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节_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课件
(二)指导自学:学生完成学导案中的“导 学”部分。
• • • • • • • • “导学”练习: 叶绿体 光能 二氧化碳 水 1.绿色植物通过______,利用______,把__________和______合成储存能 淀粉 氧气 量的________(主要是_______)并释放出________的过程,叫做光合作 有机物 用。 二氧化碳和水 光 叶绿体 2.光合作用的原料是__________,动力是_______,场所是________,产 有机物和氧气 物是__________。 物质转变 3.实质:光合作用包含两种变化:一是_________,即二氧化碳和水等简单 的_______,转变成淀粉等复杂的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即 无机物 有机物 光能 _________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_________。 化学能 4.1)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为自身的生长发育提供了营养物质,而且 也是动物和人的______来源。 食物 2)光合作用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是动物、植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 能量 ________来源。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燃料里的能量也是植物亿万年前通过 光合作用积蓄的。 二氧化碳 氧气 3)光合作用吸收__________释放________,维持了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 碳的平衡。 检查学生自学的成果,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如:学生容易混淆转变 和转化,叶绿体和叶绿素,无机盐和无机物等。
4 松开拇指,把带火星的细条插入试管内。 5 观察发生的现象。
这说明了什么?
结论
带火星的木 条插入试管 内能够重新 燃烧起来
说明植物光合作用 能产生氧气
释放氧气
绿色植物 光合作用
地球大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第三节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请你来总结„„„
练 兵台
1.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将天竺葵黑暗饥饿处理一昼夜后,用黑纸 对 叶片的一部分进行两面遮盖,光照一段时间,经酒精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变蓝 的部位是 ( ) A.被遮光的部分 B.见光的部分 C.只是叶片的边缘变蓝 D.整个叶片都变蓝 2. 在金鱼缸内放些新鲜的水草,对金鱼的意义是( )。 A. 美观 B. 为金鱼提供营养C. 增加水中二氧化碳浓度 D. 增加水中氧气浓度 3.要检测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最方便的方法是检测( )。 A. 氧气的释放量 B. 二氧化碳的释放量 C.,提高光合效率,下列哪些做法是可取的?( ) ① 合理密植 ② 尽量密植 ③ 间作套种 ④ 大面积单一作物种植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第三节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学习目标:
• 通过分组实验和探究活动等说明绿色植物 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 列举光合作用的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 用举例。 • 认同绿色植物在光下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并 释放氧气。
光照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叶绿体
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与条件
• 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实验变量:————————。 提出问题:————————?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 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1.该实验是对照实验吗?为什么? 2.实验的结论是:————————。
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
A 友情提示:
B
碳酸氢钠可增加水中二氧化碳
请同学们开动脑筋,自己设计一 个实验来证明光合作用需要水……
开拓视野:光合作用在生产中的应用
间作套种
合理密植
公式
第二单元 1-3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 为什么要用清水冲洗掉碘液?
洗去碘液,避免碘液颜色的干扰
• 滴加碘液的目的是什么?
检验淀粉的存在
得出结论:
从实验可以看出,叶片的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 了蓝色。实际是淀粉遇碘液变蓝。 说明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有机物——淀粉
在实验中,叶片未用黑纸片遮盖的部分产生了淀粉, 被黑纸片遮盖的部分没有产生淀粉。
第三节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比较韭菜和韭黄
光照条件: 韭菜见光,韭黄遮光。 植物颜色: 韭菜绿色,韭黄黄白。 营养价值: 韭菜高于韭黄
韭菜有叶绿体(含叶绿素)
导学提纲:P 54-56
1. 在金鱼缸内放些新鲜的水草,对金鱼的意义是( D )。 A. 美观 B. 为金鱼提供营养 C. 增加水中二氧化碳浓度 D. 增加水中氧气浓度
2、取一片加碘液变蓝的叶做成的装片 在显微镜下观察,变蓝的部位是( C) A.叶片的所有细胞 B.叶表皮细胞 C.叶细胞中含有叶绿体的部分 D.叶细胞中含有叶绿体以外的部分
二、光合作用的原料
柳苗重 2.5kg 84.5kg
增加了 82 kg 干土重 100kg 99.9kg
减少了 0.1kg 增加的 = 减少的 柳树增重的原因是? 水
• 3、本实验说明: 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10.非选择题 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一组实验装置,请分析回答问题:
(1)此组实验装置能构成对照实验的是_______ 甲与乙(甲与丙 _。 ) (2)将快要熄灭的细木条插进甲装置试管收集的气体中,观察到什么现象? 金鱼藻在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了氧气 细木条会复燃 ;这说明_______ ________ 。
3.1864年德国植物学家(萨克斯)利用实验成功地证明:光合 作用在( 叶绿体 )中进行,并产生( 淀粉 )。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参考课件(002)
新课导入
当看到路边的太阳 能路灯,你会想到 什么? 太阳能发电的原理 是什么呢?
学习目标
1.通过分组实验和探究活动等说明绿色植 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列举光合作用的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 应用实例; 3.认同绿色植物在光下能够吸收二氧化碳 并释放氧气。
一、光合作用的产物
用产物 用原料 用场所 式
用
验证绿 叶在光 下制造 淀粉
验证光 合作用 产生氧 气
二氧 化碳和 水
二氧化碳+水
叶绿体
光能 叶绿体
有机物+氧气
1.间作 套种 2.合理 密植 3.增加 二氧化 碳浓度
随堂检测
1.下图是一棵银边天竺葵,将其在黑暗中放置24小时后,选 一健壮的叶片,用不透光的两块软木片在A处从正反面遮住, 然后将整个植物体移到阳光下。数小时后,选择的叶片摘下, 去除叶绿素,加碘液处理后的变化是:
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得出什么结论呢?
实验现象:滴加碘液后,被遮光部分遇到碘液 不变蓝,见光部分遇碘变成蓝色
实验结论: 1.见光部分含有淀粉,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2.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得出什么结论?
实验现象: 1.阳光照射时有气泡产生,气泡进入玻璃管底部; 2.将快要熄灭的细木条插进玻璃管内,快要熄灭 的细木条猛烈燃烧起来。
① A处颜色_不__变_蓝__,原因_A__处_遮__光__未_进__行__光_合__作__用_,说明 ___光__是_绿__色__植_物__进__行_光__合__作_用__不__可_缺__少__的_条__件__。
② B处颜色__变_蓝__。原因是__绿_色__植_物__进_行__光_合__作_用___ _的_产__物_淀__粉_,_遇_碘__变_蓝__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三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一பைடு நூலகம்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光合作用的概念,了解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及其在生物圈中的重要性。
2.学会使用实验仪器和观察方法,观察和分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现象,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合作用现象,提高知识运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请同学们结合教材,认真完成课后习题,特别是关于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及意义的题目,以检验自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观察生活中的光合作用现象:请同学们观察身边的绿色植物,记录它们在不同光照、环境条件下的生长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可能的光合作用机制。
2.基本概念:讲解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影响因素,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3.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光合作用实验,观察绿色植物在不同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条件下的光合作用现象,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4.知识运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合作用现象,提高知识运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情感态度:通过讨论光合作用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观念。
此外,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简单的实验操作,具备一定的基础实验能力,但对于复杂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可能仍感吃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他们的实验素养。
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对绿色植物和生态环境普遍怀有好奇心和热情,这为本章节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情感基础。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观念。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三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第一课时)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三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第一课时)教材分析在学习了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之后,继续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这个重要的生理现象。
虽然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光合作用的原理比较抽象。
初一的学生相对应的知识铺垫不够,而且光合作用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来源之本,通过光合作用的学习,能够使学生从理论上理解到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性。
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设计、操作、探究和讨论,使学生对实验的设计原理、技巧,有更深层次的感悟。
通过实验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合作精神和探究水平。
所以本节知识要用具体的,形象的实验实行教学。
让学生体验到由现象到理论的过程,即通过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知识。
本节知识点较多,例如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产物、公式、概念、实质及实验的原理等。
教学中应注重知识点的落实,为学生下一步学习植物的呼吸作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实验,阐明绿色植物产物和原料及条件。
知道光合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2、通过探究实验设计思路的培养及实际操作水平的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知识点的应用水平。
3、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师生互补,良好学习气氛的培养;对科学知识探索精神的培养。
教学重点探究绿色植物在光下形成淀粉,光是形成淀粉的条件。
教学难点提出问题,应用适当的手段解决问题;单一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
教学准备课前由实验小组的同学与教师共同实行(1)实验器材的准备:酒精灯、酒精、三脚架、石棉网、镊子、广口瓶、瓶塞、凡士林、蜡烛、大玻璃罩、长颈漏斗、试管、玻璃管、三角烧瓶等)(2)选择健壮的天竺葵在暗处放置24小时后,选择适当的叶片用黑纸片实行上下遮盖。
(3)首先学生分实验小组,选出组长,实验员,发言人,填写实验记录单。
教学手段:实验设计,动手操作,教学课件。
教学形式:小组合作讨论,看书自学,动手实验,即时练习落实知识,教师参与,适时引导。
教学程序一、情景激疑:教师讲述:记得在一个春光明媚的周日,我领着三岁的女儿来到了植物园。
第三节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二)
第三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运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
2、阐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掌握光合作用的定义、实质、表达式。
3、举例说出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4、确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养成积极思考、勇于创新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难点】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及其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2、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探究活动。
【学法指导】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和实验装置的设计,亲身体验到“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水是绿色植物合成有机物必须的原料”。
通过合作探究,归纳出光合作用的定义、实质、表达式,继而联系农业生产中的实例,说出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中的应用。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基础梳理):1、【探究活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1)对照试验:甲烧杯内注入____ ____溶液,作用是____ ___,乙烧杯内注入等量的_______。
本实验的变量是。
(2)结论:_________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3)实际上也是绿色植物合成有机物的原料。
2、光合作用的定义:绿色植物通过________,利用_________,把________和____转化成贮存能的_____________,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
3、光合作用的表达式: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4、光合作用的应用:在农业生产中利用_________ 、__________ 方法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二、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1、【探究活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有哪几步?(2)该探究活动你提出的问题、作出的假设各是什么?(3)该探究活动的主要变量是什么?你觉得应怎样控制这个变量?(4)该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2、如何设计实验探究“水也是绿色植物合成有机物所必须的原料”?三、总结提升(师生共同讨论):1、汇总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实验。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的过程。
光合作用是自然界中最为重要的生化反应之一,对维持地球上生命的存在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在光合作用中,光能被植物中的叶绿素吸收,并转化为化学能。
首先,光能被吸收后,叶绿素分子激发并释放出电子,形成激发态的叶绿素。
接着,这些激发态的叶绿素通过电子传递链将电子传递给光合色素反应中心。
在电子传递过程中,光能被转化为电子能,并用来推动一系列化学反应。
首先,光合色素反应中心将激发态的叶绿素释放的电子传递给质子泵,从而推动质子泵将质子从基质一侧转运到另一侧,形成质子梯度。
这个质子梯度能量会被用来合成ATP。
此外,在光合作用中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反应,即碳固定反应。
在这个反应中,ATP和NADPH(由光合色素反应中心产生)提供的能量和电子用来将二氧化碳固定为有机物质。
最终,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质在植物中被用来供能和生长。
光合作用有两个阶段:光反应和暗反应。
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葉綠体細胞外腔(光反应所在的膜袋系統)。
光反应的主要作用是利用光合色素来吸收和转化光能,产生ATP和NADPH。
暗反应则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質(體細胞內液)中,主要作用是将光合作用产生的ATP和NADPH用于固定二氧化碳,形成有机物质。
暗反应主要依赖于RuBP羧化酶来催化反应。
在光合作用中,光照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植物通过叶子中的叶绿体来吸收光能。
如果光照不足,光合作用会受到抑制,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此外,温度、水分和二氧化碳浓度等环境因素也会对光合作用产生影响。
温度过高或过低,水分不足,或二氧化碳浓度不足,都会减缓光合作用的速率。
总的来说,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光能的作用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的过程。
光能被叶绿素吸收后,推动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最终产生ATP和NADPH,并用于合成有机物质。
光合作用不仅为植物提供能量和养分,同时也为生态系统提供了氧气,并减少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下列设计方案合理吗?
1、两盆植物上分别选一 片叶子进行对照。 2、一盆植物上选两片叶 子进行对照。 一盆植物上选一片叶子的 两个部分进行对照。
唯 一 变 量
(3)、将该叶片放入盛有酒精 ______的小烧杯中, 隔水加热 ,使叶片含有的______, 叶绿素 溶解于酒精中, ____________ 变为黄白色。 直到叶片 ____________
于 舰 枣庄二十八中
第三节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探究:
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目的要求: 1、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2、验证光是绿叶进行光合作用 的必要条件。 1、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吗? 提出问题: 2、光是绿叶进行光合作用 的必要条件吗? 作出假设: 1、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2、光是绿叶进行光合作用 的必要条件。
光合 变蓝 淀粉 作用 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不变蓝 无 淀粉 无 光合 作用
无光
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及时巩固
• • • • • • 1、 暗处理的目的是:让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 。 2、 脱去叶绿素用: 酒精 。 3 、隔水加热的原因是: 酒精燃点低 。 4、脱色后,滴加碘液,遮光部分 不变蓝 , 见光部分变 蓝色 。 5、这个实验说明, 淀粉 是光合作用的产 物, 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生活中类似的例子还有哪些?
下图表示把银边天竺葵(叶片边缘的 部分细胞中无叶绿体)放在黑暗处 一昼夜后,用黑圆纸片将【2】处两 面遮盖,移入阳光下几小时,再经 酒精加热后加碘液出现的变化。分 析并回答: 1、叶片在酒精中隔水加热后,绿色的 部分变成了什么颜色? 2、加碘液后发现【1】、【2】两处均 不变蓝,其原因分别是什么? 3、【3】处遇碘后变蓝,证明光合作 用的产物是什么?实验前将植株放 在黑暗环境中的目的是什么?
2019年中考生物真题分类:第三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含答案】
第三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一、光合作用的产物(一)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1. (2019·贵州六盘水)“春天不是读书天,放个纸鸢,飞上半天。
”踏青归来,许多同学的白衣服上沾染了植物的绿色汁液,欲去除绿渍,最好选用()A.凉水B.生理盐水C.酒精D.碘液2.(2019·福建)“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使用碘液的目的是()A.溶解叶绿素B.检验是否产生淀粉C.促进淀粉分解D.验证是否产生氧气3.(2019·新疆)“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把叶片放入酒精内隔水加热的目的是()A.分解淀粉 B.溶解淀粉 C.将淀粉煮沸 D.把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4.(2019·云南)“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淀粉)”的实验中,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水浴加热的作用是()A.运走耗尽叶片原有的淀粉 B.使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C.检测是否产生淀粉 D.检测是否合成叶绿素5.(2019·滨州)如图是某同学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的部分步骤,有关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步骤一是为了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B.为了保证实验效果,步骤二必须放在光下C.步骤三中②、③内分别盛有酒精、清水D.步骤四的现象可以说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6.(2019·四川广元)在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时,某同学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A.甲是为了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淀粉B.丁中叶片滴加碘液后c遮光部分变蓝C.丙中b烧杯中的酒精可溶解叶绿素D.实验结论是绿叶在光下能制造淀粉7.(2019·德阳)某兴趣小组开展了“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探究实验。
步骤如下:①把天竺葵放在黑暗中一昼夜:②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移到阳光下照射:③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并去掉纸片;④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水浴加热;⑤漂洗叶片、滴加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Image
12/12/2021
第十六页,共十六页。
C.不扔垃圾
D.多植草坪多种树
第十一页,共十六页。
3.光合作用(guānghé-zuòyòng)的C场所是( )
A.绿叶
B.叶片
C.叶绿体
D.叶肉细胞
4.把叶片放入酒精隔水加热的目的是( ) C
A.溶解淀粉
B.将淀粉煮熟
C.把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
D.使淀粉分解
第十二页,共十六页。
5.光合作用(guānghé-zuòyòng)进行的时C 间是( )
A.白天
B.白天和黑夜
C.有光时
D.黑夜
6.在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要将天竺葵放在黑暗
中一昼夜,目的是( )A A.消耗叶片中的淀粉
B.使叶肉中的淀粉到叶片上
C.停止光合作用,使淀粉到叶肉细胞
D.储备养料,准备进行光合作用
第十三页,共十六页。
7.17世纪,比利时科学家范•海尔蒙特将一棵柳树幼苗栽入装有
12/12/2021
第十五页,共十六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第三节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二百多年以前,有位科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他把一支 燃着的蜡烛,放进玻璃罩里,由于蜡烛燃烧不断消耗氧气,一会的功夫,罩里的氧气耗尽
No (hào jìn),蜡烛便熄灭了。可是,当他在玻璃罩下放上一棵长满绿叶的薄荷,并受到阳光的
第三节 绿色植物(lǜsè zhíwù)的光合作用
第一页,共十六页。
济南版 教学设计_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第2课时)
第三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第二课时1.阐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2.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思维判断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探究实验设计思路的培养及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知识点的应用能力。
二氧化碳和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一、导入新课复习光合作用的产物是什么?【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和氧气】产物是淀粉和氧气,那么是什么原料在叶中转化的呢?二、新课讲授光合作用的原料17 世纪,比利时科学家范·海尔蒙特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实验:将一棵柳树苗植入装有土壤的木桶内,土壤100千克,幼树2.5千克。
让树苗接受阳光照射,并且只用纯净的雨水进行浇灌。
5 年后,树长大了。
他发现土壤的质量减少了不到100 克,而柳树的质量增加了80 多千克。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能知道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什么吗?【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是水】光合作用的原料只是水吗?探究活动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提出问题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吗?作出假设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材料器具绿色植物;数据采集器,二氧化碳传感器,气液相多功能采集装置,光源(灯),带导管的双孔橡皮塞等。
操作方案1. 将绿色植物置于气液相多功能采集装置内,将二氧化碳传感器与气液相多功能采集装置相连。
2. 连接计算机、数据采集器、二氧化碳传感器,打开计算机,进入相应软件。
实施计划1. 打开“组合图线”,添加“时间—二氧化碳”曲线图,表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气液相多功能采集装置内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
2. 打开光源后进行实验。
3. 保存实验数据,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得出结论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验证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也可以用其他的方法。
视频:验证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方法二如图:1.甲烧杯中装的是25%的氢氧化钠溶液,乙烧杯中装的是水。
第三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教学设计
5.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关的科普文章或图书,了解科学家们在这方面的研究进展,拓宽知识视野。
6.小组合作:分组讨论生活中节能减排的方法,结合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知识,为学校或家庭提出具体的环保建议。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概念、过程、场所、条件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表达对绿色植物生命活动的认识,提高环保意识和生命观念。
3.教师强调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观察绿色植物的生长变化,深入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五、作业布置
1.请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观察家中的绿色植物,记录它们在不同光照、水分和温度条件下的生长状况,并分析这些因素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
2.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的条件,要求学生描述实验过程、方法和结果,并撰写实验报告。
3.根据课堂所学,分析绿色植物在白天和夜晚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变化,绘制相应的图表,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
2.了解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基本概念,掌握呼吸作用的表达式、场所和条件。
-学生能描述呼吸作用的定义,解释呼吸作用的化学反应过程,并掌握呼吸作用的公式。
-学生能识别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了解氧气、水分和温度等因素对呼吸作用的影响。
3.掌握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理解其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
7.观察日记:要求学生持续观察一种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记录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培养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利用光能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质的过程。
通过光合作用,植物能够制造出自身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物质,并产生氧气作为副产物。
本文将介绍光合作用的整个过程,包括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过程和相关因素等。
光合作用是一种复杂的生化过程,需要多种酶和光合色素的参与。
整个光合作用分为两个阶段:光反应和暗反应。
光反应是光合作用的第一个阶段,也是与光能转化有关的阶段。
它发生在植物叶绿体的内膜系统中。
在光反应中,植物利用叶绿素分子吸收光能,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
这个化学能被用来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并产生氧气。
光反应依赖于光能的吸收和传递。
当光线照射到植物叶绿素分子上时,光能会使叶绿素中的电子激发。
这些激发态的电子被传递到叶绿素分子中的反应中心,然后通过一系列电子传递链将能量传递给辅助色素和细胞色素复合物。
最后,能量会被传递到叶绿素b分子中的反应中心,激发其中的电子。
叶绿素b分子中激发的电子被酶系统捕获并转移到叶绿素a分子中的反应中心。
在这个过程中,光能被转化为化学能,并用来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糖类和氧气。
糖类是植物的主要有机物质之一,用于能量储存和营养物质的合成。
暗反应是光合作用的第二个阶段,也被称为固定二氧化碳反应。
这个阶段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
在暗反应中,通过一系列酶催化的化学反应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糖类和氧气。
这个过程不需要光照,所以被称为“暗反应”。
暗反应的核心反应是“卡尔文循环”。
在这个循环中,二氧化碳和环丙三糖磷酸(RuBP)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转化为磷酸甘油酸(PGA),然后通过一系列的转化步骤生成葡萄糖。
这个过程需要能量和非能量因子的参与,其中最重要的非能量因子是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
此外,温度和光照强度也会影响光合作用的速率。
光合作用的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当温度超过一些特定的范围时,光合作用的速率会下降。
由于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是一种强氧化剂,过高的氧气浓度会对植物叶绿素和其他酶系统造成损害。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第三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学习目标1.熟悉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释放氧气的探究实验的步骤和过程。
2、说出光合作用的概念(场所、条件、原料、产物)和反应式。
3、举例说出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4.了解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爱绿、护绿。
教材自主预习一、光合作用的产物1.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1)方法步骤:①暗处理一昼夜。
实验前将生长旺盛的盆栽天竺葵放到一昼夜。
(目的是:。
)②选叶遮光。
选取一叶片,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遮盖起来。
(目的是:。
)③光照。
将处理好的盆栽天竺葵移到。
光照数小时后,摘下该叶片,去掉遮光的黑纸片。
④酒精脱色,隔水加热。
用酒精脱去叶绿素的目的是:用酒精而不是水煮叶片来脱色的原因是。
隔水加热酒精而不能用火直接加热酒精的原因是。
绿叶在酒精中脱至色时,停止加热。
⑤清水漂洗。
取出黄白色叶片并用清水漂洗。
(目的是:。
)然后将叶片平铺在培养皿中,滴加。
⑥清水冲洗。
用清水冲洗掉碘液。
(目的是:。
)(2)观察现象。
叶片的见光部分遇碘,叶片的遮光部分遇碘。
遇碘变蓝是的特性。
(3)实验结论: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合作用需要在下进行。
2.光合作用产生氧气(1)方法步骤:①取一些金鱼藻放在盛有的大烧杯里。
在金鱼藻上倒罩短颈玻璃漏斗,将一端塞有橡皮塞的玻璃管灌满清水倒扣在漏斗颈上。
②将上述装置移至下照射。
(2)观察到的现象是有产生。
待气体充满玻璃管的1/2左右时,打开玻璃管的塞子,迅速将快要熄灭的细木条(或卫生香)插进管内,观察到的现象是。
(3)结论:光合作用产生了。
二、光合作用的原料1.和都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三、光合作用概述。
1.概念:绿色植物利用能,通过,把和转化成贮存能量的(主要是)并且释放的过程。
2.反应式:。
3、实质是:。
四.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1、农业上常用、等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2、在大棚蔬菜生产中通过提高光合作用效率,提高产量的措施有哪些?教材知识精解典型例题解析【例1】现有四个实验装置,若要验证绿色植物产生氧气需要光和验证氧气是否由绿色植物释放,则应选用的实验组合分别是()A.①②和①③B.②③和①②C.②③和①③D.②③和③④【解析】在探究实验中,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用
合理密植的意义
套种(棉花与草莓)
套种(竹子与黄豆)
思考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如何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1、增施二氧化碳,提高光合作用的强度 2、合理密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3、增加光照时间
• 拓展延伸 • 光合作用的意义:
• 没有光合作用我们还能呼吸吗? • 没有光合作用我们还有饭吃吗?
• 没有光合作用地球上还有生物吗?
第二单元 第一章 第三节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 普乐斯特勒的实验
没有熄灭的蜡烛
二百多年以前,有位科学家做 过这样的实验:他把一支燃着的蜡 烛,放进玻璃罩里,由于蜡烛燃烧不 断消耗氧气,一会的功夫,罩里的氧 气耗尽,蜡烛便熄灭了。可是,当他 在玻璃罩下放上一棵长满绿叶的薄 荷,当受到阳光的照射时,那支燃烧 的蜡烛,却可继续燃烧,很 久也没有熄灭。
目的:使叶片内原有 的淀粉运走或耗尽
作对照
实验变量: 光
步骤3、
脱色
1、为什么要脱去叶绿素? 叶绿素呈绿色,如不脱去,不容 易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现象 2、为什么用酒精而不是水煮 叶片来脱色呢? 叶绿素易溶于酒精而不溶于水 3 、 为什么隔水加热酒精而不 能用火直接加热酒精? 酒精易挥发、易燃烧,隔水加热可预防烧杯 中酒精燃烧,以免出现危险
活动 二
• • • • • •
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观看视频,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实验 回答: 1、金鱼藻在阳光下出现什么现象? 2、将快要熄灭的细木条(或卫生香)插进管内, 观察到什么现象? 3、通过这个小实验能得到什么结论?
我观察
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我发表
• 1、金鱼藻在阳光下出现什么现象?
有气泡冒出
• 2、将快要熄灭的细木条(或卫生香)插进管 内,观察到什么现象? 细木条复燃 3、通过这个小实验能得到什么结论?
第三节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一)
第三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会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思维判断能力。
2、阐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掌握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产生氧气。
3、确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养成积极思考、勇于创新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难点】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实验。
【学法指导】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操作中,要思考每个实验步骤中包含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带着问题做实验,并认识到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要遵循一定的科学原理、科学方法,还要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基础梳理):1、【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目的:(1)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
(2)验证是绿叶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方法步骤:(1)暗处理:将生长旺盛的盆栽天竺葵放到___ ___处一昼夜。
(2)作对照:用____ __将叶片的一部分从__ _ 遮盖起来,然后移到_ _ __照射。
一个叶片出现___ ___和__ _ __ 两种情况,形成了对照。
(3)脱色:把该叶片放入盛有_ ___ 的小烧杯中,__ __加热,使叶片中的___ __ 溶解于___ ___中,直到叶片变成_____ ___。
(4)加碘液:用_________漂洗黄白色叶片,平铺在培养皿中,滴加碘液.(5)观察叶片颜色变化。
2、【演示实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1)为什么要将试验装置放在光下?(2)本实验怎样检验氧气的存在?,利用了氧气的什么性质?二、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1、【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1)为什么要把天竺葵提前放到黑暗处一昼夜?(2)为什么要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3)为什么要脱去绿叶中的叶绿素?脱色时为什么要使用酒精脱色并应隔水加热?(4)脱色的叶片遇碘后颜色有文综之家什么变化?遇碘变蓝是什么物质的特性?说明了什么问题?2、【演示实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将快要熄灭的卫生香插进管内,观察到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问题?三、总结提升(师生共同讨论):1、【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步骤是怎样的?在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2、【演示实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怎样收集和检验这些气体的存在?【典例赏析】例:银边天竺葵的叶片经过光照后,文综之家脱去叶绿素,滴上碘酒后叶片的变化是()A.变蓝 B.边缘不变蓝,其他部位变蓝C.不变蓝 D.边缘变蓝,其他部位不变蓝[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光合作用的掌握,首先要知道银边天竺葵中的边缘部分不含叶绿体,而叶绿体是光合作用进行的场所,所以边缘部分无淀粉生成,滴加碘液不变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一、光合作用的产物(一)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1. (2019·贵州六盘水)“春天不是读书天,放个纸鸢,飞上半天。
”踏青归来,许多同学的白衣服上沾染了植物的绿色汁液,欲去除绿渍,最好选用()A.凉水B.生理盐水C.酒精D.碘液2.(2019·福建)“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使用碘液的目的是()A.溶解叶绿素B.检验是否产生淀粉C.促进淀粉分解D.验证是否产生氧气3.(2019·新疆)“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把叶片放入酒精内隔水加热的目的是()A.分解淀粉 B.溶解淀粉 C.将淀粉煮沸 D.把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4.(2019·云南)“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淀粉)”的实验中,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水浴加热的作用是()A.运走耗尽叶片原有的淀粉 B.使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C.检测是否产生淀粉 D.检测是否合成叶绿素5.(2019·滨州)如图是某同学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的部分步骤,有关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步骤一是为了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B.为了保证实验效果,步骤二必须放在光下C.步骤三中②、③内分别盛有酒精、清水D.步骤四的现象可以说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6.(2019·四川广元)在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时,某同学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A.甲是为了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淀粉B.丁中叶片滴加碘液后c遮光部分变蓝C.丙中b烧杯中的酒精可溶解叶绿素 D.实验结论是绿叶在光下能制造淀粉7.(2019·德阳)某兴趣小组开展了“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探究实验。
步骤如下:①把天竺葵放在黑暗中一昼夜:②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移到阳光下照射:③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并去掉纸片;④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水浴加热;⑤漂洗叶片、滴加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对该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A.步骤①的目的是消耗掉叶片原有的淀粉B.步骤②设计错误,应取两片叶子才能形成对照C.步骤④完成后,烧杯中的酒精会变为绿色D.该实验证明:绿叶在光下制造了淀粉8.(2019·聊城)在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过程中,有如图所示的实验环节,AC9ABCD10ABCD11.12.(2019·四川眉山)选取牵牛花植株上生长期、长势、大小相同的甲、乙、丙三片叶片开展如图所示的光合作用的相关探究实验:①此装置经黑暗处理一昼夜后,移至光下数小时,再将这三片叶片摘取下来,分别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脱色。
②分别用清水漂洗后分别放入三个培养皿中,分别向这三片叶片滴加碘液,观察到甲叶片上遮光部位不变蓝,暴光部位变蓝,乙叶片不变蓝,丙叶片变蓝。
13.步骤滴加碘液的目的: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
(5)叶片见光部分变成蓝色,不见光部分不变蓝色,说明: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二)实质14.(2019·广东广州)白云山植被种类相当丰富,每天可吸收2800吨二氧化碳,放出2100吨氧气,被称为广州的“市肺”。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气孔是植物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B.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氧气C.氧气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D.一天中任何时候植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15.(2019·台湾)小帆想知道某一植株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叶片行光合作用速率的快慢,应依据下列哪一资料进行推测最为合理?()A.单位时间内产生氧气的量 B.单位时间内消耗叶绿素的量C.单位时间内消耗葡萄糖的量 D.单位时间内产生二氧化碳的量16.(2019·辽宁辽阳)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和场所分别是()A.保卫细胞、气孔 B.叶、叶绿体 C.叶脉、气孔D.叶、线粒体17. (2019·湖南益阳)右图是被子植物细胞的两种生理过程示意图,其中表述错误的是()A. ①是叶绿体,②是线粒体B. a是二氧化碳,b是有机物C. 1只在有叶绿体的细胞进行,2活细胞都能进行D. 1只在白天进行,2只在晚上进行18.(2019·北京)砂生槐是西藏高原生态恢复的理想树种,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
为初步筛选适合西藏某地区栽培的品种,研究人员测定了4个砂生槐品种幼苗的CO2吸收速率,结果如图。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4种幼苗应在相同光照强度下进行检测B.砂生槐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C.CO2吸收速率可以反映光合作用速率D.丁品种砂生槐适合选为该地区栽培品种(三)影响因素19.(2019·威海)大白菜外层的叶片呈绿色,内层的叶片呈黄色。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根据上述事实可以作出的假设是()A.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 B.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C.光是叶片呈绿色的条件 D.叶绿体能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20.(2019·烟台)滨海中学在实践基地种植了马铃薯,收获时发现个别块茎露出地面的部分变绿。
对此作出的合理解释是()A.叶片中的叶绿素随淀粉运输至此B.淀粉通过筛管运输到块茎储存C.块茎变绿与光下形成叶绿素有关D.块茎中的淀粉是由绿色部分产生21.(2019·四川绵阳)有人比喻绿叶中的叶绿体既是“有机物生产车间”,又是“能量转换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 B.叶绿体将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C.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 D.叶绿体能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22.(2019·福建)甲、乙两种植物二氧化碳的吸收量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趋势如右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光照强度为0时,甲和乙释放的二氧化碳量相B.光照强度为a时,乙不进行光合作用C.光照强度为c时,甲和乙合成的有机物量相同D.光照强度为d时,可表明甲更适合强光照下生长23.(2019·昆明)在晴朗的白天,天竺葵光合作用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0时天竺葵一定进行呼吸作用B.10时天竺葵制造氧气的速率一定是最大的C.12时天竺葵叶片部分气孔一定缩小或闭合D.一昼夜内天竺葵在18时有机物总量一定最多24.(2019·金华)研究发现不同品种的越橘,其光合作用速率不同。
为了探究其不同的原因,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选取A、B、C三个品种各6株,每株均采集位于中上部且向阳的叶片5片,测定并计算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和光合作用速率,重复三次取平均值,结果如下。
请回答:(1)实验中每个品种选取6株的目的是;(2)测定光合作用速率时,主要控制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和相同;(3)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25.26较容器中的氧气变化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注:氧气变化量=实验后含量﹣实验前含量;“+”代表增加,“﹣”代表减少)(1)该实验研究的变量是。
根据实验设计的原则,2号容器内的温度应设置为℃。
(2)实验结果表明,在光下天竺葵光合作用强度最大。
除检测氧气变化量外,该实验还可以检测有机物或的变化量来表示光合作用强度。
(3)增设4号容器,黑暗处理(其它实验条件相同),若容器中氧气变化量是“﹣﹣”,则可判断3号容器中的天竺葵(填“有”或“没有”)进行光合作用,3号容器中的氧气含量不增27分析实验结果,你得出的结论是。
(5)在晴朗的夏季,将黑藻放入密闭的玻璃罩内,放在室外培养。
连接二氧化碳检测仪,测得密闭玻璃罩内黑藻一昼夜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曲线如图2.黑藻在一天中(曲线上两点之间)段的光合作用最强。
黑藻在一天内积累了有机物,在图2中可以找到的依据是。
28.(2019·河南)小麦是人类的主粮之一,在我国北方广泛种植。
河南是全国小麦第一生产大省,被誉为“中原粮仓”。
1AC2A.二氧化碳和水 B.二氧化碳和氧气 C.水和有机物 D.氧气和无机盐3.(2019·广东广州)如图是植物的叶片在白天进行某些生命活动的示意图,甲、乙表示其生命活动过程,①表示某种气体。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①表示二氧化碳,甲表示光合作用B.乙过程分解的有机物是甲过程制造的C.植物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甲过程D.植株叶片相互遮挡,会影响甲过程的进行4.(2019·德州)将一棵重约0.2公斤的柳树培育在肥沃的土壤中,两年以后连根挖出。
脱水后称重达11公斤,其增加的10余公斤重量主要来源于()A.土壤中的无机盐B.土壤中的无机盐和水C.大气中的氧D.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里的水5.(2019·连云港)下列关于天竺葵光合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6(1种A(2根(37.(2019·开封)某研究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以验证“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必需的原料”(如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说明: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
(1)此方案设计不严谨,还应增设对照组,对照组的玻璃钟罩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应换成,其他保持不变。
89.((1)光合作用所需的水通过植物根尖的区吸收进入体内。
(2)空气从叶片的气孔进入,为光合作用提供的原料是。
(3)把盆栽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如图1所示,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半遮光,光照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去掉黑纸片。
叶片脱色后滴加碘液,发现遮光部位不变蓝,未遮光部位变蓝,说明绿叶。
(4)如图2所示,将天竺葵和点燃的蜡烛置于透明的钟罩内并密封,钟罩①用黑布遮光,钟罩②10.1A2.(A.适当延长光照时间 B.合理施肥 C.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D.合理密植3.(2019·开封)农业生产中,为了达到提高农作物产量的目的,可以采取的措施有()①增加二氧化硫浓度②增加二氧化碳浓度③合理密植④延长光照时间A.①③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4.(2019•赤峰)下列关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叙述正确的是()A.光合作用只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只在夜晚进行B.光合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呼吸作用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C.中耕松土和合理密植,分别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D.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5.(2019·泰安)下列农业生产措施,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是()A.早春播种后进行地膜覆盖 B.农田淹水后及时排涝C.果树开花季节,在果园里放养蜜蜂 D.大田农作物合理密植6(7.(1)叶上、下表皮无色透明,利于透光;表皮上分布的是水分散失的“通道”,也是气休交换的“门户”。
叶脉有运输和支持功能。
(2)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利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贮存了能量的有机物,这不仅满足绿色植物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需要,而且通过生态系统的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3)应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理,提出农业生产上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措施(写出两点即可) (2分)8A9(1)观察图题,该实验可形成组对照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