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基础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机械类专业课程思政案例

机械类专业课程思政案例
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基础
授课内容: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图、机械加工工艺、机械加工与精度控制、机械装配基础等
思政内容: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的机械制造知识和技能,更深层次的理解机械制造对国家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重要性,增强爱国情怀和责任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机械制造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机械制造产业的发展和国家的战略需求,进一步提升其爱国情怀和责任意识。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示范、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演练等方式,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认识机械制造的意义和对国家的贡献,以此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意识。
评估方式: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估相结合的评估方式,其中爱国情怀和责任意识是必考指标之一,通过学生的表现和成绩综合考核,评估学生在此方面的得分。
同时,也将在课程结束后,进行学生心理健康调查,了解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爱国情感、责任意识等方面的状况,以便更好地进行针对性的思政教育。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案例教学对象:机械工程及相关专业的大二学生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良好的工程素养和团队协作精神,树立绿色制造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教学策略:采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思政元素,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其综合素质。
教学准备:准备PPT课件、教学视频、实物展示台等教学资源,设计相关案例和问题,准备实践操作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5分钟)通过展示机械制造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程的学习。
介绍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让学生对本课程有一个整体了解。
二、案例教学(30分钟)选取两个典型的机械制造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问题、解决方法以及涉及的机械制造基础理论。
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强调团队协作精神的重要性。
三、实践操作(3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机械制造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机械制造基础理论的理解。
在实践过程中,强调安全操作规程,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实践操作的环保问题,树立绿色制造理念。
四、小组讨论与总结(3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践操作的心得体会。
引导学生思考机械制造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培养其绿色制造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强调本课程的重要性和学习意义,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案例的实施,反思教学过程和效果,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首先,在教学内容方面,需要进一步丰富和优化案例库,选取更具代表性和启发性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其次,在教学方法上,可以尝试引入更多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如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最后,在实践教学方面,需要加强设备管理和安全教育,确保学生的安全和健康。
机械类专业课程思政案例设计方法及应用——以“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为例

第20卷第1期2021年1月].1Vol.20Jan.2021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OFBEIJINGOOLYTECHNICCOLLEGE机械类专业课程思政案例设计方法及应用以“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为例王望(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山西长治046011)摘要:课程思政是当前高校专业课教师开展课程教学的研究热点。
根据机械类专业课程知识体系的特点,提出机械类专业课程思政案例设计的4种方法。
鉴于“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结合该课程的具体章节,详细介绍应用有关方法设计思政案例的思路和过程,以期为机械类其他专业课程开展思政教学提供借鉴与参考#关键词:课程思政;设计方法;机械设计基础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558(2021)01-104-04DOI:10.3969/j.issn.1671-6558.2021.01.025Design Mettod and Applic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asesnnMechanncalCosrtetTaking+Fundamentals of Mechanical Design,Course as an ExampleWANG Wang(Shanxi Institut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cal Engineering,Changzhi Shanxi046011,China)Abstract:CurWculum ideelocical and polit/al education is a hot research/pic for teachers of specialized courses in colle/es and universities-According t o the characteristict of the knowledge system of mechanical courses,four methods of ideelocical and political case design are put fowvard-In view of Mechanical Design Basis course is an anpoWant technical basic course of mechanical specialty,combined with the specific chapters of the course,this paper introduces in detait the thinking and process of applying relevvnt methods to design ideolocical and political cases,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for catying out ideolocical and polit/t teaching in other mechanical professional courses.Key wordt:ideolocical and polit/al education;design method;fundamentals of mechanical design0引言自2016年12月全国髙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设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机械设计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机械设计实践能力。
3. 德育目标:通过课程思政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创新精神、团队协作意识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基本原理2. 机械传动机构设计3. 机械零件设计4. 机械制造工艺5. 环保意识与机械设计三、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机械设计的应用实例,引导学生进入机械设计领域,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机械设计基本原理: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强调机械设计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选取一些典型的机械设计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优缺点,加深对机械设计原理和方法的理解。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某一机械设计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5. 环保意识与机械设计:通过讲解机械制造过程中的环保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机械设计中融入环保理念,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6. 总结归纳:梳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调课程思政的核心价值观,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工作中。
7.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实际生活或工作场景,选择一个机械设计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五、思政元素融入方式1. 爱国情怀: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机械设计的发展历程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使命感。
2. 创新精神:鼓励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我国机械设计事业贡献力量。
3. 团队协作意识: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让他们懂得在工作中相互协作、共同进步的重要性。
4. 环保意识:强调机械设计中环保理念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绿色制造的理念,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课程思政案例】《机械设计基础》

一、课程简介本课程为近机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覆盖学校近10个专业,面向学生数量较多。
近年来,本课程积极推行各项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效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019年本课程被评为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线上线下混合),继续遵循“两性一度”的原则进行高标准的深入课改。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进行课程思政建设,使其真正发挥课程育人的主阵地作用。
二、课程思政目标本课程主要讲解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的基本知识,使学生能够对简单机械装置的运动特性进行分析,旨在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各种实践教学环节,进行工程技术人员所需的基本训练,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结合课程的特点及学生从事的行业制定本课程的思政教学目标为:通过学习各种机构和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懂得“工匠精神”的本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养成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
三、课程思政建设内容(一)课程思政团队建设为了更好地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同上本课程的教师组成了课程思政团队,做到“教师人人讲育人”。
通过不断的交流碰撞,发现课程中蕴含的思政点,使其与专业知识的结合更加流畅自然。
本学期的课程思政团队成员有:(二)课程教材选用本课程选用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机械设计基础》,第二版内容中每章设置的扩展阅读模块提供了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充分挖掘蕴含在相关专业知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课程资源建设本课程的在线慕课资源统一选用智慧树网《机械设计基础》(山东联盟)。
除此之外,在原来的课程资源基础上增加课程思政模块。
放入章节思政设计导学、相关的视频和扩展阅读等材料,可以根据章节需要灵活添加,以便学生课后清晰的回顾学习。
思政也要做到“因材施教”。
(五)明确细化课程思政元素,完善形成规范性教学材料规律的综合评价体系。
可以采用学生心得体会、教学过程记录和问卷调查等形式。
鉴于课程思政的教学最终会转化为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目前本课程思政的评估分组进行,其标准为:态度、行为的改变。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类中职学校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程,地位举足轻重。
该课程及其实验教学,以及随后的课程设计将持续整个学期。
因此,教师可通过课堂讲授、网络答疑、现场指导等多个教学环节与学生良好互动,使课程思政的作用有效发挥。
“机械设计基础”主要包括通用机械零件的设计理论和方法等内容,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通用零件的设计计算方法,具备处理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如何让“机械设计基础”与思想政治教育彼此贯通融合,并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形成课程内容与文化价值观的协同效应,是值得长期探索的课题。
标签: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1机械专业课程思政现状课程思想政治状况:机械专业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三大问题:(1)根据麦可思出版的《2019 年就业蓝皮书》,机械设备制造业的就业率比例下降,机械工业的工资也不高。
许多机械专业的学生考虑到机械行业的总体环境和较低薪水的缘故,在毕业后跳出机械行业。
如何让机械专业学生改变主意,积极投身到中国机械工业的发展和建设中来呢?(2)目前,机械专业的教学注重理论知识,很少涉及理论知识背后的人员和行为。
如何使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而且与杰出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的事迹、项目故事和国家政策取得更多联系呢?(3)目前中职学生具有新思路、新个性,他们抵制传统的教条思政教育。
如何使这些具有新思想的学生更好地接受思政教育成为一大难题。
教学内容和学业状况分析:该课程理论与现实紧密结合,对早期学习基础有很高的要求,学生在实践中有一定的困难。
当学生听到老师对课程设计的要求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压力,尤其是那些没有学好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等基础课程的学生,会更加焦虑。
因此,为尽快适应新的课程,教师不仅应在课程设计之初就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思政教育,还应帮助学生摒弃“厌倦”“压力”“焦虑”的思想负担。
帮助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真正地打开心扉,愿意与老师沟通,与同学互相帮助,克服困难,完成设计,制图和手工写作任务,最终完成教学内容,实现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的完美结合。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发布时间:2021-06-30T09:19:36.799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4月总第370期作者:王明辉杨建涛刘云龙[导读] 要认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要全面实施课程思政。
上海理工大学上海200093摘要:思政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巧妙地将二者融合到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中,对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扎实的职业技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阐述了将思政教育融合到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意义,针对当前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思政教学面临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从教学目标、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介绍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思政教学的创新实践。
关键词: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创新实践课程思政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
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要解决好“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明确地指出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坚持不懈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就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提出意见。
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进一步指明,要认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要全面实施课程思政。
据以上指示文件可以看出,注重人才的全面培养,突出价值塑造,提高培养人才的能力,已经成为新时代高校的责任和使命。
《机械设计基础》作为多数工科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更应在理论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

一、课程简介及课程思政系统化设计思路(结合办学定位。
学生情况。
专业人才培养要求。
具体描述学习本课程应该达到的知识。
能力。
价值日标。
介绍整门课程“课程思政”的体系化设计情况和思政元素的挖掘建设情况,1000 字左右)机械设计基础是一门集机构学和零件设计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
是机械类专业必修的- -门主干技术基础课。
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综合设计和工程实践能力。
依托……的办学定位,按照机制专业国家一流学科以及工程教育认证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实践能力培养路线图的具体要求,结合学情分析和课程特点,制定了本课程的知识、能力和价值目标。
本课程的培养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连杆。
凸轮、齿轮、轮系等常用机构的类型、特点、应用场合和设计方法。
通过作业强化。
具备机构类型的选择和设计计算的基本能力。
(2)掌握螺栓连接、齿轮传动。
蜗杆传动。
带传动和链传动等机构和零部件的工作原理。
受力分析,应力状态,失效形式等。
使学生的思维和分析方法尽可能联系实际工程问题得到一定的训练,提高其综合分析和处理实践的能力。
(3)掌握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与表达方法,熟悉范成法加工齿轮的原理,通过基本实验操作训练,具备机构简图的测绘,掌握变位齿轮与标准齿轮异同点。
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数学。
物理和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正确表达工程问题,和设计机械系统。
绘制机构运动简图。
并能进行结构设计(表达能力)。
(2)能够运用工程思维分析和判断机械系统的能耗、效率等工作性能的优劣。
进一步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分析能力)。
(3)能够运用机、电、液的相关知识,设计可行的机械系统运动和控制的能力(设计能力)。
(4)能对性能不完整的机构进行变异,能运用创新思维进行机构创新和改进设计,并独立撰写知识产权保护的文档(创新能力)。
价值目标:通过学习各种机构和零部件的工作原理以及应用案例等,使学生懂得工匠精神的内涵。
培养其家国情怀。
科技报国。
团队协作的精神,严谨治学的态度和职业规范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基础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思政教学是大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机械基础课程也不例外。
以下是机械基础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详细内容:
一、课程简介
机械基础课程是工科类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基础课。
它主要涉及力学、材料学、机械设计、机械加工制造等方面的内容。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
生对机械基础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以及机械工程师所需的问题解
决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二、思政教学目标
通过机械基础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
1. 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和社会
责任感;
2. 增强学生的工程伦理和工程素养,使其具备基本的职业素养和工作
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增强其科技创新意识和竞争
三、教学内容
1. 课程介绍及基本概念
2. 力学基础知识
3. 材料学基础知识
4.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
5. 机械加工制造基础知识
四、思政教学方法
在机械基础课程中,采用以下思政教学方法:
1. 教学内容与思政教育内容的有机结合
2.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实践
3. 引导学生关注职业人格、职业道德和职业发展规划等方面的问题
4. 通过案例教学和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
五、思政教育评估
1. 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业的完成情况、小组讨论的情况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评估
2. 通过学生心理学测试,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引导他们养成积极乐观的心态
3. 通过期末考试和实践成果评估,评价学生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工程实践能力。
六、总结
机械基础课程的思政教育是大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在学术和实践之余,启发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通过本课程的思政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提高职业素养水平,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杰出工程师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