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粥的故事
七个和尚分粥的故事

七个和尚分粥的故事古代有座寺庙,庙中有七个和尚。
这七个出家人每天都要分食一锅粥,但又没有标准的度量工具。
于是乎,他们先后采取了一系列办法,试图公平合理地解决斋饭的分配问题。
刚开始,由方丈指定一名僧人专门负责分粥事宜。
大家很快发现,这名僧人碗里的粥最多最稠。
于是又换了一名僧人,结果总是主持分粥的僧人占便宜。
通过对此类现象的综合考察分析,一些学者们得出结论: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语出自英国史学家阿克顿《自由和权力浅说》)。
为了克服上述弊端,方丈决定由专人负责分粥改为大家轮流主持分粥,每个僧人一天。
这样以来,似乎谁都不吃亏,但每个僧人在一周中只有一天能吃得饱且有剩余,其余六天都要饿肚皮。
从总体上看,这种办法固然平等,但容易造成资源浪费。
分工专人负责制和轮流分粥制既然不可取,方丈就让大家推举一位信得过的老僧主持分粥。
这位德高望重的僧人,起初还能公平分配,但过了一段时间,便开始为自己和崇信自己的徒儿多分。
这说明,道德的约束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道德和修行也靠不住的情况下,他们又决定对分粥的体制进行改革。
选举一个"分粥委员会"和一个"监督委员会",形成类似于今天的监督和约束机制。
这个机制运行一个阶段后,公平基本上做到了,可是由于监督委员对分粥方案常常会提出这样那样挑剔,分粥委员会又据理力争,待达成一致时再分粥,粥早就凉了。
公平的代价换来的是效率的丧失。
由于"两委制"分粥会造成扯皮,使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影响了分粥效率。
于是,他们又改为每个僧人轮流值日分粥,但分粥的那个僧人必须最后一个领粥。
令人惊奇的是,在这个制度下,七只碗里的粥每次都是一样多。
因为每个主持分粥的僧人都认识到,如果七只碗里的粥不相同,他确定无疑将享受最少的那一份。
绩效管理的五个小故事

或者你才在上一个洞吞了柏忌,下一个洞你就为抓了老鹰而兴奋不已。
绩效管理的五个小故事一、分粥:有7个人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够的。
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
后来他们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分粥。
强权就会产生腐b,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L他,搞的整个小团体乌烟瘴气。
然后大家开始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但他们常常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
最后想出来一个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他人都挑完后剩下的最后一碗。
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量分的平均。
此后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了。
(说明:同样是7个人,不同的分配制度,就会有不同的风气。
所以一个单位如果有不好的工作习气,一定是没有完全公平公正公开,没有严格的奖勤罚懒。
如何制订这样一个制度,是每个领导需要考虑的问题。
另外,如果分配粥的人给自己多分配一些,这个公平是永远无法达到的)二、公平与不公平:小母鸡在谷场上扒着,直到扒出几粒麦子,她叫来邻居,说:“假如我们种下这些麦子,我们就有面包吃了。
谁来帮我种下它们?”牛说:我不种。
鸭说:我不种。
猪说:我不种。
鹅说:我也不种。
“那我种吧。
”这只小母鸡自己种下了麦子。
眼麦子长成了,小母鸡又问:“谁来帮我收麦子?”鸭说:我不收。
猪说:这不是我们应该做的事。
牛说:那会有损我的资历。
鹅说:不做虽然饿一点,但也不至于饿死。
“那我自己做。
”小母鸡自己动手收麦子。
终于到了烤面包的时候,“谁帮我烤面包?”小母鸡问。
牛说:那得给我加班工资。
只有凭借毅力,坚持到底,才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这些磨练与考验使成长中的青少年受益匪浅。
在种种历练之后,他们可以学会如何独立处理问题;如何调节情绪与心境,直面挫折,抵御压力;如何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去应对每一次挑战。
往往有着超越年龄的成熟与自或者你才在上一个洞吞了柏忌,下一个洞你就为抓了老鹰而兴奋不已。
(完整word版)分粥的故事之启示

分粥的故事之启示(2009-06-26 22:45:39)转载标签:y理论分粥的故事效益原则成本效益阿克顿财经文/开心言分粥故事的最大意义应该是使人们从中认识到管理活动中监督对权力的制约作用和成本限制,进而得到监督机制设计和公司治理结构构建等方面的一些启示。
一、分粥的故事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1834-1902)讲过一个分粥的故事。
故事大意是,有七个人组成的小群体,每个人都是平凡且平等的,他们没有险恶害人之心,但不免自私自利。
他们想用非暴力的方式解决每天的吃饭问题——分食一锅粥,但却没有称量工具,为此他们尝试过多种分粥方法。
第一种方案:指定一个人负责分粥。
可是很快大家发现,这个人为自己分的粥最多。
于是又换了一个人,结果总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最多最稠。
第二种方案:大家轮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
这就等于承认了个人为自己分粥的权利,同时也给予了每个人为自己多分粥的机会。
虽然看起来平等了,但是每个人在一周中只有一天吃得饱而且有剩余,其余六天都饥肠辘辘。
第三种方案:大家选举一个德高望重的人负责分粥。
开始这位德高望重的人还能公平地分配,但不久他便开始为自己和讨好他的人多分。
第四种方案:选举一个分粥委员会和一个监督委员会,形成监督和制约。
公平基本做到了,可是由于监督委员会常提出各种议案,分粥委员会又据理力争,等分粥方案确定了,粥却冷得不能喝了。
第五种方案:每个人轮流分粥,但是分粥的那个人要最后一个领粥。
在这个制度下,七个碗里的粥每次都是一样多,就像用科学仪器量过一样。
分粥故事产生后即广为流传,甚至有人冠之以“全球流行的故事”,并产生了一些变体,但故事的本质和主要情节大致无二。
分粥故事简练概括,对现实进行了高度的抽象,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寓意性,一系列的分粥方法和效果带给人很多的启发,读罢不禁令人掩卷遐思。
有人用它来分析公权滥用的腐败问题,也有人用它来分析社会制度,但它更多的是以管理小故事的身份展现在人们面前。
从管理学的视角来看,分粥故事带给我们哪些启发呢?让我们一起来品味下这些分粥的方法吧!二、无监督下的权力滥用前三种方案都是由某一人来独自掌管分粥事宜,这个手握大权的分粥人可以是大家指定的,可以是后来替换的,也可以是由制度规定轮流担当的,甚至是群众选举的“德高望重”的,但是,不管哪一种产生方式,都带来了一个同样的问题,那就是,只要有机会,分粥人就会给自己分配更多。
和尚分粥的故事

和尚分粥的故事从前有一座寺庙,庙里住着一位和尚。
这位和尚非常慈祥,平日里除了念经诵佛,还喜欢做一些好事来帮助别人。
他每天清晨都会去村子里乞讨食物,然后回庙煮粥吃。
有一天,他在村子里乞讨回来了一大锅稀饭,正当他准备端出去分给村民们的时候,却遇到了一位饥肠辘辘的行人。
这位行人看起来非常饥饿,他请求和尚给他一点粥喝,说自己已经好几天没有吃饭了。
和尚听了之后,心中一动,便将整锅稀饭分给了行人。
行人喝完粥后,满脸笑容地向和尚道谢,然后匆匆离去。
过了一会儿,又有一位老人走了过来,他看起来也很饥饿。
和尚见状,又将剩下的粥分给了老人。
就这样,一天里,和尚将自己的粥分给了好几个饥饿的行人。
虽然自己也饿了,但和尚却一点也不觉得后悔,反而觉得心里暖暖的,因为他知道,自己的举动能帮助到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这样的事情发生了好几天,庙里的粥也越来越少。
有一天,一位村民看到了和尚乞讨回来的情景,他见到和尚手里只有一点点的粥,便劝和尚说,“大师,您每天都把粥分给别人,自己却吃得越来越少,这样下去怎么行呢?”和尚听后微微一笑,说,“我只是希望能帮助到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这份善心比粥更重要。
”。
村民听了,感动地点点头,他决定回去村里告诉其他村民这个故事。
很快,和尚的善举就传遍了整个村子。
村民们纷纷表示愿意帮助和尚,他们每天都会将自己家里的一些食物送到庙里,帮助和尚做更多的粥。
庙里的粥也渐渐多了起来,和尚也继续将粥分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善良的行为会感动他人,也会得到更多人的帮助。
和尚分粥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了善良和助人为乐的重要性,也让我们明白了,其实善良并不难,只要心存善念,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
愿我们都能像和尚一样,用善良的行为温暖这个世界。
七人分粥的故事

七人分粥的故事
故事说,有7个人组成的小团体,其中每个人都是平凡而且平等,
但不免自私自利。
他们想通过制定制度来解决每天的吃饭问题——要分食一锅粥,但并没有称量用具。
大家试验了不同的方法:方法一:指定一个人负责分粥事宜。
很快大家就发现,这个人为自己分的粥最多。
于是又换了一个人,结果总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最多最好。
阿克顿勋爵作的结论是:权力会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腐败。
方法二:大家轮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
虽然看起来平等了,但是每个人在一周中只有一天吃得饱而且有剩余,其余6天都饥饿难挨。
大家认为这种办法造成了资源浪费。
方法三:大家选举一个信得过的人主持分粥。
开始这位品德尚属上乘的人还能公平分粥,但不久他开始为自己和溜须拍马的人多分。
方法四:选择一个分粥委员会和一个监督委员会,形成监督和制约。
公平基本上做到了,可是由于监督委员会常提出种种议案,分粥委员会又据理力争,等分粥完毕时,粥早就凉了。
方法五:每个人轮流值日分粥,但是分粥的那个人要最后一个领粥。
令人惊奇的是,在这个制度下,7只碗里的粥每次都是一样多。
每个主持分粥的人都认识到,如果7只碗里的粥不相同,他确定无疑将享用那份最少的。
现代经济学是这样表述的:制度至关重要;制度是人选择的,是交易的结果。
好的制度浑然天成,清晰而精妙,既简洁又高效,令人为之感叹。
[管理]预习案例
![[管理]预习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b2f12422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95.png)
一、分粥的故事(第一章薪酬与薪酬管理)有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
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够的。
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
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
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
强权就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瘴气。
然后大家开始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和四个人的评选委员会,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都是凉的。
最后想出来一个办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他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
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个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认了。
从此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
思考题:为什么同样的人会有不同表现?对企业领导有何启示?二、母狮子的出走与猴子分水果(第一章薪酬与薪酬管理)森林中住着几群狮子,每一个狮群中都有狮子王、小狮子、公狮子和母狮子。
狮子是群体动物,每只狮子都有明确的分工,狮子王不用干活,负责狮群的整体管理和猎物分配,公狮子在家照顾年幼的小狮子,并解决与其他狮群的冲突,而年轻的母狮子负责狩猎,捕捉到的猎物先让狮王吃,再分配给公狮子,然后再分配给小狮子,狩猎的母狮子们总是最后猜分到食物。
一年一度的旱季又来了,猎到的食物数量明显减少,狩猎的难度越来越大,母狮子们经常吃不饱。
一头母狮子产生了许多怨气,认为自己年轻力壮,捕捉到的猎物不少,但为什么每次都要饿肚子?最终她决定单干,于是就离开了狮群。
出走的母狮子看到一群猴子在树上摘水果,就跑过去问他们:“猴子兄弟,我看你们也是集体生活,来摘水果的总是你们几个,水果拿回去后,你们是怎么分配的?”猴子回答说:“我们摘到的水果全部上缴,猴王按拿回去的水果给我们分配食物,一般能分到采摘水果的1/10,而且越难摘的水果,给我们分配的比例越高,另外,如果采摘的食物超过了一定的数量,还会分配到更多的食物。
比如,如果今天我能摘到30根香蕉的话,前20根按1/10的比例分,后10根按1/5的比例分,这样我就可以得到4根香蕉。
和尚分粥的故事

和尚分粥的故事在一个古老的寺庙里,住着一位和尚。
这位和尚慈祥善良,经常为村民们做好事。
一天,寺庙里来了一位乞丐,他饿得连站都站不稳了。
和尚见状,便把自己的一碗粥送给了乞丐。
乞丐感激不尽,连声道谢。
就在这时,另一位乞丐也来到了寺庙门前。
他看到了和尚给了第一个乞丐一碗粥,便也过来请求和尚给他一碗粥。
和尚心想,既然自己能给一个人一碗粥,为什么不能给两个人呢?于是,他又给了第二个乞丐一碗粥。
可是,就在这时,还有一位乞丐出现了。
他看到了前两位乞丐都得到了和尚的帮助,便也走过来请求和尚给他一碗粥。
和尚心想,既然自己能给两个人一碗粥,为什么不能给三个人呢?于是,他又给了第三个乞丐一碗粥。
这时,寺庙里的粥已经不够了。
和尚只好告诉第四位乞丐,自己的粥已经分完了,无法再给他一碗粥了。
第四位乞丐听后,非常生气,他认为和尚偏心,为什么前三位乞丐都能得到粥,而他却得不到呢?于是,他大声抱怨起来。
和尚耐心地听完了第四位乞丐的抱怨,然后对他说,“我并不是偏心,只是我有限的粥已经分完了。
我尽力帮助了前三位乞丐,但是我也有我的局限性。
希望你能理解。
”。
第四位乞丐听了和尚的解释,心中也明白了一些。
他知道自己也不能要求别人无限地帮助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力和局限性。
于是,他也安静下来,默默地离开了寺庙。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帮助他人固然重要,但是我们也要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
我们不能要求别人无限地帮助自己,要学会理解和包容。
同时,也要懂得感恩,珍惜别人的帮助和付出。
这样,才能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论述四个乞丐分粥的故事

论述四个乞丐分粥的故事
四个乞丐分粥的故事是一个寓言故事,旨在说明如何公正地分配财富。
故事讲述有四个乞丐,他们在一天晚上聚在一起分一碗稀饭。
第一个乞丐说:“我是为了能够生存而来的,因此我应该得到两碗稀饭。
”第二个乞丐说:“我很虚弱,需要更多的营养,我也应该得到两碗稀饭。
”第三个乞丐说:“我没有衣服保暖,所以我更需要食物来保持体温,我也应该得到两碗稀饭。
”最后一个乞丐说:“我没有牙齿了,只有舌头可以吃食物,我也应该得到两碗稀饭。
”
四个乞丐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最后决定分别分一碗稀饭。
突然,一个富人路过,看到这个情景,决定帮助他们。
他给每个人一个苹果,他们同意将苹果放在碗里,然后拆开并分享。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我们面临财富分配的问题时,我们不能只考虑自己的需要和利益,而是应该考虑所有人的需要和利益。
只有当我们共享财富,才可以实现公正和繁荣。
分粥的故事

七人分粥的故事有七个人共分一锅粥,为了实现公平平等与利益兼顾,大家发挥聪明才智尝试了不同的方法。
尝试一:指定某一个人负责分粥事宜。
很快大家发现,谁分粥,谁的粥最多。
果真是权力会导致腐败,绝对权力绝对腐败。
尝试二:大家轮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机会均等。
这样虽然看起来平等了,但是每个人在一周中只有一天吃的特别饱并且有剩余,其余六天都得挨饿。
大家认为这种办法还是有人吃饱有人饿。
尝试三:大家选举一个令人信服的人主持分粥。
开始时这位品德高尚的人还能公平分粥,但不久后他就开始为那些溜须拍马的人多分。
大家认为不能放任其堕落腐化的风气,于是重新寻找新思路。
尝试四:还是选举一个分粥委员会和一个监督委员会吧,形成监督和制约。
公平基本做到了,可是由于监督委员经常提出各种异议与批评,分粥委员会又据理力争,等分粥完毕时,粥早就凉了。
可见,如果制度效率不高,就要吃凉粥,这个方法也有所欠缺。
尝试五:每个人轮流值日分粥,但是分粥的那个人是最后一个领粥的人。
在这种制度下,七只碗里的粥每次都是一样多,就像用仪器量过一样。
因为,每个分粥的人都认识到,如果七只碗里的粥不相同,自己无疑将享用那份最少的。
分粥故事的启示启示之一,就是要构建一个科学的管理体制。
管理体制中,最基本的是决策层和执行层。
故事中,分粥者是谋划决策者,取粥者是执行者。
把分粥与取粥分开,就是将职责与权利分离。
这样才能让谋划者尽心谋划,提高决策的科学水平,降低决策风险;让执行者全力执行,将决策落到实处;用通俗的话说,叫“不能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
启示之二,就是要建立合理的科研管理机制。
分粥者是“指定”、“轮流”,还是“推选”,对分好的粥是分者“先取”还是“后取”,是管理方法问题,也是管理机制问题。
管理机制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管理效率。
分粥的5种方法中,显然是“轮流分粥、分者后取”的机制最为合理,因而效果也最好。
如果只是“轮流分粥”,而没有“分者后取”,就会出现第二种方法的不良效果;如果只是“分者后取”,而没有“轮流分粥”,分者即便分得再平均,他也只能天天吃那最少最凉的一份,就显得有失公平。
七人分粥的故事的启示

七人分粥的故事的启示《七人分粥的故事的启示》嘿,咱今天来唠唠那个七人分粥的故事哈。
话说有这么七个人,他们每天都得一起分一锅粥喝,这可不是个简单事儿呀!一开始,他们指定一个人来分粥,结果呢,这人给自己分得多,其他人就不乐意啦,凭啥你分得多呀,不公平嘛!这就闹得不愉快了。
后来呀,他们又想出个办法,轮流分粥,嘿,这听起来不错吧?可结果呢,到自己分粥那天就使劲给自己多分,其他日子就只能喝稀的啦,还是不行呀!再后来呢,他们成立了个分粥委员会,还有个监督委员会,这下总行了吧?哎呀,结果更糟糕,大家整天为了分粥的事儿争来争去,粥都凉了还没分好呢!这可咋办呢?最后呀,他们终于想到个好办法,就是让一个人分粥,但是分粥的人最后一个拿粥。
哈哈,这下可好了,分粥的人得公平公正呀,不然最后自己就只能喝少的啦!这一下子,大家都能公平地喝到粥啦。
你看哈,从这个小故事里能得到啥启示呢?首先呀,制度很重要呀!没有个好制度,那肯定乱套呀。
就像一开始他们随便指定人分粥,那能行嘛!其次呢,光有制度还不行,得有监督呀,不然制度也容易被人钻空子。
就像轮流分粥的时候,没有监督就不行。
最后呀,还得让人的利益和制度挂上钩,这样才能真正执行好制度。
就像最后让分粥的人最后拿粥,这就是把他的利益和分粥的公平挂上钩啦。
咱生活中不也是这样嘛!比如说一个公司,要是没有好的规章制度,那不乱套啦?员工们不知道该干啥,怎么干,那还怎么发展呀!还有呀,要是有制度却没人监督执行,那制度不就成了摆设啦?大家都不遵守,那还有啥用呀!所以呀,咱得重视制度,好好制定,认真执行,还要有人监督。
这样咱的生活呀,工作呀才能井井有条,越来越好。
就像那七个人,最后找到了好办法,终于能开开心心地喝到公平的粥啦!哈哈,这就是七人分粥的故事给咱的启示呀,咱可得记住咯!咱也得像他们一样,找到适合咱自己的好办法,把日子过得顺顺当当的呀!。
分粥的故事

办法之二:大家轮流负责,每人一天。结果:每个 人在一周内只有一天吃得很饱,而且有余,其它六 天饥饿难忍。 原因:貌似公平,其实,等于承认 每个人都有给自己多分的权利,既然机会难得,有 权不用等于作废,于是变本加厉,将权用到极致。 结论:轮流掌权,轮流腐败,无异于走了“饱狗” 来了“饿狗”
办法之三:大家选举一个德高望重信得过的人来 负责“分粥”。结果:开始尚能公平,不久便开 始给自己和“亲信”多分或分稠,给不是“自己 人”者少分或分稀,以至造成分裂,相互攻击。 原因;社会关系盘根错节。来往有近有远,“党 内无派千奇百怪。” 结论:利益产生分化,阶级 产生斗争,斗争造成破坏,破坏导致倒退
通过采用“办法五”公平问题解决了,但吃饱的问题没解 决,就必须开源,谁去开源?这需要制定一套新的制度去 激发大家的积极性,鼓励大家开源,例如:对于出去找到 食物的,可以分到所得的一半甚至更多,从而调动起大家 的积极性,这样大家都愿意出去找食物,很快在这个制度 的激励下温饱问题解决了,大家都不缺吃的了,因此轮流 分粥的制度就已失去了意义、价值。食物多了以后大家就 开始挑了,要吃好的,吃好还不够还要穿好的、住好的, 需求不断增加,反映在制度上就需要不断变更,不变更就 会出现新问题,这就叫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决定 与之完全相同,中国的条件、环境已今非昔比,老百姓的 需要和过去相比也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不再是吃饱穿暖的 问题,而是要吃出营养、穿出风度、住出舒服、开出水平、 玩出潇洒的问题,需求不同了,但是我们原有的制度与之 已远远不相适应,且很多制度已经变成我们发展的羁绊, 必须调整。
讲一个分粥的故事
在一座寺庙里,七个和尚分一锅粥,可是粥的量不 够,不能全部满足七人的需要。为此,他们采用了 不同的办法来分,其结果截然不同。
七人分粥的启示

七人分粥的启示有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
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够的。
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
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
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
强权就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障气。
然后大家开始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但他们常常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
最后想出来一个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它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
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认了。
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
同样是七个人,不同的分配制度,就会有不同的风气。
所以一个单位如果有不好的工作习气,一定是机制问题,一定是没有完全公平公正公开,没有严格的奖勤罚懒。
如何制订这样一个制度,是每个领导需要考虑的问题。
◆启示“七人分粥”给我们展现了这样一个情境——有7个人组成的小团体,他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但同时又是自私自利的。
他们想通过制度创新来解决每天的吃饭问题——要在没有计量工具或有刻度的容器的状况下分食一锅粥。
那么,如何分食这一锅粥?多次博弈后这7个人的小团体形成了以下诸种规则,但是规则形成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连带产生一些问题。
规则一:指定一人负责分粥事宜,成为专业分粥人士。
很快大家发现,这个人为自己分的粥最多最好,于是又换一个人。
结果,总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最多最好。
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在这碗粥中体现得一览无余。
规则二:指定一个分粥人士和一名监督人士,起初比较公平,但到后来分粥人士与监督人士从权力制约走向“权力合作”,于是分粥人士与监督人士分的粥最多。
这种制度失败。
规则三:谁也信不过,干脆大家轮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
这样等于承认了个人有为自己多分粥的机会。
虽然看起来平等了,但是每人在一周中只有1天吃得饱而且有剩余,其余6天都饥饿难挨。
10个晨会分享正能量小故事

10个晨会分享正能量小故事分享10适合晨会讲的正能量小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晨会分享正能量小故事,供大家参阅!晨会分享正能量小故事:分粥有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
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够的。
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
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
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
强权就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障气,高尚的人也腐败了。
然后大家开始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但他们常常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
最后想出来一个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它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
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认了。
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
同样是七个人,不同的分配制度,就会有不同的风气。
所以一个单位如果有不好的工作习气,一定是机制问题,一定是没有完全公平公正公开,没有严格的奖勤罚懒。
如何制订这样一个制度,是每个领导需要考虑的问题。
晨会分享正能量小故事:猎杀骆驼有一位父亲带着三个孩子,到沙漠去猎杀骆驼。
他们到达了目的地。
父亲问老大:“你看到了什么?”老大回答:“我看到了猎枪、骆驼,还有一望无际的沙漠。
”父亲摇摇头说:“不对。
”父亲以同样的问题问老二。
老二回答:“我看到了爸爸、大哥、弟弟、猎枪,还有沙漠。
”父亲又摇摇头说:“不对。
”父亲又以同样的问题问老三。
老三回答:“我只看到了骆驼。
”父亲高兴地说:“答对了。
”制定目标而能产生效果,秘诀就是“明确”二字,成功的目标,必须是明确的。
进一步说,目标要具体化、要量化。
对于企业而言,一个时期的战略目标必须是明确、具体的;对于一个团队来说,行动的目标也必须是明确的、具体的、只有这样,才能让全体成员明确下一步努力的方向,才能对全体成员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
有了明确、具体的目标,不管具体工作进行到哪一个阶段,也不管在实现目标的进程中遇到了什么意外的情况或问题,都能够保证企业或者团队成员调整自己的工作任务和努力程度,保证能始终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
和尚分粥的故事

和尚分粥的故事
从前有一位和尚,他每天都会到村子里的大街上乞讨,村民们都很尊敬他,每
当他出现的时候,都会有人给他一些吃的东西。
有一天,和尚拿到了一碗热腾腾的粥,他刚准备坐下来慢慢品尝,却看到了一个饥饿的小孩朝他走来。
小孩的衣服破破烂烂的,看起来很久没有吃过东西的样子。
和尚心里一软,便
把自己的粥分了一半给了小孩。
小孩接过粥,眼睛里露出了感激和欣喜的神色,边吃边说着谢谢。
和尚看着小孩吃完粥,心里也感到了满足和快乐。
第二天,和尚又到大街上乞讨,这次他拿到了一碗香喷喷的面条。
他刚要吃的
时候,又看到了那个小孩。
小孩看到和尚,脸上露出了笑容,他走过来,说道,“师父,我昨天吃了你给我的粥,真的很好吃,谢谢您。
”和尚听了,也笑了,他又把自己的面条分了一半给了小孩。
第三天,和尚又拿到了一碗热气腾腾的馒头。
这次,他没有等到小孩出现,而
是主动找到了小孩,把馒头送给了他。
小孩接过馒头,高兴地说,“师父,您真好,我一定会好好吃的。
”和尚点点头,看着小孩远去的背影,心里充满了满足和喜悦。
故事告诉我们,善良的行为会感染他人,小小的善举也能点亮他人的心灵。
和
尚分粥的故事告诉我们,善良和慷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当我们愿意分享和帮助他人的时候,我们也会因此获得更多的快乐和满足。
所以,让我们学会像和尚一样,用自己的善良和慷慨,去温暖他人的心,让世界充满爱和温暖。
关于分粥的寓言小故事

关于分粥的寓言小故事关于分粥的寓言小故事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
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
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分粥的寓言小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分粥的寓言小故事篇1有七个人住在一起,每天共同分享一大桶粥。
由于人多粥少,粥总是不够吃。
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由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
于是一个星期下来,他们每个人只有在自己分粥的那一天可以吃饱。
后来,他们觉得这个办法并不太好,于是决定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来分粥。
但是,这样一来,问题就更严重了,大家开始想尽一切办法去讨好分粥的人,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障气。
再后来,大家开始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和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但是他们经常争得不可开交,等到争完以后,粥吃到嘴里常常是凉的。
最后,他们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七个人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他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
结果,为了让自己不至于吃得最少,每个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分得不平均后拿到少的,也只能认了。
不过,他们对这种分法非常满意。
从此以后,这几个人一直快快乐乐、和和气气的生活在一起。
【哲理与感悟】只有制定了一个公平合理的制度,人们才能够顺利完成合作。
分粥的.寓言小故事篇2猴山有一群猴子,不多,只有7只。
它们唯一的食物是饲养员每天送来的一桶粥。
可是这些猴子的食量太大,每天的粥都不能填饱它们的肚子。
长此以往,也不是办法。
于是大家坐下来进行研讨。
猴甲曾经看见山下的村民在做一些重要决定时往往采取抓阄儿的方法,于是建议引进人类这一方法,众猴一致同意。
一连几天,猴乙都没抓中阄儿。
猴乙心想:抓中阄儿的猴子能够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多分一瓢粥。
万一我一直不能抓中阄儿,岂不亏了?于是它建议采取轮换制度。
猴乙的建议说到了众猴的心坎上了,大家都想利用自己分粥的那一天混个“肚儿圆”。
这样一来,每只猴子只有一天是吃饱喝足的,那就是自己履行神圣职责的那一天。
和尚分粥的故事

和尚分粥的故事
从前有一位和尚,他每天都在寺庙里诵经礼佛,过着清贫的生活。
有一天,一
位行人路过寺庙,看到和尚一人独自在寺庙里忙碌,便心生怜悯,便想要帮助和尚。
于是,他便捧着一碗热腾腾的稀饭走进了寺庙。
和尚看到行人手中的稀饭,便迎了上去,微笑着说,“施主,你带来的稀饭真
是太及时了,我已经很久没有吃过热腾腾的饭菜了。
”行人听了,心中一暖,便把稀饭递给了和尚。
和尚接过稀饭,拿起勺子准备吃下去,却停住了动作,他看了看手中的稀饭,
又看了看行人,便说,“施主,你也辛苦了一路,不如我们一起分享这碗稀饭吧。
”行人听了,感动地点了点头,便和和尚一起吃起了稀饭。
稀饭虽然很少,但和尚和行人吃得很香,他们一边吃一边聊着天,谈笑风生。
就这样,他们一起分享了这碗稀饭,吃得十分愉快。
吃完稀饭,行人向和尚告别离开了寺庙。
而和尚则心怀感激,他感慨地说,
“人间真是有情啊,这位施主不仅给了我一碗稀饭,更让我体会到了分享的快乐。
我要好好修行,将这份善心传递下去。
”。
从此以后,和尚在寺庙里多了一份与人分享的心,无论是食物、财富,还是智慧,他都愿意与他人一起分享。
他帮助了更多的人,也结交了更多的朋友,寺庙里的气氛也变得更加融洽和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分享是一种美德,无论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都能让
人感受到快乐和幸福。
当我们拥有了好东西时,不妨与他人分享,让更多的人都能分享到快乐。
正如和尚和行人一样,分享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愿我们都能拥有分享的心,让世界充满爱与温暖。
励志故事及感悟——分粥

励志故事及感悟——分粥科学管理必须建立有效的制衡机制【故事】有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食一大桶粥。
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够的。
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
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
后来他们决定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
但没想到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障气。
没办法,最后他们便想到要通过制定制度来解决每天的吃饭问题。
为了公平起见,他们一致认为应该选举一个分粥委员会和一个监督委员会,形成监督和制约。
但两个委员会成立后,公平基本上做到了,可是由于监督委员会常常提出种种议案,而分粥委员会又据理力争,等分粥完毕时,粥早就凉了。
后来他们终于找到了一个比较理想的办法,那就是每个人轮流值日,但是分粥的那个人要最后一个领粥。
令人惊奇的是,在这个制度下,7只碗里的粥每次都是一样多。
因为每个主持分粥的人都认识到,如果7只碗里的粥不相同,他确定无疑将享用那份最少的。
【感悟】一个领导干部的决策正确与否决不能寄托于某个人的素质高低,而必须建立对权力的有效监督、制衡机制之上,以遏制权力的滥用。
孟德斯鸠说过这样一句话: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
最后的分粥之所以公平,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分配权与派发权的有效分离。
建立有效的制衡机制,首先要能够清楚地认识制衡的作用,并且能够区分制衡与监督的区别。
这两者虽有一定的联系,但实际上并不是一回事。
举例来说,美国总统可以决定是否攻打或是什么时候攻打伊拉克,但是钱要由国会来签字,管钱人不能直接管事、或者是管物。
这就是制衡;会计事务所帮助上市公司做做假,公安机关可以将他们抓起来,但把他们抓起来是监督,而不是制衡。
无论是一个政府还是一个企业。
如果自己监督自己就难免会发生各种各样的腐败现象。
任何公共权力不受监督都不能有效地贯彻到底,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
从国家的层面来说,财政部门对政府财务实行监督,审计部门又对财政部门进行监督,这就是一种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
七个和尚分粥的故事启示

七个和尚分粥的故事启示稿子一嘿,朋友!今天跟你讲讲七个和尚分粥的故事,可有意思啦!这七个和尚一开始分粥的时候,那叫一个乱哟!大家都抢着给自己多分一点,结果每次都有人觉得不公平,吵得不可开交。
后来啊,他们决定选一个人来分粥。
可这人有了权力,就给自己分得多,其他人还是不满意。
再后来呢,他们又想了个办法,轮流分粥。
但轮到自己分粥的那天,就会给自己分得多,还是不行。
他们终于想到了一个好主意,选一个人分粥,但是另外几个人负责监督。
如果分粥不公平,分粥的人就得挨饿。
这下可好了,分粥终于公平啦!咱们生活中不也是这样嘛!比如说在一个团队里,得有合理的分工和监督,这样大家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事情才能顺顺利利的。
朋友,你觉得这个故事怎么样?是不是挺有启发的呀!稿子二亲,来听我唠唠七个和尚分粥的故事呗!这七个和尚啊,在一个庙里,每天都为分粥头疼。
一开始,谁都想多分点粥,粥分得乱七八糟,每个人都有怨言。
有一天,他们说让一个和尚专门分粥。
可这个和尚私心重,给自己分的特别多,其他人能乐意吗?当然不!接着,他们又说轮流分粥,结果还是不行。
轮到自己分粥的时候,都想着给自己多留点。
这可咋办呢?后来呀,他们想出一招。
让一个和尚分粥,另外几个和尚监督。
要是分得不公正,分粥的和尚就得挨饿。
嘿,这办法还真灵,粥分得公平啦!从这个故事里,咱们能明白不少事儿呢。
比如说,规则太重要啦,如果一开始就定好公平的规则,也不至于这么折腾。
还有哦,不能随便把权力交给一个人,没人管着可不行。
所以呀,这个小小的故事,藏着大大的道理。
咱们得从中学着点,让自己的生活更有条理,更公平,更美好!亲,你是不是也这么想呀?。
幼儿读物哲理故事不同的分粥法

有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
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够的。
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
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
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
强权就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一团一体乌烟障气。
然后大家开始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但他们常常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
最后想出来一个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它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
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认了。
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
同样是七个人,不同的分配制度,就会有不同的风气。
所以一个单位如果有不好的工作一习一气,一定是机制问题,一定是没有完全公平公正公开,没有严格的奖勤罚懒。
如何制订这样一个制度,是每个领导需要考虑的问题。
儿童读物是指少年儿童阅读的文学作品、知识读物、连环画、游戏样式读物等的总称。
儿童发展(Child development)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在时间上的变化过程。
一般指从出生到成熟(青年初期)的过程,也有一些学者从胎儿期开始进行研究。
儿童生理方面的发展表现为身长、体重、骨骼、肌肉和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的变化。
上面是翰翰说设计为大家收集和整理的育儿资料,希望给大家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分粥的故事
故事说,有7个人住在一起,每天共食一锅粥,因人多粥少,争先
恐后,秩序混乱,还互相埋怨,心存芥蒂。
于是,他们想办法解决每天的吃饭问题———怎样公平合理地分食一锅粥。
他们试验了不同的方法:
第一种方法,指定一个人分粥,很快大家就发现,这个人为自己分的粥最多,于是又换了一个人,结果总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最多最好;
第二种方法,大家轮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虽然看起来平等了,但是几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
第三种方法,推选出一个人来分粥,开始这位品德尚属上乘的人还能公平分粥,但没多久,他开始为自己和溜须拍马的人多分,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瘴气;
第四种方法,选举一个分粥委员会和一个监督委员会,形成监督和制约机制,公平基本上做到了,可是等互相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大家也很不满意;
第五种方法,轮流分粥,而分粥的人要等到其他人都挑完后才能取剩下的最后一碗。
令人惊奇的是,采用此办法
后,七只碗里的粥每次都几乎
一样多,即便偶有不均,各人
也认了,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
分粥,本来是一项简单的小事。
但是,俗话
说“民以食为天”,分粥关系到7个人的切身利益,对管理者来说,又是一项大事。
分粥的故事给今天的科研管理带来诸多启示:
启示之一,就是要构建一个科学的管理体制。
管理体制中,最基本的是决策层和执行层。
故事中,分粥者是谋划决策者,取粥者是执行
者。
把分粥与取粥分开,就是将职责与权利分离。
这样才能让谋划者尽心谋划,提高决策的科学水平,降低决策风险;让执行者全力执行,将决策落到实处;用通俗的话说,叫“不能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
启示之二,就是要建立合理的科研管理机制。
分粥者是“指定”、“轮流”,还是“推选”,对分好的粥是分者“先取”还是“后取”,是管理方法问题,也是管理机制问题。
管理机制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管理效率。
分粥的5种方法中,显然是“轮流分粥、分者后取”的机制最为合理,因而效果也最好。
如果只是“轮流分粥”,而没有“分者后取”,就会出现第二种方法的不良效果;如果只是“分者后取”,而没有“轮流分粥”,分者即便分得再平均,他也只能天天吃那最少最凉的一份,就显得有失公平。
启示之三,就是要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科研管理制度。
制度化管理是现代管理理念的重要内容,也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
在一个团队里,制订出一套好的制度,是有效管理的关键。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制度才是好制度?好制度的标准就是责任与权利平衡、公平与效率兼顾。
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有各自的责任与权利。
分粥者必须尽平均分配的责任,而没有为自己或他人多分或少分的特权。
唯有责任与权利的平衡,才能真正体现公平和提高效率。
毫无疑问,第五种分粥制度优于有效率而无公平的第一、三种制度,也胜于有公平而无效率的第四种制度,更强于既无公平也无效率的第二种制度。
它既方便快捷地实现分粥目的,又有效地解决吃饭问题,还增强了内部团结。
科研管理的真谛在“理”不在“管”。
管理者的主要职责就是建立一个像“轮流分粥,分者后取”那样合理的规则,让每个人按照规则进行自我管理。
这对管理者来说,比事无巨细、事必躬亲要有效得多。
以严格、正规著称的军队管理,就是以整套的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作为管理的依据和标准,实现管理目的的。
这些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是古今中外军队管理经验的结晶。
每一个管理者或被管理者都应该自觉执行,落到实处,并与时俱进,针对客观情况的发展变化,不断补充、完善,以提升科研管理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