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夜归鹿门歌》

合集下载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以谈心的语调,质朴的语言表现隐逸的情怀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以谈心的语调,质朴的语言表现隐逸的情怀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以谈心的语调,质朴的语言表现隐逸的情怀众所周知,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他生于盛唐时代,早年有志于用世,但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便以隐士终身,曾隐居鹿门山。

今天我们要品读的诗歌《夜归鹿门歌》就与鹿门山有关。

《夜归鹿门歌》:山寺鸣钟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

这首七言古诗写傍晚自涧南园经岘山,往鹿门隐居处途中的情景。

全诗通过对鹿门居处山水景物的描写,渲染了隐居生活闲适自由的乐趣,表达了诗人对美好境界的强烈追求。

诗题中的“鹿门”,即鹿门山,在今湖北襄阳市东南。

原名苏岭山,汉建武时,襄阳侯习郁建庙于此山上,刻二石鹿置于庙道口,此庙称鹿门庙,后来便称此山为鹿门山。

孟浩然曾在这里隐居。

“山寺鸣钟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二句,描写黄昏时分人们争相渡江、匆忙回家的情形。

诗人听着山寺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响,望见渡口人们抢渡回家的喧闹这悠然的钟声和嘈杂的人声,显出山寺的寂静幽僻与世俗的喧闹。

两相对照,使诗人在船头闲望沉思的神情和潇洒超脱的襟怀,如在目前。

这两句抓住了山寺晚钟、日落黄昏、争相竞渡的细节场景,渲染了一派喧闹的气氛。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写村民沿着沙岸回家,诗人乘舟回鹿门山,语含超脱世俗、隐山林的乐趣。

诗在以热衬冷中,写得极为亲切而自然,不带任何雕琢的痕迹。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二句承上,写鹿门山的山色朦胧、月明烟开的幽静景色。

庞公,即庞德公,东汉时的隐士,襄阳人,也曾隐居鹿门山。

《后汉书·逸民传》:“庞公者,……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

……后遂携其妻子登鹿门山,因采药不返。

”诗人被这美景陶醉了。

面对这种美景,诗人似乎忽然领悟到庞德公当年为什么要在这里隐居了。

这种微妙的心理活动,由一个“忽”字传达无余。

“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二句,写诗人孤洁清高、一尘不染、脱离世俗的境界。

【教育资料】《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导学案学习专用

【教育资料】《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导学案学习专用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导学案《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导学案教材篇目《春江花月夜》《夜归鹿门歌》《梦游天姥吟留别》《登岳阳楼》《菩萨蛮》单元目标1.背诵并默写相关的名言名句2.复习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鉴赏方法理解意象和感情的关系重点难点1.复习掌握“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诗歌鉴赏方法2.复习掌握分析古诗景情关系的方法课时安排2课时【积累运用】一、字音滟滟yàn霰弹xiàn汀上白沙tīng潇湘xiāoxiāng寂寥jìliáo岩扉fēi剡溪shàn郯城tán水澹澹dàn鸾回车luán訇然中开hōng吴楚东南坼chè 豆蔻词工kòu垆边lú聒噪guō渌水lù谢公屐jī涕泗sì乾坤qiánkūn戎马róng荸荠bíqí戊戌wùxū纤尘xiān纤夫qiàn碣石jié扁舟piān扁平biǎn青枫浦pǔ姓蒲pú天姥山mǔ姥姥lǎo二、字形xuān喧宾夺主xuān煊赫xuān萱草水dàndàn澹澹彰善dàn瘅恶肆无忌dàn惮dàn啖以重利n剡溪shàn禅让shàn膳宿shàn嬗变豆kòu蔻仇kòu寇碣石jié桀骜jié孑立jié羯鼓三、词语1.思考下面句中加点词语使用的正误(1)蒙山巍峨挺拔,让人高山仰止(×)(2)这个小男孩正值豆蔻年华,精力旺盛(×)(3)老师一来,这两个正在打架的孩子立刻停下来,摧眉折腰(×)(4)洞庭湖江天一色的壮景是何等迷人!(√)(5)青年时代犹如春花秋月,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刻(√)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1)乾坤日月浮(2)訇然中开(3)迷花倚石忽已暝(4)烟涛微茫信难求(5)吴楚东南坼(6)废池乔木,犹厌言兵(7)失向来之烟霞(8)岩扉松径长寂寥(9)虎鼓瑟兮鸾回车(10)云青青兮欲雨(11)列缺霹雳(12)对此欲倒东南倾(13)訇然中开(14)古来万事东流水(15)栗深林兮惊层巅3.指出下面加点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有何不同(1)可怜楼上月徘徊(2)应照离人妆境台(3)惟有幽人自来去(4)淳熙丙申至日(5)势拔五岳掩赤城四、名言名句风一更,雪一更,,故园无此声渐黄昏,,都在空城二十四桥仍在,,,月涌大江流,溪柳自摇沙水清山中习静观朝槿,未老莫还乡,吴楚东南坼,世间行乐亦如此,,使我不得开心颜?云青青兮欲雨,千岩万转路不定,,惟有幽人自来去鸿雁长飞光不度,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水流春去欲尽,,愿逐月华流照君白云一片去悠悠,自胡马窥江去后,,五、素材集成素材: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春江花月夜》应用提示:历史如滔滔江河,滚滚而去,古今多少事又有多少人铭记于心?天地恢恢,古往今来一成不变的只有江水明月,人生比之,无疑是如芥子比之须弥,黄沙之于大漠,滴水之于大海既然如此,为何不放弃那些如云如烟过眼即逝的虚名利禄,为民造福,争取流芳百世呢?适用话题:永恒与瞬间素材: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应用提示:回顾历史长卷,我看见那放荡而又才华横溢的李白他一生都在向往能够施展政治才华,却偏偏不肯向权贵作出半点妥协面对权贵敢让高力士脱靴、杨玉环磨墨,正是这样使他高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适用话题:张扬个性与社会需要、气节3.素材: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登岳阳楼》)应用提示:在诗人笔下,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主宰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随着湖水波动而漂荡起落,不禁让人想到杜甫一生时刻将人民的安危和国家命运放在心上,他眼中不只一个洞庭,而是整个吴楚乃至乾坤,他胸中不仅有自己,还有天下百姓适用话题:爱国、心志、人生、历史的天空4.素材: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应用提示:眼望着万里江山,天下到处还动荡在兵荒马乱里,诗人倚定了栏杆,北望长安,不禁涕泗滂沱,声泪俱下了适用话题:战争、爱国古代诗歌鉴赏之鉴赏诗歌的意象和思想感情(景情关系)【考点解读】该考点选材多以写景抒情诗为主,以概括诗歌中的景物特点和抒发的情感为具体的考查点试题形式则有:①从全词看,某个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如(2009年安徽卷)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②写法上考“某一联是怎样写景的?”③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某句④全诗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等等【温馨提示】①掌握部分常用鉴赏术语;②掌握部分常见的古典意象的情感指向;③注意关键的动词和形容词【考题例析】1.(2019年高考湖北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登城望湖楼晚景刘敞苏轼雨映寒空半有无,横风吹雨入楼斜,重楼闲上倚城隅壮观应须好句夸浅深山色高低树,雨过潮平江海碧,一片江南水墨图电光时掣紫金蛇(1)两诗均写江南雨景,但景色有异,《登城》写的是□□□□,《望湖楼晚景》写的是疾风骤雨(2分)(2)两诗第三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说它们在原诗结构中的作用(2分)(3)以上两首诗,刘诗优美,苏诗壮美,请结合诗句赏析(4分)【参考答案】(1)和风细雨(2)①刘诗第三句承接前两句,并与蒙蒙细雨叠加,以形成下句江南水墨图意境②苏诗第三句从“横风吹雨”转入“雨过潮平”,为描写雷电蓄势.承上启下(3)①刘诗通过写雨映寒空,山深树幽,倚楼眺望的一幅水墨画,运用白描手法,描绘出一幅江南水墨图②.苏诗通过写横风斜雨,潮江涌动,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雨前、雨后的壮观美景【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两首诗歌同为写景佳作,赏析时抓住诗人描写的景物,品味景物的特点,结合诗人的诗歌特点,进行全面赏析2、(2019年高考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清明①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②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绵山被烧死(1)这首诗首联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4分)答:(2)指出“人乞祭余骄妾妇”这句话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背景(4分)答:答案:(1)运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描写清明时节两种不同的景色,以乐景写哀情,哀景衬哀情(2)《孟子》或《齐人有一妻一妾》表现了诗人对贤愚混杂、是非不分的世道的愤慨,表现出诗人一种无奈的超脱【注释】(1)桃李笑:形容桃花、李花盛开(2)冢:坟墓(3)蛰:动物冬眠(4)这句诗用的是《孟子》中的一个寓言,讲的是齐人在坟墓前乞求祭品充饥,反而在其妻妾面前夸耀有富人请他喝酒(5)这句诗用的是春秋时的一个典故志士介子推不贪公侯富贵,宁可被火焚死也不下山做官(6)是:对,正确(7)蓬蒿:“茼蒿”的俗称此指杂草【译诗】清明时节,桃李含笑盛开,但野田荒坟却是一片凄凉,令人哀愁的景象春雷惊天动地,惊醒了蛰伏的龙蛇,春天雨水充足,郊外原野上的草木长得很柔嫩过去有个齐国人在坟墓前乞求祭品充饥,回家却向妻妾炫耀,说富人请他喝酒,与此相反,晋国志士介子推不贪公侯富贵,宁可被火焚死也不下山做官悠悠千载,贤愚混杂,谁是谁非?最后都是掩埋在长满野草的荒坟中【解析】这是诗人触景生情之作,通篇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慨叹首联以清明节时桃李欢笑与荒冢生愁构成对比,流露出对世事无情的叹息二联笔锋一转,展现了自然界万物复苏的景象,正与后面两联的满眼蓬蒿荒丘,构成了强烈的对比由清明扫墓想到齐人乞食,由寒食禁烟想到介子推焚死,不论贤愚,到头来都是一杯黄土诗人看到大自然的一片生机,想到的却是人世间不可逃脱的死亡的命运,表达了一种消极虚无的思想,悲凉的情绪缠绕于诗行间这与诗人一生政治上的坎坷以及他所受的禅宗思想的浓厚影响是分不开的但作品体现了作者的人生价值取向,鞭挞了人生丑恶,看似消极,实则愤激总之,诗人生动地描绘了清明节令到来时,万物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与杜牧诗不用典故,也没有浓艳华丽的词藻,而是运用白描的手法,朴素的语言,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淳朴的乡村风俗画,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相映成趣,读后令人回味无穷【定点训练】一、基础过关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云青青兮欲雨(2)青冥浩荡不见底(3)失向来之烟霞(4)可怜楼上月徘徊(5)熊咆龙吟殷岩泉(6)栗深林兮惊层巅(7)列缺霹雳,丘峦崩摧2.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句子(1)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对人生失意和深沉感慨的诗句是(2)表现天姥山高大的诗句是:(3)韦庄的《菩萨蛮》中表现词人矛盾情感的句子是:(4)《登岳阳楼》中描写洞庭之景的句子是:;描写诗人凄惨处境的句子是:(5)红颜弃轩冕,(6),阴阴夏木啭黄鹂二、阅读鉴赏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①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注】①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1)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2)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客中初夏司马光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1)这首诗描写的主要内容是,初夏天气的总体特点是(2)这首诗一共写了哪几方面的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5.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菩萨蛮(其二)韦庄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①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②似月,皓腕凝霜雪③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注】①合:应当②垆边人:酒家女③霜雪:形容女子手腕白皙(1)简要概括词中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江南好”(2)客居他乡的人总是为思乡之情所苦,这首《菩萨蛮》却写道:“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试分析这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齐安郡后池绝句杜牧菱透浮萍绿满池,夏莺千啭弄蔷薇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1)这首绝句通篇写景,景中有情运用了什么手法写景?(2)透过诗中情景我们看到了诗人此时怎样的心境?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谢亭送别许浑劳歌①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②【注】①劳歌:本指在劳劳亭(旧址在今南京市南,是一个著名的送别之地)送客时唱的歌,后来成了送别歌的代称②西楼:指榭亭第二句和第四句运用了什么方法?表现了景物怎样的特征?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作简要分析8.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三、四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2)第四句中“落”也有写作“在”的,你认为用哪一个词更好?请说明理由9.读下面王勃的两首诗,回答问题江亭月夜送别(其一)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江亭月夜送别(其二)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1)王勃的这两首同题送别诗,在表情达意的写法上有何主要区别?请作简要分析(2)有人评点《江亭月夜送别(其二)》这首诗时,称赞“寒”字之妙:“一片离情,俱从此字托出”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或另有见解?请简要阐释三、扩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在西域读李白夏立君①李白的生命是由西域移植到大唐版图的②异域情调、漂泊情怀其实充满李白所有诗文李白是没有故乡的,或者说无处不是故乡,醉酒的地方就是故乡他由碎叶入蜀,由蜀入荆楚入山东,由山东又辐射到大唐各地沸腾的血液使他不能在任何一个地方安住,他永远行走在漂泊的长路上,饮他的酒,洒他的泪,唱他的歌“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李白《春夜宴桃花园序》)这是诗人眼中的时间和宇宙——天地间只有逆旅和过客诗人拒绝根的存在这是彻底的漂泊情怀:把生命看做一场纯粹的漂泊,并这样实践着,在中国文化史上是没有第二人的③李白实在是中国诗人中的游侠他的浪漫、癫狂、爱恨情仇、寂寞与痛苦、梦与醒,他的豪气义气,他的漂泊,全都达于极端“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所有读书人心目中的偶像却不是他偶像他有时也说孔丘几句好话,那是他向往功名富贵了在他眼里,游侠比皓首穷经的儒生光彩多了“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意轻千金裘,顾向平原笑吾亦淡荡人,拂衣可同调”(李白《古风其十》)只有鲁仲连这样的侠客才是可与之同调的朋友李白自称“十五好剑术”,传说中他曾手刃数人他二十几岁便“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维扬(今扬州)不到一年,“散金三十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这都是些游侠行径他与朋友吴指南游楚,吴不幸病死于洞庭,李白抚尸大哭大约那时洞庭一带还是很荒凉的,老虎来了,李白坚守不动老虎走了,他将朋友权且葬下,后又返回旧地,起出朋友骨殖,就着湖水洗净,背着这骨殖走了很远的路,为朋友重新选择了葬地有这份超乎功利之上的痴情,就是一位真正的游侠了即使闯进了朝廷,他那强横的乃至有些无赖的游侠脾气也是不改的力士脱靴,贵妃捧墨,御手调羹,他要求权贵尊重他,皇帝也应把他当朋友待才好他不习惯仰视他之信任自己远胜过别人对他的信任这一切足令权贵齿冷,令谦谦君子瞠目结舌④鲁仲连功成却拒绝平原君赏赐给他的富贵功名,因而取得了不仰视权贵,进而折服权贵的资格李白大呼要功名,要富贵,要酒,要女人,要朋友,却仍然要求权贵与他平交,不得小看他这个李白呀,他不知道这是怎样一个妄想!⑤在喀什、若羌、阿勒泰、伊犁这些西域城市之间跋涉,每个地方的人文地理都给我有力的震撼几十个世纪以来,这片广袤的大地为游牧民族提供了表演的舞台,今日,我们仍能感受到游牧者后裔的单纯与猛烈昆仑山、天山、阿勒泰山,像横亘中亚细亚的三架竖琴,将咚咚的马蹄声传递到最遥远的地方骑士们贲张的血脉不理会任何荒凉成吉思汗的马队从塔尔巴哈台从伊犁河从阿勒泰山掠向中原,将浩瀚的里海变成内陆湖多么凶蛮单纯而强烈的节奏啊!这个“只识弯弓射大雕”的大汗可真是大手笔啊李白从另一个方向来了,大地高山冰川骏马胡姬,化为他精神的马队他不在意中原已有的温柔敦厚细腻空灵,大笔横扫,狂飚突进,给大唐诗坛注入西域骑士的剽悍与纯粹,令所有骚人墨客为之一惊洞庭烟波,赤壁风云,蜀道猿啼,浩荡江河,全都一下子飞扬起来⑥游侠李白飒沓而来,他的双脚和诗笔生动了大唐山水10.“诗人拒绝根的存在”一句,“根”指的是什么?诗人为何拒绝根的存在?11.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李白实在是中国诗人中的游侠”?请联系文章第③节,分点表述12.(1)文章第④节说“他不知道这是怎样一个妄想”,为什么说是一个“妄想”?(2)文章在第⑤节中概括描绘了“昆仑山”、“骑士”和“成吉思汗的马队”等诸多形象,有什么作用?13.本文的结尾有什么特点?请谈谈这种结尾对你写作的启示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参考答案【积累应用】三、2.(1)象征天地、阴阳等(2)形容声音很大(3)天黑,夜晚(4)实在(5)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6)被战争破坏而未恢复的城池(7)原来(8)石门(9)名词“鼓”用作动词,弹奏(10)名词“雨”用作动词,下雨(11)名词“霹雳”作动词,意思是电闪雷鸣(12)方位名词“东南”用作“倾”的状语,向东南(13)“中”用作“开”的状语,在中间(14)方位名词“东”用作“流”的状语,向东(15)栗,使……战栗;惊,使……惊动3.(1)古,可爱今,值得怜悯(2)古,离家在外的人今,离群索居之人(3)古,隐居者今,心情郁闷,不开心的人(4)古义指冬至这一天今义指到了这一天(5)古义指超出今义,动词,抽出四、1.聒碎乡心梦不成清角吹寒波心荡,冷月无声星随平野阔野桃含笑竹篱短松下清斋折露葵还乡须断肠乾坤日月浮古来万事东流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水澹澹兮生烟迷花倚石忽已暝岩扉松径长寂寥鱼龙潜跃水成文江月年年望相似江潭落月复西斜此时相望不相闻青枫浦上不胜愁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定点训练】一、基础过关1.(1)“青青”,黑沉沉的“雨”名词作动词,下雨(2)“青冥”,天空(3)“向来”,原来的(4)“可怜”,可爱(5)“殷”,象声词作动词,震响(6)“栗”,使……战栗;“惊”,使……惊动(7)名词“霹雳”作动词,电闪雷鸣)2.(1)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2)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3)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4)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5)白首卧松云(6)漠漠水田飞白鹭二、阅读鉴赏3.(1)铁骑满郊畿,士兵“膏锋锷”,百姓“填沟壑”,千村寥落(2)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入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到想象中“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4.(1)初夏的风光;清和(清新、和暖)(2)晴景、雨景、远景、近景;表达了诗人对夏日风物的喜悦心情5.(1)“春水碧于天”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景色(风景美)(或: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秀色)“画船听雨眠”描绘了江南人的生活(情趣)美(或:描绘了悠然自得的情趣)“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写出了江南的人美(2)久居他乡的人都会思念家乡,作者却说,不到老的时候就不要回家乡,否则会因为过早离开江南而遗憾、惆怅,从侧面表达了对江南极度的赞美和留恋之情6.(1)此诗颜色多彩而又协调,运用了以动表静、以声响显示幽寂的反衬手法(2)在一个“尽日无人”的环境,隐然还有一位尽日看雨之人,可见其百无聊赖之情状;而相对戏水的鸳鸯,更映衬出看雨的孤独7.第二句用反衬的手法,以乐景写哀情,在青山急流间红叶满树,突出了景物的鲜艳美丽第四句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写了酒醒后西楼下满天的风雨凄冷的景物衬托出诗人凄清的情感这两句诗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离愁别绪8.(1)对月怀远、别离思聚的感情(2)①“落”字好;它给人以动感,化无形为有形,仿佛那段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使“秋思”形象化,更为生动感人②“在”字较好,明明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在谁家”,用“在”使秋思拟人化,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两种答案,言之成理皆可)9.(1)第一首用“谁见泣离群”直接抒情,表达离愁,第二首用寓情于景、景中见情的手法委婉(间接)表达离情(2)同意作者感到此夜江山寒,一个“寒”字写出友人离去后心情的沉重与冷寂(此题为开放题型,可以不同意而肯定其它字眼,言之成理即可)三、10.“根”指的是故乡因为他认为天地间只有逆旅和过客,他把生命看做一场纯粹的漂泊11.(1)重侠轻儒(2)轻财重义(或重视友情)(3)藐视权贵12.(1)李白既没有取得像鲁仲连那样“不仰视权贵,进而折服权贵”的功名,也没有像鲁仲连那样拒绝功名富贵,追求世俗却不阿谀权贵这当然是一个妄想(2)这些形象都具教育资源有西域的特征,描绘这些形象是为了引出李白诗歌中“剽悍与纯粹”的西域风格特点,是为了引出李白独特的诗风对大唐诗坛的影响(可联系文章的主旨)13.文章的结尾形象生动:含蓄点明了李白独特的诗风对大唐诗坛的影响以及他在唐代诗坛上的重要位置教育资源。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唐诗鉴赏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唐诗鉴赏

《夜归鹿门山歌》是唐代诗人创作的一首七言。

这是一首写景抒怀诗。

此诗通过描写诗人夜归鹿门山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诗人的隐逸情怀。

整首诗按照时空顺序,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先动后静,以动衬静,写出鹿门清幽的景色,表现诗人恬静的心境,同时在清闲脱俗的隐逸情趣中也隐寓着孤寂无奈的情绪。

夜归鹿门歌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注释】⑴鹿门:山名,在襄阳。

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成了隐逸圣地。

⑵昼已昏:天色已黄昏。

⑶渔梁:洲名,在湖北襄阳城外汉水中。

《水经注·沔水》中记载:“襄阳城东沔水中有渔梁洲,庞德公所居。

”喧:吵闹。

⑷庞公:庞德公,东汉襄阳人,隐居鹿门山。

荆州刺史刘表请他做官,不久后,携妻登鹿门山采药,一去不回。

⑸岩扉:石门。

⑹幽人:隐居者,诗人自称。

【译文】山寺里的钟声响起,天色已经昏暗,渔梁渡口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

行人沿着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乘着小舟返回鹿门。

鹿门山的月亮照清楚了朦胧的树影。

不觉中忽然来到庞公隐居的地方。

岩穴的山门及松间的小路静悄悄的,只有我这个隐者独自来来去去。

【赏析】开篇二句写诗人傍晚江行的见闻。

首句写白昼已尽,黄昏降临,幽僻的古寺传来了报时的钟声,次句写沔水口附近的渔梁渡头人们急于归家时抢渡的喧闹,首句表现的是安宁静谧的环境,次句却表现喧嚣,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比照,这是远离人寰的禅境与喧杂纷扰的尘世的比照。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作者简介】孟浩然(689—740),名浩,以字行,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

曾隐居鹿门山。

开元十六年(728),至长安应试,落第回乡。

开元十七年至二十年,漫游吴越等地。

二十五年,张九龄镇荆州,署为从事,不久即辞归养病。

二十八年,友人王昌龄自岭南赦还,相见欢饮,食鲜疾发而卒,年五十二。

两《唐书》有传。

孟浩然可谓一生布衣,过的虽是隐居与漫游生活,但并未忘情仕进。

他和王维同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并称“王孟”。

许《彦周诗话》云:“孟浩然、王摩诘诗,自李、杜而下,当为第一。

”他的诗风格冲淡清幽,但“冲淡中有壮逸之气”(《唐音癸签》卷五引《吟谱》)。

尤工五言诗,谢榛云:“浩然五言古诗近体,清新高妙,不下李、杜。

”(《四溟诗话》卷二)现存诗二百六十余首,有《孟浩然集》传世。

【原文】夜归鹿门歌山寺钟鸣昼已昏 [1] ,渔梁渡头争渡喧 [2] 。

人随沙岸向江村 [3] ,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 [4] ,忽到庞公栖隐处 [5] 。

岩扉松径长寂寥 [6] ,唯有幽人自来去 [7] 。

【注释】[1]山寺:指鹿门寺。

[2]渔梁:当作“鱼梁”。

《水经注•沔水》:“沔水中有鱼梁洲,庞德公所居。

”[3]岸:一作“路”,一作“道”。

[4]开烟树:一作“烟中树”。

[5]庞公:即庞德公,东汉襄阳隐士,避世隐于鹿门山。

[6]岩扉:石门。

[7]幽人:隐逸之士。

【译文】黄昏时山寺的钟声在山谷中回响,渔梁渡口处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

人们沿着沙岸向江村走过去,我也乘坐一叶小舟返回鹿门。

鹿门山在月光映照下山树渐渐显现出来,好似忽然来到了庞公隐居之地。

相对的山岩和松间小路幽幽静静,只有隐居的人在此来来去去。

【解读】诗题“鹿门”下,一本有“山”字,一本有“寺”字。

鹿门山,在今湖北襄樊市东南。

《清一统志•湖北•襄阳府》:“鹿门山在襄阳县东南三十里。

《襄阳记》:‘鹿门山旧名苏岭山,建武中,襄阳侯习郁立神祠于山,刻二石鹿,夹神道口,俗因谓之鹿门庙,遂以庙名山也。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夜归鹿门歌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夜归鹿门歌
忽到 不知不觉到
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 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 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 唯有幽人自来去。
诗人形象:
自来去 孤寂
欣喜、沉醉、迷恋
对隐逸生活的喜爱 诗人情感 隐居后的孤独、落寞和无奈
仕途无望的郁愤不平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名片
姓名 简历
孟浩然(689-740)名浩 字浩然 人称孟襄阳
一生怀才不遇,布衣终身
《孟浩然集》
成就 著有
名篇有 《过故人庄》《宿建德江》《春晓》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等
评价
其诗风质朴明快,清新自然。盛唐山 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作家之一,与王维齐名, 并称“王孟”
置身诗境: 通过反复诵读,抓住意象及其特点,借助联
“流水”句比喻 一去不复返 ,表达自己 归隐的坚决态度 。 “暮禽”句包含“鸟倦飞而知还”之意,流露出自己归隐的 原因是 对现实政治的失望厌倦 。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荒凉的城池临靠着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辉洒满了
萧瑟的秋山。
描绘了一幅 寓情于景 住
悲凉
傍晚野外黯淡凄凉 的心境。
的秋景图,
,抒发了诗人接近归隐地时抑制不
黄昏江边
杂乱喧闹

月夜山中
幽美寂寥

置身诗境
夜归鹿门歌
山寺钟鸣昼已昏, 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 请用优美的语言(多用动词和形容词) 再现作者所描绘的这两幅画面。 示例:山寺里的钟声响起,天已黄昏。 渔梁渡口人们争着过河回家,喧闹不已。 示例:月亮悬挂在天幕上,皎洁清冷, 映照着朦胧的山树,山树好像被雾气所 笼罩,树影朦胧而又明丽清翠。岩穴的 山门幽深僻静,松间的小路清静寂寥。

新版《夜归鹿门歌》

新版《夜归鹿门歌》

比较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与王维《归嵩山作》异同。
同: 都写归隐途中的景色和心境。
人与自然在精神上高度契合,景 物和感受诗意地结合在一起,全诗是 浑融完整的整体,恬淡、优美。
异: 1.
孟诗着墨轻淡,多用白描,比 王诗更显淳朴;王诗“诗中有 画”,色彩光泽更为丰富。
2. 孟诗整个诗境显得平淡自然、优美 恬淡、脱尽尘世烟火。
隐逸山水田园诗的主题
热爱自然,喜爱山水田园美景;
淡泊名利,与世无争,追求自由闲适生活 憎恶黑暗现实,不愿同流合污,保持高洁
人格 仕途失意,用山水田园美景慰藉心灵
要求:必须了然于胸, 以备不时之需!
山水田园诗常用方法:
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 白描 烘托 情景交融 虚实结合 动静结合 色彩 多种感官综合运用
今天我登上湖边的岳阳楼,亲眼看到这 一片山色湖光的美景。 这里是写登临的喜悦吗? 不是。杜甫当时的仕途是坎坷的,不得 意的,然而他从来没有放弃“致君尧舜 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哪里想到一 事无成,昔日的抱负,今朝都成了泡影! 此句在平淡的叙述中,寄寓着诗人漂泊 天涯、怀才不遇的感触。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
下面请同学们置身诗境把这首诗读一读
思考:按照时间和空间顺序,分别写了江边 和山中两个场景,请找出两个场景中的意象。 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这两个场景。 钟声 渡头 黄昏江景图 月夜山景图
月亮
烟树 岩扉 松径
景物的特点
钟声
悠然
渡头
人声嘈杂
山寺的超然僻静
世俗的杂乱喧嚣
诗人形象
神情 闲望沉思
诗人形象
◎人格: 洁身自好,淡泊名利;刚直不阿,卓然 独立;独善其身,清白高尚。
◎诗歌: ※体裁:擅长五绝和五律。 ※题材:山水田园之美,隐居之乐,羁旅之愁。 ※语言:清淡质朴,含蓄隽永。 ※风格:清远幽美,自然平淡,超凡脱俗。

《夜归鹿门歌》 说课稿

《夜归鹿门歌》 说课稿

《夜归鹿门歌》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夜归鹿门歌》。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夜归鹿门歌》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中的一首诗歌。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发挥想象,体会和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

《夜归鹿门歌》是孟浩然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傍晚时分从岘山到鹿门山途中的所见所感,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诗歌语言自然平淡,意境清幽,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经过高一阶段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能够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但对于诗歌意境的把握和深层次的情感挖掘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训练。

此外,高二学生对于隐逸文化可能了解较少,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补充相关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孟浩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

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中所描绘的景象。

学会通过意象分析和意境感悟来鉴赏诗歌。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诗歌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诗歌中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诗人的情感和诗歌的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体会诗人的淡泊情怀。

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中所描绘的景象。

体会诗歌的意境美,感悟诗人的情感。

2、教学难点理解诗人隐逸的深层原因,体会诗歌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五、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2、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诗歌中的画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

孟浩然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夜归鹿门歌
※题材:山水田园之美,隐居之乐,羁旅之愁。
※语言:清淡质朴,含蓄隽永。
※意境:清远幽美,自然平淡,超凡脱俗。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
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
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 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 唯有幽人自来去。
写作背景 孟浩然家在襄阳城南郊外,岘山附近,汉江西岸, 名曰“南园”或“涧南园”。题中鹿门山则在汉江东 岸,沔水南畔,与岘山隔江相望,距离不远,乘船前 往,数时可达。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 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 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 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步先 贤庞德公的行迹,特地在鹿门山辟一住处。偶尔也去 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性质的别业,所以题曰“夜 归鹿门”,虽有纪实之意,而主旨却在标明这首诗是 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
平之气。
1.此诗按照时
空顺序,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 比较诗人描写这辆个场景时不同侧重点, 说说他们是如何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诗 境的。
答:江边场景,侧重写世俗,人们喧闹 着争渡回家,但诗人保持着超脱潇洒的心态;
山中场景,侧重写诗人隐居,与尘世隔绝,
孤独寂寞。两个场景间突出了诗人的隐者形 象,表现出他恬然洒脱的隐逸志趣。因此, 它们构成的诗境是和谐统一的。
2.“惟有幽人夜来去
”一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一种心境?结合 闻一多《孟浩然》一文,谈谈你对“诗如其人”这一评价的理 解 闻一多的《孟浩然》一文,说“诗如其人”,
孟浩然的诗就像孟浩然这个人,也就是说,从孟
浩然的诗中可以看出孟浩然这个人。在《夜归鹿 门歌》这首诗中,后四句的景色宁静、清幽,作

夜归鹿门歌

夜归鹿门歌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
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 菊花等景物,构成一 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
夜归鹿门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孟浩然
学习目标: 1、了解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鉴赏方法 (反复诵读-----抓住意象-----联想、想象----进入意境------缘景明情)并用这种方法 鉴赏本诗。 2、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3、与《归嵩山作》比较鉴赏
山寺钟鸣:沉缓 争渡喧: 嘈杂
山寺清静 尘世纷繁
嘈杂的人声和沉缓的钟声相对比,人们喧闹着争渡归家与诗 人归鹿门相对比,表现了渔梁渡口的喧闹和鹿门山的僻静,表现了 人们的归心似箭和诗人的潇洒超脱,暗示了尘世的纷繁和归隐的清 静。表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怡然自得的心情。
山中场景: 时间:晚上 意象:月、烟树、庞公栖息隐处、岩扉、松、 幽人 意境:鹿门山中,皎洁清冷的月光照耀着山 林,树木处于烟雾笼罩之中。诗人陶醉在这景色 之中,不知不觉到了目的地,原来这就是庞隐公 的隐居处,幽深僻静的石门周围长着苍翠的松树, 环境十分清幽寂静。在松树下的小路上,只有诗 人一人,自在来回!突出了诗人的隐士形象,表 现出他恬然洒脱的隐逸志趣。(夜色山景图)
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随着作者把归山途中的景色有层 次地一一写来,诗人的感情也在一 步步变化:
出发时安详从容、悠然自得,途中 一度黯淡凄凉,最后恬静淡泊。
相同点: 王孟的诗歌都表现出隐逸生活的恬淡。
不同点:
孟诗中夹杂了尘世的喧嚣突出自己的超脱与 潇洒;多用白描,着墨清淡,比王诗更显淳朴。 王诗主要借助自然的景观,寄托归隐的悠然 自得,决心归隐的冲淡平和;“诗中有画”,色 彩光泽更为丰富。

夜归鹿门歌2

夜归鹿门歌2

合作交流
请同学们置身诗境把这首诗再读一读
• 按照时间和空间顺序,这首诗分别写了江 边和山中两个场景,请找出两个场景中的 景物有什么。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这两个 场景中的景物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钟声
渡头
黄昏江景图
月亮
烟树 岩扉 松径
月夜山景图
对景物特点进行分析,得出诗人声嘈杂
复习旧知
置身诗境: 通过反复诵读,借助联想和想象,再现作者所描绘的意象 和画面,并沉浸其中,与诗人产生共鸣,得到审美享受。 缘景明情: 读者根据在想象中勾勒出来的诗人描绘的意境,触景生情, 去感受、体会处于这样的意境中自己萌发的情感,从而推想诗 人的情感 鉴赏方法 反复诵读 ——抓住意象 ——联想、想象——进入意境 ——缘景明情
拓展练习: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问:作者在这首诗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第一步: 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 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
第二步:
第三步:
这个一幅空山秋天恬静优美的景象

鹿 门


隐逸 的情怀

意象:
渡头
岩扉
烟树 月亮
意境:
分析“意境”型,诗歌鉴赏规律:
提问方式: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分析思路: 景


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抓主要景物。 (意象)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一个 双音节词即可。 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谈。

夜归鹿门歌教学反思(四篇)

夜归鹿门歌教学反思(四篇)

夜归鹿门歌教学反思《夜归鹿门歌》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二单元自主赏析的首篇。

该单元要求教会学生“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把握诗歌的意境)。

即要教会学生充分发挥想像和联想, 调动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 尽量构想诗人描绘的奇幻世界, 从而获得对人生、自然的新认识。

从而推想诗人的情感。

同时《夜归鹿门歌》这首诗将山寺的鸣钟、月照的鹿门、夜归的世人、月、烟树、岩扉、松径等景物(意象)顺次组合, 于喧闹的红尘之外, 另创出一个和谐的、宁静幽美的隐逸胜境来, 抒发了诗人归隐后清闲淡素的情怀志趣, 形成一种独到的意境和风格。

典型的意象、独特的意境、独有的情感。

鉴于以上两点, 这节课的重点就是教会学生用“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的方法鉴赏诗歌。

先通过解题、朗读, 对诗歌有一个整体感知, 在此基础上直奔重点。

让学生找出诗歌中的意象, 根据初步感知, 以时间和地点为分界概括两幅画面:黄昏江边景、月夜山中景。

然后启发引导学生品味意象, 概括景物特点, 揣摩诗人情感。

景物特点一旦体悟到位, 领悟情感也就轻松自然。

在此基础上, 趁热打铁, 让学生自主欣赏王维的《归嵩山作》效果很好。

学生已基本掌握这种赏析方法, 对诗歌意境情感领悟比较到位。

反思这节课, 我再一次认识到, 一节课一个重点即可, 不宜贪多;对于诗歌, 景物是核心, 引导学生体会景物特点是理解诗歌的关键;需要改进的几处:1、第一幅画面赏析, 忽略了“争”的点拨。

2、最后两句的赏析中, 还应从知人论世层面略作探究。

夜归鹿门歌教学反思(二)本节课是我实践“中学生古诗词赏析方法研究”小课题众多实践课中的一节展示课, 本节课的展示内容有三: 一、复习诗歌教学的基本步骤--“知人论世、整体感知、品味意境、对比鉴赏”四步骤, 引领学生按照四个步骤阅读诗歌, 明确诗歌阅读“读什么”的问题;二、引领学生“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即走进诗歌, 运用联想与想象品味诗歌意境, 抓住关键词语品悟诗情, 从而获得精神愉悦和审美体验, 解决诗歌阅读“怎么读”的问题;三、引领学生与学过的其他作品或其他诗人比较, 评价鉴赏, 即跳出文本, 走出诗歌, 获得启迪, 解决“为什么读”的问题。

2024年《夜归鹿门歌》教案

2024年《夜归鹿门歌》教案

《夜归鹿门歌》教案《夜归鹿门歌》教案1(约3348字)探究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温故知新☆【自主学习】1.关于孟浩然孟浩然:本名浩,字浩然,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作家之一。

与王维齐名,号王孟。

其诗每无意求工而清超越俗,清闲浅淡中,自有泉流石上,风来松下之音。

有《孟浩然集》。

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

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

他和王维交谊甚笃。

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

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

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

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

开元22年,韩朝宗为襄州刺史,约孟浩然一同到长安,为他延誉。

但他不慕荣名,至期竟失约不赴,终于无成。

开元25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招致幕府。

不久,仍返故居。

开元28年,王昌龄游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

适浩然病疹发背,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

2.关于王维王维(约692~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

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出身世代官僚地主之家。

其母崔氏奉佛三十余载。

佛经《维摩诘经》,是智者维摩诘居士与弟子讲学之书。

王维的名和字取于此。

王维后半生之避世与佛教有关。

他是在盛唐时代文化全面腾飞的历史条件下所产生的一位多才多艺的诗人和艺术家。

开元进士。

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

显然,王维的人生历程,可以“安史之乱”分为两个时期。

王维诗歌的风格、情调,前后期也明显不同。

在前期,王维怀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不少诗篇意气风发、豪气干云。

在《不遇咏》里,他抒发自己的雄心壮志是:“济人然后拂衣去,肯作徒尔一男儿。

”在王维前期的诗里,他或写少年的豪迈,或写大将的英武,或叙征戍之苦,或写凯旋之乐,无不准确地表现出那个特定时代里人们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热情。

晚年无意仕进,无心仕途,专诚奉佛,常以禅诵为事,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17级 《夜归鹿门歌》

17级 《夜归鹿门歌》

夜归鹿门歌
讨论巩固
反复诵读------抓住意象-------联想想象-
------进入意境--------缘景明情
意象:融入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 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意象综合
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讨论巩固
夜归鹿门歌
分析“意境”型,诗歌鉴赏规
律: 提问方式: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分析思路:景 境 情
夜归鹿门歌
小结

诗中首先描绘了傍晚江边山寺不时 传来悠然的钟声,渡口人们抢渡回家 的喧闹的动态景象。诗人在船头凝望 沉思-----一叶扁舟飘然归向鹿门。接着 又描绘了一幅朦胧的山树在皎洁的月 光照耀下,显得格外美妙,而岩穴的 山门和松间的小路也显得格外寂寥的 静态图景,诗人陶醉其中。整首诗表 达了诗人摒弃世俗生活而安于孤独隐 逸的情感,营造出幽美恬淡的意境。
夜归鹿门歌 相同点: 王孟的诗歌都归隐途中的景色和心情。 不同点: 孟诗中夹杂了尘世的喧嚣突出自己的 超脱与潇洒。 王诗主要借助自然的景观,寄托归隐 的悠然自得,决心归隐的冲淡平和。
作业布置
夜归鹿门歌
查找资料,了解孟浩
然和王维的生平及田园 山水诗歌特点,写不少 于600字的积累
的意境,触景生情,去体会处于这样的意 境中自己萌发的情感,从而推想诗人的情 感
夜归鹿门歌
明确目标 1,朗读并背诵诗歌,结合注释, 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2,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意境,运用 “缘景明情”的方法赏析。 3,感受诗人的洒脱胸怀以及隐逸 的情怀志趣。
夜归鹿门歌
合作探究
1,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诗歌内容 (反复诵读,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
讨论巩固
答题步骤
夜归鹿门歌
1,描写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抓

夜归鹿门歌(学法黎雪梅)

夜归鹿门歌(学法黎雪梅)

解答诗歌“意境题”:
诗歌通过描绘(意象、画面),勾画 了一幅(什么特点)的(什么名称)图。 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析 妙 字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提问:“惟有幽人自来去”的“惟”字可 否换成“还”字?请简述理由。
炼字题答题步骤:
(1)表明态度。
(2)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诗句。
设计思路
《夜归鹿门歌》是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赏》中诗歌部分的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
情”中的一首诗歌,是伟大的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所写 的。此诗虽有纪实之意,而主旨却是歌咏归隐的情怀志 趣。 经过必修教材1-、2的学习和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的学习训练,高一学生在分析诗歌 时应该能大致把握诗歌内容。但在抓诗歌意象揣摩诗人 情感的等赏析诗歌的方法方面还不太熟练,没有系统的
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职,朕未 尝弃卿,奈何诬我?”从此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又被称为
“孟山人”。著诗二百余首。开元二十二年,韩朝宗想为他延誉,
向朝廷推荐他做官,孟浩然至期不赴。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为
荆州长史,招致幕府。不久,仍返故居。 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赏析要点:
抓意象(特点)、描画面 悟意境、 明情感
自主赏析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赏析最后两联的意境: 诗歌最后两联通过描绘皎洁的月光笼罩下,鹿 门山的树林如烟云缭绕,岩石上的门和松间的小路
因很少人行走而长期寂寥,只有诗人一人行走在这
清幽的山中,给我们勾画了一幅朦胧清幽、宁静自 然的月夜山景图。表现了诗人沉迷于自然美景,淡 泊洒脱的归隐志趣和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 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
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 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开元十五年(727年),孟浩然第一赶赴长安进行科举考试。 开元十六年(728年),初春,在长安作《长安早春》诗,抒 发渴望及第的心情,当年孟浩然三十九岁,然而,科举不中。同 年孟浩然与王维(701年—761年)结交,王维为孟浩然画像,两人 成为忘年之交。应进士举不第后,孟浩然仍留在长安献赋以求赏 识,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他和张说 交谊甚笃。传说张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孟浩然惊避床 下。张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
③用“惟”字突出描绘了诗人隐居在这里,与世隔绝, 周围只有山林,一个人孤独地来来去去的情景。
④表达了诗人隐逸超脱的情趣,还感受到这种情趣的 下面,藏着诗人仕进无望所引发的一点愤郁不平之气。 ⑤用“还”字难以达到这种表达效果。
夜 归 鹿 门 歌
练 提升: 比较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比较阅读 与王维《归嵩山作》异同。
山水田园诗总结·题材特征
山水田园诗分为山水诗和田园诗。 山水诗是指以山水花草虫鱼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 通过记游山水以表现对美不胜收的山水景物的热爱和流连,如李白 《望庐山瀑布》; 田园诗是以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 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营造出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氛围,借以表 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如陶渊明《归园田居》。
鹿 门
品 缘景

你喜欢哪一幅画面。请结合具体 诗句说说理由。
渡头
人声嘈杂

归归
鹿
山寺
钟声悠然
世俗的杂乱喧嚣

隐居的超然僻静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对比 此二句,写世人回村,诗人却离家归鹿门
,在两种归途中,表露诗人的隐逸自得之志趣。
孟浩然(6பைடு நூலகம்9年—740年),字浩然,号山人,襄州襄阳(今 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 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从渡口上船再到鹿门山中
夜 归 鹿 门 歌
想 置身诗境,展开合理联想:
江边是什么样的景象?山中是什么样的 景象?用“江边有_____;山中有_____”的 句式回答。
渔梁渡头争渡喧。
1、江边有人来人往的喧嚣; 2、江边有小贩的叫卖; 3、江边有讨价还价的争执; 4、江边有红尘的离愁别恨 5、江边有……
山水田园诗总结·常用意向及情感
田园诗:
常见意象:伯炊夷烟、、叔桑齐麻是、商桑末榆孤、竹桃李君、的麦两苗位、王豆子苗。、相菊传花孤、竹鸡、君犬遗、命禽立雀三、子眠叔蚕齐;为 常见情君感。情孤感竹:君表死现后对,闲叔适齐恬淡让的位山给水伯田夷园,生伯活夷的不热受爱;及悠叔闲齐自尊在天、伦轻,松不愉愿悦打的乱心社情。 意境特会 谏点规阻:则。清,武新也王优未灭美继商、位后宁,,静哥他和谐俩们、先耻富后食有出周生国粟活前,气往采息周薇。国而考食察,。饿周死武于王首伐阳纣山,。二人扣马
这两个充满老庄色彩的典故,一正用,一反用,两相结合,抒写诗 人淡泊自然的心境。而这种心境,正是上联所写“清斋”、“习静” 的结果。
谢 谢 学 习
夜 归 鹿山

门田 园
歌诗 总 结
夜 归 鹿 门
解题:诗题交代了哪些信息?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时向间江— 村,—余夜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事开件烟— 树,—忽归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地长点寂— 寥,—惟鹿有门幽人自来去。
读歌范读齐读·置身诗境:
在诗歌的画面里,作者身居何处?
岁暮归南山 北阙休上书, 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 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 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 松月夜窗虚。
孟 浩 然
“卿不求仕,而朕未尝 弃卿,奈何诬我!”
悟 明情:最后一句中的”惟“字可
否换成”还“字?请简述理由。
夜 归 鹿 门 歌
①惟“字不能换成”还“字 ②“惟”为“单单;只”之意。
①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②视听(嗅)结合?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积 ③色彩搭配、明暗对比。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④点面结合
雨 ⑤观察角度(上下、俯仰、高 辋 低、远近、) 川 虚实结合、想象、联想。
庄 作
译文 连日雨后,树木稀疏的村落里炊烟冉冉升起。 烧好的粗茶淡饭是送给村东耕耘的人。 广阔平坦的水田上一行白鹭掠空而飞; 田野边繁茂的树林中传来黄鹂宛转的啼声。 我在山中修身养性,观赏朝槿晨开晚谢; 在松下吃着素食,和露折葵不沾荤腥。 我已经是一个从追名逐利的官场中退出来的人, 而鸥鸟为什么还要猜疑我呢?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争席:典出《庄子·杂篇·寓言》:杨朱去从老子学道,路上旅舍主 人欢迎他,客人都给他让座;学成归来,旅客们却不再让座,而与他 “争席”,说明杨朱已得自然之道,与人们没有隔膜了。
“海鸥”句:典出《列子·黄帝篇》:海上有人与鸥鸟相亲近,互不 猜疑。一天,父亲要他把海鸥捉回家来,他又到海滨时,海鸥便飞得 远远的,心术不正破坏了他和海鸥的亲密关系。这里借海鸥喻人事。 何事:一作“何处”。
山水诗:
①意象: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孤云、禅房、古寺、暮钟、接 舆(战国时期楚国隐士)、伯夷、叔齐、林叟、幽人、樵夫、寺僧、道人
②意境特点: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清冷荒僻
山水田园诗总结·内容情感
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对壮丽山河的热爱。(山水) 2、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田园) 3、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或怀才不遇 的苦闷;抒发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4、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 5、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6、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厚情谊。 7、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农村生活的艰辛以及农民的痛苦。
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①轩冕:古时大夫以上官员的车乘和冕服,后用以代指官位爵禄。 ②高山:言孟品格高尚,令人敬仰。《诗经》:“高山仰止,景 行行止”。
解闷
复忆襄阳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 即今耆旧无新语,漫钓槎头缩颈鳊。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长薄,读音为cháng bó,汉语词语,意思是绵延的草木丛。
归山过程的终结,点出题目中的“归”字。 “闭关”,不仅指关门的动作,且含有闭门谢客之意。表示 要与世隔绝,不再过问社会人事。
——感情趋向冲淡平和
夜 归 鹿 门 歌
同 答:都写归隐途中的景色和心境。
人与自然在精神上高度契合,景物和感受诗意 地结合在一起,全诗是浑融完整的整体,恬淡、优美。
异 答:
归 嵩 山 作
意象角度来讲:孟诗着墨轻淡,比王诗更显淳朴;王诗
“诗中有画”,色彩光泽更为丰富。
意境角度来讲:孟诗整个诗境显得平淡自然、优美 恬
淡、脱尽尘世烟火。王诗意境充满变化:归山之始的悠然自得, 归隐途中的黯淡凄凉,归到嵩山的恬静淡泊 。
1、山中有悠然的钟声; 2、山中有朦胧的月光; 3、山中有云烟萦绕的树木; 4、山中有开在岩石上的门; 5、山中有松林间的小路; 6、山中有远离红尘的隐士……
置身诗境 概括画面!
诗歌中共呈现了几幅画面?请你用“形容词+ 时间+地点+内容”的方式给每一幅图画命名。

熙熙攘攘的黄昏江景图

静谧幽深的月夜山景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