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汉唐西域屯田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汉唐西域屯田制

内容摘要

屯田是西域开发史上的重要篇章,历朝为了使屯田获得成功,都会有组织地将内地最先进的生产技术运用到屯田区中,这就为先进技术传入西域提供了平台,从而为提高屯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汉唐时期西域屯田区农作物发展,先进生产工具的使用和耕作技术的发展,手工业及水利的发展,足以说明汉唐在西域屯田对西域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关键词:汉唐;西域;屯田;经济发展

西域位于我国西北部,泛指玉门关、阳关以西广大地区,其东面和南面与我国甘肃、青海及西藏相邻,尽管各史所记“西域”的范围所记大小不一,其核心部分为包括我国新疆在内的中亚地区。历代中央政府在经营西域时都采取了很多管理措施,屯田就是其中的有效措施之一。

利用军队在其驻扎的地区进行农业生产,或政府出面招募农民从事大规模垦殖,这种措施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之为“屯田”。我国屯田最早始于西汉时期,之后历朝历代纷纷效仿,成为解决军队粮食供应,维护边疆安定和发展西域经济的重要措施。一、屯田的原因

西汉王朝初期,“一岁中多至十余辈”i的西汉王朝派往西域的使者为当地丝绸之路孔道的楼兰、姑师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两国“常主发导,负水粮,迎送汉使”,“苦之,攻劫汉使王恢等”,又和匈奴勾结,为匈奴提供西汉王朝使者往来的信息,让匈奴发兵劫掠汉使。楼兰、姑师还杀汉使以解脱负担,这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当时绿洲农业尚不能满足来往使者的需要,所以,汉朝中央政府在经营西域的过程中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补给方面的困难。公元前104年,汉武帝派遣李广利领兵数万,西击大宛,以报宛杀汉书车令之仇,但“道远,多乏食”,而且“当道小国,各坚城守,不肯给食”,汉军遭到了惨败,所率军队仅剩下“什一二”,ii李广利还军敦煌,此即是补给困难制约汉朝经营西域的典型事例。基于此,屯田便成为汉朝统治西域一种必然的选择,由此看来,屯田是为了一种政治目的,但本身却是为了解决经济困难,是一种经济制度,也为后来的各朝所效仿。与汉朝最初屯田西域的目的一样,唐朝在西域的屯田也是为了统一西域的需要而开始的。公元640年,高昌降唐,唐朝统一了高昌地区,此后,唐朝的势力进入了西域。但是是对高昌屯田戍守进行直接管理,还是更立高昌王实行羁縻统治,唐朝内部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唐太宗最终将高昌地区列州而治,置兵戍守,唐朝的屯田戍守也由此在西域的广大地区而展开。

二、屯田的地点

西汉在西域屯田的地点主要分布在伊犁河谷、渠犁、轮台、北胥键、焉耆、姑墨、伊循等地。与西汉相比,由于受西域政策时断时续的影响,东汉对西域的经营史称“三通三绝”,屯田也时罢时屯,主要集中在伊吾庐、车师、疏勒、于阗等地。西域屯田的发展是在隋唐时期,尤其是在唐朝,其屯田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分布地点之广都是前代所无法比拟的,唐朝在西域屯田地点主要集中在安西四镇、北庭。综上所述,从公元前101年起,汉率领数百士卒在轮台、渠犁一带屯田,在天山以南开辟第一个屯田点,到唐太宗以伊州为基地,经多年经营,由东向西,先南后北,大兴屯田,西域屯田范围东起巴里坤草原,西达楚河之畔,南抵昆仑山麓,北到准噶尔盆地,遍布天山南北,分布空前广泛。

从屯田地点的分布看,汉唐屯田区主要分布在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地和防范匈奴进入西域的战略要地,这种屯田的分布在军事和政治上具有战略意义,有利于汉唐中央政府对西域的统治和管理。所以,就汉唐在西域屯田的作用而言,通常情况下学者们大都重点强调了屯田对西域的政治影响。汉唐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的屯田政策亦不乏组织生产的经济意义,因为屯田是汉唐中央政府在西域地区最主要的经济建设措施之一,符合西域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其在西域的运作,势必会产生强烈的辐射与影响,因此使屯田区成为传播中原先进文明的重要策源地,发展了屯田区的社会经济,考古资料也验证了这一点,如各种先进的农业工具、冶炼中心及多处灌溉水利设施遗址大都发现于汉唐屯田分布之处,可以说明当时各种先进生产技术的西进与传播,与汉唐在西域的屯田有关,而先进生产力的西进与传播,必然会影响到西域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屯田对西域经济的影响

汉朝是历代王朝在西域屯田的首创者,其屯田的效果十分显著,屯田政策的连续性,为后来唐朝在西域屯田奠定了基础。唐朝在汉朝屯田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是西域屯田史上的繁荣时期。汉唐和西域在政治上联系密切,从而加强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屯田活动的开展,使西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大为提高,以下方面可以说明汉唐在西域屯田对西域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进步作用:丰富了农作物种类

“民以食为天”,农业的发展关系到西域当地人民的温饱问题。楼兰遗址所发现的粟的遗物以及大量糜杆用于建筑的迹痕、尼雅遗迹有陈积的小米和麦粒麦穗、古城塔东有深达70 厘米的糜子堆等等,反映了屯田种植的作物种类与产量等基本情况。

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改进由于西域气候及地理环境关系,塔里木盆地远古以农业为主,在李广利征讨大宛之前,天山南路各绿洲的农业生产,主要使用石器、木器及少量铜器,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落后,生产力低下。但自公元前101年起在轮台、渠犁高昌、楼兰一带屯田后,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便传入西域,使西域的生产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使用铁制农具。西域屯田军的农具均由国家统一发给,所以内地各种先进农具便会传入西域各屯田区。考古资料显示,在生产工具方面,屯区已经较为普遍地使用了铁器。两汉经营西域的过程之中,往往官给牛犁谷种,铁制农具当然位列其中。如昭苏乌孙古墓中出土的属于西汉时期的铁犁铧,舌形,其形制、大小与敦煌、关中发掘的同一时期的铧基本相类;尼雅遗址中出土的铁铲、铁锛、铁镰等农具,也大致有类似特征。这些都说明当时西域的生产工具已十分先进,与之前的不知铸铁器形成鲜明对比,屯田军带来的先进的铁制农具及冶铁技术,为西域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推进了手工业生产

发展了冶铁业。据载,“其地皆无私漆,不知铸铁器,及汉使亡卒降,教铸作兵器”。说明西域使用铁器,是由汉使亡卒教

给。如果屯田军来到以前,西域已经会铸造铁器,那么也早就传到大宛国了。可见,在李广利西征前,西域大部分地区还不会铸造铁器。李广利迢迢万里征讨大宛,所以能取得胜利,铁铸的兵器优于西域的兵器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又有史料记载“夫胡兵五而当汉兵一,何者?兵刃朴钝,刀弩不利,今闻颇得汉巧。然犹三而得一”。原来西域用铜器,难于重击,在攻坚农耕方面铁器远胜于铜器。后虽教以冶铸之法,但冶炼技术不高,也难敌汉军锋利的铁器。尽管屯田军初期进入西域时的生产工具都由政府统一发给,可是在长期屯田中,各种铁制工具经常要更新,不可能随时从中原运往西域,只有组织部分屯田军就地冶铁,制造铁器,并帮助龟兹属国地方政府发展冶铁,从而推动了汉代西域冶铁业的发展。

四、结论

综上所述,屯田虽是汉唐为统一边疆和保持边疆安定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其统治,但客观上也对西域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为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汉唐在西域的大规模屯田,不仅使中原和西域建立起来的密切联系更加巩固,增强了西域各民族的向心力,而且对西域的开发,丝绸之路的繁荣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