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基础》教案解析

合集下载

机械基础教案范文

机械基础教案范文

机械基础教案范文

教案:机械基础入门

教学目标:

1.理解机械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2.掌握机械的分类和主要组成部分。

3.熟悉机械的常见故障和维修方法。

4.培养学生对机械的兴趣和研究能力。

教学内容:

1.机械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机械是指能够完成一定工作的装置或结构。

-机械的基本原理包括力的作用、运动和能量转换等。

-了解机械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如力、运动、速度、力矩等。

2.机械的分类和主要组成部分

-机械可以根据用途、结构和工作原理等进行分类。

-根据用途可以分为:搬运机械、加工机械、动力机械等。

-介绍机械的主要组成部分,如传动系统、工作部件、控制系统等。

-介绍机械的工作原理,如负载、能源转换和输出等。

3.机械的常见故障和维修方法

-分析机械故障的原因,如磨损、断裂、松动等。

-介绍机械常见故障的表现和危害。

-学习机械维修的基本方法,如检查、清洁、更换零件等。

4.学习和讨论案例

-通过案例学习机械的应用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分析不同机械的工作原理和维修方法。

教学步骤:

1.导入(15分钟)

-通过实例讲述机械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思考机械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2.理论讲解(30分钟)

-介绍机械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分类和主要组成部分的讲解。

3.教学示范(30分钟)

-展示不同机械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演示机械的组装和拆解过程。

4.案例分析(30分钟)

-提供几个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机械故障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5.总结提升(15分钟)

-与学生一起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和收获。

-鼓励学生思考机械进一步研究和应用的可能性。

2024版最新最全《机械设计基础》教案(完整版)

2024版最新最全《机械设计基础》教案(完整版)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机械零件设计基础知识•连接件与紧固件设计•传动装置设计原理及应用

•轴系零部件设计要点与实例分析•轴承类型选择及校核方法论述•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目录

01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简介

《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程,主要研究常用机构和通

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基本的设计理论及计算方法。

课程内容包括机械设计总论、连接、机械传动、轴系零部件和其他常用零部件等,

涉及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设计

方法和选型原则,具备进行简单机械系统设计的初步能力。

教学目标与要求

01020304

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

参考书目

02

机械零件设计基础知识

机械零件分类及功能

包括齿轮、带轮、链轮等,用于传递动力和扭

矩。包括轴承、轴、联轴器

等,用于支撑和定位旋

转部件。

包括螺栓、键、销等,

用于连接和固定各个部

件。

包括密封垫、密封圈、

密封条等,用于防止流

体或气体泄漏。

传动零件轴系零件连接零件密封零件

零件设计基本原则与方法

设计原则

设计方法

典型零件设计案例分析

齿轮设计

根据传动比、扭矩和转速等要求,选

择合适的齿轮类型、材料和精度等级,

并进行齿形、齿向和齿距等参数的设

计。

轴承设计

根据轴的转速、载荷和工作环境等条

件,选择合适的轴承类型、尺寸和材

料,并进行轴承寿命和可靠性等方面

的校核。

螺栓连接设计

根据连接件的材质、厚度和工作环境等条件,选择合适的螺栓类型、规格和材料,并进行拧紧力矩和防松措施等方面的设计。

机械基础教案(中职)

机械基础教案(中职)

机械基础教案(中职)

第一章:机械概述

1.1 机械的定义与发展

1.2 机械的分类与性能

1.3 机械的基本参数与表示方法1.4 机械的标准化与系列化

第二章:机械零件的材料与失效2.1 机械零件的材料

2.2 材料的性能指标

2.3 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

2.4 材料的选择与应用

第三章:机械设计基础

3.1 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3.2 机械零件的设计计算

3.3 机械结构的优化设计

3.4 机械设计的实例分析

第四章:机械加工基础

4.1 机械加工概述

4.2 机械加工方法与设备

4.3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4.4 机械加工质量的检验与控制第五章:机械制造工艺

5.1 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概念

5.2 机械制造工艺过程

5.3 典型机械制造工艺过程分析5.4 机械制造工艺的优化

第六章:机械装配基础

6.1 机械装配的定义与作用

6.2 机械装配的方法与过程

6.3 装配工具与设备的选择与应用6.4 装配精度与质量控制

第七章:机械维修与保养

7.1 机械维修与保养的意义

7.2 机械故障的诊断与分析

7.3 维修工艺与方法

7.4 机械设备的定期保养与维护

第八章:机械自动化技术

8.1 机械自动化的概念与发展

8.2 自动化设备与系统的组成

8.3 常用自动化控制原理与技术8.4 自动化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案例第九章:机械创新设计与改造

9.1 机械创新设计的基本概念与方法9.2 机械改造的意义与原则

9.3 机械改造的方案设计与评价

9.4 机械创新设计与改造实例分析

第十章:机械发展趋势与展望

10.1 机械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10.2 新兴技术与机械行业的融合

《机械基础》教案

《机械基础》教案

、传动比

:小带轮的节圆直径

:大带轮的节圆直径

、小带轮的包角

一般要求:小带轮的包角≥

尺寸代号用,,等。其数字表示管子直

=

周长

除以圆周率

四、节径制齿轮

=

为端面齿距,则

=2/sin

传动比的计算公式可知两式相乘得

表达式:

末端是螺旋传动的定轴轮系

《机械基础》教案(机械部分—劳人社五版)

《机械基础》教案(机械部分—劳人社五版)

课时计划

科目机械基础班级高机控 1241 班教师检查人周第讲总第1讲

2013 年月日第1页

教材章节绪论

课题绪论

教学

明确学习本课程的意义和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学习方法;掌握机器、机构、

部件、构件、运动副及机构的观点;

目的

重点机器、机构、部件、构件、运动副及机构的观点

难点机器、机构、部件、构件、运动副及机构的观点

课的种类授新课

教课方法解说法

教具挂图

教学进程备注

绪论

引言人类社会发展进度中,使用简单工具来进行生产和生活,跟着社会的进步及技术的提升,各样机械逐渐应用到生产、生活中,特别是现代社会,各种机械设

备有了日异月新的发展。关于机械专业学生,掌握各样机械设施的结构原理和运

动规律,为进一步学习机械加工设施知识打下必定的基础,以便在此后实质工作中更好使用各种机械设施。

一、课程概括

1、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为学习专业技术课程和此后在工作中合理使用、保护机械设施及技改、技革供给必需的理论基础知识。

2、课程内容

机械传动、常用机构、轴系部件、液压传动与气压传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3、课程任务

经过本课程的学习,熟习和掌握机械传动、常用机构及轴系部件的基本知识、

工作原理和应用特色;掌握剖析机械工作原理的基本方法;能作简单的相关参数计算;能查阅相关技术资料和采纳标准件。培育和提升剖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第2页

教学进

追备课程

与备注

力。

4、学习方法:理论联系实质,综合运用机械制图、力学、金属资料与物理

等课程的基础知识,与平时生活及生产实例相联系。

二、机器、机构、机械、构件和部件

1、机器与机构

(1)机器

是人们依据使用要求而设计制造的一种履行机械运动的装置,用来变换或传

《机械基础》教案

《机械基础》教案

《机械基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机械基础知识,掌握机械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作用;

(2)学会使用常用机械工具,如扳手、螺丝刀等;

(3)了解机械传动原理,能够分析简单的机械传动系统。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通过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机械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学习机械知识的愿望;(2)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爱护设备设施的意识;

(3)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听从指挥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

1. 机械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作用

(1)机器与机械的概念;

(2)机械的基本组成部分:发动机、传动系统、制动系统、悬挂系统等;(3)各部分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2. 常用机械工具的使用方法

(1)扳手、螺丝刀等常用工具的识别与使用;

(2)工具的选择与使用技巧;

(3)工具的保养与维护。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机械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作用;

(2)常用机械工具的使用方法。

2. 教学难点:

(1)机械传动原理的理解与应用;

(2)机械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机械的基本组成部分、作用及传动原理;

2. 演示法:展示常用机械工具的使用方法;

3. 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机械设备;

4.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机械传动系统。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机械设备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机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机械基础王希波教案

机械基础王希波教案

机械基础王希波教案

机械波的教案

一、目的

1.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认识机械波及其形成条;通过分析讨论理解机械波的概念、实质和特点,以及与机械振动的关系,通过比较对机械波进行分类.

2.进一步培育、强化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测、分析推理小说能力.

二、教材分析

在学生自学了机械振动、简谐运动规律的基础上,接着本节教材从实验现象分析比较

得出结论械械波的概念实质、特点和分类.所以在此精心安排机械波的恰到好处,既有助

于本节的自学又就是对前面科学知识的运用、备考和稳固,而且通过对机械波的自学有利

于学生认知将要自学的声波、电磁波、光波。

三、教学重点

机械波的构成原因和特点.

四、教学难点

对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介质质点在各自平衡位置的振动情况和振动以波的形式在介

质中传播的认知,弄清楚机械振动与横波的关系和区别.

五、教材教法

实验分析法.

六、教材学法

使学生学会如何由实验现象展开分析阐明事物本质的一种科学方法.

七、教学教具

绳子一根(2m左右),绳波折页,螺旋弹簧纵波模拟器,纵波折页.

八、教学过程

(一)备考回答,从实验现象导入崭新

(提问)什么是机械振动?什么是简谐运动?

机械振动: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的往复运动.

简谐运动:物体在跟位移大小成正比,并且总是指向平衡位置的力的作用下的振动.

(回答)向平淡水中(例如平淡的游泳池水)投石子可以看见什么现象?以石子上树点为

中心,振动(波浪)靠近中心向四周传播,直至很离(游泳池的岸边).

(演示)绳子一端固定,手拿另一端水平拉直,上下抖动.

(回答)学生看见了什么?看见一列凸凹相间的波形(振动形式)向绳子的另一端传回去,这就是(板书)机械波(得出学生波的直觉体会),这就是本节的内容.

机械基础教案(中职)

机械基础教案(中职)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机械基础教案(中职):

课程名称:机械基础

学科类别:工程技术类

教学目标:

1. 理解机械的定义和分类,了解机械的作用和应用领域。

2. 掌握机械零件的名称、功能、结构和组成原理,能够进行简单的机械零件拆装和维修。

3. 熟悉机械常见故障及其排除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故障检修和维护。

4.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对机械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内容:

1. 机械的定义和分类

2. 机械零件的名称、功能、结构和组成原理

3. 机械常见故障及其排除方法

4. 实践操作:机械零件拆装和维修、故障检修和维护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机械的定义和分类、机械零件的名称、功能、结构和组成原理等知识点。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机械常见故障及其排除方法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故障检修和维护的技能。

3. 实践操作法:通过实际的机械零件拆装和维修、故障检修和维护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教学重点:

1. 机械零件的名称、功能、结构和组成原理

2. 机械常见故障及其排除方法

教学难点:

1. 机械零件的组成原理和工作原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2. 故障检修和维护技能的熟练掌握和应用

教学评估:

1. 期中考试:对学生对机械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进行考核。

2. 实践操作成绩:对学生实际操作机械零件拆装和维修、故障检修和维护的成绩进行评估。

3. 学生表现:综合考虑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参与度等因素,进行综合评定。

参考教材:

1.《机械基础》(中职版)

2.《机械制造基础》(中职版)

机械基础公开课教案

机械基础公开课教案
应用能力
内容:设计练 习题,包括基 础题、提高题
和拓展题
方法:学生独 立完成,教师
巡回指导
反馈:及时批 改,指出错误, 给出正确答案
和解析
强调机械基础的重要性和应 用价值
总结本次公开课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 识应用到实际中
布置作业和后续学习计划
学生参与度:评 价学生在课堂上 的参与程度,包 括回答问题、小 组讨论等。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或案例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知识讲解:对机械基础相关概念、原理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帮助学生理 解。
实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对机械基础的应用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对知识 的理解。
课堂互动: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 高学习效果。
目的:巩固所 学知识,提高
理论教学:讲解机械基础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
实践教学:通过实验、实践操作等方式,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结合方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相互补充,提高教学效果
实施方法:合理安排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 调整
案例选择: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机械基础的概念和原理。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总结:对案例进行总结,提炼出机械基础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加深学生对机械基础的理解 和掌握。

《机械基础》 教案

《机械基础》 教案

《机械基础》教案全套

第一章:机械概述

1.1 教学目标

了解机械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

掌握机械的基本参数和常用单位。

理解机械的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

1.2 教学内容

机械的基本概念:机械的定义、特点和功能。

机械的分类:传动机械、执行机械、控制机械等。

机械的性能:强度、刚度、精度、可靠性等。

机械的基本参数:尺寸、形状、位置等。

常用单位:长度、质量、时间、力、能量等。

1.3 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法,讲解机械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

利用实物展示、图片和视频等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机械的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机械的基本参数和常用单位的重要性。

1.4 教学评估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械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的理解。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一张机械的示意图,并简要说明其工作原理。

第二章:机械零件

2.1 教学目标

了解机械零件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掌握常用机械零件的结构、功能和选型原则。

理解机械零件的配合关系和运动传递方式。

2.2 教学内容

机械零件的基本概念:机械零件的定义和作用。

机械零件的分类:固定零件、传动零件、执行零件、控制零件等。

常用机械零件的结构:齿轮、轴承、联轴器、弹簧等。

机械零件的功能和选型原则:根据机械的工作条件和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机械零件。

机械零件的配合关系:配合尺寸、配合类型和配合精度。

运动传递方式:齿轮传动、链传动、皮带传动等。

2.3 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法,讲解机械零件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通过实物展示、图片和视频等直观教学手段,介绍常用机械零件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机械零件的配合关系和运动传递方式。

机械设计基础全部教案讲义

机械设计基础全部教案讲义

机械设计基础全部教案讲义机械设计基础全部教案完整版讲义

1. 概述

此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为他们今后在机械设计领域的研究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教案内容涵盖了机械设计的重要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教学目标

- 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 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流程

- 学会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机械设计

- 培养解决机械设计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3. 教学内容

3.1 机械设计基础概念

- 机械设计的定义和范畴

- 机械设计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 机械设计的基本要素和特点

3.2 机械设计原理

- 机械力学的基本原理

- 材料力学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 运动学和动力学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3.3 机械设计方法

- 机械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流程

- 机械设计所需的基本工具和软件

- 机械设计中的常用技术和方法

3.4 计算机辅助设计

- 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 常用机械设计软件的介绍和应用

- 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机械设计的实践

4. 教学方法

- 理论讲授:通过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全面的机械设计知识体系。

- 实践操作:安排学生进行一些机械设计的实践和练,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机械设计案例,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5. 教学评估

- 平时表现:根据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和实践操作表现进行评估。

- 考试评测:安排机械设计的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考试,评估学生对机械设计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6. 教学资源

- 课本:推荐教材《机械设计基础》

《机械基础》最终教案

《机械基础》最终教案

天津城市学院附属渤海职专

机械基础——教案

学校城市学院附属渤海职专

课程名称机械基础

授课班级电气、机电班

任课教师:殷旺

教学过程及说明;

★教具演示并导入新课:(讲解相关理论知识)

螺纹联接:利用螺纹零件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零件相对固定起来的联接。

螺旋传动:利用螺纹零件将回转运动变为直线运动,从而传递运动或动力的装置.

一、螺纹的形成

二、螺纹的类型

1、按线数分

在圆柱体上沿一条螺旋线切制的螺纹,

称为单线螺纹。

也可沿二条、三条螺旋线分别切制出双

线螺纹和三线螺纹。

单线螺纹主要用于联接,多线螺纹主要

用于传动。

2、按螺旋线绕行方向

按螺旋线绕行方向的不同,又有右旋螺纹和左旋螺纹之分。

通常采用右旋螺纹,左旋螺纹仅用于有特殊要求的场合。

3、位置分

螺纹有外螺纹和内螺纹之分。在圆柱体外表面上形成的螺纹,称为外螺纹,在圆孔的表面上形成的螺纹,称为内螺纹。

普通螺纹又有粗牙和细牙两种。公称直径相同时,细牙螺纹的螺距小,升角小,自锁性好,螺杆强度较高,适用于受冲击、振动和变载荷的联接以及薄壁零件的联接。细牙螺纹比粗牙螺纹的耐磨性差,不宜经常拆卸,故生产实践中广泛使用粗牙螺纹。

三、螺纹的主要参数

螺纹的主要参数:

(1)大径(d、D)——螺纹的最大直径。对外螺纹是牙顶圆柱直径(d),对内螺纹是牙底圆柱直径(D)。标准规定大径为螺纹的公称直径。

(2)小径(d

1、D

1

)——螺纹的最小直径。对外螺纹是牙底圆柱直径(d

1

),对内螺纹是牙顶圆柱直径(D

1

)。

(3)中径(d

2、D

2

)——处于大径和小径之间的一个假想圆柱直径,该圆柱的母线位于牙型上凸起(牙)

《机械基础》教案

《机械基础》教案

《机械基础》教案

教案:机械基础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机械基础的概念和重要性。

2.掌握机械基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培养学生的机械基础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通过实际案例,培养学生对机械基础的实践应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

1.机械基础的概念和重要性。

2.机械基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三、教学难点

1.机械基础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

四、教学方法

1.理论学习结合实际案例分析。

2.师生互动,学生合作探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举例介绍机械基础的概念和重要性。

2.知识讲解:介绍机械基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1)机械基础的构成:机械基础包括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图等基本内容。

(2)机械基础的重要性:机械基础是机械工程的基石,任何机械工程的设计、制造、维修都离不开机械基础知识和技能。

3.案例分析:选择一个实际案例,让学生应用机械基础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4.学生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和创造力,提出自己的机械基础实践应用案例,并进行展示和交流。

5.归纳总结:总结机械基础的重要性和作用,并引导学生对机械基础的今后学习和应用进行思考和规划。

六、教学评价

1.观察学生在案例分析和合作探究中的表现和思维能力。

2.学生进行机械基础实践应用案例展示时的展示效果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反思

1.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机械基础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2.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合作能力。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教案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教案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流程和方法。

2. 掌握金属材料的性能、分类和应用。

3. 熟悉铸造、锻造、焊接和热处理等制造工艺。

4. 理解机械加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切削、磨削、钻孔等。

5. 掌握机械零件的加工质量、精度及其检测方法。

二、教学内容:

1. 机械制造概述: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流程和方法。

2. 金属材料:金属材料的性能、分类和应用。

3. 制造工艺:铸造、锻造、焊接和热处理等工艺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4. 机械加工:切削、磨削、钻孔等加工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

5. 机械零件加工质量与精度:加工质量的定义、影响因素和提高方法;精度的分类、检测方法和误差分析。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讲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工艺方法。

2. 演示:展示金属材料的性能、制造工艺的操作过程和机械零件的加工过程。

3. 实践:安排实地考察或实验室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机械制造的各个环节。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

四、教学资源:

1. 教材:《机械制造基础》教材。

2.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

3. 视频:收集相关的制造工艺和机械加工的视频资料,用于演示和讲解。

4. 实验室设备:提供实验室设备,让学生进行实地操作和实践。

五、教学评估:

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占总成绩的30%。

2. 期中考试:设置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机械制造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占总成绩的30%。

4. 期末考试:进行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占总成绩的20%。

《机械基础》教案

《机械基础》教案

《机械基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机械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应用。

2. 掌握机械的传动原理和常见传动机构。

3. 学习机械零件的选材和设计方法。

4.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

1. 机械的基本概念:机械、机械设备、机械系统。

2. 机械的分类:原动机、传动装置、执行装置、控制系统。

3. 机械的应用:农业机械、工业机械、交通运输机械。

4. 机械的传动原理:摩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液压传动。

5. 常见传动机构:齿轮传动机构、链传动机构、皮带传动机构、液压传动机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机械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应用;机械的传动原理和常见传动机构。

2. 教学难点:机械的传动原理和常见传动机构的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

四、教学方法

1. 采用讲授法,讲解机械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应用。

2. 采用演示法,展示机械的传动原理和常见传动机构。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机械零件的选材和设计方法。

4. 采用实践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机械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应用;机械的传动原理和常见传动机构。

2. 教学视频:机械的传动原理和常见传动机构的实际运行。

3. 实践教学材料:机械零件、工具、设备。

4. 作业题库:机械基本概念、传动原理和传动机构的选择与应用。

六、教学过程

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机械设备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机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机械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应用,让学生了解机械设备的基本组成和作用。

3. 讲解机械的传动原理和常见传动机构,让学生掌握机械设备的工作原理。

机械基础全册教案[第四版]

机械基础全册教案[第四版]

机械基础(第四版)

绪论(2课时)

【导入】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机械,在日常生活中都随处可见(例如:螺钉、自行车、汽车、挖掘机),它通常有两类:一类是可以使物体运动速度加快的称为加速机械(自行车、飞机);一类是使人们能够对物体施加更大力的称为加力机械(旋具、机床)。

教学目标:1、本课程的性质、内容、特点及学习方法

2、掌握零件、构件、机构、机器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和

机器的组成

3、掌握运动副的概念和分类

教学重点难点:1、机器和机构的区分

2、运动副的概念和分类

一、课程概述

1.课程性质

机械基础就是来研究这些机械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为学习专业技术课培养专业岗位能力服务的。

2.课程内容

它包括机械传动、常用机构、轴系零件及液压与气压传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3.课程任务

学以致用。

二、机器、机构、机械、构件和零件

1.零件和构件

(1)零件:是机器及各种设备的基本组成单元(例如螺母、螺栓),有时也将用简单方式练成的单元件称为零件(如轴承)。

(2)构件:是机构中的运动单元体(如曲柄、连杆)。

(3)两者间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零件是制造单元,相互之间没有运动。

构件是运动单元,相互之间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联系:构件可以是一个独立的零件,也可以是由若干个零件组成

2.机器和机构

(1)机构:是具有确定相对运动的构件的组合,它是用来传递运动和力的构件系统

(如带传动机构、齿轮机构)。

(2)机器:是人们根据使用要求而设计制造的一种执行机械运动的装置,用来变换或

传递能量、物料与信息,从而代替或减轻人类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如电动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基础》教案第一章带传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带传动是机械传动中的重要的传动形式之一,随着科技的发展带传动的形式有了多样性,多领域的发展。

讲授新知

一、V带及带轮

V带传动——由一条或数条V带和V带带轮组成的摩擦传动。

V带

V带带轮

二、V带传动的主要参数

1.普通V带的截面尺寸

顶宽b

中性层

节宽bp

高度h

相对高度h/bp

2.V带带轮的基准直径dd

V带带轮的基准直径dd——带轮上与所配用V带的节宽bp相对应处的直径。

3.V带传动的传动比i

dd1——主动轮基准直径,mm

dd2——从动轮基准直径,mm

n1——主动轮的转速,r/min

n2——从动轮的转速,r/min

4.小带轮的包角α1

包角——带与带轮接触弧所对应的圆心角。

包角的大小反映了带与带轮轮缘表面间接触弧的长短。

d1

d2

2

1

12d

d

n

n

i=

=

5.中心距a

中心距——两带轮中心连线的长度。

6.带速v

带速太低,传动尺寸大而不经济

带速太高,离心力又会使带与带轮间的压紧程度减少,传动能力降低

7.V带的根数Z

根数多,传递功率大

根数过多,受力会不均匀

三、普通V带的标记与应用特点

1.普通V带的标记

中性层——V带绕带轮弯曲时,其长度和宽度均保持不变的层面。

基准长度Ld——在规定的张紧力下,沿V带中性层量得的周长,又称为公称长度。

d2d1

1

()

18057.3

d d

a

α

-

≈︒-⨯︒

标记示例:

2.普通V带传动的应用特点

优点:

结构简单,制造、安装精度要求不高,使用维护方便,适用于两轴中心距较大的场合

传动平稳,噪声低,有缓冲吸振作用

在过载时,传动带在带轮上打滑,可以防止薄弱零件的损坏,起安全保护作用。

缺点:不能保证的准确的传动比,外廓尺寸大,传动效率低

四、V带传动的安装维护及张紧装置

1.V带传动的安装与维护

V带传动的张紧装置

技能训练

使学生具备从事生产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堂小结1.带传动的组成

2.带传动的应用

课后练习课后习题

学习评价(每个

评价的评分标准

评价内容自我评价教师评价总评

第二章螺旋传动

轮系的结构形式很多,根据轮系在传动中各齿轮的几何轴

线在空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固定,轮系可分为定轴轮系和周转轮系两大类。 1. 定轴轮系:

当轮系运转时,其中各齿轮的几何轴线位置都是固定的,此轮系称为定轴轮系。 2.周转轮系

当轮系运转时,其中至少有一个齿轮的几何轴线是绕另一齿轮的固定几何轴线转动,此轮系称为周转轮系。 1.传动比

轮系中首末两轮的转速(或角速度)比,称为轮系的传

动比,用i•表示。即: 2.旋转方向

(1) 一对圆柱齿轮传动,外啮合时两轮转向相反其

传动比规定为负

一对内啮合圆柱齿轮,两转转向相同,其传动

比规定为正

(2)两轮的旋转方向也可以用画箭头的方法表示。两

轮旋转方向相反,画两反向箭头, 两轮旋转方向相同,画两

同向箭头。箭头方向表示可见侧面的圆周速度的方向。

3、传动比的计算

2

11n n i k (a) 外啮合齿轮 (b) 内啮合齿轮

成对圆柱齿轮转向

定轴轮系的传动比等于组成该轮系的各对齿轮传动比的连乘积;首末两轮的转向由轮系中外啮合齿轮的对数决定。上式(-1)3•表示轮系中外啮合齿轮共有三对,(-1)3=-1表示轮1与轮5转向相反。从图12-4可知,•轮系中各轮的转向也可用画箭头的方法表示。

由分析可知,定轴轮系总传动比的计算式可写成

i

1k =n

1

/n

k

=(-1)m·所有从动轮齿数的连乘积/所有

主动轮齿数的连乘积

式中m为外啮合齿轮的对数。

注意:在应用上式计算定轴轮系的传动比时,若轮系中有圆锥齿轮,蜗杆蜗轮机构,传动比的大小仍可用上

式计算,而各轮的转向只能用画箭头的方法在图中表示清楚。

例1 图12-5所示的轮系中,Z

1=16,Z

2

=32, Z

2'

=20,

Z

3=40, Z

3'

=2(右旋)•Z

4

=40。若n

1

=800r/min, 其转向如

图所示, 求蜗轮的转速n

4

及各轮的转向.

解:传动比大小:

i 14=n

1

/n

4

=Z

2

Z

3

Z

4

Z

1Z

2'

Z

3'

=32×40×40/

16×20×2=80

所以: n

4=n

1

/i

14

800/80=10r/min

因为此轮系中有蜗杆

蜗轮和圆锥齿轮,故各轮

的转向只能用箭头表示。技能训练轮系的计算与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