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连与拉斯蒂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红与黑》中的于连和《高老头》中的拉斯蒂涅形象的不同

摘要:司汤达笔下的于连和巴尔扎克塑造的拉斯蒂涅,在某些方面具有高度的相似性,他们都受到了拿破仑英雄主义和资产阶级个人野心的刺激,都是对未来充满幻想,渴望出人头地的野心青年。但深入阅读,便会发现,他们两个更多的是不同,无论是在性格和奋斗手段方面,还是在人生追求和思想认识上都有很大的差异。本文主要是通过对比来分析于连和拉斯蒂涅的不同之处。

关键词:悲剧野心性格人生追求结局区别

一、生活背景造就的性格差异

现代心理学认为:童年时期是一个人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于连性格的形成也反映了这一点。在《红与黑》中,作者虽然只用了前五章对他的童年生活进行了简单、概括的描述,但我们仍能够从他的叙述中看到于连在其日后生活中显现出来的性格的根源。

首先,于连出生平民,是个体质羸弱的年轻人。他虽相貌英俊,但因使斧子的本领比不上他的父亲和两个哥哥而受到他们的蔑视,还经常挨打。幸运的是,他得到了一位老外科军医的赏识,并从他那里受到了教育,能够读书写字。卢梭的《忏悔录》和拿破仑的《圣赫勒拿岛回忆录》是他最喜爱的书。于连身处被压迫阶层,且深受十八世纪启蒙思想的浸染和那位老外科军医无私的爱的熏陶,这形成了他性格中的真诚、善良、渴求真爱等美好的一面。然而于连面对的环境是恶劣的,他在家庭中以一个"异类"的身份出现并受到他们的歧视。他总是挨打,像一个弱者那样受到家里人的鄙视。所以,在这样一个以体力论强弱的家庭里,他又是没有出路的,这一切都使他溺于自卑之中而无法自拔,使自卑成了他性格的核心。但也正是这自卑产生了日后驱动他孤身奋战于上流社会的动力,促使他那"巨大的野心"的形成。因为自卑总是造成紧张,没有人能长期忍受自卑感,于连为解除自卑心理给他带来的紧张,必须争取"优越感"作为补偿。这时,拿破仑——这个用剑使自己成为世界主人的强者形象给"非常不幸的他带来安慰",同时也点燃了他勃勃的野心之火"宁可死上一千次,也要飞黄腾达不可动摇的决心"。

和于连一样,拉斯蒂涅也是复辟时期野心勃勃的青年知识,但他是为资本主义社会金钱所腐蚀的贵族子弟的典型。窘困的家庭处境和灯红酒绿的巴黎上流社会,使他的性格具有两重性。作为一个从外省到巴黎求学的小贵族知识分子,拉斯蒂涅带着从农村来城市的大学生的风貌,指望通过努力学习来改变自己的人生,起初,他也是心地善良,思想淳朴,有着是非善恶之心的。然而,对金钱与地位的渴望又时时召唤着他,外省与巴黎的贫富差距以及上流社会与社会底层贫民生活的尖锐对立,都给他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刺激,上流社会挥金如土,繁华似

锦的生活更是强烈地吸引着拉斯蒂涅,改变了他的心路历程:他认识到仅仅依靠打拼,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在巴黎站稳脚跟,就必须努力学习巴黎的生活艺术,通过观察他发现借助于贵妇人的石榴裙是他发家致富,取得人生成功的捷径。在经历了子爵夫人、伏脱冷、高老头对他进行的“人生三课”的教育之后,他把为人的最后一点良心与正义也埋葬了。变成了一个寡廉鲜耻、彻头彻尾的政客,完全沦为了资产阶级的野心家!

于连和拉斯蒂涅在人生道路上具有相似的开始,却走向了完全不同的结局,性格上的差异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不同的人生追求和奋斗手段。

作为维里埃尔市里一个已经发迹的锯木厂主的儿子,低下的社会地位和家庭环境的歧视与压抑给了于连奋斗的决心。不可否认,对舒适奢侈生活与高贵社会地位的向往也是于连奋斗的动力。但是,价值”与“荣誉”是他更高的人生目的,于连一直想干一番拿破仑式的大事业,他曾满腔热情地说:“拿破仑啊,在你的年代里,是怎样的善良,人们从战争的危险里才能取得富贵,而不是从贫贱人的痛苦里卑鄙地从事掠夺。”对于事业,于连有着火一般的热情和波波雄心,有更高的生活理想和人生价值上的追求。他的个人奋斗动机侧重于实现自身的价值,渴望靠才能创造一番伟业。

与之相比,出身于外省破落小贵族的拉斯蒂涅的个人奋斗动机则更多在于对上流社会奢华生活的向往,对物欲与虚荣心的满足。生活的贫穷与家庭的义务,使他“对于权位的欲望与出人头地的志愿增加了十倍”。于是,他来到灯红酒绿的巴黎,实现爬到社会顶层的梦想。他也想过靠勤奋地读书一步一步稳稳地向上爬,然而身边的现实,一次又一次地使他清楚地看到了金钱的魔力:子爵夫人的情人为了20万法郎利息的陪嫁而抛弃了她,米旭诺为了3000法郎的赏钱去揭穿伏脱冷的真面目,高老头因为丧失金钱,同时也失去了女儿的关心。这一切都使拉斯蒂涅看清社会的本相:财产就是一切。从此,他开始了对金钱的狂热追求,不断地盘算从哪去弄钱,怎样去挣钱,“奢侈的欲望象魔鬼般咬着他的心,攫取财富的狂热煽动他的头脑,黄金的饥渴使他喉干舌燥。”最终,对金钱、权势的崇拜和追求成了拉斯蒂涅唯一的人生目标。

二人所追求的人生目标不同,他们在个人奋斗中所使用的手段也迥然有别。拉斯蒂涅和于连都生有一副漂亮的外表,常受上流社会女子的青睐。拉斯蒂涅在不断向上爬的过程中凭借自己的热情、才气,和风流倜傥的仪表,去征服几个可以做他后台的妇女,以便自己投身上流社会。他首先靠姑母的力量,受到了贵族亲戚鲍赛昂夫人的优待,又先后结交了伯爵夫人、公爵夫人、纽沁根太太……在与这些贵妇人交往过程中,尽管他一再地使用“倾心、着迷、心醉”等字眼,却很难说他对她们产生了真的“爱情”,然而勿庸置疑的一点是:他把她们当成进入上流社会的跳板。拉斯蒂涅非常清楚地了解自己与女人打交道的目的,时刻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分析自己的地位和处境,窥测“猎物”,对于女性,他更多地是引诱,是利用。不断更换目标,以达到爬上高位的目的。拉斯蒂涅放弃了通过努力学习的方式,一味地利用女人向上攀爬。

而于连在追求人生目标的过程中与拉斯蒂涅有着很大区别。因为在于连看来,如果自己都瞧不起自己,那他就什么都不剩了。在《红与黑》中,司汤达描写了三次于连与贵族女子的爱情生活。除装腔作势的元帅夫人是于连的可笑工具外,于连追求市长夫人的最初动机是为了减轻她对自己的蔑视或为了嘲笑堂堂的市长大人,而追求侯爵小姐的目的是为了挫败贵族青年,获得和他们平等的地位。

他的这两次爱情更多的是出于自己心理征服的满足,而非想借助她们青云直上。他因为能够把《圣经》倒背如流,才能得到当地神甫的信任;能够讲一口流利的拉丁语,才被聘请为市长家的家庭教师;能对皮拉尔神父的测试对答如流,才使神父对他渊博的知识吃惊不已;因为办事沉稳,工作出色,很得侯爵的赏识和重用。。。。。。于连是有自己的真才实学的,而不是一切都靠借助自己的美貌去征服上层社会的女人得到,他始终都没放弃靠自己去努力获取想要的东西,在他的心里,是有追求作为支撑的。

仅管在客观事实上,于连进入了贵族社会,凭借他的才能与野心一步步向上爬,为了成功,他也曾作过一些不齿的事情,然而,通过与拉斯蒂涅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于连并没有把自己的心交给贵族社会,他内心深处仍有着深刻的贫民意识及高贵的人格,它鄙视贵族,鄙视虚伪,执著地坚守着自己的价值观。

三、不同的结局

于连和拉斯蒂涅的结局各是一出悲剧,但俩人的悲情走向也是截然不同的。

正当于连踌躇满志、青云直上之时,一封来自德雷纳尔夫人的信"毁了"他辉煌的前程,怒不可遏的于连朝着这个女人开了两枪。可是,两声枪响,唤回了于连真实的自我,"我将死去这句伟大的话大概已经把那些生自野心的希望一个个从他的心中拔去了。"在死牢里,由于直面死亡,于连反而看清了自己一生的不幸,也看清了自己的灵魂。他对英雄主义已感到厌倦。正是在他头脑的自我的力量开始消解,变得脆弱的时候,德雷纳尔夫人发自心灵的真挚的爱情完全唤醒了他心灵的自我。于连坦然面对自己的软弱,以及对爱的渴求,并让这一切毫不掩饰地袒露出来。心灵的自我完全战胜了头脑的自我,那两种自我的激烈冲突带来的痛苦也随之烟消云散。于连最终也并未接受用忏悔来赎罪的逃生之法,而是选择了坦然地面对死亡,此时的于连终于结束了自己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紧张状态,丢弃了那种世俗的关于幸福的标准,响应了来自心灵的真实的呼唤,在接受死亡前,他还是享受到了自己内心的真正的平静的幸福。

拉斯蒂涅则为了实现飞黄腾达的梦想,走上了资产阶级野心家的道路。可是他的成功却是以泯灭人性为代价的。从萌生到行动,再到获得和最后的认知,他的野心从未消减,金钱、权利和地位始终是他的渴望得到的。处于不同阶级的人固然都有自己的卑微与无奈,可是对这些虚无目标的盲目追求,却使他变得道德沦丧、精神堕落,走向了不择手段、不顾廉耻、穷极贪婪的极端个人主义。从最初子爵夫人教给他的第一课:极端利己主义;到伏脱冷传授的第二课:金钱至上;再到从高老头女儿身上看到的金钱导致的人性的道德沦丧,拉斯蒂涅是逐渐被洗脑的,他越来越崇尚金钱的力量,以及由金钱带来的高贵的地位,并最终走向了资产阶级。相比而言,拉斯蒂涅才是彻头彻尾的野心家,于连不是。

参考文献:

1.《红与黑》司汤达译林出版社出版日期2004.8

[2] 周兵兵.于连、拉斯蒂涅性格之比较[J].彭城职业大学学报,2002,(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