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的开端导学案
《劳动的开端》的教案

《劳动的开端》的教案第一章:劳动的意义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劳动的含义和价值,认识到劳动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1.2.1 劳动的定义:介绍劳动的概念,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1.2.2 劳动的价值:讨论劳动对个人成长、社会发展和国家繁荣的作用。
1.2.3 劳动的意义:强调劳动对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自律性和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小组讨论法和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思考劳动的意义。
第二章:劳动的种类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劳动,认识到各种劳动的重要性。
2.2 教学内容:2.2.1 农业劳动:介绍农业劳动的特点和贡献,如种植、养殖等。
2.2.2 工业劳动:讨论工业劳动的种类和作用,如制造、建筑等。
2.2.3 服务业劳动:探讨服务业劳动的特点和意义,如教育、医疗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小组讨论法和实地考察法,让学生了解不同劳动的实际情况。
第三章:劳动的过程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劳动的过程,学会如何高效完成劳动任务。
3.2 教学内容:3.2.1 劳动计划:讲解如何制定合理的劳动计划,包括目标设定、时间安排等。
3.2.2 劳动技巧:介绍一些劳动技巧和方法,如团队合作、分工合作等。
3.2.3 劳动评价:讨论劳动评价的标准和方法,让学生认识到劳动成果的重要性。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小组讨论法和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劳动技巧。
第四章:劳动的权益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劳动者的权益,学会保护自己的劳动权益。
4.2 教学内容:4.2.1 劳动者的权益:介绍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如工资、工时、休假等。
4.2.2 劳动法律法规:讲解劳动法律法规的作用和内容,让学生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
4.2.3 劳动争议解决:讨论劳动争议的解决途径和方法,如协商、调解等。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小组讨论法和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劳动权益的保护方法。
劳动的开端教案(集锦10篇)

劳动的开端教案(集锦10篇)根据您的需求,的编辑为您搜集了一些内容:劳动的开端教案。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只要课前把教案课件写好就可以。
老师的上课要以教案课件为依据。
相信本网页内容能为您提供帮助!劳动的开端教案篇1一、解题激疑,揭示新课1、“开端”是什么意思?“劳动的开端”是什么意思?2、读了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这是一次什么样的劳动?作者什么时候去参加劳动的?为什么把这次劳动称为“劳动的开端”?通过这次劳动反映了什么……二、简介作者,了解背景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听课文录音,思考:(1)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了什么?作者先写自己小时候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为了解除饥饿的威胁,决心去挑煤。
再写第一次挑煤的经过。
最后写第二天又去挑煤,从此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
(2)作者参加的是怎样的一项的劳动?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
2、根据“决心去挑煤--第一次挑煤--第二天挑煤”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四、自学字词,读通课文1、指名认读生字新词。
2、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煤藏()宝藏()(cang zang )挑()战挑()脚(tiao tiao )半夜得()动身得()了吧(de de dei )降落()落()在后头( luo la )五、细读课文,加深认识1、轻声朗读课文第一段,思考:这一段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先写家里穷得揭不开锅,要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再写萍乡煤矿挖煤、运煤情况;最后写“我”去约小赵一起挑煤。
2、课文中哪些词语说明了劳动人民生活的艰难?用“--”划在文中。
重点读议比喻句,教师点拨。
(1)“看着一家人挨饿,我心里像油煎一样”①如果不打比方,使句子意思不变,还可以怎样说?看着一家人挨饿,我心里很难过。
②这两种说法到底哪种好?为什么?用打比方的说法写出了“我”心里的难过程度。
说明才十二岁的吴运铎就已经感受到生活的艰难和有了为家庭分担忧愁的愿望。
《劳动的开端》学习教案:在实践中体验劳动的快乐与成就感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深地意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在进行劳动教育时,我们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劳动的重要性,更可以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到劳动的快乐和成就感。
因此,今天我想为大家分享一下《劳动的开端》的学习教案,帮助大家更好地进行劳动教育。
一、教学目标1.了解劳动的重要性。
2.体验劳动的快乐和成就感。
3.学习尊重劳动、爱护劳动、珍惜劳动的思想。
4.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体验劳动的快乐和成就感。
2.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爱护劳动、珍惜劳动的思想。
三、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体验劳动的快乐和成就感。
2.如何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爱护劳动、珍惜劳动的思想。
四、教学方法1.实践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劳动的快乐和成就感。
2.讲解教学法:通过讲解,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爱护劳动、珍惜劳动的思想。
五、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思考劳动对我们的生活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自主发言,展示对劳动的认识和了解。
2.知识讲解介绍《劳动的开端》的故事,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劳动的重要性,以及尊重劳动、爱护劳动、珍惜劳动的思想。
3.实践操作根据学生年龄和能力,安排相应的实践操作。
可以让学生种植植物、清理环境垃圾、制作手工制品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劳动的快乐和成就感。
4.课后反思让学生回答问题:“你在实践操作中有哪些体验?”,“你现在是否更加尊重劳动、爱护劳动、珍惜劳动了?”,引导学生对课堂进行深入思考和反思。
六、教学评价1.考查学生对劳动的认识和了解。
2.考查学生对尊重劳动、爱护劳动、珍惜劳动的思想的掌握情况。
3.考查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是否能够体验到劳动的快乐和成就感。
七、教学总结劳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劳动教育,可以让学生了解劳动的重要性,更能够体验到劳动的快乐和成就感。
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爱护劳动、珍惜劳动的思想,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因此,在今后的教育中,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劳动教育,让学生在做中学,体验到更多的成长和进步。
关于劳动的开端教案通用

关于劳动的开端教案通用劳动的开端教案【篇1】教学目标:1,品读,体会煤担的重,劳动的艰苦.2,悟读,感知穷人劳动的艰辛,生存负担的沉重.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准备:课件制作设计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我想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三,重点部分品读师:那么我是通过什么劳动来试图解除饥饿的威胁的呢快速读课文的第17到第29自然段.动笔划一划,读一读,想一想令你感受最深的句子.1.哪知挑东西走路,越歇越想歇,越歇越觉得担子重.不一会儿又要爬山.这山原来没有路,那些人踩出来的小路滑极了,一步三滑,肩上的煤筐来回晃荡,像是打秋千.重点体会:象是打秋千.师:追问:打秋千是怎样子的①变换说法肩上的煤矿来回晃荡,一会儿往前,一会儿往后.师:同学们,煤筐为什么会来回晃荡的理解文中有个词语叫一步三滑师:你能体会到这种一步三滑的艰难吗把感受读出来师:同学们,煤筐来回晃荡,仅仅是因为路滑吗请大家再好好地来看看这幅画,从这幅画中你还看到了什么(引导看表情,看肩膀)师:沉重的担子,压在我瘦小的身躯上,同学们,你能感受到我当时是怎样行走的吗生:是一冲一撞的.是跌跌撞撞的.是晃晃荡荡的.是踉踉跄跄的.是歪歪扭扭的.是小心翼翼的.师:所以走路一步三滑的原因是;年纪小,担子重,.路滑2.我挑着煤赶路,一开头还跟上人家,可走了还不到一千米就渐渐落在后头了.扁担把肩膀压得生疼,担子从左肩换到右肩,从右肩移到左肩,换来移去,两个肩膀都吃不住劲了,只好停下来歇歇.重点体会:可走了还不到一千米就渐渐落在后头追问:1.)为什么不到一千米就落在后头深层次体会到孩子年纪小力气小从左肩换到右肩,从右肩换到左肩,换来移去.'2.)只好换立刻师:把只好换个立刻读一读体会体会体会到担子实在太重了,而不是刻意休息的.那么究竟是为何小小年纪要挑如此重担呢齐读:我要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教师:原来在他身上所挑起的不仅是煤的重担更是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师:虽然那疲惫的面容,虽然他那一步三滑和来回晃荡的煤筐,想想,他此时此刻正在对自己说些什么师:多么坚强的孩子!6.红肿的肩头跟滚水烫过一样疼,腿上的伤口不住地流血,我只好挑着两只空筐回到家里.追问1.你有过烫伤或者流血的时候是吗说说当时的感受.读句子(师启发):面对着此情此景,面对着这一位无力,无助而又无奈的儿子,母亲又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学生解读.)师:同学们,这是一种怎样的泪水生:这是一种无奈的泪水.这是一种心疼的泪水.师:是的,在当时这样的社会里,像我母亲一样的母亲们在流泪,孩子们在流泪,工人们在流泪,整个中国都在流泪.但是,12岁的小吴运铎却没有流泪.同学们,他难道不该流泪吗生:该.(出示句子,24,25小节)师:这些饱含着辛酸和血泪的文字在告诉我们,他应该流泪,他应该痛哭一场.但是,他没有,他只是淡淡地说我不饿.妈妈,不要紧,我明天还去挑.同学们,当你读到这里的时候,你想说些什么品读我和母亲的对话.劳动的开端教案【篇2】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劳动的开端》说课稿《劳动的开端》说课稿一、说教材二、说学情文中所写的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与学生所处的幸福生活相去甚远,学生很难理解,因此,课前引导学生收集查找有关资料,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读课文,多感悟。
北师大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六 劳动:劳动的开端》 优课导学案_0

《劳动的开端》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劳动的开端》是一篇表现旧社会劳动人民艰难生活的文章,本文记叙了作者童年时为生活所迫外出挑煤的苦难经历。
本单元的主题是“劳动“,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劳动是生存所必需的,劳动是艰辛的。
课文分两次叙述作者挑煤的过程,一次详写,一次略写,我们本节课重点了解、体会详写的部分。
学情分析:文中所写的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与学生所处的幸福生活相去甚远,学生很难理解,所以,我结合文后的“金钥匙”,在课前引导学生搜集、查找相关作者和旧社会劳动人民的生活艰难的资料,,从而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读课文,多感悟,使学生能进入课文描写的情景。
设计理念:《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
”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去品词析句,并在读中有所感悟,在“悟”中有所收获,让学生既受到情感的激发、又有了智慧的启迪。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独立识字学词。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万丈深渊、欺侮、开端、威胁”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1、能按关键词,简要列出第—天挑煤的经过。
2、能找出文中的比喻句,体会文中比喻句的表达效果,3、体会课文如何详写略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结合作者的挑煤经历体会劳动的艰辛,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艰难,理解劳动的意义。
教学重点:体会劳动的艰辛,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艰难,理解劳动的意义。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比喻句的表达效果,体会课文如何详写略写。
教学方法:本节课我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按照复习导入——质疑梳理——品词析句——拓展延伸这几个教学流程来实行。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课文、查找相关资料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跟随吴运铎踏上他劳动的征途,板题,读题。
《劳动的开端 》学案

9.本文叙述“我”第一次挑煤的经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10.为记叙挑煤经过理出一个提纲
()—()—()—()
二、小组互助学习,共同探究以下问题:
11.学习1——9自然段
通过学习,我们的脑海中都会出现一个()少年的形象。我们将会对他有更加深入地了解。读课文1——9自然段,思考一下他还是一个怎样人。
学习课题
《劳动的开端》
学习课时
第一课时
备课教师
王治军
学习目标
1.阅读课文,理解内容,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
2.体会比喻句的用法
3.学会本课12个生字词。
学习重点与难点
理解“我”第一次挑煤的经过,体会作者劳动的开端是怎样开始的,并从中得到了怎样的感受。
教学具准备
及手段
课件
教学方法
小组自主互助
学习过程
一、个人自主预习:
1.劳动的开端
2.简介作者
3.理解“开端”
4.自由朗读课文,认读本课的生字和部分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5.生字的读音:挨饿、煎熬、威胁、歪着、瘦猴、摔跤、煤矿、绑上、记帐、开磅、赌气、煤筐
6.注意几个多音字的读音:挑脚、得了吧、就得、落在、挨饿
7.自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的什么事?
(1)看着一家人挨饿,我心里像油煎一样。我要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说明“我”)
“油煎”是什么?()“心里像油煎一样”比方的是怎样一种情景?()从这样的比喻里你感受到“我”看着一家人挨饿,心里——()
(2)“我”看见比我大点儿的穷孩子都去挑煤,也打算靠自己的力气去挣几个小钱。(说明我)
“比我大点儿”说明什么?()
13.从全文来看,文中的“我”是一个()的孩子啊!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6——3《劳动的开端》导学案一线名师

《劳动的开端》本课时学习要点:1. 朗读课文,结合作者的挑煤经历体会劳动的艰辛,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艰难,理解劳动的意义。
2. 独立识字学词。
认字7个,写字11个。
3.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体会课文如何详写略写。
本课时学习目标1. 得意:结合作者的挑煤经历体会劳动的艰辛,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艰难,理解劳动的意义。
2. 得言:通过“七步法”和预习检查积累生字新词语;通过练习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意思。
3. 得法: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体会课文如何详写略写。
本课时学习安排2课时课前预习请用“七步法”预习课文。
搜集有关作者和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艰难的资料。
课中导学活动一:检查预习+据题质疑(一)认读下列词语威胁煤矿煤窑摔跤棉纱记账欺侮揉胳臂歇气晃荡栽倒疲劳赌气深渊误事压倒(二)学会概括。
我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并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三)据题质疑读课题,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你想知道什么?活动二:自主学习,了解原因。
1、默读课文1—8自然段。
想想我为什么要去挑煤?从这里可以看出我是个怎样的孩子?2、批注体会。
3、交流理解。
活动三:小组讨论,体会艰难。
1、浏览课文,找出描写“我”第一次挑煤的段落。
2、勾画出体现作者挑煤艰难的语句,读一读,并谈一谈你的理解。
3、勾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体会这些比喻句的好处。
4、小组交流。
5、全班汇报。
活动四:同桌互助,感悟课文。
1、面对遍体伤痕却一无所获的儿子,母亲留下了泪水。
这是一种怎样的泪水?2、在当时的社会里,仅仅是“我”母亲在流泪吗?同桌合作,结合当时背景谈谈你的理解。
活动五:自主感悟,体会写法。
1、这篇文章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课后巩固拓展活动一:背一背关于劳动的名言。
☆☆活动二:写一写你的劳动开端。
☆☆☆☆☆活动三:搜集描写旧中国劳动人民生活的文章读一读。
☆☆(选做)板书设计:劳动的开端艰难路远且难走人小担子重受欺侮受伤。
小学五年级语文《劳动的开端》优质教案三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劳动的开端》优质教案三篇《劳动的开端》是一篇表现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的*,从课文中可以感受“我”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语文《劳动的开端》优质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五年级语文《劳动的开端》优质教案一教材分析:《劳动的开端》这篇课文节选自吴运铎的自传《把一切献给党》。
课文写了童年时代在煤矿挑煤的苦难生活,反映了旧社会穷人在哪里都受欺侮的黑暗现实,同时也表现了穷人的孩子自强自立,刻苦磨砺的坚强意志。
课文以第一天挑煤为中心事件,把旧社会劳动人民的孩子所受的苦难记叙的十分详实、感人,对今天的孩子认识旧社会的苦难、激励他们自强自立的精神是一篇好教材。
把它放在“劳动”为主题的单元,是想让学生了解劳动是生存所必须的,劳动是艰辛的。
确立目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教材的能力,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学习过程的独特体验,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据此,我将本课教学的重要目标定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读出语言文字背后蕴含的信息,感受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引发学生思考,把*中心转化为有价值的问题或活动,落实语文的实效性。
三维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开端、生疼、吃不住劲、晃荡”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学习第一天挑煤的写作顺序。
2、过程与方法目标:围绕“艰难的挑煤之路”尝试探究,逐步加深对童年吴运铎所受苦难的认识。
激发学生用个性化的朗读来表现自己的感悟,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3、情感态度目标:感受吴运铎面对种种困难与挫折不屈不挠、自立自强、不畏艰难的高尚品质,体会劳动的意义,从而磨练自己坚强的意志。
教学重点难点:现在的学生生活条件太优越,几乎没有经历过劳动的艰辛,经受不住打击,做事缺乏毅力,据此确立本课的重点是围绕问题探究,读悟有关句子,体会吴运铎所受到的苦难。
教学难点为学习吴运铎自强自立、不畏艰难的品质,体会劳动的意义,从而磨练自己的意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的开端》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艰辛。
3、理解“我”第一次挑煤的经过,体会作者的“劳动的开端”是怎样开始的,并从中得到了怎样的感受。
4、体会比喻句在文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学习祥写略写;体会比喻句的用法。
三、课前预习导学:
1、自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划出来,查字典注上音节,多读几遍。
(在书上批注)
2、把不认识的字用“?”标出来。
3、再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并分类写下来。
1)我理解了的词:(解释在书上)
2)我还不理解的词:(用“——”标出来)
4、朗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在书上提几个有价值的问题。
5、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6、课文在写“我”第一次挑煤的经历时,是按照顺序来写的?试列出提纲。
四、课堂学习研讨:
1、检查课前预习:
1)小组内抽查读写生字词的情况、互相释词、交流预习情况。
2)全班抽查读写生字词语的情况。
难字再写:
3)全班交流不理解的词。
4)开火车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5)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理清线索。
2、自学研讨:
1)学习课文第1-8自然段,抓住比喻句,理解感悟。
思考一下,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读9-21自然段,画出你认为最能感受到作者挑煤艰难的语句,好好品读,把自己的感悟简单批注在书上。
并试着读出自己的理解。
3)说一说作者的“劳动的开端”是怎样开始的?
4)作者劳累了一整天,最终遍体伤痕却一无所获。
这是多么辛酸艰难的劳动啊!面对着此情此景,“母亲含着眼泪,给我打来洗脚水。
”你觉得这是一种怎样的眼泪?说说自己的体会。
5)结合生活实际,填空。
当小运铎半夜起来去挑煤的时候,我们正在(),当他挑着煤在山路上、一步一滑口踉踉跄跄往前走的时候,我们正在(),当他被饥饿和疲劳压倒、倒在床上的时候,我们正在()。
相比之下,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的(),他的生活却是如此地()。
但他并没有屈服,第二天,他终于用稚嫩的肩膀把煤挑到了车站。
并从此走上了
()。
3、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
5课堂小结。
五、达标训练:
1、日积月累。
好词:
佳句:
2、作者的“劳动的开端”是怎样开始的?
3、课文中说“原来桌子被人抽掉”,这里的“抽掉”使你感受到了什么?
4、文中说“工人进出连腰也伸不直,像狗一样爬进去挖煤,又像狗一样把煤从窑里拖出来。
”从这个比喻句中,你体会到什么?
5、抄写本课的生字一遍并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