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病八法口诀
好记易学的中医治病口诀
好记易学的中医治病⼝诀中医病证莫要慌,四⼗⼆病记端详。
⼀病辨作多病治,各有⼀法为主⽅。
感冒寒热湿三种,荆防银翘⾹薷汤。
咳嗽七般三外感,寒⽌热菊燥杏桑,痰湿⼆陈热清⾦,肝⽕泻蛤阴麦汤。
唯有哮证分五般,寒射热定肺⽟屏,脾虚当⽤六君⼦,肾虚⾦匮肾⽓汤。
喘证五种更好记,⿇黄⿇杏⽯⽢汤,痰热郁肺⽤双⽪,肺虚⽣麦肾桂黄。
肺胀五般莫漏记,⽓虚平喘真虚阳,痰浊壅肺苏养亲,痰热婢夏痰涤汤。
肺痨阴亏⽤⽉华,⽕旺秦鳖固⾦汤,阴耗保真⽩术散,阴阳两虚⼤补天。
胸痹此处分七种,寒凝⼼脉当四汤,⽓滞柴胡疏肝散,痰浊栝薤瘀逐汤,⼼⽓保元合⽢麦,⼼阳参附阴天王。
⼼悸此处俱七种,安神定志归脾汤。
⽕旺连阿桂⽢龙,⽔饮凌⼼苓桂术。
⼼⾎瘀阻请桃红,痰⽕黄连温胆汤。
胃痛七般不好记,寒邪客胃⽤姜糖,停⾷保和肝柴疏,郁热化肝此病除,瘀⾎失笑调营饮,阴亏⼀贯虚建黄。
六种泄泻拉肚⼦,湿热芩连寒藿⾹,保和痛泻何时⽤,参苓⽩术四神丸。
痢疾也可分六种,毒⽤⽩头热芍汤,寒⽤胃苓阴驻车,休⽤连理虚桃汤,良附⼤承治腹痛,⽓滞柴胡⼩建中,饮⾷积滞⽤保和,重⽤枳实导滞汤。
胁痛只可分四种,肝⽤柴疏瘀复元,肝胆湿热⽤龙胆,肝阴不⾜⼀贯煎。
黄疸更须四般记,热重茵陈犀急黄,阴黄茵陈术附⽤,湿重于热茵五⽅。
六种⿎胀有何难,⽓滞柴疏实脾寒,中满分消治湿热,调营六味责之肝,脾肾阳虚附理中,济⽣肾⽓合此⽅。
积聚五种逍遥肝,⾷滞六磨⽓柴疏,瘀⾎六君加膈下,正虚⼋珍合化积。
⽔肿六般越⽔泛,⽔湿五苓毒⿇连,脾虚实脾肾济⽣,浸渍五⽪热疏凿。
六种淋证何⼈患,⽯⽯热⼋劳⽆⽐,⽓⽤沉补⾎⼩知,膏淋程⽒膏淋汤,三种消渴上消消,中消⽟⼥下六⾦。
瘿病四种更须治,痰结⽟壶⽓海舒,⼼肝阴虚天补愈,肝旺栀⼦清肝汤。
眩晕六般天亢阳,痰浊半⽩⽕龙汤,阻窍活⾎虚归脾,脾肾阴虚左归汤。
⼋种头痛有何难,风热芎芷寒川芎,肝阳天⿇湿羌胜,肾虚补⽓虚⼋珍,痰浊头痛半⽩天,瘀⾎通窍活⾎汤。
唯有中风不需记,⼀⽈虚中⼆⽈肝,虚⽤秦艽上扰镇,阳闭凉开阴苏合,脱⽤参附半还五,镇肝熄风莫糊涂,语⾔不利却分三,风痰阻络解语丹,肾虚精亏地黄饮,⼝歪眼邪牵正散。
中医内科治病主药口诀
中医内科治病主药口诀中医内科是中医学的重要分支,它主要针对内科疾病治疗。
中医内科治病主要采用中药治疗,其中有很多主要药材,那么针对这些主要药材,我们可以总结出许多主要的口诀,这样有利于医生和患者更好地记忆和使用,以下是不少于30条的主药口诀:1.偏方与干姜,驱寒暖胃防流感;2.黄柏和白术,和胃消食避痰咳;3.老蚌和当归,活血祛瘀止痛快;4.生姜附子汤,寒热虚弱恶寒烦;5.黄连五味子,泻火化痰败火气;6.甘草陈皮汤,燥热咳嗽喉痛痛;7.柴胡加黄芩,清热解郁定魂魄;8.吴茱萸丸加芍,补血活血止痛毒;9.妙参麝香丸,消食化痰化湿燥;10.猪苓茯苓汤,益气养阴固精神;11.大补逍遥丸,补肝肾阴阳和五脏;12.百合膏加枸杞,滋阴补肺养血气;13.玉屏风保胎丸,止血通淤调瘀血;14.竹叶青丸加柿蔥,按摩调理癫痫病;15.七叶一枝花,定志安神治头痛;16.炙首乌丸加女贞子,益气养阴固精神;17.当归四逆汤,散寒止痛温子宫;18.五子衍宗丸,补脾肾益气养阴;19.月经不调加当归,调经活血消积块;20.七福丸和途中药,治虚弱慢性疾病;21.香附白术汤,和胃止呕消胀气;22.柿蒂退疮丸,清热祛风火毒害;23.竹叶青丸和百部汁,治哮喘止咳痰气;24.复方蜜丸当归芍,补气养血止月经;25.白酒加黄芪,驱寒气氛润肺胃;26.阿胶五味子,益肾润肺治疗阳痿;27.全麦炒枣加生姜,健脾胃止泻清热;28.三七猪骨汤,消炎止痛润筋骨;29.莲子百合汤+龙眼肉,益气健脾治疗疲劳;30.丹参黄连汤,祛湿燥热止头晕。
以上30条中医内科治病主药口诀,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实际上中药治疗内科疾病还有很多的主药。
但是通过以上口诀,我们可以更好地记住一些主要药材的功效及其所适用的疾病类型,这有助于医生更好地开方,也能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并遵守用药规定。
中医妙语诊断病情口诀(中医药歌诀)
中医妙语诊断病情口诀(中医药歌诀)1、疔疮先出血,内毒以寒泻.2、眩晕者无痰不作,消渴者无火不生.3、肥人眩晕少气多痰,瘦人眩晕少血多火.4、通则不痛,痛则不通.5、痢无补法。
6、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7、养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
8、疹是太阴风热。
9、癍是阳明火毒。
10、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
11、巅顶之上,唯风可到。
12、温病凭脉伤寒凭症。
13、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14、初病在经,久病在络。
15、不懂何经何络,开口动手便错。
16、金水相生,子盗母气。
17、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18、亢则害,承乃制。
19、暴聋属实,久聋属虚。
20、欲求南风,先开北窗。
21、肠痈下不厌早,肠癖补不厌迟.22、上焦如羽,非轻不举.23、无水舟停,增水行舟。
24、风为百病之长,头为诸阳之会。
24、阳虚则外寒,阴盛则内寒。
25、人身不过表里,气血不过虚实。
26、通邪三法汗、吐、下。
27、寒淫于内,治宜甘热。
28、热淫于内,治宜咸寒。
29、面肿为风,脚肿为水。
30、导龙入海,引火归渊(源)。
31、苔黄腻热在肝胆,苔黄燥热在脾胃。
32、月满勿补,月亏勿泻。
33、肝胆之症,以下为主。
34、清肝必须降火,清心必须豁痰。
35、病不辨则无以治,治不辨则无以痊。
36、去邪而不犯无过之地。
37、克敌者存乎将,去邪者赖乎正。
38、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39、法不过仲景,理不过内经。
40、培之以黄芪,燥之以白术,补气健脾何患不除。
41、外入之寒,温必兼散,内生之寒温必兼补。
42、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43、宁舍其穴,不舍其经。
44、渴喜饮冷,腹中有热,渴喜饮热,腹中有寒。
45、所为邪者,从亏而见。
46、湿热毒火,首见肝经。
47、阳络伤则吐血,阴络伤则便血。
48、五脏之伤,穷必及肾。
49、大毒治病十去其六,中毒治病十去其八。
50、上燥治气,中燥增液,下燥治血。
51、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方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到血直须凉血散血。
中药学功效记忆口诀汇总
中药学功效记忆口诀汇总中药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研究各种药材的功效来治疗疾病。
为了更好地记忆中药学的功效,以下是一些常见中药材的功效的记忆口诀:一、清热解毒类1.金银花:发热病非常好,中暑解毒功效要。
2.菊花:泡茶解暑在,滋阴清热效果抢。
3.薄荷:发热咳嗽停,解毒退烧功效频。
二、理气消食类1.陈皮:消食理气味,胸膈胀闷去。
2.枳壳:理气理血火,积滞导泻好。
3.砂仁:理气消积痰,脘腹胀满宜。
三、活血化瘀类1.桃仁:活血化瘀舒。
2.三棱:疏通经络好,活血化瘀要。
3.当归:活血救命良。
四、养血安神类1.青花菜:生血去乏良,宁心安神藏。
2.红枣:养血安神著,强心怡神好。
3.太子参:补脾养血脑,安神效果真。
五、润肺止咳类1.杏仁:润肺止咳力,祛痰化痰好。
2.淡竹叶:润肺止咳嗽,润燥滋阴好。
3.聊天草:润肺止咳嗽,护肤指南饶。
六、健脾和胃类1.山楂:健脾和胃镇剂。
2.稻芽:健脾和胃肠,消化不良畅。
3.茯苓:健脾和胃功,利尿排湿降。
七、利尿通淋类1.腺果苍耳子:利尿通淋要。
2.八仙草:活血通淋常。
3.秦艽:活血通淋珍。
八、安定镇静类1.百合:安室镇静较好。
2.天门冬:平肝潜阳心镇静。
3.龙胆草:安神目镇静好。
九、解表退热类1.苍术:解表退热草,明目头晕好。
2.银柴胡:解表退热茶,清热止咳抓。
3.柴胡:头痛退热靠。
十、开胃健脾类1.姜黄:开胃健脾妙。
2.山楂:健脾开胃要。
3.白术:大补脾胃高。
以上是一些中药材及其功效的记忆口诀,希望能够对你学习中药学的功效有所帮助。
中医歌诀大全
中医歌诀大全
中医歌诀是一种将中医理论、治法和药物等内容编成歌谣或口诀的形式,以便于学习和记忆。
以下是一些中医歌诀的示例:
1.寒邪致病歌诀:寒邪伤人最易见。
头痛身热阳难伸。
无汗肢冷必恶寒。
脘满便溏溲清长。
痰涕清稀为意象,温中散寒药为先。
2.温病歌诀:温病初起恶风寒,邪在卫分舌淡红,脉象浮缓为中风,脉象浮数为风温。
口渴苔黄阳明病,苔黄脉数为热瘟,舌绛神昏是内闭,凉开三宝有奇功。
3.辨舌歌诀:若问舌诊有何诀,舌体应与脏腑联。
总之,中医歌诀是中医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歌诀的学习和学握,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
同时,中医歌诀也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可以激发学习和研究的兴趣。
中医十二种方法口诀
中医十二种方法口诀中医是中国传统的治疗疾病的方式,其疗效已经在中华大地上验证了数千年。
中医有十二种方法,这些方法非常重要且需要把握好每个小的细节,同时还需要借助前人的经验和知识的积累,方能真正发挥效果。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医十二种方法口诀。
一、针灸:皮肉皆可刺,关键放针忌沾血。
针灸可以刺激身体各个部位,主要目的是恢复身体的正常功能,增强免疫力,缓解整体的病症。
但需要注意的是,关键要放针,避免有流血等不必要的现象出现。
二、推拿:助理神奇事,遇病勿轻饮食。
推拿可以提升身体的免疫力,改善身体各个系统的不平衡状态,缓解身体的疲惫,舒缓身体不适。
但是当身体出现病症的时候,避免过量食用食物。
三、气功:九曲黄河灌,循环复苏泉。
气功是通过一些练习,让气体在人体内部循环流动,从而增加人体的能量。
它可以缓解不同方式的压力,使人体得以康复。
需要做到按照正确的方式练习。
四、中药:各方配合药,糖盐怕人消。
中药是通过多种草药进行调配出的药品,治疗不同的病症。
但是需要避免摄入过多的糖分和盐分,不然反而会加重身体的疲劳。
五、食疗:同病饮食疗,饮食合宜讲究。
食疗是一种通过食物来治疗疾病的方式。
但需要根据疾病的种类,选择合适的食品来进行恢复。
不能单纯的随意食用,这样反而会适得其反。
六、拔罐:增强体内功,脏腑尽舒畅。
拔罐是中医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疏通筋络,增强身体的流动性,从而达到治疗病症的效果。
但是需要准确把握力度,否则反而会造成不必要的刺激。
七、艾灸:温暧正气生,寒湿祛所憎。
艾灸是一种中医疗法,通过烧热艾草或者植物的不同部分,放置在人体的不同部位,达到改善身体功能,治疗疾病的目的。
但是应该避免在身体疲劳的状态下使用。
八、石灸:曲直各异石炭,可排异毒随流。
石灸是一种用不同的石头或炭块加热的方法,可以通过对身体的按摩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但是要根据身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使用,不然会加重身体的不适。
九、药膳:药食结合疗,双管齐下好。
药膳是一种食物加药物相结合的方式,能够治疗很多疾病。
中医学顺口溜
中医学顺口溜
- 头为精明之府,日梳五百把病除。
- 脚底为第二心脏,常搓涌泉益健康。
- 日咽唾液三百口,保你活到九十九。
- 日撮谷道一百遍,治病疗疾又延年。
- 朝暮叩齿三百多,七老八十牙不落。
- 随手揉腹一百遍,通和气血裨神元。
- 人之肾气通于耳,扯拉搓揉健身体。
- 消疲健美伸懒腰,血运畅通最为高。
- 安心静坐延年寿,调身调息加调神。
这些顺口溜简单易记,涵盖了中医理论和实践的多个方面,有助于人们了解中医、学习中医和应用中医。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顺口溜只是中医知识的一部分,不能代替专业的中医诊断和治疗。
如果身体不适,建议及时就医。
中医治疗八法
中医治疗八法中医治疗八法中医治法的八法内容极其丰富,是中医学家们在长期的诊断分析、治病救人过程中总结出来的。
现在中医上使用的治病方法很多就是从这八法演变而来,所以说八法是我国传统中医的一块宝藏。
中医学的治病八法具体内容如下:(1)清法。
清法主要是治疗里热证的一种方法,它所用的是寒凉的药物,一般这些药物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清法根据里热证不同的种类而产生很多治疗方法,比如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气血两清、清热解毒等,这些方法在治疗温热病时的效果最佳。
清法经常和生津、益气的药物配用,因为里热病容易伤津耗液、伤气;清法还经常和滋阴等方法并用,这样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2)补法。
补法是对身体进行补养的治疗方法,一般是补充体内气血阴阳、脏腑的虚损。
补法以补虚为主,还能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
经常采用的补法为补气、补血、补阳、补阴、气血双补和阴阳双补等。
(3)汗法。
汗法是通过身体的排汗而把外感六淫之邪排出体外,除此之外,还可以治疗麻疹初起、疹点隐隐不透、疮疡初起、水肿等病症。
汗法经常和一些别的方法一起使用,因为汗法有辛温和辛凉的区分,而疾病和病人的体质也有所不同。
(4)和法。
和法是一种使用比较广泛的治疗方法,通过运用和解或调和的方法,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和解主要是治疗一些处于半表半里的疾病,而调和是指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和机能,所以能够治疗的疾病种类比较多,比如肝脾不和、气血阴阳不和、肠胃不和、营卫不和等。
(5)消法。
消法主要是治疗体内气、血、食、水、疾、虫等聚集而成的瘀结,并通过提高人体的消化能力来治疗这些病症。
由于消法主要治疗处于经络、脏腑、肌肉之间的积块,而这些疾病的来势比较缓慢,所以用消法治疗疾病需要有耐心和毅力。
(6)下法。
下法是通过大便或小便的排出而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它所采用的药物主要有润下、泻下、攻逐的作用,使积聚于肠内的宿食、瘀结、瘀血、实热和水饮等得以排出。
人们一般把下法和消法配合使用,因为二者所运用的原理比较相似,配合使用又能起到比较好的效果。
中医治病有“八法”,你知道是哪8种方法吗?
中医治病有“八法”,你知道是哪8种方法吗?中医八法温:以温性食材祛除体内的寒冷,补益阳气及温中散寒,适合虚寒体质。
常用:羊肉 ,桂圆,板栗补:补气(大枣),血(猪肝),阴(银耳),阳(韭菜)四大类,补益阴阳气血,津液,适合体弱体质。
清:凉性食材(西瓜,椰子,苦瓜),清除偏热症状喉咙痛,口疮,烦躁,适合热性状态。
汗:将病邪通过发汗带出体外,食用发汗解表的食材,适合感冒/水肿状态,香菜,菊花,和:当邪气布满全身,五脏六腑,和解虚实,寒热状态,适合久病状态。
常用:甘草,大枣,半夏。
消:针对气滞血瘀等经络不通畅,化瘀散结,消食化气,适合气血不通。
常用:白萝卜,黑木耳,玫瑰。
吐:食物中毒,食之过多过急,病邪在上,则吐之,适合急救处理,方法:吐痰,呕吐,吐酒。
下:从大小便里把病邪排出去,病邪在下,则拉出。
清除体内废物,常用大黄、牵牛子、巴豆八法中医:中医8大法及其代表方全方位诠解!中医治法丰富多彩,常用治法是“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正如《医学心悟》说“论病之倚,则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统之,而论病之方,则义以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尽之。
”汗法:是通过发汗以祛除外邪的治疗方法。
用于治疗外感表证及麻疹、疮疡、水肿初起兼有表证者。
其代表方为麻黄汤、桂枝汤、银翘散等。
吐法:是通过引起呕吐祛除病邪的一种治疗方法。
用于治疗痰涎、宿食或毒物停留在胸膈之上,而病情急剧、实邪壅塞的病症。
代表方为二圣散、瓜蒂散等。
下法:是通过泻下便以祛除病邪的一种治疗方法。
用于治疗实邪积滞肠胃,大便秘结不通的里实病证。
代表方为大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柴胡汤等。
和法:是通过和解或调和作用以消除病邪的一种治疗方法。
用于治疗邪在少阳或脏腑失调的症证。
代表方为小柴胡汤。
温法:是通过温中散寒、回阳救逆等作用,使寒去阳复的一种治疗方法。
用于治疗中焦虚寒、亡阳厥逆、寒凝经脉等里寒病证。
代表为四逆汤、独参汤等。
清法:是通过清解热邪的作用以祛除里热病邪的一种治疗方法。
中医看病口诀
中医看病口诀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几千年来一直为人类健康服务。
作为世界上延续时间最久、最广泛的医学体系之一,中医以其独特的理论和治疗方法而闻名于世。
而在中医看病的过程中,有一些口诀被广泛运用,以指导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中医看病的口诀。
第一口诀是“望闻问切”。
这是中医诊断的基本步骤。
在诊断过程中,医生会首先通过望(观察病人的肤色、眼底、舌苔等)、闻(嗅病人的气味)、问(询问病人的病史、症状等)和切(触摸病人的脉搏)这四种方式来获取病人的相关信息,从而进一步判断病人的病情。
第二口诀是“四诊合参”。
这是中医诊断中的核心原则。
四诊合参是指将望、闻、问、切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采用综合判断的方式来确定病因和病情,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这种综合诊断能够全面准确地分析病人的病情,从而更好地指导治疗。
第三口诀是“察脉”。
中医强调脉搏的观察和分析,认为脉搏的变化能够反映病情的变化。
通过触摸病人的脉搏,医生可以了解病人的阴阳、虚实、寒热等情况,并判断病人体内的气血运行是否正常。
因此,察脉是中医诊断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第四口诀是“辨病机”。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的疾病是由于病机的紊乱所致。
病机包括风、寒、湿、热、火、毒等。
辨病机的目的是确定病人患病的具体原因和病机,进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在实际操作中,医生会结合病人的病史、症状以及望、闻、问、切等信息,进行综合判断,从而准确辨识病机。
第五口诀是“辨证论治”。
中医治疗强调的是个体化的治疗,注重对病人的整体状态进行分析和治疗。
辨证论治是根据病人的辨病机结果,结合病人的体质、年龄等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这种方法能够更有效地治疗疾病,并减少不必要的药物副作用。
第六口诀是“千金之方”。
中医药学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和方剂,其中一些经典方剂被称为“千金之方”。
这些方剂在临床实践中被广泛应用,具有疗效确切、配伍科学的特点。
在中医看病中,医生会根据病人的病情和个体差异,选择适当的千金方来治疗疾病。
中医方剂速记顺口溜
中医方剂速记顺口溜中医方剂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
方剂的名称、组成、用法等都有一定的规律,掌握这些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方剂,进而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治疗。
为了方便大家记忆,下面介绍一些中医方剂的速记顺口溜。
1、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君子汤方名来。
脾虚胃弱气不足,四君子汤治其病。
2、二妙丸当归、川芎,二妙丸。
补血活血止痛症,二妙丸用来安。
3、四逆散附子、干姜、炙甘草,四逆散名传千古。
寒邪侵袭阳虚体,四逆散可治疗。
4、清热解毒汤黄芩、黄连、知母、石膏,清热解毒汤名传。
热毒壅滞热病重,清热解毒汤治其病。
5、六味地黄丸熟地、黄精、山药、枸杞,六味地黄丸名声大。
肾虚腰痛头晕眩,六味地黄丸可安。
6、桂枝汤桂枝、白芍、生姜、大枣,桂枝汤名传千古。
表虚里实汗出多,桂枝汤可治疗。
7、加味逍遥散逍遥子、茯苓、泽泻、枳壳,加味逍遥散方名传。
湿热蕴结症状重,加味逍遥散治其病。
8、四物汤当归、熟地、白芍、川芎,四物汤名声远扬。
补血养血调经症,四物汤可安。
9、小柴胡汤柴胡、黄芩、半夏、人参,小柴胡汤名传千古。
少阳证症困难多,小柴胡汤治其病。
10、清热凉血汤石膏、知母、黄连、黄芩,清热凉血汤名声远。
热毒内盛血热重,清热凉血汤治其病。
以上是一些中医方剂的速记顺口溜,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记忆和理解方剂,从而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治疗。
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深入学习中医药学知识,掌握中医药治疗疾病的方法和技巧,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
中医治病“八法”
论著·社区中医药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清·程钟龄《医学心悟》记载,“论病之源,以内、伤、外、感四字括之。
论病之情,则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统之。
而论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
”中医临床多年后,对上述论断才有更进一步体会,尤其是治疗“八法”。
汗法汗法是通过发汗解表,宣肺散邪的方法,使在表的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
一般运用比较多的外感表证,如风热袭表用辛凉解表法,风寒袭表用辛温解表法,暑湿袭表用化湿解表法等,其中解表治法就是汗法。
自从笔者进修完中医皮肤科后,发觉皮肤科很多疾病治疗也离不开汗法,最突出的就是银屑病的治疗,该类患者多是内毒蕴集、外汗不解,治疗原则:清热解毒、平肝祛风常配以大剂量麻黄、桂枝宣发,较单纯解毒祛风效果更好[1]。
另外,水痘、麻疹、急性荨麻疹的治疗轻清宣发配合辨证论治,疗效肯定[2]。
和法和法是通过和解或调和的作用,以达到消除病邪为目的的一种治法。
比较典型的和解方案就是小柴胡汤证,和解少阳,驱邪外出。
在内科临证中脾胃病中肝郁脾虚证,痛泻要方抑肝扶脾,调和肝脾代表方[3];肝胃不和证,舒肝和胃则以柴胡疏肝散为基本方加减。
下法下法是通过荡涤肠胃、泻下大便或积水,使停留于肠胃的宿食、燥屎、实热、冷积、瘀血、痰结、水饮等从下而解,以解除疾病的一种治法。
临床常用于便秘患者,根据辨证给予润下、寒下、热下等法,达到肠润、寒祛、热清、便下目的[4]。
对于肝硬化或肝癌腹水患者则根据标本缓急,常用五皮饮泄水逐饮配以柔肝解毒散结。
消法消法是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水,以及驱虫的方法,使气、血、痰、食、水、虫等所结成的有形之邪渐消缓散的一种治法。
癥、瘕、积、聚在当前临床中还是比较多见的,比如腹部良、恶性肿瘤:肝癌、宫颈癌、胰腺癌、胃癌、子宫肌瘤、子宫囊肿等,治疗过程中运用行气化痰、化瘀通络、软坚散结的方法,其实就是消法的具体运用。
中医治病八法
中医治病八法
中医治病八法是指以辨证施治为基本原则,采用针灸、药物、拔罐、推拿、体表穴位刺激、饮食调养、气功、心理疗法等方式,综合运用来处理疾病的一套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
1. 辨证施治:辨证施治是指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对病因、病机、病位及机能失调等因素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作出病因分析、诊断和治疗计划。
2. 针灸:针灸是用特殊的金属针在人体特定部位刺激,促进药物的吸收,改善机体的新陈代谢,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 药物:药物是指使用中药、西药、生物制剂等,通过口服、注射、外敷等方式,改善机体的新陈代谢,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4. 拔罐:拔罐是一种千年传承的治疗方法,它将特殊的穴位刺激,吸引病人体内的湿液,以调整机体内部的气血循环,从而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5. 推拿:推拿是一种中国古代的治疗方法,它利用特殊的手法及节拍,把推拿油抹在病人体内的部位,从而调整机体内部的气血循环,从而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6. 体表穴位刺激:体表穴位刺激是指在人体表面的特定穴位上,用手指或特殊器械等外力,施加刺激,以改善身体器官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7. 饮食调养:饮食调养是指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饮食,以帮助患者恢复健康,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8. 气功:气功是指一种以呼吸为基础的身体调节和锻炼方式,通过调节深浅呼吸、改变身体姿势及调节肌肉紧张度,从而达到改善机体机能,改善疾病的目的。
9. 心理疗法:心理疗法是指一系列以心理治疗为基础,对有心理问题的患者进行治疗的方法,如认知行为治疗、催眠治疗等,以达到改善机体机能,改善疾病的目的。
中医基础知识记忆口诀
中医基础知识记忆口诀口诀1牢记中医“四、五、六、七、八”:“四”:中医的四诊,望、闻、问、切;中药药性四气指寒、热、温、凉。
“五”:中医五行,金、木、水、火、土;五脏为心、肝、脾、肺、肾;中药药性的五味,辛、甘、酸、苦、咸。
“六”:六腑为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气指风、寒、暑、湿、燥、热。
“七”: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八”:八纲是指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个辨证的纲领;中医治疗八法指汗、吐、下、和、温、清、消、补。
注:1五脏之脏多指实质性脏器,六腑之腑多指空腔脏器,注意五脏与六腑的表里关系;2六种气候表现,如果发生太过或不及,而当人体正气不足时就有可能成为致病因素。
这种能使人致病的反常气候叫做六淫。
风为阳邪。
3中药药性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
口诀21. 脾主运化的功能分为两个方面:一为运化精微,一为运化水液。
2. 脾统血的机理,主要是脾气的固摄作用。
3. 宗气是人体气的一部分,它是依靠脾运化的水谷之精气与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相结合而生成,通过心脉而布散到全身。
4. 肝的疏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促进血液运行和津液代谢;②促进脾胃运化和胆汁分泌排泄;③调畅情志活动;④通调排精与排卵。
5. 肝藏血的生理意义,有涵养肝气、调节血量、濡养肝及筋目、为经血之源及防止出血等五方面。
6. 肝为刚脏:指肝气主升主动,具有刚强、躁急的生理特性。
7. 肝主升发:指肝具有升腾一身阳气,调畅气机的作用。
由于肝气有主升发之特性,故其病机以升泄太过为多见,多表现为肝阳上亢或肝气上逆等病理变化。
故又有“肝气肝阳常有余”之说。
8. 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本,肾阴为一身阴气之源,故说“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
肾阳充盛,肾阴充足,脏腑形体官窍生理功能正常,脏腑气化才能得以正常发挥。
9. 肾主水,是指肾气具有主司和调节全身水液代谢的功能。
主要体现在两方面:①肾气对参与水液代谢的脏腑的促进作用;②肾气的生尿和排尿作用。
中医治病八法
中医治病八法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治疗疾病的同时平衡全身的阴阳五行,强调预防为主的理念。
而在中医治疗中,八法是治疗方法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医治病的八法。
一、解表法当病人出现感冒、发热等表象外的早期症状时,中医普遍采用解表法治疗。
解表法主要通过发汗使体内邪气排出,达到解表散寒的目的。
常用的解表法包括汗法、泻法以及通过汤、丸、散等中药剂型进行治疗。
二、清热法清热法主要用于治疗病人体内的热邪引起的症状,如高烧、咽喉发炎等。
清热法可通过清热药物的使用,帮助病人排出体内的火气,达到解毒清热的效果。
清热法常用的治疗方式包括清热降火法、清热解毒法等。
三、泻下法泻下法是中医治疗消化道疾病的常用方法。
当病人出现便秘、消化不良等症状时,中医常常会采用泻下法进行治疗。
泻下法通过通便、润肠,帮助病人排出体内的湿气、毒素等有害物质,达到清肠胃、宽中通腑的目的。
四、利水法利水法是中医治疗水肿、浮肿等症状的重要手段。
通过利尿、排尿帮助病人排除体内的湿气,达到行水利水的目的。
常用的利水方法包括舒张血管、调整水盐平衡等。
五、攻下法攻下法主要用于治疗病人肝胃失调、积食等症状。
攻下法通过刺激肠胃,帮助病人排除体内的积食,达到通肠利便的目的。
常用的攻下方法包括灌肠、泻下等。
六、温里法温里法主要用于治疗寒邪引起的病症,如寒疮、胃寒等。
温里法通过使用温热的药物帮助病人温养内脏,达到温里行寒的效果。
常用的温里法包括温药法、灸法等。
七、活血化瘀法活血化瘀法是中医治疗血液循环不良、淤血等症状的重要方法。
活血化瘀法通过活化血液循环,帮助病人排解体内的瘀血,达到活血化瘀的效果。
常用的活血化瘀方法包括针灸疗法、捏按疗法等。
八、祛痰法祛痰法主要用于治疗病人痰湿引起的症状,如咳嗽、胸闷等。
祛痰法通过使用祛痰药物或针灸疗法,帮助病人排除体内的痰湿,达到祛痰的效果。
常用的祛痰方法包括吐痰法、化痰法等。
总结:中医治病八法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它们在不同的疾病治疗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学医者必须牢记的中医口诀
学医者必须牢记的中医口诀1、疔疮先出血,内毒以寒泻.2、眩晕者无痰不作,消渴者无火不生.3、肥人眩晕少气多痰,瘦人眩晕少血多火.4、通则不痛,痛则不通.5、痢、痢无补法。
6、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7、养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
8、疹是太阴风热。
9、癍是阳明火毒。
10、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胞。
11、巅顶之上,唯风可到。
12、温病凭脉伤寒凭症。
13、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14、初病在经,久病在络。
15、不懂何经何络,开口动手便错。
16、金水相生,子盗母气。
17、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18、亢则害,承乃制。
19、暴聋属实,久聋属虚。
20、欲求南风,先开北窗。
21、肠痈下不厌早,肠癖补不厌迟.22、上焦如羽,非轻不举.23、无水舟停,增水行舟。
24、风为百病之长,头为诸阳之会。
24、阳虚则外寒,阴盛则内寒。
25、人身不过表里,气血不过虚实。
26、通邪三法汗、吐、下。
27、寒淫于内,治宜甘热。
28、热淫于内,治宜咸寒。
29、面肿为风,脚肿为水。
30、导龙入海,引火归渊。
31、苔黄腻热在肝胆,苔黄燥热在脾胃。
32、月满勿补,月亏勿泻。
33、肝胆之症,以下为主。
34、清肝必须降火,清心必须豁痰。
35、病不辨则无以治,治不辨则无以痊。
36、去邪而不犯无过之地。
37、克敌者存乎将,去邪者赖乎正。
38、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39、法不过仲景,理不过内经。
40、培之以黄芪,燥之以白术,补气健脾何患不除。
41、外入之寒,温必兼散,内生之寒温必兼补。
42、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43、宁舍其穴,不舍其经。
44、渴喜饮冷,腹中有热,渴喜饮热,腹中有寒。
45、所为邪者,从亏而见。
46、湿热毒火,首见肝经。
47、阳络伤则吐血,阴络伤则便血。
48、五脏之伤,穷必及肾。
49、大毒治病十去其六,中毒治病十去其八。
50、上燥治气,中燥增液,下燥治血。
51、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方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到血直须凉血散血。
中医治病八法
中医治病八法中医治病八法中医临症上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要巧妙运用「理、法、方、药」四点:理-就是透过八纲四诊的辨认,找出病因与病理变化,以及处理的理由;法-是根据诊断立出治病法则;方-是依照治疗法则,制定或选用适当、合宜的方剂;药-是选择对症的药物,巧妙地运用在方剂中。
所以辨证、立法、制方、用药,是中医临症的步骤,但是,疾病千变万化,所以先要去掌握治病的方法。
古人针对八纲制定出了治疗的八法,并随着表里寒热虚实的变化,相互地配合。
何谓八法?所谓的八法,是指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种。
只要能够妥善运用,即使病情复杂,也能够从容应付了。
所以,在治疗疾病时,必须明白地掌握病情的正常与反常、轻重缓急,除了要了解八法外,还要懂得如何灵活运用八法,以及八法的配合,才能确切地治愈疾病,真正做到「药到病除」。
汗法汗法-逐邪出表汗法就是使病人发汗的意思。
凡使用发汗的药方,使病人服后出汗将病邪逐出体表,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就是汗法。
此法一般用于外感初起,有恶寒、发热、头痛等表症时。
由于表症有表寒与表热,因而汗法也就有辛温发汗、辛凉发汗两方法,必须依病人病邪入的不用来运用,才能收到效果。
辛温发汗法这是利用具有发散风寒作用辛温解表药,以治疗恶寒重、发热轻、头痛身疼、口不渴、舌苔白薄、脉浮紧等风寒表症的治疗方法。
麻黄、桂枝、紫苏、防风、荆芥等药物,以及麻黄汤、春苏饮等方剂都是属于辛温发汗的最住药方。
辛凉发汗法这是利用具有发散风热作用的辛凉解表药,以治愈恶寒轻、发热重、头痛、口渴、舌苔黄薄,脉浮数等风热表症。
药物中的薄荷、牛蒡子、桑叶、菊花等,方剂中的桑菊饮、银翘散等,均是此法的药方。
辛温与辛凉发汗法是应用时的基本原则,在临症的应用上,就不会如此单纯了。
必须再考虑病人的体质、新病与旧病的兼夹、表症与里症并见复杂的情况,巧妙地运用其它方法配合,才会有很好的效果。
因此,又有助阳发汗、滋阴发汗、化饮发汗、表里双解等方法来加以配合。
最简单的中医治病歌诀
最简单的中医治病歌诀一、感冒感冒四时风邪袭,咳嗽头疼流鼻涕。
恶寒发热身不适,解达法由表实立。
荆防银翘香薷饮,风寒风热暑湿歧。
尚有气虚参苏施,加减葳蕤滋阴虚。
二、咳嗽咳为肺病气上逆,外感内伤两大纲。
风寒三拗止嗽用,热菊燥杏俱有桑。
二陈三子法中土,内伤痰热清金方。
肝火泻白黛蛤合,肺亏沙参麦冬尝。
三、肺痿肺痿病属慢虚疴,主症咳吐浊涎沫。
痿如草木萎不荣,日炽霜杀叶萎弱。
肺中津气失濡养,虚冷较少虚火多。
滋阴润肺麦门施,草姜姜草虚寒卓。
四、肺痈肺叶生疮成脓疡,风热痰火瘀毒伤。
咯吐腥臭脓血痰,邪盛正实辨证纲。
初期清解银翘良,成痈如金苇茎汤。
溃脓加味桔梗施,恢复沙参桔梗匡。
五、哮证哮证发作痰鸣喘,宿根新邪肺不宣。
邪实正虚辨标本,寒哮寒痰射麻专。
定喘汤方主热哮,缓解固本最相关。
肺脾肾虚有主次,玉屏六君肾气丸。
六、喘证喘分虚实肺肾关,张口抬肩鼻翼煽。
风寒痰郁里热型,麻黄桑白麻石甘。
痰浊二陈三子合,肺气郁闭五磨专。
生脉补肺肺金虚,肾虚肾气参蛤散。
七、肺胀肺气胀满多老年,喘咳上气病缠绵。
苏子三子六君子,痰浊壅肺应精选。
越婢桑白适痰热,痰蒙涤痰安宫丸。
平喘补肺金水虚,水泛真武五苓散。
八、肺痨肺痨正虚瘵虫罹,性属传染慢虚疾。
咳嗽咯血形羸弱,潮热盗汗特征具。
月华丸治肺阴虚,百合秦艽火旺亟。
保真汤主气阴耗,阴阳补天大造需。
九、痰饮痰饮总括痰饮确缘水内停,医圣金匮论最精。
痰悬溢支宜温化,阴盛阳虚标本明。
痰饮饮留胃肠名痰饮,苓桂术甘半夏斟。
甘遂半夏或己椒,虚实主次应细分。
悬饮邪犯胸肺柴枳长,若停胸胁十枣良。
络气不和香附使,阴虚内热沙麦尝。
溢饮淫溢肢体溢饮名,发表化饮症能平。
小青龙汤加减用,肺脾水气定可清。
支饮支饮触发为邪实,寒邪伏肺青龙施。
苓桂术甘或肾气,缓解脾肾阳虚时。
十、自汗盗汗古云盗汗多阴虚,自汗阳羸卫外疏。
肺卫不固玉屏风,营卫不和桂枝主。
阴阳失调液外泄,互根当究五车书。
阴虚火旺归六黄,邪热郁蒸龙胆处。
十一、血证血证病机归热虚,上溢下泄渗肌肤。
中医治病八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值得收藏看三遍
中医治病八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值得收藏看三遍中医治病养生有三大关键,辨证,立法,开方一、辨证就是根据病人的各种全身症状,主诉,舌相,脉象,找到疾病的根本原因,根本问题所在而得到证。
二、立法就是根据证型,确定治疗方法,是汗法还是补法还是泻法,还是汗补兼施。
而治疗方法是在治疗原则的指导下确立的。
三、开方是在确定了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后,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方药、针灸、艾灸、推拿等方案,应用于患者身上。
中医治病的指导思想是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治病必求于本,治疗原则有:正治反治,治标治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调理气血精津液,三因制宜。
中医治病治法有八法,是以“汗、吐、下、和、清、温、消、补”八法为基础,或用一法,或二法叠加,或三法同用。
《黄帝内经》确立了基本治法。
清代程钟龄《医学心悟》将诸多治法总结为“八法”:“论病之原,以内伤外感四字括之。
论病之情,则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统之。
而论治病之方法,则又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
八法,是针对表里寒热虚实等不同证候而立。
但病情的复杂性决定了治疗当中常需数法相合,统筹兼顾。
组方亦当主次分明,轻重有度,方能取效。
程钟龄《医学心悟》言:“一法之中,八法备焉,八法之中,百法备焉”。
汗法:发汗解表、宣肺散邪,使表邪随汗而解。
适用于外感表证、疹出不透、疮疡初起,以及水肿、咳嗽,疟疾等见有恶寒发热、头身疼痛等表证者。
比如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针对感受风寒,恶寒无汗,肢体疼痛,鼻流清涕的风寒表证,喝了麻黄汤会出汗,通过出汗把风寒驱赶出体外,这就是汗法。
吐法:涌吐痰涎、宿食、毒物,使胸脘实邪随吐而出。
适用于中风痰壅、宿食或毒物停留胃脘,以及痰涎壅盛的癫狂、喉痹、干霍乱等,属于病情急迫,急需吐出之证。
如盐汤探吐方(食盐30克),比如一个人吃得太多,酒肉凉菜辣椒,西瓜油腻之物使劲往肚子里填,导致胃肠宿食不下,大便不通,胃胀满恶心,食不下,这时可用30克盐冲水服用,咽喉受到刺激会吐,吐出了宿食,减轻了胃肠的负担,胃肠得通,脾胃升降复常,病就好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病八法口诀
中医治病八法口诀是汗、和、下、消、吐、清、温、补。
1.汗法:即用发汗的方法使人体出汗,使体表的邪气随汗而解。
2.和法:就是和解的方法,使半表半里之邪能够转变成表邪,随汗而解。
3.下法:即用泻下的药物攻下结粪,使实热内结之邪从大便而解。
4.消法:指用消导或消散的方法消除体内的食积痰浊。
5.吐法:即用催吐剂引导患者呕吐,使上逆的邪气从口中排出。
6.清法:即用寒凉清热的方药清解热邪,以治疗里热实证的方法。
7.温法:即用温里方药以温中散寒,帮助恢复脾阳,常用于慢性消化不良和慢性胃肠功能失调患者。
8.补法:即用补益药物滋补人体气血阴阳的不足,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消除虚弱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