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浙教版科学教案)
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1章 第4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教学设计 浙教版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溶液的概念和特点,能区分溶液、悬浊液、乳浊液2.了解溶液的组成,知道溶质、溶剂的概念,会分析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3.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其他常见溶剂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视频教学,小组讨论合作,掌握分类的方法2.联系日常生活,寻找科学亮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小组观察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体会合作的快乐2.联系生活情景,认识到科学和生活密切相关,体会生活中处处有科学【教学重难点】重点:溶液的概念和特点,学会区分溶液、乳浊液、悬浊液。
难点:区分溶液、乳浊液、悬浊液,体会溶液的特点【教法学法】讲授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教具准备】材料:蔗糖、泥土、高锰酸钾、碘、酒精、水、盐、色拉油、牛奶、可乐、香蕉水、教具:多媒体、小烧杯、玻璃棒【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生活引入提问:相信同学们都喝过糖水,那么,我们的糖在放入水中为什么会逐渐消失在水中呢?糖去了哪里?预设:到水里面去了过渡: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二、观察实验,探索新知过渡:这里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三种物质,它们分别是糖、泥土、色拉油,将它们放入水中,搅拌后,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三个烧杯,看看这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是如何分散的。
提问:哪位同学已经观察好了?跟大家分享一下你的观察结果预设:糖完全分散到水中,泥土沉在底部,色拉油浮在水面上评价:观察的很仔细回答的也很完整。
追问:其他同学有补充或者有什么新的发现吗?预设:泥土有部分是悬在水中的评价:完全正确过渡:通过这3个小实验,同学们应该已经发现不同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情况是不同的,那么我们如何区分它们呢?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之一。
总结:我们把静置后不分层的称为溶液,会分层的称为浊液,浊液又分为悬浊液和乳浊液。
PPT定义:溶液:我们把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称为溶液。
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而形成的物质叫做悬浊液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物质叫做乳浊液提问:对照定义,再观察一下我们三杯液体,将它们归归类?预设:糖水是溶液,泥水是悬浊液,色拉油是乳浊液评价:更为完整的说应该是色拉油分散到水中形成的是乳浊液。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1.4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教案
1.4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教学内容: 1. 掌握溶液的概念,能区别溶液、悬浊液、乳浊液。
2. 了解溶液的组成,学会分析溶液中的溶剂和溶质。
3. 了解及其他常见的溶剂。
教学过程:一.课前互动环节1. 问:海水为什么是咸的?答:盐溶解到水里。
2. 问:黄河水为什么是黄的?答:泥沙“溶解”到水里(泥沙“分散”到水里)。
二. 活动环节1. 深紫色的高锰酸钾晶体+水现象:高锰酸钾固体消失了,得到紫红色的液体。
结论:高锰酸钾固体被水溶解了。
2. 将固体的碘加入到酒精里,会有什么现象?现象:紫黑色固体碘不见了,形成棕黄色的液体。
结论:固体碘被酒精溶解了。
3.将蔗糖放入水中,会有什么现象?现象:发现蔗糖消失了。
结论:蔗糖在水中被溶解了。
三.提问环节1. 提问:以上溶质是固体,那么溶质可否是液体或气体呢?解答:可以;举例:医用酒精中的水是溶剂,酒精是溶质;汽水中溶有二氧化碳,溶质是二氧化碳气体,溶剂是水;泉水中溶有矿物质外,还溶有氧气、二氧化碳等。
1. 提问:果汁能溶于水中,果汁是溶质吗?解答:不是;果汁中已经溶有许多物质,本身就是溶液2. 河水能用来养鱼,说明河水中溶解了哪些物质?解答:河水中溶有矿物质,还溶有氧气等,冷开水中的氧气、矿物质很少,不能提供鱼生活所必需得物质。
总结: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溶液:①把两种能够起反应的固体物质混合在一起,反应进行得很慢,但如果把这两种物质分别配成溶液,然后把两种溶液混合,反应进行得快;②人和动物、植物摄取养料,必须溶液才能吸收;③生活中的酒、醋、酱油以及众多的饮料都是溶液。
四. 知识点讲解1. 溶液(1)均一是指溶液内部各处性质相同;(2)稳定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溶质和溶剂不会分离;(3)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故是混合物。
2. 悬浊液和乳浊液(1)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形成的物质。
又叫悬浮液。
(2)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在(不相溶的)液体里形成的物质。
又叫乳状液(3)悬浊液和乳浊液合称浊液,它们的特点是不均一、不稳定。
1.4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
2.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原理。
-溶解:物质在水中均匀分散,形成溶液的过程。
-悬浮:固体微粒在水中均匀分散,形成悬浊液的过程。
-乳化:液体微滴在水中均匀分散,形成乳浊液的过程。
3.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在水中的分散状况的观察和分析。
-观察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的外观和性质,了解它们的区别。
2.简答题:
-请解释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的概念及其区分。
-请描述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原理,包括溶解、悬浮和乳化。
-请举例说明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在水中的分散状况,并分析其形成机制和稳定性。
3.实验题:
-请设计一个实验来观察和分析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的外观和性质。
-请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不同分散体系的形成机制和稳定性。
2.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原理,可以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究,从而加深理解。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3.对于乳浊液的形成机制和稳定性,可以通过讲解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可以设计一些乳浊液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乳浊液的形成和变化。
4.对于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在水中的分散状况的观察和分析,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让学生共同探究和交流,从而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可以设计一些小组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并分享和交流他们的发现和思考。
7.增强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能够发现科学的乐趣,对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进一步探索科学的动力。
8.培养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解决与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相关的问题,提高科学素养和生活技能。
八年级科学上册 1.4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教学设计2 (新版)浙教版.doc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一、教材依据浙江教育出版社《科学》八年级上第一章《生活中的水》第四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二、设计思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的环节。
新课程强调师生互动、互教互学,“只是告诉我,我会忘记;要是演示给我,我就会记住;如果还让我参与其中,我就会明白”这句朴素的格言蕴含着这么一个道理:学生要发展,就必须体验学习的过程。
因此,本节教学活动的设计理念就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亲历一个全新的探究过程,建构新知:即“实验一一观察一一分析与交流”过程。
教学设计努力做到,强调知识获得过程学习,突出创新能力、科学素养、和学生探究知识过程与方法的学习。
充分利用学生的现有知识经验,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努力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积极引导学生整理、表达自己的知识经验。
三、教材分析《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是八年级科学第一章第4节内容,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对学生来说是非常的重要,它是为后面学习物质在水小溶解作过渡和承接,所以是在本章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比较紧密,教材中是先介绍溶液以及溶液的组成和特点,再介绍悬浊液和乳浊液。
这样的编排有利于突岀溶液这个重点,但是如果从生活实际入手来看,学生往往是先从观察中了解到各种分散系的宏观特点。
因此我将教学内容的安排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先从实际例子出发,带着需要解决的问题去探究,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并观察,依此可以让学生自己归纳分析出三者的区别,再给出浊液和溶液的概念,以及学会区分三者。
然后将重点放到溶液上,学习溶液的特点以及组成,最后再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这样的安排可能更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并且可以培训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四、重点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溶液的组成和特征,能区别溶液、悬浊液、乳浊液是本节的难点。
在学生分析讨论实例的基础上,教师总结。
本节课借助于课件和实验演示,采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自主分析讨论,最后归纳总结,以实验演示和学生观察分析贯穿整节课,并且把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这样既体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又突破教学难点。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1.6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教案4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一、知识目标
1、掌握溶液的概念,了解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基本特征,了解它们的一般用途。
2、初步了解混合物的概念。
3、了解溶质和溶剂的基本概念。
4、了解水和其它常见的溶剂。
二、技能目标
1、通过对比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实验分析能力。
2、能用分类法对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简单分类。
3、学会区别、整理、归纳三种分散状况的基本特征。
4、能列举出生活中遇见的一些分散系实例。
三、过程与方法
1、以四人小组的方式通过实验归纳,课前给学生发好任务单。
2、实验中培养学生对比较法的运用。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溶液、悬浊液、乳浊液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举例,扩充学生知识面,加强学生持续学习和探索的精神。
2、通过合作活动的参与来增强学生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五、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区别;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难点:用分类比较的方法去认识事物。
六、教学工具:5支试管,水,粉笔会,一小瓶色拉油,碘,酒精,食盐
教学过程
学生完成实验之后,教师抽取一组学生的任务单投影出来,并获取其他小组的认同学生任务单。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浙教版科学教案)
第一章生活中的水第六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的教学设计一、目标导航[知识与技能]掌握溶液的概念,能区别溶液、悬浊液、乳浊液;了解溶液的组成,学会分析溶液中的溶剂和溶质;了解及其他常见的溶剂。
[科学思考]运用实验探究方法来区别溶液、悬浊液、乳浊液。
[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分析日常生活有关现象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力。
二、要点扫描[课标解读]《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主要探究物质在水中的三种分散状况,学生在探究其知识形成过程是在已有《物质的溶解性》知识积累和日常生活经验基础上进行的,所以教师在该节组织教学在中主要以学生猜想和实验探究的形式来完成学生的知识形成,并运用知识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
[内容分析]本内容在教科书的第29—31页,教材中设计了高锰酸钾、食盐、粉笔灰、色拉油等物质在水、汽油中的分散状况,通过日常生活中常见物质分散状况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探究方法来区别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科学概念,另一方面也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是运用实验探究方法来形成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
教学难点是运用溶液性质解决日常生活中有关问题。
[学情分析]对于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他们对科学探究一般步骤已比较熟悉,同时学生对课堂自主、民主的要求较为强烈,所以该节课设计以学生猜想和实验探究的形式来完成学生的知识形成是受学生欢迎的。
[学法点拨](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首先要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本节课设计学生很熟悉吃早餐问题入手,放松学生心情,活跃学生思维。
(2)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有组织、有目的的合作操作,不但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而且能使学生的智力水平在某一时间内达到超常状态。
教学时,要恰如其分地安排小组合作学习的材料、方法和动态,共同探讨如何设计实验。
(3)学中有用,用中促学。
通过实验探究方法来形成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来解决有关污垢洗涤、衣服干洗等问题,同时在探究实验过程中促进新知识的巩固与发展。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教案)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教学设计一、前期分析(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4节,属于物质科学领域。
教材先通过一个简单的活动让学生主要介绍了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再从物质的状态、种类介绍溶质溶剂,再介绍悬浊液、乳浊液、混合物的概念,溶液的特征,以及基本实验操作。
溶液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节课是在学习浮力之后,对物体浮沉状况的巩固和深入,也为后一节物质的溶解性奠定基础,因此本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二)学习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乐成一中八(3)班学生。
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科学有浓厚的兴趣,在生活中也已体会到物质在水中分散状况的相关知识,但学生对它们的了解还停留在直观表象,很少进一步作比较和判别。
对于溶解,学生印象较深的是固体在水中的溶解,而对气体和液体的溶解还缺乏系统整理和深入的思考。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分析归纳能力,能够从实验现象出发,归纳出结论来,这为本节课溶液概念的得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学生对于实验具有良好的兴趣,有利于课堂教学。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会分析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准确区分溶液、悬浊液、乳浊液教学难点:学会分析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准确区分溶液、悬浊液、乳浊液二、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1.通过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溶液,学会判断溶质、溶剂的方法2.通过生活体验和实验对照观察,能用分类的思想对分散状况进行简单分类,学会辨析溶液、悬浊液、乳浊液3.经历自主学习“药品的取用”过程,提高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二)科学知识与技能1.掌握溶液的概念及特征2.了解溶液的组成、混合物的概念3.知道水是重要溶剂及其他常见的溶剂(三)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1.通过自主学习“药品的取用”,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2.学习衣服污渍用水难以除去而用其他溶剂可除去,感受科学的奥秘和神奇(四)STSE通过了解悬浊液、乳浊液在生活中的应用,认可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的进步,科学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活引入询问学生喝豆浆味道太淡如何解决?预设:往其中加砂糖、食盐、酱油等。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1.6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教案
第六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说出溶液的概念、组成和特征;2、描述悬浊液和乳浊液的特征;3、区分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并简单举例。
二、过程与方法能对生活中常见的液体进行简单的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分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衣服上的油污可以用汽油洗去四、STS了解衣服干洗的科学原理,体验科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溶质、溶剂的概念;区分溶液、悬浊液以及乳浊液;难点:溶液、悬浊液以及乳浊液的区分。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我们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各种液体比如我么爱喝的各种鲜榨果汁、可乐等,这些液体有什么不同点吗?二、新课讲解(一)溶液实验一、在装有水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盐,观察试管中水和食盐的变化。
解释:食盐化为分子状态分散在水中,即食盐溶解在水中。
小实验二、将深紫色的高锰酸钾晶体加入到装有水的试管中。
学生活动:让学生仔细观察试管中的液体颜色变化,记下每个不同时间的现象变化(先让学生自由回答,再让一个学生回答,教师再进行补充说明)现象:高锰酸钾固体不见了,形成均一的紫红色液体说明:高锰酸钾能溶解在水中。
小实验三、将固体的碘(紫黑色)加入到装有酒精的试管中。
学生活动:让学生仔细观察试管中的液体颜色变化,记下液体的现象变化状况(让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再进行补充说明)现象:固体碘消失,最后形成均一的橙色(或棕色)液体。
说明:碘能溶解在酒精中。
小实验四、将色拉油加入到装有汽油的试管中,并振荡。
学生活动:让学生仔细观察试管中的液体颜色变化,记下液体的现象变化状况(让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再进行补充说明)现象:色拉油溶到汽油中,形成乳白色均一的液体。
说明:色拉油能溶解在汽油中。
教师总结:1、从食盐、高锰酸钾、碘、色拉油的实验例子中引出溶质,溶质的概念(被溶解的物质);2、从水、酒精、汽油的实验例子中引出溶剂,溶剂的概念(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3、再从中引出溶液,溶液的概念(溶质在溶剂中溶解后得到的物质);提问:溶质与溶剂组合起来就是溶液,那么同学们能猜测一下他们之间会有什么质量关系吗?学生活动:自由猜想并发言教师说明:溶质+ 溶剂= 溶液m质+ m剂= m溶加强:我们这里所说的溶质(食盐、高锰酸钾、碘、色拉油)都是固体或液体,那么请同学们思考:溶质可以是气体吗?如果溶质可以是气体的话,有谁可以举几个例子吗?引导:生物的呼吸作用需要什么?(氧气)鱼可以在水中呼吸,说明水中溶解了什么?(氧气)那么氧气是溶质吗?(是)溶剂是什么?(水)(例:平时喝的雪碧、可乐,瓶盖打开会有很多气泡,是因为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二氧化碳是溶质,水是溶剂。
第4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2021年初中科学浙教版)
1.4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状况(2)
任务一(导学案1)
小组讨论 (2分钟)
请用分子运动论的观点解释砂糖 溶解组合作(5分钟)
要求: 1、一起观察高锰酸钾和水的颜色, 以及加入后两者各自的变化。 2、药品取少量(用药匙的小头)
3、记录在书本21页活动里
任务三(导学案7)
小组合作(3分钟) 要求: 讨论导学案7,结合其中的现象归纳
溶液有什么特点?
任务四
小组合作(6分钟) 要求: 1、先归纳悬浊液、乳浊液概念。 2、结合课本24页表格中的现象,给4组物 质分类。 3、列举悬浊液、乳浊液的例子。 4、比较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异同点
每位同学都是一棵花的种子, 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相 信自己,静待花开。或许某些 种子永远不会开花,因为他(她) 是参天大树。
八年级科学上册 1.4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教案1 浙教版(1)(2021年整理)
八年级科学上册1.4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教案1 (新版)浙教版(1)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科学上册1.4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教案1 (新版)浙教版(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科学上册1.4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教案1 (新版)浙教版(1)的全部内容。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教学目标:1、掌握溶液的概念,能区别溶液、悬浊液、乳浊液。
2、了解溶液的组成,学会分析溶液中的溶剂和溶质。
3、了解及其他常见的溶剂。
教学重点:重点:物质的溶解性教学难点:溶解的概念教学用具:多媒体PPT教学过程:【引入】一、溶液生活中,将蔗糖放入水中,发现蔗糖消失了,水变成了甜甜的糖水 ,说明,蔗糖在水中被溶解了。
通过实验还会发现许多物质能溶解在其它物质中。
【实验】1、将深紫色的高锰酸钾(或硫酸铜)晶体放如水中,有什么现象?现象――可以看到沉在杯底部的高锰酸钾晶体周围出现一圈紫红色液体,紫红色慢慢扩大,隔了一段时间,杯中的液体变为均一透明的紫红色。
2、将固体碘(黑紫色)加入酒精中,又有什么现象?现象――可以看到加入的碘很快溶解,液体变成橙色(或棕色).【结论】:高锰酸钾固体能溶解在水中,碘能溶解在酒精中。
1.溶质、溶剂和溶液。
(1) 被溶解的物质称为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2)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称为溶剂;(如水、酒精等)(3)溶质在溶剂中溶解后得到的物质。
(是一种混合物)(碘酒、高锰酸钾溶液、糖水、盐水等)【思考】以上溶质是固体,那么溶质可否是液体或气体呢?――可以。
举例:医用酒精中的水是溶剂,酒精是溶质;汽水中溶有二氧化碳,溶质是二氧化碳气体,溶剂是水;泉水中溶有矿物质外,还溶有氧气、二氧化碳等。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教学设计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教学过程学习任务分析本节内容选自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1章第6节,属于《科学课程标准》中物质科学的相关内容。
学生在本章前几节中已经学习了关于水的相关知识,知道了水中能够溶解一些物质,并且学生在七年级对物质的溶解性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是本节课学习的基础。
另外本节课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比较紧密,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很好素材。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的区别判断溶质和溶剂的方法教学难点: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的区别学情分析学生已经了解了水的相关知识,并且通过之前的学习对物质的溶解性的知识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是本节课学习的基础。
另外学生比较喜欢有实验需要参与的课堂,本节课的教学主要采用实验演示的方法,增强学生感性认识。
这些都是本节课教学进行的基础。
但是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往往还停留在记忆的水平,对于理解性的知识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
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这方面能力的提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说出溶质、溶剂的概念2.区别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3.说出常见的溶剂4.区别溶质和溶剂【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演示与生活经验的学习,区别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实验过程中,正确、规范操作,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科学技术与社会】1.利用物质的溶解性,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教学过程设计新课导入:活动:请学生将白色粉笔灰和食盐分别倒入装有等量蒸馏水的烧杯中,让学生观察两者搅拌后的状况是否一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你所看到的。
并且上面同学在演示的时候教师要提醒学生不但要注意观察你所看到的现象,同时也要注意改同学操作是否规范。
生:描述然后教师进行总结,描述所看到的现象,引出本课的题目《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新课探索:一:溶液1、溶液的组成及特征取少量高锰酸钾固体,观察高锰酸钾固体的颜色。
保证全班同学都要看到。
然后让学生观察高锰酸钾固体溶解在水里的现象及学生的操作是否规范。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态》教案
板书
实验基本操作
1、固体药品的取用
①颗粒块状固体
②粉末状固体
2、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倾倒
②筒量
悬浊液、乳浊液、溶液
1、悬浊液是指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而形成的混合物
2、乳浊液是指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3、溶液的组成:被溶解物质叫溶质,能溶解其他的物质叫溶剂。溶液是均一、稳定。
活动二:打开雪碧观察
思考:河水可以养鱼,说明河水中溶解了什么物质?
思考:是不是只有水可以作溶剂?
活动三:
1.将固体的碘加入水中,你发现______________。
2.将固体的碘加入酒精中,你发现______________。
常见的溶剂及干洗原理。
思考:你是如何判断一种溶液中哪个是溶质,哪个是溶剂的?
讲述:在实验在之前,我们要对一些实验的操作进行讲解。今天的实验设计到固体药品和液体药品的取用。
边演示边讲解注意细节。
1面粉2油3酱油4醋5味精6盐7硫酸铜
问:生活中有像面粉分散于水现象吗?
问:生活中有像油分散于水现象吗?
分析3—7号试管,得出几个概念:溶质、溶剂、溶液。
思考:固体、液体可以作为溶质,那么气体可以作为溶质吗?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1.4《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教学设计
课题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学科
年级
八年级上
学习
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能说出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⑵会区分溶液、乳浊液、悬浊液,并晓得溶液是均一、稳定的
⑶通过学生实验,初步知道固体、液体药品取用的技能。
2.过程与方法
⑴在溶液、乳浊液、悬浊液的辨别实验过程中及药品取用操作中,掌握严谨的操作技术,并能用已经学会的知识,进行区分溶液、乳浊液、悬浊液。
浙教版初中科学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教案
判断某物质是否是溶液,一般以以下 两个方面来判断:(1)是否是均一、 稳定的混合物。如:水均一稳定就不 是溶液。(2)是否是一种或几种物 质溶解于另一种物质。
三、悬浊液和乳浊液
1、定义 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于 液体里面而形成的物质叫 悬浊液或悬浮液。 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 里形成的物质叫乳浊液或乳 状液。
溶液、溶质、溶剂的关系
1、溶液中溶质、溶剂的判断 (1)根据名称,一般溶质在前,溶剂在后。 (2)若固体或气体与液体相互溶解成为溶液,一般习惯 将固体或气体看做溶质,液体看做溶剂。 (3)若两种液体组成的溶液,一般习惯把量多的看做溶 剂,量少的看做溶质。 (4)其他物质溶解于水中形成溶液时,无论水的量是多 少,水都是溶剂。 注:SO2、Na2O等易与水反应的物质溶于水,溶质是反 应后生成的物质。
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
第四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情况
一、定义
1、溶液:一种 2、溶质:被溶 或几种物质分 解的物质叫做 散到另一种物 溶质。如高锰 质中,形成均 酸钾中的高锰 一、稳定的混 酸钾,碘溶液 合物叫做溶液。 中的碘。 3、溶剂:能溶 解其他物质的 物质叫做溶剂。 如高锰酸钾溶 液中的水,碘 溶液中的酒精。
久置现象
相同点
均一、稳定
沉淀
都是混合物
分层
悬浊液
乳浊液
四、乳化现象
1、在油脂与水的混合物中加入一些洗洁精,能使细 小的油脂液滴均匀浮于水中形成乳浊液,这种现象叫 做乳化。 2、能促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乳浊液的物 质叫做乳化剂。乳化剂所起的作用叫做乳化作用。常 用的乳化剂有肥皂、洗洁精等。
八年级科学上册 1.4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教学设计 浙教版(1)
第4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的第4节。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水的组成,水的浮力后,对水的化学特性的第一次学习。
又为接下来学习溶解部份知识打下基础。
本节内容包括:溶质、溶剂、溶液的概念熟悉;悬浊液、乳浊液的熟悉;溶液的特性三部份。
知识点由浅入深,复合学生的认知特性,知识内容接近生活。
教材事例源于生活,教学实验来自生活,生动有趣,吸引学生。
【学情分析】我的学生是八上的学生。
通过七年级及小学的科学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具有对实验的观看能力,能细心观看实验,描述出实验现象,并归纳总结。
学生在过去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水的溶解性,明白水有溶解物质的能力,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对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进一步的教学相对容易。
在以往的生活体会中,对乳浊液、悬浊液,学生已经有必然感性熟悉,并明白了用汽油洗涤圆珠笔颜色等生活常识,有利于本节课的学习。
【教学重、难点】重点:(1)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2)溶液、乳浊液、悬浊液的区分,并知溶液是均一、稳固的(3)水是专门好的溶剂,但部份物质不溶于水却溶于其他溶剂里难点:(1)溶液、乳浊液、悬浊液的区分,并知溶液是均一、稳固的(2)水是专门好的溶剂,但部份物质不溶于水却溶于其他溶剂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术(1)能说出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2)会区分溶液、乳浊液、悬浊液,并知道溶液是均一、稳固的2.进程与方式(1)在溶液、乳浊液、悬浊液的分辨实验进程中,把握严谨的操作技术,并能用已经学会的知识,进行区分溶液、乳浊液、悬浊液。
(2)通过实验,发觉水是专门好的溶剂,但部份物质不溶于水却溶于其他溶剂里,体会实验是解决问题的好方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生活中的体会,如:用汽油洗涤衣服上圆珠笔颜色,感受溶剂除水之外外还有汽油、酒精等,体会生活中处处有科学,提升学习科学的爱好。
【教学方式】通过教学法教学大体概念,学生通过实验法,感受不同溶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通过教师的实验演示法,变演示变引导,让学生体会到悬浊液、乳浊液、溶液的区别。
八年级科学上册 1.4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教学设计3 浙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科学上册1.4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教学设计3 (新版)浙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科学上册1.4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教学设计3 (新版)浙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科学上册1.4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教学设计3 (新版)浙教版的全部内容。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教学设计思路在《科学》第一册中学生已经学过了物质的溶解性,对溶解和扩散有了初步的认识,但由于知识层次的局限学生对它们的了解往往只停留在直观表象,很少进一步做比较和判别,溶解在学生的印象中较深的也只是固体在水中的溶解,而对于气体和液体(尤其是液体)的溶解以及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物质中的溶解能力等都了解不深,印象模糊,缺乏系统的整理.但溶解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是较熟悉的现象,因此在教学中,可针对学生实际,从学生对溶解的初步认识出发,安排合适的实验,对熟悉的现象进行分析比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溶解,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比较、分析,得出混合物的三种类别(溶液、悬浊液、乳浊液)以及它们各自的主要特征.然后,结合具体生活实例,使学生把自己的所学与平时不曾留心的,而与自己的生活又是比较贴近的问题联系起来,象有些药水服用前要求要“摇匀”;衣服的洗涤方法包括一些油污的去除等等,让他们体验问题解决的成功感,让他们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溶液的概念,了解溶液的组成,学会分析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知道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主要特征,能区别三种混合物。
(二)技能目标通过实验使学生能熟练掌握一些器材(如试管、药匙、玻璃棒、滴管等)的使用方法。
【新版】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第一课时【创新教案】
第四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内容来源】八年级浙教版上册第一章【主题】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课时】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溶液的概念及特征。
(2)了解溶液的组成、混合物的概念。
(3)认识水这种重要溶剂及其他常见的溶剂。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溶液,学会判断溶质、溶剂的方法。
(2)通过实验操作过程,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观察,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树立学好科学的信心。
(2)学习衣服污渍用水难以除去而用其他溶剂可除去,感受科学的奥秘和神奇。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会分析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教学难点:能够用溶液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三、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4节,属于物质科学领域。
教材先通过一个简单的活动让学生主要介绍了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再从物质的状态、种类介绍溶质与溶剂。
溶液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节课是在学习浮力之后,对物体浮沉状况的巩固和深入,也为后一节物质的溶解性奠定基础,因此本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四、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初级中学的二年级学生,他们的年龄大都在15岁左右,具备一定的数学计算基础。
由于目前处在形式运算阶段初期,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总体较薄弱,需要教师加以耐心的辅导和帮助。
15岁左右的他们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其有意注意和责任感意识有所增强,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能积极思考,主动寻找答案。
对于溶解,学生印象较深的是固体在水中的溶解,而对气体和液体的溶解还缺乏系统整理和深入的思考。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分析归纳能力,能够从实验现象出发,归纳出结论来,这为本节课溶液概念的得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教师】海水为什么是咸的?黄河为什么是黄的?【学生】盐溶解在水里。
泥沙溶解在水里。
【教师】以上的溶解过程不是很明显,我们今天在课堂中通过更加明显的实验现象来认识溶解。
【新版】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第二课时【创新教案】
第四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内容来源】八年级浙教版上册第一章【主题】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课时】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区别溶液、悬浊液、乳浊液。
(2)知道不同的药品该如何取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不同物质分散状况的探究,提高实验、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2)通过实验操作过程,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观察,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树立学好科学的信心。
(2)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树立起科学学习和生活实际是紧密相连的意识,形成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准确区分溶液、悬浊液、乳浊液教学难点:学习药品的正确取用方法三、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选自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的第4节,属于物质科学领域。
本课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比较紧密,上一课时已经介绍溶液以及溶液的组成和特点,本课时将介绍悬浊液和乳浊液。
这样的编排有利于突出溶液这个重点。
如果从生活实际入手来看,学生往往是先从观察中了解到各种分散系的宏观特点。
因此我让学生带着需要解决的问题去探究,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并观察,依此可以让学生自己归纳分析出三者的区别,再给出浊液和溶液的概念,以及学会区分三者。
这样的安排可能更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并且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探究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四、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初级中学的二年级学生,他们的年龄大都在15岁左右,具备一定的数学计算基础。
由于目前处在形式运算阶段初期,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总体较薄弱,需要教师加以耐心的辅导和帮助。
15岁左右的他们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其有意注意和责任感意识有所增强,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能积极思考,主动寻找答案。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分析归纳能力,能够从实验现象出发,归纳出结论。
五、教学过程1.提出问题【教师】溶液的特点是均一稳定,那么是不是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当中都会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呢?【学生】猜测,并给出依据【教师】同学们需要通过实验来解决问题。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教案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一节教学《科学课程标准》(7-9年级)指出“科学课程要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本质,逐步领悟自然界的事物是相互联系的,科学是人们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并且通过科学探究而不断发展。
”可见,科学课程课堂教学要体现出科学本质,这是科学课程课堂教学基本特征,也就是说科学课程课堂教学要有“科学味”,否则就不是科学课了。
科学本质是什么?科学的本质可以大体概括为“实证意识、逻辑思维、质疑精神”。
实证意识:讲求证据、实事求是,证据从何而来?一般来自观察和实验;逻辑思维:符合逻辑的思考,运用证据与结果的逻辑关系,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的逻辑能力;质疑精神:能够提出独特的观点,要保护学生质疑精神(摘自喻伯军《小学科学课程解读》)。
科学课程课堂教学如何体现出科学本质呢?科学本质不是教师讲授出来的,也不是学生想象出来的,而且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逐渐让学生进行领悟。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是浙教版科学教材第三册第一章第六节的内容,是学生学习溶液知识的开始,是化学部分基础性知识。
这一节学习,对于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兴趣和后继学习至关重要,而这一节又是放在学生学习了水的密度、压强、浮力物理知识以后进行,是以水为主题融合了物理、化学等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知识的连贯性、整体性、主题性。
学生对于溶液的知识是有一定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的,但认识还是不全面。
如何通过一些探究活动,来揭示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从中构建知识。
设计探究活动内容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逐渐领悟其科学本质。
一、教学过程教学片段一:演示实验引发学生提出问题。
实验1:观察蔗糖、水的颜色、味道、状态,然后将蔗糖放入盛有水的试管内,振荡。
(注意:尝试物质味道必须在已知安全情况下进行,一般情况不要进行)观察现象:先下沉,后逐渐消失,仍然呈无色液体。
学生分析解答问题:问题 1:下沉原因。
(重力大于浮力)问题2:蔗糖晶体消失了,到哪里呢?(学生讨论分析:用分子观点进行解析——理论上进行分析,较抽象,部分学生会难以理解)问题 3:能否设计一个具体方案验证蔗糖还在水中,质量也没有少?先尝一下水、蔗糖的味道(强调不能随便尝试物质的味道),观察其颜色、状态,用天平称量它们的质量,然后冰糖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直至消失,再称量和尝试混合后味道和颜色、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生活中的水第六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的教学设计一、目标导航[知识与技能]掌握溶液的概念,能区别溶液、悬浊液、乳浊液;了解溶液的组成,学会分析溶液中的溶剂和溶质;了解及其他常见的溶剂。
[科学思考]运用实验探究方法来区别溶液、悬浊液、乳浊液。
[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分析日常生活有关现象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力。
二、要点扫描[课标解读]《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主要探究物质在水中的三种分散状况,学生在探究其知识形成过程是在已有《物质的溶解性》知识积累和日常生活经验基础上进行的,所以教师在该节组织教学在中主要以学生猜想和实验探究的形式来完成学生的知识形成,并运用知识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
[内容分析]本内容在教科书的第29—31页,教材中设计了高锰酸钾、食盐、粉笔灰、色拉油等物质在水、汽油中的分散状况,通过日常生活中常见物质分散状况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探究方法来区别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科学概念,另一方面也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是运用实验探究方法来形成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
教学难点是运用溶液性质解决日常生活中有关问题。
[学情分析]对于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他们对科学探究一般步骤已比较熟悉,同时学生对课堂自主、民主的要求较为强烈,所以该节课设计以学生猜想和实验探究的形式来完成学生的知识形成是受学生欢迎的。
[学法点拨](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首先要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本节课设计学生很熟悉吃早餐问题入手,放松学生心情,活跃学生思维。
(2)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有组织、有目的的合作操作,不但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而且能使学生的智力水平在某一时间内达到超常状态。
教学时,要恰如其分地安排小组合作学习的材料、方法和动态,共同探讨如何设计实验。
(3)学中有用,用中促学。
通过实验探究方法来形成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来解决有关污垢洗涤、衣服干洗等问题,同时在探究实验过程中促进新知识的巩固与发展。
[经验介绍]该节课教学关键是在教师创设情景下学生能自主地设计实验进行探究,从而使他们学会科学探究,并从中体验到探究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文档[教学时数]共1课时。
[课前准备]1.多媒体动画一个。
2.药品:高锰酸钾水碘酒精汽水粉笔灰色拉油汽油3.仪器:试管烧杯玻璃棒等[教学流程]一、新课引入设问:同学们早餐吃什么?牛奶、汤、豆浆(教师列举学生提出与本节内容有关的质),它们都是不同物质(教师要指出具体物质)在水中分散状况,(引出新课体)它们在水中分散后性质是否一样?(提出探究问题)二、新课展开学生讨论猜想:列举日常生活中不同物质在水中分散后性质是不同的。
(教师可通过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同状态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同提示学生进行猜想)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教师提示学生利用桌上药品选择不同状态物质,同时设计表格)学生汇报设计方案:小组合作探究实验并完成表格内容:学生汇报实验结论:高锰酸钾、酒精能在水中溶解,静置后是均一、稳定混合物。
粉笔灰、色拉油、碘在水中不易溶解,静置后会分层。
教师讲述结论并引申新知识:1、溶质:象蔗糖、食盐、高锰酸钾、酒精等被溶解的物质称为溶质2、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如水)3、溶液:溶质在溶剂中溶解后得到的物质(酒精溶液、高锰酸钾溶液、糖水、盐水)溶液特点:均一、稳定混合物。
课堂练习:1、下列各溶液的溶质,并指出它们状态。
食盐水酒精溶液汽水2、水中呼吸,说明水中溶解了什么?它是溶质吗?过渡:大家知道溶质可以是固态、液态、气态,那么对于溶剂呢?同学们可以提出问题么?学生讨论提出问题:1、溶剂一定是水么?2、同种物质在不同液体中溶解能力相同么?学生讨论猜想并设计实验:1、酒精中分散状况。
2、色拉油在水、汽油中分散状况。
学生汇报实验结论:1、溶剂可以是除水外有酒精、汽油等其他液体。
2、同种物质在不同液体中溶解能力不相同。
过渡:溶液特点是均一、稳定混合物,放置后不分层,粉笔灰、色拉油在水中分散后是溶液吗?为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学生讨论回答:教师讲解:1、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形成的物质。
有些药水如“钡餐”服用时需要摇匀,液体会变得混浊不透明,就是悬浊液,还有泥水2、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在(不相溶的)液体里形成的物质。
牛奶,乳白色,不透明,放的时间长一些,会出现一层白色油脂,这就是乳浊液。
还有油水、肥皂水等。
浊液特点:放置后会分层。
2、混合物:有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生活中很多象糖水一样的物质,它们有很多的成分混合在一起,就是混合物。
溶液、悬浊液、乳浊液都是混合物。
三、课堂总结板书:(一)、溶液1、溶质:被溶解的物质称为溶质2、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如水)3、溶液:溶质在溶剂中溶解后得到的物质溶液特点:均一、稳定混合物。
(二)、浊液1、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形成的物质。
2、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在(不相溶的)液体里形成的物质。
浊液特点:放置后会分层四、课外探究1、如何将衣服上油污洗去?为什么?2、服装干洗原理是什么?为什么干洗衣服不能即日领回?(介绍干洗原理――我们穿的有些衣服的衣料是由天然纤维,如羊毛、真丝等制造的,湿水后会缩水、变形甚至退色。
遇到这类衣服或衣物沾上墨汁、指甲油等用水难洗的污渍,就需要干洗。
干洗时,干洗店使用一些有机溶剂作为干洗液,八油性污渍洗掉。
由于干洗溶剂都是一些致癌物质或具有中度毒性,对人体有害。
所以,拿去干洗的衣物要相隔数天才可领回,时残留的干洗溶剂先挥发掉。
)四、学业诊断吃火锅时,我们虽然没往锅内继续放盐,但汤越吃越咸,这是因为:---------------------------------------------------------------------------------------------------( )A、汤的上部淡下部咸B、汤内盐的质量分数随着水份的蒸发而增大C、汤内锅底的盐没溶解D、其它原因错因分析:该题很多学生会错选C,学生会觉很咸是因为盐没溶解,学生对于盐的质量分数与咸的程度没有没有一定的概念。
正确解答:B五、精彩存盘1、牛奶、食盐水、石灰水、黄酒这四中常见物质中,既属于乳浊液又属于混合物的是--------------------------------------------------------------------------------------------------()A、牛奶B、食盐水C、石灰水D、黄酒2、下列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液体,属于溶液的是--------------------------( )A.牛奶 B.碘酒 C.泥水 D.墨汁3、少量菜油、醋、蔗糖、胡椒粉、味精粉分别加入水中、振荡,其中____________形成悬浊液,_____________形成乳浊液,____________形成溶液。
4、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A、冰水B、牛奶C、碘酒D、石灰浆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溶液一定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B.溶液应该是无色透明的C.水均一、稳定,是一种溶液D.煤油与水充分混合形成溶液6、现有下列溶液:①海水、②白酒、③植物油和汽油混合形成的溶液、④汽水,其中溶剂是水的有--------------------------------------------------------------------------()A.①④B.①②④C.②③D.①②③④7、从一杯食盐水的上部取出一部分,测得它的密度是a g/cm3;再从下部取出一些,它的密度应该是----------------------------------------------------------------------------()A.大于a B.小于a C.等于a D.变化不定8、碘酒是由__________分散到________中制成的混合物,其中_______是溶质,________是溶剂。
打开可乐瓶有气泡冒出,这是因为可乐中溶解了________。
干洗店用有机溶剂作为干洗液,把油性污渍洗掉,而不用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盛有相同质量水的3支试管甲、乙、丙中,分别加入3种不同的物质,充分振荡后观察到:甲试管的液体中有分散的小液滴,乙试管的液体中分散有固体的小颗粒,只有丙试管中看不到所加入的物质,但试管中的液体呈蓝色透明。
试判断:(1)甲试管中是__________液,乙试管中是_________液,丙试管中是_______液。
(2)若其他条件不变,3支试管静置片刻后,看到的现象是:甲中______________乙中___________________,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3种液体中,最稳定的是__________,它们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
10、在学完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后,小明还有点疑问,回家后小明做了一个实验:将少量的食盐溶解在凉开水中,静置一个小时后,小明用吸管分别尝了上层、中层和下层的溶液的味道,你觉得小明会感觉到(上层最咸,下层最咸,中层最咸,一样咸),这个实验说明了。
附:正确答案1、A 2、B 3、胡椒粉,菜油,醋、蔗糖、味精4、C 5、A 6、B 7、C 8、碘,酒精,碘,酒精,二氧化碳,油不能溶解于水9、乳浊液,悬浊液,溶液,分层,分层,不分层,丙,均一、稳定10、一样咸,溶液特点是均一、稳定金华市第十四中学蔡燕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