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23例治疗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23例治疗体会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6.036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是胆道外科常见的一类急腹症,而急性非结石胆囊炎是胆道外科比较少见的急腹症之一。国内报道发生率占急性胆囊炎的5%~10%[1]。病因复杂,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早期诊断困难,易延误治疗,引起胆囊坏疽及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病死率高[2]。2002~2010年收治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23例,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23例,男20例,女3例;年龄58~83岁,平均72岁。发生于严重创伤及手术后13例,其中脑挫裂伤并硬膜下血肿开颅减压引流术后2例,多发性肋骨骨折并血气胸开胸肺裂伤修补术后3例,外伤性脾破裂切除术后1例,胃癌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y 吻合术后3例,绞窄性肠梗阻肠切除术后2例,左半结肠肿瘤根治术后1例,外伤性肠破裂修补术后1例;并发高血压病2例,糖尿病3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2例,右下肢深v炎1例,脑梗死并右侧肢体偏瘫1例,既往无任何病史1例。
临床表现:本组14例表现为上腹疼痛,其余病例因患者一般情况差,上腹疼不明显,表现为发冷、发烧、放射痛、恶心、呕吐、腹胀等消化道症状。全组均有右上腹压疼(+),肝区叩击疼(±),其中15例可扪及肿大胆囊,合并局限性腹膜炎8例,弥漫性腹膜炎5例,诊断性腹穿抽出胆汁样渗液7例。化验白细胞升高16例,
白细胞计数在正常范围内但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5例,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均在正常范围内2例。肝功能检查总胆及直胆轻度升高3例,谷丙、谷草转氨酶不同程度升高6例。全组均行腹部彩超及ct 检查,胆囊、胆管内均无结石,胆囊壁增厚4~6cm 14例,7~9cm 7例,超过1cm 2例。
治疗方法:非手术治愈1例,手术22例,其中72小时之内急诊行开腹胆囊切除术4例,lc术11例;胆囊大部切除术2例;72小时小时之后行开腹胆囊造瘘术2例,经皮穿刺胆囊内引流术2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1例。
结果
本组患者23例,治愈22例,其中术后胆漏2例,2次手术胆囊床放置引流管引流,经抗炎、支持分别于手术后第3周、第6周胆漏停止,复查彩超肝下间隙积液消失,拔除引流管治愈出院。死亡1例,死亡原因:中毒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
讨论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发生率占急性胆囊炎的5%~10%,胆囊内并无结石存在。本病病理变化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相似,但病情发展更迅速。致病因素主要是胆汁淤滞和缺血,导致细菌的繁殖且供血减少,更容易出现胆囊坏疽、穿孔。本病多见于男性、老年患者。临床表现与急性胆囊炎相似。腹痛症状常因病人伴有其他严重疾病而被掩盖,易误诊和延误治疗。对危重的、严重创伤及长期应用肠外营养支持的患者,出现右上腹疼痛并伴有发热时应警惕本病的发
生。若右上腹压痛及腹膜刺激征,或触及肿大胆囊、murphy氏征阳性时,应及时作进一步的检查。发病早期b超检查不易诊断,ct检查有帮助,而肝胆系统核素扫描约97%的患者可获得诊断。围手术期的处理应在症状出现48小时内积极术前准备,包括纠正血压和生理功能紊乱,维护重要器官功能等措施。术前准备时间长短的判断取决于对患者的身体状况,病情程度以及进展趋势作出科学、客观的估计,避免顾此失彼,延误最佳手术时机。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较常发生于严重创伤及大手术后,这是多数医学专家比较公认的。但近年来的临床观察发现,患有严重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有明显增加的趋势。研究表明,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病因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①胆囊血运障碍: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发病机制中胆囊缺血为最关键因素。在严重创伤和大手术后,由于交感神经兴奋,胆囊动脉收缩,使胆囊供血不足,老年患者往往有心脑血管疾病,动脉血管硬化,易发生血栓,可造成胆囊缺血,易引起胆囊坏疽及穿孔。②胆汁积液:胃切除术后以及手术后禁食,使用镇痛剂,腹膜腔感染等因素使胆囊排空障碍,胆汁淤积,胆盐浓度增高,刺激胆囊黏膜发生急性炎症。③细菌感染: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初起为化学性炎症,在后期因胆囊黏膜受损后易继发细菌感染。因此胆囊缺血、胆汁淤积及细菌感染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发展致使胆囊极易发生坏疽及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另外,多次输血和分娩后,长时间肠外营养及某些免疫性疾病如红斑狼疮、结节性多
发性动脉炎也可引起该病发生[3]。由于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患者常处于严重创伤或大手术后,易被原发病掩盖,该病发生率又低,影响因素较多,临床医生认识不足,因此早期不易确认,易发生误诊误治,直至胆囊坏疽及穿孔后才行手术治疗。除对患者详细了解病史,全面查体外,更要提高对本病的深入认识,尤其对严重创伤或大手术后、老年患者且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病变的患者,出现右上腹疼痛或发冷、发烧及消化道症状,且右上腹扪及肿大胆囊的患者,应警惕该病的发生。无创、便捷、可动态连续检查的b超是诊断该病的首选方法。但由于b超检查主观性强,大手术后腹腔气体的干扰可影响b超的准确性,因而ct更有价值。对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仍提倡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一旦明确诊断,可根据患者全身情况及胆囊局部病变情况应首先胆囊切除术(包括lc术)。如若患者全身情况差或病变周围解剖困难可行胆囊造瘘术(包括经皮胆囊穿刺引流术),降低胆囊内压力,排出淤积胆汁、脓液,改善胆囊血供,缩短应用抗生素疗程,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吴在德,吴肇全.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51.
2 高君,丁雪梅,等.院外发病的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26例临床分
析.中华外科杂志,2010,48(21):1668.
3 吴在德.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