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实验通知单、报告册(内容完整)
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

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一:观察种子的发芽
实验目的:
1. 观察种子在温暖潮湿的环境条件下会发芽
2. 观察发芽过程中有什么变化
实验准备:
1. 水稻、豌豆和芝麻种子
2. 小盒子
3. 湿棉
实验过程:
1. 仔细观察三种种子,把外形、大小等特征记录下来;
2. 将小盒子中装满湿棉,并将种子放入;
3. 把盒子轻轻放到温暖的地方,每天记录实验状态;
4. 观察三种种子的发芽,观察发芽过程中分别有什么变化。
实验结果:
1. 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水稻种子发芽较快,豌豆和芝麻种子发芽较慢;
2. 种子发芽过程中,种子萌芽后,出现幼苗,并开始向上爬行;
3. 幼苗发育过程中,叶子随着外界环境改变变化,不断变大,且分枝
开花。
实验总结:
种子发芽是一个有规律可循的过程,当种子有足够的温度、水分和养
分的时候,种子就会发芽,开始了这一周期发育过程,最后枝叶树形,开花结果。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清单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清单本文档旨在提供《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的实验清单,供教师和学生参考。
以下是全部实验内容:1.实验一:观察水的凝固与融化- 实验目的:观察水的凝固和融化现象,了解冷热对物质的影响。
- 所需材料:冰块、水杯、温水。
- 实验步骤:将冰块放入水杯中,观察冰块的变化;加入温水,再次观察冰块的变化。
2.实验二:浮力- 实验目的:了解物体的浮力与密度的关系。
- 所需材料:小木块、水盆、水。
- 实验步骤:将小木块放入水盆中,观察木块的浮力;加重木块,再次观察其浮力变化。
3.实验三:磁铁的吸引与排斥- 实验目的:观察磁铁的吸引与排斥现象,了解磁性物质的特性。
- 所需材料:磁铁、铁钉、纸片。
- 实验步骤:使用磁铁吸引铁钉和纸片,并观察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4.实验四:光与影- 实验目的:观察光的传播和影的形成。
- 所需材料:手电筒、物体、墙壁。
- 实验步骤:在暗室中,打开手电筒,照射物体并观察其在墙壁上形成的影。
5.实验五:空气的存在- 实验目的:观察空气的存在及其特性。
- 所需材料:气球、吸管。
- 实验步骤:将气球充气后用手指捏住气球口,再用吸管轻轻吹气,观察气球的反应。
6.实验六:水的上升与下降- 实验目的:观察液体在中上升和下降的现象。
- 所需材料:透明、水、食盐。
- 实验步骤:将透明中加满水,加入食盐并观察水的变化。
7.实验七:电灯的发光- 实验目的:了解电灯发光的原理。
- 所需材料:电灯泡、电池、导线。
- 实验步骤:将电灯泡连接到电池上,通过导线形成电路,观察电灯是否发光。
以上为《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的实验清单,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实验目的和所需材料进行实施,以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一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一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一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引言:科学实验是帮助学生理解科学原理和培养科学思维的重要途径。
在一年级的科学课上,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有趣的实验,通过实践探索,激发了学生们对科学的兴趣。
本报告将对其中几个实验进行描述和分析。
实验一:浮力实验目的:了解浮力的概念和原理。
实验材料:一杯水、一块小纸片、一根铅笔。
实验步骤:1. 将水倒满杯子。
2. 将小纸片轻轻放在水面上。
3. 慢慢将铅笔插入水中,观察纸片的变化。
实验结果:我们观察到,当铅笔插入水中时,纸片开始浮起来。
当铅笔完全插入水中时,纸片完全浮起来。
这是因为水对纸片产生了一个向上的浮力,使其浮起来。
实验分析: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了解到浮力是一种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当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时,浮力将使物体浮起来。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在游泳时能够浮在水面上。
实验二:日晷实验目的:了解日晷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实验材料:一个小纸板、一个铅笔、一个太阳。
实验步骤:1. 在纸板上画一个直角。
2. 竖直插入铅笔,使其成为一个支架。
3. 将纸板放在太阳光下,调整角度,观察阴影的变化。
实验结果:我们观察到,随着太阳的位置变化,纸板上的阴影也会发生变化。
阴影在早上和傍晚较长,中午较短。
实验分析:这个实验展示了日晷的原理。
日晷利用太阳的光线,通过阴影的变化来确定时间。
当太阳高度较低时,阴影较长,表示时间较早或较晚。
当太阳高度较高时,阴影较短,表示时间较中午。
实验三:植物生长实验目的: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和了解植物的需求。
实验材料:一颗豆子、一块湿棉花、一个透明塑料袋。
实验步骤:1. 将湿棉花放入透明塑料袋中。
2. 将豆子放在湿棉花上。
3. 将塑料袋系紧,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
实验结果:经过几天观察,我们发现豆子开始发芽,并且植物的根部开始向下生长,茎部向上生长。
实验分析:这个实验让我们了解到植物的生长过程。
植物需要光线、水分和养分来生长。
通过提供适当的环境,我们可以观察到植物的生长过程,并了解到植物的需求。
一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一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2.每个小组的一名学生拿起钓鱼杆,用磁铁吸住钓鱼杆上的铁钩,然后将钩子放到桌子上的纸鱼上,看看能否成功“钓”到鱼;3.如果“钓”到了纸鱼,就将鱼放到自己的篮子里,如果没有“钓”到,就将钓鱼杆交给下一位学生继续尝试;4.当所有纸鱼都被“钓”完后,统计每个小组“钓”到的鱼的数量,看哪个小组“钓”到的鱼最多。
实验结论磁铁能吸住铁制品,可以用来“钓”纸做的鱼。
指导教师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磁铁的特性,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等级评实验步骤1.介绍纸的发明和发展历程,引导学生对纸的重要性进行思考。
2.让学生观察不同种类的纸,并用放大镜观察其细节。
3.用滴管滴水在不同种类的纸上,观察吸水程度。
4.将纸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冷水,观察纸的变化。
5.让学生用不同种类的纸进行折叠和揉捏,观察其变化。
实验结论纸是一种重要的材料,它可以用于书写、绘画、包装等多种用途。
不同种类的纸有着不同的特点,如吸水程度、强度、柔软度等。
我们可以用多种工具对纸进行研究和观察。
指导教师提醒学生在进行实验时要小心谨慎,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和伤害。
等级评时间刀、锤子、螺丝刀、扳手、手电筒等常用工具。
实验步骤1.教师向学生介绍各种工具的名称和用途,并展示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2.每个小组的成员轮流试用各种工具,感受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效果。
3.小组成员一起讨论工具的使用注意事项和安全问题。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学生们了解了生活中常见的工具,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工具使用方法,并且意识到了正确使用工具的重要性和注意安全的必要性。
指导教师等级评时间实验名称:材料的特性和用途实验步骤:1.教师分发常用工具(刀、一字螺丝刀、拼接塑料玩具、画框、电缆线)给每个小组。
2.小组成员观察工具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3.讨论活动。
小组成员讨论分发的工具的功能。
4.实验活动。
教师展示任务并要求学生按照顺序完成:①利用一字螺丝刀拆卸拼接塑料玩具;②利用刀将画框切成两半(教师演示);③利用电缆线连接拆卸后的塑料玩具。
小学1-6年级上册科学实验通知单(精品)

日(上 下)午第 分组数
规格
单位
节课 授课 教师 领出 数量
归还 数量
各种树的 落叶
一条有大 小不同 叶片生 长的树 枝
同一种树 的新鲜 叶和落 叶
实验通知单
学科 三年级科学(上)
实验课题
比较硬度
演示或分 组
分组
实验时间 实验班级
年
月
学生数
仪器、材 料或药 品名称
橡皮
日(上 下)午第 分组数
规格
单位
备注
实验教师 (签名)
授课教师 (签名)
实验通知单
学科 一年级科学(上)
实验课题
用不同的 物体来 测量
演示或分 组
分组
实验时间 实验班级
年
月
学生数
仪器、材 料或药 品名称
日(上 下)午第 分组数
规格
单位
节课 授课 教师 领出 数量
归还 数量
水
各种物体(木头 、塑 料、橡 胶块 、石头 、 泡沫块、 铁块等 )
纸条
钩码
卡纸条
铁片
备注
实验教师 (签名)
授课教师 (签名)
实验通知单
学科 三年级科学(上)
实验课题
材料在水 中的沉 与浮
演示或分 组
分组
实验时间 实验班级
年
月
学生数
仪器、材 料或药 品名称
日(上 下)午第 分组数
规格
单位
节课 授课 教师 领出 数量
归还 数量
水
各种物体(木头 、塑 料、橡 胶块 、石头 、 泡沫块、 铁块等 )
砝码
天平
实验通知单
学科
二年级科学(上)
苏教版小学科学上册各年级实验报告

科学小实验评分标准一、比赛流程1.先抽实验题目,2个学生做一个实验,一个边说边做实验,一个写实验报告,2个孩子要配合好,怎么做就怎么写。
2.一个学生向评委介绍实验报告,另一个学生同时完成实验。
3.将实验报告交给评委。
二、评分标准1.清楚说明要研究的内容及所做实验名称。
(1分)2.介绍对所需器材名称准确,材料其全。
(1分)3.实验学生对评委有礼貌;语言表达清晰;实验态度认真、严谨,实验过程有条理,动作敏捷规范。
(1分)4.实验结束后,能将所用仪器、物品及时放回原处,保持卫生。
(1分)5.实验过程中学生操作规范,熟练,一边实验,一边观察,及时记录原始实验数据,表述清楚严谨。
(3分)6.两个学生配合默契。
(1分)7.实验结论中,学生表述与实际实验现象一致。
(2分)实验报告与实际实验现象不一致的扣1分。
比如说:正确的表达是“通过实验看到……”;表述成“会看到……”就是错误的。
附1:各年级实验报告,仅供参考,也可以自己创新做实验。
三年级小实验实验一:设计实验研究植物吸水现象实验器材:试管架、试管、油、水、滴管、小草、尺子、塑料泡沫。
实验操作:1.在试管中装入一定量的水,为防止水蒸发,上面滴一滴油,再放入小草。
2.用塑料泡沫(中间钻孔、切成两半)固定好植物,并在杯壁处做标记。
3.每天用尺子量一量水少了多少,观察小草的变化(查看平时的实验记录)4.看到水少了,小草长高了。
实验结论:生命离不开水。
实验二:设计实验研究水的毛细现象实验器材:玻璃杯、餐巾纸、水、红墨水、布、塑料尺、玻璃棒等。
实验操作:1.在盛水的玻璃杯内滴几滴红墨水。
2.把各种材的料下部竖直插入水中,观察现象,观察越细致越好。
实验结论: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或向四周扩散的现象就是毛细现象。
实验三:设计实验研究水的表面张力实验器材:回形针、盛满水的玻璃杯实验操作:1.在玻璃杯内盛满水,往装满水的杯子里慢慢的放入回形针,试一试在水溢出之前能放入多少个回形针。
苏教版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册完整版

实验结论
通过滚珠的运动(黑盒子),进行分析、判断和推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实验问题
学生交流讨论,做出合理的解释。
实验原理
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过程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1、把三张纸板平行放置让三个小孔在一条直线上,用手电筒照,光能穿过三个小孔;
2、让三个小孔不在一条直线上,光不能通过小孔。
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行进的
实验结论
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行进的
实验问题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线?
实验报告单(2017)
班级
组次
3、根据三角形纸板的投影,就可以判断当时的时间。
三角形纸板的投影逐渐
由西向东移动。
实验结论
太阳的运动和投影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实验问题
人们利用什么知识来制造不同形状的日晷?
实验报告单(2017)
班级
组次
实验时间
实验地点
实验小组成员
9月15日
实验室
实验名称
光的行进
实验目的
验证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实验器材
小孔板,手电筒
实验原理
磁铁的性质
实验过程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1、让吸起来的铁钉拔除。
2、用磁铁的不同部位去吸铁。
3、看磁极怎样指示方向。
4、把两块磁铁的磁极相互靠近。
磁铁能吸回形针,能指示南北方向、
相同磁极排斥,
不同磁极相互吸引。
实验结论
磁铁有两个磁极,能指示南北方向,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
实验问题
磁铁有什么性质?
电磁铁也有磁力
实验问题
电磁铁具有什么功能?
新编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实验目录及课堂教学评价表

★
量杯、滤纸
面粉、食盐、清水
19~ 20
一年级
下学期
7.找空气 用塑料袋寻找空气
★
橡皮筋、方形水槽
塑料袋、哨子、清水
23 一年级 下学期 √
3单
验证空瓶里的空气 8.这里面有空气吗
元
验证各种物体里的空气
空气
给气球充气
9.空气是什么样的
认识空气的特点
4单 元 动物
10.形形色色的动 物
认识动物
11.多姿多彩的植 物
★
斜面槽木板、小球
毛巾
3 一年级 上学期
★
铅笔、剪刀
白纸、胶带
7 一年级 上学期 √
★
大小不同的烧杯、量筒、烧瓶 盘子、毛巾、调色板及颜料 9 一年级 上学期 √
4.认识感观 认识感观
★
身体器官
13~ 14
一年级
上学期
√
2单
品尝不同口味的茶
元 5.感观总动员
用感 官观
观察蜡烛
察
观察大拇指的不同
6.借助显微镜观察
元元
石头
实验名称
演 示 分组 观察 实 实验 实验 验
与泥 土
3.沙子与黏土
比较干沙子和干黏土的不 同
★
器材需求情况
仪器名称
药品及其他
透明塑料盘、放大镜
干沙子和干黏土
教 材 页 码
所属 年级
是否 学期 纳入
考核
9 一年级 下学期
在杯子里找水
★
水杯
清水、牛奶、白醋、糖水 13 一年级 下学期 √
4.水是什么样的
剪刀、直尺、Leabharlann 铁线 剪刀、直尺、细铁线塑料盘、放大镜 筛子、水槽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各课实验指导单

.
实验名称:通过图片,了解从古至今,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实验目的:通过讨论与交流,说出古代人与现代人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的变化。 实验器材:衣食住行卡片。 实验步骤: 1.借助卡片,引导学生了解从古至今,人们的生活发生的变化: 穿着方面:原始人身穿兽皮,后来的人身穿长袍马褂,现代人穿漂亮的衣裙。 灶具方面:原始人直接把木头加起来烧,后来的人用土灶、煤炭炉,现代人用天然气。 住房方面:原始人住的是草木搭建的窝棚,后来的人住上砖木结构的房子,现代人住的是高楼大厦。 交通方面:古代人乘坐人力车或马车等,后来的人乘坐蒸汽火车,现代人乘坐动车或高铁。 2.也可以结合《清明上河图》《韩熙载夜宴图》等古画,从古画上了解中国古代人的衣食住行情况;观看《舌 尖上的中国》《巴黎时装周》等视频,了解现代人的衣食住行情况。 注意事项:本活动的目的不是排序,而是借助排序让学生了解从古到今,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 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4.认识感官实验报告单

实验步骤
方法一:
(1)在学校中寻找一块有草地、水泥地与泥土地的操场。
(2)让学生用身体各处的皮肤触摸草地、水泥地面与泥土地面,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感觉(描述触觉的词语有光滑、粗糙、热、冷、柔软、坚硬、有弹性等),并对触摸三种地面的感觉进行比较。
2.试用引导学生用光滑、粗糙、热、冷、柔软、坚硬、有弹性等词语来描述。
实验现象
1.草地柔软、有弹性、摸上去温度适中。水泥地面坚硬、有太阳时摸上去比较热、比较粗糙。泥土地面有点软、摸上去有点冷,人走的多的路面比较光滑。
2.地毯柔软、有弹性、摸上去比较舒服、温暖。瓷砖坚硬、摸上去很冷、很光滑。水泥地面坚硬、有太阳时摸上去比较热、比较粗糙。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水果的气味,再尝它的味道
实验目的
让学生知道闻的是气味,尝(吃)的是味道,闻和尝既有不同,又有联系。
实验类型
探究性分组实验
实验器材
每组有开口的闻香盒1个、品尝杯1个,橙子、香蕉、苹果、哈密瓜中的一种或其它食品,每个学生1支牙签。
实验步骤
4.引导学生分析鼻子与舌头的作用,知道闻的是气味,尝(吃)的是味道。
5.收拾与整理桌面。
注意事项
1.科学地闻和尝,强调未知的东西不能随便闻和尝。
2.注意课堂纪律的控制,引导学生有序实验。
实验现象
1.学生通过闻气味,可以基本判断是什么水果或食物。
2.再通过尝,基本能确定熟悉的水果或食物。
实验结论
1.我们通过鼻子来闻气味,通过舌头来尝味道。
2.闻和尝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品尝食物。
反思与拓展
捏住鼻子吃和不捏鼻子吃同一种水果,体会味道的变化。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2单元 用感官观察
苏教版上册科学实验指导单

实验名称:观察大拇指、用听诊器听心脏的跳动。 实验目的:通过做用感官直接观察和借助简单工具观察的活动,知道使用简易工具可以观察到事物的更多细 节。 实验器材:放大镜、手持显微镜、听诊器。
实验步骤: 1.组 织学 生 用三种方法(肉眼观察、放大镜观察、简易显微镜观察)观察 大拇指指纹,重点观察纹路的粗 细和凸凹感(肉眼观察指纹,会看见一圈圈的螺纹或一条条的纹路;放大镜(3 倍或 5 倍)视野下,指纹纹 路变粗,凹凸感更强;手持简易显微镜(60 倍左右)视野下,指纹纹路间距明显增大,凹凸程度更大,还看 到一些小点)。 2.在介绍使用放大镜、简易显微镜(需事先去掉电池中的塑料垫片)的方法时,尽量让学生说。在这个基 础上,教师规范放大镜(对准观察物体,来回移动放大镜,直到看清楚)和显微镜(镜头紧贴观察物,眼睛 紧贴观察孔,调节旋钮,直到清晰)的使用方法,特别提醒学生不能用放大镜看太阳,以免烧伤眼睛。 3.在观察大拇指指纹的基础上,还可以让学生用三种方法观察布料,效果更明显。 4.组织学生在安静的环境下用耳朵直接听和借助听诊器听同学或自己的心跳声。适当介绍或演示听诊器的 使用方法。引导学生比较两次听到声音的不同(用耳朵直接听,会听到微弱的咚咚声;用听诊器听,声音很 清晰,是咚哒声)。 注意事项:观察过程中不过分追求细节,而是侧重于体验用观察工具能让我们看得更清楚。
料,近千件物品,以单元为单位合理分装,解决科学实验课的材料准备难题; 还为科学老
师提供一站式的服务,提供送货到校,货和发票送到学校后由学校付款即可,教师产品、完善的售后服务为广大客户提供高品质高效率的
完美体验。联系电话/微信:18652674786;QQ:1340993660。
发出一到六年级小学科学配套实验器材,每一套实验器材均经过精心构思设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全册实验报告单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全册实验报告单
1.实验名称:蒸汽实验
2.背景知识:蒸汽可以用来加速物体的运动,创造动力。
3.目的:通过观察,体会蒸汽的作用,了解如何利用蒸汽加速物体的运动。
4.实验原理:蒸汽加热,在容器中增加气压,使容器内气体积膨胀,气压上升,物体被吹动,在气体的作用下可以快速移动,从而由蒸汽加速物体的运动。
5.实验材料:容器,玻璃管,水,蒸汽。
6.实验方法:
A.将容器内加media/水,再把玻璃管放入容器中,容器内部气压加以提高;
B.增大容器内气压,使玻璃管快速向前移动;
C.观察玻璃管运动的速度,了解由蒸汽加速物体的运动。
7.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发现,在容器内的气压升高的情况下,玻璃管被一股蒸汽力驱动,得到加速运动。
8.实验总结:通过蒸汽实验,我们可以学习到,蒸汽可以用来加速物体的运动,从而产生动力。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1.小小科学家实验报告单

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与滚小球类似的现象并进行探究。
2.先将小球从轨道上绿色标志处滚下,记下小球在绒布上停止时的位置。
3.再将小球从轨道上红色标志处滚下,记下小球在绒布上停止时的位置,与刚才的位置进行比较,交流并得出结论:小球从红色位置滚下要比绿色位置滚下滚得远。
4.调整长方形木块,改变斜坡的坡度,将长方形木块横放,将小球从轨道上红色标志处滚下,记下小球在绒布上停止时的位置。
5.调整长方形木块,改变斜坡的坡度,将长方形木块平放,仍将小球从轨道上红色标志处滚下,记下小球在绒布上停止时的位置,与前两次的位置进行比较,交流并得出结论:小球离桌面越高,滚得越远。
6.收拾与整理桌面。
注意事项
1.这是孩子们在小学阶段的第一次对比实验,实验时教师要做好示范,变量的控制由教师把握,学生按要求实验。
2.尽可能让每个孩子都做一做,这样重复实验取得的数据更科学,同时提醒学生及时记录(可用红色和绿色的水彩笔进行记录)。
3.培养学生及时收拾材料、整理桌面的实验习惯。
实验现象
小球从不同的高度、不同的位置滚下的远近不一样。
实验结论
1.小球从红色位置滚下要比从绿色位置滚下滚得远。
2.小球离桌面越高,滚得越远。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1单元 走进科学
实验一能做科学。
实验类型
探究性分组实验
实验器材
每组有凹槽及红、绿标志的轨道1个、长方形木块1块、钢珠1个、有刻度标志的绒布1块、红色和绿色的水彩笔各一支。
实验步骤
1.在桌面上平铺一块有刻度标志的绒布,将轨道利用竖放的长方形木块架在绒布的一鍴。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实验报告单一、水的吸收:1.实验目的:①了解水的容量;②探究为什么多数物质在浸入水中后会膨胀或者变大;③通过实验揭示水的饱和状态和互溶性的原则。
2.实验准备:①盛水的玻璃杯;②吸水剂;③一种水保护材料;④多种不同的物品。
3.实验过程:①先把水放入玻璃杯中;②把吸水剂放入水中,比较它们膨胀的情况;③把水保护材料放入水中看它们是否会沉入水中;④分别把其他不同物品放入水里,观察它们是否被水吸收。
4.实验结束:①多种吸水剂都在水中增大;②水保护材料不会沉入水中;③其他物品被水吸收,呈浮在水面上。
二、光的变暗:1.实验目的:①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②研究光变暗时周围物体发生什么变化;③通过实验验证反射、折射和吸收的原则。
2.实验准备:①一张白纸;②相机或普通拍照工具;③各种颜色的硬币。
3.实验过程:①先把风箱拉至黑暗最深的地方;②用白纸反射一个圆形的光线;③把不同颜色的硬币分别放入圆形的光线,比较它们的变暗情况;④通过相机或拍照来观察实验结果。
4.实验结果:①黑色硬币反射的光线最小;②白色硬币反射的光线最大;③其他颜色的硬币反射的光线受颜色的影响,越浅的颜色,光线变暗的越快。
三、倒水实验:1.实验目的:①了解重力的存在;②探究倒水时物体发生什么样的变化;③通过实验揭示重力的作用。
2.实验准备:①小袋子;②小豆子;③小酒杯;④萝卜和多种物品;⑤发泡板。
3.实验过程:①把小袋子中的小豆子倒进酒杯中;②把不同物品,如萝卜、发泡板等,倒入水中,观察它们的变化;③用手把小豆子拨动,观察重力的作用发生怎样的变化。
4.实验结束:①萝卜和其他物品都在水中沉入;②小豆子都浮在水面上,不受重力;③发泡板会浮动,产生漂流现象。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实验目录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实验目录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实验目录
实验序号页码实验名称实验类型实验仪器备注结论或
目的
P31 滚小球演示实验无高度越高,滚得越远
P72 自制铅笔分组实验1 铅笔头、吸管、小木棒、一次
性筷子、废旧纸张、剪刀、胶带等加长或缩短铅笔,可以改
变画出的线条长度
P93 比较水的多少分组实验2 细而高的瓶子、粗而矮的
瓶子、红墨水、量筒、抹布测量不同形状瓶子中的水量,培
养学生遵守科学实验规则的意识
P144 闻水果的味道演示实验4 盒子、柠檬、芒果、橘子
等气味比较明显的水果可以用鼻子辨别
P155 大家来品茶分组实验5 菊花茶、绿茶、红茶、热水、纸杯全面认识一种事物需要动用各种感官
P166 观察蜡烛分组实验6 蜡烛、火柴观察同一事物在不
同状态下可能有不同的特点
P198 听心跳分组实验7 听诊器耳朵听到的心跳声小,听
诊器听到的心跳声大
P249 玩碰碰球演示实验牛顿摆(5球)下落的球和撞起
的球的数量相同,能量守恒
P261 解暗箱分组实验8 小暗盒安静、缓慢滚动、多做几
次才能找到障碍物
小小科学家第一单元,通过滚小球实验,让学生了解小球所在高度与滚动距离的关系。
自制铅笔和比较水的多少实验可以锻炼学生动手制作和实验操作的能力。
感官总动员单元中的闻水果的味道和大家来品茶实验可以培养学生运用各种感官认识事物的能力。
在做个小侦探单元中,观察蜡烛和听心跳实验可以让学生了解同一事物在不同状态下的特点。
借助工具观察单元中的放大镜和听诊器可以让学生掌握观察工具的使用方法。
在暗箱里的秘密单元中,通过玩碰碰球和解暗箱实验,让学生了解物理学和思考问题的方法。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实验通知单、报告册(内容完整)

年级
一年级
演示实验
分组实验
分组
学科
科学
分组数
6
学生数
38
实验内容
滚小球
实验所需 主要器材 和药品
带有凹槽的轨道或斜面、玻璃球、毛巾或绒布
上课时间
月日(星期二)班第6节
任课教师
交表时间
年月曰
实验教师
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
学校学科科学Leabharlann 年级一年级班级姓名
同组人
5人
授课教师
实验指导教师
日期
实验名称
实验教学通知单
年级
一年级
演示实验
分组实验
分组
学科
科学
分组数
6
学生数
38
实验内容
自制铅笔加长器
实验所需 主要器材 和药品
短的铅笔头、吸管、小木棒、一次性筷子、 废旧纸张、剪刀、胶带等
上课时间
月日(星期二)班第6节
任课教师
交表时间
年月日
实验教师
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
滚小球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有所发现。
实验器材
带有凹槽的轨道或斜面、玻璃球、毛巾或绒布
实验原理
观察比较
实验步骤
1在桌上铺一块有刻度标记的绒布,将斜坡架在绒布的一端,将小球先从斜 坡上标有绿色标记的地方滚下,记下在绒布上停止时的位置。
2、再将小球从斜坡上标有红色标记的的地方滚下,也记下在绒布上停止时的 位置,比较它们的远近。
3、将斜坡的坡度变大,同样是从绿点和红点往下滚,记下小球滚动的距离, 进行比较。
实验记录
1有绿色标记的地方滚下,绒布上停止时的位置,距离是10厘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教学通知单
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
实验教学通知单
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
实验教学通知单
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学校学科科学
实验教学通知单
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学校学科科学
实验教学通知单
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学校学科科学
实验教学通知单
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学校学科科学
实验教学通知单
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学校学科科学
实验教学通知单
实验教学通知单
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学校学科科学
实验教学通知单
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学校学科科学
实验教学通知单
实验教学通知单
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学校学科科学
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学校学科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