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一估,量一量教学设计
估一估量一量: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重点解析
估一估量一量: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重点解析数学作为一门基础、重要的学科,不仅在学校中有着重要地位,同时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们要将学生引入到数学的世界中,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同时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就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估算的教学重点进行一些分析和解析。
一、概述估一估量一量是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它涉及到了数的认识、数的大小比较和数的运算等方面。
估算是以粗略的方式去计算数字的大概值,对于小学生来说,估算不仅可以增加他们的数学兴趣,还可以帮助他们掌握数字的大小,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1、认识数字和数量在估算教学过程中,需要教授学生认识数字和数量。
比如,让学生通过数数来认识1、2、3等数字的概念,并能对数字进行自然地排序。
而对于大量数字,可以将它们分为一个一个的小组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2、数字的大小比较学生在认识数字和数量之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他们学习数字的大小比较。
通过让学生参加一些数字比较游戏和竞赛来提高他们的认知技能。
可以将不同数量的物品展示给学生,让他们通过比较大小来选择出数量最多的那一堆。
3、粗略估算当学生能够准确地认识数字和数量,并且能够将数字们进行比较时,教师就可以引导他们进行粗略估算。
比如,让学生从不同大小的图形中选择出大概的数量,并用这些数量来进行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
三、教学方法1、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对数学有着较为初步的认识,在估算教学中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影响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
可以尝试用游戏来让学生进行数字比较和估算等教学活动,同时可以利用图表来形象化地展示出数字之间的比较关系。
2、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只局限于传授知识,而应该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
可以将课堂分为小组进行,让学生自主组织和分配工作,让学生负责自己内部的学习事项和分组的合作事项。
《估一估量一量》:教学教案设计与实施
估一估量一量是一种优秀的教学教案设计与实施方法,它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并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将从估一估量一量这一教学方法的定义、优点、实施步骤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估一估量一量的定义估一估量一量其实是一种教学方法,它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性认识问题,从而达到深入理解和掌握的目的。
具体来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根据自己的主观感受,大致估计出问题规模的大小,再根据具体的标准和方法进行量化计算,并最终得出准确的结论。
二、估一估量一量的优点1.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估一估量一量是一种非常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方法,它能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获得成就感和成功体验,从而更加愿意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2.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估一估量一量是一种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的教学方法,它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思考、探究和实践,从而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3.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估一估量一量是一种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它鼓励学生在互相协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完成任务,从而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有效沟通能力。
三、估一估量一量的实施步骤1.明确教学目标和任务要求教师在实施估一估量一量的过程中,要明确教学目标和任务要求,并将其告知学生,让他们清楚知道需要完成的任务和具体要求。
2.分析学生先前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教师在实施估一估量一量的过程中,必须了解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和技能,并且根据这些先前掌握的内容来设计下一步的教学任务,以便让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掌握和应用此类知识和技能。
3.设计教学内容和形式在实施估一估量一量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设计出相应的教学内容和形式。
例如,可以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题材,以便学生更加容易沉浸进去,并采用互动式、问题解决式等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实施教学计划教师在实施教学计划的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和教学任务,进行相应的教学讲解、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教学活动,并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参与和表现进行及时的评价和指导。
《估一估量一量》教学教案二:让孩子小学数学学习更有趣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小学生的数学水平也越来越高。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其他所有学科的基础,因此在小学阶段就要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让他们在未来的学习中更加轻松自如。
而如何让孩子在学习数学时更加有趣呢?本文将介绍《估一估量一量》教学教案二,为小学数学学习提供更加丰富的方法和思路。
一、教材简介《估一估量一量》是一本小学数学教材,适合3年级至6年级的学生使用。
这本教材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包括长度、面积、重量、容积等方面的估验和量测,旨在培养学生的估量和量测能力。
此外,该教材还设置了一些实用性的习题,可以让孩子们在完成练习的同时,巩固所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孩子的观察、比较、分析和思考能力;2、提高孩子们估测和量测的准确度,培养合理思维能力;3、增强孩子的数学思维,发现数学乐趣。
三、教学方法1、思维导图采用思维导图来梳理知识点和重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2、课堂互动在互动中,老师利用多种渠道和方式向学生阐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3、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可以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1、量的概念通过观察、估量和量测,让学生学会认识量的概念,并能收集、组织和处理相关数据。
2、量的单位让学生掌握不同量的单位和换算方法,培养学生的量化思维能力。
3、估量和量测技能的培养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估量和量测的技巧和方法,提高孩子们的估量和量测能力。
五、教学内容1、长度估量和量测学生需要学会如何使用厘米尺和卷尺进行长度估量和量测,了解基本的长度单位:厘米、米和千米,并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2、面积估量和量测学生需要学会如何使用面积计算器进行面积的估量和量测,掌握基本面积单位:平方米和平方厘米,并了解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3、重量估量和量测学生需要学会如何使用天平进行重量的估量和量测,掌握基本重量单位:克、千克和吨,并了解重量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教学教案:小学一年级数学《估一估量一量》
优选教学教案:小学一年级数学《估一估量一量》在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常常面临一个难题,就是如何让学生在理解数学概念和基本操作的基础上,运用数学的方法、思维和语言,自信地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这就需要教师们教授一些能够帮助学生认识、了解和掌握实际大小关系的知识点,如估算和比较大小。
本篇文章将介绍一份针对小学一年级数学《估一估量一量》的优选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1.1、知识目标①学生能准确地说出“估计”和“量”这两个概念的含义。
②学生能借助简单工具,如折纸、手指等,估计和量一些常见的长度和重量。
1.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发现、观察并分析日常生活中长度和重量变化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用运算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情感目标①培养学生快乐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②培养学生基础数学知识的自信心,让他们能够自信地与同学、家长和老师沟通。
二、教学重点鼓励学生用生活常识和数学知识去估算和量取长度和重量。
三、教学难点让学生在理解估算和量取的基础上,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4.1、前置知识环节针对小学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们可以通过互动教学和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新知识。
例如,可以让学生参加双人比较游戏,这是指学生之间要比较出谁的身高最高、谁的早餐中的鸡蛋最多、谁的书包中的物品最少等等。
通过这些游戏,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估一估量一量》的主要内容即估测大小和量取大小,并开始进入估算和量取的学习环节。
4.2、教学重点和难点第一个重点是引导学生掌握“估测大小”的基本概念。
这个概念指的是,通过观察、比较、思考、运用生活常识去估计大小。
例如,老师可以在板书上画出两个不同长短的线段,让学生用自己的手指或折一段纸来估算两个线段的长度,并想想自己估计是否准确。
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学生从最基本、最真实的感官层面上认识到估算这个概念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运用日常生活中的方法去估算大小的能力。
一年级数学下册《估一估量一量》教学设计(精选3篇)
一年级数学下册《估一估量一量》教学设计(精选3篇)《估一估量一量》教学设计1一、复习引入。
我们已经认识了厘米和米,1厘米有多长呢?请你用手比一比。
1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伸开两臂比一比。
(学生站起来比划,教师拿着米尺到学生中巡视,发现误差大的进行纠正。
)二、实际测量教室的物品。
1、想不想知道我们每天使用的课桌有多高?请同学们估计一下你们的桌子大约有多长?把估计的结果告诉同桌,然后你们俩一起量一量,看谁估得准?(学生活动)2、活动结束后,请学生汇报估计和测量的结果。
3、请估计准确的同学把估计的方法给同学们介绍一下。
(汇报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其他同学估计的方法进行评价)4、你们测量的课桌的高度是多少?说说你是怎么量的?5、活动后集体汇报。
(对于测量同样物体长度的小组进行比较,检验测量是否准确。
)三、寻找并使用自身的测量工具。
同学们,其实我们身上也有很多尺子,下面,我们就来找一找我们自己身上的尺子好吗?1、请同学们测量一下自己的身高。
(1)身高是指什么?(从脚底到头顶的高度)(2)先估计,再测量。
可以自己测量,也可以同桌合作。
(3)说说测量的方法。
2、测量自己的步长。
(1)步长是指什么?(脚尖到脚尖或脚后跟到脚后跟的距离。
)强调:步长是平时走一步的长度,不要刻意迈大步。
(2)先估计一步有多长,再测量。
可以小组合作。
(3)谁估计的最准,请给同学们介绍一下方法。
(4)你是怎样测量的?3、测量双手平伸时两指尖的距离。
4、利用身体上的尺子进行估计活动。
刚才同学们量出自己的身高、步长和双手平伸时两指尖的距离,其实这都是很好的尺子。
下面老师要检验一下你的尺子管不管用。
(1)请两名同学到前面来,请同学估计他的身高,并说说是怎样估计的。
(2)再估计一下这2位同学的腰围、头围是多少。
①知道什么是腰围、头围吗?②请估计一下两位同学的腰围和头围是多少,你是怎样估计的?③现在我想知道这两位同学的腰围和头围的准确长度,要怎么测量呢?谁有比较好的方法?(3)利用步长进行估计活动。
估一估量一量
估一估,量一量
教学目标:能选用适当的单位表示长度。
发展观察,动手,估测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就要大家一起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看看谁不但学得好,还能解决实际问题。
大家高兴吗
二、测量活动
1、估测黑板
师:请同学们估计一下教室前面的黑板大约长几米
学生估计交流。
师:大家可以组成小组来黑板前进行测量
学生测量。
2、试一试。
讲桌的高、板报的长、门的高度。
师:同学们在小组内活动时,先在小组内对这些物体进行估测,然后再进行测量,交流后一起填在书上。
3.小组交流各自的测量结果。
4.同桌合作量自己的身高和步长。
同桌交流测量结果。
师:如果没有卷尺,怎么办
学生交流自己的办法。
5.观察插图。
讨论:门有多高淘气和机灵狗呢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练一练
同桌合作量一量自己的腰围、头围分别是多少
四、布置作业。
幼儿园数学活动教案量一量
幼儿园数学活动教案量一量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对物体进行长度、容量、重量等量的感知和量的概念的理解。
2.练习使用量词进行简单的比较和估计。
3.培养幼儿具备量化的观察、记录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不同长度、容量或重量的物品,例如铅笔、杯子、水果、鸟食、土豆等。
2.单位量具,例如尺子、斗笠、秤等。
3.图片或卡片,用于量的比较和估计。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引导幼儿回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量的情景,例如买菜、吃饭等,引导幼儿思考量的概念和作用。
活动一:量一量长度1.准备不同长度的物品,例如铅笔、书、绳子等。
2.请幼儿先观察这些物品的长度,并尝试估计它们的长度。
3.让幼儿用尺子或其他单位量具进行实际测量,并记录下物品的长度。
4.与实际测量结果进行比较,让幼儿发现估计和实际测量之间的差异。
活动二:量一量容量1.准备不同容量的物品,例如杯子、碗、罐子等。
2.请幼儿观察这些物品的容量,并尝试估计它们能装多少水。
3.让幼儿用斗笠或其他单位量具进行实际量取,并记录下物品的容量。
4.与实际量取结果进行比较,让幼儿发现估计和实际量取之间的差异。
活动三:量一量重量1.准备不同重量的物品,例如水果、鸟食、土豆等。
2.请幼儿观察这些物品的重量,并尝试估计它们的重量。
3.让幼儿用秤或其他单位量具进行实际称量,并记录下物品的重量。
4.与实际称量结果进行比较,让幼儿发现估计和实际称量之间的差异。
总结回顾:1.引导幼儿回顾今天的活动,帮助他们总结量的概念和量一量的方法。
2.提醒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留意量的情景,例如家里的量杯、秤等工具,以及购物和用餐时的量的情况。
拓展活动:1.带领幼儿到周围的环境中,观察和量取一些其他的物体。
2.引导幼儿将量的概念应用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例如量取水果、食材的容量,以及估计步行的距离等。
评估活动:1.准备一些图片或卡片,上面有不同长度、容量或重量的物体。
2.让幼儿观察图片或卡片,并估计物体的尺寸、容量或重量。
小学一年级数学《估一估量一量》教学教案分享
为了帮助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更好地掌握估算和量化的概念,教师可以运用各种有趣的教学方法,并且通过不断的练习巩固学生的技能。
本次教学教案分享将探讨小学一年级数学《估一估量一量》教学计划,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这一课程。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图片估算物品的数量;2. 学生能够通过测量物品的长度、宽度、高度等尺寸来量化;3. 学生能够将估算和量化的技能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教学准备:1. 图片卡(包含物品的数量不超过20);2. 测量尺子、蛇皮尺或者其他比较准确的测量工具;3. 完成练习的复印件。
课堂教学:1. 引入环节a.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开始接触数学、运算等课程,这次我们将学习“估一估量一量”的概念,学会估算物品的数量并且测量物品的尺寸。
b. 教师出示图片卡,引导学生们观察图片并预估物品的总数。
询问学生们预估的过程以及最终得出的答案。
c. 让学生对比观察两个物品,询问哪一个重?哪一个高?哪一个宽?2. 实践环节a. 教师分发尺子和其他测量工具,让学生们学习如何测量物品的长度、宽度、高度等尺寸,并且让他们通过绘制图形以及测量的方法来呈现出测量结果。
b. 教师出示图片卡或物品,让学生颠倒过来(隐藏/盖住),估算物品的数量并在纸上写下估算结果。
c. 让学生把物品拿到桌面上观察和比较,通过测量不同尺寸来给出物品的准确数量,并且写下结果。
d. 让学生练习如何估算重量、长度、宽度、高度,并且应用估算和量化在日常生活中。
3. 结束环节a. 让学生分享他们的估算和量化结果,并且让学生讨论如何使用估算和量化的技能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b. 教师提醒学生,练习估算和量化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科学等领域,并且让他们在生活中更加有效率和准确。
小学一年级数学《估一估量一量》教学教案分享的内容。
通过寓教于乐、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学生们能够轻松掌握估算和量化的概念,并且在日常生活中熟练应用这些技能。
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科学等领域,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让他们更加自信和自信地学习和生活。
互动式小学一年级数学《估一估量一量》教学教案
【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了解估算的概念及意义;(2)认识估算的方法和技巧;(3)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对数值进行估算。
2.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估算的概念及意义;认识估算的方法和技巧;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对数值进行估算。
(2)教学难点:认识估算的方法和技巧;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对数值进行估算。
3. 教学方法本次教学采用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教学过程主要包括:(1)讲解概念与方法,让学生深刻认识估算的重要性和基本方法。
(2)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日常生活及课堂实践对估算有更深入的认识。
(3)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交互式学习中能够体验估算的趣味和重要性。
4. 教学资源准备(1)计算器、量杯、秤、卡尺等工具。
(2)互动式小学一年级数学《估一估量一量》教学视频。
5. 教学过程(1)开场导入本次教学的主题是“估一估量一量”,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小游戏来引入。
把一些常见的物品随机放置在桌子上,让学生估算每个物品的重量、容积、长度等,从而激发学生估算的兴趣。
(2)概念讲解估算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在没有精确数据或真实数据的情况下,用近似值来表达实物的数值。
估算的作用很大,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增强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3)操作实践通过实际操作来让学生深入学习估算的方法和技巧,比如使用秤来估算物品的重量,使用量杯来估算物品的容积,使用卡尺来估算物品的长度等。
在实践中不断探究,慢慢掌握估算的方法和技巧。
(4)小组合作在小组合作中,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来进行估算,比如让同学们估算自己班级的总人数、学校的总人数、自己在家里吃饭时父母为他们盛的米饭量等。
让学生在互动中体验估算的趣味和重要性,提高他们的计算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5)教学总结总结本次教学的内容和方法,重点强调估算的重要性和基本方法,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估算技巧,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对数值进行估算。
6. 教学评价通过本次教学的实际操作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体验估算的趣味和重要性中提高了他们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浙教北师版一年级数学:估一估 量一量
浙教北师版一年级数学:估一估量一量1.通过估一估、量一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学会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培养估测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练习、讨论,使学生会使用一定的长度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在头脑中建立较为准确的长度概念。
3.为学生营造一个探究学习的环境,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受到锻炼,增强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
4.在各种游戏中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就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和测量物体的长度。
本节课主要通过学生对自己周围熟悉的事物的测量,加深对米厘米的认识。
教材结合学生的身体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安排了许多测量和估计的内容,让学生在估一估、量一量的活动中培养估测意识,提高实际测量的能力。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米和厘米,对米和厘米有初步的感知,知道米和厘米是常见的长度单位,也知道了1米和1厘米大约有多长。
但是,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他们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只是作为一个概念停留在头脑中,并没有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对现实生活中某一物体的长度的估测,对一部分学生来说还有一定困难。
〖教学设计〗(一)活动一:创设情境,实际测量教室的物品师:今天,我们到学校新建的这个多媒体教室来上课,你感觉怎么样呀?生:感觉这个教室比我们的教室要大得多,桌子也不像教室里是一个人一张桌子,而是一个小组一张桌子,大家在一起合作学习的时候会更方便。
生:感觉这个教室的黑板应该和我们教室里的黑板大小差不多。
生:感觉这里的课桌要比教室里的课桌高一些。
师:这里的课桌、黑板、讲台的长、宽、高都和我们教室里的不一样,那么,它们到底有多长、多宽、多高呢?谁愿意来估计一下?生:我估计这个课桌的高有100 cm,我们昨天量的教室里的课桌有70 cm,这个课桌我感觉比教室里的高,所以我估计有100 cm。
生:我估计这个课桌没有100 cm,因为教室里的桌子到我的肚子的这个位置,这里的桌子好像只比教室里的高一点,我觉得最多也就80 cm吧!师:那我们就来量一量吧!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你们可以测量这个教室里的任何一样东西。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估一估 量一量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估一估量一量1.通过估一估、量一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学会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培养估测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练习、讨论,使学生会使用一定的长度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在头脑中建立较为准确的长度概念。
3.为学生营造一个探究学习的环境,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受到锻炼,增强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
4.在各种游戏中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就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和测量物体的长度。
本节课主要通过学生对自己周围熟悉的事物的测量,加深对米厘米的认识。
教材结合学生的身体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安排了许多测量和估计的内容,让学生在估一估、量一量的活动中培养估测意识,提高实际测量的能力。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米和厘米,对米和厘米有初步的感知,知道米和厘米是常见的长度单位,也知道了1米和1厘米大约有多长。
但是,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他们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只是作为一个概念停留在头脑中,并没有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对现实生活中某一物体的长度的估测,对一部分学生来说还有一定困难。
〖教学设计〗(一)活动一:创设情境,实际测量教室的物品师:今天,我们到学校新建的这个多媒体教室来上课,你感觉怎么样呀?生:感觉这个教室比我们的教室要大得多,桌子也不像教室里是一个人一张桌子,而是一个小组一张桌子,大家在一起合作学习的时候会更方便。
生:感觉这个教室的黑板应该和我们教室里的黑板大小差不多。
生:感觉这里的课桌要比教室里的课桌高一些。
师:这里的课桌、黑板、讲台的长、宽、高都和我们教室里的不一样,那么,它们到底有多长、多宽、多高呢?谁愿意来估计一下?生:我估计这个课桌的高有100 cm,我们昨天量的教室里的课桌有70 cm,这个课桌我感觉比教室里的高,所以我估计有100 cm。
生:我估计这个课桌没有100 cm,因为教室里的桌子到我的肚子的这个位置,这里的桌子好像只比教室里的高一点,我觉得最多也就80 cm吧!师:那我们就来量一量吧!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你们可以测量这个教室里的任何一样东西。
教学教案:探究小学一年级数学《估一估量一量》的教学方法
优选教学教案:探究小学一年级数学《估一估量一量》的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估一估量一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这个课程能够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认识各种量,掌握数字大小的概念,有助于孩子们在数学学习的后续过程中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教授这个课程,是每一位小学数学老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针对小学一年级数学课程《估一估量一量》,本文将探究一下有效的教学方法。
我们需要明确课程的目标,是探讨教学过程中应该如何展开,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一、课程目标针对小学一年级《估一估量一量》的授课,我们的目标应该是使学生们:1. 掌握数的大小比较概念;2. 能够用数字对不同的量进行估算;3. 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估算量来思考问题;4. 能够通过练习和实践,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对数字大小的认识。
二、教学展开1. 常识启蒙。
在教授这个课程之前,老师们应该先让孩子们对量和数字大小的概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可以通过举生活中的例子来进行启发,比如说让孩子们对日常生活中重量轻重的比较进行感知,以此来引导孩子们对数字大小的思考。
2. 知识授课。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讲解和演示。
让孩子了解估算量的概念、如何通过数字来进行比较和判断等基本知识。
在讲解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利用教具和举例子来帮助孩子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
同时,还要注重知识的渗透,让孩子尽可能多的接触到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这样才能更好的将知识点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3. 练习巩固。
在知识传授完整之后,老师们还需要给学生们提供一些具有挑战性的练习题。
这些题目可以通过阅读、画图、游戏等方式来实现。
老师们还需要注重不同孩子的差异化教学,根据孩子们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练习计划。
三、实际分析在课程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学生的兴趣点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关注孩子们的兴趣点。
如果孩子们对课程内容感兴趣,学习效果将更佳。
北师大版一下《估一估 量一量》
估一估 量一量
教学目标
1.通过估一估、量一量,进一步培养同学们的 空间观念,学会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培 养估测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练习、讨论,使同学们会使用一定的长 度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在头脑中建立较 为准确的长度概念。
讲台的长大约是1米。
这是一把1米 长的尺子。
练一练 4.画一条长为3cm的线段。
3厘米
练一练 3.
练一练 3.
(1)全长是100cm,也是 m。
练一练 3.
(1)全长是100cm,也是 m。
(2)
已经爬了 cm,离终点还有
cm。
练一练 3.
(1)全长是100cm,也是 m。
(2)
已经爬了 cm,离终点还有
(3)
已经爬了
cm,离终点还有
(4)谁最有可能先到终点?
cm。 cm。
练一练 4.画一条长为3cm的线段。
1米有多少厘米? 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1米可以写成1m。
1米=100厘米 1m=100cm
说一说
什么东西的长大约是1米?
填cm还是m呢?
衣柜高约2是m呢?
房子高约3
练一练 1.一张课桌大约有多高?
谁 猜 得 对 ?
练一练 2.填一填。
(1)一枝铅笔长7 (2)旗杆高约8 (3)毛巾长约60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估一估 量一量》同步讲解教案
估一估量一量(一)教学目标1、能估计身边物体的长度,尽量让估计值接近测量值,并且会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2、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合作意识和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能顾及出物体的长度。
难点:能准确测量出物体的长度。
(三)知识讲解【知识点一】估计物体的长度问题导入估一估,小明和机灵狗分别有多高?(教材54页上面例题)过程讲解1.理解题意题中以2米高的门为标准,要求估计出小明和机灵狗的高度。
2.估计方法小明的高度:门高2米,小明过了门高的一半,身高1米多,估计是110厘米。
机灵狗的高度:小明的身高大约是门高的一半,机灵狗的高度不到小明身高的一半,估计是45厘米。
归纳总结估计物体的长度时,先确定标准,再进行比较,得出估计值。
【知识点二】测量物体的长度问题导入量一量,黑板有多长?(教材59页下面例题)过程讲解1.探究测量方法(1)测量方法: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度时,米尺的0刻度与黑板的一端对齐,量一次就在黑板上做一个记号,接着把0刻度与这个记号的位置对齐,开始量第二次。
(2)测量过程。
用这种方法量出4个1米后还剩一段,这一段不够1米,这时就不用米作单位,改用厘米作单位。
经测量,剩下的一段长40厘米,因此,黑板长是4米40厘米。
2.探究记录物体长度的方法记录物体的长度时,测量的结果是整米的,就用米作单位;不是整米的,小于1米就用厘米作单位,大于1米就写成几米几厘米。
归纳总结1.用米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如果一次没量完,就要量一次做一个记号再量,最后把所有的测量结果相加就是物体的长度;如果用卷尺测量,则把卷尺的0刻度对准起点,尺子放平、拉直,终点对准刻度几就是多长。
2.当以米作单位测量时,量几次后剩下的长度不够1米时,就改为以厘米作单位,量出的长度是几米几厘米。
误区警示慧眼识真知,错误巧规避!【误区】判断:明明家的客厅长是3米100厘米。
(√)错解分析此题错在长度单位表示有误,用米和厘米表示物体的长度时,不够1米时用厘米表示,够1米时,就应该用米表示。
《估一估,量一量》教学设计
《估一估,量一量》教学设计《估一估,量一量》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对自己周围熟悉的事物的测量,加深对米、厘米的认识,能选用适当的单位表示长度。
2、锻炼学生的估测能力,能估计身边物体的长度,会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通过实际测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培养发展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学会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估测的能力,尽量让估测值接近测量值。
教学用具皮尺、卷尺、直尺、实物投影、汇报条。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表示长度的单位有米和厘米,他们用字母表示分别是什么呢?谁能给大家说说我们什么时候用米作单位?什么时候用厘米作单位?你能举例来说吗?(学生说,师板书)你们说得真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一起测量物体,我们比赛看谁用的单位最准确!你们准备好了吗?二、教学活动。
活动(一)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我们这节课所要用到的工具,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们组的测量工具有什么?你能再接着简单说说这件工具我们怎么用吗?小组活动:认识一下你们小组的测量工具活动(二)在我们的教室前方有一大块儿黑板,你能估计一下他有多长吗?(指名让学生估计)到底你们谁估计的和这块儿黑板的实际长度接近呢?我们请一个小组的同学上来帮我们量一量。
要求:测量小组的同学尽量要测量准确,其他的同学帮忙出谋划策。
老师指点:当黑板的长度不是整米数时,不足1米的部分我们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师生共同合作,得出测量结果。
活动(三)同学们,你们会量了吗?谁能提醒一下大家在我们测量的过程当中,如果碰到不足1米的时候怎么办?小组活动: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小组商量选出1~2个想测量的物体,先估一估再进行实际测量,要求每个同学都要进行估计,最后把估测的结果和实际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
小组汇报测量结果。
活动(四)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身高是多少吗?有的同学知道,有的同学直摇头,那就赶快让我们一起来量一量吧!要求:四人一小组,两名同学合用一把尺子给一名同学进行测量,第四位同学负责监督、检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估一估,量一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选用恰当的单位表示长度。
2、能估计身边物体的长度,会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教学重点:不足1米的部分如何用厘米作单位。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估一估、量一量
1、让学生估计我们教室里黑板有多少长?
2、师生测量。
当出现不足1米时,学生讨论如何来表示。
得出可以用------米-----厘米来表示。
二、巩固新知,形成技能
1、试一试
(1)讲桌的高是---米---厘米。
(2)板报的长是---米---厘米。
(3)门的高是---米---米。
,
学生先估测,再量一量,最后得出具体的数值。
填写。
2、练一练第1题,
同桌合作,先估测,再进行测量,然后再把正确的数值写在数上。
目的是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
3、估计淘气和机灵狗分别有多高。
让学生仔细观察以后,再独立完成。
核对,说说自己是怎么想得。
第二课时
1、先让学生理解题意有,再算一算,最后交流自己的想法(小组)内容是P19第三题。
2、找一找,量一量。
先小组里交流,谁比谁高,谁比谁矮?然后小组里进行测量。
3、P19第5题。
想让学生小组内进行,先估计,同学间再进行互量。
讨论出测量的方法。
4、实践运用。
(1)多少人手拉手长度大约是10米?
(2)到操场上走一走,10米大约有多少?
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活动。
三、课堂总结。
说说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
四、课后延伸
回到家里,对自己家里的一些物体先进行估计再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