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的成分和物理特性

骨的成分和物理特性
骨的成分和物理特性

骨的成分

骨的成分(第二课时) 复习长骨的结构及结构特点: 新课的引入可从观察用力折骨和敲打骨的现象分析开始。教师取一根长骨,先用力折,再敲打几下,学生观察容不容易折断和敲碎?再取一根肋骨,用手轻轻弯,观察弯曲的程度。让学生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挤压鱼肋骨的两端,体验有什么感觉? 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得出:骨既坚硬又有一定的弹性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骨有这样的特性?骨里有哪些物质使它具有这样的特性? 提示:先把骨中的无机物去除,剩下有机物,观察骨的特性,再将骨的有机物去除,剩下无机物,观察骨的特性。 原理:无机物——不能燃烧,溶于酸有机物——能燃烧,不溶于酸。 学生根据实验设计实验步骤: 提示:实验类型——对比实验法。 提问学生至少需要几根骨?什么与什么的对比?哪是实验组,哪是对照组? 反馈:至少需要三根骨,煅烧骨与正常骨的对比,脱钙骨与正常骨的对比,煅烧骨与脱钙骨均是实验组,正常骨是对照组。 教师提供实验材料与用具:培养皿(装15%的稀盐酸,盖上盖)、筷子、酒精灯、镊子、鱼肋骨(每组三根)清水(装烧杯里)。 指导学生按下列实验步骤进行:(有条件的学校最好两人一组) 1.取三根鱼肋骨,把第一根放入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浸泡15分钟,然后用筷子取出,用清水冲洗。 2.第二根用镊子夹牢,至于酒精灯的火焰上烧至灰白色,冷却。 3.第三根作对照。 观察内容: 1.煅烧时骨的颜色有何变化? 2. 骨放在盐酸中时有什么现象产生? 3.煅烧的骨用镊子敲一敲怎样?与对照的骨作对比。 4.酸泡过的骨用手摸一摸质地与对照的骨有何不同?试一试能否打结?

思考: 1.用盐酸浸泡鱼肋骨的目的是什么? 2.用火焰煅烧鱼肋骨的目的是什么? 3.骨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 学生动手实验中要指导学生注意:用酒精灯的正确方法;盐酸不要弄到手上、别碰翻,从酸中取出的骨要用清水冲洗;观察时要仔细,且边观察边思考。 实验完毕,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实验结果:骨在煅烧后,变得脆硬,用盐酸浸泡后,骨变得柔软有弹性,能弯曲打结。 实验结果的分析:骨在煅烧时,烧掉的有机物,剩下的是无机物。骨变得脆硬。骨放在 性。 骨的物理特性表现在硬度和弹性两个方面。 提问引入:那么骨中的无机物和有机物各占多少呢?人一生中骨成分是否都一样? 指导学生观察课本中骨成分各个时期变化表。学生看完后,让学生总结出人一生骨成分的变化及物理特性的变化。然后让学生解释: 1.为什么儿童少年时期要养成正确的坐立行姿势? 2.为什么老年人容易发生骨折? 教师可进一步强调:儿童和少年的骨中有机物稍多于1/3,因此,骨的弹性大,硬度小,不易骨折,但易变形,所以,青少年要特别注意坐立行走的姿势,以使身体长得健康端正。老年人骨中的无机物增多,因此,骨的弹性变小,易骨折。所以,我们要特别关照老年人行走、坐车的安全,防止他们跌倒骨折。这也是青少年文明礼貌的具体体现。 讲述:骨的成分随年龄增长而发生变化,其物理性质也随着发生变化,这一变化表明, 年时不断产生骨组织,使骨长长,骨膜中成骨细胞不断产生骨质使骨长粗。同时注意讲清随着长骨增粗,骨髓腔也增大,以保持轻便的特点。(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演示骨生长的多媒体软件) 厚,骨松质排列更加整齐、有规律,这样骨更加坚固。 板书:四、骨折和骨折后的急救教师提醒同学,主要骨折部位多发生在四肢,不要活动骨折部位,可用夹板或其它材料把骨折部位两端关节固定,立即送往医院及时治疗。 板书设计

初中八年级生物: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教学设计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 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Explore the composition and properties of bone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 成年人的股骨能承受250~400kg的压力,肱骨能承受174~276kg的压力。骨的这种特性与骨的成分有密切关系。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设计实验探究骨的成分; 2.对探究骨成分实验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实验结论; 3.对青少年和老年人的骨质特性作出科学的解释。 【材料器具】 羊或鲤鱼的肋骨、碳酸钙粉末、稀盐酸、解剖盘、镊子、酒精灯等。 【方法步骤】 1.提出问题 从解剖盘中取一根羊或鲤鱼的肋骨,用双手轻轻地将肋骨弯曲,你会感觉到骨既有硬度又有弹性。骨为什么有这种物理特性呢?本组同学讨论后,提出的探究性问题是:()。 2.作出假设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将各种动物的骨研磨成骨粉,骨粉含有丰富的钙质。骨也可以熬制骨胶,骨胶的黏合力很强。依据这些事实你组作出的假设是:骨的成分中可能有:()。 3.制定计划 (1)同学们曾经用燃烧法鉴定种子的某种成分,能否借鉴燃烧法鉴定骨中是否含有这种成分? (2)取少许白色的碳酸钙粉末,放入盛有稀盐酸的小试管内,注意观察实验现象。请同学们思考和讨论:若用稀盐酸浸泡鱼骨,将会得到怎样的结果? (3)制定探究骨成分的实验计划时,是否有设置对照的必要性? (4)将本组计划选用的实验材料、实验用具和药品试剂列出清单,并按照清单检查实验台上是否有必要的实验材料和设备? 4.执行计划 (1)小组内做好明确分工。 (2)参考下列表格,记录本组的实验现象。 注意: (1)使用酒精灯要注意安全; (2)用稀盐酸浸泡过的骨,要用镊子夹取,用清水冲洗后再观察。 5.交流与评价

探究骨的成分与特性实验教案

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实验 选自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15章第2节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概述骨的成分和与物理特性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运用化学方法鉴定骨的成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探究精神、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骨的成分。 难点:骨的成分与物理特性的关系。 三、【实验器具】 新鲜草鱼的肋骨、碳酸钙粉末、15%的稀盐酸、烧杯(200ml x2)、解剖盘、解剖针、镊子、酒精灯、打火机、一次性杯子(盛有清水)。 四、【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准备好鱼骨5根以上(周一下午)和其他仪器材料(实验室借)。提前将鱼骨泡入稀盐酸中。 2、导入: 同学们来上课都背着书包,大家的书包是不是有点重呀?我们能背起书包,是靠我们身体里面的骨骼来承受书包的重量。成年人的股骨能承受250~400kg的压力,肱骨能承受174~276kg的压力。股骨是哪里呀?就是大腿的这个骨头【拍大腿】,肱骨呢?就是手臂这里啦【捏手臂】。大家想一想,骨能承受这么高的压力,是不是与骨的组成成分有密切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骨的成分和特

性。【板书:骨的成分与特性】 3、实验探究过程: *提出问题:请一位同学上台,从解剖盘中取一根鱼的肋骨,用手轻轻地将肋骨折弯,有什么感觉?(硬度、弹性){谢谢,请回} 下面的同学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一想,骨为什么既有硬度又有弹性?【板书:一、骨的特性:硬度、弹性】*做出假设: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将动物的骨研磨成骨粉,骨粉的主要成分是钙质。记不记得之前学过钙质是一种——(无机物)。骨也可以熬成骨胶,主要成分是骨胶蛋白,骨胶蛋白是一种蛋白质,蛋白质是不是有机物?(是)根据这个我们可以设想一下骨的组成成分有?(无机盐和有机物)【板书:二、骨的成分:假设:无机盐、有机物】 *设计实验:那么我们怎么检测骨中是否真的含有无机物和有机物呢? ①我们说,有机物一般容易燃烧。同学们曾经用燃烧法鉴定种子的某种成分,是什么成分呢?{忘记了?有机物燃烧掉,剩下的灰烬是什么?}(无机物)能否借鉴燃烧法鉴定骨中是否含有无机物?(可以)【板书:燃烧法】 ②那么有机物怎么测定?我们刚刚说骨里面含有钙质,现在老师告诉大家,骨中的钙质等无机物可以与稀盐酸发生反应而溶解。请同学们思考:若用稀盐酸浸泡鱼骨,将会得到怎样的结果?(骨中的钙质溶解)钙溶解掉,有机物不溶解,那留下来的会是什么?(有机物)由此我们就可以测定骨中含有——(有机物)【板书:稀盐酸浸泡】 ③制定探究骨成分的实验计划时,是否有设置对照的必要性?我们用一个对比实验来探究其成分,需要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

骨的成分及物理特性

骨的成分及物理特性 一、教学思路: 《骨的成分及物理特性》这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自然室编著的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教科书生物第三册第三章运动第一节《骨》的第二节。这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它以学过的骨的结构为知识基础,通过探究实验重点介绍骨的成分及物理特性,进一步阐述人的一生中骨成分的动态变化。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增强。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骨的成分和物理特性,学会鉴定骨的成分。 (2)能力目标 学会鉴定骨的成分,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 (3)德育目标 通过探究式实验,使学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教学重点 骨的成分,这是决定骨的物理特性的主要因素。 3.教学难点 鉴定骨的成分,骨的成分与物理特性的关系。在鉴定骨的成分的实验时应强调注意事项以免发生意外。 4.教材处理 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现有的材料、资源,这部分内容我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按照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采用边观察实物边讲解的方式认识骨的结构,介绍骨的生长。第二课时学习骨的成分及物理特性。这里主要说明第二课时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5.教学方法和手段 布鲁纳主张,发现并不仅仅限于那种寻求人类尚未知晓之事物的行为,而是包括着所有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的知识的一切活动形式.这节 课就是通过探究实验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探索,实验和思考,认识问题情景或事物之间的各种关系,找到问题的答案,从中尝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应用讲解法、谈话法、比较法和指导法,引导学生自己积极主动的参与实验,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和总结的能力,创造性的完成学习任务。

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实验的教学设计

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实验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骨的成分和物理特性; (2)、学会用化学方法鉴定骨的成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测试股成人骨的压力数据理解还将有成分与物理特性有密切关系; (2)、通过燃烧和溶解实验,使学会鉴定骨的成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和创新意识。 (2)、通过探究式实验,使学生形成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的激情,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理解骨的成分是决定骨的物理特性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鉴定骨的成分,理解骨的成分与物理特性的关系。 【实验器具】 新鲜鲢鱼的肋骨、碳酸钙粉末、稀盐酸、清水、解剖盘、镊子、酒精灯等。 【教学过程】 一、实验前的准备: 对于鉴定骨的成分实验,煅烧的骨我选用长而薄的鱼肋骨,脱钙骨我选用细而长的小的鱼肋骨。这样我认为会效果较好些,还可以节省时间。骨的脱钙需要较长时间,我在课前预先做好一份,待学生在实验操作完毕后,可以先观察我预先做好的那份实验结果。在学生做实验前,必须强调指出本实验的注意事项:怎样正确使用酒精灯,不能直接用手摸浸泡在盐酸中的脱钙骨,以防灼伤等。 二、知识介绍: 有机物:一般容易燃烧的物质; 无机物:一般不易燃烧的物质。 补充:有些无机物在与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时能被溶解出来。

三、实验探究过程: 1.提出问题: (1)、体验感知:请同学们从解剖盘中取一根鲫鱼的肋骨,用手轻轻地将肋骨折弯,你会感觉到骨既有硬度又有弹性。 (2)、思考问题:骨为什么具有这种物理特性呢?骨具有什么成分和特性呢? 2.做出假设: (1)、阅读课文: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将各种动物的骨研磨成骨粉,骨粉含有丰富的钙质。骨也可以熬制骨胶,骨胶的黏合力很强。 (2)、依据这些事实做出假设:骨的主要组成成分是钙(无机物)、有机物。 3.设计与实施方案:设置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 (1).实验组:取鲫鱼的相同部位的鱼骨共2块,并将鱼骨清洗干净;将一块鱼骨放在稀盐酸中浸泡20分钟,将浸泡在稀盐酸中的鱼骨取出,用清水洗净; (2)、用酒精灯烧另一块鱼骨,烧2-3分钟,用酒精灯烧的鱼骨用解剖针敲击,用稀盐酸浸泡的鱼骨对折弯曲,另一块敲击且弯曲; (3)、对照组:再取鱼骨1块,不做任何处理与实验组进行对比。 4.观察实验现象及记录实验结果。 5.实验结论。骨的主要组成成分是钙(无机物)、有机物。主要表现在硬度和弹性两个方面。 6.交流与讨论: 【思考与练习】 1.骨为什么既坚硬又有弹性?

83实验骨的成分决定骨的特性

天庆实验中学课时授课计划 授课日期2017年3月13日授课班级初一(1- 4)班周次第3-1周课题实验一: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 1.通过骨的煅烧实验,知道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 2.通过骨的脱钙实验,知道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关系的实验探究。 教学难点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关系的实验探究。 教具酒精灯、15%HCL、鱼肋骨、镊子、试管 教学过程与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实验课要求及注意事项: 1、禁止带入食物与水。实验室不允许饮食饮水。 2、实验课与正常课堂一样,必须保持安静。打铃之前在实验室走 廊有序集合,听从教师的安排有序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 3、爱惜实验器具、节约实验药品,坚决禁止将实验器具、药品带 出实验室。 4、充分利用每一分钟时间,使实验课保质保量。 强调:实验课规章制度及注意事项。 进行实验: 一、回忆与强调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实验:探究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 1、实验目的:说出骨含有的成分及其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 2、实验器材:较大的鱼肋骨、酒精灯、试管、镊子、10%的盐酸、 自来水。 3、实验步骤: 实验一:骨的煅烧。 实验现象:煅烧时有一股臭鸡蛋味,就是骨中的蛋白质燃烧的气 味。煅烧至灰白色,煅烧过的鱼肋骨易碎。但又有一定的硬度。 实验结论:说明鱼肋骨具有一定的脆性与硬度。这与中的无机物 学生活动:回忆本次实验内容。 1、安全使用HCL溶液。 2、安全与规范使用酒精灯。 注意事项:1、煅烧至灰白色。 2、用镊子钝端敲、压灰 白色部分。 编号:005 备课人:刘玉花 科目:生物

骨的成分和特性

初一年级生物学科第二学期导学案 课题(一)骨的成分和特性课型新课 学习目标(1)概述骨的成分物理特性。 (2)尝试探究骨的成分,分析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 (3)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 重点 难点 探究骨的成分,解释骨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知识 链接 学法 指导 自主合作互助 学习过程教师复备栏学生笔记栏 一、自主学习 复习提纲:学生回顾记忆知识,再师友互相抽查。 1、人体的运动系统组成。 2、骨的形态:、、、。 3、人体有_____块骨,全身的骨由骨连结构成骨骼。 4、骨的结构? 导学提纲:自主学习新知识,找出疑难问题。 1、取一根鱼的肋骨,用双手轻轻地将肋骨弯曲,你会感觉到骨既有硬 度又有弹性。为什么骨坚硬而有韧性?它为什么又有这样的物理特性呢? 2、骨中能够燃烧的物质是什么?这种物质有什么特性? 3、骨燃烧后的剩余物质是什么?这种物质有什么特性? 4、骨浸泡在稀盐酸中,被溶解的成分是什么?这种物质有什么特性? 5、骨浸泡在稀盐酸中,不能溶解的物质是什么?这种物质有什么特 性? 二、探究释疑 师友共同总结骨的特性和骨成分的关系。

弹性变____,易骨折 既坚硬又有弹性 弹性____ ,硬度小,不易骨折,易变形 特性 <1/3 1/3 >1/3 ________ >2/32/3<2/3无机物老年人成年人少年儿童 骨的成分及特性 ①成分:水分、无机盐(主要是____ 盐,所以骨质坚硬)、 有机物(主要是骨胶蛋白, 能使骨具有______) 。②人体骨成分的特性 钙韧性有机物大小 三、巩固理解 师友自主理解骨的成分、骨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四、互助提高 幻灯片出示检测题,学生自主完成。 全班交流正确答案,基础题让学友讲给师傅听,学友解决不了的请师傅讲解,较高难度题型教师点拨后,师友交流合作提高。 1、公共汽车上年轻人未给老人让座,请对此加以评述,并说明其科学 道理。 2、出示学生课堂上标准的坐资图片,质疑:为什么老师上课要求正确 的坐姿?应该有哪些正确姿势? 3、老年人为什么易骨折?为防止老年人骨折,我们能够做什么? 4、为什么说骨是人体最大的钙库?青少年、老年人为什么需要补钙? 5、老年人骨质疏松,易发生骨折的原因是:( ) A 、骨中有机物成分多 B 、骨中无机物含量超过1/3 C 、骨中有机物占1/3,无机物占2/3 D 、骨中无机物的含量超过2/3 6、人体内终身存在红骨髓的部位是:( ) A 、骨密质内 B 、骨髓腔中 C 、骨松质内 D 、骨膜中 7、少年儿童若长期不注意坐、立、行、走正确姿势骨骼就会变形原因:( ) A 、骨中无机物多,有机物少 B 、骨中有机物多,无机物少 C 、骨中有机物和无机物含量相等 D 、骨中有机物的含量超过1/3 五、梳理总结 师友谈收获: 1、本节课学会了哪些知识 2、师友互评(主要是感谢或激励的话) 3、评选优秀师友

七年级生物下册《骨的成分和结构》讲学稿(无答案) 冀少版

《骨的成分和结构》讲学稿 课题:骨的成分和结构 【学习目标】: 1.知道骨的成分和结构。 2.了解骨的功能。 3.了解骨的卫生保健措施。 【学习重点、难点】: 1.骨的成分和结构。 【学法指导】:通过观察,学会分析比较,找出异同点。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人体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由运动、支持、连结等作用。 (一) 人体的主要的骨 人体骨骼由________块连接而成,以其分布的不同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详细内容看课本P121图6-2。 (二) 骨的成分 实验探究: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4.完成实验: [ 方法步骤 ] (1)从解剖盘中取一根鱼的肋骨,用双手轻轻地将肋骨弯曲,你会有什么感觉? (2)用镊子夹取一块肋骨,放到酒精灯上燃烧,直到再不能燃烧为止,看看此时骨的颜色,用镊子触及骨,有什么感觉? (1)青少年为什么要保持坐立行走的正确姿势? [冀少版七下生物讲学稿] 第六章 第一节 一 骨的成分和结构 兴华路中学 08______班 姓名_____________

(2)分析老年人容易骨折的原因。 (四) 生活在线 1. 骨为什么硬而不脆,坚而不重? 2. 什么是骨折?骨折之后怎样处理? 3. 为什么骨能够生长和再生? 二、课堂教学 1、小组内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分享和交流学习心得,教师巡视发现优秀的作品以及代 表性问题,组织全体同学解决疑难。 2、组织观看与授课内容相关的图片资料。 三、小小练兵场 1.人体骨骼包括_______块骨。骨由______、______和______三部分构成。躯干骨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2.骨的基本成分是由_______和_______两部分构成的,骨质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两种,在长骨中,集中在骨干的是_______,骨的两端是_______。 3.青少年时期,骨中的有机物成分含量超过_______,容易使骨骼变形。 4.青少年的胫骨长长,新增的骨组织主要来自() A.软骨层 B.骨髓 C.骨膜 D.骨质 5.法医鉴定某被害人的遗骨,发现无机物和有机物之比是2:1,则此人可能正处于 ()

八年级生物教案-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

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 成年人的股骨能承受250~400kg的压力,肱骨能承受174~276kg的压力。骨的这种特性与骨的成分有密切关系。【活动目标】1.初步学会设计实验探究骨的成分; 2.对探究骨成分实验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实验结论;3.对青少年和老年人的骨质特性作出科学的解释。【材料器具】羊或鲤鱼的肋骨、碳酸钙粉末、稀盐酸、解剖盘、镊子、酒精灯等。【方法步骤】1.提出问题从解剖盘 中取一根羊或鲤鱼的肋骨,用双手轻轻地将肋骨弯曲,你会感觉到骨既有硬度又有弹性。骨为什么有这种物理特性呢?本组同学讨论后,提出的探究性问题是:()。2.作出假 设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将各种动物的骨研磨成骨粉,骨粉含有丰富的钙质。骨也可以熬制骨胶,骨胶的黏合力很强。依据这些事实你组作出的假设是:骨的成分中可能有:()。3.制定计划(1)同学们曾经用燃烧法鉴定种子的某种成分,能否借鉴燃烧法鉴定骨中是否含有这种成分?(2)取少许 白色的碳酸钙粉末,放入盛有稀盐酸的小试管内,注意观察实验现象。请同学们思考和讨论:若用稀盐酸浸泡鱼骨,将会得到怎样的结果?(3)制定探究骨成分的实验计划时,是否 有设置对照的必要性?(4)将本组计划选用的实验材料、 实验用具和药品试剂列出清单,并按照清单检查实验台上是否有必要的实验材料和设备?4.执行计划(1)小组内做好明确分工。(2)参考下列表格,记录本组的实验现象。 注意:(1)使用酒精灯要注意安全;(2)用稀盐酸浸泡过的骨,要用镊子夹取,用清水冲洗后再观察。5.交流

与评价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进行科学探究的结果,展示实验处理材料。 操作项目实验组对照组实 验方法用酒精灯火焰烧鱼骨用稀盐酸浸泡鱼骨不做处理结果鉴别方法用解剖针敲击处理材 料将处理材料对折弯曲敲击和弯曲处理材料结 果分析及结论 【讨论】1.骨中能够燃烧的物质是什么?这种物质有 什么特性? 2.骨燃烧后的剩余物质是什么?这种物质有什么特性? 3.骨浸泡在稀盐酸中,被溶解的成分是什么?这种物 质有什么特性? 4.骨浸泡在稀盐酸中,不能溶解的物质是什么?这种 物质有什么特性?【思考】1.骨为什么既坚硬又有弹性? 2.青少年为什么要注意坐、立、行的正确姿势?应该 有哪些正确姿势? 3.老年人为什么易骨折?为防止老年人骨折,我们能 够做什么? 4.为什么说骨是人体最大的钙库?青少年、老年人为 什么需要补钙?

1.全身骨的组成及名称

实验一上肢骨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上肢骨的组成。 2. 掌握主要上肢骨的形态结构。 3. 了解其他上肢骨的形态结构。 二、实验内容: 1. 上肢骨的组成 2. 上肢骨的形态、结构 三、实验材料:人体骨架标本,人上肢骨干标本 四、实验步骤: (一)上肢骨的组成 上肢骨可分为上肢带骨和自由上肢骨两部分。上肢带骨包括锁骨和肩胛骨,自由上肢骨包括上臂骨、前臂骨及手骨三部分。上臂骨只有一块,即肱骨; 前臂骨包括尺骨和桡骨;手骨又包括腕骨、掌骨和指骨三部分。 图2-1 上肢骨(右) )上肢骨的形态、结构 1. 锁骨 锁骨略呈“∽”形,横位于胸骨与肩胛骨之间,形似长骨,但无骨髓腔,可区分为一体两端

尺骨位于前臂内侧,分为尺骨体和上、下两端,上端肥大下端细小 桡骨位于前臂外侧,分为上端、骨体和下端。它与尺骨相反,上端上而下 肩胛骨是一三角形扁骨, 位于胸廓的后方上外侧, 上下平齐第 2、第 7 肋, 可于皮下触知。三角形底部在上方,顶部(尖)向下方,可区分为两面、 三角和三缘。 4. 尺骨、桡骨 图 2-2 锁骨 (右) 2. 肩胛骨 是典型的长骨,可分为肱骨体和上、下端 3. 肱骨 图 2-4 肩胛骨(左、后面) 图 2-4 肱骨(右、前、后) 图 2-3 肩胛骨 左、前 面)

5. 腕骨、掌骨、指骨 五、作业 上肢骨的组成以及数量,并举例说明上肢带骨和上肢骨的骨性标志和体表标志 实验二 下肢骨 一、实验目的: 端大 图 2-5 尺骨和桡骨(右) 腕部 8 块小骨的总称,掌骨包括 5 块小长骨,指骨共有 14 块小长骨 图 2-7 腕骨 图 2-6 手骨(右)

骨结构

第二章骨的构造与骨折愈合 第一节骨的结构 人体有206块骨,通常依据骨的形态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每一块骨骼都是由四种基本组织构成的器官,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从解剖学和生理学上都可以视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虽然骨的形状各异,但是骨的结构具有共同的模式,即骨的表面被覆一层骨膜,骨膜深方是结构致密的皮质骨,虽然皮质骨的厚薄不等,但是都形成一个封闭的皮质骨壳,即骨的外表面。在表层皮质骨的深方是海绵状的松质骨。在长骨的内部和松质骨的小梁骨之间有骨髓腔,容纳骨髓。骨组织是组成骨器官最基本的成分。骨组织属于结缔组织,是由细胞和矿化的细胞外间质组成的、坚硬的结缔组织。在生活状态下,骨组织有活跃的新陈代谢,其对于环境的变化,特别是应力变化,有积极的反应,并且以其微细结构周期性的重塑建,适应内外环境和应力的变化。骨的基本功能可以概括为支持、运动和保护等3个主要方面。此外,骨组织是机体代谢所必需的、最重要的钙离子“库”;红骨髓是机体的造血器官;骨组织合成及分泌一些细胞因子参与机体造血、内分泌和免疫等许多系统的机能调节。 一、骨的组织学构造骨由骨膜、骨质和骨髓等3部分构成。骨膜是骨的被覆。骨质即骨组织,由骨系细胞和骨间质组成。骨系细胞主要指骨原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与破骨细胞等,有时也涉及到中胚层间充质的多能干细胞。骨间质即骨组织的细胞外间质,通常分为有机间质与无机间质。有机间质由骨胶原纤维和无定形基质组成;无机间质即骨盐,它们主要沉积在骨的胶原原纤维上。为方便起见,拟分骨系细胞、细胞间质、骨膜和骨髓4个标题介绍。 (一)骨组织的细胞:骨组织的基本细胞有4种:骨原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其中骨细胞最多,埋于骨间质内部,其它细胞均位于骨质的表面(边缘)。 1. 骨原细胞(Osteogenic cell):也称前骨母细胞(Preosteoblast)或骨祖细胞,它们是骨组织的干细胞。位于骨外膜和骨内膜的深方。骨内膜除贴覆在长骨干皮质骨内面外,也贴覆在小梁骨表面和骨内管道系统的腔面。换言之,在骨

骨的结构及其组成成分

课题:骨的结构及其组成成分 一,基本知识: 骨,即骨骼,指人或动物肢体中坚硬的组织部分。主要由骨组织(包括骨细胞、胶原纤维和基质等)构成,成人有602块骨。骨有新陈代谢活动和生长发育过程,外伤后有修复再生能力,所以骨是一种器官。除6块听小骨属于感觉器官外,骨按其在体内的部位可分为躯干骨、颅骨和四肢骨。前二者统称为中轴骨,四肢骨包括上肢骨和下肢骨。(人体骨骼图片)。骨为体内最坚硬的结缔组织,体内99%的钙是以羟基磷灰石形式贮存在骨内,因而骨为体内最大的钙库,与钙,磷代谢关系密切。骨髓具有造血功能。骨由骨质(骨组织),骨膜和骨髓构成。 二,骨结构的主体—骨组织(骨质) 1基本介绍: 骨组织是一种坚硬的结缔组织,也是由细胞、纤维和基质构成的。纤维为骨胶纤维(和胶原纤维一样),基质含有大量的固体无机盐。骨与其他结缔组织基本相似,也由细胞、纤维和基质三种成分组成。但骨的最大特点是细胞基质具有大量的钙盐沉积,成为很坚硬的组织,构成身体的骨骼系统。可分为密质和松质。骨密质质地

致密,抗压抗扭曲性强,分布于骨的表面。骨松质呈海绵状,由相互交织的骨小梁排列而成,分布于骨的内部。 2.骨组织中的细胞 成骨细胞

一个成骨细胞在3~4d内可分泌其三倍体积的基质,然后自身埋于其中,即变为骨细胞。骨细胞 骨细胞是骨组织的主要细胞。 破骨细胞 破骨细胞具有特殊的吸收功能,某些局部炎症病灶吸收中,巨噬细胞也参与骨吸收过程。 三,骨膜 主要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除关节面外,被覆于新鲜骨的表面含丰富的神经,血管和淋巴管,对骨的营养,再生和感觉有重要作用。骨膜可分为内外两层,外层致密,有许多胶原纤维束穿入骨质,使之固着于骨面,内层疏松,也称形成层。骨髓腔和骨松质的网眼也衬着一层菲薄的结缔组织膜,称骨内膜。骨膜的内层和骨内膜有分化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能力,具有产生新骨质,破坏原骨质和重塑骨的功能。 四,骨髓

(完整版)鉴定骨的成分的实验

鉴定骨的成分的实验教学思路 实验目标: 认知类:1.了解骨的组成; 2.理解骨的成分与物理特性之间的关系; 动技类: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操作等实验能力; 2.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 情感类:1.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尊老爱幼和谦和的美德 实验原理: 骨具有一定的硬度和弹性,因而非常坚韧。骨有一定的硬度,是由于骨中含有钙盐。骨有一定的弹性,是由于骨中含有有机物。骨的这种化学成分决定了骨的物理特性。有机物是能燃烧的,钙盐能溶解于酸性液体中。通过燃烧骨和用酸液浸泡骨的实验,可使学生理解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 实验过程: 一、实验准备 (一)材料鸡的翅骨,大的鲤鱼或其他硬骨鱼的肋骨。 (二)用具镊子,试管,天平,法码,火柴,酒精灯。 (三)药品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溶液,清水。 二、方法步骤 (一)操作过程和应注意的问题 1.证实骨中含无机物的实验

(1)取鸡的翅骨,用手试着折一下,不易折断,放在天平上称一下,记录其重量。 (2)用镊子夹住这根骨,放在火上烧,发出吱吱的响声,直到变成灰白色为止。冷却后称一下,骨的重量减少约1/3,燃烧掉的是骨中的有机物。这时骨的外形基本未改变,但轻轻一敲,骨就碎了。 (3)把敲碎的骨收集在试管里,加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骨的碎片就溶解在酸里,并有大量气泡冒出来,这是盐酸跟骨里的钙盐起作用所释放出来的二氧化碳。骨的碎片就逐渐被溶化了。 2.证实骨中含有机物的实验 (1)取大的鲤鱼的肋骨一根,称重记录。 (2)把肋骨浸泡在盛有盐酸的试管中,不久看见气泡发生,上浮,经过20min,用镊子将肋骨夹出,用清水冲洗干净,擦干后再用天平称重,重量减少约2/3,这次失去的是无机物。 (3)用手捏一下失去无机物的肋骨,已经失去硬度,变得轻软,能弯曲,能打结。这是因为肋骨中只剩下有机物了,所以变得柔韧。 (4)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随着人的年龄增长而变化。 儿童骨里有机物较多,故弹性大而硬度小,容易弯曲;老年人骨里无机物较多,弹性小,脆性大,容易发生骨折。成年人骨中有机物约占1/3,无机物约占2/3,这时骨最坚韧、结实。 三、实验作业 1.燃烧后的骨,一敲就碎,原因是骨中有___性的_____ 已被烧掉,剩下的_______ 虽然很_____但没有_____ 性。

骨的结构及其组成成分

课题:骨得结构及其组成成分 一,基本知识: 骨,即骨骼,指人或动物肢体中坚硬得组织部分.主要由骨组织(包括骨细胞、胶原纤维与基质等)构成,成人有602块骨。骨有新陈代谢活动与生长发育过程,外伤后有修复再生能力,所以骨就是一种器官。除6块听小骨属于感觉器官外,骨按其在体内得部位可分为躯干骨、颅骨与四肢骨.前二者统称为中轴骨,四肢骨包括上肢骨与下肢骨。(人体骨骼图片)。骨为体内最坚硬得结缔组织,体内99%得钙就是以羟基磷灰石形式贮存在骨内,因而骨为体内最大得钙库,与钙,磷代谢关系密切。骨髓具有造血功能。骨由骨质(骨组织),骨膜与骨髓构成。 二,骨结构得主体-骨组织(骨质) 1基本介绍: 骨组织就是一种坚硬得结缔组织,也就是由细胞、纤维与基质构成得。纤维为骨胶纤维(与胶原纤维一样),基质含有大量得固体无机盐。骨与其她结缔组织基本相似,也由细胞、纤维与基质三种成分组成。但骨得最大特点就是细胞基质具有大量得钙盐沉积,成为很坚硬得组织,构成身体得骨骼系统。可分为密质与松质。骨密质质地致密,抗压抗扭曲性强,分布于骨得表面。骨松质呈海绵状,由相互交织得骨小梁排列而成,分布于骨得内部。

2.骨组织中得细胞 成骨细胞 一个成骨细胞在3~4d内可分泌其三倍体积得基质,然后自身埋于其中,即变为骨细胞. 骨细胞

骨细胞就是骨组织得主要细胞。 破骨细胞 破骨细胞具有特殊得吸收功能,某些局部炎症病灶吸收中,巨噬细胞也参与骨吸收过程。 三,骨膜 主要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除关节面外,被覆于新鲜骨得表面含丰富得神经,血管与淋巴管,对骨得营养,再生与感觉有重要作用。骨膜可分为内外两层,外层致密,有许多胶原纤维束穿入骨质,使之固着于骨面,内层疏松,也称形成层。骨髓腔与骨松质得网眼也衬着一层菲薄得结缔组织膜,称骨内膜.骨膜得内层与骨内膜有分化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得能力,具有产生新骨质,破坏原骨质与重塑骨得功能. 四,骨髓 为充填于骨髓腔与骨松质间隙得软组织。分为红骨髓与黄骨髓.红骨髓能制造红细胞、血小板与各种白细胞。血小板有止血作用,白细胞能杀灭与抑制各种病原体,包

软骨构成

一、固有结缔组织 (一)疏松结缔组织 疏松结缔组织广泛存在于组织和器官内,起着连接、支持、营养、防御和修复等功能。疏松结缔组织具有细胞种类较多,间质中基质含量多,纤维含量少且排列疏松,呈蜂窝状的特点,故又称蜂窝组织。其组成如下: 1.纤维 (1)胶原纤维:是疏松结缔组织中的主要纤维成分,新鲜时呈白色,故又称白纤维。 ①光镜结构:纤维粗细不等,常集合成粗细不等的束,波浪状走行,有分支。he染色呈嗜酸性,染成粉红色。胶原纤维由更细的胶原原纤维粘合而成。 3_1 胶原纤维 ②超微结构:每根胶原原纤维上具有明暗相间的周期性横纹。 3_2 胶原纤维 ③化学组成:胶原纤维的化学成分是i型或Ⅲ型胶原蛋白,由成纤维细胞合成。近年来的研究证明,除成纤维细胞外,成骨细胞、软骨细胞、成牙质细胞、平滑肌细胞、网状细胞、schwann细胞、肝细胞、内皮细胞和某些上皮细胞,均能合成胶原蛋白。 ④功能:胶原纤维具有很强的韧性和抗拉力,而弹性较差。 (2)弹性纤维:数量比胶原纤维少,新鲜时呈黄色,故又称黄纤维。 ①光镜结构:弹性纤维较细,有分支并互相交织成网,断端常卷曲。he染色标本上不易着色,但折光性较强,常呈亮粉红色,不易与胶原纤维区分,可用特殊的弹性蛋白染色法清晰显示(如被醛复红染成蓝紫色或被地衣红染成棕褐色)。

3_3 弹性纤维 ②超微结构:弹性纤维的核心部分由均质、电子密度低的弹性蛋白组成,核心外周由电子密度较高的微原纤维。 ③弹性纤维具有弹性。常与胶原纤维编织在一起,使疏松结缔组织既有韧性又有弹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弹性可逐渐减弱乃至消失。 (3)网状纤维: ① 光镜结构:很细,分支很多,交织成网。he染色标本不着色。pas反应阳性,井具嗜银性,故又称嗜银纤维。 3_4 网状纤维 ② 超微结构:具有明暗相间的周期性横纹。网状纤维主要分布在网状组织。网状纤维存在于实质性器官内 ③ 化学组成:网状纤维主要由Ⅲ型胶原蛋白构成。 ④ 功能:做组织微环境的支架。 2.基质基质是一种由生物大分子构成的无定形胶状物质,有一定粘性,纤维和细胞成分埋于基质中。基质的生物大分子成分主要为蛋白多糖和一些糖蛋白。 (1)蛋白多糖:是蛋白质和多糖结合成的复合物,蛋白多糖聚合体的立体构型中形成有许多微细孔隙的分子筛结构。小于孔隙的物质能够通过,如,水分子、溶于水的物质和气体分子等可以通过。大于孔隙的物质,如细菌、异物等不能通过,从而起到局部屏障作用。 (2)糖蛋白:糖蛋白中以蛋白分子为主,糖分子多属于一些寡糖。目前已知的基质糖蛋白主要有:纤维粘连蛋白、层粘连蛋白、软骨粘连蛋白等。在细胞识别、粘附、迁移和增殖中起重要作用。不同组织的糖蛋白不同。 (3)组织液:是从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入到基质中的不含大分子物质的血浆成分。细胞通过组织液获得营养和氧气,并向其中排出代谢废物和二氧化碳。组织液又从静脉端或毛细淋巴管返回到血液中,有利于血液与组织中的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3.细胞疏松结缔组织的细胞种类较多,其中包括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脂肪细胞、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和自细胞等。各类细胞的数量和分布随疏松结缔组织存在的部位和功能状态而不同。

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教学案

何黄玉湘中学教学案 课题: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课型:实验课 班级:学生姓名: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尝试探究骨的成分,分析骨的成分和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尝试探究骨的成分,分析骨的成分和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 学习过程:精彩导入: 一、自主探究 1、盐酸和酒精灯的注意事项,保证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 酒精灯使用“点燃切莫对,熄灭盖帽莫吹”;盐酸在使用过程中要防止盐酸对衣物和皮肤的,取脱钙骨时不要用手。) 2、实验仪器和用具:材料,大鱼的肋骨(自带)10根。一个,15%的盐酸一杯,天平称一个,称量纸两张、一个、火柴、清水、吸水纸。 二、互动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探究一:以鱼骨为材料,探究骨的特性 (一)实验步骤: 1.取同一种鱼的相同部位的鱼骨共3块,并将鱼骨清洗干净; 2.将一块鱼骨放在稀盐酸中,浸泡分钟; 3.用酒精灯另一块鱼骨,烧2-3分钟; 4.将浸泡在稀盐酸中的鱼骨取出,用清水洗净; 5.用酒精灯烧的鱼骨用解剖针敲击,用稀盐酸浸泡的鱼骨,另一块敲击且弯曲;进行对比。 (二)实验结果

1.骨燃烧后燃烧掉了,剩余了无机物。无机物可以使骨骼变得更、更脆,无机物有钙等,骨的主要成分是。 2.骨在稀盐酸中浸泡后溶解了,剩余了有机物。有机物可以增加骨 的。 探究二:探究骨成分的含量 [问题] 骨中有机物和无机物各占多少? [假设] 如果成年动物骨中有机物约占,无机物约占2/3,那么,取大鱼的骨煅烧后,骨的重量将减少,将大鱼的骨用15%的盐酸浸泡后,骨的重量将减少。 [设计并完成实验] 实验类型——实验法 煅烧前的重量与煅烧后的重量的对比 酸浸泡前的重量与浸泡后的重量的对比

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实验的教学设计

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实 验的教学设计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实验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骨的成分和物理特性; (2)、学会用化学方法鉴定骨的成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测试股成人骨的压力数据理解还将有成分与物理特性有密切关系; (2)、通过燃烧和溶解实验,使学会鉴定骨的成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和创新意识。 (2)、通过探究式实验,使学生形成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的激情,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理解骨的成分是决定骨的物理特性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鉴定骨的成分,理解骨的成分与物理特性的关系。 【实验器具】 新鲜鲢鱼的肋骨、碳酸钙粉末、稀盐酸、清水、解剖盘、镊子、酒精灯等。 【教学过程】 一、实验前的准备: 对于鉴定骨的成分实验,煅烧的骨我选用长而薄的鱼肋骨,脱钙骨我选用细而长的小的鱼肋骨。这样我认为会效果较好些,还可以节省时间。骨的脱钙需要较长时间,我在课前预先做好一份,待学生在实验操作完毕后,可以先观察我预先做好的那份实验结果。在学生做实验前,必须强调指出本实验的注意事项:怎样正确使用酒精灯,不能直接用手摸浸泡在盐酸中的脱钙骨,以防灼伤等。 二、知识介绍: 有机物:一般容易燃烧的物质; 无机物:一般不易燃烧的物质。 补充:有些无机物在与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时能被溶解出来。

三、实验探究过程: 1.提出问题: (1)、体验感知:请同学们从解剖盘中取一根鲫鱼的肋骨,用手轻轻地将肋骨折弯,你会感觉到骨既有硬度又有弹性。 (2)、思考问题:骨为什么具有这种物理特性呢骨具有什么成分和特性呢 2.做出假设: (1)、阅读课文: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将各种动物的骨研磨成骨粉,骨粉含有丰富的钙质。骨也可以熬制骨胶,骨胶的黏合力很强。 (2)、依据这些事实做出假设:骨的主要组成成分是钙(无机物)、有机物。 3.设计与实施方案:设置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 (1).实验组:取鲫鱼的相同部位的鱼骨共2块,并将鱼骨清洗干净;将一块鱼骨放在稀盐酸中浸泡20分钟,将浸泡在稀盐酸中的鱼骨取出,用清水洗净; (2)、用酒精灯烧另一块鱼骨,烧2-3分钟,用酒精灯烧的鱼骨用解剖针敲击,用稀盐酸浸泡的鱼骨对折弯曲,另一块敲击且弯曲; (3)、对照组:再取鱼骨1块,不做任何处理与实验组进行对比。 4.观察实验现象及记录实验结果。 5.实验结论。骨的主要组成成分是钙(无机物)、有机物。主要表现在硬度和弹性两个方面。 6.交流与讨论: 【思考与练习】 1.骨为什么既坚硬又有弹性 答:因为(1).骨燃烧后燃烧掉了有机物,剩余了无机物。无机物可以使骨骼变得更硬脆,使得无机物含有钙,所以骨的主要成分是钙。(2).骨在稀盐酸中浸泡后溶解了无机物,剩余了有机物。有机物可以增加骨的柔韧性,所以骨的主要成分是有机物。 2.青少年为什么要注意坐、立、行的正确姿势应该有哪些正确姿势

《骨骼的成分》教案设计

《探究骨骼的成分》教学设计 北京市京源中学吴春萍 设计意图: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本节课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由师生交互提出能够引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或激发学生深层次的兴趣的问题,来发展课堂教学。注重给学生留出发散思考的空间,引发新思考和新问题。 探究学习由浅入深,探究学习过程中体现知识综合应用合作学习有效进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说出人体骨骼成份中有机物遇无机物的含量变化。 2、学生能总结出科学鉴定物质的基本方法。 科学探究: 1、通过开放性的问题设计,学生能说出有创造性的见解。 2、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通过失败的尝试与纠正,能总结出几条科学研究的注意事 项及基本研究策略。 科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1、通过合作探究,学生学会关心、参与、进取。 2、通过定量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的严谨与实事求是,形成正确的科研观念。 教学重点: 1、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获取科学鉴定物质的一般方法。 2、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学会合作与交流。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探究学习过程的顺利进行。 2、提高每个学生探究活动参与程度。 3、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师生、生生间讨论交流。)教学板块: 1、游戏导入:寻找一枚特殊硬币。 科学研究方法的渗透。 2、实验探究: 定性分析骨的成分。 围绕一个主题,发散思维,探究多种鉴别骨的方法。 学生可能依据颜色、密度、硬度、燃烧状况、与酸反应情况等多方面不同来鉴定。 提出问题:骨骼与石块的性质不同,产生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做出假设: 设计实验: 得出结论:

3、科学分析: 应用数学建模方法定量分析骨成分的含量及变化,探究测量与计算的方法。 提出问题:骨骼中的有机物与无机物含量是否一样? 做出假设: 设计实验: 计算方法: 得出结论: 找新问题:我们的骨骼成分中有机物与无机物含量是否一样? 4、知识应用: 关注骨骼健康,做好卫生保健。 学生可能从体育锻炼、合理膳食、动作行为方面归纳。 5、情感教育: 《鉴定骨的成分》教学过程: 阶段目标教师指导活动学生探究活动 媒体运用 游戏导入 科学研究方法的渗透演示:将一枚新版五角硬币放 入十余枚五角硬币中。 提问:你有办法找出这枚特殊 的硬币吗? 提问:蒙上眼睛你还能找出 吗? 演示:(闭眼)用藏在手中的磁 铁将新版硬币吸出。 提问:有谁知道我是用什么方 法找出这枚硬币的? 总结:应用物体中所含成分的 不同性质来进行鉴别。 学生一: 挑出硬币,并说 出两种硬币的颜 色、图案等外部形 态的差异。 学生二: 不能找出硬币。 观察教师的操作。 思考、小组内讨论。 学生三: 二种硬币成分不 同,应用磁铁找出 含铁的一枚。 投影展示:游戏 主题:寻找一枚 特殊硬币。 游戏用具:2002 年以前出厂的 五角硬币十枚; 2002年以后出 厂的新版五角 硬币一枚; 小型磁铁一块。 实验探究 定性分析骨的成分提问:怎样才能将骨从石块、 面粉片、骨片中挑选出来? 引导:你应用的鉴别方法是什 么? 提问:三者物理性质不同与各 自成分是否有关? 学生观察、讨论。 围绕主题,发散思 维,探究多种鉴别 方法。 学生四可能依据颜 色、脆性、硬度以 及比重等物理性质 来进行鉴别。 思考、小组内讨论。 学生五: 录像展示: 学生课前进行 的实验材料准 备过程(制备石 块、骨片、面粉 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