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士不遇“专题教学----从《氓》的爱情悲剧说起

合集下载

《氓》教学中德育之爱情观的教育

《氓》教学中德育之爱情观的教育

青春多珍重勿尝早恋果——德育有效性的探索与实践之《氓》教学案例摘要:世界上最美好的的情感莫过于爱情,它也是古今中外文学所歌颂的永恒主题,在基础上,高中教育中涉及“爱情”的作品很多,但教师总是担心学生涉入爱河,往往就事论事,遮遮掩掩,甚至避重就轻,不敢展开。

结果适得其反,学生不仅谈恋爱了,而且谈的“轰轰烈烈”“死去活来”。

其实,进入高中阶段,学生已经进入青春期,而且爱情的字眼在教材中比比皆是,两性是遮掩不住且不该遮掩的话题,与其如此,教师不如以教材中的作品为契机,对学生进行爱情美的影响和熏陶,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进而促使学生热爱人生、热爱生活,增强学生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为其正确把握人生的航向奠定基础。

关键词:爱情;爱情观;美好;忠诚。

首先,告知学生爱情虽然是美好的,但是过早尝食对学生一生的发展会带来诸多后果,而且会给学校整体德育管理带来太多负面影响。

爱情的字眼学生虽然说得不多,但心里面他们是非常关注的。

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谈谈他们所知道的美好爱情的作品、爱情故事,和爱情诗句。

学生列举出古今中外许多美丽的爱情故事、美丽的爱情诗歌、美丽的爱情小说、美丽的爱情戏剧。

让我感到吃惊。

我谈了谈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故事,并且发表了自己对于爱情的见解。

在此,引导学生,爱情是美好的的一种情感,真正的爱情本身是纯洁的、高贵的,不应该间杂其他色彩。

爱情不讲究贫穷和富贵,不讲究聪明不聪明,不讲究有没有道理,爱情就是你喜欢我,我也喜欢你,我可以什么都没有,但你还是愿意跟我走。

但是,在这个现实的社会里,爱情被赋予诸多的色彩,就变得不那么纯洁,不那么高贵了。

爱情一旦被加入其它色彩,就失去了它的本色。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人们呼喊着“宁可坐在宝宝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后面笑”,其实这本身就是对爱情的一种亵渎。

何美之有?是的,纯洁的爱情很美,但是过早的去记得去尝试会带来诸多后果,而且会给学校整体德育管理带来太多负面影响。

《诗经·氓》:爱情至上的不朽悲歌

《诗经·氓》:爱情至上的不朽悲歌

2017.12备我们以为,“但自痛悼而已”(《诗集传》)的《诗经﹒氓》,其实是一首爱情至上的不朽悲歌。

在我们看来,《氓》的女主人公就是中国上古时期卫国的一位为爱而生、为爱而活、因爱受伤的奇女子、傻女子。

她相信爱情,追求爱情和个性自由,为真爱疯狂,最后也因这份真爱而遍体鳞伤,但她有怨无悔。

一、积极主动,为爱疯狂她与氓两小无猜,青梅竹马,“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从小就埋下了爱的种子。

长大成人后,在爱情追求上她积极主动。

她的择偶标准就是有无真爱,并不在意身份地位财产之类。

所以,尽管“氓:流亡的民。

诗中的氓,可能是一个丧失土地流亡到卫国的人”(王秀梅译注《诗经》第82页注①,中华书局2006年9月北京第1版),但她认定氓就是她足以托付终身的人,就不再去管什么门当户对,只要将他紧紧抓在手里。

趁着氓到她家来“抱布贸丝”,就与他谈情说爱,谈婚论嫁,“谋”起俩人的人生大事来。

显然,他们已坠入爱河。

她为真爱疯狂,“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每次见面难分难舍,缠绵悱恻,无话不谈,“载笑载言”,分手时依依不舍,“送子涉淇,至于顿丘”,送了一程又一程。

分别之后,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氓说我跟你门不当户不对的,我配不上你,她说,没事,“尔卜尔筮,体无咎言”,我俩八字这么相合,一定会幸福美满的,我这里毫无问题,只是“子无良媒”,还是请个好媒人来吧,在我父母那走走过场,保管没事的。

氓说我家里穷,嫁给我你会受苦的,她说,没事,“以尔车来,以我贿迁”,何况我俩都有一双手,饿不死人的。

氓说我已多次求你过门了,你总不爽快,是不是你有了什么变故了呀?她说,哪会呢?“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不要性急嘛,反正我早已是你的人了……次次卿卿我我,回回缠绵悱恻,“信誓旦旦”,如胶如漆,她就是一个为爱而生的人。

二、为爱付出,任劳任怨嫁到氓家后,女主人公为爱真诚付出,任劳任怨。

氓家底实在太薄了,“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她从娘家带来的陪嫁,只能应付一阵子。

高中语文中的爱情诗歌教学模式设计——以《氓》为例

高中语文中的爱情诗歌教学模式设计——以《氓》为例

I论坛■高中语文中的爱情诗歌教学模式设计----以《氓〉为例文/朱志慧摘要:诗歌是对人的灵魂的最好的洗礼,在大量的爱情诗歌中,存在着最纯真的情感,蕴含着最真挚的爱情观。

教师在进行高中语文爱情诗歌教学时,要注意利用诗歌的情感来熏陶学生,让学生正确的看待爱情,珍视爱情,借助诗歌的丰富内涵来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实现情感互鸣。

本文则以《氓》为例探讨高中语文中的爱情诗歌教学模式设计。

关键词:高中语文爱情诗歌教学模式在高中人教版2003版的语文教材中,选取多种形式爱情诗歌或者是汉乐府诗歌等对学生进行爱情教育,例如必修一 中《雨巷》《再别康桥》,必修二中《诗经》《孔雀东南飞》以及古诗《声声慢》等,在语文教材中形成独特的风格,让学生能够在 学习中正确看待爱情,树立正确的爱情价值观。

文章主要选择 《诗经》两首中的《氓》来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如何进行爱的教育。

―、《民》的内容解析在《氓》中,刻画了一个被抛弃的女子的形象,全篇可以看 做女子对男子的控诉。

教师在教学时首先要教授学生正确看待、理解人物形象。

在《氓》中“我”是什么形象,对负心汉的控 诉传递什么样的主题意义?在诗歌中存在两个矛盾,传递的是 “男子都为负心汉”与“女子不要相信爱情”这两个信息。

高中 生对爱情主题的关注度较高,教师选择这篇诗歌不是简单的 判断诗歌的主题,而是在探究诗歌主题所显示出来的价值观以及正确引导学生,对学生进行爱情教育的教学。

《氓》中“我”的形象在控诉男子的负心后,并没有呈现出一个“怨妇”的形象,而是主动的思考、反省,找出自我痛苦的 根源,并主动与过去分别,将女子身上的自尊、果敢表现的淋 漓尽致。

教师在进行诗歌教学时,应该主动将积极的情绪、感 情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正确的看待人物形象。

《氓》中“我”是个 自尊、坚强的女性,尽管渴望爱情,但并没有迷失在爱情中,而是敢于面对失败的爱情、婚姻,敢于对负心的爱人进行控诉;同时又对女性进行劝告,要严谨的对待爱情、婚姻,找寻良人,主人公的积极形象跃然纸上。

透析《氓》中女主人公之悲剧

透析《氓》中女主人公之悲剧

透析《氓》中女主人公之悲剧作者:来源:《作文周刊·高一版》2013年第35期《氓》中的女主人公几乎具备了中国传统女性的一切美德,她美丽,多情,活泼,开朗,勤劳,贤惠,忠贞,坚强,渴望幸福美满的生活。

然而命运并不眷顾她,悲剧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入手来分析悲剧发生的原因。

一、从人事的层面看《氓》中的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从小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从儿时的友谊,到青年的私订终身,直至海誓山盟,这都表明他们之间的婚姻是有感情基础的。

他们之间的婚姻还经历了请“良媒”提亲,排八字不相冲克——“尔卜尔筮,体无咎言”,正式迎娶——“以尔车来,以我贿迁”等过程,符合当时的婚俗。

而且,婚后女子十分贤惠——“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但是纵然女子痴情,苦心经营,婚姻仍然破裂了。

那个昔日忠厚的男子背弃了当年的誓言,也全然不顾夫妻多年的情义,真是个十足的浪荡子、负心汉。

可以说,女主人公遇人不淑,男主人公品行较差是导致悲剧发生的直接原因。

二、从制度的层面看先秦时期,应该说礼教对人性的束缚相对比较薄弱,男女自由恋爱较为盛行。

《诗经》中的《溱洧》就生动地描绘了青年男女在水边嬉戏玩乐、自由恋爱的情景,《静女》《子衿》则传神地描摹出青年男女热恋中的心理。

但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配原则,“纳采(男方向女方送彩礼求婚)、问名(男方的媒人问女方的名字、生辰,然后到宗庙里占卜吉凶,结果为吉的才能进行下一步,凶的则到此为止)、纳吉(占卜得到吉兆后定下婚姻)、纳徵(男方派人送聘礼到女方家)、请期(请女方确定结婚日期)、亲迎(婚礼之日,男方必须亲自去女方家迎接,然后男方先回,在门外迎候)”的婚礼程序仍然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按照正规礼仪进行的婚姻由于受到双方父母,尤其是男方父母的认可,因而在婚姻出现裂痕时会有较多的劝合,从而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而自由恋爱的婚姻虽说有一定的感情基础,也会有部分程序,但认可度和稳定性都稍逊一筹。

《氓》的爱情悲剧探究与延伸

《氓》的爱情悲剧探究与延伸
《氓》的爱情悲剧

一、比较阅读
上天呀!我渴望与你相知相惜,长存此 心永不褪减。除非巍巍群山消逝不见,除非 滔滔江水干涸枯竭。除非凛凛寒冬雷声翻滚, 除非炎炎酷暑白雪纷飞,除非天地相交聚合 上邪! 连接,直到这样的事情全都发生时,我才敢 我欲与君相知, 将对你的情意抛弃决绝! 长命无绝衰。 《上邪》出自于汉乐府民歌。是一首情 山无陵,江水为竭, 歌,是女主人公忠贞爱情的自誓之词。女主 人公“山无陵”以下连用五件不可能的事情 冬雷震震夏雨雪, 来表明自己生死不渝的爱,深情奇想。《上 邪》情感真挚,气势豪放,被誉为“短章中 天地合 , 神品”,表达欲突破封建礼教的女性的真实 乃敢与君绝! 情感。
二、探讨: 1、现实中是否有这样理想的爱情? 2、《氓》爱情悲剧的根源: (1)时代: 先秦奴隶时代 (2)经济: 以物易物(抱布贸丝) 缺乏经济基础 (3)家境: 贫穷(子无良媒、以我贿迁、三岁食贫、夙兴夜寐) (4)感情: 女子痴情热烈盲目憧憬爱情,爱情地位不平等 男子急躁暴戾负心 (5)性格: 女子痴情热烈坚贞 (6)结局: 必然失败
四、讨论:怎样的爱情才会长久?
1、精神上的门当户对。 2、有面包才会有爱情。 3、想和优秀的人在一起,自己首先要优秀。 4、青春不是生命的资本,而是积累的必然过程。
拓展阅读:
摸鱼儿· 雁丘词
元好问
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 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 上,垒石为识,号曰“雁丘” 。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 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 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 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 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 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氓》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氓》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氓》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品诗韵——《诗经》中的民歌是古代劳动人民日常生活的再现。

语言准确、生动、质朴而富有韵味,(2)赏手法——赋比兴手法。

(3)析内容——分析女主人的形象,以及探讨其爱情失败的原因。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及鉴赏诗歌主要艺术手法。

三、教学难点:探究男女主人公爱情悲剧的原因。

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爱情是永远不会变老的话题,有人的地方就会书写不同的故事。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雁丘词》●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上邪》●PPT展示《大话西游》片段(二)整体感知(1)关于《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305首诗歌。

汉代以前称《诗》或“诗三百”,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2)诗六义(三)初步感知(1)学生初读(对照注释自读)(2)教师范读(提醒学生注意重点字、词的读音)(3)全班齐读(四)文本学习(一)朗读课文,复叙故事,梳理行文思路明确:诗歌讲述了一个女子自由恋爱、明媒正嫁到最终被弃回家的故事。

全文共六章,是按“恋爱——婚变——决绝”样的思路叙述的。

恋爱(一、二章);婚变(三、四、五章):决绝(六章)。

](二)自主学习,思考问题,探究文本内容1、学习“婚恋”部分(1)恋爱阶段,男女双方各有何举动?(请找出能够表现人物心理的动词)明确:●男:抱、贸、来、谋、怒、卜、噬;其中,“怒”,名词活为动词。

●女:送、乘、望、泣涕、笑、言。

(2)这一部分土要运用了什么古老的艺术手法?提示:“赋”。

(追忆“恋爱+结婚”的经过。

)(3)思考两个问题:这一段的感情基调如何?从女主人公的这段回忆来看,她的婚娴是否奉“父母之命,媒妁之占”的包办婚姻?明确:感情基调:热情、幸福。

不是包办婚姻。

从女子的回忆看,二人自由恋爱,婚姻自主。

2.学习“婚变”部分(1)小组朗读。

《氓》——淇水边上的婚恋悲剧

《氓》——淇水边上的婚恋悲剧

《氓》教学详案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执教者:曹玉凤年级:高一课时:1课时课型:新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疏通诗歌大意,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分析主人公形象,体会诗歌情感,探究悲剧成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女主人公的心理和情感变化,探究其悲剧原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材分析:《氓》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本单元是按照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顺序来进行编排的。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氓》一共六节,故事性比较强,讲的是一个女子为一个青年男子氓所追求,后来两人结为夫妻。

婚后,尽管妻子多年如一日,甘心贫苦、勤劳持家,但是,最终还是被丈夫抛弃的故事。

这个故事具有普遍意义和现实意义,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学情分析:授课班级为平行班,本课的书下注释较详细,在多读的基础上,学生能够自己疏通文意。

但是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懒于思考,不懂得把语文学习和现实生活相联系。

但是,他们的思维很活跃,如果是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会让人有意外的收获。

本课是一篇关于爱情的诗歌,是学生们既敏感又有兴趣的话题,通过合作探究并适时给予引导来解决课文中的问题。

在对这个悲剧成因和爱情观的理解上可能会由于阅历不足有所欠缺,教师应多引导。

关于高二下册语文《氓》教案及教学反思5篇

关于高二下册语文《氓》教案及教学反思5篇

关于高二下册语文《氓》教案及教学反思5篇关于高二下册语文《氓》教案及教学反思5篇《氓》是一首上古民间歌谣,以一个女子之口,率真地述说了其情变经历和深切体验,是一帧情爱画卷的鲜活写照,也为后人留下了当时风俗民情的宝贵资料。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二下册语文《氓》教案及教学反思,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高二下册语文《氓》教案及教学反思【篇1】学习《氓》,学生首先遇到的是文字关。

汉字是以形表意的文字,依据《说文解字》和《汉语大字典》,从分析最初造字的字形入手,找出汉字形与意的联系,应是掌握汉字的科学有效的方法。

单纯掌握汉字,难免有割裂诗歌内容之嫌。

再者,不分主次又容易偏离学习目标。

所以,要精选汉字,并以此为线索,联系课文,分析人物,挖掘根源,进行思想教育,实现德育、智育的双重目标。

重点汉字有:氓、蚩、愆、耽、筮、咎、咥、爱。

氓,《说文》:“氓,民也。

”民,“众萌也。

”萌,同“氓”。

“氓”“民”互训。

民,甲骨文作“”。

郭沫若《甲骨文研究》说,“周代作一左目形,而有刃物以刺之。

”“周人初以敌囚为平民,乃盲其左目以为奴征。

”由此可知,氓是奴隶,是庶民。

因此,氓的社会地位是低下的,经济条件是恶劣的。

这样的家庭条件,曾经与氓有着“总角之宴的女主人公不可能不了解,未来艰难的家庭生活,即使在氓的信誓旦旦中而耽兮的她不可能不有所预料,然而,她仍然痴心不改。

——多么善良、多么单纯的姑娘啊!然而,就是这样的姑娘,竟然遭到了氓的遗弃!”氓啊,你这个可鄙可憎的小人!那么,这个小人是如何得逞的呢?我们来看:“蚩”。

《说文》“蚩,虫也。

”虫,古代是对一切动物的通称。

人像虫一样,比喻义为“忠厚老实”。

“蚩蚩”,写出了氓的忠厚老实。

——氓在和我谈恋爱的时候,是那么的傻得可爱呀!正是他的忠厚之貌,使我引为终身的依靠。

造成我终身的痛苦。

这就告戒年轻的人们,要睁开你的慧眼呀,婚姻大事,不可草率呀!就女主人公而言,是不是只有氓的忠厚之貌蒙蔽了她呢?“愆”《说文》:“愆,过也。

《诗经·氓》教学中的爱情观引导

《诗经·氓》教学中的爱情观引导

中的一种 ,是一种神 圣而美丽 的感情 ,引导学生像对 待亲 笑载言 ”,氓 的一举 一动都牵 动着她懵懂 少女 的心 ,女主
情 、友情等 情感一样 去正视它 。如果能够 与语文课堂 相结 人 公 的 纯 真 、 热 情 力 透 纸 背 , 体 现 了她 对 美 好 爱 情 的 神
社 , 2004: 31.
【7】陈妓应注译.庄子今注今译 【M].北京: 中华书局 ,2007:8.
【8】杨儒宾.屈原 为什 么抒情 [J].台大中文学报 ,201 3, (40). [9】宗 白华.美学散 步 ·中国艺 术境界 之诞生 [M】.北京 :人民 出版
社 , 1987.
[8】宗 白华.美学散 步 ·中 国艺术境界之 诞生 [ .北京 :人 民出版 [10】(英 )渥兹华斯 著,曾葆华译.抒情歌谣集序言.中国社会科 学
参 考 文 献 :
译 文 出版社 , 2004.
…1 陈鼓 应 注 译 .庄 子 今 注+ -i ̄-【M】.北 京 : 中华 书局 ,2007.
【2】洪兴祖.楚辞补注 【M】.北京 :中华书局 ,1983. 【3】刘勰 著,周振 甫注.文 心雕龙注释 [M】.北京:人 民文 学出版社
1981.
社 , 1987: 210.
院文 学研究所学术会 刊 ·古典文 艺理论译丛 (卷一 பைடு நூலகம்[M].北京 :知
【9】司空图著,郭绍虞 集解.诗 品集解 [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 识 产 权 出版 社 ,2010.
1963: 21.
[11】(捷 )米兰 ·昆德拉著 ,董强译.小说 的艺术 [M】.上海:上海
[4】司空图著 ,鄣绍虞 集解.诗品集解 [M】.北京:人 民文 学出版社

《诗经·氓》教学中的爱情观引导

《诗经·氓》教学中的爱情观引导

《诗经·氓》教学中的爱情观引导
中国古代经典著作《诗经》中的《氓》是一首爱情歌,其主题正是围绕着爱情展开的,在诗歌中,描写了男女主人公不顾社会壁垒,努力追求自己的爱情故事。

该诗歌把爱情打
造成一种美好的情怀,让人们充满憧憬和期待,这也是《诗经》传递给后世的一种精神。

在诗经《氓》教学中,爱情观的引导十分重要。

首先,要让学生学习和记住该诗歌的
内容和意义,以便举一反三掌握整部诗经的知识。

此外,要重点强调《氓》里面所表达的
爱情思想,鼓励学生学习理解古代的爱情观,以及采用此观点解读该诗歌。

这样,学生才
能够深入感悟诗歌的内涵,从而培养良好的情操,也有利于对古代文化的学习和继承。

另外,在《氓》的教学中,还要深入启发学生们的思想,加强人文素养的培养,提出
爱情是承载责任的,要珍惜才能真正拥有,要保持恋爱中的坦诚与诚实,不仅要知道自己
所爱的人,还应当全心爱他人。

只有将这些思想表达出来,并引导学生做到爱情观的实践,才能让学生们用心呵护爱情,培养良好的爱情观。

《诗经》之《氓》所传递的爱情观,无论是婚姻还是恋爱,都是以双方的真心、尊重
与包容为基础的。

通过爱情观引导,学生能够深入领略到爱情之美,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
到爱情的重要性,也能够更加明确地认识爱情的权利和义务。

因此,在教学中,应当注重
爱情观的引导,让学生能够真正懂得爱情的真谛,从而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氓》中爱的启示教案

《氓》中爱的启示教案

《氓》中爱的启示
华阴市岳庙高级中学史媛
教学目标:品味《氓》中爱的启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哪个少女不怀春,那个少男不钟情”。

正值花季的大家该如何抉择呢?是义无反顾的去爱呢?还是化爱为动力,习得爱的能力再去爱呢?
一起走进《氓》,赏析千年前的自由恋爱,品味最古老的女性宣言,聆听《氓》中爱的启示——有能力才有爱,简单的说就是男子要有责任担当;女子要自我珍惜。

二、主体
1、《氓》中的爱情故事
自由恋爱——婚姻殿堂(爱情的坟墓)
2、《氓》中的爱情坟墓引发的思考——他们有爱却没有爱的能
力。

(1)男主“氓”的变形记——没有担当和责任
恋人没有恋人的担当和责任——男人没有男人的担当和责任——丈夫没有丈夫的担当和责任。

(2)女主“女子”的沦陷记——没有珍惜自己
年少时天真烂漫的白富美——热恋时迷失自我的傻白甜——结婚后任劳任怨的黄脸婆
3、让人醉了的现实写照
很多人受影视剧的影响,总觉得只要和男女主角一样的傻气,一样的一无是处就会有霸道总裁爱上自己。

想想这可能吗?你是比《氓》中的女子还优秀吗?再别说《氓》中的女子还不是遭到抛弃了。

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4、寄语
正视花季的这种最美好的情感的波涛,化最美好的情感为理想的浪花。

三、小结
《氓》中女子的悲剧让我们警醒,让我们一起通过努力学习,强大自己。

愿大家能早日拥有爱的能力,祝大家学业有成,幸福快乐!
四、板书
《氓》中爱的启示
氓“变形记”+女子“沦落记”=爱情——婚姻——坟墓。

论《氓》中婚恋悲剧的主要原因及其现代启示

论《氓》中婚恋悲剧的主要原因及其现代启示

论《氓》中婚恋悲剧的主要原因及其现代启示作者:许美丽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20年第01期内容摘要:《诗经·氓》从内容上讲是一首弃妇诗,笔者着重从细节处入手论述了造成婚恋悲剧的主要原因是男主人公本人的品性低下。

这一结论有助于现代女性从女主人公失败的婚姻中吸取教训,注重婚前对男子品性的考察,建立正确的婚恋择偶观。

关键词:婚恋悲剧原因品性现代启示《诗经·氓》从内容上讲是一首弃妇诗,通过女主人公自叙与男子相恋、结婚、最终遭遇丈夫暴力、被抛弃的过程,展示了一个古代女子不堪回首的婚恋生活。

那么诗中造成女主人公婚恋悲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有人认为是当时男女不平等的社会地位,有人认为是男子喜新厌旧的人性,笔者认为这些当然也是造成悲剧的原因,但是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此男子品性低下,实非女子可托付终身的良人。

爱情是令人盲目的,以至诗中女主人公若干年后回忆自己曾爱上的男子时仍是满心的沉醉,“言笑晏晏”、“氓之蚩蚩”,仿佛男子未对她暴力相向之前是一个品性纯良温润、又对她充满深厚感情的人,只是婚后随着女子容颜的老去、家境的转变男子逐渐变心,所以诗歌中多次出现对婚前甜蜜生活的回忆与眷恋。

可是作为“冷静”的旁观者,笔者确定这是女主人公对这个男子的误读。

一个决定性的证据就藏在“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这几句诗中。

男子跟女主人公好上后瞒着女方父母到她家来相会,并且向女子求婚了,女子没有答应他,虽然女子承诺以秋天为限肯定会嫁给他,那么遭到拒绝后的男子是怎么表现的呢?“将子无怒”,他竟然生气了、愤怒了!《氓》是春秋时期的一首民歌,那时民间男女的恋爱还是相对自由的,《周礼·媒氏》记载:“……仲春之月,令会男女。

于是时也,奔着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

”恋爱虽自由,但当时民间婚姻也需要媒人,这是婚姻结合必需的礼节。

女子希望男子走正常的程序,能请一个媒人到自己家正儿八经地来提亲。

以《氓》为例谈高中爱情诗歌的处理

以《氓》为例谈高中爱情诗歌的处理

以《氓》为例谈高中爱情诗歌的处理作者:马兰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22年第04期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学校教育中,与学生共同谈谈什么是爱情,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教师对学生爱情的引导,能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念。

爱情与每一个人有关,并且对每个人的生活都将带来很大的影响。

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情教育,是语文教师必须要面临的问题。

高中语文教材中选择了多个不同时代各种题材的爱情作品,比如有柳永的《雨霖铃》,李清照的《醉花阴》和《声声慢》,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以及叙事诗《孔雀东南飞》等等。

这些优秀的爱情作品对学生有着很大的吸引力,并且能够对学生的爱情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启发作用。

语文教师在进行爱情诗歌的教学中,要根据作品的内容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

因此,探讨和研究在高中教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爱情诗歌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氓》的爱情主题解析《氓》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女主人公和男主人公在没有媒人的情况下,两个人定好了“秋以为期”的爱情盟誓。

但是,在婚后,女主人公发现男主人公“士贰其行”。

这导致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得无限的悲哀,并且在悲哀之中表达出了丈夫对自己的薄情寡义的反抗。

同时,诗中也表达出了自己内心的悔意,表达出对男主人公的痛恨。

最后一句“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表达出了女主人公对其他女子的告诫。

这句话是告诉女孩子在选择爱情和婚姻时,必须要相当的谨慎,避免婚后产生悔恨之情。

学生在学完了这篇诗歌之后,可以总结出女主人在被丈夫抛弃之后,并没有像李清照一样“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也没有像《孔雀东南飞》里的刘兰芝那样,做出“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的行为。

文中表现出女主人公不卑不亢,痛定思痛,对自己的婚姻进行反思,并且找到了自己痛苦的来源,决然的向过去告别,不愿沉浸于悲伤之中,而是选择勇敢地面对未来的生活。

女主人的爱情虽然失败,婚姻也何其不幸,但是她却表现出女孩应该有的自尊,没有对男主人不依不挠,而是选择用坚强面对男主人公的抛弃。

《氓》的爱情悲喜剧

《氓》的爱情悲喜剧

《氓》的爱情悲喜剧《<氓>的爱情悲喜剧》《氓》是《诗经》中的一首著名诗篇,以女子的口吻讲述了一段从恋爱到婚姻,最终以悲剧收场的爱情故事。

这首诗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了古代社会中爱情与婚姻的种种面貌,让我们看到了爱情的甜蜜与苦涩,婚姻的幸福与悲哀。

诗中的女子与氓相识于集市,氓以憨厚老实的形象赢得了女子的芳心。

那时的爱情,充满了纯真与期待。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氓看似是来交换丝织品,实则是为了接近心爱的女子,谋划着他们的未来。

女子在这段感情中,表现出了勇敢和坚定。

她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决定与氓私定终身,“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这种对爱情的执着追求,让人感受到了爱情最初的美好与冲动。

然而,爱情的甜蜜并没有持续太久。

女子嫁入氓家后,生活变得艰辛而苦涩。

氓逐渐暴露出了他的本性,对女子不再温柔体贴,甚至开始打骂虐待。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女子日夜操劳,为家庭付出了一切,却得不到氓的一丝感激和尊重。

她曾经以为的爱情,在现实的婚姻中被消磨得无影无踪。

更令人痛心的是,氓还变心出轨,抛弃了曾经与他山盟海誓的女子。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女子并没有做错什么,可氓却违背了当初的誓言,其行为让人愤慨。

在那个男尊女卑的社会里,女子的地位低下,面对丈夫的背叛和抛弃,她无处申诉,只能默默承受着痛苦和委屈。

这段爱情悲剧的产生,不仅仅是因为氓个人的品德问题,还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古代社会,女性在婚姻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她们的命运往往掌握在丈夫和家族的手中。

一旦婚姻出现问题,女性很难有自主选择的权利。

此外,社会对于女性的道德要求极高,而对男性的约束却相对较少,这也为氓的变心和抛弃提供了一定的土壤。

然而,我们在为女子的悲惨遭遇感到悲哀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她在这段经历中所展现出的坚强和觉醒。

当她意识到氓的不可依靠,婚姻已经无法挽回时,她并没有一味地自怨自艾,而是勇敢地选择了离开。

浅议高中语文爱情诗歌教学--以《氓》为例

浅议高中语文爱情诗歌教学--以《氓》为例
“ 士贰其行” 。 女 主 人 公 在 无 限悲 哀 中 控诉 了 丈 夫 的薄 情 寡 性 ,
见, 中 国诗歌 十分重视 音律节奏 , 强调诗 歌的音乐美 。所 以 , 把 握诗 歌 的情感 内容 , 有 必要 反 复 朗 读作 品 , 在 朗 读过 程 中慢慢 体会 文 章 的思 想 感情 。诗 歌 教学 实践 证 明 : 学 生反 复 朗 读作 品 , 能更 准 确 地 把握 作 品 内涵 , 加 深 对 诗 歌 的理 解 。因此 , 动情 吟诵 对理解 诗歌 情感 占有举 足轻 重的地 位 , 只有让学 生运用感 情 朗读诗 歌 , 才能 真真切 切地 感受诗 情 、 理 解诗境 。
者将来 的生活 。 因而 , 在 高中语文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爱情教育
是每个语文教师或多或少要思考的现实问题。
品。 在诗歌 教学 中渗透爱 情教 育 , 毫无 疑 问需 要教 师运用 以
情优 教的教学 理念 , 充分 重视 教学 过程 中 的情 感力 量 。 强 化 教学效 果 。同时 , 还要 考虑 到高 中生 的心理特 点 , 抓住他 们 比较感 兴趣 的情 节进行深 度教学 。所 以, 针 对类似爱情 作 品

1 . 动情吟诵 。 感 受诗境 。
朱熹 在《 诗集传 序》 中写 道 : “ 人 生而 静 , 天之性 也 ; 感 于 物而 动 , 性之 欲也 。 夫既有 欲 , 则不 能无思 ; 既有思矣 , 则不能 无言: 既有 言矣 , 则言 之所 不 能尽 而 发 于咨磋 咏 叹之 余者 ,
激行 为 , 她 只 是 勇 敢 地 面 对 自 己失 败 的 过 去 . 揭 露 自己 丈 夫
都 自成 一种境界 。无论是作 者还是读 者 , 在心领 神会一首 好

《氓》公开课-课件-(1)解析

《氓》公开课-课件-(1)解析
•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 化用唐李商隐《马嵬》:“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 有莫愁”之句意。薄幸,薄情。锦衣郎,指唐明皇。又 意谓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 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意思是纵死而分离,也还是刻 骨地念念不忘旧情,亦可通。
朗读感知,注意句中黄色字的读音
氓之蚩蚩 chī
匪我愆期 fēi qiān
将子无怒 qiāng 乘彼垝垣guǐ yuán
载笑载言 zài 尔卜尔筮 shì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xū shèn
犹可说也 tuō 自我徂尔 cú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shāng jiān cháng
士也罔极 wǎng 靡室劳矣 mǐ
◆ 综观全文,你认为男主人公分别是什么样
的人?

婚 “氓之蚩蚩” 前 “信誓旦旦”
心情急切、热烈
婚 “二三其德” 后 “至于暴矣”
用情不专、暴虐 没有责任心
写作手法——对比: 男女主人公婚前后的对比。
男主人公“氓” 是男权社会时的一个代表性的人物。 求婚时,他对女主人公的感情或许是真挚的,但是 随着时间的流逝,女主人公容颜渐衰,他的爱情也 随风而去,无情地遗弃了妻子,是一个对家庭不负 责任的、始乱终弃的家伙。
5、深入探究
你如何看待《氓》 中女主人公的婚姻 悲剧?
参考意见:女主人公的悲剧具有一定 的必然性和普遍性,这是由社会特点决定的。 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政治上都处于 附属地位,她们的生活天地都很狭小,生活 的幸福与否都维系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 个对感情、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丈夫,那她的 悲剧是不可避免的。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
(登上)
(连词:来)
(毁坏、倒塌/墙)

教案1《氓》

教案1《氓》

教学重点:分析恋爱阶段,男女双方性格特点及比兴手法的运用。

一、导语:爱情是个千年不衰的话题,前面我们学习《静女》时,领略了古代社会人们恋爱时轻松愉悦的情趣。

那么爱情是不是都是那么美好的呢?这节课我们将从《氓》中感受另一类型的爱情情节和主人公形象。

二、好!我们来检查同学们课前预习的情况(投放生字词)三、有哪位同学来复述这首叙述诗的故事情节?这是《诗经》中较有代表性的一首弃妇诗。

讲女子为一个青年男子氓所追求,后来两人结为夫妻。

婚后,尽管妻子多年如一日,甘心贫苦、日夜朝老,但是,最终还是被丈夫抛弃的故事。

那全诗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恋爱-- - -- 婚变—— - 决绝板书四、让我们再次感知课文内容:播放录音|| 这是首四言古诗,朗读是要注意二二节拍。

全体朗读五、提问教读:.①氓初给女主人公的印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蚩蚩”,忠厚老实氓是如何来提亲的?“抱布贸丝”,假借物物交换的买卖来和我谈婚事。

女主人公怎样对待他?深情远送“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婉言拒绝“匪我愆期,子无良媒”时氓是什么表现?生气婚事是否谈成?秋以为期”(问以字在这里是什么用法?)板书(展示图片1)②姑娘与心上人约定了婚期,在漫长的等待中,她有何表现?“乘彼”等六句绘声绘色地描述了热恋中的少女的心理及表现。

(问以字在这里是什么用法?)板书“复关”大概是男青年的居住地。

姑娘一会“泣涕涟涟”一会儿“载笑载言”,足见对男青年的思念及深情。

③结婚前氓做了什么?结果如何?“尔卜尔蓍,体无咎言”(展示图片2)1.提问:我们来探讨第一个问题:恋爱阶段,男女双方各有何举动?男女主人公反映出什么样的性格?(由学生讨论)(投放幻灯片)明确:男青年:忠厚老实、急躁、任性、表里不一------ 尔卜尔蓍说明他刚开始对婚姻的态度很郑重其事,认真。

姑娘:温柔、情深意重、传统、善解人意、、痴情、天真、活泼------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女主人公最终被氓抛弃,那她认为被抛弃的原因是什么呢?氓变心观点: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

高中语文《氓》说课稿

高中语文《氓》说课稿

高中语文《氓》说课稿高中语文《氓》说课稿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

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中语文《氓》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语文《氓》说课稿1说教材:(一)教材地位《诗经两首》是高中语文必修二第四课,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高中语文在诗歌教学中按照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顺序来进行课文编排,《诗经》作为我国诗歌的源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新课改后,教材从高一第二学段,即开始安排古代诗歌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诗歌源流,了解古人是如何利用诗歌表情达意,从而认识古今文化的联系,培养和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二)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的特点,分析比兴手法。

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三)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诗歌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说学法:学生学法:1、讨论交流法2、个性展示法3、课堂辩论法设计意图:讨论交流的法是建立在学生自己独立思考之后,形成自我观点后的沟通交流,学生间的思维碰撞更有助于学生新观点的形成和完善。

个性展示法在于让学生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观点,锻炼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也为书面的鉴赏分析打好基础。

课堂辩论法的应用使得课堂不同的观点立场相互较量,促进学生对于问题的深入探究。

说教法:教师教法:1、朗读法2、点拨法3、归纳法设计意图:诗歌教学永远离不开朗读法,在本次课的设计中,采用多种朗读方式,包括配乐朗诵,学生朗诵喜欢的诗句,背读和教师引读。

让读书声读书声真正的弥漫在诗歌的课堂。

本课以以主问题的设计带起全文的赏析,因此学生的分析鉴赏在课堂的呈现上会显得有些零散,教师借用点拨、归纳的方法,结合板书的设计能够增强课堂的条理性,使得学生的发言更清晰。

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国被誉为诗歌的王国。

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上溯到《诗经》,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追溯到《离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悲士不遇”专题教学——从《氓》的爱情悲剧说起摘要《氓》是诗经里的一首弃妇诗,它通过一个女子的口吻讲述了她与氓相识、恋爱、私奔、被弃的过程。

《氓》的爱情悲剧值得我们去警醒,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良好文本。

同时,因为它是一首弃妇诗,是后代文人“悲士不遇”文学的源头,也是开展相关专题教学的恰当文本。

关键词《氓》悲士不遇专题教学《氓》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的一篇课文,是一位女子对自己与氓相恋、结婚、被弃过程的自述。

《氓》在主旨、个别词的解释等方面上存在着一定的争争议,但不管《氓》到底是不是一首“弃妇诗”,不管到底“氓”、“布”等字的解释哪一个是正确的,《氓》是一个爱情悲剧,这应该是没有争议的。

考虑到高中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特点,笔者认为在上《氓》这篇课文时,首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爱情观教育。

而从诗经《氓》里面的弃妇,到屈原《离骚》里的“香草美人”,再到后世文人“悲士不遇”的情节,是一脉相承的,考虑到高中语文课文里本身就选入了《氓》、屈原的《湘夫人》,以及不少文人感慨怀才不遇的诗作,设计成一个“悲士不遇”的专题教学,应该是恰当的。

《氓》里面的女主人公为什么会被抛弃呢?李山在《风诗的情韵——李山讲<诗经>》一书里明确指出:“女孩子,陷入爱情,昏了头,一点立场也不坚持,太随对方的意,将来可是要吃大苦啦!”1可见,女主人公的过分退让,没有自己的原则与立场,是她悲剧的最主要原因。

首先,女主人公过度沉迷于爱情,没有认清氓的本质。

李山认为“‘氓’就是民”2,是被周朝所征服统治的当地土著。

3程俊英、蒋见元在《诗经注析》里认为:“氓,流亡的农民。

……本诗的氓,可能是一个丧失田地而流亡1李山.风诗的情韵:李山讲《诗经》[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4:173.2李山.风诗的情韵:李山讲《诗经》[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4:169.3李山.风诗的情韵:李山讲《诗经》[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4:170.到卫国的人。

”4从字形上看,魏源在《诗古微》里考证,“认为氓字从亡民,谓流亡之民也。

又同甿,言亡田之民也。

”5综上可见,氓的社会地位是比较低的,他没有固定的土地,并且“抱布贸丝”,应该是个小商人。

而商人要做买卖,使他具有流动性,重金钱。

这多少与白居易《琵琶行》里面的“商人重利轻离别”相一致。

所以,当女主人公带着钱财嫁给氓后,钱财到手,氓开始显露出凶恶的态度,是再正常不过的。

“蚩蚩”一词,则有两种解释。

《毛传》认为是“敦厚之貌”,6一种为“嬉皮笑脸”的样子。

7无论是哪种说法,“忠厚老实”与后来的“至于暴矣”相差甚多,说明女主人公被氓给欺骗,没有看出氓的本质。

而若是“嬉皮笑脸”则说明氓善于伪装,用言行欺骗了女主人公,让女主人公沉迷于氓编织的情网。

女主人公还把氓当做自己生活的一切,对于“送子涉淇,至于顿丘”,李山认为,淇水在今天河南省淇县,顿丘在今河南省丰清县,两地距离有50公里左右。

女主人公不送则矣,一送惊人,一下子将氓送出了那么远,这对氓是爱得有多深啊!“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送到看不见氓了,便哭哭啼啼,看见了氓,就破涕为笑。

女主人公热恋中的痴情,可见一斑。

其次,女主人公的过分痴情,也直接导致了她对氓的一味退让。

这最突出的表现在聘请媒人这件事上的退让。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氓十分生气,怪罪女主人公拖延时间,不与他成婚。

女主人公解释说不是她故意拖延时间,而是氓没有请媒人。

为了平息氓的怒火,她承诺了在秋天与氓结婚。

要知道,在当时,保证一个婚姻合法,被世人所接收并承认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要有媒人。

诗经《齐风·南山》篇就有“娶妻如之何?匪媒不得。

”同时,古代的婚姻,要经过六道手续: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8但在原诗里,只有一句“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而已。

“贿”是财产之意,说明氓带着车子来“亲迎”,女主人公带上自己的财产,乘上氓的车子和氓私奔了。

私奔意味着她和氓之间的婚姻没有任何保障,如果婚姻有不幸的地4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M].北京:中华书局,2015:171.5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M].北京:中华书局,2015:171.6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M].北京:中华书局,2015:171.7李山.风诗的情韵:李山讲《诗经》[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4:170.8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143.方,只能她独自承担。

其实,氓的发怒是给了女主人公认清氓本质的一个机会,但是,她没有通过氓对媒人问题上的发怒来看清“蚩蚩”貌状下的真正面目,她的一味退让也为她后来被氓给抛弃,并且遭到自己兄弟的“咥其笑矣”埋下了伏笔。

此外,在婚后,女主人公也是过分迁就了氓。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女主多年来都在家里操劳,没有一样家务活是不干的,早起晚睡,没有一天不是这样的。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一句比兴带出女主人公的容颜已在操劳中逝去,但是女主人公的一味付出,并没有换来氓的回报。

氓反而是“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对女主人公暴力相向。

婚姻里,如果一直只是一方的单方面付出,这个婚姻多是不平衡的,结局大抵也是不幸的。

女主人公从恋爱开始,直到婚姻结束,一直都是单方面的付出。

最后得到一个“静言思之,躬自悼矣”的结果也是情理之中的。

所以,结合《氓》的爱情悲剧,和高中学生现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情感教育是必要的,尤其是一个正确的恋爱观。

笔者认为,在教授《氓》的时候,设计若干问题让学生思考这个问题,是达成教学目标的关键。

因此,笔者设置了如下问题:一、你认为造成女主人公爱情悲剧的原因是什么?请在诗中找到支撑你观点的理由。

提示:1.你推测氓是一个什么职业与性格的人?请在诗中找到理由。

2.在女主人公和氓相识、恋爱、结婚的过程中,女主人公为氓做过什么事情?你觉得哪些事是妥当的,对的,哪些事是不当的,错的。

反过来,氓又为女主人公做过什么事情?二、你从女主人公最后被抛弃时的反思与痛定思痛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对第一个问题,设计的初衷在于要学生思考,爱情的悲剧真的只是因为氓的变心而已吗?因为许多教学参考书都是说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是因为氓的变心,而不是因为女主人公自己。

有时候,我们的课本其实并不缺知识,而是缺少一种多元化的声音。

学生往往在习惯一个所谓的固定答案后,失去了他们自己的思辨能力。

而要求学生在诗中找到支撑自己观点的理由,是为了训练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学会通过分析关键词义、句子、事情发展脉络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之所以设置两个提示问题,是为了预防在学生思考第一个问题时,感到困惑或者思考角度不对时,用于引导学生用的。

对于第二个问题,则很明显就是让学生在经过第一个问题的思考后,得出对自己有益的启示。

而关于具体字词,例如“氓”。

“蚩蚩”之义,古代婚俗等相关知识,则在学生思考上述两个问题时,串讲补充给学生。

对于《氓》这篇课文,对此研读到这种程度,学生也能有所收获,看似是足够了,但笔者觉得还是未够。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一个问题,学生对于屈原在作品中大量对花花草草的脂粉气描述感到不理解,以及学生在考试与练习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文人借女子之口吻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诗篇感到困惑。

考虑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本选入有屈原的《离骚》,选修课本选入有屈原的《湘夫人》,以及后代文人“悲士不遇”的传统来源发展脉络,窃认为设计成一个“悲士不遇”的专题教学,解决学生的疑惑,是很必要的。

此外,由于《氓》和《离骚》是高一必修课的内容,《湘夫人》是属于高二选修课的内容,而必修与选修课的教授方法是不一样的。

“高中语文选修课是为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合格健康的公民而设置的课程。

……一般认为,必修课强调‘共同基础’,选修课重在‘多样选择’……选修课与必修课的关系可以概括为八个字:继承、巩固,拓展、提高。

”9所以,以高一所学的《氓》为基础,在高二借《湘夫人》作为一个拓展和升华,讲授“悲士不遇”专题,是符合高中课程设置的要求的。

首先,对于《氓》这首诗,一般的观点都认为它是“一首弃妇的诗”。

10她被氓抛弃了,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所以她在诗中强烈表达了她悔恨的心情与决绝的态度。

诗经里的爱情诗是很多的,与《氓》一样有这种“弃妇情节”的诗还有《邶风·谷风》与《邶风·柏舟》。

也就是说,《氓》里面的“弃妇情节”并不只是《氓》独有的,而且这种“弃妇诗”在诗经里是存在着的。

并且,许多研究者都认为,后世文人借女子之口吻抒发怀才不遇的情节是可以从9曹勇军. 叩开高中语文选修课之门——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实践研究[M].长春: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3.10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M].北京:中华书局,2015:169.诗经中找到蛛丝马迹的。

11“从表面看, 它们都是弃妇诗,但是,在其‘弃妇情结’之中,却又或多或少寓含着志士贤臣不遇于君的哀怨与牢骚,是‘男子而作闺音’的假借寄托之作。

”12但是诗经里的“弃妇诗”并不是一蹴而就就成为后世文人“发牢骚”的工具的,它也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我们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朝臣在外交场合,都以能在辩驳中能引用诗经的原句为荣。

《左传·成公八年》中就记载有鲁国的季文子引用了《氓》里面的诗句来表达对晋国不守诚信的不满:“信不可知,义无所立,四方诸侯,其谁不解体?《诗》曰:‘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七年之中,一与一夺,二三孰甚焉! 士之二三,犹丧妃耦,而况霸主?霸主将德是以而二三之,其何以长有诸侯乎?”在这里,季文子把晋国比喻成二三其德的负心汉,自己的鲁国就像那被弃的女子。

可见,“弃妇情节”的运用,在春秋战国时就有了。

随后,对“弃妇情节”进一步发展运用的就是屈原的《离骚》了。

“最早为《楚辞》作注的王逸说:‘《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

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灵修美人, 以媲于君……’”13的确,“香草美人”的浪漫主义手法是由屈原首创的,他的《离骚》里充满了大量花草:蕙纕、揽芷、芰荷、芙蓉、木兰、秋菊……。

《湘夫人》也不例外,白薠、白芷、兰草、辛夷、薜荔、杜衡、杜若、石兰等芳草大量出现。

这些芳草暗喻主人公自己的品格,而美人则是屈原心中理想君主的象征。

这一点上,游国恩先生论述的更为清楚:“屈原《楚辞》中最重要的‘比兴’材料是‘女人’,而这‘女人’是象征他自己,象征他自己的遭遇好比一个见弃于男子的妇人……屈原愿意以妇女作‘比兴’的材料,至少说明他对妇女的同情和重视。

何况他事楚怀王,后来被逐放,这和当时妇人的命运有什么两样呢?所以他把楚王比作‘丈夫’,11李金坤.《风》《骚》“弃妇情节”发微——以《氓》《谷风》《柏舟》与《离骚》为中心[N].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8年2月第2卷第1期(87).12李金坤.《风》《骚》“弃妇情节”发微——以《氓》《谷风》《柏舟》与《离骚》为中心[N].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8年2月第2卷第1期(87)13王逸.离骚经序[ A].李金坤.《风》《骚》“弃妇情节”发微——以《氓》《谷风》《柏舟》与《离骚》为中心[N].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8年2月第2卷第1期(86).而自己比作弃妇,在表现技巧上讲,是再适合也没有的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