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教育以人为本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生教育以人为本理论

一、以人为本是“三生教育”的价值核心

1.以人为本的含义

以人为本思想是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提纲》一文中提出的一个基本哲学理论。其基本思想是“:在其现实性上,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社会的主体,是一切活动的根本因素,强调要充分认识和尊重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具体到学校德育方面就是“应以对人的深刻理解和研究为出发点,在德育过程中贯彻人本理念和人性关怀,坚持以学生为本位,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能动性和内在潜能,以学生的实际作为教育的出发点,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

2“.三生教育”体现了现代教育的价值理想

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的价值理想和思维原点,现代教育逻辑支点的核心是不断提升人的自身建设水平。“三生教育”体现这种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让学生体验美好,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鲜明的价值判断,丰富的思想体系。这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主要体现在:坚持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中心,把教育与人的自由、幸福、尊严和终极价值联系起来;坚持以人为中心,体现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三生教育”站在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融合的高度,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使受教育者真正感受到接受“三生教育”是自我成长的内在需求,这有利于他们形成自觉的德性主体意识,把外在的道德教育内化为心灵深处的道德信念,并自觉外化为日常行为,把

有意义的生命,幸福的生活作为自己人生的追求。此外,这种人文关怀的德育理念关注人类发展普遍面临的问题,关注个体生命、生存和生活的基本问题,关注学生主动、健康、全面的发展问题,从人生的起点上逐步构建个体成长的基础,有助于在确立德育目标的过程中,真正做到科学、合理、真正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有利于消除德育目标“假大空”的色彩,使德育目标真正发挥引导德育健康、有序发展的作用,避免将受教育者作为“道德之洞”、“美德之袋”进行德育注入,从而出现“目中无人”的教育方法,而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和现实性。

二、对“三生教育”基于实践的理性思考

1“.三生教育”的新特点

(1)互动性

“三生教育”作为一种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就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里的“人”包括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整个德育过程就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向互动的过程,师生共同在“三生教育”中体悟生命,学习生存技能,探索生活意义,从而达到教学相长,在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学习中相互促进,既达到了对学生人格的健全,也促进了教师自身德性的发展,改变了以往将学生作为德育灌输容器的做法,使师生关系变得平等与交互。

(2)生活性

“三生教育”将德育回归生活,它的生活性表现在立足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将在生活中可能面临的价值选择,价值冲突等问题提出来进

行探讨,使学生将来在面对这些矛盾与冲突时能从容应对。在生活中进行,以往我们的德育都是在课堂上完成知识的传递,“三生教育”更多的是将德育内容内化于生活中,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德育的作用;最后“三生教育”最终的目的是回归于生活,使学生明确了生命的意义,掌握了生存技能后能够更好地生活。

(3)开放性

从大的教育观念看,现代教育应该是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实施的一项系统性教育工程。“三生教育”的开放性体现在反对将德育限制在学校教育中的做法,强调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要共同参与德育,打破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间隔,使之成为一个融通式的德育网络,从而不断对学生进行强化,使学生成为有德性的人。开放性还表现在对多元价值观的包容。现代社会价值观多元化,学生可以从多渠道获得价值观,作为德育中重要的价值观选择上“,三生教育”承认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并将社会上的主流价值观介绍给学生,加以引导使其在多元的价值观中选择正确的,有益于成长的价值取向。

2.对“三生教育”实施的建议

(1)加强教师自身思想道德修养

“德育是一种以德性人格影响德性人格形成的交互活动,学生具有强烈的向师性特点,教师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世均对学生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也在师生交互的理解中不断地重新认识学生,也重新认识自己,教师会在学生道德面貌发生改变时看到自身的教育力量,人格魅力,从而使自己的教育信念得到巩固,教师道德素养得

到提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实现自身的成长。”在“三生教育”的实施过程中要把长期以来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忽视的教师自身思想道德修养重视起来。首先,教师要对自身角色做一个明晰的认识,包括自身在德育过程中所担负的使命,以及自身活动对教育对象所具有的现实和长远意义全面而深刻的认识,树立角色主体意识。其次,教师要积极培养高尚的人格品质,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对事业的忠诚,教师应毫无私心杂念地投入其中,以培养学生的德性为职责,并从中享受到生活的乐趣,以自身的行为践行“三生教育”。

(2)课程设置的生活化

“三生教育”在生活中进行,并回归到生活的特点决定了学校课程设置也要立足于生活。因此“三生教育”课程内容要体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的统一,使德育散发浓郁的人文关怀气息。课程内容要兼顾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在现代社会中,不仅需要人们有较高智力因素,更重要的是具备发奋进取的创新精神、执着坚定理想的信念和面对挫折的冷静思考等非智力因素,在课程内容上要注意兼顾,使学生在掌握基本原理的情况下,学会结合社会实际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理解人生的真谛,把握自己的命运。其次,要注重课程形式的多样化。“三生教育”可以通过开展艺术节、文化节与科技节等传统节目,也可以创新出野外生存训练、模拟市场交易、模拟招聘会等形式,丰富校园精神生活,构建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在开放的课堂中实现自身人格的健全。最后,课程开展的场所要突破课堂的范围,走出学校,走进家庭与社会,将“三生教育”的内容真正植根于现实生活中,使德育与

生活对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