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8 《木兰诗》课堂实录1
木兰诗课堂教学实录
木兰诗课堂教学实录木兰诗课堂教学实录木兰诗的课堂教学应该要怎么开展呢?下面是小编推荐给大家的木兰诗课堂教学实录,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第一篇:木兰诗课堂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并背诵全诗。
2、复述表演,并领会其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3、人物赏析,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4、体会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5、学习本文详细得当的叙事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1、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并领会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2、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3、重要文言词语的积累。
教学设想:1、这是一首北朝民歌,读起来朗朗上口,要反复诵读,感受民歌的语言特点,找出背诵的规律,教师课前可作有表情的示范背诵。
2、本文材料安排有详有略,为什么这样安排,要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本文中心来解决,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3、本文内容分析力求精当,简炼,字词句主要由学生自己翻译,教师适当点拨。
4、运用多媒体,放映动画片《花木兰》片段,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出花木兰这一巾帼形象的意义。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影片引读问: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呢?(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是啊,我国古代确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
千百年来,她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位女英雄的飒爽英姿。
(放映影片《花木兰》片段三~四分钟)。
可见,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流芳百世,流传海外,这个故事却来自于一首诗――《木兰诗》(板书课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为主,是当时北方民歌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
木兰诗课堂实录
《木兰诗》教学实录一、情境导入:师生共同欣赏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师:这段音韵优美、脍炙人口的豫剧唱腔演绎的是流传在我国民间的一个动人的故事,你知道吗生1:花木兰的故事。
生2: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
师:故事的主人公花木兰就诞生于一千多年前南北朝的乐府民歌《木兰诗》中。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木兰诗》,去解读这个流传千古的英雄人物。
师:《木兰诗》又叫《木兰辞》,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首北朝的民歌,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在中国的文学史上与南朝的《孔雀东南飞》被合称为“乐府双璧”。
(课件展示)二、预习展示师:文言诗词贵在朗读,课前老师要求同学们将诗文读通读懂,下面我们来展示一下预习成果。
师:你能准确读出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吗课件展示:我会读机杼可汗鞍鞯辔头燕山金柝着我旧时裳傍地走师:请这一组的同学以开火车的方式读出屏幕中生字的读音。
生:略。
师:同学你们能说出下列加点词的正确意思吗课件展示:我要积累1.木兰当户织:2.双兔傍地走:3.愿为市鞍马:4.对镜帖花黄:5.军书十二卷:6.壮士十年归:生:略师:这些古今异义的,活用的,通假的,数字虚指的词我们在翻译时要特别注意,另外在平时也要加强这方面的积累,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师:这里还有一组句子,请同学们尝试着翻译第一句。
课件展示:我来试试: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生:就是跑到东边的市集买了骏马,到西边的市集买鞍鞯,再到南边买辔头,北边买长鞭。
师:同学们有没有别的译法呢生不语。
师:木兰为什么不在一处买呢生1:因为她在找哪家的更好一些,货比三家嘛。
生2:东市卖完了,她不得不到别处去买。
师:你们的想象可真丰富,那我们照这种方法,第二句岂不要译成“将军们都死了,战士们都凯旋归来了。
”生笑了。
师:要是这样肯定没人愿意做将军了,大家都愿意做战士了。
很显然这种译法是有问题的。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修辞----互文,这类句子在翻译的时候需要上下文互相交错补充了翻译。
《木兰诗》教学实录_1.doc
《木兰诗》教学实录-教师:昨天能背诵课文的举手,有多少?昨天还不能背诵的同学抓紧时间,这是要默写的,现在请大家背一遍。
(学生背诵课文)教师:你最喜欢背哪一节?学生:第四段。
教师:那你背一下。
学生:万里赴戎机教师:为什么?学生:因为它讲了战士英勇善战。
教师:我补充:朔气表现了木兰的坚韧。
学生2:喜欢第三节。
教师:背一下。
学生2:东市买骏马教师:为什么?学生:好背。
教师:好背也是原因,为什么好背?学生2:有规律。
教师:什么规律?学生:互文,排比。
学生3:我喜欢旦辞一段,也因为好背,因为前面有旦辞,后面也有这个。
教师:所以,第三段看起来长,其实很好背。
那么,前面句式一样,只是在里边换了个字,这是什么修辞手法呢? 叫复沓。
在前面也有──学生: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学生3:我喜欢问女何所思一段。
教师:为什么?学生3:写出了她的爱国。
学生4:写出了形势急迫。
教师:写形势急迫是为了烘托?学生:孝顺。
教师:烘托爱国,孝顺。
大家说了自己喜欢的段落,都有自己的道理。
描写木兰从军准备的段落:学生:东市买骏马教师:战场环境恶劣。
学生: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教师:战争残酷。
学生:将军百战死教师:木兰勤劳。
学生:唧唧复唧唧教师:木兰内心的担忧。
学生:问女,昨日见军贴从此替爷征。
教师:对,就是这一句,非常替她的父亲担心。
教师:昨天我们还介绍了一种新的修辞:互文。
请同学把东市这几句翻译一下。
学生:在东西南北到处挑选东西。
教师: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翻译。
学生:将军战士出生入死回来了。
教师:对,不能翻译成将军死了,壮士回来好了,今天我们该看第五自然段,大家先一起读。
学生朗读。
教师:大家先总结这段的主要意思。
学生:征战归来。
学生:可汗赏了很多东西。
教师:不同的人看到的不一样啊,我们看关键的句子?学生:愿驰千里足。
教师:为什么呢?学生:不知道,她是女的,怕砍头。
学生2:两个原因:1,她太孝顺了,2 教师:从中可以看出她有什么品质?学生:孝顺,不被财富诱惑,爱国。
七年级下册《木兰诗》课堂实录
七年级下册《木兰诗》课堂实录师:上节课我们一起梳理了文章内容,请大家回忆一下。
这首叙事诗,写了一件什么事?生:木兰替父从的故事。
以及木兰建立赫赫战功,辞官归乡的故事。
师:把过程和结果都概括的很好。
老师给大家找了一些图片,请大家看图配上诗句。
生1:“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生2:“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生3:“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生4:“出门见伙伴,伙伴皆惊惶。
”师:大家讲出的诗句和图片十分的吻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究木兰的形象。
请大家自由阅读诗句,说说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木兰形象?(板书:木兰是————女郎)生1:第一节“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写出了木兰的担当和勇敢,因为国家危难时期,木兰挺身而出。
师:国家的危难时期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生1:“昨夜见帖……卷卷有爷名”可见可汗大规模征兵。
师:国家大规模征兵紧张、急迫,可见她是在为国而战,为什么要替父从呢?一个是国家方面,还有什么?生1:因为爸爸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木兰没有长兄所以她要替父从。
师:从这一句看出上战场杀敌应该是谁的事情呢?生齐:男子。
师:木兰作为一个女孩子,她勇于承担了男子的责任。
不仅是国家,而且是家庭的责任。
她勇于承担责任,你读出了担当,很好。
(板书:担当)师:我们一起看一下第一小节,当木兰看到贴知道可汗大规模的征兵之后,她立刻就做出了代父从的决定了吗?生1:没有,从“唧唧复唧唧……女亦无所忆。
”可以看出木兰在犹豫。
师:她在犹豫些什么呢?生1:因为她是一个女子,古往今来没有女子上战场。
犹豫自己要不要去。
师:她在犹豫,因为要上战场,要做出女办男装的装扮,自古以来,都是男治乎外,女治乎外的封建礼法,代父从不是一般女子所能为,也不是一般女子所敢为的事情。
你在这里看到了木兰的犹豫,很好。
哪几句在写木兰叹息的呢?谁来读读看?生2:“唧唧复唧唧……惟闻女叹息。
”师:哪里表示她的叹息声的?生2:“唧唧”师:这个词语有什么特点?生2:叠词。
木兰诗名师课堂实录
木兰诗名师课堂实录木兰诗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经后代文人润*的痕迹,但基本上还是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
木兰诗名师课堂实录1教学目标2学情分析本文所述故事家喻户晓,学生理易于解,且韵律优美。
无需在一字一句上下功夫,只要能有感情朗读,并熟读成诵就行。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读出诗歌的韵律美、人物的形象美。
2.理解和学习木兰的形象美。
教学难点:2.理解和学习木兰的形象美。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木兰诗一.导入新课:1.背诵《敕勒歌》,后介绍民歌特点。
2.引导学生释题:《木兰诗》读到什么信息?3.明确:歌颂木兰;体裁是叙事诗二.导出学习目标:1.读出诗歌的韵律美、人物的形象美。
2.理解和学习木兰的形象美。
三.学习新课:(一).学习生字:(正音)1.写出本文和马有关的生字:鞍鞯、辔头、胡骑2.写出本文的拟声词:鸣啾啾、鸣溅溅3.描写战地生活的生字:朔气、金柝、4.表示赏赐多、级别高的词:十二转、百千强5.本文一字多音:帖6.同音同字但不同义的字:将※观察:上面的提示是怎样识记生字的,你还能用什么方法记(二).初读感知课文、梳理情节:1.全诗写“木兰代父从*”的故事,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了那些相关情节:2.初读感知课文,同学们认为木兰美不美?请以这样的格式概括:木兰美在:,从文中“”句可见。
(于国于家:忠孝;于个人:集多中美德于一身)(三).深读课文,体会木兰至美形象:1.把自己认为表现木兰美好品格句子深情地朗读出来(先自由读、然后个别读、小组)2.师生评读、品读:刚才的朗读情况(四).集体有感情朗读课文,结合自己的学情,列个知识清单:1.积累的词语:2.词语的释义中觉得有意思:3.表现音乐美、韵律美的句子:4.你喜欢模仿使用修辞的诗句:补充修辞知识:①顶真,亦称顶针,是指上句的结尾与下句的开头使用相同的字或词,用以修饰两句子的修辞方法。
②互文,也叫互辞。
指上下句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
余映潮《木兰诗》(七下8课)课堂实录
余映潮《木兰诗》(七下8课)课堂实录一、以“导读”切入课文教学(屏幕显示)《木兰诗》,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是乐府民歌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
这首诗,写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千百年来,木兰这一巾帼英雄的形象,家喻户晓,深受人们喜爱。
全诗明朗刚健,质朴生动,具有浓郁的民歌情味。
二、朗读课文,明确段意1.把重要的字词发音读准确机杼(zhu)可汗鞍鞯辔头燕山胡骑朔气金柝策勋赏赐溅溅啾啾霍霍旧时裳2.第一次朗读。
要进入情境。
3.第二次朗读,要明确每一段的大意,就是,每一段究竟是写什么呢?4.我发现了这篇课文的一个秘诀:可以用每一节诗里面的句子来概括段意,但是我只告诉你们一半的秘密,另一半的秘密,你们马上就可以从我的点拨里感受到。
学生朗读第一节。
老师概括段意:“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学生朗读第二节。
老师概括段意:“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学生朗读第三节。
老师概括段意:“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学生朗读第四节。
自己概括段意:“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学生朗读第五节。
自己概括段意:“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学生朗读第六节。
自己概括段意:“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学生朗读第七节。
自己概括段意:“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师:大家的聪明在哪儿呢?聪明在发现规律了,从规律里面能够提炼出段意。
这首诗几乎每一段的最后一句,都是可以用来概括段意的。
三、选段品析,介绍写作手法(屏幕显示)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师:这节诗分几个层次?——三个。
你们要品析这一段写出了哪些内容,还要品析哪些字用得特别的美,特别精致……(学生思考做批注发言评点)(屏幕显示)表现了:征途之遥征战之勇军旅之苦百战之烈十年之艰——字字千金,惜墨如金师:1.请大家积累一个“戎”字。
“戎”,古代兵器的总称。
“戎”就是军队、军事,由于这个含义,就有了“兵戎相见”这个成语,就是打战。
《木兰诗》优秀课堂实录
《木兰诗》优秀课堂实录《木兰诗》优秀课堂实录【教学目的】1、通过朗读感知诗歌的美。
2、了解木兰诗这一文学形象,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表达和发明性思维的能力。
【教学设想】1、教学重难点:⑴ 通过朗读体味诗歌的语言美、人物美。
⑵ 品味诗情,有感情地朗读。
2、课时布置:一课时(40分钟)。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导语(见“课堂实录”)。
二、掌握情节1、学生散读、概括主要内容。
(明确:女扮男装,替父从军)2、学生再读,理清情节结构。
(明确:决定从军──踏上征程──沙场征战──荣归故里)三、赏析诵读1、教师范读,学生揣测教师用了哪四种不同的感情朗读全诗。
(明确:决定从军─—忧愁、苦闷、犹豫;沙场征战─—凄婉又坚定;沙场征战──悲壮豪迈;荣归故里─—欢快喜悦)2、学生揣测体会,并论述教师这样朗读的原因。
3、学生模仿、试读,互评。
四、选点品析木兰荣归故里局部。
1、教师配乐范读。
2、学生揣测如何读出欢快之情。
(明确:语速稍快,音调稍高,表情宜喜)3、学生试读。
考虑:作者如何表达欢快的气氛和情感?(明确:动词的连续使用和对偶、排比的修辞手法造成一气呵成,一泻千里的语势)4、师生共读。
五、发明性思维训练1、诗歌讲究文字的简练,讲究读者的再发明,因而留下了空白处。
① 请想象木兰进屋换妆前后的不同神态变化。
② 请想象伙伴们面对木兰进屋换妆前后的不同模样,他们复杂的心理活动。
2、学生想象,回答。
课堂实录师:一提起花木兰这个人物,我们心中都有既亲切又遥远的感觉。
因为对于木兰,我们中国人真的太熟悉了,但她终究生活在千百年前,距我们今天这个时代又实在太遥远了一些。
我们还是先来观看一段木兰的影片。
(播放动画片《花木兰》)师:这是外国人眼中的木兰形象。
原汁原味的木兰诞生在一千多年前中国南北朝一首民歌《木兰诗》。
(板书)(播放木兰英姿的幻灯片)师:在我国文学史上有民间叙事诗“双壁”的美誉,一首是汉代的《孔雀东南飞》,另一首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木兰诗》,它们都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木兰诗》教学实录—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木兰诗》教学实录—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单元导语:家国情怀,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朴素情感,它意味着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家乡的土地人民,愿意为保家卫国奉献自己的一切……它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凝聚力。
这个单元所选的都是表现家国情怀的作品,能够激发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本单元继续学习精读,应注重涵泳品味,尽量把自己“浸泡”在作品的氛围之中,调动起体验与想象。
要把握课文的抒情方式,体会作品的情境,感受作者的情怀。
还要学习做批注,记下自己的点滴体会。
教材分析:《木兰诗》是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一首乐府民歌。
这是一首乐府叙事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认识木兰的形象。
单元学习目标:1.感受本单元课文表现的家国情怀,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2.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体会品的抒情方式。
3.细心揣摩课文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习做批注。
学情分析:七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古诗词学习经验,具备了初步的朗读和赏析古诗文的能力,而且学生大多对“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有所了解,对学生来说,在此前提下学习这样一首乐府诗歌,不论从学习兴趣、情感期待还是从基本方法上都奠定了良好基础。
学生面对节奏感强的《木兰诗》,兴趣还是非常高的,比较喜欢诵读;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人物分析能力,应该能结合课文具体文字对人物进行评价。
学生疑惑:木兰的英雄气概究竟体现在哪里。
学习目标:通过把自己“浸泡”在作品氛围中,调动起体验和想象,理解诗句含义,寻找木兰的英雄气概。
学习过程:第一板块:检查上节课布置的作业,背诵《木兰诗》。
第二板块:按照木兰的行踪,寻找木兰的英雄气概究竟在哪里。
第一环节:学习导入:我的学生告诉我,说木兰是一个英雄。
你认为是不是?那木兰的英雄气概究竟体现在哪里?咱们一起重走木兰走过的路,去发现一下真实的木兰。
第二环节:寻找木兰的行踪。
按行踪寻找木兰的英雄气概。
木兰诗课堂实录
优质课《木兰诗》教学实录宝山二中崔玉玲一、导入:打开多媒体。
呈现花木兰的图片。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图片中的女主人公是谁吗?”生:“花木兰!”师:那么你们想不想听老师唱一唱花木兰”伴随着音乐,我的一曲“谁说女子不如男”为课堂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气氛。
师:这段音韵优美、脍炙人口的豫剧唱腔演绎的是流传在我国民间的一个动人的故事,你知道吗?生1:花木兰的故事。
生2: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
师:故事的主人公花木兰就诞生于一千多年前南北朝的乐府民歌《木兰诗》中。
今天我们带着语言这把钥匙,开启想象的大门,一起来解读这个家喻户晓、流传千古的英雄形象。
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本节课要达成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1.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能够品析木兰的人物形象。
2.体会文章详写和略写的重要作用。
3、学习排比、对偶等句式,并体会排比句式的作用二、课前预习展示师:文言诗词贵在朗读,在朗读中理解文意,感知人物形象谁愿意来读?有六名同学站了起来准备朗读。
师:老师来分工,同时还有一个要求,朗读中,全体同学要认真倾听,对我们的朗读进行评价。
评价的标准有三个:读准字音、读的通顺、读出节奏。
师:哪位同学想对我们刚才的朗读进行评价?(分工后开始朗读)师:他们读完了,谁为评价一下。
生1:我认为刚才都把读音读准了。
生2:我同意把字音读准了,但节奏感没读出来。
生3:我认为刚才“出郭相扶将”的“将”应该读一声。
生4:我认为刚才读的有点快。
师:你们评价得都很准确,看起来你们真的认真听了。
三、自主学习师:这是一首叙事诗,故事情节非常生动。
下面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完成以下任务:1、结合课下注释了解故事内容,将不不理解的词语、句子圈画出来,在小组内寻求解决。
2、(1)、用几句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2)、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物?(3)、木兰的表现哪一个地方最能感动你?先自己学习,再小组讨论。
(生自主学习过程,教师边巡视,边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四、自学成果展示师:自学过程中还有疑难的提出来,让全班同学帮你解决。
语文七年级下册《木兰诗》教学实录
语文七年级下册《木兰诗》教学实录1. 《木兰诗》教学实录之一开课:生齐读课文。
师:读得好听,下面我们就进入课文学习。
大家把屏幕上的材料读一读,《木兰诗》,读——(屏幕显示,全班齐读。
)《木兰诗》,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是乐府民歌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
这首诗,写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千百年来,木兰这一巾帼英雄的形象,家喻户晓,深受人们喜爱。
全诗明朗刚健,质朴生动,具有浓郁的民歌情味。
师:上面这段话在哪里呀?生:(找答案),(齐声)在课文前面的“导读”中。
师:对,拿起笔,把里面的四字短语圈下来。
师引导学生发现并齐说导读中四字短语的奥秘:内容:代父从军;故事的特点:传奇色彩;主人公:巾帼英雄;这首诗,它的典型性,是家喻户晓;木兰诗的风格:明朗刚健,质朴生动,具有浓郁的民歌情味。
师:大家看这些语言写得多精致多美好!评:如此巧妙地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导读部分,既告诉学生应该关注导读,也提醒学生要学会从导读中提炼概括信息。
这里的四字词语是美的,余老师的巧妙提醒更美。
师:我们这个课,是诗歌选段品析课。
我们还是先从朗读开始。
我刚才听到大家的朗读,就一个字没有读准确,“旧时裳”,“裳”就是指古时候穿的衣服下裙叫“裳”,读“cháng”。
你们到了初二,还要学到《三峡》,“猿鸣三声泪沾裳”,就是这个音。
好,一起来,把这些重要的字词的音节,把它读准确。
“机杼”,读!生:机杼(zhù)可汗(kè)(hán)鞍鞯(ān)(jiān)辔(pèi)头燕(yān)山胡骑(jì)朔(shuò)气金柝(tuò)策勋(xūn)赏赐(cì)旧时裳(cháng)溅溅(jiān)啾啾(jiū)霍霍(huò)师:我们开始朗读这首诗吧。
朗读,要进入情境。
看第一段,明显地表达出是一种焦虑。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木兰诗》课堂教学实录及赏析
《木兰诗》课堂教学实录及赏析所以她穿上艳丽的衣服也出来迎接木兰。
师:也是一种喜悦,而且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地去迎接自己的妹妹。
这个细节太漂亮了。
生3:我找到的是第三句“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从“磨刀霍霍向猪羊”,可以看出她的弟弟也十分兴奋他姐姐回来,想要杀猪羊来庆祝姐姐回来。
师:对,我们甚至可以看到弟弟脸上的笑容,“磨刀霍霍向猪羊”呀,多么快乐呀,姐姐回来了。
生4:我找的是最后一个层次,“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这句话是讲木兰的伙伴根本不知道木兰是个女的,说明她在打仗的时候和男兵一样勇猛,借此赞美木兰打仗的时候非常勇猛。
师:对,伙伴皆惊忙,就是侧面烘托。
生5:我找的是“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因为木兰在征战的时候,她是和男兵一样,没有好好地打扮过自己,这里体现出她回家后的快乐心情。
师:对,通过“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这句诗的描写,让我们可以看见木兰回家的快乐,而且我们还可以看出木兰是一个美丽的女子;“当窗理云鬓”,那种秀发像云一样的美丽呀。
生6:我不是找了一个单独的点,我是在前两个层次中找了六个小细节来阐释两个层面的意思。
首先,我在第一个层次中找的是前三个同学找过了的“出郭相扶将”“当户理红妆”和“磨刀霍霍向猪羊”。
这三句话,完全可以表现出听说了木兰得胜归来之后,这一家人的其乐融融,杀猪宰羊来庆贺的场景。
这是第一个层面。
师:你说的是其乐融融,我再给你加四个字,亲情融融啊!生6:这是第一个传神的层面。
第二个传神的层面,是“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这三句,因为我觉得从这几个小小的细节中,可以体现出木兰征战之后回到了自己多年未见的故乡之后的一种喜悦的心情,到处看一看,走一走,坐一坐。
并且是换了她自己原来女性的衣裳,这样可以体现出木兰回家时的喜悦和快乐心情。
师:闺中情怀,女儿本色!生7:我找到的也是“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这一段,还原了木兰本是女儿身柔美的那一面,木兰本是一个很美丽的女子,然而为了父亲要征战沙场,也体现出了木兰的勇敢,和她的那种男儿气概。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木兰诗》课堂教学实录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木兰诗》课堂实录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学习第8课《木兰诗》。
这是本单元唯一的古诗文,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我们要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
先请同学们圈画课下注释①。
《木兰诗》选自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环节一:积累文学常识我们先来了解什么是乐府诗。
乐府、乐府诗以及《乐府诗集》乐府本来是官府的名称,是朝廷的音乐机构,用来训练乐工、制定乐谱和采集歌词。
其中采集了大量民歌。
后来,乐府成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乐府诗主要反映的是下层人民的生活,常采用五言、七言和杂言的诗歌形式,押韵相对灵活自由。
《乐府诗集》是北宋郭茂倩所编著的乐府歌辞集,《木兰诗》是其中的一首,代表了乐府民歌艺术成就的高度。
环节二:积累语言请同学们自读一遍课文,有两个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句子的节奏。
(学生读)我们来读一读下面几组句子,看看大家的自读成果。
(学生读)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来读一读这些句子。
(教师读)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1)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zhù)声,唯闻女叹息。
(2)昨夜见军帖(tiě),可汗(kè hán)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3)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ān 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
(4)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jiān)。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jiū)。
“骑”在这里指的是战马,燕山胡人的战马发出了啾啾的叫声,朗读这句话停顿要这样处理: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5)朔(shuò)气传金柝(tuò),寒光照铁衣。
(6)策勋十二转(zhuǎn),赏赐百千强。
(7)脱我战时袍,著(zhuó)我旧时裳(cháng )。
“转”是一个量词,表示次数。
《木兰诗》课堂实录(4篇)
《木兰诗》课堂实录(4篇)《木兰诗》课堂实录1同学们,我们已经疏通了《木兰诗》的字、词,串讲了诗句的大意,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首诗。
先检查一下朗读作业完成情况。
点一生读课文。
一生评议:她读的很流畅,但前后语调一致,没有区分悲伤、忧愁和喜悦的感情。
师:同学们读的很不错,评的也很不错。
这堂课我们要在理解人物的基础上读出对人物的感情,对朗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判断对一个人该持有什么样的感情,先要了解他,了解他都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心里又在想些什么。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连线练习。
代父从军5——6辞官还乡3征途想家4——5屡建战功1——4一生上去连线,另一生上去作了修改,结论为:代父从军5——6辞官还乡3征途想家4——5屡建战功1——4师:打乱秩序后再整合信息,是一道有些难度的题,大家这么快就做好了,不错。
看看,情节的正常秩序是怎样的呢?生:代父从军、征途想家、屡建战功、辞官还乡。
师:很好,思路很清晰。
这就是诗中告诉我们的木兰所做的一些事。
不过这样的粗线条还不足以让我们的心跟木兰贴近。
这么一篇千古传诵的名篇,这么一个广受爱戴的女英雄,她身上一定有些什么东西是我们还没有发现的,擦亮灵魂的眼睛,从文里文外找一找感人的镜头,读一读精彩的片断。
生:木兰征战回家时,“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的情景很感人。
师:能不能具体点?生:我觉得此时她的父母一定年纪很大了,走路都颤巍巍的,还相互搀扶着出城迎接,他们盼望了这么多年,担心了这么多年,木兰回来,他们的心情一定很激动,边走边流泪。
师:说的好。
生:我觉得木兰很不简单,不光是女同胞心中的英雄,更是男同胞心中的英雄,一个花家的小女子,大胆地走向战场,克服了想家、思念亲人的情绪,与男儿一样过着艰苦的野外露营生活,立了大功,我觉得她很勇敢、坚强。
师:不错。
你刚才说花家的小女子,女同胞听了可能要不高兴的,你觉得呢?生笑:花家的女儿。
师:改的好。
我觉得你的感受很细腻,注意到了一些细节性的东西。
《木兰诗》课堂实录
《木兰诗》课堂实录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脍炙人口的古代诗歌,《木兰诗》。
相信大家对木兰这个名字都非常熟悉吧?学生A:木兰是一个非常勇敢的女子,她为了替父从军,打扮成男装,完成了父亲应尽的义务。
教师:不错,木兰这个人物确实难以忘怀。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一下这首《木兰诗》的具体内容。
谁愿意为我们朗读一下?学生B:我愿意。
(开始朗读):“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教师:非常好,你的朗读很有感情。
这首诗的开头,木兰正在家里织布,但心思却飘到了远方,看到了军队征兵的消息,觉得父亲需要一个儿子来替代他。
学生C:然后她就起了一个不成熟的想法,打算自己去从军吧?教师:是的,你说得很对。
我们继续听下去。
学生D:(接着朗读):“东市买鞍马,西市买辔头,南市买长鞭,北市买短匹。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教师:很好,这一段描述了木兰离家的过程。
她买马买装备,然后告别父母,一路向北,既没有回头,也没有听到父母的呼唤。
她的坚定和决心在这里表露无疑。
学生E:木兰还面临了很多困难,对吧?教师:是的,你很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点。
请继续朗读下一段,让大家了解更多。
学生F:(朗读):“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教师:非常好。
这一段描述了木兰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她赴戎机万里,跨越了关山,战胜了恶劣的环境,并在此期间立下了许多战功。
学生G:但她始终没有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对吧?教师:没错。
请继续朗读后面的内容。
学生H:(朗读):“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封侯。
只求铁衣追随,可教从此征。
《木兰诗》课堂实录
《木兰诗》课堂实录导入:同学们,还记得国庆60周年阅兵吗?我印象最深的是: 15名女飞行员承受祖国检阅的飒爽英姿,真是巾帼不让须眉。
古往今来,这样的女英雄数不胜数,你还知道哪些呢?生:还有胡兰师:大义凛然的胡兰生:八女投江。
生:还有咱们这节课学习的花木兰师:替父参军的花木兰生:还有穆桂英师:叱咤沙场的穆桂英。
师: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踏上探索之旅,走进《木兰诗》,了解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英雄〔板书课题〕。
一、吟读诗歌,了解木兰师:齐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课件展示〕1、疏通文意,诵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背诵精彩片断。
2、赏析花木兰这一人物形象,感受她的女儿情、英雄气。
〔生齐读。
〕师:有了目标就有了方向,让我们带着目标出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法宝,首先我们要读出诗意,就是要读准字音,读通文意。
〔课件展示〕1、读准字音,读通文意课前我们预习了这首诗,请大家看导学提纲,谁来展示第1题。
〔生用投影仪展示,读出生词〕师:大家说,有没有问题,真是个细心的女孩,你领大家齐读这些生词。
〔生大声齐读。
〕师:不错,请回。
师:诗文大意我们小组已经讨论过了,还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需要求助其他同学?生:我们组有位同学不理解“唧唧复唧唧〞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师:谁来解释一下?生:织布的声音接着织布的声音。
师:你是从哪儿理解这个意思?生:课下注释。
师:要结合课下注释来理解诗文意思。
生:我也不理解第一段话中“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明明前面说了织布机传出声音,为什么后面又听不见声音?师:这个问题要深入容去思考,句子的意思你理解吗?生:理解。
师:那这个问题我们留待课堂后面进一步探讨,好吗?生:好。
师:还有吗?同学们没有问题,我来考考你:“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怎么翻译?生:士兵出生入死,然后十年之后归来。
师:你只解释了后半节。
生:将军历经过很多战争,已经战死,而当年出征的壮士过了很多年才回来。
师:这里十年是泛指的意思,你注意到了很不错。
《木兰诗》课堂实录
《木兰诗》课堂实录《木兰诗》课堂实录以下是查字典语文网小编为大家编辑发布的《木兰诗》课堂实录,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的学习这篇经典文章。
同学们,我们已经疏通了《木兰诗》的字、词,串讲了诗句的大意,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首诗。
先检查一下朗读作业完成情况。
点一生读课文。
一生评议:她读的很流畅,但前后语调一致,没有区分悲伤、忧愁和喜悦的感情。
师:同学们读的很不错,评的也很不错。
这堂课我们要在理解人物的基础上读出对人物的感情,对朗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判断对一个人该持有什么样的感情,先要了解他,了解他都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心里又在想些什么。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连线练习。
代父从军 5——6辞官还乡 3征途想家 4——5屡建战功 1——4一生上去连线,另一生上去作了修改,结论为:代父从军 5——6辞官还乡 3征途想家 4——5生笑:花家的女儿。
师:改的好。
我觉得你的感受很细腻,注意到了一些细节性的东西。
把表现木兰征途想家的段落给大家朗读一遍,好吗?(生读)生:木兰辞官还乡的事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她对爹娘是那样孝顺,为了孝顺,把一个女孩子最宝贵的青春留在了战场;为了孝顺,她舍弃许多人苦苦追求的荣华富贵,回家报答双亲养育之恩。
师:好,说到这里,请大家回忆昨天看的豫剧《花木兰》,其中木兰回家报恩的唱词,有没有人记得?生:平了贼儿回家,一天也不停,快马加鞭赶回家门,我孝敬娘亲啊!师:能不能唱?生:不能。
师:有没有人能唱,一丁点?生唱:平了……贼……儿……师:(掌声中)谢谢,虽然只唱了半句,可是韵味尽出,让我们过了一回河北梆子的瘾。
从大家的发言中,我感到大家与木兰又走近了一步。
思考一下,木兰的生活理想是什么? 生:孝敬爹娘。
师:还有呢?生:过一个普通女子的耕织生活。
师:是的,这本是很容易实现的,可战争改变了木兰的命运,她必须为实现理想而走一段曲折的道路,为了更多的人能顺利实现自己的理想,她作出了非常人所能作出的牺牲。
小结一下,木兰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生多人:勤劳、孝顺、勇敢、刚强、机智、有短识、纯朴高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木兰诗》课堂实录李度一中陈海思师:同学们,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呢?生1:穆桂英生2:梁红玉、红娘子生3:秋瑾﹑花木兰师:是啊,我国古代确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
千百年来,她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位女英雄的飒爽英姿。
(放映动画片《花木兰》片段三-四分钟)。
可见,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流芳百世,流传海外,这个故事却来自于一首诗――《木兰诗》(板书课题)。
师: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首古诗,谁愿意向我们介绍一下有关《木兰诗》的知识?生4:《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为主,是当时北方民歌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
《木兰诗》则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师:说的真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
师:首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2.标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生:自由朗读,拿笔圈画。
师:同学们刚才读的非常认真,有没有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者比较难以把握的字词?生5:“愿为市鞍马”中的“为”是读wèi还是wéi?师:有谁愿意帮助她解决这个问题?生6:wèi ,在这里可以理解为:为了这次征兵。
生7: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中的“骑”是读“qí”还是“jì”?生8:我认为应该读“jì”,因为当骑读“jì”的时候,它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指骑马的人,一个是指骑的马。
书下有注释,胡骑指胡人的战马,所以它应该读“jì”。
师:你解释的太完美了,课后肯定认真预习的,老师非常欣赏你,同学们也要向她学习。
还有没有疑问了?生:没有了。
师:《木兰诗》是北朝民歌,语言丰富多彩,同学们在读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自己喜欢的句子或者段落?生9:我喜欢“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师:为什么呢?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9: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木兰一家出发前紧张的气氛。
师:对,这句除了夸张,还运用了民歌中常用的铺排手法。
骏马、鞍鞯、辔头和长鞭分别从东市、西市、南市、北市几个地方买齐,看似不合理,但经这一渲染,木兰一家紧张而有序的准备戎装的气氛完全烘托出来了,所以这四句,我们应该读出那种急骤跳跃,明快活泼的感觉。
生10:我比较喜欢“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这两句话,因为这两句用了“旦辞……不闻……旦闻……的相同句式。
将木兰离家思恋亲人的感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师:分析的很不错,所以这句中的“旦,暮”要重读,上下句要读得似断实连。
“不闻,但闻”要重读,两句要前轻后重,读出对亲人的眷恋之情。
生11:我喜欢“爷娘闻女来——对镜帖花黄”,因为这组句子工整,读起来节奏明快。
师:所以这一段我们该读出那种热烈欢快的气氛,前高后低,动词要读的响亮,极力表现喜悦之情。
生12:我比较喜欢“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因为它以简洁的语言介绍了木兰战功赫赫。
师12:如果你来朗读这句,应该如何把握?生:我觉得“十二转”﹑“百千强”应该重读。
因为它们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木兰战功赫赫。
生13:我认为这一小节的最后一句要以惊讶的语气读出。
师:确实是这样,同行十二年,竟然不知道木兰师女郎,难道应该惊奇吗?师:刚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探讨了这首古诗中的优美句子,下面请同学们听一遍配乐朗诵,注意语音﹑语调﹑重读语气。
(播放配乐朗诵)生:听读。
师:好多人还沉浸在刚才的朗读氛围中。
下面请同学们从这首古诗中选出你最把握的段落,读出缓急,读出气势,读出感情。
待会儿,老师请人示范。
生:自由选读。
生13:范读。
师:你们觉得田威读得怎么样?生14:太好了。
她的声韵铿锵我简直已经置身于这充喜剧色彩的故事中了。
生15:范读。
生16:他读得还可以,将木兰那种思恋家人的心思生动的表现出来了。
师:我们同学都非常有灵性,一点就通,时间有限,朗读到此为此,那同学们在预习过程中有没有遇到难以解决的字词句呢?生:没有人举手。
师:既然大家没有疑问,那下面我们来玩一个开火车的游戏,一个接着一个完成幻灯片上的重点字词的解释。
(幻灯片呈现重点词)生17:当:对着。
生18:十二卷:表示多数,非确指。
生19:市:买。
生20:但:只,仅仅。
生21:戎机:军事,军机,这里指战争。
生22:金柝:古时军中守夜打更用的铜制器具。
、生23:策勋:记功勋在书上。
师:那“应”如何解释呢?生23:记载……在策上。
生24:强:有余。
生26:帖:同“贴”。
生27:火:同“伙”。
师:看来同学们预习得很不错,那老师就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如何解释?生12:它应该解释为:将军和战士进过上百次的战斗,有的死了,有的活着回来了。
师:解释得不错。
这句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它不能解释为将军进过上百次的战斗牺牲了,战士们十年征战,胜利归来了。
这两句的主语都应该是将军和战士。
同样的第6小节中的“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也应该这样解释师:请同学们结合书下注释,准备复述故事。
复述故事情节不必像翻译那样,要求字字落实,复述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必要时还可以增加一些细节描写。
人称上可用第三人称。
生28:复述故事。
师:故事情节相当精彩,同学们鼓掌向她表示祝贺。
生:鼓掌。
师:木兰的故事我们已经了解,那么你从木兰身上学到了什么?到文中找出具体的例子。
请以我从文中———看出木兰是一个———的句式回答。
生29:我从“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看出木兰是一个勤劳女儿。
生30:我从“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看出木兰是一个勇敢﹑坚毅﹑孝顺的女儿。
生31:我从“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看出木兰是一个勇敢坚强的英雄。
生32:我从“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看出木兰是一个不慕荣华富贵,甘过普通百姓生活女子。
生33:我从“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看出木兰是一个机智、谨慎的女子。
生34:我从“开我东阁门——对镜帖花黄”看出木兰是一个爱美的女子。
师:木兰之所以能流芳百世,因为她既有女儿情怀,更具英雄气慨的古代杰出巾帼英雄形象,在代父从军中看到了她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渴望和平的心愿。
幻灯片呈现:勤劳、善良、淳朴、谨慎(女儿性情)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英雄气概)师:请同学们再次快速阅读文章,想一想文章重点描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处理?(同桌讨论)生35:从字数上看,“代父从军﹑辞官回家﹑家人团聚”好像是重点描写的。
师: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英雄人物的故事都烟消云散,为什么花木兰的故事能流传至今?生:因为她女扮男装。
生31:我认为这与作者的写作意图有关,他要表现木兰女扮男装这件罕见的事情,而不是表现战阵场面。
师:这也应该算是一个理由,我们也可以从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上来分析。
生32:这样处理是为了突出木兰女子这一特征,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生33:这样处理是为了突出木兰女子这一特征,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师:这样安排就是因为诗歌紧扣“木兰是女郎”的性格特征来进行详略安排的,对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详写。
一般的就略写。
师:《木兰诗》这首叙事诗塑造了花木兰这个不朽的女英雄形象。
她既是一个云鬓花黄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战士。
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
得胜归来之后,她又谢绝高官,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
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融合在一起。
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纯朴的优秀品质。
这首诗在叙事上有详有略,对木兰从军缘由、出征想家、辞官还乡和会见亲人写得比较详细,淋漓尽致地写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对出征前的准备和十年军旅生活则写得比较简略,前者只有四句,后者也仅有六句,详略得当,是这首诗写作上的一个显著特点。
师:请同学们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这首古诗,再次真切的感受木兰的形象。
教后感:教完这一课我有如下几点感触:(1)课前的预习工作很重要。
在上课之前,我对学生的预习提出了三点要求:1.解决文中的字音。
2.诵读课文,能根据书下注释尝试翻译文章。
3.将预习中出现的难点记下,以待课上解决。
因为同学们课前预习很充分,课上这一块处理的很快,而且学生能当堂掌握难点。
(2)诵读是这首古诗教学很重要的一个步骤。
古语说“书读百遍,其意自现”通过课上和同学一起分析如何处理一些阅读问题,不仅达到了朗读指导的效果,而且有助于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3)舍得把语文课交给学生。
对于文章中的详略问题,应该如何处理,我想了很多办法,然而课上同学们经过讨论形成的答案,有力的证明语文课要交给学生,更要相信他们。
(4)适时的表扬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也非常重要。
【素材积累】1、黄鹂方才唱罢,摘村庄的上空,摘树林子里,摘人家的土场上,一群花喜鹊便穿戴着黑白相间的朴素裙裾而闪亮登场,然后,便一天喜气的叽叽喳喳,叽叽喳喳叫起来。
2、摘湖的周围有些像薄荷的小草,浓郁时,竟发出泥土的气息!仔细看几朵小花衬着绿绿的小草显得格外美丽。
夏天,大大的荷叶保护着那一朵朵娇粉的荷花。
摘整个湖泊中格外显眼。
如果你用手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来捧一捧这里的水,那可真是凉爽它会让你瞬间感到非常凉爽、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