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第五章 人的社会化(11.7)

合集下载

人大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五章 人的社会化

人大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五章 人的社会化

第五章人的社会化第一节社会化概述任何社会都是由具体的人组成的,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离不开个体的参与;反过来,人都是生活在社会之中的,个体的健康成长和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社会环境。

因此,社会学必须考察:人是如何从一个生物个体成长为一个社会人的?个体的人格和角色技能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怎样培养有利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人格和角色?如此等等。

这便是本章所要讨论的社会化问题。

在社会学中,“社会化”是一个有着特定内涵的专门术语。

在广义社会化的观点看来,社会化不仅是一个“生物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内化社会价值标准、学习角色技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由于成年人生活中同样存在这样一些问题,因此,社会化不仅仅是青少年时期才会面临的问题,而是一个贯穿人生始终的过程。

社会化概念的内涵存在三种不同的理解角度:文化的角度、人格发展的角度和社会结构的角度。

迄今为止,社会学一共区分了五种类型的社会化。

它们是:初始社会化、预期社会化、发展社会化、逆向社会化和再社会化。

这五种类型,有的是人生必须经历的,比如初始社会化;有的则是不一定会经历的,比如再社会化。

由于社会化关系到个体人格的健全和完善,社会文化的传承和延续,社会结构的维系和发展,不言而喻,它对于整个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这表现在:第一,社会化是社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培养、塑造自己的社会成员的过程;第二,文化具有完善个体人格、维系社会共同体、推动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功能,文化的统一和延续是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重要条件。

第二节社会化的条件和主体作为生物个体的人经过社会化,能够成为具备社会知识、掌握社会规范的社会人,而为什么猪、狗、牛、羊等动物不能呢?这说明,社会化需要一定的生物条件,不是任何生物都可以经过社会化而成为社会人的。

另一方面,那些“狼孩”、“猪孩”和“熊孩”,具备了人类的生物条件,为什么最终却只能像动物一样爬行和嚎叫,而不能成为正常的社会人呢?这说明,社会化是需要一定社会条件的,离开这些条件,即使具备了生物条件的人类个体也不能成为正常的社会人。

社会学概论人的社会化PPT精选文档

社会学概论人的社会化PPT精选文档
广义说:人的社会化不仅是一个从“生物人”向 “社会人”转变的过程,也是一个人内化社会价 值标准,学习角色扮演,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社会化贯穿人生的始终。
2
• 2、单向说与双向说
• 单向说:人的社会化是一个人学习生活技
能与社会文化,取得合格社会成员资格、 不断适应社会的过程。
• 双向说:人的社会化不仅仅是社会以社会
是人类活动得以实现的根本条件 。
• 人的自然性是与生俱来的,而其社会性则
是在自身生存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的,是人 在其社会化过程中培养并发展的。
7
狼孩的故事
• 世界上已知由狼哺育的幼童有10多个,其中最著名的是印
度发现的两个。 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附近的一个山 村里,人们在打死大狼后,于狼窝里发现了两个由狼抚育 过的女孩,其中大的年约7、8岁,被取名为卡玛拉;小的 约2岁,被取名为阿玛拉。后来她们被送到一个孤儿院去抚 养。阿玛拉于第2年死去,卡玛拉一直活到1929年。孤儿院 的主持人J.E.辛格在他所写的《狼孩和野人》一书中,详 细记载了这两个狼孩重新被教化为人的经过。 狼孩刚被 发现时,生活习性与狼一样;用四肢行走;白天睡觉,晚 上出来活动,怕火、光和水;只知道饿了找吃的,吃饱了 就睡;不吃素食而要吃肉(不用手拿,放在地上用牙齿撕 开吃);不会讲话,每到午夜后像狼似地引颈长嚎。卡玛 拉经过7年的教育,才掌握45个词,勉强地学几句话,开始 朝人的生活习性迈进。她死时估计已有16岁左右,但其智 力只相当3、4岁的孩子。
• 社会性表现为:人是自身存在的社会环境的产物,
有着人类特有的社会性,如人能制造和使用工具, 能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劳动;有一套超越生物性 本能的行为模式,并受一定的伦理规范所指导。
6
• 人特有的生理特征为社会化提供可能 • 人的生理状况制约着社会化的程度与水平

社会学 第五章 人的社会化

社会学 第五章  人的社会化

(三)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 论
埃里克森是精神分析学派的重要代表人
物,他对社会化理论的重大贡献,就是 提出自我认同危机理论。 认为社会化是一个人终生的过程,是人 们从出生到死亡期间对环境的感情发展 过程。他在其名著《儿童与社会》中, 描述了人生发展的八个阶段。
期别
年龄 心理危机(发展关键) 婴儿 对人信赖←→对人不信 时期 赖 幼儿 活泼自主←→羞怯怀疑 时期
三、社会化与社会运行
1、社会化是社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培养、塑造自 己的社会成员的过程。没有经过社会化的人就没 有社会,没有那些具备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知识、能力和素质的人,社会就不可能良性运行 和协调发展。 2、文化具有完善个体人格、维系社会共同体、 推动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功能,文化的统 一和延续是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重要条件。 而文化的统一和延续是通过社会化来实现的,离 开社会化,就谈不上社会团结和社会进步。
)
放弃原有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重
主动再社会化主要有两种情况:
个体承担地位更高的社会角色后,
进行的再社会化。
个体移居或客居文化模式很不相同
的他乡后进行的再社会化。
强制再社会化主要有两种情况:
个体的社会地位大大降低后,不得
不进行的再社会化。
个体违反社会规范后而被 社会强制进行的再社会化。

2、人为什么要社会化?
首先,从自然人发展为社会人(个人) 其次,确保社会的延续和文化的传递 (社会)
更重要: 靠人的本能不能满足人的生活需要 ① 人比动物的本能要少得多、弱的多。 ② 人比动物的需要要复杂、高级得多。
马斯洛的“五层次需要理论”
自我实现需要 尊重需要
归属与爱的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人的社会化名词解释

人的社会化名词解释

人的社会化名词解释
人的社会化是指人们在生活中因受社会风气和文化传统的影响
而发生的变化。

这种变化会引起人们的思想、行为和文化价值观等内容上的改变,也就是说,人们会从原始状态转变为文明状态。

在这一过程中,人们会因受文化影响而产生一些新的行为模式。

社会化最重要的概念就是文化的传播和实现,主要表现在人们在文化中的角色模式上。

它是指在某种文化中,当一个人被接受为某种文化的一份子时,他会接受文化的一些行为规范,并根据这些行为规范来表现自己。

这些规范就是社会化的核心。

另一个重要概念就是文化的传承。

它是指在一个文化中,新一代人接续上一代人。

他们不仅要接受文化中的一些行为规范,还要遵守一些要求,进而将其传承下去。

比如一些文化保护活动,就是一种文化传承的方式。

此外,社会化的内容还包括社会地位的内容。

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人会受到不同的影响,由此将会有不同的行为准则和文化价值观念。

比如,一个社会中拥有特殊经济地位的人会有不同的文化价值观,他们所关注的是社会地位的提升,而不是精神生活上的发展。

总之,社会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它是指人们在文化中普遍存在的一个概念,其中涉及到文化传播、文化传承、社会地位等多个方面。

只有通过这些概念,人们才能够更好的理解文化的多样性,从而更好的参与到社会的发展中来。

- 1 -。

第五章人的社会化

第五章人的社会化

识。在课本上何曾读到关于“敬畏生命”的文
字。我们的大学在培养大学生应对处理突发事
件的能力上也有所缺失。药家鑫在大学里拿奖
学金、钢琴也弹得好,但这些仅能说明他是个
好学生,而他处理应急事件、突发事件的能力
却并不成熟。所以大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要学
会生活,学会处理复杂的事情,这恐怕比大学
文凭更重要。
2020/5/13
• 2011年5月20日,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对被告人药 家鑫故意杀人一案进行了二审公开开庭审理并宣判, 依法裁定驳回药家鑫上诉,维持原判。
2020/5/13
• 药家鑫其人:他家境殷实,所驾车辆为私
家车。他在朋友眼中是个柔顺却又倔强的年轻 人。他喜欢弹钢琴,很在意自己的外表,想要 去整容。他在同学的眼里是个“乖同学”,学 习优秀,内向,还带了几份钢琴家教。他是一 个不带任何标签的普通人,他身上令人胆寒的 狼性和反人性行为只是一个特例,所引发的恐 慌也就不会扩大化。
2020/5/13
2.如何理解人的社会化
• 个性发展角度:形成自己人格

在商务印书馆最新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
2005年修订版中,人格一词的解释为“人的性
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人的道德品质
,人作为权利义务主体的资格”。从词典中的
解释可以看出,人格所包含的内容个人的能
2020/5/13

2010年10月23日,被告人药家鑫在其父母陪同
下到公安机关投案。经法医鉴定:死者张妙系胸部锐
器刺创致主动脉、上腔静脉破裂大出血而死亡。
• 药家鑫案2011年3月23日上午9点45分在西安市中
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包括受害人张妙丈夫王辉在内
的近30位亲属到庭旁听,中央电视台等数十家中省媒

社会学概论第五章社会化

社会学概论第五章社会化

第五章社会化第一节什么是社会化一、社会化的涵义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每一个人都是这两种属性的统一。

一方面,人是由动物发展而来的,因此人具有与动物类似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由于人的一切实践活动和行为是直接或间接地通过社会的形式表现出来,因而人又具有社会的属性(表现在:人能制造、使用工具,进行生产劳动;在生产实践活动中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

而社会性是人的根本属性。

社会化是社会对个人的文化教化和个人对社会主动选择与能动调适的统一过程。

社会化的内涵可从三个方面理解:(1)从时间方面理解,即个人社会化涉及到人生发展的全过程;(2)从内容方面理解,个人社会化关注到个人作为社会一员所应具有的全部文化遗产;(3)从关系方面理解,个人社会化注重个人与社会的交互作用以及个人社会化的结果。

人的社会化作为个人与社会以互动的成果,是强制性和能动性的统一。

社会化带有强制性的特点①人类生命个体无先天行为模式,不会自然而然地成为社会人。

②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常常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社会化的主要功能(1)文化传承功能,社会化的功能之一,就是实现人类文化的传承和转移,包括前人的文化向后人的纵向传递,社区文化的横向渗透,以及新文化的创造和发展。

(2)社会稳定功能,社会化的最后的结果,是为社会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社会成员,使其在社会生活中担当一定的社会角色,这个角色要按社会结构为他规定好的规范办事。

培养合格的社会角色,既是社会化的成果,也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需要。

(3)个人自我完善功能,社会对个人而言,就是促使个人获得人格和完善自我。

人格通常是指一个人通过社会化而形成的观念、态度、性格与习惯等,使一个人比较稳定的生理、心理素质和行为特征的总和。

人格是个性与社会共性的统一体。

人的自我完善通常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自己生理、心理状况的认识;二是对自我与他人、社会的相互关系的认识。

只有通过社会教化,才能使个人有一个完美的自我观念,并把对自我的认识与社会规范尽可能地协调一致。

人的社会化

人的社会化

第五章人的社会化人的社会化是指人接受社会文化的过程,即指自然人(或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并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经由这一过程,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持续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形成和完善。

刚刚出生的人,仅仅是生理特征上具有人类特征的一个生物,而不是社会学意义的人。

在社会学家看来,人是社会性的,是属于一种特定的文化,并且认同这种文化,在这种文化的支配下存在的生物个体。

刚刚出生的婴儿不具备这些品质,因此他(她)必须渡过一个特定的社会化期,以熟悉各种生活技能、获得个性和学习社会或群体的各种习惯,接受社会的教化,慢慢成人。

并且,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来看,人的社会化也是个体吸收了社会经验,并由两者的分立走向两者的融合。

社会化的意义:人在被社会化的同时,又在参与创造社会。

人必须适应社会,个人在社会关系中被塑造成为具有特定思想观念、心理倾向和行为的社会群体的一员,社会的发展水平和个人的社会地位确定了一个人的社会属性和行为方式。

其次,人在适应社会和被社会塑造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动创造能力,根据自己的社会需求从事改造社会的活动,维持社会的运行,推动社会的发展。

一、从个人角度分析11、社会化是个人得以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生活,在社会环境中独立生存的不要前提。

作为正常的人,我们必须要学会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的这样的一个过程,如果错过了这个过程,就如我们发现的狼孩一样,永远也成为不了真正意义上的人。

那么作为社会人,我们必须要学会什么?社会劳动方式、生活消费方式,婚姻家庭形式,社会的各种规章制度,习俗传统等行为规范。

2、继续社会化是个人适应社会变迁所必经的途径。

时代的变迁,迫使我们不断的改变观念,改变我们的行为方式。

以前,可能我们靠11路就可以走遍天下,当时我们去达濠那边爬山的时候,就有一个同事比较老,就说以前他们没有那条马路,是从东湖,绕过青云岩,然后到达濠赶集,然后再回来,几乎一天的时间久过去了。

那么现在呢,从东湖去达濠,也就是10分钟不到的时间,如果你还处于以前的那个阶段,也就是说你甚至都不去坐车,不去开车,不继续社会化,那么你就只可能生活在古代社会之中了。

第五章人的社会化

第五章人的社会化
第五章 人的社会化
一、社会化的含义 二、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三、社会化的类型 四、社会化的条件和主体 五、社会化的过程和机制
一、社会化的含义
(一)社会化的含义: 一 社会化的含义 社会化的含义: 狭义:个体如何从一个“生物人” 狭义:个体如何从一个“生物人”转变为 一个“社会人”的过程( 一个“社会人”的过程(少年儿童为主要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 广义:社会化不仅是一个“生物人” 广义:社会化不仅是一个“生物人”向 社会人”转变的过程, “社会人”转变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内化 社会价值标准、学习角色技能、 社会价值标准、学习角色技能、适应社会 生活的过程。 生活的过程。社会化不仅是青少年时期才 会面临的问题, 会面临的问题,而是一个贯穿人生始终的 过程 。
2.学校: 学校: 学校
学校是专门为社会化 目的而设立的学习机 构,强调社会化的专 门性、系统性, 门性、系统性,带有 强制性。 强制性。 学校是一个组织机构。 学校是一个组织机构。 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 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 学生必须学习和遵守 这些行为规范和准则, 这些行为规范和准则, 按规范的要求扮演自 己的社会角色,理解 己的社会角色, 和把握在组织群体中 的人际关系。 的人际关系。
二、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一)技能社会化 一 (二)政治社会化 (三)道德社会化 (四)行为社会化 (五)性别角色社会化
(一)技能社会化 技能社会化
• 个人只有通过社会才能生存和发展,因而 必须通过多种形式的社会化过程获得参与 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在现代社会中生活 的个人,首先要具备与时代发展相一致的 文化科学技术基础知识;其次要注重日常 生活技能的培养;最后,在现代社会中, 个人的职业能力是个人社会化中至为重要 的一环。
1.家庭 1.家庭

第五章 人的社会化

第五章 人的社会化

二、社会化的生命周期
1.儿童期(14岁以前)
主要内容是: (1)学习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培养 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2)掌握基本社会 规范,形成价值判断的态度;(3)与父母、兄 弟姐妹和同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对相 关社会团体的积极态度,扮演性别角色。
青少年期(15-25岁)
主要任务是:(1)自我身份与角色的区分与探 索;(2)由信赖逐步走向独立(突破交往活动 中对家庭的依赖,突破学习技能上对老师的依 附,突破在集中观念上对成人的依附)。
3.成年期(成年早期25-40岁,成年后期40-60岁) 主要任务:(1)婚姻家庭角色的学习与适应; (2)职业生涯的调整与发展。
4.老年期(60岁以后) 主要问题:(1)接受和适应生理上的老化;(2) 完成角色转换(劳动角色转为供养角色,决策角 色转为平民角色,工具角色钻为情感角色,父母 角色转为祖父母角色等);(3)面对死亡(重 症患者面对死亡可能经历的阶段:拒绝,愤怒, 讨价还价,沮丧,接受)。
第三节 社会化的过程和机制
一、关于社会化的几种有代表性的理论 1.库利 的“镜中我 ”理论 首先,我们察觉到在他人面前的行为方式; 其次,我们领悟了别人对我们行为的判断; 第三,基于对他人反应的理解,我们评价自 己的行为。
2.米德的角色扮演理论
米德将自我分为主我和客我两个部分。
主我包括每个人自发的、独一无二的、 “自然”特征。
首先,工作单位是个人进行职业社会化的主要场所。 其次,工作单位给个人提供了一个检验和发展家庭及
学校社会化成果的场所。
5.大众传播媒介
既没有家庭和学校的强制灌输,也没有职业环境中 的各种束缚,是公众性的和开放性的传播;且大众传播 的方式不同于枯燥的说教,可接受性强。从人的社会化 角度看,大众传媒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第五章 人的社会化

第五章 人的社会化

再社会化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正面与 负面、强制与自愿等。 成功的再社会化要求剥掉和抑制成员原 来的自我认同和价值观,同时提供正面 的角色模式,强化他们想象中所推行的 新价值观和新的自我认同。
有很多罪犯回归社会后继续犯罪; 大多数邪教成员最终回复到原来的自我 形象和价值观,有研究表明,最初加入 邪教的人只有5%在那个群体呆了5年以 上的时间。
社会生物学家认为,像动物一样,大量的人类社会行 为是有机体的后果,而不是文化演进的结果。他们断 言,人类基因包含了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就是一种 程式,规定了我们的社会行为,就像它形塑了我们有 机体的物质特征那样。 生物学的术语中,适应与生存有三个含义:个体 (personal)的适应与生存(存活时间长)、繁衍 (reproductive)的适应与生存(生育为数众多的、健 康的下一代)、基因(genetic)的适应与生存(所有 拥有相同基因者的继续存在,它包括所有的近亲,而 不仅仅是其直接后代)。社会生物学家经常用第三个 含义来解释人类社会行为的一些重要特征。
二、社会化的类型
初始社会化(primary socialization), 生命早期的社会化。学习语言和其他认 知本领,内化社会文化规范和价值标准, 正确理解社会关于各种角色的期望和要 求。 初始社会化主要发生在儿童时期, 是整个社会化过程的基础。
预期社会化(anticipatory socialization), 学习将来要扮演的角色。 预期社会化大 量地发生在青年时期。
对于社会化的研究存在一个从狭义到广义的 过程
1. 2.
3.
狭义的社会化研究:从生物人变为社会人; 广义的社会化研究:社会化不仅是青少年期面临 的问题,而且是贯穿于人生始终的问题;其含义 不仅包括从生物人向社会人的转变,而且还包括 内化社会价值标准、学习角色技能、适应社会生 活的过程; 广义社会化研究的扩展:强调研究的社会意义; 扩大“个体”概念的内涵。

社会学概论 第五章 人的社会化 ppt课件

社会学概论 第五章 人的社会化  ppt课件

• 人的社会性制约着自然属性的性质和方向,
是人类活动得以实现的根本条件 。
• 人的自然性是与生俱来的,而其社会性则
是在自身生存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的,是人
在其社会化过程中培养并发展的。
PPT课件
7
狼孩的故事
• 世界上已知由狼哺育的幼童有10多个,其中最著名的是印
度发现的两个。 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附近的一个山 村里,人们在打死大狼后,于狼窝里发现了两个由狼抚育 过的女孩,其中大的年约7、8岁,被取名为卡玛拉;小的 约2岁,被取名为阿玛拉。后来她们被送到一个孤儿院去抚 养。阿玛拉于第2年死去,卡玛拉一直活到1929年。孤儿院 的主持人J.E.辛格在他所写的《狼孩和野人》一书中,详 细记载了这两个狼孩重新被教化为人的经过。 狼孩刚被 发现时,生活习性与狼一样;用四肢行走;白天睡觉,晚 上出来活动,怕火、光和水;只知道饿了找吃的,吃饱了 就睡;不吃素食而要吃肉(不用手拿,放在地上用牙齿撕 开吃);不会讲话,每到午夜后像狼似地引颈长嚎。卡玛 拉经过7年的教育,才掌握45个词,勉强地学几句话,开始 朝人的生活习性迈进。她死时估计已有16岁左右,但其智 力只相当3、4岁的孩子。
PPT课件
18
(二)少年社会化
• 世界观形成的初步时期 • 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独立性增强 • 心理和生理的发育尚未完全成熟 • 主要任务:学习文化与社会知识,掌握谋
生技能,学会并运用社会规范,逐步完善 自我观念。
• 社会化的“危险期” :自主要求与对成人
的依赖
PPT课件
19
• (三)青年社会化 • “第二次诞生”、“心理上的断乳” • 思想和行为的变化: • 自我观念深化 • 人生观、世界观大体形成 • 采用了新的社会化方式 :内化逐渐取代外

第五章 人的社会化

第五章  人的社会化

这些现象表明:
人的行为、思想感情、语言、 人的行为、思想感情、语言、生活 习惯等,都不是天赋的, 习惯等,都不是天赋的,而是后天 习的的。 习的的。 人类的基本生存能力和技能从哪里 来的呢? 来的呢?
“社会化” 社会化”
第一节 社会化概述
一、社会化含义
1、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互动过程 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互动过程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自我实现需要 尊重需要 归属与爱的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二、社会化的类型
(一)初始社会化 (primary socialization)
发生在生命早期的社会化。 发生在生命早期的社会化。 发生在儿童时期
人一出生社会化 就开始了
(二)预期社会化 (anticipatory socialization)
放弃原有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 放弃原有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重 新确立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
特点:更集中、紧张。 特点:更集中、紧张。 目标: 目标:人的改造而不是人的形成 两种类型: 两种类型: 主动再社会化 强制再社会化
主动再社会化主要有两种情况: 主动再社会化主要有两种情况:
个体承担地位更高的社会角色后, 个体承担地位更高的社会角色后, 进行的再社会化。 进行的再社会化。
第五章
人的社会化
狼孩 :1919年,印度发现两个狼孩,小的 年 印度发现两个狼孩,
约2岁,大的约 岁。小的不久就死去 大的活 岁 大的约8岁 小的不久就死去,大的活 了下来,取名卡玛拉。卡玛拉被救时, 了下来,取名卡玛拉。卡玛拉被救时,生活 习性和狼一样,四肢爬行,吃生肉; 习性和狼一样,四肢爬行,吃生肉;害怕光 不愿穿衣;白天睡觉, 亮、水、火;不愿穿衣;白天睡觉,夜间活 深夜经常嚎叫。 动,深夜经常嚎叫。 人们教了她2年才学会两腿站立 年才学会两腿站立; 年才 人们教了她 年才学会两腿站立;4年才 学会独立行走。到了17岁 智力仅相当于4 学会独立行走。到了 岁,智力仅相当于 岁孩子的水平。并且一直没有学会说话, 岁孩子的水平。并且一直没有学会说话,只 能听懂几句简单的问话, 能听懂几句简单的问话,勉强学会了几个单 由于她终究适应不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词。由于她终究适应不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17岁那年就死去了。 岁那年就死去了。 岁那年就死去了

社会学第五章 个人社会化

社会学第五章 个人社会化

第二节 个人社会化的必要条件
(四)工作单位 (1)通过工作,建立以职业为纽带的基本社会
关系,补充学校教育的不足,实现理论与 实践的结合。 (2)职业影响人们的社会威望和价值观念,因 而影响人生目标和社会化目标。 (3)工作单位代表国家或社会对职工进行 价值教育,但职工对此教育有一定的选择 性。
第三节 社会化的过程和机制
二、社会化的生命周期 (一)儿童期 (二)青年期 (三)成年期 (四)老年期
三、个人社会化的结果 1、获得人格和自我 2、培养社会角色 3、实现文化转移 4、完成世代交中的问题 (一)早期社会化的困境 (二)社会化的偏差和失败 一是无效的文化传递; 二是使人处于不利地位的社会化。 (三)代差(双向教育问题) 所谓代差,是指社会的不同世代之间在价值观念和
成人世界做准备。 (3)培养组织纪律性,学习与人交往以及如何
克制自己,接受社会控制。 (4)学校在使学生社会化的过程中,不仅具有
培养教育作用,而且还起筛选作用。
第二节 个人社会化的必要条件
(三)同辈群体 (1)在宽松的条件下进行充分的社会化。 (2)在无意中社会化。 (3)多按自己的兴趣社会化。 (4)注意满足成员的心理需求。
3、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 (1)信任与不信任(婴儿时期,0岁-1岁) (2)自主与羞怯、怀疑(幼儿时期,2岁-3岁) (3)主动与内疚(学前时期,4岁-5岁 ) (4)勤奋与自卑感(学龄时期,6岁-11岁) (5)认同与角色混淆(青少年期) (6)亲密与孤独感(青年期或成年早期) (7)关注后代与关注自我(中年期或成年期) (8)完善与绝望(成熟期或老年期)
生存能力要靠学习才能获得。与动物相比,人的生 存本能要差得多,而人的需要又复杂得多,因此, 人类要生存和发展, 就必须通过后天的学习,借助 语言的运用和较长的生活依赖期掌握必要的生活 知识和劳动技能, 学会与他人合作。

第五章人的社会化

第五章人的社会化

第五章人的社会化(socialization)第一节社会化概述一、社会化的涵义二、社会化的特性三、社会化的类型四、社会化的必要性五、社会化的可能性第二节社会化的过程一、社会化的过程理论二、社会化的生命周期三、社会化过程中的问题第三节社会化的内容与途径一、社会化的内容二、社会化的途径第四节社会角色扮演第一节社会化概述一、社会化的涵义(一)人的本性是什么?隔绝的孩子:Isabelle&Genie制度化的儿童:心理学家的实验表明,互动可能对人的智商水平起决定性作用恒河猴的试验结论:社会使我们成为人类语言、温暖与爱、互动文化的角度(文化人类学)文化延续和传递(内化)人格发展的角度(心理学)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社会结构的角度(社会学)了解地位扮演角色发展社会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长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人的个性得以健全和完善,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

社会化过程是个人与社会双向作用的过程,个人既是社会化的客体又是社会化的主体,社会化既是社会教化个人,又是个人的自我转化。

二、社会化的特性(一)社会强制性如“灌输式的教育”和“强制性的义务教育”(二)个体能动性个体的自觉性、选择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三)终身持续性It is n ever too old to lear n三、社会化的类型(一)基本社会化basic socializati on初始社会化(儿童时期)四、社会化的必要性(一)个体的需要个人参与社会生活并独立生存个人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社会使我们成为人类(二)社会的需要1社会化的人是社会存在和运行的基本条件。

2、社会化与文化的一致性和社会目标的实现。

3、社会化与文化、社会的延续、发展五、社会化的可能性个体的社会化是以人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具有生物进化和人类长期劳动实践而形成的高度发达的大脑■^1 ■语言能力思维能力门学习能力较长的生活依赖期五、社会化的可能性(一)人类具有语言能力(二)人类具有思维能力(三)人类具有学习能力认识和理解确立态度和行为模式意志能力(四)较长的生活依赖期第二节社会化的过程一、社会化的过程理论(一)自我意识理论(二)佛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三)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四)哈维格斯特的六阶段论(五)生命历程理论(一)自我意识理论社会化的结果就是形成每个人独特的人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什么是人,人有哪些属性,其本质是什么?答:从社会学角度看,人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并从事生产劳动的、有意识的生命个体。

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每个人都有这两种属性的对立统一。

首先,人是由动物发展而来的。

因此人具有与动物类似的自然属性。

表现在:第一,人有肉体的需求。

包括食、性、休息等,第二,人有体力与智力,第三,人有遗传和变异。

人的自然属性不完全等同于动物,它是社会化了的自然属性。

其次,由于人的一切实践活动和行为都是直接或间接地通过社会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因而人还具有社会属性。

其主要表现在:人能制造、使用工具,进行生产劳动;在生产实践活动中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在阶级社会里,人的社会属性主要体现为阶级性。

关系:人的自然属性是社会属性的基础,人的社会属性是在人的自然属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其中社会属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属性,社会属性决定了人的本质。

2、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答: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

(1)个人与社会是有区别的,社会的运动和发展具有自然历史过程的特点,表现出对一切个人都独立的性质,不以某个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然而个人也有自身的特点,每个个人都有自身物质和精神的不同需要。

(2)个人和社会虽然有区别,但二者并不相互独立,而是密不可分相互统一,主要体现在个人和社会密切联系,互为因果上。

个人和社会密切联系、不可分割。

一方面人是社会的人,人离不开社会,研究人不能从孤立的个人出发,而必须从他所处的社会关系出发。

另一方面,社会是人的社会,社会离不开人这个主体,研究社会关系不能离开人的活动。

个人与社会又互为因果。

一方面,人的活动受到社会客观必然性支配,另一方面,社会生活、社会关系中的一切又都是人所创造的,由人来改变的。

在个人与社会关系问题上,西方学者有“社会唯实论”跟“社会唯名论”之争。

3、什么是社会化?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方面(02简答)?答:一般来说,社会学所表述的社会化,是指个人通过学习群体文化,学习承担社会角色,来发展自己的社会性的过程。

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教导生存技能,一个人要在社会中生存必须懂得并掌握两方面的技能:一是衣食技能,即维持生存的能力;婴儿有衣食需要,但无医食本领,必须靠成人抚养,接受第一步的社会化。

二是职业技能,即谋求生存的本领;人不能一直依赖他人生活,他要通过劳动自谋生路,这就必须接受第二步教化,掌握职业技能。

第二,传递社会文化,其核心内容包括价值观念体系和社会规范体系。

价值观念体系,指社会、民族或群体中存在的比较一致的共同理想、共同信仰及较为持久的信念。

社会规范,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创造出来的,用以调整、控制人们行为的文化手段的总和。

第三,完善自我观念。

自我观念的完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自己生理、心理状况的认识;二是对自我与他人社会的相互关系的认识。

第四,培养社会角色。

社会化的最后成果是为社会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社会成员,使其在社会生活中担当一定的社会角色,这个角色要按社会结构中为他规定的规范办事。

4、论述:社会化可以分为哪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社会化的过程)答:人的社会化是一个过程,从广义上说,由于社会是不断发展的,个人为了适应社会生活,就必须不断学习,因此人的一生都是一个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从狭义上说,人一生最重要的学习阶段是青少年时期,人的社会化主要是指未成年人的教化过程,这一过程也可以称为基本社会化过程,因为社会化的基本任务是在这一阶段完成的,人的个性也是在这一阶段基本形成和定型的。

由于人的生理。

心理发展的水平不同,社会环境和教育条件不同,人的社会化可以分为如下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一)少儿期的社会化。

少儿期一般是指一个人从出生到15岁。

这个时期还可以根据人的生理、心理上的差异分为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初期和学龄中期四个小阶段。

婴儿期是指从新生儿到三岁的阶段,由于婴儿生理机能尚不完备,因此社会化的任务是逐步建立动作和语言沟通方式,使他逐步接受社会信息,完成社会教化的准备工作。

幼儿期是从三岁到六七岁,这一阶段是在受系统的学校教育之前,因此又称为学龄前期。

社会化的任务是通过扩大社会交往,大量感知自然和社会,积累丰富的感性知识,学习最基本的衣食技能和最基本的待人接物的规范,逐步形成一个特征和自我观念。

从六七岁到十一二岁是一个人的学龄初期,这是儿童从幼儿园或家庭教育为主转入小学教育,这是少儿社会化过程中一次质的转变过程。

学龄中期,也称少年期,是从十一二岁到十四五岁。

少年在生理上已进入青春前期,性趋向成熟;心理上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世界观开始萌芽。

社会化的任务:增加知识,学习谋生的基本技能,学习基本的社会规范,逐步完善自我观念。

(二)青年期的社会化青年期一般是指一个人从少儿期结束到30岁左右,青年期社会化是个人在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和社会文化的基础上,开始独立参与社会生活,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这个时期大体可分为青年前期和青年后期。

青年前期个人在生理上和心理上日臻成熟,世界观已初步形成,个人将逐渐摆脱学校和家庭的监护,走向独立的社会生活道路,成为更广阔的社会的一个正式成员。

青春后期,也是孔子所将的“而立”时期,这一时期个人面临多种选择:一是选择配偶,建立家庭;二是选择职业,建立事业;三是选择生活目标,建立信仰。

(青年期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这种重大的转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角色转变,即从被动者无责任者转变为主动者、有责任者等;其次是环境转变,如与社会的关系等,最后是文化转变,即从接受文化、储存文化转变为辨别文化、运用文化、更新文化。

)(三)中年期的社会化主要是指具有社会成员资格的成年人,不断学习社会文化以适应社会环境和社会角色变化的过程。

(四)老年期的社会化老年期一般是指一个人从跨出中年期到生命的终点。

老年社会化的主要任务是,处理好与婚后的下一代之间的关系;适应离退休以后的生活;适应丧偶以后的生活等。

5、简述影响社会化的因素答:社会的过程也是社会对其成员施加影响的教育过程,影响个人社会化的因素就是影响个体社会化的全部环境,归纳起来可分为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主要方面的影响。

第一,家庭的影响,儿童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他们首先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然后才是幼儿园和学校的影响。

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都对少儿的社会化产生重要的影响。

第二,学校的影响。

青年期的社会化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影响。

第三,社会的影响。

社会因素的影响是指除家庭、学校以外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条件对于个人社会化产生的影响;其主要施教者包括邻里社会、同辈群体、工作单位、大众传播媒介等。

6、社会化与个性形成的关系答:一方面,社会化使得生活在同一个民族、同一个阶级、同一个时代中的人的个性中有着某些共同的特征,也即个性中都内在地包含了民族性、阶级性、时代性等共性的一面。

但社会化又不可能造成完全相同的个性,因为(1)个人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经历不相同,(2)存在一定的遗传因素,(3)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有能动的主观作用。

社会化既造就了人的社会共性,又塑造了人的独特个性,它是人的社会共性与独特个性的有机统一过程。

7、什么是社会角色,社会角色包含几方面的涵义?答:一般认为,社会角色是由一定的社会地位所决定的,符合一定的社会期望的行为模式;它是人的多种社会属性或社会关系的反映,是构成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的基础。

第一,社会角色是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社会地位是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当人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一定的社会地位时,他必然会扮演其相应的社会角色,社会角色是社会地位的外在的、动态的表现形式,而社会地位是社会角色的内在依据,第二,社会角色是一整套行为规范和行为期待。

首先,社会角色是一套行为规范,社会对处于特定地位的人做出了权利和义务两方面的规定;所有角色都具有特定的权利和义务,都是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动态表现形式;个人的权利义务规范被称为“行为规范”或“行为模式”其次,社会角色是一套行为期待,社会之所以要对特定社会地位的人作出行为模式的规定,就是希望他按照这套行为模式办事,这种希望被称为“行为期待”或“角色期望”;当然,并不是每一个处在特定地位上的人都能表现出该地位应有的角色行为,如果他不能满足人们的期望,他们所承担的角色就是不称职的。

第三,社会角色是人的多种社会属性和社会关系的反映,一方面在社会生活中,任何一个人都承担着多种社会角色;另一方面,任何一种社会角色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人的多种社会角色是其多种社会关系的反映。

第四,社会角色是构成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的基础。

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是人们通过一定的社会联系而结成的社会共同体,而社会角色是构成社会共同体的基础;角色是社会群体与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如果失去了这些角色,社会群体与组织也就不复存在。

8、社会角色的类型有哪些?答:第一,根据人们获得角色的方式不同,可以将角色划分为先赋角色和自致角色。

所谓先赋角色,是指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的或生理的因素基础上的社会角色,如一个人从一出生就被赋予性别、种族民族等角色。

所谓自致角色,是指通过个人活动与努力而获得的社会角色,自致角色的获得即是个人活动的结果又是个人选择的结果,一般一个人获得自致角色的过程是他不断学习和努力而向上流动的过程。

自致角色的获得也受到主观条件的制约。

第二,根据角色规范化的程度,可以将社会角色的划分为规定性角色和开放性角色。

所谓规定性角色,是指其角色的权利和义务有比较严格而明确的规定,如警察、法官等,人们在充当这类角色时,其行为一般要受到严格的限制。

所谓开放性角色,是指其角色的权利与义务没有严格而明确的规定,人们可以根据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和社会对角色的期待而充当起角色;人们在扮演这类角色时,有很大的选择余地;当然开放性角色的开放程度也不是无限制的,是受一定社会规范制约的。

第三,根据角色所追求的目标,可以将社会角色划分为功利性角色和表现性角色。

所谓功利性角色,是指那些以追求实际利益为目标的社会角色,这种角色行为的价值在于实际利益的获得;功利性角色扮演成功与否的标准是能否实现效益目标;这类角色如商人、企业家等。

所谓表现性角色,是指主要不是以获得经济效益和报酬为目的,而是以表现社会制度与秩序、社会行为规范、价值观念、思想道德等为目的的社会角色;如教师医生等;往往这些角色的目的是出于这些角色对自己事业有强烈的爱好和追求,并不是着眼于经济报酬;当然这并不否定表现性角色的扮演者获得个人正当利益。

9、一个社会角色的扮演需要经过哪些阶段?答:任何一个社会角色的扮演通常要经过角色期待、角色领悟和角色实践三个阶段。

角色期待,也叫角色期望,它是社会对某一角色的行为模式的期望和要求;人们承担社会角色时首先遇到的就是社会对这一角色的期待;角色期待作为一种社会观念,他能影响一个人的角色行为,为了更好的扮演社会角色,人们应尽可能正确地了解社会对某一角色的要求与期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