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捞月亮教案
语文教案-猴子捞月亮
语文教案-猴子捞月亮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猴子捞月亮》的故事,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勇于探索的精神。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故事的主要内容,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2.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1. 理解故事中的道理,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2. 学会生字词,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猴子捞月亮》2. 生字词卡片3. 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听说过猴子捞月亮的故事吗?2. 学生分享自己的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猴子捞月亮。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理解故事内容。
2. 学生找出故事中的生字词,并尝试解释其意思。
三、课堂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故事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2. 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认读和理解。
四、课堂讨论(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你们觉得猴子们为什么捞不到月亮?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并讲解故事中的道理。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学生根据课堂学习,运用所学生字词,复述故事内容。
2. 学生回家后,与家长分享故事内容和道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讲解和讨论,使学生掌握了《猴子捞月亮》的故事内容和生字词。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还培养了道德观念。
课后作业的设置,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六、课堂活动(10分钟)1. 学生表演故事: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表演《猴子捞月亮》的故事。
2. 学生评价:互相评价表演效果,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七、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其他类似的故事案例,如《井底之蛙》等。
2. 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道理,与《猴子捞月亮》进行对比。
幼儿园猴子捞月亮教案
幼儿园猴子捞月亮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猴子捞月亮传说;2.学习使用竹竿、细绳等工具;3.发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情感态度1.培养幼儿关注自然环境的兴趣;2.提升幼儿勇敢探索的自信心;3.培养幼儿体验与感受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猴子捞月亮传说1.分享猴子捞月亮的传说,激发幼儿的好奇心;2.让幼儿通过互动问答、绘画等方式加深对传说的理解。
2.制作竹竿捞月亮1.观摩老师示范,介绍竹竿、细绳等工具的使用方法;2.让幼儿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制作出属于自己的“猴子捞月亮”道具。
3.户外实践1.带领幼儿到户外进行实践活动;2.让幼儿在户外寻找月亮,并尝试使用“猴子捞月亮”道具捞取月亮。
4.情景创设1.在教室内复现猴子捞月亮的场景;2.让幼儿亲身扮演猴子,使用自己制作的“猴子捞月亮”道具,在模拟月亮的地方进行活动。
1.猴子捞月亮传说1.1 教师引入为了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老师可以通过介绍经典的传说故事猴子捞月亮来引入本节课。
1.2 让幼儿讲述故事可以利用互动问答、绘画等方式,让幼儿自行表达对猴子捞月亮的故事理解。
2.制作竹竿捞月亮2.1 观摩示范教师向幼儿介绍竹竿的制作方法与步骤,让幼儿通过观摩示范掌握制作要领。
2.2 动手制作教师分发竹竿、细绳等材料,让幼儿根据示范进行制作,体验制作过程中的快乐。
3.户外实践3.1 引导幼儿探索在户外的自然环境中,让幼儿寻找月亮,并一起讨论月亮的特点与形态。
3.2 让幼儿使用“猴子捞月亮”道具教师鼓励幼儿勇敢尝试使用自己制作的道具,协助幼儿捞取月亮。
4.情景创设4.1 创设月宫场景教师可以在教室中布置一个简单的月宫场景,为幼儿营造真实的故事场景。
4.2 让幼儿扮演猴子教师引导幼儿扮演猴子,使用自己制作的“猴子捞月亮”道具,在模拟月亮的地方进行活动。
1.反思与总结教师可以利用小组讨论、班级总结等方式进行教学反思与总结,以便更好地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可以给予解决。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猴子捞月亮》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猴子捞月亮》含反思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1.让幼儿认识到不同的文化差异,理解为什么会出现“猴子捞月亮”的故事;2.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讨论和互动来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力;3.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猴子捞月亮》这个寓言故事,包括以下内容:1.故事简介;2.文化背景介绍;3.重点语言的解释和讲解;4.交流互动环节;5.反思环节。
教学过程1. 故事简介老师向幼儿们简单介绍《猴子捞月亮》这个故事,让幼儿们知道故事背景和情节。
2. 文化背景介绍介绍故事背景和其中的文化差异。
阐述月亮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进而引导幼儿理解“猴子捞月亮”是怎么回事。
3. 重点语言的解释和讲解让幼儿了解并掌握故事中的生词和重点词汇。
并且通过解释和讲解来加深幼儿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4. 交流互动环节结合故事内容与幼儿进行互动和交流。
可以让幼儿分组,给小组以时间自行讨论,然后互相交流小组成果,开展讨论活动,共同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互相借鉴和启发。
5. 反思环节把学习后的感受和经验分享出来,让幼儿自己反思这堂课的收获和不足。
并引导幼儿总结学习内容,进行知识的巩固,避免知识的遗漏。
同时,也让幼儿学会反思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教学反思教学目标应满足幼儿的需要,增加幼儿对“猴子捞月亮”这个文化现象的理解和认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加深幼儿对故事情节和词汇的理解,同时让幼儿学会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
实际教学中,老师需要协助引导幼儿的思考、交流和总结,更好地满足幼儿的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注意事项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故事的长度和难度;2.整堂课的交互互动应充分,避免单一的讲解和演示;3.在交流环节中,鼓励幼儿主动提问和回答问题,增强其语言表达能力;4.在反思环节中,要让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提高幼儿的思考和自我评价能力。
5.其中,故事、文化背景介绍、语言的解释及讲解应统筹考虑,以便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同时达到教学目的。
大班语言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猴子捞月亮》
大班语言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猴子捞月亮》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认识和理解《猴子捞月亮》这个故事的情节和主要人物;2.能够理解并运用一些与《猴子捞月亮》相关的常用词汇和句子。
能力目标:1.培养大班学生的听说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促进他们的故事理解和创造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他们团队合作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激发他们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二、教学准备教学材料:1.故事书《猴子捞月亮》;2.PPT课件或教学图片。
教学环境:教学区域需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听力和观察的环境。
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法、情景教学法、故事情节分析法。
媒体支持:PPT课件或教学图片。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简短的引言,激发学生对《猴子捞月亮》故事的兴趣,引导学生预测故事内容。
2. 故事学习(15分钟)1.师生围坐在一起,教师利用PPT课件或教学图片,逐段呈现故事情节,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2.老师朗读故事,学生跟读,培养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语言学习(15分钟)1.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认识与故事相关的词汇和句子,如“猴子”、“捞”、“月亮”等。
2.教师与学生进行对话练习,提问学生关于故事情节的问题,并引导他们用简单的句子回答。
4. 听力训练(15分钟)1.教师播放与故事相关的音频,要求学生仔细听,并回答相关问题。
2.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听音辨词练习,巩固学生对故事中关键词汇的理解和记忆。
5. 合作创作(20分钟)1.学生分为小组合作,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场景,利用故事中的情节和词汇进行集体创作。
2.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进行表演展示,其他组员进行观察和评价。
6. 教学反思(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评价学生的表现,并对教学过程做出反思和总结。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猴子捞月亮》这个故事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在故事学习环节,学生能够认真倾听,积极参与讨论。
猴子捞月亮教案教学设计
猴子捞月亮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猴子捞月亮》的故事,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分享、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内容,掌握故事主旨。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出科学道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教学准备1.教具:图片、视频、PPT等教学辅助材料。
2.学具:笔、本、绘画工具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个月亮模型,引导学生观察月亮的形状、颜色。
(2)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月亮特点。
2.故事讲述(1)教师讲述《猴子捞月亮》的故事。
(2)学生复述故事内容,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猴子的行为,讨论其是否正确。
3.故事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猴子们为什么认为月亮在水中。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4.科学探究(1)教师出示实验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用放大镜观察水中的月亮,探究月亮在水中的成像原理。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5.合作分享(1)教师引导学生分组,每组选定一个组长,负责组织本组成员进行合作。
(3)各小组派代表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3)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光学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讲述《猴子捞月亮》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习光学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光学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在合作分享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4.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在实验环节,可以增加学生的动手操作时间,让学生更充分地体验实验过程。
(3)在课堂评价中,可以增加学生互评环节,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力。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理解《猴子捞月亮》故事内容,识别故事中的错误认知。
《猴子捞月》寓言教案
《猴子捞月》寓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寓言的基本概念,掌握寓言故事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2.了解古代神话中的传说故事,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3.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4.通过寓言的教育功能,提醒学生珍爱生命、循序渐进、千万别贪心。
二、教学重点1.掌握寓言故事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2.理解《猴子捞月》所表达的深刻寓意。
3.表现学生对知识的独立思考能力及判断力。
三、教学难点1.探究《猴子捞月》所表达的深刻寓意,体现寓言故事的教育功能。
2.学生对寓言故事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
2.合作探究。
3.学生小组讨论。
4.图片演示。
5.游戏互动。
五、教学内容和活动1.导入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和提问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掌握神话故事的背景和人物,如:-这是哪个神话故事?-猴子和月亮的关系是什么?-从这张图片中,你能看到哪些内容?2.寓言故事的讲解通过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参与合作讨论,梳理出寓言故事《猴子捞月》的基本内容,促进学生深入探究并发表个人意见。
3.思考寓意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各自探究不同的寓意、意象、象征,如:-《猴子捞月》故事中的主角,代表什么?-故事中月亮的寓意是什么?-粗心大意会带来什么后果?4.教学游戏为了增加趣味性,教师可以采取教学游戏的方式掌握计算规律和动手能力:-用折纸制作月亮,让学生体验猴子捞月的过程。
-排队分组模拟比赛,帮助学生成为更有竞争力的团队。
5.思考题在教学结束前,教师要提出一些思考题,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并提高思考能力。
六、教学中的注意事项1.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活动。
2.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从而增强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3.教师要给予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以适应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个性差异。
4.教师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以提高主体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七、教学评估1.学生口头表述。
2.学生书面表达能力。
幼儿园中班教案《猴子捞月》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猴子捞月》含反思一、教学背景本次教学是幼儿园中班的一节语言课,主要教授的是一则寓言故事——《猴子捞月》,旨在通过绘本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故事中的道理,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学习故事《猴子捞月》,了解故事中的道理和寓意;2.通过绘本图片,培养幼儿想象能力和创造力;3.学习掌握相关语言表达,培养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1.介绍故事《猴子捞月》的背景和梗概;2.演示绘本图片,让幼儿有更直观的体验;3.给出问题,引导幼儿进行思考并表达。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教材,介绍故事背景1. 教师导入教材,介绍故事《猴子捞月》的背景和梗概。
教师:“今天我们要讲的故事是《猴子捞月》。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月亮在哪里吗?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个故事。
”2. 相关问题教师:“在这个故事中,猴子为什么想要捞月亮呢?月亮到底在哪里?”第二步:用绘本图片让幼儿了解故事教师:“下面,我给大家演示绘本图片,让大家更加直观地了解猴子捞月的故事。
”1. 展示绘本图片教师:(展示绘本图片并讲解)“这里是猴子想要捞月亮的地方,月亮真的很圆很大哦!”2. 相关问题教师:“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喜欢月亮吗?你们有没有想过去捞月亮呢?”第三步:引导幼儿思考并表达教师:“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小朋友们,你们可以试着模仿猴子捞月的动作,并告诉老师,你们有没有想过要捞月亮?”1. 模仿动作教师:“现在我来模仿一下猴子捞月的动作,你们来跟我一起做。
”(教师模拟猴子够月亮的姿势,学生模仿猴子的动作。
)2. 相关问题教师:“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想过去捞月亮呢?那月亮为什么会在天上呢?”四、教学总结通过本次教学,幼儿们了解了故事《猴子捞月》的背景和梗概,并通过绘本图片更加直观地了解了故事的内容。
同时,幼儿们也通过学习了解了月亮和猴子捞月的一些道理和寓意,这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本次教学中,教师注重激发幼儿的思考和表达,通过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并表达观点,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大班语言活动猴子捞月亮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语言活动猴子捞月亮教案【含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和主题思想;2.能够通过讨论和活动感受故事的情境和情感;3.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教学准备•《猴子捞月亮》故事卡片•小猴子面具•蓝色布条•黄色球•猴子图片•固定胶带•活动场地教学内容1. 故事学习1.1 导入教师将猴子的图片贴在黑板上,问孩子们看到了什么。
让小朋友围绕着这只猴子发挥想象力,描述一下大家眼前看到的这只猴子长得什么样子?1.2 讲故事教师从《猴子捞月亮》故事卡片中讲述故事。
让孩子们跟随故事卡片情节来理解故事。
1.3 讨论教师让孩子们讨论和分析故事的情节、主题和意义。
2. 语言活动2.1 运动活动将小猴子面具发给孩子们,让他们戴上面具,像小猴子一样在活动区内跳跃,描绘小猴子抓月亮的场景,同时练习动词和形容词。
2.2 手工制作将蓝色和黄色的长布条叠在一起,用固定胶带固定后,挂上黄色的球,制作成月亮挂饰。
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想象做出小猴子捞月亮的场景。
2.3 角色扮演孩子们在场地中分成几个小组,花几分钟的时间讨论角色和对话,然后扮演小猴子、月亮等角色,模仿故事中的对话和情境,让他们感受故事中角色的情感和表达方式。
教学反思在这次语言活动教学中,我的教学方式主要是通过讲故事、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孩子们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并在互动中锻炼口语表达和语言交流能力。
在故事学习上,我注意到孩子们都能够聚精会神地听讲,表现出很强的想象力和好奇心,但是讨论要点需要提醒一些孩子。
在活动环节中,孩子们相互协作,发扬创意,完成手工制作环节和角色扮演。
通过教学活动,孩子们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增加了对故事的理解和对角色情感的感受。
总的来说,这次的活动教学是成功的。
但是需要改进和提高的是教学中一些小细节的处理。
在故事讨论环节中,需要引导所有孩子一起参与,并提醒有些孩子说话过程中需要把思想表达清晰。
在活动环节中,孩子接受任务的效率需要提高,需要教师布置任务后跟进和帮助完成。
语文教案-猴子捞月亮
语文教案-猴子捞月亮1.1 导入故事背景1.1.1 讲述猴子捞月亮的故事,引发学生兴趣。
1.1.2 介绍故事的来源和寓意,激发学生思考。
1.1.3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猴子捞不到月亮?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知识点讲解2.1 生字词教学2.1.1 讲解故事中的生字词,如“猴子”、“捞”、“月亮”等。
2.1.2 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1.3 巩固生字词,进行单词拼写练习。
2.2 语法讲解2.2.1 讲解故事中的简单句型和句子结构。
2.2.2 分析句子的主语、谓语和宾语。
2.2.3 引导学生通过例句练习运用所学语法知识。
2.3 文化背景介绍2.3.1 讲解故事的寓意和文化背景。
2.3.2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
2.3.3 进行文化交流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国家的文化。
三、教学内容3.1 故事情节理解3.1.1 学生自读故事,理解故事情节。
3.1.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3.1.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3.2 角色扮演3.2.1 学生分组,选择扮演故事中的角色。
3.2.2 学生准备台词,并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3.2.3 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价和指导。
3.3 写作练习3.3.1 学生根据故事情节,编写自己的故事续写。
3.3.2 学生互相交流,进行写作评改。
3.3.3 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和指导。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目标4.1.1 学生能够掌握故事中的生字词。
4.1.2 学生能够理解故事情节和寓意。
4.1.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
4.2 能力目标4.2.1 学生能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4.2.2 学生能够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写作能力。
4.2.3 学生能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交流和合作能力。
4.3 情感目标4.3.1 学生能够理解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4.3.2 学生能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4.3.3 学生能够培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大班《猴子捞月亮》教案
大班《猴子捞月亮》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熟练地背诵《猴子捞月亮》这首童谣。
2.学生能够模仿猴子捞月亮的动作,锻炼手腕力量和手眼协调能力。
3.学生能够理解童谣中的寓意,体验到劳动的快乐。
教学准备1.大班音乐与舞蹈课程教材。
2.班级中文绘本。
3.班级读物《猴子捞月亮》。
4.笔记本电脑或平板电脑。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1.向学生介绍《猴子捞月亮》这首童谣,让学生跟着自己的节奏一起读一遍。
2.让学生看一下课堂中现有的猴子玩偶等道具,激发他们的兴趣。
第二步:讲解1.点开笔记本电脑或平板电脑电子百科全书,展示《猴子捞月亮》的图片和讲解。
2.请学生认真听老师的讲解,现场解读童谣,开始理解童谣的意思。
第三步:讲解童谣词意1.尝试再次背诵《猴子捞月亮》童谣,用自己的语言说出童谣中蕴含的寓意。
2.谈论童谣如何引导人们带着勇气去实现自己的愿望猴子可以勇敢攀登高峰,捞取月亮。
第四步:展示猴子玩偶1.展示和介绍班级现有的猴子玩偶等辅助道具等物品。
2.引导学生模仿猴子的姿势,跟随老师的节奏,让手臂配合,真正模拟出猴子捞月亮的动作。
第五步:小组活动1.组织小组活动,每个小组要合作编一段“猴子捞月亮”的小情景剧,这样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创造表演内容,营造感性氛围。
2.按照小组时间,让每个小组上台表演,扮演出捞月亮的互动场景,相互之间进行点评,各组之间进行比赛。
第六步:总结1.向学生介绍“劳动的快乐”这个课程,分析“猴子捞月亮”的主题和意义,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快乐。
2.点评活动并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学反思在本节音乐课程中,在教学中主要针对小学生们进行了多种多样的方法:引入寓教于乐的童谣、手势模拟猴子捞月亮的动作,小组合作学习互动,进行剧场的场景表演等等。
多关注学生的感受,多进行多样化的课堂交流让学生们掌握童谣的词汇和语言内容,对学生们的全面发展起到了有益的促进作用。
猴子捞月亮教案完整版中班
猴子捞月亮教案完整版中班一、教学目标:1. 能够听懂并理解故事《猴子捞月亮》的内容。
2. 能够模仿老师朗读故事《猴子捞月亮》。
3.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故事《猴子捞月亮》的情节。
4. 能够动手制作月亮手工,并通过手工活动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1. 能够听懂并理解故事《猴子捞月亮》的内容。
2.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故事《猴子捞月亮》的情节。
3. 能够动手制作月亮手工。
三、教学难点:1. 能够模仿老师朗读故事《猴子捞月亮》。
2.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故事《猴子捞月亮》的情节。
四、教学准备:1. 故事书《猴子捞月亮》。
2. 月亮手工材料,黄色纸张、剪刀、胶水、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导入故事。
老师拿出故事书《猴子捞月亮》,向孩子们介绍故事的背景,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2. 故事讲解。
老师用生动的语言讲述故事《猴子捞月亮》,并重点介绍故事的情节和主要角色。
3. 朗读故事。
老师朗读故事《猴子捞月亮》,让孩子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感受故事的情节和氛围。
4. 情感教育。
通过故事《猴子捞月亮》,引导孩子们思考和讨论故事中的道德意义,培养他们的情感和价值观念。
5. 语言表达。
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故事《猴子捞月亮》的情节,鼓励他们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
6. 制作月亮手工。
老师向孩子们介绍制作月亮手工的方法,并指导他们动手制作。
在制作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适当引导孩子们回顾故事的情节,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7. 活动总结。
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回顾故事《猴子捞月亮》的内容,让孩子们分享自己制作月亮手工的心得体会。
六、教学反思:通过故事《猴子捞月亮》的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故事的魅力,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注重情境创设,让故事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故事教学的效果。
幼儿园大班教案《猴子捞月亮》含反思(四篇)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幼儿园大班教案《猴子捞月亮》含反思(四篇)目录幼儿园大班教案《猴子捞月亮》含反思一幼儿园大班教案《玩活桌子》含反思二幼儿园大班教案《玩箩筐》三幼儿园大班教案《玫瑰花》含反思四幼儿园大班教案《猴子捞月亮》含反思一大班教案《猴子捞月亮》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知道遇事多动脑筋,通过故事及小实验,深入理解故事情节,学习词语“倒影”,能清楚完整不离题地回答问题,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猴子捞月亮》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通过故事及小实验,深入理解故事情节;2、知道遇事多动脑筋;3、学习词语“倒影”,能清楚完整不离题地回答问题。
4、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5、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重点难点重点体会猴子们捞月亮前的表现,这故事说明了什么问题。
活动准备1、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录音。
2、每桌一盆水,一只手电筒。
活动过程一、谈话,引起幼儿对中秋节的回忆。
“昨天是什么节日?”“你是怎样过中秋节的?”“中秋节的月亮是什么样的?”二、讲故事《猴子捞月亮》三、当讲到“老猴子说:‘快想办法把月亮捞上来’时,停止讲述,提问:“你猜猜他们是怎样捞月亮的?“(想各种办法)“月亮捞上来了吗?为什么捞不上来?”四、小实验用手电筒当月亮,水盆当井,并让幼儿观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样的?用手去捞,‘月亮’变得怎么样了?”使幼儿感知水面很平时,“月亮”是圆圆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纹,影子就碎了。
五、教师接着把故事讲完,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小猴子在井里发现了什么?”“它们用什么方法捞月亮?捞到了没有?为什么捞不到?”“最后,老猴子一抬头,看见了什么?它对小猴子说了什么?“听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六、欣赏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
教学反思这节课我用孩子们喜欢听故事的形式开展,这样极大的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在揭示故事所讲的道理时,我没有直接给孩子们说出答案,而是让孩子们自己悟出道理来。
大班主题猴子捞月亮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主题猴子捞月亮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传统民间故事《猴子捞月亮》的故事情节和寓意;2.培养幼儿对动物形象和自然景色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3.通过亲手制作猴子捞月亮的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想象能力;4.增强幼儿的团队协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准备1.音响设备、《猴子捞月亮》相关的图片或视频;2.纸张、彩笔,以及金、银色的纸或布条;3.黏合剂、剪刀和其他常规教具。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活动1.复习自然界月亮的相关知识,引起幼儿对月亮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2.播放《猴子捞月亮》的相关视频或展示相关的图画,引起幼儿对故事的兴趣并了解故事情节。
第二步:分组讨论1.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位“猴子”,并交流猴子在故事中能完成的任务;2.每个小组选择一种金、银色的纸或布条,用来制作猴子的捞月工具。
第三步:制作猴子捞月亮工具1.每个小组的孩子们准备好所需的材料开始制作猴子的捞月工具;2.教师适时跟孩子们交流讨论,引导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想象和创意制作出更有特色的捞月工具。
第四步:合理分工合作,完成捞月游戏1.每组的孩子们全体参与捞月游戏,大力合作,相互配合完成任务;2.教师鼓励孩子们在游戏中积极发掘和表现自己的特长,全方位发展幼儿的个性和能力。
第五步:展示活动成果1.全体成员在自己的小组内积极展示所完成的作品,并对创意和团队能力进行表扬;2.班级内优秀成果进行汇总展示,强化幼儿集体荣誉感。
四、教学反思本次课程,利用《猴子捞月亮》故事寓教于乐,使得幼儿更好地了解月亮、动物和自然景色,并且通过亲手制作捞月工具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培养了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想象能力。
值得反思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孩子有些胆怯,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创意。
下一步应加强与孩子们的沟通和交流,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活动,按照自己的方式和想法尝试新的方法。
此外,教师的带领和组织能力也需要进一步提高,更好地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猴子捞月亮》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猴子捞月亮》含反思一、教学背景本教案适用于幼儿园大班,主要教授话题为《猴子捞月亮》。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和实践活动,让幼儿掌握文学常识,认识传统文化,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目标对于幼儿1.掌握《猴子捞月亮》故事的基本情节。
2.学习并使用相关词汇,如“月亮”、“猴子”等。
3.培养幼儿动手实践的习惯和能力。
对于教师1.提高教师针对幼儿的语言能力,能够用幼儿易懂的语言讲述故事。
2.了解幼儿的兴趣点和水平,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
3.注重反思和评估,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三、教学重点1.让幼儿的思维和语言能力得到提升。
2.让幼儿勇于尝试、勇于表达。
四、教学内容及形式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1.《猴子捞月亮》故事的讲解通过教师讲述故事并引导幼儿思考和表达,使幼儿掌握故事的基本情节,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故事。
2. DIY制作“猴子捞月亮”让幼儿以“猴子捞月亮”为主题,通过DIY的方式比如剪纸、画画等,培养幼儿动手实践的习惯和能力,同时也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故事教师为幼儿们引入“猴子捞月亮”的故事,并布置任务,要求幼儿们思考故事的主题和结局。
第二步:讲述故事教师依照学生的水平,以幼儿易懂的语言讲述《猴子捞月亮》的故事,并引导幼儿跟随故事进行表述和思考。
第三步:活动训练让幼儿们利用所学的元素,通过DIY的方式制作猴子和月亮。
同时,教师可以安排幼儿们再次讲述故事,并帮助和引导他们把自己的作品融入到故事中去,以此加深幼儿对故事角色的记忆和体验。
第四步:展示成果幼儿们展示自己的DIY作品,教师鼓励幼儿们大声宣讲自己的作品,这有助于他们表达自己的思想、提升自信心,同时也表现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第五步:反思教师提出教案完成后的反思问题,包括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幼儿的反应等,以此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幼儿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评估根据幼儿的DIY作品和讲述的情况,由教师进行评估和点评。
猴子捞月亮教案
猴子捞月亮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故事《猴子捞月亮》,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想象力。
2.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学会分析故事中的角色特点。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口语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情节的趣味性。
2.分析故事中角色的性格特点,学会从故事中汲取道理。
三、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学会从故事中提炼道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口语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
2.学生分组,每组一张大白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3.故事《猴子捞月亮》文本。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一个月亮模型,引导学生观察月亮的形状和颜色。
2.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月亮的印象。
(二)故事导入1.教师讲述《猴子捞月亮》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情节。
2.故事讲完后,教师提问:故事中有哪些角色?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三)角色分析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分析。
2.各组在白纸上画出所选角色的形象,并简要描述其性格特点。
3.各组派代表进行分享,全班讨论各角色的优缺点。
(四)故事道理提炼1.教师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道理,如:团结协作、勇敢尝试、不轻信他人等。
2.学生分组讨论,结合故事内容,谈谈自己理解的道理。
3.各组派代表进行分享,全班讨论道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口语表达与团队协作1.学生分组,每组根据故事内容,自编一段对话。
2.各组进行排练,准备表演。
3.各组依次进行表演,全班同学进行评价。
2.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3.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七)作业布置1.请学生回家后,向家人讲述《猴子捞月亮》的故事。
2.家长监督孩子完成作业,并签字确认。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故事《猴子捞月亮》,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在角色分析和道理提炼环节,积极参与讨论,提高了口语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
幼儿园猴子捞月亮教案
幼儿园猴子捞月亮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水中的月亮是倒影,并非真实的月亮。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教育幼儿遇到事情要多动脑筋,认真思考,不要盲目跟从。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故事中猴子们捞月亮的行为是错误的原因。
(2)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简单复述故事内容。
2、难点(1)让幼儿明白事物的倒影现象,培养幼儿的科学认知。
(2)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思考和判断,不盲目模仿他人。
三、教学方法1、讲述法:通过生动形象地讲述故事,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
2、提问法:在讲述过程中及结束后,适时提问,引导幼儿思考和回答问题,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3、角色扮演法:让幼儿分组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亲身体验故事中的情节,增强对故事的感受和理解。
四、教学准备1、《猴子捞月亮》的故事图片或动画视频。
2、一个水盆,一面镜子,模拟水中月亮的场景。
五、教学过程1、导入(3 分钟)(1)展示月亮的图片,问幼儿:“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呀?”引导幼儿回答“月亮”。
(2)接着问:“那你们知道月亮在哪里吗?”幼儿可能会回答“在天上”。
(3)然后说:“今天老师要给你们讲一个关于月亮的有趣故事,叫做《猴子捞月亮》。
”2、讲述故事(7 分钟)一边展示故事图片或播放动画视频,一边生动地讲述故事:“在一个夜晚,一群猴子在树林里玩耍。
突然,一只小猴子发现月亮掉进了井里。
它大喊:‘不好啦,月亮掉进井里啦!’其他猴子听到后,都跑了过来。
它们看到井里真的有一个月亮,于是就商量着怎么把月亮捞上来。
一只猴子说:‘我们可以用树枝把月亮捞上来。
’于是它们找来一根树枝,可是树枝太短了,够不着月亮。
另一只猴子说:‘我们可以一个接一个倒挂在树上,把月亮捞上来。
’猴子们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就一个接一个地倒挂在树上,最下面的猴子伸手去捞月亮。
可是,手刚碰到水面,月亮就碎了。
猴子们很着急,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时,老猴子抬头看了看天空,发现月亮还在天上呢。
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猴子捞月亮》
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猴子捞月亮》一、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说出《猴子捞月亮》的故事情节。
2.能力目标:通过参与游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本次教案的教学内容是《猴子捞月亮》。
2. 教学方法本次公开课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法,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想象环节:老师首先播放一段关于月亮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2.学习环节:老师讲解使用小游戏的方式讲解《猴子捞月亮》故事情节,并带领学生们一起练习正确的表达和语音语调。
3.达成共识:通过讨论,学生们合作完成表演《猴子捞月亮》的场景,大家共同体验故事中的情节和角色。
3. 课程流程时间教学环节教师行为(黑体字)学生行为(正常字)9:00-9:10 开场自我介绍及导入利用舒适的语气,介绍课程目标,制造学习欲望注意听老师介绍,并投入开心地参与9:10-9:20 想象环节展示与月亮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谈论月亮的颜色、大小、形状等。
观察图片或视频,并个人发表自己对月亮的观察9:20-9:35 学习环节大声朗读《猴子捞月亮》并讲解故事情节听老师讲解,并跟随老师的指示大声朗读故事9:35-9:50 分组研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及合作表演《猴子捞月亮》分组讨论故事情节,并合作完成表演9:50-10:00 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优点,并提供改进建议反思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三、教学评估1. 评估目标通过本次公开课的教学活动,评估学生是否达到以下目标:1.学生能够重复讲述《猴子捞月亮》的故事情节;2.学生能够与小组内的同学合作完成故事的表演;3.学生能够在游戏环节中积极参与,体验故事中的情境。
2. 评估方法本次公开课的评估主要通过以下方式:1.教师观察学生在游戏和讨论中的表现情况,记录学生的参与度和表达质量。
2.通过学生合作完成《猴子捞月亮》故事情节的表演,评估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大班语言《猴子捞月亮》教案
大班语言《猴子捞月亮》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故事中的情节和角色;
2.能够模仿故事中的动作和表情;
3.能够口头表达故事中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1.《猴子捞月亮》的故事书;
2.贴有故事中人物形象的图片;
3.环境音乐。
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
老师可以播放一段儿童音乐或氛围音乐,让孩子们感受音乐的节奏与气氛。
接着,老师可以跟孩子们聊聊,问问他们喜欢看什么样的故事,孩子们喜欢的题材等等。
呈现故事
1.老师给孩子们讲故事《猴子捞月亮》,并给孩子们看故事书的图片。
2.老师适当加入一些互动性较强的插图故事情节,如“猴子爬上月亮吃蟠桃”、“猴子双手抓月亮”等等。
3.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老师注重表现故事人物的情绪和表情,以此激发孩子们对故事的兴趣。
分组活动
1.孩子们分成小组,各自选择一个故事角色模仿其表情和动作,并进行表演。
2.老师可以辅导孩子们发挥表演的儿童天分,想象故事人物的情境与动作,并模仿其表达方式。
3.各组表演完毕后,其他组员可以给予点评和鼓励。
语言表达
1.此时,老师可以让孩子们总结和口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2.老师还可以适当提问,引导孩子们动口表达和互动,加深孩子们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教学反馈
分析本次教学活动,有什么不好的地方,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以及下次教学的策略。
总结
大班语言教学以启迪引导为主,注重孩子们的情感体验及其互动与合作,故事活动是最好的教学手段之一。
希望老师们能够加强对故事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实践,让故事成为孩子们心目中的红颜知己。
语文教案:猴子捞月亮猴子捞月亮教案
语文教案:猴子捞月亮猴子捞月亮教案课题名称:猴子捞月亮教学目标:1. 了解和理解寓言故事《猴子捞月亮》的故事情节;2. 能够感受寓言故事的寓意,并能够根据故事内容进行简单的思考和讨论;3. 通过互动参与的方式,培养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2. 学会通过互动参与的方式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和思考。
教学准备:1. 课文《猴子捞月亮》的课件或教材;2. 相关教具,如图片或实物等;3. 学生作业本。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5分钟)引入寓言故事的概念,并与学生一起回顾之前学过的一些寓言故事,如《乌鸦喝水》、《狼来了》等,让学生复习对寓言故事的了解。
Step 2:故事导入(10分钟)通过呈现故事的课件,给学生展示故事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引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Step 3:故事讲解(10分钟)老师朗读故事,并解释故事中的生词和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Step 4:活动一: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1. 故事中猴子为什么想捞月亮?2. 为什么猴子最后没能捞到月亮?3. 这个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Step 5:活动二:创编故事(15分钟)将学生再次分组,每个小组从《猴子捞月亮》的故事中选择一个情节,然后自行创编一个类似的寓言故事。
学生可以写下故事的情节,或者用图片或实物来展示故事。
最后,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上台讲解自己编写的故事。
Step 6:活动三:课堂分享(10分钟)每个小组派出的代表上台讲解自己编写的故事,其他小组可以提问或发表自己的观点。
Step 7:课堂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强调寓言故事的意义和教育价值,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寓言故事,从中获得启示和经验。
Step 8: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写下他们对本节课所学寓言故事的思考和感悟,可以从故事的寓意、故事中的教训或者自己对寓言故事的理解等方面进行写作,限定字数。
《猴子捞月》教案范文(精选5篇)
《猴子捞月》教案《猴子捞月》教案范文(精选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猴子捞月》教案范文(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猴子捞月》教案1活动目标1、通过欣赏故事PPT,学习故事《猴子捞月》,理解故事的内容。
2、能利用实验,得出故事中猴子捞不到月亮的原因。
3、敢于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述自己的猜测及想法。
活动准备1、故事PPT、图片一张(一只小猴子趴井边,发现井里有个月亮)、实验道具(装满一半水的水盆、手电筒)2、图书若干本活动过程一、谈话,引起幼儿对中秋节的回忆。
提问:昨天是什么节日?(中秋节)中秋节你是怎么过的?中秋节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你所看见的月亮是在哪里的?二、通过欣赏故事PPT,理解故事的情节发展。
1、出示图片(一只小猴子趴井边,发现井里有个月亮),引导幼儿猜测故事情节,激发幼儿学习故事的兴趣。
师:中秋节的时候,有一只小猴子也出来在井边玩耍,突然它发现井里有个月亮,接下来,它会怎么做呢?(幼儿大胆猜测)现在老师这里有个关于猴子捞月的有趣故事,你们想不想一起来听一听呢? 2、请幼儿欣赏《猴子捞月》故事PPT,分析理解故事内容。
(1)欣赏PPT至12页,提问:猴子们在水里发现了什么?它们是怎么做的?你猜猜它们是怎样捞月亮的?引导幼儿想出各种办法,可适当请个别幼儿上来模仿捞月亮的动作。
(2)继续欣赏PPT至19页,提问:月亮捞上来了吗?为什么捞不上来?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看看,为什么井里的月亮捞不上来。
(3)组织幼儿做小实验。
用手电筒当月亮,水盆当井,引导幼儿观察:水中的“月亮”是什么样的?用手去捞,“月亮”变得怎么样了?教师小结:水面很平时,月亮是圆圆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纹,影子就碎了。
(4)欣赏故事结尾部分PPT。
师:最后猴子们为什么没有捞上月亮来?你觉得这是一群什么样的猴子?3、请幼儿完整的欣赏故事,讨论听了这个故事明白了什么道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猴子捞月亮
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的寓意,知道遇事多动脑筋。
2、通过故事及小实验,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3、和同伴玩水中成像的游戏,激发其探索科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
2、每桌一盆水,一只手电筒。
活动流程:
1、以猜迷语的方式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有时挂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
(月亮)
2、教师讲述故事《猴子捞月亮》。
当讲到“老猴子说:“快想办法把月亮捞上来”时,停止讲述并让幼儿讨论:
(1)猜猜他们是怎样捞月亮的?
(2)月亮捞上来了吗?为什么捞不上来?
3、接着欣赏故事,教师进行提问: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小猴子在井里发现了什么?它怎么叫的?
(3)大猴子跑来一看什么反应?老猴子呢?
(4)它们用什么方法捞月亮?捞到了没有?为什么捞不到?
(5)最后老猴子一抬头,看见了什么?它对小猴子说了什么?
(6)听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4、分小组进行小实验《水中成像》。
用手电筒当月亮,水盆当井,并让幼儿观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样的?用手去捞,‘月亮’变得怎么样了?”使幼儿感知水面很平时,“月亮”是圆圆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纹,影子就碎了。
5、教师小结:我们在生活中遇事应该多动脑筋、认真思考。
6、完整欣赏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
活动延伸:让幼儿阅读用书,进一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