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基础教案——轴的结构2
轴与轴承(汽车机械基础优质教案

轴与轴承(汽车机械基础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汽车机械基础》教材第四章第三节,主题为“轴与轴承”。
详细内容包括:轴的分类与结构、轴承的类型与工作原理、轴与轴承的配合及其在汽车发动机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轴的分类、结构及其在汽车发动机中的作用;了解轴承的类型、工作原理及其在汽车行业中的应用。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分析轴与轴承配合关系的能力,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汽车机械基础知识的兴趣,培养其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轴的分类、结构及其与轴承的配合关系。
难点:轴承的类型、工作原理及其在汽车发动机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物模型、多媒体课件、演示轴承配合的动画。
学具:教材、笔记本、画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辆汽车发动机的实物模型,引导学生关注轴与轴承在发动机中的重要作用。
2. 新课导入:(1)介绍轴的分类、结构及其在汽车发动机中的作用;(2)讲解轴承的类型、工作原理及其在汽车行业中的应用;(3)分析轴与轴承的配合关系,强调其重要性。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中的例题,讲解如何分析轴与轴承的配合关系。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画出一个具体的轴与轴承配合示意图,并进行分析。
六、板书设计1. 轴的分类、结构及其在汽车发动机中的作用;2. 轴承的类型、工作原理及其在汽车行业中的应用;3. 轴与轴承的配合关系及其重要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个具体的汽车发动机轴与轴承配合实例,画出配合示意图,并解释其工作原理。
2. 答案:根据教材内容,给出标准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轴与轴承配合关系的理解程度,以及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汽车行业的发展,了解轴与轴承在新型汽车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轴与轴承配合关系的分析;2. 轴承的类型及工作原理;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随堂练习;4. 作业设计中的具体实例分析。
《机械基础》第十二章轴承教案

《机械基础》教案课题第十二章轴承课型理论课课时2授课班级授课时间授课教师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关于《机械基础》中的第十二章。
要求学生理解机械基础的功用、结构,课标要求是掌握机械基础的作用。
选用的教材是由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机械基础》(第七版),学习内容是机械基础的内容和各项方法。
学情分析知识储备:对机械有着初步的了解。
能力水平:熟悉机械基础的发展史。
学习特点:学习、接受新知识能力较弱,尤其是理论性强的知识,不能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学习。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理解滚动轴承的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能够掌握滑动轴承的基本内容。
素质目标:1.认识到机械的重要性。
2.积极参与课堂,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1. 滚动轴承的基本知识。
2.滑动轴承的基本内容。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实物教学法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设计意图活动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情境导入让学生阅读教材导入情景,引导学生思考:轴承基本知识。
2.展示学习目标认识到轴承的重要性。
掌握轴承基本知识的具体内容。
1.阅读导入情景,思考教师提问,结合生活中的实际,认真回答。
2.查看并记住本节任务的学习目标。
1.通过情景问话,引出本课主题。
同时激发学习兴趣。
2.通过课件展示本节任务,让学生明确课堂任务。
活动二:调动思维探究新知一.导入新课:组织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进入上课状态。
二.1.新课讲解:借助PPT讲授机械基础基本知识内容,利用课件进行讲授,对比课件中的构造简图,对轴承基本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轴承支承转动的轴及轴上零件,以保证轴的旋转精度,减少轴与轴座之间的摩擦和磨损滚动轴承滑动轴承12—1 滚动轴承一、滚动轴承的结构和类型1.滚动轴承的结构学习机械基础基本知识的总体认知(1)听课、思考、结合生活实际,认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中职机械基础优质教案轴的结构(全2课时

中职机械基础优质教案轴结构(全2课时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中职机械基础教材第四章第一节,详细内容围绕轴结构进行讲解。
主要包括轴定义、分类、功能及其在机械系统中应用,重点探讨轴结构设计原理和轴上零件安装方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轴基本概念、分类和功能。
2. 使学生解轴结构设计原理,并能运用到实际中。
3.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轴结构相关问题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轴结构设计原理,轴上零件安装方式。
2. 教学重点:轴分类、功能及其在机械系统中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轴模型、实物轴、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教材、笔记本、绘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实际应用轴模型,引导学生思考轴在机械系统中作用,激发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轴定义、分类及功能。
(2)轴结构设计原理。
(3)轴上零件安装方式。
3. 实践情景引入:分析实际工程案例,让学生解轴在机械系统中应用。
4.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轴结构设计案例,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教材,绘制轴结构示意图,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轴定义、分类及功能。
2. 轴结构设计原理。
3. 轴上零件安装方式。
4. 实际工程案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轴定义、分类及功能。
(2)分析轴结构设计原理,并举例说明。
(3)绘制一个典型轴结构示意图。
2. 答案:(1)轴是连接两个或多个旋转零件机械部件,主要分类有:实心轴、空心轴、阶梯轴等。
其功能是传递扭矩和承受载荷。
(2)轴结构设计原理包括:强度、刚度、稳定性、耐磨性等。
例如,在高速旋转轴上,采用空心结构可减轻重量,提高旋转速度。
(3)见附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轴结构设计原理和轴上零件安装方式掌握情况较好,但部分学生对轴分类及功能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利用网络、书籍等资源,解轴在工程领域应用实例,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机械基础教案二(上课用)

江西电力技师学院(江西机电学校)教案纸课程:机械基础第29 页授课日期: 班级:课题: §6-1 轮系分类及其应用特点目的要求: 了解轮系分类、理解其应用特点重点难点: 轮系分类及其应用特点教学方法、教具: 讲授、轮系挂图及模型作业布置: 教案审批:§6-1 轮系分类及其应用特点轮系——由一系列相互啮合的齿轮组成的传动系统。
一、轮系的分类1.定轴轮系当轮系运转时,所有齿轮的几何轴线位置相对于机架固定不变,也称普通轮系。
2.周转轮系轮系运转时,至少有一个齿轮的几何轴线相对于机架的位置是不固定的,而是绕另一个齿轮的几何轴线转动。
3.混合轮系在轮系中,既有定轴轮系又有周转轮系。
二、轮系的应用特点1.可获得很大的传动比一对齿轮传动的传动比不能过大(一般i12=3~5,i max≤8),而采用轮系传动可以获得很大的传动比,以满足低速工作的要求。
2.可作较远距离的传动两轴中心距较大时,如用一对齿轮传动,则两齿轮的结构尺寸必然很大,导致传动机构庞大。
3.可以方便地实现变速和变向要求滑移齿轮变速机构利用中间轮变向机构4.可以实现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采用行星轮系,可以将两个独立的运动合成为一个运动,或将一个运动分解为两个独立的运动。
江西电力技师学院(江西机电学校)教案纸课程:机械基础第31 页授课日期: 班级:课题: §6-2 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目的要求: 掌握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及定轴轮系各轮转动方向的判断重点难点: 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定轴轮系各轮转动方向的判断教学方法、教具: 讲授作业布置: 教案审批:§6-2 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一、定轴轮系中各轮转向的判断当首轮(或末轮)的转向为已知时,其末轮(或首轮)的转向也就确定了,表示方法可以用标注箭头的方法来确定。
圆柱齿轮啮合-外啮合转向用画箭头的方法表示,主、从动轮转向相反时,两箭头指向相反。
圆柱齿轮啮合-内啮合主、从动轮转向相同时,两箭头指向相同。
《机械基础》课件——第十五章 轴

5. 轴承的内、外圈厚度是否高出与之相接触的定位轴肩或定位 套筒的高度。
6. 轴伸透盖处有无密封及间隙。
7. 轴承的游隙如何调节?
8. 整个轴系相对于箱体轴向位置是否可调?
三、轴的结构设计
3)为增大轴肩处的圆角半径,可采用内凹圆角或 过渡肩环。
4)在轮毂上或轴上开卸载槽或加大配合部分的直径 可以减小过盈配合处的局部应力; 30˚
5) 用盘铣刀加工的键槽比键槽铣刀产生的应力集中小; 6) 尽可能避免在轴上受载较大的区段切制螺纹。
三、轴的结构设计
4.改善轴的表面质量以提高轴的疲劳强度
为便于轴上零件的装拆,一般轴都做成从轴端逐渐 向中间增大的阶梯状。
装零件的轴端应有倒角 , 车螺纹的轴端应有退刀槽 , 需要磨削的轴端有砂轮越程槽 。
(四)轴的加工工艺结构
◆ 为了加工方便,同一轴上不同轴段的键槽应布置在 轴的同一母线上。 ◆ 为减少刀具种类和提高劳动力生产力:
轴上直径相近处的圆角、倒角、键槽宽度、砂轮越程 槽宽度和退刀槽宽度等应尽可能采用相同的尺寸。
D
D
d
d
轴环宽度:b ≥ 1.4 h
三、轴的结构设计
特别注意: 为了便于拆卸,滚动轴承的定位轴肩高度不能超
过轴承内圈端面的高度。 轴肩的高度可查手册中轴承的安装尺寸。
结构不合理!
轴肩的尺寸要求:
轴肩
定位轴肩 h =(0.07~ 0.1)d 非定位轴肩 h = 1~2 mm
为了使零件能靠紧轴肩而得到准确可靠的定位: r < C1 或 r < R
《机械基础》第三章轴系零部件[最终定稿][修改版]
![《机械基础》第三章轴系零部件[最终定稿][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a58eb9b8f7ec4afe05a1df3b.png)
第一篇:《机械基础》第三章轴系零部件《机械基础》教案第三章轴系零部件一、教案【教学要求】1、了解轴的分类、结构和用途;2、掌握轴上零件轴向固定与周向固定的目的及常用方法;3、了解转轴上常见的工艺结构;4、了解键连接的功用和分类;5、熟悉键连接、销连接的结构与分类;6、了解各种键与销的类型、特点及应用;7、了解轴承的结构、类型、特点、代号及应用,轴承的安装、密封和润滑;8、了解联轴器、离合器的功用、类型、特点及应用。
【教学目的】使学生知道什么是轴向和周向固定,掌握其目的和常用的方法,了解轴的分类、结构和用途;了解轴承的结构、类型、特点、代号及应用,轴承的安装、密封和润滑;熟悉键连接的结构与分类。
【学习概要】1、轴的用途和分类。
2、转轴的结构。
3、轴上零件的轴向固定与周向固定。
4、熟悉键连接、销连接的结构与分类。
5、了解轴承的结构、类型、特点、代号及应用,轴承的安装、密封和润滑。
6、了解联轴器、离合器的功用、类型、特点及应用。
第一节轴【教学重难点】1、掌握轴上零件轴向固定与周向固定的目的及常用方法。
2、了解轴的分类、结构和用途- 1《机械基础》教案4、结构工艺性——轴的结构形式应便于加工、便于轴上零件的装配和便于使用维修,并且能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
有关轴的工艺结构应注意问题:轴的结构和形状应便于加工、装配和维修。
阶梯轴的直径应该是中间大,两端小,以便于轴上零件的装拆。
轴端、轴颈与轴肩(或轴环)的过渡部位应有倒角或过渡圆角,并应尽可能使倒角大小一致和圆角半径相同,以便于加工。
轴上需要切制螺纹或进行磨削时,应有螺纹退刀槽或砂轮越程槽。
当轴上有两个以上键槽时,槽宽应尽可能统一,并布置在同一直线上,以利加工。
【小结】1.轴的用途和分类。
2.转轴的结构要求。
3.轴上零件的轴向固定与周向固定。
4.轴的结构工艺性。
- 3《机械基础》教案键长L根据轮毂长度按标准查取(比轮毂长度短5~10mm)C、普通平键的标记:键型键宽×键长标准号例:键16100 GB/T 1096-2003 表示键宽为16mm,键长为100mm的A型普通平键。
机械基础教案——轴的结构课件

机械基础教案——轴的结构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机械基础》教材第三章第二节,详细内容围绕轴的结构进行讲解。
主要内容包括:轴的定义、轴的分类、轴的结构设计、轴的强度计算、轴的直径选择和轴的材料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轴的基本概念,掌握轴的分类和结构设计方法。
2. 学会轴的强度计算,能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轴径和材料。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轴的强度计算和直径选择。
教学重点:轴的结构设计方法和轴的材料选择。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轴的实物模型、计算器。
2. 学具:教材、笔记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实际工程中的轴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轴的作用和结构。
2. 知识讲解(15分钟)(1)轴的定义和分类。
(2)轴的结构设计方法。
(3)轴的强度计算。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选取一道典型例题,讲解轴的强度计算过程。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一道轴的结构设计题目。
5. 互动环节(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六、板书设计1. 轴的定义、分类、结构设计方法。
2. 轴的强度计算公式。
3. 轴的材料选择原则。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简易的轴,并计算其强度。
2. 答案:根据轴的强度计算公式,选择合适的轴径和材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轴的结构设计和强度计算掌握程度较高,但对轴的材料选择还需加强。
2. 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轴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了解不同行业的轴的特点和设计要求。
鼓励学生在课后查阅相关资料,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轴的强度计算和直径选择。
2. 轴的结构设计方法。
3. 作业设计中的实际应用题。
一、轴的强度计算和直径选择1. 确定轴所承受的载荷类型(如扭矩、弯矩等)。
2. 根据载荷类型选择合适的强度计算公式。
机械基础 第三版 教案 模块七 轴和轴承

3.滚动轴承的代号
前置代号+基本代号
例:6203、7312AC∕P5>30310∕P6x
5.滚动轴承的失效形式
疲劳点蚀、塑性变形、磨损
6.滚动轴承的润滑与密封
1.滚动轴承的润滑
润滑油、润滑脂
润滑剂及润滑方式的选择根据dn值确定
1.直轴
轴的截面多为圆形,一般为实心轴。直轴按外形不同可分为光轴、阶梯轴、凸轮轴、花键轴、齿轮轴及蜗杆轴等
2曲轴
曲轴是内燃机等往复式机械中的专用零件,用以往复运动与旋转运动的互相转变。
3.挠性软轴
软轴主要用于两传动轴线不在同一直线或工作时彼此有相对运动的空间传动,也可用于受连续振动的场合,以缓和冲击。挠性软轴可以把旋转运动和转矩灵活传到所需的任何位置。
课号
23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授课时数
2
授课单元名称
单元一轴
一、教学目标
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具有对汽车轴进行结构分析、运动分析的能力
知识目标
1.掌握轴的作用、类型、结构
2.了解常见轴所用材料
能力目标
1.能够理解轴在汽车结构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
单元一轴
一、概述
按照轴线形状,轴可分为直轴、曲轴和软轴;按照所受载荷性质分类,轴可分为心轴、转轴和传动轴。
五、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与手段
环节1: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PPT预习
2.学习通预习习题的发布
讲授
环节2:新课导入
轴承在汽车中得到广发的应用。
讲授
环节3:
1.滑动轴承的类型、特点、结构
2.滑动轴承的润滑和失效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轴向固定
套筒
结构简单,定位可靠,一般用于零件间距 较小场合,转速很高时不宜采用。
轴向固定
螺钉锁紧挡圈 结构简单,不能承受大的轴向力,常用于光 轴上零件的固定。
轴向固定
拆装方便,能承受冲击载荷,用于同心度要 求较高的轴端零件
轴向固定
圆螺母与止动垫圈
圆螺母
特点:定位可靠,装拆方便,可承受较大的轴向力
周向固定 不能承受较大载荷、对轴强度有削弱
周向固定
结构简单,不能承受较大载荷,只适 用于辅助连接
周向固定
过盈配合 同时具有轴向和周向固定作用,对中精度高。
2.轴的结构工艺性
•加工工艺性 •①结构要素:
需磨削的轴段,阶梯处应设有砂轮越程槽; 需切制螺纹的轴段,应设有螺尾退刀槽; 轴的长度比L/D大于4时,轴两端应开设中心孔。
5.1轴
一、轴的分类和应用特点
•按轴线不同:直轴、曲轴、和软轴 •直轴
曲轴
软轴
•牙医修磨牙齿的钢丝软轴
直轴分类
•传动轴:如汽车传动轴
心轴:自行车前轴 转轴:齿轮轴
二、轴的常用材料
•主要是碳钢、合金钢,其次是球墨铸铁。
练习册 P49 5-6
三、轴的结构
•影响轴的结构与尺寸的因素很多,应满足以下条件: 1)轴的受力合理,有利于提高轴的强度和刚度; 2)轴相对于机架和轴上零件相对于轴的定位准确, 固定可靠; 3)轴便于加工制造,轴上零件便于装拆和调整 4)尽量减少应力集中,并节省材料、减轻重量。
练习P49 5-13
补充知识:
轴颈
轴头
轴身
•轴颈:轴和轴承配合部分; •轴头:轴上装轮毂的部分; •轴身:联接轴头和轴颈的部分.
1、轴上零件的固定
①轴向固定 轴肩、圆螺母(止动片)、套筒、弹
性挡圈、紧定螺钉、轴端挡圈定位等
轴向固定 P67
轴肩、轴环、轴伸(轴头) 特点:结构简单,定位可靠,可承受较大的轴向力
由于切制螺纹使轴的疲劳强度下降
应用:常用于轴的中部和端部
轴向固定
装拆方便,能承受冲击载荷,用于固定轴端零件。
轴向固定
轴端压板
轴端挡板
轴向固定
弹性挡圈 特点:结构简单紧凑,只能承受很小的轴向力 切槽需要一定的精度 应用:常用于固定滚动轴承等的轴向定位
轴向固定
紧定螺钉
适用于轴向力小,转速低的场合
轴的结构工艺性
•加工工艺性 •②为减少刀具种类、节省换刀时间,同一根轴上所 有的圆角半径、倒角尺寸、环形切槽宽度等应尽可能 统一;
轴上不同轴段的键槽应布置在轴的同一母线上, 以便一次装夹后用铣刀切出。
轴的结构工艺性
•装配工艺性 •1、轴上零件安装时,不能相互干涉。 •2、轴的结构也应便于轴上零件的装配。
课堂练习
•Q49 •5、花键、销、过盈配合、弹性环联接、成
形联接等
周向固定
键连接
平键连接应用最广 加工容易,拆装方便 轴向不能固定,不能承受轴向力
周向固定
花键连接 接触面积大,承载能力强、对中性好和导向性好、轮 毂的强度削弱小 适用于载荷较大、定心要求高的静、动连接
轴端应倒角(45°或30°、60°),以 便于导向和避免擦伤零件配合表面。
改进轴的结构
二、改进轴的结构,降低应力集中,提高疲 劳强度。 •(1)轴肩过渡处
圆角过渡
改进轴的结构
二、改进轴的结构,降低应力集中,提高疲 劳强度。 •(2)过盈连接处
改进轴的结构
二、改进轴的结构,降低应力集中,提高疲 劳强度。 •(3)键槽尖角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