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品】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3课《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练习题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3《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3《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D
诗意—情意—创意
慧心—爱心—悟心
【训练池】
1.诗中流露诗人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之情的诗句: , 。
2.用典故暗示贬谪时间之长和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怅惘心情的句子: ,。
3.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事物新陈代谢的深刻哲理。 运用比喻,表现出乐观的胸襟的句子是:“ , ”两句,历来为人所 称道。
诗意—情意—创意
慧心—爱心—悟心
诗意—情意—创意
诗意—情意—创意
慧心—爱心—悟心
一、自学径
巴山楚水(本是一片)冷落荒地,遭受贬谪(在这里)安身二十三年。 想到旧时常常怀念亡友,重返京城好似隔世之人。 沉船旁边千船万帆竞发,枯树前头种种树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作精神。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诗意—情意—创意
慧心—爱心—悟心
二、感知石
坚定乐观 豁达进取 1.首联:回顾贬谪生活。表现辛酸,愤懑不平。 2.颔联:感慨世事变迁。悲悼旧友,感叹变迁。 3.颈联:预示发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景。新贵得意,悲叹身世。 4.尾联:举杯畅饮共勉。点明题意,意志坚忍。
诗意—情意—创意
慧心—爱心—悟心
情意篇
解读文本拓思维(写什么)(知识性)
诗意—情意—创意
慧心—爱心—悟心
三、解读园(析文本)
1.手法: 用典。 “闻笛赋”表达了诗人对死去的友人的悼念之情。
“烂柯人”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世事变迁的慨叹。 2.内容:
写回乡所见,人事俱非。 表达了诗人对受害的战友王叔文等的悼念,抒发诗人对岁月流逝,人 事变迁的感叹。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13课《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初席上见赠)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13课《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初席上见赠)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13课《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初席上见赠)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初席上见赠)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13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包含了三首诗词,分别是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席上见赠》、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和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这三首诗词都是唐代著名诗人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其中,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席上见赠》以豪放的笔调,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和对生活的热爱;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描绘了春天钱塘湖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则以深沉的笔触,表现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诗词鉴赏能力,对于唐代的诗词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由于现代社会与古代社会的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有很大的差异,学生在理解和欣赏这些诗词时可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诗人所处的历史背景,感受诗人的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词。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诗词,了解诗人的生平背景和诗词的创作背景,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主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友情、自然和人生的热爱与思考,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和人文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三首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主旨。

2.教学难点:欣赏诗词的意境美,感受诗人的情感,理解诗人对友情、自然和人生的热爱与思考。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诗词的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词。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扬州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席上见赠》,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14 诗词三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课件(共27张ppt).ppt

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14 诗词三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课件(共27张ppt).ppt

课 文 研读
课文研读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巴山楚水(本是一片)冷落荒地,遭受贬谪(在这里)安身二十三年。
巴山楚水:诗人曾被贬夔州、朗州等地,夔州古属巴郡,朗州属楚地,故称 “巴山楚水”。
二十三年: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到写此诗时, 共二十二个年头,因第二年才能回到长安,所以说“二十三年”。
基 础 知识
作者介绍
【刘禹锡】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唐代诗人、哲 学家,有“诗豪”之称。曾中进士,官至监察御 史。他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 【代表作】
《陋室铭》《竹枝词》《乌衣巷》等;哲学著 作《天论》三篇;《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 宾客集》等。
字音正形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y空ín吟/闻f笛ù 赋,到乡翻似/k烂ē 柯人。 沉舟p侧àn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z杯hǎ酒ng/长精神。
( B项正确理解是:运用两个典故,表达诗人对受害友人的悼念,对岁月 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充满无限悲痛怅惘之情)
课前小练
1、诗中点明题意/与题目相呼应,表现诗人意志不 衰,坚忍不拔的气概,并成为点晴之笔的句子是: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诗中中运用典故,表达作者被贬时间之久、怀 念故友的感情,慨叹世事变化的惆怅之情的诗句是:
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
课文研读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想到旧时常常怀念亡友,重返京城好似隔世之人。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被司马 氏集团杀害,向秀经过嵇康故居时,听见有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 于是作了《思旧赋》。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诗词三首》背景、注释、译文、赏析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诗词三首》背景、注释、译文、赏析

行路难·其一【作者】李白【朝代】唐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创作背景】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

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

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

【译文】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菜肴,收费万钱。

胸中郁闷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像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注释】行路难:选自《李白集校注》,乐府旧题。

金樽(zūn):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饰。

清酒:清醇的美酒。

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

玉盘:精美的食具。

珍羞:珍贵的菜肴。

羞:同“馐”,美味的食物。

直:通“值”,价值。

投箸:丢下筷子。

箸(zhù):筷子。

不能食:咽不下。

茫然:无所适从。

太行:太行山。

碧:一作“坐”。

忽复:忽然又。

多岐路,今安在:岔道这么多,如今身在何处?岐:一作“歧”,岔路。

安:哪里。

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

会:当。

云帆:高高的船帆。

船在海里航行,因天水相连,船帆好像出没在云雾之中。

济:渡。

【赏析】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

“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

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

部编人教版 语文 九上 13课 诗词三首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优质课件 PPT

部编人教版 语文 九上 13课 诗词三首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优质课件 PPT

初读诗歌 要求: • 读准字音、掌握节奏 • 读懂诗意
同学们想一想,这个标题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
• 第一层意思:刘禹锡和白居易在扬州初次相逢; • 第二层意思:酒席上白居易先写了一首诗给刘禹锡。 • 第三层意思就是刘禹锡回赠了他这首诗。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 刘禹锡(772年—842年),与白居易同年,与 柳宗元同年进士,又一并参与了王叔文变法, 人生同起同落,同进同退。
• 变法失败顺宗被迫让位;王叔文被赐死;一同 参与变法的八人被贬为远州司马。
• 当他50多岁,再次奉召回京的时候。自己的母 亲已经离世,好友柳宗元也在被贬多年之后愤 愤去世。
刘禹锡
• 刘禹锡一生的经历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 从代宗大历七年(772年)到德宗贞元六年(790 年):他19岁前的少年时期;
• 从德宗贞元七年(791年)到顺宗永贞元年(805 年):从他20岁到34岁走上仕途,参加政治革新 时期;
• 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到敬宗宝历二年(826 年):从他35岁到55岁的贬谪时期;
• 元和十四年,刘禹锡母亲去世,遂回洛阳守丧。唐穆 宗长庆元年(821年)授夔州刺史。长庆四年,调任和 州刺史。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冬卸任,并于次年 春返洛阳,再次游览玄都观,作《再游玄都观》诗, 表达对权贵的蔑视与自己决志。
玄都观桃花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酬乐天咏老见示
•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炙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xiāo]释义: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第13课《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第13课《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品出诗味
2.朗读前四句。颔联运用了哪两个典故? 请借助注释把它找(概括)出来,并说说 所表达的感情。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 赋》 。向秀经过嵇康故居时,听见有人吹 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怀念 好友。 “烂柯人”指王质上山砍柴,观童 子下棋,棋局 终了,手中斧把已经朽烂。 回到村里,已过百年。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怀 才不遇、屡遭贬谪及回到家乡物是人非的感 叹之情。
品味诗情
品味诗情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作者被贬官 在外多年,回京路上思怀往事,展望将来,心绪难平 中又不乏刚健昂扬之气。这种复杂的情绪是通 过哪些意象表现出来的?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凄凉的巴山楚水、“闻笛赋”和“烂柯人”,“沉 舟”和“病树”这些意象表现了作者难以平静的心绪; 而“千帆过”“万木春”等意象又表现出诗人刚健昂 扬的精神。诗人选取意象,无论是悲还是喜,无论是扬 还抑,“皆着我之色彩”,历历分明。
品味诗情
第三联,格调从沉郁中振起,抛开个人的 悲苦,表达了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 度。“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这一联堪称千古警语,充满哲理意味,尽显 空开激昂的气概。末联点明酬答之意回应首 联,扣住诗题。既有对友人的感谢之情,也 表达了共勉之意。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 豪气,奔放中有哲思,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 力。
品味诗情
1、齐读全诗,说说诗的每一联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
诗的开头,刘禹锡紧承白居易诗的末联“亦知合 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起笔,概写自己“二十 三年”的被贬遭遇。巴山蜀水,代指贬谪之地。刘 禹锡在此之前曾任夔州(治所在今重庆奉节)刺史。 “凄凉地”三个字,举重若轻,一语带过了多少艰 辛!“弃置身”三个字,点明是被放逐、被“抛弃”。 这一联,字里行间,表达了无限的辛酸和悲凉。第二 联,用了两个典故,写被贬归来的感触:当年参加政 治改革的诸多友人多已离世,自己孤身归来,物是 人非,恍若隔世,无限悲痛怅惘之情,油然而生。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课件(共15张PPT)优质课件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课件(共15张PPT)优质课件

束缚自己的。因此,只把这些溢美之词当作自己生活中的点缀。人生的棋局该由自己来摆。不要从别人身上找寻自己,应该经常自省。有时候我们不做一件事,是因为我们没有把握做好。我们
感到自己“状态不佳”或精力不足时,往往会把必须做的事放在一边,或静等灵感的降临。你可不要这样。如果有些事你知道需要做却又提不起劲,尽管去做,不要怕犯错。给自己一点自嘲式幽
——《陋室铭》

我们很容易遭遇逆境,也很容易被一次次的失败打垮。但是人生不容许我们停留在失败的瞬间,如果不前进,不会自我激励的话,就注定只能被这个世界抛弃。自我激励能力是人自我调节系统
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表现在对于在压力或者困境中,个体自我安慰、自我积极暗示、自我调节的能力,在个体克服困难、顶住压力、勇对挑战等情况下,都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具备自我
十年后,刘禹锡被召回京,三个月后,因题诗触犯 了执政者,又被贬到外地13年
公元826年,57岁的诗人才被召回京城洛阳
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
首联: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被贬谪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方,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
表达了诗人心中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之情。
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怀念故友,只能徒然地吟诵《思旧赋》,回到家乡却像王质那 般恍如隔世。
典故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 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一次向 秀经过亡友嵇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 了《思旧赋》。
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老朋友。
1、点击输入文字内容点击输入文字内容
阳,白居易从苏州回洛阳,两位同龄人在扬州相逢。一 对饱经世事沧桑,同在天涯沦落的人,早已互有耳闻, 互相之间一见如故,白居易在酒宴上感时伤怀,写下一 首诗送给刘禹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诗词三首》《行路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诗词三首》《行路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诗词三首》《行路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背景注释译文赏析【作者】李白【朝代】唐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创作背景】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

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遭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

李白被逼出京,冤家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有望的他深感仕路的困难,满怀气愤写下了此篇«行路难» 。

【译文】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巧菜肴,收费万钱。

胸中郁闷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周围,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梗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像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世下行路呵多么困难,多么困难;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置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注释】行路难:选自«李白集校注»,乐府旧题。

金樽〔zūn〕:现代盛酒的用具,以金为饰。

清酒:清醇的美酒。

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描画酒美价高。

玉盘:精巧的食具。

珍羞:珍贵的菜肴。

羞:同〝馐〞,美味的食物。

直:通〝值〞,价值。

投箸:丢下筷子。

箸〔zhù〕:筷子。

不能食:咽不下。

茫然:无所适从。

太行:太行山。

碧:一作〝坐〞。

忽复:突然又。

多岐路,今安在:岔道这么多,如今身在何处?岐:一作〝歧〞,岔路。

安:哪里。

长风破浪:比喻完成政管理想。

会:当。

云帆:高高的船帆。

船在海里飞行,因天水相连,船帆似乎出没在云雾之中。

济:渡。

【赏析】诗的前四句写冤家出于对李白的深沉友谊,出于对这样一位天赋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课件(共21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课件(共21张PPT)
尾联 :
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振作精神,投向生活, 表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的意志。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 三首— 酬乐天 扬州初 逢席上 见赠》 课件( 共21张P 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 三首— 酬乐天 扬州初 逢席上 见赠》 课件( 共21张P PT)
1.自由朗读,交流自己觉得这首诗最难理解的地方。 (1)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弃置身” 表露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闻笛赋”的作用:悼念王叔文等被政治迫害的故人;
“烂柯人”的作用:抒发对岁月流逝,人事全非的感叹、怅惘。 (3)向秀所作是《思旧赋》,诗中为什么写成“闻 笛赋”呢?
增加了故事情节,突出悲伤之情。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 三首— 酬乐天 扬州初 逢席上 见赠》 课件( 共21张P 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 三首— 酬乐天 扬州初 逢席上 见赠》 课件( 共21张P PT)
2.找出你认为最有哲理的句子。并谈谈你的理解。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运用 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贬谪的自己比作“沉舟”和 “病树”,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 木争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 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 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 三首— 酬乐天 扬州初 逢席上 见赠》 课件( 共21张P PT)
这样的情节让我们想起一首贺 知章写的诗: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 三首— 酬乐天 扬州初 逢席上 见赠》 课件( 共21张P PT)
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文和译文(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文和译文(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和译⽂(部编⼈教版九年级语⽂上册第13课)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和译⽂
原⽂: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①
巴⼭楚⽔凄凉地,②⼆⼗三年弃置⾝。


怀旧空吟闻笛赋,④到乡翻似烂柯⼈。


沉⾈侧畔千帆过,⑥病树前头万⽊春。


今⽇听君歌⼀曲,⑧暂凭杯酒长精神。


作品注释
(1)酬:这⾥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乐天:指⽩居易,字乐天。

(2)巴⼭楚⽔:泛指今重庆和两湖⼀带,是作者当年接连被贬之地。

(3)⼆⼗三年:作者被贬外地到回归京城长安的时间约为⼆⼗三年。

(4)弃置⾝:指遭受贬谪的诗⼈⾃⼰。

(5)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

序⽂中说:⾃⼰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

刘禹锡借⽤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柳宗元等⼈。

(6)翻似:反⽽像。

(7)烂柯⼈:传说晋⼈王质进⼭砍柴,看见两个童⼦下棋。

看到局终,童⼦问王质为何不去,王质才惊悟过来,见斧柄已经腐烂。

回到
家乡,已历百年,⽆⼈相识(见《述异记》)。

刘禹锡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事全⾮,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情。

(8)歌⼀曲:指⽩居易作的《醉赠刘⼆⼗⼋使君》⼀诗。

(9)长(zhǎng):增长,振作。

[1]
译⽂
在巴⼭楚⽔这些凄凉的地⽅,我度过了⼆⼗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友突然吟诵闻笛⼩赋,久谪归来感到已⾮旧时光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杯美酒振奋精神。

部编版九上13课《诗词三首》赏析

部编版九上13课《诗词三首》赏析

13.诗词三首赏析【部编版九上】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一、行路难(其一)/李白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一、《行路难》李白【原诗】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心中郁闷,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想登太行山,莽莽风雪早已封山。

像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人生道路多么艰难,多么艰难;歧路纷杂,如今又身在何处?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到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沧海!【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人称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

年轻时即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去职。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死于当涂。

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背景】《行路难》作于天宝三年(744年)共三首,这是第一首。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

是李白遭受谗毁初离长安南下时写的一组诗。

诗中写世路艰难,充满着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抑郁不平之感。

【主旨】全诗抒写了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遇了艰难险阻之后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李白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李白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赏析】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

“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

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

部编教材九年级(上)第13课《诗词三首》

部编教材九年级(上)第13课《诗词三首》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2. 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描写 了怎样的现状?体会诗人此时此刻的心情。
用典
写回乡所见,人事俱非, 今非昔比,恍如隔世。
面对此景诗人百感交集(感慨万分)
用典:
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 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 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 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 (作用)。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 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 感染力。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李白离别京城,亲朋好友为他设宴饯行。宴席十分 豪华:“金樽”、“玉盘”,极言饮食器具之精美; “清酒”、“珍馐”极言酒肴之珍奇;“斗十千”、
“直万钱”极言酒、菜之珍贵。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端起酒杯,又把酒杯推开,拿起筷子,又把筷子掷下; 拔出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停”、“投”、 “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与“金’”、“清”、 “玉”、“珍”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诗人极度愤懑、 抑郁不舒的心情。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写出了四顾的原因。用“欲渡黄河”、“将登太行” 象征对某种理想的追求。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 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仕途的艰难。比喻,说明 自己的仕途道路受到阻塞,济世安民的理想无法实现。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吕尚,九十岁在磣溪上钓鱼,得遇文王;伊 尹,受命于商汤之前,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 过。这两个都是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 终大有作为的人物。“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 乘舟梦日边”用典故,借古人的事例、言论表 明自己对前途的希望与信念。

诗词三首九年级上册原文

诗词三首九年级上册原文

诗词三首九年级上册原文
1. 《行路难三首》那可真是太精彩啦!“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哇,这描绘得多形象啊!就好像你面前真摆着美酒佳肴似的。

李白在困境中还能有如此豪情,难道不让人佩服吗?
2.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多有哲理呀!这就好比在说即使我们遇到挫折,也总会有新的希望出现,不是吗?
3. 《水调歌头》多经典啊!“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这一问,问出了多少人的情思啊!这不就跟咱有时候心里的疑惑一样嘛!
4. 《沁园春·雪》那气势,“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哇塞,感觉那场面一下子就展现在眼前了,像不像一场超级震撼的大片呀!
5. 《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这比喻多贴切呀!乡愁就那样实实在在地通过邮票表现出来了,多让人感同身受啊!
6. 《我爱这土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是多么真挚的情感啊,就跟我们热爱自己家乡的那种心情一样强烈!
7.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写得多美呀,好像春天就在我们身边绽放一样,难道你不想去感受一下?
8. 《我看》,“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哇,这春风仿佛都能摸到似的,多神奇呀!
9. 《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这胸怀,多值得我们学习呀,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有点这样的担当呢?
10. 《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多有意思呀,就跟我们有时候做事,真正的目的不在表面一样,你说是不是很有道理?
我觉得这些诗词三首九年级上册的原文都特别棒,充满了魅力和情感,值得我们好好去品味和欣赏!。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诗词三首》---《行路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诗词三首》---《行路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行路难·其一【作者】李白【朝代】唐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创作背景】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

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

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

【译文】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菜肴,收费万钱。

胸中郁闷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像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注释】行路难:选自《李白集校注》,乐府旧题。

金樽(zūn):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饰。

清酒:清醇的美酒。

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

玉盘:精美的食具。

珍羞:珍贵的菜肴。

羞:同“馐”,美味的食物。

直:通“值”,价值。

投箸:丢下筷子。

箸(zhù):筷子。

不能食:咽不下。

茫然:无所适从。

太行:太行山。

碧:一作“坐”。

忽复:忽然又。

多岐路,今安在:岔道这么多,如今身在何处?岐:一作“歧”,岔路。

安:哪里。

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

会:当。

云帆:高高的船帆。

船在海里航行,因天水相连,船帆好像出没在云雾之中。

济:渡。

【赏析】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

“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

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

诗词3首9年级上册

诗词3首9年级上册

九年级上册第十三课《古诗三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共包括《行路难(其一)》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两首唐诗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宋词。

现整理分享三首诗词的原文、译文和创作背景。

行路难(其一)唐·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菜肴,收费万钱。

胸中郁闷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像姜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伊尹乘舟梦日,受聘在商汤身边。

何等艰难!何等艰难!歧路纷杂,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边?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创作背景】《行路难三首》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

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

可是入京后,他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

《唐宋诗醇》以为《行路难三首》皆天宝三载(744年)离开长安时所作,詹锳《李白诗文系年》、裴斐《太白乐府举隅》从之。

郁贤皓《李白集》以为前两首作于开元十九年(731年)前后李白初入长安追求功名无成而归之时,第三首作年不详。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白居易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译文】巴山楚水凄凉之地,二十三年默默谪居。

只能吹笛赋诗,空自惆怅不已。

回来物是人非,我像烂柯之人,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逢春。

部编版九上13课《诗词三首》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

部编版九上13课《诗词三首》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

13.诗词三首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一、行路难(其一)/李白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一、《行路难》李白【原诗】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心中郁闷,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想登太行山,莽莽风雪早已封山。

像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人生道路多么艰难,多么艰难;歧路纷杂,如今又身在何处?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到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沧海!【主旨】全诗抒写了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遇了艰难险阻之后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李白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李白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行路难》诗中象征了人生路上的艰难险阻、壮志难酬的诗句:2、《行路难》诗中用典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明君重用,成就功名的愿望的诗句:3、《行路难》诗中写出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及感情的激荡变化的诗句:4、《行路难》诗中写出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抒发远大志向的诗句:5、《行路难》诗中以””两句诗正面写“行路难”来比喻人生道路的艰难险阻、失意与无奈。

二、简答题:1、“斗十千”的“金樽清酒”,“直万钱”的“玉盘珍馐”,为什么勾不起诗人的食欲?2、诗人拔剑四顾看到了什么?3、“闲来”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理?4、诗中的“冰塞川”“雪满山”是写实吗?5、诗中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内心情感?6、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7、诗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请简要分析。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译文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译文

九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译文1.《行路难》(其一)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

李白这组《行路难》诗主要抒发了坯才不遇的情怀,这里选的是第一首,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诗以叙事篇,斩而过渡到抒情,开头以极为夸张的笔法领起,写“金樽清酒”,“玉盘珍羞”,仿佛在营造欢乐的宴饮气氛,似乎是一首“祝酒歌”。

但三四句急转直下,忽说“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这样强烈的反差,衬出诗人内心的悲苦。

当精神苦闷的时候,美味佳酿也难以下咽。

南朝宋诗人鲍照《拟行路难》第六首开头为:“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李白显然化用了这一诗句,不过增加了“对比度”,以乐景写哀,强化了哀的程度。

那么,诗人的悲哀到底是因为什么呢?答案是模糊的,朦胧的,充满“诗意”的。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是一种优来无端的惆怅,是一种无所适从的迷惘。

诗人以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仕途的艰难,寓含着无限的悲慨。

现实之路虽然坎坷险阻,但梦还在,理想还在。

诗人多么希望像姜太公一样,八十岁遇周文玉,一展宏才;像伊尹那样,梦见自己乘舟到“日边”,有为于当世。

但理想和现实是有距离的,理想不能征服现实,现实也不肯认同理想。

这样的痛苦交织于诗人心中,他终于发出“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感叹。

诗的结尾,在沉郁中振起,坚定了“长风破浪”的信心,重新鼓起沧海扬帆的勇气。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罢和州(治所在今安徽和县)刺史,与刚离任苏州刺史的白居易在扬州相遇。

两位神交已久的诗友初次相见,喜不待言。

在酒席上,白居易作《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诗:“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刘禹锡遂写此诗回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刘禹锡【朝代】唐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朗读节奏划分】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kē)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zhǎng)精神。

【注释】⑴酬:答谢,酬答,这里是指以诗相答的意思。

用诗歌赠答。

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

见赠:送给(我)。

⑵巴山楚水:指四川、湖南、湖北一带。

古时四川东部属于巴国,湖南北部和湖北等地属于楚国。

刘禹锡被贬后,迁徙于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这些地方。

⑶二十三年: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至宝历二年(826年)冬应召,约22年。

因贬地离京遥远,实际上到第二年才能回到京城,所以说23年。

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

置:放置。

弃置:贬谪(zhé)。

⑷怀旧:怀念故友。

吟:吟唱。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

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

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

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

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⑸到:到达。

翻似:倒好像。

翻:副词,反而。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

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

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柄(柯)已经朽烂。

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

同代人都已经亡故。

作者以此典故表达自己遭贬23年的感慨。

刘禹锡也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⑹侧畔:旁边。

⑺沉舟、病树:这是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

⑻歌一曲:指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⑼长(zhǎng)精神:振作精神。

长:增长,振作。

【译文】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主题思想】《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律。

此诗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

然后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

无限悲痛怅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诗人于是推开一步,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

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

末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诗歌鉴赏题】(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6、诗中借用典故的一联,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情感。

(2分)7、下列对颈联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沉舟”“病树”是诗人的自嘲,其中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

B.“千帆过”“万木春”,形象表明诗人对自己拥有光明前途充满信心。

C.“沉舟”“病树”作为反衬,描绘出富有生机的景象,表现诗人豁达襟怀。

D.蕴含了相信未来一定比现在更美好,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一)6 、对友人无尽怀念之情,对岁月流逝、物是人非现实的无限悲痛、惆怅之情。

7 、B(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1.“翻似”在诗中的意思是。

(2分)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巴山楚水”指诗人被贬所到的地方。

B.“闻笛赋”借嵇康《思旧赋》体现怀念之前C.以“烂柯人”表达诗人遭贬23年的感慨。

D.全诗表达诗人虽遭贬谪但依然乐观的精神。

1.(2分)倒好像2.(2分)B(三)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

(4分)6、下列对本诗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诗人在扬州写了本首诗来酬答白居易的赠诗。

B、诗人离开巴山楚水之地已经二十三年了。

C、诗人在巴山楚水听到了吹笛声,勾起了他对白居易的思念。

D、诗人用敬酒来感谢白居易为自己唱歌。

7、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表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三)A 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襟怀。

(四)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6.尾联中“长精神”的“长”意思是(2分)7.对诗中颈联理解不恰当的一项()(2分)A.这两句诗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迅速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B.这两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表现出诗人对世事变迁的豁达豪迈胸襟。

C.暗示事物在迅速发展,相信未来比现在更美好,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D.“沉舟”“病树”和“千帆”“万木”对比,表达诗人哀伤自己的情感。

(四)振作 D(五)、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

(4分)6、“今日听君歌一曲”中的“君”是指(人名)。

(2分)7、下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揭示的哲理最相似的一项是()(2分)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C、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

D、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白居易 C(六)阅读下列诗歌,完成第6-7题。

(4分)6、加点的“歌”在诗中指。

(2分)7、对尾联中“长精神”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喝了酒精神振奋,进而引发了浓厚的诗兴。

B、振作精神,乐观面对仕宦升沉与世事变迁。

C、有勇气重新审视自己在荒凉之地的悲惨境遇。

D、有心情欣赏千舟竞发、万木争春的美好景象。

(六)白居易写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B(七)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6—7题(4分)6.照应了题意的一句诗是(2分)7.本诗体现出诗人的(2分)6、“见赠”的意思是。

(2分)7、诗人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中要表达的是。

(2分)A、对自己长时间被贬谪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

B、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襟怀。

C、为自己在荒凉的地方虚度了年华儿感到惆怅和忧伤。

D、要振奋精神,重新投入生活的决心。

(七)、6. 今日听君歌一曲7. 豁达胸襟和坚定意志6.送给(我)(1分)7. B (2分)(八)7.下列加点数字与本诗“二十三年....”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

D.皓月千里,一碧万.顷。

8.全诗表达了作者的胸襟和的态度。

(2分),, (八)7. C 8.豁达积极(乐观)(九)7.诗中的“沉舟…病树”比喻(2分)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这是一首刘禹锡酬答白居易的诗歌。

B.首联写作者被贬地方之荒凉。

C.颔联写作者被贬归来的感触。

D.尾联表达了作者乐观向上的决心。

(九)7.诗人自己。

(2分) 8. B(2分)(十)7.作者是唐代家、哲学家,我们七年级时还学过他写的一篇文章。

题目为《》。

8.下列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A首联,作者点明被贬的地点和时间,表达了心酸和愤懑。

B颔联,作者借用两则典故,表达了惆怅之余对故人的怀恋。

C颈联,作者运用反衬突出了勃勃生机,展现出豁达的胸襟。

D尾联,作者点明题意,既表达了谢意,又对友人进行劝勉。

(十)7.文学陋室铭8.D(“劝勉”——其实是与友人共勉)(十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7-8题(4分)7、诗中“长精神”的“长”意思是((2分)8、下面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2分)A首联写了作者被贬滴的地点和时间,突出了经历坎坷。

B.颁联引用两个典故借以表达物是人非而生出悲凉之情。

C.颈联采用对偶句,表现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豁达胸襟。

D.尾联表达出在听了白居易的唱歌后,对生活更加乐观。

(十一)7.振作8.D(十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7—8题(4分)7.下面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A.“巴山楚水”指的是四川边远地区。

B.标题中“乐天”是指诗人李白。

C.“翻似”的意思是“倒好像”。

D.典故“烂柯人”表示对友人的怀念。

8.你怎样理解广为传颂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2分)答:(十二)7. C(2分)8. 用比喻(反衬、对偶)的方式,(1分)表明诗人面对挫折(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乐观(豁达、昂扬等)精神(1分)(十三)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第7---8题(4分)7、作者刘禹锡是(朝代)文学家、哲学家。

诗题中提到的“乐天”即(人名)。

(2分)8、下列对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句是诗人诉说自己谪居荒僻之地,不受重用时间之长久,慨叹仕途的坎坷。

B.“到乡翻似烂柯人”以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自己贬谪时间之长,又表现出世态变迁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在对仕途浮沉满心惆怅的同时也表达出洞彻世事、达观而豁达的胸襟。

D.整首诗的基调十分沉郁,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后的无限心酸,以及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

8.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首联表达了诗人被贬谪的无比心酸之情,也流露出了内心的不满。

B.颔联写诗人回到久别的家乡,人事全非,心里无限悲痛怅惘之情。

C.颈联用“沉舟、病树”为反衬,表现了诗人感慨年华已逝的悲伤。

D.尾联中点明了酬赠题意,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十三)7 ( 2 分,每空1 分)唐代白居易8 ( 2 分)D8 (2分)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