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7《变色龙》主题分析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变色龙》教材分析及教案

《变色龙》教材分析及教案

《变色龙》教材分析及教案一、教材分析1. 教材来源本教案选自人教版语文必修教材,旨在通过分析课文《变色龙》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写作手法等方面,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教材内容《变色龙》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创作的一篇小说,讲述了主人公阿勒克斯在成长过程中,逐渐认识到社会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样性,从而学会适应环境、保护自己的故事。

3.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变色龙》的基本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分析作品的写作手法,领会作者的表达意图。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复述《变色龙》的基本情节。

(2)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及其特点。

(3)分析小说的写作手法,如象征、暗示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运用写作手法,进行创意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增强阅读信心。

(2)引导学生认识社会的复杂性,提高应对现实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变色龙》的基本情节。

(2)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及其特点。

(3)理解小说的写作手法及表达意图。

2. 教学难点(1)欣赏小说的象征、暗示等写作手法。

(2)运用写作手法进行创意写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罗曼·罗兰及其作品《变色龙》。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通读课文,了解《变色龙》的基本情节。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人物形象及特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小说的写作手法,如象征、暗示等。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复述《变色龙》的基本情节。

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及其特点。

3. 结合小说写作手法,进行创意写作。

4. 推荐一本罗曼·罗兰的作品,简要介绍作品内容。

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

变色龙主题赏析

变色龙主题赏析

变色龙主题赏析
《变色龙》是俄国作家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

以下是对《变色龙》主题的赏析:
1. 讽刺社会现实:小说通过对奥楚蔑洛夫这个沙皇专制统治的忠实走狗的刻画,巧妙地揭露了俄国警察制度的反动和虚伪,批判了它反人民的实质。

2. 揭示人性的弱点: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事件中的五次变化,充分展现了他见风使舵、阿谀奉承的本性。

这种对人性的揭示,使读者对他的丑恶行径产生深深的厌恶。

3. 反映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在小说中,赫留金作为一个受害者,却在奥楚蔑洛夫的威势下战战兢兢,这反映了当时俄国底层人民所处的悲惨境地,他们在强权面前无能为力,只能任人宰割。

4. 呼吁社会正义:尽管《《变色龙》的故事发生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但它所揭示的问题在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作品呼吁人们要敢于维护正义,与社会的不公和丑恶现象作斗争。

《变色龙》的主题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强烈的讽刺意味,通过一个看似荒诞的故事,让人们对社会现实产生反思。

《变色龙》教材分析及教案

《变色龙》教材分析及教案

《变色龙》教材分析及教案第一章:教材分析1.1 教材背景《变色龙》是一篇关于自然科学的科普文章,介绍了变色龙这种神奇动物的生活习性、特点及其在自然界中的生存智慧。

文章语言生动有趣,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知识。

1.2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了解变色龙的生活习性、特点及其在自然界中的生存智慧,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1.3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变色龙的特点及其在自然界中的生存智慧。

难点:理解并运用文中涉及的科学知识。

1.4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阅读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变色龙的生活习性、特点及其在自然界中的生存智慧。

2.2 知识点梳理变色龙的皮肤结构;变色龙的变色原理;变色龙在自然界中的生存智慧。

2.3 案例分析分析课文中的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变色龙的生存智慧。

第三章:课堂活动3.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变色龙为什么能变色?变色龙变色的意义是什么?3.2 成果展示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补充完善。

3.3 问题解答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进行解答,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章:课后作业4.1 作业布置(1)绘制变色龙的生命周期图;(2)写一篇关于变色龙的文章,可以是科普文章或故事。

4.2 作业反馈教师批改作业,了解学生掌握程度,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评价方法采用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5.2 评价内容学生对变色龙特点的理解程度;学生对课文案例的分析能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3 评价结果根据评价内容,给予学生相应的评价,鼓励优秀学生,帮助后进生提高。

第六章:拓展阅读6.1 推荐阅读为学生推荐与变色龙相关的科普文章、研究报告等,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6.2 阅读感悟6.3 交流分享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分享,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变色龙》教材及学情分析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变色龙》教材及学情分析

说教材:《变色龙》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小说单元中的一篇课文,精短的篇幅中,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艺术内涵。

课文通过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案件中反复无常的变化,塑造了一个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沙皇走狗形象,巧妙揭示了俄国警察统治的反动和黑暗。

学情分析:
本文的学习对象是九年级的学生,经过九年级上册小说单元的学习,九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语言感受力,并且已经学过了几个小说单元,已经能够了解小说的基本要素和小说的主要特点。

同时,学生通过欣赏影视作品、阅读文本对本文节选故事的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内容也有个大体的把握。

因此,组织本课教学时,教师如果只停留对课文情节、语言、动作、心理等逐条分析上,必然会把课文搞得支离破碎,而使学生毫无兴趣。

所以,我设想抓住朗读这一点,深入挖掘,可能更激起学生自动探求的欲望,开启学生的思维,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变色龙》教材分析及教案

《变色龙》教材分析及教案

《变色龙》教材分析及教案一、教材分析《变色龙》是一篇关于自然科学的课文,通过介绍变色龙的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态作用,引导学生了解这种奇特的动物,并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课文语言生动有趣,插图精美,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了解变色龙的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态作用。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运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变色龙的生活习性。

(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难点:了解变色龙的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态作用。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变色龙》课文。

2. 教学多媒体课件。

3. 生字词卡片。

4. 变色龙图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出示变色龙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变色龙的了解。

(3)教师总结,引出本课课题《变色龙》。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分享自学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 朗读感悟(1)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语言魅力。

(2)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变色龙的生活习性。

4. 深入学习(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小组讨论,探讨变色龙的生态作用。

(3)学生发言,分享学习心得。

5. 实践运用(1)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生字词练习。

(2)学生表演变色龙的生活场景,巩固课文内容。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变色龙的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态作用。

7.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观察身边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3)绘制一幅变色龙的生活场景画。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方面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配套K12九年级语文下册 7《变色龙》教学要点 新人教版

配套K12九年级语文下册 7《变色龙》教学要点 新人教版

《变色龙》教学要点一、主题思想《变色龙》这是个比喻性文题,以自然界中皮肤颜色会随周围物体颜色而变化的小动物变色龙来比喻在处理咬人狗过程中不断出尔反尔、自食其言的奥楚蔑洛夫,由此引起人们的深思,进一步使人认清其丑恶的面目、卑劣的本质。

题目的幽默、辛辣、形象,体现了作者独有的语言风格。

二、重点语句分析1.“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

解析:“门无精打采地敞着”是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环境,反映了当时市面萧条。

“跟许多饥饿的嘴吧一样”是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暗示了俄国人民饥饿贫困的生活,整个社会死气沉沉,作者用寥寥几笔,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

2.“我要揭你的皮,坏蛋”解析: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小市民赫留金要借狗咬手指头捞一把赔偿金的心态。

3.“就连那手指头也像是一面胜利的旗帜。

”解析: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小市民赫留金把被咬的手指头当作物证向人炫耀,以图捞一把赔偿金。

4.“这个案子的‘罪犯’呢……它那含泪的眼睛流露出悲苦和恐怖的神情”解析:用拟人手法写小狗,把它作为具有“狗性”的人的辉映。

5.“他老人家是明白人,看得出来到底谁胡说,谁像当着上帝的面一样凭良心说话。

”解析:用比喻的手法,写赫留金在警官面前的逢迎拍马,表现他既是一个庸俗的小市民,又是一个有所恳求的“小人物”6.“你呢,赫留金,受了害,我们绝不能不管。

”解析:双重否定的修辞手法,写奥楚蔑洛夫在未知狗的主人时,摆出一副“扶弱抑强”的架式,与后面得知狗主人可能是将军时的态度变化形成强烈对比,造成绝妙讽刺的效果。

三、人物形象分析(一)奥楚蔑洛夫:1.专横跋扈,看风使舵的走狗形象《变色龙》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

在这篇著名的小说里,他以精湛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一个专横跋扈、欺下媚上、看风使舵的沙皇专制制度走狗的典型形象,具有广泛的艺术概括性。

小说的名字起得十分巧妙。

变色龙本是一种蜥蜴类的四脚爬虫,能够根据四周物体的颜色改变自己的肤色,以防其它动物的侵害。

九年级语文下《变色龙》赏析

九年级语文下《变色龙》赏析

《变色龙》赏析《变色龙》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代表作。

作为一篇讽刺小说,契诃夫通过独特的叙事艺术和人物塑造,生动地展现了沙皇统治时期社会的腐朽和人性的扭曲。

小说的情节并不复杂,主要围绕一起狗咬人事件展开。

主人公奥楚蔑洛夫警官在处理这个案件时,展现出了极端的善变和矫情。

他根据不同的情况和人物,不断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言辞,时而威风凛凛,时而奴颜婢膝,仿佛一条变色龙,让人不禁感叹其“变色”之快。

在人物塑造方面,契诃夫运用了细腻的笔触,将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点刻画得淋漓尽致。

他是一个媚上欺下、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小人,同时也是一个虚伪、愚蠢、卑劣的市侩。

通过对他的描写,契诃夫深刻地揭示了沙皇统治下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扭曲。

除了奥楚蔑洛夫外,小说中还有许多其他人物,如赫留金、围观群众等。

他们虽然不是主要人物,但也在情节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例如,赫留金的遭遇反映了底层人民的苦难和无奈,围观群众的反应则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冷漠和麻木。

在叙事艺术方面,契诃夫采用了简洁明快的语言和紧凑的情节安排。

他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情节发展,使得整篇小说节奏紧凑、情节跌宕起伏。

此外,契诃夫还运用了讽刺手法,使得小说的幽默与辛酸相交织,更加强化了小说的讽刺效果。

最后,从主题角度来看,《变色龙》深刻地揭示了沙皇统治时期社会的腐朽和人性的扭曲。

通过奥楚蔑洛夫这一形象,契诃夫将批判的矛头指向了当时的社会制度和道德观念。

他希望通过这部小说唤起人们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激发人们追求真理和正义的勇气。

总之,《变色龙》是契诃夫的一部重要作品,它以独特的叙事艺术和深刻的社会意义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通过学习这篇小说,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19世纪俄国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同时也可以反思我们自身的人性和价值观。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变色龙第2课时品味语言悟写法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变色龙第2课时品味语言悟写法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变色龙第2课时品味语言悟写法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变色龙》是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描述一种名为“变色龙”的动物,展示了它的特性和生活习性。

本文语言优美,生动形象,充满了科学的严谨性和文学的艺术性。

在教材中,本文旨在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和阅读理解能力。

他们对动物世界充满好奇,对于新奇特的动物更感兴趣。

然而,由于年龄和生活经验的限制,他们可能对自然科学的理解仍有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语文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变色龙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学习自然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关爱动物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变色龙的特点和生活习性,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

2.难点:对自然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直观展示变色龙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变色龙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变色龙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思考的能力。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等方式,探究变色龙变色的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4.交流展示:各小组展示探究成果,引导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变色龙》教材分析

《变色龙》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阅读积累较少,生活阅历较浅,对外国文学了解较少。

对契诃夫的小说《变色龙》中的讽刺意味还是能够感受得到,但是对于表达和进入到人物的内心进行体验还是有较大难度的。

警官奥楚蔑洛夫善变的深灰背景离学生的生活较远。

学生会在感觉滑稽可笑的同时缺少深层次的思考。

因此,要有正对性的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调动自身的生活体验,去体会人物背后的社会意义。

教材分析:《变色龙》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

在这篇著名的小说里,他用精湛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一个趋炎附势、见风使舵、媚上欺下、反复无常的沙皇专制走狗形象,具有广泛的艺术概括性。

属于本单元的精读篇目,内容理解难度不大,情节较为曲折,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但由于社会背景离现在较远,很容易流于肤浅的看热闹的状态。

因此,要引导学生体会作家使用语言和动作对人物进行正面刻画的特点。

来理解人物性格中所凸显的主题。

初中语文_7 变色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7 变色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变色龙》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变色龙》是俄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批判小说的典型代表,文章通过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刻画了一个溜须拍马、见风使舵的奥楚蔑洛夫,并借此讽刺当时腐朽的沙皇统治,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黑暗。

文章当中有很多典型的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需要引导学生掌握并学会运用,同时也要引导学生走进那个腐朽的社会,把握典型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清课文的故事情节。

2、过程与方法分析人物形象及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的深刻社会意义。

教学重点: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以及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的深刻社会意义。

教学策略与手段这篇课文通俗易懂,学习的难度不大,我将采用“情境引导法”、“小组合作”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借助于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感悟文章主旨。

资料助读:时代背景:《变色龙》这篇小说写于1884年,作家刚24岁。

当时正是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统治最反动的时期。

民粹派采取个人恐怖手段刺杀了亚历山大二世,不仅没解决任何社会问题,反而促使新上台的亚历山大三世采取更加反动的高压政策。

加强了宪兵警察等专政机构,豢(huàn)养了一批媚上欺下的走狗,为其镇压人民服务。

整个俄罗斯笼罩在军警宪兵的白色恐怖之中。

沙皇专制警察往往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但干的却是欺下媚上的勾当。

《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作者信息:契诃夫(l860~1904),19世纪末期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短篇小说巨匠,著名剧作家。

早期作品多是短篇小说,后期转向戏剧创作。

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通过幽默可笑的情节进行艺术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来反映当时的俄国社会。

其代表作有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万尼亚舅舅》等。

他与欧·亨利、马克·吐温并称为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九年级语文下册 7《变色龙》主题分析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7《变色龙》主题分析 新人教版

教学资料范本九年级语文下册 7《变色龙》主题分析新人教版编辑: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变色龙》主题分析文学作品的主题是作品的灵魂,它是作家在作品中通过描绘现实生活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具有鲜明的阶级和时代的特征。

我们只有明确地认识到了作品的中心思想即主题,才算是把握了作品的精神实质所在。

《变色龙》自选入中学教材以来,评介教学设计>文章发表了不少。

这些有关评论教学设计>文章,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对这篇作品做了深入的解剖,但对主题的认识却不一致。

仅就作品的讽刺锋芒所指而言,就有好几种说法,有的说是对“变节分子”(俄国民意党人)的批判,有的说是“风派”“两面派”的活写真;有的说是对小市民习气的讥讽。

对作品的主题的认识,也不统一。

1979年《知识》第一期刊登的《讽刺文学的明珠》一文说:“作家就是用了这种善变皮色的动物来作小说的主题并作了题目。

”有的教学设计>文章单就作品的主人公进行分析,不看全篇,不分析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甚至只就主人公奥楚蔑洛夫的语言逻辑(部分对话)进行分析,认定主人公性格特征是奴性第一,并由此归纳作品的主题是“狗仗人势”(《谈〈变色龙〉的逻辑》,见《语文学习》1980年第3期)。

这个归纳显然带有片面性,只概括了作品的部分内容,反映了人物性格的一个侧面,因此,它只揭示了问题的一半。

从作品的全部内容看,奥楚蔑洛夫的五次变色只是整个故事的一部分,他的奴性只是人物形象性格的一面,另一面是十足的官气。

奴性和官气在他身上是对立统一的。

对将军而言,是奴性第一;对赫留金来说,则是官气十足。

也就是说媚上欺下,相对存在,媚上是为了欺下,欺下必定媚上。

事实上,他同赫留金的矛盾贯穿作品的始终。

作品不仅对他们的矛盾关系做了直接的描写,而且点出矛盾性质是针锋相对的。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变色龙》主题分析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变色龙》主题分析

《变色龙》主题分析文学作品的主题是作品的灵魂,它是作家在作品中通过描绘现实生活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具有鲜明的阶级和时代的特征。

我们只有明确地认识到了作品的中心思想即主题,才算是把握了作品的精神实质所在。

《变色龙》自选入中学教材以来,评介教学设计>文章发表了不少。

这些有关评论教学设计>文章,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对这篇作品做了深入的解剖,但对主题的认识却不一致。

仅就作品的讽刺锋芒所指而言,就有好几种说法,有的说是对“变节分子”(俄国民意党人)的批判,有的说是“风派”“两面派”的活写真;有的说是对小市民习气的讥讽。

对作品的主题的认识,也不统一。

1979年《知识》第一期刊登的《讽刺文学的明珠》一文说:“作家就是用了这种善变皮色的动物来作小说的主题并作了题目。

”有的教学设计>文章单就作品的主人公进行分析,不看全篇,不分析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甚至只就主人公奥楚蔑洛夫的语言逻辑(部分对话)进行分析,认定主人公性格特征是奴性第一,并由此归纳作品的主题是“狗仗人势” (《谈〈变色龙〉的逻辑》,见《语文学习》1980年第3期)。

这个归纳显然带有片面性,只概括了作品的部分内容,反映了人物性格的一个侧面,因此,它只揭示了问题的一半。

从作品的全部内容看,奥楚蔑洛夫的五次变色只是整个故事的一部分,他的奴性只是人物形象性格的一面,另一面是十足的官气。

奴性和官气在他身上是对立统一的。

对将军而言,是奴性第一;对赫留金来说,则是官气十足。

也就是说媚上欺下,相对存在,媚上是为了欺下,欺下必定媚上。

事实上,他同赫留金的矛盾贯穿作品的始终。

作品不仅对他们的矛盾关系做了直接的描写,而且点出矛盾性质是针锋相对的。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契诃夫的《变色龙》正是这样,把人物放在具体的矛盾关系中去表现,才达到了典型环境与典型性格的统一,从而使作品人物具有典型性,作品具有了典型意义。

初中语文_变色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变色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7.变色龙设计人: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读课文,理解小说的主要内容;2、能力目标:分析小说主人公的性格特点,把握小说主题;3、情感目标:在现实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重点、难点:1、重点:通过人物对话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把握小说主题;2、难点:理解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的深刻社会意义,并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过程一、导入由孙悟空的“七十二变”引到自然界中的变色高手--变色龙,然后看视频,认识变色龙的特点,进而导入本文。

二、明确目标1、知识目标:读课文,理解小说的主要内容;2、能力目标:分析小说主人公的性格特点,把握小说主题;3、情感目标:在现实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认识作者由学生自主介绍,其他学生补充,教师强调。

四、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小说内容1、文中写了哪些人物?主人公是谁?(提示:可安出场顺序回答)2、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提示:概括一件事,应尽量包括记叙文的主要因素,如什么人做了什么事)3、结合文中有关词语,弄清“案子”发生的地点、情况,“案子”双方的身份等。

(1)案发地点:(2)案子情况:(3)案子双方:原告被告(4)审判者:(5)陪审者:(6)审判结果:五、精读课文,分析小说主人公,探讨小说主题1、奥楚蔑洛夫是怎样处理这个事件的呢?找出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事件的过程中,对赫留金和小狗态度变化的语句,完成下表。

2、奥楚蔑洛夫处理案件时围绕什么而变化的?他表面上一直变来变去,实际上有一样东西一直没变,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奥楚蔑洛夫怎样的性格特点?3、小说的内容并没有出现“变色龙”三个字,为什么要以“变色龙”为题呢?4、结合背景材料,分析小说主题,小组讨论。

背景链接:《变色龙》写于1884年,反映了19世纪80年代俄国生活中的一种应诅咒的现实。

当时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工人阶级革命运动刚刚兴起,革命浪潮冲击着沙皇的专制统治。

为了强化反动统治,他们豢养了一批媚上欺下、看风使舵的走狗,为其镇压革命运动服务。

初中语文_7 变色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7 变色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课型】教读引领课【学习内容】《变色龙》【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故事情节,揣摩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把握奥楚蔑洛夫的人物形象。

2、通过分析环境描写,理解小说主题。

【教学重难点】1、通过了解故事情节,揣摩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把握奥楚蔑洛夫的人物形象。

2、通过分析环境描写,理解小说主题。

【课时安排】1课时【评价任务】针对目标一:概述内容揣摩细节把握人物形象活动一:请用一句话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活动二:根据小说内容,思考以下问题,并完成表格。

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事件上反复改判了几次?每次都是怎样判案的?判案的依据是什么?活动三: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其判案的经过,感受其“变色”的过程,体会语言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思考探究:文中多次写到“军大衣”这一细节,对于表现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人物形象概括:你认为奥楚蔑洛夫是个怎样的人?针对目标二:分析环境理解小说主题请同学们以跳读的方式,找出文中有关社会环境描写的语句,体会其作用。

方法指导小说中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自主探究小说主题。

合作探究小说为什么以“变色龙”为题?【教学活动设计】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见过变色龙吗?(出示图片)变色龙的皮肤能随着所处环境的变化随时变成不同的保护色。

著名文学家高尔基曾赞誉契诃夫“只需一个词就创造一个形象”,那契诃夫用“变色龙”这个词语塑造了一个什么样子的人物呢?带着这个疑问,让我们一起走进俄国短篇小说家契诃夫的讽刺小说《变色龙》。

二、学习目标1、通过了解故事情节,揣摩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把握奥楚蔑洛夫的人物形象。

2、通过分析环境描写,理解小说主题。

三、助读资料作者简介契诃夫(1860-1904),俄国作家,戏剧家。

与(法)莫泊桑、(美)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他20岁开始创作,一生写了七百多篇小说,代表作有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小公务员之死》《胖子和瘦子》等,剧本《伊凡诺夫》《万尼亚舅舅》等。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测试:《变色龙》主题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测试:《变色龙》主题分析

《变色龙》主题分析文学作品的主题是作品的灵魂,它是作家在作品中通过描绘现实生活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具有鲜明的阶级和时代的特征。

我们只有明确地认识到了作品的中心思想即主题,才算是把握了作品的精神实质所在。

《变色龙》自选入中学教材以来,评介教学设计>文章发表了不少。

这些有关评论教学设计>文章,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对这篇作品做了深入的解剖,但对主题的认识却不一致。

仅就作品的讽刺锋芒所指而言,就有好几种说法,有的说是对“变节分子”(俄国民意党人)的批判,有的说是“风派”“两面派”的活写真;有的说是对小市民习气的讥讽。

对作品的主题的认识,也不统一。

1979年《知识》第一期刊登的《讽刺文学的明珠》一文说:“作家就是用了这种善变皮色的动物来作小说的主题并作了题目。

”有的教学设计>文章单就作品的主人公进行分析,不看全篇,不分析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甚至只就主人公奥楚蔑洛夫的语言逻辑(部分对话)进行分析,认定主人公性格特征是奴性第一,并由此归纳作品的主题是“狗仗人势”(《谈〈变色龙〉的逻辑》,见《语文学习》1980年第3期)。

这个归纳显然带有片面性,只概括了作品的部分内容,反映了人物性格的一个侧面,因此,它只揭示了问题的一半。

从作品的全部内容看,奥楚蔑洛夫的五次变色只是整个故事的一部分,他的奴性只是人物形象性格的一面,另一面是十足的官气。

奴性和官气在他身上是对立统一的。

对将军而言,是奴性第一;对赫留金来说,则是官气十足。

也就是说媚上欺下,相对存在,媚上是为了欺下,欺下必定媚上。

事实上,他同赫留金的矛盾贯穿作品的始终。

作品不仅对他们的矛盾关系做了直接的描写,而且点出矛盾性质是针锋相对的。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契诃夫的《变色龙》正是这样,把人物放在具体的矛盾关系中去表现,才达到了典型环境与典型性格的统一,从而使作品人物具有典型性,作品具有了典型意义。

第6课《变色龙》主题说明

第6课《变色龙》主题说明

《变色龙》主题说明(一)教材内容与地位《变色龙》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也就是小说阅读训练单元中的一篇课文。

小说是最能广泛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小说的内容最为丰富,讴歌美好、神圣、庄严,鞭挞丑陋、污秽、邪恶。

阅读小说,可以更好的认识社会,品味生活,感悟人生。

《变色龙》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

作者主要通过精彩的对话刻画了一个欺下媚上、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警察奥楚蔑洛夫的形象,巧妙地揭露了俄国警察制度的反动和虚伪,批判了沙皇俄国的黑暗统治。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义务教育初中阶段文学作品教学提出的目标是: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二)、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对小说教学的要求,结合小说《变色龙》具体特点,我把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认知目标:学习小说通过对话描写塑造人物性格的写法。

2、能力目标:从作品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及作品的社会意义的入手,初步学会欣赏小说的基本方法。

3、情感目标:感受作者通过人物对话所表现出来的对俄国沙皇走狗的讽刺。

(三)教学重点、难点根据以上导学目标和学生对小说所反映的俄国十九世纪社会现实缺乏了解的实际情况,本文导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对话中领会主人公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征,分析奥楚蔑洛夫这一形象的深刻社会意义则本文是导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1.学情分析:本文的教学对象是九年级学生,他们对小说的有一定的感知、欣赏能力,能够自主梳理小说情节,理解小说所塑造的人物性格,并能依据文本评议小说中的人物。

2.教学方法运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色龙》主题分析
文学作品的主题是作品的灵魂,它是作家在作品中通过描绘现实生活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具有鲜明的阶级和时代的特征。

我们只有明确地认识到了作品的中心思想即主题,才算是把握了作品的精神实质所在。

《变色龙》自选入中学教材以来,评介教学设计>文章发表了不少。

这些有关评论教学设计>文章,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对这篇作品做了深入的解剖,但对主题的认识却不一致。

仅就作品的讽刺锋芒所指而言,就有好几种说法,有的说是对“变节分子”(俄国民意党人)的批判,有的说是“风派”“两面派”的活写真;有的说是对小市民习气的讥讽。

对作品的主题的认识,也不统一。

1979年《知识》第一期刊登的《讽刺文学的明珠》一文说:“作家就是用了这种善变皮色的动物来作小说的主题并作了题目。

”有的教学设计>文章单就作品的主人公进行分析,不看全篇,不分析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甚至只就主人公奥楚蔑洛夫的语言逻辑(部分对话)进行分析,认定主人公性格特征是奴性第一,并由此归纳作品的主题是“狗仗人势”(《谈〈变色龙〉的逻辑》,见《语文学习》1980年第3期)。

这个归纳显然带有片面性,只概括了作品的部分内容,反映了人物性格的一个侧面,因此,它只揭示了问题的一半。

从作品的全部内容看,奥楚蔑洛夫的五次变色只是整个故事的一部分,他的奴性只是人物形象性格的一面,另一面是十足的官气。

奴性和官气在他身上是对立统一的。

对将军而言,是奴性第一;对赫留金来说,则是官气十足。

也就是说媚上欺下,相对存在,媚上是为了欺下,欺下必定媚上。

事实上,他同赫留金的矛盾贯穿作品的始终。

作品不仅对他们的矛盾关系做了直接的描写,而且点出矛盾性质是针锋相对的。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契诃夫的《变色龙》正是这样,把人物放在具体的矛盾关系中去表现,才达到了典型环境与典型性格的统一,从而使作品人物具有典型性,作品具有了典型意义。

同时,我们分析这篇作品,既要分析奥楚蔑洛夫和将军之间的从属关系,同时还要分析他同赫留金的矛盾关系,即欺压与被欺压的关系。

欺压人对于奥楚蔑洛夫来说,同样是具有本质意义的,是他的职业所规定了的。

他是上层统治者的工具,走狗,“它遇见所有的富人都驯良,遇见所有的穷人都狂吠”。

这才是他的本质特征所在,这才算反映了作品的全貌,才算揭示出作品所存在的主要矛盾关系,才算剖析出“这一个”奥楚蔑洛夫的性格本质,也才算说明了一个问题,即“狗仗人势,欺压百姓”。

然而,如果用“狗仗人势,欺压百姓”来概括主题,还只是表述了作品所具有的现象内容,还不是作品的真正实质所在。

让我们进一步看看奥楚蔑洛夫和赫留金的矛盾关系:赫留金把法当作一根救命绳,叫喊:“法律上说得明白,现在大家都平等啦!”而奥楚蔑洛夫却把法当儿戏,一会儿装成一个敢于执法的英雄,说什么“那些老爷既然不愿意遵守法令,现在就得管管他们”。

一会儿又说什么“那儿(指彼得堡或者
莫斯科)的人可不管什么法律不法律,一眨眼的工夫就叫它断了气”。

这些人物对话,在作品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实际上是对沙皇专制主义者作了无情的揭露和尖锐的批判。

奥楚蔑洛夫和赫留金的矛盾是作品的基本矛盾,也是当时俄国社会所存在的底层人民强烈要求法制和上层统治者疯狂实行专制的尖锐矛盾的具体反映,突出地表现在主人公身上,则是以虚假的执法面目来掩盖它本质的横暴,这才是这个“两面派”人物的本质所在,也就是俄国沙皇专制政府的虚伪和专横的集中表现。

契诃夫《变色龙》的锋芒所指就在这里。

恩格斯在《给拉萨尔的信》中说过:“我觉得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他做的什么,而且表现他在怎么做……”当我们分析一篇作品的主题时,应该不仅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而要深入地回答“为什么”的问题。

就《变色龙》说,奥楚蔑洛夫的奴性和官气是怎样造成的,应该从那个社会去看,把他的恶棍和骗子的行为归罪于那个社会制度,记入他所生长的环境的总账上去。

《变色龙》作于1884年,作品发表前,正是俄国民意党人刺杀亚历山大二世(1881)之后,亚历山大三世一上台,在竭力强化警察统治的同时,也搞了一些掩人耳目的法令,给残暴的专制主义蒙上一层面纱。

1880年成立的治安最高委员会头目洛雷斯•麦里可夫后来当上了内务大臣,这是一个典型的两面派,人民称他为“狼嘴狐尾”。

这时的警察不能再像果戈里时代那样随意用拳头揍人的了,而是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干着献媚邀功的勾当。

契诃夫刻画的警官奥楚蔑洛夫正是沙皇专制警察统治的化身。

因此,这篇作品讽刺、揭露的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孤立的警察,而是那个崇拜官爵的俄国社会,是那个穷凶极恶的沙皇专制主义。

根据以上分析,作品的主题应该是这样的:《变色龙》通过对见风使舵、欺下媚上的警官奥楚蔑洛夫这个沙皇专制统治的忠实走狗的刻画,巧妙地揭露了俄国警察制度的反动和虚伪,批判了它反人民的实质。

如果上述认识是可取的,那我们还可以引出如下认识:分析任何一篇小说,不应当只从分析主人公的性格出发,去简单地概括主题;也不应当只看时代背景,持实用主义的态度为我所用;更不应当盲目地以题目代主题。

在作品分析中那种简单地从主人公的形象性格分析为手段而归纳主题的做法,并不是个别现象。

我认为,分析一篇作品的主题思想,应当以分析主人公的性格为主,注意研究分析主人公与其他人物的矛盾关系,并联系时代背景,结合作者的思想倾向,全面地去分析看待作品的主题,才能挖掘作品的精神实质所在。

这是否是个规律,特提出来就教于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