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_教材分析

合集下载

《雨霖铃》教案-教案【优秀8篇】

《雨霖铃》教案-教案【优秀8篇】

《雨霖铃》教案|教案【优秀8篇】柳永的《雨霖铃》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铺叙展衍,以离情为贯穿全篇主线。

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时刻,重在描写情态;后写别后想象,重在刻画心理。

各层前呼后应,层层深入,尽情描绘,情景交融,感人至深。

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雨霖铃》教案|教案【优秀8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导入新课篇一我们一起来听首歌,放松下。

(幻灯1:“音乐”)邓丽君甜美、深情的演唱深深地打动了我们,那么是谁为她作的词呢?柳永。

柳永是北宋第一位专业词人,“凡有井水处,都可歌柳词”。

他的歌覆盖了当时所有的官家和民间的歌舞晚会,美丽的词句和优美的音律征服了所有的歌迷。

《雨霖铃》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以至于邓丽君和柳永穿越时空合作了这首歌曲呢?今天,就让我们穿越历史的烟云,回到宋朝,去聆听柳永的歌曲吧!(板书:课题、作者)(幻灯2:“课题、作者”)这节课我们主要目标“品鉴艺术手法、体味作者情感”。

(幻灯3:【学习目标】)柳永《雨霖铃》优质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理解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特点。

2、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教学重点]:鉴赏词,体味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品位诗词意象,体会作者感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这是燕太子丹在易水河边送别荆轲去刺杀秦王时,荆轲高歌而去时所唱;“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王维与友人送别时的情景;“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是苏轼在悼念亡妻王弗时所作;………人们常叹:“人生苦短,岁月蹉跎”,我们常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是啊,人生无常,聚散不定!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了别离的苦痛。

可这苦痛倒触发了诗人的诗情,他们用诗词歌赋来倾诉咏叹他们的离愁别绪。

透过这些诗词,我们可以想见朋友分别时的悲楚,夫妻天各一方的哀怨,母亲呆望游子归家的泪眼愁眉,我们可以体悟到“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的至理。

《雨霖铃》说课稿(5篇)

《雨霖铃》说课稿(5篇)

《雨霖铃》说课稿(5篇)《雨霖铃》是宋代柳永的名篇,雨霖铃说课稿怎么写?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下面是作者勤劳的小编帮家人们找到的《雨霖铃》说课稿【较新5篇】,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雨霖铃》说课稿篇一一、教材分析【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雨霖铃》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IV第二单元7首宋词中的第二首,是柳永的代表作,更是宋词婉约派的名篇。

本词无论在文学史中还是在教材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该词上片写一个秋天的傍晚,词人和他心爱的人在都门外长亭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景;下片是词人想象别后羁旅生活的情状。

全词通过虚实相济、融情入景的手法集中反映了词人复杂的内心情感,学习本词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品赏诗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通过把握诗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来品味诗词的语言,赏析诗词的表现手法,提高诗词鉴赏的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根据本文感情细腻,情景相融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特征,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⑴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对意象的分析,感受《雨霖铃》的感情和意境,体会词中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写作特点,提高诗词鉴赏的'能力。

⑴过程与方法目标:合作学习进行探究,通过美读、美赏、美说,品味局部语言,整体把握意境,掌握赏析诗词的方法。

⑴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感受词中浓浓的别离之情,体会短暂与永恒的辨证关系。

【教学重难点】学生已经接触过不少诗词,对于诗词鉴赏的方法和诗词中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了解本文融情于景的手法并不难,重点就在于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景之精妙和情之真切,感受《雨霖铃》中的意境和感情。

而品赏这首宋词的真挚感情和凄凉的意境,相对困难在于了解本词中典型的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写作特点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方法教学本身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

据此采取以下教学方法:启发诱导式教学法;学生讨论与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方法。

三、学情分析诗词鉴赏历来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难点,但在之前的诗歌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并且对诗词有了一定的领悟能力,已经基本能理解诗句的意思。

高中语文_《雨霖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雨霖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情境导入】(视频)邓丽君演唱的歌曲《相看泪眼》(《雨霖铃》)导入。

(导入语)邓丽君深情、甜美的演唱深深打动了我们,那么是谁为她作的这首词呢?(生:柳永。

)对啊!柳永是北宋第一位专业词人,他的词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他的歌,词句美丽,韵律优美,征服了所有的歌迷。

今天,就让我们穿越历史的烟云,去聆听柳永的歌曲。

【学习目标】1、了解柳永及其词作风格;2、以读带析,反复朗读,赏析意象,体味情感;3、学习鉴赏诗词的方法,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

【教学重点】1、赏析意象。

2、体味情感。

【知识链接】1、走进作者:柳永(?~约1053),字耆卿,原名三变,福建崇安人。

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慢词的创造者。

因排行第七,又曾任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

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其词多写歌伎愁苦和城市风光,犹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著有《乐章集》。

2、写作背景:这首词是柳永离开汴京时与恋人的话别之作。

当时柳永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于是与恋人痛苦地离别。

此作是当时心境的体现。

【自主学习】1、朗读指导:哀婉缠绵①寒蝉凄切——“凄”字要读得长,“切”字要短促,读出凄凉落寞之感。

②竟无语凝噎——要稍重、稍停,并读出哽咽之声。

③念去去——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

④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何处”要读出疑问语气,“杨柳岸晓风残月”应一景一顿,声断气不断。

⑤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

⑥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

2、这首词写了什么内容?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合作探究、交流展示】(一)初读:整体感知1、师生齐读:注意停顿、节奏、语气和感情基调。

(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配乐朗读)(预设:生读完师点评,“大家读得流畅,但缺少一丝情感,怎样体会本词的情感呢”,出示学案“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体味感情基调。

雨霖铃说课稿4篇(实用)

雨霖铃说课稿4篇(实用)

雨霖铃说课稿4篇雨霖铃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雨霖铃》是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单元提示强调,词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音乐性,欣赏时要反复吟咏,体会其声律美;也要在理解作品内容的同时,运用联想和想象,领悟其中情与景浑然交融的意境。

二、说目标1、知识与能力:感知《雨霖铃》作品内容,体会词中凄凉清丽的意境和浓重的离愁;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分析意象特点,把握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审美情趣。

三、说重难点重点:感受作者浓浓的离别之愁,掌握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手法;难点:理解、掌握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

四、说教法:1、诵读法;2、点拨法;3、探究法。

五、说学法1、预习法;2、质疑法;合作探究法。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南朝江淹曰: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自古以来,人们往往“伤离别”,柳永作为宋朝大才子,整日混迹于烟花柳巷,与红颜知己把酒言欢、吟诗诵赋。

这首《雨霖铃》就是作者离开都城汴京时写给曾经的红颜知己的用心之作。

2、文本学习1 初读:学生自由朗读吟诵,注意字音、节奏、轻重、缓急、感知韵律美。

读音:噎、韵脚:切、歇,波、阔,别、节、年。

节奏舒缓,读出有情人离别时凝重氛围。

语调:“更与何人说”一句读出相聚后的独处之苦,余音绕梁。

2 范朗读:听老师示范朗读,学生找出词中意象,说出这些意象的特点。

意象:上阕有寒蝉、长亭、帐、兰舟,下阕有烟波、暮霭、杨柳岸等。

特点,都是引人伤感之物。

3 三读:展开想象,感悟由众多意向组成的意境美。

4 四读:品评诗句领悟表达美,具体方法是炼句。

上阕选择尾句“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下阕选择“今宵酒醒何处,烟柳岸,晓风残月”,体会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

上句:浩渺无涯的水波比喻长时间难以排解的惆怅,傍晚浓重的云雾暗示心情沉重压抑,空阔辽源的楚地天空说明愁绪的无边无际。

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景交融,相得益彰。

雨霖铃说课稿

雨霖铃说课稿

雨霖铃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为唐代杜牧的诗作《雨霖铃》。

该诗通过描绘雨夜中孤独的心境,抒发思乡之情,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温暖家庭的向往。

本课旨在通过学习与欣赏这首古典诗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1) 了解《雨霖铃》的作者杜牧及其时代背景。

(2) 理解诗歌的词义、意境,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3) 能够正确朗读和理解诗歌,感受其中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 采用情感交流、课堂讨论、个人思考等多种教学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感悟和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故乡、对家庭的深厚感情。

(2) 培养学生珍爱身边的人和事物,感恩并关心他人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 理解诗歌的词义、意境,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2) 正确朗读和理解诗歌,感受其中的情感。

2.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义,培养他们的感悟能力。

(2) 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体验诗歌中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 精读课文,了解作者和诗歌的艺术特色。

(2) 准备PPT和多媒体设备,方便展示相关图片和音频。

2. 学生准备:(1) 阅读课文《雨霖铃》,思考与诗歌相关的感受和想法。

(2) 准备纸笔,方便做笔记。

五、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在上课前的准备时间里播放一段雨夜的音频,营造一个安静、温暖的氛围,并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雨夜的感受和经历。

2. 导入与感知(1) 教师出示一幅雨夜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猜测与图片相关的情感,并与前面创设的情境连接起来。

(2) 学生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诗歌《雨霖铃》与雨夜的联系,呈现诗歌标题。

3. 理解诗歌词义(1) 教师朗读诗歌,带领学生一起阅读理解每个词句的意义。

(2) 学生分组讨论,解释生词、短语或难句的意思,及时记录解释结果。

《雨霖铃》说课稿优秀6篇

《雨霖铃》说课稿优秀6篇

《雨霖铃》说课稿优秀6篇篇一:雨霖铃说课稿篇一我今日说课的题目是高中语文必修四其次单元的《雨霖铃》。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介绍、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过程五个部分来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一)单元教学目标必修四其次单元编选的是宋词,在人教版五个必修模块中,这是唯一的宋词单元。

本单元选取的是四位着名词人的作品。

四人中苏轼和辛弃疾是北宋和南宋的豪放派代表,而柳永和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其中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文人,李清照是宋代最杰出的女词人,四人在词坛上都占有一席之地。

教材编者可谓专心良苦,编选四人各富代表性的词来学习,通过比较,使同学了解完全不同的两种词风,进一步体会四位词人不同的创作风格。

本单元教学课上努力做到同学、老师、编者和文本之间的公平对话与沟通,在同学理解词的内容后,教给鉴赏词的方法。

通过鉴赏,体会词中表达的情感,分析是如何传情达意的,进一步了解词的特点和写法(情景交融、点染、白描、叠字等),让同学在学习后对词的鉴赏建立一个初步的感性的理解。

由于必修五模块已没有古典诗词的学习内容,所以本单元的学习还应引导同学对鉴赏古典诗词的一般方法进行总结,为以后进行诗歌与散文系列模块的选修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文特点这首词是宋代婉约派的代表作。

这首词写的是才情卓着、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济的柳永离开都城汴京(现在河南开封)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的别离情景。

以“离情”为线索,用白描、铺叙、点染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情人话别时留恋难舍的情景,反映了仕途失意的郁闷心情,景中见情,以情带景,是柳永的代表作。

其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被誉为千古名句。

《教学大纲》要求“培育同学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力量,能感受形象,品尝语言,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索,受到感染和启迪”。

依据教材特点及《大纲》要求,确立教学目标如下:学问目标:1、了解婉约派的主要特征;2、了解柳永及“雨霖铃”词牌。

力量目标:1、初步把握鉴赏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2、理解“景中见情、缘情设景”的艺术特色;3、理解虚实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

高中语文_《雨霖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雨霖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诵读品鉴,体悟作者情感2、学习抒情手法和鉴赏方法教学重点:体味本词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

教学难点:掌握融情入景、虚实相生的写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赏析法教学课时:一课时二、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歌曲邓丽君的《相看泪眼》,邓丽君用她优美的声音与千年之前的词人柳永合作为演绎了一曲荡气回肠的离歌。

那么今天我们也穿越历史的烟云,和柳永来一次灵魂的碰撞,体验一下他那浓浓的离愁。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千古名词《雨霖铃》。

板书课题。

(二)、解题并简介背景。

(幻灯片展示)《雨霖铃》词牌名,也写作《雨淋铃》。

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因在雨中闻铃声而思念杨贵妃,故作此曲。

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

宋代柳永的《雨霖铃》最为有名。

背景资料:作者在填这首词时,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

但一想到从此将不能和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更觉得痛苦万状。

所以这首词的基调格外低沉。

(三)、走近作者,知人论世(幻灯片展示)(学生荐读)柳永,北宋婉约派词人,字耆卿,原名三变,排行第七,故称柳七,福建崇安人。

曾任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他少年时去汴京应试,狂放不羁,经常跟歌伎、乐工一道生活,还说“忍把浮名,换了浅酌低唱”。

宋仁宗闻其名说:“此人任从风前月下浅酌低唱,岂可令仕宦!”还说:“何用浮名?且去填词!”遂落第。

柳永索性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转而成为北宋第一位专业词人。

作品以白描见长,吸收口语入词,通俗易懂。

当时传说“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足见其作品在社会上的普及与流行。

《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是其代表作。

他的词集是《乐章集》。

(四)、展示学习目标(教师强调,学生齐读)1、诵读品鉴,体悟作者情感2、学习抒情手法和鉴赏方法(五)、我的课堂,我做主:一读识内容1、自由诵读全词,找出主旨句。

2、概括上下片内容学生说出主旨句:多情自古伤离别概括内容:上片:写离别时的情景下片:写别后的情景(六)、再读品感情(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品悟)品读全词,体悟作者的情感。

雨霖铃说课稿(精选3篇)

雨霖铃说课稿(精选3篇)

雨霖铃说课稿雨霖铃说课稿(精选3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

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雨霖铃说课稿(精选3篇),欢迎大家分享。

雨霖铃说课稿1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的《雨霖铃寒蝉凄切》。

一、教材分析(一)单元教学目标本单元总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评价能力,包括风格、意象、意境、表现手法等方面,激发学生诵读古典诗歌的兴趣。

(二)课文特点及在单元中的地位1、宋代婉约派的代表作这首词是宋代婉约派的代表作。

这首词写的是才情卓绝、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济的柳永在深秋雨后的傍晚时分,离开都城汴京(现在河南开封)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的别离情景。

以“别离”为线索,用白描、铺叙、点染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情人话别时难舍难分的情景,景中见情,以情带景。

其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被誉为千古名句。

2、重点讲读课本单元是古典诗歌单元,即古典诗歌,包括唐宋诗词及元曲。

《雨霖铃》承担着培养学生鉴赏古典诗词能力这个单元的教学重点,因此有着重要地位。

《雨霖铃》是婉约派代表作,因此学习它,对于学生了解婉约派风格有着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我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两个普遍班,语文基础相对较差,思维能力,审美能力有待提高,但对古诗鉴赏的基本手法,风格也有一定了解,因此我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目标新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提高文学品位。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整体把握诗词的思想内容和基本形式的基础上品位诗词的语言,赏析诗词的表现手法。

”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婉约派的主要特征②了解作者柳永及雨霖铃词牌2、过程与方法①体味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艺术特点②通过鉴赏名句,体会作者情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及纯正的文学趣味四、重点、难点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艺术特点教学难点是:通过鉴赏名句,体会作者情感五、教学策略1、诵读法2、启发法3、讨论法六、学法指导1、课前让学生查找作者柳永的资料。

柳永《雨霖铃》说课稿4篇

柳永《雨霖铃》说课稿4篇

柳永《雨霖铃》说课稿柳永《雨霖铃》说课稿4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柳永《雨霖铃》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柳永《雨霖铃》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婉约词《雨霖铃》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阅读与鉴赏"板块第二单元宋词单元第一课《柳永词两首》的第二首。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词人及其创作风格;明确词作基本内容。

过程与方法:品味语言,体会词作意境;了解词作的主要表现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重积极的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

(二)教学重点难点品味语言,体会词作意境;了解词作的主要表现手法。

三、教法学法单元学习要求:反复吟咏,体会声律之美;?理解作品内容的同时,运用想象和联想,领悟情与景交融的意境。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时已学过诗词,对诗词的一般性鉴赏方法已初步掌握;柳永是个著名的词作家,早已为同学们熟知。

他的作品很多,但平时学生接触的不多,不知其风格如何,故而有很强的好奇心理;中学教材中涉及的术语虽然不多,但学生普遍感到混乱。

澄清这些相近的概念是学生准确运用这些概念的基础。

教法: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学法:朗读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联想想象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评价写法,明确方向梁衡曾这样称赞一位词人"他的词作,就像超声波探测,就像电子显微镜扫描,你得佩服他的笔怎么能伸入到这么细微绝妙的层次。

他常常只用几个字,就是我们调动全套摄影器材也很难达到这个情景。

"这位词人就是柳永。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雨霖铃》,也许,我们能感受他笔下那个细腻而又动人的世界。

(二)环节一:自主探究,了解背景1.词牌名的由来"明皇既幸蜀,西南行,初入斜谷,属霖雨涉旬,于栈道雨中闻铃,音与山相应。

上既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

雨霖铃教材分析

雨霖铃教材分析

《雨霖铃》教材分析(一)教材所处的地位本文是苏教版普通高中新教材高中语文必修四专题三《笔落惊风雨》的一篇文章。

本专题所选皆为唐宋诗、词、文的名篇杰作,重点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颠峰形态。

按新教学大纲的要求,高中语文阅读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文学品位,并进而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因此本专题的教学重点是在整体把握诗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品味诗词的语言,赏析诗词的表现手法,感悟诗人蕴藏其中的情感内涵。

(二)教材分析在群星璀璨的北宋词坛上,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济的柳永是耀眼的明星之一。

在不胜枚举的柳词中,《雨霖铃》便是其中为世人传诵的一首。

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现在河南开封)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的别离情景。

这首词是宋代婉约派的代表作。

全词以“离情”为线索,用白描、铺叙、点染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情人话别时留恋难舍的情景,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的郁闷心情,景中见情,以情带景。

其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被誉为千古名句。

这首写离情的词,可谓淋漓尽致,备足无余。

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层次特别清楚,语言简洁明了。

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时候,重在描写情态;再写别后想象,重在刻画心理。

三个层次,层层深入,从不同层面上写尽离情别绪,可叹为观止。

(三)教学目标根据新教学大纲对高中语文阅读的要求,确立教学目标如下:(1 )知识目标①、学习《雨霖铃》,了解词作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艺术特点。

②、体会诗作中繁复的意象运用以及联想和想像的运用,探究它的丰厚意蕴,初步把握诗歌的比较鉴赏方法。

(2 )能力目标①、能够借助文本,运用诗歌语词,分析景物意象,把握诗歌的艺术表现方法、语言风格。

②、通过诵读,学会鉴赏作品,把握诗作的景与情,体会婉约词派悱恻缠绵、凄婉哀伤的抒情格调。

(3)情感目标①、体会诗歌的艺术感染力量,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霖铃》教材分析
《雨霖铃》高中必修四第二单元宋词柳永词第二篇。

是柳永婉约词的代表,是他离开京城时所写。

意在倾吐深深的离愁,也抒发了对自己遭遇的感慨和受压抑的愤懑。

《雨霖铃》为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作者极尽回环、顿挫、吞吐之能事。

作品通过对惜别场面和别后情景的描写,将他离开汴京与恋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使人为之潸然,为之呜咽;通过秋景的衬托,写出男女恋人分别时的万千愁绪。

它做到了雅不避俗、俗不伤雅、雅俗共赏、和谐共容。

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音乐性,欣赏时要反复吟咏,体会其声律之美。

在理解作品内容的同时,利用联想和想象,领悟其中情与景浑然交融的意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