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司法证明的规则2

合集下载

司法鉴定程序通则(试行)-司发通[2001]092号

司法鉴定程序通则(试行)-司发通[2001]092号

司法鉴定程序通则(试行)正文:---------------------------------------------------------------------------------------------------------------------------------------------------- 司法鉴定程序通则(试行)(2001年8月31日司发通〔2001〕092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面向社会服务的司法鉴定活动,保证司法鉴定质量,实现司法鉴定的科学、客观、独立、公正,保障司法与仲裁活动的顺利进行,制定本程序通则(以下简称通则)。

第二条本通则适用于面向社会服务的司法鉴定机构从事的各类司法鉴定活动。

第三条本通则所指的司法鉴定机构是指按照《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的规定,取得司法鉴定许可证,并通过年度检验的司法鉴定机构。

第四条本通则所指的司法鉴定人是指按照《司法鉴定人管理办法》的规定,取得司法鉴定人执业证书,并经年度注册的司法鉴定人。

第五条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应当严格按照登记管理机关所核定的司法鉴定业务范围、执业类别开展鉴定业务,不得从事未经登记管理机关核定的司法鉴定事项。

第六条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开展司法鉴定活动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本通则的规定。

第七条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从事司法鉴定活动应当接受国家、社会和当事人、委托人的监督。

第八条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从事司法鉴定活动受国家法律保护。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进行非法干涉。

第九条司法鉴定应当采用现代科学技术。

有国家或者行业标准的,应当采用国家或者行业标准。

第十条与案件有关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应当向司法鉴定机构如实提供鉴定材料。

第十一条司法鉴定实行回避、保密、时限和错鉴责任追究制度。

第二章回避第十二条司法鉴定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不自行回避的,委托人、当事人及利害关系人有权要求其回避:(一)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近亲属的;(二)本人或者其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三)担任过本案的证人、勘验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四)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司法鉴定公正的。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专业证据法之司法证明的环节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专业证据法之司法证明的环节
勘验、检查
主体:侦查、检察、审判人员、行政执法人 员
对象:现场、物证、实体、活体 勘查、检验
h
14
调查实验
模拟实验 解Biblioteka 的问题感知能力 行为能力 物质属性 事件发生的条件
鉴定
h
15
证据保全
概念
用适当的方式和手段将已经发现或提取的证 据固定下来,妥善保管,以便司法人员、执 法人员、当事人和律师在诉讼活动中证明或 认定案件事实时使用。
权利型取证
案件当事人及其律师开展的非强制性收集与保全证据的做法。
依据事务是否经过委托
本调查
由承担取证义务的主体收集与保全证据的做法。
受托调查
某人本来不承担取证义务,在接受他人的委托后而收集和保全 证据的做法。
依据法律规定不同
询问、讯问、辨认、搜查、勘验、检查、调查实施、鉴定 以及保全方法等
从举证责任角度 根据法律的规定或者法官的指定,诉讼当事人向法院或者向对 方当事人提出证据,逾期将承担相应责任的时限制度。
从比较民事诉讼角度 因为法律规定当事人须在一定阶段或一定期间内提出证据,而 没有法定的阶段或者期间内提出证据,当事人便丧失提出证据 的权利。
h
21
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应当在法律规定和法院指定的 期限内提出证明其诉讼主张的相应证据,逾期不举证 则承担证据失权的法律后果的一项民事诉讼制度。
……
实物证据的举证与质证,与此略有不同。
补充问题:在交叉询问中能否使用“诱 导性提问”?
h
28
五、认证
认证的概念
认证主体:法官(其他司法人员;合议庭?) 认证对象:证据(案件事实?) 认证内容:可采性与证明力
认证方式
当庭认证与庭后认证(庭前认证) 个人认证与合议认证 直接认证与间接认证 单一认证与综合认证 口头认证与书面认证 一步认证与两步认证

《证据法学》教学大纲(本科)

《证据法学》教学大纲(本科)

《证据法学》教学大纲(本科)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证据法学是关于证据的法律规范和运用证据认定案件事实的规律、方法和规则的学科,它是一门思想性及实践性都很强的应用法学,以证据立法和司法实践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证据法学是法学专业本科生选修课之一,是现代法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证据法学,目的与任务在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详细掌握证据法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以及基本原理,分析研究证据法律制度的本质和规律,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证据查明案件事实的基本技能,提高运用证据分析、认定案件事实的能力。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章证据制度内容:证据制度概述;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我国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

要求:(1)了解我国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2)掌握证据制度的主要历史类型;本章重点和难点:神示证据制度、法定证据制度与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主要特征。

第二章证据法的理论基础内容:证据法的理论基础: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论要求:(1)了解认识论对证据法的指导意义(2)了解方法论对证据法的指导意义(3)了解价值论对证据法的指导意义第三章证据法的基本原则内容: 守法制原则;实事求是原则;公平诚信原则;法定证明与自由证明相结合原则; 证据为本原则;直接言词原则要求:(1)了解遵守法制原则;实事求是原则;公平诚信原则;法定证明与自由证明相结合原则(2)掌握证据为本原则;直接言词原则第四章证据概念与证据资格内容:证据的真实观;证据的定义;证据的资格。

要求:(1)掌握证据的定义和资格;(2)了解证据的真实观。

本章重点和难点:证据的定义、资格。

第五章证据的学理分类内容: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原始证据与派生证据;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本证与反证要求:(1)了解证据分类的概念及意义;掌握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本证与反证的概念及特征。

本章重点和难点: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本证与反证的概念及特征。

司法部公证程序规则(试行)

司法部公证程序规则(试行)

司法部公证程序规则(试行)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司法部•【公布日期】1990.12.12•【文号】司法部第13号令•【施行日期】1991.04.01•【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公证正文*注:本篇法规已被《公证程序规则》(发布日期:2002年6月18日实施日期:2002年8月1日)废止司法部公证程序规则(试行)(1990年12月12日司法部第13号令)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办证程序,保证公证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暂行条例》,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公证处依据事实和法律、法规、规章,独立办理公证事务,不受其他单位、个人的非法干涉。

第三条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采用公证形式的法律行为以及其他属于公证业务范围的事项,公证处应当给予公证,但不真实、不合法或违背社会公共利益的除外。

第四条公证员应当亲自办理公证事务,公证处的其他人员协助公证员办理公证事务。

第五条公证人员办理公证事务,应当保守国家秘密和当事人的秘密。

前款规定,适用于接触公证事务的鉴定人、翻译、见证人和其他公职人员。

第二章当事人第六条公证当事人是指与公证事项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并以自己的名义向公证处提出公证申请,在公证活动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公民或法人。

第七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申办公证,应当征得其法定代理人的同意或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申办公证,应当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

法人申办公证,应当由其法定代表人代表。

第八条当事人、当事人的法定代理人或法定代表人,可以委托代理人申办公证事项,但申办遗嘱、遗赠扶养协议、赠与、认领亲子、收养、解除收养、委托、声明、生存及其他与当事人人身密切关系的公证事项除外。

公证人员不得代理当事人在本公证处申办公证。

第九条居住在国外或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当事人,委托代理人申办公证事项,其委托书应经当地公证人、我驻外使领馆公证,或经司法部指定的机构、人员证明。

但司法部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三章回避第十条公证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也有权申请他们回避;(一)是本公证事项的当事人或者当事人的近亲属;(二)与本公证事项有利害关系;(三)与本公证事项的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正确办证的。

第十一章 司法证明的方法

第十一章  司法证明的方法

释 :“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明知:①知道自己销售的商品上的
注册商标被涂改、调换或覆盖的;②因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的;③伪造、 涂改商标注册人授权文件或知道该文件被伪造、涂改的;④其他知道或应当
知道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的情况。
• 非法占有目的的规定:
集资诈骗罪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的” —— 《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
不动产权属证书记载的事项,应当与不动产登记簿为准。
2、立法上的事实推定
法律上作出某事实存在或不存在的推定,允许受到不利推定一方当事人提出 证据来推翻推定事实。它不是证据,而是认定事实的一种方法。 A. 刑事诉讼中的事实推定 •非法所得的推定: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刑法第395条】 •非法持有的推定:“非法持有国家绝密、机密文件、资料、物品罪”[刑法 第282条第2款] •明知的推定: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
B. 能否用反证推翻:
推定允许对方当事人使用一个反证来推翻推定,而拟制不得推翻。
C.对证明责任的影响不同:
拟制中,双方争议的只是前一项事实,由主张人承担证明责任,只要前一项 事实被确定,后一项事实自然确定。 而推定只是转移了举证责任,允许对方当事人提出反证推翻推定事实。
2. 有关证据效力的规定:
的评价,转移的是举证责任,是反证。 •能否推翻不同:立法的有不可反驳的推定,而司法推定不存在 不可推翻的 推定。
就本质而言,司法推定就是一种法官做出的推理。
就基础事实与推论事实之间的逻辑关系加以确定。
这种逻辑关系主要有: •因果关系 •附随关系 •排斥关系
因果关系是否存在,则由经验法则加以限定。
司法推定的运用: 1. 前提事实得到确认:

《证据学》课程教学大纲

《证据学》课程教学大纲

《证据学》课程教学大纲《证据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证据学》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02130018 (二)课程英文名称:Evidence Law (三)开课对象:法学专业本科生(四)课程性质:《证据学》是法学学科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学科,是针对具有一定法学理论基础的本科生开设的专业教育课。

本课是为适应法治的要求,培养具有法治理念的法律人才服务的,是高等法学教育中的必要组成部分。

《证据学》是一门与程序法学密不可分的独立学科,应在讲授过《刑事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学》、《行政诉讼法学》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

教学或学习中应注意本学科与上述学科的课程的相互衔接、区别与联系,以便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本门课程。

(五)教学目的:通过本门课的教学,应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证据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各项证据制度所包含的具体内容,熟悉与证据相关的法律条文及相关司法解释,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证据法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证据学理论研究素养,以便在将来能够比较好地适应司法实践工作和有关理论研究的需要。

(六)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有:1、理解基本概念:证据制度、证据、书证、物证、证人证言、证明、证明对象、证明责任、证明标准以及证据规则的内容。

2、掌握证明责任的标准:三种不同的诉讼对证明标准的要求。

3、熟练学会运用证据规则:运用相关证据证明案件事实,排除非法证据。

4、学会搜集证据:证据的收集与保全、证据的审查判断。

5、掌握证据分类:证据分类对各种证据的运用的意义及与证据种类的关系。

6、了解举证责任的分配:各种不同的诉讼的举证责任的不同以及责任倒置的规定。

7、学会分析案例:进行案例教学,贴近实践教学,掌握综合运用证据法学理论、运用相关知识分析案例的能力。

(七)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学时数: 32学时分数: 2学分学时数具体分配:第一章证据法的理论基础第二章证据法的基本原则第三章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第四章证据概念与证据资格讲授 2 2 2 实验/实践合计2 4 6 1第五章证据的学理分类第六章证据的法定形式第七章司法证明的概念与对象第八章司法证明的环节第九章司法证明的方法第十章司法证明的责任第十一章司法证明的标准第十二章司法证明的规则第十三章证据证明力的审查评断合计(八)教学方式2 6 2 4 2 4 4 2 32 8 14 16 20 22 26 30 32 32 1、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

11司法证明的标准

11司法证明的标准

二、证明标准的特点
• 主观性与客观性 • 明确性与模糊性 • 多样性与阶段性
三、不同历史阶段的证明标准
• 古代神示证据制度:神示真实 • 中世纪法定证据制度:形式真实 • 现代自由心证制度:诉讼真实(我国: 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四、证明标准的意义
• 证明标准是衡量负举证责任的一方是否切实 履行举证责任的标准 • 恰当地确定证明标准,有利于保证诉讼程序 的公平与公正,实现诉讼构造的平衡 • 证明标准是审判机关认定案件事实、作出判 决时,在证据方面必须达到的程度的要求 • 证明标准与举证责任、证明对象、无罪推定、 诉讼目的等重大诉讼理论问题密切相关,也 与具体诉讼制度有密切联系
2、下列诉讼阶段的证明标准无须达到案 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 立案 • 逮捕 • 程序法事实,如回避、死刑停止执行、 采取强制措施等
3、我国对疑难刑事案件的处理 • 确立了“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 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的原则 • 规定了疑难案件的具体处理程序
疑罪从无,不仅是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 个别保障,而且是对可能涉讼的每一位社会 成员的普遍保障,从而成为整个社会的保障。
三、绝对真实和相对真实
• 绝对真实指司法证明所确认的案件事实 完全符合客观发生或存在的事实; • 相对真实指司法证明所确认的案件事实 仅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客观发生或存在的 事实。
• 虽然世界是可知的,人类有能力认识一 切客观真理。但是,这并不等于说世界 上的食物对每个具体的人类来说都是完 全可知的,并不等于说每个具体的人都 有能力认识客观真理。
(二)客观真实和法律真实 客观真实:即司法活动中人们对案件事实 的认识完全符合客观的实际情况。 法律真实:即法律意义上的真实,是指司 法活动中人们对案件事实的认识符合法律 所规定或认可的标准的真实。

第7章 司法证明的一般方法是什么

第7章  司法证明的一般方法是什么

第七章 司法证明的一般方法是什么 ——司法证明方法的界定
司法证明方法,就是在司法活动中运用证据
证明案件事实的方法。 司法证明方法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从蒙昧到
开化,再到科学的过程,具体来讲,就是经历 了一个从神证到人证,再到物证这样的科学证 据的过程。
证明方法的历史发展
(一)神证法 神判法--热铁审 上帝保佑:圣父、圣子和圣灵,请降临这块铁上,显示上帝的
三、司法证明的一般方法 ——司法认知(上)
(一)什么是司法认知
案例:1940年英国的马克 科诉哥德达得案件。 原告在被告的公园中被骆驼踏伤。原告为求得赔偿,主张骆驼是野生动物。
根据有关实体法规定,骆驼的主人(被告)如果不能证明其对骆驼伤人 的本性尽到足够的注意,应当承担绝对的赔偿责任。在诉讼过程中,双 方当事人就“骆驼是驯化的不是野生动物”这一案件事实产生了分歧。 原告主张骆驼是野生动物,而被告主张骆驼是驯化动物。双方当事人争 持不下,诉讼因此受阻碍。根据一系列的调查,一审法院的法官对骆驼 是驯化的动物采取了司法认识--认为本案骆驼是驯化的动物。原告提 出上诉,上诉法院肯定了原审法院的意见,认为第一审法院的做法是正 确。
(二)司法认知包括以下若干方面: 1、众所周知的事实 众所周知的事实,是指在一定的人群范围,为大家所普遍了解的确实情况。 2、自然科学定律 自然科学定律,是指经过科学研究证明的、为自然科学界普遍接受的原理和原则。
3、国家机关公报的事实 国家机关公报的事实,都是经过内部审查程序,具有较高的真实性和可信性。
第七章 司法证明的一般方法是什么
第七章 司法证明的一般方法是什么 ——关键术语
[关键术语]
证明方法 神证 人证 物证 逻辑推理 司法认知 推定

法律的证据与证明要求

法律的证据与证明要求

法律的证据与证明要求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重要工具,而法律的有效执行离不开正确的证据和证明要求。

证据是支持事实真实性的信息和材料,而证明要求则是指在法律程序中,如何充分、合法地将证据呈现给法庭或司法机关。

本文将探讨法律的证据与证明要求的相关内容。

一、证据的种类和适用范围在法律面前,有效的证据必须符合一定的法定要求,并被承认为可信和可接受的证明材料。

根据法律的规定,证据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书证:包括书面文件、文件副本、商业凭证、合同等书面形式的证据。

2.物证:即具有直接证明力的物质、工具、文物等客观存在的实物。

3.视听证据:指音频、视频、摄影等记录的证据,如监控录像、电话录音等。

4.证人证言:由亲历者或了解相关情况的人提供的口述证据。

5.鉴定意见:专业机构或鉴定人提供的结论,如法医鉴定、技术鉴定等。

以上证据种类相互补充、互相印证,共同构成法律证明链条。

在具体的法律程序中,根据案件的性质和要求,不同的证据类型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和举证要求。

二、证明要求的原则和程序在法律程序中,为了保证证据的真实性和权威性,采取了一系列相关原则和程序。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证明要求原则:1.举证责任:根据法定程序,原告通常承担举证责任,即由原告提供足够的证据证明其诉讼请求的真实性。

2.推定原则:有些情况下,法律会推定某些事实的存在,如合同的成立、共同债务等,当事人无需提供额外证明。

3.禁止自证:原则上当事人不可以凭自己向自己证明对方的不利事实,即不可以凭自证作为单独证据。

4.排除非法证据:非法获得的证据、虚假证词、酒精和毒品影响下的证词等都属于非法证据,法庭不予采纳。

当事人在证明要求的程序中应该遵循以下步骤:1.收集证据:当事人应在法定的时间内收集、整理与案件有关的证据。

2.确保证据的完整性:当事人应确保收集到的证据是完整的,不存在被篡改或删除的状况。

3.结合法律依据:当事人应将证据与法律依据结合起来,构建证明他们主张的合理链条。

司法确认的法律要求与申请程序

司法确认的法律要求与申请程序

司法确认的法律要求与申请程序司法确认是指法院对某些法律事实或法律关系进行确认的一种司法行为。

司法确认的法律要求和申请程序是保障司法公正和法律权益的重要方面。

本文将从司法确认的法律要求和申请程序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司法确认的法律要求司法确认的法律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法律依据司法确认必须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即法律规定了哪些法律事实或法律关系需要进行确认。

例如,婚姻关系的有效性、合同的效力、知识产权的归属等都需要通过司法确认来确定。

2. 证据充分性司法确认需要有充分的证据支持。

法院在进行确认时,必须依据充分的证据来判断事实或关系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如果证据不足或不充分,法院将难以做出准确的确认决定。

3. 公正性和独立性司法确认必须具备公正性和独立性。

法院在进行确认时,必须客观、公正地对待各方当事人,不偏袒任何一方。

同时,法院应独立行使职权,不受外界干扰或压力。

4. 法律适用司法确认必须依据适用的法律规定进行。

法院在进行确认时,必须准确理解和适用相关的法律规定,确保确认决定符合法律的要求。

二、司法确认的申请程序司法确认的申请程序是指当事人向法院提出确认申请并经过一定的程序进行审理的过程。

司法确认的申请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 提出申请当事人需要向法院提出确认申请。

申请书应包括申请人的基本信息、确认的事实或关系、证据材料等。

同时,申请人应缴纳相应的申请费用。

2. 受理申请法院在收到申请后,将对申请进行受理。

受理后,法院将发出受理通知书,并告知申请人应当提供的补充材料和证据。

3. 证据调查法院将组织对申请事实或关系的证据进行调查。

这包括传唤当事人出庭作证、收集书证、鉴定物证等。

法院也可以委托鉴定机构对相关事实进行鉴定。

4. 审理和判决法院将根据收集到的证据进行审理,并作出确认决定。

在审理过程中,法院将听取双方当事人的陈述和辩论,充分保障双方的申辩权利。

最终,法院将依法作出确认决定,并发出裁判文书。

9司法证明的方法

9司法证明的方法

(2)事实推定:是指法院依据某一已知事实,根据经 验法则,推论出与之相关的另一事实。如: 张三在案发现场则推定其知晓案情 李四离现场2公里则推定其不可能听见 王五是盲人则推定其不能看到现场情况 原告不能提供借据则推定借款事实不存在 是自然人则推定其精神正常 被告阅读了合同文本则推定其全部了解了合同内容
———F.詹姆斯
一、免证规则 免证规则,是指在司法活动中对那些无需用证 据来证明的未知案件事实,凭借司法人员的经 验常识或逻辑推理等直接加以确认的证明规则。 它包括: 推定 司法认知
二、推定 1、定义:是指依照法律规定或者由法院按照经 验法则,从已知的基础事实推断未知的推定 事实存在并允许当事人提出反证予以推翻的 一种证据法则。 涉及两种事实:基础事实和推定事实 其发生依据包括法律规定和经验法则 救济方法是反证
2、与推定有关的几个概念
推理——发现事实
推论——证明事实
推定——认定事实
拟制——视A为B
3、推定的分类
(1)法律推定:是指由法律明文规定的推定。如: 张三手上带着一块劳力士手表则推定张三为其权利人 失踪达一定期限则推定死亡 表见代理 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出生的子女推定为婚生子女 就产品制造方法专利被告不能说明其合法来源的则推定是使 用了原告的专利方法 互有继承关系的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不能确定先后时间的则 推定没有继承人的先死亡 被告人就其收入不能说明合法来源的则推定为非法所得 刑事诉讼中的无罪推定 民法上的过错推定
第四节
同一认定方法
一个客体只能与其自身同一,因为它是一个独 立存在的客体,是区别于所有其它客体的。无 论多么相似的客体之间也终有差异。也许,两 个客体能够相似的使任何检验都无法区别它 们,但它们也绝不能同一。

司法证明方法与推定规则

司法证明方法与推定规则

司法证明方法与推定规则司法证明方法是指在司法实践中,为了达到审判的目的,通过一系列的证据收集、审查和推论等活动,对案件中的有关事实进行查证和证明的方法。

推定规则是指在缺乏直接证据的情况下,根据常识、经验和逻辑推理等,通过间接证据或推断,对案件中的事实作出合理的推定或假定。

司法证明方法包括以下几种形式:1. 直接证据:指直接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如目击证人的陈述、书证、物证等。

2. 鉴定证据:指通过专门的鉴定人对案件中的物证、文证等进行鉴定,鉴定结果作为证据。

3. 间接证据:指通过推理、推论等方式推断出与案件有关的事实,间接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

4. 口供证据:指被告人或其他涉案人员的供述、陈述等对案件事实作出的陈述,口供要符合法定的条件和程序要求。

5. 证人证据:指作为证人出庭作证的人的证言,包括被告人、受害人、目击证人等。

推定规则是在缺乏直接证据的情况下,根据常识、经验和逻辑推理等,运用法律规定的推定规则对案件事实作出合理的推断或假定。

推定规则可根据不同的案件情况和法律规定的规则而定,一般包括以下几种:1. 反推定规则:根据事实中的已知或直接证据,推定相关的事实或结论,并予以证明。

2. 无责推定规则:根据被告人或其他涉案人员的行为或事实,推定其故意、过错等与案件事实相关的责任。

3. 有利推定规则:根据被告人或其他涉案人员的行为或事实,推定其与案件事实有利关系的事实或结果。

4. 可能推定规则:根据一定的概率推断,某事实可能成立或可能存在,但并不能确定其真实性。

在司法实践中,审判人员会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和法律规定的证明方法与推定规则,综合运用各种证据和推论,对案件中的事实进行查证和证明,最终作出符合法律规定和司法公正的判决。

司法证明制度

司法证明制度

司法证明制度是指司法机关在适用法律过程中,根据法律规定,运用证据证明案件事实或者其他法律事实的真实性的活动及其规则体系。

它包括证据的收集、审查和运用,证明对象、证明责任和证明标准,以及证明程序等。

司法证明制度是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确保司法公正和效率,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具体来说,司法证明制度的作用包括:1.查明案件事实:司法证明制度的首要任务是查明案件事实,为正确适用法律提供依
据。

2.保证司法公正:司法证明制度要求司法机关根据证据和法律规定作出裁决,保证了
裁决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3.提高司法效率:司法证明制度规范了证据的收集和审查程序,避免了不必要的延误
和诉讼成本的浪费。

4.促进司法公开透明:司法证明制度要求司法机关在适用法律过程中公开证据和法律
事实,增强了司法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总之,司法证明制度是保障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制度之一。

我们应该加强对其的研究和应用,不断完善和发展司法证明制度,为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提供有力保障。

第5章 司法证明概述

第5章 司法证明概述
1、严格证明与自由证明:


这是以法律约束的程度为标准所作的分类。 严格证明在主体、手段、程序等方面受法律规定 的严格约束,而自由证明的法律要求则相对宽松, 又称为释明、稀明或者疏明。
两者主要在证明对象、证明手段、证明程序、证 明标准四个方面存在着差异。


2、自向证明与他向证明 这是以证明行为针对的主体为标准所作的分类。

分析 司法证明异于科学证明。 对事实真相的查明,司法证明关注的核心 是事实发生的过程和表象,尤其是人在事 实发生过程中的作用,人的主观状态在司 法证明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科学证明的着眼点是事实背后蕴涵的自然 规律或者社会规律,它所关注的焦点是事 物本身的客观规律性,也就是说,客观的 规律是如何在事实或者事件的发生过程中 得到体现的。



自向证明是指自己向自己证明,而他向证明
是指向他人证明。 自向证明与他向证明的要素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自向证明通常适用于职权主义的程序模式;他 向证明通常适用于当事人主义的程序,当事人 在这种模式的证明程序中扮演着主角。
3、正向证明与反向证明 这是以证明案件事实的角度为标准所作的分类。 正向证明是指以积极的方式证明正面的事实主张 成立,而反向证明是以消极的方式证明反面的事 实主张成立,如果承担证明责任的当事人不能证 明反面的事实主张成立的,则认定为与此相对应 的正面事实主张成立。


原告的专家意见是贝格医生的证词,他检查了原告,发现原 告的声带萎缩。他说,“我觉得可以接受的实践标准是,在 任何情况下医生都必须确定和暴露再生喉部神经”。他认为, 在手术中存在着各种选择,但在再生的喉部神经左边迂回作 切除的手术不是一个合适的选择。不过,他承认自己看法属 于“个人意见”,而不是一般性的结论。在法庭审查这份意 见的时候,被告方律师问贝格医生,有没有外科医学院告诉 学生:当碰到粘连物的时候可以迂回神经?贝格医生的回答 是:“我所在的医学院没有教过;但是我不知道别的医学院 或者其他培训中心怎么样,我只能够代表我自己发表我的看 法”。被告律师向贝格医生读了一段医学教科书上的话,这 段话是说,“故意暴露喉部神经”问题在医学界存在着大量 不同的看法。教科书的总结是,在每个手术中,医生应该发 现最适合他自己的方法。贝格医生说他不完全同意这个说法, 但是他也表明,“是否暴露神经”决定于手术情况、他所使 用的技术和他注意的程度。

第5章 什么是司法证明

第5章 什么是司法证明
13
2、司法证明的主体: 人民法院?公诉机关?公安机关?诉讼当事人? 一个完整的证明至少需要三个要素:①从事证明活动的人,即证明主 体;②待证的事实主张,即证明对象;③与该待证事实主张相关的证 据。
目前主流的观点是,证明主体是指在诉讼活动中,提出自己的诉讼主 张并且有义务承担证明责任的诉讼主体。
①证明主体必须有自己的诉讼主张;
科学规律
2、司法证明有哪些特点 ——司法证明、科学证明、生活证明
司法证明,是指诉讼当事人在法官的主持下,按照法定
的程序和规则,通过举证和质证来反驳不利于自己的诉 讼主张,追求有利于自己的诉讼结果的法律行为。
科学证明,是指科学家针对特定的主题,通过考察、试
验和分析等方式,证明特定的立论是否符合自然或者社 会规律的研究活动。
(二)什么是司法证明 ——案例引发的思考
1、司法证明异于科学证明。
司法证明针对的是社会规范事实,其中蕴含着 某种价值判断和规范判断,其重点在于案件事 实的发生过程在法律上的意义--本案:合理注意
科学证明的着眼点是事实背后蕴涵的自然规律 或者社会规律,它所关注的焦点是事物本身的 客观规律性,也就是说,客观的规律是如何在 事实或者事件的发生过程中得到体现的。-本案
4、司法证明有哪些特点 ——司法证明的具体特点
规范性——司法证明与其他证明活动的首要区别。 重
要表现:后果与责任 《民诉证据规定》第2条
对抗性——司法证明在程序方面的重要特征。 时效性——司法证明在程序方面的另一重要特征。(1)
不予采(接)纳;(2)不能用于证明特定的事实主张;(3)视为举证不能;(4)视 为没有证据;(5)视为放弃举证权利。
第五章 什么是司法证明 ——关键术语

第七章司法证明的概念与对象

第七章司法证明的概念与对象
只是证明手段。 • 我们认为,证据事实不属于证明对象。
• (三)免证事实 • 1)众所周知的事实; • 2)自然科学规律; • 3)国家机关公报的事实; • 4)生效裁判、公证文书和行政行为确认的事实; • 5)当事人承认的事实和推定的事实; • 6)执法人员熟知的事实和诉讼上已知的事实。
第三节 证明对象的构成
• 自向证明和他向证明:
• 第一,两者主体不同。自向:就事实问题做出认定或裁断 的人;他向:提出某种事实主张的人。可相互转换
• 第二,自向证明一般属于主体的职权行为,目的是满足自 己行使某种职权的需要。他向证明在诉讼活动中表现为一 定的义务,即作为诉讼主体必须旅行的责任。
• 三、证明与查明
• 查明,是通过调查研究,明确有关事实的真伪, 如侦查人员、公诉人员或审判人员查明案件事实 的活动。查明的目的往往是让查明者自己明白, 以便做出某种决定或裁断。
• 1、被指控犯罪行为构成要件的事实
• 2、与犯罪行为轻重有关的各种量刑情节的事实
• 3、排除某行为之违法性、可罚性的事实
• 4、民事诉讼证明对象
• 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事实,如民事主体的事 实、民事行为及其效果的事实、民事权利义务的成立、变 更和消灭的事实等
• 其二,法官运用证据查明和认定案件事实的认识活动。
• 诉讼证明的主体包括当事人、律师、侦查人员、公诉人员 和审判人员等。其中,当事人、律师、侦查人员和公诉人 员是他向证明的主体,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成为自向证明 的主体;审判人员只能是自向证明的主体。
第二节 证明对象的概念
• 湖南长沙人胡光荣曾经在某银行共存有四笔定期存款,总 金额4.8万美元。2019年1月31日,他拿着到期存单取款, 却被银行工作人员告知其存款已经被人挂失取走了。银行 的人说,那四笔存款都是由一个自称是胡光荣的弟弟“胡 光仁”取走的。那个人于2019年1月12日拿着自己和胡光 荣的身份证办理的挂失手续,然后于1月19日转存,又于1 月25日兑换成人民币全部取走。经查,取款人“胡光仁” 所用的身份证是假的,根本没有此人;其所用的胡光荣的 身份证也是事主两年前丢失的,失主已经在报纸上登了遗 失启事并领了新的身份证。此外,在挂失申请单上还存在 不少技术问题,如五处字迹涂改、四个账号都漏写了前七 位数字、身份证号码前后不一致、有些还是银行营业员代 替取款人填写的等等。然而,银行坚持说他们说照章办事, 行为绝无过错,因此拒绝再次付款。胡光荣无奈,只好起 诉到法院。就本案的双方当事人而言,证明对象各是什么?

法庭证据规则

法庭证据规则

法庭证据规则简介:法庭证据规则是指在司法过程中,法庭对于收集、呈现和鉴定证据的一套规定和要求。

作为司法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庭证据规则的制定和遵守对于确保公正和公正审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法庭证据规则的基本原则、适用范围以及其在不同国家司法体系中的具体实践。

一、法庭证据规则的基本原则法庭证据规则的基本原则是保证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可靠性。

在法庭审判中,只有真实、合法且可靠的证据才能被接受并用于裁决案件。

为了确保这一原则的实施,法庭证据规则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证据的充分性:法庭要求证据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要达到一定的标准,以保证证据能够充分地证明案件事实的真相。

2.证据的合法性:法庭要求证据的获得过程和使用方式都要符合法律的规定,禁止使用非法获得的证据以及违反法律规定的证据。

3.证据的可证明性:法庭要求证据能够被证人、鉴定人或其他相关人员证明其真实性和可靠性,以确保证据的可信度。

二、法庭证据规则的适用范围法庭证据规则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法律案件,包括刑事案件、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等。

不同类型的案件可能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异,但基本的证据规则原则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案件。

根据具体的案件情况,法庭可以对证据进行限制或排除,以确保审判的公正性和公正性。

三、不同国家司法体系中的法庭证据规则实践不同国家的司法体系在法庭证据规则的具体实践上存在一些差异。

以下以美国和英国为例,介绍其在法庭证据规则上的一些常见做法。

1.美国:美国的法庭证据规则主要基于《美国联邦证据规则》(Federal Rules of Evidence)。

该规则采用了一系列关于证据收集、呈现和鉴定的具体规定,强调横向的跨证据条目对比和求证方法,以确保证据的合法性和可靠性。

美国法庭注重证人的直接询问和对抗性交叉审问,同时鼓励双方当事人主动提供证据。

2.英国:英国的法庭证据规则主要依据《英格兰与威尔士法律制度研究委员会报告》等法规文件。

英国采用了广义的公证原则,即仅限制那些具有可能引起误导或可能引起困惑的证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格证据排除规则的例外
• 被告人提出证据证明自己品质优良 • 被告人的品格是所控犯罪的基本要素 • 被告人在提出无罪证据时,询问人的发 问可以涉及其过去的罪行及品格 • 对被告人定罪之后、法官判刑之前,可 以查证有关其前科和品格的证据 • 被害人及证人的品格可以作为证据使用, 如某证人有说谎的习惯、证人的偏见、 证人先前曾作过矛盾的陈述等
(四)自愿供述规则
• 是指在刑事诉讼中,提取被告人的供述必 须是自愿作出的。
二、关于举证的规则
• (一)证明责任规则 • 是指诉讼活动中应该由哪一方当事人负责 向法庭提出证据加以证明。
(二)举证时限规则
• 是指负有证明责任的当事人应当在法律规 定或法院指定的期间内,提出证明其事实 主张的证据,否则承担举证失效的法律后 果。
三、证据规则的体系
• 英美法系国家——奉行当事人主义,实行陪审团 制度,为了防止当事人和陪审团成员因缺乏法律 常识而提出或采纳有碍于查明案件真相的事实和 材料,排除那些经验上弊大于利的证据,保障实 现诉讼公正,法律设置了完备而细密、复杂而严 格的证据规则。其发展经历了从最佳证据规则到 关联性规则再到可采性规则的演变。 在英美法系现今的证据规则中,可采性是灵魂。
制定关联性规则的理由 • 防止误导陪审团 • 限定证据的查证范围,防止诉讼拖延 • 只有与待证事实具有内在联系的证据 事实,才可能有不同程度的证明力
(三)关联性规则的具体内容
1、品格证据排除规则 品格证据:是指证明当事人的品格或品格特 性的证据,如某被告人具有暴力倾向、过去 曾经犯过罪、一贯品行不端或经常说谎等。 品格证据排除规则:是指关于当事人之品格 的证据一般不得采纳为诉讼中的证据,也即 一个人的特定品格之证据在证明他于特定环 境下实施了与其品格相一致的行为上不具有 关联性。
两大法系证据规则的演变已呈现融合之势。
第二节 外国的证明规则
• 一、关于取证的规则
• (一)强制取证规则 • 指诉讼当事人通过法院的命令,要求或强 制对方当事人或第三人提供其掌握的与案 件有关的证据。
(二)证人资格规则
• 该规则用于明确充当证人的资格条件。
(三)作证特免权规则
• 是指某人虽然具备证人资格,但基于某种身份关 系或职业关系,有权拒绝提供证言,或有权阻止 他人提供证言。
3、特定的诉讼行为排除规则 下列诉讼行为一般不得作为不利于被告人 的证据采纳: • 曾作有罪答辩,后又撤回 • 作不愿辩解又不承认有罪的答辩
4、特定的事实行为排除规则 下列事实行为不得作为行为人对该事实负 有责任的证据而采纳: • 事件发生后曾进行施救的事实 • 允诺支付医药费的事实 • 和解或曾要求和解的事实
(三)推定规则
• 该规则用于明确如何作出推定及其效力等。
(四)自认规则
• 该规则用于明确民事诉讼中如何作出裁判 上自认和裁判外自认及其效力等。
三、关于质证的规则
• (一)强制证人出庭作证规则 • 是指对于重要证人必须传唤到庭作证,否 则予以处罚。
(二)宣誓作证规则
• 是指证人在作证前均应郑重宣誓,承诺如 实作证。
主要在英美国家适用,如: • 自认必须出于任意性 • 证人的陈述应当经过反询问 • 询问笔录应当经陈述人签名、画押或按印
• 证据是否具有可采性,一般由法官在法庭上进行 裁决。
我国关于可采性规则的立法 《民事诉讼法》第70条: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 不能作证。 最高法院《关于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问题的若 干规定》第28条:下列证据,不能单独作为 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判断一项证据是否具有关联性,应依次考 察以下三个问题: a.该证据用来证明什么问题? b.该证据所证明的问题是否为本案中的实 质性问题? c.该证据对证明案件中的实质性问题有证 明性吗?
关联性规则 是指只有与诉讼中的待证事实有关联性的 证据才可以采纳,一切没有关联性的证据 均不予采纳。理由: • 避免陪审团受当事人提供的无关联性证 据的误导 • 限定调查证据范围,避免审判旷日持久
• 并称张女捉奸拍照取得的证据不具有合法性,不 应作为认定其与李女有婚外同居关系的事实依据。 • 一审法院经审理后认为,双方均称夫妻感情确已 破裂,均要求离婚,依法应予准许。张女为保护 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家中通过拍下丈夫与他人同 居照片的方式取证,属合法行为,该证据应认定 有效,因王某已与李女认识一年多时间,综合全 案的审理过程,可以认定王某与李女有婚外同居 关系。现王某与他人同居导致双方离婚,张女作 为无过错一方向王某索赔其因此所受到的精神损 失,该诉讼请求具有法律依据,依法应予支持。
二、证明规则的种类
• 1.根据调整对象的不同,分为关于取证的规 则、关于举证的规则、关于质证的规则与 关于认证的规则。 • 2.根据性质的不同,分为实体性规则和程序 性规则。 • 3.根据内容不同,分为权利性规则和义务性 规则。
• 4.根据形式不同,分为规范性规则和标准性 规则。 • 5.根据功能不同,分为调整性规则和构成性 规则。 • 6.根据严格程度不同,分为刚性规则和柔性 规则。 • 7.根据制定的依据或理由不同,分为公理性 规则和政策性规则。
•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指对于那些通过非法程序或 手段取得的证据,包括以刑讯逼供手段取得的口 供和非法搜查扣押取得的实物证据等,均应予以 排除。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法理基础
• 以非法手段获取口供对基本人权损害极 大,应严格禁止 • 以非法手段获取口供亦可能妨害获得案 件的实质真实,所谓“捶楚之下,何求 而不得”
• 是以人的陈述为内容的陈述证据 • 不是直接感知案件事实的人亲自到法庭所 作的陈述,而是对感知事实用书面的或者 口头形式的转述 • 没有给予当事人对原始人证进行反询问的 机会
(二)排除传闻证据的理由
• 从实体意义上,传闻证据本身不可靠,难 以担保其真实性 • 从程序意义上,传闻证据未经双方当事人 通过交叉询问进行质证,违背了对抗制诉 讼的基本精神
经过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辩护人双方 质证并且查实以后,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法庭查明证人有意作伪证或者隐匿罪证的时 候,应当依法处理。 • 《刑诉法》第一百九十条 公诉人、辩护人应当 向法庭出示物证,让当事人辨认,对未到庭 的证人的证言笔录、鉴定人的鉴定意见、勘 验笔录和其他作为证据的文书,应当当庭宣 读。审判人员应当听取公诉人、当事人和辩 护人、诉讼代理人的意见。
美国人很珍视特权,因为我们除了审判外,还有生 活中的其他价值。我们不是为了作证而是为了生 活来到美国的。我们保护有特权的社会关系,是 因为它们对于社会生活至关重要。 -----(美国法学家)萨尔斯堡
作证特免权的情形
• • • • • 夫妻、亲属之间的特权 律师与委托人之间的特权 医生与病人之间的特权 宗教职业者与信徒之间的特权 基于公务秘密的特权
第12章 司法证明的规则
以捉奸拍照方式取得的证据是否具 有证据资格
• 张女的丈夫王某与李女之间有婚外同居关系,并因 此逐渐导致夫妻感情恶化,张女无奈欲起诉与王某 离婚,并依据婚姻法规定向王某索赔精神损失。但 张女一直苦于搜集不到王某与李女有婚外同居关系 的证据。某日中午,张女假称到外地出差,当晚回 家发现王某与李女一起睡在自己家的床上,当即拍 了照。事后张女向法院起诉,请求判令其与王某离 婚,并要求王某赔偿自己因丈夫有外遇所受到的精 神损失一万元。王某同意离婚,称已与李女认识一 年多时间,但否认其与李女之间有婚外同居关系,
• 据此法院依照本案的具体案情,依法判决 准予张女与王某离婚,王某同时赔偿张女 精神损失八千元。一审宣判后,王某以捉 奸拍照方式取得的证据不具有合法性,其 不应赔偿张女的精神损失为由提起上诉, 二审法院判决驳回其上诉,维持原判。问: 本案中张女在家中拍下丈夫与他人同居的 照片是否具有证据资格?为什么?
(五)传闻规则
• 按照该规则,如果某人的陈述属于传闻, 就应该排除,除非法律另有规定。
• 传闻证据,通常指非目击者的当庭陈述和目击 证人(包括被害人、鉴定人)当庭陈述以外的 口头或书面证言。包括: • 非目击者的当庭陈述 • 目击者的书面证言 • 警察或检察官在侦查或起诉阶段制作的证人书面 笔录
传闻证据的特点:
交叉询问规则的利弊
• 能充分暴露证词的矛盾和证人的虚伪,揭 露证言的不可靠性 • 控辩双方在盘问证人时,有可能利用各种 诉讼技巧和策略,干扰法官(或陪审团) 形成正确的心证
四、关于认证的规则
• (一)可采性规则 • 是指证据必须具备法定的资格才能被采纳;广义 的可采性规则还包括附条件可采性规则与限制性 可采性规则。
(三)交叉询问规则
• 是指证人证言必须经交叉询问后才可采用。
交叉询问:英美法中一种对一般证人、 被害人、放弃沉默权的被告人、专家 证人进行询问的方法。包括: 主询问(也称直接询问):由提出证据 的一方进行的询问 • 反询问(也称交叉询问):由对方当 事人进行的盘诘式询问
交叉询问规则的具体含义 • 不得质疑己方证人 • 主询问中只能提出开放性问题,禁止 诱导性询问(即所提问题中不能包含 答案) • 如证人在对方进行交叉询问时拒绝回 答问题,则法官可以排除该证人的证 言 • 反对复合式问题及其他混乱性问题
(三)传闻证据规则的例外
• • • • • • 证人在出庭作证前已经死亡的 证人患有精神病或严重疾病,无法出庭的 证人下落不明的 证人不在本国境内,不便出庭的 证人路途遥远、交通不便的 经庭前证据开示,双方对证言笔录没有异 议的
(四)传闻证据规则与我国刑事诉讼
• 《刑诉法》第五十九条 证人证言必须在法庭上
5、被害人的过去行为排除规则 《美国联邦证据规则》第412条:有关被害 人过去性行为方面的名声或评价的证据, 一律不予采纳。
(三)鉴证规则
• 是指当事人在举证时,必须对证据的真实 性进行形式上的审查。只有形式上属实的 证据才能被采纳。
(四)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广义上的非法证据包括: • 证据形式不合法 • 收集、提供证据的主体不合法 • 收集、提供证据的程序、方法、手段不合法(也即狭义上 的非法证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