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科常见疾病双向转诊指南 皮肤撕脱伤
烧伤科常见疾病双向转诊指南 瘢痕
烧伤科常见疾病双向转诊指南
瘢痕
一、疾病相关情况
(一)定义:瘢痕是各种创伤后所引起的正常皮肤组织的外观形态和组织病理学改变的统称,它是人体创伤修复过程中必然的产物。
瘢痕生长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发生各种并发症,诸如外形的破坏及功能活动障碍等,给患者带来巨大的肉体痛苦和精神痛苦,尤其是烧伤、烫伤、严重外伤后遗留的瘢痕。
(二)临床特征:
1.表浅性瘢痕:一般累及表皮或真皮浅层,皮肤表面粗糙或有色素变化,局部平坦、柔软,一般无功能障碍,随着时间的推移,瘢痕将逐渐不明显。
2.增生性瘢痕:损伤累及真皮深层,瘢痕明显高于周围正常皮肤,局部增厚变硬。
在早期因有毛细血管充血,瘢痕表面呈红色、潮红或紫色。
在此期,痒和痛为主要症状,甚至因为搔抓而致表面破溃。
于环境温度增高,情绪激动,或食辛辣刺激食物时症状加重。
增生瘢痕往往延续数月或几年以后,才渐渐发生退行性变化。
增生性瘢痕的收缩性较挛缩性瘢痕为小。
因此,发生于非功能部位的增生性瘢痕一般不致引起严重的功能障碍,而关节部位大片的增生性瘢痕,由于其厚硬的夹板作用,妨碍了关节活动,可引致功能障碍。
烧伤科常见疾病双向转诊指南 烧伤复合伤
烧伤科常见疾病双向转诊指南
烧伤复合伤
一、疾病相关情况
(一)定义:人员同时或相继受到两种以上(含两种)不同性质致伤因素的作用而发生两种以上的损伤,称为复合伤。
烧伤合并其他损伤者称为烧伤复合伤。
(二)临床特征:烧伤复合伤,除了烧伤的临床表现外,还伴有相应的复合组织、器官损伤。
与单纯烧伤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复合伤多发生复合效应,使伤情经过和临床病理变化变得更为复杂。
二、分级诊疗指南
(一)三级医疗机构下转标准:
复合伤经治疗病情稳定后,不需要手术治疗但仍需继续治疗的患者。
(二)二级及二级以下医疗机构上转标准:
1.烧伤复合软组织损伤,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可上转:
①烧伤合并广泛的皮肤挫裂或肢体挤压伤;
②烧伤复合软组织损伤同时伴有大血管、神经损伤;
③烧伤复合肢体挤压伤出现肾功不全者。
2. 烧伤复合颅脑外伤,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可上转:
①伤后有昏迷病史者;
②查体可见感觉、运动功能障碍者;
③头颅CT或MRI示颅骨有骨折或脑挫裂伤或颅内血肿。
大面积皮肤撕脱伤
大面积皮肤撕脱伤并不少见,且常合并
有肌肉、肌腱、神经、血管、骨与关节等深 部组织损伤,是现代创伤外科经常遇到的复 杂损伤之一。这种损伤治疗效果的优劣,取 决于早期局部处理的好坏。若处理不当,常 可使皮肤坏死,创面感染,加重损伤的程度, 并增加晚期修复的困难,影响功能的恢复。 严重感染还可导致毒血症、败血症,危及患 者的生命。反之,如早期处理得当,则上述 情况不但可以避免,而且可使损伤部位的外 形与功能得到最大的保留和恢复。因此,努 力做好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的处理,是创伤外 科中一个重要的课题。
诊断
皮肤撕脱伤的诊断根据肢体损伤 的原因及临床检查,诊断一般不难。 只是闭合性潜行剥脱伤由于皮肤表 面有时仍保持完整,常易被忽略, 需注意防止漏诊。
分型分期
1.片状撕脱伤 常见的下肢被汽车碾轧 损伤多为此型,其特点为大面积的皮肤连 带皮下组织自深肌膜上呈大片状撕脱,肌 肉、肌腱等深部组织可保持完整,或合并 有不同程度碾挫伤,有时合并有骨折。这 种撕脱皮肤正常的供应皮肤的营养血管, 多有广泛断裂,损伤区皮肤活力多因血运 障碍而丧失,因此如将皮肤直接原位缝合, 往往因血运丧失而逐渐坏死,导致早期治 疗失败。
治疗
➢ 清创术 要做好清创术,除强调用大量自来水、 肥皂水、生理盐水等冲洗外,应特别强调彻底去 除一切污染异物,彻底切除一切丧失活力的组织, 并用1‰新洁尔灭或双氧水浸泡创面10min,把污 染的伤口转变为洁净的新鲜伤口。一定要使切除 皮肤的边缘有新鲜出血为止。特别是巨大的逆行 撕脱皮肤和套状撕脱的皮肤,不管当时临床印象 如何,也不可直接缝回原处,将其切除另行植皮 是比较安全可靠的,否则尽管当时似乎血运尚可, 缝合后终因静脉回流不能重建而造成瘀血坏死。 此外,对受皮区创面亦必须清除一切挫伤失活组 织,决不可姑息,并仔细止血,为一期植皮闭合 创面奠定良好的基础。
烧伤科常见疾病双向转诊指南 热力学损伤
烧伤科常见疾病双向转诊指南热力学损伤一、疾病相关情况(一)定义:热力烧伤,一般是指由于热力如火焰、热液(水、油、汤)、热金属(液态和固态)、蒸汽和高温气体等所致的人体组织或器官的损伤。
主要是皮肤损伤,严重者可伤及皮下组织、肌肉、骨骼、关节、神经、血管,甚至内脏,也可伤及被黏膜覆盖的部位,如眼、口腔、食管、胃、呼吸道、直肠、阴道、尿道等。
(二)临床特征:1.不同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特点:Ⅰ度烧伤:又称为红斑性烧伤,局部干燥、疼痛、微肿而红,无水疱。
3~5d后,表皮皱缩、脱落,露出红嫩光滑的上皮面而愈合。
Ⅱ度烧伤:浅Ⅱ度烧伤:局部红肿明显,有大小不一的水疱形成,内含淡黄色(有时为淡红色)澄清液体或含有蛋白凝固的胶状物。
将水疱剪破并掀开后,可见红润而潮湿的创面,质地较软,疼痛敏感,并可见无数扩张、充血的毛细血管网,表现为颗粒状或脉络状。
深Ⅱ度烧伤:局部肿胀,表皮较白或棕黄,间或有较小的水疱。
将坏死表皮去除后,创面微湿、微红或白中透红、红白相间,质较韧,感觉迟钝,温度降低,并可见粟粒大小的红色小点,或细小树枝状血管,伤后1~2d更明显。
Ⅲ度烧伤:又称为焦痂性烧伤,局部苍白、无水疱,丧失知觉、发凉。
质韧似皮革。
透过焦痂常可见粗大血管网,与深Ⅱ度细而密的小血管迥然不同。
焦痂的毛发易于拔除,拔除时无疼痛。
若系沸水等所致的Ⅲ度烧伤,坏死表皮下有时有细小水疱,撕去水疱皮,基底呈白色,质较韧。
2.烧伤的临床分期:大面积深度烧伤的局部和全身反应均很严重,属全身性病变,其临床经过可分为三个阶段,即休克期、感染期和修复期。
二、分级诊疗指南(一)三级医疗机构下转标准1.Ⅰ度烧伤患者;2.浅Ⅱ度烧伤面积<10%,且烧伤部位为非暴露部位或非功能部位,患者全身情况良好者;3.Ⅲ度及深Ⅱ度烧伤面积<1%,无需手术治疗的患者;4.烧伤残余创面患者,仅需浸浴治疗、功能锻炼,无需手术植皮者。
(二)二级及二级以下医疗机构上转标准:1.烧伤总面积在10%以上的患者;2.烧伤面积虽不足10%,但有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①Ⅲ度及深Ⅱ度烧伤面积≥1%,可能需要手术干预的患者;②年龄<6岁或年龄>50岁的患者;③颜面颈部烧伤以及手、足、关节等功能部位烧伤,为防止瘢痕形成影响外观及功能者;④合并有吸入性损伤、严重创伤、冲击伤、放射伤、化学中毒等病情复杂患者;⑤患者原有心、肺、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及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或有长期应用激素等不利伤口愈合因素者。
单侧足皮肤大面积撕脱1例
我院于 2 0 09年 5月 收治 1 因手扶拖 拉机碾 伤致右 足趾 例 离断 ,伤足皮 肤广 泛撕脱 伤 1 ,经二次全层皮肤移植 全部成 例 活, 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克, 因此应尽早补足血容量 , 病情 稳定后彻底清创修 复。清创 待
术在伤后 1h内均可进行 , 2 超过 1h者如伤后包扎好 、 2 污染轻仍
( 收稿 日期 :0 0 7 1 ) 2 1 — — 2
【 瞿 良, 3 】 王惠萱. 乙肝血 清学标 志物定 量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现代 医 J 1
检验学杂志 ,0 7,2 6 :8 9 . 2 0 2 ( )8 — 0
控制乙肝病毒 的传染和乙肝患者的发病率 。
[ 参考文献】
… 1庞志钊 , 志 , 宋立 刘桂芳 , 等.济 阳县 1 ~ 0 5 4 岁人群 乙型肝炎病 毒感 染标志调查[ .中国计划 免疫 ,0 5 1 ( ) 10 12 J 1 2 0 , 12 : 1— 1 .
[ 范正伟. 4 】 大面积皮肤撕脱伤 4 例治疗 体钿 . 3 中医正骨 ,092 () 20 ,18 :
6 5.
2讨 论
肢体皮肤 撕脱伤 由于病 情急 、 创面大 、 血多 , 易发生 休 失 容
( 上接第 8 7页) 能力 , 对有症状者和病毒 复制 活跃 者进 行积极的治疗 , 并 有助 于
[]祝仰 涛 . 面 积皮 肤 撕 脱伤 创 面 的早 期 处 理【.中 国社 区医 师 , 3 大 J 】
20 ,9 7 :3 . 0 3 1 ( )2 2
创面于伤后 4 d 8 行二次皮肤移植术 , 右足剩余创面全部覆盖并 将
缝合周围 , 1 于 0日后检查全部成活, 术后 2 月离床行动能练习。 个
烧伤科常见疾病双向转诊指南 慢性溃疡
烧伤科常见疾病双向转诊指南
慢性溃疡
一、疾病相关情况
(一)定义:皮肤溃疡,是各种原因引起的局部组织缺损。
2周以上创面未愈合者,为慢性皮肤溃疡;1月以上未愈合者,为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
包括血管性溃疡(动脉闭塞硬化性溃疡、静脉曲张性溃疡)、外伤性溃疡、感染性溃疡、化学性溃疡、放射性溃疡、压迫性溃疡、神经营养不良性溃疡、糖尿病性溃疡、毒蛇咬伤性溃疡、烧伤后瘢痕上溃疡等。
(二)临床特征:
1.溃疡可分为创伤性、静脉曲张性、缺血性、淋巴阻塞性、营养不良性、感染性和恶性溃疡,每种溃疡各有特点;
2.溃疡周围皮肤萎缩变硬,伴色素沉着。
(三)诊断标准:
1.慢性病史。
疤痕反复破溃或经久不愈;
2.溃疡污秽、肉芽不健康,周围皮肤萎缩变硬,常伴色素沉着、水肿和静脉曲张。
各型各有特点;
3.病理检查结果证实相应类型。
二、分级诊疗指南
(一)三级医疗机构下转标准:
患者全身情况良好,慢性溃疡创面直径<3cm,创基清洁红润,有换药治愈可能者。
临床诊疗指南烧伤外科学分册
临床诊疗指南烧伤外科学分册一、烧伤的定义与分类。
(一)定义。
烧伤是由热力(火焰、热水、蒸汽等)、化学物质(强酸、强碱等)、电流、放射线等所引起的皮肤、黏膜甚至深部组织的损伤。
这一定义明确了烧伤的致伤因素多样,不仅仅局限于常见的热力烧伤。
(二)分类。
1. 按烧伤的深度分类。
- Ⅰ度烧伤:仅伤及表皮浅层,生发层健在。
局部呈现红斑,轻度红肿,无水疱,疼痛明显。
原因在于表皮浅层的损伤主要影响到皮肤的外观和感觉神经末梢,所以表现为红斑和疼痛。
- Ⅱ度烧伤。
- 浅Ⅱ度烧伤:伤及表皮的生发层、真皮乳头层。
局部红肿明显,有大小不一的水疱形成,内含淡黄色澄清液体,水疱皮如剥脱,创面红润、潮湿、疼痛剧烈。
这是因为伤及真皮乳头层,导致组织液渗出形成水疱,而丰富的神经末梢未被完全破坏,所以疼痛剧烈。
- 深Ⅱ度烧伤:伤及真皮乳头层以下,但仍残留部分真皮网状层。
创面红白相间,痛觉较迟钝。
由于烧伤深度加深,部分神经末梢被破坏,所以痛觉相对浅Ⅱ度烧伤有所减退。
- Ⅲ度烧伤:全层皮肤烧伤,可深达肌肉甚至骨骼、内脏器官等。
创面蜡白或焦黄色,甚至炭化,干燥,无渗液,发凉,针刺和拔毛无痛觉。
因为全层皮肤及深部组织受损,神经末梢完全被破坏,所以无疼痛感觉。
2. 按烧伤的面积分类。
- 中国新九分法:将全身体表面积划分为11个9%的等份,另加1%,构成100%的体表面积。
头颈部占9%(1个9%),双上肢占18%(2个9%),躯干前后包括会阴部占27%(3个9%),双下肢(含臀部)占46%(5个9% + 1%)。
这种分类方法有助于准确评估烧伤的严重程度,对于治疗方案的制定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二、烧伤的现场急救。
(一)脱离致伤源。
1. 热力烧伤。
- 火焰烧伤:应尽快脱去着火的衣物,或就地打滚压灭火焰,也可用水浇灭或用灭火器灭火。
如果衣物与皮肤粘连紧密,不要强行撕脱,以免加重创面损伤。
- 热水、蒸汽烧伤:立即用大量冷水冲洗,一般冲洗时间为15 - 30分钟。
烧伤科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补液治疗
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和烧伤程度调 整补液方案,避免过量或不足。
创面处理
清创时应特别注意保护周围正常组织 ,选择合适的敷料进行包扎;加强创 面护理,预防感染。
并发症预防
针对老年人常见的并发症如肺部感染 、心血管事件等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
06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休克预防与治疗措施
早期识别
01
密切观察烧伤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意识、心率、呼吸、血压等
,及时发现休克的迹象。
液体复苏
02
建立静脉通道,给予晶体液、胶体液等补充血容量,维持血流
动力学稳定。
血管活性药物应用
03
在液体复苏的基础上,可酌情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
去甲肾上腺素等,以改善组织灌注和氧供。
应激性溃疡预防措施
烧伤处理
按照烧伤治疗原则进行创面处理、补液抗 休克、抗感染治疗等。
复合伤处理
根据复合伤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采取相应 的治疗措施,如止血、包扎、固定等。
多学科协作
涉及多个学科的复合伤患者,应组织多学 科会诊,制定综合治疗方案。
小儿烧伤处理策略
快速评估
迅速评估小儿的烧伤程度和全身 状况,判断是否存在生命危险。
分析等。
气道管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 吸道分泌物和异物,必要时进 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氧疗
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纠正低 氧血症,改善组织缺氧。
药物治疗
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使用支 气管解痉剂和糖皮质激素减轻
呼吸道水肿和炎症反应。
复合伤处理策略
评估伤情
全面评估患者的烧伤程度和复合伤的严重 程度,确定治疗优先级。
患者活动时皮肤撕脱伤不良事件总结
患者活动时皮肤撕脱伤不良事件总结患者活动时皮肤撕脱伤不良事件是指在患者进行身体活动时,由于摩擦、拉扯或其他原因导致皮肤表面的撕脱伤。
这种伤害可以发生在任何部位,但常见于身体接触物体的部分,如手、脚、膝盖等。
对于患者活动时皮肤撕脱伤不良事件的总结如下:1.原因分析:皮肤撕脱伤的主要原因可能有摩擦、拉扯、刮擦和压力,这些可能是活动时的意外事件引起的。
活动时可能会出现不正常接触或不稳定的物体,或者患者可能会失去平衡,导致皮肤受到伤害。
2.预防措施:为了避免患者活动时发生皮肤撕脱伤,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提供安全环境:确保活动区域没有危险物体,清除杂物,保持地面干燥和平整。
- 使用适当的保护装备:如手套、鞋子等,以减少对皮肤的直接摩擦和刮擦。
- 提供适当的指导:患者在进行活动时,应得到适当的指导和训练,避免不正确的姿势或操作。
- 加强监督:特别是对于需要特殊照顾的患者,需要有人监督并提供支持,以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
3.处理和治疗:如果发生了皮肤撕脱伤,应及时进行处理和治疗:- 清洁伤口:用温水和温和的肥皂清洁伤口,确保伤口周围的皮肤干燥清洁。
- 切勿撕掉伤口上的碎片:如果有皮肤碎屑或异物附着在伤口上,切勿用手撕掉,这可能会导致感染和更严重的伤害。
- 使用合适的敷料:选择适当的敷料来保护伤口,防止感染和进一步的破坏。
- 患者教育:提醒患者避免触碰或撕扯伤口,保持伤口干燥,遵循医生或护士的建议。
4.记录和报告:对于发生的皮肤撕脱伤不良事件,医护人员应及时记录和报告,以便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预防措施。
记录应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伤情、处理和治疗过程,以及预防再次发生类似事件的建议。
总之,患者活动时皮肤撕脱伤不良事件是可以通过加强预防措施来避免的。
及时处理和治疗伤口,加强患者教育,记录和报告事件,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安全和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
烧伤科如何处理烧伤脱皮
术后护理和并发症预防措施
术后护理
保持创面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加强营养支持,促进创面愈合;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 发症。
并发症预防
积极防治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心、肺、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的监测和保护;预防应激性溃 疡、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对于术后出现的瘢痕增生、挛缩等问题,应及时采取相应措 施进行干预和治疗。
加强患者沟通与关怀
在治疗过程中,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与关怀,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 ,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满意度得到显著提升。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和挑战分析
1 2 3
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发展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烧伤脱皮治疗将 更加注重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发展,以满足不同患 者的需求。
新型敷料和药物的研究与应用
随着生物医学工程的不断发展,新型敷料和药物 的研究与应用将成为烧伤脱皮治疗领域的重要发 展方向。
30烧伤科如何处理烧伤脱皮
汇报人:XX 2024-01-17
目录
• 烧伤脱皮基本概念与分类 • 急性期处理措施 • 药物治疗方案选择及应用 • 手术治疗策略及技巧探讨 • 康复治疗与心理支持体系建设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烧伤脱皮基本概念与分类
烧伤脱皮定义及原因
烧伤脱皮定义
烧伤脱皮是指皮肤受到高温、化学物质或电流等损伤后,表皮层与真皮层分离, 导致皮肤外层脱落的现象。
用无菌纱布或棉球轻轻擦去创面 上的异物和污垢,避免使用酒精 等刺激性液体。
消毒方法
采用碘伏、洗必泰等消毒液对创 面进行消毒,注意消毒液浓度和 作用时间,避免对创面造成进一 步损伤。
烧伤科常见疾病双向转诊指南 化学性烧伤
烧伤科常见疾病双向转诊指南化学性烧伤一、疾病相关情况(一)定义:化学烧伤的损害程度,与化学品的性质、剂量、浓度、物理状态(固态、液态、气态)、接触时间和接触面积的大小,以及当时急救措施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化学物质对局部的损伤作用,主要是细胞脱水和蛋白质变性,有的产热而加重烧伤。
化学烧伤不同于一般的热力烧伤,化学烧伤的致伤因子与皮肤接触时间往往较热烧伤的长,因此某些化学烧伤可以是局部很深的进行性损害,甚至通过创面等途径的吸收,导致全身各脏器的损害。
(二)临床特征:化学烧伤常常伴有化学品中毒:中、小面积的化学烧伤能引起病人死亡,主要因中毒所致,如黄磷烧伤。
由于各种化学毒剂不同,在体内的吸收、贮存、排泄也不一样,但多数经肝解毒,由肾排出。
因此临床上多见肝、肾损害。
化学品蒸气或烟雾可直接刺激呼吸道而引起呼吸道烧伤:不少挥发性化学药物由呼吸道排出,所以化学烧伤合并呼吸道烧伤或呼吸系统并发症(肺水肿、支气管肺炎等),并不少见。
1.酸烧伤较常见的酸烧伤为强酸(硫酸、盐酸、硝酸)。
其共同特点是使组织蛋白凝固而坏死,能使组织脱水,不形成水疱,皮革样成痂,一般不向深部侵袭,但脱痂时间延缓。
2.碱烧伤强碱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也可使组织脱水,但与组织蛋白结合成复合物后,能皂化脂肪组织。
皂化时可产热,继续损伤组织,碱离子能向深处穿进。
疼痛较剧,创面可扩大、加深,愈合慢。
3.磷烧伤磷烧伤是有特点的化学烧伤。
磷与空气接触即自燃,在暗环境中可看到蓝绿色火焰。
磷是细胞浆毒物,吸收后能引起肝、肾、心、肺等脏器损害。
二、分级诊疗指南(一)三级医疗机构下转标准:1.浅Ⅱ度烧伤面积<10%,且烧伤部位为非暴露部位或非功能部位,患者全身情况良好者;2.Ⅲ度及深Ⅱ度烧伤面积<1%,无需手术治疗的患者;3.烧伤残余创面患者,仅需浸浴治疗、功能锻炼,无需手术植皮者。
(二)二级及二级以下医疗机构上转标准:1.烧伤总面积≥10%或烧伤面积不足10%但Ⅲ度及深Ⅱ度烧伤面积≥1%,可能需要手术干预的患者;2.颜面颈部烧伤以及手、足、关节等功能部位烧伤,为防止瘢痕形成影响外观及功能者;3.氢氟酸烧伤面积≥1%,或伴低钙血症;4.合并有脏器功能损害,如肝、肾功能不全,呼吸功能障碍,骨髓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等。
烧伤整形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
烧伤整形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第一节烧伤【入院处置】⒈了解伤因、伤情;全面体检,特别是注意生命体征(>5岁且创面>10%者需测血压)、神智反应、末梢血循环情况,以及有无复合伤。
⒉诊断按照伦勃氏法、“三度四分法”、烧伤严重度分类法明确具体的伤情诊断:⑴轻度烧伤:Ⅱ0<5%TBSA;本类型烧伤可在门诊治疗。
⑵中度烧伤:Ⅱ0≥5%TBSA,Ⅲ0<5%TBSA;⑶重度烧伤:Ⅱ0≥15%TBSA,Ⅲ0≥5%TBSA;⑷特重度烧伤:Ⅱ0≥25%TBSA,Ⅲ0≥10%TBSA。
⒊同时安排适宜的病床或急送诊疗室抢救。
⒋常规检查项目:血分析及C反应蛋白,小便常规,大便常规,主要病毒感染的免疫标志物,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气分析,胸部X光片,创面渗出液培养加药敏实验。
⒌有吸入性损伤表现者,按《吸入性损伤诊疗指南》治疗。
⒍电烧伤者,特别注意心脏、肾脏和神经系统变化,并急行相应检查。
⒎化学烧伤者,特别注意肾脏情况,急查小便,观察有无异常⒏烦躁、哭闹者,可选用鲁米那钠1~3mg/kg或非那根1mg/kg;1岁以上者,可选用吗啡0.5~1mg/kg镇静止痛。
⒐补液治疗⑴轻度烧伤者,不需补液。
⑵中度以上烧伤,即使暂无休克表现,也需按照烧伤补液公式计算进行补液。
⑶已有休克或休克前期表现者,立即行休克复苏(见“烧伤休克急救指南”)。
上述⑵、⑶步骤应在判断伤情后立即实施。
⒑轻度烧伤或病情稳定者,行创面清创(见“烧伤创面清创操作规范”);否则,待病情稳定后清创。
清洗(创)前均应常规取创面渗出液培养加药敏实验。
⒒全身抗感染⑴轻度烧伤早期入院者:选用非限制类抗生素口服。
⑵轻度烧伤伴轻度感染入院者:选用非限制类抗生素口服;感染较重者,选用非限制类抗生素静脉输注。
⑶中度烧伤早期入院者:选用非限制类抗生素静脉输注。
⑷中度烧伤伴感染入院者:根据病史和体征显示可能的感染菌类,选用限制类抗生素静脉输注。
⑸重度或特重度烧伤早期入院者:选用限制类抗生素静脉输注。
烧伤科常见疾病双向转诊指南 吸入性损伤(呼吸道烧伤)
烧伤科常见疾病双向转诊指南
吸入性损伤(呼吸道烧伤)
一、疾病相关情况
(一)定义:吸入性损伤俗称呼吸道烧伤,之所以改称为吸入性损伤是因为这一部位损伤并不单纯由于热力所致的烧伤,更重要的是燃烧情况下吸入的烟雾中含有多种化学物质,兼有腐蚀和中毒作用,严重者常致呼吸功能衰竭。
(二)临床特征:患者有头面、颈部烧伤创面,尤其是有口鼻周围烧伤创面,鼻毛烧焦,口腔、咽部黏膜充血、水肿,有水疱形成;咳嗽、咳痰、痰中带碳粒;呼吸困难,缺氧、烦躁;嘶哑,气管内膜脱落;肺水肿时,有咳血性泡沫样痰,肺部可闻及呼吸音低、粗糙、或干、湿啰音等。
重度吸入性损伤早期即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
二、分级诊疗指南
(一)三级医疗机构下转标准:
病变仅限于口、鼻腔和咽部,但无声嘶及呼吸困难,胸部体检阴性,血气分析正常者。
(一)二级及二级以下医疗机构上转标准:
1.颜面颈部烧伤伴烟尘吸入病史,高度怀疑吸入性损伤患者;
2.烧伤后出现声嘶、呛咳,肺部听诊有哮鸣音和湿罗音者;
3.胸部X片检查发现密度较低的斑片状稀薄模糊影;
4.纤支镜检查示气道粘膜损害Ⅱ度以上(分度见下);
气道粘膜病损表现临床分度
Ⅱ度粘膜明显充血水肿,呈暗红色,有粘膜下出血和(或)粘膜破损
5.呼吸功能检查示PaCO2升高,PaO2及血氧饱和度降低;
6.133Xe连续闪烁摄影肺扫描示清除时间>150s,或清除不完全,133Xe呈节段性潴留。
烧伤科如何处理二度烧伤脱皮
汇报人:XX 2024-01-17
目录
• 烧伤概述与分类 • 二度烧伤脱皮处理原则 • 药物治疗与选择 • 创面护理技巧与注意事项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 康复期管理与指导建议
01
烧伤概述与分类
烧伤定义及原因
烧伤定义
烧伤是指由热力、化学物质、电流、 辐射等作用于人体,导致皮肤或黏膜 等组织受损的病理过程。
缓解焦虑和压力
烧伤患者常常面临身体形象改变、疼痛、功能障碍等多重压力,心 理康复辅导可以帮助患者缓解这些焦虑和压力,增强自信。
促进积极心态
通过心理辅导,患者可以更好地接受自己的现状,并积极面对未来 的挑战,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
提高生活质量
心理健康的改善有助于患者更好地融入社会,提高生活质量。
功能锻炼促进恢复方法
05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感染防控措施实施
严格无菌操作
在处理二度烧伤脱皮时,医护人员需遵循严格的无菌操作 规范,包括戴无菌手套、使用无菌敷料等,以降低感染风 险。
定期清洁伤口
保持伤口清洁是预防感染的关键。医护人员需定期为患者 清洗伤口,去除坏死组织和异物,以促进伤口愈合。
抗生素应用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可能会酌情使用抗生素以预防 感染。但需注意,抗生素的使用需遵循合理、规范的原则 ,避免滥用。
烧伤分类
根据烧伤的原因和病理特点,可分为热力烧伤、化学烧伤、电烧伤和放射性烧 伤等。
二度烧伤特点及危害
二度烧伤特点
二度烧伤伤及表皮全层和真皮浅层,局部红肿明显,有水疱形成,水疱皮如剥脱,创面红润、潮湿、疼痛明显。 创面靠残存的表皮生发层和皮肤附件的上皮再生修复,如无感染,创面可于1~2周内愈合,一般不留瘢痕,但可 有色素沉着。
烧伤科如何处理七度烧伤脱皮
营养支持
提供足够的营养支持,包括热量、 蛋白质、维生素等,以满足患者身 体需求,促进伤口愈合和器官功能 恢复。
05
康复期管理与心理支持
功能锻炼指导原则
01
02
03
个体化方案
根据患者的烧伤部位、面 积和深度,制定针对性的 功能锻炼方案。
循序渐进
从简单的关节活动开始, 逐渐增加锻炼强度,避免 过度劳累。
保持关节活动度
重点进行烧伤部位及邻近 关节的主动和被动活动, 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
心理干预策略制定
评估患者心理状态
通过专业心理评估工具, 了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 心理状态。
提供心理支持
建立信任关系,倾听患者 心声,提供情感支持和安 慰。
取干预措施。
补充血容量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给予晶体液 、胶体液等补充血容量,以维持
血压和心输出量。
纠正酸碱平衡紊乱
根据患者血气分析结果,及时纠 正酸碱平衡紊乱,保持内环境稳
定。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应对策略
监测器官功能
定期评估患者心、肺、肝、肾等 器官功能,及时发现潜在的多器
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迹象。
支持治疗
清创术操作规范
对烧伤创面进行彻底清洁,去除坏死组织、异物和污染物,减少感染风险。根 据烧伤深度和部位选择合适的清创方法,如机械清创、酶清创、自溶清创等。
注意事项
清创过程中应注意保护正常组织和新生肉芽组织,避免过度清创导致创面加深 或感染。同时,要关注患者的疼痛感和心理状况,给予适当的镇痛和心理支持 。
精准医疗与个体化治疗
大面积皮肤撕脱伤急诊鉴别诊疗指南
大面积皮肤撕脱伤急诊鉴别诊疗指南【临床表现】大面积皮肤撕脱伤是指体表皮肤受到暴力的作用而造成大片皮肤从深筋膜上被撕脱(裂)或潜行剥离,多发生于头皮和四肢,常合并肌肉、肌腱、神经、血管及骨与关节等深部组织创伤。
常见以下类型:1.片状撕脱伤受损皮肤呈大片样撕脱,肌肉、肌腱及血管等深部组织可保持完整或伴有不同程度的挫裂伤,营养皮肤的血管可有广泛断裂,皮肤因血运障碍而丧失活力,且逐渐发生坏死。
2.套状撕脱伤受损皮肤连带皮下组织自损伤肢体的近端向远断端“脱袖套”或“脱袜套”样撕脱,深部组织的肌肉、肌腱或血管等多有损伤,皮肤血液供应常受到严重破坏,其成活往往较为困难。
3.潜行剥脱伤受损皮肤多保持完整,可有很小伤口或挫伤,但皮下与深筋膜间有广泛潜行性的剥脱分离,严重者可达整圈肢体,可因皮下血管受损程度而影响血运及其皮肤的活力。
【病因】多为直接性暴力所致,常见于工矿和交通事故,如头发被卷入机器内而导致头皮撕脱(裂);肢体被车轮、履带、滚筒或齿轮等捻压而造成大片皮肤,甚至整个手、足或肢体皮肤发生撕脱(裂)或潜行剥离。
【院前急救】1.用直接加压法进行止血或控制出血。
2.用干净的敷料松软包扎,勿使任何皮片发生扭结,否则可能中断其血供造成坏死。
3.将患肢抬高。
4.及时补充血容量。
5.应用抗生素。
【急诊检查】l.监测EKG、HR、RR、SpO2、BP、T、尿量。
2.检查血、尿常规,ABO血型,Rh因子,出、凝血时间,HbsAg、}11V Ab。
3.受伤肢体的正、侧位x线摄片。
【诊断要点】依据伤肢受捻压等病史、局部创面一般诊断并不困难。
但如闭合性潜行剥脱伤,皮肤表面常保持完整,应检查皮肤是否可以从深筋膜上提起,若皮肤有漂浮感则表明皮肤发生潜行剥离。
同时还要确定有无合并肌肉、肌腱、神经、血管及骨与关节等深部组织创伤。
【鉴别诊断】1.挫伤。
2.擦伤。
3.裂伤。
【急诊治疗】1.一般治疗(1)止血:用直接压迫法。
(2)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有效补充血容量。
烧伤科如何处理十度烧伤脱皮
THANKS
感谢观看
避免过度摩擦和刺激
穿着宽松、柔软的衣服,避免对受损部位产生过度摩擦和刺激。
定期随访监测治疗效果
01
02
03
评估恢复情况
定期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 估,包括受损部位的功能 、感觉、外观等方面,以 了解恢复情况。
调整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及 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 最佳的治疗效果。
监测并发症
密切关注患者是否出现感 染、瘢痕增生等并发症, 及时进行处理。
02
急救措施与初步处理
现场安全评估及撤离
评估现场安全
在接触烧伤患者之前,首先要评估现场环境是否安全,如有火灾、电击等危险 ,应先确保自身安全。
迅速撤离
若现场存在持续伤害源,应立即将患者从危险区域撤离,避免进一步受伤。
迅速冷却伤口降低温度
冷水冲洗
用流动的冷水对烧伤部位进行持续冲洗,以降低皮肤温度,减轻热力对深层组织 的损伤。
具体应用措施
在处理十度烧伤脱皮时,医护人员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包括穿戴无菌手套、使用无菌敷料和器 械、保持伤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等。同时,在处理过程中应避免交谈、咳嗽等可能污染伤口的行为。
04
药物治疗方案制定与执行
镇痛药物使用时机及方法
早期镇痛
在烧伤发生后,应尽早使用镇痛 药物,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和焦
01
营养状况评估
通过血液检查、人体测量等方法,全面了解患者的营养状况,包括蛋白
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的摄入和利用情况。
02 03
个性化营养补充方案
根据患者的烧伤面积、深度、年龄、性别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营养补 充方案,包括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的摄入,以满足患 者康复过程中的营养需求。
烧伤科常见疾病双向转诊指南 放射性烧伤
烧伤科常见疾病双向转诊指南放射性烧伤一、疾病相关情况(一)定义:机体全身或局部受到放射线外照射或放射性核素沾染时,皮肤首当其冲。
皮肤受射线作用而发生的损伤统称为皮肤放射损伤。
它可单独发生,或常合并有全身放射病。
(二)临床特征:1.局部症状(1)急性放射性损伤:由1次大剂量或短期内(1~2周)反复多次照射所致。
典型的可以分成4个阶段:①初期反应期:受照射当时局部无任何不适感,但照射后1~2天内,局部皮肤出现有红斑,并有痒、麻木或灼热感。
如果全身照射剂量大,可能出现全身乏力、疲倦、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
此类局部和全身反应持数小时或数天后症状就消退,进入假愈期。
②假愈期:在这个阶段,局部和全身症状消失,红斑消退,患者无任何不适感。
这期的长短与照射的剂量有关,剂量大,假愈期短,剂量小的一般为两周左右。
剂量大的缩短到3~5天,甚至从初期反应期直接进入极期。
③极期(反应明显期):这期局部症状又复出现,按剂量的不同,表现不完全一样,详见表放射性烧伤严重程度分度。
④恢复期:按接受放射性照射的剂量大小,一、二及三度放射性损伤的创面于3~6周后自行愈合。
四度放射性损伤照射中心部位的溃疡面不可能自行愈合,但边缘照射剂量较小的部位仍有自行愈合的机会。
皮肤放射性损伤愈合后除了有色素沉着,毛细血管扩张,表皮粗糙、干燥无弹性,容易皲裂等外,其潜在性损伤是永久存在,如遇到任何原因的损伤,又可引起不愈的溃疡。
(2)局部慢性放射性损伤:大多由小剂量放射线反复多次照射所致,分期症状不明显。
局部表现类似急性放射性损伤受照射后的恢复期的症状,创面有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
表皮层变薄,有毛细血管扩张,皮肤干燥易皲裂,创面发硬,与基底有粘连。
2.全身症状如全身照射的剂量不大,将在照射后1个月内出现一些如低烧、恶心、食欲缺乏、倦怠无力等症状。
慢性局部放射性损伤的病人则全身不出现任何症状。
但由于创面的存在,消耗较大,加上有时因局部感染、蜂窝组织炎引起高烧等反复发作,这类病人的机体抵抗力较一般人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烧伤科常见疾病双向转诊指南
皮肤撕脱伤
一、疾病相关情况
(一)定义:撕脱伤是指由于车轮或器传动带等产生的外力作用致皮肤和皮下组织从深筋膜深面或浅面强行剥脱,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碾挫损伤。
(二)临床特征:
1.头部撕脱伤症状:
⑴头皮自帽状腱膜下撕脱,有时整个头皮甚至额肌、颞肌、骨膜一起撕脱,颅骨外露;
⑵出血量大,常伴有休克;
⑶颅骨外露日久可并发颅骨感染或坏死。
2.手部撕脱伤临床表现:
⑴手及上肢皮肤撕脱;
⑵肌肉、肌腱、神经、血管、骨及关节可有损伤;
⑶全身多发伤;
⑷休克可出现。
二、分级诊疗指南
(一)三级医疗机构下转标准:
各种原因所致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小,仅需简单清创缝合者。
(二)二级及二级以下医疗机构上转标准:
1.头皮撕脱伤、手指脱套伤等需要血管吻合或手术清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