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课说课稿

合集下载

相交线与平行线学期复习教案

相交线与平行线学期复习教案

相交线与平行线学期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复习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定义及性质。

2. 巩固学生对平行公理及推论的理解。

3.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定义及性质。

2. 平行公理及推论。

3.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

2. 平行公理及推论的应用。

3. 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演示、练习、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2.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复习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定义及性质。

2. 讲解与演示:利用多媒体课件,讲解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展示平行公理及推论。

3. 练习与讨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进行讨论,解答疑难问题。

4. 实际问题应用:给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引导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难点,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六、课后作业1. 巩固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定义及性质。

2. 熟练运用平行公理及推论解决实际问题。

3.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提出疑问。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与作业:检查学生的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际问题解决:评估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能力,考察学生的应用水平。

八、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展示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平行公理及推论。

2. 练习题:提供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实际问题:选取与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

九、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2课时。

2. 教学内容: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定义及性质(第1课时),平行公理及推论(第2课时)。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说课稿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说课稿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是学生在学习几何初步知识后的进一步拓展。

本章主要介绍了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概念、性质及运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基本性质,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并为后续几何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基础,对基本的几何概念和性质有所了解。

但学生在空间想象方面还存在一定困难,对相交线与平行线的认识尚浅。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几何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识别相交线与平行线,掌握它们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几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对几何学科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概念及其性质。

2.难点: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判定与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案例教学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模型、实物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相交线与平行线现象,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

2.新课导入:介绍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它们的基本性质。

3.实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巩固所学内容。

4.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

5.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相交线与平行线的认识。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相交线与平行线1.相交线: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有一个公共点。

平行与相交说课稿

平行与相交说课稿

平行与相交说课稿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几何初步》第五章第一节详细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述平行线与相交线的概念,以及它们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平行线与相交线的基本知识,能够运用其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平行线与相交线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 能够运用平行线与相交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平行线与相交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难点:如何运用平行线与相交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直尺、圆规。

学具:笔记本、直尺、圆规、橡皮擦。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出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图片,如铁路、公路、河流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其中的平行线和相交线。

2. 概念讲解:3. 性质和判定方法讲解:教师通过几何画板或实物模型,展示平行线与相交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并进行讲解。

4.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一些典型的例题,讲解如何运用平行线与相交线的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6. 板书设计:平行线与相交线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

7. 作业设计:1. 请用直尺和圆规画出一条平行线和一条相交线。

(1)直线AB和直线CD(2)直线EF和直线GH(3)直线IJ和直线KL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1. 教学内容重点:平行线与相交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解析:平行线与相交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学生后续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

这部分内容涉及到几何图形的特征和规律,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 教学内容难点:如何运用平行线与相交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解析: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关键环节。

在实际问题中,学生需要将抽象的平行线与相交线概念与具体情境相结合,运用性质和判定方法进行分析和解题。

《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说课稿

《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说课稿

《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说课稿《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课说课稿一、教学任务分析本节课是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复习课,是人教版第五章的复习内容。

对于这些基础知识,学生是在七年级下册学习的,所以本节课以梳理、巩固基础知识为起点,重点解决在学生中存在的易错点与混淆点;邻补角、对顶角以及点到直线距离的概念以及判断两直线平行知识;学生往往感到有一定的难度,本节课以此为重点,从简单的问题入手,逐步加深对建模思想的理解.为此,设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①经历基础知识梳理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中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②能够利用基础知识解答一些简单问题,帮助学生认识到运用基础知识解答一些简单问题的关键是理解定义、定理蕴含的关系;并且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的合理性,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③了解一对顶角、邻补角及其相关概念,会用平行线的性质及判断解答简单的证明题,并在证明的过程中体会转化等数学思想;三、教学过程分析本节课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知识梳理---构建知识结构;第二环节:合作探究;第三环节:达标检测;第四环节:课堂小结。

第一环节:知识梳理----构建知识结构活动内容:在学生学习过这些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重新回顾这些内容,以导学案的形式让学生整理出本章的知识结构网络,理清各板块内容间的联系. 此活动内容在上课前一天布置,让每一位学生都提前做好准备.上课时,请学生口述知识结构,其他同学对照自己的总结查漏补缺.这样做是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并防止在课前布置学生会抄袭课本内容而不自己动脑整理这一弊端。

第二环节:合作探究内容:在导学案中展示一组基础题目,内容涉及对顶角、邻补角、三线八角、两直线平行的性质、判断等设计的是填空题,主要采取让学生合作探究完成,由一名学生上台用手第1页共1页。

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课说课稿

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课说课稿

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课说课稿本节课是一堂关于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复习课,旨在帮助学生回顾并巩固这一重要的几何概念。

本课将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法,通过讨论、实例演示和练习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一、引入(教师站在教室前,向学生提问)教师:在你们的日常生活中,你们见过什么样的相交线和平行线呢?(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并将学生的回答写在黑板上)二、复习现有知识接下来,我们将回顾一些与相交线和平行线相关的现有知识。

(教师介绍相交线和平行线的定义,示范并让学生模仿,确保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概念)三、相交线的性质1. 对顶角教师:当两条直线相交时,我们可以观察到一些特殊的角,你们知道是什么角吗?(鼓励学生回答,可以请学生站起来演示)教师:这些角是对顶角。

当直线AB与直线CD相交时,∠ABC与∠BCD是对顶角,∠ABD与∠BAC也是对顶角。

2. 垂直角教师:还有一种特殊的角,即垂直角。

你们知道什么是垂直角吗?(鼓励学生回答)教师:当两条相交线垂直时,它们形成的四个角中,相对的两个角称为垂直角。

垂直角的度数相等。

3. 其他性质教师:还有一些相交线的性质,比如交错内角、交错外角等,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并与你们的同桌进行讨论。

(鼓励学生进行交流,并解答他们的疑问)四、平行线的性质1. 定义教师:在刚才的回答中,你们有提到过平行线吗?那么什么是平行线呢?(鼓励学生回答)教师:平行线是指在同一个平面内,永远不会相交的两条直线。

2. 垂直平行线的性质教师:当两条平行线与一条直线相交时,我们可以观察到一些特殊的角,你们知道是什么角吗?(鼓励学生回答)教师:这些角是同位角和内错角。

当平行线l与直线m相交时,同位角是位于直线l同一侧的角,内错角是位于直线l内部的角。

3.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教师:在几何学中,有几种方法可以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并讨论这些方法。

(鼓励学生进行交流,并解答他们的疑问)五、练习与展示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概念,我们将进行一些练习和问题展示。

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课) 优秀教案

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课) 优秀教案

回顾本章知识点【任务一】复习本章知识点后,在导学案中制作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要求尽量用几何图形与符号,不用或少用文字。

完成后拍照上传“码上学”(复习课思维导图)。

(课前)微课部分讲解例题的其中一种方法:如图所示,AB∥CD,P为AB和CD之间的一点,已知∠B=42°,∠D=35°,求∠BPD的度数。

【任务二】你能有几种不同的方法?通过一题多解,鼓励学生发展思维,提高学习兴趣,增强信心。

课堂上学生在白板上直接讲演、画图,提高课堂效率。

【任务三】改变点P的位置,∠B、∠D、∠BPD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否发生变化?请你画出图形,并说明理由。

鼓励学生拓展思维,感受学数学的乐趣。

课堂部分【环节一】验收微课【任务一】教师同屏展示学生本章知识点的思维导图。

请学生讲解。

同屏器清晰、便捷地展示作业。

感官刺激、激发兴趣。

【环节二】(一)直击中考热点热点一: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热点二:两直线平行的条件;热点三:平行线的性质。

(二)填空游戏学生完成对应练习,抽号上台讲演。

紧扣中考热点,剖析本章的中考题型,加强学生的中考意识。

设置填空游戏,增加课堂趣味性,激发兴趣。

抽号加分器即时操作,随时查验学生完成情况。

【环节三】能力提升一、化归思想;二、方程思想;(小组活动):1、组长组织组员完成并核对答案;2、师父对徒弟及时作指导。

【环节四】验收微课的【任务二】【任务三】1、请用不同方法解答的师徒讲演。

2、“看我72变”学生在几何画板中作图形的变换,邀请同学来挑战。

【环节六】自我评价。

七年级相交线与平行线的说课课件(一)

七年级相交线与平行线的说课课件(一)

七年级相交线与平行线的说课课件(一)七年级相交线与平行线的说课教学内容•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定义•平行线之间的性质•相交线与平行线之间的性质•平行线与垂直线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教材:七年级数学教材•教具:黑板、彩色粉笔、直尺、三角板、投影仪•课件:包含相关知识点、例题和习题的教学PPT•练习册和习题各一份•学生的作业本和学习用品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定义,掌握平行线之间的性质和相交线与平行线之间的性质,熟练运用平行线与垂直线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能够判断两条线是否平行,能够利用平行线之间的性质解决问题,能够利用相交线与平行线之间的性质解决问题,能够运用平行线与垂直线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设计说明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实例展示和练习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首先引入概念定义,再通过例题帮助学生理解相关性质和关系,最后进行习题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如何判断两条线是否平行?”引导学生思考,复习平行线的概念。

2.理论讲解:–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定义:通过黑板和投影仪展示相关定义,解释相交线和平行线的概念,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平行线之间的性质:通过示意图和例题演示平行线之间的性质,如交叉角相等、同位角相等等。

–相交线与平行线之间的性质:通过实例演示相交线与平行线之间的性质,如内错角互补、同旁内角相等等。

–平行线与垂直线之间的关系:通过示意图和例题展示平行线与垂直线之间的关系,如垂直线上的任意一点与平行线的关系。

3.例题讲解:通过多个例题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4.练习活动: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根据给定情境判断线段是否平行、运用相关性质解决问题等,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5.总结归纳:由学生或教师进行总结,对本节课的关键内容进行归纳整理。

6.课堂作业:布置练习册和习题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课)教案

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课)教案

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识别和画出相交线与平行线;(2)理解平行线的性质,能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问题;(3)掌握相交线的性质,能够运用相交线的性质解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定义;2. 平行线的性质;3. 相交线的性质;4. 运用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定义;(2)平行线的性质;(3)相交线的性质;(4)运用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解决问题。

2. 教学难点:(1)平行线的性质;(2)相交线的性质。

四、教学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直尺、三角板;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相关知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及特点;(2)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定义及性质;(3)提问:相交线与平行线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 探究与交流(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探讨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并总结出规律;(2)各组汇报:让学生代表汇报本组的讨论成果;(3)教师点评: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评价,并给予表扬。

3. 知识拓展(1)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为什么需要学习和应用相交线与平行线;(2)举例说明:如建筑设计、道路规划等领域的应用。

4. 巩固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测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教师批改:及时批改学生的练习题,给予反馈和指导。

5. 总结与反思(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及应用;(2)教师点评: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课)教案

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课)教案

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识别和理解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概念;(2)能够运用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践、探索等活动,加深对相交线与平行线性质的理解;(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积极参与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 相交线的概念及性质2. 平行线的概念及性质3. 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判定定理4. 相交线与平行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概念及性质;(2)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及应用。

2. 教学难点:(1)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判定定理的灵活运用;(2)解决实际问题中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2.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直观展示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关系;3. 创设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相关定义,引导学生回顾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概念。

2. 知识讲解:(1)讲解相交线的性质,如相交线的夹角、对顶角等;(2)讲解平行线的性质,如平行线的距离、同位角等;(3)讲解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如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等。

3. 案例分析:展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解决问题。

4. 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及时给予解答和反馈。

5.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相交线与平行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6.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积极性、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相交线和平行线说课稿

相交线和平行线说课稿

相交线和平行线说课稿《相交线和平行线》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河北省深州市恒信中学的尹利娜。

今天,我说教材的内容是冀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相交线和平行线》。

我将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教学三个方面对本章相关内容进行研说。

第一项为说教材。

驾驭教材是实现有效课堂的根基,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呈现形式,我将从教材编写体例及目的、内容结构及分析、知识立体整合等三个方面进行研说。

(一).本章教材的编写体例及目的教科书的编写体例不仅仅是一种呈现方式,更是一种引导学生学习的线索。

冀教版教材分为“章”“节”和“习题”结构,在“章结构”中又分为: 章前图、引言、习题、小结。

其中,“章前图”和“引言”,两者相配合,由一张网球场上的图片,富有趣味的问题情境引入本章所学内容,可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究的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回顾与反思以知识框图的形式呈现,其作用是帮助学生归纳学习内容,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

节是教学的重点,每节内容都有标题、知识点、正文等组成,文中观察与思考、大家谈谈、一起探究、试着做做,为学生提供思维发展、合作交流的空间。

节内容中都有一些小黑板,.结合教材各块内容,安排一些有关的小资料是根据教材内容与学习需要设计的,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数学知识。

本章习题安排了练习、习题、复习题三类。

练习题主要用于课上,习题作为作业选用,复习题共复习全章时使用。

其中习题、复习题按照习题的功能难易程度分为“A组、B组、C组”三类,可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和学生层次有选择行的进行活动,不同学生可以达到不同层次的效果。

这样的安排符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遵循了循序渐进的规律。

(二).本章内容结构及分析本章共有6节内容,第一节“命题”由定义、结构、形式、分类四部分内容组成;这一节是数学教学的基本依据,经过推理证实的命题如定理可以作为继续推理的依据。

第二节“相交线”,两条直线相交的情形,探究了两直线相交所成的角的位置和大小关系,给出了邻补角和对顶角概念,得出了“对顶角相等”的结论;垂直作为两条直线相交的特殊情形,与它有关的概念和结论是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直接基础,本章对垂直的情形进行了专门的研究,探索得出了“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垂线段最短”等结论,并给出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为学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点的坐标打下基础(接下来,教科书研究了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的情形,给出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为接下来研究平行做准备(第三节“平行线”,以三线八角为出发点,探讨第四节平行线的性质和第五节平行线的判定,本章在最后一节安排了有关平移变换的内容(通过将图形的平移、旋转、折叠等活动,使图形动起来,有助于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发现图形不变的几何性质,(平移是一种基本的图形变换,教科书将“平移”安排在本章最后一节,一方面是考虑将其作为平行线的一个应用,另一方面考虑引入平移变换,可以尽早渗透图形变换的思想,使学生尽早接触利用平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三)知识立体整合相交线与平行线是空间与图形的范畴,对上承接七年级上册图形的初步认识,下启八年级上册三角形,八年级下册平行四边形,九年级上册相似三角形,九年级下册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等内容。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线与平行线研讨说课复习课件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线与平行线研讨说课复习课件
量一量:图中是对顶角量角器,你能说出用它测量 角的度数的原理吗?
对顶角相等
探究新知
素养考点 1利用对顶角的性质求角的度数
例 如图,直线a,b相交,∠1=40°,求 ∠2,∠3,∠4的度数.
解:由平角的定义可知, ∠2=180°-∠1
=180°-40°=140°;
b
1( 2
a
4 )3
由对顶角相等可得,
12 43
58 67
所以∠2的补角有∠1,∠3,∠6和∠8.
连接中考
1.(2020•金昌)若α=70°,则α的补角的度数是( B ) A.130° B.110° C.30° D.20° 2.(2020•陕西)若∠A=23°,则∠A余角的大小是( B ) A.57° B.67° C.77° D.157°
DO
C
12 34
AN B
图2
图3
探究新知
将图2简化为图3,ON 与 DC 相交所成的 ∠ DON和∠CON
都等于90° ,且∠1=∠2.在图 3 中: (1)有哪些角互为补角?有哪些角互为余角? 互补的角: ∠1与∠AOC, ∠1与∠BOD,
DO
C
12
34
∠互2余与的∠角B:OD∠,1与∠∠2与3,∠∠AO1C与,∠∠4,D∠ON2与与∠∠4N,O∠C.2与∠A3,N图3 B (2) ∠3与∠4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第一课时垂线的定义及性质 核心要点 1垂线的有关概念:两条直线相交成四个角,如果有一个角是 直角 ,那么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 的 垂线 ,它们的交点叫做 垂足 。 2.垂线的性质: (1)平面内,过一点有且 只有一条 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2)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 最短。 3.点到直线的距离:过点A作直线L的垂线,垂足为B,线段 AB 的长度叫做点A到直线L的距离。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4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说课稿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4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说课稿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4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相交线与平行线》是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4章的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概念、性质及应用。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线段、射线、直线等基础知识,为本章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本章内容不仅为后续的平面几何学习奠定基础,而且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几何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但相交线与平行线这部分内容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概念、性质及判定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究、积极进取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概念、性质及判定方法。

2.难点: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应用,以及如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

2.运用多媒体课件、几何模型等教学辅助手段,直观展示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和应用,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篮球场上的线条、书桌上的直线等,引出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概念。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究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规律。

3.课堂讲解:讲解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并通过几何模型直观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4.练习巩固: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巩固课堂所学。

5.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相交线与平行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交线与平行线》说课稿

《相交线与平行线》说课稿

相交线与平行线一、课程背景与教学目标课程背景在初中数学中,线与角的概念是重要的基础知识。

线的相交与平行关系是数学中常见的几何概念,对于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将通过引入线与角的基本概念,主要讨论线的相交和平行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几何图形的性质与特点。

教学目标•理解线与角的基本概念;•掌握线的相交与平行的特征与性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线与角的基本概念;•线的相交和平行的特征。

教学难点•线与角的概念的理解;•线的相交和平行关系的判断。

三、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过程1.导入与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如马路上车辆的行驶状态,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车辆行驶的路径是否有相交线和平行线的情况。

–引入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如何判断两条线是否平行或相交?2.引入线与角的基本概念–通过实际物体和图形,向学生介绍线与角的概念,引导学生观察线与角的特点,并引入相关的定义。

3.探究线的相交关系–随机选择两条线,让学生观察两条线的相交状态,并总结特征。

–引导学生发现线相交时对应角的性质:相邻角、对顶角等,并引入相关定义。

4.探究线的平行关系–随机选择两条线,让学生观察两条线的平行关系,并总结特征。

–引导学生发现平行线之间的角关系,并引入相关定义。

5.引入线与线的关系–将前面讲解的线的相交和平行关系结合,引入线与线的关系,如两条相交线与一条平行线的关系。

6.综合运用与拓展–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拓展到更复杂的线与角的关系。

教学方法•示范法:通过实际物体和图形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线与角的概念和特征。

•导引法:通过问题导引,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讨论合作法:在课程中引入小组讨论和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四、教学评价与反思教学评价•可以通过课堂练习题来检查学生对线与角的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课)教案

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课)教案

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识别和画出相交线与平行线;(2)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3)掌握相交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践、探索等活动,加深对相交线与平行线概念的理解;(2)运用画图工具,提高作图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精神;(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相交线与平行线的识别和画法;(2)平行线和相交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 教学难点:(1)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相交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直尺、三角板、多媒体课件等;2. 学具:每人一份练习纸、直尺、圆规、三角板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已学过的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概念;(2)引导学生回顾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3)提问:什么是相交线?相交线有哪些性质?2. 探究与展示:(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探究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2)每组派代表展示探究成果,并讲解;3. 练习与提高:(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辅导;(3)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共同提高。

五、课堂小结2. 强调平行线和相交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 提醒学生课后复习,做好学习笔记。

六、教学拓展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交线与平行线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交通标志、建筑设计等;2. 引导学生思考:相交线与平行线在其他领域有哪些应用?3. 让学生举例说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

七、课堂练习1. 完成练习题:(1)判断题:相交线一定有一条公共点,平行线没有公共点。

()(2)选择题: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A. 平行线B. 相交线C. 重合线D. 异面直线)。

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5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5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

《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课)说课稿尊敬的各位专家: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模式等七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首先,进行教材分析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内容共分四大领域: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和综合与实践。

其中,图形与几何领域主要包括:图形的性质、图形的变化和图形与坐标。

而我本节课要说的是图形的性质范畴中的相交线与平行线。

新课标强调:“教材编写要努力凸显特色,积极探索教材的多样化。

”因此,我对不同版本教材进行了比较。

纵观这三个版本的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编写,都体现了整体性,但在内容编排上又有所不同,如:相交线、平行公理及其推论的相关知识苏科版和北师大版都安排在了七年级上册相关章节;对于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学习,人教版安排在了相交线的第三课时,而北师大版和苏科版把这三个概念的学习,放在了“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这一节中,先认识一类角,然后接着探索与之有关的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单元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垂直作为两条直线相交的特殊情形,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与它有关的概念和结论是学习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直接基础。

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也是以后学习三角形、四边形、圆、相似等知识的基础。

另外,本单元内容的研究方法,能为学生学习、研究以后的几何知识奠定方法基础,因而本单元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习目标新旧课标对照:从上表可看出,新课标对相交线和平行线的相关知识点的要求更高了,而对于证明的要求有所降低。

基于《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主,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量和认知水平,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1.理解对顶角、垂线、垂线段和点到直线的距离、平行线等概念。

2.能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能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初一数学复习教案平行线和相交线

初一数学复习教案平行线和相交线

初一数学复习教案平行线和相交线初一数学复习教案平行线和相交线一、知识概述平行线和相交线是初中数学中重要的概念,它们在几何图形的性质研究中起着关键作用。

本节课将重点复习平行线和相交线的基本定义、性质以及相关定理。

二、知识点讲解1. 平行线的定义与性质(1)定义:如果两条线在同一平面内,且它们没有交点,则这两条线被称为平行线。

(2)性质:- 平行线所在平面内的任意两条线段相交时,交点将与两条平行线的交点所成的内角相等。

- 平行线所在平面内的两条线段相交时,交点将与两条平行线的交点所成的外角互补。

2. 相交线的定义与性质(1)定义:如果两条线在同一平面内,且它们有一个且仅有一个交点,则这两条线被称为相交线。

(2)性质:- 相交线所在平面内的两条线段相交时,交点将与两条相交线所成的内角相等。

- 相交线所在平面内的两条线段相交时,交点将与两条相交线所成的外角互补。

三、示例问题解答1. 若一条平行线与另外两条平行线相交,交点角度关系是什么?答:根据平行线性质,一条平行线与另外两条平行线相交时,交点将与两条平行线的交点所成的内角相等。

2. 若两条相交线分别与一条平行线相交,交点角度关系是什么?答:根据相交线性质,两条相交线分别与一条平行线相交时,交点将与两条相交线所成的内角相等。

四、练习题1. 如图,AB // CD, ∠C = 50°,求∠B的度数。

(题目示意图)解:由平行线性质可知,∠B与∠C为内角对应角,且相等。

所以,∠B = ∠C = 50°。

2. 如图,m∠1 = 60°,n∠5 = 112°,求n∠4的度数。

(题目示意图)解:由相交线性质可知,∠1与∠4为内角对应角,且相等。

所以,n∠4 = m∠1 = 60°。

五、知识拓展1.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直线与直线平行判定:- 同位角相等法则:如果两条直线被一条截线所截,而同位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课教案和讲义模版

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课教案和讲义模版

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课最新教案和讲义模版一、教学目标1. 回顾和巩固学生对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的理解。

2. 培养学生运用相交线与平行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概念及其性质。

2. 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3. 实际问题中的相交线与平行线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

2. 难点:相交线与平行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推理来理解和掌握相交线与平行线的知识。

2.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直观展示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图形和性质。

3. 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几何思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相交线与平行线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相交线与平行线的作用和意义。

2. 知识回顾:复习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通过提问和解答疑问,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3. 例题讲解:讲解一些典型的相交线与平行线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

4. 练习与讨论:学生进行练习题目的设计与解答,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解题思路和方法。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相交线与平行线的知识点和解决问题的关键步骤,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案中应包含具体的教学步骤、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以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参考使用。

教案中还应有针对性的练习题目和评价方法,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自我评估。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练习解答:评估学生练习题目的解答情况,检查学生对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交流、分享解题思路和方法的能力。

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课教案

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课教案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课一、知识结构图二、基本知识提炼整理(一)主要概念1、邻补角:有一条公共边,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叫做互为邻补角。

2、对顶角:一个角的两边分别为另一个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3、垂线:两条直线相交所成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是直角,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4、垂线段: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

5、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6、平行线: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7、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8、平移:把一个图形整体沿着某一方向平行移动,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9、两条平行线的距离:同时垂直于两条平行线,并且夹在这两条平行线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条平行线的距离。

(二)主要性质1、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2、邻补角的性质: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和为1803、垂线的基本性质:1.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2.垂线段最短A B CDA1三、 应用1、 如图,A B ∥CD,P 为AB,CD 之间的一点,已知︒=∠321,︒=∠252,求BPC ∠的度数(用两种方法)。

2、 如图,已知A B ∥CD ,EF 交AB,CD 于G , H, GM, HN 分别平分EH D AG F ∠∠,,试说明GM ∥HN.3、 已知A B ∥CD ,BC ∥DE.试说明D B ∠=∠.4、 已知:,21,,,∠=∠⊥⊥⊥G AB FG AC BC E AC DE 于于求证:AB CD ⊥.5、 如图,通过平移,A 点平移到点A 1, 请用尺规作出平移后的四边形。

作业:1、如图,已知AD ∥CE,C A ∠=∠,说明AB 与CF 的位置关系,理由是什么?2、如图,在ABC ∆中,,D AB CD 于⊥AB FG ⊥于G ,ED ∥BC,试说明2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交线、平行线与角复习说课稿
武威二十一中学:张淑萍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七年级下册已经学习了对顶角、邻补角、平行线的性质及判断等知识,并初步体会这些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具体应用,具备了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由具体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初步积累了一定的数学建模方法;同时在以往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机会,具有一定的合作学习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课是相交线、平行线与角的复习课,对于这些基础知识,学生是在七年级下册学习的,对大部分知识已经处于模糊,所以本节课以梳理、巩固基础知识为起点,重点解决在学生中存在的易错点与混淆点;邻补角、对顶角以及点到直线距离的概念以及判断两直线平行知识;学生往往感到有一定的难度,本节课以此为重点,从简单的问题入手,逐步加深对建模思想的理解.为此,设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①经历基础知识梳理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中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
②能够利用基础知识解答一些简单问题,帮助学生认识到运用基础知识解答一些简单问题的关键是理解定义、定理蕴含的关系;并且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的合理性,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③了解一对顶角、邻补角及其相关概念,会用平行线的性质及判断解答简单的证明题,并在证明的过程中体会转化等数学思想;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让学生经历知识梳理和证明过程的书写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的逻辑性和严密性。

②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经历一题多解等过程,发展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
情感与态度:
①通过对知识的梳理、练习题解答的过程,发展学生勇于展示自己的品质;
②在解决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敢于直面困难、勇于挑战的良好品质,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知识梳理---构建知识结构;第二环节:合作探究;第三环节:达标检测;第四环节:课堂小结;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知识梳理----构建知识结构
活动内容:在学生学习过这些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重新回顾这些内容,以学案的形式让学生整理出本章的知识结构网络,理清各板块内容间的联系. 此活动内容在上课前一天布置,让每一位学生都提前做好准备.上课时,请学生口述知识结构,其他同学对照自己的总结查缺补漏.这样做是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并防止在课前布置学生会抄袭课本内容而不自己动脑整理这一弊端。

活动目的:学生在整理本章知识结构的同时,可以回顾本章的重点内容,细细体会定义、定理的实质及内涵,这是学生能正确的书写出证明的关键.
活动的实际效果:基于对学生两年来的不间断训练,绝大分学生可以对本章的主要内容以及注意点详细地总结出来,但也有少数同学只是泛泛地停留在书本上的定义、定理的表面上,对于更深入的内容理解不到位,这部分同学在教学中往往也是需要特别关注的同学,需要我们教师从各方面来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第二环节:合作探究
内容:在学案中展示一组基础题目,内容涉及对顶角、邻补角、三线八角、两直线平行的性质、判断等设计的是填空题,主要采取让学生合作探究完成,教师叫有代表性学生口述,其他同学纠错、教师集中规范的方式来解决.
目的:上述这一组题目主要目的是对基础知识定义的理解、熟练理解三线八角.其中,有对定义的理解有对知识掌握程度的检验,同时,这部分内容所涉及的题目法也是后面证明的书写做基础。

实际效果:对于第1题,学生普遍掌握比较好,但对于与之对比的第2题,有部分同学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是对三线八角的理解,对平行线的性质及判断更是没有思路,通过这两道题的对比,使学生对定义更加深了理解,也明确了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时,不仅要关注三线八角中的三组角中的某一组角,还要注意他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第三环节:例题讲解
主要设计两个具有代表性的例题,学生在教室的引导、分析下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教室口述证明过程,有助于学生证明过程的书写及数学逻辑能力的培养。

第四环节:达标检测
内容:在本环节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三类问题:对顶角问题、邻补角问题、两直线平行的性质及判断等问题。

这一组题目主要是让学生独立完成。

目的: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是否掌握。

实际效果:大多数学生掌握了本节复习的内容,但也有一少部分学生并没有掌握。

需要教师课后在做个别辅导。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
内容: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内容主要设计以下几个方面:
(1)整节课的感悟:如在解决概念性题目时,要注意领会概念的实质含义;在计算时要做到细心;对于学过的内容,自己要及时进行梳理等等;
(2)解决问题时所用到的方法;
(3)对于某个知识点的困惑;
(4)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自己的最大收获.
目的: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数学方法的掌握和数学情感的感悟,力争使每个层次的学生在本节课学有所获.
实际效果:学生畅所欲言自己的切身感受与实际收获,每个同学的感受也揭示了各自的良好学习方法,为其他同学的学习、听讲等方面提供了有效的借鉴.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1、本节课中涉及的所有题目在课下进行分类整理,留作资料;
2、会考指导先对应的题目
四、教学反思
1、作为一章的复习课,本节课设置的内容较为全面细致,重点突出,课堂容量相对来说较大,学生的分组讨论从时间上来看较为紧张,因而,应该更好地规划对某些题目的处理.
2、通过对知识网络的整理、教师讲解例题、学生口述讲解的过程,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更利于教师在此过程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及思维的误区,以便指导今后的教学.
3、学生的学习合作小组也应该是动态的,所学知识的不同,学生的反应也不相同,在分组时,应该将思维形态类似的同学放在一组,这样,可以避免让一些思维活跃的学生代替了其他学生的思考,掩盖了其他学生的疑问.同时,教师应对小组讨论给予适当的指导,包括知识的启发引导、学生交流合作中注意的问题及对困难学生的帮助等,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实效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