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行政权力腐败及其防治

合集下载

浅议行政职权的滥用与防范措施

浅议行政职权的滥用与防范措施

浅议行政职权的滥用与防范措施行政职权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行使的一种特殊权力,它旨在促进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维护。

然而,随着行政权力的扩大和深化,行政职权的滥用问题也日益突出。

行政职权的滥用不仅会损害人民的权益,还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和政治腐败。

因此,对行政职权的滥用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行政职权的滥用表现为行政机关超越其法定职权范围或以不正当手段进行行使。

其具体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比如滥用行政命令、滥用执法权力、滥用行政处罚权力等。

这些行为严重侵害了公民的自由权利和合法权益,破坏了行政机关的公信力,也损害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造成行政职权滥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行政机关内外监督不力,导致滥用职权就无法得到及时发现和制止。

其次,个别行政官员为个人利益或团体利益而滥用职权。

此外,行政机关的组织体制和工作程序存在不完善之处,也为滥用职权提供了机会。

针对行政职权滥用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

首先,建立健全行政职权的审查和监督制度。

通过严格的审查程序和有效的监督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行政职权滥用的问题。

同时,加强对行政机关的内部监督,建立健全的权力分立和相互制约机制,防止个别官员滥用权力。

其次,加强行政机关的师德教育和职业道德建设。

通过加强行政机关干部的师德教育,培养他们的公仆意识和为民服务的精神,使他们清醒认识到自己的权力是为人民服务的,不得为个人或团体谋取私利。

此外,加强行政法治建设也是防范行政职权滥用的重要措施。

加强立法工作,明确行政机关的职权和限制,制定行政程序法和行政处罚法等相关法律,为行政职权的行使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

同时,完善行政机关的内部规章制度,加强对行政机关行为的规范和约束。

最后,加强社会公众的监督参与。

建立行政机关与公众之间的互动机制,加强行政机关与公众的沟通和交流,让公众对行政机关的行为进行监督和评价,使行政机关真正成为人民的公仆。

总而言之,行政职权的滥用问题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必须加以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行政权力运行中的廉政风险与防控

行政权力运行中的廉政风险与防控

行政权力运行中的廉政风险与防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行政权力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行政权力的运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廉政风险,这些风险可能给国家和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

因此,廉政风险的防控成为了行政管理中的重要课题。

行政权力的滥用是廉政风险的一个主要来源。

行政权力滥用指的是行政机关以私利为目的,超越法定权限和程序,违法或不当使用行政权力,损害公众利益和社会公正。

这种现象的存在严重破坏了政府的公信力,也损害了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因此,为了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需要加强对行政机关的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的法规制度,严格规范行政行为,确保行政权力的合法行使。

贪污受贿是行政权力运行中的另一个常见廉政风险。

行政机关的工作涉及到资源的分配和决策,而这种权力往往诱惑了一些行政人员滥用职权、行贿受贿。

贪污受贿的存在不仅浪费了社会资源,还破坏了社会公平与正义,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首先需要加大对行政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意识和廉政风险意识。

要加强监督和惩治机制,建立起快速反应的举报和调查机构,加大打击力度,形成震慑。

行政权力运行中的官僚主义也是廉政风险的一大隐患。

官僚主义是指行政机关过分繁琐、拖沓冗长的工作流程,以及一些行政人员形式主义、官僚思维的倾向。

官僚主义的存在使得行政决策和行政工作变得低效和缺乏责任感,阻碍了社会事务的顺利进行。

为了防范官僚主义风险,需要加强行政机关的内部管理,建立高效的工作机制和流程,强化工作责任制,提升行政效能。

在廉政风险防控中,媒体的监督和公众的参与也是至关重要的。

媒体作为第四权力,应扮演着舆论监督和信息公开的角色,揭示行政权力运行中的不正之风,推动行政机关的廉政建设。

公众的参与也应得到充分的尊重和重视,可以通过设立投诉热线、举办公开听证会等方式,使公众参与到行政事务的决策过程中,对行政机关进行监督和问责。

综上所述,行政权力运行中的廉政风险与防控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权力腐败的危害与防治

权力腐败的危害与防治

权力腐败的危害与防治30年来的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进步和深刻的变化,有力的促进了经济转型的步伐。

当前中国正处于由计划体制转变过程中,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利益的日益分化和社会的急剧变迁,社会问题大量出现,社会矛盾不断激化,连续三年,“反腐倡廉”在贫富差距、调控房价、依法拆迁等热点问题上位列第一,充分表明了我国的权力腐败问题正处于易发、多发、高发期。

权力腐败危害巨大,反腐败斗争任重道远。

1.权力腐败的危害权力腐败是滋生在党和国家健康肌体上的毒瘤,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呈现出一种扩张性,危害极其严重。

如果得不到有效惩治,将引起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改革的夭折,甚至导致亡党亡国严重后果。

1.1严重危害经济建设权力腐败对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危害最为直接,造成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削弱了国家的经济实力,影响我们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健康发展。

破坏改革开放,阻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对社会生活直接或间接造成危害,有专家分析,东南亚的金融危机,与其说是经济原因,倒不如说是政治原因更为本质,其深层原因就是腐败①。

一个经济发展健康的社会,肯定也是一个腐败得到遏制、惩治的社会。

近年来,随着被查处的腐败分子职务越来越高,案发后追缴回来的财产越来越少,给国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在直接损失之外,还有无法用数字显示的危害:减少了国家的资本积累。

阻碍生产效率的提高。

严重妨碍着国外资金的引入。

社会财富是全社会人民共同拥有的财富,实现公平合理的分配,关系到每个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立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体制,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同时先富对后富又起着示范、带动、提携、帮助和作用,最终达到全社会的共同富裕。

腐败分子通过侵吞国家财产,出卖手中权力,索贿受贿等窃取社会财富,扩大分配上的不平衡,激化了社会矛盾。

1.2危害党风和社会风气腐败分子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与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完全相悖。

浅谈行政职权滥用的危害与防范措施

浅谈行政职权滥用的危害与防范措施
浅谈行政职权滥用的危害与防范 措施
汇报人: 日期:
• 行政职权滥用的危害 • 行政职权滥用的原因 • 防范行政职权滥用的措施 • 案例分析 • 结论与展望
01
行政职权滥用的危害
损害公众利益
侵害民众权益
滥用行政职权可能导致民众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如违法征收、侵权行为等。
损害民众信任
行政机关的滥用职权行为会降低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影响政府形象和公信力 。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增强廉洁意识
强化行政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提高遵守 职业道德的自觉性。
通过教育、宣传等多种形式,增强行政人 员的廉洁意识,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
完善法律法规
完善行政法律法规
制定和完善行政法律法规,使行政机关的行 使权力有法可依。
严格执法力度
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坚决惩处违法 乱纪行为。
破坏公平竞争
阻碍公平竞争环境
行政机关滥用职权可能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环境,阻碍创新创 业发展。
损害营商环境
不当的行政干预可能导致营商环境恶化,影响企业正常经营 和投资活动。
阻碍经济发展
制约经济发展
行政职权滥用可能阻碍经济发展,破坏市场秩序,影响资源配置效率。
增加企业负担
滥用行政职权可能导致企业承担不必要的负担,如不合理收费、繁琐审批等。
建立信息公开制度
增强行政机关的透明度,防止权力滥用。
完善行政审批制度
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同时防止权 力滥用。
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加强对行政经费的监管,防止权力滥用。
加强监督力度
加强党内监督
发挥党组织的监督作用,对违反党纪 国法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加强群众监督
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对违法乱 纪行为进行举报和曝光。

论行政腐败的防治(1)

论行政腐败的防治(1)

论行政腐败的防治【摘要】古今中外,腐败现象不无罕见。

而我国社会腐败的产生更有其特有的历史、政治、经济及文化原因。

当前,社会中腐败现象日益严重,高官腐败突出,顶风作案猖獗,大案要案显著。

本文从行政腐败的成因入手,在辩证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新时期行政腐败的主要特点,并且以法律的视角提出了防治腐败的解决建议。

【关键字】行政腐败反腐败防治【引言】早在19世纪,英国的阿克顿勋爵就说过一句名言:“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

”不仅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有腐败,社会主义社会也存在腐败现象。

还记得建国大业里蒋介石内战末期时就有“不反腐亡党,反腐亡国”的无奈。

在我国,新时期引发了一系列新的特点,由于新旧体制的转换、法制的不健全,社会道德的偏差和失范,市场本身正面和负面的双重效应,以及西方国家资产阶段自由化及和平演变的侵蚀,腐败现象日趋蔓延。

已成为阻碍社会良性发展的社会问题。

因此研究腐败的根源及治理措施有重大的意义。

一、行政腐败的概述关于精确和稳定地辨别出什么是腐败行为,一般定义为运用公共权力谋取私人利益的行为,其行为主体、动机、方式与后果,都有较为明确的界定。

腐败的实质是一种非正式的获取政治影响的过程,当某个群体感到其核心利益在正式政治体系内被忽视或被认为是非法之时,这一群体的成员就会被吸引到那些获取影响的非正式渠道中去,而这些渠道又往往以腐败的形式表现出来。

从法律上来说,普遍用行为列举方式定义腐败。

但反对者认为法律条文并未告诉我们社会行为的社会意义。

国际相关组织对腐败的定义是“公共部门中官员的行为,不论是从事政治事务的官员,还是从事行政管理的公务员,他们通过错误地使用公众委托给他们的权力,使他们自己或亲近于他们的人不正当地或非法地富裕起来。

”不管用何种标准界定腐败,都应该有这样一种认识: “行政腐败主要指国家政府机关以及工作人员尤其各级官员,没有履行被授予权力相应的职责,为谋取私利或所在小集团的不正当利益,非法用权的行为,危害了公共利益。

行政权力腐败的成因及其对策

行政权力腐败的成因及其对策

摘要行政权力腐败存在多种类型,如行政立法腐败、行政决策腐败、行政执法腐败等,并有向集体腐败、高层次腐败的方向发展的趋势。

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四个基本原因,包括:行政主体的利益需求成因、国家政治体制成因、国家经济体制成因、社会思想文化成因。

党的十八大以后,在新的形势下,通过研究行政腐败的特点,可为反腐败的新特点新措施提供相应的指导。

本文通过对行政腐败的本质、特征、类型及其产生原因的分析,最主要是从目前反腐制度的不足之处着手,借鉴国内外防治腐败的先进经验,总结性地提出了具有战略性意义的反腐败对策措施,即构建事前预防制度、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制度、违纪违法惩戒制度三者互补的全方位综合性的防治行政腐败体系。

预防制度主要包括深化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促进政务公开、制定《行政程序法》,缩小行政审批事项及规范行政审批程序等方面;权力运行的监督制度中强调国家机构与民众相互合作的立体监督体系,特别应该重视新闻网络反腐的重大作用,完善政府作为与民间反腐现结合的制度建设;违纪违法的惩戒制度主要强调了创新纪律检查体制建设,完善各项法律法规建设,加大打击力度,创新侦查手段,以促进腐败案件的高效率查处。

力求从事前、事中、事后等方面构建防治腐败的战略性体系,推动我国的廉政制度建设和法治政府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行政腐败;预防机制;制约监督制度;全方位防治腐败体系AbstractThere are many types of administrative corruption, such as administrative legislation corruption, administrative decision-making corruption, corruption of administrative law enforcement, etc.,And the dire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rection of collective corruption, high level of corruption. The causes of these phenomena are manyFace, there are four basic reasons, including: the main causes of the interests of the main administrative body, the national political systemCauses of formation of the national economic system, social and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causes. After the party's eighteen big, in the new situationUnder the study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dministrative corruption, can provide the corresponding guidance for the new features of anti corruption measures.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nature, characteristics, types and causes of administrative corruption. From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current anti-corruption system, learn from the advanced experience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control of corruption, summed up the Put forward the strategic significance of anti corruption measures, namely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ystem of pre prevention, the operation of the power Restriction and supervision system, disciplinary system and disciplinary system of the three complementary comprehensive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administrative corruption The Department of. The prevention system mainly includes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the civil service wage system, promoting the opening of the government affairs and making the administrative Procedural law, to narrow the administrative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and standardize the administrative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procedures, etc.; the supervision system of power operation .Degree of emphasis o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state institutions and the people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monitoring system, in particular,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news network.The major role of corruption, improve the government as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civil anti-corruption is combined with the discipline of law and disciplineSystem mainly emphasizes the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ve discipline inspection system, improve the laws and regulations, to increase the combat force.Degree, innovative means of investiga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efficient investigation of corruption cases. To engage in the former, in the matter, after the event.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 strategic system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orruption, an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a clean government system and the rule of law government goals Implementation.Key words: administrative corruption; prevention mechanism; supervision system;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orruption system目录1、绪论 (1)1.1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2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及内容 (2)1.2.1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2)1.2.2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2)1.3研究方法 (2)1.3.1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结合运用 (2)1.3.2理论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2)1.4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3)1.4.1国外研究现状 (3)1.4.2国内研究现状 (3)2、行政腐败概述 (4)2.1行政权力腐败的含义 (4)2.1.1行政权力的含义 (4)2.1.2行政权力腐败的内涵 (4)2.2行政腐败的特点 (5)2.2.1反复性、集中性 (5)2.2.2群体性和牵连性 (5)2.3行政腐败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 (5)2.3.1集体共犯式腐败 (5)2.3.2干部提拔机制的弊端造成的人事腐败 (6)2.3.3行政人员超范围行使和滥用职权,以谋取私利 (7)3、行政腐败产生的危害 (7)4、行政腐败产生的原因 (8)4.1传统的“官本位”体制 (8)4.2行政行为缺乏公开性,行政审批过多,行政监督制度滞后 (9)4.3一些党政干部的法制观念淡薄 (9)5、遏制行政腐败的对策 (9)5.1改变传统的官本位体制, 促进“从官本位到民本位”的转变 (9)5.2建立、健全行政法律制度 (10)5.3提高党员干部的法律意识和思想道德水平 (11)6、结论 (11)参考文献: (12)行政权力腐败的成因及其对策1、绪论1.1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行政腐败是一种权力拥有者滥用公共权力而为自身获取利益的行为,权力拥有者可以是官员,也可以是非官员。

浅论行政职权的滥用及防范措施(毕业论文完本).doc

浅论行政职权的滥用及防范措施(毕业论文完本).doc

本科毕业论文目录摘要 (I)引言 (Ⅱ)一、依法行政的含义及必要性 (1)(一)依法行政的含义 (1)(二)依法行政的必要性 (1)(三)我国依法行政的现状 (2)二、行政职权滥用的表现、根源和危害 (2)(一)行政职权滥用的表现 (3)(二)行政职权滥用的根源 (4)(三)行政职权滥用的危害 (5)三、行政职权滥用的防范措施 (6)(一)精简机构,消除行政权力膨胀 (6)(二)提高行政执法主体素质,提高行政执法能力 (6)(三)完善行政法规的建设,控制行政权的设立 (7)(四)完善监督体系,加强对行政执法的监督 (7)参考文献 (10)摘要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国家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我国,依法行政的现状还不尽人意,行政职权滥用的现象时有发生。

本文首先分析了依法行政的必要性,总结了行政职权滥用的几种表现形式,从深层分析了造成行政职权滥用的几种因素以及行政职权滥用给社会造成的危害,最后从“精简机构;提高执法主体素质;完善行政法规建设;加强行政执法监督”等几方面提出防范行政职权滥用的措施。

关键词:依法行政行政职权滥用防范措施I序言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国家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现代民主法治国家行政管理的一项普遍性要求。

由于行政机构直接管理社会经济的具体事务,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政府及其公务人员能否做到依法行政,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也直接影响着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法治思想也不断深入,法律制度也不断完善,政府职能由权能型向服务型转变,这些都体现了行政职权的行使逐渐符合现代法治国家的要求。

然而,由于几千年来封建思想的影响,再加上行政权自身的特点以及监督体系缺乏等原因,我国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现状还不尽人意,行政职权滥用的现象还时有发生。

行政职权滥用给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直接影响我国法治社会的建设。

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行政执法主体的建设,逐步完善行政法规及监督体系,通过一系列措施防范行政职权的滥用。

论行政权力腐败的原因及对策

论行政权力腐败的原因及对策

论行政权力腐败的原因及对策随着国内外一批批高官因贪污腐化而受到惩罚,人们确信:腐败已成为世界性的难题,它不以社会制度或经济发展水平高低而有所不同。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政府是由无数“经济人”(政府行政官员等)组成的具有理性的利益集团,其行为的直接动机仍然是个人利益最大化,因而,从这个角度来说,政府官员利用行政权力进行寻租以获取租金是一种自然选择。

加之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法制还不健全,出现行政权力腐败可以说是一种比较正常的社会现象,问题在于如何对待它。

笔者认为我们应勇于面对现实,不怕露短,积极地解决问题,而不能选择回避。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腐败现象日益增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才能遏制权力腐败的恶性蔓延?本文从寻租经济学角度出发探寻权力腐败现象盛行的原因,并从法律控制角度提出预防和遏制行政权力腐败的对策。

一、行政权力腐败的原因反观现实中的我国,集中表现在行政权力过多地干预经济活动,存在着太多寻租行为产生的机会和环境,从而导致行政权力腐败现象的产生。

对于这一点,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表现:(一)官商联盟形成“腐败壁垒”,加之治理行政腐败的立法不完善,人治思想阻碍了法治的进程。

仔细分析我国的腐败案例,我们不难发现,我国腐败现象呈现出以下特点:腐败现象开始从经济领域向政治领域蔓延,从政府主要职能部门向具有一定垄断地位的企业如自来水公司、客运集团公司以及资产雄厚的民营企业蔓延,从一般的行政管理部门向人事组织部门、公安、司法等要害部门蔓延。

可以想象,一些地方的重要资源都被这些少数人所掌握,成为了寻租活动的一方创租、寻租的条件和资本;而寻租活动的另一方—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自愿归附于政府权力的庇护,希望以较小的租金投人换取公共政策的倾斜,从而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最终带来巨额超经济利润收入。

用单位企业或集团内部成本—收益进行核算,献租行为是绝对划算的,理性的,这恰好迎合了少数官员寻租的内在欲望,达成官商合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一、我国行政权力腐败的表现形式、特点和危害性 (2)(一)行政权力腐败的涵义 (2)(二)行政权力腐败的表现形式 (2)二、行政权力腐败的危害性 (3)三、权力腐败的原因 (3)(一)长期的封建社会影响 (4)(二)新旧体制交替 (4)(三)缺乏完备的监督机制 (5)(四)权力制约机制的不健全 (5)(五)行政行为不规范 (5)四、治理行政权力腐败的措施 (6)(一)以德倡廉,筑起“不想腐败”的思想道德防线 (6)(二)以监督保廉,建立“不能腐败”的权力运行机制 (7)(三)以俸养廉,提供“不愿腐败”的经济条件 (8)(四)以法护廉,创造“不敢腐败”的法律环境 (9)五、结论 (9)六、参考文献 (10)论行政权力腐败及其防治【摘要】行政权力腐败是行政权力的异化,是个别行政人员利用人民授予的为社会服务的行政权力谋取私利,主要表现为行政权力的滥用、个人化、不作为。

反腐倡廉是当前全国人民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本文通过简单分析行政权力腐败的涵义、形式、危害以及其形成的原因,针对这些危害和成因,提出了看法,并且针对行政权力腐败的防治的有效措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一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腐败行政权力反腐倡廉当今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腐败问题。

因此,反腐败已成为各国目前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我国也不例外。

“腐败的根本是权力的腐败”,腐败作为一种外部表现形式,它的背后总是权力的腐败,是权力运行失控、失衡所致。

所谓权力腐败,指的是执掌权力的某些机关或干部背离公有权力的性质和原则,把权力私有化、关系化、特权化、商品化,为个人或小团体谋私利。

我国目前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社会中出现的权力腐败基本表现为行政权力的腐败。

行政权力缺少限制和规范是产生行政权力腐败的主要原因,所以防治腐败应当从规范行政行为入手,通过加强监督、立法制约行政权力,同时将以德倡廉、高薪养廉作为辅助手段,达到遏制甚至消除行政权力腐败的目的。

一、我国行政权力腐败的表现形式、特点和危害性(一)行政权力腐败的涵义权力腐败,是指利用公共权力谋取私人利益,也称权力寻租。

关于腐败的内涵或解释,可以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但有一点是主要的,即腐败总是权力的腐败,尤其是公共行政权力部门的权力的蜕变。

我国目前处于体制转轨的历史时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又极易给腐败铺设温床,造成消极腐败现象在某些方面呈阶段性高发的态势,如不及时遏制,将会酿成极大恶果。

遏制行政权力腐败,可以有多种方法或措施,而综合起来看,既治标,又治本,且快速高效之方法莫过于依靠完善的行政公开制度。

(二)行政权力腐败的表现形式权力腐败所谓权力腐败,即公共权力的错位,就是执掌权力的某些机关、领导者和其他执法人员违背公共权力的性质和原则,使公共权力私有化,错用、滥用权力,造成党和国家、人民的利益受到损害的一种现象。

权力腐败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涉及社会领域的方方面面。

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权力腐败而言,主要表现在:一是少数人员把公共权力据为己有,以手中的权力作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筹码,轻者吃拿卡要,重者贪有的甚至丧失人格公开索贿,非法攫取经济利益。

二是有些领导干部在其位不谋其政,好高骛远,突出表现为失职渎职行为和严重官僚主义。

三是个别领导不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奉行个人专断、搞“一言堂”等家长制作风,个人说了算。

四是少数人在改革开放以来抵制不住奢靡之风的侵蚀,生活糜烂。

五是有的地区和部门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形成严重的部门和地方保护主义。

凡此种种,虽发生在个别地区和部门或少数人身上,但败坏了党风和社会风气,严重妨碍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影响了党和群众的关系,使党的执政地位受到严峻挑战。

二、行政权力腐败的危害性行政权力在国家权力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且行政权力与公民的生活密切相连,它存在于公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关系着公民的切身利益,关系着国家政权的稳定。

因此行政权力腐败对国家对社会带来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

无论是对政治尊严、国家公信力的亵渎,还是对经济秩序、市场机制的破坏,腐败最终影响的客体,是最广大的社会公众。

因此,腐败对社会和文化领域的危害和影响,是对其危害政治、经济的高度总结①。

三、权力腐败的原因政治权力腐败,一直存在并不断滋生蔓延,腐败现象已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最主要的障碍之一。

腐败作为一种政治概念,它的根本属性,就是某种权力的蜕化和变质。

腐败是指思想上、行为上的堕落,以及组织、机构、措施等方面的黑暗和混乱。

①作者:佚名来源:中顾法律网各种各样的权力腐败现象是政治系统的痼疾,它的形成与蔓延有着复杂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和主观心理等方面的原因。

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权力腐败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长期的封建社会影响贪赃枉法、行贿受贿、腐化堕落,是历史上剥削阶级遗留下来的产物。

在所有制社会,权力是剥削阶级用来剥夺劳动人民财富的手段。

尤其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做官和发财形成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长期的封建官僚政治体制,给予拥有政治权力的人即做官者以种种物质利益,并赋予他们利用政治权力谋取私人经济利益的特权。

这种封建糟粕是今天的腐败思想得以产生的历史渊源,我们无法完全割断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今天现实的联系。

(二)新旧体制交替新旧体制转轨过程中,腐败现象的伴生具有某种必然性。

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是以市场配置资源,以市场调节经济生活。

而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只具有雏形。

与市场相配套的一系列体制还没有建立完备,市场机制远未完善。

前述政府庞大的权力仍然在经济生活中占主导地位,政府在体制、职能、机构、人员、运作等诸方面仍然紊乱、滞后,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要求。

在这种新旧体制并存的情形下,社会管理出现许多盲点、空点,例如价格双轨制、行政管理高度集权与供求矛盾突出的并存就易于产生为紧缺物资而行贿受贿、“官倒”等腐败现象。

这样,权力更易于与金钱相结合,腐败现象因此大量发生。

(三)缺乏完备的监督机制缺乏完备的监督机制主要有几个问题:其一,没有一套完备的反腐败的法律体系。

其二,执法行为缺乏力度,不能有效地实现法律的目的。

其三,立法不是为广大人民利益,而是为极少数统绐阶级的利益。

其四,情大于法,在过去甚至是现在,不是把法摆在第一位,在法、理、情问题上没有摆正关系,而是情、理、法,人情第一,把法放到次要的位置。

(四)权力制约机制的不健全权力制约机制还不很健全,监督乏力是造成权力腐败的一个根本性的原因。

一是上级对下级的监督太远。

“天高皇帝远”,鞭长莫及。

二是下级对上级的监督太难。

表现为无法监督,不敢监督。

三是同级对同级的监督太软。

好人主义盛行,你好我好大家好,保持一团和气,所以这种监督软弱无力。

四是法纪监督太晚。

现在执纪执法多是一种事后监督。

“你不告,我不动;告了也不一定管用”。

且不说有的案子很难查清楚,就算查了个,作了严肃处理,这种处理也只能起到警示作用。

(五)行政行为不规范行政行为不规范,是造成权力腐败的温床。

行政审批事项过多,程序过繁,环节过多,自由栽量权过大,政策透明度低,为一些权力部门和人员滥用职权、以权谋私创造了条件。

从目前看,掌管人、财、物和证照发放、项目审批等部门容易滋生权力腐败现象。

如工程建筑、金融证券、工商税务、公安司法等具有特权的行政管理部门和组织干部人事工作部门等。

四、治理行政权力腐败的措施十六大之后,按照中央既定方针和中纪委的一系列部署,党风廉政建设以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为重点,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但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腐败现象的复杂多变性,反腐防腐工作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当前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不少领域,在理论和实践上,还存在一些“误区”,还有一些思想认识和方式方法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

为此,很有必要牢牢把握反腐防腐这个重点,联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实际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诸方面,从根源和本质上,从内在规律和体制机制上,从关键环节和突破口上,有的放矢地作些探究,形成若干可资决策、部署和具体操作的明晰观点。

(一)以德倡廉,筑起“不想腐败”的思想道德防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政治信念教育,加强伦理道德建设,就是要以德倡廉,强化权力行为主体的道德内部约束,使权力行为主体筑起“不想腐败”的思想道德防线,从而抑制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

在一个存在分化的市场经济社会里,人们的观念多元化,经济利益层次化,利益分配不均衡,没有高薪是难以养廉的。

但高薪只有与严格、完善的法制相结合才能对国家公职人员、企事业单位管理层、中介组织的廉洁行为产生真正有效的影响。

因为,高薪与严格、完善的法制相结合,实际上是加大了国家公职人员、企事业单位管理层的成本和风险。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以俸养廉,提供“不愿腐败”的经济条件。

其次,加强监督和立法工作,不断制约公共权力,以防止滥用公共权力。

这是治理公共权力腐败的根本。

实践证明,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

没有有效的监督就不会有对腐败现象的真正遏制。

公共权力腐败的实质是滥用权力。

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反映了对公共权力的失去控制和有效的监督②。

(二)以监督保廉,建立“不能腐败”的权力运行机制监督是指享有监督权的主体依法对社会生活的管理者以及社会管理运行进行监督检查、惩戒和制约的行为,其本质是对权力的监督制约,防止权力的滥用。

它是实现国家权力系统内在稳定的必要机制,是防范权力腐败的根本性措施之一。

强化监督机制是反腐败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手段。

监督机制的建设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拥有国家权力的国家机关之间的相互监督制约。

其次是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机关的职权需要强化,真正起到监督作用;再次是完善司法权力对行政权力的监督,也即完善行政诉讼制度,扩大其受案范围以满足现实的需要。

二是社会对权力行使的监督。

其主要内容是完善新闻舆论的监督,强调公众参与。

新闻自由应确立为②作者:曹萌来源:《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原则,同时完善群众协商对话制度、信访制度、申诉制度等,将公众对国家权力行使的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揭发权利落到实处。

(三)以俸养廉,提供“不愿腐败”的经济条件为国家公职人员提供较高的工资收入和其他福利,一方面,可以促使优秀人才流进政府机构;另一方面,可以使一般公务员能够靠其正当的工资收入来维持中等或中等以上的体面生活,使他们较少有生活上的压迫感和危机感,从而能尽忠职守,比较能够抵制一些物质利诱。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国家公职人员的劳动提供较高的工资收入是符合市场经济的分配公正原则的。

国家公职人员较高的社会角色地位与较高的薪金收入之间的一致性,有助于在这一阶层中形成“社会公正”的判断。

所以,在一个存在分化的市场经济社会里,没有高薪是难以养廉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