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常频通气常规

合集下载

新生儿高频通气管理

新生儿高频通气管理

常用通气模式
控制通气
压力控制通气:Pressure 容量控制通气:Volume
Control
Control

压力限定容量控制通气: Pressure Reg. Volume Control
常用通气模式
支持通气


压力支持通气:Pressure Support (PSV) 容量支持通气:Volume Support (VSV)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 压力控制+压力支持 Press Control+ Pressure Support 容量控制+压力支持 Vol. Control+Pressure Support
振荡频率 PCO2 振幅 容量
新生儿适用的频率范围:5-15 Hz
二氧化碳弥散系数 DCO2
DCO2 = VT2 X f DCO2的意义
参数设定的合理性
低容量策略
• 主要用于婴儿限制性疾病
如 ;气漏综合症、间质性肺气肿、多发性气胸、肺发育
不良
• 原则上采用低容量,高FiO2策略
• 也用于阻塞性疾病:如胎粪吸入,PPHN等 • Pmean(PEEP)与常频的Pmean相当,或略低(2mbar)
化范围大,所以肺泡间压力差很小,减少剪切伤
高频通气
• HFOV的MV=Vt*Vt*f,(平方关系)
• 不同于常频是MV=Vt*f.(一次方关系)
• 所以,小小的Vt仍有很高的MV去排除CO2.
• HFOV频率的增加,会引起潮气量的减少,就引起CO2排
出的减少,是反比的关系
• 这又不同于常频的MV与f是简单的正比关系 • HFOV一般把频率就固定于10-15Hz,以胸壁运动和PCO2

新生儿高频呼吸机技术参数

新生儿高频呼吸机技术参数

新生儿高频呼吸机技术参数1.总体要求:1.1 适用于早产儿、新生儿使用1.2 具备无创通气、常频通气和有创高频通气以及无创高频通气。

1.3 显示屏≥12英寸彩色触摸屏,具有中文界面及报警事项中文记录。

1.4 备用电池 3小时以上2.通气模式2.1 常频通气 IPPV/IMV、SIMV/SIPPV、SIMV+PSV、SIPPV+PSV、CPAP2.2 无创通气nCPAP、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nIPPV、高流量氧疗 HiFlow 、nHFO2.3 高频通气 HFO、HFO + VTG、HFO+肺复张3.常频通气3.1 呼吸频率2-200bpm3.2 吸气压4-60mbar3.3 PEEP 0-30mbar容量限制(VL) 2-200ml3.4 目标容量(VG) 0.1-200ml3.5 管路泄露补偿0-100%3.6 流量触发范围0.1-1L/min3.7 容量触发范围5-30%3.8 I:E 9:1-1:99可以调节(nIPPV)4.高频模式4.1 HFO原理音圈式双膜式震荡4.2 频率范围5-20Hz4.3 振幅5-100mbar4.4 负压-50mbar4.5 平均圧力0-40mbar4.6 容量保证Off,0.1-200ml,最小潮气量0.1ml4.7 I:E 25:75、33:66、40:60、50:505.无创通气5.1 吸气压力PIP 5-30mbar5.2 PEEP 0-15mbar5.3 吸气流量2-32L/min5.4 呼气流量0-20L/min5.5 呼吸频率2-200bpm5.6 nHFO震荡频率5-20Hz5.7 nHFO震荡振幅2-50mbar5.8 NIPPV 可接单支管路通气5.9 HiFlow流量2-30L/min5.10 HiFlow压力限制Pmax 10-22mbar6.配件6.1 湿化器可单独调节温度和湿度,也可自行调节温度和湿度,保证最佳的湿化6.2 传感器热丝式流量传感器,长效,灵敏度高6.3 呼吸管路外环式双加热丝管路,减少积水,保证湿化效果7.报警7.1 具备自动报警界限调整;7.2 报警方式:光闪烁,报警音和文字信息显示;7.3 报警快速处理,通过快捷键调节增大报警参数上、下线;。

新生儿高频呼吸机技术参数

新生儿高频呼吸机技术参数

新生儿高频呼吸机技术参数1.总体要求:1.1 适用于早产儿、新生儿使用1.2 具备无创通气、常频通气和有创高频通气以及无创高频通气。

1.3 显示屏≥12英寸彩色触摸屏,具有中文界面及报警事项中文记录。

1.4 备用电池 3小时以上2.通气模式2.1 常频通气 IPPV/IMV、SIMV/SIPPV、SIMV+PSV、SIPPV+PSV、CPAP2.2 无创通气nCPAP、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nIPPV、高流量氧疗 HiFlow 、nHFO2.3 高频通气 HFO、HFO + VTG、HFO+肺复张3.常频通气3.1 呼吸频率2-200bpm3.2 吸气压4-60mbar3.3 PEEP 0-30mbar容量限制(VL) 2-200ml3.4 目标容量(VG) 0.1-200ml3.5 管路泄露补偿0-100%3.6 流量触发范围0.1-1L/min3.7 容量触发范围5-30%3.8 I:E 9:1-1:99可以调节(nIPPV)4.高频模式4.1 HFO原理音圈式双膜式震荡4.2 频率范围5-20Hz4.3 振幅5-100mbar4.4 负压-50mbar4.5 平均圧力0-40mbar4.6 容量保证Off,0.1-200ml,最小潮气量0.1ml4.7 I:E 25:75、33:66、40:60、50:505.无创通气5.1 吸气压力PIP 5-30mbar5.2 PEEP 0-15mbar5.3 吸气流量2-32L/min5.4 呼气流量0-20L/min5.5 呼吸频率2-200bpm5.6 nHFO震荡频率5-20Hz5.7 nHFO震荡振幅2-50mbar5.8 NIPPV 可接单支管路通气5.9 HiFlow流量2-30L/min5.10 HiFlow压力限制Pmax 10-22mbar6.配件6.1 湿化器可单独调节温度和湿度,也可自行调节温度和湿度,保证最佳的湿化6.2 传感器热丝式流量传感器,长效,灵敏度高6.3 呼吸管路外环式双加热丝管路,减少积水,保证湿化效果7.报警7.1 具备自动报警界限调整;7.2 报警方式:光闪烁,报警音和文字信息显示;7.3 报警快速处理,通过快捷键调节增大报警参数上、下线;。

常频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30例临床分析

常频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30例临床分析
l 。入院时 日龄 <2 3例 ,4h , 例 。 2例 4h2 2 ~3d6例 >3dl
12 临床表现 .
全部病例均有青紫或 呼吸困难 , 中吸气 三凹 其
征或 呻吟 l 例 , 部口 8 肺 罗音 l 例 , 吸音减低 l l 呼 2例。呼 吸节律 不整 l , 4例 呼吸暂停 7例 。 13 原发病及合 并症 . 3 中吸入性 肺 炎 3例 , 粪吸 入综 0例 胎
停 。具备其 中 1 项者 即可应用呼吸机 治疗 , 已确诊为 H MD者可
救治新生儿呼吸衰竭 3 0例 , 现报告如下。 l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 3 中 , 2 例 , 9例 ; 产 儿 2 , 0例 男 l 女 早 0例 足月 儿 1例 ; 0 出生体重 <2 0 0 , 0 0g1 例 2 0~2 0 8 , 0g 0 0 0g 例 >25 5 0
杜 淑仙 郭乃玲
机械通气是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 的重 要手段 , 随着 新生 儿 急救 医学的快 速发展 , 常频机械通 气在新 生儿领 域得到 了普及 和不同程度的提高 , 使新生儿 呼吸衰竭 的病 死率 明显下降 。我
科 自 20 年 1 01 月至 20 04年 l 2月选 用美 国 VP BR I- ID型 呼吸机
< .5 P0 <5 m H 给予 上机 治疗 。2例肺 出血患 儿发现 7 2 、a2 0m g
式间歇指令通气 +呼气末 正压通 气 (M I V+P E ) 呼吸机 参数 EP ,
初设值 吸入氧浓 度 ( i20 6~10 吸 气峰 压 ( I 2 ~2 l FO ) . .、 P 0 8e P) n
呼吸机及调节各参 数 。采 用美 国 VPBR I- ID型呼 吸机 。通 气方

婴儿、儿童常频兼容高频振荡呼吸机参数

婴儿、儿童常频兼容高频振荡呼吸机参数

婴儿、儿童常频兼容高频振荡呼吸机参数适用范围:*常频模式下早产儿-30公斤儿童*高频模式下早产儿-20公斤儿童(一)主要技术参数及性能*1、全电脑彩色触摸屏12.1”英寸,可(全中文/英文可选)显示压力,流速,容量,传感器监测波形,压力-容量环,流量容量环。

*2、常频与高频通气可以使用同一呼吸回路,无需更换回路。

*3、呼出模块可以拆卸并高温高压消毒。

*4、无创高频功能(二)所具备的通气模式和通气技术要求1、A/CMV辅助控制通气PTV自主呼吸通气SIMV同步间隙指令通气CPAP持续气道正压通气2、时间切换压力限制,流速切换3、压力控制,压力支持4、容量控制/压力调节5、容量支持*6、目标容量保证7、流速切换,可调节*8、高频振荡:3-20Hz振幅Delta压力≥180mbar9、潮气量:2-200ml10、氧浓度:21-100%11、高频振荡\可叠加指令控制通气12、吸气上升时间频率可调13、吸呼切换可调:0-50%14、压力触发和流量触发15、PEEP:0-20mbar16、手动通气17、容量限制:3-200ml18、压力限制:0-65mbar19、气道平均压:0-35mbar20、窒息通气21、CPAP无创鼻吸氧功能(三)须具备的监测项目*1、呼出分钟通气量2、潮气量3、呼吸频率4、气道压力、平均压5、PEEP6、持续气流7、吸气时间8、吸呼比9、氧浓度10、管道漏气%11、空氧压力12、交流电/电池≥1小时,电池寿命3-5年13、触发反应时间:10毫秒14、C/20肺顺应性*15、DECO2二氧化碳弥散指数监测,趋势图*16、一氧化氮检测主要检测功能指标1:检测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及报警2:能与高压报警小减少流速3:一氧化氮传感器范围:0-280ppm分辨率0.1ppm.no<100ppm1ppm no<100ppm4:二氧化氮传感器范围:0-50ppm分辨率0.1ppm.5:Insoys吸入一氧化氮系统是低浓度一氧化氮治疗仪,典型浓度为2-80ppm。

新生儿高频通气

新生儿高频通气

新生儿高频通气新生儿高频通气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危重患儿的抢救和治疗过程中。

下面将介绍新生儿高频通气的原理、适应症、不良反应及优缺点,并针对该疗法的未来发展做一些展望。

一、原理新生儿高频通气是一种通过增加气道气流速度和频率来实现肺泡稳定和通气的治疗手段。

其原理是利用高频振荡器产生的快速气流,在低波动性的气流中让气道肌肉保持松弛状态,以减少气道闭合。

同时,高频通气能为呼吸肌提供足够的气道开放压,提高肺泡的稳定性和通气效果。

二、适应症新生儿高频通气通常被用于以下情况: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感染性肺炎、先天性肺畸形、新生儿窒息及创伤等。

对于这些危重患儿,高频通气是维持氧供应和呼吸功能的重要手段,能够有效改善气体交换和肺功能。

三、不良反应虽然新生儿高频通气在治疗上有显著优势,但它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

首先,由于高频通气需要引入气道插管和使用特殊设备,患儿可能面临创伤性和感染性的风险。

其次,过度通气可能导致脑氧合不足,增加脑出血和神经损伤的风险。

此外,高频通气还可能引起肺气肿、气胸等肺损伤并增加患儿的并发症风险。

因此,在使用新生儿高频通气时,应根据患儿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并及时监测并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四、优缺点新生儿高频通气相对于传统机械通气具有一定的优势。

首先,由于高频通气可以提供快速且稳定的气流,使肺泡保持通气状态,能够减少气道闭合和肺不张的风险,从而改善气体交换。

其次,高频通气可对呼吸肌肉产生较小的压力,缓解肺泡过度膨胀带来的压力损伤。

另外,高频通气还有助于增加氧合和降低二氧化碳潴留,提高血液的氧输送能力。

然而,新生儿高频通气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由于高频通气需要特殊设备,且操作要求高,临床应用的普及性有限。

其次,高频通气可能引发一些不良反应和并发症,需要严密监测和及时处理。

此外,高频通气对气道肌肉松弛剂的敏感性较高,在使用药物时需格外慎重。

五、未来发展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生儿高频通气也在不断演化与改进。

母婴同室新生儿呼吸情况的观察

母婴同室新生儿呼吸情况的观察

母婴同室新生儿呼吸情况的观察在医院内,新生儿常与母亲同室住院,以便进行哺乳和睡眠。

母婴同室对新生儿来说是有很多好处的,但同时也会增加他们出现呼吸问题的风险。

因此,观察新生儿的呼吸情况就显得特别重要。

新生儿呼吸常见问题新生儿出生后,呼吸系统尚未完全成熟,容易出现一系列呼吸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呼吸问题:呼吸急促新生儿正常呼吸频率为每分钟40-60次。

如果出现呼吸急促,频率超过60次/分钟,或呼吸过于短促,应该马上注意。

呼吸暂停新生儿间歇性的呼吸暂停是正常的现象,但如果频率较高,就要引起注意。

每天出现超过10次的呼吸暂停是需要注意的。

呼吸浅慢新生儿正常呼吸幅度为每分钟30秒至3分钟内的不规则浅慢呼吸。

如果呼吸时间过长或呼吸幅度过小,则应该注意。

发出呼吸困难的声音如果新生儿呼吸后出现嘶哑、哮鸣、咳嗽或啜泣等症状,就需要密切观察。

有效的观察方法对新生儿呼吸情况的观察需要有系统、规律的方法。

下面是一些有效的观察方法:观察呼吸频率和幅度观察新生儿的呼吸频率和幅度,这是最基本的观察方法。

可以用一个手表计时,观察他们的呼吸,比较新生儿的正常呼吸频率和幅度是否一致。

观察胸部运动和呼吸音用手感受新生儿的胸部运动,并注意听他们的呼吸,判断呼吸是否顺畅。

观察皮肤颜色和皮肤反应每个新生儿出生后的皮肤颜色都是不一样的,但当有呼吸问题时,皮肤颜色可能会变成灰色或发紫。

观察新生儿的皮肤反应,如是否有张口呼吸、呻吟甚至有无意识状态,也是注册呼吸问题的方法之一。

观察新生儿的哭声新生儿的哭声是他们的自我保护反应。

如果新生儿出现持续哭声,就需要密切观察。

责任部门的介入如果新生儿的呼吸情况出现异常,应该及时向医生或责任部门汇报。

医生和护理人员会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帮助新生儿尽快恢复。

小结总的来说,母婴同室住院可以促进母乳喂养和产妇恢复,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观察新生儿的呼吸情况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汇报,可以有效降低呼吸问题对新生儿的危害。

新生儿机械通气常规及解读

新生儿机械通气常规及解读

新生儿机械通气常规及解读
前言
机械通气是指使用机器替代抢救对象呼吸,为呼吸系统发生严重损害和功能不
能善归的患者提供生命维持和支持治疗。

新生儿机械通气是新生儿呼吸不支的最常用治疗方式之一。

机械通气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命体征及预后。

适应症
新生儿机械通气的适应症包括但不限于:
•先天性肺畸形及其并发症
•局限性肺萎缩
•血管肺炎
•出生窒息综合征
•肺泡蛋白沉积症
•先天性心脏病
•严重限制性胸廓畸形
•呼吸肌麻痹
•中枢性呼吸暂停综合征
常规操作及注意事项
气道管理
•镇静、肌松
•鼻塞管插入
机器设置
•控制通气模式及参数的选择
控制通气模式包括VCMV、ACMV等,参数的选择包括PEEP、吸气、呼气压力及时间等。

•监测血氧饱和度
监测血氧饱和度不低于90%。

体位与常规处理
•体位:半卧位
•常规处理:卡汀低于正常值,支持营养及维护血流动力学稳定
药物治疗
•镇痛、镇静
•抗生素治疗
监测及解读
•气囊手动充气时观察管路波形,注意最大吸气流速和呼气流速
•监测氧饱和度、吸呼比、呼吸频率及气道压力
•解读机械通气模式、气道阻力与肺容积等相关参数,如呼气末正压、吸呼比、气道扫描等
风险与并发症
•气胸
•气压伤
•牙齿损伤
•感染
•抑郁
新生儿机械通气是新生儿呼吸不支最常用治疗方式之一,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及并发症。

在使用机械通气时,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体质情况来制定适合的治疗方案。

这其中,医护人员的经验及技能水平也是保证治疗质量与避免风险的重要因素。

新生儿机械通气参数介绍

新生儿机械通气参数介绍

新生儿常频机械通气应用基础(一)呼吸机主要参数及其作用.1.吸气峰压(PIP/PPEAK)当PIP超过30cmH20,增加患肺气压伤和慢性肺疾病的危险性。

预调PIP时,应以可见胸廓起伏适度、呼吸音清晰和PaC02正常为宜。

2.呼气末正压(PEEP)当PEEP超过8cmH20则可降低肺/顷应性、减少潮气量和肺泡通气量,增加死腔,阻碍静脉回流,使Pa02降低,PaC02升高。

调定PEEP应综合血气结果、胸片的呼气末膈肌位置及肺透亮度等结果。

3.吸气时间(TI) 现主张用0.3--0.6秒。

4.吸入氧分数(Fi02) FiO2持续高于0.6时,可引起CLD和ROP。

(二)机械通气参数调节原则1.促进CO2的排出:⑴增大PIP与PEEP的差值(即提高PIP或降低PEEP)⑵调快呼吸机频率。

2.促进O2的摄取:⑴提高PIP(作用最大)、PEEP及I/E 中任意一项。

⑵增加 FiO2。

(三)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1.机械通气指征: ①FiO2>0.6~0.7时,PaO2< 50mmHg或TcSO2<85% (有紫绀型先心病除外);②PaCO2>60~70mmH伴pH值<7.25;③严重或药物治疗无效的呼吸暂停;确诊为RDS者可适当放宽指征。

2. 新生儿常见疾病机械通气初调参数PIP PEEP RR TI FR呼吸暂停10~122~415~200.5~0.758--12RDS20--304--630--600.3~0.58--12 MAS20--252~420--400.5—0.758--12肺炎20~252~420~40<0.58--12 PPHN20--302--450--120<0.515--20肺出血25--306--835--450.5—8--120.753.适宜呼吸机参数判定: 临床上以患儿口唇、皮肤无发绀,双侧胸廓适度起伏,双肺呼吸音清晰为宜;动脉血气结果是判断呼吸机参数是否适宜的金标准,初调参数或参数变化后15-30分钟应检测动脉血气,血气结果符合预期目标表明参数合适,否则应立即调整参数。

新生儿常频机械通气常规

新生儿常频机械通气常规
2
一、常频机械通气参数调节原则
• 机械通气的基本目的是促进有效的通气和 气体交换,包括CO2的及时排出和O2的充 分摄入,使血气结果在正常范围。
• 临床上应根据PaO2和PaCO2值的大 小,遵循上述原则,并综合考虑各参数正、副 作用进行个体化调定,原则是在保证有效通 换气功能情况下,使用最低参数,以减少机械 通气
• 除增加MAP外,提高FiO2也是直接而有效增加PaO2的方法。
5
二、常频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
• 1、机械通气指征 • ①在FiO2为 0.6的情况下,PaO2<5 0
mmHg或经皮血氧饱和度 (TcSO2) <8 5 % (紫绀型先心病除外); • ②PaCO2>6 0-7 0mmHg,伴pH值 <7.25; • ③严重或常规治疗无效的呼吸暂停。 • 具备其中之一者。已确诊为RDS者可适 当放宽指征。
呼吸机使用中管理
• 定期巡视呼吸欧洲机工作状态 • 呼吸机表面清洁 • 呼吸机回路的定期更换 • 及时清理呼吸机回路的冷凝水 • 湿化装置选择及更换 • 呼吸机参数设置及调整 • 及时准确处理呼吸机报警
15
呼吸机的终末管理
• 呼吸机回路的终末消毒 • 呼吸机配件的清洁及消毒 • 呼吸机的维护及保养
新生儿常频机械通气常规
1
• 常频机械通气是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 患呼吸系统疾病的新生儿极易发生呼吸衰竭,故在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NICU)中使用机械通气的频率 较高。
• 新生儿常频机械通气已在国内广泛应用,为使其应 用规范化,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参考国内外新生儿 常频机械通气的相关理论及临床经验,特制定新生 儿常频机械通气参数调节原则及其临床应用常规, 供新生儿急救医生参考。

初生儿复苏评估准则

初生儿复苏评估准则

初生儿复苏评估准则初生儿复苏评估准则是指在新生儿窒息或其他危急情况下,医护人员进行初步评估的一系列步骤和指导原则。

这些准则旨在提供对新生儿复苏过程中的关键考量和行动的指导,以确保能够及时有效地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婴儿的生命。

1.呼吸评估:医护人员需要评估婴儿的呼吸情况。

正常情况下,新生儿的呼吸频率应在30-60次/分钟之间,呼吸应平稳、规律。

如果婴儿没有呼吸,可以采取刺激呼吸的方法,比如轻轻拍打婴儿的足底。

2.循环评估:医护人员还需要评估婴儿的心脏循环情况。

对于未出生3分钟的婴儿,如果没有心跳或心率低于60次/分钟,应该立即进行胸外按压。

3.心脏按压:在进行心脏按压时,应该使用两个手指或两个拇指,并定时将心脏按压率控制在120-150次/分钟。

心脏按压的深度应该是胸壁下陷的1/3-1/24.通气评估:医护人员还需要对婴儿的通气情况进行评估。

通气方式可以是面罩通气或是气管插管通气。

面罩通气的可行性评估主要是通过观察婴儿的胸廓起伏情况,而气管插管通气则需要辅助设备进行。

如果婴儿需要气管插管通气,医护人员应该确保插管位置正确,以免引起并发症。

5.药物应用:在复苏过程中,可能需要使用一些药物来帮助婴儿恢复。

常用的药物包括肾上腺素、碳酸氢钠和阿托品等。

使用药物时应该根据婴儿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准确计算剂量,并按照正确的途径进行给药。

初生儿复苏评估准则需要医护人员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

同时,准则还需要和实际情况相结合,因为每个婴儿的情况都可能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判断。

总结起来,初生儿复苏评估准则是一套用于指导医护人员对新生儿在窒息或其他危急情况下进行初步评估的准则。

这些准则对于保护婴儿的生命非常重要,医护人员需要根据这些准则进行相应的操作,以确保能够及时有效地对新生儿进行复苏。

新生儿机械通气常规

新生儿机械通气常规

新生儿机械通气常规本文原载于中华儿科杂志2015年05期"新生儿常频机械通气常规"自2004年发表以来,为我国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救治起到了很好的规范和引领作用。

该常规实施已有10年,由于产前糖皮质激素及生后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 PS)普遍应用,以及新生儿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NICU)管理手段日臻完善,新生儿呼吸系统的疾病谱和严重程度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机械通气的方式也随之而改变。

在NICU无创机械通气的使用频率明显增加,对某些重症呼吸系统疾病的新生儿,高频通气作为常频机械通气补救措施或首选治疗也取得较好的疗效。

因此,本常规将对2004年版"新生儿常频机械通气常规"进行修订和补充,以供新生儿急救医生参考。

CPAP也称持续呼吸道正压的自主呼吸,为新生儿最常用的无创通气方式。

是指有自主呼吸的患儿在整个呼吸周期中接受高于大气压的气体。

由于呼气末增加了气体存留,功能残气量增加,防止了呼气末肺泡萎陷,从而提高肺氧合及减少肺内分流。

CPAP可通过鼻塞、鼻罩、鼻咽管、面罩等方式进行辅助呼吸。

1.应用指征:(1)有自主呼吸的极早产儿(出生胎龄25~28周),产房早期预防性应用;(2)可能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RDS)的高危早产儿(如胎龄<30周不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者);(3)当鼻导管、面罩或头罩吸氧时需吸入氧气分数(fraction of inspired oxygen, FiO2)>0.3时,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oxygen tension, PaO2)<50 mmHg(1 mmHg=0.133 kPa)或经皮血氧饱和度(transcutaneous oxygen saturation, TcSO2)<90%;(4)早产儿呼吸暂停;(5)RDS患儿使用PS后病情稳定,拨出气管导管后;(6)常频或高频机械通气撤机后,出现明显的三凹征和(或)呼吸窘迫。

新生儿机械通气模式选择

新生儿机械通气模式选择

新生儿常见疾病机械通气初调参数
疾病
流量
PIP
(L/min) (cmH2O)
呼吸暂停 8~12
RDS
8~12
MAS 肺气肿 8~12
肺不张 8~12
肺炎
8~12
PPHN
15~20
肺出血
8~12
10~15 20~25 15~20 20~25 20~25 20~30 25~30
PEEP (cmH2O)
3~4 4~6 3 5~6 2~4 2~4 6~8
呼吸机撤离
当患儿原发病好转,感染基本控制,一般状况较好,血气分析正常时应逐渐 降低呼吸机参数,锻炼和增强自主呼吸 一般先降氧浓度和PIP,再降呼吸频率,同时观察胸廓起伏、监测SaO2及动 脉血气结果 当PIP≤18cmH2O,PEEP2~4cmH2O,频率≤10次/min,氧浓度≤0.4时,动脉 血气结果正常 按步骤有序撤机 拔管前彻底吸痰; 为避免可能出现的喉头水肿,应在拔管前应用地塞米松0.5mg/(kg.d); 拔管时,用复苏囊正压通气以再次膨胀肺部,使气道内保持正压,在患儿呼 气相拔出气管内导管; 拔管后充分清理口咽、鼻腔分泌物,改用面罩、头罩或鼻导管吸氧,氧浓度 较前提高5%;拔管后2h内进行1~2次雾化吸入。
高频通气:高频正压通气(HFPPV)
高频喷射通气(HFJV) 高频气流阻断通气(HFFIV) 高频震荡通气(HFOV)
机械通气应用指征
频繁的呼吸暂停,经药物或CPAP干预无效 RDS患儿需使用PS治疗时 FiO2>0.6-0.7,PaO2<50-60或TcSO2<85%(紫绀型 先心病除外) PaCO2>60-65,伴有持续性酸中毒(PH<7.2) 全身麻醉的新生儿 呼吸支持 常频呼吸机应用失败后再用高频可能有效——肺保护通气 策略,不增加气压伤,有效提高氧合

新生儿常见肺部疾病辅助通气策略

新生儿常见肺部疾病辅助通气策略

高氧高通气试验
高氧,100bpm,5-10min sPO2或PO2显著增加--PPHN
PPHN常频通气新策略
iNO
PO2: 70-100 PCO2: 30-40
高氧 + 过度通气>2天
PH: 7.5-7.6
频率 >60-80来自HFO高频通气可能减轻气压伤 Henderson-Smart et al, 2004
激素在拔管中的应用
减少气管内再插管的可能, 在喉头水肿发生率不高时作用不明显
高血糖和尿糖阳性
建议 仅限有高度发生气道水肿和阻塞 危险者
Davis PG. Cochrane Library. 2004(4)
胎粪吸入综合征
治疗进展
高频通气 非甾体类 抗炎药
一氧化氮 MAS 治疗进展
体外膜氧合
液体通气
例数
结果
严重IVH和PVL发生率无差别������ 校正胎龄36周时需要用氧的比例 (44% vs. 53%, p=0.046) Courtney HE. N Engl J Med 2002;347:643--52.
出处
高频通气与早产儿RDS
对象:早产儿 例数:3,585 结果:There is no clear evidence that elective HFOV
PO2>50 SPO2>90%
PH>7.25 BPD SPELLS
防止PPHN 肺损伤
PEEP:5-7
耐受重度 允许性高碳酸血症
BPD 的分级
BPD 的防治
预防早产 产前应用激素 早期应用CPAP 表面活性物质 积极处理PDA Vit A 可容许的高碳酸血症 生后激素 抗氧化剂 支气管扩张剂 利尿剂

新生儿机械通气参数介绍

新生儿机械通气参数介绍

新生儿常频机械通气应用基础(一)呼吸机主要参数及其作用.1.吸气峰压(PIP/PPEAK)当PIP超过30cmH20,增加患肺气压伤和慢性肺疾病的危险性。

预调PIP时,应以可见胸廓起伏适度、呼吸音清晰和PaC02正常为宜。

2.呼气末正压(PEEP)当PEEP超过8cmH20则可降低肺/顷应性、减少潮气量和肺泡通气量,增加死腔,阻碍静脉回流,使Pa02降低,PaC02升高。

调定PEEP应综合血气结果、胸片的呼气末膈肌位置及肺透亮度等结果。

3.吸气时间(TI) 现主张用0.3--0.6秒。

4.吸入氧分数(Fi02)FiO2持续高于0.6时,可引起CLD和ROP。

(二)机械通气参数调节原则1.促进CO2的排出:⑴增大PIP与PEEP的差值(即提高PIP或降低PEEP)⑵调快呼吸机频率。

2.促进O2的摄取:⑴提高PIP(作用最大)、PEEP及I/E中任意一项。

⑵增加FiO2。

(三)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1.机械通气指征: ①FiO2>0.6~0.7时,PaO2< 50mmHg或TcSO2<85%(有紫绀型先心病除外);②PaCO2>60~70mmH伴pH值<7.25;③严重或药物治疗无效的呼吸暂停;确诊为RDS者可适当放宽指征。

呼吸暂停10~12 2~4 15~20 0.5~0.75 8--12RDS 20--30 4--6 30--60 0.3~0.5 8--12MAS 20--25 2~4 20--40 0.5—0.75 8--12肺炎20~25 2~4 20~40 <0.5 8--12PPHN 20--30 2--4 50--120 <0.5 15--20肺出血25--30 6--8 35--45 0.5—0.75 8--123.适宜呼吸机参数判定: 临床上以患儿口唇、皮肤无发绀,双侧胸廓适度起伏,双肺呼吸音清晰为宜;动脉血气结果是判断呼吸机参数是否适宜的金标准,初调参数或参数变化后15-30分钟应检测动脉血气,血气结果符合预期目标表明参数合适,否则应立即调整参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常频机械通气常规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
常频机械通气是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患呼吸系统疾病的新生儿极易发生呼吸衰竭,故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 中使用机械通气的频率较高。

新生儿常频机械通气已在国内广泛应用,为使其应用规范化,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参考国内外新生儿常频机械通气的相关理论及临床经验,特制定新生儿常频机械通气参数调节原则及其临床应用常规,供新生儿急救医生参考。

一、常频机械通气参数调节原则
机械通气的基本目的是促进有效的通气和气体交换,包括CO2 的及时排出和O2 的充分摄入,使血气结果在正常范围。

CO2 的排出:CO2 极易从血液弥散到肺泡内,因此血中CO2 的排出主要取决于进出肺内的气体总量,即每分肺泡通气量,其计算公式为:每分肺泡通气量= (潮气量- 死腔量) ×RR,死腔量是指每次吸入潮气量中分布于气管内,不能进行交换的气体,其量通常不变。

定容型呼吸机的潮气量可通过旋钮直接设置;定压型呼吸机的潮气量主要取决于肺的顺应性和吸、呼气时肺泡内的压力差,故其潮气量主要取决于吸气峰压(peak inspiration pressure , PIP) 与呼气终末正压(peak endexpiratory pressure , PEEP) 的差值,差值大则潮气量大,反之则小。

频率的增加可使每分肺泡通气量增加,PaCO2 下降。

当PaCO2 增高时,可通过增大PIP 与PEEP 的差值(即提高PIP或降低PEEP) 或调快呼吸机频率来使PaCO2 降低,反之亦然。

O2 的摄取: 动脉氧合主要取决于平均气道压(meanairway pressure , MAP) 和吸入气氧分数(fraction of inspiredoxygen , FiO2) 。

MAP 是一个呼吸周期中施于气道和肺的平均压力,MAP 值等于一个呼吸周期中压力曲线下的面积除以该周期所用的时间,其公式为:MAP = K×(PIP ×TI + PEEP ×TE) / (TI + TE)K:常数(正弦波为0.5 ,方形波为1.0) ;
TI :吸气时间;TE:呼气时间MAP 应用范围一般为5~15 cmH2O。

从公式可见提高PIP、PEEP 及吸/ 呼(inspiration/ expiration ratio , I/ E) 中任意一项均可使MAP 值增大, PaO2 提高。

在考虑增大MAP 时,须注意下列几个问题: ①PIP 的作用大于PEEP 及I/ E; ②当PEEP 达到8 cmH2O 时,再提高PEEP ,PaO2 升高则不明显; ③过高的MAP 可导致肺泡过度膨胀,静脉回流受阻,心搏出量减少,氧合降低,并可引起肺气压伤。

除增加MAP 外,提高FiO2 也是直接而有效增加PaO2 的方法。

临床上应根据PaO2 和PaCO2 值的大小,遵循上述原则,并综合考虑各参数正、副作用进行个体化调定,原则是在保证有效通换气功能情况下,使用最低参数,以减少机械通气的并发症。

二、常频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
1机械通气指征: ①在FiO2 为0.6 的情况下,PaO2 < 50mmHg 或经皮血氧饱和度( transcutaneous oxygen saturation ,TcSO2) < 85 %(紫绀型先心病除外) ; ②PaCO2 > 60~70 mmHg伴pH值< 7.25 ; ③严重或常规治疗无效的呼吸暂停。

具备其中之一者。

已确诊为RDS 者可适当放宽指征。

2呼吸机通气模式:新生儿通气时呼吸频率快,呼吸机管道死腔,管道顺应性及采用无气囊气管插管等因素不能确保吸入气潮气量,一般常采用压力限定通气模式,较少采用定容模式,根据不同类型呼吸机的正压工作模式的不同,有辅助/ 控制通气(A/ C) 、间歇指令通气( IMV) 及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 等,当患儿有自主呼吸时最好采用A/ C 或SIMV 方式通气,由于此方式通气时患儿的自主呼吸可触发与机器产生同步一致的呼吸,可减少人、机对抗及呼吸功,但应设好触发敏感度,常设压力触发值为- 1~- 3 cmH2O ,流量触发为1~3 L/ min。

3呼吸机初始参数设定:初调参数应因人、因病而异. 儿常见疾病初调参数(表1) 。

表1 新生儿常见疾病机械通气初调参数
项目Flow(L/ min) PIP(cmH2O) PEEP(cmH2O) RR(次/ min) TI
呼吸暂停8~12 1 0~12 2~4 15~20 0 .5~0.75
RDS 8~12 20~30 4~6 20~60 0.4~0.6
MAS 8~12 20~25 2~4 20~40 0.5~0.75
肺炎8~12 20~25 2~4 20~40 < 0.5
PPHN 15~20 20~30 2~4 50~120 < 0.5
肺出血8~12 25~30 6~8 35~45 0.5~0.75
4. 适宜呼吸机参数的判断:临床上以患儿口唇、皮肤无发绀,双侧胸廓适度起伏,双肺呼吸音清晰为宜。

动脉血气结果是判断适宜参数的金标准, 初调参数或参数变化后15~30 min ,应检测动脉血气,如结果偏于表2 中的范围,应立即调整参数,否则,若病情稳定可每4~6 h 监测血气。

表2 新生儿适宜动脉血气及TcSO2 值
项目PaO2(mmHg) TcSO2( %) PaCO2(mmHg) pH 值
一般疾病:
早产儿50~70 85~93 30~50 7.30~7.45
足月儿60~80 90~95 30~50 7.30~7.45 PPHN:
早产儿60~80 90~95 25~30 7.45~7.55
足月儿80~100 95~98 25~30 7.45~7.55
临床上常用动脉化毛细血管血监测PCO2 ,TcSO2 代表动脉血氧饱和度。

末梢循环不良者应进行动脉血气检测,每天至少作一次动脉血气。

有条件的单位应根据呼吸力学(如肺顺应性、时间常数、气道阻力及呼吸波型等) 监测参数调整。

5. 参数调节幅度:一般情况下每次调节1 或2 个参数, 每次参数变化的幅度(表3) 。

61 撤离呼吸机指征:当疾病处于恢复期,感染基本控制,一般情况良好,动脉血气结果正常时应逐渐降低呼吸机
表3 呼吸机参数调节幅度值
呼吸机参数调节幅度PIP 1~2 cmH2O PPEP 1~2 cmH2O TI 0.05~0.1S RR 5 次/ min FiO2 0.05参数,锻炼和增强自主呼吸;当PIP ≤18~20 cmH2O ,PEEP = 2 cmH2O ,频率≤10 次/ 分,FiO2 ≤014 时,动脉血气结果正常, 可转为CPAP ,维持原PEEP 值,维持治疗1~4 h ,血气结果正常即可撤离呼吸机。

低出生体重儿自主呼吸弱,气管导管
细,阻力较大,故也可不经过CPAP 而直接撤离呼吸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