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心血管中枢
生理学专升本高频考点
生理学专升本高频考点一、阈值阈强度:引起组织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叫阈强度简称阈值。
二、内环境内环境:即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浸浴并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
三、反馈(正负)负反馈:反馈信息与原效应的作用相反,使原效应减弱或抑制。
正反馈:反馈信息与原效应的作用一致,可以促进或加强原效应。
四、细胞物质的转运单纯扩散定义: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由细胞膜浓度高的一侧→细胞膜浓度低的一侧的转移。
易化扩散定义:在膜蛋白质的帮助下,水溶性的小分子物质由细胞膜浓度高的一侧→细胞膜浓度低的一侧的扩散。
主动转运定义:小分子物质、离子由细胞膜浓度低的一侧细胞膜浓度高的一侧的转运。
(1)原发性主动转运:(2)继发性主动转运:是指依赖离子泵转运而储备的势能从而完成其他物质的逆浓度的跨膜转运。
如葡萄糖和氨基酸的转运。
入胞定义:大分子物质由细胞外→细胞内的过程出胞:定义:大分子物质由细胞内→细胞外排出的过程。
五、继发主动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是指依赖离子泵转运而储备的势能从而完成其他物质的逆浓度的跨膜转运。
如葡萄糖和氨基酸的转运。
六、动作电位概念机制定义: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过程。
产生机制:①去极化:主要是Na+通道开放Na+内流。
②复极化:主要是K+通道开放K+外流。
③后电位:Na+-K+ 泵发挥作用。
七、静息电位的概念和机制静息电位:指细胞安静时细胞膜两侧内外存在的内负外正电位差。
产生机制:1、细胞内外各离子分布不均2、静息时细胞对K选择性通透八、兴奋收缩耦联肌细胞膜动作电位(兴奋)传导到终池→终池Ca2+释放→肌浆Ca2+浓度增高→Ca2+与肌钙蛋白结合→原肌凝蛋白变构→横桥作用位点暴露→横桥头与肌动蛋白结合→横桥头ATP酶激活分解ATP→横桥扭动→细肌丝向粗肌丝滑行→肌小节缩短。
九、血细胞比容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血细胞容积/血液容积×1( 也称红细胞比容) 男性:40%~50% ,女性:37%~48%。
中枢的作用功能主治
中枢的作用功能主治1. 中枢的作用中枢是指人体神经系统的核心部分,包括大脑和脊髓。
它在整个神经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控制着人体的各种生理和心理活动。
2. 中枢的功能中枢有多种功能,下面将分别介绍。
2.1 感觉功能中枢负责接收和处理外界的感觉信息,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
当人体接收到外界刺激时,感觉信息通过感觉神经传递到中枢,然后中枢对这些信息进行初步处理并产生相应的反应。
2.2 运动功能中枢控制着人体的运动功能,包括肌肉的收缩和放松等。
当我们下意识地想要进行某种动作时,中枢会通过运动神经传递运动信号到相应的肌肉,使其产生相应的动作。
中枢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调节和控制的作用。
2.3 调节功能中枢具有调节身体各系统的功能。
例如,中枢通过调节呼吸、心率、血压等生理参数来维持机体的平衡状态。
它还参与体温调节、代谢调节、内分泌调节等多种体内调节功能。
2.4 认知功能中枢参与人的思维、记忆、学习等认知功能。
大脑皮层是中枢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高级认知功能,如理解语言、分析问题、判断和决策等。
中枢对于人的思维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2.5 情绪功能中枢还参与人的情绪调节。
情绪是人的主观体验,中枢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和神经网络的激活来影响人的情绪状态。
一些精神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等与中枢的情绪调节功能有关。
3. 中枢的主治3.1 神经系统疾病中枢对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中枢参与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风、脑炎、脑瘤等疾病。
通过针对中枢的治疗,可以改善神经退化性疾病的症状,减轻疼痛和恶心等症状。
3.2 精神疾病中枢对于精神疾病的治疗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中枢参与治疗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疾病。
通过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可以缓解精神疾病的症状,恢复患者的心理健康。
3.3 神经退行性疾病中枢对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中枢参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疾病。
通过保护和修复受损的神经细胞,可延缓疾病的进展,并缓解患者的症状。
新人教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习题(27)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新人教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习题(二十七)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1.夏季消防人员身着厚重的防护服在执行灭火任务时,身体要受到高温、脱水的挑战。
下列有关其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炎热时血管舒张,主要通过体液调节实现B.脱水时,下丘脑和垂体能通过分级调节增加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和释放C.大量流汗,既不利于体温的维持,也不利于体内水盐的平衡D.消防员心率加速、警觉性提高与肾上腺素分泌增多有关D解析:炎热时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增加散热量,是通过神经调节实现的,A错误;脱水时,为维持渗透压相对稳定,下丘脑增加抗利尿激素分泌,由垂体释放,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不属于分级调节,B错误;大量流汗,汗液蒸发带走热量,有利于体温的维持,C错误;肾上腺素是一种应急激素,在人紧张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使人表现为警觉性提高、反应灵敏、呼吸加快、心率加速等,D正确。
2.(2021·山东日照一模)水盐调节过程中,抗利尿激素与肾小管、集合管细胞上受体结合后,通过调节作用导致顶端膜上水通道蛋白(AQP)的数量增加,增加对水的通透性(如下图),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抗利尿激素由垂体释放,通过体液定向运输到肾小管、集合管发挥作用B.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水进入肾小管、集合管的方式属于协助扩散C.当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到正常水平后,抗利尿激素的合成量会明显减少D.抗利尿激素通过催化细胞内一系列酶促反应,增加了水通道蛋白的数量B解析:抗利尿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不是定向的,但是只能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A错误;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水进入肾小管、集合管是通过水通道进行的,且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的,因此其跨膜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B 正确;当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到正常水平后,抗利尿激素的释放量会明显减少,C错误;抗利尿激素对细胞的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不起催化作用,D错误。
心血管中枢;心脏、血管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
血压↑
β1 (中)→HR↑
HR↓
HR↓
降压反射
16
(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血管紧张素原
肾素
血管紧张素I
血管紧张素II
血管紧张素III
17
血管紧张素Ⅱ的对血压的调节
血管:血管平滑肌收缩 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活动加强;递质释放增加 引起渴觉,导致饮水 血管升压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增加 抑制压力感受器反射 肾上腺皮质球状带释放醛固酮
末梢递质 碱
去甲肾上腺素
乙酰胆
受体 M受体
α受体
效应器 官的血管
绝大部血管
少数器
血管的神经支配
绝大多数血管只接受交感缩血管神经单一支配。 血管收缩是因为交感缩血管神经紧张增高。 血管舒张是因为交感缩血管神经紧张减弱。
7
(三)心血管中枢
1、基本中枢:延髓心血管中枢 心迷走中枢:心迷走神经 心交感中枢:心交感神经 交感缩血管中枢:交感缩血管神经
21
思考题
1. 分析心脏的神经支配。 2. 分析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反射的过程及生理 意义。 3. 分析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主要作用。
22
谢谢观看
11
2、颈动脉体、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
PO2 PCO2 [H+]
舌咽神经
化学感受器
延髓
迷走神经
血压 呼吸
意义: ① 呼吸加深加快; ② 升高血压:参与机体应急状态(如窒息、低氧、酸中毒)下 的调节,保证心、脑等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 。
12
3、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
心脏和血管壁机械 牵张
化学物质
2、延髓以上的心血管中枢:整合作用
血管调节
三、局部血液调节(自身调节)
器官的血流量取决于其代谢活动,主要通 过灌注该器官的阻力血管的口径进行调节。 (一)代谢性自身调节机制
组织代谢产物如CO2、H+、腺苷、ATP、K+ 可使微动脉及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张 (二) 肌源性自身调节机制
器官的灌注压↑→微动脉肌源性活动加强→ 器官血流阻力↑ → 血流量相对稳定
血管紧张素Ⅱ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1、促进全身小动脉、微动脉收缩,外周阻 力增高,使静脉收缩,回心血量增加。 2、作用于交感神经节后纤维,使其释放递 质增加。 3、作用于交感缩血管中枢,使其紧张性加 强。 4、与血管紧张素Ⅲ一起促进醛固酮释放。 总的效应:BP增高
血管内皮生成的活性物质
1.舒血管物质:PGI2、内皮舒张因子(NO)
心肌正变时正变力正变传导↑→耗氧量↑→代谢产物↑
2.体液调节
(1)心肌代谢产物
腺苷:ATP分解过程产物,强烈舒张小动脉
当心肌代谢增高时,低氧、H+ 、CO2 、乳酸、等代 谢产物的产生→冠脉舒张。
注①:低氧对冠脉的作用极为明显。 注②:若冠脉硬化+心跳↑时,虽有代谢产物,
亦难扩冠脉→心肌缺血。
(2)激素 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
3、简述血压是怎样形成的,试述动脉血压的影 响因素。
4、组织液生成的有效滤过压与哪些因素有关? 5、简述颈动脉窦与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的 反射弧组成。
6、 自主神经对心肌的生物电活动和收缩 功能有何影响? 7、 试比较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心 血管的作用。 8、机体在安静的情况下,动脉血压是怎样 保持相对稳定的?动脉血压的长期调节 机制又是如何? 9、试述冠脉循环的生理特点及其调节。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六章 循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5
⑴ 反射弧与反射过程 感受器:颈A窦和主A弓压力感受器 传入神经:窦N→舌咽N 主A神经→迷走N 神经中枢:延髓 传出神经:心交感,心迷走,交感缩血管N 效应器:心脏,血管
BP↑→ 颈A窦、主A弓感受器(+)
(-)
窦N 主A N
舌咽N 迷 走 N
延髓孤束核
心迷走中枢(+)
心交感中枢(-) 交感缩血管中枢(-)
(二)血管的神经支配
1.(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 ⑴ 起源与作用
脊髓胸、腰段(T1-L3)→节后纤维→NE
→血管平滑肌
受体→血管收缩 2受体→血管舒张
去甲肾上腺素 α受体:血管收缩(结合能力强)
(NE)
阻断剂:酚妥拉明
β2受体:血管舒张(结合能力弱) 阻断剂:心得安
交感缩血管神经兴奋时,以血管收缩效应为主
Anti-ADH/AVP(Antidiuretic Hormone;Arginine Vasopressin)
(一)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
1.来源
循环血量↓
动脉血压↓ →肾血流量减少
球 旁
肾交感N兴奋
↓
细
肾近球细胞分泌肾素
胞
血管紧张素原(肝脏产生) ↓肾素
“ 称为交感正性作用”
心脏交感神经丛(NE)
β1受体阻断剂有普 萘洛尔(心得安)、
心肌细胞膜(β1受体)
↓第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使cAMP作
阿替洛尔、美托洛 尔(倍他乐克)
ICa-L激活,If激用活,肌质网Ca2+释放
↓
↓
↓
窦房结 房室交界 心房肌、心室肌 (4期↑) (0期↑) (兴奋-收缩耦联↑)
心血管调节
心血管活动的基本中枢在延髓,包括心交感中枢, 心血管活动的基本中枢在延髓,包括心交感中枢,心迷走中枢 延髓 心交感中枢 交感缩血管中枢。 和交感缩血管中枢。 他们分别发出心交感神经、 他们分别发出心交感神经、心迷走神经和交感缩血管神经支配 着心脏和血管,通过中枢的反射活动完成的调节功能。 着心脏和血管,通过中枢的反射活动完成的调节功能。
循环系统与人体各系统协调 配合,还需要下丘脑 下丘脑和 配合,还需要下丘脑和大脑边缘 等更高级心血管中枢的参与, 叶等更高级心血管中枢的参与, 与整体活动相适应, 与整体活动相适应,实现完整统 一。
12
(二)心血管的神经支配和作用
心脏受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的双重支配, 心脏受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的双重支配,全身 交感神经 的的双重支配 大多数血管的平滑肌受交感神经支配 仅有小部分 血管的平滑肌受交感神经支配, 小部分器 大多数血管的平滑肌受交感神经支配,仅有小部分器 官的血管受交感或副交感舒血管神经支配。 交感或副交感舒血管神经支配 官的血管受交感或副交感舒血管神经支配。 1.心交感神经及其作用 2.心迷走神经及其作用
正常情况下,延髓心血管中枢的神 正常情况下,延髓心血管中枢的神 经元经常保持一定程度的兴奋, 经元经常保持一定程度的兴奋,并 通过各自的传出神经发放一定频率 的冲动,即具有紧致性, 的冲动,即具有紧致性,从而控制 心血管活动,使心率、 心血管活动,使心率、血压维持在 正常范围。 正常范围。 心交感中枢和心迷走中枢的紧致性活动是相互拮抗的 的紧致性活动是相互拮抗 心交感中枢和心迷走中枢的紧致性活动是相互拮抗的 拮抗作用:两种物质的相互制约,有辖制对方的意思。 拮抗作用:两种物质的相互制约,有辖制对方的意思。 协同作用:两种或多种物质协同地起作用, 协同作用:两种或多种物质协同地起作用,其效果 比每种物质单独起作用的效果之和大得多的现象
2020年事业单位考试医学基础知识专题复习题库及答案:生理学
2020年事业单位考试医学基础知识专题复习题库及答案:生理学生理学1.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调节方式是DA.体液性调节B.自身调节C.正反馈调节D.负反馈调节E.前馈2.生物体内环境稳态是指CA.细胞外液理化因素保持不变B.细胞内液理化因素不变C.细胞外液理化性质在一定范围内波动D.细胞内液理化性质在一定范围内波动E.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理化性质在一定范围内波动3.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EA.动作电位B.静息电位C.刺激D.反应E.阈值4.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AA.反射B.反应C.神经冲动D.正反馈调节E.负反馈调节5.下列生理过程中,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BA.排尿反射B.减压反射C.分娩D.血液凝固E.排便反射6.可兴奋细胞兴奋时,共有的特征是产生DA.收缩反应B.分泌C.神经冲动D.电位变化E.离子运动7.可镇静细胞包括CA.神经细胞、肌细胞B.神经细胞、腺细胞C.神经细胞、肌细胞、腺细胞D.神经细胞、肌细胞、骨细胞E.神经细胞、肌细胞、脂肪细胞8.下列哪些活动属于条件反射AA.看到酸梅时引起唾液排泄B.食物进入口腔后,引起胃腺排泄C.大量饮水后尿量增加D.寒冷环境下皮肤血管收缩E.炎热环境下出汗9.神经调节中的控制部分是AA.感受器B.受体C.神经中枢D.靶构造或靶器官E.效应器10,下列有关延髓心血管中枢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EA.腹外侧区是心血管交感神经活动的整合部位B.迷走背核和疑核是心迷走神经中枢C.安静时心迷走严重性占优势D.肌肉运动时心交感严重性占优势E.情绪激动时心迷走紧张性占优势11,若潮气量为500ml时无效腔容量加倍时,肺通气血流比值将DA.加倍B.减半C.增大,但不到加倍D.减小,但不到减半E.不变12,肠胃反射可DA.促进胃的排空、按捺胃酸排泄B.抑制胃的排空、促进胃酸分泌C.促进胃的排空、促进胃酸排泄D.按捺胃的排空、按捺胃酸排泄E.以上都不是13,心血管根本中枢位于BA.脊髓B.延髓C.中脑D.下丘脑E.大脑边缘系统14,决定肺部气体交换方向的主要因素是BA.呼吸膜通透性B.气体分压差C.气体的溶解度D.气体分子量E.血红蛋白与气体的亲和力15.当交感—肾上腺系统活动时,调节肾上腺髓质释放的因素主要是A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自身调节D.前馈调节E.反馈调节16.成年后生长素排泄过量会导致EA.呆小症B.伟人症C.侏儒症D.粘液性水肿E.肢端肥大症17.成人甲状腺功能低下,会导致A.呆小症B.伟人症C.侏儒症D.粘液性水肿E.肢端肥大症18.幼年期生长素过少,会导致CA.呆小症B.巨人症C.侏儒症D.粘液性水肿E.肢端肥大症A.下丘脑B.腺垂体C.卵巢D.子宫E.胎盘A.下丘脑B.腺垂体C.卵巢D.子宫E.胎盘A.下丘脑B.腺垂体C.卵巢D.子宫E.胎盘22.以下哪一项不是生长素的直接感化CA.诱导肝产生生长介素B.促进脂肪分解C.促进软骨生长D.增强脂肪酸氧化E.按捺外周构造摄取、使用葡萄糖23.在体内主要贮存在AA.附睾和输精管B.C.前列腺D.精囊腺E.尿道球腺24.睾酮主要由哪种细胞排泄CA.生精密胞B.撑持细胞C.间质细胞D.曲细精管上皮细胞E.精原细胞25.成熟的卵泡能分泌大量的DA.卵泡刺激素B.黄体生成素C.绒毛膜促性腺激素D.雌激素E.孕激素26.呈现月经是由于血液中哪种激素的浓度急剧下降所致医DA.生长素B.雌激素C.孕激素D.雌激素和孕激素E.雌激素和生长素27.血液中哪种激素呈现高峰能够作为排卵的标记CA.雌激素B.孕激素C.黄体天生素D.卵泡刺激素E.卵泡刺激素释放激素28.在月经周期中,形成雌激素分泌第二个高峰的直接原因是BA.卵泡刺激素分泌增加 B.黄体生成素分泌增加 C.雌激素的正反馈作用D.雌激素的负反馈作用减弱E.孕激素的正反馈作用29.妊娠时维持黄体功能的主要激素是DA.雌激素B.孕激素C.卵泡刺激素D.绒毛膜促性腺激素E.黄体天生素30.尝试观察到,按捺腺苷酸环化酶后,胰高血糖素分化糖原的感化不再呈现,表明介导其感化的第二信使是BA.Ca2+。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2017/4/14
二、体液调节
(一)全身性体液调节 1.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血液中的肾上 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只要来自于肾上腺髓 质,对心脏和血管的作用相似,但又有差 异。
2017/4/14
肾上腺素对心脏的作用较强,主要使心率 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心排血量增多; 对血管的作用是使皮肤和腹腔脏器的血管 收缩,而使骨骼肌和冠状血管舒张,故升 高血压的作用较弱。临床常用作强心药使 用。
2017/4/14
去甲肾上腺素强心作用较弱,可使体内大 多数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大,动脉血压 升高。临床常用作“升压药”使用。两者 作用不同的原因是去甲肾上腺素以兴奋α受 体为主,肾上腺素以兴奋β受体为主。
2017/4/14
2.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当肾血流量不足或 血钠降低时,可刺激肾近球细胞释放肾素 。肾素是一种酶,能使血浆中的血管紧张 素原转换为血管紧张素I,血管紧张素I在转 换酶的作用下生成血管紧张素II和血管紧张 素III。
2017/4/14
2017/4/14
(二)局部性体液调节 组织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某些化学物 质,能引起局部微动脉舒张,这些物质称 为局部舒血管物质。
2017/4/14
1.组织代谢产物 2.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 3.前列腺素 4.组胺
2017/4/14
三、社会心理因素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
2017/4/14
2017/4/14
2.心迷走神经及其作用 心迷走神经属于副交感神经,其节前纤维 起自延髓心迷走中枢,换元后的节后纤维 分布于窦房结、心房肌、房室交界区、房 室束及其分支。迷走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 放乙酰胆碱,与心肌细胞膜上的M受体结合 ,产生抑制效应,引起心率减慢,房室传 导速度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排血量 减少,血压降低。
(二)心血管中枢
定 义: 将控制心血管活动有关的神经元集中的 部位称为心血管中枢(cardiovascular center) 脊髓、延髓、下丘脑、边缘系统、大 脑新皮质运动区和小脑顶核
(二)心血管中枢
❖ 1.脊髓心血管神经元
T、L段灰质中间外侧柱存在支 配心血管活动的交感节前神经元
骶段脊髓有支配血管的.延髓心血管中枢
延髓腹 外侧区
交感紧张
延髓
心交感加速中枢 心迷走抑制中枢 交感缩血管中枢
背核和 疑核
迷走紧张
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加 强、心输出量增多、外周
阻力加大、血压升高
心率减慢、心肌收 缩力减弱、心输出 量减少、血压下降
二十七、心血管中枢
(一)延髓头端腹外侧区(rVLM )1.延髓头端腹外侧区是维持心血管中枢紧张性活动的关键部位rVLM 是心血管交感活动的基本中枢,主要位于斜方体下缘与舌下神经根最上支之间后面核内侧与下橄榄体的外侧。
在锥体的外侧,主要包括巨细胞旁外侧核、巨细胞腹侧α部以及头端腹侧网状核,是交感神经元和缩血管神经元存在的部位,由这些神经元的轴突末梢释放兴奋性氨基酸(EAA ),直接投射到脊髓的中间外侧柱的交感节前神经元,影响心交感紧张和交感缩血管紧张,因而在功能上rVLM 是维持心血管中枢紧张性的关键部位。
郭学勤、李鹏(1986)报道:在家兔用电解法损毁双侧rVLM 区可使血压降低,收缩压由98.8 ±7.17mmHg下降至73.6±9.26mmHg ,舒张压由68±4mmHg 下降至50.8±7.14mmHg ,使电刺激下丘脑或中脑防御反应区引起的升压反应均减弱或消失。
影响rVLM 区紧张性的因素:(1)压力与化学感受性传入冲动的作用:切断双侧窦神经与主动脉弓神经,或破坏延髓孤束核(NTS )可造成实验性高血压,且血压很不稳定。
实验证明,压力感受性传入冲动对rVLM 心血管中枢有一定的紧张性抑制作用。
也有人提出,在正常血压时,化学感受器也有传入冲动经孤束核,最终到rVLM 区,成为缩血管中枢紧张性活动的重要来源。
但多数学者认为,化学感受器的作用,仅在低O2、窒息、失血等情况下才为重要。
(2)防御警觉反应的参与:Hilton 提出血压水平的高低,取决于防御警觉反应的活动程度。
在动物遇到可疑危险信号时,产生竖耳、抬头、张望,此称警觉反应。
如遇明确敌人,发生逃避或张牙舞爪等攻击行为的防御反应。
上述两种反应仅在程度上不同,但心血管活动基本相同。
主要是静脉回流与心输出量增加,内脏、肾与皮肤血管收缩而骨骼肌血管舒张,结果表现心率加快,血压上升,流入骨骼肌血管的血流量增多。
Hilton 认为清醒动物血压水平取决于防御警觉反应的活动程度。
延髓心血管中枢
第四章血液循环第一节心脏的泵血功能右心:泵血入肺循环;左心:泵血入体循环。
一、心动周期概念: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称心动周期。
房缩0.1s房舒0.7s 室缩0.3s 室舒0.5s特点:①舒张期时间>收缩期时间②全心舒张期0.4s →利心肌休息和室充盈③心率快慢主要影响舒张期:心率心动周期室缩期室舒期0.35 1.1540 1.5750.8 150 0.40.300.50 0.250.15↓→心舒期↑↑→心舒期↓→充盈↓+休息↓→心衰④心缩(舒)期习惯以心室的活动作为心脏活动的指标。
心率①概念:单位时间内心脏舒缩的次数称心率。
②正常变异:年龄:初生儿(130次/分)成人(60~90次/分)性别:女>男体质:弱>强兴奋状态:运动、情绪激动>安静、休息体温每↑1℃→心率↑10次/分二、心脏泵血过程(一)心房的泵血心房收缩↓心房容积↓↓房内压↑↓房室瓣开放(动脉瓣处关闭状态)↓挤血入心室(占心室充盈量25%)↓心房舒张(75%由V经心房流入心室)(二)心室的泵血1.心室收缩期(1)等容收缩期:心室开始收缩↓室内压急剧↑↓房室瓣关闭(动脉瓣仍处于关闭状态) (容积不变、血液不流)↓继续收缩↓快速射血期(2)快速射血期:心室继续收缩↓室内压>动脉压↓动脉瓣开放(房室瓣仍处于关闭状态)↓迅速射血入动脉(占射血量70%)↓心室容积迅速↓↓减慢射血期特点:①快速射血期末室内压与主动脉压最高;②用时少(≈收缩期1/3),射血量大。
(3)减慢射血期:迅速射血入动脉后↓心室容积继续↓↓室内压略<动脉压↓射血能=血液的动能继续射血入动脉(占射血量30%)↓心室容积继续↓↓心室舒张前期特点:①用时长(≈收缩期2/3),射血量少;②因外周血管的阻力作用,血液的动能在主动脉转变为压强能,使动脉压略>室内压。
2.心室舒张期(1)等容舒张期:心室开始舒张↓室内压迅速↓(室内压=动脉压)↓动脉瓣关闭↓心室继续舒张↓室内压急剧迅速↓( ∵室内压仍>房内压∴房室瓣仍处于关闭状态)(容积不变、血液不流)↓快速充盈期特点:①动脉瓣、房室瓣都处于关闭状态;②动脉瓣关闭产生第二心音。
心血管中枢及反射共24页文档
心血管中枢及反射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心血管中枢名词解释
1.心血管中枢名词解释?
答:心血管中枢指中枢神经系统参与心血管活动的细胞集团,通常位于脑干,而脑干是调节心率和血压比较重要的部位,所以在脑干出现病变时,呼吸、心率、血压可出现不同的改变。
如果患者出现颅内出血,或者脑疝压迫脑干的心血管中枢,导致交感神经过度兴奋时,则会出现窦性心动过速,甚至可能出现血压的升高等表现。
另外,如果迷走神经元受到压迫或者损伤,出现迷走神经亢进,患者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心动过缓,甚至出现低血压的情况。
总而言之,当患者出现心率和血压的变化时,除关注外周心血管疾病,还应注意是否存在心血管中枢的病变,从而导致呼吸、血压或者心率改变。
心血管中枢简介
心血管中枢简介
目录
•1拼音
•2英文参考
•3注解
1拼音
xīn xuè guǎn zhōng shū
2英文参考
cardiovascular center
3注解
中枢神经系统内与调节心血管活动有关的神经元集中的部位,统称为心血管中枢。
分布在脊髓、脑干、下丘脑、小脑和大脑皮层的一定部位。
一般认为,调节心血管活动的基本中枢在延髓。
心迷走中枢又称为心抑制中枢,位于延髓疑核和背核区域,通过心迷走神经调节心的活动;心血管交感中枢位于延髓腹外侧部,分别通过心交感神经和交感缩血管神经调节心和血管的活动。
心血管中枢经常受到各种传入冲动和所在局部环境中化学因素(如CO2、H )的*** 而保持一定程度的兴奋状态。
心血管中枢经常保持一定程度的兴奋状态称为紧张性活动,包括心迷走中枢紧张性和心血管交感中枢紧张性,并存在交互抑制现象。
例如在安静状态下是心迷走中枢紧张性占优势,故正常成人的心率经常保持在75次/min左右;运动或情绪激动时,则心交感中枢紧张性增强而心迷走中枢紧张性相对减弱,因而心率明显增快。
延髓以上各级心血管中枢,在调节心血管活动中所起作用,比延髓心血管中枢更复杂、更重要,它们是使心血管活动与机体其他功能活动能彼此配合,相互协调。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保证100%正确,涉及到药方及用法用量的问题,不保证正确,仅供参考。
由此造成的问题,本站概不负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延髓头端腹外侧区( rVLM )
1 .延髓头端腹外侧区是维持心血管中枢紧张性活动的关键部位
rVLM 是心血管交感活动的基本中枢,主要位于斜方体下缘与舌下神经根最上支之间后面核内侧与下橄榄体的外侧。
在锥体的外侧,主要包括巨细胞旁外侧核、巨细胞腹侧α部以及头端腹侧网状核,是交感神经元和缩血管神经元存在的部位,由这些神经元的轴突末梢释放兴奋性氨基酸( EAA ),直接投射到脊髓的中间外侧柱的交感节前神经元,影响心交感紧张和交感缩血管紧张,因而在功能上 rVLM 是维持心血管中枢紧张性的关键部位。
郭学勤、李鹏( 1986 )报道:在家兔用电解法损毁双侧 rVLM 区可使血压降低,收缩压由98.8 ± 7.17mmHg 下降至73.6 ± 9.26mmHg ,舒张压由68 ± 4mmHg 下降至50.8 ± 7.14mmHg ,使电刺激下丘脑或中脑防御反应区引起的升压反应均减弱或消失。
影响 rVLM 区紧张性的因素:
( 1 )压力与化学感受性传入冲动的作用:切断双侧窦神经与主动脉弓神经,或破坏延髓孤束核( NTS )可造成实验性高血压,且血压很不稳定。
实验证明,压力感受性传入冲动对 rVLM 心血管中枢有一定的紧张性抑制作用。
也有人提出,在正常血压时,化学感受器也有传入冲动经孤束核,最终到 rVLM 区,成为缩血管中枢紧张性活动的重要来源。
但多数学者认为,化学感受器的作用,仅在低 O 2 、窒息、失血等情况下才为重要。
( 2 )防御警觉反应的参与: Hilton 提出血压水平的高低,取决于防御警觉反应的活动程度。
在动物遇到可疑危险信号时,产生竖耳、抬头、张望,此称警觉反应。
如遇明确敌人,发生逃避或张牙舞爪等攻击行为的防御反应。
上述两种反应仅在程度上不同,但心血管活动基本相同。
主要是静脉回流与心输出量增加,内脏、肾与皮肤血管收缩而骨骼肌血管舒张,结果表现心率加快,血压上升,流入骨骼肌血管的血流量增多。
Hilton 认为清醒动物血压水平取决于防御警觉反应的活动程度。
在现代人类社会活动中,各种因素和刺激,使防御警觉反应经常处于一定活动状态,因而决定血压水平。
另外,实验也充分证明, rVLM 区有下丘脑与中脑防御反应的传出通路,是实现防御警觉反应传出通路的基本环节。
( 3 )抑制交感活动的中枢结构:实验证明在下丘脑前背侧部、延髓孤束核、延髓腹外侧区的含儿茶酚胺神经元、旁中央网状核以及中缝核群均可直接投射到rVLM 区,通过中枢抑制性递质如γ-氨基丁酸( GABA )、 5 -羟色胺、β
-内啡肽,激活 rVLM 区中相应受体,降低 rVLM 区心血管中枢紧张性。
( 4 ) rVLM 区局部(如脑脊液、血液)化学物质( CO 2 、 O 2 、 pH 值)的刺激有关。
如脑血流量减少、脑内 CO 2 及代谢产物积聚可使缩血管中枢紧张性增加,提高动脉血压。
2 .延髓头端腹外侧区是参与整合多种心血管反射的重要部位
rVLM 接受来自外周多种感受传入及中枢某些与心血管调节相关核团(如孤束核延髓尾端腹外侧区、中缝核群、蓝斑、下丘脑、中脑等)广泛传入投射,并通过下行投射轴突在延髓走行,先折向背内侧,然后下行兴奋交感节前神经元。
通过组织化学和各种方法,观察到 rVLM 内存在多种中枢递质,有兴奋 rVLM 的中枢递质和化学物质,如乙酰胆碱( ACh )、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
有抑制 rVLM 的中枢递质如 5 -羟色胺( 5 - HT )、 GABA 、β-内啡肽等,因而为 rVLM 提供参与整合多种心血管反射的形态和物质基础。
现已证明主要参与心血管反射的有以下几种:
( 1 )压力与化学感受性反射: rVLM 是组成压力感受反射的重要组成部分(后述)。
化学感受性反射,可有以下实验证明。
Ciriello 等用 2 -脱氧葡萄糖摄取法证实,在去外周化学感受纤维的大鼠,吸入高 CO 2 可以引起两侧延髓腹外侧区( VLM )代谢活动加强。
VLM 有三个小区域对高 CO 2 特别敏感。
一个在舌下神经根和弓状纤维周围,靠近 VLM 表面不到 100 μ m 。
另一个区在巨细胞旁外侧核处与前者相连,主要在巨细胞核腹内侧面。
最后一个较大的区域位于巨细胞核腹外侧部,距表层不超过 1mm 。
以上部位大多正值 rVLM 区,这些代谢增强区可能表示化学敏感区和参与整合化学感受性反射的突触所在区。
近来文献报道,在去缓冲神经猫用酸性人工脑脊液( PCO 2 , 85mmHg , pH 6.8 )灌流 VLM 可引起膈神经放电,心率加快,动脉血压上升,后肢血流减少。
用碱性人工脑脊液其作用正相反。
表明 rVLM 区腹侧表面中枢化学感受器参与化学感受性反射。
( 2 )脑缺血反应: rVLM 受脑血流下降影响,使 CO 2 增加,导致紧张性增加。
( 3 )防御反应:业已证明 rVLM 接受下丘脑和中脑防御反应区的兴奋性会聚投射,电凝损毁等方法证明 rVLM 是防御反应的重要传出接替站。
( 4 )躯体-交感反应:实验表明,刺激深部躯体传入增加 rVLM 区内外侧网状核区 2 -脱氧葡萄糖摄取率。
肌肉收缩引起的升压反应也可被 rVLM 区内双侧外侧网状核损毁所取消。
表明 rVLM 参与躯体-交感反应的过程。
3 .延髓头端腹外侧区是针刺或躯体传入对高血压、心律失常和防御应激反应调整作用的重要部位。
我国从二十世纪 60 年代已开始对针灸作用机制的研究。
上海医科大学李鹏、郭学勤等( 1978 ~ 2002 年)在动物实验性高血压、低血压和心律失常(室性期前收缩、窦性心动过缓)中,对针灸或刺激“足三里”穴、“内关”穴(或该穴位下腓深神经、正中神经)在调整高血压、心律失常方面,作了较全面分析,电针或刺激腓深神经可抑制或减弱刺激下丘脑或中脑防御性反应和室性期前收缩(图 4-14 )。
电针或刺激腓浅神经,通过兴奋Ⅳ类传入神经,对失血、药物诱发的低血压、窦性心动过缓,可使血压、心率回升。
躯体传入主要是通过激活弓状核→中脑中央灰质腹侧部→中缝隐核途径对 rVLM 区心血管神经元紧张性活动发生改变而作用(图 4-15 )。
其中主要是通过激活 rVLM 区内阿片肽、 5 -
HT 、 GABA 受体,抑制交感中枢紧张性活动,降低高血压和心律失常。
通过激活 rVLM 区内乙酰胆碱( ACh )受体,加强交感中枢紧张性,减弱迷走中枢紧张性活动,使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得以调整。
另外,实验表明躯体传入(电刺激正中神经或腓深神经)可部分阻断刺激内脏大神经诱发的降压反应。
其机制与 rVLM 内 GABA A 受体有关。
总之,目前认为 rVLM 是躯体传入调整异常心血管功能的关键部位。
图 4-14 腓深神经传入冲动对防御反应的抑制作用
图 4-15 躯体传入冲动对刺激下丘脑诱发期前收缩的抑制作用
(二)延髓尾端腹外侧区( cVLM )
cVLM 是位于舌下神经根下方,在疑核和外侧网状核之间的延髓网状结构,其中一部分包含 A1 区细胞。
Yu 等( 1996 )用双色免疫组化技术纤维追踪术发现,cVLM 存在来自孤束核的投射,同时它本身也有纤维投射到 rVLM 。
1 . cVLM 在压力感受性反射中,如何对 rVLM 起抑制作用? Blessing 和 Reis ( 198
2 )最早提出,刺激 cVLM 引起降压反应是由 A1 区的去甲肾上腺素能投射,直接抑制 rVLM 神经元来实现。
但这一观点很快被否定,因为家兔实验结果在直接投射至 rVLM 的神经元中,整个延髓和脑桥只有极后区发现儿茶酚胺合成酶阳性胞体。
电生理也证明, rVLM 心血管神经元上不存在 cVLM 的去甲肾上腺素能投射,但不排除 cVLM 中 A1 区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通过 rVLM 外的中间神经元,间接地抑制 rVLM 心血管神经元。
文献报道 A1 区去甲肾上腺素能纤维可抑制视上核、室旁核的血管升压素的分泌,再通过 rVLM 区的血管升压素 V1 受体,降低 rVLM 心血管紧张性活动。
然而越来越多证明,孤束核通过兴奋性氨基酸( EAA )使 cVLM 兴奋后,是通过抑制性 GABA 能中间神经元,释放 GABA 抑制 rVLM 神经元紧张性活动。
这是因为用谷氨酸刺激 cVLM 引起降压反应可被 rVLM 内微量注射荷包牡丹碱
( Bicuculline )所阻断,而不受士的宁( Strychnine )或酚妥拉明
( Phentolamine )影响。
2 . cVLM 实际上存在二个心血管功能区:一个位于头端是压力感受性反射所必需的,而另一个位于尾端与压力感受性反射无关,但能降低血压和减弱交感放电。
3 . cVLM 区中的神经递质有谷氨酸、 GABA 、甘氨酸、β-丙氨酸和牛磺酸、多肽类(阿片肽、神经肽 Y 、血管紧张素Ⅱ、内皮素等)、单胺类( L -多巴、肾上腺素)、一氧化氮等物质。
参与心血管反射(如迷走心肺反射、躯体交感反射等),对血管升压素的释放调节和高血压的发病也有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