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心理综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感觉,知觉与认知
环境心理学是多学科的交叉领域,部分基本理论来源于心理学和人类学。
感觉的特点:1.感觉反应的是当前直接接触到的客观事物,而不是过去的或间接的事物。
2.感觉反应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不是事物的整体。
3.感觉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感觉阈限:能引起感觉的最大刺激量称上绝对感觉阈限,从下阈限到上阈限之间的强度,就是人能产生感觉的刺激范围。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客观事物是否引起人的注意,一方面取决于刺激物的特点,另一方面还取决于人自身的状态:
1. 刺激物的对比强度 2.刺激物的状态 3.刺激的新异性 4.注意的广度 5.个人特征
联觉指一种感觉引发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色彩联觉方面的知识(1.色彩的温度感 2.色彩的距离感 3.色彩的轻重感 4.色彩的面积感 5.色彩的动静感)
感觉与知觉的关系:感觉与知觉是两种即相同又相异的紧密联系的心理活动过程。共同点在于都是人脑对当前客观事物的反映,一旦客观事物在人的感觉器官所以的范围内消失,感觉和知觉也就停止了。所不同的是,感觉是对物体个别属性的反应,是介于心理与生理之前的活动。知觉是对物体整体的反应,是以生理机制为基础的纯粹的心理活动,表现出主观因素的参与。
知觉定势:个人的知识,经验,兴趣,别人的言语知道或环境的暗示,会促使知觉判断的心
理活动处于一定的准备状态而具有某种倾向性,心理学中称这种倾向性为知觉定势。
认知是获得知识的过程,而思维是它的核心,皮亚杰就是这方面的杰出的代表,他提出了发生认知论。
图式:在皮亚杰的理论中,动作的结构或组织,即固有的知识或经验称为“图式”,图式的形成是一个以时间为代价的内化过程,一旦形成,便在个人的思维和认知过程中形成一种顽固的定势,成为一种直觉的思维方式和习惯性行为。
同化:人们总是习惯于用固有的图式去解释所面对的新事物,并把新的信息纳入固有的图式之中。
在多种感觉之中,视觉的穿透力最强,感觉最敏锐,所获得的信息量远远大于其他感觉。
中央凹:位于视网膜中央的小凹,含有最微细的视锥细胞。
黄斑:黄斑是围绕中央凹的椭圆形黄色色素区域,水平视角12°~15°。
周围视觉:周围视觉位于中央凹和黄斑周围,包括近周围,远周围和边缘单眼视觉三部分。
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1.相互削弱和破坏 2.互相加强或协同 3.相互补偿或替代
第二章 环境知觉的理论
格式塔心理学诞生于1912年,兴
起于德国,后来在美国广泛传播和发展。主要代表人物是惠太海默,考夫卡和苛勒。
早在1890年,德国心理学家爱伦费尔就写了《论格式塔性质》的论文。
格式塔的含义:1.词义 2.术语(作为心理学术语的格式塔具有两种含义:一指事物的一般属性,即形式;一指事物的个别实体,即分离的整体,形式仅为其属性之一。
格式塔的基本观点:1.知觉的整体性 2.同型论 3.场作用力
两可图形:丹麦学者鲁宾早在1915年就注意到这种现象,绘制了两可图形。
图形与背景的关系:1.图形清晰明确,相对较强;背景模糊不定,相对较强。
2.图形是被包围的较小对象,背景是包围着的较大对象。 3.图形关系可以互换。
图地关系在环境设计中的意义:图地关系是人凭直觉认识世界的最基本需要。
易成图形的主要条件:1.小面积比大面积易成图形 2.水平和垂直形态比斜向形态易成图形3.对称形态易成图形 4.封闭形态比开放形态易成图形 5.单个的凸出形态比凹入形态易成图形 6.动的形态比静的形态更易成图形 7.整体性强的形态易成图形 8.奇异的或与大众不同的另类形态易成图形 9. .有意义的形态更容易成为图形
群化原则: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当我们自然而然地进行观察时,知觉具有控制多个刺激,使
它们形成有机整体的倾向,这种使多个刺激被感知为统一整体的控制规律,通常
称为群化原则。(1.邻近原则 2.相似原则 3.连续原则 4.封闭原则)
生态知觉理论(吉布森)1.环境的提供 2.知觉反应的先天本领
本能的行为习性,缘自本能的情感反应。
概率知觉理论基本观点和理论模型:布伦斯维克认为,环境知觉是人主动解释来自环境感觉
输入的过程。他的观点恰好与吉布森相反,认为环境提供给我们的感觉信息从来都不能准确反映真实的环境特性。
概率知觉理论认为,个人在知觉中起着极其主动的作用。
第三章 认知地图和评价地图
意向(表象):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在记忆中重现的形象。
“认知地图”是格式塔派心理学家托尔曼创造的术语。
最先对城市居民认知地图进行研究的是美国城市规划教授林奇。他在1960年出版的《城市的意象》一书中,详细介绍了美国三个城市——波士顿,洛杉矶和泽西市市民的认知地图。
研究市民认知地图的方法有两种,1.画地图草图 2.言语描述
认知地图的组成要素:1.路径 2.标志 3.节点 4.区域 5.边界
认知地图的性质:认知地图是“头脑中的环境”,因此可称为“心理地图”、“环境意象”。
对于如何形成认知地图,环境心理学家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模拟观点和命题观点。
认知地图的特点:1.多维信息
的综合再现 2.模糊性和片断性 3.个人差异(当地居民与外来者,活动区域,性别差异,年龄差异,人格化地图)
认知地图的功能:1.解决空间问题 2.接受新环境信息的基础 3.交往功能(城市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使市民用过共用的符号系统和共同的交往模式联系起来)
儿童心理发展的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 2.前运算阶段 3.具体运算阶段 4.形式运算阶段
儿童认知成图的四个阶段:根据皮亚杰的发展理论,环境心理学家西格尔和怀特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提出1.首先注意和记住空间标志物 2.识别和熟悉特定标志物之前的路径 3.将彼此邻近的标志和路径结合成子群 4.将各种环境要素综合组织为统一的整体环境
在环境设计中因地制宜地运用格式塔心理学的组织原则——图形与背景的关系,邻近性形成
的组团,相似性强调的群体,连续性产生的韵律,封闭性所界定的空间范围,可以达到简化
信息,提高环境识别性的目的。
易识别环境的特征:1.组织与结构 2.同一性 3.意义
了解使用者对所在环境品质的感觉评价,以前研究多借助于被试者对有关问题的文字描述,
即语意差别法。
评价地图不仅揭示了环境的可记忆特征,而且叠加的地图表明了共同的偏爱和对环境外观的改进建议。
第四章 环境——行为关系的理论
环境刺激对人产生的直接效果是提高唤醒水平。
情绪是由行为,心理变化和主观体验组成的非常复杂的概念。情绪包含两种属性,强度和形
式。情绪的形式最笼统的体现就是快乐和不快乐。
环境心理学家梅拉比安和拉塞尔提出的影响情绪的“三因子论”包含三个独立的维度:愉快
∕不愉快,唤醒∕未唤醒,控制∕屈从,将情绪的形式与强度综合起来描述情绪的状态。
柏莱恩称与探索和偏爱有关的环境特性为对照刺激特性包含四个方面:
1. 复杂性 2.新奇性 3.意外性 4.不一致性
卡普兰对环境偏爱的研究:1.连贯性——环境要素相互联系和有组织的程度 2.易识别性——对环境易于识别和理解的程度 3.复杂性——环境要素的种类和数量 4.神秘性——环境中隐含的信息吸引人探索其中奥秘的程度
应激:令人不愉快的刺激所引起的紧张反应称为应激,引起应激反应的环境刺激称应激物
生理反应是加拿大生理学家塞利最先提出的,一般称系统应激。行为和情绪反应是由拉扎勒
斯提出的,一般称为心理应激。
一般适应症侯群(GAS):警戒反应,抗拒阶段,衰竭阶段
人的周围神经系统分为两个分支,躯体神经和自主神经。自主神经又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
神经
应激物大致分为三类:灾变事件,个人应激物,背景应激物
洪水
发生后两年仍存在许多问题:焦虑 退缩或麻木 抑郁 与应激有关的身体症状 无泄愤对
象的气愤 回归 梦魇
个人应激物:指应激性生活事件和一些烦心的日常琐事
背景应激物:指的是持续重复的日常干扰
环境负荷是由梅拉比安提出的
梅拉比安认为,环境信息从三方面影响环境负荷:强度,新奇性和复杂性。强度即感觉刺激
的绝对值。新奇性指对所接收到的环境信息熟悉的程度,任何陌生的事物都比熟悉的事物需
要分配更多的注意和付出更多的“认知努力”
信息负荷:1.个人处理输入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任何时候都只能投入有限的精力去注意这
些信息 2.当输入的信息量超过个人的处理能力时,就会发生信息超载,此时个
人就会忽略那些与当前任务关系不大的信息,而把更多的注意集中于与当前任务
有关的信息。若要求个人同时做两件事时,则较次要的一项任务的绩效就会降低
3.输入的信息越强,越不确定,越难控制,就越容易耗费注意,使人处于过度唤
醒状态,对各种信息的敏感性和任务绩效反而降低,甚至构成事故的隐患。4.长时间的注意之后会引起信息超载现象,导致个人的注意力暂时分散,很难再去完成那些继续要求集中注意的工作
适应水平:沃尔威尔称之为最优刺激水平
当环境刺激不符合个人的适应水平时,可以采用两种方式重新达到与环境的平衡,一种是改变自身对刺激的反应去适应环境,另一种是改变或选择环境刺激顺应自己的需要
行为约束:即某些因素干扰或妨碍自己想做的事情
人对环境的控制感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有能力通过自己的行动改变不顺心的环境,一是自己有条件避开干扰性的刺激
从1947年开始,美国堪萨斯大学的心理学家巴克和赖特及其助手们在800人的美国小镇米
德韦斯特建立了心理学现场实验站,目的是研究真实行为场景对行为的影响
当人员过剩需要在管理上采取措施改善现状:1.调整对申请者的接纳标准 2.调节场所容量 3.调节场所成员的逗留时间
第五章 噪声,拥挤和空气污染
测量声音响度级的仪器为声级计,读数称为“声级”
减少噪声危害的措施:1.降低交通噪声 2.限制施工噪声 3.治理商业噪声 4.控制生活噪声 5
.不容忽视的低频噪声
内密度:指每一房间或每个住宅中居民的人数,外密度指每英亩中居民,住宅和建筑物的数量
影响拥挤感的其他因素:1.个人差异(性别差异、人格特征、文化,生活方式的差异、适应水平) 2.情境条件 3.社会条件 4.建筑因素
空气污染的程度用空气污染指数(API)表示。根据国家环保局的统一规定,我国空气质按
API指划分为五级:0~50
是一级,空气质量为优,51~100是二级,空气质量为良,101~20
0是三级,属轻度污染,201~300是四级,属中度污染,敏感体质人群有明显反应,一般人
群中也可能出现眼睛不适,气喘,咳嗽。痰多等症状。大于300为五级,属重度污染,此时
健康人群会出现明显症状,运动耐力降低,可能会提前出现某些疾病,应避免户外活动
空气污染的来源:1.汽车尾气 2.煤烟 3.工业废气 4.餐馆与街头烧烤 5.室内污染(办公大楼
综合症,病态建筑,人体污染,建筑与装修材料污染——甲醛,苯类,氨气,氧,其他反射元素)
第六章 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
空间行为:研究空间与行为之前的关系的领域称为“空间行为”
为了度量个人空间的范围,以往的研究曾采用三种方法:模拟房,现场研究和实验室实验
影响个人空间的因素:情绪,人格,年龄,环境因素
人际距离:1.密切距离 0~0.45m,小于个人空间 2.个人距离 0.45~1.20m.与个人空间基本一致 3.社会距离 1.20~3.60m 4.公共距离 3.67~7.6m或更远的距离
在国际会议上,位置不仅代表个人地位,还象征着国家的权力和尊严
私密性可以概括为行为倾向和心理状态两方面:退缩和信息控制
阿尔托曼认为,私密性概念的关键是从动态和辩证的方式去理解环境与行为的关系
私密性的重要作用包括:保证居家生活的和和谐与宁静,提高集体宿舍居住人员的满意程度, 减少监狱暴力行为,改进居住场所中的工作和学习绩效等
领域性(阿尔托曼):领域性是个人或群体为满足某种需要,拥有或占用一个场所或一个区域,并对其加以人格化和防卫的行为模式领域对个人或群体生活的私密性,重要性,以及使用时间长短具有不同的影响,阿尔托曼据
此将领域分为以下三类:主要领域,次要领域和公共领域
领域的类型:1.主要领域 使用者使用时间最多,控制感最强的场所,包括家,办公室等对
使用者来说最重要的场所2.次要领域 对使用者的生活不如主要领域那么重要
领域的功能:1.组织功能 2.领域性与控制感 3.领域性与安全防卫(形成易于被感知并有助于防卫的领域,自然的监视)
第七章 城市环境的认知
城市是在一定地理区域内,旨在向人类生活提供各种生活因素而聚集在一起的大量的人群与
活动
研究方法的改进,林奇所用的方法称为“草图技巧”,辅助方法:1.较系统的问卷和访谈 2.图片再认 3.距离判断 4.评价地图
挪威学者诺伯舒兹的见解值得一提,他在1971年指出,认知地图中的基本要素可简化为场所,路径和领域:场所是特点的会聚点,其中发生着对个人和群体富有意义的时间,路径是为人提供整体
结构概念的连续要素,人通过在路径中的运动来认知城市,领域是一个区域,包含着被围合在其中的类似性元素,路径和场所是图形,领域则是背景,林奇的观点具有结构主义倾向,诺伯舒兹的解释则与格式塔心理学有关,而后者又深爱结构主义哲学的影响,因此,尽管两人所用的术语不同,但殊途同归,结果类似
位于北卡罗来纳州的夏洛特,受到地形的影响,具有美国东海岸典型的弯曲街道模式,值得一提的是,河湾区是依据正式规划和设计营建的,它是美国第一位正式开业的景园设计师奥姆斯特德19世纪60年代的作品
蒙蒂罗以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所在地区为现场,考察了城市真实环境中斜路对步行者空间定向的影响,蒙蒂罗认为,城市中有三类斜路可能导致定向混乱:1.带有斜向转弯或交叉路口 2.与当地占支配地位的道路模式不符合 3.与基本方位斜交
认知距离:研究人们怎样在头脑中凭记忆判断距离的长短,也有人称为“主观距离”
第八章 城市环境的体验
与实验室刺激相比,真实环境提供的信息具有广为不同的特点:1.环境信息在时空方面没有固定的范围限制,人所感知到的信息范围是由个人的感觉机制,过去的经验和当时的状态决定的。
2.环境通过所有感觉渠道向人提供信息,当我们主要在接受某种感觉信息时,其他感觉渠道也在频繁地参加“合奏”
3..环境所提供的信息比人能处理的更多
4.接受何种信息主要是感知者的功能,这一点在城市环境中尤为突出
5.环境所提供给的信息是行为发生的前提,而环境本身又是行为发生的场所,因此必须从环境一行为相互作用的角度去讨论环境信息
6.环境信息具有象征意义
7.环境具有审美性质,不仅涉及到象征和意义,还涉及到象征和意义,还涉及到人对形式美,内在美,环境美和环境价值的评价对“复杂性”的偏爱:
1. .人偏爱复杂的刺激
2.复杂性的含义
3.复杂刺激的组织(无组织的复杂性,有组织的复杂性,协同的复杂性)
城市环境体检的特点:
1. 综合性
2. 指向性和选择性
3. 差异性
4. 直觉性
5. 具有与审美相关的情感意义
可利用和开发的元素:
1.视觉感知的物质元素
2.其他感觉所感知的物质元素
3.天体天象,自然灾害和气候物候
4.社会,文化和历史元素
5.时间元素
人如何区别城市环境中可用信息的变化和差异?
在复杂性,独特性和易识别性这三方面与城市环境体验密切相关:一是城市环境如何为人提供丰富多样的体验,二是如何形成城市环境的特色体验,包括审美体验,三是如何处理复杂性与易识别性之间的关系
形成显著差异元素:1.多种元素
综合 2.保持一致性提示 3.体现于不同尺度和不同层次 4.重视不同性质元素的生态联系及其负面影响审美体验存在两种维度,一种是评估维度,另一种是兴趣维度。近年对情感反应的研究存在两种理论假设,一种假设注重情感反应现象本身,认为人可以体验到“与以前的认知和再无关的”情感反应
另一种假设试图解释情感反应的过程,认为人对环境的情感反应是比较和匹配过程的结果,即把现有环境的特征与记忆中贮存的类似意象相比较。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城市和区域规划教授纳泽提出了一种综合性的观点。
人对城市建筑的评估反应主要由三个维度组成,愉悦,激奋和宁静。愉悦是纯粹的评估反应,激奋和宁静则是评估和唤醒反应的混合物
第九章 城市外部公共空间活动研究
室内外活动,包括个人和群体的私密性活动,以及旨在希望与他人进行接触和交往的公共性活动
狭义的,最简单的活动是可观察到的一系列动作的集合
在活动模式方面,对“步行”研究的最多。
重视建筑环境的文化特征,起始于住居形式。
分析外部空间中的活动通常采用五W法(when-who-where-why-what)即观察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地方,为了什么目的,在从事什么活动。:1.时间要素 一般每天固定时间和时段,并持续若干天进行观察 2.活动人群 首先应了解从事活动的个人和群体的背景资料 3.活动场所 对活动场所应作全面了解,包括场所本身及其周围环境的人工,自然和社会,组成元素,应着重了解与活动密切相关的部分 4.活动目的 目的出于动机,动机来自需要 5.活动研究 活动本身与上述四项密切相关,应结合活动内容,分析群体人数,组织状态,群集方式,活动强度,参与程度,设施使用情况,活动进程和结果
行为习性:它是人的生物,和文化属性与特定的物质和社会环境长期,持续和稳定地交互作用的结果
动作性行为习性:1.抄近路 2.靠右(左)侧通行 3.逆时针转向 4.依靠性
围观是古往今来广泛存在,并造成诸多误解的行为习性
对城市外部空间设计提出若干原则性的改进建议:
1.加强外部空间的生气感(影响生气感的主要因素有活动人数和模式,行为特点,空间与建
筑特征以及社会和自然元素等,单一活动模式的影响力和多种活动模式的相互支持是影响外
部空间生气的另一重要因素,逗留时的行为特点也会影响空间的生气感)
2.兼顾私密性活动{形成隔绝,2提供控制(1.保持视听单向联系,2设置过渡空间,3设
置物质或象征性提示,4留有退路或余地}3.形成私密性——公共性层次(1自发性,2不
定性,3相关性)4.合理满足人的行为习
性 5.预防和减少破坏行为(1使用者群体与环境特
征相互匹配与适应,2设计与管理相互配合,3简约实用,重视环境暗示4适度的奖励与惩罚)
第十章 城市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
国外运用三类方法研究城市环境对居民的影响:1.单一变量法 2.把多种应激物的影响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3.第三章方法是近年兴起的多场所分析法
城市环境影响的研究例证:1.应激与应对行为 2.亲和与亲社会行为 3.犯罪,犯罪率与恐惧感 4.绩效和健康 5.城市环境的积极影响(普洛尚斯基) 6.大城市与小城市的比较(博内斯)1.研究目的 2.研究样本和方法 3比较与讨论(1.两个城市的共同点 2.两个城市的差异 3.结论和讨论)防卫,占用和文明程度是有助于控制犯罪的主要环境特点,实际上以三种符号形式显现。防卫符号是针对陌生人的实际和象征性的障碍物,目的在于使不受欢迎的外来者离开,相当于
“到此止步”和“非请莫入”,占有符号是领域的标志,表示空间为某些人所占有和维护,
使外来者减少“非分之想”,文明程度符号在物质和社会两方面都具有暗示作用,表示环境
质量是否得到改善或恶化,社会秩序和公德是否良好,一个垃圾遍地到处涂污和随意破坏公
物的社区肯定是犯罪分子的经常光顾之地,这些领域符号向居民和陌生人提供了信息,暗示
犯罪是否会在该地发生,实际上会对犯罪分子起到鼓动或遏制作用。在同类聚居的邻里单位
中,由于存在强有力的社会联系,上述符号更为普遍和显明。这表明,上述符号本质上是文
化或亚文化的表现,因人群而异。
莫兰和多尔芬从理论和操作两方面进一步阐明了“能防卫空间”的概念
第十一章 建筑学中的一般应用
环境心理学在建筑学中的应用简称为环境——行为研究
反映建筑与行为关系的理论:1.环境决定论 2.环境可能论 3.环境或然论4.其他理论观点
人的需要按其重要性和发展次序分为六个等级:
1. 生理的需要,对饮食,庇护和其他生存必需品的需要
2. 安全的需要,避免受到威胁和伤害,保持自身安全,个人私密性以及在环境中定向的需要
3. 交往和归属的需要,按照个人愿望,最大限度发挥个人能力,实现个人抱负,取得权力或技艺方面的成就,体现了个人是试图对环境加以控制的需要
4. 认知和美的需要,渴望获得知识,理解事物的意义和爱美的需要
人格:人格是一个人的各种心理特点的总和,它决定着一个人的独特的行为活动,表现为一个人典型的日常活动方式的特质,显示出个人对他人,对事物乃至对整个环境适应时的独特性
有两类人格尺度在预言中特别有用:一是内在性—
—外在性尺度,二是内倾——外倾尺度
生物学家帕尔曾把人的生命周期分为形成——发展——衰退三阶段
对于生命周期概念,需要明确四点:
1. 生命周期由不同的年龄阶段组成,其划分很可能在因地区,社会和文化而异,每一阶段都具有自己特殊的长处和困难,如老年人富有经验,但生理机能已开始退化等
2. 从一个阶段发展到另一个阶段不可避免,是明确的生理,心理和社会事实
3. 对于不同的个人,其生命周期中各阶段的起始和结束年龄不尽相同,有人“少年老成”,有人“人老心不老”但对于特定的群体,个人生命周期中的各个阶段及其类似,有一定的规律性
4. 生命周期中的各个阶段与建筑环境关系密切
特定功能与行为:1.贮存 2.等候 3.会议
第十二章 特定建筑环境与行为
建筑的意象:1.形式特点 2.可见性 3.使用特点和意义
认知距离有关的研究分为两类:1.研究认知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关系 2.研究环境和人文变量对认知距离的影响
楼梯对三种形式的认知距离的影响:1.估计距离 2.估计通过时间 3.心理通过时间
对易识别性影响较大的建筑环境因素有(魏斯曼):1建筑平面的形状 2建筑内外熟悉的标志或提示的可见性 3建筑不同区域间,有助于定向和回想的区别程度 4 提供识别或方向信息的符号和编号有关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研究特殊变量对寻址的影响,二是试图建立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研究工具或概念模型人的认知地图包含两个环境信息.一是与场所之间的距离和方向有关的量度关系,.二是表明场所之间序列和相互连接的拓扑关系奥尼尔把计算建筑平面”拓扑复杂性”的方法,称为相互连接密度,简称ICD奥尼尔通过现场试验评估ICD值对人的认知成图,并继而对寻址绩效产生影响:1.预先训练2认知草图绘制和照片分类3完成寻址任务加强室内空间定向的建议:1.妥善处理建筑平面的拓扑复杂性(1降低建筑平面中服务对象使用部分的拓扑复杂性,2适当重复同一拓扑模式,并纳入同一参照框架之中,3强化重点或中心区域)2强化建筑特点的可见性 3改善标志系统 4辩证考虑具体行为习性和习惯室内空间的体验:1空间的宽敞感 2空间的开敞和围合(1空间确定元素,2空间容积的大小,3空间的明显度)减少拥挤感的对策:1分隔与密度知觉2减少感觉过载3减少对行为的限制
当居民被迫搬家时,这种依恋情结尤为明显,包括以下方面:1对邻里内社会联系的依恋2对环境环境的依恋3对财产的依恋
社区意识:即社区感在“居住场所的满意程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社区意识一般指居民经由知觉,认知和评估产生的,对所居住社区的
归属感,即居民认为所处环境属于自身,而自身也从属于这一环境
老年人福利设施(研究过的主要环境行为课题有:安全,方便和补偿,提供多种选择,环境的控制感,理想的福利设施等)
博物馆的主要课题有:展品寻址,参观模式和博物馆疲劳
图书馆设计存在以下问题:1过分强调外形的美观要求 2忽视功能要求3忽视人的行为因素
工作场所研究的环境行为课题有:工作效率与工作场所,职业满意度与工作场所,开敞办公
室研究,工作空间的人格化,工作场所中的领域性和身份,商用办公楼及其办公室空间等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必须遵守两项基本原则:第一是工作流程原则,第二是舒适和安全原则
工作场所:1早年的研究 2人格化和领域行为 3办公室空间的三维度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