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焙烤知识点2015.5(1)
2015届中考化学考点知识专项复习1
,教材基础知识梳理)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第1讲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研究的对象)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_性质__、_组成__、_结构__与_变化规律__的科学。
,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_没有生成其他物质__的变化,通常是物质的_形状__、_状态__发生变化。
2.化学变化:_生成其他物质__的变化,变化中常伴随有_放热__、_发光__、_颜色变化__、_放出气体__、_生成沉淀__等现象。
3.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判断依据:_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__。
,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_发生化学变化__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_颜色__、_气味__、_状态__、_熔点__、_沸点__、_硬度__、密度、溶解性、吸附性、导电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_在化学变化__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毒性等。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2.科学探究的方法提出问题→作出猜想或假设→制订计划→_设计实验__→_进行实验__→收集证据→分析论证→_得出结论__。
,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对蜡烛及其燃烧现象的探究(1)蜡烛的火焰分为_外焰__、_内焰__和_焰心__三部分,_外焰__燃烧得最充分,温度最高,火焰最明亮。
(2)熄灭蜡烛时有白烟产生,白烟的主要成分是_蜡烛蒸气冷却后的固体小颗粒__。
2.对蜡烛燃烧生成物的探究,对人体呼出气体的探究)【例1】(2014,安徽)下列生产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安庆石油化工B.亳州古井酿酒C.铜陵有色冶金D.六安水力发电[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物质变化类型的判断,难度较小。
D 仅涉及能量的转化,变化过程中无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A、B、C选项在生产过程中均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例2】(2014,广州)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从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l2O3)中提炼金属铝B.秸秆、杂草、粪便等在沼气池中发酵C.二氧化碳气体经加压、降温得到干冰D.排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形成酸雨[答案]C解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2015会计基础知识重点讲解
2015会计基础知识重点讲解【第一章】总论1.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核算、会计监督。
会计核算的环节:确认、计量、记录、报告。
2.会计核算的工作:记账、算账、报账。
3.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的关系:会计核算职能和会计监督职能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
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监督就失去了依据;而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障,只有核算、没有监督,就难以保证核算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
4.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5.会计核算四项基本前提之间的关系:会计核算的四项基本前提,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
具体地说: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而货币计量则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手段。
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现代会计。
6.会计要素共计有六项,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会计要素表现资金运动的静止状态,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包括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项。
第二类会计要素表现资金运动的显著变动状态,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
7.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者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
其中,前两者是由企业所有者直接投入的(例如溢价发行股票),而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是企业在生产过程当中所实现的利润留存企业所形成的部分,因此,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又统称为留存收益。
所以,也可以表述为: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等。
8.收入与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关系:收入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或两者兼而有之(部分收入还债),最终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9.费用与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关系:费用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广告费,部分欠款)最终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10.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或:资产=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或:资产=权益【第二章】核算1.会计核算的内容是指特定主体的资金运动,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包括七个方面: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资本的增减、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2015年各地区高考知识点分布
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
西方人文主义
孟子与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社会背景及共同的历史价值
41新Leabharlann 国法定假日变化表开放性试题,要求用史实说明政府增加法定假日的原因,民生、政治、经济等角度
选修部分,四选一,15分。
45
中国古代官俸制度的改革
根据材料概括清代养廉银制度的原因和意义
46
近代中国抗争探索、思想解放
《说文解字》中对历史的解读概括
14
中国古代经济政策
景德镇瓷器
15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透过材料解读元朝中书省功能
16
古代中国的文学
对关汉卿元曲作品的理解
17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
对顾炎武《日知录》文句的理解
18
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探索
1952-1960工农业生产总值曲线图解读是否符合史实
19
古代西方政治
透过文字描述判断古希腊文明
2
历史素养
秦朝石刻记载疆域与西汉学者著作表述不一致,历史考证的基本要素
3
古代中国文化、政治
汉赋与政治的关系
4
中国古代经济
唐宋时期诗句描述农耕变化
5
古代中国经济
明代商业意识
6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太平天国失败原因分析
7
中国近代化和近代中国探索史
洋务官员与传统思想冲突
8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战前后发展数据解读
20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
透过漫画反映邦联政府的缺陷
21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
早期殖民扩张史实判断
22
近代西方自然科学的发展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2015高考考点
第一部分经济生活(一)货币1.货币的本质(1)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①使用价值概念: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②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①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②货币的含义和本质:A.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的商品。
B.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①价值尺度职能含义:就是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职能。
(原因:货币之所以能成为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也是商品,也有价值。
)价格与价值的关系:所谓价格: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在其他因素不变情况下,商品价格与价值成正比。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是观念上的货币,不需要现实货币。
②流通手段: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要注意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的区别。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流通手段强调的是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商品流通强调的是商品如何交换。
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
货币在发展过程中又有了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计算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 商品的价格总额(即待售商品的数量×价格水平) / 货币流通速度(这表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例,而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例。
)2.货币的种类与形式(1)金属货币与纸币①金属货币金属货币经历了金银条块——铸币——不足值的铸币几个阶段,这一发展过程也为纸币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
②纸币A.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B.职能:流通手段,支付手段(有些国家的纸币还具有世界货币的职能)C.发行: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任意发行。
即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面值,却不能决定它的购买力。
2015年英语中考常考考点归纳.pdf
2)主语 + 不及物动词
3)主语 + 及物动词 + 宾语
4)主语 + 及物动词 + 间接宾语 + 直接宾语
5)主语 + 及物动词 +宾语 +宾语补足语
6) There be 句型 注意 1)There be 的反意疑问句
There is a book and two pens on the desk,isn
如: There is little water in it, is there?
3)Let ’ s go homshea,ll we? 4)I don ’ t think he is righist,he? 祈使句:肯定: Open the door. 否定: Don’topen the door.
助动词: do, does, did, have, has, shall, will
情态动词: can, may, must, need, should
…
注意
1) Must I …?否定回答: No, you needn’.t/ No, you don’t have t.o
May I … ?否定回答: No, you mustn ’. t
5) 表示位置: in, to, on
5.连词 1)either … or … , neither
… nor … , not only
据后者来定,而 both … and … , 谓语动词用复数。
连…接b两ut个als主o语时…, 谓语动词根
2)when, while 的用法 后面的动词常用进行时
3) as soon as 4)not … until …5) unless
2015中考政治复习知识点汇总
2015中考政治复习知识点汇总1 、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①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②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③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初级阶段,即不发达阶段: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
2 、我国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 、党的基本路线(理解):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4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含义: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
意义: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5 、四项基本原则的含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意义: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6 、为什么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②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必须长期坚持下去,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
7 、怎样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①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②在实际工作中就要牢牢把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大局。
③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的关系,其中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硬道理,稳定压倒一切。
8 、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理解)①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②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③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2015年考点分类
2015年考点分类1.重中之重考点(高频考点,共22个,分数比重超60﹪)考点9:自尊、自爱,不做有损人格的事。
考点14: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考点18: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
考点26:学会换位思考, 学会理解与宽容,尊重、帮助他人,与人为善。
考点28:做到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不歧视他人,富有正义感。
考点29:了解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懂得要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考点32:知道公民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任何非法侵害他人人身权利的行为,都要承受相应的法律责任。
考点36:知道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益。
考点38: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尊重不同的文化和习俗,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
考点39: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传统,弘扬传统美德和伟大的民族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考点40: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
考点42:懂得承担责任可能需要付出的代价。
懂得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后果,学会对自己行为负责;知道不承担责任的后果,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考点46:了解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增强公民意识,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考点48:关注社会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
(党的基本路线)考点51:了解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考点52:了解我国现阶段的根本政治制度。
考点55: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认识科技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考点57: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形势。
考点58:了解我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我国环境形势的总特点,理解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2015年高考历史知识点详细总结
高三历史总复习资料㈠:古代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①含义: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武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②目的:扩大周朝的统治范围,巩固周王朝的统治.③分封对象:功臣,王族,先代贵族。
④权力: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⑤义务: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⑥作用:前期加强了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但是随着兼并战争的开始,削弱了周王室的地位。
.2.宗法制:①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②含义:它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是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最终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③实质: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
④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⑤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⑥与分封制关系: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础,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他们互为表里,相互依存,成为维系统治阶级内部关系,加强奴隶主贵族世袭统治的工具。
3.西周时期政治经济制度的特点:①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祭祀)②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③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基本的特点)4. .礼乐制度(1)内容:为维护宗法制和分封制,周朝制定了各种礼乐制度,以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本质:严格统治阶级的等级制度)。
其中“礼”泛指宗法等级制度的各种典章、规则、礼节、仪式等;“乐”则是指音乐、舞蹈、歌咏等。
“礼”有尊崇上天和先祖的内容,但更多地是处理人际关系的规范;“乐”是辅助于“礼”的,“乐”以其艺术美,使得讲究等级规范、形式森严的“礼”,具有了征服人心的感染力。
(2)评价:礼乐制度是维护宗法分封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
2015年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整理版)
2015年公共基础知识总纲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毛泽东思想概论;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4、当代中国的政府与政治;5、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6、法律知识;7、语文基础知识;8、公文写作;9、经济知识;10、科技常识;11、中国近现代史;12、世界现代史;13、国际国内重大事件。
题型:1、单选;2、多选;3、不定项选;4、实务;5、论述;6、简析;7、写作;8、案例分析;9、综合分析;10、材料处理第一篇政治常识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述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及其理论成果2、唯物论世界的物质性意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及实践基础3、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两大特征:联系和发展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唯物辩证法的五对范畴[现象与本质、必然和偶然、原因与结果、可能与现实、形式与内容]坚持唯物辩证法、防止和反对形而上学4、认识论认识与实践实践及其基本形式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认识的本质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真理与价值5、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社会发展的动力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述一、哲学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总结;2.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随其他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哲学,给具体科学以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使之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1.物质和意识的问题①谁为第一性划分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哲学两大派别的根本区别。
②有无统一性划分可知论、不可知论的标准。
可知论:一切的唯物主义者&彻底的唯心主义者;不可知论:本质上是唯心主义的一种表现。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①唯心主义的基本类型——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②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三种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机械性、形而上学、不彻底;现代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3.马克思主义哲学①产生条件社会历史条件:资义经济高速发展、资义社会矛盾充分暴露;阶级基础:无阶与资阶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无阶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自然科学:19C自然科学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直接理论来源:19C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哲学、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哲学②基本特征✓第一次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辩证法的统一;辩证的唯物主义、唯物主义的辩证法;✓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历史观的统一;将唯物辩证观念贯穿到社会历史领域;✓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革命性的统一;由它的实践性决定的、阶级性要求的。
2015年中考数学知识点汇总(全集).docx
中考考前冲刺必备2015 年中考数学知识点汇总(全集)中考数学知识点:实数一、重要概念1.数的分类及概念数系表:说明:“分类”的原则:1) 相称 (不重、不漏 )2)有标准2.非负数:正实数与零的统称。
(表为: x≥ 0)常见的非负数有:性质:若干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每个非负担数均为0。
3.倒数:①定义及表示法②性质: A.a ≠ 1/a(a ≠± 1);B.1/a中, a≠ 0;C.01;a>1 时, 1/a<1;D. 积为 1。
4.相反数:①定义及表示法②性质: A.a ≠0时, a≠-a;B.a 与 -a 在数轴上的位置;C. 和为 0,商为 -1 。
5.数轴:①定义( “三要素”)②作用: A. 直观地比较实数的大小;B. 明确体现绝对值意义;C. 建立点与实数的一一对应关系。
6.奇数、偶数、质数、合数(正整数—自然数)定义及表示:奇数: 2n-1偶数: 2n(n 为自然数 )7.绝对值:①定义(两种 ):代数定义:几何定义:数 a 的绝对值顶的几何意义是实数 a 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②│a│≥ 0, 符号“││”是“非负数”;③的数标志a 的绝对值只有一个 ;④处理任何类型的题目,只要其中有“││”出现,其关键一步是去掉“││”符号。
二、实数的运算1.运算法则 (加、减、乘、除、乘方、开方 )2.运算定律 (五个—加法 [乘法 ]交换律、结合律 ;[乘法对加法的 ]分配律 )3.运算顺序: A. 高级运算到低级运算 ;B.( 同级运算 )从“左”到“右” (5如÷× 5);C.( 有括号)时由“小”到“中”到“大”。
三、应用举例 (略 )附:典型例题1.已知: a 、 b、 x 在数上的位置如下,求:│x -a│ +│x-b│=b-a.2.已知: a-b=-2 且 ab<0 , (a ≠ 0, b≠ 0) ,判断a 、 b 的符号。
2015高考历史冲刺必背知识点
2015高考历史三轮必背知识点一.背景(原因、条件)类(一)古今中外政治文明1. 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环海而居的独特地理环境;小国寡民的城邦体制。
2. 五四运动的背景:(1)一战期间日本帝国主义提出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北洋军阀政府大肆出卖国家权利。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4)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二)二战后政治格局演变与现代中国的外交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原因:20世纪70年代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第三世界的崛起,美国操纵联合国阻挠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局面已无法维持。
2.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背景:(1)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
(2)20世纪70年代初,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的共同要求。
(3)中苏关系恶化,中美关系改善有利于两国国家利益。
3.西欧走向联合的原因:(1)源远流长的欧洲统一思想的回应。
(2)冷战时期国际政治形势的推动。
(3)经济发展的需求。
4.苏联解体的原因:(1)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
(2)戈尔巴乔夫改革走进了误区。
(3)民族矛盾激化。
(4)西方国家“和平演变”。
(三)古今中外经济1. 开辟新航路的背景(1)经济根源: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2)社会根源:黄金、白银的需求量日增,欧洲人狂热地追求货币和黄金;《马可•波罗行纪》的诱导;(3)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东西方的商路;(4)历史原因:亚洲一直是欧洲许多贵重商品的主要来源地;(5)宗教原因:欧洲人传播天主教的热情;(6)欧洲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进步以及地理知识的提高,相信地圆说;西班牙和葡萄牙统治者支持海外探险。
2.第一次工业革命: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是政治前提;殖民贸易和殖民掠夺获得大量财富提供了资金;圈地运动提供了劳动力;手工工场的经验提供了技术;殖民地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2015届高考化学第一轮基础知识梳理复习54
学案5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二)——物质的量浓度[考纲要求] 1.了解溶液的含义,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2.了解溶液的组成。
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3.掌握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会进行有关误差分析。
知识点一物质的量浓度1.物质的量浓度表示单位体积溶液里溶质B的物质的量,是用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也称为B的物质的量浓度,符号为c B。
2.物质的量浓度的数学表达式是,n B表示溶质B的物质的量,V表示溶液的体积,因此物质的量浓度的单位是mol·L-1。
3.将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稀释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总是保持不变;同理,稀释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溶液的体积发生了变化,但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即遵循稀释定律:c(浓)·V(浓)=c(稀)·V(稀)。
问题思考1.将标准状况下1 L氨气溶于1 L水中,得到的溶液是2 L吗?若不是,还需要哪些数据能求出该溶液的体积?答案不是,还要知道溶液的密度。
2.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取出一部分,物质的量浓度变化吗?答案不变。
知识点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1.容量瓶的使用(1)规格及特点:常规的容量瓶有100_mL、250_mL、500_mL、1_000_mL等几种。
(2)容量瓶上标注有温度、刻度线(标线)、规格。
(3)使用容量瓶的第一步操作是检查是否漏水,操作方法是加水→倒立→观察→正立,瓶塞旋转180°→倒立→观察。
问题思考3.容量瓶使用前应用蒸馏水洗净是否还需要待配溶液润洗?答案不需要,若润洗,则加入的溶质偏多。
4.实验室需要480 mL某溶液,应选用多大规格容量瓶配制溶液?答案500 mL容量瓶。
2.以配制1 000 mL 1.0 mol·L-1的NaCl溶液为例。
完成下列填空:(1)实验原理:c=nV=m M·V(2)实验仪器:主要有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1_000_mL 容量瓶、胶头滴管。
决战2015经济生活必备知识点
2015年高考经济生活必背知识点一、人民币升值的利弊影响及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1. 人民币升值的利:①有利于减少贸易争端,解决对外贸易不平衡问题,缓解国际收支不平衡;②有利于进口,增加国内产品供给量,稳定物价,满足人民生活需求。
降低以进口原料为主的企业的生产成本;③有利于降低出境旅游、留学的成本;④有利于促进国内企业调整优化升级,提高竞争力;⑤有利于减轻外债压力;⑥有利于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
⑦有利于直接对外投资(走出去)。
人民币升值的弊:①出口产品价格升高,不利于出口;②竞争加剧,导致出口企业经营困难,甚至倒闭,劳动者就业困难;③外币贬值,导致外汇储备缩水;④外币兑人民币减少,增加外商在华投资成本,不利于外商直接投资(引进来)。
2. 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影响价格的因素和价格变动对供求的影响1、影响价格的因素:价值决定价格(唯一的决定因素),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降)。
2、价值规律。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该种商品的价值量,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这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3、价格变动对人民生活的影响:①需求法则(反方向):一般来说,商品价格上升,需求(购买、消费)会减少,生活(消费)水平下降;价格下降,需求(购买、消费)会增加;②需求弹性: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
生活必需品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需求弹性)较小,高档耐用品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较大;③替代品和互补品:商品的需求量还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当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人们对该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其替代品需求量增加,互补品需求量会减少;反之,其替代品需求量减少,互补品需求量增加。
4、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①调节生产规模。
2015届高考历史重要知识点总结
2015届高考历史重要知识点总结(一)1、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的历史沿革:一、原始社会(二三百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过渡时期(皇帝尧舜禹时期大约4000——5000年前)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1世纪——春秋时期公元前476年)三、封建社会(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鸦片战争1840年)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1949年)五、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年)六、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今天)一、奴隶社会的发展史:1、夏(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前21世纪——前16世纪)2、商(奴隶制社会的发展时期)(前16世纪——前11世纪)3、西周(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前11世纪——前8世纪即公元前771年)4、东周(奴隶制社会的衰落时期)(春秋时期(奴隶制社会的瓦解时期)(前770年——前476年)(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前475年——前221年二、封建社会的历史沿革:1、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前221年——公元220年魏取代东汉)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分裂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公元220年魏国建立——589年隋朝建立)3、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589年——907年)4、五代十国时期(大分裂时期)(907年唐灭——960年北宋建立)4、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960年北宋建立——1368年明朝建立)5、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1368年——1912年清帝退位)如何巧记方法:以奴隶社会为例:夏(前21世纪)减去5个世纪——就是商(前16世纪)再减去5个世纪——就是西周(前11世纪)——减去3个世纪(就是东周即春秋时期开始(前8世纪前771年)——再减去3个世纪(就是战国时期开始(前5世纪前475年,进入封建社会)理解记忆:半殖民地——政治上主权部分沦丧,区别于印度、埃及等殖民地半封建——经济上资本主义开始兴起,但是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焙烤知识点2015.5 (1)
《焙烤工艺学》复习知识点第1章绪论1.焙烤食品:2.根据现有历史资料,人们普遍认为古埃及人发明了面包的制作方法。
3.工业化生产方便面的发源地在日本。
4.我国焙烤食品的发展趋势。
第2章焙烤食品原辅料及加工特性1.生产面包、糕点、饼干的最主要原料是面粉。
2.生产焙烤食品所需的原辅料为基础材料和辅助材料两大类,其中基础原料包括谷物粉(以小麦粉为主)及水。
辅助原料为:油、糖、蛋、奶、改良剂、甜味剂、酵母、盐、馅料、装饰料、营养强化剂、保健原料等。
3.面粉的化学成分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矿物质、水分和少量的维生素和酶。
4.碳水化合物是小麦和面粉中含量最高的化学成分,约占面粉的重的75%,淀粉是面粉中最主要的碳水化合物,约占面粉重的67%。
5.淀粉糊化和老化的概念,并举出生产中应用淀粉糊化和老化的典型食品例子。
淀粉糊化:淀粉在冷水中溪水膨胀,遇热后水分子从淀粉粒内部,使淀粉粒继续膨胀,其体积可增大至几倍至几十倍,最后破裂变为粘稠的胶体溶液,此现象称为糊化。
啤酒发酵淀粉老化:老化也成回生,凝聚,糊化的淀粉经冷却后,已经展开的散乱的胶束分子会收缩靠拢,于是淀粉制品由软变硬,这种现象称为老化。
粉条,粉皮的制作6.淀粉在焙烤食品中的作用。
a.淀粉水解发酵,产生气体,使面包等发酵产品体积膨大。
b.决定备考期间产生糊精的程度。
c.决定烘烤时的吸水量。
7.小麦中的蛋白质是构成面筋的主要成分,在焙烤制品生产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我国小麦蛋白质含量大部分在12%~14%,与世界上主要产麦国的冬小麦相比,蛋白质属于中等水平。
8.蛋白质在小麦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主要分布在胚乳中,而胚乳外层含量最多。
9.面粉中的蛋白质根据溶解性不同可分为麦胶蛋白、麦谷蛋白、麦清蛋白、麦球蛋白和酸溶蛋白。
10.小麦中构成面筋的主要成分是麦胶蛋白和麦谷蛋白。
11.麦谷蛋白:麦谷蛋白有较少的α-螺旋结构,肽链松散,分子结构比较松散,较麦胶蛋白吸水能力大;分子内有二硫键(—S—S—)、亚基间有二硫键、分子间也有二硫键连接,形成纤维状大分子,使麦谷蛋白不易流动,因此富有弹性,缺乏延伸性。
2015高考复习经济生活必背知识点
2015考前经济生活必背答题术语1、影响价格的因素:(1)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2)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3)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货币的价格(升值、贬值);市场调节局限性也会引起价格变化。
2、价格变动的影响:对人们生活的影响: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价格下跌,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大。
③价格的变动会影响相关商品的消费需求。
某种商品价格上升,该商品需求会减少,其替代品的需求会增加,其互补商品的需求会减少。
对生产经营的影响:1、调节产量。
2、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3、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1)根本原因——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即生产决定消费。
(2)主要因素——受居民收入水平和物价总体水平的影响。
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②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也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③收入差距也会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④物价变动会影响人们的消费。
(3)消费心理也会影响消费行为,主要有求实心理、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
如何提高消费水平:(1)国家: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产力,扩大就业,提高居民收入。
②加强宏观调控,保持物价稳定。
③完善收入分配政策,调节社会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④发挥财政的作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居民的消费信心。
⑤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快消费结构升级。
⑥政府要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为消费者创设良好的消费环境。
(2)企业:要提高产品质量,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
(3)个人:要通过自己的知识和劳动,增加个人收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4、生产与消费的关系:(1)生产决定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消费的方式、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2015年中考范围基础知识复习 Microsoft Word 文档
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1、禹建立了夏朝,他的儿子启成为夏朝的第二位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2、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夏朝的统治中心,在今天的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
3、夏朝的都城:阳城(今天的河南登封)4、夏朝的国家机构,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
5、夏朝经历了四百多年,最后一个皇帝是桀,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自比太阳。
)6、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朝灭亡,商朝建立。
7、盘庚迁都到殷,所以后来人们叫商民为殷民8、商超最后一个国王叫做纣,是个有名的暴君。
施用炮烙等酷刑,镇压人民。
9、商朝的势力范围:东到山东西部,西到陕西西部,北到河北北部,南至长江流域。
10、西周为了巩固统治(目的)实行分封制。
就是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11、分封制的意义(作用):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放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了一个强盛的国家。
12、西周后期,发生了国人暴动,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西周的众多诸侯,是通过分封制产生的。
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1、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2、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经出现了青铜文明。
3、商朝是我国青铜文明的灿烂时期。
比较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
西周青铜器种类更加丰富,大量用于祭祀。
4、四川成都平原的青铜文化,就是著名的三星堆文化,这里出土的青铜器比较著名的是青铜面具,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
5、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商朝时期就开始有瓷窑。
6、夏、商、西周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
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7、后代称为五谷(稻、黍、粟、麦、豆为五谷),商周时期已经齐备。
8、奴隶的悲惨生活的表现:被迫在农田集体劳动,在手工业作坊里做工;没有人身自由;奴隶主还可以随意转让和买卖;还要用奴隶来做祭祀的供品或者殉葬品。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1、西周最后一个国王是周幽王(烽火戏诸侯)2、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015-2016学年九年级复习要点识记知识梳理盘点
2015-2016学年九年级复习要点识记知识梳理盘点:1、责任的含义:一个人应当做的事情或不应该做某些事情。
2、责任的来源: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这种承诺,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责任可以来自对他人的承诺、分配的任务、上级的任命、职业的要求、法律规定、传统习俗、公民身份、道德原则等。
3、责任与角色的关系:每一种角色都意味着一种责任。
作为子女,孝敬父母,是我们的责任;作为学生,遵守学校纪律、完成学习任务是我们的责任;作为朋友,忠诚、互助、互谅,我们义不容辞;作为社会成员,我们应该维护正义、热爱和平、保护环境;等等。
4、对自己负责任的表现:(1)用合理、合法的方法,及时纠正自己的过失。
(2)为自己的一次约定守时,终身信守诚实、自尊自信、自立自强。
(3)慎重许诺、坚决履行诺言。
5、对自己不负责任的代价:就要对这种行为所造成的后果负责。
6、承担责任的回报:包括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更重要的是无形的财富,如良好的自我感觉、他人的赞许、获得新的知识或技能等。
7、承担责任的代价: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还可能因做得不好而受到责备,甚至受到处罚。
8、承担责任的意义:是自尊自信的具体体现,是自立自强的必然选择,是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9、责任的选择:很多情况下,我们可以在对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进行正确的评估后,作出最合理的选择。
一旦我们作出了自己的选择,就应义无反顾地承担起我们应负的责任。
10、勇于承担责任:有些该做的事情,并不是我们自愿选择的,但我们仍然要为他们承担责任。
如果采取抱怨、懈怠等消极态度,同样是缺乏责任心的表现。
11、社会责任感的集中表现:拥有不言代价与回报的奉献精神。
12、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集体不能离开个体而存在;个体也只有紧紧依靠集体,才能有无穷的力量。
13、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二者是相互依存的,集体应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个人更应关心和维护集体利益。
14、关爱集体的表现:(1)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服从集体的安排,积极主动地为集体建设贡献才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焙烤工艺学》复习知识点第1章绪论1.焙烤食品:2.根据现有历史资料,人们普遍认为古埃及人发明了面包的制作方法。
3.工业化生产方便面的发源地在日本。
4.我国焙烤食品的发展趋势。
第2章焙烤食品原辅料及加工特性1.生产面包、糕点、饼干的最主要原料是面粉。
2.生产焙烤食品所需的原辅料为基础材料和辅助材料两大类,其中基础原料包括谷物粉(以小麦粉为主)及水。
辅助原料为:油、糖、蛋、奶、改良剂、甜味剂、酵母、盐、馅料、装饰料、营养强化剂、保健原料等。
3.面粉的化学成分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矿物质、水分和少量的维生素和酶。
4.碳水化合物是小麦和面粉中含量最高的化学成分,约占面粉的重的75%,淀粉是面粉中最主要的碳水化合物,约占面粉重的67%。
5.淀粉糊化和老化的概念,并举出生产中应用淀粉糊化和老化的典型食品例子。
淀粉糊化:淀粉在冷水中溪水膨胀,遇热后水分子从淀粉粒内部,使淀粉粒继续膨胀,其体积可增大至几倍至几十倍,最后破裂变为粘稠的胶体溶液,此现象称为糊化。
啤酒发酵淀粉老化:老化也成回生,凝聚,糊化的淀粉经冷却后,已经展开的散乱的胶束分子会收缩靠拢,于是淀粉制品由软变硬,这种现象称为老化。
粉条,粉皮的制作6.淀粉在焙烤食品中的作用。
a.淀粉水解发酵,产生气体,使面包等发酵产品体积膨大。
b.决定备考期间产生糊精的程度。
c.决定烘烤时的吸水量。
7.小麦中的蛋白质是构成面筋的主要成分,在焙烤制品生产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我国小麦蛋白质含量大部分在12%~14%,与世界上主要产麦国的冬小麦相比,蛋白质属于中等水平。
8.蛋白质在小麦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主要分布在胚乳中,而胚乳外层含量最多。
9.面粉中的蛋白质根据溶解性不同可分为麦胶蛋白、麦谷蛋白、麦清蛋白、麦球蛋白和酸溶1蛋白。
10.小麦中构成面筋的主要成分是麦胶蛋白和麦谷蛋白。
11.麦谷蛋白:麦谷蛋白有较少的α-螺旋结构,肽链松散,分子结构比较松散,较麦胶蛋白吸水能力大;分子内有二硫键(—S—S—)、亚基间有二硫键、分子间也有二硫键连接,形成纤维状大分子,使麦谷蛋白不易流动,因此富有弹性,缺乏延伸性。
12.麦胶蛋白:由多种蛋白组分组成,蛋白分子内有二硫键,天然状态下呈结构紧密的球形分子。
分子间通过次级键作用形成聚集体,具有特异的微纤丝结构,彼此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绳索结构。
麦胶蛋白没有麦谷蛋白的连接,具有良好的延伸性,缺乏弹性。
即麦胶蛋白的二硫键主要在分子内形成,分子间通过次级键作用,这种连接使麦胶蛋白具有良好的良好的延伸性,缺乏弹性。
13.麦谷蛋白形成的面筋有良好的弹性,筋力强,面筋结构牢固,但延伸性差。
麦胶蛋白形成的面筋有良好的延展性,缺乏弹性,有利于面团的整型操作,但面筋筋力不足,很软、很弱,弹性较差。
如果麦谷蛋白含量过多,会造成面团弹性、韧性太强,无法膨胀,导致产品体积小,或因面团韧性和持气性太强,面团内气压大而造成产品表面开裂现象。
如果麦胶蛋白含量过多,造成面团太软弱,面筋网络结构不牢固,持气性差,面团过度膨胀,导致产品出现顶部塌陷、变形等不良结果。
14.在选择面粉时遵循以下原则:蛋白质数量相差很大时,以数量为主,蛋白质数量相差不大时以质量为主。
15面筋:是将面粉调成面团后,用水反复冲洗,最后剩下的胶状物质,即湿面筋。
湿面筋干燥后称为干面筋。
湿面筋含量=(湿面筋质量/面粉质量)×100%。
面筋是将面粉调成面团后,用水反复冲洗,最后剩下的胶状物质,主要由水、麦胶蛋白、麦谷蛋白组成。
16.国际上根据湿面筋含量及工艺性能,将面粉分为4等:高筋粉(强劲粉):湿面筋含量﹥30%,弹性好延展性大或适中;适合作面包。
中筋粉:湿面筋26%-30%,弹性好延展性小,或弹性中等延展性小;面条、馒头、饺子中下筋粉:湿面筋20%-25%,弹性小韧性性差。
糕点、饼干低筋粉:湿面筋﹤20%,弹性差易流散。
糕点、饼干17.面筋蛋白质的水化作用包括两个阶段:①胶粒表面水化作用阶段②大量水分子向胶粒内2部渗透阶段。
18.面筋形成机理:由面筋蛋白质的吸水膨胀形成。
当面粉和水揉成面团后,首先发生蛋白质的吸水膨胀,充分吸水膨胀后的面筋蛋白质分子,彼此依靠极性集团与水分子纵横交错联接逐步形成面筋网络,面筋蛋白质空间结构中存在硫氢键,在面筋形成时发生氧化互相结合成二硫键,扩大和加强了面筋的网络组织,随着时间延长和对面团的揉压,促使面筋网络进一步完成细密化。
由此可见,面筋主要是面粉中麦胶蛋白与麦谷蛋白混合体系通过吸水膨胀形成的,如果这种体系遭到破坏,面筋便不能形成。
19.影响面筋形成的主要因素有温度(面筋蛋白质吸水膨胀的最适温度为30℃)、放置时间和面粉的质量。
20.评定面筋质量和工艺性能的指标有延伸性、可塑性、弹性、韧性和比延伸性。
并能够对它们进行区分。
比延伸性是以面筋每分钟能自动延伸的厘米数来表示。
21.面粉在储藏过程中,受脂肪酶分解产生不饱和脂肪酸,使韧性增强。
同时硫氢基氧化成二硫键,使面筋弹性增大,劲力增强,涨润值增大,所以陈粉比新粉更适合做面包、方便面。
22.流变学特性:指半流体物质的弹性、塑性、任性、以及形变的各种特性,它不同于固体和液体的特性,无法用固体和液体的物理学规律来进行表达和解释。
23.面团的流变学特性主要包括面团的揉混特性、面团的延展特性和发酵特性等。
24.面团的揉混特性一般用粉质仪测定、面团的延展特性一般用拉伸仪测定、发酵特性用吹泡仪测定。
25.理解什么是面团的吸水率、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衰减度、机械耐力系数、断裂时间。
吸水率:只使面团最大稠度处于500±20BU时所需的加水量,以占14%湿基面粉质量的百分数表示。
面团形成时间:指从零点直至面团稠度达到最大是所需搅拌的时间。
稳定时间:指曲线首次达到500BU和离开500BU之间的时间差。
衰减度:指曲线最高点中心与达到最高点后12min曲线中心两者之差,用BU表示。
机械耐力系数:指粉质曲线最高峰时的BU与5min后的粉质曲线高度BU之间的差值,此值越小表示面粉的筋力越强。
断裂时间:从加水搅拌开始到从曲线最高处起降低30BU所经过的时间。
326.面粉粉质曲线图中(右图),不同字母标示着面粉的有关品质的指标。
其中,面团形成时,H,稳定时间为E面团衰减度或软化度为间为D,。
机械耐力系数为G 27.从粉质图上可以非常直观地评断出面筋筋力的BU线,表示面筋筋500大小,粉质曲线图越靠近力越强。
评价面粉吸水能力。
28.粉质曲线的典型应用:⑴通过检测面团流变学特性,评价面粉筋力强度(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弱化度、粉质⑵面粉厂制粉过程小麦、面粉品质确定小麦品质及其面粉的适宜用途。
⑷质量指数)。
⑶同样适用于黑麦面粉或⑹⑸食品厂控制面粉品质,确定合理生产工艺。
的监测和控制。
其他特殊行业如巧克力、口香糖等。
拉伸仪:也称拉力测定仪,仪器记录面团伸展至断裂为止的负荷延伸曲线,测试面团放29. 置一定时间后的抗拉伸阻力和拉伸长度,研究面团形成后的延展特性。
拉伸仪应用于:小麦品质、面团改良剂的研究;通过不同醒发时间的拉伸曲线所表示的30. 面团拉伸性能,选定合适的醒发时间,指导面包生产。
吹泡仪就是模拟面团发酵过程中气泡的膨胀情况,让面团在空气压力(吹泡)的作用下31.据此分析面团的弹韧直至面泡破裂,向多维方向扩展,记录面团变形时空气的压力变化,性、延展性、烘焙性能等。
面粉吸水率:指调制单位质量的面粉成面团所需的最大加水量。
32. 吸水率高:提高面包的出品率,使面包心柔软,保存时间相应延长。
吸水率低:面包出品率低。
33.面粉的糖化力概念:糖化力是指面粉中淀粉转化成糖的能力。
糖化力大小无关紧加糖多的糕点、面包,糖化力大小主要取决于面粉中的酶的活性程度。
要,但对于不加糖的主食面包,酵母发酵所需的糖主要靠面粉糖化,与面包的色、香、味关系很大。
面粉的产气能力概念:面粉在面团发酵过程中产生气体的能力。
34. 1200ml面粉的产气力越强,面包质量越好,不得少于。
面粉的产气能力取决于面粉的糖化力。
糖化力强,生成的糖多,产气能力越强。
香、味、形有两者的比例关系对面包的色、面粉的糖化力与产气能力对面包质量的影响:但面包体积小;味好,面包中糖多可使面包色、一定影响;糖化力强而产气弱的面粉,香、 4糖化力弱而产气力强的面粉,面包体积大,但色、香、味不佳。
35.选择面包粉应注意的问题。
1)面粉筋力:面粉中的面筋形成网状结构,构成面包的骨架。
面筋筋力不足,影响面包的组织和形状。
因此,面粉要有足够数量的蛋白质和优质的面筋。
2)面粉白度:面粉颜色影响面包的颜色。
愈靠近麦粒中心部位磨制的面粉颜色越白,品质越好,所以面粉颜色可以判断面粉品质的好坏。
3)发酵耐力:即面团超过预定的发酵时间还能生产出良好质量的面包。
面粉发酵耐力强,对生产中特殊情况适应性就越强,有利于保持面包质量。
4)吸水率:面粉吸水率高低不仅影响面包质量,而且直接关系到经济效益,吸水率高出品率也高,能降低产品成本,有利于产品贮存和保鲜。
36.面粉在贮存中工艺性能的变化。
1)面粉“成熟”:用新磨制的面粉制出的面包,颜色暗,蜂窝不均匀,不长个。
特别是新收的小麦制的粉,面团粘性大,粘手,粘工具,缺乏弹性和韧性,制出的面包扁平塌陷,容积小,皮昏暗。
新磨面粉贮存一定时间后,上述缺点就有所改善或不出现,这种现象称为面粉的成熟。
面粉的成熟机理:新磨制的面粉制出的面粉成分中的半胱氨酸和胱氨酸中,含有未被氧化的硫氢基,它是蛋白酶的激活剂,当调粉时,被激活的蛋白酶强烈分解面粉中的蛋白质,就造成了上述缺点。
2)面粉的气体代谢:新磨制的面粉,粉色暗,容易发热和酸度升高,贮存一段时间后上述性能有所改善,这是由于新磨制的面粉,面粉粒的呼吸和附着在面粉上微生物的呼吸等。
这个过程的进行,会产生热和水,从而引起面粉堆的发热和结块,色素氧化有利于粉色变白,脂肪的氧化使面粉的酸度增高。
37.植物油含有较多不饱和脂肪酸,其营养价值高于动物油脂,但加工性能较差。
38.人造奶油:是由各种加氢动物脂肪,加上各种调味料、乳化剂、色素和其他成分调制而成的。
39.起酥油:是指精炼的动植物油脂、氢化油或这些油脂的混合物,经混合、冷却塑化而加工出来的具有可塑性、乳化性等加工性能的固态或流动性的油脂产品。
40.油脂具有起酥性的原理是由于油脂具有疏水性、油脂的隔离作用和润滑作用。
41.油脂在焙烤食品中的工艺性能。
1)油脂的起酥性;再调制酥性糕点和酥性饼干时,加入大量油脂后,限制了面筋的形成,5使产品酥脆有层次,口感细腻。
2)油脂的可塑性,可塑性好的油脂在加工面团时,面团延展性好,制品达到质地、口感都很理想。
3)油脂的充气性;油脂在搅打的过程中能容纳大量空气,与疏松剂作用,增加面包的膨胀体积,增加酥松的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