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应注重三种意识的培育
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师专业成长应强化三种意识
新 课 程 已 经 在 向 全 国 范 围推 进 , 经 已 习惯 传 统教 学 的老 师 和 新 上岗 教 师 都 面 临
着 专 业 的 进 一 步 成 长 和 转 型 , 对 新 课 程 面 如 何 不 掉 队 , 自己 的 专 业 能 力 能 持 续 发 使 展 已 经 成 为 众 多老 师 必 须 面 对 的 现 实 。 作 为历 史 老 师 的 专 业成 长 必须 强化 以 下几 种
变?
路 上 培 养 自身 的 专 业 创 新 意 识 呢 ? ( ) 化 、 展 历 史 基 础 知 识 。 般 而 1深 拓 一 言 , 为 专 业 历史 老 师 , 谓的 历 史基 础 知 作 所 识 是 最 基 本 的 素 养 , 是 很 多 人 忽 略 了对 于 基 础 的加 固维 护 , 不 知 由于 新 课 程 课 堂 殊 的 开 放 性 , 生 的 思 维 的 广 度 与深 度 都 不 学 如 从 前 。 为 专 业 历 史老 师 , 仅 要精 通 教 作 不 材 上 的知 识 体 系 , 重要 的 是 深 入 理 解 并 更 掌 握 支 撑 这 些 知 识 背后 的 基 础 理 论 , 到 作 举一 反三 、 类 旁 通 , 有 如此 才 能 居 高 临 触 唯 下的驾驭教材 。 ( ) 富 、 新 历 史 教学 方法 。 新 课 程 2丰 创 在 背景 下 , 由于 动 态 知 识 的 生 成 逐 步 占据 了 课 堂 , 种 因 循 守 旧 的 习 惯 套 路 受 到 了 前 那 所 未 有 的 冲 击 。 学 方 法 已 经 不 仅 仅 关 乎 教 形 式 , 多的 是 体 现 了 一种 理 念 。 多 历史 更 很 老 师 长 期 以 来 习 惯 于 对教 材 所 涉及 知识 进 行 讲 授 , 自己的 知 识 结 构 、 解水 平对 相 从 理 关 知识 进 行 课 堂 讲 授 , 一般 而 言 : 数 历史 多 老 师 对 讲 授 法 都 是 情 有 独 钟 , 且 能 够 驾 并 轻 就 熟 、 洒 自如 。 挥 可是 这 并 不 意 味 着 只 要
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历史意识,是指人们对自己所属的民族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是一个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源泉。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发展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初始阶段,是培养其历史意识的最佳时期。
这一时期的教学成果对于学生后续的历史学习及人格的完善都有着重要影响。
一、课堂学习中的培养在课堂学习环节中,应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祖国大地上生长的华夏儿女,华夏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
教师应通过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如四大发明、唐诗宋词等,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
同时,也应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曲折和教训,如闭关锁国、文化专制等,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能够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原因在于综合国力的增强和民族精神的发扬。
此外,还应让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上的屈辱和抗争,使他们树立起强烈的爱国意识,激发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课外阅读中的培养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还应引导他们阅读相关的课外读物。
这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深化他们对历史问题的认识。
因此,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经典的历史书籍和杂志。
此外,学生也可阅读一些与时事有关的专题文章等,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认识到学习历史的意义和作用。
这些书籍和杂志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三、社会实践中的培养社会实践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师应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等场所,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革命传统等。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社区活动、志愿者活动等,让他们了解社会的发展变化和进步历程。
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历史的真实性和生动性,增强他们的历史意识。
四、比较学习中的培养比较学习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有效方法之一。
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在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人物和背景,并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提倡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而不是仅仅讲解。
教师可以采用提出问题的方法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在了解到事件和人物的基本情况后,由学生自己去思考具体问题,并及时给予回应和答案。
同时,教师也应该教授学生如何提出问题,如何分析问题,如何选择重点问题等。
二、强调历史事件的影响和意义历史事件的影响和意义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这也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之一。
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不同历史事件对于不同时代的影响,并引导学生思考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历史背景。
学生应该充分理解历史事件的意义,不仅仅是背诵事件或者时间,更应该思考事件的深层次意义。
三、多角度分析历史事件历史事件的课程与多角度的分析密切相关,可以通过不同的角度(如政治、文化、经济等)来分析历史事件。
学生应该学会根据各种角度来分析事件,从而能够进一步思考问题并探讨不同的观点。
这也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当前时代的政治、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并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四、关注历史事件的本质总之,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和影响,并注重学生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当代政治、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
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探究历史事件的背景和本质,最终帮助学生成为有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人。
初中历史教学当体现“四种意识”
初中历史教学当体现“四种意识”引言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我们的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成为备受世界瞩目的大国,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深入推进。
而在这个过程中,也把一系列新的理论不断的运用到现实之中,其中便是提出了“四种意识”这一概念。
那么,初中历史教学应该如何贯彻这种“四种意识”呢?这便是我们本文将要探讨的问题。
一、社会主义意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社会主义意识是一种至关重要的意识形态。
这一方面体现在教学内容的选材方面。
例如,教师可以选取有关人民解放军的优秀历史事件、实事等进行讲解,使学生在学习中深刻认识到人民军队是我们的英雄,是我们国家最坚强的后盾。
同时,也可以对一些著名的共产党人、模范人物进行宣传,让学生明白社会主义是一种优秀的人生追求目标。
另一方面,则体现在教学形式上。
例如,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运用课堂讲解、小组研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去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意识,了解人民民主专政、法制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一系列社会主义理论,以此增强学生的国家和民族意识。
二、爱国主义意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爱国主义意识则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其中,教学内容方面,我们可以选择一些著名的爱国人士进行宣传,例如像郭沫若、林徽因、秦牧等等,让学生了解这些名人的伟大事迹,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同时,我们也可以让学生接触到一些具有爱国主义情怀的文艺作品,让他们在感受文化的同时,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情感和价值观念。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多引入诸如《红岩》、《丰乳肥臀》等文艺作品,使学生了解到爱国主义思想是国家和民族的根本,从而对历史和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当今国际多元化的社会中,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也必不可少。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到我们的历史开辟了中国的辉煌灿烂之路,同时也要将中国的发展同全球的进程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树立起开放、合作和共赢的全球视野。
中学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三大核心素养
中学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三大核心素养作者:陈玉钗来源:《成长》2019年第06期摘要:根据《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笔者提出了中学历史教学中主要需要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建立、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优秀人格品质的塑造这三大核心素养,并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这三大核心素养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中学历史;正确价值观;创造性思维;优秀人格品质;核心价值观《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
唯物史观是历史学科诸素养中的灵魂,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理论保证;时空观念是诸素养中学科本质的体现,是历史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征;史料实证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途径;历史解释是诸素养中对历史思维与表达能力的要求;家国情怀则体现了诸素养中的价值目标,旨在通过诸素养的培育,达致立德树人的要求。
我认为,中学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三大核心素养:正确价值观的建立、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优秀人格品质的塑造。
1 正确价值观的建立正确价值观包括做人做事的观念、准则、规范,是人信念信仰等精神品性。
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包括三点。
第一,普世价值观。
即全人类普遍认可和提倡的价值观,包括人道关怀、同情感恩、自由平等、公平正义、尊重自然、尊重生命等,虽然有时空差异,但伦理价值、行为价值、善恶区分有基本共识,有同一的基本价值判断。
第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价值。
是中华民族历史积淀下来的全民族共同认可的基本价值观,如爱国、孝亲、仁爱、勤奋、礼让谦逊、诚信等。
第三,现代社会价值,与当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价值观,如独立自主、公平公正、自由平等、市场经济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要以鲜明的正确价值观,引领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人生观。
2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读史使人明智,学习历史特别训练人的智慧。
智慧是一种综合素质,包括智力、思考力、创造力及创造精神,创造力是智慧的最高表现。
心理学认为,决定一个人创造力的关键是发散性思维,历史思维包括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它以发散性思维为核心,因此,历史思维是人类思考力的高级阶段,是创造力不可或缺的基础。
初中历史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意识和能力
初中历史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意识和能力摘要随着人类进入21世纪和知识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培养和造就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成为教育的重要目的。
高素质的人才就是情感和智能相结合,综合能力全面发展的人。
下面就历史教学中几种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谈谈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历史意识参与意识问题意识1.历史意识的培养。
首先应明确目的、培养兴趣。
教师每一学期的第一节课都要抽一定时间进行不同层次的历史学习目的教育,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历史学科的特点在平时的教育中进行历史学习目的强化教育,以此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历史是一门科学——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科学。
正如马克思所说:“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
”“读史使人明智”,历史是人类认识自我的钥匙,历史可以培养正确的人生观,教会你做人的道理。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这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起点。
二是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
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尤其是基本史实一无所知,或者知之不确,就不可能有历史意识。
因此,通过历史教学要使学生牢固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
这是形成和发展学生历史意识的基础。
三是强化素质教育。
历史教学不是单纯地传递历史知识而已。
历史是一门思想性和思维性很强的学科。
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的教育,提高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想和志向;培养学生运用辨正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和观点来分析和理解历史问题,“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从而产生所谓‘历史意识”’。
这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意识的核心内容。
四是积极开展课外活动,也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重要渠道。
历史不能复制,但它留下了许多痕迹,如古代遗址、遗迹、文物等等。
教师应该充分加以利用,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利用和保护历史文物古迹的意识。
2.历史教学中参与意识的培养。
浅谈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
浅谈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历史教育是中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过去的社会文化和人文发展,更重要的是通过历史教育,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使他们具备批判性思维、历史思维、价值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历史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历史学习能够形成的一系列核心素养,包括历史意识、历史知识、历史技能、历史情感和历史方法五个方面。
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使他们在历史学习中获得全面的历史素养。
首先是历史意识。
历史意识是指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敏感、生动的认识和感受。
通过历史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从而形成对历史的敬畏之心和历史的热爱之情。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历史事件的故事、展示历史文物的实物、观摩历史纪录片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的历史意识。
其次是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是指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在历史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原因和影响,了解古代和近现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历史知识。
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该注重史料的多角度解读和历史事件的多层次分析,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使他们对历史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再次是历史技能。
历史技能是指学生通过历史教学获得的研究历史和应用历史的能力。
学生需要掌握历史文献的阅读和分析、历史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历史事件的论证和总结等历史研究方法和技能,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兴趣和能力,通过历史文献的阅读和分析、历史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历史事件的论证和总结等历史研究方法和技能。
第四是历史情感。
历史情感是指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认同。
在历史教学中,学生应该通过历史教学感受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伟大,感受历史的悲壮和激荡。
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情感上的认同和评价,从而形成对历史的情感认同和情感体验。
历史教学应培养学生三种意识
慧 ,有理想 ,有精 神。通过读书可以与先哲圣贤交流对 话 , 以谛听历史 的回声 , 以倾听时代的声音 , 以传 可 可 可
播真理 、 承文 明 、 传 传递情感 , 可以培养意志 、 激发豪情 。
从 而增加学问与胆识。但是 眼下有诸多因素阻碍学生 的
能力与兴趣 ; 中央也 向全社会发出号召。 党 要求人人树立 终 身学 习的理念 ,但这一切离不开最基本的东西——读 书。书籍记录人类文明的发展轨迹 。这里有知识 ,有智
的重要性 , 培养学生 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 三、 审美意识。历史是人类生活和斗争 的记录 , 它为 我们 提供 了丰富的物质 文明和精神文 明的瑰宝。有人说 “ 史之所存 , 美之所存 ” 。历史教师应 充分利用历史教育 , 开掘 美育 的土壤 ,播撒美育 的种子 。历史之美可分 为三 类。1 .自然美 。历史教材 中丰富多彩的插 图可以直接感 受到美的存在 。例如 :唐三彩” “ 的色彩美 、 赵州桥的形体 美、 唐都长安的对称美 。 但历史教 材中绝 大多数 自然美不 能通 过直接感受 ,而是通过对诗词歌赋艺术美的欣 赏间
维普资讯
20 0 6年 4期
No 4。2 06 . 0
历史教学
Hit ̄ T a hn so e c ig
总第 5 9期 0
S m o 5 9 u N.0
二、 合作意识。 人生在世 , 无不需 与人合作。 世上从没
历史教学应培养学生三种意识
代书法到张择端 的 《 清明上河 图》 从云冈龙 门的石窟到 ,
“ 深刻的肤 浅” 代朱熹说过 :为学之道 , 。宋 “ 莫先于穷理 ; 穷理之道 , 必在于读 书。” 不读书 , 我们就没有思辨 的资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摘要:初中生在学习历史的时候,对历史存在误解,认为历史是一门可有可无的学科,没有意识到历史的重要性。
这就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的意识,让学生参与到历史课堂中,感受历史存在的价值,扭转学生的思想。
教师可以围绕生活、问题、实践进行,培养学生历史兴趣,挖掘学生的潜力。
经实践,教师发现学生只有养成了历史意识,主动走进历史课堂,才能够实现历史方面的突破。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学生;历史意识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是想要让学生了解历史,熟悉历史,走进历史,成为历史的传播者和继承者,帮助学生找到历史学习的意义,转变学生对待历史的态度,让学生真正接受历史,学会品味历史。
一、以生活为培养模板——激发学生联系生活的历史意识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可以以生活为培养模板,激发学生联系生活的历史意识。
教师在教学中以生活为培养模板,能够为学生提供生活的营养液,让学生形成联系生活的历史学习意识,帮助学生发现历史的存在。
学生在生活的影响下,了解了历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知道了学习历史并不意味着脱离现在的生活,而是要在生活的基础上理解历史,形成了生活意识。
在学习“三国鼎立”时,笔者为了使学生了解有关三国的历史知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以桃园结义为切入点,向学生讲述了《三国演义》中刘备、关羽、张飞结义的故事。
学生被刘、关、张的故事吸引,知道了现代人也多用桃园结义来阐释有难同当、有福同享的义气。
学生对三国时代的人物产生了探索的兴趣。
笔者趁此机会向学生提供了三足鼎的图片,让学生感受三国鼎立的意义。
学生观看图片后,理解了三国鼎立的含义,知道了东汉末年,国家分裂,魏、蜀、吴逐渐鼎盛起来,各据一方。
学生认为三国鼎立是国家统一的过渡时期,让百姓有了喘息的机会,有着积极的意义。
这样,学生在分析中,找到了历史学习的意义。
二、以问题为培养模板——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历史意识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可以以问题为培养模板,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历史意识。
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历史意识是指学生对于历史事件、历史文化以及历史发展形态的认知、理解和感知能力。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是初中历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历史观念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历史意识。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一、注重启发性教学启发性教学是指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策略,如提出问题、展示案例、开展游戏等,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历史知识。
通过启发性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对于历史的兴趣和热爱,从而增强他们的历史意识。
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当前,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已经成为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音频等,给学生展示生动、直观的历史场景和事件。
通过多媒体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视听感知,提高他们对于历史信息的理解和记忆能力,从而增强他们的历史意识。
三、开展实地考察和亲历体验学生对于历史的认知不能仅局限在课堂上,实地考察和亲身体验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和文化。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博物馆、纪念馆、历史遗址等进行实地考察,也可以举办历史文化体验活动,如穿汉服、体验古代手工艺等。
通过实地考察和亲历体验,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到历史的魅力,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情感。
四、探究式学习的引入探究式学习是指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探究历史问题,并积极参与到历史研究中去。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课堂讨论、研究报告等活动,让学生全程参与到历史知识的构建和探究中。
通过探究式学习,学生可以主动成为历史知识的探索者和创造者,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历史意识。
五、鼓励多角度对比和批判思考历史是复杂多维的,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和评价,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
中学历史教学应注重三种意识的培育
中学历史教学应注重三种意识的培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的开放意识、创造意识、担当意识的培育。
笔者认为这应该是广大中学历史教学工作者必须明确的职责。
惟有如此,历史学科才能为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自身的独特养分。
1.开放意识的培养在中学历史教学中,仅仅是教会学生记住历史现象、背诵历史事实,颠来倒去地在起因、经过、结果、意义中去打圈子,这是毫无意义的,而且是足以贻误学生。
历史教学工作者在讲授历史知识时,必须通过对历史发展变化过程的生动演绎,引导学生体悟认识这样一个历史规律,即整个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过程是各民族思想文化、生产生活方式、科技发明创造不断融合交会的过程,是个互相学习交流、彼此影响促进的过程。
历史学习,就是要有开放的意识、开放的眼光,要懂得从历史发展的全局中去认识历史的特殊和个别,要懂得从历史发展的彼此联系中发现规律。
要让学生在研习本国历史、世界历史的过程中,不断拓展历史的视野,增强开放的意识,懂得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开阔的胸襟和广阔的视野,在历史认知上,既不可盲目自大,也不可妄自菲薄,既要坚定不移地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传统的高度自信,又要有博采众长吸纳其它民族优秀文明成果的眼光和器量。
历史教学工作者,要善于在教学中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到开放的意识、开放的国策,推动当代中国迅速崛起,这是源于对历史发展规律正确把握。
中外历史进程中无数事实都证明闭关锁国、妄自尊大、拒绝吸取其它民族的长处,必定会导致贫困和衰弱。
2.创新意识培养中学历史教学工作者必须在对世界各国发展、昌盛、衰弱消亡的历史现象的揭示中,唤醒和激发青少年学生的创新创造意识,提升青少年学生创新创造的志气和动力。
人类社会的进步,是各民族创新点滴积累和不断汇聚的结果。
停留于对已有文明成果的陶醉和曾经辉煌的迷恋,不思进取,不思变革和创新,必然趋向落伍和衰亡。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开拓奋进,艰难曲折而又宏伟壮丽的发展历程中,有过难以计数的发明创造,对全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过杰出的贡献,即使是英国人李约瑟《中国科技发展史》这部产生广泛影响的巨著也难以概括周全。
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
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镜子,它记录着人类的思想观念、社会制度、文化传承等,是我们了解过去、认识现在、展望未来的重要途径。
在初中阶段,历史教学对学生的历史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
通过历史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学习历史的道理,建立正确的历史观念和历史认识,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
本文将从历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入手,探讨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的历史意识进行培养。
一、历史教学内容的选择1.注重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教学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是历史的载体,通过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历史人物的伟大事迹和历史事件的重大影响,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和文化情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和历史认识。
2.关注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历史教学不仅要注重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历史,还要关注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的内容,让学生了解社会结构、生产生活、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历史变迁,从而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3.强调历史教育的价值观引导历史教学要注重价值观引导,让学生通过历史教学了解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道德,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念和历史认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
1.多媒体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方法可以使历史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教学的内容和意义。
2.讨论式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对历史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素养。
3.实地考察和游学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游学,可以使学生近距离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实践感知,加深学生对历史的了解和认识。
三、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1.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和文化情感通过多样化的历史教学内容和方法,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文化的情感,使学生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主动学习历史知识、了解历史的道理。
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
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留下的印记,通过学习历史,可以了解先人们的智慧和经验,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世界。
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在历史课堂上,老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使学生通过历史教学,养成对历史的兴趣和认识。
本文将从历史意识的内涵、培养方法和重要性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历史意识的内涵历史意识是指人们对历史事件的认识、理解和评价以及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把握和认知。
它包括对历史事件的认知,历史过程的理解,历史规律的把握和历史价值的评价。
学生应该通过历史教学,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使自己在历史发展的潮流中能够站稳脚跟。
历史意识包括对历史事件的认知。
历史事件是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影响的事件,它们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历史教学,学生可以逐渐了解和认识历史事件,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和结果等。
这有助于学生对历史事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使他们能够真正理解历史对于人类社会的重要意义。
历史意识还包括对历史过程的理解。
历史是一部由无数个历史事件组成的长卷,它是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
通过历史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和规律,了解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和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
这有助于学生构建起对历史发展的整体认识和理解。
历史意识还包括对历史规律的把握和认知。
历史规律是历史发展的一种客观规律,它包括历史循环和历史进步两种趋势。
通过历史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历史规律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使他们在日后的生活中具备辨别历史规律的能力。
历史意识还包括对历史价值的评价。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其中蕴含了丰富的人类智慧和经验。
通过历史教学,学生可以认识到历史的宝贵意义,使他们在生活中能够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二、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方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通过生动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历史教学内容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以生动的故事、形象的人物和具体的事件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
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让人们看到过去的影像,了解人类的发展历程。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历史教育,学生可以了解历史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文化,从而培养自己的历史意识,提高历史素养。
本文将从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激发学生的历史自觉和责任感,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历史记忆等方面,探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初中生处于青春期的发育阶段,他们对历史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强,但也存在着兴趣不高、理解困难的问题。
为此,历史教师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如讲故事、播放历史纪录片等,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好奇心。
教师要注重细节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和背后的深层含义。
还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参观纪念馆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的魅力,增强他们对历史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二、激发学生的历史自觉和责任感学生在初中阶段正处于认识自己和社会的关键时期,他们往往对于历史的认识和理解存在偏差,缺乏历史的自觉和责任感。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历史自觉和责任感。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历史事件中的英雄人物和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感悟历史人物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激发他们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教师可以通过讨论历史事件对现实社会的启示和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到历史对于今天的重要性,进而培养他们对历史的自觉。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如参与社区志愿活动、参观历史遗迹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从而激发他们的历史责任感。
三、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历史记忆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同时也包含着痛苦和污点。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历史记忆,不断提升历史审美观和历史道德观。
教师要引导学生客观看待历史事件,秉持历史事件的客观性和客观公正的态度。
中学历史教学应注意培养人文意识和爱国意识
中学历史教学应注意培养人文意识和爱国意识中学历史教学应注意培养人文意识和爱国意识株洲市景弘中学李秋来内容摘要当前我国教育发展的今天,由于过往错误教育理念的影响,导致人文精神的缺失和贫乏,经济的高速发展需要人文精神提供支撑;改革开放以来相对安定的国际国内环境,使得国民爱国意识出现退化,经济发展,更需要爱国意识的唤醒和召唤。
国家提出“以人为本”,把爱国教育提到国家发展的重大日程上来,历史在这一刻显得尤为重要,中学历史教学承载着培育人文意识和爱国意识的重要使命,这是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经之路,必由之路。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人文意识爱国意识教育部制订的《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写道“历史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学生获得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过程,逐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初步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所创造的文明成果;学习和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出历史学科本身的内涵,他是一门有生命的,活动的、进步的不是死的,不能单纯地将历史看成是死了的形骸,而应看作活着的文化,看作人的活动,生命的跃动,同时历史肩负着传承人性和道义的重任,使人能在社会生活中得到一个与活形骸相匹配的活灵魂。
因为历史他本身的特质存在深厚的涵养,他对人的意识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什么样的历史教学,必将对学生思想意识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从教育部制订的科目课程标准和历史学科本身的特征和特质来看,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学生人文意识和爱国意识的培养。
一、人文意识的培养历史学科是基础教育中人文学科的核心之一,蕴含着丰富的人文资源,在陶冶人格、开拓视野、传承文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历史教学中挖掘历史学科的人文精神,设计灵活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十分重要,这也是培养健全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必须的。
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需要改变教学方式。
传统的历史教学往往是老师站在讲台上,向学生灌输大量的知识,学生则被动地接受和记忆,导致学生缺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我们应该改变教学方式,将学生放在学习的中心地位,让他们成为历史学习的主体。
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组活动、小组研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实践中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只有在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中,才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历史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历史是相对的,不同的人对历史事件有不同的解读和理解。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十分重要的。
老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分析历史事件的背后含义,让学生明白历史是由人们创造和影响的,并且不同的人对同一个历史事件可能有不同的看法。
只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才能帮助他们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有能力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历史教学还应该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
学生通过亲自参与历史事件的模拟、重现等活动,不仅能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这时候就需要他们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将会培养出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他们的问题意识。
历史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
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面对的信息越来越多,如何获取和分析信息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能力。
历史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让他们能够主动获取历史事件的相关资料,并且能够分析和评价这些信息的可信度和价值。
只有培养了这些能力,学生才能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有能力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
需要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实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注重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历史教学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强调通过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自主
地思考和发现问题,培养他们对历史问题的敏感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
引人深思的问题,开展课堂讨论与辩论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力。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对现实或历史问题的敏感性和
追问性,是推动学习和思考的动力。
教师可以选取与学生生活经验或现实问题相关的历史
案例,引发学生的思考与讨论。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历史教学应该倡导多元化知识获取方式。
简单依赖教科书的传授与记忆,容易导致学
生的被动接受和机械记忆,难以培养其问题意识。
教师应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途径,激发学生的知识探究欲望。
利用多媒体教具、组织实地考察与参观、运用网络资源等,让
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与途径获取历史知识,深入探讨历史问题。
历史教学应该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给予学生
自主选择和表达的机会。
可以通过设计个性化的探究课题,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和个人
研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历史学习的意愿和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任务。
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学理
念与方法,从启发式教学、培养问题意识、多元化知识获取方式以及学生为本的角度进行
教学。
这样,才能在历史学科中培养出更多思维活跃、问题意识强烈的学子,为社会发展
和人类进步做出贡献。
2.初中历史核心素养实施策略与方法
初中历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学生的历史素养和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影响。
实施初中历史核心素养教育,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文化素养,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明确核心素养的内涵初中历史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历史意识、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文化素养三个方面。
1.历史意识是指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感知能力,包括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发展的敏锐感知和理解能力。
2.历史思维能力是指学生通过历史知识和历史思维方法,能够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形成自己的历史观点和见解的能力。
3.历史文化素养是指学生通过历史学习,能够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理解历史文化的内涵,形成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热爱的情感。
二、实施初中历史核心素养教育的策略与方法实施初中历史核心素养教育,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策略和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人文素养。
1.构建丰富多样的历史教育课程建设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历史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的教育课程内容,构建起知识丰富、形式灵活、具有启发性的历史教育体系。
做到扎实、全面、深入地传授历史知识,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历史问题。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方法,如问题导向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历史教学的效果。
通过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注重历史教育的跨学科融合历史教育要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促进学科知识的互通,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通过和政治、地理、文学等学科的融合,能够让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历史,在了解历史的过程中,拓展自己的认识。
4.注重历史教育的情感引导历史教育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引导,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尊重和热爱之情。
通过历史教学,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历史的悲壮与辉煌,增强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5.建立全员参与的历史教育体系历史教育要建立全员参与的教育体系,使学校、家长和社会各界都能够关注并参与学生的历史教育。
中学历史教学应注重三种意识的培育
中学历史教学应注重三种意识的培育
曹如方
【期刊名称】《新校园(理论版)》
【年(卷),期】2010(000)005
【摘要】@@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的开放意识、创造意识、担当意识的培育.笔者认为这应该是广大中学历史教学工作者必须明确的职责.惟有如此,历史学科才能为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自身的独特养分.
【总页数】1页(P72)
【作者】曹如方
【作者单位】宜兴市官林中学,江苏,无锡,21425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历史课堂应注重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
2.中学历史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
3.西部开发应注重培育风险投资意识
4.高职院校应注重三种意识的教育
5.高校师德建设应注重“四种意识”的培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历史教学应注重三种意识的培育
发表时间:2011-03-01T10:02:23.440Z 来源:《新校园》理论版2010年第5期供稿作者:曹如方[导读]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的开放意识、创造意识、担当意识的培育。
曹如方(宜兴市官林中学,江苏无锡214251)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的开放意识、创造意识、担当意识的培育。
笔者认为这应该是广大中学历史教学工作者必须明确的职责。
惟有如此,历史学科才能为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自身的独特养分。
1.开放意识的培养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仅仅是教会学生记住历史现象、背诵历史事实,颠来倒去地在起因、经过、结果、意义中去打圈子,这是毫无意义的,而且是足以贻误学生。
历史教学工作者在讲授历史知识时,必须通过对历史发展变化过程的生动演绎,引导学生体悟认识这样一个历史规律,即整个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过程是各民族思想文化、生产生活方式、科技发明创造不断融合交会的过程,是个互相学习交流、彼此影响促进的过程。
历史学习,就是要有开放的意识、开放的眼光,要懂得从历史发展的全局中去认识历史的特殊和个别,要懂得从历史发展的彼此联系中发现规律。
要让学生在研习本国历史、世界历史的过程中,不断拓展历史的视野,增强开放的意识,懂得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开阔的胸襟和广阔的视野,在历史认知上,既不可盲目自大,也不可妄自菲薄,既要坚定不移地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传统的高度自信,又要有博采众长吸纳其它民族优秀文明成果的眼光和器量。
历史教学工作者,要善于在教学中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到开放的意识、开放的国策,推动当代中国迅速崛起,这是源于对历史发展规律正确把握。
中外历史进程中无数事实都证明闭关锁国、妄自尊大、拒绝吸取其它民族的长处,必定会导致贫困和衰弱。
2.创新意识培养
中学历史教学工作者必须在对世界各国发展、昌盛、衰弱消亡的历史现象的揭示中,唤醒和激发青少年学生的创新创造意识,提升青少年学生创新创造的志气和动力。
人类社会的进步,是各民族创新点滴积累和不断汇聚的结果。
停留于对已有文明成果的陶醉和曾经辉煌的迷恋,不思进取,不思变革和创新,必然趋向落伍和衰亡。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开拓奋进,艰难曲折而又宏伟壮丽的发展历程中,有过难以计数的发明创造,对全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过杰出的贡献,即使是英国人李约瑟《中国科技发展史》这部产生广泛影响的巨著也难以概括周全。
中学历史教学工作者不但可以引导学生对中华民族以往的发明创造作更深入的新的发掘,更应该通过对中华民族历史创新成果的展示和褒扬去唤醒学生心中为中华民族重振雄风而献身于创新创造的志气和责任。
历史的发展是多因素综合作用,多元合力推动的,其中民族的创新创造能力应是核心动力。
一个民族能创造、敢创新,就能发展、能进步。
如果一个民族缺乏创造的动力、创新的勇气,就会停滞不前,丧失发展的动力和机遇。
在历史学科教学中,历史教学工作者应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将历史与现实沟通起来,将当代中国的超常规发展、迅猛崛起的现实,与历史昭示的经验教训相对照,真正把创新创造的意识深植于青少年的心中,使广大青少年学生从历史演进的轨迹中感知社会发展的动因和民族兴衰的真谛,及早确立创新创造报效民族国家的志向,牢记中华民族以往在科技文化史上所缔造的辉煌,以高尚的民族自豪感鼓舞起勇于创新、敢于创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雄心壮志。
3.担当意识培养
一部民族发展史,是众多名垂后世的英雄豪杰、仁人志士以生命的激情、以智慧才华推动思想文化变革,开拓科学文明、扫除黑暗愚昧,为民兴利、为国图强的壮丽诗篇的汇聚。
中学时代是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当代青少年学生普遍具有英雄情结,唤起他们对民族英雄的钦敬之情、仰慕之心,让民族英雄成为他们乐于仿效的榜样,对于培植爱国热情,弘扬民族精神大有裨益。
鲁迅曾经指出,中华民族历来不乏舍身求法的人、为民请命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中学历史教学理应承担的使命之一就是要使被鲁迅誉作中华民族脊梁的众多英雄志士的志气抱负、品格气节传承下去,使当代青少年有一种历史担当的社会责任感。
这样一种担当意识,当然不仅是由历史学科一肩承担起来的。
但是经验告诉我们,不少杰出人物的社会责任感正是在对历史人物足迹的追溯中被唤醒的。
历史上的伟人自有一种感召后人、警醒后人的影响和力量。
如果历史教学,几年下来,不能使学生对本民族的英雄、对为人类走向文明进步作出巨大贡献的伟人产生由衷的敬慕之情,不能使学生从历史伟人的身上得到奋发上进的催促与震撼,那来这样的历史教学必然是效益低下、苍白无力,它不但辜负了历史学科赋于教学者的使命,而且一定程度上也虚耗了青春的生命。
中学历史学科的地位和作用,究竟应当怎样去认识,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
从现状来看,在不少人的眼中,甚至在部分历史教学工作者的眼中,它只是一门规定应该开设的课程,仅仅是一门传授知识的学科。
由于应试教育弊端的影响,远未能清除,在不少学校,历史学科不断地被边缘化,其被学生重视(更不必说爱好)的程度越来越低,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救赎之道最重要的一条是中学历史教学工作者必须有一种历史的自觉、使命的自觉,必须坚守阵地,以自己广博的学识、高昂的情绪、精湛的技艺,最重要的是要以为历史学科献身的精神,来感召影响学生,要善用史实,妙用史事,贯通今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探索的动力。
开放意识、创新意识、担当意识,这三种意识的培育,是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所能给予受教育者的最重要的价值引导,这种价值引导足以影响他们一生的抉择。
中学历史教学工作者决不可须臾丧失职业的责任,必须更自觉地肩负起民族的使命,历史教学工作者应当能担当,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