市场化进程已是必然趋势,众多媒体纷纷转型,向国外媒体经营理念,而众多国际媒体集团也在中国生根成长。

中外企业文化之对比

中外企业文化之对比

中外企业文化之对比/tpyuan我在中国企业和外国企业都工作过,在中国的国营机关和民营企业也都工作过,外企中我在法国公司、美国公司和香港公司里工作,而且,我在这些企业都做过企业管理工作。

应该说对这些企业的文化比较了解,中外企业在文化上确实存在着不少的差异。

这是我前些年在一个总裁班上讲座的提纲。

说到企业文化的差距,首先应该从中外的个人文化差距说起:文化上的差异:中国人具有比较传统和含蓄的文化,因为中国人受传统儒、释、道的文化影响比较深,做事方式比较喜欢从伦理和精神方面先考虑。

特别是儒家的影响,中国人喜欢中庸之道,不喜欢做极端的事情,强调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首先是修身第一位,也就是讲究道德文化;较强依附性和内向型;以自然之和谐为真,以人际和谐为善,以天人之和谐为美;注重行为的节俭、封闭、悠闲;突出以家庭成员为中心。

而西方人是在西方宗教文化、商业文明熏陶下形成的价值观、社会心态以及行为模式等性质的综合体。

它的基本特征是:具有强烈的自主性和个人主义体验;具有明显的外向开放色彩;体现了社会互动中的平等和民主模式。

思维上的差异:中国人的认知思维以情境为中心,西方人则以个人为中心;中国人以被动的态度看待世界,西方人以主动的态度征服世界。

正是因为思维方式取向的不同,在不少情况下,东方人和西方人在对人的行为归因上往往正好相反:美国人强调个人的作用,而中国人强调环境和他人的作用。

企业用人上的差异:中国企业选用人才是以老实、忠诚、听话为首要条件;西方是以谁能干好这件事为首要条件。

中国人需要的接班人是以是否一惯领会领导意图和听话为前提;西方人则是因为你是这方面的专家和有某些特长而聘任你,所以应该是你来告诉我怎么办。

美国企业招聘制订是一座“砖墙结构”,由规则的方形砖块组成。

公司招收新人员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对号入座”。

进来的人必须像一块符合计划要求的砖一样,能力不能大也不能小,必须刚好适合。

此外就是西方人对人的评判是以数字指标为导向的,中国是以关系和人情为上,即使你不行,老板说好就行了,关键看你跟谁了。

中国公司与外国公司组织架构的对比

中国公司与外国公司组织架构的对比

中国联想公司与外国苹果公司的组织架构对比联想是我国一家有着先进经营理念的计算机及IT公司。

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公司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高科技产业化道路;成功实施了国有股份制改造,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立足中国本土市场,在和国外企业竞争中初战告捷,促进了民族IT 产业的全面发展;学习西方成功企业的管理经验,结合中国实际,提炼出具有联想特色的企业管理理念,并成为核心竞争力。

2003年联想更换集团图标为Lenovo.在1998年该公司分为四大系统:产品事业部、七个大区和细分市场的部门、生产管理部门、企业管理系统。

2000年该公司整合划分两大系统:事业部、增值部门。

2002建立三大平台机制:业务群体平台、市场平台、支持与协调平台。

目的是便于管理、有效利用和整合资源、更贴近客户。

作为一家战略驱动的投资控股公司,联想控股采用母子公司治理结构,下属联想集团有限公司、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联想投资有限公司、北京融科智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弘毅投资、神州租车六家子公司,涉及IT、投资、地产等三大行业,同时利用其独特的影响力,抓住发展机遇,近年来积极涉足金融业和新能源产业,力图打造将其成为支撑联想控股快速发展的第四极和第五极。

联想控股行使定方向、选人才、配资源、监督考核的职能,为各专业子公司提供资金、品牌、管理、文化等方面的有力支持,推动子公司成为所在行业的领先企业。

实用文档经过二十年努力,公司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高科技产业化道路;成功实施了国有股份制改造,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立足中国本土市场,在和国外企业竞争中初战告捷,促进了民族IT产业的发展;学习西方成功企业的管理经验,结合中国实际,提炼出具有联想特色的企业管理理念,并成为核心竞争力。

联想控股有限公司未来的发展目标是,致力于成为一家值得信赖并受人尊重,在多个领域内拥有领先企业,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化控股公司。

如上图所示:苹果公司设有首席执行官一名;9名高级副总裁,分管运营、MAC 系统软件工程、法律顾问、市场营销、IOS软件、零售、工业设计还有一名首席运营官,9名高级副总裁还下辖31名副总裁,管理一些相对更加细致;5名副总裁,分管人力实用文档资源、移动设备广告、传媒、创意、MAC系统软件工程。

中国企业与日本企业海外发展比较

中国企业与日本企业海外发展比较

6
日本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 日本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1984-1989年 - 年
年份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投资总额 (亿美元) 并购件数 101 44 122 100 223 204 333 228 470 315 675 405
资料来源:東洋經濟『經濟統計年鑒』東京,1991年版。
中国企业与日本企业海外发展比较
The compariss in their earlier stage of oversea development
康荣平
Kang Rongping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Institute of World Economics & Politics,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
8
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1979~1995年,转折型起步。 年 转折型起步。 转折型”来定义中国企业跨国化的起步阶段, 用“转折型”来定义中国企业跨国化的起步阶段, 就是要强调其不同于欧美日韩企业的特点, 就是要强调其不同于欧美日韩企业的特点,即起步阶 段的主体是一些在原来“闭关锁国”条件下已经“ 段的主体是一些在原来“闭关锁国”条件下已经“长 得很大”的企业(都是国企), ),在对外开放后转而进 得很大”的企业(都是国企),在对外开放后转而进 行跨国化发展。首钢是这个阶段最典型的代表者。 行跨国化发展。首钢是这个阶段最典型的代表者。它 们在跨国化的动因、行为方式和策略等方面, 们在跨国化的动因、行为方式和策略等方面,与其它 类型的跨国公司有许多差异, 类型的跨国公司有许多差异,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海外 发展的跃进性。本来就没有经验,但行为又很大胆, 发展的跃进性。本来就没有经验,但行为又很大胆, 必然的结果就是这一阶段中国企业交的“学费” 必然的结果就是这一阶段中国企业交的“学费”特别 这个阶段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很小, 多。这个阶段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很小,年 平均投资额只有1.14亿美元。 亿美元。 平均投资额只有 亿美元

中外国企业分红的比较2(1)

中外国企业分红的比较2(1)

(二)中国股市分红特征 1.近年来中国股市分红情况显著改善
2.股息率偏低,市场股息率结构不合理,高股息率的公 司偏少 3.不少股票市盈率较高是股息率偏低的重要原因
(二)中国股市分红特征 4.股利支付存在集中化趋势 5.偏好送股、轻视现金分红现象依旧存在,送股公司近 年有所上升 6.股利政策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部分公司长期不分红 或很少分红
往往被作为判断上市公司是否具有投资 价值的重要参照,不仅代表着上市公司现在 的盈利能力,也代表着上市公司未来的发展 前景。大方的分红能让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 现金流与未来的经营水平,报以更大的信心 。
1、美国上市公司具有向投资者进行红利分配的文化习惯 2、美国投资者对公司是否分红十分敏感 3、公司稳定的分红政策有利于长线投资 4、上市公司分配红利倾向推动了美国投资基金(共同基 金)的增长 5、布什总统提出红利减税计划,强化了投资者进入股市 投资的积极性
1、股市铁公鸡使股票市场的供求关系急剧失衡。
2、铁公鸡此类上市公司结构和理念的偏差造就了投机 型的投资偏好。 3、在投机性股市中,中小投资者利益损失惨重。 4、另一方面,企业的真实营业情况被掩盖、忽视,企 业经营不善不容易被发现,甚至被故意视而不见。
(一)从企业内部来说,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当年盈利为正,但公司的未分配利润也就是累计利 润依然是负数,公司的亏损尚未弥补完,所以无法分 红。 2.公司高层管理者私心过重,对财务报表进行非正常 调整,从而把本来的利润变成亏损,逃避分红。 3. 上市公司分红意识不强。
组长:吴小艳 演讲者:张燕萍 组员:曾丝敏 杨文娟 陈碧华 陈静纯 元少娜 周骏
一、分红与分红政策 二、美国与中国上市公司分红情况 中国的比较
三、铁公鸡的后果 四、国内上市公司不分红的原因 五、发达国家与中国的比较

中外企业对比分析

中外企业对比分析

第一讲中外企业对比分析1. 1. 引言第一部分概论第1讲中国企业与外国企业的对比分析【本讲重点】中国企业与外国企业的差距【名言】经管就像洗澡.你首先洗干净自己,然后进行思考.但是现在经管者面临的问题就是大多数人都在洗澡。

——安托万·里布,法国BSN公司首脑画面1:中国的企业——下午一点钟,总经理还没有吃午饭。

——他正在接今天的第36个电话。

—一位营销员在请示他,某款的PC机降价一百块钱可不可以卖?老板作了答复。

——有一个在公司工作了两年的员工要求辞职,原因是他对企业给他的薪酬不满意。

——老总和他谈完话,开始考虑:“这个营销员走后,他手上的十几个客户怎么办?”——忽然想起,今天晚上约请一个政府官员吃饭,还没有定地方。

——按铃请秘书进来,去安排今晚吃饭的地方。

——财务经理敲门进来说:税务局明天要来查帐,我们应该怎么应付?——营销部经理敲门进来,手上拿着一摞用款单。

有几个营销员要出差,请老板签字。

——财务总监进来。

因为公司的仓库里的库存太大,占用很多资金,请示老板怎么办。

——老板一直忙到晚上12点,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里,家人已入梦乡。

画面2:外国公司:——CEO首席执行官正在前往新加坡的专机上。

——正在看通过网络传来的本公司分布在全球各地下属单位的财务分析报告和库存记录。

——CFO财务总监刚刚从摩根银行出来,随身带着收购某企业的120亿美元的贷款协议。

CFO企业的运营总监正在制定一份把存货期从七天压缩到五天的计划。

——CTO技术总监跟市场总监研究三天前已经研制的一个新产品的样机。

——公司的经管学院有一批30多人的学员正在学习“高级经管培训课程”。

——公司11位董事正在听取一个著名咨询公司为他们制定进入中国的投资战略报告。

【自检】你对上面两种情形有什么感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次创业”开始加入WTO意味着中国企业和世界的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遵循同样的游戏规则。

机械制造业的国内外市场对比分析

机械制造业的国内外市场对比分析

机械制造业的国内外市场对比分析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机械制造业日益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柱之一。

本文将对机械制造业在国内外市场的对比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其差异和原因,并展望未来的趋势。

一、国内市场概况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大国,中国的机械制造业一直占据着国内市场的主导地位。

中国机械制造业在技术水平和产能方面不断提升,产品种类多样,市场覆盖范围广泛。

无论是大型设备还是小型零部件,国内市场都有着巨大的需求。

同时,国内市场规模庞大,消费潜力巨大,给机械制造业提供了良好的增长机会。

然而,在国内市场中,机械制造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随着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机械制造业要适应新的市场需求,提高技术水平,加大创新力度。

另一方面,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环保要求的提高,中国机械制造业在价格竞争力和环保法规方面面临着压力。

因此,机械制造业需要加快技术创新,改进产品质量和提高服务水平,以增强竞争力。

二、国外市场概况与国内市场相比,国外市场对机械制造业的需求也非常大。

发达国家和地区,如美国、德国、日本等,对高端机械产品有着较大的需求。

这些国家注重技术创新和质量标准,对机械制造业的产品有较高的要求。

另外,一些新兴市场,如印度、巴西、俄罗斯等,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机械制造业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随着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机械制造业成为了它们工业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国外市场也存在一些挑战和竞争。

一方面,发达国家的机械制造业具有技术优势和品牌影响力,对中国机械制造业构成了竞争压力。

另一方面,一些新兴市场国家也在加强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对中国企业构成了直接竞争。

三、国内外市场对比分析从市场规模来看,国内市场庞大,消费需求旺盛,并且仍有增长空间。

但由于竞争激烈和价格压力,国内市场的利润率相对较低。

而国外市场虽然需求量较小,但利润率较高。

因此,对于有实力的中国机械制造企业来说,拓展国外市场既能够提高利润,又能够降低风险。

从产品技术水平来看,国外市场对高端技术和品质要求更高,需要提供更加先进的产品和服务。

中国与塞尔维亚企业所得税对比分析及差异协同研究

中国与塞尔维亚企业所得税对比分析及差异协同研究

中国与塞尔维亚企业所得税对比分析及差异协同研究中国和塞尔维亚是两个不同的国家,其企业所得税政策和税法有所差异。

本文将对中国和塞尔维亚的企业所得税进行对比分析,并研究其差异和协同之处。

中国企业所得税政策相对较为复杂,根据不同的企业类型和利润额,税率会有所不同。

中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了两种税率,即25%和20%,其中25%适用于总所得额超过300万元的企业,20%适用于总所得额低于300万元的企业。

对于小型微利企业,享受15%的优惠税率。

除了税率差异外,中国还实行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高新技术企业享受15%的税率,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

而塞尔维亚的企业所得税税率相对较低,为15%。

这一税率较为简洁明了,并且没有过多的税率差异。

塞尔维亚还实行了一系列的税收优惠政策,如对于新建投资项目给予5年免税的政策,对于在高度失业区域投资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等。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和塞尔维亚在企业所得税政策上存在一些差异。

税率方面,中国设立了多种税率,根据企业类型和利润额的不同进行区分,而塞尔维亚则仅设立了一个统一的税率。

在税收优惠政策上,中国的政策相对更为复杂和全面,设立了多种优惠税率和扣除政策,而塞尔维亚则相对简单,主要以免税和减免为主。

塞尔维亚的企业所得税税率相对较低,可能对投资和创企业环境更加有利。

中国和塞尔维亚在企业所得税方面也存在一些协同之处。

两国都设立了税收优惠政策,通过减免税率或增加扣除项目等方式,鼓励企业创新和投资。

两国都重视吸引外商投资,通过对外国投资者给予税收优惠政策,提升投资环境和国际竞争力。

中国和塞尔维亚的企业所得税在税率和税收优惠政策上存在一些差异。

但两国在鼓励投资和创新方面都制定了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表明了两国都希望通过税收手段促进经济发展。

对于中国来说,进一步简化税收政策、减少税率差异可能有助于提高税收营商环境和吸引更多的投资。

对于塞尔维亚来说,可以考虑适当增加税收优惠政策的种类和范围,进一步提升投资和创企业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企业规范化治理整体解决方案(节选)
【课程名称】现代企业规范化治理整体解决方案
【课程编号】 B01
【所属体系】综合类
【主讲专家】尹隆森
【内含产品】课程48讲,VCD光盘24张,2张CD-ROM,24盒磁带,1套文字教材,1套工具表单(北京大学出版社)
【全套定价】 2400元
本课程讲义(节选)由时代光华治理培训网制作,仅供初步了解课程内容使用。

第一部分概述
第一讲中外企业对比分析
1.中外企业的规模和效益差距
2.中外企业的治理差距
第二讲相同的游戏规则不同的实力竞争
1.入世对中国企业的阻碍
2.中外企业实力悬殊之因
3.治理水平高的将是赢家
第三讲目前困惑我国企业的问题
1.我国民营企业进展历史和趋势
2.我国国企改革的进程分析
3.我国企业目前急于解决的问题
第四讲巨变环境下企业家的考虑
1.巨变环境下企业家要考虑的问题
2.企业应对巨变环境的要紧策略
第五讲企业规范化治理体系介绍
1.规范化治理体系的核心
2.规范化治理体系的由来
3.规范化治理体系的特点
第二部分企业进展战略
第六讲高瞻远瞩谋划企业战略
1.企业进展战略的概念
2.战略治理的特点
第七讲挑战以后企业需要战略
1.战略治理体系
2.战略制定
3.战略实施
4.战略评价
第八讲战略治理的分析方法
1.PEST 分析
2.竞争因素分析
3.BCG矩阵和价值链分析
4.SWOT分析
第九讲制定战略中要注意的问题
1.如何分析战略问题
2.首先要确定企业使命
3.正确理解战略
4.制定战略时要树立的观念
5.战略治理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第三部分组织结构设计
第十讲造就一个有竞争力的企业组织
1.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
2.组织结构的要紧职能和辅助职能
3.组织结构中的集权与分权
第十一讲动态的组织变革使企业保持活力1.组织变革的目标与核心
2.服务于企业流程的组织变革
3.组织结构图和组织手册
第十二讲关于法人治理结构
1.法人治理结构的概念
2.法人治理结构的层次
3. 法人治理结构的作用
4. 法人治理结构的组成、议事规则及权限划分
第十三讲公司的内部治理
1.公司内部治理的重要性
2.公司的内部监督治理模式
3.企业的内部操纵制度和财务操纵制度
第四部分职能分解
第十四讲组织结构的职能分解
1.职能分解概述
2.职能分解的差不多要求
3.确定部门职能时应遵循的原则
4.如何划分企业各个业务部门的职能
5.如何划分公司和下属单位的职能
6.如何划分集团公司和下属子公司的职能
第十五讲如何样编制职能分解表
1.职能分解表三级职能的划分
2.职能分解表的编制
3.编制职能分解表时要注意的问题
第五部分岗位设置
第十六讲岗位设置
1.岗位的分类与设置的差不多原则
2.企业的定员定编
3.如何编制企业的岗位设置表第六部分岗位描述
第十七讲工作分析与岗位研究
1.工作分析与岗位研究的概念
2.工作分析与岗位研究的作用
3.工作分析与岗位研究的方法第十八讲工作岗位调查1.工作岗位调查概述
2.调查表的设计与填写
3.岗位调查的方法
第十九讲企业岗位分析
1.岗位分析的内容与程序
2.岗位内涵分析
3.职员素养要求分析
第二十讲岗位讲明书的编制
1.岗位讲明书的定义与要求
2.岗位任职条件与沟通关系的确定
3.岗位职责的确定
第二十一讲岗位讲明书的应用
1.岗位讲明书的作用
2.岗位讲明书的应用(案例)第七部分岗位评估
第二十二讲岗位评估概述
1.岗位评估的概念
2.岗位评估的特点
3.岗位评估的功能和作用
4.岗位评估的程序
5.岗位评估的要求第二十三讲岗位评估的指标和标准
1.岗位评估的指标
2.因素点值权数的设计
第二十四讲岗位评估的操作方法
1.岗位评估的应用示例
2.岗位评估工作心得体会
3.岗位评估和薪酬体系设计之间的关系
第八部分企业薪酬体系设计
第二十五讲薪酬设计的差不多原理
薪酬的构成及其定义
酬劳理论的概要
薪酬治理的目的和差不多原则
第二十六讲薪酬体系设计的预备工作
1.现有薪酬体系的诊断
2.薪酬的市场调查和分析
第二十七讲薪酬体系设计方法1.三态工资的差不多概念
2.薪酬额度与级差的确定
3.三态工资的确定
第二十八讲薪酬体系设计案例
1.薪酬体系构成的确定方法
2.薪酬额度和级差的具体操作
3.三态工资的确定方法
4.专门任职条件的处理
第二十九讲企业长期激励机制的设计
1.企业长期激励机制的原理
2.股份期权制的概念
3.期权的授予合同
4.行权的业绩考核和方法
第三十讲企业承受能力的测算
1.人工成本的构成
2.人工成本的操纵方法
3.工资及其增长率的调整方法第九部分治理流程设计
第三十一讲流程再造 ----- 治理的第三次革命1.流程再造的概念
2.流程再造的意义
3.流程再造的背景
4.流程再造的原则
第三十二讲流程再造的前提和条件
1.流程再造的组织条件
2.治理团队的建设
3.职员激励机制的重建
4.营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第三十三讲流程图的绘制方法
1.初步确定流程
2.界定流程范围和参与部门
3.绘制流程图
第三十四讲现有流程的诊断
1.流程试行
2.流程改进
3.最终确定流程
第三十五讲流程的再造与推动
1.流程的再设计
2.流程再造的推动
3.如何幸免失误第三十六讲流程再造与治理信息化
1.流程再造与治理信息化的关系
2.治理信息化系统的运用
第十部分目标治理
第三十七讲目标治理的作用
1.目标治理的概念
2.目标治理的原则
3.目标治理的特征
4.目标治理的意义
5.目标治理的组织工作
第三十八讲目标体系的设定
1.企业目标体系的层次
2.设定目标的步骤
3.目标的构成——指标体系
第三十九讲目标的分解
1.目标分解程序
2.目标分解方法
3.目标责任书
4.工作打算
第四十讲目标治理过程操纵与考核
1.目标执行情况考察
2.困难的处理
3.目标的考核
第十一部分绩效考核
第四十一讲绩效考核概述
1.绩效考核的现状
2.绩效考核的概念及意义
3.绩效考核的目的和作用
4.绩效考核的流程
第四十二讲如何建立绩效考
核指标体系
1.考核指标体系的构成
2.绩效考核
3.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考核
第四十三讲绩效考核的操作
1.考核目标的确定
2.绩效考核的实施步骤
第四十四讲平衡测分法
1.平衡测分法的概述
2.平衡测分法的四个角度
3.如何构建考核关键指标
4.平衡测分法的综合案例第十二部分人力资源开发
第四十五讲企业职员培训
1.职员培训概述
2.职员培训体系的建立
第四十六讲人力资源开发方法
1.职员提案的操作方法
2.职员自我申告的操作方法
3.职员职业生涯设计和晋升路径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