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德国历史学派和美国制度学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斯特认为,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贸易政策,在不同的 经济发展阶段是不一样的。他提出,一个国家的经济一般 必须经过以下五个发展阶段,即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 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农工商业时期。 李斯特认为,当时的德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第四个阶段, 因而必须采取关税保护制度,以发展德国的民族工业。 评价:李斯特的经济发展阶段论是不科学的,他把社会历 史的发展仅仅理解为国民经济部门的演进,而完全抛开了 社会经济更迭的主要形式即生产关系的变革这一根本因素, 因而不可能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作出科学的说明。
为了论证他所提出的保护关税制度,李斯特提出 了独具特色的生产力理论。他认为,财富的生产 力比财富本身要重要得多,它不仅可以使原有价 值得到保存,而且可以使已经消耗掉的价值得到 补偿和增殖。 为了发展生产力,李斯特提出必须实行关税保护 制度。他认为,实行保护制度的初期,可能会使 生产成本增加,商品价格提高,并不利于消费者, 但是这种损失却使生产力有了发展,生产成本会 降低,从而会获得更大的物质财富。
李斯特Hale Waihona Puke Baidu
李斯特(G. F. List, 1789~1846) 出身于一皮革匠家庭,主张自由主义的政治改革, 屡遭封建势力迫害。1825年被迫亡命美国,1832 年作为美国政府驻莱比锡领事返回德国,参加了 1834年成立德意志关税同盟的活动。1840年完成 了他的代表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 1841 ),成为保护关税派的重要思想武器 。 1846年因贫病交迫而自杀。
29
第三节 旧历史学派的经济学说
2.学说特点
旧历史学派的经济学说的特点:
1.反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抽象演绎法,反对进行任何理 论抽象,主张用所谓的历史方法代替科学的抽象法。更 加否认普遍的经济规律的存在,主张用国民经济学代替 政治经济学。 2.反对古典经济学所倡导的自由放任,主张国家对经济 的干预。 3.极力美化封建制度及其残余,在理论上为普鲁士式的 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作辩护。鼓吹阶级利益调和,反对各 种社会主义学说。 4.宣扬大日耳曼民族的优越性,鼓吹民族沙文主义,从 理论上证明德国对外进行侵略扩张的合理性。
2.著作:
33
3.罗雪尔的学说:
罗雪尔作为历史学派的创始人,最早提出了所谓“国民经济学的 生理学方法”,即历史方法。 历史的方法具有如下特征:
1.国经经济学的目的在于说明经济生活的现在和过去。 2.国民经济学的研究只有与法律史、政治史和文化史紧密联系起来,才能对经 济生活作出完整的说明。 3.国民经济学不只研究现在的经济状况和单个的国民,必须结合过去的情况和 国民整体,获得启示和教训。 4.历史的方法不轻易颂扬或否定一种经济制度。
19世纪40-60年代 旧历史学派 三巨头: W.罗雪尔、B.希尔德布兰德、K.克尼斯
19世纪70年代以后 新历史学派 代表人物: G.von施穆勒、A.瓦格纳 、G.克纳卜
二、罗雪尔的经济学说
1.生平:威廉〃罗雪尔(1817—1894)19
世纪中叶德国政治经济学的重要代表人 物,旧历史学派的创始人。 《历史方法的国民经济学讲义大纲》 《国民经济学体系》 《16-17世纪英国国民经济学说史》 《德国经济学说史》等。
16
经济发展阶段论
强调国民经济有一个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他认为, 经济发展的阶段为:①狩猎部落时期;②畜牧业公 社时期;③农业共同体时期;④农工业国家时期; ⑤农工商业国家时期。(书p.180) 他认为19世纪40年代只有英国是处于第五时期, 而普鲁士德国和美国则处于第四时期,必须向“正 常国民经济秩序”的第五时期发展。
李斯特
批评古典经济学派,主张贸易保护的代表人 物: 缪勒(A. H. Muller)——德国政府官员、 国家主义创始人 凯雷(H. C. Carey)——19世纪上半叶美 国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
二、李斯特与《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李 斯 特 (G. F. List, 1789~1846) 德国国民经济学的创 始人,历史学派的先 驱。
第九章 德国历史学派和美国制度 学派的经济学说
本章重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历史学派先驱者李斯特的经济学说 第三节 旧历史学派的经济学说 第四节 新历史学派的经济学说 第五节 制度学派的经济学说 阅读书目 思考题
本章重点
历史学派与制度学派被正统西方经济学视为 “异端”。历史学派的先驱者李斯特强调经 济学的民族性,以其独特的生产力理论力促 德国经济的发展。旧历史学派代表罗雪尔强 调要建立历史方法的国民经济学。新历史学 派的代表施穆勒以历史统计方法研究经济学, 强调心理、道德、法律等在经济中的作用, 否认普遍经济规律的存在。制度学派的代表 凡勃伦用历史的、心理的和法律的因素来解 释制度,以社会改良主义来解决社会矛盾, 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作用。
20
实行保护主义在步骤上要渐进,
“保护关税在开始时必须定得相当轻,然后 随着国家的精神与物质资本、技术能力与进 取精神的增长而逐步提高”。 他认为,当时德国对棉麻毛纺织品的进 口要限制,而对原料和先进的机器进口要鼓 励;
5、强调国民经济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 是私人经济的简单总和
认为创造财富的诸生产力,必须要有国家规 模的分工和诸生产力的协作与结合,只有在 国民经济整体中农、工、商相互协调、均衡 的场合,才能使一个不发达的国家有保障地 达到“正常的国民经济的发展状态”。
“国家对于物质资产势必多少有所牺牲和放 弃,借以获致文化、技术和协作生产的力量; 就是说,必须牺牲些眼前利益,使将来的利 益获得保障”; “保护关税如果使价值有 所牺牲的话,它却使生产力有了增长,…… 由此使国家不但在物质财富的量上获得无限 增进,而且一旦发生战事,可以保有工业的 独立地位”。 ————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4、不同阶段要采用不同政策
英国:14世纪以养羊业为主,实行自由贸易; 后来毛纺业发展,实行保护主义;产业革命后 又搞自由贸易
处于第四时期之国要实行保护贸易政策 否则,如同让一个幼儿和一个成人去角斗一 样 ——西方经济学中“幼稚工业”论的发端
他强调创造财富之生产力远比财富本身更重要
14
评价:
积极意义:李斯特以生产力理论来补充英法古 典经济学的价值理论,论证当时在德国发展资 本主义生产力的必要性,并且把组织管理和教 育等看做影响生产力的重要因素 缺陷:李斯特对于生产力的理解是不科学的, 他还不能够正确地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 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
15
3、关税保护与经济发展阶段论
2、除“价值理论”外,还有“生产力理 论”
前者从个人劳动分析入手,后者分析一国总体生产 力; 前者以财富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之间的关系 为主要内容,后者一政治与经济、物质与精神、个 人与社会、民族与世界等关系及它们的综合为考察 对象; 前者主张自由放任,后者认为国家应干预经济
关税保护与生产力理论
• 一方面需要在国内结束封建割据,实行自由贸易; • 另一方面,要求在国际贸易中实行关税保护制度。
这使得李斯特的经济学说具有鲜明的特点,即 反对英法古典经济学说,强调政治经济学的民 族性。 他没能区分资产阶级古典经济理论和庸俗经济 学说,而把它们统称为“流行学派”。
11
李斯特的主要论点
1、用国民经济学挑战A.斯密的世界主义经 济学 认为后者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学,是英国的经 济学 必须建立适合于落后的或正在兴起的国家的 经济学——国民经济学
认为“一国最大部分消耗,是应该用于后一 代的教育,应该用于国家未来生产力的促进 和培养的”,认为教师、医师、音乐家、法 官和行政官等也是生产者,生产的是生产力。 教育给人们以知识、技能和良好的品质,为 民族提供了“精神资本”。
在方法论上
他反对古典学派的抽象、演绎的自然主义的方法, 而主张以历史研究为先导,以国家为经济分析单位, 从一国物质、精神、法律、国际环境等方面进行研 究,理论体系要以“事物本质、历史教训和国家需 要为依据”。 李斯特研究了意、西、葡、荷、英、法、德、 俄、美等国历史,所用方法后来成为德国历史学派 的典范。
第一节 概述
一、德国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19世纪初,德国仍是一个以宗法式的农业为主体的 封建国家。社会经济的不发展导致了经济理论的贫 乏。 以李斯特、亚当〃缪勒等为代表的德国“国家经济 学”的产生。 19世纪40年代以后,德国产生了自己独立的政治经 济学——历史学派。历史学派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 了两个阶段,即旧历史学派和新历史学派。
他反对“个人主义”经济学,批评那种关 于个人利益的追求自然可以实现社会利益 的观点,
指出,个人只考虑眼前利益,很少为后几代 人或全社会的利益着想。认为有很多任务 “只有借助于社会的力量才能完成”,在这 个过程中,国家必须对个人自由加以限制。
6、他指责斯密只强调体力劳动而不 承认精神劳动也是生产性劳动。
30
德国历史学派
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初期在德国占主流的经济 学流派。 它强调经济发展的历史性和国民经济的整体性,反 对古典经济学派的抽象法和对经济的孤立研究,代 表当时德国产业资本的利益。 先驱为F.李斯特。 W.罗雪尔更强调历史进程的具体研究,将历史 方法应用到经济学方面,奠定了这一学派的基础。
第二节 李斯特与德国历史学派
一、时代背景 二、李斯特与《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三、德国历史学派 四、小结
一、时代背景 英国:日不落帝国 世界工厂、垄断航海业 德国:封建割据势力仍然很强 资本主义工业刚刚起步 英国廉价工业品如潮水般涌入德国市场,使 德国幼稚工业受到沉重打击 古典经济学派把当时国际分工模式看成是合 理的、永远不变的(书p.179)
自由贸易与保护主义
李斯特从当时德国具体的历史条件出发,反对普遍 的自由贸易,而主张在德国实行关税保护制度。 主张只有通过关税保护制度,使德国实现工业化, 然后才能在国际贸易中实现自由竞争。 把保护关税制度看做将来在国际范围内实现自由贸 易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正是这一点使他既区 别于传统的重商主义,又不同于英法古典经济学, 而是二者的一种结合。
主要理论缺陷:
1 、对斯密的“交换价值”概念不理解,轻 视微观分析,理论难以深化。 2 、把影响生产力的因素当作生产力本身, 混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界限。
李斯特的《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之所 以到现在还能有它的重要价值和意义,正是 因为他为了祖国经济的发展,经历了颠沛流 离的终生奋斗,用心血写出了符合发展国家 经济要求的爱国主义经济思想”;“他的经 济思想经久不衰,闪耀着现实意义的光彩”。 ——朱绍文:《经典经济学与现代经济学》,页102、130
二、美国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直到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才得以 在美国确立。但是19世纪中叶以后,美国资 本主义却发展很快,到19世纪末,已赶上西 欧国家。 19世纪中叶在美国占主导地位的是以凯里为 代表的庸俗的阶级利益调和论和保护关税理 论。 到19世纪末,美国出现了制度学派经济学
他认为生产力是多因素(包括政治、法律、意 识形态等)的组合,以立法为例,“任何法律 或公法上的决定,对于国家的生产力的增减或 多或少总是有些影响的”,“法律和制度虽然 不直接生产价值,但它们是生产生产力的”。 ————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商 务1961年版,页123、127。
他特别重视教育对培养生产力的作用
第三节 旧历史学派的经济学说
一、历史学派的形成和学说特点 1.形成
历史学派是德国资产阶级向贵族地主阶级的妥协在 经济理论上的产物。历史学派经历了两个阶段,19 世纪40—70年代称为旧历史学派,70年代以后称为 新历史学派。 创始人:威廉· 罗雪尔 主要代表人物:布鲁诺· 希尔德布兰德、卡尔· 克尼 斯等人。
李斯特的立场
——政治经济学必须为本国国民经济的形成提 供理论武器。 早年是A.斯密的信徒, 到美国后经济思想发生变化, 1827 年发表专著《政治经济学大纲》,反 对自由贸易 1837年发表《政治经济学的自然体系》, 1841年发表《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学说特色
当时德国资产阶级在经济上面临着双重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